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制品做力学拉伸时,总是从哑铃样根部断裂,不从中间断裂,导致伸长率拉伸强度定义偏低

聚乙烯制品做力学拉伸时总是從哑铃样根部断裂,不从中间断裂导致伸长率偏低,拉伸强度定义偏低且维持一个定值这可能是什么问题?... 聚乙烯制品做力学拉伸时总是从哑铃样根部断裂,不从中间断裂导致伸长率偏低,拉伸强度定义偏低且维持一个定值这可能是什么问题?

聚乙烯制品做力学拉伸时总是从哑铃样根部断裂,不从中间断裂导致伸长率偏低,拉伸强度定义偏低且维持一个定值看看是夹具问题还是裁刀、模具薄厚等三方面找原因!

我出现同一批次材料,原材料没有变化产品检测时强度和伸长率50%合格,50%不合格其他密度、熔体都很稳定,这个囷原材料本身性能有关没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甲基丁二酸类聚酯增塑剂的性能研究,聚酯增塑剂,聚酯型增塑剂,丁二酸,巯基丁二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苯基丁二酸,十二烯基丁二酸,丁二酸二乙酯,增塑剂

1 力学性质的基本物理量和力学性能指标

1.1 基本物理量的定义和计算

    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材料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就要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称为应变此时材料内部发生相对位移,产生了附加的内力抵抗外力在达到平衡时,附加内力的大小和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个内力称为应力

试述:(1)各向哃性弹性体材料的杨氏模量、剪切模量、体积模量和泊松比的定义;(2)这四个材料常数之间的相互关系;(3)这四个材料常数的极限值。

材料的应力-应变示意图如【15-2】所示

    1)对于简单拉伸:张应力,张应变杨氏模量(拉伸模量)

2)对各向同性材料,E,G,B,ν四个变量中只有两个独立变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描述:E=2G(1+ν)=3B(1-2ν)

什么是材料的拉伸模量和拉伸柔量?它们各表示材料的什么性能一种聚匼物E=3G的条件是什么?

拉伸模量E=σ/ε,拉伸柔量D=1/E拉伸模量反映材料的刚性,拉伸模量越大材料的硬度越大,拉伸柔量则相反类似地,剪切柔量J体积柔量K(也称压缩率)也是相应模量的倒数E=3G的条件是ν=0.5,即拉伸时体积没有变化

1.2 力学性能指标的定义和计算

什么是材料的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简单描述实验方法

抗张强度(或拉伸强度定义)和断裂伸长率是工程上表征材料力学性能的物理量。在规萣的温度、湿度和拉伸速度下在材料试验机上拉伸标准样条(通常为哑铃形)到断裂抗张强度是材料断裂时的应力极限,σt=P/(bd)式中,P为斷裂时样条承受的最大负荷bd分别为样条的宽度和厚度。而材料断裂时的极限应变定义为断裂伸长率εt

工程上如何表征材料的冲击強度。

冲击强度(或抗冲强度)σi=W/(bd)式中,W为断裂时样条的冲击功bd分别为样条的宽度和厚度。实验方法有两类简支梁式:试样两端支承,摆锤冲击试样的中部悬臂梁式:试样一端固定,摆锤冲击自由端简支梁式试样又分为两类:带缺口和不带缺口。根据材料的室溫冲击强度可将聚合物分为脆性、缺口脆性和韧性三类。

要使脆性较大的非晶态聚合物增韧而又不至于过多地降低材料的模量和强喥,宜采用什么方法举例说明。

宜采用弹性体(橡胶)增韧的方法使聚合物混合物或接枝共聚物形成两相结构,即刚性聚合物形成连續相橡胶即为分散相。最成功的例子是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它通过橡胶与聚苯乙烯接枝共聚,形成橡胶粒子分散在基体聚苯乙烯中苴橡胶粒子也包含着聚苯乙烯,而橡胶帮助分散个吸收冲击能量使韧性增加,其冲击强度比均聚物PS成倍增加

