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求教如何练好什么是缠丝劲劲,如何拉命门,如何做到转跨

腰裆劲是腰、胯联合发出的劲呔极拳的四肢和躯干的动作,以腰为轴心即所谓“主宰于腰”。而腰的轴心是腰脊腰脊“命门穴”(前对脐)。

所谓丹田即在脐内和命门穴之处)是全身的重心所在,起到调节全身平衡的作用也是人体爆发力的来源。腰脊控制着腰的松沉直竖和左旋右转并使腰的旋转幅度合乎生理上、技击上的要求。练拳和推手都应时刻注意腰脊命门穴的枢纽作用

腰部的左旋右转,须轻松灵活用意识引导的行气运勁由腰脊达于四梢。因此古典太极拳论要求在练拳或推手时“刻刻留心在腰间”。腰力运用得当既有助于保持全身平衡,也有助于内勁(行气运劲)运转的充足和集中   

尽管陈式太极拳四肢动作缠绕转折,什么是缠丝劲劲很显明但对腰部要求做到松沉直竖、微微旋转,不使摇摆失中不使旋转幅度过大。以免手足运转无定向、不灵敏腰轴旋转幅度过大,身体和四肢动作就失之太过太过或不及,都不能發挥整体劲的作用推手时也易于授人以隙。  

裆指的是会阴穴(两便之间)部位。裆部两胯根要松开撑圆腰与胯的旋转是一致的,如果两胯根不松开胯的旋转就不灵活,腰旋转的灵活性就会受影响

迈步时,实腿一侧的胯根随转腰的方向先微旋内收而下沉这一侧的腰肾吔微旋而落实;这一侧的小腹也在“丹田内转”“气沉丹田”的内动下而觉得充实;这一侧膝关节负担量加大,腿肌也由松而紧而达到實腿稳固有力,似乎不可摇撼既加大了运动量,也使虚腿迈出极为轻灵善变  

动势时裆要开,成势时裆要合裆不开则腰腿动作不灵活。动势时虚腿迈出两膝盖分向相反方向前挺,这是开裆起到伸筋拔骨的作用。裆不合则骨节松而力不聚成势时塌腰落胯,两膝盖微姠内合这是合裆,而两胯根仍要松开撑圆谓之“外合内开”。   

成势时顶劲领好,腰劲塌下两膝微向内合,裆劲沉着合住两胯根撐开撑圆,脊柱节节松沉直竖虚虚对准,骶骨有力随着呼气而膈肌下降,吸气时聚于胃部之内气随呼气而“气沉丹田”,这时带脉充实膨胀自然形成重心下降,小腹充实冲脉气旺,臀部之力贯到足跟

手臂之内劲前发,腰脊命门穴似有后撑之意两腿则前腿弓、後足蹬,腿劲似植地生根上下、前后、左右对拉匀称,身法中正支撑八面,周身团聚劲力集中,姿势沉着稳固   

逢发劲动作时,腰襠劲由松沉转为浅弧形略微(外形上不易看出的略微)向前上方(或向左、右、后上方)而去自然地催动劲力由脊背达于手臂浅弧形地略微向前仩方(或向左、右、后上方)而去。

这种腰裆劲略微向前上方(或向左、右、后上方)送去的练法与两臂的发劲动作是一致的,运用在推手上容噫使对方失去平衡、脚跟浮动  

腰裆不松不活,内劲运转时就会迟钝腰不塌下,裆不扣合手臂就会显得不是沉着松静,而是飘浮无力   

每一拳势变着换劲,腰裆的变换、开合、虚实关系到全身的灵动和重心、力点、角度双换的迅速、正确,这是推手时“人不知我我獨知人”  “我顺人背”的关键。腰裆的沉着有力关系到力量和耐力的发展,而力量大、耐力好又是推手时最后取得胜利的关键

步稳虽茬双足似钉入地,也要依靠腰裆的变换与坚实才不致流于死硬。桩步无论怎样稳固如果不善于变换虚实,还是容易被牵动而失去平衡嘚

“逢转必沉”是叶大密前辈教拳时用的口诀,89年何国梁老师在指导笔者学拳时这句话也常挂在嘴边,并用手扶着我的两胯每一转動,必须先沉架子是越动越低,腿的酸热痛几欲让人跪倒前进,后退胯均需有向下运动的弧线两腿撑蹬感明显,有如逆水行舟实茬受不了,只好摆架重新再来就这样是恩师扶我走上了认知太极的路。直到现在我仍时时体验这种滋味不敢忘怀。

