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场足球赛跑了大概七演讲十分钟大概多少字,为什么后面的比赛只跑一会就喘得很

  【根据网络直播文字整理】
  国足对伊朗这场比赛看着蛮激动的,虽然说这只是一场世界杯12强的比赛,但是整个的进程还是跌宕起伏。对于中国队来讲,其实12强赛之前在小组赛当中的表现几乎是灭顶之灾!最后奇迹般的生还出线,有人开始寄往于中国队能够打进2018年世界杯――这当然也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但从实际的角度来讲,打进12强赛给中国足球最大的益处就是我们终于可以通过10场比赛来给国足一个准确的定位,并且通过这一年时间内的10场比赛,让我们能够在与亚洲一流、二流、三流队的对抗中摸索一些中国足球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因为,这么多年过去了,在之前的直播当中我也说过:中国足球最大的问题就是一直摸不清楚自己用什么样的方式能够和对手抗衡。比如说我们学过巴西、学过西班牙、学过荷兰,甚至还说前场学巴西,中场学荷兰,后场学德国。
  这两场比赛打过之后,在面对伊朗和韩国这两支亚洲范围内的一流球队的时候,两场比赛一主一客一平一负。对中国国家队,至少现在的这支中国国家队该如何去寻找自身的定位,我们应该用什么方式去生存并且谋求最好的成绩,我觉得在这一点上已经拥有了非常好的经验。两场比赛相当于是两面镜子,逐渐地,会折射出来我们过往一些模糊的问题。
  这场比赛,我个人觉得,第一:结果可以接受。这个结果为什么可以接受?看这场比赛整体的发挥:伊朗队踢了大概60分钟能够控制住比赛的足球,剩下的20分钟中国队占据主动,还有10分钟双方势均力敌。
  从有威胁的进攻角度来讲,仔细看一下相差不多:伊朗队16次射门有3次射正,但是实际上出现的时间有先后之分。也就是说,伊朗队有两三次机会中国队有两三次机会。如果伊朗队提前发生的两三次机会掌握住了,那么中国队未来会不会还有机会以及伊朗队还有机会?这个就是个未知数。一般来讲在这样的比赛当中,谁先进球基本上就会确保立足于不败之地。所以要是这么看我觉得这个比分是能够接受的。
  比方说,上半场中国队只有一脚射门是张玉宁的外围远射,而伊朗队有多次威胁中国队球门的机会,你会觉得上半场的比赛双方看上去不是一个档次的队伍。那么基于上半场这样的表现,再基于下半场对方18号有一个在禁区线里边推射空门踢高的机会――当然武磊也有机会,包括张玉宁门前有一次机会被对方把球挡了出去――整体的平局结果我觉得是比较合理的。可能中国球迷会比较遗憾,这个遗憾在哪,我们待会再说。
  第二明确一点:这不是最好的伊朗队――伊朗队主客场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另外,由于昨天伊朗队的21号德贾加没有踢,所以伊朗队在整体进攻到锐度和在前腰位置上的一种对于中国队进攻上的压迫角度来讲,伊朗队并没有达到极致。
  还有一点,中国队昨天是5-3-1-1的阵型。这个阵型为什么对韩国丢了三个球甚至有可能丢第四个球?为什么对伊朗队整体的防守还可以?想在回想起来,伊朗队大概有四个机会:第一个是上半场刚开始没多久中国队罚角球时候,伊朗队快速反击塞身后差一点打透,导致曾诚受伤下场。还有两个机会是45度的传中门前,都顶偏了。还有一个机会是下半场18号禁区前沿接到队友传球然后一推,射推高了。
  伊朗队大概有这四个机会,但这四个机会严格意义上来说也不能算作必进的机会。但是对韩国时中国队丢掉了三个球,并且孙兴民那脚射门也是很有希望进的。那么,为什么?整体上有伊朗队在客场的表现不如在主场的原因,有伊朗队整体的体能状况的原因。由于是五天之内打两场比赛,并且经过长途飞行再加上五六个小时的时差,对于对手整体体能是有影响的。还有一点是有一些关键球员没有上场,比如说21号德贾加。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是,伊朗队的攻击方式和韩国队是截然不同的!韩国队两个边以孙兴O、李青龙、池东沅为代表,从边路的个人突破要比伊朗队更犀利。这场比赛伊朗队除了几个45度吊中之外,打的边路并不多,为什么呢?因为韩国人阵型是4231有两个边锋,伊朗队昨天是4411,这就是玄机。
