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韵国风 打和韵太极拳十五式的微信昵称

太极拳视频 练太极拳的十三式原始歌诀
责编:葛宇
发表时间: 11:29
  太极拳已经成为时下最流行的养生运动方式之一。现在很多人都喜欢打太极拳。练习太极拳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可以修身养性。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练习太极拳的十三式原始歌诀。就让我们来练习吧!
  十三式原始歌诀
  一、狮子摇头滚珠丹
  狮子欣然大张口,摇头摆尾滚圆球。狮子欣然大张口,摇头摆尾滚圆球。
  上下前后左右转,六合乾坤掌中揉。上下前后左右转,六合乾坤掌中(柔)
  二、长蛇串珠扭腰丹
  长蛇串珠扭腰功,屈伸开合身体轻,长蛇串珠扭腰功,屈开伸合身体轻,
  尾能护头头护尾,柔软功夫第一宗。尾能(获头头获尾),柔软功夫第一宗。
  三、灵鹊起尾过梅丹
  灵鹊起尾头相连,梅花枝上喜又欢。灵鹊起尾头相连,梅花枝上喜又欢。
  前蹿后跃无歇息,圆机活法是真诠。(前钻后跳)无歇息,圆机(灵活)是真诠。
  四、猿猴通臂易筋丹
  猿猴舒手去偷桃,左右通臂将身摇。猿猴舒手去偷桃,左右通臂将身摇。
  远近高低随意取,筋长力大快逍遥。远近高低随意取,筋长力大快逍遥。
  五、豹虎爬山换骨丹
  豹虎爬山用力争,雄威到处起神风。豹虎爬山用力争,雄威到处起神风。
  周身布满英雄气,脱胎换骨力无穷。周身布满英雄气,(换骨脱胎)力无穷。
  六、鹤舞松荫静体丹
  鹤舞松荫体泰和,轻洒漫步运蹉磨。鹤舞松荫体(态)和,轻(刷)漫步运蹉磨。
  提膝抖翎心神静,仙胎炼就意灵活。提膝抖(翅)心神静,(胎仙)炼就意灵活。
  七、熊罴漫步聚精丹
  熊罴漫步力千钧,撑档坐胯手推轮。熊罴漫步力千钧,撑档坐胯手推轮。
  海底炼得精气满,一轮明月照乾坤。海底(聚)得精(神)满,一轮明月照乾坤。
  八、金蟾望月炼气丹
  金蟾望月爱光明,一息相通倍有情。金蟾望月爱光明,(气)息相通倍有情。
  气候圆时吞入腹,明珠一粒落黄庭。(明月)圆时吞入腹,(珍)珠一粒落(洞)庭。
  九、蟠龙戏珠凝神丹
  蟠龙戏珠起云端,升降飞腾飘渺间。蟠龙戏珠起云端,升降飞腾飘渺间。
  探爪攫捞海底月,神随意得登金山。探爪攫捞海底月,神随意得登金山。
  十、彩凤朝阳展翅丹
  彩凤出山展翅飞,朝阳顶上起光辉。彩凤出山展翅飞,朝阳顶上起光辉。
  冲天遮日如灵主,动静随和莫背违。(中天晒日如禽主),动静随和莫背违。
  十一、雉鸡司晨提钥丹
  雉鸡司晨背向前,腿似提炉独立坚。雉鸡司晨背向前,腿似提炉独立坚。
  随意寻食能自得,牵毫难脱定中观。随意寻食能自得,(纤)毫难脱定中观。
  十二、狸描捕鼠形姿丹
  狸猫捕鼠伏身看,栽倒神态出自然。狸猫捕鼠伏身看,(机)倒神(知)出自然。
  提随蹲耸形神妙,循环闪转软如棉。(扣现蹲纵)形神妙,循环闪转软如绵。
  十三、野马分鬃逐鹿丹
  野马分鬃鹿突形,流星赶月快如风。野马分鬃鹿突形,流星赶月快如风。
  铜墙铁壁难遮挡,一拥身躯入太空。铜墙铁壁难遮挡,一拥身躯入太空。
延伸阅读:
相关阅读推荐:
西洋参泡水喝的功效有哪些?西洋参泡水喝的禁忌有哪些...
大麦茶是中国、日本、韩国等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传统清...
金桔从个头上算有大、小之分,从口味上有咸、冰糖之分...
铁皮枫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药材,它的口味清香,富含...
大家对于花椒应该都比较熟悉,因为它是生活中经常用到...
大家对于花椒应该都比较熟悉,因为它是生活中经常用到...
太极拳精选
说到太极拳流派,我们不得不提到陈氏太极拳,陈氏太...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的瑰宝,练习太极拳要掌握一定...
太极拳的特点是用意不用力,而意、气、神是打太极拳...
众所周知,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但是您了解八极...
太极拳与未来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练太极拳的好处是强...
推荐太极拳
太极加油站梦见打太极拳 周公解梦之梦到打太极拳
周公解梦关于"打太极拳"的解释:梦见打太极拳是什么意思?梦见打太极拳有什么含义?下面详细介绍关于梦见打太极拳的相关解法,快来看看吧!
