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的魔鬼主场足球为什么是魔鬼

伊朗眼中的美国:如何从天使变成魔鬼_网易新闻
伊朗眼中的美国:如何从天使变成魔鬼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本文原载于《参考》2012年第8期美国和伊朗的矛盾在于:美国坚持认为伊朗发展核武器,而伊朗坚持只是发展民用核能。双方为此僵持不下,美国为了掐断伊朗的经济命脉,甚至不惜“伤及无辜”,开始制裁与伊朗有经济往来的国家,尤其是从伊朗进口石油的国家。美国之所以对伊朗发展核能如此忌讳,动辄喊打喊杀,倒不是伊朗核能水平有多高,而是因为美国在中东战略体系中给伊朗贴上的多重标签:反美国家、邪恶轴心、暴政据点、西方异质文明的代表、支持恐怖主义、阻碍巴以问题解决的国家等等——那是该有多恨。可是遥想当年,美国对伊朗可不是一般的好。上世纪90年代,伊朗首都德黑兰,一个巨大的反美海报悬挂在繁华的大街的一面墙上什叶派人数占优且长期掌权伊朗和美国的对抗以及它在伊斯兰世界中的形单影只是有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的。伊朗古称波斯,到1935年才使用现名,它有着辉煌的古代文明。公元前550年,也就是孔子刚出生的时代,居鲁士建立阿契美尼德王朝,史称波斯第一帝国,其鼎盛时期疆域东起印度河流域,西至巴尔干半岛,北起亚美尼亚,南至埃塞俄比亚。近700万平方公里土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此后又经过了塞琉古王朝(中国人称条枝)、帕提亚王朝(中国人称安息),公元226年,萨珊王朝建立,也被称作波斯第二帝国。那时,波斯文明处在世界文明的制高点上。萨珊波斯和罗马帝国及它的继承者拜占庭帝国打了400年的拉锯战,谁也没搞定谁,结果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元气大伤的萨珊王朝于公元651年被阿拉伯帝国所灭。从那时起,波斯开始伊斯兰化,祆教徒被迫改信伊斯兰教。但波斯人和阿拉伯人毕竟不一样。在伊斯兰教创立之前,阿拉伯人文化相当落后,古代两河流域高度发达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早被人遗忘,和阿拉伯人没什么关系。而波斯人的文明已经延续了1000多年,不可能全盘被阿拉伯文化吃掉。同时,波斯文化也对阿拉伯文化进行着渗透和改造,像行政管理,阿拉伯帝国就因袭了许多萨珊王朝的政治体制。伊朗人的民族自豪感部分来自他们比伊斯兰教更为悠久的历史。在宗教信仰上,伊朗和大多数阿拉伯国家也不同,只有伊朗是什叶派人数占优且长期掌握政权。在穆罕默德逝世后不久,逊尼派和什叶派两派就已形成,在阿拉伯帝国的倭马亚王朝和阿拔斯王朝,大多数时间里什叶派是受到打压的。1501年,萨法维家族在伊朗建立萨法维王朝,宣布以什叶派的分支十二伊玛目宗为伊朗国教,确立了什叶派主导伊朗的事实。两派互相看不起,这也导致伊朗和整个阿拉伯世界的不协调。美国成为伊朗人赶走英、苏的希望德黑兰会议苏美英三大巨头19世纪,国力衰落的波斯逐渐沦为英、俄两国的半殖民地。1941年,英苏军队开进伊朗,奉行亲德政策的巴列维王朝开创者礼萨·汗被迫退位,其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即位,不过他是个傀儡。1943年,德黑兰会议,美英苏三大巨头悉数到场,可是自己家里来了如此尊贵的客人,主人巴列维直到会议开始几天后,才接到美英苏三国使馆发来的外交通报,会议上谈了些什么,他更是一无所知。二战结束后,苏联想赖在伊朗不走,又支持伊朗的阿塞拜疆省和库尔德斯坦地区闹独立,美国出于遏制共产主义的立场,站在了伊朗的一边,这让伊朗政界和民众对美国好感顿生,美国成为伊朗人赶走英、苏的希望。苏联人最终走了,可是英国人还在,他们控制的英伊石油公司垄断着伊朗石油。更可气的是,伊朗要向英伊石油公司买油,价格比英国高,甚至比从苏联进口还贵。伊朗国内掀起石油国有化的呼声,1951年4月,伊朗议会任命坚决主张没收英伊石油公司财产的摩萨台为首相。英国人急了,军舰开进波斯湾,准备和伊朗兵戎相见,关键时刻美国出手挡住了英国。美国人对石油到底归谁倒不在乎,他们考虑的是英国动武会给苏联干涉的口实。美国人张罗着两家谈判,建议利润五五分成,结果英国人不让步、摩萨台不妥协,最终伊朗派兵占领了油田,英国人则开始对伊朗进行石油封锁和经济制裁,两国断交。由于无法输出石油,伊朗石油工业到1952年已经瘫痪,这就断了伊朗最重要的一个财源。经济形势不好,国内局势也开始动荡。1953年,艾森豪威尔上台,而伊朗日趋混乱的形势让美国人忧心忡忡,美国决策者担心共产党会取得政权,从而使伊朗倒向苏联。美国逐渐和英国在推翻摩萨台政权、扶持亲英的扎赫迪上达成共识。
