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日本大学室内体育课游泳教案还要游泳的

日本小学游泳教育对我国小学体育课的启示--《浙江体育科学》2014年03期
日本小学游泳教育对我国小学体育课的启示
【摘要】:小学游泳教育目前在我国尚未成型,还处在发展创新阶段。国家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偏低,导致了小学游泳课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短时期内不会有多大起色。但从长远发展角度看,中国的游泳教育,走进小学体育课堂是早晚的事。从日本小学游泳教育的国家政策、教学理念、设施条件和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日本小学游泳教育制度全面、理念新颖、设施齐全、师资专业化等特征,都是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的,而且也能得到充分的启示。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23.8【正文快照】:
0前言近年来中国游泳队在奥运会和世界各大赛事上的成绩都获得了惊人的突破,而历来游泳都是中国和日本争夺最激烈的项目。日本游泳的训练体制都是以学校业余训练为主,学校就是培养奥林匹克选手的基地和摇篮。中国游泳要想在世界泳坛站稳脚步,没有中小学坚实的基础是无法立足的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毛振明;[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王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9期
祝林;;[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12期
曾庆欣;;[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8期
王泳;王蓉;;[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张爱平;[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陈立新;张明飞;;[J];体育科学研究;2010年01期
陈立新;;[J];体育科学研究;2010年04期
胡科;虞重干;;[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周爱光;[J];中国体育科技;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于景发;;[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32期
张光辉;;[J];当代体育科技;2013年21期
孔伟;;[J];济宁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李毳;;[J];金融与经济;2007年05期
董行;;[J];科技信息;2010年08期
戴志鹏;胡鹏;;[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刘洵;;[J];湖北体育科技;2013年03期
李琴;徐凯;;[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武东海;;[J];湖北体育科技;2014年01期
李江红;;[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建和;[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唐炎;[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杨丽芳;[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留中;[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李锋;[D];湖南大学;2011年
李青山;[D];河南大学;2007年
张兴玲;[D];四川大学;2007年
谭福刚;[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刘敏;[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虞爽;[D];中央财经大学;2008年
陈立新;[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高峰杉;[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李会明;[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凌平,王清;[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王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9期
童宪明,徐裕菊;[J];班主任之友;2005年06期
步秀青;[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韩俊魁;;[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06期
于浩;夏忠岩;;[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9期
章扬安;[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年32期