梦见打太极拳
梦见打太极拳表示什么
梦见打太极拳意味着:提防声东击西的把戏!今天的你,会遇到玩弄心计的狡诈者!假装瞄准一个目标,进攻一番;心底里却在瞅准你不曾留意的靶心!要想防范这样的人,自己一定要记得做到不要被其甜言蜜语诱惑住才是!要知道,那最最单纯的表面,往往窝藏着深深的祸心。
梦见打太极拳的吉凶:勤苦竟成之吉兆无疑,勤勉上进,坚志如铁,个性顽刚,不肯屈服,具有深厚实力之才华,凭以创造锦绣而辉煌之前程,博得功成名就,并得到很大伸展,但唯憾的是与人不大融洽。 【中吉】
梦见打太极拳的宜忌:
〖宜〗:宜卖身求签,宜祸害抽纸,宜直视卷发女生,宜哀怨,宜穿紫色衣物,宜保守秘密;
〖忌〗:忌街头卖艺,忌赠送充气玩具,忌劝架,忌坐沙发上喝可乐,忌股票交易,忌各种肉汤。
打太极拳的寓意
梦见自己打太极拳意味着:希望到外面走走的念头很强烈。今天如果不是有较多的时间在户外渡过的话,那么你所阅读的书籍,所看的电视节目往往和旅游信息有关。
梦见自己打太极拳的吉凶:基础坚实,境遇可稍得安定,而有一时之成功,但除非毅力坚强耐久,否则难于有很大之上伸发展,身心劳苦,故而易生脑、肺疾等病。【吉凶互抵】
梦见自己打太极拳的宜忌:
〖宜〗:宜谈国事,宜拉钩起誓,宜五十步笑百步,宜平底靴,宜银枪刺喉,宜让胖子负重;
〖忌〗:忌意外怀孕,忌换灯泡,忌读党史,忌观看主旋律影视剧,忌显摆车票,忌茶水。
梦见教别人打太极拳的解析
梦见教别人打太极拳意味着:日子过得百无聊赖,让你有一种想飞的冲动。控制不好的话,荷包会有缩水的危险。妥善地选择消费场所吧。
梦见教别人打太极拳的吉凶:若三才皆吉数,则能得上司惠泽及下属之助,只要戒除自大狂,乃必得辉煌之成功,并伸张发展,而有优越之成就,即为大吉之优良配置。【大吉】
梦见教别人打太极拳的宜忌:
〖宜〗:宜不服,宜办公室暧昧,宜走夜路,宜买彩票,宜申请加班,宜收发快递;
〖忌〗:忌私下扯淡,忌钻研高等数学,忌回家吃饭,忌冰淇淋,忌催讨,忌染病。(责任编辑: 祥安阁风水网)
热门解梦:
梦到打太极拳的梦还梦见:
身体解梦点击排行榜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揭秘!这些打太极拳的方法对你百分百有用
1、打方法中,练习任何一个拳式动作,都要将身体分阴阳,分虚实,有开合,即有放大缩小。身体左边缩小,则右边放大;右边缩小,则左边放大;上身缩小,则下身放大;下身缩小,则上身放大;前面缩小,则后面放大;后面缩小,则前面放大。
  2、打太极拳的时候,任何手上动作开始前,应先放松两肋,后松肩、肘、腕。
  3、“松沉”,并不是整个身子低下去,只是命门以下地方松沉下去,命门以上地方还是向上升,这就是“沉劲持久,领劲不断”。
  4、在拳式练习中,重点不在拳架定式。式与式之间的过度动作的才是至重要,这样才能形成“绵绵不断,行云流水”。
  5、当身体某处地方无法松开时,便不要再想该处地方,转为松开紧张处地方之上或之下的地方。
  6、练拳时,要经常保持「三空」,即:手心空、胸空、脚心空。
  7、「气敛入骨」乃是用意将双肩和背收向脊骨,并下沉至尾闾。
  8、拳式练习时,内劲要有起伏(或升降)。起伏是由于两跨松开,身体受地心吸力影响慢慢向下沉。当下沉到底时,身体会自动反弹向上升。此原则由始至终贯切到整套拳式。
  9、我们经常说「松沉」。怎样才是沉?沉不是直往下跌,应像一张纸在空气中平放地往下飘荡。左边沉,右边升。然后,右边沉,左边升。这样一飘一荡掉到地上。
  10、练气势要意想头、背、胸、臀四张皮。任何时候只可以扩张其中一张皮。
  11、做任何拳式动作都要有对拉。例如:手向上动,则身向下沉(臀一张皮)。手向前伸,则身向后(背皮)。手走左,则身走右;手走右,则身走左。手与身好像互相对拉,或是好像一个球向四方八面膨胀。
  12、任何一个拳式动作完成后,身法上须做到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松跨扩膝,手上劳工穴透开,意气到达手指。
  13、必须在一式的动作完成到位后,才可开始下一式的动作,不可抢先。(这点我做的不好,总是赶拍似的。)
  14、任何一式动作都是由身体的「中线」开始,在「中线」结束。
  15、如果手掌、手指能放松,手腕不僵、不丢、不折;则整个手掌和手指自然有胀满感觉,手指亦会自然张开。绝不可用拙力将手指并拢或撑开。手指尖要虚领顶劲,指根气沉丹田。
  16、两手如一手。背部好像有一条似有似无的幼线连着左右两手。当一手下沉,另一手就受牵引上升。一手向内收,另一手就受牵引向外展。
  17、当手一动,则应在意念上,该只手向四方八面张开。
  18、手向前推出时,肩胛骨的位置要放松。手回收时,肩井穴(锁骨)对下的位置要放松。
  19、手向前伸,不能出圈。所谓「圈」者,是在身前形成的一个看不见,但自已能感觉到的一个圆圈。如手出圈,只要对方黏着,稍作牵引,人便失重心,身体往前倾倒。
  20、松肩、沉肘和松腕的其中一种做法是:首先,整条手放松,用意推开肩关节,想象了一条水管的阀门被打开,一股水慢慢从肩流落上臂。当上臂充满水后,肘受水的重量往下沉。继而打开肘关节,让水继续流去前臂。待前臂也充满了水后,打开腕关节,让水流去手掌,再打开虎口,让水最终流到指尖。
  21、推手时,拟增加手上沉重量,不能光用力向下压,而是虚领顶劲,领着身体向上升,则手上沉重量自然增加。如双手向左移,则身体须向右走。同样,如双手向右移,则身体须向左走。
  22、在练架子或推手时,要松开上肢的每个关节,包括: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可意想手腕关节内侧、肘关节内侧和肩关节内侧都夹着一膨涨的小球,将每个关节推开。此外,若其中一只手或两手同时在胸前抱圆,则意想手弯和胸的中间位置有一圆球居中。此球可随自已的心意胀大和缩小,亦即开与合。再进一步,意想身体是一个球。当意想球胀大,不单是手向前,身亦向后,肘两侧和身体两侧也向两边胀开,甚至头顶和双脚也上下伸展。因为球胀大是向四方八面同时胀大。