本文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更多精彩,请登录环球网
责任编辑:胡难_NN6785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伊朗眼中的美国:如何从天使变成魔鬼?(3)
本刊记者|熊崧策
&&&&美国人逐渐对巴列维丧失了信心,鉴于不断恶化的局势,12月7日,卡特表示美国对巴列维的前途“正在进行痛苦的重新估计”。日,美国驻伊朗大使沙利文跑去见巴列维,说:“你离开伊朗的时间不再是以天计算,而是以小时计算。”说完还意味深长地看了看手表……
  坐在火山口上的国王  这只是事情的表面。伊朗国民经济的大幅度增长, 并没给普通人带来多少好处,国家财富多被王室贵族和政府官吏所吞噬,致使贫富日益悬殊,两极分化加剧。本来,接受了西方科学技术的知识分子们以为经济发展会带来民主,结果巴列维背道而驰让他们心怀不满。忽然发了石油财,国内热钱过多,物价飞涨,货币贬值,消费品短缺,住房也紧张,普通百姓怨声载道。宗教界则更不用提了。而当国家为抑制通货膨胀对先富起来的人加强税收制止投机时,这些人也站在了巴列维的对立面。支持国王的美国人更遭伊朗民众厌恶,&反国王&和&反美&是一回事。  日, 霍梅尼49岁的儿子穆斯塔法在伊拉克什叶派圣城纳杰夫猝死。霍梅尼断定儿子是被巴列维王朝的特务机关&萨瓦克&谋杀的,因为他死前的头一天晚上还十分健康。这一消息传到国内,引起穆斯林们的极大愤慨,由此引发了伊朗国内的抗议活动。伊斯兰革命的导火线终被点燃。  日,警察在圣城库姆向示威者开枪,造成约70人死亡、400人受伤的&库姆惨案&。日,&库姆惨案&发生后的第40天,12个城市爆发了反国王的示威。40天后,又有大批城市发生骚乱,这种每隔40天的悼念活动一次又一次动员了民众,参加者越来越多,宗教情绪越来越强烈,巴列维国王已经坐在火山口上。  传单与口号击败了强大的国家机器  就在&库姆惨案&发生10天前,美国总统卡特还在德黑兰称赞伊朗是多事地区的&稳定之岛&,可见一向消息灵通的美国情报机构对伊朗的危机没有预料,美国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事态缺乏重视。9月8日凌晨,在德黑兰出现了严重的暴力冲突,有几百名示威群众被军队打死,几千人受伤。反对派称这天是&黑色星期五&,从此双方再无转圜余地,推翻巴列维的口号响彻全国。而霍梅尼在万里之外操控着伊朗的局势,他在巴黎总部的宣传人员把他的讲话录音通过长途电话传到库姆的伊斯兰反抗总部,然后再用电话传到伊朗全国的九千个清真寺。许多年轻的志愿人员立即把讲话印成传单,在几小时内做到家喻户晓。  直到11月2日,美国决策层才召开会议讨论伊朗危机。会议出现了根本分歧, 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主张用武力镇压,建立军政府;助理国务卿克里斯托弗、中央情报局局长特纳等人主张妥协,建立联合政府,后来国务卿万斯也支持这一策略。之后,美国给了巴列维一个模棱两可的态度:支持国王;不坚持要求国王成立联合政府;不坚持要求国王成立军政府。这让国王举棋不定、无所适从。  巴列维虽然贪恋权力,但却生性懦弱。他对西方大国有严重的依赖心理, 却怀疑反对派运动的高涨是美苏瓜分伊朗的阴谋。结果他一方面释放政治犯、逮捕一些贪污的官员,另一方面还是舍不得放弃权力回到君主立宪的路子上来。结果,反对派越来越激进,国王越来越众叛亲离。  美国人逐渐对巴列维丧失了信心,鉴于不断恶化的局势,12月7日,卡特表示美国对巴列维的前途&正在进行痛苦的重新估计&。日,美国决策层达成一致&&遭其人民唾弃的国王已无法保护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美国希望通过丢车保帅谋求建立一个温和政府,以继续保持对伊朗的影响。1月6日,美国驻伊朗大使沙利文跑去见巴列维,说:&你离开伊朗的时间不再是以天计算,而是以小时计算。&说完还意味深长地看了看手表。  日10点37 分,巴列维国王和法拉赫王后登上连厕所都是用黄金装饰的专机,飞往埃及,在伊朗延续了2500多年的君主制的历史随之终结。2月1日,在数百万人的翘首期盼中,霍梅尼回到阔别16载的伊朗,4月1日,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成立。传单和口号就这样击败了强大的国家机器。  &美国的统治是伊朗不幸的根源&  事情还没完,2月20日,伊朗临时政府发表声明,要求引渡巴列维国王回国,接受人民的审判,并提出反对任何一个国家接纳他,将其视为对伊朗的不友好行为。