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与全民健身和全民健身有什么样的关系

全民阅读的春天来了
全民阅读的春天来了
日 08:42:34
 来源: 人民日报
】 【】 【】&
阅读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生活方式。人民视觉
2015年,“全民阅读”再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总理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回答了人民日报记者有关全民阅读的提问,在全社会特别是出版界引起巨大反响。
伴随着全民阅读不断升温,曾经为阅读现状担忧、致力于推动全民阅读的各界人士认为,在国家领导人的大力提倡和支持下,全民阅读的春天即将到来。
领导人率先垂范 为全民阅读注入强大动力
李克强总理在记者会上透露,他在听取社会各界对起草中的《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时,不仅是文化界、出版界人士,就连经济界和企业家都向他提出要支持全民阅读活动,建议报告要加上“全民阅读”的字样,李克强总理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并明确说明年还会继续把“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检索近些年的总理中外记者见面会,问题往往集中于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文化方面的提问很少,而阅读问题在中外如此瞩目的场合出现还是第一次。
对此,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分析,这说明全民阅读已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关注,大家对改善中国国民阅读现状有共识。“全民阅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有重要作用。阅读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是激发万众创新的源泉,也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方式。阅读是和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大事,政府当然重视。”魏玉山说。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纳入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2014年和今年的全国两会,“全民阅读”都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等,也对全民阅读提出明确要求。魏玉山说:“综合这些情况看,李总理在记者会上的回答不是偶然的,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阅读问题一贯的高度重视。”
党和国家领导人率先垂范,在各种场合不断提倡读书和推荐好书,也为推动全民阅读注入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热爱读书,不论是在出访时,还是在国内视察时,经常谈到阅读问题,强调干部要带头读书,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多读书的益处。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认为,最近两年全民阅读的风气渐浓,这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自推动有密切关系。朱永新说,国家领导人热爱阅读、推广阅读,是民族的福祉,领导人身先士卒,就是无言的榜样,就是最好的广告。
阅读立法 为全民阅读保驾护航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副局长邬书林在两会期间联合40多名委员提交了《关于尽快出台〈全民阅读促进条例〉》提案。邬书林认为,全民阅读应该和全民健身、全民教育一样,成为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国家基础战略,因此,阅读立法十分必要,应该尽快推动其出台实施。
这份提案指出:1999年,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为60.4%,此后几年一直下降,2005年跌至48.7%,引发社会普遍焦虑。此后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国民图书阅读率得到缓慢增长,2012年升至54.9%,仍然落后于众多发达国家。2012年我国人均读书4.39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8.4本,日本的8.5本,美国的7本。此外,未成年人阅读量与阅读率下降、阅读公共资源和设施不足不均衡、阅读内容良莠不齐、缺乏组织保障和经费保障等问题也是促使委员们提出加快阅读立法的原因。
据悉,2013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式启动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的立法工作,该项目先后列入国务院立法工作计划、中宣部的文化领域立法五年规划,目前已完成草案第九稿,立法宗旨、原则及制度的确立都较为清晰,为未来的完善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全国性阅读立法稳步推进的同时,地方性的阅读立法工作已经大步前进。日,我国首部地方全民阅读法规《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开始在江苏省正式实施。3月1日,《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正式实施。上海、福建、深圳等省市的全民阅读立法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引人瞩目的是,这些地方性阅读法规将全民阅读纳入政府工作规划,明确了政府在提供和保障公共阅读资源等方面的责任。《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全民阅读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加大对全民阅读的经费投入。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资金以及市(州)、县相关资金应当按照一定比例,专项用于全民阅读基础设施建设、全民阅读活动的组织以及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开展全民阅读工作的扶持等。”
“在很多地方政府眼里,文化工作说起来很重要,但做起来就不那么重要了,经常以经费不足为借口能拖就拖。现在有了法规,对地方政府而言就是硬约束,地方政府为阅读立法等于是自我加压,确实体现了诚意和远见。”北京社科院学者、阅读推广人刘伟见说。
魏玉山说,用立法的方式保障人们的基本阅读,促进全社会阅读,是许多发达国家的共同做法,美国、日本、俄罗斯等都有促进与保障阅读的法规。通过立法的方式,对全民阅读的组织协调、经费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特殊群体保障等进行规范,有利于全民阅读活动的稳定、可持续开展,有利于动员全社会力量推动阅读活动,有利于把全民阅读上升为国家战略。
全民阅读 需要立足全民
阅读量的多寡不仅仅是个人阅读习惯的问题,也是阅读资源分配是否均衡的问题。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阅读量差距是很大的。
据2014年北京所做的一项调查,首都青少年有七成每年能阅读12本书,有37%的北京青少年每月支出20元至40元用于购买图书杂志。而农村青少年很少有这么充足的资源和财力用于阅读。
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公关部经理酆伟表示,“我去湘西、河南、四川、甘肃等贫困地区乡村小学调查时,从未在孩子的家里见过书架。”桂馨基金会在四川古蔺一所有300多名学生的乡中心小学设立了书屋,校长非常重视,专门辟出一间阅览室,重新粉刷后还特意加固了门窗。还在阅览室门口放了一盆清水,孩子进来看书前必须先洗手。因此,推动全民阅读不是小事,而是有利于促进公民个人权利平等和社会公正的大事。
魏玉山认为,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甚至男女之间,既存在阅读量的差距,也存在阅读质上的差异,构成这种差距、差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也是会长期存在的。
当然,营造全民阅读的文化与氛围,政府仍是主要责任人。魏玉山认为,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可以通过构建覆盖广泛、便捷高效的阅读设施来消除因基本阅读场所、阅读内容不足带来的差距,通过对弱势群体等提供基本阅读保障来消除经济因素带来的差距。(张 贺)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欢迎光临大佳网
聂震宁:全民阅读是精神上的全民健康活动