  23、肩、肘、腕顺序放松是「意」的训练。目的是使手上任何部位听从「意」的指挥。当手上功夫进步后,肩、肘、腕松的次序可任意组合。例如,腕、肘、肩。
  24、想象身体如寺庙里的一口钟。两腿内侧为钟的内壁,尾闾为钟锤。钟锤永远只能在钟内壁的范围摆动。那就是说,尾闾在任何时候都不应与任何一腿重迭,否则便是双重。
  25、无论是打拳还是推手,作弓步时,后脚不可用力向后向下蹬,而是要开跨、扩膝,放松垮根、膝盖和脚踝的关节。这样,后脚才不会僵硬,重量流至脚板、脚指而反弹。反弹力倒头传至脚跟再传至腿、腰……。这时脚跟会有上升的感觉,身体才能升沉转动灵活。
  26、当做弓步时,身体的重量从小腹放到前实腿的大腿内侧处。想象前腿的跨和后腿的跨各有一气球。前腿的跨根的气球慢慢缩小,跨部随之慢慢放松、内收下沉;后腿跨部的气球慢慢扩大。
  27、若身向左转,则右脚先动,继而左脚动;相反,若身向右转,则左脚先动,继而右脚动。但无论向左或向右转,都必须虚领顶劲,用意将一边身缩小,以脊椎为轴为主转动,带动整个身体转动。
  28、无论练拳还是推手,如要转动脊椎,必须在原位上转,不能在转的同时,向前后左右任何一方移动。
  29、两脚虚实的转换在练架子时两脚虚实的变换,例如坐步变弓步或反之,不应只是简单地将实脚向前或向后撑,把身体推向前或推向后,使身体的重量,从地面直线地从一只脚一交给另一只脚。比较好的方法是,意想丹田像是一个水泵,而实脚的整条腿像贯满了水。当两腿进行虚实转换时,丹田的水泵将实腿的水徐徐抽起抽走,然后徐徐贯入虚腿去。水的流动路线像一个倒转的英文”∩”字母。在这样的意想的抽水和注水的过程中,身体便自然向前或向后移动。所谓意想,不单纯是想,还要真的像感觉到水在一条腿从下而上,经过单田,然后从上而下流动。也就是说,我们要能「用意」来指挥水的流动路线。此外,除了要做到能够以「意」来指挥水的流动路线外,还要能控制水的流动速度。水的流动速度要均匀,不要有停顿。如假设实腿的水量是从9开始,然后8,7,6….地减少,最后至0;则注水的水量则是从0开始,然后1,2,3,4地增加至9。用「意想」所感觉到水的流动路线和速度,起初是很模糊和缓慢的。有时,感觉甚至会中断。但随着多练习,意想的感觉和速度便可以加快和加强。最快比电光火石还要快。这样,才能达到太极拳的「用意不用力」「手快不如意先」的原则。进行「意想」时,精神必须高度集中,不想其它东西。
  此外,在上述的腿上虚实变换的过程中,必须要「虚灵顶劲」和做到「节节放松,节节贯串」。这样才能符合「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犹须贯串」的要求。当我们按照上述的方法来转换两腿间的虚实时,若能做到全身放松,转换轻灵,在身体的重量全部从一腿转换到另一条腿一刹那,会感觉到有一个力从地面向上反弹到实脚。我们应从脚底、脚踝关节、膝关节、跨等节节向上放松,让这个反弹力随着我们的心意去到身体的任何部份,作为该身体部份的动力来源。例如虚脚的上步或手上的掤劲。要注意,如果在地面反弹力的传递所经过的路线中,有不松开的地方,那么,地面反弹力的传递便在身体不松开的地方中止。因此,在练架子时,必须要全身松开,节节放松,节节贯串,一动接另一动,不许有停滞。
  30、每次打太极拳式练习,只可选择一个重点作为练习对像,例如:肩、肘、腕;两腿虚实转移等等。绝不可贪多,欲速不达。
  31、所谓心法、重点,只是一个手段或是一件工具,帮助我们达到太极拳的要求。当我们做到某个重点,并且运用自如,便应忘记了该个重点,让该重点的要求自然而生。
当前文章地址:/taijiquan-5917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电话:
其他问题:
恭喜您提交成功!我们会即使与您取得联系什么是真正太极拳 (转自陈家沟太极网微信公众号)小伙伴震惊了_太极拳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95,592贴子:
什么是真正太极拳 (转自陈家沟太极网微信公众号)小伙伴震惊了
什么是真正的太极拳 太极拳点击标题下方“太极拳”关注太极网微信平台,了解太极拳最新资讯!太极拳是拳,在古代拳就是一种用于搏击的技术。拳有内家、外家之分;拳的种类有很多,但在以前有共同的一点是必须有技击的含义。不能用于技击的,就不能称之为拳。拳是一种载体,它可以去承载不同的思想、文化而变成独具特色的拳种。在当今社会,拳更赋予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拳是技术,不只是架子或套路,它必须区分于操或舞蹈,它一定在吻合人体的生理基础上,有非常完美的运动曲线,才能体现拳术的魅力。所以对任何拳术都有“差之毫厘,缪以千里”之说。而“太极”是一个哲学概念,是华夏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太极图是对太极形象而又贴切的概括。从太极图上看:太极呈一圆,圆中有黑白两部分,俗称“阴阳鱼”,两鱼互抱,循环往复;白鱼中有一黑眼,黑鱼中有一白眼,代表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它维系了阴阳的平衡。因此,在太极拳中必须能够体现出太极的阴阳之理,需知道如何通过在动作的运动过程中保持身体各个部位的阴阳变化和阴阳互变,要知道如何做到“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太极拳就是把这个太极的思想融入的拳中而成为太极拳的,就是用拳作为载体、用动作来展现太极文化和思想的,所以有人把太极拳称为“哲拳”不是没有道理的。