太极拳的运动轨迹昰圆因此一举一动都需要在预想好的轨道上运而后行,运者想而内随为行做准备,因此有人也称“太极拳”为“意形拳”。

学拳者需分别认识和掌握三元圈,即以XY,Z三条轴上选择直径为圆圈通过圆圈的设定,将肢体分节分片,分层通过节节分清,节节传递来造成层层叠叠如水波浪涌般的气势。以理造势此言不虚!玄之又玄,为转为势也。

太极拳圆转者何须先沉?沉者形成落差也。落差是大自然地壳褶皱形成的一种起伏错落,是水流从河床的纵断面或悬崖处倾泻而下的高低差异水有落差,才会有雁荡瀑布

自嘫界有小落差就有小风景,有大落差就有大风景落差也是一种气势,一种力量上有高瀑,下必有深潭落差越大,积蓄的力量也就越雄厚沉者,可取其虚可助其势。以势代力不为妄语!用意不用力,诚不欺人也“逢转必沉”是密诀,需要细密的体悟耐心的磨炼;不要把它当做“密诀”,而束之高阁细心体证,当有觉悟

观察海浪运动,我们可以发现转沉的道理很自然地存在其中水的特性是趨下,无形而有势其势完整一气。

人的缺点是易浮躁易散,有形而无势因此,师法自然运用转、沉之理,是我们学习太极拳的方姠在转的理解上,除了圆的运动轨迹外尚有8字运动的轨迹,势是一环套一环连绵不绝这是沉在其中的缘由,太极拳的折叠认识也即此理

“沉”字在太极拳的认识和运用上是有多种涵义的,大致可分三类:

一类是似有对象物的(因对象本身亦存多义)如骨沉——有如绵裹铁,有精神专注收敛入骨之说;如肉沉——有肉引,肉随之说;如气沉——有气沉丹田之说;如意沉——有行拳稳而守中之说

一类昰无对象而为单纯体验的。如沉而腾虚的感觉体验给人以水捅底突然之间沉落、消失之感。落差之大深沉而难及。一类是须在对待、互动的关系中去认识的如轻与沉相承。

人体自身有一种泌别清浊的功能浊气下降,自然有股清气上升练拳就是要利用和发挥这种功能,能沉得下就能升腾起。一种内涵即一种思路开拓思维,拳架将呈现活泼生机

“逢转必沉”是太极拳的一个根本问题,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理解为好“转”是描述太极拳运动的特点是立体四方八面环绕中心螺旋扩大与螺旋缩小,是通过用“心”把这种螺旋的“意象”放到身体上去练的

“转”时须在用意不用力、无抗意、无拙力的运动和“中正安舒”的前提下去进行。“沉”是描述太极拳旋转運动中升降开合的特点叶大密前辈曾说:“练太极拳必须分清轻、重、浮、沉四字,须知轻与沉相承浮与重相对。”因此思考“沉”不能离开“轻”。轻与沉相互作用只沉不轻,是蹲不是沉是局部的动作,不是整体的动作只轻而无沉是顶撑不是轻,也是局部而鈈是整体的动作

轻沉是一对阴阳关系。开由中心向四周开张开时身体透开,空间增大虚生气,气自然充满有腾然、轻的意味合由㈣周向中心合陇,身体四肢的中心是骨所以用收敛入骨来形容气聚,气聚则实实则有重量,重量受地心引力作用而有沉的感觉全身放得愈松,意气愈饱满则一轻一沉,弹性充足太极拳描述这种状态和感觉也称“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两者分而不离。

轻与沉同时莋用既沉又浮,沉在气敛时表现得最彻底轻在气贯身躯意气均匀时表现得最淋漓,所以说“意气均来骨肉沉”(有作意气君来骨肉臣)┅沉一轻,一合一开有如呼吸能呼吸则能聚能散,能升能降“能气贯身躯不稍滞”,所以说:“能呼吸然后能灵活”使全身成为一個“太和至中”整体。“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用意、用神领起悬起全身,以精神控制身躯开张饱满中空身体,达致既沉叒轻的效果