于是,巴列维如丧家犬一样东躲西藏,从埃及辗转到了摩洛哥、巴哈马和墨西哥。卡特政府出于&人道主义&,允许他前往美国。10月22日,他抵达纽约。次日,美国务院发言人突然宣布,巴列维因患癌症,将在康奈尔医疗中心接受治疗。在伊朗民众看来,这是美国1953年发动政变、辅佐巴列维再次掌权的故技重施。霍梅尼宣布:&美国在伊朗的统治是我们一切不幸的根源,伊朗人民必将予以回击。&  日,3000名伊朗学生占领了美国大使馆,将66名使馆人员扣押为人质,要求美国立即引渡巴列维。10日,美国决定中止向伊朗提供武器和运送军事装备零件,冻结伊朗在美国包括银行存款在内的所有官方资产。12日至14日,美国又停止了同伊朗的石油贸易。日,美国宣布同伊朗断绝外交关系,要求伊朗关闭驻美大使馆和领事馆,所有伊朗外交人员和领事馆人员必须在8日午夜前离开美国。同时宣布:对伊朗实行经济制裁,动用被冻结的伊朗资产赔偿美国的损失,禁止伊朗公民入境。8日,伊朗革命委员会就美国同伊朗断绝关系发表文告,号召伊朗人民准备应付敌人的入侵。  4月24日,卡特批准了一项代号为鹰爪行动的跨军种联合秘密营救行动。由于事先准备不足,各兵种之间缺乏配合,营救行动因遭遇沙漠风暴导致的直升机故障而放弃,结果在撤退时,一架直升机与一架C-130大力神运输机相撞坠毁,8名美国军人阵亡。卡特通过电话广播向全国通告,宣称行动失败由自己负责。美国大丢面子。事件过后,伊朗为了防止美国人再使花招,把人质秘密转移到全国各地分散关押,使美国的营救人质行动彻底无望。   日,饱经颠沛流离之苦的巴列维在埃及去世。9月22日,两伊战争爆发。人质在伊朗手中再无意义,美伊开始通过中间人进行谈判。作为释放人质的交换条件,美国同意解冻此前被冻结的80亿美元资产,并保证不就此事起诉伊朗。日,就在里根总统就职典礼后几分钟,所有人质被释放并交给美方。至此他们已被扣444天。  而此时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已经成为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总统仅仅是名义上的国家首脑,最高宗教领袖霍梅尼才是真正的主宰者。霍梅尼自认为是伊朗伊斯兰文化传统的真正代表,投射到对外政策上,伊朗奉行&输出伊斯兰革命&和&不要东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兰&。&东方&是指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西方&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其侧重点在于反对被称为&大撒旦&的美国。霍梅尼时代,伊朗几成国际社会的弃儿。  投桃报李,美国担心伊斯兰革命会&传染&到对美国友好的中东国家,因而把伊朗视为中东地区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和主要敌人。有人甚至把拥有核技术的伊朗的潜在威胁比作&纳粹主义和希特勒主义&。  这就是美国和伊朗,从朋友到仇人的故事。
(责任编辑:张淑燕)
【】1960年苏共领导人赫鲁晓夫参加联合国为各国代表举办的鸡尾酒会,酒会上,赫鲁晓夫邀请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访问莫斯科
【】李鸿章访问英国时,英方邀请其观看足球比赛,李看了半场以后,莫名其妙,又觉得有点匪夷所思,问陪他一起观战并看
告别&文革&&&&建国以来历史决议&出台幕后&&& 2012年春天,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照例答中外记者问,在谈到政治体制改革和王立军事件时,多次强调须反思&文革&,两次提到在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个决议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实事求是地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回顾30年前决议出台幕后的曲折艰辛,反思新中国成立以来曾经走过的弯路,或许我们今天能够更好理解温家宝的语重心长&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 && && &
热点文章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伊朗 魔鬼主场 3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