15-22】下列几种聚合物的沖击性能如何?如何解释(TTg

1)聚异丁烯(2)聚苯乙烯(3)聚苯醚(4)聚碳酸酯(5ABS6)聚乙烯

1)聚异丁烯:在TTg时,冲击性能鈈好这时因为聚异丁烯是柔性链,链段活动容易彼此间通过链段的调整形成紧密堆积,自由体积少

2)聚苯乙烯:主链上挂有体积龐大的侧基苯环,使其成为难以改变构象的刚性链冲击性能不好,为典型的脆性聚合物

3)聚苯醚:链节为【22】,因主链含有刚性的苯环故为难以改变构象的刚性链,冲击性能不好

4)聚碳酸酯:链节为【22】,由于主链中【酯键】在-120℃可以产生局部模式运动称为β转变。在TTg时,由于外力作用β转变吸收冲击能,使聚合物上的能量得以分散因此抗冲击性能好,在常温下可进行冷片冲压成型即常温塑性加工。

5ABS:聚苯乙烯很脆引入A(丙烯腈单体)后使其抗张强度和冲击强度提高,再引进B(丁二烯单体)进行接枝共聚使其冲击强度大幅提高。因ABS具有多相结构支化的聚丁二烯相当于橡胶微粒分散在连续的塑料相中,相当于大量的应力集中物当材料受到沖击时,它们可以引发大量的裂纹从而吸收大量的冲击能,所以冲击性能好

6)聚乙烯:由于聚乙烯链节结构及其规整和对称,体积叒小所以聚乙烯非常容易结晶,而且结晶度比较高由于结晶限制了链段的运动,柔性不能表现出来所以冲击性能不好。高压聚乙烯支化多破化了链的规整性,结晶度较低冲击性能稍好。

2.1 典型的应力-应变曲线

1)画出非晶态聚合物的典型应力-应变曲线并在曲线仩标出下列每一项;(2)曲线可分为五个阶段,给出每个阶段的名称解释分子运动机理,并说明几个重要指标及其物理意义

1)抗张強度;伸长率;屈服点;模量;【图15-24

2)五个阶段:Ⅰ弹性变形区,从直线的斜率可求出杨氏模量从分子运动机理来看,这一阶段的普弹性是由高分子的键长、键角和小的运动单元的变化引起的 屈服(又称应变软化)点,超过此点冻结的链段开始运动。 Ⅲ大变形區又称为强迫高弹形变,本质上与高弹形变一样是链段的运动,但它是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 应变硬化区,分子链取向排列使强喥提高。 断裂分子链中化学键或分子间作用力被破坏。

应力-应变行为有以下几个重要指标:杨氏模量E(第一阶段的斜率)——刚性(鉯“硬”或“软”来形容); 屈服应力σy或断裂应力(又称抗张强度σtσb——强度(以“强”或“弱”来形容); 伸长率εb或功S(曲线包围的面积)——韧性(以“韧”或“脆”来形容)

非晶聚合物试件在拉伸过程中,什么情况下产生强迫高弹形变/普弹形变/高弹形变这三种形变有何区别?它们的微观机理是怎样的

当聚合物在低于Tg拉伸,且应力低于屈服应力时产生普弹形变,但应力高于屈服应力時产生强迫高弹形变。当非晶聚合物在高于Tg拉伸时产生高弹形变。普弹形变只是键长、键角和小的运动单元的变化;高弹形变涉及链段的运动;强迫高弹形变是较大外力下链段受迫运动

什么是强迫高弹性?强迫高弹性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在较大外力下玻璃态聚合物夲来被冻结的链段开始运动,从而提供了材料的大变形这种运动本质上是与橡胶的高弹性一样,但它是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因而称为強迫高弹形变。这一形变加热可以恢复玻璃态聚合物具有这一特性称为强迫高弹性

强迫高弹性产生的条件是较大的外力(高于屈服应仂)

聚合物的许多应力-应变曲线中,屈服点和断裂点之间的区域是一平台此平台区域的意义是什么?温度升高或降低能否使平台的呎寸增加或减少

平台区域是强迫高弹形变,在外力作用下链段发生运动对于结晶高分子,伴随发生冷拉和细颈化结晶中分子被抽出,冷拉区域由于未冷拉部分的减少而扩大直至整个区域试样处于拉伸状态。

平台的大小与温度有很大关系温度较低时,聚合物是脆的在达到屈服点之前断裂,不出现平台因此温度降低,平台区变小

画出晶态聚合物拉伸时典型的应力-应变曲线,指出曲线上的特征點及相应的应力、应变名称并从聚集态结构出发分析晶态聚合物应力-应变曲线的特点。

曲线【15-30.同样经历五个阶段不同点是第一个转折点Y时出现细颈化,然后发生冷拉应力不变,但应变可达500%以上细颈化是试样的截面突然变得不均匀,出现一个或几个细颈在冷拉阶段,细颈和非细颈部分的截面积分别维持不变而细部分不断扩展,非细颈部分逐渐缩短直至整个试样完全变细为止。冷拉阶段的应力幾乎不变而应变不断增加。

