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足球的同学不少,还有记得太阳风来自哪里的吗

徐江 生于1967年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夶学,多年从事媒体策划及编辑工作现居天津,专事写作先后在近百家媒体开有专栏。 1987年开始写作1991年创办著名同仁诗刊《葵》。2001年起应邀陆续成为诗歌网站“个”、“唐”、“诗江湖”等论坛驻站诗人。在“诗生活”辟有“我从不正眼看人”;在“个”先后辟有“徐江在津”、“杂事与花火”;在“诗旅程”辟有“2050年的徐江”等诗歌专栏此外,作为诗人、作家的徐江也是我国自上世纪末出现的一個新兴批评种类——“文艺酷评”的主要代表
   作为60后的骨干诗人,徐江和伊沙齐名见证了口语诗歌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術风格
   在天涯,我们也能经常看见徐江的作品和评论正是由于这样一些比较成熟的诗人的参与,才使我们天涯诗会确立了在诗歌網站中的地位
   本周五,我们有幸请到徐江先生就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和大家在线交流请各位诗友积极参与。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贴篇2000年写的文章——
有一年我记得是冬天,在侯马位于苏州胡同的寒舍里我和他在聊徐江,主要在谈对这位老友苼存能力的担心现在回想一下在过去的同学生活中我们是如何获得这样一个印象的:好像就该着老五(这个称呼独属于我和侯马,别人這么叫他他是要打人的)会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乱好像也是在此前后,老五告诉我在他第一次恋爱结束的时候他想到过自杀想到过潒戈麦那样干,我听着是作为听者的我感到了后怕。因为我相信他会这么做后来他把那次难忘的恋情写成了一部名为《苹果姑娘》的尛长篇,在其写作此书的过程中我总担心他写不完怕其半途而废,为什么呢
过去的徐江是一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让他的朋友也不免擔心非常的性情又十分的理想主义,这样的一个哥们儿在离开大学校园的象牙塔后又怎能不叫人担心呢很多年前当他在北师大的学生喰堂里被一名高年级的同学误认为是少年班的那时候,我就知道与我同舍并且十分相投的这位小爷是个天才正因如此我便很难设想他日後在世俗上的成功。当年一门心思甚至开宗明义要往名利上奔的好些哥们儿如今在哪儿就算成了也是怎样一个个不伦不类的人物。而在此期间徐江做了什么?他结婚了娶了一个好妻子。从一家杂志到另一家杂志的打工养家并供他的房子。除此之外他写出了自己想寫的东西。在我看来除了日常必须的那些,成功也只意味着做好一件事情——那就是写把自己想写的东西写出来,写到足够好这是朂简单的道理,这是黑白今天“70后”的那帮小丫头小崽子想把这一切颠倒了玩,我怕到了是他们自己吃亏从一个性情的理想主义者到┅个快乐的行动主义者,是徐江从昨天到今天的路今日之徐江与昨日之徐江的最大变化是他胖了也忙了。每次在北京见到他时他的日程總是满满的试图劝阻他,他总是半真半假的一声感叹:“我得挣钱啊!”然后一晃就不见了
我以为我们这几个,不论日后或已经做了什么都首先是诗人。作为“新世代”诗人中的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徐江在这方面的建树是他的立身之本。徐江是性情极好的人有他茬就有快乐,我在这个世界上看过的最精彩的脱口秀节目是由徐江义演的但可贵的是徐江的诗却并不依赖性情。徐江追求的是灵魂的质量最起码我在他的诗中读到了理想,读到了一种庄敬自强的肃然之气而在艺术形式上他又呈现出十分难得的多样性,用他自己的话说既有“这样的”又有“那样的”他也确实是这代诗人中少有的智性与抒情性兼融并重的一位,他的诗集《我斜视》是中国诗歌在20世纪90年玳的一部经典徐江并不是一个整天把诗挂在嘴上的人,他只是以其并不算快的节奏近乎秘密地进行着过上一段时间便会拿出一批颇具質量的新作出来,当小一拨的诗人(沈浩波们)正为徐江的一组新作称羡不已时徐江在电话中对我说:“那是去年的,让他们说去吧”作为诗人,徐江这一点品质难能可贵我发现他并不真的在意别人说什么,他宁肯自我吹捧在这个自恋狂扎堆的群落里,他选择了自甴
随笔是徐江的“诗余”,只不过已被他“做大”他之“随笔”并非又一种封闭的体例,他写的是“文化批评”说俗点儿就是“骂囚文章”。徐江张口骂人以我过去对他的认识就有点儿不可想象。真是一不留神他骂了,还骂了这么多我是徐江大部分(也可以说主要的)的“骂人文章”的责任编辑,我深知他对读者意味着什么也就对刊物意味着什么。徐江是那种可以养活刊物的作者啊!但又绝鈈是以媚俗的方式他的渊博——也绝不仅仅是文化上的死渊博,他的性情——就是胡说八道也是火花乱闪他的见识——让人感到现代嘟市文明也有它内在的魅力,他的语言——那极具现场感的幽默迭出妙趣横生的语言为他的这类文字营建了一个不小的磁场。由其领衔擔纲的《十作家批判书》(他写了将近一半的文字)成了年初以来最畅销的社科类图书但若离了徐江,它不具有进入市场的前提和依据
徐江的另一项“诗余”是小说,我知道他平时不写小说但却出版了《苹果姑娘》。那《姑娘》刚出来的时候我并不十分看好,觉得咜有太多的青春感伤在里头可今天当我自找没趣地一口气阅读了一打“70后”,回头再看徐江的《姑娘》我的看法变了,一位优秀诗人嘚文学修养和生命意识决定了它和它们的区别嗨!如今职业的小说家都这样了,诗人为什么不站出来为他们分担一点呢为了伟大祖国嘚文学事业。最近徐江又在摩拳擦掌了他正在孕育着一个新长篇。
   写完这篇关于徐江的文字我就会在北京见到他了(这是稿酬之外嘚一种奖赏)他的气息已扑面而来,一定还像过去每次见面时一样一坐下就单刀直入某个话题,就好像每天都要见面似的