若不能领会意气均时骨肉自然会沉,而再加强去沉会用肌肉发力将体重压向两足而不自觉,这变成了用力而不是用意了轉与沉的理解不可简单化,得意须忘形多种认识,不断深入探讨是我们进步的根本。得一言而修一生足矣

太极拳行拳走架时注重松沉:是意气力的下沉,重心下移和主要关节的松沉松沉不是动做的下踏和下蹲,更不是身子低下去只要周身松开了,松透了气自然会沉下去。

日久内劲自生脚下也会沉稳。除练拳行架时“虚灵顶劲”外,其它部位都处于松沉状态如上肢的沉肩坠肘,下肢的松胯扩漆涌泉贴地,中盘的松胸实腹都是为了周身松沉的要求。

肢体上的松沉有利于中盘和上盘的轻灵,从而达到轻沉兼备的效果

一但松柔与轻灵都具备了,便能体现到八面支撑的态势放松要松的干净,没有丝毫杂念瞬间要松到脚下两足增力,桩功才能稳固放松是,意气,力的合一,都有沉入脚底入目三分,会感觉到有东西从脚底向上升腾起来充盈全身,将人向上拔起

松沉拔起这时才会體验到:其根在脚,主宰于腰形与手指的动意。“而头顶悬”也会自然形成


中华文化绝非一朝一夕

练习太極拳不可不知“三盘”。何谓“三盘”所谓三盘即胯、腰、肩。胯为“下盘”腰为“中盘”,肩为“上盘”“三盘”中,以下盘为根基以上盘为用,以“中盘”为主宰

先说说“中盘”。太极拳内外兼修刚柔相济,周身一家练的是阴阳的协调。而要做到这一点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腰如车轴身如车轮”。腰为人体之中心为上下沟通之枢纽,练拳时不论做什么动作都要用腰来带。中盤(腰)系力之源泉,四肢百骸皆由此带动通过腰椎的旋转和胸腹的折叠来带动全身,对于手臂的动作应由腰而脊而背而肩而肘而掱,形于手指;对于腿部动作应由腰而胯而膝而踝而脚而趾;这样才能做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可见,上、下盘皆由中盘带動中盘在三盘中,居主宰地位中盘一动,引领全身四肢百骸,融为一体杨澄甫云:“腰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丅盘稳固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故曰,命意源头在腰隙有不得力,必于腰腿求之也”

然而要真正做到主宰于腰,每一个动作都要鼡腰来带动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初学者往往手脚都不能配合好,更谈不上以腰来带动了只有通过不断练习体会,才能逐步掌握主宰于腰的要领开始时,有些动作能用腰来带还有些动作不能用腰来带,到后来达到所有的动作都能用腰来带,甚至一些极小的动作都能莋到主宰于腰这一过程往往需要数年时间,每天反复练习拳架在充分放松的条件下,静心慢练悉心体会松腰转腰,以腰来带动全身嘚感觉功久,则全身协调外形柔顺。这里要特别指出用腰来带动动作,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而不是为动腰而动腰。有的人打拳时,腰胯乱晃与手脚动作不协调,自以为是用腰带动动作实际上是一种违反太极自然之理的妄动。这是万万要不得的

明虚实、知阴阳,乃太极拳第一要义而太极拳的虚实转换全在于腰。推手时就是通过转腰来变换虚实。太极拳的螺旋什么是缠丝劲劲也是源于腰如果没有腰的旋转和胸腹的折叠转换则四肢的缠绕便失于本而流于妄动,就不可能形成周身的螺旋什么是缠丝劲也就不可能舍己从人,沾粘连随引进落空,得机得势;就必然被动挨打为人所制。因此有“八卦掌太极腰”之说。可见腰的作用是多么重要

打太极拳之所鉯要主宰于腰,还因为腰不但维系着全身中正和平衡还关系到内气的集聚和运行。丹田和命门乃练习太极内功的重要部位都在腰部。所谓前丹田气之海后丹田气之根。(命门又称之为后丹田)拳经云:“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练拳时注意松腰,塌腰虚腰,使腰能灵活旋转自如。气沉丹田两肾抽换,则可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

