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格里芬·格里芬的后现代科学成立吗

作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格里芬从科学和宗教结合的角度出发,对现代性和现代科学做了重新审视,以建构超越于现代性中存在的个人主义、人类中心论和科学主义的后现代科学观。本文力图挖掘格里芬后现代思想中的科学观内涵,并尝试探讨其后现代科学观的价值所在。格里芬后现代科学科学观的形而上学基础是有机论。有机论不仅肯定个体的主体性和经验性,并强调终极因和目的因之间的联系。在有机论的基础上,格里芬倡导的后现代科学范式是泛经验论和有机整体论。泛经验论指出,构成事物的基本单位并非是唯物论所指的无经验的空洞实在,而是一系列的经验事件,并指出心和身是无实质差别的相互作用的实体。有机整体论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现代科学发展的新成果出发,强调了部分和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表明心和身的统一。泛经验论和有机整体论为格里芬的后现代科学观做了哲学上的铺垫,也为科学返魅、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打下形而上的基础。在泛经验论和有机整体论范式下,格里芬强调了科学 

大卫·格里芬作为建设性后现代哲学的代表人物,他在怀特海过程哲学的基础上,结合建设性后现代思想,提出后现代“返魅”科学观,力求克服现代科学和宗教的不足。格里芬尝试在宗教学视阈下调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对现代社会和现代科学进行哲学反思,不仅承认个体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经验性,也认识到目的因和终极因之间不可或缺的联系。格里芬从宗教学视角,将价值、审美、道德、经验融入到现代科学中,使现代科学不再局限于客观实验、逻辑推演和数据理论,打造更为人性化的后现代“返魅”科学观。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基于格里芬“返魅”科学观之上,认为我们在将人文精神提高到与科学精神想平等的地位的同时,应该努力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与统一,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有机统一的世界观。本论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着重分析现代社会祛魅的由来、含义和面临的危机,以及科学“返魅”的必要性。第二部分主要阐述格里芬“返魅”科学观的基本含义、主要内容和对现代性的态度及其价值、意义。第三... 

随着建设和谐社会的提出,西方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作为其代表人物之一的大卫.雷.格里芬的后现代科学观理应给予相当的关注。大卫.雷.格里芬(David Ray Griffin),美国克莱蒙特神学学校和克莱蒙特研究生院宗教哲学教授,现任圣巴巴拉“后现代研究中心”主任和执行主任。主要著作和编著有《后现代科学———科学魅力的再现》、《后现代精神》、《上帝、权力和罪恶》、《物理学和时间的最终意义》、《自然之心》以及《超越解构———建设性后现代哲学的奠基者》等等。作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科学观的主要倡导者,他主编的《后现代科学———科学魅力的再现》一书,被公认为是目前体现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科学观的最具权威的蓝本之一。全书共收录了十篇文章,其中有八篇文章的标题直接以“科学”或“具体学科”命名,另外两篇虽然没有直接出现“科学”或“学科”字样,但其内容还是讲的“科学”。他要通过对现代科学的哲学反思来建立人与世界、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后现代... 

20世纪六十年代,与后现代主义相伴而生的后现代科学观在对现代科学的种种弊端进行批判和反思的基础上,试图在科学与社会、科学与自然之间的有机联系中重新定位科学。促使科学走下神坛,主张科学与价值的融合,倡导后现代整体有机论,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图景。鉴于科学观和科学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代表科学发展新走向的后现代科学观对科学教育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有利于形成正确的科学知识观、人才观,重视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构建富有人文气息的师生观,注重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合;有利于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科学教育模式,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优秀人才。同时,对其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我们也要尽力加以避免。目前,我国的科学教育水平虽然相对较为落后,在教育理念、教育体制和学校软硬件建设上都存在着诸多与后现代科学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例如:对科学教育教材和教师权威性的过分认同和依赖;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轻视动手能力的培养:继承与创新关系... 

作为一种社会思潮 ,后现代主义科学已经在科学哲学史上写下了新的一章。对后现代科学的评说论调不一 ,其中既有理性的分析和比较 ,也不乏感性的贬斥和褒扬。这是由后现代科学理论自身的繁杂性和多元性造成的。对这一以分离、解构、消解和非中心化为手段 ,具有反基础主义、反本质主义和反表征主义实质的科学思潮 ,仅仅将之斥为相对主义、非理性主义、神秘主义或不可知论 ,简单地等同于泛经验主义、生态宗教或泛神论 ,尚不能识其全貌。要认清其内涵及其在科学哲学发展史中的地位 ,还需要动态地、历史地去分析。任何一种理论思潮的兴起和传播都有其独特的现实背景和学说根源。因此 ,对后现代科学观的形成背景、理论实质作理性的分析和反思 ,或许会有助于我们对其作深层次的解读。一、后现代科学观的诞生科学哲学经历了由逻辑实证主义走向历史主义哲学 ,一直到后现代科学哲学的过程。它由静态走向动态 ,从元理论走向解构主义 ,从开始的反对形而上学进行逻辑重建又回到了形而上学 ,...  (本文共4页)