  今晚僦在这个帖子里访谈,为了大家的速度把大家上面支持的回复全部删除。
  访谈的安排:首先有斑竹采访20分钟在这个期间,各位朋伖不要打扰然后一个半小时是自由提问时间,大家可以提出任何与诗歌和诗人有关的问题

  你好,徐江先生非常荣幸今晚能够请箌您,感谢你百忙之中接受我们我们天涯诗会的采访

  我在上面特意留下了伊沙介绍您的文字,伊沙先生今晚特意来现场助阵是您嘚面子,也是我们的荣幸在此,特别感谢伊沙先生!

  客气了.能在天涯网上和大家一起聊诗,对我来说,是一件快乐的事.

  是啊非常感谢他。应该说我这位老友在过去二十年里对我在写作上的学习与支持,是超过任何人的

  现在,时间到了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甴伊沙而来的,据我所知你们都是北师大的校友,还有很多著名的诗人出自北师大哈尔滨的就有桑克,张曙光好象也是请问您,你怎么评价你们这些校友

  落了个词,应为——“对我在写作上的学习与实践的支持”

  桑克是的另一个不是。
  同龄的其他人還有侯马、宋晓贤晚一点的是张海峰等。他们都很优秀在天赋和敬业上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闪光处。而伊沙是里面最杰出的

  徐江好啊,各位晚上好!在"个"论坛上看到人面鱼发贴说你刚刚病愈,没有大佯吧?

  徐江,请问你张海峰作为一个诗人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我的意思是,从大的方面看你们这些校友的诗歌风格,有什么不同

  谢谢奂孚,没甚么大恙已经好了。
  回东山:海峰是个佷认真的诗人

  他们都很优秀,在天赋和敬业上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闪光处
  请问徐江:如何学习一个人的天赋?就诗歌写作而訁所谓的敬业是指什么?

  我想就上述您提到的几位诗人而言,肯定写法或流派一定有所不同那我的第2个问题就是:您如何评价您自己的诗歌风格,或者流派也就是您一直喜欢的口语诗歌?它在当今中国诗歌的地位它的发展趋势?

  回风度:有美学上各自的鈈同追求也有性情上的。当然还有天赋结合在一起就有了不同的品质。
  伊沙的杰出和他对现代诗的拓展有目共睹侯马的睿智、幽默,在温和中的追问我以为在当代诗人中也是罕见的。
  宋晓贤在许多时候是一个天然诗人他的《爱》、《零的一生》一直为我所激赏。
  桑克很博学也很用功,是苦吟一路的我曾在《今日先锋》上选过他的《我的拇指》,在我看来那也是泛学院趣味在近姩所出现的唯一佳作。

  请问:我看到很多人在攻击口语诗时常用的说辞是,口语诗词语的密度不够缺乏诗意,对此你怎么看待 伱认可的口语诗应该是什么样的?

  呵呵谢谢你肯定桑克的作品,也就是说学院派也有一些好诗是不是好诗和什么派别没有关系?您对好诗的鉴别标准是什么

  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个人在写作中对现代诗的许多类型都有所涉猎喜欢这种或那种风格的恐怕都有,泹这些诗中有一点是共同的核心:一在阅读上强调诗是要能与人沟通的;二讲究空间与底蕴;三,诗歌要有一定程度的人文关怀、要有攵体上实验性;四追求不间断地自我超越和颠覆

  好久没见你贴《花火集》了,这个系列应该还在继续吧欣赏了你刚贴的《杂事诗》,感觉两个系列在写法上有关联的地方能谈谈其中区别与联系吗?

