跑步人群 用app 比例致死的比例到底多大

谣言止于智者:“跑步比久坐死亡率高”不成立_网易健康
谣言止于智者:“跑步比久坐死亡率高”不成立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新闻背景:近日有篇来自《钱江晚报》的文章,各大跑步论坛和微信朋友圈疯转。很多人表示很惶恐,也有很多人表示不相信,吐槽其内容虚假、断章取义,我们网易健康一起来看看这件事情的真相。首先是钱江晚报发新闻:小跑健身多跑伤身。接着是凤凰新闻编辑转发:12年追踪1500人,跑步比久坐死亡率还高!这是英国每日邮报原文:比较而知,钱江晚报的译文和英国每日邮报的原文主要区别是:1.&颠倒数据。原文说:研究追踪了1098跑者和413个非跑者,跑者死亡28,非跑者死亡128。而中文翻译却弄反了,所以跑者死亡率高完全不成立!这不是原文观点!2.&张冠李戴。《跑步圣经》的作者是乔治·希恩,生于1918年,卒于1993年,享年75岁。自然不是52岁就因跑步离世的作者。乔治·希恩45岁穿上跑鞋,开启跑步生涯。1964年,与225名跑者一起跑了自己的第一个波士顿马拉松赛,之后又完成了20次波士顿马拉松赛;1969年,以4分47秒跑完1英里,创造了50岁年龄组的世界纪录;1972年,开始在《跑者世界》撰写专栏,并成为最受欢迎的专栏作家。52岁离世的作者应该是詹姆斯·菲克斯,《CompleteBook of Running》(一般译作《跑步人生》)的作者。他的经历非常有趣,35岁时才开始跑步。那时他体重110公斤每天抽2包烟,在跑步10年后,也就是他的第一本书出版后,他体重减轻30公斤,并且彻底戒烟。在1984年完成了他的一个日常跑步后,突然心脏病发作去世,去世时52岁。经过医生检查,他患有先天性的心脏疾病(他父亲就是因为心脏病去世的,去世时43岁),再加上35岁前的不良生活习惯,导致了他突发心脏病。可见他身亡的最主要原因不在于奔跑,而在于他原本就有先天性心脏病,心血管堵塞,最终因心脏缺氧而死。3.&翻译不准确。原文的结论倒是和译文差不多:“每周150分钟的慢到中等速度跑对身体有好处”。但是原文强调慢跑(slow jogging)是激烈运动(vigorousexercise),快跑(strenuous jogging)是非常激烈运动(very vigorous exercise)。长时间极端的运动,比如马拉松、Ironman和长距离骑行,可能会改变心脏和大动脉的结构,导致永久损伤(“iron man” distance triathlons and very long distance bicycle races may causestructural changes to the heart and large arteries, leading to lasting injury.),译文中并没有“引发猝死危险”这一句。4.&选择性忽略。原文提到,跑者整体上更年轻,血压更低,BMI更低,抽烟和糖尿病比例也更低。译文中统统忽略不提。5.&也许《钱江晚报》的出发点是提醒读者注意运动适量,不要过度。但经过新媒体小编转发后,却变了些味道……跑步比久坐死亡率高?最后一句,“注:此文为钱江晚报独家编译,不代表本报观点”,更是把责任推卸掉。专家:“运动是良方”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副院长王正珍指出,对于成年人来说,推荐的运动量是每周运动150分钟,而且是“平均用力”,以每天30分钟、每周运动5天为佳。现在国内外普遍推荐每天健走1万步,而30分钟的快步走仅能完成步,剩余的六七千步,都要折抵为生活中的体力活动。王正珍介绍说,科学、有规律的健身运动可改善心血管和呼吸功能,提高心肺耐力、降低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降低多种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显著提高身体素质、预防延缓甚至逆转和治疗疾病的作用。无氧运动容易在体内产生过多的乳酸,可能会引起肌肉疲劳,甚至造成肌肉、关节的损伤,因此,不建议作为运动保健的方式。而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在整个运动的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能够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有氧运动具有运动强度低、持续时间较长、节奏感强等特点。