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肥厚性心肌病能治好吗患者做哪些运动好呢?

肥厚性心肌病是运动猝死主因,运动时出现胸闷莫掉以轻心
医学指导:中山一院心脏外科 王治平教授、区景松教授
今天是世界心脏日。
近年来,肥厚性心肌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青少年、运动员运动时发生猝死的首要原因,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专家建议,高危人群需要特别警惕,防止意外发生。
据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王治平教授介绍,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目前我国肥厚性心肌病患者约有200万人,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是运动猝死主因
王治平指出,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的发病原因不明确,所以难以预防,对病人危害极大。
青少年发病者中,先天性遗传因素约占三分之一,估计与基因位点发生变异有关。 而老人家发病多与长年患有高血压或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
此病是青少年和运动员运动时发生猝死的首要原因,但早期症状不一定明显。专家提醒,在剧烈运动(如跑步、游泳、蛙跳)时,一旦发现气促和胸闷现象,不要掉以轻心,因为人在剧烈运动时,肌肉会收缩,压力阶差增大,会增大心脏负荷,心肌的耗氧量增加,导致血流供应不足而容易诱发意外。
所以,运动时出现胸闷,最好到医院做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有经验的心脏科医生用听诊器也能听到心脏有杂音,提示心脏左心室流出道有狭窄。
手术有新突破,梗阻缓解率达96%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区景松教授表示,左心室流出道狭窄若不严重,可以用药物控制。对于严重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经导管消融术效果不确切,且常伴有较严重的并发症,最新一版美国和欧洲的治疗指南已不建议普通病人采取酒精消融治疗办法,而是首先推荐找有经验的医生来做手术治疗。
以往,手术治疗大多数需要反复阻断、多次手术来完成,增加了患者的心肌损伤、手术时间和手术风险,而且手术效果不理想。
区景松教授曾采用改良Morrow手术成功为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患者解除心脏血流梗阻,主动脉阻断一次即完成手术,使患者梗阻缓解率达96%,病人术后恢复良好。这是该院手术治愈这类疾病的又一成功尝试。
来源:羊城晚报
记者:陈映平
心脏外科|教授
出诊时间:
医疗专长:
对各类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冠心病搭桥手术以及心脏移植、心肺联合移植等均有丰富经验及很好掌握。
心脏外科|教授
出诊时间:
医疗专长:
擅长各种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包括心脏瓣膜置换术和瓣膜成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大血管手术及各种先天性心脏手术,尤其擅长微创胸腔镜心脏手术。近年将Morrow手术改良并应用于治疗严重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手术效果达到国际最好水平,并能一次性满意解决左室流出道梗阻,避免国际上反复阻断的弊端。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肥厚性心肌病成运动猝死首因-中新网
肥厚性心肌病成运动猝死首因
&&&&药物只能延缓病情进展,心肌“减肥”术是首选根治方案&&&&加大运动量后胸闷气促,可能是肥厚性心肌病的警报。记者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获悉,肥厚性心肌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青少年、运动员运动时发生猝死首要原因。近日,该科专家采用改良Morrow手术方式,成功为一名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患者解除心脏血流梗阻。 &&&&阻断主动脉给心肌“减肥”&&&&60 岁的罗姨(化名),从一年前开始反复出现心前区不适、胸闷,走路时气喘吁吁,还曾晕厥过。检查发现,罗姨心室肌普遍肥厚,其中流出道处厚度达20毫米,是正常人的两倍。“患者心脏收缩时,左室流出道非常狭窄,只有4毫米宽,而正常人通常要超过20毫米宽。”中山一院心脏外科区景松教授说,正常人左心室和主动脉压力阶差超过50毫米汞柱时,就需要接受手术治疗。而罗姨的压力阶差高达143mmHg,伴有二尖瓣关闭不全,并且患有高血压病史多年。