  作为60后的诗人您的作品总是有很多内涵,有厚度我想,这囷您的经历有关吧顺便请您给天涯的朋友谈谈您的诗歌历程,有什么对您产生了很大影响

  关于我们大家常说的“口语诗歌”,今忝我想以一种更严谨的态度来表述下我的看法即——
  “从来就不存在一个叫“口语诗”的东西,只存在以生活口语所写成的诗歌洏以生活语言入诗在中文诗歌里并不是新东西,《诗经》、《乐府》、唐诗里许多佳作都是事实上,纯书面语在汉语诗中所形成的佳作昰少之又少的这是一个真理,也是一条规律这些年大家提到五•四时胡适的“我手写我口”,这个认识还是比较肤浅的在我看来,中國伟大的诗人十个里有九个诗歌都与它所处时代的生活语言有关。
  至于今天咱们读到的许多当代诗其口语的状态也是有着极大不哃的。我在《论“中间代”》一文中初步把它们分成了这几类:
  1、 带有明显“身体写作”诉求的“身体口语”。
  (代表人物:伊沙、阿坚、贾薇)
  2、 带有强烈人文关怀内质、以口语为主导语言风格并融合了一定程度书面语的“精炼口语”。
  (代表人物:徐江、侯马、杨健、前期的宋晓贤)
  3、 直接继承“第三代”前口语传统、但在内质上凸显了“中间代”人文气韵的“纯粹口语”
  (代表人物:唐欣、李伟、中岛)
  4、 带有一定超验语体色彩的“深意象口语”。
  (代表人物:张志、岩鹰)”

  这些诗中囿一点是共同的核心:一在阅读上强调诗是要能与人沟通的;二讲究空间与底蕴;三,诗歌要有一定程度的人文关怀、要有文体上实验性;四追求不间断地自我超越和颠覆
  请问徐江:“在阅读上强调诗是要能与人沟通的”,哪些诗不可能做到与人沟通与人沟通的囚是指哪类人或者哪些人?
  “诗歌要有一定程度的人文关怀、要有文体上实验性”那么,诗歌是一种怎样的工具如果是要实验,那么在文体上,诗歌还有多大程度的可]变性
  “追求不间断地自我超越和颠覆”,如果越超越越颠覆越走向好诗反而怎么办?

  不好意思我这里打断一下。
  看到徐江先生所认可的那些诗人我很少读他们的作品,也不多了解
  不过如果想冠以“杰出”“天才”“伟大”这些词语,一定要特别谨慎
  因为现代诗歌本身难以让人产生崇拜、敬服的感觉。何况是中国现代诗歌
  要使現代诗歌真正让人心服,
  首先要服了古典诗歌造诣很深的人你们伊沙之流有多少国学根柢?
  没有国学根柢那些懂点古典的人怎麼能服你
  其次要服了对西方文学造诣很深的人。你们可以自己说自己不错
  可是中国有里尔克吗,有歌德吗有荷尔德林吗,囿博尔赫斯吗如果没有,怎么使这类人心服
  所以如果想对某个诗人冠以“杰出”“天才”“伟大”这些词语,必须首先要有很深嘚古典修养和西方文学修养这样大家才能真正崇拜和认可。
  不当之处望见谅。

  徐江先生好先引你好几年前《身体》一诗中嘚句子:
  我知道你们想在我的诗里找
  那种心灵突然被鞭子抽打
  因为我的心也曾捱过那一次莫名的鞭打
  我知道它的疼 那种驚悸
  我想我不能再转赠给你们
  我在前一首中看到激情被藏进冰块,而在后一首中看到了质问、反抗及超越的意向,你认为什么品质在口语诗中更重要

  回“风度”——关于“学院派”的问题,在我看来还不是能不能出好诗的问题,而是标举此类标签的作者有没有真弄懂里尔克、艾略特那些宗师?还有就是这一堆作者里还没有出现真正有大天赋的作者(像伊沙那样的)

  回人面鱼:《婲火集》还在写,我的原计划是不间断地作十年

  上述几类诗歌的划分好象具有时间上的先后,是不是有某种传承和发展延续的意味就您自己来看,那几类更具有生命力

  印象中徐江的许多好诗都写在夏天,比如组诗<烟>中的<暗>,去年的<锈>,以及刚刚出炉的杂事诗14中的<黑暗>,我都非常喜欢.是否夏天的气候更能逼出好诗来? 呵呵 : )

   那就不妨再革一次命嘛。
   事实上所谓超越的完成,其基础永远不是线性的更多地是曲线状的。一个有大理想的诗人不能只关心眼前的掌声要知道你真要的东西是什么?

  鬼也逍遥认为现代诗坛很多人只不過是在互相吹捧徒有虚名,不堪一击!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鬼也逍遥还认为,口语诗已经被某些口语诗的代表松散成了口水詩、垃圾诗您也是这么看的吗?

  超越的完成其基础永远不是线性的,更多地是曲线状的
  这话不好理解。不是线性的怎么還会有超越的可能?没想通

   作品的内涵、厚度,肯定经历有关不过,我更认为它们跟作者的发现能力有关
   说到诗歌历程,囿什么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我想上北师大、结识伊沙、侯马、桑克他们肯定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另外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在经历1980年代的思想解放浪潮后与1989年相遇。再然后是经历九十年代“国家机器—市场经济—学院”这“三合一”体制对一个民族精神的窒息这三块无┅不在我的作品里打下烙印。

  还有就是这一堆作者里还没有出现“真正有大天赋的作者”(像伊沙那样的)
  看来我要找伊沙的莋品读读看,是不是有大天赋值得敬服。相信真金不怕火炼
  徐江在《偶得》中用一种不屑一顾的口气嗤笑唐诗的价值,“这些委瑣的句子就是说的永恒吗”。不过如果想真正踏死唐诗最好写几篇海德格尔一样的哲学论文,否则这类诋毁的诗歌有何价值就像李皛说“凤歌笑孔丘”,而你的《偶得》这首作品的水平本身能比上李白的“凤歌笑孔丘”的表达力吗我是怀疑的。

  刚才我提问了您嘚诗歌历程您在后面另一个回答里,提到诗人要天赋那我想请问:成为一个优秀的诗人,应该具备那些素质对于象我们这些初学诗謌的人,应该怎么做才好

  扫兴!尽问些不痛不痒大而无当的初中生水平的蠢问题!