常见的有氧运动方式主要有:快步行、慢跑、滑冰、游泳、骑自行车、跳舞、做健身操、跳绳、打太极拳等。一般来说,有氧运动并没有明确的时间规定,可以根据个人习惯而制定不同的计划。但凌晨5点以前、晚上10点以后不宜做大量的运动。上午的9-10点以及下午的3-4点两个时间段,进行锻炼比较好。当遇到雾霾天的时候,尽量不要进行户外运动。污染对身体的伤害远高于锻炼所带来的益处。注:本文参考了维基百科、百度百科、中国科学报、全民跑步微信公众平台等。附(原文):跑步比久坐死亡率还高小酌怡情,大醉伤身,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告诉你体育锻炼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练得太多,不但练了白练,反而有害健康要折寿,你信吗?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丹麦科学家做了一组长达12年、涉及近1500名研究对象的跟踪调研,结论是:以跑步为例,每周最多跑3次,每次不能超过48分钟,如果过了这个运动量,死亡率和从来不运动的人群一样。在国内,跑步健身已经成为一种流行时尚,“小跑怡情、长跑伤身”的结论,无疑给越跑越上瘾的跑步爱好者们浇了盆冷水。尤其是资深跑者,每周三次,每次48分钟的运动量根本跑不够。这份来自丹麦腓特烈斯贝医院哥本哈根市心脏病研究所的权威调查报告,还是最好停下来看一看。在过去12年中,研究人员追踪了两组不同人群的健康状况。一组是1098名跑步爱好者,对比组是413位每日久坐、不参加运动的人,所有调查对象一开始都是身体状况良好,年龄分布也差不多。在跑步者组中,已有128人死亡,不运动组里有28人,前者的死亡率要远远高于后者。不光看样本死亡率,分析跑步者的运动频率、强度和健康状况的对应关系,医学专家得出了精确的结论:最健康的跑步健身强度就是每周跑3次,总量144分钟以内,而且跑步的速度应该控制在慢速或中速。这样做最能长寿,而超过这个量,健身反而变成了伤害。专家还强调,跑得快,要比跑得久更伤身,那些用较快配速跑步的对象,其死亡风险和从来不运动的人一样。此前已有医学研究证明:过量运动,主要包括马拉松、铁人三项以及长距离自行车骑行,让心脏负担过重,从而造成心脏与主动脉的结构变化,引发猝死危险。国内马拉松不断发生选手猝死事件,似乎也印证了研究结论。而在跑步者圈子里最具讽刺的案例,则是《跑步圣经》作者詹姆斯·菲克斯之死。菲克斯在1977年的著作,让全世界一起“跑起来”,他提倡的理念是每天跑。1987年,菲克斯完成了每日一跑后心脏病发作离世,年仅52岁。腓特烈斯贝医院心脏病研究专家彼得·施诺尔说:这项调查持续了十几年,最积极的意义就是显示了运动对健康的潜在威胁,尤其是在心血管方面。
给运动量设好上限,是让健身有效、安全的必要措施。如果你的健身目的是降低死亡威胁,延年益寿,跑得少一点,慢一点就对了。多跑无益,反而有害。不列颠心脏病基金会高级心血管科护士毛瑞·塔伯特总结:跑马拉松不能让你的心脏更健康,我们的建议是每周运动150分钟,如果你是个躺在沙发上嚼薯片看电视的宅男,可能觉得150分钟也挺多的,没关系,即使是快步走,也是个不错的开始。看完此文,小编彻底已经凌乱了,只能收起时尚时尚的运动鞋,默默蹲角落去。注:此文为钱江晚报独家编译,不代表本报观点。&
本文来源:网易健康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初学者怎样正确开启“似虐实爽”的进阶体式?练习瑜伽遇到瓶颈期应该怎么破?瑜伽大师默翰来为您解答。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2016年体育长跑猝死的有多少人_百度知道
2016年体育长跑猝死的有多少人
我有更好的答案
都没过完2016,谁去统计,再说也,一般也不会有人无聊去统计这个
采纳率:67%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长跑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社会化媒体
了解更多>>
桂ICP备 号
桂公网安备 36号
阅读下一篇
自媒体运营攻略
行业经验交流
Hi,在你登录以后,就可以永久免费的收藏任何您感兴趣的内容,关注感兴趣的作者!