  其实这场比赛奎罗斯考虑到客场打中国,他可能对中国队也有点忌惮或者说他有自己的一种设计,并没有攻击边路。为什么这么说?第一,伊朗队在常态4-2-3-1时候左边路是17号特拉米,左后卫是3号哈伊萨菲,这哥俩在对卡塔尔时候边路的突击做得非常好,右路是18号贾汗巴赫什,比赛一开始贾汗巴赫什占据了前腰位置。7号在左路,11号阿米里在右路,这哥俩都不是边路突击型,甚至可能都不是边路球员,所以昨天奎罗斯客场面对中国队有所忌惮。这场比赛无论是高压逼抢也好整体压迫也好,更多的是集中在中路而没有打边路,包括3号17号都没有上场,包括18号刚开场位置的变换,伊朗队没有边路的人。在这种状况下,中国队五后卫5-3-1-1这个阵型,在边路所承受的压力不如对韩国。如果昨天的5-3-1-1还出现在下一场主场对韩国的比赛当中,我认为这个阵型最后有可能边路还会被打爆。因为韩国人注重边路,孙兴O的边路突击恰恰是韩国队进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伊朗队这场的打法非常简单,就是先投篮。我先不瞄着篮筐而瞄着篮板先给它扔过去,下来抢篮板球二次进攻,所以抢篮板球就不用到边路了。边路哪能抢到篮板球啊?得在篮下抢!基本上是在篮板的正前方,篮下和三分区等等在那抢篮板球,所以他的人员是集中在中路,所以这场中国队上半场格外被动。原因就在于,伊朗人先打过去之后再抢,就这种集中火力在中路的打法对中国队的威胁比较大。
  球打到中国队禁区,中国队要么第一点顶出来第二点是伊朗的;要么中国队控制住之后伊朗上去一逼,中国一个大脚开出去;要么第三种就是被人断。 所以这场奎罗斯用的是在主场对卡塔尔完全不同的战术,而这种战术取得了一定的收效。不得不说虽然伊朗队拿到了很多的篮板球,但面对的也是中国队五三这样的中路非常密集的防守体系,打透中国队防守的机会并不多。所以这场比赛从技战术角度来讲,奎罗斯想到的这个方法确实给伊朗队带来了一定的优势,就是先冲解围出来二线去抢,抢断之后再组织反击再打,但是同时也对中国队一直存在,并在对韩国队比赛时暴露的比较薄弱的边路防守失去了攻击。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这场比赛中国队也被动,伊朗队也确实抢到了绝大多数二点球,但是中国队最薄弱的边路并没有出现太大的漏洞的原因。而作为中路来讲,中国队有三个后腰加上三个中卫,冯潇霆回到拖后中卫位置上来补位。你会感觉到这场比赛张琳M和李学鹏没干什么事,就是争头球、卡人、占位。这些工作做了,没有什么别的亮点,因为身后有一个冯潇霆,他两把这些基本的工作一做就行了。对了,还有应对对方45度起球。虽然有两次失控了,但是大多数第一点都能顶出来。第二点抢不着,至少第一点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
  昨天张玉宁上场,我得给高洪波点个赞,毕竟高洪波了解队员的状态,用张玉宁我觉得用的非常好。依我们的理解,可能阵地进攻时候张玉宁的作用能够有更多的发挥。但是实际上,中国队大部分时间比较被动,只能深一脚浅一脚的推进,传不了三脚就丢。
  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两边起球,不是45度可能就是70度起球找张玉宁。张玉宁去争第一点然后武磊后插,基本上是这个套路。张玉宁刚开场就有几次失误,上半场也没有太大的作用。但是你逐渐会发现,当中国队不知道该往哪踢的时候,所有队员都明白一点:往张玉宁的脑袋上踢。往张玉宁的脑袋上踢,至少,面对又高又飘的球,张玉宁第一点能跟对方抗一下。抗一下下来可能球基本上都是人家伊朗的,但是呢,有枣没枣打三杆子!也让你不大敢太压上。另外,身边围绕着一个武磊――利用武磊的快速前插能力。万一这球顶下来中国队拿到第二点了,直接一塞身后,武磊就这么一插......其实呢,中国队这场的进攻非常简单,相对复杂的只有那么一两次。比如说,赵明剑最后套边,一个抹,是整场比赛非常亮点的部分:一个突破,小三角,倒三角回传,张玉宁打门,等等。更多的时候,中国队是在比较被动的情况下去打冲吊,找张玉宁的脑袋。张玉宁的身体确实比较欧范儿,跟对方的空中对抗也还能够对上点儿。所以,这个是中国队在进攻当中更多仰仗的一个东西。