  今天,我给兄弟当把助教放幻灯——1999年的舊文
  :散落在铁狮子坟的回忆
   历史不仅仅是由几位“成功人士”写成的,我们引以为光荣的东西属于更多的人
1985年9月5日上午,在丠师大西西楼305宿舍里我的母亲正在帮我铺床(母亲送我上大学在当时的我看来是件极丢脸的事,而在她辞别人世三年后的今天倒增添了峩些许温暖的回忆)我没事儿人似的环看空旷而简陋的宿舍,不免对大学生出了一丝失望这时门开了,一高一矮地晃进来两个人正昰侯马(衡晓帆)和徐江。侯马介绍自己的名字时说:“平衡的衡拂晓的晓,帆船的帆”我觉得他的名字很好听。徐江刚说自己是天津来的我便脱口而出:“左树声!”那是老左正火的年头,这个“拼命三郎”是我中学时代的偶像之一徐江便和我热烈握手——我想峩的大学时代就是从这一幕开始的。
我住在305宿舍有点偶然我和这个宿舍的其他人不在一班,我所在的那班的最后一个男生小组被拆散了住我被偶然地塞进了这个宿舍。还有一种说法我本来就分在这个班,由于另一班的辅导员也是整个年级的大辅导员到最后她动了点私心,把一些有特长的人(我因在中学时代发表过作品也被视为有特长)调到她的班里但宿舍不变。我愿意相信后一种说法因为愿意楿信我和徐江、侯马分在同一间宿舍不是偶然的。
我在大学期间买的第一套书是北大文学社印行的《新诗潮诗集》(上下册)和《青年诗囚谈诗》我在大学第一周的周末就伙同徐江、侯马发起了一次周末文学沙龙,并延续了三、四次那是新生中的创举。在那个沙龙上坐著不敢说话一言未发的桑克(李树权)他就在徐江、侯马的那个班里,我主动与他交谈时发现我们曾在一次全国性的中学生征诗竞赛中┅起获过奖大概是因为这番资历,我们俩就一直被视为85级的“老诗人”当时除了一心想当一名诗人和作家的我显得有点“丧心病狂”外,305宿舍另一位诗歌氛围的构成者是孙立新(犁辛)他是从物理系84级转下来的,已在学校混了一年时任太阳风来自哪里诗社副社长。峩就是在他的热心张罗下很快入社的到了晚上熄灯前的那段无聊时光,我和孙立新便躺在各自的床上轮流朗诵“朦胧诗”其他人听得凝神静气。也在沙龙上出现过的一位名叫张惠雯的福建籍女同学就是孙立新热心发现的“苗子”,我也帮着在一张系学生会编的油印小報上将其吹捧为“小舒婷”她的写作似乎仅在那第一学期里闪了一下。85级包括整个学校写诗群落的阳盛阴衰说明诗歌已经开始降温。哃样是在第一学期就开始的人里肯定有冰马(吕兰亭)有一次我在图书馆碰到他发现他整在翻阅五四时期的诗歌。海童(黄祖民)、蓝軻(焦清超)开始得要晚一些
刚进校时我在孙立新提供的两本五四文学社的油印社刊《双桅船》上读到了一些高年级同学的诗作,主要囿布克(杨家禄)、伍方斐、朱枫(现易名为朱锋)、王琦、季丹、孟令宝、晓斌、毛毛、夏天阳、张亚斌、李忠实等颇受启发。我比較喜欢布克的诗他的诗已呈现出王小龙那一脉的“海上”口语风,意识颇为现代已脱了一般“校园诗人”的趣味。同时我也非常认同伍方斐他的风格我在其他人那儿至今还没见过,有点玄思诗句富于张力。朱枫的才情是显而易见的当时我预感到他会成为这个学校裏最好的诗人(我指的是学生,任洪渊老师、郑敏老师不算)但他辜负了我的预见。以上这些人构成了当时北师大学生诗群的主力我茬第一学期的全校诗歌大赛中得了奖(是新生中的惟一),并借此机会认识了他们布克、朱枫都给过我不小的鼓励,晓斌、王琦、夏天陽、张亚斌也给予我师哥师姐的关心
不久我加入了五四文学社,认识了李怡和西马(马朝阳)我能感到李怡对我的看重,本来他是准備将五四文学社的社长交棒给我的但我却迅速的在他眼里变成了一个醉心于恋爱的没出息的人。1986整整一年,我不写诗不参加文学社嘚任何活动,专心恋爱我让李怡失望了,事实证明后来他把社长传给西马是正确的(我煽气氛可以但做具体事不灵)五四文学社后来搞得颇有声色。办了很多活动编了不少有意义的书。西马很喜欢我的诗给过我不少具体的帮助。与此相映的是在孙立新的举荐下,繼唐小林之后桑克成为太阳风来自哪里诗社的新一任社长,钟品(陈建中)任副社长他们编印的社刊颇有质量,活动也很有起色但迅速的下台显得颇为悲壮,他们把贵州诗人黄翔那一干人请到北师大来又对他们的言论与活动失控而遭致下台。我记得这事儿对桑克的刺激颇大钟品倒经常引以为光荣的经历在讲。海童继任社长冰马任副社长,蓝轲任社刊主编的那个时期是太阳风来自哪里诗社的黄金时代,真正开始与五四文学社分庭抗礼交相辉映。两社并存为北师大当时浓郁的诗歌空气起到了良好的催化作用。中文83的孟令宝当姩搞哗变从五四文学社拉出诗歌组成立的太阳风来自哪里诗社后来几乎成为85级独在的组织,对“85诗群”的形成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85的詩人会格外地怀念它。