许芸;;[J];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07期
乐园;;[J];中国非营利评论;2008年01期
姚丹;[J];教育探索;1998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孔旭;;[J];理论界;2005年12期
蔡小平;;[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09期
王丽娟;;[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10期
吕贻方;;[J];考试(教研版);2009年01期
姜莉;;[J];基础教育;2006年05期
陈爱红;;[J];今日科苑;2010年08期
刘水英;章金媛;万欢儿;;[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02期
冯红玉;蔡婷婷;;[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年12期
刘剑华;;[J];基础教育课程;2007年05期
张利珍;;[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0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贾相忠;华明艳;;[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许争永;戴天刚;;[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杨惠仙;;[A];科学发展与农村教育——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吴惠书;薛荣华;;[A];“数字鸿沟”与信息扶贫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林中梅;;[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陈永红;段静;;[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8卷)[C];2007年
许庆勤;;[A];安全生产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4年
徐吉云;;[A];农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陈冬丽;;[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张永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重庆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刘琦;[N];今日信息报;2005年
记者  薛蕾;[N];无锡日报;2007年
张海庭?牟进军
林媛;[N];烟台日报;2008年
李扬;[N];新华日报;2003年
张坤 通讯员
常英;[N];东营日报;2006年
林淑霞;[N];福建日报;2007年
记者 唐湘岳 通讯员 李贤良;[N];光明日报;2006年
乐山师范附属小学 王惠津;[N];乐山日报;2006年
刘啸飞 通讯员
唐连生;[N];秦皇岛日报;2007年
北京东城区史家小学
许凯潘;[N];中国体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么加利;[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王胜利;[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何小忠;[D];苏州大学;2005年
蔡苔芬;[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孔祥田;[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赵会可;[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邓友超;[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刘纯阳;[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曹永国;[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叶晓川;[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捷;[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贺轶玲;[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王志香;[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廖全明;[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冯静;[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罗桃兰;[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张周连;[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罗勤;[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张晓玲;[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孙丽萍;[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转载]国外的体育课很精彩(转载)
