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印太极功夫扇精讲只是功夫那么简单吗

如何练成太极功夫?
我的图书馆
如何练成太极功夫?
作者:马权友何为太极功夫:王宗岳讲过"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如我,我独知人"这是说太极功夫练到高深,便能做到:一根鸡毛,一只苍蝇或一只小虫轻轻触及人体任何部位,都能感觉得到并立即有行动对付;在推手时,便能做到他不知我,我能知他。实战时,"英雄所向无敌。"以我看,太极功夫表现为:一方面打出拳来漂亮,自己感到舒服,沉稳轻灵,虚静空灵。有舒服感,说明你练的拳就能养生。别人看着也舒服,舒展大方,大气滂礴。说明你拳架中正,每招每式附合太极拳拳理。另一方面,太极功夫表现为身有气感,产生内功,浑身整劲,爆发力大,实战力强。怎样练成太极功夫?根据我多年练拳并带徒传拳的经验,我认为练成太极功夫,要注重以下方面。一、选对老师老师是一个广意的概念。它有三层含义:一是一般意义上的教与学关系,或尊称,二是师傅,传承与学徒关系,比老师又亲近一层。三是师父,这种称呼更亲,有如父子关系。选太极拳老师,不要迷信什么名家、什么大师、什么冠军,也不要听信他人,一定要自己看,一看其打拳是否漂亮,是否有神气、中正安舒。二试其功夫,是否有内功,劲发自腰裆内传到手,而不是花架子。三悟其拳理,是否理论联系实际,能提壶灌顶,四感其有无武德,师者要有修养。一个真正的修行练功之人,迟早会遇到自己的师父,当份缘成熟时师徒就会相遇。对于弟子来说,师父就像一块吸铁石,而弟子就是一块未经淬炼的生铁,牢牢地被师父吸引,被师技师德摄受,心甘情愿地信服师父而学艺。二、要相信老师选好老师后,要与老师子父相交,坚信老师。而师父往往会以特殊的方式来点化你,进行磨合。如果是你真正的师父,他也许会责怪你、摆布你、冷落你、抬举你、宠爱你、放任你,经过不断地磨合,让你云里雾里,天上人间,摸不着底。因为不打你不醒,不弃你不安,不伤你不懂。不管是哪种情形,只要你坚定信心,跟定师父,有付出,就有回报,相信:心诚则灵。总之,相信老师,师徒关系就融洽,师父认真教,弟子虚心学,练好太极拳是必然。有的人练不好拳,是因为心浮气躁,这山望着那山高,还没有领会老师的意图又去他学。他不是博学,而是不太信任老师。当他明白后再回来时,己失去很多。三、刻苦练拳我们练太极拳的目的无非是养生和练就功夫防身。要达到这个目标,可以练拳,可以打坐,可以站桩。我认为练好拳,盘好架,非常重要。它既是基础,又是最终目的。有人说,百练不如一站,说明站桩的重要性。其实练拳盘架就是一种活步桩,不要好高驽运。前日,我在天津宁河华翠公园练拳时,弟子李树新感概:"马老师功夫又大了,肚子怎么这么鼓。"于是要求试我功力,他续足力用掩手肱拳猛打我腹部、心窝,爆打十来拳,引来众人观看,惊着大家。他是满头大汗,我只是微笑,安然无恙。旁边有位练家子感叹,他的拳劲够大的。确实,弟子李树新是我大弟子,拳的爆发力大,打到我身上呯呯响。我身无恙,这是怎么回事?气包身,练太极拳练的。弟子李树新又和我试推手,一搭手,他就觉被我管住,很难受,只两圈就不行了。连连感叹:怎么这大劲,这是练太极拳练的?劲从哪来的?”我日,劲来源地下。有一次,我在天津文化中心银河广场带徒练拳,有从山东威海来的太极拳练家子,要来和我试推手,刚二下,他就不推了。他感慨,推不了,马老师你手太沉了。他又问,马老师是不是练站桩,我同样回答,只练太极拳。其实,练好太极拳足矣。太极拳前辈陈发科功夫大,来源于日练拳3O遍。我的师父王西安,其闪惊弹功夫著称于世,来源于其年轻时刻苦练拳至吐血。怎样算是练好太极拳呢?能养生,又能防身,继而修身,便是练好太极拳了。怎么达到养生和防身程度呢,要求身上有充盈的内气,也就是说气血足。