4月13日,首届&博雅出版论坛&在外研社9层会议室举行。博雅出版论坛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现代出版研究所、百道网、《出版人》杂志社、《出版广角》杂志社携手主办,每月一期。首届&博雅出版论坛&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现代出版研究所组织,肖东发教授主持,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现代出版社总编辑臧永清、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民阅读调查研究所所长徐升国分别做主题演讲,共论国民阅读。在此发布聂震宁先生在这次论坛上的演讲实录全文,以飨读者。
精彩言论:
加藤嘉一对中华民族读书现状的贬斥,可以说不亚于从前外国人对&东亚病夫&的轻视。所以我要把全民健身活动和全民阅读活动提到一起来说,希望能起到提升紧迫感和危机感的作用。
世界也有教师节,并不意味着中国不需要自己的教师节;世界有植树节,并不妨碍中国也有植树节。这就看各个国家是否就某些公众问题要特别进行提倡。那么我想世界有,中国还可以有自己的读书节。上半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下半年9月28日全民阅读节,在春天和秋天都非常好的读书季节,最好组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
现在读博士很热,读书人很冷。因为博士可以就业,博士更可以升官。全民阅读活动不是要培养出多少博士,而是要养成更好的国民。
全国政协委员、韬奋基金会理事长 &聂震宁 &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博雅出版论坛肖老师要我来给大家介绍两会期间我们政协委员就全民阅读活动提出的提案,以及本人对全民阅读活动的一些想法。算是与大家做一个交流。4月23日世界读书日马上到来,刚才肖老师也做了比较详尽的介绍,世界读书日事实上是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世界读书日的宣言指出,不仅是要使地球上每一个地方的人都能读到书,都能享受到文学大师创造的知识文化成果,同时号召人们保护版权。
在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读书话题也会更受关注。肖老师要我为今天的演讲拟一个题目,我的题目就是&全民阅读:精神的全民健身&。
拟定这个题目,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原因,全民阅读和全民健身有过一次相遇。那是在2011年8月初。当时中央在一定的范围内征求对起草中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草案的意见。当时我还在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担任总裁,有幸被邀请到上级机关参加座谈会,对草案提意见。我发表了一些意见,其中有一条就是建议加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内容。出于谨慎的态度,我看到草案中有&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就具体建议在这句话加上&全民阅读&。后来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就有这么一个表述,即&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活动&。当然,提出这个相同意见的肯定大有人在,只是因为我也是提出人之一,而又能在中央的文件里看到了,故而印象深刻。到了十八大,在十八大政治报告中关于全民阅读就成了完整的一句话:&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有进一步受到重视的感觉。
把全民阅读活动与全民健身活动连在一起,正如前面讲到,是一个非常偶然的原因。第二个原因,则是我认为二者之间还是有着天然的联系。全民健身活动是强壮我们的体魄,全民阅读活动则是强壮我们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乃至每一个健康的人都应该有的追求。
日本有一位80后的青年作家加藤嘉一,被称作&日本的韩寒&。此人曾在北大留学,对中国人当下的生活有一些了解,对中国社会现状的识见可谓犀利。他用汉语写了一本《》,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对中国社会现状有不少记载,也有不少批评,有些批评有过于居高临下的毛病。但有一点说得还是十分发人深省。他说,中国的知识非常廉价,中国人根本不把读书当回事,一本书的价格还不如一杯星巴克的咖啡。中国的物价、房价都在涨,就是书价不涨。他认为,只要中国人不爱书,无论经济怎么发展都是可以小瞧的。
诸位,听到一位来自异域的年轻人如此这般小觑我中华民族,是不是很受刺激?是不是让我们想起20世纪初,那些异域人士称我们&东亚病夫&的往事?称&东亚病夫&是对我国人体魄的藐视,曾经是中华民族的耻辱,那么,异域人士蔑指&中国人不爱书&,难道不也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吗?面对&东亚病夫&的嘲讽我们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终于摘掉了这个耻辱的帽子。那么,面对&中国人不爱书&蔑视,我们难道不应当有所反省、有所自强、有所发奋吗?
我知道,有人似乎对关于我国人均读书少的说法不以为然。认为全国人均一年读不到五本书(还包括教材教辅图书在内),也不算什么问题,因为我们有移动互联网阅读,咱们中国人与时俱进,早就进入数字化时代,不读纸书啦。可是我们要问,欧美发达国家难道没有移动互联网阅读吗?如果说大家认为阅读差不多都被移动互联网替代了,那么请问,欧美国家难道就不被替代吗?可是欧美很多国家还是人均一年读数十本,日本韩国都是人均30多本。近几年国民阅读调查把移动互联网阅读都纳入进了调查范围,似乎使得全民阅读数量有所增长,但依然遮掩不了全民阅读落后的真实情况。凭心而论,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公交车上,列车上,火车站、航空港、酒店餐馆里,手持一卷、安静阅读的现象并不多见。加藤嘉一对中华民族读书现状的贬斥,可以说不亚于从前外国人对&东亚病夫&的轻视。所以我要把全民健身活动和全民阅读活动提到一起来说,希望能起到提升紧迫感和危机感的作用。
以上是关于演讲的题解。事实上,题解说完了,我的对全民阅读的意见也就算说完了。
下面,应肖老师的要求,介绍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关于全民阅读的提案情况。
还在2007年,在第十届全国政协第五次会议上,我提出了一个提案,有30位政协委员联署,提出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建议建立国家读书节。提案受到了比较广泛的关注。此后,每一次政协大会上我都要提出这个提案,政协允许重复提交,只要没有解决就可以再次提交。到了2010年十一届三次大会上,提案有所修改,建议把全国读书节定在9月28日,这是孔子诞辰日。
把孔子的诞辰日定位国家读书节,目的是突出中国的读书传统。中华民族的阅读是有深远传统的。我们民族具有相当完整的成体系的阅读文化,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很有特点。完全可以有一个我们民族独特的读书节。这样可以一方面鼓励读书,组织读书,同时传承我们的阅读文化,传承我们的民族精神。有人表示犹豫,说世界已经有读书日了,中国是不是再要一个读书节呢?2011年4月份,我在央视三台参加一个访谈节目,我说,世界也有教师节,并不意味着中国不需要自己的教师节;世界有植树节,并不妨碍中国也有植树节。这就看各个国家是否就某些公众问题要特别进行提倡。那么我想世界有,中国还可以有自己的读书节。上半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下半年9月28日全民阅读节,在春天和秋天都非常好的读书季节,最好组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今年的全国政协第十二届一次大会上,我还是继续提出设立国家读书节的提案。不过,提案的名称有变化,建议设立&全民阅读节&。不再是一般的读书节,而是提倡全民阅读,把全民阅读活动提得更高了。
在今年的全国政协大会上,以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委员作为第一提案人,共有115位委员联署,提出建议制定实施国家全民阅读战略,并提出五项具体建议。一是成立国家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以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各地各部门资源,形成合力;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国家长远战略;解决全民阅读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二是设立国家全民阅读节,将孔子诞辰日9月28日确定为全国阅读节。三是进行全民阅读立法,由全国人大制定《全民阅读法》、国务院制定《全民阅读条例》,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将推动全民阅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四是制定全民阅读规划,作为开展全民阅读的指导性文件。五是建立国家阅读基金,建设全民阅读重点工程。