所以既然被称为“太极拳”,她必须包含了“太极”和“拳”的两层含义,也就是必须把太极的阴阳之理融入到拳里面,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太极拳。而不是缓慢地做一些看似打拳的动作就是太极拳了。所有太极拳的经典拳论上说,太极拳是根据“太极的阴阳学说,结合中医的经络骨骼学说,融入道家的导引吐纳之术”创立的。所以说太极拳真正的核心是以太极的阴阳学说为理论依据,中医的经络骨骼学说为生理依据,以道家的导引吐纳之术为练气的方法,以武术拳架为载体的一种性命双修的拳法。另外,我们再看太极拳著作的经典理论,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为:节节贯穿、不丢不顶、以柔克刚、避实就虚、等等。据以上所述,练太极拳或教太极拳必须要搞明白的几个原则:一、每一个动作必须能够完全符合经典拳论和太极拳创立时的原理要求,即每招每式应具有太极阴阳之理,周身上下、手脚身背处处皆应虚实分明、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不断转换。哪怕是最简单的两手打开,其实都有开中有合的。如果不明阴阳之理,那就不能称太极。二、每个动作应符合人体骨骼的最佳受力点的原则才能保证经络的通畅。太极名家陈鑫在他的著作《陈氏太极拳图说》中说练太极拳很重要的一点是“骨节要对”。“骨节要对”其实就是吻合人体骨骼最佳受力状态。因为在拳架中吻合人体骨骼的最佳受力状态,就是把桩功直接融入拳架当中,这又吻合了以前所说的练太极拳要桩步走架的说法。这时手的位置、脚的位置、身体的方向,有时差一厘米都不行。就是所谓的“差之毫厘,缪以千里”,只有在拳架中有了这些特定的位置、角度、方向的要求后,才能意味着拳跟操和舞蹈是有本质的区别的!所谓拳打万遍自显神通,是指打准确的拳,广播操做一辈子都不可能变成拳的。三、每一个动作都要体现节节贯穿,因为节节贯穿是太极拳最显著的特点,很多人都知道在《拳论》中有“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这句话,但要做到知行合一也不是件简单的事,首先要知道这二句话的真正含义,其根在脚,关键是怎样有根?如果在拳架中不吻合骨骼最佳受力状态,那就很难有根。同时又因为骨节没对,也没办法一节一节贯穿出来,所以就没办法体现节节贯穿。另外,在做节节贯穿时的要领是一节一节贯穿的,也就是说在做节节贯穿时是有虚实变化的,比如从肩贯穿到肘时,这时肘为实,而肩要从实转为虚,贯穿到手时,肘就又从实转为虚。在一个手臂上就有实有虚,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这样又吻合了太极的原理,俗话说无处不太极,就是说太极就是不断的在虚实变化。又吻合了太极拳是相互矛盾而统一的运动这一说法。四、在每个动作上都要体现不丢不顶、以柔克刚。怎样做到是关键!大家都知道,练拳其实就是把一个人本能以外的动作用特殊的方法协调起来,再把协调起来的动作综合起来变成一个人的条件反射。如果拳架动作不通过检验、不明拳理,那可能是在做操。在练太极拳中有句谚语:“在练拳时无人当有人,在推手时有人当无人”。意思是说在练拳过程中感觉有人在推着,但其实光靠想象是没有用的。在易太极学拳就一定要先明理,为什么要这样做动作!而且一定要检验,把每个动作拆开,让人推着把拳架动作给做出来,而且在过程中不能和对方顶,也不能被对方推出去。但那时如果没有吻合人体骨骼的最佳受力状态,就很容易会被对方推出去,如果在拳架中没有完美的运动曲线、没有节节贯穿、没有虚实变化,那就不可能让推的人使不出力把动作做出来。所以虽说要“练拳时无人当有人”,但学拳时一定要先有人就有人。当真的有人推着,能用完美的线路,不断虚实变化的技术,让推的人在使不出力的情况下完成拳架线路,那就表明这个动作做对了,当一套拳都通过这样的检验,就会对这套拳为什么要这样做动作?怎样练准确的拳?会感觉非常清晰。再在练拳时还不能大意,还要想象着有人推着你,用已经明确的方法去练拳,这就是“练拳时无人当有人”的过程。因为在检验和练拳时一定是让推的人使不出力的,然后不断的去练通过检验过的拳架,直至把碰上力就让人使不出力的动作变成条件反射。到后面碰上力的第一反应就是让对方使不出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推手是有人当无人”。如果拳架不明理,不通过检验,就算练的时间再长,碰上力还是在顶。所以说广播操做一辈子都不可能变成拳,不通过不丢不顶检验过的拳架,练的时间再长也不会是太极拳。所以说太极拳的每个招式都应具有清晰和准确的运行线路和先后顺序,如此才能符合太极拳的原理和运动特点,才能具有良好的养生和太极技击的攻防作用,才能在招熟时达到以柔克刚、四两拔千斤的效果。五、大家都知道太极拳是内家拳,内家拳就必须产生内气,而现在几乎所有的太极拳的书上都很少讲到产生内气的方法。所以很多习练者都迷失了方向,甚至练了一辈子都不知道气是什么。下面我着重阐述一下太极拳的“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的原理和习练方法:根据中国古老的道家养生理念「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这个修炼公式加以检视,我们可以得知:修练会造成精、气、神的改变,换句话说,精、气、神三者的成分、功能各自不同,精不等于气,气也不等于神。它还告诉我们经过修练,精可以变化为气,再由气变化为神。从文字上观察,这个公式包含了二个重点:(一)「练」这个字就是再制、精制的意思,因此,我们要研究精变成气、气变成神的过程和方法;(二)「化」即是变化、转变,不管是质变或量变,前者与后者必有不同之处。我们先说一下练气的前提。宋·寇宗奭《本草衍义》说:「夫人之生以气血为本,人之病未有不先伤其气血者。」