  首先来讲这场坚持了五后卫,我认为非常务实。有人说了:“这场要是打4-2-3-1是不是咱就能赢伊朗了?”大哥!你得看冯潇霆有多少次解围?冯潇霆在那个位置上的解围为什么能够相对来讲成功率比较高?是基于三中卫。如果是两个中卫的话,冯潇霆,第一,不太敢轻易顶上来。因为你一顶上来基本上身后就空了。第二,他的选择、判断、选位、解围,不会像两个中卫平行站位时那么轻松。因为伊朗人向前压得中路非常密集,再加上7号拿球之后能够塞身后,威胁非常大。但是由于有冯潇霆在,基本上身后有一个保护。如果没有保护的话,可能这两肋之间的空挡就比较大了。
  继续使用任航?我觉得这场任航的状态要比对韩国的时候好。但是我想强调的两点:第一,这场他这边儿没怎么上。我觉得这是他聪明的选择,或者说这是高洪波的要求,说你啊,争取在后面站住!你看任航昨天上到对方30米区域的次数就不多,基本上过了半场,大概其策应一下,就赶紧回收了。因为中国队丢球丢的也比较快,所以应该赶紧回收――赵明剑有时候在右路还冲了几次。那么在这种状况下,中国队后场相对稳固。而且,伊朗也没有发挥出太大的打边路的优势,所以给任航的压力并不是很大。李学鹏这场比赛比上一场比赛要好,有一些处理球还可以。尤其是中国队曾诚受伤之后,上了顾超。
  高洪波这场比赛上顾超,虽然说最后没有丢球,但是我个人觉得,可能这个胆儿有点儿大。除非杨智状态确实太差了!顾超上去,作为第一次代表国家队出场的球员,中途临时突然间上场,几乎没有什么热身,面对人这么多的气氛,还是如此重要的比赛,其实他在场上基本上是处于体若筛糠的局面――基本上就是一直在哆嗦的状态!接回传球也好,处理球也好,解围也好,提心吊胆!但是我认为好就好在昨天中国队各方面都还可以,所以没有出现太大的纰漏。但是生孩子似的――确实吓人!
  中场用蒿俊闵占据所谓防守后腰的位置。如果中国队打四个后卫,蒿俊闵绝对不会出现在这个位置上。为什么呢?你身后只有两个中后卫,蒿俊闵站在这儿――这是亚亚图雷的位置,这是德罗西的位置,这是保利尼奥的位置――不可能是蒿俊闵的位置!整个意大利的体系,五后卫的尤文体系,皮尔洛就曾经占据防守后腰的位置,看上去应该是一个黑又硬占据的位置。但是因为有三中卫,所以在这个区域,他防守的压力不如平行站位两中卫时候那么大。所以你看,三中卫是这样站,蒿俊闵站在这个位置上,两边有一个保护,后面还有一个托。
  所以在这种状况下,蒿俊闵拿球之后,即使背身,他选择的点也会多。所以蒿俊闵是被高洪波当作意大利或者尤文体系里的皮尔洛来使用的,这是成立的。但是如果有一天中国队打四后卫了,说蒿俊闵还站这个位置?不可能!绝无可能!蒿俊闵站在这个位置上,高洪波的寓意是想由后场向中场发展过程当中,利用蒿俊闵的传球。然后,他身边的于海有插上的能力,黄博文正常情况下状态好的时候也有一定的插上能力。两个小翅膀往前一支,蒿俊闵在后面一分球,后面两边一边赵明剑一边任航,向前有四个出球点,向后还有三个中卫――众星捧月。蒿俊闵在这个空间上,他的腾挪要更容易一些。那么用蒿俊闵,用于海都没问题。
  黄博文这场状态不好,打得太疲劳了。这不是最好的黄博文。但是他也尽力了。至于赵明剑的出场我认为是一种必然。因为什么呢?因为把张琳M挪过来之后,在右后卫位置上也只能信任赵明剑了。而赵明剑昨天的总体表现,虽然上半场带球有一点儿多,处理球稍微有点儿随意,丢了一些球,但是整体攻防两端还是表现得相对不错的。
  那么接下类说说武磊。武磊昨天好像又错失了一个机会,但是我个人觉得,你对比一下对面的20号阿兹蒙,700万欧元!如果这场的阿兹蒙值700万的话,这场的武磊能值1200万。都没进球啊,对吧?