国外的体育课很精彩
我国为金牌大国,却非体育强国,这不能不说与我国群众体育落后,尤其是学生体育运动锻炼不足有着密切的关系。近日,记者找到一些留学生和在海外生活的人士,通过他们了解外国学生上体育课的情况,以希望他山之石可以给我们以借鉴。
体育课丰富 肚皮舞进课堂
21岁的娜塔莎是标准的俄罗斯美少女,1.75米的身高,体重还不到50公斤,模特般的身材让她在留学生中显得十分抢眼。
娜塔莎说俄罗斯的教育工作者也跟中国的教育工作者一样,与电脑、电视、游艺机等展开竞争,努力把孩子们的时间夺回来,使孩子能运动起来,而不是老坐着。俄罗斯在几年前就倡导中小学生开展“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了配合这一教育方式,俄罗斯的学校已将中小学校体育课时间由原来每周的两小时增加到每天1个小时,而且周六和周日学校不布置家庭作业,以便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活动。
据娜塔莎介绍,俄罗斯体育课程可以称得上是包罗万象,其中包括身体发展、运动技能、卫生、饮食、休息、意志与道德品质的发展、健康的生活方式、心理的身体调节和自我调节方法等多项内容。学校相应地实行了5种体育教学大纲,这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内容包括以发展运动能力为主的体育教学大纲、形成性体育教学大纲、竞技性体育教学大纲和农村小学专门健身性体育教学大纲,这些内容充分体现了课程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与可选择性。
而且这些年来,俄罗斯学生的体育课正在经历着较大的变革。包括集体球类和田径等在内的传统运动正逐步地让位给像轮滑、滑雪、溜冰、滚轴、舞蹈等这样一类的新兴体育项目。课堂一改单调乏味的局面,更强调趣味性和持续性、更着重于个人技术的课程,把学生们领进了一个全新的体育世界,肚皮舞、街舞都被列为体育课学习的内容。娜塔莎说她不喜欢球类运动,喜欢跳肚皮舞,肚皮舞还是在中学期间学会的,现在做了留学生,走出了国门,但她还是会经常性地健身,以保持良好的身材。
体育成绩占高考总分的10%
21日,记者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留学生部,见到了法国留学生,23岁的马休。谈起家乡的体育课,马休也是滔滔不绝。
据马休介绍,法国教育部的有关文件中明确规定,高中生考大学,体育是其中的一门主科,必须经过考试才能升入大学。在高考的200分总分中,体育成绩以20分计入总分,占了10%。当记者询问“法国中学生的体育成绩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马休说,它以高中最后一个学年的平时成绩为主要依据,包括有体育课的成绩、竞赛的成绩和上体育课的出勤率等。学校特别强调以认真的态度上好体育课,因此那些即使在运动竞赛中冒尖但平时锻炼不积极的学生,也有可能体育课的成绩不及格。学校的体育考试项目分为田径、体操和游泳三大类,学生可以从中任选一类。在法国,不仅大家重视体育,而且对任教的体育教师也有严格的规定。首先要求在大学本科体育专业学习3年,接着再经过为期两年的专业培养,取得考试合格证书之后才能上岗。全国专职的体育教师有3万多人。
马休说他最喜欢的是游泳,而且游得还不错。他介绍说,小学的体育课上,就有游泳课,学校里有游泳池,学生在午休时可以游泳。而且社区里也有游泳馆,出了家门走到那里用不了10分钟,对居民也是免费开放。“在法国,孩子的体育技能都是在体育课上学到的,游泳属于很平常的技能,有的学生在体育课上学会了击剑、打冰球等高难度的竞技内容。而且每周三的下午,法国的小学和初中会关闭校内的小课堂,组织孩子们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孩子们有的活跃在体育场馆里踢足球,打篮球;有的则走进博物馆。根据规定,法国所有的体育场馆和博物馆一律在那一天对教师和18岁以下的青少年免费开放。”
假期出早操满勤有奖励
34岁的苏宇宏一家原来生活在双鸭山市,由于奶奶是日本遗孤的关系,从小在中国长大的她在1999年随全家搬到日本东京生活。现在已经是两个孩子母亲的苏宇宏谈起日本学校的体育教育,言语中有无限的感慨。
“我刚到日本时,校长问我们是不是从中国来的,我当时感到很惊讶,因为那时我们还没有递交相关材料,他怎么会猜到我们是从中国而不是从韩国来的(学生),或是日本转学的学生呢?后来,校长告诉我们,他是从我们胳膊的粗细看出来的,因为我和弟弟的胳膊都是白白嫩嫩的,一看就是很少参加体育锻炼,而日本的学生,由于体育锻炼较多,胳膊都是结实有力的那种。”苏宇宏说,这些话让她感触很深,她在日本坐地铁时,很注意地看了一些日本学生的手臂,孩子们无论高矮胖瘦,看上去都很结实,胳膊也粗壮有力,很少见到国内“豆芽菜”式的体形。
苏宇宏说,在日本,几乎每个人都很重视体育锻炼。每天清晨或傍晚,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奔向运动场、旷野,从事慢跑、打网球、打排球、棒球、羽毛球、踢足球等运动。而真正让她了解到日本体育教育的内容,是做了母亲之后。苏宇宏有两个儿子,一个四岁在上幼儿园,一个七岁在上小学二年级。日本从幼儿园到大学,都很重视体育课,常开展各种运动会,既培养了孩子顽强的拼搏作风,又增强了国民体魄健康。苏宇宏说她印象最深的是三年前,她的大儿子只有四岁时,在日本的幼儿园里,老师带领着孩子,光着脚绕着操场进行慢跑运动。当时她看了觉得特别受不了,那么小的孩子着凉了怎么办,可日本的家长对此却习以为常,后来她才知道,这就是日本有名的“赤足”训练,在幼儿园和中小学生中经常进行。现在小儿子也在幼儿园开始了“赤足”训练,她的心态也平静多了。
除此之外,苏宇宏说日本的学校都有强制性学生参加的课外活动,而且在假期里也经常有集训。小学生假期,孩子们要每天早起到学校做早操做运动。而且学校为了养成学生爱运动的好习惯,对假期里早晨到学校做操的学生签到盖章。出全勤的学生能得到各种奖励,如食品、图书等。