意思是只有人的气血先出了问题,疾病才会跟着来。所以《灵枢·脉度》里面说:「气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就是说:气跟水一样,一定要流动,否则就会污浊腐败,成为致病之源。《内经·灵枢经脉》说:「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又说:「气血淤阻,病由之生,气血通则百病愈。」说明气必须依靠经络、气脉来运行的,如果经脉不通,那气血运行就会受阻,所以开通经脉是练气的首要任务,当然开通经脉是需要特定的外形。易太极的第一体系准确性就是让经脉畅通的。经脉不通,则采气、行气等工作皆难以进行。说「练精化气」,那么「精」是什么?在生活中当我们身体状况好的时候称为「精力充沛」,身体状况差的时候称为「精疲力尽」,这表示「精」是供给身体活动力的能量,它可增可减,是一种常会消耗、常需补充的元素。《黄帝内经》说:「人始生,先成精。」又说:「夫精者,身之本也。」再进一步指出:「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由这三句话的相互关系得知,精是构成身体的基本元素;精是阴气、阳气结合的产物;精是强健身体的要素;精是建构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肌肉皮毛的基本元素。中医认为,五脏六腑都有精的存在,所以「精」是气的一种,它关系到四肢、五脏的健康及六识感官的灵拙。《内经》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就是说人是能从天地之间采取的「真气」,可以与食物中的「谷气」合流,用来充足我们身体的精气。《内经》又说:「真气着,经气也。」就是说精气行走于血管、经脉之中,精含动能,它有推进的动能,所以这一类的气都归属于精。人体透过两个管道摄取能量(精):一是饮食,一是呼吸。首先讲饮食,我们所吃的食物皆取材于植物、动物,这些植物动物在生长过程中吸取了天地的营养和能量,我们将食物吃下去后,便占有了它们的营养和能量。而且动植物本来是有生命的,生物都有生物能,它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气。我们消化动植物,同时也吸收了它们的生物能。第二通过呼吸来摄取空气中的能量,我们用科学方式观察空气中的成份就有氢、氧、氦、二氧化碳……,以及水蒸气、微生物、尘埃,还有号称空气维他命的「空气离子」等元素。但是,我们通过饮食和呼吸摄取的能量是只能维持我们的生命,还不足以用来转化成其它成分的“炁”(气)。我们还得用特殊技巧的改变,可以转换「气的种类」。但因为空气中还蕴藏了电能、热能的阳气,所以说当呼吸吐纳时吸进身体的「气」为一种含有火气及动能的粒子,古修道家称之为「元阳」,元阳是一种能量,我们要利用天地间的「元阳」。但如果只是吐纳,一段时间之后,嘴巴破了,脸上猛冒痘痘,口干口臭,甚至全身燥热难耐,感觉身体开始「上火」,这就是阳气累积太多所产生的现象。所谓上火,就是火气浮动上升。以前说有的人练气功的走火入魔就是这原因。所以自古以来,大部分的道派都主张性命双修,认为「形神俱妙」才是修道正途。我们观察已经出土的历代人物图像,常会看到他们摆出各式各样的练功姿态,这是几千年来人们共通的练功方式,因为动才能通气散滞,活络血脉,而呼吸吐纳吸进来的阳气充满电能、热能,也必须借用劳动、运动来消耗能量,发汗散热,并将气流通散布全身。如果光是动而不练气,身体就容易亏损;如果光练呼吸吐纳而不动,身体则容易上火。修道家云:「无气莫打坐,没有麦子莫推磨。」古人认为,入门学艺必须先从功架这些基本动作练起,等待身体有气。但是现代有很多人一开始就由打坐入手,这种做法古人是不主张的。古人认为无气打坐等于是「空转」,将产生种种问题,所以许多僧尼、喇嘛即因长坐气滞而浑身是病.....当然,最难求的反而是入手功夫,有些道家是挟秘自珍,有些修道家则认为初步功夫是「贱下之道」,其中有些动作很难说得出口,所以《性命圭旨》有「神仙不肯分明说,说得分明笑杀人」之语。因此,很多人捧着古书练功学道,常不得其门而入。因此,怎样用特殊的技巧来把空气中的能量转变成以后练功时所用的精气?这个练气(空气)化成精气(后面就称:练气化精)的过程就是通过导引和吐纳完成。练气若能动静调和,则形、气两利,光静不动或光动不静,效果都将大打折扣。尤其不可只静不动,否则久而久之必导致气血停滞,百病丛生。所以说练气化精是练功的第一步,但必须遵行动静相济的道理,开始以动作导引配合呼吸。《黄帝内经》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人为阴阳所生,人身的健康、寿命皆脱离不了阴阳的作用,不论是练气的原料或功法,例如穴道一前一后、吐纳一呼一吸、行气一升一降,凡涵盖在阴阳领域者皆属命功。练气化精的功能在练命养形,其功法离不开「肢体运动+呼吸吐纳」的组合。庄子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高者之所好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象彭祖等高寿的人都喜欢用导引吐纳来养形的。所以说养生公式是「运动+呼吸」。呼吸可以摄取能量,这时如果配合一紧一松、一升一降、一开一阖的肢体活动,就能产生能量,这就是利用呼吸吐纳加上肢体动作的导引,练气强身就是产生「导引」能量的效果。这一紧一松、一升一降、一开一阖就是阴阳,所以说易太极每一个动作都要明确它的阴阳之理。「熊经鸟伸」即是导引动作,目的在导引能量沿着气脉散布到筋骨皮肉、五脏六腑,能让我们气血畅通、体魄强健。而导引必须要有正确的位置,明了的运行线路以及规范的先后顺序等等。练易太极时的口诀就是规范运行线路的先后顺序。