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锻炼膀胱排尿原理肌肉,加强排尿顺畅

产品操作视频
糖尿病管家
您的位置:
瘫痪病人尿失禁怎么护理好
瘫痪病人尿失禁怎么护理好
导读:排泄功能训练,排泄是人体的基本生理需要之一,排泄功能训练的目的就是改善排泄功能障碍的状况,主要包括膀胱功能训练和肠道功能训练。瘫痪病人尿失禁怎么护理好? 1.膀胱功能训
排泄功能训练,排泄是人体的基本生理需要之一,排泄功能训练的目的就是改善排泄功能障碍的状况,主要包括膀胱功能训练和肠道功能训练。病人怎么护理好?
1.膀胱功能训练 目的是维持膀胱正常的收缩和舒张功能,重新洲练膀胱反射功能。
(1)建立排尿规律,锻炼排尿肌力安排充裕的排尿时间和合适的排尿环境,定时使用便器,建立规律的排尿习惯,以促进排尿功能的恢复。使用便器时,用手按压膀胱,协助排尿。初时白天每隔l~2h使用便器一次,夜间每隔4h使用一次,以后逐渐延长间隔的时间。如患者需要改变排尿的方式,还应该耐心训练患者,帮助其适应新的排尿方式。
排尿训练时尽量不用尿垫,男人可将特殊的塑料排尿器用固定在会阴部。能够保持坐位的患者,最好使用坐式便盆,在厕所内排尿,坐盆周围安装扶手等。此外,指导患者进行骨盆底部肌肉的锻炼,病情许可,鼓励患者做抬臀、抬腿运动或下床走动,以增强腹部肌肉张力和排尿控制的能力,以利于排尿功能的重建。
(2)间歇导尿法 经过锻炼排尿肌力,仍不能自行排尿或的患者可采用该方法。该法尿道感染率较低,合并症少,适用于女性患者。方法是:每4~6h导尿1次,睡前留置开放;每次导尿前半小时,让患者试行自解,一旦开始排尿,需测定残尿量;如果残尿量越来越少,可适当延长导尿间隔时间,以至逐渐停止导尿。
(3)留置导尿管法 适用于长期尿失禁患者,并注意在无严重输尿管膀胱逆流,得到控制时才可进行。方法是采用间歇性夹管方式,使膀胱定时充盈和排空,促进膀胱处肌肉张力的恢复。注意即使患者完全处于状态,留置导尿管也应该定期开放,以利于排尿肌功能恢复。开放导尿管的间隔时间,日间视喝水量多少,每隔3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
您可能感兴趣的资讯
大家都在问神经源性排尿功能障碍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神经源性排尿功能障碍
凡脊髓反射中枢或其周围神经发生病变时称为下运动神经元病变,而脊上反射中枢的任何部位发生病变时称上运动神经元病变。
神经源性排尿功能障碍排尿的解剖生理
控制排尿的神经很复杂,包括两个神经中枢和3组神经,即脊髓反射中枢、脊上反射中枢和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及体神经。膀胱和尿道的粘膜与肌肉的传入纤维经感觉支进入脊髓中枢。副交感神经进入S2~S4脊髓,运动支经盆神经及盆神经丛而达膀胱及后尿道平滑肌。交感神经进入T11~L2脊髓,运动支经椎旁交感神经节、主动脉神经丛、骶前神经丛分为左右腹下神经而达膀胱三角区、颈部、后尿道、前列腺及精囊。体神经进入S2~S4脊髓,运动支经阴部神经分布至尿道外括约肌、肛提肌、坐骨海绵体肌、球海绵体肌及肛门外括约肌。排尿的生理过程主要受副交感神经控制。脊上反射中枢包括大脑皮质、下丘脑和脑干等。大脑和下丘脑对排尿主要起抑制作用,而脑干主要使膀胱在排尿时产生持久而有效的收缩。当排尿失去脊上反射中枢的支配时,骶髓反射中枢即独立地调节排尿功能。膀胱
