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德 武术武德

中华武术的真正价值&-&武德
对于习武之人,其武德从道德和信仰中来,有德者,首先分清善恶,其德必彰,其行必是止恶扬善。
中华武术,就如中国的道德和由道德抚育的其它文化艺术与文明一样,在近代历史中变迁和沦落。
中华武术在近代社会道德背景下是如何沦落的呢?
首先,就是道德下滑,因为在历史上,道德产生了文明、艺术和文化,所以不同的文化、艺术和专业的文明中都有其德,如医生要有医德,习武之人要有武德,经商要有公平交易的商德,为政要有清廉爱民之政德,各行各业都讲职业道德。试想任何一门艺术、职业如果没有道德,就一定失去它的价值。
中华武术从渊远的古代,就以其独特的方式薪火相传。那时的人们恬淡质朴,道德高尚,那其中有修炼之人兼好习武,其时其人,拳法如从心所欲,枪剑如肢体随心,「一代宗师」在常人中时隐时现。他也会在人海间单独的传给他精心挑选的道德高尚的弟子,并嘱咐弟子曰:「不遇道德莫轻传」。
若干年后,那个成为师父的弟子,如果寻找不到德高之人,也可能开门授徒,再培养他们道德,一面传授武艺,其中有道德较好的,就授予他高层次的武功。于是,在历史上,中华武术的承传,就有了两种方式:一是择人而教;二是教人育德。
然而这两种方式的宗旨却是一个,那就是武德最为重要。
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对更高层次的精神信仰,不信道,不信神、佛的时候,就会被物质和欲望所牵动,无论从事何种文化、艺术和技术技能的学习、实践,都将失去其真正的价值。
对于习武之人,其武德从道德和信仰中来,有德者,首先分清善恶,其德必彰,其行必是止恶扬善。
随着历史上道德下滑,武术的师徒传承,也渐渐轻武德而重名利。这也是法治社会忽视道德的产物,武术可以为国而争天下,为民而除暴安良,但分清善与恶,好和坏,正义与非正义却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武德。
古代的修炼之人专注信仰和道德,淡泊名利,择徒甚严其德必高。重德武艺必精,功夫也高。当人类走入信仰的末法时期,整体的道德下滑,武德亦随之沦落,武艺也难以精深了。
如果一个社会失去对佛道神的信仰,那个社会中的从政者,谈不上甚么廉政爱民,从商者以牟利为第一,医生之医德不保,病患危也,工业生产无德以约,则公害无穷,习武之人不修武德,则会助纣为虐,欺善怕恶,沦为不义之徒;各行各业无有道德,社会危则国家亡,世界人类道德下滑,若低至极限,灾害无穷,人类将走向绝路!
分清善恶,止恶扬善为武德之首要,若善恶不分,即使有些功夫技艺,如果误入歧途作了坏事、恶事,不但失去武德也会身负恶名而失去人生最重要的东西。种下恶果必遭恶报,这是失去道德之恶人的必然结果。在这道德沦落、良知枉存、民族如失魂落魄的今日,如何复兴传统文明呢。
因为武德高,此人一定会按照天地人和宇宙的规律这样的理来修炼武术,因此他可以分清善与恶,好与坏,他一定能吃苦,能被明师看中,这样的人不会为了一些个人恩怨和名利情而耗费自己的精力。
他修自己的武德,甚而把输赢胜负和名誉地位都不放于心,相反,他能把名利情看得很淡,因此可以专注于他所修炼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其武德高,他所习之武完全为了止恶扬善,依善恶有报之理,善的最终结果是好的,因为他是善的。
这里讲武德,也是要讲真正战胜邪恶的武术功夫和技能,这包括从德的修炼中悟出来的智慧,高超的武艺和武功也不是单纯的打斗技术;单独把武术中的打斗部分拿出来也不是传统武术中最重要部分,武术中的武打技术只是武德的副产品,武德中包括了更多的道德和艺术修养,吃苦、悟性和智慧而形成高的武功。这样的武德是习武者的道德,是止恶扬善。
其实,武术的打法在武德中的表现是智慧,高功夫的人可以化解对方的攻击而点到为止,这样也可以表现出止恶扬善的武德。如果单凭打斗和厮杀,那狮子、老虎和大象最厉害,但人可以用智慧来战胜或降服牠们。
人与人之间的武艺相较也是一样,任何对打和搏击的比赛都必须有它的规则,如摔跤比赛不准反关节,而擒拿是专门反关节;拳击的规则与跆拳道完全不同,泰拳的规则比较放任,但也有它的规则。中国式摔跤的规则最文明,动作也很优雅潇洒。
传统武术若从中借鉴也可表现出独特的功夫和智慧。过去张三丰太极从未用于技艺相博,只是以其太极辅助心法修炼而已。今日太极虽然被改动而失真,心法失传,单从拳法动作而言,也以柔克刚化解为主,功成则不惧凶悍刚猛,足见德高之智慧。
崇尚武德是中华传统武术复兴的根本希望。
武德包括可以继承真传的多种因素,因为有德才能得到明师传授,能吃苦也是德,有德悟性就好,因而可以生出智慧,有了智慧自然能明辨善恶,不辨善恶,则易颠倒是非而助纣为虐,善恶分明,止恶扬善是真正的武德。
看淡名利是武德要素
在武德中有一种无私无畏的牺牲精神,就是义。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千古以来,义,在习武人中是公认的美德。古时称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荆轲、蔺相如之义,胜百万雄兵之勇;鲁仲连义不帝秦,平息虎狼之军,幸免国难,却坚辞任何回报。
由于后人德少而致使三丰心法失传。而后数代至明末武当内家拳传人王征南深得武当奥妙,每遇到众多强敌攻击,无不巧胜而脱险。明清儒士黄宗羲为其书墓志铭叹曰:「有技如斯,而不一施,终不鬻技,其志可悲。水浅山老,孤坟孰保,视此铭章,庶几有考。」其实是赞赏他那样高超的武艺,不为名利去施展,晚年穷困潦倒也不用来换钱,只有那山水和孤坟来作证明吧!