“日本学校里的体育训练很多,但真的帮孩子练就了一副好体格,在日本孩子很少生病,生病了一般情况下也很少打针吃药。”苏宇宏说记得有一次小儿子发烧到39摄氏度,到了医院,大夫说孩子身温不到40摄氏度,不给打针,也不给开药,因为在日本就医是全免费的,医生说不给开药,家长也没办法。回家后家长用物理疗法给孩子降温,两天后孩子果真就退烧了。
家长不会对孩子受伤大惊小怪
分别来自韩国首尔和大邱的留学生李起昌和朴宰亨介绍,韩国学生体育课球类活动较多,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另外他们开展的体育项目也很全面,跳山羊、单双杠都为运动项目,特别是跑步与俯卧撑,是所有学生经常训练的内容。而且从小学到大学,每年的体育课都会有一部分时间找专门的教师教学生跆拳道,中学体育课程则会教学生射箭。
“在韩国学生家长都认为,在运动中孩子的磕碰、受点伤是难免的,要不怎么能掌握体育技能呢?只要是学校尽到了防范的责任,家长就不会找学校的麻烦,而且学生都有保险,受伤后钱都由保险公司来出,学校的压力不会很大。”李起昌介绍。朴宰亨指了指自己小腿上的伤疤介绍,这是他在中学踢足球时不小心被同伴的钉子鞋划到的。他随后表示,可能是韩国的独生子女少的缘故,家里兄弟姐妹多,孩子间游戏打闹,磕了碰了是常有的事,只要情况不严重,家长也不会太在意。所以韩国的孩子没中国孩子那么娇气。
我十分喜欢体育课,在国内就是如此。国内的体育课给我留下的印象,除了在课上应有的游戏、比赛之外,更多的是那些为了应付考核而进行的体育锻炼。也许国内的体育课并不是节节都能让同学们称心如意,但是这确实是众多同学最喜欢的课程,而且也是我们不多的锻炼身体的机会之一。
  而新西兰Wellington College所开设的体育课与国内截然不同。它分为必修体育课和选修体育课。
  第一节体育课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那节体育课中,老师并没有对我们多说什么,仅仅是让同学们做了一个游戏。游戏是这样的,全班同学紧密地围成一个圆形,通过自己的手和手腕,在空中传递一个直径约一米的充气球,如果球在传递过程中落地,就算游戏失败,需要重新开始。
  这个看似简单的游戏,实际操作起来可一点都不容易。前几次游戏刚一开始,我们的队伍就乱了,同学们四散着分成几堆在草地上追逐、扑打着充气球。充气球往往刚刚在空中跳跃了几个来回,就因为某个同学的失误而掉落在地。很快,球一次又一次的落地使那些沉没在兴奋当中的同学们逐渐冷静下来。大家开始一同想让球在空中待得更长久一些的办法。经过七嘴八舌的讨论之后,大家重新又围成了一个圆圈,不过这次的圆圈可谓是里三层外三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固定岗位,而在传递球时,前后左右的同学都可以对接球的同学进行协助。果然,同学们的讨论十分有效,整整15分钟(老师在计时),球都没有掉落。
  除此以外,我们的体育课上还会玩一些比较“危险”的游戏。如一位同学从近两米高的比赛看台上以背朝下的方式跳落,在看台之下有八位身体强壮的同学负责接住这位跳落的同学。这个游戏危险之处就在于这八位同学是不是有把握能次次都接住下落的同学,所以在游戏当中,难免会有人跌落在地(地上有保护措施)。为此,在游戏开始前很多同学选择了自动退出,而留下来的那些同学并不是为了体验刺激,而是他们信任能接住他们的八个同学。也许就是因为这份信任,在三次游戏当中,跌落在地的同学人数为零。
  这种信任在任何游戏中都能体现出来,包括在我们练习打羽毛球的时候。体育老师规定两个人一支球拍,一人只能接—下球,接球后需要立即把球拍交给另一个人,这样轮番交替,完成训练。在训练开始前大家都是自己组队,然而组队过程中从来没有发生过个别同学找不到队友的情况,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班同学的总人数为双数,而是大家彼此之间十分信任、团结。
  同学们更爱上的是选修体育课。每位同学可以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体育活动,其实“选修体育课”并不是一节“课”,而是像参加俱乐部一样,需要交相应的费用,并且与其他参加的同学组成一个团队,一同练习,一同比赛。学校中“选修体育课”种类十分丰富,从球类运动、田径到水中运动,甚至射击,总共有四十多种。“选修体育课”的场地与时间都是因人而异的,比如我所选择的“网球队”,就是每周二才有活动,并且因为参加的人过多,学校中的四片网球场并不够用,所以放学后,我会与其他的几个同学到离校很近的一个专业网球俱乐部进行练习、比赛。虽然学校会为你提供专业的场地,安排固定的时间,但是学生并不用交过多的费用,我为半年“选修体育课”所交的费用只有十五纽币(相当于七十五元人民币),可实际上我要是用这十五纽币去任何一个专业些的网球俱乐部租场地,可能连半小时都租不下来。因此,有的同学甚至报上四五种“选修体育课”,从周一到周五,天天放学锻炼身体,在比赛中挥洒汗水。新西兰人都十分热爱运动,而这份对运动的热爱是从小就培养起来的。我的同学几乎每个人都在校外参加体育活动,包括参加各种体育俱乐部、体育比赛。再加上新西兰在大考之中并不存在体育考核,所以同学们才能心情放松地在体育课上做这些有益于身体也增进同学间感情的活动。
  Wellington
College的体育课给了我很多启发,我想国内的体育课为什么就不能稍微地进行—下改革,在原来的基础上多安排一些能激励同学们奋发向上、团结互助的活动呢?而不是让体育课仅仅成为应付升学、争“三好”的工具。
  2011年《北京青年报》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国外高校对学生体育有何要求?---南方教育时报
第16版:环球新知
标 题 导 航
第01 : 头版
第02 : 教育众声
第03 : 一周关切
第04 : 改革现场
第05 : 改革现场
第06 : 改革现场
第07 : 校事缤纷
第08 : 校事缤纷
第09 : 达人老师
第10 : 教育中国
第11 : 教研有道
第12 : 往事今视
第13 : 好书鲜读
第14 : 艺文新志
第15 : 学在海外
第16 : 环球新知
国外高校对学生体育有何要求?