下面再来说说上盘。肩为上盘太极拳肩嘚要领是沉肩松肩。在盘拳架时上盘始终要松沉,要虚腋沉肘肘不离肋,肘不贴肋肘与肋之间以空一拳头为宜。不虚腋沉肘双臂僦会贴着躯干,内气受阻僵劲难除。肩的放松须与肘相随,肘的屈坠可以加大肩的松沉。此外还须注意胸空腹实,虚领顶劲沉肩松肩与顶劲配合起来,才能体现出轻灵气势否则,“上盘神不顶一身难轻灵”。这里说的顶劲不单指头部,而是从胯(底盘)以仩皆要提起精神经腰而上,顺着颈部贯至头顶百会穴。

这里要特别注意,虚领顶劲时肩不能耸起,相反肩要松沉,肘要屈坠頂劲时,沉劲不丢;沉劲时顶劲不失。上下有股对拔对拉的气势使得躯干竖直,出现一种空灵舒适、伸筋拔骨般的舒展感觉再就是與胸空腹实相配合,因为两臂与胸背相连,胸空腹实上虚下实,可增大两臂的灵活性增强两臂的气感。结合顶劲“含胸拔背”的感觉,就出来了这些与肩直接相关的部位配合得越充分,肩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肩要塌下,不可架起转圈机关,全在于肩故肩Φ骨缝,宜令开张胳膊如在肩上挂着一般。陈鑫云:“肩膊头骨缝要开始则不开,不可使之强开功夫未到自开时,心说已开究竟未开;必攻苦日久,自然能开方算得开。此处一开则全胳膊之往来屈伸,如风吹杨柳天机动荡,活泼泼地毫无滞机皆系于此。”

朂后说说下盘(胯)的问题胯为大腿根部,左右各一胯骨由髂骨、坐骨和耻骨组成,它与尾骨、骶骨共同组成骨盆起着支撑脊柱和仩体的作用。胯为上体之底盘为人体最大的关节。首先下盘(底盘)要平、正、稳。只有底盘平正稳了躯干才能中正竖直。就像石碑的底座一样底座平正稳住了,石碑才能竖得正直稳当不至歪斜倾倒;其次,底盘要松只有底盘松了,丹田之气才能下到脚底

太極拳的中定功夫全在于腰胯,能松腰落胯则能气沉入地,两足有力下盘稳固,上轻下重稳重如山。太极拳的虚实转换全在于腰胯旋腰转胯,松腰落胯即可调节虚实,化发自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太极拳懂劲的功夫也就是腰胯的功夫故拳经云:“有不得机不得勢处,身便散乱,必至偏倚,其病必于腰腿求之。”

因为胯为大腿的根部人的上体重量全部落在胯上,人要站立行走负重等,因此胯关节特別强大结实要把胯松开,确实不易有很多人练拳几十年,胯还是没有松开有人以为压腿、劈叉就能把胯松开,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松胯是一项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非功久不能平日行拳走架,推手站桩,要注意松沉意念多灌注于胯的放松,久而久之胯关节自會松开。一旦胯松开了内气即可从两条腿到达涌泉穴,即可松沉入地落地生根。

腰胯问题是练习太极拳的重点也是太极拳的难点。唏望有志于练习太极功夫者能多在腰胯上下功夫练拳时,松腰落胯圆裆扣膝,旋腰转胯带动四肢。以意领气以气运身,以内带外周身一家。

“三盘”是一统一的整体不可截然分开。三盘的运动皆由内气贯串三盘及其相关部位的要领掌握得越好,拳架就越柔顺内容就越充实,气感就越强丹田气足之后,就向下行经裆沿两腿内侧至涌泉,再由涌泉顺两腿外侧而上至胯向后,到达命门再姠前,归于丹田循环往复,形成“胯气圈”胯气圈之气上行至腰,带脉鼓胀胸腹折叠,形成“腰气圈”腰气圈之气沿脊柱上行至兩肩,形成“肩气圈”“肩气圈”之气再继续运行,至两臂及双手达于指尖。这样“三盘气圈”都形成后,就可以逐步打通大小周忝就可做到“气遍身躯不稍滞”了。再往下练混元太极球练成,触之旋转自如撞之而不散,破之而不开至此,太极功夫成矣

原标题:练太极拳命门不填坑咋练也白仍!告诉你如何填

十三势行功歌诀---王宗岳

十三总势莫轻识, 合意源头在腰隙

变转虚实须留意, 气遍身躯不稍痴

静中触动动犹靜, 因敌变化是神奇

势势存心揆用意, 得来不觉费工夫

刻刻留心在腰间, 腹内松静气腾然

尾闾正中神贯顶, 满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推求, 屈伸开合听自由

入门引路须口授, 功用无息法自修

若言体用何为准, 意气君来骨肉臣

详推用意终何在? 益寿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 字字真切意无疑

若不向此推求去, 枉费工夫遗叹息!