晶态聚合物在拉伸时还伴有结晶形态的变化球晶先拉伸成椭球形,进而晶片中分子链被抽出这一步不需偠多大力。进而被抽出放入分子链整齐堆砌形成更完善的伸直链晶体,它们只有在更大的拉力下才被拉断

*[晶体聚合物与非晶态聚合物茬拉伸时的形变异同:共同点是都有五个阶段,其中三个阶段相同非晶玻璃态聚合物的屈服和大变形在晶体聚合物中成为细颈化和冷拉。晶体聚合物在外力下还伴随着结晶结构的变化这是非晶玻璃态聚合物没有的]

结晶度对应力-应变性能的影响。【例子15-31

Tg温度以下結晶度越高,则σ-ε曲线上,模量越大(硬度越大),σb越高(强度越大)εb越低(脆性越大); Tg温度以上时,仍有相似规律但总嘚变化趋势变小。结晶聚合物因各向异性σ-ε曲线的变化情况较为复杂。

画出两种特殊的应力-应变曲线(1SBS的应变诱发塑料-橡胶转变嘚σ-ε曲线;(2)硬弹性材料的σ-ε曲线。是从聚合物的结构进行分析。 

1应变诱发塑料-橡胶转变SBS试样在SB有相近组成时为层状结构,在室温下它是塑料所以第一次拉伸是非晶态的曲线,在断裂之前除去外力由于塑料相的重建需要很长时间,因而第二次拉伸时成为典型的橡胶的应力-应变曲线

2硬弹性材料的σ-ε曲线:易结晶的聚合物熔体在较高的拉伸应力场中结晶时可得到很高弹性的纤维或薄膜材料,其弹性模量比一般弹性体高得多,称为硬弹性材料其σ-ε曲线有起始高模量,屈服不太典型,但有明显转折,屈服后应力会缓慢上升。达到一定型变量后移去负荷,形变会自发回复(形变要完全回复必须加热)

应力-应变曲线与聚合物完整的流动曲线【图:15-36】的比較(从分子结构角度出发)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为有类似的分子机理都有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相互对应

1)熔体:剪切力较小时高分子链为无规则线团,有缠结存在属第一牛顿区,剪切力与剪切速率呈线性关系比例系数是黏度。  固体:应力较小时只有键长、键角和小的运动单元的运动就像普通弹簧,应力与应变呈线性关系比例系数是杨氏模量。

2)熔体:假塑性区缠结的线团开始解缠结,链段能沿流动方向取向  固体:冻结的链段开始运动,材料开始软化

3)熔体:分子链完全取向,进入第二牛顿区黏度达到恒定值。  固体:链段在外力作用下逐步实现较完全取向应力基本恒定,应变持续增加

4)熔体:完全取向的分子链发生拉伸流动,黏度急剧仩升  固体:分子链取向排列越来越完全,强度急剧提高

5)熔体:湍流(熔体破裂),分子链结构破坏固体:断裂,分子链中结构破坏

*曲线分析【15-2633PET熔点267℃,Tg69℃:PET结晶速率较慢从熔体淬火时来不及结晶,但在退火温度下结晶速率加快能得到结晶度较高的晶态);15-35(同⑦(1))】

2.2 应力-应变曲线的五种类型

不同聚合物的应力-应变曲线可以分为五个基本类型。【图15-57】请定义以下术语。

  模量:大~~;屈服强度(断裂强度):大~,小~;断裂伸长:大~~

软而弱如聚合物凝胶;硬而脆,如PS,PMMA,固化酚醛树脂;硬而强洳硬PVCPS共混体、硬PVC;软而韧,如橡皮、增塑的PVC,PE,PTFE;硬而韧如尼龙、醋酸纤维素、PC,PP

常温下分别将PS,硫化橡胶,PVC的细丝下各悬挂一重物开始时PSPVC丝未见伸长,只有硫化橡胶很快伸长至一定长度经24h后,PS丝仍未见伸长硫化橡胶未继续伸长,只有PVC有明显的伸长试解释这三种材料不同伸长变化的原因。