这个提案是经过比较充分的调查研究的。还在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大会召开之前两个月前,甚至连本届政协委员的身份还没有明确,新闻出版总署就邀约一些上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和对全民阅读有研究的专家开座谈会,听取了大家很多很好的意见。这个提案有115 名政协委员联署,也是不多见的。事实上,像这样的提案,倘若邀约全体政协委员联署,我看恐怕绝大多数委员都会愿意联署。因为读书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情,劝学是全世界高尚的事情,劝学从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耕读&、&诗书继世&、&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这是传统劝学的名言。现在我们劝学,既可以讲为国为民,也可以讲个人兴趣,甚至是为了获得更高雅更自在,都是正当理由。本次政协大会上这个关于全民阅读活动的提案,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下面谈谈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内涵和目的。
关于全民阅读,一直也都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记得1995年就曾经在文化部门牵头之下开展过知识工程活动,也是以读书为主要内容的活动,载体以图书馆为主,各省市区都组织开展,现在也还在推进。知识工程以学知识、长本领为号召,达到有利于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的目的。当然具有很强的号召力。近几年又有农家书屋、职工书屋、社区书屋建设,也都有一定的号召力。现在提出全民阅读活动,内涵就不仅是学知识,更是国民精神、国民素质的一种改造、一种提振、一种养成。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阅读是一种人生态度,阅读是一种精神的存在方式。商务印书馆出过一本《阅读史》,作者是加拿大人阿尔维托,书的第一章开篇就是法国大作家福楼拜19世纪说过的一句名言:&阅读是为了活着。&太精彩了!阅读就是我们的生活。阅读是国民精神的陶冶和养成。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出自苏东坡的一首诗。有人解释句中诗书即学问,我觉得这个随意的解释破坏了诗句的精彩和境界。诗书显然是既有诗也有书的意思,而尤其有诗。中国把诗书放在一起说,诗可是核心,指的就是文化、气质、情感、心灵,是修养。不是有人说&有的人有知识没文化&吗?说明一个人只有学问没有人文精神修养,他的气质不会好到哪儿去的。全民阅读活动最重要就是陶冶我们的国民精神、国民气质,使得国民素质得到提高,而不仅是因为阅读可以就业,可以拿硕士、博士。有人讲,现在读博士很热,读书人很冷。因为博士可以就业,博士更可以升官。全民阅读活动不是要培养出多少博士,而是要养成更好的国民。要建设文化强国,就要努力提高国民文化素质,这个文化素质是需要养成的。素质与知识有关,但更与教养有关。国民素质不是知道多少,而主要是能够做到多少,能够怎么样有礼待人,能够怎么样遵守秩序,能够怎么样爱护环境,能够怎么样对待人生价值,等等。
全民阅读活动是精神的全民健身,也就是国民素质的教育和培养。依我看,即便咱们中国就是再获得几个诺贝尔文学奖或者什么奖,有再多的文化产业园,拿到多少奥斯卡电影奖,倘若我们的国民依然在世界各地随意插队,随地吐痰,大声嚷嚷,争先恐后,嫌贫爱富,铺张费,那么,我们仍然不会被世界承认是一个文化强国。因为全世界都会评价一个国家特别是一个人口大国的国民素质,国民的德行是国家更重要的文化软实力。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国家不大,也许就几百万人,但因为国民素质比较好,不能说它文化不强,不是文化强国。而一个国家,无论多大多有实力,如果社会风气粗俗、粗鄙,价值混乱,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它文化有吸引力,更称不上是文化强国。全民阅读活动就是试图从生活方式上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希望通过阅读,深入改造我们的国民性,不断提振我们的国民精神,持续养成我们的国民素质,为建成文化强国打下最重要、最坚实的基础。
以上是我对全民阅读活动的意义的一些粗浅认识,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文体基本公共服务如何发展?推进全民阅读、实施全民健身_网易新闻
文体基本公共服务如何发展?推进全民阅读、实施全民健身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文体基本公共服务如何发展?推进全民阅读、实施全民健身)
中新网北京3月2日电(记者 宋宇晟)日前,国务院对外公布《“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针对“十三五”期间文化、体育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明确,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和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体育健身需求,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
资料图:何兴远,62岁,江西九江县城子镇彭湾村人,高中毕业后就进了公社电影队。42年来,何兴远的足迹遍及城子镇的每一个角落,先后放映电影4000多场次。
农民去哪看电影?
——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
记者注意到,《规划》要求,为农村居民和中小学生提供数字电影放映服务。
《规划》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农村电影放映条件,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继续巩固“一行政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成果。
《规划》明确,为农村群众提供数字电影放映服务,其中每年国产新片(院线上映不超过2年)比例不少于1/3。为中小学生每学期提供2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
资料图:即便是工作日,国家图书馆阅览室内也有不少人在自习阅读。中新网记者 宋宇晟 摄
如何推进全民阅读?
——国民综合阅读率达到81.6%
近年来,与“全民阅读”有关的活动在各地展开,本次《规划》也提出,要推动全民阅读。
《规划》要求,举办“书香中国”系列活动,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统筹建设社区阅读中心、数字农家书屋、公共数字阅读终端等设施,加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基本阅读权益保障。
《规划》还提出,将重点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公共阅读设施建设。
针对“全民阅读”,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也指出,具体目标包括,实现国民综合阅读率达到81.6%,国民数字化阅读率达到70%。年人均图书阅读量5.0册,年人均电子书阅读量4.0册。每家农家书屋年均新增出版物不少于60种。作品自愿登记数量达到220万件。
资料图:夜晚三联24小时书店的窗边,坐满了来读书的人。 中新网记者 李泊静 摄
实体书店如何发展?
——支持书店和图书馆合作
同时,《规划》还指出,要扶持实体书店发展,加快推进实体书店或各类图书代销代购网点覆盖全国所有乡镇。
对此,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提出,将制定并落实扶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发挥实体书店在全民阅读等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实施城镇实体书店精神地标示范推广项目;建设一批复合型特色实体书店,支持书店和图书馆合作开展“借阅、购买、馆藏”活动;加快实现全国所有乡镇实体书店网点、出版物代销代购店全覆盖。
《规划》还明确,要合理规划建设农村和中小城市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城乡阅报栏(屏)。
资料图:2016北京国际马拉松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鸣枪起跑,超过3万跑友参与了这一跑坛盛宴。 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如何发展群众体育?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拓展公共体育设施场所
此外,《规划》还对“十三五”期间如何发展群众体育做出了要求。
《规划》要求,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组织实施国民体质监测、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实行科学健身指导。
《规划》提出,将重点支持足球场地设施、中小型全民健身中心、县级体育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冰雪运动设施、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平台等建设。充分利用体育中心、公园绿地、闲置厂房、校舍操场、社区空置场所等,拓展公共体育设施场所。
资料图:2016年全国轮椅舞蹈锦标赛现场。李映 摄
如何为残疾人提供文化体育服务?