这就是练气的初期所说的「养形」。施肩吾《西山群仙会真记》:「形者气之舍,气者形之主。借形养气,气壮而形固矣。」这就是说形非常关键。太极拳要练出内气,没有特定的形是不可能的。《黄帝内经》说:「阳化气,阴成形。」以阴阳的性质而言,阳主动,主火,主气化作用;阴主静,主水,主固化作用。人为阴阳所生,当人身的阴、阳成分数量相等时称为「阴阳平衡」,这时身体的气处于稳定状态,身体也就感觉平安舒适。中医说:「气为血之帅。」又说:「气行乃血流。」自古医家认为气、血是一体的,气中有血,血中有气,气若不通,血就会阻塞。《阴阳五行论》说:「阴得阳蒸,故能上升,阳得阴制,故能下降」。因为血主阴,阴主固化,而气属阳,阳主气化,因此血中的阴需要加上气中的阳让它气化,以保持血液的生命力,血就不易浓稠沉淀,血管也才不容易硬化,血中气足,气血通畅,自可百病不生。我们体内任何部位若有脏气、浊气、冷气淤积,由于这些物质性的浊气使得气血的循环受阻,让我们的身体营养不进、废物不出,以致产生疾病。因此,「气血交融」是强化循环功能的关键。依据物理原理,血重浊而下沉,气轻清而上浮,人上了年纪,气血逐渐分离,血沉积在下半身无法回流,气上升至上半身导致摄能功能减弱,健康便每况愈下。我们必须违反物理原理,把阳气贯注下半身与静脉血混合,下沉的血加入阳气的动能之后便会活化,重造循环之顺畅。《悟真篇》把精称为「阴中阳」,阴静阳动,阴阳结合就是动能和静能的结合。这就是在练易太极刚开始的时候要人不断下沉来引导气下沉的原因。气下沉的阴阳结合产生生化作用,所以气血交融便成精。这个过程就叫做「练气化精」。所以《吐纳经》也说:「精者血脉之川流也」。近代出土,距今两千四百年前战国时代的《行气玉佩铭》即说:「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意思是说,练气的过程像一颗树的生长过程一样,先往地里向下扎根,待根扎稳了,再往上萌芽,往天空发展长出枝叶。所以练气先要入地衔接地气,让气固定在地下,大地为生命之母,身上的气能与地气连通,我们就能采取大地源源不绝的能量。其实人身的能量与天地是对流的,人可以取用天地无穷的能量而获得健康和延长寿命,但条件是必须本身要有「根源牢固」,用比喻的方式加以说明:我们必须在自己身上建立一个「电瓶」,这个电瓶如果功能良好,它就可以引进天地的电能而充电,随时储备足够的电能以供身体之用,让我们活得很健康长寿。老子说的「人法地,地法天」,意指练功要让气先往地下走,接通地气,再利用地气上升的作用去接通天的能量。魏伯阳的《参同契》被道家奉为「万古丹经王」,书中有一句:「从头流达足,究竟复上升。」即在说明气必须下行入地再反弹上来,这是练功最重要的诀窍,但是自古以来很少人谈及其中道理。这个就是易太极的第二体系:节节贯穿。也吻合了《拳论》中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的说法。以前练功说要「入门先站三年桩」,练武的筑基功夫是扎马步,当然站桩和扎马步都不是随便一站或一扎,其都有特定性,就是要根据人体的生理特点,太极拳名家陈鑫说的:”骨节要对“就是说的是要吻合人体骨骼的最佳受力状态。以前说太极拳桩步走拳就是指所有的动作要在骨节对了,吻合人体最佳受力状态的前提下才有效果。所以易太极讲究准确性,要求每个动作都要吻合人体骨骼得最佳受力状态。其目的即在导气入地,因为当身体重心下移,只有脚上有劲,上身放轻松,下肢的气脉逐渐打开,气就会由上往下流经涌泉入地,日久功深,身上的气会与地气结合在一起,下盘就会变得非常稳固。由此可以判断,练易太极很快产生根劲,就是将骨节对了并能将气往下打与地气挂钩,才能很快产生强大的根劲。但是练功初期,师父的指导非常重要,师父必须因材施教,以建立良好的心态,调整正确的姿势,否则一旦练出偏差,往后的功夫就不易进步,因此才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只说。才吻合「因形定气,因气定位」的道理。调整正确的姿势就是一个是将身上的线路摆正,寻找气的来路去路,感觉到气通了才能确定得到正位。到底练气化精会出现什么现象呢?武术家说:「汗水洗筋骨皮肉。」这时身体含氧、含气量迅速提升,身体的温度也会提高,并大量流汗,排出的汗水味道又酸又臭,显示积藏在筋骨皮肉中的污秽被汗水冲洗出来。发热、流汗能够促进身体排毒,自体内深处排出大量汗水的同时,亦将体内累积的镉、铅、铜、镍等重金属物质排出体外,彻底去除病症的根源。这个现象在易太极是比比皆是。如果每天练功,经过几个月之后身体气机开始启动,出现的征状也是五花八门。隋朝的智顗和尚在《习止观坐禅法要》中提到,禅修中会出现痛、痒、冷、暖、轻、重、涩、滑八种感觉,称会「八触」。练气初期也会产生类似的现象,「痛」表示气阻塞不通,「痒」表示气走皮肤或是皮肤正在排毒,「冷、暖」表示气的阴盛或阳盛,「轻、重」表示气进入穴道是否顺利,「涩、滑」表示行气的通畅程度。在八触里面,就属「痛」最让人伤脑筋,「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气逢阻塞则痛,有些痛点练一段时间之后会打通消失,但某些部位的痛点可能就要花很长一段时间整治,所以痛是常有的事。而且在练气的过程中一些陈年旧伤不免一一浮现。经过一段时间的动静兼修,有了内气,就好比在体内自备发电机、充气机一样,它随时都可以运转,推动气血在四肢百骸、五脏六腑之间顺畅流动;供给身体动力,我们平常如果感到体能衰退,或感到浑身浊气,就可气贯注全身,能在短时间内清除浊气、恢复体能。医学界一直在寻找健康的秘诀,实际上,「练气化精」自疗自愈的功效胜过任何医疗行为。练出气之后,如果光用心(静功)去催动它,顶多能输出30%的能量,绝大部分的能量还是必须靠导引、打拳、运动等等肢体活动将元精布满全身;换句话说,要运用元精就必须动,肢体用力,气就会往用力的部位输送,肢体活动不懈,才能长保身体强健。