怎样练出内气,产生内功,是太极爱好者的追求,不是一日之功。有人说,我们练站桩几个小时有气感了,或是培训几日功夫提高了,那只是对学者的忽悠,或是学者自欺欺人的奉承。否则那么简单,太极拳也就不值钱了。还是实实在在练拳吧,真实自我,我养生为尚。如何产内气,要从放松开始。如何放松:首先让脑子放松,心无旁物,专门练拳,让心和意念相合,心想意到。意念就是打拳无人似有人,每招每势功防到到。其次是全身放松。松肩,背就松,松背,腰就松,松腰,胯就松,松胯,膝就松,松膝,脚就松,脚松,全身轻。全身轻,气就沉,气沉丹田,后撑命门,再通过腿部经络,气沉地下,气再在地面反作用力下回流到丹田。此时,腰裆部气血充盈,感到腰腹结实粗壮,内劲十足。那么,怎么让身心放松呢?这要求练太拳既要苦练,又要练对。古拳论讲:“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意思是说心发出指令,气像军营的大旗,腰像大旗的旗杆,三军在大旗的指挥下排兵布阵或进行战斗。我曾在《中华武术》发表过《不要把太极拳练成太极操》就专门讲了如何练好太极拳,现在再淡如何放松练好太极拳。应做到如下几点:一是心要静。陈鑫云:“心中一物无所著,一念无所思,穆穆皇皇,浑然如大混沌无极景象,故其形无可名,名之曰无极,象形也。”这阐明了要练好太极拳,则必须在练拳之前排除一切杂念,心平气和。打拳时,不要东张西望,看这看那,想这想那,心不在焉。心静才能宁神,宁神才能专注,打出意境。二是立身中正。怎么才能做到立身中正呢?要做到“三竖一平”。“三竖”主要以中竖为主,就是头顶百会穴到会阴穴一定要在一条直线上,这条线一定要垂直地面。两个“侧竖”是两肩的肩井穴和两脚的涌泉穴要垂直相对。由于太极拳是动态的,所以这两条“侧竖"只能是基本相合。正如太极拳的外三合一样,大体是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一平"是指眼平,眼要平视,防止低头,眼要远看手的方向,要仿佛看假想敌。三是注意呼吸。太极拳一般情况下讲究自然呼吸。但起势和收势必须配合呼吸。这样对养生和产功力有帮助。起手抬脚要吸气,减轻身体承重,让身体变轻。落手落脚时要呼气,让气下沉,加重身体分量。定势时要呼气下沉,加强身体稳定性。蓄劲时要吸气,胸腰折叠,丹田气内转。发劲时要喷气,发出“哼、哈”之声,与套路动作配合,以气催行。不然,有可能起到负面效果,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四是遵循要诀。练拳时一是必须遵循虚领顶劲,头好像顶着碗,这样头就不会晃。二是要含胸拔背,好像抱大树,与手足合相呼应。三是沉肩坠肘,手臂沉如挂砖。四是松胯圆裆,两膝内扣,两脚有宽度,保持身体稳重。五是两脚蹬地,减轻腰承重,底盘托住上体。六是放松有限度,即放松时,朋劲不丢,也不能过,过了就懈。这里要明确"泛臀"与"敛臀"的关系。"泛臀"是松胯的结果,形成"大屁股"。泛臀有限度,适度便沉稳,过了就懈劲无力了,身无轻灵。那么泛臀限度是什么?是敛臀,即有种要拉稀,缩肛提肛之感。敛臀便合裆,膝内扣,加强底盘的支撑力,让身体沉稳中轻灵,恰到好处。五是体现内功。发力运劲体现“根在脚、劲于腿、主宰腰、形于手”的特点。要求内劲发于腰裆,后撑命门,鼓荡腹腰,以意导气,内气爆炸,以气催形,以腰为轴,左右旋转。气顺通任督脉,横贯于带冲,达于四梢,抖弹发出。六是圆活连绵。太极拳要求圆活轻灵,连绵不断。太极拳要求连绵不断、一气呵成,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劲断意不断,意断神相连。周身放松,两臂运动如风吹杨柳,活泼无滞,但又有绵里藏针之感。下盘稳中轻灵,如重舟水中行。