——加快推进公共场所和设施的无障碍改造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还要求为残疾人提供特需文化服务。
《规划》提出,加强国家通用手语、通用盲文的规范与推广;推动公共文化体育场所设施免费或优惠向残疾人开放,为视力、听力残疾人等提供特需文化服务;加快推进公共场所和设施的无障碍改造。
《规划》要求,残疾人要能够收看到有字幕或手语的电视节目,在公共图书馆得到盲文和有声读物等阅读服务;为基层残疾人体育活动场所和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配置适宜的器材器械。(完)
(原标题:文体基本公共服务如何发展?推进全民阅读、实施全民健身)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关于“全民健身”纳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思考
2008年第1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国家卫生部近日启动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运动”,其重要内容“适量运动”,同体育部门推行的“全民健身计划”基本相同,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我们提出若干意见,供决策参考。 中国论文网 /6/view-2941090.htm  关键词:全民健身活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运动;适量运动;身体锻炼;身体活动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8)01-0047-07?      Abstract:   Recently the Ministry of Public Health started a movement of the National Health Lifestyle, of which its focus on "adequate physical activity" basically similar to the nationwide body-building plan carried out by sports administration. Here we put out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   Key words: the nationwide body- adequa physical exercise      1 从一则新闻谈起?      《光明日报》日,刊出一则新闻,字数不多,照录如下:?   本报北京9月1日电:主题为“和谐我生活,健康中国人”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运动今天在北京朝阳公园启动。卫生部长陈竺、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在启动仪式上向全国人民发出倡议:追求健康、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情   愉快,不断提高健康素质和文明素质。?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运动由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疾控中心共同发起。据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介绍,这一运动将以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为切入点,推出合理膳食和身体活动的指导工具,设计与居民日常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简便易行、能长期坚持、效果明显的健康生活方式指导方案,并将开展创建健康社区、学校、医院、企业,推广健康大使、培训家庭健康管理员等形式,以“我行动、我健康、我快乐”为口号,倡导每日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的理念,调动广大居民的积极性,自觉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健康素质。?   联合国首个人类发展报告指出,21世纪的健康是人的权利与尊严,也是人的财富与文明。医学研究表明,在控制了吸烟、不合理膳食和缺乏体力活动等危险因素之后,约80%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40%的肿瘤可以预防。?   可以看出,这是我国卫生管理部门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增强我国人民的健康素质而提出的一项具有突破、创新意义的重要举措。可以预料,这项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运动的深入、广泛的发展,同将要出台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的实施两结合,一方面从专业医疗卫生组织的运行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着力,另方面又从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推行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健能力的群众性活动着力,群众运动同专业发展相结合,两个轮子一齐转,两只翅膀一齐飞,必将使我国人民的健康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可以说我国的卫生事业将进入一个新的里程。?   由于对这项运动的信息,掌握的还很少,对其具体方案尚无所知,还难以进行详细评价。但是,我们确实知道,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把“适量运动”或“适度锻炼”做为四大基石之一,而且是“切入点”。这“适量运动”或“适度锻炼”,实际上就是通过卫生系统动员和组织全民进行适度或适量的身体活动或身体锻炼,例如每天行一万步以及相应的各种身体活动。很明显,这同体育部门推行的“全民健身计划”、“发展群众体育运动”,出现了相互联系的关系,一个是“全民健身”,一个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适度锻炼,两者都是“全民”的,而其内容大体上又差不了多少,这就是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现在,我们仅就这个新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看法。?      2 健康和健康生活方式?      无论是“体育”方面的“全民健身”、“增强体质”,或是卫生方面的“健康生活方式”、“适量运动”和“适度锻炼”,都是为了提高健康素质或健康水平,切实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健康,都属于一个问题:健康,都说明健康在我国已经成为重要课题。特别在实现了人均国民收入2000美元,达到中等发展程度,我国的小康社会建设又进入了新的阶段,人民群众越来越需要身体健康和生命质量的提高,“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靠健康奔小康”。也说明了健康同社会发展的重要相关性。我党提倡“以人为本”,以人的什么为本?其实就是人民群众的幸福和健康,这是广大人民的最根本的需求。所以,在我国健康已经突出找一个重要问题,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一起,将会出现一个健康文明。?   所谓健康(Health),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大系统。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1948年提出的定义:“健康是指个人生理、精神和社会完全适应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表现为有无疾病。”这就是说,健康标识的是一个生命体的生存、发展的整体状态,标识着生命体同自然界各种因素、社会组织和群体各种关系,从心理和生理方面相适应、和谐的完好状态。人的生理、心理同自己生存的环境之间融洽如一,没有大的矛盾,人天和谐,环我如一,自然自如地终其天年,这种状态或境界,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健康。当然,这只是一种概略的说法,实际上健康的认识很复杂,因为健康是多因素的系统,每种因素都有自己的发展规程,出现了不同的因素配合方式,呈现出多种征象,如《健康社会学》的理论分析,至少有8种健康状况。[1]所以,“健康取决于很多因素:你所继承的个人特性和基因性状、生活和工作环境、从保健人员和医院那里获得的医疗保健,以及个人习惯和个人所选择的生活方式。”[2]因此,现在人们的健康观同上个世纪60~80年代的健康观,有了很大的改变。从个人来说,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生命整体的完好状态,不仅仅是长寿,而且是愉快的、活力充盈的长寿;从社会来说,健康是一个多学科共同研究的大课题,健康也是一项全社会参与的社会系统工程。?   现代社会工业化、城市化和科学技术的商业化使用,人和环境的关系发生了极大地变化,人同自然、社会的和谐、适应关系出现了大的破缺,人的健康问题很多都由于人和环境的和谐破缺而来。“近20年来,联合国卫生组织及美国、加拿大卫生部门纷纷发表的报告指出,促进健康的因素主要有四大类,这些因素奠定了健康维护策略的基础。遗传因素约占20%,环境因素占20%,医疗因素占10%,个人生活方式因素占50%。”[3]“据世界许多发达国家调查表明,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已从传染病转变到心血管、脑血管和恶性肿瘤等与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我国调查资料也表明,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血脂、肥胖、糖尿病、癌症等现代“文明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且日趋低龄化。这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者说不文明的生活方式有极大关系。”[4]这就是说,现代人的健康掌握在个人手中,健康主要靠自己,不是靠医生。中岛宏博士说: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指出: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自己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因而多次提出“不要死于愚昧,不要死于无知”的告诫。因此,建立个人的健康生活方式,就成为现代社会卫生保健事业的当务之急。?