所以导引是让精气流通、散布,经过筑基之后,身上的气脉也逐渐可以行气,这才是正确的练精气方法。上面谈了练精,接下来谈谈化气。因为古人没有电场、磁场的观念,所以许多人把各种频谱的能量一律通称为「气」。基本上,我们在读古道书的时候,将「气」字全部改为「炁」字就差不到哪里去,因为前辈修道家谈的大都是先天炁,很少人在谈后天气。练精与练炁必须运用不同的意识层次,这是现代人最难以理解的一个基础理论,即使古代的不少修道家也缺乏这个观念,但是,如果不把这个道理理清,在练功过程中发生的许多现象便无法解释。当前面进行初步的练气化精时,我们用心(主观意识)将后天气之中的元阳带进身体,但进入练精化炁的阶段,用心将造成火气过旺。炁之字意既为无火,而心属火,所以伏炁不能用心,而须用意(下意识),换言之,心不是炁的意识主宰,意才是炁的意识主宰。所以练功凡是运用「若有若无」、「不即不离」的心法时,就是在用意,而不是在用心。心在身前,意在身后,两者处于对应位置,心、意是两种不同的意识主宰,这个道理丹书很少说明,必须功夫达到某个境界之后,才能体会两者的不同。心和意各管各的,心和意不能同时使用,用意时就不能用心,用心时意就消失,所以叫做「识神用事,元神退听」。清虚道人辑录的《五篇灵文》说:「身心无为,而神炁自然有所为。」意思也是说在身心放松的时候,才由无为的意接管,神炁才会起作用。现在很多人刚开始练太极拳就讲究放松和「若有若无」、「不即不离」等,这是不对的。因为没有前面的积累,那样练也是空推磨。炁是一股能量流,炁是磁场,得炁的人感觉很清楚,可由意念任意控制,但是没有得炁的人,任你说破嘴也无法明白。得炁之后,并不是从此就可以不练了,炁会减弱退转,久不练甚至会消失,因此,得炁之后仍须长期温养。总之,我们吸气进入身体,经过累积、锻炼之后,元阳就会形成一个气场,它就会不断向中心集中而提高密度,分子之间开始相互激荡而产生变化;同时借由腹部与背后的膨胀与收缩,前阴后阳穴道一开一阖相吸相斥,气场逐渐出现漩涡旋转而产生磁场,道家称之为「八卦相荡」,这就是练精化炁的基本原理。这个是属于易太极第三体系:阴阳变化的范畴。本来精气从气、从米,表示气是由空气和营养结合而产生的。练气可以生精,再经过特定的方法锻炼之后,精气发生变化,由电转磁,气中的火气不见了,所以古人将之称为炁,炁从旡、从火,这是一个会意字,意指无火的气。练精可以化炁,但是在什么情况下精会转化成炁呢?精与炁皆属生物电磁场,精的成分类似电场,炁则类似磁场。瑞典医学家布庄·挪丹斯沧说:「人体神经系统是个电流系统,有电磁场。」他在神经系统所测到的电磁场,就倾向炁的范围;但是挪丹斯博士又发现,当肌肉运动伸缩时,其间的动脉毛细血管就会增加放电现象,累积电荷,并传递给邻近的毛细血管;这个属精气的生物电。通过不断的节节贯穿下沉和反弹,久而久之,透过细胞之间的感应、扩散,炁会逐渐从「下元」渗透到整个身体,炁提升神经功能、活化细胞,并清除体内坏的能量、避免外来邪气侵袭,经过长期温养,就会形成包覆身体内外、沟通天地的浩然之气。就是孟子说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炁刚出现的时候很微弱,孟子称之为「平旦之气」,但是它会越养越强。能量之间似有屏障区隔必须切换意识才能指挥不同的能量。修炼日久功深之后,能量及意识皆可跨越屏障,运用自如。这就是易太极的第四体系:掌控内气。所谓功力,即是「能量强度及意识纯粹的总和」,要练到精气神合一的境界。这就是为什么说太极拳是内家拳的原因。人体能量与天地能量在频谱相同时会产生共振,这时我们就可以吸收宇宙的能量纳为已有。练气的基本原理,是先在我们体内产生「气的种子」,然后这个种子就会与天地间同一频谱的能量相应,我们就可以将气引进身体,但是依据种子的性质只能引进同类的气;换句话说,精能引精,炁能引炁,神能引神,这叫做「同类相亲」、「同气相求」。一个由静坐入手的人,虽然已经得气,但是他不会变的更加有力气,容貌也不会变得更年轻,原因是他没有锻炼精气,只有精气才能练形。我们现在谈一下气、精、炁、神之间的相互关系,练气可以化精,练精可以化炁,练炁可以化神。气在人体中是由低层往高层进化,练气可以化精,练精可以化炁,练炁可以化神。四种能量中,高层能量可以控制低层的能量,换言之,神可以管炁,炁可以管精,神当然可以管炁。总之,练气的原理,是以不同的意识驾驭不同的能量,能量的等级分为气、精、炁、神四种。但是在练的过程中,有一个中间的「过渡地带」,也就是「若有若无」的灰色地带。若以功能而言,我们平常通过饮食和呼吸摄取的能量加上特定的外形运动+吐纳产生精;精则有形推动血气的运行、供给身体动力,并清除体内坏的能量、避免外来邪气的侵袭;神则是在建立人身与天地能量的沟通管道。能量在人的身上会出现「元神驰,元炁散,元精毁」的现象,所以必须「神补其神,炁补其炁,精补其精」,每一层级的能量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所以每一层级的气都要练,就算练出炁后,前面的练气化精还得练,不然就会有亏空的现象,万不可偏废,换句话说,也就是要「性命双修」。道家东派创始人陆西星《玄肤论》也说:「精炁之得神而王,犹臣之得君而尊也。」以上的言论,都将「神」视为修练的总指挥。《灵枢·移精变气篇》:「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元初李道存《中和集》:「不生不死,神之常也。」不论神可以有得有失,或是不生不灭,神在这两句话中则被解释为是一种能量。所以说在生活中人们用各种方式进行运动和养生,其目的无非为了获得健康以及提升性灵。其实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关键在于人体「能量的改变」,因为弱化、劣化的能量是造成身心毁坏的主因,唯有能量得以强化、优化,才能打造一个健康完美的身心。点击链接进入,
139第一速度宝宝
苹果壁纸图片软件哪个好用?