请输入正确的邮箱
已有帐号请点击
帐号创建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验证邮件
请在48小时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验证邮箱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重新发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又想起来了?
邮件发送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邮件
请在5分钟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重置密码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重新发送
对不起,你的帐号尚未验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意见与建议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 留下您正确的联系方式,以便工作人员尽快与你取得联系
转藏至我的藏点跑步致死的概率到底有多大?跑步致死的概率到底有多大?爱跑者百家号  长跑风潮流行已久的美国,自1970年起,就有不少机构团体就马拉松比赛期间的心源性猝死问题进行研究。其中一个项目经过30年的积累,在收集了450万马拉松参赛者的数据之后得出,共有41例由于心脏问题导致的猝死,平均概率约是11万分之一。另一个团队研究了从1976年开始的马拉松比赛数据,在52.5万名马拉松参赛者中,共有7人身亡,概率约13万分之一。  英国同样在70年代就开展了类似的研究。近30年的伦敦马拉松,共有71万多名选手参赛,其中出现了8例心源性猝死,概率约9万分之一。而且,在全程上的任何地点都有可能出现问题,这8例就分别位于第10公里、16公里、18公里、20公里、30公里、38公里,以及终点处。  备注:在中国,出车祸死亡的概率的事万分之一,被雷劈的概率是千万分之一。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死亡数据随着年份的增加而呈现出下降的趋势。除了业余选手的训练水平逐步提高,近年来“除颤器”在赛场上的普及应用也为马拉松赛事的安全举办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美国,大部分主要赛事举行时,如果有选手出现严重休克,无论他在赛道的什么位置,带有除颤设备的救护车能够保证在5分钟之内赶到现场。甚至有医生半开玩笑地说:“如果你不幸突发心脏病,那么马拉松赛场上是除了医院之外最安全的地方了。在这里被抢救回来的概率有50%-75%,而全国的平均数据只有15%。”  对于心脏骤停的处理,迅速进行抢救是关键。如果患者能在第一时间接受到专业的CPR(心肺复苏)和AED(自动心脏除颤仪)治疗,其生还几率将大大增加。  举办仅七届便跻身“世界马拉松大满贯”(World MarathonMajors)的东京马拉松,除了设置沿途固定的医疗点,还有携带专业设备的医务人员在沿途骑车巡视,随时准备为出现状况的运动员提供急救。  公众对于心源性猝死以及心脏骤停的认识也有一定的盲区,总会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小概率的事件。其实,据报道,中国每年有45万人由于心脏骤停猝死(按这个比例的话是万分之三左右),美国约30万人,日本也有约11万人,而且美国的30万人里,有1/3是在完全健康的情况下出现的问题。因此,即使组委会强制要求提供健康体检报告,也不能完全排除这一隐患。并且,随着赛事组织规模增加,比如数万人,原本极小的概率也会在整体上被放大。  作为业余马拉松爱好者来说,身体健康永远应该被摆在第一位,成绩、名次等等都是身外的浮云。每次训练、参赛,都要认真准备,不要过分挑战极限,做到对自己负责。  想要了解更多有趣且实用的跑步知识,点击下方关注我们吧~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爱跑者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最科学的跑步知识,最快乐的跑步圈子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跑步过量比不运动的死亡率还高?