在膀胱和尿道的平滑肌细胞膜上有3种自主神经受体对排尿的生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受去甲肾上腺上腺上腺素控制的肾上腺素能受体有2种,即α受体和β受体。α肾上腺素能受体主要分布在膀胱底部、颈部和后尿道的平滑肌上,受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神经介质、去甲肾上腺上腺上腺素刺激后,使膀胱颈部和后尿道收缩,阻止尿液排出。β肾上腺素能受体主要分布在膀胱顶部及前侧面,受去甲肾上腺上腺上腺素刺激后,使膀胱松弛、尿液储存。受乙酰胆碱控制的胆碱能受体分布在整个膀胱和后尿道,受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神经介质、乙酰胆碱刺激后,使膀胱逼尿肌收缩,促使尿液排出。
近年来,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发现控制下尿路排尿功能的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相互有密切的联系和交通,对排尿的控制共同起作用,又相互制约。肾上腺素能的交感神经刺激能抑制副交感神经的作用,而胆碱能的副交感神经的刺激也能调节交感神经的作用。尿道外括约肌受阴部神经和自主神经双重控制。
正常成人的膀胱具有下列生理特点:①具有外来和本体感觉,如疼痛、膨胀等;②由于脊上神经中枢的抑制作用,膀胱在充盈过程中没有无抑制性收缩;③膀胱容量为300~500ml;④在排尿前,不论膀胱内尿液多少,其内压始终保持很低,一般为0.49~0.98kPa(5~10cmH2O),最高不超过2.45kPa(25cmH2O);⑤排尿完毕时,膀胱内无残余尿;⑥能随意起始和停止排尿。
神经源性排尿功能障碍病因及分类
凡脊髓反射中枢或其周围神经发生病变时称为下运动神经元病变,而脊上反射中枢的任何部位发生病变时称上运动神经元病变。神经源性排尿功能障碍常见的有3种。①逼尿肌反射亢进:多由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主要症状为尿频、尿急和紧迫性尿失禁。膀胱内压测定时出现无抑制性收缩,特别在体位改变及直立位测压时更易出现。②逼尿肌无反射:多由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主要症状为排尿困难、尿潴留及充溢性尿失禁等。膀胱测压时呈松弛性瘫痪,受到各种刺激后无膀胱收缩。电刺激脊髓反射试验时,刺激膀胱壁、颈部及肛门括约肌的肌电图活动消失或减弱。③逼尿肌和括约肌功能的协同失调:排尿是一种协同动作。逼尿肌的收缩和膀胱颈、尿道外括约肌的张开必须协同进行,才能使尿液全部排出。如逼尿肌和括约肌功能协同失调,则尿液不能排出或只能部分排出。临床上有两种情况:①逼尿肌和膀胱颈部功能协同失调:主要发生在下运动神经元病变或原发性感觉神经元病变。
由于副交感神经的损害而对交感神经的抑制作用减弱,从而导致膀胱颈部收缩加强。临床表现为排尿困难、尿流无力、排尿滴沥、尿频、尿急及反复尿路感染等。尿动力学检查时,排尿期膀胱内压明显增高(≥6.86kPa,即70cmH2O),最大尿流率低(&10ml/s)。排尿电影上可见膀胱颈部不张开或张开后提早闭合。也可表现为无张力膀胱,排尿期膀胱内压很低及膀胱颈部不能张开。②逼尿肌和尿道外括约肌功能协同失调:常发生在各种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临床上分为2类。一类为逼尿肌收缩过程中外括约肌出现持续性痉挛或突然发生无抑制性收缩。另一类是外括约肌突然发生无抑制性松弛而引起尿失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尿流缓慢、排尿滴沥、尿潴留、尿频、尿失禁及反复尿路感染。尿流动力学及肌电图检查时,排尿期膀胱内压增高,最大尿流率降低及肌电图活动增加。