身体公转螺旋,手臂自转缠绕,动作呈弧形,以气运身,调和气血,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在技击上通过螺旋缠绕,达到引进落空,借力打力的效果。总之,练成太极功夫,要选好明师,相信师父,悟师点化,明白拳理,苦练巧练。通过正确练拳,气盈全身,内功上身。练拳时“要没人似有人”,打出一种“虚静空灵”的感觉,达到“我身动,却不知是我身,始于无极,归于无迹”的境界。推手时"要有人似没人",在舍己从人中牵制方。然后劲从跟生,内气爆炸,脆劲抖发,达到阴阳相济,意、形、气、力融为一体,不用走化,即用内劲发人之效。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一场武术较量,酝酿数月,最终却短短 25 秒了结。太极拳师被综合格斗选手轻松 KO,瞬间引爆网络热议,有关“中国传统武术如此不堪一击”甚至都登上了热门话题榜。赢的,仰天大笑而去;输的,默默退出人群,可关于传统武术实战力到底在哪个水平的讨论仍在继续 && 看客中国传统武术缺乏实战性“雷公太极”创始人魏雷和 MMA 综合格斗者徐晓冬最初只是隔空“约战”,没想到真的走到了比试功夫的一步。这场被称为“史上第一场太极 PK 散打”的跨界大战,本月 27 日在成都举行,吸引了当地众多武迷的关注,但魏雷连架势都没施展开,就在后退过程中踉跄倒地,随后被对手骑在身上一顿揍。两人先握手 &打不打得赢,姿势要摆好 &然后徐晓东冲过去,打得雷雷退都退不赢 &按到地上打,鼻血都 biao 出来了 &仔细看了视频,从比赛正式开始,到裁判干预,这个过程只维持了短短的 25 秒。传说中的迅速被 KO 好戏,从 1 分 30 秒开始有观众把比试视频放上网,很快就通过各路媒体转载、发酵成为近日热门事件,大家讨论的观点比较分裂。一种认为,魏雷练的太极拳本来就是修身养性而非实战:“比赛也有重量级和年龄段一分,这完全是没有必要的比赛啊”、“我看过一个央视的节目,讲一个陈氏太极的,真的是厉害,当时也是跟一个高手实战,只过三招,真是又快又狠。他的功夫很硬。我相信中国武术,太极可不是那么简单的,打不过我认为还是实战的功夫不够”,还有一种看法,则直接把传统武术归于骗子之流,“传统武术那一套怎么可能打得过职业搏击选手?别被电影骗了 && ”事情闹得这么大,当事人之一的魏雷也坐不住了,表示这场比试完全是他和徐晓冬的个人行为,并不代表传统武术和现代搏击的较量。退一步说,通过一场比试的胜负就来判定传统武术和现代搏击孰优孰劣也确实不妥,不过也有专业人士直言,中国传统武术近年来过于注重表演而忽略了实战性,长期下去可能不利于传统武术的发展。 格斗界不能简单地凭一场比试判断优劣看完吃瓜群众的热议,再来听听圈内人是怎么看待这场跨界之战的。“关于这场比试,在圈内人看来就是四个字:不以为然。”杜宇峰(真武魂 WBK 世界极限格斗联赛创始人之一)说,自己第一时间就看到了这个视频,但一开始还以为是个老视频,因为徐晓冬在圈内也小有名气,经常自我宣传号称要打假中国传统武术。“这样的对战在搏击界是经常存在的,好比刚学会点武术套路技巧的新人,技痒却无处施展,就采用民间说的 & 约架 & 来解决。只不过这次事件的两位主角都是有一定威望的人士,而现在网络自媒体又这么发达,发酵后就产生了传播效果。”杜宇峰说,自己在拳馆里几乎天天都会碰到来踢馆的普通习武者,业余的碰上专业的格斗选手,结果可想而知,“结果?在专业选手面前,这些普通的挑战者都是被秒的,10 秒很正常,如果能撑过 30 秒都算很不错的。”杜宇峰还表示,虽然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但都忽略了武术的概念,“功夫系统在世界上主要分为四类,养生类(如太极)、影视表演类、竞技体育类(拳击、跆拳道等),还有就是竞技格斗。双方都有各自钻研的领域,非要摆在一起打,在业内看来并没有什么可比性。