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越狱的苹果下载了苹果企业级信任应用并信任,允许访问通讯录,会不会中病毒或者泄漏隐私,删除了能不能删干净

越狱背后的隐私战与商业战
  前不久的315晚会引起了一片哗然。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苹果的售后,二是互联网上的个人隐私。但这两个话题很有趣,因为如果合并在一起的话,苹果几乎是目前对个人隐私保护最为重视的公司之一了。
  但全球有10%的苹果用户放弃了这种隐私保护——在国内这一数据更高,超过30%。是的,这些都是越狱用户。
  此前有媒体在微博上进行越狱调查,得出结果发现超过半数越狱用户的越狱原因是为了安装第三方输入法和美化界面,剩下的基本都是为了能够安装盗版软件。无论是哪一种情况,这些设备都无形之中把自己的用户数据毫无保留地暴露在了外面。
  对于前半数用户而言,他们并不了解苹果设备不能使用第三方输入法和美化软件的原因在于,iOS系统存在沙盒机制,这使得每一个应用都只能访问自己的内存区域,而不可能调用另一个应用运行中的数据。这最大程度上保障了用户资料的安全,理论上任何木马、蠕虫病毒或恶意程序,都不可能获取到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而为了美化或者输入法必须打破这种机制,使输入法或者其他应用可以被所有的应用调用——这也意味着,窥探用户数据和破坏性的软件也可以调用所有应用的数据,包括联系人、通话记录、邮件、文档等,甚至是远程开启麦克风进行录音。
  国外许多机构已经严格限制自己员工不得使用越狱的苹果设备——显然,他们对于苹果原生的系统是极为信任的。事实上,当年苹果正是借助于强大的安全性才在高端用户中击败了黑莓成为主流;而再往前推数年,黑莓也是依靠借安全、稳定与Push Mail击溃了最早推出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微软,在美国政商界走红多年——Windows Mobile早期版本和PC版一样漏洞百出,这是用户难以接受的。
  而对于后半数用户而言,这种刚性需求存在必有其合理性,但必须正视其代价与风险。事实上,如果意识到越狱带来的威胁,一定有不少用户会放弃这“免费的午餐”。目前有部分用户开始使用非越狱的免费应用安装渠道(比如快用苹果助手),这要比越狱安全得多。
  事实上,目前国内越狱用户比例高居不下的原因,很重要一点在于相关的科技服务厂商有意在隐瞒越狱的风险——而苹果对于安全性的宣传并不够直白,甚至于连宣传都严重不足。
  苹果系统的封闭性不仅仅保障了苹果的高额收入和利润,也使得围绕着苹果产品可以进行的生意极为有限。除了按照苹果App Store的规则开发应用之外,就只剩下销售苹果设备的保护套等周边了。
  但越狱市场不同,用户选择越狱将诞生大量商业机会。不仅仅侵害掠夺用户信息的灰色生意,许多正大光明的商业模式也有机会登堂入室。越狱使得许多第三方厂商可以完全接管用户的设备,这之后就有许多生意可做了。
  在上个月,国内最大的越狱助手在香港上市的申请已经获批,据其IPO申请书中所述,其去年获利近3亿元——如果没有越狱手机,这一收入将被砍掉九成。
  这其中的利益链条被包装成合理合法的商业模式:基于客观存在的庞大越狱用户群体,为他们提供便捷的软件应用下载安装管理服务,然后由上游软件应用开发者支付推广费用,或与开发者分成。
  但为了把这种商业模式的规模做大,维持越狱用户和设备的规模是必须的。在这种利益驱动下,越狱被贴上了“免费”、“美化”、“极客”等等标签,却没有等同地告知越狱带来的安全风险。因越狱而受惠的厂商在推动这种片面的舆论时,并不影响其“被动”提供服务的商业形象。
  这当然是不懂技术的央视315晚会不会告诉消费者的。即便是对苹果的售后服务不满意,也有必要在治理互联网隐私泄露时将苹果的正面案例拿出来。苹果在不多的场合隐晦地警告用户越狱会导致缩短电池寿命、数据不稳和其他不良后果,却没有强调这100%影响了用户的信息安全——也鲜有媒体特别为苹果声明这一点。
  在越狱市场上随意逛逛就能证明这一点。比如苹果官方的App Store绝不会出现FinSpy Mobile这样的应用:它可以监视用户位置、通讯录列表、电话、网络历史记录、短信,甚至在特定位置打开iPhone麦克风来进行窃听。但这类应用在越狱市场并不难找。