&&&&手术中,医生切除肥厚心肌以解除流出道的梗阻,但要避免损伤传导组织和邻近瓣膜及不要导致室间隔穿孔,同时,还要对二尖瓣进行成形术。由于采用新的改良Morrow技术,术中,罗姨只阻断了主动脉一次,就降低了对心肌的损伤。术后,她心脏自动复跳,当天拔除气管插管,第二日转出监护室。术后两周康复出院,目前恢复情况良好。&&&&剧烈运动后心肌更缺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主任王治平教授指出,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发病率在0.1%~0.2%之间。目前我国肥厚性心肌病患者约有200万人,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广州市估计有3万病人。 &&&&“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年轻人尤其容易忽视它的表现,很难预防,对病人危害极大。”区景松指出,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是运动猝死的首要原因,尤其在青少年和运动员中多见。“患者剧烈运动时,由于肥大的心肌骤然收缩,心室流出道变得更加狭窄。在耗氧量增加的情况下,心肌缺血更为严重,因而容易造成运动后猝死。”王治平表示,和年轻人相比,老年患者病情多伴有高血压病,以左室流出道肥厚梗阻为主,由于缺乏运动,病情更难及时发现。&&&&改良手术可降低并发症&&&&目前,国内医学界对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主要采取β阻滞剂药物治疗、经导管酒精消融术和外科手术等几种治疗手段。“实际上,经导管酒精消融术效果不确切,而且有较高的并发症。”区景松说,新一版美国和欧洲治疗指南已经不再推荐经导管酒精消融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内科药物治疗也只能起到延缓病情进展的作用,不能根治。对于病情进展到压力阶差大于50mmHg时,选择有经验的医生来做外科手术仍然是首选方案。&&&&区景松指出,Morrow手术是治疗该病的一种手术方式,主要切除肥厚的心肌组织以解除梗阻。该手术难度很大,通常需要反复阻断、多次手术来完成,从而增加了患者的心肌损伤、手术时间和手术风险。如果切除不小心还会切断心脏传导系统,导致心脏跳动障碍,或切穿室间隔导致穿孔。过去大多数病人在接受传统Morrow术后,仍有 40~60毫米汞柱的压力阶差,效果差强人意。&&&&据区景松介绍,采用新的改良Morrow手术,只需阻断一次就可以几乎完全缓解梗阻,减少并发症。(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李绍斌、彭福祥)
【编辑:蒋妍】
>健康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2013年内科三基试题及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3年内科三基试题及答案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病例挑战:肥厚型心肌病 or 运动员之心?
作者:iang
在临床上,我们需要鉴别肥厚型心肌病引起的病理性心肌肥厚和运动员心脏生理性肥厚。近期,来自梅奥诊所的 Kebed 博士等报道了一例同时存在病理性和生理性心肌肥厚的病例,全文发表在 Circulation 杂志上。病例介绍患者,男,18 岁,因运动后检查发现心电图明显异常就诊,心电图检查结果如图 1A 所示。患者无症状,既往体健,否认心肌病或不明原因猝死家族史。图 1A:初次就诊心电图检查结果对比增强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心尖部心肌肥厚,最大厚度 24 mm,左心室大小和收缩功能正常,无血流流出受阻。心脏磁共振检查显示,心尖和前间隔厚度分别为 25 mm 和 13 mm(图 2A),心尖部可见钆对比剂延迟强化(图 3A)。图 2A:初次就诊心脏磁共振检查结果图 3A:心脏 MRI 显示心尖钆对比剂延迟强化负荷心电图和 24 小时动态心电图未发现室性心律失常。遗传检查发现患者 MYH7 编码的 β-MHC 基因突变,患者双亲和兄弟姐妹均无肥厚型心肌病临床表现和基因型突变。根据上述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并告知患者继续参与竞技体育可能带来的猝死风险。由于此次检查未发现猝死风险标志,因此暂无植入 ICD 指征。出院后,患者停止了剧烈训练,但仍保持运动的生活方式。14 个月后,患者再次就诊,复查心脏 MRI 显示左室肥厚完全缓解,心尖最大厚度 10 mm(图 2B),但钆对比剂延迟增强未改善(图 3B)。图 2B:复诊时心脏 MRI 检查结果图 3B:心脏 MRI 显示钆对比剂延迟强化复查心脏超声心尖最大厚度 12 mm。心电图检查(图 1B)显示 ST 段压低和 T 波倒置较初次就诊明显改善。图 1B:再次就诊时心电图检查结果由于患者停止训练后心肌肥厚缓解,且家族成员遗传检查均为阴性,因此,再次行遗传检查排除初次检查假阳性,但是结果仍旧表明患者肥厚型心肌病基因型阳性。2 个月后,患者开始出现晕厥先兆症状和心悸,心电图检查发现多次室上性心动过速和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鉴于患者出现临床表现和非持续性室速,植入 ICD 治疗。自从植入 ICD 之后,患者 5 年来情况稳定,无 ICD 放电。最近一次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心尖最大厚度仍为 12 mm。病例讨论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以左心室肥厚为特征的遗传性心血管疾病,该病是运动员猝死的最常见病因之一。肥厚型心肌病基因型和表型存在异质性,其鉴别诊断包括运动员心脏生理性重塑,鉴别肥厚型心肌病和运动员之心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两者支持性诊断特征如表 1 所示。表 1 :肥厚型心肌病和运动员心脏诊断支持