而且擂台之上,人与人的对抗只要在规则允许范围内,目标就是尽快击倒对手,无论用太极还是格斗技能,都不能简单判断它的优劣。” 太极界强弱看练习者的强与不强杜宇峰说得很委婉,难道太极真的就像大家所说的以养生套路为主,而没有丝毫实战性?陈家沟太极拳协会杭州分会会长陈巍说,自己小时候学太极也是从套路开始的,在后期则根据每个人体质以及对传统武术认知的不同,再分别进行不同程度的体能、力量以及实战能力训练,“和现代搏击术的力量、有氧训练是一样的,只不过太极的传承多以家族、师徒等关系一代代往下传,不像现代搏击那么全面有针对性。传统武术并不是传统套路,也是要增加实战训练的。”四年前, 陈氏太极拳在河南焦作和泰拳高手大战五个回合,陈巍师弟陈建强直接击倒泰拳高手获胜,有兴趣的人可以找视频去看看。(资料图 来源凤凰体育)“在陈家沟,或者中国很多地方,练习太极实战技能的人还是很多的,只不过部分人退役后就没有继续走专业实战路子,而是教授偏重于养生健康的太极,但太极文化和技术的推广也要有人去做的。”对于魏雷和徐晓冬的较量,也有很多朋友去问陈巍怎么看。“我都是一笑就完了。现代搏击和传统武术没有说哪个更强或者弱,就看练习者的强与不强。没有厉害的功夫,只有厉害的人。”陈巍说。中国传统武术的跨界战战例一:太极 PK 泰拳 太极胜2013 年 9 月 28 日,陈氏太极拳和泰拳的史上首场对决在河南焦作上演。5 名泰国选手均为实力超强的泰拳高手,5 名中方选手均来自太极拳发源地 -- 焦作温县陈家沟。经过 5 场比赛,陈氏太极拳以 5 战 3 胜的成绩取得胜利。战例二:咏春 PK 散打 咏春负2015 年 1 月 10 日,天津卫视某真人秀播出一场跨界比拼,结果苦练咏春拳 20 多年的杨成章被曾获得 60kg 级全国散打冠军的曹亚光击败,经医生检查肋骨被踢断。赛后,杨成章强调“木人桩术是家传武术形式,从来没有说过是咏春桩法”,还说胜负结果是事先安排好的。(编辑 范文静)
相关标签:
原网页已经由 ZAKER 转码排版
头条新闻21小时前
头条新闻23小时前
头条新闻23小时前
头条新闻13小时前
头条新闻20小时前
头条新闻14小时前
头条新闻23小时前
中新网11小时前
中新网20小时前
头条新闻12小时前
头条新闻21小时前
头条新闻11小时前
头条新闻9小时前
中青网21小时前
中青网2小时前太极只是功夫那么简单吗?
我的图书馆
太极只是功夫那么简单吗?
太极八卦太极,最早初见于《庄子》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庄子》后见于《易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传》太极是中国道家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范畴,在道家一般是指宇宙最原始的秩序状态,出现于阴阳未分的混沌时期之后,而后形成万物的本源。太极这一观念,是以看待万事万物的现象和本质的人生态度,以及这种思维方式本身,实则包涵着清醒睿智的哲学思想,其目的是希望顺应大道至德和自然规律,不为外物所拘,“无为而无不为”,最终到达一种无所不容的宁静和谐的精神领域。太极功夫而太极功夫由来不一,一种说法是起源于宋代山道士张三丰,他在皇帝召见途中受强盗阻拦,夜梦武当山神授以拳法,杀退百余贼人,创造了太极拳。另一说法认为张三丰为元末明初人,在武当山修道炼丹过程中,观察蛇雀之争,探索龟鹤长寿之秘,由此创编了太极拳。太极是一种思想,一方见地,道法自然;太极功夫只是一种功夫,一种思想的行为解释。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极功夫扇第一套教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