之前朋友圈一条《12年追踪1500人,跑步比久坐死亡率还高》的新闻被跑友们频频转发,今天小乐君就带大家来了解,跑步过量是否比不运动死亡率更高。
近日,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丹麦科学家通过一项历时12年、涉及1500人的调查研究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果:跑步有益健康,但跑多了反而要折寿!
事实上,一直纠结着跑友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到底跑多远、跑多久才是“过量”,专家用数据给出了最客观的答案:
专家观点一:“跑太久”和“坐太久”一样危险
据《每日邮报》报道,研究人员追踪了两组不同人群的健康状况。一组是1098名跑步爱好者,对比组是413位每日久坐、不参加运动的人,所有调查对象一开始都是身体状况良好,年龄分布也差不多。
通过长达12年的观察,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在每周跑1至2.4个小时的人死亡率是最低的,而那些每周跑步过多的人的死亡率与不跑步的人死亡率相差无几。
从数据上看,这12年中,在跑步者组中,已有128人死亡,不运动组里有28人,前者的死亡率要远远高于后者。
Tips:如何判断是否运动过量?
这样的数据摆在面前,可能很多跑步达人依然还是会不服气。但不得不承认,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他们身体能承受的运动量是不同的。下面的症状供你自我检查,看看你是否“超量”了:
1、在运动量较少的情况下,感到疲劳;
2、对运动缺乏热情,食欲下降甚至运动时感觉恶心;
3、运动后,身体感觉很虚,恢复的时间花费更多,效果也不理想;
4、运动后睡眠质量反而变差,易醒甚至失眠;
5、整天精神萎靡,工作和运动效率低下;
6、身体平衡感下降,伴随肌肉弹性减小;
7、性欲明显下降;
8、静息心率和运动心率都有明显升高;
9、近一段时间关节等身体部位出现疼痛感或者突然受伤。
如果在运动后有一项符合上述标准,那运动者就必须提高警惕;而如果有两项或者两项以上符合标准,那么就是运动过度。
专家观点二:每周最好跑3次,总量144分钟
既然“运动过量”和“久坐不动”都是对身体有害的两个极端,那每周如何安排自己的运动量才能帮助身体正常运行,自然成为跑友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据《每日邮报》报道,丹麦的科学家在研究后得出结论,每周最好跑3次,总量144分钟以内,而且跑步的速度应该控制在慢速或中速;美国心脏学家詹姆斯·奥凯夫建议那些热爱跑步的人,应该把运动时间控制在一天30至60分钟之内。
P.S. “过量运动”到底危害有多大
其实,早在2012年,热爱跑步的美国心脏学家詹姆斯·奥凯夫和卡尔·拉维在《心脏》杂志上就专门撰文表示:跑步过量很危险。
奥凯夫建议那些热爱跑步的人,应该把运动时间控制在一天30至60分钟之内。 “马拉松应该被看做偶尔为之或一辈子做一次的事,而不能把它作为定期经常的挑战。 ”奥凯夫认为如果没有长期有效的训练,超过一或两个小时的剧烈运动会损害心脏, 导致其组织拉伸、撕裂和创伤并增加心脏节律改变所带来的危险性。
奥凯夫称在一项长达30年、参与研究人数多达50000人的健康研究显示,相对于那些不爱运动的人,研究中的14000名跑步者死亡的可能性相对减少了19%。不过,长寿受益者仅限于那些一周跑8至50公里的人。
相反的,那些“跑得太远”的跑者比起那些不跑的人似乎没占到啥便宜。同样,一周跑两至五天,比每天跑对健康要更好。
而在2014年,美国的研究人员也在《梅奥诊所学报》上发表研究报告,支持奥凯夫的观点。通过观察2400名积极锻炼的心脏病幸存者,研究者发现,如果每周跑步里程超过48公里,死亡风险就会开始上升。
(更多精彩请关注微信号:乐运动365)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归假的占多大比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