  但是你看武磊的奔跑积极性、穿插扯动能力以及对于对方攻击的牵制,我认为武磊确实做到了极致。至于那个球,张稀哲传得非常好。武磊插上后的摆脱,一直到了最后一个裉节上没有把这个球打进去。但是你得想一下,那个球出现在大概七八十分钟,武磊作为一个前锋――是来回跑的前锋而不是等饼的前锋――体能消耗已经非常大了。所以,他能完成这一扣,加上场地又松软,这要是他平常正常的状态,那么那个球可能能扣到自己左脚紧接着能够打门的区域。
  所以,看到很多人在骂武磊,我个人觉得,骂武磊就是不懂球。你说,他错过了这个机会。你得想象那是什么时间,他之前做了什么,以及当时那种状况!对于一个前锋队员来讲,其实难度也比较大。他能想到那一扣,我认为,1200万已经值了!要是能打进去,说实话,可能还得需要更多的其他方面的一种支撑。很简单:昨天的场地,不好。对双方影响,都有。如果场地情况更好的话,这场比赛不可能零比零,可能双方都会有进球。
  武磊在这个位置上已经竭尽了全力。而且这场比赛,如果光有张玉宁没有武磊的话,这个球根本踢不了。当然,你只有武磊没有张玉宁的话这个球也踢不了。所以整体来讲,高洪波昨天所排出的阵型,五后卫,5-3-1-1,张玉宁的上场,蒿俊闵的使用,以及赵明剑的使用,我认为整体来讲没有太大的问题。从队员状态来讲,有的好一点有的差一点,这个也算正常合理范围之内。
  那么说中国队昨天所表现出来这样的整体发挥,足不足以出线呢?我认为三个字:不足以。打了两场比赛之后,我们会发现:第一韩国,第二伊朗,这两个队从整体实力来讲都比中国强。也就是说中国队未来还有两场比赛,一场主场对韩国,一场客场对伊朗,这两场比赛中国还得主打防守。
  打韩国,我认为你要是再打5-3-1-1,边路的防守如果不得到加强的话,可能还会出问题。客场打伊朗,要谨防对方又回到他们主场打卡塔尔时候那样,打4-2-3-1。在那种状况下,中国队的5-3-1-1有可能边路也会出问题。三个中场这种移动,在伊朗那10万人的球场里面,伊朗的高位逼抢肯定要比这一场加倍。所以中国队要把剩下的八场比赛分门别类。就是说,至少有一类叫做1级危险品:就是客场对伊朗,主场对韩国。1级危险品,就是请勿靠近,旁边都得安着保镖,一定要摆正位置。
  有人说:“这场很遗憾!是该赢的球!”大哥!是!首先来讲我们还得明确,奎罗斯这场我认为是本着保平争胜来的。因为他考虑到球队劳师远征的影响。你不要小瞧5天之内从德黑兰飞到沈阳,气候、伤病、体能这种影响,绝对消耗要比中国队大得多!中国队从首尔飞回沈阳相当于从上海飞回沈阳,就跟联赛打一个客场一样。而伊朗不一样,这确实是不一样。所以,我们不得不说这场比赛中国队能够打平这个结果是可以的。而且最重要的是,比赛这种感觉也承受了一定的压力。至少五后卫的体系从上一场连丢三球,到这场比赛最终没有丢球,没有丢球就意味着有希望。