神经源性排尿功能障碍诊断
神经源性排尿功能障碍的诊断包括两个部分,即排尿功能障碍是否为神经源性及确定神经源性排尿功能障碍的类型。
①诊断排尿功能障碍是否为神经源性的方法:多数病人通过病史及体检即能明确诊断。如有脊髓损伤、广泛盆腔手术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查体时会阴部感觉丧失及排尿前无尿意感等即可肯定诊断。
少数病人病因不明、诊断无法肯定时可进行膀胱去神经超敏试验。它的理论基础为当肌肉失去神经控制后,由于对神经介质、乙酰胆碱感受面的扩大而使肌肉呈超敏现象。试验时先进行膀胱内压测定,将液体注入膀胱的速度调至1ml/s,记录注入10ml时的膀胱内压。然后,皮下注射乌拉胆碱2.5mg或卡巴果0.125mg,在注射后10min、20min、30min分别重复上述测定。如3次测定中的最高1次较注射前的膀胱内压超出1.47kPa(15cmH2O)以上即为阳性,可确诊为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②确定神经源性排尿功能障碍类型的方法:通过全面的尿动力学检查,包括膀胱测压、压力流率测定、尿道测压、肌电图及影像尿动力学检查等,即可确定神经源性排尿功能障碍的类型。
神经源性排尿功能障碍治疗
神经源性排尿功能障碍的治疗原则是,对神经病变能恢复者,采用针对原发病的治疗;对神经病变不能或不能完全恢复者,则针对改善排尿状况及保护肾功能进行治疗。
近年来,对神经源性排尿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有了很大的进展,使得开放性手术治疗的病例逐年减少。改善排尿状况的药物不断出现,如M受体拮抗剂、α-受体拮抗剂、平滑肌或骨骼肌松弛剂等不断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良好效果。特别是电刺激疗法,无论基理研究及临床应用都有了突破性进展,在储尿及排尿反射通路的各个反射弧部位均有研究,目前应用较成熟的主要有逼尿肌电刺激、盆底肌电刺激和骶神经根埋植式电刺激(interstim)等,使针对神经反射的手术治疗进一步减少。但外科手术治疗并未被上述治疗所完全替代,针对不同病例,可选用膀胱颈切开术、尿道外括约肌切开术、阴部神经切断术、人工尿道括约肌等。对病变严重、排尿功能已无恢复希望、已有或存在潜在的上尿路损害等,还不得不采用尿流改道手术,甚至行永久性膀胱造口术。
神经源性排尿功能障碍预防
事实上,几乎所有神经系统的病变都可以影响膀胱功能,而控制膀胱功能的神经系统,是包括中枢和周边的各种神经组织,所以只要有一部分的神经组织受到伤害,就可能影响膀胱的功能,如中风,巴金森症,多发性硬化症,糖尿病,脊髓膨出,脊髓外伤或手术,骨盆腔的外伤或手术等等,都可能影响膀胱功能。
此外,不良的排尿习惯,器官老化,发炎或焦虑等因素所造成的神经机能退化,都会影响膀胱功能,造成了神经源性膀胱。
所以防止神经损伤及防止神经机能退化是预防神经源膀胱的可能方法。膀胱的八个秘密:如何拥有一个好膀胱?
我的图书馆
膀胱的八个秘密:如何拥有一个好膀胱?