□ 本报综合报道 近日,清华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从2017级本科新生开始,清华学生须通过入学后的游泳测试,或参加游泳课学习,并达到要求,否则不能获得毕业证书,有皮肤病等特殊情况学生除外。这样的消息被媒体报道后,立即引起热议。那么,国外大学对学生体育技能有何要求?又会用哪些方法督促学生进行体能锻炼呢? 美国 61%高校设体育选修课 鼓励运动但不强制要求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将体育课设置成高校必修课的国家,但近年来各大高校纷纷将体育变成一门选修课。调查显示,在美国354所高校中,只有39%的高校将公共体育课设成必修课,而这一数据在1920年却高达97%。 如今,大多数美国大学的公共体育课开放给全体学生选修。以印第安纳大学为例,该校体育课一个学期被划分成2次,一次8周。而体育作为公共选修课只有1个学分,选修的学生除了极少数非常热爱体育,希望能够提高技艺之外,大多数都是因为面临毕业,需要修满学分而特地增加了一门体育选修课。而体育课的任务也多数由健康、卫生、体育学院的助教来完成,他们大多有丰富的健身经验,但是并不需要任何资格上岗证。当然,也有少部分美国大学对学生的体育成绩有硬性要求。 另外,美国高校的体育课也没有统一达标一说。阿肯色大学的体育教育学博士科尔·舒梅克表示,由于是选修课,主要是向大家介绍一些体育相关的基本常识,纠正大家的基本动作,并没有考核标准。科尔还说,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所以不可能统一标准。 虽然美国高校不会强制性要求学生锻炼,但他们同样积极鼓励学生运动。事实上,美国大学的学费里已经涵盖健身房费用,加之于学生的沉没成本无疑能促使其主动锻炼。同时,美国高校竞技体育之风盛行,学校会投入大量资金打造属于自己学校的体育强项,比如花重金聘请教练,设立全额奖学金录取体育生,参加全国联赛为国家培养种子选手等。美国高校对竞技体育的重视,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不同的体育理念是不同的国情和文化导致的,美国高校的非强制性体育教育则来源于他们热爱运动的生活方式和竞技精神。 日本 设置体育理论课 “运动部”繁荣发展 在日本,学校体育是在立法保障下进行并繁荣发展的。日本不断完善《学校体育指导纲要》,同时于2011年修订并实施了新的《体育基本法案》,关于健康教育的相关规定和说明随处可见。日本20世纪40年代就采取了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原则。日本的学校体育把健康教育作为最重要的部分,不但在运动实践中随时注意灌输健康意识,还专设体育理论方面的内容。 因此,日本大学体育课分为两种形式,除了平时的体育锻炼课,还有一种就是理论课。体育实践课主要考评学生对自己学习的某一种项目的技术掌握程度,不考核素质,对于缺课较多的学生(一学期缺4次以上)以不及格论处,必须重修;理论课的考核则主要是考察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除了要提交报告还要进行书面考试。另外,日本大学体育课由各校自己拟定基本必修项,其他项目则为选修。近年来,日本高校体育课程还融合了放松身体运动。通过放松身体,让学生感受到运动的快乐。 日本大学还设立了各种项目的“运动部”。“运动部”就是体育运动俱乐部,基本上每个高校都有足球、棒球、游泳等日本最流行的体育项目俱乐部。当然,不同的高校还会开设不同特色的体育项目俱乐部,如柔道、相扑、体操、排球等。同时,日本的各级学校之间建立了完整的体育运动俱乐部的上升衔接体系。如果学生考入大学之前,在中小学一直参加某个项目的俱乐部,那么他进入大学后仍然可以直接参加这个项目的俱乐部。因此,除了那些特别不喜欢体育的学生之外,基本上每个学生大学毕业后都能有至少一个终身体育项目。 此外,为更好地制定新学年学校体育的发展目标,日本每年都会对学生进行体质测试,并对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制定了不同的测试办法和标准。据统计,近17年来,日本19岁大学生体质综合测试得分呈平缓上升趋势。 英国 高校不设统一体育课 学生可加入体育协会 英国大学通常是综合性大学,体育分为体育专业教育和学生体育活动两部分。出于对体育的兴趣,英国高校的大多数学生都会参加不同项目的体育协会,以会员的形式每周跟随协会活动2小时。每个协会大概有30名固定成员,由校学生会统一管理,聘请专职教练负责指导,学生需缴纳一定的会费。 