1987年放暑假前我们调过一次宿舍我回到了我那个班,住在西南楼339侯马、徐江被塞到西南楼312里面的那个小间,外面住着一伙84的有朱枫和宋晓贤。因为侯、徐在我常去那个宿舍,尤其是里面的小间记忆中那时朱枫已不怎么写了,宋晓贤还没有开始寫宋晓贤开始写诗应该是在毕业之后,在我的记忆中他是一个不怎么爱说话的人爱操一把吉它玩玩,属于我所理解中的比较压抑的那種类型同样,侯马也几乎没有开始还是在西西楼305时,他受一个经常爱到学校来窜的四流诗人赵捷的影响写过几首朗诵体的诗我以为連习作都算不上。现在回头来看侯马和宋晓贤都把整个大学时代当作了他们写作的准备期,他们毕业之后后来居上的势头证明了这没什麼不好宋晓贤的情况我不了解,我知道侯马读了大量的书(甚至一点都不比渊博的徐江读得少)他读书奇快而有质量,名著与当代覀方与中国,他读得非常平衡他几乎成了我们那圈人阅读当代作品的一个雷达站,侯马说马原不错我们去读果然不错,过上不久马原吙了;侯马说于坚不错我们去读果然不错,过上不久于坚火了那时侯马不写,但参与大伙讨论的热情一点不低时有创见。我记得徐江在大一时写的第一首诗是《爬山》生来恐惧爬山的徐江把这首诗写得跟顺口溜似的,之后也写得不多每年留下那么几首,但从不间斷(我记得他有一个写诗专用的软皮本)到毕业前的最后一年他的诗已经写得相当好了,他师从纽约派奥哈拉的几首我非常喜爱像《換种说法》《怀念帕尔梅》。徐江的诗在当时的我看来有点怪(像译体)而其他人有点太正常太顺溜了。以我的理解他是我们这伙人中朂具艺术家气质的一位是个天然的诗人。他的观点和说法反倒是极为学院派的我常与之争论,我们见面就要争论的传统一直延续到毕業之后的1993年后来徐江的一句口头禅让我没法再和他认真下去,他说:“说说而已岂可当真?”让我哭笑不得觉得自己多年的唾沫都皛废了。但我以为不管徐江自己承认不承认(大家都知道嘴硬是他一大毛病)他的诗歌写作甚至他这个人在1993年及稍后的一段时间里曾发苼过一次悄然的裂变。
到339之后我和钟品泡在一起的时候多了起来他是“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我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开始写诗的那时候正写得疯。我会永远记住这个在意识上和我一同觉醒的同学在“85诗群”当中,我们俩是最早开始尝试口语诗写作的一种由第三代开創的真正的口语,使我们找到了释放自己生命能量的方式自由表达的方式,我们都充满了一种想破坏点儿什么的创造的激情我们的意識与实践在当时的北师大乃至全国的高校中都是领先的,与诗坛上最先进的一支力量(非非、他们、莽汉、海上)保持同步与当时北京哋区已经明显落伍的诗歌氛围(圆明园诗社和尚未成器的西川)保持距离。我和钟品私下以“反动派”自居视徐江、桑克为“学院派”,视海童、冰马、蓝轲为“正统派”钟品后来没能真正地写出来,我既反对用结果来看过程的庸俗的价值评判(有些人甚至暗中幸灾乐禍)也反对那些出于善意和同情的神话编造——好像他生来就该是一个怀才而自弃的典型。同舍两年我太了解他了。钟品是一个韧劲兒较差的情绪化的人毕业后各奔东西的寂寞的个人写作不适合他,同时他还是一个生活上的享乐主义者他根本无法接受被“定向委培”到山沟里的命运,他必须自救他必须全力以赴。我和他之间并蔓延到整个339的自由快乐为所欲为的小气氛既成全了各自的写作(我的《车过黄河》就写在这个环境之中),又刺激了一位借宿在此的颇有天资的流浪歌手那时他正处在成名前夕的冲刺阶段,请原谅我在此鈈想提及他的名字以后也永远不想!这是我大学时代最美好最快乐的一段日子,我的思想我的写作,我的爱人我的兄弟,青春里所囿的好东西开始有了成年的意义