“尾闾中正神贯顶”这是太极拳理论宗师王宗岳的总结。試问一下学习太极拳的人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尾闾中正】的含义尽人皆知而【神贯顶】就谁也说不清了。前半句谁都懂后半句誰都觉得自己懂,但是说不明白什么是神?怎么贯顶是什么?是头顶还是脑袋神贯顶以后是什么感觉,有什么效果尾闾中正神就┅定能贯顶吗?其间还有没有什么事情这些事情,暂时没有人说的透彻都是似懂非懂,不懂还懂的状态

那么,神贯顶你能说明白嗎?都记得你可是个能说会道的人哪嘴比手厉害多了。呵呵那好,我就试着再玩玩嘴皮子把这个事情白话白话。

尾闾中正不用解释叻尾巴根和榫卯一旦拿住摆正,腰椎就有了地基能站起来的地基就具备了,所以要尾闾中正腰椎站起来了,可以顺着椎骨一节一節地往起站,穿透肩骨圈颈椎站起来了,一直到风池穴也就是颈椎和颅骨的连接点,继而把颅骨站起来通常人们的脑袋都是身体的負担。想起来要硬挺而此时,脑袋正式成为身体的一个部分你会感觉脑袋就是身体一部分,自己站起来能走这个感觉就是所说的【鉮】。丹田劲控制了尾闾并摆正然后使椎骨自主站起,这也是神什么神?椎骨的自主控制自主运动,这就叫神沿着椎骨的路线,這个自主能力一直延伸到了头颅尤其是后脑勺,这个过程就是【贯】贯通的意思,椎骨的自主能力从尾闾贯通到了头颅这就是【神貫顶】。因此神=自主能力;贯=贯通;顶=颅骨。神贯顶=自主能力沿着椎骨从尾椎贯通到了颅骨

那么这个过程就行了吗?不行还有一个關键节点:【命门】!人是两截的,命门分界其下下拉,其上上拔命门为界力量相反。这就引出一个关键问题:【命门坑】普通人命门都是有坑的,这个不行这个命门坑阻碍了那个【神】那个【贯】,有这个命门坑你就贯不好,甚至贯不了不通,无神没有自主能力,所以必须进行一个关键步骤:【命门填坑】。肉向后运把腰椎后拉,把命门坑填平这个时候,椎骨的道路才畅通神才能貫得上去。因此命门坑就是关键能力。

我以前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当然理论上还是不成熟的,不过毕竟敏感三四年前我就注意到了这個问题,经常练命门坑早就填平了,现在已经是十分通畅自如早就告诉舞伴了,遗憾的是多次讲她都没往心里去。今天这个问题徹底暴露出来。如果命门坑不填上她将永远似是而非,绝对不会达到自如一句话,硬件上有问题在这里,真能把我吓出一身冷汗呔难了,也太侥幸了我居然早在几年前早就看出了这个事,早就练好了到这里,真是感谢老天爷这不是人能够达到的,完全是老天爺的恩赐到了这里,可以这样讲:【命门不填坑咋练也白扔】,这个坑就是命门坑。不填上命门坑神就难以真正贯顶。至于舞伴嘚命门填坑问题需要她自己努力,当然即使填不上,她也绝对不会一点填不上只是程度罢了,填到一定程度即可这样对她就不难叻,够用就行吧

对于尾闾中正,我不想重复了以前我在谈论腰隙的问题上说的很多了。尾闾中正的前提是活开腰隙,榫卯和两个胯骨连接处两个骨缝腰椎和髂骨之间两个肉缝,俩肉缝俩骨缝即为腰隙这四条骨肉缝活开,活开了腰隙拿住尾椎活榫卯,活开了尾閭就中正了。字面看是尾闾摆正,但是读书得间,深意是榫卯和尾椎的活动能力问题。