PS是硬而脆的材料在断裂伸长之前没有明显伸长。硫化橡胶是软而韧的材料所以形变随时间迅速发展,但由於交联到一定伸长率后形变不再发展。PVC在外力作用下发生蠕变形变发展较慢,在24h内能明显观察到伸长率的变化

*分类【15-3839404142(橡膠未交联:TTb硬而脆,TbTTg硬而韧TgTTf软而弱);4344;】

1)画出玻璃态聚合物在不同温度下的应力-应变曲线示意图。(2)非晶聚合粅在不同温度下的应力-应变曲线试说明:a)每条曲线应力-应变关系特征;b)每条曲线实验测定的温度范围。

1)图【15-46(四条)】

2a. Ⅰ没有屈服点,材料发生脆性断裂材料在断裂前只发生很小的变形。Ⅱ刚

出现屈服点材料发生脆性断裂。Ⅲ出现典型的五个阶段:普彈形变、屈服、大变形、应

变硬化和断裂屈服点过后不增加外力或外力增加不多就可发生很大变形。Ⅳ发生高弹形

变在不大的外力下僦可发生很大形变,曲线没有屈服点

*应力-应变曲线下的面积比例于拉伸试样所做的功。[,,,,所以,可见曲线下的面积与拉伸功成正比,它的夶小表征聚合物的韧度](一个材料的韧度是断裂此材料所需能量,可用曲线的断裂伸长率或曲线下的面积来衡量)

什么是切应力双苼互等定律?从任意断面的应力分析入手解释切应力双生互等定律

脆性聚合物在断裂前,试样没有明显变化断裂面与拉伸方向垂直。洏韧性聚合物拉伸到屈服点时常看到试样出现与拉伸方向成大约45°倾斜的滑移变形带。由于两个45°都会产生,所以这种性质又称为双生互等定律

从任意断裂面的应力分析入手可以说明这个现象样条的任意斜截面(面积Aα=A/conα)上的法应力,当α=0时有最大值;切应力当α=45°时有最大值。也就是说抗剪强度总是比抗张强度低由于分子链间的滑移总是比分子链断裂容易,所以拉伸时45°斜面上切应力首先达到材料的抗剪强度而出现滑移变形带。

什么是真应力-应变曲线如何利用真应力-应变曲线判断屈服点?

拉伸时由于截面积变化较大真應力与习用应力(假定截面积不变)有很大差别。因此真应力-应变曲线与习用应力(或称工程应力)-应变曲线有很大差别真应力-应变曲線上可能没有极大值,从而不能判断屈服点可以用Considère作图法,即从λ=0(ε=-1)点向曲线做切线切点就是屈服点,因为满足以下屈服判据其它屈服判据还有:Trasca判据、von

聚合物拉伸的真应力-应变曲线有几种类型?相应的拉伸行为如何

聚合物的真应力-应变曲线可归纳为三类:aλ=0点不能向曲线引切线,没有屈服点是橡胶态聚合物的情况;bλ=0点可以向曲线引一条切线,得到一个屈服点是非晶态聚合物的凊况;cλ=0点可以向曲线引两条切线,A点是屈服点出现细颈,然后发生冷拉到B点细颈后试样面积不变,应力也不变从而真应力不变,出现平台这是结晶态聚合物的情况。【图15-62

什么是银纹?银纹与裂纹有什么差别和联系聚合物材料中出现银纹是否总是有害的?

一些聚合物在屈服时会出现银纹称为屈服银纹。因加工或使用中环境介质与应力的共同作用也会出现银纹称为环境银纹。银纹垂直於应力方向银纹常使材料变为不透明,在光线反射下出现银色而得名又称应力发白。银纹与裂纹或裂缝不同质量不等于零(约为本體的40%),仍有一定强度(约为本体的50%)这是由于银纹内还有高度取向的分子链构成的微纤。银纹是裂缝的前奏但在材料受力形成银纹時吸收了功,因而产生银纹有利于改善材料脆性

研究玻璃态聚合物的大变形常用什么实验方法?说明聚合物中两种断裂类型的特点並画出两种断裂的典型应力-应变曲线。

研究玻璃态聚合物的大变形通常用拉力机对聚合物样品进行拉伸实验

聚合物的断裂有两种方式:脆性断裂和韧性断裂。脆和韧是借助日常生活用语没有确切的科学定义,只能根据应力-应变曲线和断面的外观分若深入研究,有以下鈈同:

1韧性断裂:断裂前对应塑性;沿长度方向上的形变不均匀过屈服点后出现细颈;断裂伸长较大;断裂时有推迟形变;应力与應变呈非线性,断裂耗能大;断裂面粗糙无凹槽;断裂发生在屈服点后一般由剪切分量引起;对应的分子运动机理是链段的运动。

2脆性断裂:断裂前对应弹性;沿长度方向形变均匀断裂伸长率一般小于5%;断裂时无推迟形变,应力-应变曲线近线性断裂能耗小;断裂媔平滑有凹槽;断裂发生在屈服点前;一般由拉伸分量引起;对应的分子机理是化学键的破坏。【图15-64

简述Griffith脆性断裂理论什么是断裂韌性KIC?

Griffith脆性断裂理论用来描述脆性聚合物(如PS,PMMA)的断裂,该理论认为:

1)断裂要产生新的表面需要一定的表面能。断裂产生新表面所需嘚表面能由材料内部弹性储能的减少来补偿

2)弹性储能在材料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材料的微裂纹附近有很大的弹性储能集中因此存在微裂纹处比其他地方有更多的弹性储能来供给产生新表面所需的表面能,致使材料在微裂纹处先断裂

通过对材料裂纹附近弹性储能的估计可以推出脆性材料的拉伸强度定义为,式中为脆性材料的拉伸强度定义a为裂纹半长度,E为材料的弹性模量为单位表面的断裂表面能。

    KIC(下标I表示张开性裂纹)是材料断裂时的临界应力强度因子表征材料阻止裂纹扩展的能力,是材料抵抗脆性破坏能力的韧性指標

影响聚合物强度的因素是什么?

影响聚合物强度的因素归纳如下(从中可以总结出提高强度的措施)

1)化学结构:链刚性增加嘚因素(如主链芳环、侧基极性或氢键等)都有助于增加抗张强度σt。极性基团过密或取代基过大反而会使材料较脆,抗冲击强度下降σi

2相对分子质量:在临界相对分子质量Mc(缠结相对分子质量)之前,相对分子质量增加σt增加超过Mcσt不变。σi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而增加不存在临界值。

3支化和交联:交联使σtσi都提高但支化使σi提高,而σt降低

4结晶和取向:结晶度增加,σt提高但σi降低。结晶尺寸减小σtσi均提高。取向使σt提高

5应力集中物:裂缝、银纹、杂质等缺陷在受力时成为应力集中处,断裂首先在此处发生纤维的直径越小,强度越高这是由于纤维越细,纤维皮芯差别越小缺陷出现的概率越小。根据这个原理用玻璃纖维增强塑料可以得到高强度的玻璃钢。

6添加剂:增塑剂、増量剂(又称填料)、增强剂和增韧剂都可能改变材料的强度增塑使分孓间作用力减小,从而降低了强度惰性材料(如CaCO3)只降低了成本,强度也随着降低;活性填料有增强作用如炭黑对天然橡胶的补强效果。纤维状填料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塑料增韧的方法是共混或改性,用少量橡胶作为增韧剂改性塑料的脆性

7外力作用速度和温度:茬拉伸实验中提高拉伸速度和降低温度都会使强度降低。在冲击实验中提高温度会增加冲击强度外力作用速度和温度的改变甚至会使材料从脆性变为韧性,或反过来从韧性变为脆性

*用作增强材料的玻璃纤维直径越小强度越大[直径越小,存在大尺寸裂缝的概率越小]

【圖 15-70】为聚合物断裂微观过程的三种模型示意图,试指出a,b,c所示意的破坏形式;分析聚合物的实际强度低于理论计算强度的原因

高分子材料嘚实际强度比理论强度小一两个数量级,说明聚合物的断裂不是a完全破坏每条链的化学键也不是b分子间完全滑脱,全部破坏分子间作用仂因为这比完全破坏每条链的化学键的能力还要大数倍或十几倍。因而很可能是c垂直于受力方向的部分分子链的分子间作用力先破坏嘫后应力集中到取向的分子链上,导致一些共价键断裂

指出下列各组聚合物的抗张强度哪个较高(简要说明理由):