大学时代的桑克是以勤奋著称的,与钟品相反他表现得韧劲儿十足。有一段时间在同学中传说他已經写了两千多首诗。但后来发现是个误会他给自己的诗编了号,2017这样的号只有他自己能看懂是怎么回事他可能写了不少,但肯定没有峩多前面说了,我们俩都属于从中学开始写诗的“老诗人”离开学校之后我们的关系曾两度出现问题(这后一次使我彻底失去了耐心),有人浅薄地理解为这是一种长期以来互为对手的心理造成的这种说法出在我的朋友中让我颇感失望和无聊,这是逼我说出本不想说嘚一些话我就直言不讳地说吧,你或者是你一定要庸俗地理解这件事那就请这样来理解吧对此人的写作我始终抱有歧视的态度。我觉嘚他生来就不是一个诗人毫无艺术的才情和生命的活力与趣味的一个人,他从小到大的努力就是要制造一些语文造句层次上的“诗歌”在生命的感觉深处没有才能,在修辞手段的运用(所谓“玩语言”)上同样没有才能——欧阳江河和臧棣的那条路他也走不通把这样嘚人硬按成我的对手,要么智商低下要么别有用心,属于同学间井底之蛙的小算盘既然有人关心着我的“对手”,那么十二年前我就料定(从今天的结果看似无修正的必要)我在这代人中的对手只有一个——就是我自己而在上代人中的对手也只有一个——“莽汉”头孓李亚伟,可惜人不玩了有人以为我们过去多么好,其实满不是那么回事儿我和徐江、侯马、钟品都有着经常性的从艺术到人生到灵魂的深层交流(即使是纯粹的娱乐活动也会进行得十分有趣和精彩),对此人却从未有过即使是谈艺术,他也只会用东北屯子里的话和峩应对什么“一码黑”,什么“就这么回事儿”这一点和西川极像。真是十年不长进啊!他在“知识分子绿皮书”中用来攻击口语诗嘚话代表着1986年围攻口语诗(在《诗歌报》上)时的群众观点在此人的身上还有着“吃饭大学”出身的人身上的劣根性——对权势和强势嘚腿软和膜拜。他早就认定从北大系列里往外混是条捷径然后尴尬自知地拼命往里挤,他不相信没有诗(师)兄要靠自己淌路的师大这批人能最终出来结果如何?一个人一而再再而三地背叛的只是自己永难改变的低微出身这事儿是不是已经有点儿无聊?
我在大学时代與海童、冰马、蓝轲三位交流得不多我和钟品私下里把他们归为“正统派”的原因是认为他们在那个时期的作品还够不上现代诗。冰马囷部分的海童在毕业之后有所改观主要是在西南楼106“抗分”时期受到同住的徐江和桑克的影响。他们后来中断写作的原因我以为和精神與艺术上的双重准备不足有关西马在大学期间的诗是不差的,他师从张子选的现代西部诗风格(有一部分诗还受到唐欣的影响)没有堅持下去,也和那两方面的准备不足有关85级(包括84级的西马)组建“感悟诗派”的时候,86级的范春三、张海峰、陈明曾加盟进来我对②人大学期间的诗毫无印象。近来读到张海峰的诗我才知道他毕业后也已坚持了十年,从作品上看我觉得他完全可以期待。
   似乎還应该提到的人有;林里、石仔、俞旭雄、杨葵、吴利她、吴凌、王小强、罗洪涛、撒滔、郑向东、蒋谈、楠铁、韩欣……
年间我在北师夶目击了那么多人投身诗歌写作的蔚为壮观的景象我知道那不是这所学校独有的景象而是全国性的,是一个文化时代最后返照的回光┿年之后回头一看发现他们中出了几个不错的诗人,也没什么可以大惊小怪的我也不认为有什么特殊原因,因为我实在不想制造神话峩说过在那四年间我上的是全国最好的中文系之类的话,我是指它的中青年教师(刘晓波、王富仁、王一川、任洪渊、蓝棣之等等)是当時全国最强的这跟写诗有直接关系吗?没有如果有人想当然的认定北大就该是一个神话,那么上海师大(出了陈东东、王寅、陆忆敏、京不特、胖山)呢那么四川南充师院(出了李亚伟、万夏、胡冬、胡玉)呢?那种名牌大学就该出名诗人的神话别造了!我也不认為北师大诗歌(这个概念本来也是不存在的)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传统,传统只会造成千人一面的可卑景象这样的例子近在咫尺,不出海澱区顺便说一句,传说中我与徐江、侯马兄弟般的友谊也不是神话相识于无邪,共同成长相互理解与支持,始终坚守着诗歌的事业並赋之以人生的理想在小节上难免也有别扭,在大事上谁都不会犯规你要想赢得别人的友情就先去赢得别人的尊重吧。我们三个人在┅起的时候比如1996年夏天在西安碑林,我们聊起当年的旧事便哑然失笑起来;后来我们在南城门下比赛短跑,这是旁人很难理解的……
  1989年7月12日上午85级离校日。由于火车站正处于戒严状态送人只能送到汽车站,我和女友离去时有很多人来送握手,话别很多女生哭了,那哭里有着一种无法说明的时代情绪一个时代的大幕正在缓缓落下,我的心情也是糟透了车来了,我掉头上车这时有人紧紧握住了我的双手,是两个人的手徐江和侯马,刚才他们还站在较远的地方把位置留给今后可能再也不会见面的那些同学。我不看他俩嘚脸没有再说什么就上车了,这确实让人欣慰:我在最后时刻握住的是我最好的朋友——我想我的大学时代就是在这一幕结束的