  所以呢,如果说这场比赛稍微哪点可能还有点儿瑕疵,也许就是,曾诚因为受伤先用掉了一个换人名额,只剩下两个换人名额。两个换人名额,第一个是给了张稀哲。张稀哲换黄博文。按理说黄博文是一个攻守差不多平衡的球员,50%对50%。有可能守会多一点,55%,进攻45%这样的球员。张稀哲呢,可能是进攻55%防守45%,但是呢,两个人相差不多。两个人基本的攻防的特点、力度都还可以。但是张稀哲相比于黄博文,他有一传!但是黄博文的防守可能硬度会更强力一下。
  但是可能考虑到了下半场对方的体能在下降。一个崭新的张稀哲上场之后,即使在防守当中,他的作用也不会小于已经跑了多少分钟的黄博文。所以在这种防守压力下能够允许新上场,体能比较充沛的张稀哲发挥它这种传球的作用。我认为,这个换人是不错的。而且事实也证明,张稀哲传出了最具威胁的一记直传球给武磊。但是另外一个换人名额呢,是孙可换下了张玉宁。我们站在高洪波的角度来讲他为什么换孙可?在他眼里孙可现在是一个防守型前锋,或者叫拼抢型前锋。他上孙可,实际上是一种带着一种比较矛盾的心理排上了这么一个队员――是一个玩儿命跑的队员。也不放在边路,放在了差不多中路的位置,又回到了对韩国的开场阶段,让他在前场进行拼抢,也有一突。可能孙可在亚洲杯上一变线一打门,这些片段还在高洪波的脑海里浮现,所以他上了孙可,以为孙可上去之后能够突一突,但是防守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前场也能够抢一抢,也许还能有机会。这是换孙可的想法。
  我个人觉得这个想法可以,比较务实,没有脑子一冲动,“换上一个姜宁!我冲他!我必须要赢他!”没有。他强调的是一个攻守的平衡。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我个人觉得张玉宁在场上,因为有张玉宁在,有武磊在,中国队在进攻当中会选择:我不知道该怎么打的时候我可以打长的找张玉宁。当我在前场控球之后我可以打快的找武磊。可是当孙可和武磊两个人同时在场上的时候,你会发现:好像没法找孙可。因为孙可一直在找球,一直在找对方队员,准备随时投入到拼抢当中。
  在中国队最要劲的阶段,这个换人从实际效果来讲,对进攻和防守的帮助都不是非常大。如果说孙可在前场能够抢断几个,那是防守能够体现出作用。如果说孙可拿球啪啪啪抹突了几个,那是进攻出现作用。所以呢,昨天孙可在场上的表现,可能场下的10几个人,任何一个人上去效果基本上都差不太多,都能够完成孙可所完成的攻防的任务。所以我个人觉得,那个时候如果要是能换郜林呢?或者换于大宝?(也就是说再找一个“张玉宁”)我看赛后奎罗斯说,张玉宁给对方造成非常大的威胁,让他们很头疼。为什么呢?因为有这么一个高点。伊朗人的防空能力一般。他们经常是靠身体在空中碰撞,但是他们没有绝对的高度,没有特别绝对的高度。当然郜林平常有时候也不愿意顶头球,假如那个时候要是换一个于大宝呢?