  所谓健康生活方式(Health lifestyle)有一种界定说:“健康生活方式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机会(life chances)中可供挑选的方案所选择的健康相关行为的一些集合模式。”“对许多人来说,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如何选择膳食;采取什么样的锻炼和娱乐形式;怎样保持个人卫生;如何应对意外风险;如何对待紧张、吸烟、酗酒和药物滥用问题;以及是否进行身体检查等。”[5]21世纪,健康生活方式作为改善人们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具有越来重要的意义。据罗伯特?克劳福德(Robert Crawford 1984)的解释,主要由于:第一,公众更多地认识到主要疾病模式在改变。已经从医学可以治愈的急性或传染性疾病改变为医学无法治愈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脏病、癌症和糖尿病;第二,无数的健康灾难如艾滋病、吸烟导致的肺癌等都与特定的生活方式有关;第三,大众传媒及卫生保健提供者开展大量宣传,强调生活方式改变和为自己健康负责。这样,让个人采取更健康的生活方式的策略受到大众的欢迎。(医学社会学,p85)。目前,由发达国家美国、德国等提倡的健康生活方式运动,已逐渐成为迅速发展的世界潮流。?   我国卫生保健界已经十分重视了这个问题,2002年12月,前卫生部长钱信忠就提出:“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自我保健意识。”并带领主编了关于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识和技能的著作《健康是财富――贵在提高生命质量》,顺应世界潮流的发展,我国国务院批准的《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也列入了“加强公民健康教育,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经过充分的酝酿准备,现在卫生部门启动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运动”,正标志着我国卫生和保健事业理念的转换,也正是适应人民大众新的健康需求的重要举措。?      3 适量运动是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石之一?      关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构成因素,有说七项的、有说五项或四项的。?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在“维多利亚宣言”中,提出健康的四大基石: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这是当今世界预防医学的重要概括。我国提出的健康生活方式,就以此四大基石为内容。此次启动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运动当然也以此四大基石为内容,而且以“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做为运动开展的“切入点”,也就是把“适量运动”列为工作重点之一,具有举足轻重的份量。?   所谓适量运动的“运动”这个概念,是从英语Exercise这个词语来的。我国在19世纪以前没有身体活动、身体运动、身体练习、身体训练、身体锻炼这些词或术语,19世纪以后引进了Exercise这个词,这个词有好几个义项,可以是运动、锻炼,也可以是练习、训练,还可以是操练、演习。在我国现在的体育著作中使用的身体运动、身体练习、身体锻炼,就都是Physical exercise,所以在我国这三个词都是一个意思。而身体活动则是Physical activity。我国现在的“体育”著作中,把Physical education,即身体的教育,译成“体育教育”,许多人误以为“physical”就是“体育”,因而就把“physical activity”“身体活动”变成了“体育活动”,把phsical exercise变成了体育运动或体育练习,这都是错误的。?   “exercise”的含义是什么?我们且看《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释义:Exercise(运动):改善身体功能和增进身体健康的锻炼。运动的益处不胜枚举。身体健康的人能够较好地从事一般的活动而不感觉疲劳,并且能抵抗疾病、感染和体质过早地恶化。成年人通常最关心的是身体健康,尤其是心肌健康给他们带来的益处。有计划的有氧运动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和呼吸功能。为了取得这样的益处,从事运动的人必须保持每周3次,每次至少20分钟进行锻炼心脏的活动。一个人的锻炼水平可用每分钟的心搏次数来衡量,可靠的估算方法是用220减去本人的年龄再乘以65%就可得出。因此,35岁锻炼的人锻炼时的心率是每分钟约120下。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和健康舞蹈是人们喜爱的有氧锻炼方式。除了有氧锻炼外,一个平衡的健身计划应包括增加肌肉力量和增加关节灵活性的运动,负重训练可达到增强肌肉力量的目的。同样,俯卧撑、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等用身体自身重量作为阻力负荷的其他健身操也能收到相同的效果。伸展运动则有助于增加灵活性。关系表演的体格(相对于健康的体格而言)对于需要协调、力量和耐力方面专门技巧的人是十分重要的。例如:运动员通常肌肉很发达。多数情况是,肌肉组织纤维使用得越多,肌肉组织就会变得越结实和强壮。除非有意地使肌肉反复收缩,否则肌肉是不会增大的。虽然至今尚无确凿的证据说明运动可以延年益寿,可是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表明,在发达国家中,对于成年人形成主要威胁的冠状动脉心脏病发病率的降低与增加身体活动有关。对于一些人来说,经常进行运动对于控制第二型(成年型)糖尿病和降高血压是有好处的。但是,一旦中断了经常性锻炼,运动的好处便维持不了几个月。甚至一个身体状态极佳的运动员,一旦停止运动也会很快地退回到训练前的状态。健身所需要的运动量因人的年龄、体格、健康状况和性别而异。过度的运动会造成关节磨损而于晚年引起关节部位的疾病,这种情况在优秀运动员身上最常见。刚开始锻炼的人最易犯的毛病就是运动过度。许多人在开始锻炼几天内会觉得身体僵硬,但这是暂时性的和无害的。那些身体过重、已过中年或患有心脏病的人,在开始锻炼之前,应该先向医师咨询。[6]。从这个释义不难看出,运动或锻炼实在是增进健康的重要手段,这是卫生保健活动的重要概念,它绝不是“体育”的专有概念,过去认为凡属exercise的活动都是“体育”,把运用exercise治疗疾病的方法,硬是叫做“体育疗法”,也是一种误识。?   谢华真博士说:“你越活跃就越长寿。锻炼身体是大多数人都很容易做到的。经常进行增氧健身运动和活动身体很重要,它能防止猝死、降低生病和死于心脏病的可能性。经常锻炼能强壮心脏功能,增加其效率。锻炼还有预防作用,可以减少患高血压、高胆固醇症和肥胖症等疾病的危险。活动身体还可以改善糖尿病、情绪波动、骨质疏松症、关节炎和心脏病的病情。懒虫们,站起来,听着:长期坐着不动害处很大,会致人死于心脏病和其他慢性病。”(健康)。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十分重视人们的身体锻炼,把推行身体锻炼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之一。2002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缺乏身体活动是每年200万人死亡的直接原因,通过每天30分钟的适度锻炼和平衡饮食,这些人的的死亡是可以避免的。近年来,身体活动明显减少,目前60%~80%的世界人口每天久坐不动,有鉴于此,2002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就是“为了健康而运动”。[7]?   2002年8月,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不参加身体活动不仅仅是个人行为问题,保健是政府和个人的责任。因而提出一项比较全面的发展身体活动的政策措施,主要有:以身体活动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科学证据为基础,开展全国性的保健运动;发展面向身体活动的组织系统;培养健康领域的专业人员,特别是协助推行身体活动计划的人员;制定卫生服务领域专门的身体活动计划;推动实施社区和家庭身体活动的计划等;并向运动(sport)管理部门、文化和教育部门、媒体、城市规划和改革以及地方政府提出了相应的活动要求。[8]?