  也许FinSpy Mobile比较极端,但越狱市场上被重新打包,包含用户信息搜集程序或者恶意广告的应用却是随处可见。一些大牌的越狱市场(比如马上要在香港上市那家)会投入更多精力来保障自己市场内应用的相对安全。但一方面他们的精力无法与苹果苛刻的审核相比,另一方面越狱设备本身安全机制的被破坏,已经使得无数恶意程序可以找到可乘之机。
  手机等移动设备中包含着比PC电脑更多的用户隐私,智能手机的安全远比个人PC的安全更值得重视。也许PC的安全漏洞使得用户的个人偏好、网络行为等数据被暴露和销售,但从那些数据到达现实中真实的个人还有一些困难。但智能手机登移动设备一旦泄露隐私,现实中真实的个人将直接暴露,甚至于具体到所在位置、所说的每一句话。使苹果安全措施失效这一条理由,就足够对越狱说不了。事实上,如果只需要免费安装应用程序,或者简单的管理手机设备,大可以选择一些不需要手机越狱的辅助工具,也希望那些诱导用户越狱的越狱助手工具,能够向用户提供准确的信息,客观陈述越狱的利弊,共同维护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安全。
第1页第2页第3页第4页第5页第6页第7页第8页第9页第10页苹果手机越狱,已下载在手机里的软件会消失吗?通讯录和照片会丢失吗?_百度知道
苹果手机越狱,已下载在手机里的软件会消失吗?通讯录和照片会丢失吗?
  不会。越狱是为了获取手机的最高权限,使能够对ios系统进行修改。越狱的过程是执行一系列脚本,以通过漏洞来得到最高权限,该过程不涉及对用户数据的操作,因此不会删除软件,照片及通讯录。iPhone的【抹掉内容和还原所有设置】才是和电脑重装一样的
采纳率:87%
来自团队:
有itunes备份一下
是不是就是itunes里的“同步”
itunes里点你的设备名称按右键备份就可以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苹果手机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苹果助手未受信任。我在设置里点了信任。这个软件安全吗。会不会产生什么病毒。_百度知道
苹果助手未受信任。我在设置里点了信任。这个软件安全吗。会不会产生什么病毒。
我有更好的答案
安全肯定不怎么安全,病毒是不会,就怕你被骗
采纳率:25%
道具收费的话,一般是通过短信等方式收费,所以这时候不点就可以了1,看你下载源,最好到信誉好的下载网址去下载。2,一般手机游戏之类的
你可以用保护手机的软件看一下比如百度手机卫士手机管家360什么的
不越狱就不会中毒放心没事的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软件安全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越狱背后的隐私战与商业战
CNET科技资讯网时间: 13:12作者:
本文关键词:
&&& 前不久的315晚会引起了一片哗然。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苹果的售后,二是互联网上的个人隐私。但这两个话题很有趣,因为如果合并在一起的话,苹果几乎是目前对个人隐私保护最为重视的公司之一了。
  但全球有10%的苹果用户放弃了这种隐私保护――在国内这一数据更高,超过30%。是的,这些都是越狱用户。
  此前有媒体在微博上进行越狱调查,得出结果发现超过半数越狱用户的越狱原因是为了安装第三方输入法和美化界面,剩下的基本都是为了能够安装盗版软件。无论是哪一种情况,这些设备都无形之中把自己的用户数据毫无保留地暴露在了外面。
  对于前半数用户而言,他们并不了解苹果设备不能使用第三方输入法和美化软件的原因在于,iOS系统存在沙盒机制,这使得每一个应用都只能访问自己的内存区域,而不可能调用另一个应用运行中的数据。这最大程度上保障了用户资料的安全,理论上任何木马、蠕虫病毒或恶意程序,都不可能获取到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而为了美化或者输入法必须打破这种机制,使输入法或者其他应用可以被所有的应用调用――这也意味着,窥探用户数据和破坏性的软件也可以调用所有应用的数据,包括联系人、通话记录、邮件、文档等,甚至是远程开启麦克风进行录音。