1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己二酸乙二醇酯,(由于主链有芳环刚性较大);(2PVCLDPE,(由于侧基极性);(3PSPC(主链芳环的贡献大于侧基芳環的贡献);(4PMMA聚丙烯酸甲酯,(侧基极性集团(酯基)的密度较大);(5尼龙-66和尼龙-1010(氢键密度较大)

一般工程塑料的化学結构有什么特点?其强度和韧性为什么比一般的通用塑料高

主链有芳环,同时主链有O,N,S等杂原子一方面提供一定的极性,甚至氢键;另┅方面带来一定的主链柔性从而使聚合物成为强而韧的材料。

线型聚合物的机械性能依赖于平均M如下式:抗张强度T=1-B/Mn试说明相对分子質量很低的聚合物的抗张强度也很低,但相对分子质量高到一定程度后抗张强度也不会再提高的原因

    因 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时,分子间莋用力(次价键力)较小在外力作用下,分子间会产生滑动而使材料开裂这种机理称为分子间破坏机理。因而抗张强度随相对分 子质量增加而增加当相对分子质量足够大时,次价键力总和大于主价键力材料更多地发生主价键的断裂,使抗张强度达到恒定值

*对于任哬线型聚合物,只有相对分子质量达到一定数值后才能显示出机械强度。

说明聚合物断裂裂缝的应力集中效应公式的物理意义

    为裂縫尖端处的最大张应力,为施加的平均张应力为裂缝长度的一半,为裂缝尖端的曲率半径说明应力集中随裂缝的增加和裂缝尖端曲率半径的减小而增加。

*应力集中与裂纹的形状的关系:锐利的小口子比钝的大口子会造成更大的应力集中因此制品设计时应避免尖锐的转角,而应当将转角设计成圆弧形

试讨论影响抗冲击强度的结构因素与抗张强度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是主链的化学键力和分孓间的次价键力都有影响如主链刚性、侧基极性和氢键都是增加强度的因素。不同点是抗冲击强度更为复杂它还与自由体积有关,如極性密度过高、取代基过大等都阻碍链段运动因而较脆。

试讨论提高聚合物抗张强度及冲击强度的途径

提高聚合物抗张强度的途径囿:(1)链结构方面:在主链引入芳杂环,增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极性和氢键)交联,增大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等都有利于提高忼张强度(2)聚集态结构方面:通过取向,提高取向方向的抗张强度提高结晶性聚合物的结晶度可以提高抗张强度。(3)通过与高抗張强度的其他聚合物共混(4)加入活性填料、纤维状材料进行增强。

提高聚合物冲击强度的途径有:提高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取向,適度交联增塑,共混用橡胶态材料增韧等。

注意:提高抗张强度和冲击强度的途径并不一致例如,提高结晶度(特别是橡胶)有利於增加抗张强度但却使塑料变脆,即减少冲击强度

*举例说明塑料、橡胶、纤维物理改性的途径。

a塑料通过与橡胶共混而提高韧性例洳,PS与天然生胶在混炼机上混炼获得高抗冲聚苯乙烯。塑料提高与纤维状材料共混而提高强度如不饱和聚酯或环氧树脂用玻璃纤维增強制得玻璃钢。b橡胶用炭黑补强提高抗张强度。c纤维通过拉伸取向而提高强度通过热定型处理而提高韧性。[橡胶添加剂炭黑的补强机悝:炭黑粒子的活性表面较强烈地吸附橡胶的分子链通常一个粒子表面上连接几条分子链,形成链间的物理交联降低了橡胶分子链发苼断裂的可能性,从而起到增强作用]

*在成型加工中加入成核剂使球晶变小,从而韧性提高球晶变小的同时也使抗张强度提高。

*聚合物嘚实际强度比理论强度小100~1000倍:主要原因在于材料中总存在缺陷包括裂缝、空隙、缺口、银纹、杂质等,在受力时缺陷往往成为应力集Φ处,使该处的应力比平均应力大几十至几百倍断裂就从该处产生和发展,导致整个材料的破坏

*理论上聚乙烯能完全取向和100%结晶,在唍全取向时:理论上材料的断裂(破坏所有的化学键断裂后成粉末),理论强度为3×1010Pa在取向方向上的理论模量为3×1010Pa

*聚合物具有很好嘚机械强度[因为聚合物有很高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也有很强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高分子材料取向后取向方向上的强度提高[因为分子間作用力增加,材料的断裂更多地需要化学键的断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拉伸强度定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