支持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支持运动员心脏的诊断非对称性肥厚舒张功能不全心脏磁共振钆对比剂延迟强化均一肥厚,最大厚度 15 mm左室呈椭圆形停止训练后肥厚缓解上述病例介绍了一例具有肥厚型心肌病临床表现及基因突变的运动员,停止训练后心肌肥厚逆转的病例。目前有少量证据支持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缓解左室流出道梗阻可逆转肥厚型心肌病心肌肥厚,但尚无报道停止运动逆转心肌肥厚。初次就诊时,心电图有明显变化、左室显著非对称性肥厚、钆对比剂延迟强化以及肥厚型心肌病基因突变均提示病理性改变,而非生理性适应。但是,该患者可能同时存在生理性适应性肥厚,因为停止训练后,心肌肥厚缓解。另外,该病例可能对现有肥厚逆转的观念,即肥厚逆转仅见于心肌生理性重塑,例如运动员之心,提出了挑战。总而言之,鉴别肥厚型心肌病和运动员之心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因为两者治疗和预后存在明显差异。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生活方式的限制可能不仅局限于生理,还包括心理及经济方面。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肥厚型心肌病相关文章
室上性心动过速相关文章
心动过速相关文章
近期热门文章
下载医学时间
每天10分钟成学霸
手机扫一扫
关注丁香园微信号
关于丁香园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能进行中等强度运动吗?(R)医学论坛网-网聚医学的力量
&&请,我要!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能进行中等强度运动吗?
因证据有限,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制订运动指南存在挑战。2017年3月,发表在《JAMA》的一项研究显示,在纳入肥厚型心肌病的初步研究中,中等强度运动同常规活动相比,16周时能较小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运动能力。
&&&&&&&&因证据有限,为患者制订运动指南存在挑战。2017年3月,发表在《JAMA》的一项研究显示,在纳入肥厚型心肌病的初步研究中,中等强度运动同常规活动相比,16周时能较小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运动能力。
&&&&&&&&重要性:由于担心会引发室性心律失常,且先前未在这类人群中考察临床益处,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制订运动指南仍存在挑战。
&&&&&&&&目的:考察中等强度运动是否能改善肥厚型心肌病成人的运动能力。
&&&&&&&&设计、环境和受试者:2010年4月至2015年10月间,在美国2家学术医学中心(密西根大学健康系统和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开展了包括136名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随机临床试验。最后的随访日期是2016年11月。
&&&&&&&&干 预:受试者被随机分配至16周中等强度运动(n=67)或常规活动组(n=69)。
&&&&&&&&主要结局和测试指标:主要结局指标是基线至16周时峰值耗氧量的变化。
&&&&&&&&结果:在136名随机分配的受试者(平均年龄,50.4岁[标准差,13.3];42%为女性)中,113名(83%)完成研究。16周时,运动组受试者的平均峰值耗氧量的变化是+1.35(95% CI,0.50~2.21)mL/kg/min,常规活动组受试者的是+0.08(95% CI,-0.62~0.79)mL/kg/min(组间差值,1.27[95% CI,0.17~2.37];P=0.02)。两组中均未出现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突发心脏骤停、电击除颤或死亡。
&&&&&&&&结论和相关性:在纳入肥厚型心肌病的初步研究中,中等强度运动同常规活动相比,16周时能较小地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运动能力。需要进一步研究来了解这个结果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的临术重要性,以及中等和更高强度水平的长期安全性。
回复 小鸭梨:
新闻阅读排行榜
关于医学论坛网
医学论坛网旗下网站
战略合作伙伴
copyright&医学论坛网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86号
*我要反馈:
姓&&&&名:
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肥厚性心肌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