  国外许多机构已经严格限制自己员工不得使用越狱的苹果设备――显然,他们对于苹果原生的系统是极为信任的。事实上,当年苹果正是借助于强大的安全性才在高端用户中击败了黑莓成为主流;而再往前推数年,黑莓也是依靠借安全、稳定与Push Mail击溃了最早推出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微软,在美国政商界走红多年――Windows Mobile早期版本和PC版一样漏洞百出,这是用户难以接受的。
  而对于后半数用户而言,这种刚性需求存在必有其合理性,但必须正视其代价与风险。事实上,如果意识到越狱带来的威胁,一定有不少用户会放弃这“免费的午餐”。目前有部分用户开始使用非越狱的免费应用安装渠道(比如快用苹果助手),这要比越狱安全得多。
  事实上,目前国内越狱用户比例高居不下的原因,很重要一点在于相关的科技服务厂商有意在隐瞒越狱的风险――而苹果对于安全性的宣传并不够直白,甚至于连宣传都严重不足。
  苹果系统的封闭性不仅仅保障了苹果的高额收入和利润,也使得围绕着苹果产品可以进行的生意极为有限。除了按照苹果App Store的规则开发应用之外,就只剩下销售苹果设备的保护套等周边了。
  但越狱市场不同,用户选择越狱将诞生大量商业机会。不仅仅侵害掠夺用户信息的灰色生意,许多正大光明的商业模式也有机会登堂入室。越狱使得许多第三方厂商可以完全接管用户的设备,这之后就有许多生意可做了。
  在上个月,国内最大的越狱助手在香港上市的申请已经获批,据其IPO申请书中所述,其去年获利近3亿元――如果没有越狱手机,这一收入将被砍掉九成。
  这其中的利益链条被包装成合理合法的商业模式:基于客观存在的庞大越狱用户群体,为他们提供便捷的软件应用下载安装管理服务,然后由上游软件应用开发者支付推广费用,或与开发者分成。
  但为了把这种商业模式的规模做大,维持越狱用户和设备的规模是必须的。在这种利益驱动下,越狱被贴上了“免费”、“美化”、“极客”等等标签,却没有等同地告知越狱带来的安全风险。因越狱而受惠的厂商在推动这种片面的舆论时,并不影响其“被动”提供服务的商业形象。
  这当然是不懂技术的央视315晚会不会告诉消费者的。即便是对苹果的售后服务不满意,也有必要在治理互联网隐私泄露时将苹果的正面案例拿出来。苹果在不多的场合隐晦地警告用户越狱会导致缩短电池寿命、数据不稳和其他不良后果,却没有强调这100%影响了用户的信息安全――也鲜有媒体特别为苹果声明这一点。
  在越狱市场上随意逛逛就能证明这一点。比如苹果官方的App Store绝不会出现FinSpy Mobile这样的应用:它可以监视用户位置、通讯录列表、电话、网络历史记录、短信,甚至在特定位置打开iPhone麦克风来进行窃听。但这类应用在越狱市场并不难找。
  也许FinSpy Mobile比较极端,但越狱市场上被重新打包,包含用户信息搜集程序或者恶意广告的应用却是随处可见。一些大牌的越狱市场(比如马上要在香港上市那家)会投入更多精力来保障自己市场内应用的相对安全。但一方面他们的精力无法与苹果苛刻的审核相比,另一方面越狱设备本身安全机制的被破坏,已经使得无数恶意程序可以找到可乘之机。
  手机等移动设备中包含着比PC电脑更多的用户隐私,智能手机的安全远比个人PC的安全更值得重视。也许PC的安全漏洞使得用户的个人偏好、网络行为等数据被暴露和销售,但从那些数据到达现实中真实的个人还有一些困难。但智能手机登移动设备一旦泄露隐私,现实中真实的个人将直接暴露,甚至于具体到所在位置、所说的每一句话。使苹果安全措施失效这一条理由,就足够对越狱说不了。事实上,如果只需要免费安装应用程序,或者简单的管理手机设备,大可以选择一些不需要手机越狱的辅助工具,也希望那些诱导用户越狱的越狱助手工具,能够向用户提供准确的信息,客观陈述越狱的利弊,共同维护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安全。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今日推荐阅读:
最受关注的文章:
最新更新文章:
本篇文章共有
- 发表评论 -
数字科技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任企业级应用危险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