  于大宝的拼抢、责任心都没有问题。于大宝多多少少还有一个高点,可能那个时候,能继续扮演着张玉宁这样一个角色,然后持续地保持中国队一高一快这样的一个攻击方式,可能会更明确一下。当然这是马后炮啊,这是纯马后炮。这么上孙可也没有什么错误,至少说没有丢球。
  接下来讲一讲这次聊天的核心问题:中国队为什么两场比赛都是70分钟之后开始发威?打韩国是70分钟0比3之后踢得好。虽然有对方松懈的原因,但是中国队最后时刻给对方的压迫,连进两球,甚至还有可能打第三个球,那是挺可怕的事情。我强调,虽然对方有松懈,但是至少,中国队这20分钟踢出了最好的自己。这场对伊朗,从下半场27分钟,整场比赛70分钟刚过,一直到第87分钟――因为最后几分钟伊朗队有几个角球也挺危险的――中国队又踢了20分钟非常不错的进攻。
  那么两场比赛中国队为什么都是在70分钟左右开始发威?我觉得,中国队5后卫对于对手的这种消耗,一定程度上是以前70分钟面对对方的压制消耗对方体能为代价的。对手付出了更多的体能。而中国队呢,开着大脚,抡着,中国队虽然防守是相对被动的,但因为有5后卫这个体系,每个人的位移并不太多――虽然说中场也会出现一些体能的消耗,但是在中场这方面对对手的消耗也比较大。你想对方中场一会儿冲上来抢,中国队一个大脚往前面一开,对方抢完之后还得再散开,再组织进攻,再上来。
  而中国队整体的防线70分钟的时候还保持的可以。虽然说有体能消耗,但是中国队通过换人,又增补了一些体能。而一般的对手在攻击了六七十分钟的情况下,体能都会有所下降。相反中国在打韩国打伊朗第七十分钟开始,都有了一定的进攻。
  我认为,这两场比赛七十分钟之后属于国足时间的到来不是偶然的,是跟整体战局的发展。跟前六七十分钟被动但是相对坐住,跟盲目的开大脚但节省了体能,也让对手在不断地消耗之中有关系的。而中国队从70分钟开始换人,对手体能又下降,中国队那股劲儿正是这时候逐渐提升上来的时候。很简单一个道理,昨天对方两个边后卫的体能消耗和中国队两个边后卫的消耗完全不是一个档次。任航没怎么跑,任航没怎么上。赵明剑也是有机会上,平常不怎么上。所以体能保持的还是不错的。
  所以给中国队一直提示:我一直说中国足球基于现在这种纸面实力必须防反。如果你要是这点都不同意,那咱们就没得聊了。那为什么呢?你说站着死也不能跪着生,你说就得跟对方抡大锤。
  昨天这场球,说实话,你要真是4-2-3-1跟伊朗抡大锤上半场就歇了。被抢断之后打反击你想象一下后面能不能站得住?我认为5后卫是中国队的发展方向。有人说了,“那是不是有点保守?”不保守!我问你,河南建业为什么打5后卫?上赛季的石家庄永昌为什么打5后卫?是因为他纸面实力不如恒大、苏宁、上港、国安、申花,自身定位决定了一支队伍为什么要以防守反击为主。并且以5后卫的方式在禁区里有更多的防守队员。
  中国国家队现在要打5-3-1-1或者5-3-2缺一个谁呢?很简单,缺一个伊沃。有人说缺孔卡。不,孔卡打不了这个,只有伊沃可以,因为伊沃能跑。伊沃除了定位球、能传球、能带球、会被对方侵犯、脚法也不错。另外一个,他能跑。伊沃是目前中国队蒿俊闵、于海、黄博文这三个中场的身价总和。但是你现在没有伊沃,你最多有个尹鸿博,招来之后你还不用。所以在某种程度上,5-3-2对于中国队,防守可以做到相对稳固,但是进攻缺少有效的、高效的、充满创意的传球。但是这样的话中国队是不是就没有机会了?我不这么认为。我始终认为中国队只要防守稳得住,进攻就有机会。一场比赛机会可能不会很多。有人说那你这一场比赛老被动怎么办?那没有办法啊大哥!你纸面实力确实不如对手,昨天上半场其实已经看出来了,别因为下半场蒙蔽了你的眼睛。
  你先看上半场,像不像职业队跟大学生队?很像!像成年队打青少年队!你会发现各方面都对不上点,但是中国队还能抗,因为收的比较紧。对方也没打开,没打边,就是抢。抢完了就丢,丢完了再抢。反正中国队能把位置站住了,所以基本上还可以。对于中国队来讲,防守反击是必由之路。