  2003年12月,该组织又提出一项有关饮食、运动和健康的全球战略,“在运动方面,世卫组织建议人们在一生中坚持锻炼,因为运动是消耗能量的关键和保持正常体重的基础。具体建议是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的适度运动,这能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使肌肉更结实并提高身体的灵活性。”[9]?   在此之前,1992年世卫组织就提出:最好的运动是步行。因为步行在大众中是取易普及,有利健康又饶有趣味。2000年世卫组织总干事布伦特兰再次强调:步行是最简便、最有效的身体运动。可以预防高血压、糖尿病和其他的血管疾病。其实上个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心脏病专家怀特博士就提出:从进化论和医学生理学角度看,步行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对健康有特殊益处。他建议健康成人每日步行锻炼,并做为一种规律性的终生运动方式。我所以罗列这些事实,是想要证明,世卫组织已经切实地把倡导和推动全世界人民进行身体活动、身体锻炼或运动,作为自己的任务,纳入了职责范围,在世界范围来看,身体活动、身体锻炼或运动同所谓的“体育”(sport)部门没有太大的直接关系,更不是“体育”的专利。我国卫生保健部门自然应当尊从世卫组织的统一安排,主动地把全民的身体活动、身体锻炼或运动抓起来,使之成为新时期卫生保健大系统的一个组成因素,担负起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和生命质量的共同任务。?   作为健康生活方式四大基石之一的身体锻炼或运动,主要要求是适量(Appropriate quantity)或适度(Appropriate measure),如何才算适量或适度,就是在选择运动方式,确定运动量和强度时,要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环境条件等进行综合考虑而定,最好是在专业卫生人员指导下进行。这样,所谓适量运动就出现许许多多的具体活动样式,但最基本最基础的,则是针对那些不参加体力劳动,也不参加体力活动,久坐不动,患有或将会患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的群体而制定的。卫生保健的任务,重要的是让不动者动起来,这是最基本的,当然要求不能太高,先动起来,而后循序渐进。1995年由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同美国运动医学协会联手调查了与身体锻炼相关的证据,他们提出:一个成年人每周内尽量每天有30分钟以上的适度锻炼。这30分钟可以是间隔性的累积,其中包括一些常规工作,例如修花剪草,做家务,遛遛狗;或者娱乐活动,例如和孩子一起玩耍、跳舞、运动以及进行一些传统的锻炼。低强度的锻炼的频率应该频繁些,或者每次锻炼的时间长些,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成人按照这个标准锻炼,每天大约可以消耗200卡路里热量,等于步行两公里。长期积累,对身体非常有好处。(健商,p145)1998年加拿大锻炼生理学会制订了《身体活动指南(Physical Activity Guide)》,指出:每天适度活动约一小时,每次大约10分钟,可以改善体形、强壮心脏。轻松的漫步、简易的园艺活、活动活动筋骨都算锻炼;无需通过剧烈运动来增进健康。每天积累60分钟的适度锻炼就能强身健体。该指南还指出:每天活动6次,每次10分钟,能减少早逝的可能,消除得心脏病、糠尿病、高血压的倾向,甚至防止抑郁和紧张情绪。指南还说:如果你还进行慢跑或有氧健身运动,那么锻炼的时间可以减少为每周4次,每次30分钟。(健商,p145)由此可见,这是一个最基础的锻炼设计,就是要求,只要你离开床、离开沙发或软椅,站起来,走起来,动起来,不管什么样式的身体活动都可以,都能消耗热量,改善身体机能;当然参加各种形式的体力生产劳动:如农业、林业、渔业、牧业、工交等行业的劳动就更好了。我国“体育界”总是讲“劳动不能代替体育”,其实“劳动”就是体力劳动才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古代医学家华陀就明白指出,“人体欲得劳动”,才能保持健康。1959年毛泽东在一份批件中指出:现在我国在共产党领导下,无论是知识分子,党、政、军工作人员,一定要做些劳动,走路、游泳、爬山、广播体操,都是在劳动之列,如巴甫洛夫那样,不必说下放参加做工、种地那样更踏实的劳动了。就是针对那种“出舆入辇”,动辄坐汽车的现象讲的,这是致病的原因之一。健康一定要劳动。?   谢华真博士在《健商》里,也赞同这种“适度锻炼”。他说“适度锻炼”包括一些日常事务,比如修剪花草和家务活等。需时颇短,10分钟、8分钟就够了。就单项活动来说,它增进健康的作用都不大,但如果逐项积累起来,每天达到30分钟或更长,你就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健康回报。要使自己每天多活动身体,你就要利用每一个机会多动一动,走一走。关键是,不要把身体活动看成是每天的负担,而是尽量利用时间积极锻炼。还说:增氧健身活动是适度锻炼的主要方法之一,它是一种全身运动,通过均衡、有节律的活动大部分的肌肉群,使人的呼吸加深,使心脏更强壮,效率更高。(健商,p146)在这里,谢华真博士的提法是“适度锻炼”,我看“适度锻炼”比“适量运动”表达的更好,应当考虑。以上这些活动标准,是根据发达国家的生活情况提出的。发达国家,农业已机械化,各种劳动也不再靠人的体力,连生活活动也大都电器化,人们从居室上汽车,去办公房,打电脑,坐一天,再坐汽车回居室,看电视、打电脑游戏,几乎没有什么体力活动,这种生活方式居于国民生活的主导地位,就是居民的60%~80%,这就特别需要适当的身体活动。不论什么方式,活动就好,这是因为发达社会的服务活动比较到位,人在这样的生活方式中,不需要多少身体能力的付出,一生生活中,没有什么需要力量、耐力和速度的机会,因此对身体健康机能的要求并不高,有适当的活动就可以了。这就是世卫组织在发达国家推行这种基本身体活动标准的道理。?   在我们国家就不能死搬这个标准,我们国家,对人体机能的健康标准要比发达国家,西方国家的低标准不能适应我们的情况,需要有我们自己的“适度”或“适量”标准。钱信忠等主编的《健康是财富》,第四章就专讲“适量运动”,提出:适量运动三、五、七。运动要坚持三个原则:有恒、有序、有度,要长期规律地、循序渐进地按各人具体情况,适时、适度地运动,才能收到最大效果。过度运动尤其是清晨和空腹时,可造成血管意外或猝死。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要讲究科学。通常掌握三、五、七的运动是安全的,“三”即指每天步行约3公里,时间在30分钟以上;“五”指每周要坚持五次以上,只有规律性运动才能产生效果;“七”指运动后心率加年龄约为170次/分,这样的运动属中等度。书中还提出要制订“运动处方”:根据参加活动不同个体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疾病、运动基础、兴趣和目标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制定运动处方。要通过选择运动方式、强度、频率、时间和进行速度等综合因素来达到健身、防病和治病的效果。(健康是财富,p127)。?   在《成人保健及健康教育指南》里,也指出了“运动建议”。这里把成年人每日的各种身体活动量,按每小时折算为分数,各项相加为总分。例如:睡眠每小时折0.85分,阅读、办公室工作、吃饭、看电视或坐车每小时折为1.5分,家务劳动为5.0分,步行散步为3.0分,快走为4.0分,做操、跳舞3.0分,骑自行车4.0分,慢跑6.0分,快跑7.0分,游泳、滑冰8.0分,球类9.0分。一个正常人,每日总分少于45,为运动量不够;总分在45-60分之间,是为适度;若大于60分,则为过大。每周至少应有3-4次达到适度运动量。这也是一种计算方法。?
  在诸多论述健康的著作中,我们主要选择这样几种,提供大家一阅。现在,请大家掩卷思考:属于卫生保健领域的这些关于身体活动、身体锻炼的知识、方法,同体育领域推行的“全民健身计划”、“发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在知识、方法、性质和任务等方面,到底有多大的差异?这就是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形势和新问题,实在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应当采取何种对策??      4 关于“全民健身”融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思考?      据社会调查显示,卫生保健是国人满意度最低的部分之一,人们认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这就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认真反思,改换思路,更新理念,寻找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理路。?   当今世界,已经把人的健康水平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而人的健康,是受社会经济、自然生态、遗传诸因素决定的社会生物复合现象,也就是说必须把健康问题视作一个诸多因素相互联系、综合作用的完整体系,要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对人的健康进行统一的、整体的思考、筹划,作为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来实施。?   党的16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有一条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的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10]这里创造性地指出了“健康素质”这个新概念,把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列为重要目标,并提出实现此目标的根本途径是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这既是我国卫生保健事业的总目标,也是深化改革的根本任务。如何实现这项根本任务,似乎应当把群众性的全民健身和专业性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两者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完善的系统体系。也就是说把两者纳入一个大系统,进行统一规划、协调发展,这就要有一个统一的指导核心去全盘谋划。现在看来,几年来在这个问题上远未形成共识,习惯性的思想似乎还是由“体育”部门抓“全民健身”,卫生部门抓“医疗卫生改革”,两股道上跑车,各司其职,互不干扰。实践证明,这种作法是值得商榷的。现在,卫生部门主动出面,打破这种分割、孤立行动的局面,因提倡“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把“全民健身”的任务,纳入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的统一进程,不能不说是一种突破民生的思考和举措,当然,这还是一种尝试、成败尚待实践来证实,不过,这种创新总是好的,也是会遇到诸多阻难的。?   我们知道,早在1995年,国务院批准了由体育部门提出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这个计划的核心是“到本世纪末,经济、社会和体育发展程度不同的各类地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都应当有所增加,人民体质明显增强,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体育消费额等逐步加大,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的环境和条件有较大的改善。”这就是说,全民健身,改善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状况,唯一的办法就是发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什么是“体育活动”?