膀胱是泌尿系统中重要的一环,由肾脏产生的尿液经输尿管进入膀胱储存。肾脏在一天中不断工作,但我们的排尿是定点的,不会随时尿出来,这就是膀胱的功效,如果总是漏尿,经常尿频,说明你的膀胱有问题了。如何拥有一个好的膀胱?美国WebMD网站发文总结了来自于我们这个储尿器官的八个秘密:
1. 觉得膀胱太小,可能是个大问题
有些人有漏尿的问题,他们觉得是不是自己的膀胱太小存不住尿,实际上,漏尿一般不是因为膀胱尿容量不够导致的,对大多数人来说,膀胱有相当于一到两杯水那么大的容量,完全够用了。造成漏尿的真正元凶,很可能是控尿肌肉无力、药物的副作用、尿路感染,或者是排尿相关神经损伤,需要接受正确的诊断治疗。
2. 每个人的膀胱都可能发病
膀胱疾病可以发生在男性或女性生命中的各个阶段,某些人群发病率较高,包括有孩子的妇女、老年人、有前列腺疾病的男性,或者脊髓受伤的患者。人群不同,膀胱疾病的症状也不尽相同,不一定都是尿频、漏尿。
3. 每天要喝8杯水,不一定对
有不少养生文章都会说,想要身体健康,每天要喝8杯水,这其实不一定对。由于个人体质以及工作性质,每个人对水的需求是不同的。对普通人来说,保持充足的水量,不出现口渴的感觉即可,这样可以避免尿液浓度过高,降低出现肾结石的风险。
4. 有些饮料让你排尿增多
有的人觉得是自己饮水量大导致的排尿次数增多,其实这也不一定,一个人的膀胱有能力储存日常饮用的水量,如果排尿异常增多,不光要想想喝了多少,也要注意喝了什么。咖啡因有利尿的作用,因此你是否需要考虑一下每天少喝一点咖啡或者可乐呢?
5. 起夜两次,这种膀胱不太对劲
夜里醒来排尿,一次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是两次或者更多次,那么就是一种疾病症状,称为夜尿增多。导致夜尿增多的原因很多,包括睡前饮水过多、前列腺增生、药物作用、膀胱过度活动症等等,如果想查明原因,建议您做一个排尿日记:包括上厕所的时间频次,饮水记录,以及是否使用某些药品,通过这些信息可以方便医生做出诊断。
6. 排尿增多,不一定是前列腺增生
老年男性一出现排尿问题,很多人第一直觉就是前列腺增生。确实,这是一个老年常见病,如果经常有尿意很可能是这种原因导致,但也可能是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类似,但病因和治疗方法是不同的。前列腺增生压迫膀胱、尿道产生尿意,而膀胱过度活动症更多是排尿相关肌肉的问题,这通过尿动力检查可以诊断。
7. 男性也要做凯格尔运动
除了药物和手术,日常锻炼也可以缓解漏尿的症状。凯格尔运动是孕妇经常要做的一项练习,通过锻炼盆底肌肉控制尿流的启动和停止,可提高分娩力度,避免产后漏尿,这里,医生建议男性也要常做这个练习。将膀胱排空,将排尿肌收紧三到五秒钟(好像憋尿时的回缩动作),然后放松,在练习过程,我们的腹部、臀部、腿部都是放松的,每天做三组,每组十次。这个运动有很好的隐蔽性,随时随地都可以做,比如躺着、站着、坐着都可以练。这项运动可以抑制压力性尿失禁,比如咳嗽、大笑、打喷嚏,以及提重物时腹部用力造成的漏尿,都可以得到缓解。
8. 给排尿定一个时间表
膀胱训练可以减轻膀胱过度活动症带来的生活困扰,除了上述的凯格尔运动,你也可以为自己设置一个排尿时间表,看看能不能控制自己按照设定的时间进行排尿。通过持续的训练,你可以将排尿的间隔逐渐延长。两种方式进行结合,可以将膀胱过度活动症发作频率减少一半。
总结:膀胱问题不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上面说了这么多,其实总结起来就是漏尿、起夜多、排尿不畅并不是一种人体变老的正常生理特征,而是一种医学疾病。通过正规的治疗可以缓解这些症状,改善其所导致的生活困扰,寻求专业的泌尿外科医师的帮助,有助于提高整体的健康质量。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宫颈癌术后膀胱功能锻炼与康复
17:09:50&&&来源:现代护理报&&&评论: 点击:
宫颈癌在女性肿瘤中居第二位,占妇科癌症患者总人数15%,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手术治疗是早期宫颈癌的首选治疗手段,也是晚期宫颈癌不可缺少的综合治疗措施之一。但此类手术创伤大,常造成膀胱功能障碍。膀胱功能障碍所致的尿潴留,是宫颈癌根治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宫颈癌在女性肿瘤中居第二位,占妇科癌症患者总人数15%,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手术治疗是早期宫颈癌的首选治疗手段,也是晚期宫颈癌不可缺少的综合治疗措施之一。但此类手术创伤大,常造成膀胱功能障碍。膀胱功能障碍所致的尿潴留,是宫颈癌根治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因此,减少尿潴留的发生,是宫颈癌根治术后护理的关键。
  ■方法
  ★早期膀胱功能训炼腹膜后引流管拔出后,指导患者在床上翻身及下肢屈伸运动、缩肛运动。方法:提升与收缩骨盆底肌肉,尽可能坚持10s,然后放松4s,重复进行,每次坚持5min。耐力练习:慢慢地控制收紧然后放松,时间要长。
  速度练习:收缩、放松要有节奏感、短快结合。每日训练4~6次。
  ★尿管拔除后膀胱功能训练主要是通过骨盆底肌肉训练(缩肛运动、排尿中断训练和腹肌训练)。
  缩肛运动:指导患者在不收缩下肢及臀部肌肉的情况下自主收缩耻骨、尾骨周围的肌肉(即会阴部、肛门括约肌)每次收缩维持6~10S,进行30~50次,共5min。再快速一缩一松200次,每天3~4次(早、中、晚及睡前各1次)。
  排尿中断训练:每次排尿分几段排尿(即排一下忍一下,再排一下忍一下)锻炼膀胱内、外括约肌,逼尿肌的收缩和协调能力。腹肌的训练:行仰卧抬腿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每天3~4次,每次5min,以避免术后体弱,使腹肌的力量减弱,腹压变小,影响排尿。
  ★护理宫颈癌根治手术范围大,支配膀胱、输尿管血管神经大部分剥离,易发生膀胱麻痹和膀胱炎,所以保留导管时间要长,术后达7~14天,观察尿管是否通畅,防止尿管受压、扭曲、脱出,密切观察尿液引流情况,包括颜色、性质。每天更换引流袋,鼓励患者多饮水。1周后夹管2~3h,定时开放,锻炼膀胱功能,3~4天后拔管,4~6h自行排尿后B超测残余尿,残余尿&100 ml 说明膀胱功能未恢复,继续保留导尿,定时开放,直到残余尿在100 ml 以下。
  ■结果
  115例宫颈癌患者手术后,38例出现不同程度尿潴留,通过再次置导尿管,锻炼膀胱功能均恢复健康,3例出现顽固性尿潴留,其中1例保留尿管达50天并进行中医、物理治疗后痊愈出院。6例术后1周扪及下腹部包块质地软,双侧2例、单侧4例,考虑淋巴囊肿B超确诊。给予热敷并抗感染治疗。2例切口处渗液,拆线后切口裂开,给予换药,抗感染后进行第2次缝合。1例输尿管阴道瘘在术后第2天,尿量减少,康复垫潮湿,从尿管注入适量的美蓝液,蓝色尿液从阴道流出,改变卧位,加强会阴部护理,给予膀胱镜检查,保守治疗失败,行第2次手术,住院82天痊愈出院。
  ■经验总结
  随着宫颈癌的早期诊治,早期手术,宫颈癌已成为可以治愈的疾病。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妇科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最常见的损伤是膀胱和输尿管,膀胱和输尿管是女性生殖系统最邻近的器官,手术易导致膀胱和输尿管直接损伤,引起尿潴留。广泛性的周围组织切除也难免不伤及支配膀胱的神经和血管,使膀胱的功能下降导致膀胱麻痹引起尿潴留。
  本组38例出现不同程度尿潴留,其中3例顽固性尿潴留。如何促进宫颈癌术后膀胱功能的恢复,减少尿潴留发生,是我们临床医护工作者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术后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指导患者康复训练,降低尿潴留的发生,是改善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 (安徽省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方玟)
相关热词搜索:
延伸阅读: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