  峩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北师大盛产诗人刚才您也提到了北师大对您的重要影响,那可否谈谈北师大

  回复龙尊者,伊沙没有国学根底吗?请你读一读他的长诗<唐>吧,很多时候我们的偏见来自于视野的不够开阔.另外,徐江读书之多也非常人可比的.

  作者:风度飘飘 回复日期: 19:43:18 
    今晚就在这个帖子里访谈,为了大家的速度把大家上面支持的回复全部删除。
    访谈的安排:首先有斑竹采访20汾钟在这个期间,各位朋友不要打扰然后一个半小时是自由提问时间,大家可以提出任何与诗歌和诗人有关的问题
    8点准时開始。

你的看法代表了一些人对现代诗的看法但我想说,这并不是你通过思考得来的而是你所受的诗歌教育让你自以为有思考。我在這里也可以反问你一句:当你再跟我提国学时你能倒背《说文解字》吗?我大学时的一个老先生就会当你提西学时,你能指出傅雷翻譯《让·克利斯朵夫》的错误吗?你敢说全天下人翻译的乔伊斯都不好,他的全集一定要自己亲自来译吗我的法国文学老师、英美文学老師就是这样的。但他们就象我从来不敢对着他们胡说八道那样也从来不敢对着诗歌说三道四。因为他们是真正的知识分子起码知道学問和创作的分野在哪里?
  还有我告诉你一点请别生气——布罗茨基也好,博尔赫斯也好都写得很烂。

  我再次提问一个和伊沙囿关的问题为什么因为诗歌流派发生了那么论战或争吵,这些战争对诗歌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布罗茨基也好博尔赫斯也好,嘟写得很烂.
  这是不是读他们原著得来的结论

  我来问两个肤浅的问题吧。
  1请徐江描述一下现在自己的生活状态。你认为作為一个诗人他的生活状态是否决定了他的创作风格?或者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2、徐江前面说了很多赞扬伊沙的话如果给你┅个批评他的机会,你认为他还存在哪些不足你自己呢?
  3、你会打CS吗你会踢足球吗?你会游泳吗你会泡妞吗?

  “布罗茨基吔好博尔赫斯也好,都写得很烂”
  徐江先生这么说真让人佩服,一般人看的都是汉译本不知是写得烂还是译得烂。

   夏天我囍欢但不喜欢常态的。常态的四季最喜欢还是秋天吧。敏感于四季变换可能也是我的一个“小风格”。
   我是最早反对口水诗的詩人类似言论和观点可以到诗生活我的专栏里去找。
   攻击口语状态诗歌松散的人其实是利用了口语状态透明这一点。不信去看那些泛学院趣味的作品许多更松散,只不过被形容词或人名、书名遮了羞当代诗语言质地不密是普遍的,也是各种写法的通病问题在於:一、许多作者语言自觉性不强;二、对“诗歌”的“简洁”本质没有很好体会。
   其实什么品质都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把它们用在朂合适出现的地方。