体育活动包括那些事项,应当主要采取那些活动方式《纲要》没有说,就连2003年出版的《全民健身概论》这本34万多字的书中也语焉不详。不过根据一份1997年提出的调查报告说明:群众体育活动的主要项目是:气功、健身操、交谊舞、武术、诗歌、广播体操、羽毛球、门球、网球及其它。也就是说健身活动主要是靠了中国传统的养生保健活动、娱乐性活动和健身性的身体活动,原于身体锻炼的项目不占主要位置。总体上说,全民健身依靠的是多种身体活动和身体锻炼,也就是说仅靠一些身体活动和身体锻炼,就可以保证“全民健身”,这当然要由体育部门组织实施,不需要卫生保健方面的参与。?   我们从医学和健康科学的角度观察,增强人民体质,绝不仅仅靠身体活动或身体锻炼,“一个人的身体总是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其体质的好坏,与遗传、环境、营养、体育锻炼等多种因素有密切关系。但是影响体质水平最为重要与最为现实的三大要素,即遗传、营养、体力活动。体育锻炼是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体力活动。营养和体育锻炼是两种自身可控制因素。人们可以通过改善营养和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制。有计划、有目的,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是增强体制最积极有效的途径。”[11]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体质强弱,要靠多种复合因素,最基本的是营养和运动。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家荀子(约前313-前 238)就讲:“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个人的衣食充足,加上时时劳动或运动,这样老天爷也没法让你病;如果衣食不足,又极少劳动,那么老天爷也不能保你健康。可见增强体质不能单靠身体锻炼,起码要衣食足备,营养充分,在营养充足的基础上再行身体锻炼,而且不是随意的身体活动如交谊舞之类,而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科学的身体锻炼,才能增强体质。如果同健康相关的因素不具备,单靠身体锻炼是不能使体质由弱变强的。?   上个世纪,有些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推行过一些单纯依靠身体锻炼改善体能的活动,如苏联在1931年提出的《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劳卫制)》,活动项目包括:提高行进速度的练习(或锻炼),发展灵巧的练习,发展投掷与射击技能的练习、发展耐力的练习、发展勇敢果断精神的练习、发展基本力量的练习以及提高攻防技能的练习等,就是一种单纯以各种身体练习(即身体锻炼)的成绩作为测定标准的锻炼活动。50年代,我国也采用了苏联这种“劳卫制”,以后改为“锻炼标准”,提倡“锻炼身体,建设祖国,保卫祖国”,推行广播体操和各行各业的工人操,那时的“群众体育”基本上就是人民群众的身体锻炼活动,所以《宪法》规定:“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这里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就是指的群众性的身体锻炼活动,这是我国群众体育的原本形态,也是我们群众体育的传统观念。“全民健身计划”就是这种形态的群众体育的集中表现,可以说是苏联“苏卫制”模式的发展结果。?   上个世纪50年代,毛泽东给体育运动的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依据这个指示,人们就认为,增强人民体质是体育部门的独家任务,而增强体质的根本方式就是发展体育运动,特别是群众性的身体锻炼活动,因此,形成一种传统观念,凡是群众性的身体锻炼活动,只能由体育部门专管,增强人民体质也是体育部门的专职,其他部门退避三舍。所以在卫生部门的工作计划中,就不再提“身体锻炼”和“增强体质”的事。认为这是毛泽东的体育思想。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在人民健康的问题上,毛泽东同志一向以卫生保健部门为主导,在所有的关于根据地解放区的工作计划方案中,从未把发展体育列为保障健康的任务,这在我们的《谈‘发展卫生体育事业,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战略方针》[12]一文中作过系统阐述。?   1960年,毛泽东同志为中共中央起草的《把爱国卫生运动重新发展起来》的党内指示中指出:“各省、市、区党委迅速做出自己的指示,重新恢复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的组织和工作,发动群众,配合生产运动,大搞卫生工作……;一切卫生医药人员都要振作起来,与党委、群众组成三结合,显示自己的能力……;各地除害灭病委员会的工作,各级党委必须认真抓紧检查。环境卫生,极为重要,一定要使居民群众养成卫生习惯,以卫生为光荣,以不卫生为耻辱。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体操,打球类,跑跑步,爬山,游水,打太极拳及各种各色的体育运动。”[13]由这个指示,不难看出,毛泽东对卫生工作的重视程度,卫生工作是关乎人民健康的大事业,而“做体操、打球类、跑跑步、爬山、游水、打太极拳及各种各色的体育运动”,只能是卫生运动的一项工作内容,是卫生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要从属于爱国卫生运动的统一部署,执行爱国卫生运动的统一任务,而不是要另搞一套。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谁去提倡?毛泽东并未指明是由体育部门去提倡,从行文的理路来看,应当是由党委领导下的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负责提倡,它可以委托给体育部门,但体育部门必须保持同爱卫会的职责联系。由此可见,在人民健康的宏观大格局中,毛泽东从来是把卫生事业作为主导、唱主角,而群众性的体育运动只能处于从属的位置,从另一个侧面配合共同的人民健康工作任务的完成。所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把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和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同列于第二十一条,就是说它们同属一个大系统,有着共同的战略任务,一个是“保护人民健康”,一个是“增强人民体质”,“增强人民体质”实质上也是“增强人民健康”,因为体质的强弱也是健康的一种表现形式,两者不能截然分开;以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周年口号》中提出:“发展卫生体育事业,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就是说生卫同体育(主要是群众性的体育活动)的共同任务都是“提高国民身体素质”,而以卫生方面为主导,在工作运行中,两者必须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协同作战,不可分割、独立。要突破那种“分工就是分家”的思想,在新的形势下,重新审视,分明利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全民健身计划”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运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形式。?
  现代世界上的主要发达国家,已经摒弃了那种单靠身体锻炼维护居民健康的模式,而是采取了由卫生保健部门或组织主导的,从维护和增进健康的目标出发的社会性健康活动计划。例如美国的《健康公民2000(Health people 2000)》:包括了三个总目标,即延长健康生命的跨度,减少危害健康的因素和增加预防措施和服务。下设22个一级子目标,47个二级子目标,319个三级子目标。22个一级目标是:身体活动、营养、吸烟、酗酒及其它药物中毒、计划生育、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暴力与粗鲁行为、学校与社区健康教育、意外伤害事故、职业安全与健康、环境健康、食品与药物安全、口腔健康、妇幼保健、心脏病与突发性疾病、癌症、糖尿病与慢性病、艾滋病毒感染、性病、免疫系统与传染病、临床预防服务、监督与数据系统等。分别由美国健康协会、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美国食品与药物总局、美国药品与心理健康服务总署、美国健康资源与服务总署、美国人口事务办公室等众多政府或非政府组织逐项执行,按标准验收。其中,身体活动只是一个子项目,其目标包括:1. 减少心脏病死亡率;2. 降低体重超重人群的比例;3. 增加每天低强度至中等强度身体活动参与者的比例;4. 增加每天高强度身体活动参与者的比例;5. 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6. 提高肌肉力量、耐力和柔韧性;7. 体重超重者饮食改善和身体活动;8. 增加每天上体育课和锻炼的学生人数;9. 增加体育课和锻炼中身体活动的时间;10. 提高工作场所身体锻炼的计划性;11. 增加社区身体活动的设施;12. 老年人的自我护理活动等。这些任务由非政府组织美国总统健身与运动委员会(The President's on Physical Fitess and Sport)组织实施。可以明确地说,这是一项综合性、全面协调发展的、科学的健康计划,绝不是一项由体育部门搞的“健身计划”。在新世纪、新时期,我们也应当放弃那种孤立、分割的以身体锻炼为主体活动的“全民健身计划”,而代之以更科学、切合实际的全民健康计划。?   现在看来,将“全民健身”纳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至少有以下几项优势:?   第一,健康是一个社会性的大系统,由众多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而运行而发展,其中任务一项因素,如果脱离了大系统的环境、条件,很难独立地发挥其最优效能。身体锻炼以及同健康相关的身体活动,即适量运动或适度锻炼,是健康大系统的一个因素或子系统,如果脱离大系统而独立操作,也不会有多大成效。