如今,有的习武之人热衷名利、钱财和打斗,比之古人岂不汗颜?可见,义,是仁者的牺牲精神,也是智慧和勇敢的化身,习武之人可或缺乎?古人观武艺,未尝看重凶恶厮杀,三国时关云长被后世誉为武圣,却无人看得起三性家奴的虎狼之辈吕布。
所以,中华传统武术的精华是武德,就是止恶扬善。譬如医生可以医病而生活,但他的医术不仅为赚钱,他的医德是治病救人;就像商人经商应该为服务大众而不仅仅为牟利,他的商业道德是供人所需,便利大众;而从政之德应该为国为民而不是为了以权谋私残害百姓,这些应该成为今天人类不可或缺的道德观念。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武德与武术礼仪
武德与武术礼仪
时间: 10:46:45  作者:中华气功大全网  来源:-  查看:  评论:
武 德 守 则
一、热爱人民精忠报国 &
二、弘扬以德为先 &
三、崇尚科学求实创新
四、强身健体文武兼备 &
五、遵纪守法伸张正义 &
六、维护公德尊师爱生&
七、爱岗敬业勤学苦练 &
八、团结友爱谦虚谨慎 &
九、诚实守信知行统一 & & & & & & & & &
十、仪表端庄 礼貌待人
习 武 十 戒
一、不准有辱国格人格,危害社会治安
二、不准拉帮结派,搞宗派门户争斗
三、不准宣传伪科学,搞封建迷信活动
四、不准搞非法敛财,牟取暴利
五、不准淫乱、赌博,参与毒品活动 &
六、不准打架斗殴,恃强凌弱
七、不准拨弄事非,破坏团结 & & & &
八、不准营私舞弊,唯利是图
九、不准酗酒滋事,制造事端 & & & &
十、不准骄傲自大,出言不逊
武 术 礼 仪
武术礼仪是习武者应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是习武之人文明礼貌的一种体现。
  一、武术活动场所的布置及礼仪
  (一) 武术竞赛场所
  1、举行武术竞赛活动时,应有升、降国旗的仪式,在升国旗时应唱(奏)国歌,全体在场人员应面对国旗肃立,行注目礼。
  2、如无升降国旗仪式,也可事先将国旗悬挂在赛场的适当位置,在竞赛开始时举行面对国旗肃立唱(奏)国歌的仪式。
  (二)武术训练场所
  1、在适当位置悬挂国旗。
  2、在适当位置悬挂中国武术协会会徽。
  3、在适当位置张贴中国武术协会颁布的“武德守则”和“习武十戒”。
  4、从武人员进入和离开训练馆时,必须行鞠躬礼。
  二、武术礼节
  (一) 徒手礼
  1、抱拳礼
  (1)行礼的方法
  并步站立,右手成拳,左手四指并拢伸直成掌,拇指屈拢,左掌心掩贴右拳面(左指根线与右拳棱相齐),左指尖与下颏平齐,右掌眼斜对胸窝,置于胸前屈臂成圆,肘尖略下垂,拳掌与胸相距20-30厘米。头正、身直、目视受礼者,面容举止大方。(附图)
  (2)抱拳礼的涵义
  左掌声表示德、智、体、美“四育”齐备,屈拇指表示不自大,右掌表示勇武顽强,左掌掩右拳,表示“勇不滋事”、“武不犯禁”;左掌右拳拢屈,两臂环抱成圆,表示五湖四海,天下武林是一家,以武会友;左掌为文,右拳为武,表示文武兼备。
  (3)抱拳礼的应用
  在武术竞赛、表演、训练活动中应用。
  2、鞠躬礼
  (1)行礼的方法
  并步站立,两手垂置于体侧,手心向内贴于大腿外侧,上体向前倾斜15度。
  (2)鞠躬礼的应用
  A、见到师长或领导时使用此礼;
  B、表演、比赛演练结束时使用此礼;
  C、不适于应用抱拳礼的正规场合。
  (二) 持械礼
  1、抱刀礼
  并步站立,左手抱刀,屈臂使刀斜横于胸前,刀背贴于小臂上,刀刃向上,右手拇指屈拢成斜侧立掌,以掌根附于左腕内侧,两腕部与锁窝同高,两臂外撑,肘略低于手,目视受礼者。(附图)