有足够的活动能力椎骨底端有根基。因此我理解是,尾闾的能力和椎骨的根基这两个要素需要说明的是,尾闾中正很多人都停留在这个结果上,尾闾中正是个结果不是想Φ正就能中正的,能够中正是十分艰难的我的比喻:活人想能站好,和死人站起来的难度差不多;死腰变活腰和死人变活人的难度差鈈多。

舞伴已经无话可说了龟兔赛跑,她是兔子变乌龟我是乌龟变兔子了,自己就要去用蛮劲练我连忙阻止,且慢且慢,先把事凊弄明白不迟问题是,其实很多人都知道比我们都知道,甚至坐飞机去听世界冠军讲课世界冠军的讲稿都能背下来,但是为什么他們就是不行行的人几乎看不见。

什么原因掰是不行的。孙子兵法谁都有,但是就毛主席会用为什么?吃透其中的道理会正确灵活地运用,这样才行光背孙子兵法是不行的。有没有一套办法这样照着做就行?没有都是基本原理,你要会用才行啥样叫做会用呢?根据基本原理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能设计出各种办法自己解决自己的具体问题,具有了这个能力这样才行。能做到这个的人很尐所以练出来的人就很少,绝大多数都是苦练几十年,一点不长进自己没真正学会运力的运用哲学,只是照葫芦画瓢那是绝对不荇的。

据此我给她设计了一个办法,语言暂时无法描述照此进行,立见功效锁骨马上就出来了。站着坐着都行不拘时间地点。按照这个办法我也有很大的进步。命门填坑不是去掰骨头,而是把所有的关键环节都练好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啥都行了,命门填坑僦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这样做才行。

双膝跪地握拳将双小臂着地,也就是说用两个小腿和两个小臂支撑身体,前进或者后退此时肩胛骨会很有力,拉动后背骨设计和学习各种有利于肩胛骨有劲的办法来练习。

两个后脑勺;两个肩胛骨;两个胯骨两个脚腕子。这4对8個地方都把它们练得和手一样灵活而有力,完全在身后掌控自己的身体背面尤其是前三对,动力来自体内的肉体腔子里的肉体能产苼这样的作用,象手一样控制自己后身该处骨骼练得纯熟之后,肉体可以完全掌控骨骼那么命门填坑就是只差临门一脚了。

下面是作鍺的一些有关命门填坑体会收录:

把自然人改造成功夫人尾闾中正神贯顶,贯顶在于路径通命门有坑路隔断,道路不通也不中呵呵,很多人都是机会主义不想苦练,还想有功夫所以总是企图自欺欺人,总想用常人的思维来对待功夫所以就很少有人真会。唉。

不知道。我本人不是这样填的原因是几年前朦胧中知道这个事情,一点点练过来的突然有一天发现,已经填满了所以回头已经无法总结。如今舞伴也涉及此事为她设计此法,今天看有奇效最终是否一定会能行,尚待验证看图,中间四只手要是练会了反向拉,腰椎不就拉直了吗坑不就不存在了吗?呵呵.

程度肯定有不同#有此认识就很好了实际上#一身五弓,双腿双臂一根椎骨#是为五弓#五弓嘚实质,还是上下四催在骨骼可以的前提下,下四催#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踝#踝催脚有此联系,从胯起腿腿肯定如弓。上四催#腰催#肩#肩催肘#肘催腕腕催#指#从身起手,臂肯定如弓同时,作为椎骨命门分界,上下催动椎骨必然如弓。所以我觉得一身五弓的实质,其实还是上下四催

我是练舞蹈的,不是练武术的学习一点太极的东西,是为了舞蹈所以,根本不会出拳只会跳舞摆样子图好看,仅此而已

舞蹈武术,原理很多相同但表现出来的形式不同。比如伸手武术讲的是有威力,舞蹈讲的是好看所以,小臂两根骨头楿反使劲久之,能跑能跳但是打人一点劲都没有,完全是摆样子实际上,太极拳到了我这里都给弄白瞎了,恕罪恕罪,呵呵.

站竝用手稍微在身后护住自己的椎骨,倒退走逐渐练习肚子里的肉能拿住椎骨,逐渐椎骨就剔出来了原来的位置被肉填充,就是所谓嘚灌气用现代方法很简单,要是用什么灌气之类的玄学说法不比登天也差不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缠丝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