例如农村的几亿农民,他们的体力劳动本来就很重,还要他们参加锻炼,计算“体育人口”,增加“群众体育人数”,这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按照“健康生活方式”的标准,可以认定他们的适量锻炼已经够了,可以不必再参加别的什么锻炼,而从营养、心理平衡等方面加强运作;在各健康因素中缺什么补什么,可以说这是比较合理的,比单项运作要有效得多。?   第二,从经济效益上看,经常的身体锻炼,确实可以起到防疾冶病作用,可以减少发病人数,缩短疾病治疗的日程,从而减少卫生经费的开支。世卫组织就提出要用身体活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的科学证据,来说明推展身体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布鲁塞?凯德(Bruce Kidd)讲:“一项渥太华的研究估计,一个平时不活动的人,一旦变得活跃起来,可减少直接的健康消费(按1986年美元计划)人均可达364美元。研究还发现在体育参加率上每增长25%(从最初33%的定期参与的人口基数开始),将每年降低健康费用(按1995年的美元计算)达7.78亿美元;并刺激生产力增长1%至3%;或者说,每投资1美元可获利2~5美元。”[14]这就是说由卫生部门主管居民的身体锻炼,可以减少卫生经费的支出,投入有很大的回报率,从经济上算帐,有利可图,直接同卫生经费挂钩;而由体育部门主管,则只能多支出些彩票收益,经济上同本部门无大关系,属于有出无入情况。?   第三,在医疗卫生部门,早已把身体锻炼和相关的身体活动列为疾病的防治手段,“治疗疾病是运用一定的药物、手术、理疗、饮食、休息、锻炼、心理等方法,使疾病得到控制、好转或痊愈的过程。”[15]就是把身体锻炼作为一种疾病治疗手段,中医叫做运动养生,西医叫做运动疗法。在医学教学中进行讲授,在临床治疗中针对各种病症,实施运动疗法,在各科医学著作中,都列有运动实施方法或运动处方。正如美国的一位学者说的:由于体育运动能够使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从差变得比较好,所以,它能够被看成医学方面的一个学科。也就是医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和实践运用的手段。也就是说,身体锻炼可以通过医生在治疗病人中去实际推展,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态、生活条件等具体情况,给患者提出适当的锻炼方法或运动处方,指导监控患者的身体锻炼活动,医生就成了发展身体锻炼活动的实际指导者,当然要比体育部门训练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要大得多。据统计全国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97万人,这些医师每天要接触数以10计的患者,为他们进行身体锻炼的设计、指导,起码城乡有几亿人(每年)接受他们指导的身体锻炼活动,这要比体育部门那么些人的作用要大得多。?   第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体育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但总的看,群众性的体育活动依然是薄弱环节,许多过去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公益性体育活动日渐萎缩,远远满足不了广大群众强身健体的要求,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管理和领导体制问题。其一是领导体制,现在的国家体育领导部门,主要责任是抓那些金牌和准金牌运动项目的后备力量培养和优秀运动队伍的训练和比赛,提高水平,为国争光,这已经形成了世界性的组织和运行模式,有一套特有的管理和领导方法。而群众性的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活动,则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具体情况复杂的发动和组织群众的工作。两者性质不同、任务不同、活动方式不同,基本上是两个领域的活动,把这样性质任务不同的工作硬性的掺和在一起,求其两全,实在困难重重。现在的形势是:国际的、世界的竞技比赛越来越多,夺金牌的任务越来越重,国家不得不把主要资源投入竞技,其成效易显,领导者又熟悉、有兴趣,自然就成了重点。而群众性的活动,需要多投入,事情麻烦头绪多,而且难见成效,自然就难受重视。这种领导体制,实在弊多利少,不如把群众性增强体质的工作划归卫生保健部门,它们的性质一样,都是人的健康,工作思路和方法也大体一致。其二是运行体系,体育部门只是在大城市、省和国家没有领导群众或社会体育活动的组织(指导中心)和有限的编制人员(全国大约只数百人),广大中小城市和县城没有相应的组织,而且也没有活动经费,靠这点力量组织十几亿人的增强体质的活动,怎么找呢?要想真正有成效就得扩编增人,这就要投入很大的社会成本,事实上办不到。因此,不如把这部分工作归入卫生部门,卫生部门在全国城乡都有一定的卫生机构和相当数量的卫生技术人员,运用这个资源开展群众健康活动,不是什么难事,而且卫生部门本来就有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和现在的健康生活方式的群众性活动的组织体系,共效果是   显而易见的。?   第五,我国是世界上使用身体锻炼活动进行养生保健最早的国家,远在唐尧时代,人们就对水湿风寒对人体造成的病害,作“舞以宣异之”。“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哪怕是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人民群众也没有忘记追求崇高的精神文化生活,卫护自己的健康。为此,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创造了万万千千的娱乐和健身形式,源远流长的延续至今天。这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大力发扬这些传统。”[16]从春秋战国开始记载,我国历代的医学家和养生家,创编了许多同健康相关的身体活动及身体锻炼的功法,如吹[HT5”,7]口[KG-*3]句[HT5”]呼吸,熊经鸟伸,五禽戏,八段锦、武功、太极等等,特别是上百种的导引功式,以后又采用了各种身体活动如游泳、跑步等方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医学的运动养生体系。“中医运动养生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养生实践的一个主要内容,适用也比较广泛,从美容养颜、益智增慧到防病治病、康复延年,古今医籍中有大量而详实的记载。”[17]就是说,运动养生历来就是我国卫生保健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是在上个世纪一段特定的历史年代,被抽取出去成为“群众体育”或“社会体育”的内容,脱离了卫生保健体系,有的活动由于领导疏漏,如气功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现在让它们重新回归卫生保健事业,乃是合情合理、顺理成章的事情。?   总之,我们认为:身体锻炼和同健康相关的身体活动,并不属于“体育”的专有形式,在中外历史上,长期以来就属于卫生保健事业,只是在我国上个世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被抽取出去构成“群众体育”或“社会体育”的活动内容,并发展成“全民健身”的方法,这是一种历史上的弯路,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的。今天,随着卫生部门推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运动”,把这一部分身体锻炼和身体活动,纳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同适量运动或适度锻炼合二而一,我们看是有利于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素质和生命质量,有利于建设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的。?      参考文献:?   [1] (美)F.D.沃林斯基(孙牧虹等译). 健康社会学[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2] (加)谢华真(石仁译). 健商[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   [3] 张铁梅,曾平. 成人保健及健康教育指南[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4.?   [4] 钱信忠,李艳芳. 健康是财富[M]. 北京:华龄出版社, 2003.?   [5] (美)威廉?科克汉姆(杨辉,张拓红等译). 医学社会学[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6]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M].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   [7]参考消息:。?   [8]参考消息:。?   [9]参考消息:。   [10]?江泽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11]?陈宁. 全民健身概论[M].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2]?韩丹,杨士宝. 谈“发展卫生体育事业,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战略方针[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2,(1).?   [13]?毛泽东. 把爱国卫生运动重新发动起来[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4]?金季春等译. 世界体育教育峰会主报告论文.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15]?彭瑞骢. 医学辩证法[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   [16]?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 反面的教材,现实的课题. 新华社,日电.?   [17]?给月英,刘进. 中医运动养生[M].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幸福关系健身中心阅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