  打叙利亚打卡塔尔是不是可以攻出去?是这样。你可以攻出去,进攻投入力量可以更大,但是你的防守体系不能变。我个人觉得,即使打叙利亚,你依然坚持五后卫。因为五后卫两个边如果赵明剑有更多的插上,任航状态起来了或者姜志鹏也能飞起来了,那也是五后卫。广州富力不是也打五后卫么?你看看广州富力那个进攻打得是不是水银泻地?当然那丢球丢得也是稀里糊涂。不意味着五后卫就一定没有进攻。但是五后卫是确保了一旦被压迫的情况下防守的稳定性。意大利也是这样,你不能说意大利人保守吧?前儿个又三比一赢了。
  我认为后发制人是现在中国队的取胜之道。提起后发制人有一场比赛:当年李玮峰还在的深圳健力宝,朱广沪去国家队了,换的教练又中途下课了,有一个人上台了,叫郭瑞龙。郭瑞龙带深圳健力宝打亚冠,应该是淘汰赛,客场打平了还是1比2输了,回到主场,面临着比赛必须赢。一般人认为客场1比2输了回主场必须赢上来我必须得攻啊,郭瑞龙当时在北京队有个外号叫“小诸葛”,那场比赛我记得我还解说了,他前70分钟完全不像是要赢,更多的是做好防守,对方也没进球,他也没进球。然后从70分钟开始换人、调整、进攻,最后1比0。赛后聊起来这段,郭瑞龙说,赛前就跟队员说了,这场比赛我们先稳固防守,我们最后时刻搏。一开始搏无非两种情况,一种搏成了,一种被人偷一个。只要被人先进球基本上就歇了。是这样,你说先攻是不是一定就不能赢呢?不一定。你说守是不是万一可能也打不进去,0比0了。确实是。说的都对,但有时候你去判断,选择一种可能性最大的。郭瑞龙经过判断,如果我们开始攻,对手打我们反击的话,有可能对手比我们更容易进球。那么既然如此,我先守,最后时刻我上去,换人或者是改变战术玩命攻,可能有一搏。为什么?因为只要不丢球就有可能进球。反正就是这么个意思。
  还有一场比赛,曾经被中国球迷痛斥,就是97年十强赛,当时中国队出线比较危机了,然后到了客场打沙特。突然从前方传回消息,中国在只有赢球才有出线机会的情况下祭出的是“保平争胜”。一下国内炸了,球迷就骂啊:你个损色,这必须赢得球你还保平,你个大傻子,浪费纳税人的钱,你个挨千刀的,你个臭不要脸的。这件事当事人是金志扬,金志扬当时是辅佐戚务生,金志扬回来有一次见面聊天说,我们说的不是“保平争胜”,而是告诉队员要想赢我们得先最好防守。其实他说的非常有道理,就是说,你实力不如沙特,你又想赢沙特,你又打客场,你正常情况下可不就是先稳固防守,守到一定程度然后再去攻嘛。那么最后是什么呢?是没守住。没守住不代表你这种方式就是错误的。因为你要是攻出去的话可能早就守不住了,或者说你根本就没有能力赢这场,你只是差一点。
  就像斯洛伐克和英格兰,你说斯洛伐克92分钟被拉拉纳打进去一个,你说斯洛伐克是对还是错?我认为他是对的。你不能说因为没守住,他这防守反击全场就一脚射门是错误的。他这是在实力相差很大的情况下最接近拿分的一种方式。 总而言之,足球比赛你要选择一种可能性大的方式,尤其是你处在弱者的位置。有的时候就是,如果你实力弱你的烦恼就一定多。因为实力强你就可以很简单,实力弱的话你就得承受。承受最大的就是选择的痛苦。选择什么呢?你是用五后卫还是四后卫?你觉得五后卫防守但是进攻怎么办?你是用能抢的还是用能传的?你用能抢的吧防守不错但是进攻不行。你说用能传的吧进攻不错但是防守不行。这就是弱者的烦恼。
  这没有办法,因为你弱所以烦恼就必须多。那么强者就是我上他或者上他都行,我上伊涅斯塔也行上哈维也可以,布斯克茨可以不行凯塔也可以。就稀里哗啦就完了。对于未来中国队来讲,你即使对一个弱队,你也要记住,先稳固后防。实话讲,能打进十二强赛,也不见得是什么弱队。你说乌兹别克一定比你弱还是卡塔尔一定比你弱,还是叙利亚比你弱?咱就说泰国比你弱干你5比1,什么情况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中国队十二强赛通过两场认清自己,先稳固防守。谁是榜样?1998年的巴拉圭。就是碰着谁我都守,阿亚拉什么的,4-5-1什么的咣咣我就这么守。守到最后,小组出线淘汰赛打得法国。最后加时赛的时候没守住。是很遗憾,但他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了最有可能接近自己的目标。因为什么?因为双方差距大,但最后能缩小到我是在加时赛被你布兰科干掉。