作为一种社会思潮 ,后现代主义科学已经在科学哲学史上写下了新的一章。对后现代科学的评论不一 ,其中既有理性的分析和比较 ,也不乏感性的贬斥和褒扬。这主要是源于后现代科学理论自身的繁杂性和多元性。对这一以分离、解构、消解和非中心化为手段 ,具有反基础主义、反本质主义和反表征主义实质的科学思潮 ,要认清其内涵及其在科学哲学发展中的地位 ,需要动态地、历史地去分析。因此 ,对后现代科学观形成背景、理论实质作理性的分析和反思有助于对其作深层次的解读。一、后现代科学观的诞生科学哲学经历了由逻辑实证主义走向历史主义哲学 ,一直到后现代科学哲学的过程。它由静态走向动态 ,从元理论走向解构主义 ,从反对形而上学进行逻辑重建 ,又回到了形而上学 ,甚至用游戏规则和信仰来解释科学理论。在这一历史过程中 ,有两大因素对后现代科学观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其一是战后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种种弊端随科技呈指数性增大而爆发。科技的发展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冲击 ,工业文明...  (本文共4页)

后现代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在科学哲学史上写下了新的一篇,同时作为一种科学指导思想,它对于教育尤其是科学教育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一、后现代科学观及其特征后现代科学哲学随着科学的发展,其内部结构、概念逐渐发生变化,后现代科学观便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产生。后现代科学观在对事物自身的认识上,体现了事实与价值的统一;在对科学活动及科学知识的看法上,强调开放性;在对科学认识活动的形式及方式的看法上,运用综合整体的方法。后现代主义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加深了对科学的理解和认识,揭示了科学与人文之间的互动关系,强调社会文化要素在科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将人文要素纳入了科学的理论范围,多维度地揭示了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关系。同时,它也深刻地批判了现代科学观的工具性,对创建多元文化发展的社会是一种启发。二、科学教育科学教育,简单地说,就是传授科学知识的教育。它是随着自然哲学的产生而萌芽和发展起来的,其发展的动力是社会的需求和科学自身的发展要求。随着科学技术... 

后 现 代 科 学 ——— 科 学 魅 力 的再 现 [ 美] 大卫·雷·格里芬 著 马季方 译 中央 编 译 出版 社 本书由英文版 出版者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授权 出版 图书在版编 目( ΠΧ?) 数据 后现代科 学———科 学魅 力 的再现/ ( 美) 格 里芬 编; 马季方译. -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 .8 ( 新世纪学术译丛) ISBN:7 - 80109 - 北京京鲁创业 图文设计有限公司( 63 560 939) 印 刷 北京印刷一厂 开 本 850× 1168 毫米 1/ 32 字 数 187 千字 印 张 8. 375 版 次 2004 年1 月第1 版第3 次印刷 印 数 1 —5000 册 定 价 15 .00 元 别一种后现代主义( 代序) 我 曾经在《论后现代主义的三种形态》一文 中谈到,“后现代主义与复杂性和多样性有着不 解之缘”, 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后现代主义是 [ 1] 人类有史以来最复杂 的一种 思潮”。 美 国“后 现代世界 中心”主任格里芬教授 等人近年来所 倡导的“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便很好地印证 了 这一点。 需要指 出的是, 格里芬 等人所倡导 的建设 性的后现代主义也只是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的 一种形式。与 以罗蒂、霍伊 等哲学家为代表的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相 比, 格 氏的建设性后现代 2 后现代科学 主义更多关注的是人与世界、人与 自然的关系问题, 而且很大程 度上是从科学的层面出发讨论问题的。而罗蒂和霍伊等建设性 后现代主义者则主要是从哲学的层面讨论问题, 所探讨问题的 领域也宽广得多, 不仅包括人与 自然的关系问题, 而且包括人与 人、人与文化、人与哲学的关系问题。尽管存在着这些差别, 但 双方在“富有建设性”这一点上是一致的。也正是这一 点, 将它 们与否定性的或激进的后现代主义区分开来。 为确保“换汤不换药”的情况不再发生, 为确保思想霸权、方 法霸权永远不再出现, 为“使王位的空缺成为常态”, 激进的后现 代主义者往往对建构一种新 哲学、新 思想体 系和新的世界观持 非常谨慎的态度, 怕 自己在批判对手的同时又重犯对手的错误。 这使它多少具有一种 悲观 主义 的色彩。相对而言, 建设性后现 代主义的胆子便大得 多, 也更 富有建设性。它积极寻求重建人 与世界、人与人的关系, 积极寻求重建一个美好 的新世界, 颇有 点乐观主义精神。下面伯姆教授的一段话很有助于我们 了解建 设性后现代主义的“精神风貌”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思潮,它提出了众多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以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内致力于研究后现代主义的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也是精彩纷呈。而后现代主义众多代表人物中,美国的大卫.雷格里芬则是备受瞩目的哲学家之一,他是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重要代表。本文首先以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内涵研究作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大卫.雷.格里芬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思想:不主张全盘彻底地推翻现代主义所推崇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而主张通过辩证地解读现代主义的价值观、社会观,批判地去否定并摧毁消极的、悲观的现代主义世界观,并在此基础上建构起积极的、强调人类对世界的能动改造的新的后现代主义世界观。这种思想以强调人的贡献性、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重建男人与女人的关系为主要特征。其次,本文重点研究大卫.雷.格里芬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思想理论体系,其思想体系主要由宗教观、科学观、人类观三个部分构成。大卫.雷.格里芬认为各种传统宗教不是对立或水火不容的,相反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像幽灵一样席卷西方思想的各个领域,成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思潮之一。虽然后现代主义思想错综复杂,但仍能划分出两种基本倾向:以德里达为代表的解构性后现代主义和以大卫·格里芬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解构性后现代主义以彻底摧毁的方式来颠覆西方理论大厦,与传统哲学决裂,造成了人们的恐慌与反思。90年代在美国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就是对这种摧毁后的废墟进行的辛勤耕耘,它以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出现于历史舞台。作为其代表人物大卫·格里芬正是在这种积极构建的基础上,不断丰富了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大卫·格里芬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思想的产生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当代全球性的社会问题、日益高涨的反现代情绪以及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是大卫·格里芬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过程哲学、实用主义以及生命哲学是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思想产生的主要理论渊源。正基于此,大卫·格里芬创建并丰富了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宝库... 