因此,很多英国大学对于非体育专业类的学生没有统一安排体育课。教学人员认为,安排统一的体育课未必能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有效提高,没有乐趣的锻炼不可取。学生想参加什么运动就去相应的协会办卡。英国大学的体育协会种类非常丰富,包括击剑、板球、马术、田径、自行车、赛艇、篮球、曲棍球、健身操、壁球等。绝大多数体育协会会组织会员去郊区进行训练,学校里并没有很多体育老师,一般由高年级学长组织大家一起运动。 虽然没有统一的体育课程,但英国大学仍然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并设有高端的体育运动设施。这是英国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的教育理念,在他们看来,只有爱参加体育运动的人才会有魅力。 澳大利亚 非体育专业无需选修 大学健身房人满为患 在澳大利亚的高校,体育属于自我提高的内容,学校并不会对其进行考察。因为,澳大利亚大学课程时间较短,大部分本科专业只有三年、研究生专业不到两年,因此澳大利亚的大学课程设置会非常紧凑而且具有针对性。大学一学期平均上四门课,一年八门课,全部是专业课。每学年的课程除了核心课以外都是专业选修课,可选修范围局限在自己学科内,如果要跨专业选课,比如商科学生选修一门体育类型的课程,需要向院系申请,程序较为复杂,甚至可能不会被批准。另外,澳大利亚的大学并不会衡量学生除了专业课以外的素质,例如体育技能或其他能力水平,因此,体育课并不是专业学科的教学内容。 此外,澳大利亚的高校似乎从来不需要主动督促学生运动,因为在澳大利亚,学生本身对体育运动就非常上心。据悉,澳大利亚人天性热爱运动,相比宅在家里,去海边、球场上运动才是澳大利亚年轻人最大的乐趣。因此,大学的健身中心人满为患,为了方便学生运动,有一些大学的健身房甚至会24小时开放。很多澳大利亚的大学生认为,提高体育能力一方面可以使自己的身体更为健康,更受异性欢迎;另一方面,在一些竞技性体育运动中,也可以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并提高领袖素质。 链接 芬兰教育“独创”: 体育课也能学编程 编程是芬兰国家教育大纲的一部分,孩子们从小就学习编程。但他们的学习方法不同于美国一些地区,不是单独学习写代码,而是学习如何用编程的思维来探索或学习跨学科的内容,旨在达到两个目标:其一,让编程和代码激发孩子各方面的兴趣;其二,将科技与不同活动结合起来,让孩子们体会到科技与生活息息相关。 琳达·刘卡斯是芬兰的一名程序员,同时也是作家和插画师,她曾和芬兰的教育机构合作,使教师和学生不再认为科技是神秘和遥不可及的。她出版了系列图书《Hello Ruby》,创作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角色Ruby,引导学生在无形中学到编程的基本原理。比如,体育课上,孩子们在音乐声中,重复一系列健身操动作来感受“循环”这个计算机科学的概念——拍手,拍手,踏步,踏步,跳跃,然后重复,课程采用不同的组合,孩子们可以学习不同的循环类型;在艺术课上,学生则通过学习织毛衣体会计算机科学中“循环”的概念。因为,织毛衣就是由一系列针法组成的,有时针法要变化,有时不变化;对于喜欢听故事的学生,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法,传授计算机科学中“序列”的概念。孩子们会在故事中明白,不同的结果是由于不同的指示产生的。 仅仅因为现在的孩子能把iPhone玩得很溜,就认定他们已是技术牛人?刘卡斯并不认同这种观点。她非常赞同美国计算机教授马克·古兹戴尔的话:“我们希望学生理解电脑能做什么,人类能做什么,为什么两者是不同的。”换言之,知道怎么使用一个东西,不同于知道这东西是怎么工作的。刘卡斯认为,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教授编程,学生在学习编程的同时,也可获得很多相关技能,比如协作,讲故事,创造性思考等。 刘卡斯坦言:“显然,这对于老师要求很高。”确实,将编码和编程与其他学科结合,要求所有老师——不管是教体育的,还是教艺术的,都要掌握编程基础知识,并将其融入各学科的教学中。不过在芬兰,这不是什么难事,因为对“怎么教和教什么”,芬兰教师享有很大的自主权,分数也不是衡量教师和学生的惟一标准。 (青年参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保健体育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