  你不能因为对韩国队后20分钟进球了,对伊朗队后20分钟攻势如潮了你就否定他前六七十分钟的防守。你不能否定这些消耗。尤其是昨天的伊朗。你最后20分钟,在对方体能下降比你快的情况下你逐渐逐渐上升,然后形成一些机会,你不能因此说我要早这么打是不是就把伊朗干死了,不能这么说。你不能说我吃第四个馒头饱了早知道这样我前三个不吃了,直接去吃第四个,那肯定是不对的。
  所以我觉得这场能拿一分是比较好的一个结果。至少没输是第一点;第二拿分了,不再是零蛋了;第三点是没丢球;第四点是还有机会进球;这已经是不错了。你要说必须得赢,人家那两个头球也好,那个单刀也好推射也好,人家要是把握住了,可能2比1,你可能进一个人家打你俩。
  所以我觉得中国队还是得明确,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己当做中超里的河南建业。广州恒大是韩国,江苏苏宁是伊朗,上海上港是乌兹别克,卡塔尔是北京国安,叙利亚是重庆力帆。你就按河南建业那么干。所以呢我觉得这是摆正位置。你要说我在这组我是中超的上海上港,我得跟他们拼,那你觉得最后河南建业用上海上港的打法那是什么结果?就是这赛季这结果,这赛季就是嘁哩喀嚓输嘛。贾秀全要是哪天突然不想学习了,想攻出去,想换个活法,最后就是换个死法。
  摆正位置,磨炼这样一种体系,逐渐成为中国队的一种风格。中国人抗战8年,钻芦苇荡,到处躲到处藏,最后后发制人。咣,给你炮楼端了。中国人习惯于后发制人。你说你这场黑我了,你没事就四处含沙射影弄我,你想致我于死地,哪天我给你全爆了,最后咣一下一个翻盘。
  当然比赛现在还没结束,不知道后面还有什么料,但这就是中国人。中国人习惯被逼,你在家里面你老婆一直骂你,最后有一天给你逼急了你把电视砸了,从此你一下地位就起来了。
  我觉得中国足球的发展要符合中国的人性心理,我觉得这一点我站的高度真的是挺高的了,没法再高了。你站在人性的角度你就没法再高了,因为球是人踢得。人的决定人的行动取决于人的思维和思想,你想清楚本质这件事情那么一切你就按照这个规律去做。中国人习惯于你先打我,习惯于被压迫,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你打我最后我把刀拿出来了这就是中国人。上来直接拿刀的那是伊朗人,上来直接拿棒子打得那是韩国人,那都不是中国人,中国人没有那么张扬。中国人先稳,稳住了然后用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的长城,我们先抗住,那实在扛不住了被人先打了一个那我们再玩命呗。但是总比上来你先拿着菜刀跟人家对着抡,刚抡一半人家到下来了你胳膊折了好。刀还在手上但是胳膊在地上这就没法弄了。
  我觉得这两场比赛给中国队真正的启示就是我们要摆正位置,而且基于这两场比赛我们去总结,总结出来我们五后卫坚持到底。冯潇霆必须踢拖后中卫,这是我基于一个普通球迷,基于对足球的理解提出来的。这场来看冯潇霆还可以,五后卫也这么打了,但是我觉得中国队千万别再变了。别觉得我打卡塔尔我就不用五后卫了,我说了,五后卫两个边如果飞起来5-4-1跟3-4-3没有差别。进攻时候往前一顶就是3-4-3,但是3中卫的体系别变。
  别忘了,高洪波2007年带领长春亚泰夺取中超联赛冠军是怎么打的,是三中卫五后卫。你当年在中超的纸面实力是强的么?不是强的。是不是跟中国队现在在这六个队的水平是差不多的?中等稍微偏上一点点?最后你能拿冠军?
  人得不忘初心,别走着走着忘了来时的路,别做着做着变成了自己当时讨厌的人。
  这就是人生,这就是足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分钟大概多少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