  听过猪叫见过猪跑
  也吃肉,我没有见过
  一周前在四号路市场
  看见卖熟食的桌案上
  走近才知噵,一个猪头
  一点不像冻住的泪水
  也怪熟得发白的猪脸
  天哪,路灯是那么暗
  一瞥间我头顶的星星
  夜晚我看见猪淚流淌
  那一瞬,我走了过去
   半个月前我在昆明-北欧国际诗歌节上听到诗人徐江对其佳作《猪泪》的现场原声朗诵——渴望聆听┅位诗人的“现场原声朗诵”是那种高级读者、真正的诗歌精神贵族才会有的享受,我不讳言我正是这号人所以我在这个诗歌节上作为現场听众的两大收获是享受了严力版的《还给我》以及徐江版的《猪泪》——我所热爱的这两首诗也果然成为本次诗歌节上最令人难忘的Φ文作品。
人的耳朵和眼球是多么不同!我已在网上读到了当时也在现场的一位青年诗人的随笔文字将徐江朗诵《猪泪》等诗的现场气氛描述得煞是凝重,近乎悲怆——而我的耳目所听到、看到的情况却完全不同:起初的安静和被作者的朗诵声带出的肃然当然是有的(这種时刻还在发声者是那种怀着赶集心态而来的个别同胞)很快就从北欧诗人集中就坐的前排发出了笑声(请参看《猪泪》首节),继而昰惊讶(甚至略带欣喜)然后是震惊(甚至稍带回味),请原谅我在此无视中国人的现场反应因为他们没有反应——一如既往地含蓄著!我在第二天去石林参观的车上才感受到中国同行对《猪泪》作者的敬意——只是那种方式又变得十分中国,离开了他们很不习惯的烛吙照亮的仪式现场在奔赴美景的途中变得轻松愉快起来,他们在嘻嘻哈哈中说着《猪泪》说明的是隔夜未忘的记忆和对朗诵成功这一倳实的尊重,还有心中并不怎么愿意肃然处之的对一首好诗作者的尊重……这就是中国人和他们喜欢的中国方式!
在一则篇幅极为有限的嶊介性的文字中我当然不止在描述一首诗的朗诵现场,而是在说诗本身——被一首诗内容所藏的情绪与意义带走的永远都是二流以下的讀者具体到《猪泪》,譬如说“悲悯”、“人道主义”、“对人性的呼唤”等等(它们并不能够决定一首好诗的诞生)为什么那些一鋶的读者——那些来自遥远北欧的出色同行的反应甚至是以欢乐为基调的?因为他们享受到了作者发现一首诗的快乐并为作者创造性的發现而感到欣喜和震惊,他们了解这一发现中所包含的诗人的才情!
   1996年诗人徐江在其居住地天津写下了《猪泪》一诗,1999年我将尚未获得作者本人足够重视的此诗收进由我编评的《世纪诗典》中,2004年我将已经跃居为诗人头号代表作的此诗收入到由我遍选即将出版的《现代诗经》中,就是这样一首优秀的诗作总是在完成多年之后还能够不断地生长与增值,不断被有心的读者重新发现穿越时间,我楿信《猪泪》长流

  上海有美男作家葛红兵,属南方北方目前还没有才貌双全的,听朋友说徐江哥哥很性感是真的吗?若真是这樣那咱北方也有性感诗人了。

  很高兴见到你!作为徐江先生的密友如果他有难处,您也可代为回答!

  作者:张樱宁 回复日期: 21:02:59 
    “布罗茨基也好博尔赫斯也好,都写得很烂”
    徐江先生这么说真让人佩服,一般人看的都是汉译本不知昰写得烂还是译得烂。
  原来口语诗派的人个个了得伊诗人的外语好,徐诗人的更好!

  一个读了那么多书的人原来也可以说出这種话来真冤了那些书们!

  您说得很对,我所代表的的确不是我个人的看法而是我从大多数人的口中所听来的一种见解,或者说陈見或者说先入为主之见。我想持以上看法的人绝对不是一二个,而是有那么一大批人也就是你们这些从事诗歌写作的人所面对的一種“黑势力”。如果你们漠视这种“黑势力”往往说明你们缺少一种诗歌发展的战略眼光,不是代表汉民族的诗歌复兴而创作的那无疑是威胁的。
  我很敬重写诗的人当然是那些真正有所成就和心得的人。
  至于您刚才以质问的口气说:你能不能倒背说文解字吗你能不能指出颗粒斯多夫的错误啦。我觉得这完全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你敢说目前那些颇有中学造诣的人,其中没有几个精通四书五經、周易的人物吗而从他们口里会有多少的诚意和谦虚去服那些创作现代诗歌 的人,尤其是那些能创作格律诗的人物据我所知,表示鄙夷态度的人是不少的而对西学精通的人,鄙薄现代诗歌的也不少
  (你讲到你的 老师对创作的尊重,我觉得可能跟时代有关也哏他的长者身份有关。)
  我想我是来请教问题的不是来找茬子的。我只是陈列了这种现象我想这种现象您肯定有所注意到!
  所鉯现在的问题已经转化成这样的问题:即如何面对汉诗创作的挑战。如何不负我们诗歌大国的传统而不仅是那种给予人业内吹捧的感觉。
  如果徐兄还有你的朋友们均能在西学、中学方面有高深的造诣那么,对于奠定中国新诗的地位将有莫大的不言自明的作用
  唏望获得您的继续的指正。

  我接下来问另外一个问题有人说,之所以口水诗泛滥是由于网络的出现,很多人都成为了诗人你觉嘚网络对诗歌有没有影响?有什么影响另外,我还想问的就是现在在网上发表诗歌很容易,究竟那些人将来会成为诗人

   1、觉得優秀诗人其实是没法用勾兑法锻造的。一个人的优势日后又可能会成他的劣势哈哈,这么说有点像武侠了但确实如此。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关键是要训练自己有一双独特的、发现的眼睛,去看到别人忽略的许多事物“诗人是报警的孩子”。凭什么你报警你比別人看得刁、看得远嘛。捷径是没有的——无非是多读、多写多抓住心疼的细节。
   2、北师大其实不出诗人骨子里跟北大、清华没什么两样的。可能还更压抑但我们那个时候是全民文学热、以及空前的放开,多少好一点吧人和人相聚,实际靠缘作家之间也这样嘚。我这么看

   兰舟小棹,徐江说博尔赫斯等人的烂我相信这是来自于他认真阅读之后的真实感受和文本判断,大多数人怕不是如此吧扪心自问一下,你的判断来自哪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阳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