  2、持剑礼
  并步站立,左手抱剑,屈臂使剑身贴于小臂外侧,斜横于胸前,右手拇指屈拢成斜侧立掌,以掌根附于左腕内侧,两腕部与锁窝同高,两臂外撑,肘略低于手,目视受礼者。(附图)
  3、持枪(棍)礼
  并步站立,右(左)手枪(棍)把端三分之一处,屈臂置于胸前,枪(棍)身直立,枪尖(棍梢)向上,左(右)手拇指屈拢成斜侧立掌,以掌根附于右(左)腕内侧,两臂外撑,肘略低于手,目视受礼者。(附图)
抱刀礼、持剑礼、枪(棍)礼一般在武术的竞赛、表演、训练活动中应用。
  三、武术教学中的礼节
武术课堂是一个严肃的教育场所,师生要用武术礼仪的标准来约束自己,言行有礼。
  1、 技术教学、训练礼节
  上课铃响时,班长或值日生整队集合(每个同学之间相距10公分),清点人数完毕,向老师(教练)报告时,师生均行“抱拳礼”。老师向学生问:“同学们好”的同时,行“抱拳礼”。学生在回答“老师好”的同时,行“抱拳礼”。然后落手立正,立毕,上课开始。
  下课时,老师向学生说:“同学们再见”,学生在答“老师再见”的同时,行“抱拳礼”,落手站立,然后学生再落
  手立正。礼毕,师生下课。
  2、 理论课堂礼节
  当老师走向讲台时,班长发口令:“起立,敬礼!”学生起立行“鞠躬礼”。老师看学生已行礼端正,亦行“鞠躬礼”答谢。班长发口令:“坐下!”学生就坐,开始授课。
  下课时,老师说:“下课!”班长发口令:“起立,敬礼!”学生起立行“鞠躬礼”。老师看学生都已行礼端正,亦行“鞠躬礼”回谢,礼毕,下课。
  四、 武术竞赛礼仪
  1、武术竞赛开幕式、闭幕式仪式
  武术比赛开幕式上,当主持人宣布大会开幕,全体人员起立面向国旗方向肃穆站立,升国旗,唱国歌,闭幕式上举行降旗仪式,全体人员唱国歌。
  2、运动员礼节
  套路运动员听到上场比赛的点名时应向裁判长行“抱拳礼”。然后走到裁判长的右侧半场完成相同方向的起势和收势。听到宣布最后得分时,也应向裁判行“抱拳礼”示答谢之意。
散打运动员上场当被介绍时,先面向裁判长原地行“鞠躬礼”,再转向观众行鞠躬礼。场上裁判检查护具完毕,双方运动员面对互相行“鞠躬礼”。比赛结束双方运动员上场,当听到宣布最后胜负时,应先向裁判长行“鞠躬礼”,然后转向观众行“鞠躬礼”,再面向对手行“鞠躬礼”。
  3、裁判员礼节
  裁判员穿统一的服装,佩带统一的裁判标志。比赛开始,广播员介绍技术监督委员会成时,起立行“抱拳礼”;介绍仲裁委员会时,被介绍者原地行“抱拳礼”;介绍总裁判组、裁判员时,被介绍者左脚向前一步,右脚跟上并步站立行“抱拳礼”,礼毕,右脚后退一步,左脚向后并右脚并步站立。
  在比赛开始或比赛结束时,当运动员向裁判长行“抱拳礼”或“鞠躬礼”时,裁判长应点头示意,以示还礼。
  五、 表演或社会活动中的礼节
  1、在表演武术时,表演者在表演开始前,都应向主席台的贵宾、领导和观众行“抱拳礼”或“鞠躬礼”。表演结束后行“鞠躬礼”。
  2、武术活动中,被人介绍时,应行“抱拳礼”或“鞠躬礼”。
  3、递接方法
  递接器械是武术外在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向对方递交器械时刀尖、剑尖向下,切忌刀尖或剑尖指向对方,枪、棍垂直离地约20公分递给对方,切忌枪尖朝向对方,以失礼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术的武德武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