这个,还是很赞同易的观念的么!
理念很不错呀 但这个理念到底是谁的呀!
太多没有看
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内面有真正太极拳内涵,受益非浅!
太长了,看不完。只能顶一个。
太高深了,难看完
易的,混沌糊涂也能讲一点。黄忠达要是采纳我的观点,厉害啦.................
四大金刚的拳架是不一样的,哪个是对的,哪个有误差?
缺牙要及时修复,揭秘种植牙如何做到几十年不掉?
原来又是一台机
假传万言书
干嘛不直接说黄忠达?换个马甲照样认识你。
写的不错,练的么。。。。。
懒扎衣 问题多多
什麼是经络骨骼学是否你创的?
此贴还是挺火的么!
真理往往都是掌握在活的时间长的人之中,当各位都变成一把黄土了,谁为各位书写传记,那么还有争论的必要么?且看且珍惜啊,人这一生匆匆数十年,何必呢!言过且过。
有些,值得研究。
?的传人申小健为什么要帮易做宣传?看来有戏?
什么是真正的拳 拳
点击标题下方“拳”关注微信平台,了解太极拳最新资讯!
拳是拳,在古代拳就是一种用于搏击的技术。拳有内家、外家之分;拳的种类有很多,但在以前有共同的一点是必须有技击的含义。不能用于技击的,就不能称之为拳。拳是一种载体,它可以去承载不同的思想、文化而变成独具特色的拳种。在当今社会,拳更赋予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拳是技术,不只是架子或套路,它必须区分于操或舞蹈,它一定在吻合人体的生理基础上,有非常完美的运动曲线,才能体现拳术的魅力。所以对任何拳术都有“差之毫厘,缪以千里”之说。 而“”是一个哲学概念,是华夏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太极图是对太极形象而又贴切的概括。从太极图上看:太极呈一圆,圆中有黑白两部分,俗称“阴阳鱼”,两鱼互抱,循环往复;中有一黑眼,中有一白眼,代表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它维系了阴阳的平衡。因此,在拳中必须能够体现出太极的阴阳之理,需知道如何通过在动作的运动过程中保持身体各个部位的阴阳变化和阴阳互变,要知道如何做到“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太极拳就是把这个太极的思想融入的拳中而成为太极拳的,就是用拳作为载体、用动作来展现文化和思想的,所以有人把太极拳称为“哲拳”不是没有道理的。所以既然被称为“太极拳”,她必须包含了“太极”和“拳”的两层含义,也就是必须把太极的阴阳之理融入到拳里面,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太极拳。而不是缓慢地做一些看似打拳的动作就是拳了。 所有拳的经典拳论上说,太极拳是根据“太极的阴阳学说,结合中医的经络骨骼学说,融入道家的导引吐纳之术”创立的。所以说太极拳真正的核心是以太极的阴阳学说为理论依据,中医的经络骨骼学说为生理依据,以道家的导引吐纳之术为练气的方法,以武术拳架为载体的一种的拳法。另外,我们再看拳著作的经典理论,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为:节节贯穿、不丢不顶、以柔克刚、避实就虚、等等。 据以上所述,练拳或教太极拳必须要搞明白的几个原则: 一、每一个动作必须能够完全符合经典拳论和拳创立时的原理要求,即每招每式应具有太极阴阳之理,周身上下、手脚身背处处皆应虚实分明、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不断转换。哪怕是最简单的两手打开,其实都有开中有合的。如果不明阴阳之理,那就不能称。 二™℡·——————————————————————“04.24,和橘宗去东京天空树,一脚把他踹下去了。”“04.26,和白王去明治神宫砸场子,让他被诺诺和凯撒打死了。” “04.25,和江南去迪士尼,鬼屋很可怕,所以把江南关里面了。” “还是Sakura最好了。”   --来自助手版贴吧客户端   --嗯嗯给我个粉嘛
我竟然看完了。。。™℡·——————————————————————“04.24,和橘宗去东京天空树,一脚把他踹下去了。”“04.26,和白王去砸场子,让他被诺诺和打死了。” “04.25,和江南去,鬼屋很可怕,所以把江南关里面了。” “还是Sakura最好了。”   --来自助手版贴吧客户端   --嗯嗯给我个粉嘛
就是照片上那个人把黄老师的文章一字不差的复制黏贴在自己网站上,用自己的照片压题。
这篇文章很好啊!不明白各位大侠为何为些无谓的名头争吵。我读了三遍,节节贯穿原来还能检验出来,原来内气也没有那么玄乎,这个实用,收藏了!日后请教
易的文章写得很好啊,收藏了,可是照片好像是的啊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和韵太极拳背向演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