一、研究背景17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业革命所带来的飞跃,欧洲飞速步入科学技术和机械工业迅猛发展的现代世界。与中世纪相比,现代世界的人们无论是在生活状况还是思维方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开始运用理性的思维方式探索自然,系统地阐述科学知识,认识、改造和征服自然,人类开始走向了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现代发达社会中,人类在充分享受高科技所带来的益处时,也在面临生态环境破坏、交通拥挤堵塞以及道德沦丧等严重问题所带给我们的困扰。当世界逐步走向工业化时,人们才意识到,正是由于人与自然的对立,才使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执着于对自然的探索与征服之上,而这种探索则导致了人与自然的更大距离的分离。作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奠基人大卫·格里芬(David Griffin)通过对现代社会理性主义的思考,提出了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格里芬再次将视角关注于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用以解决现代观念所带给人类社会的思考,解决现代科技带给人...  (本文共2页)

大卫格里芬(David Ray Grifin),美国克莱蒙特研究生院宗教哲学教授,是近年来美国致力于后现代研究的哲学家之一。格里芬的建设性后现代科学观的核心思想是“整体有机论”。整体有机论,实际上是后现代有机论与整体论的结合。整体有机论的第一层含义是整体主义(holism)。它认为部分与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拥有内在联系;整体有机论的第二层含义是有机论(organic view)。它认为具有内在联系的部分与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是一种动态生成关系。它对“有机”、“整体”、“内在联系”的强调旨在昭示人们:我们与世界是一个整体,我们不仅包含在他人之中而且也包含在自然之中。格里芬等人倡导的建设性的后现代科学观主张以整体有机论取代心物二分的机械还原论,以达到科学、人、自然乃至整个宇宙的返魅(disenchanted),达到真理和价值、科学与人文的协调统一。他的整体有机论思想,无疑有助于改变长期在科学发展中存在的“科学必然是‘祛魅’的... 

依靠现代科技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社会,在历经二百年的历史后,现代性的种种弊端逐渐暴露,并像癌细胞一样渗透到社会结构的方方面面。一些思想家纷纷站出来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信仰危机、人的异化、工具理性、环境恶化等现象大肆挞伐。一时间,现代性成了众矢之的,一批激进的知识分子和活动家从思想上与现代社会和文化划清界限。“许多人相信与过去的彻底决裂已经出现,在道德、政治和概念领域的一场革命已在进行,一个全新的时代已经破晓。”[1]一些激进的后现代思想家包括福柯、利奥塔、鲍德里亚、德勒兹、加塔利等都参与其中,要求建立一种全新的社会秩序。在激进的后现代主义的狂轰滥炸下,支撑西方文化大厦数千年的理性支柱纷纷坍塌,思想块茎分崩离析,延宕在一望无际的“千高原”上。失去中心、没有了历史感的人们精神分裂症般地歇斯底里。怀疑一切、极端否定必然走向虚无主义,人们开始呼唤理性的回归。在这种情况下,以格里芬为首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应运而生。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继承了激进后现... 

Ray以nn),美国克莱蒙特研究生院宗教哲学教授,是近年来美国致力于后现代研究的哲学家之一。格里芬的建设性后现代科学观的核心思想是“整体有机论”。整体有机论,实际上是后现代有机论与整体论的结合。整体有机论的第一层含义是整体主义(肠lisnl)。它认为部分与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拥有内在联系;整体有机论的第二层含义是有机论(。飞ani。访ew)。它认为具有内在联系的部分与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是一种动态生成关系。它对“有机”、“整体”、“内在联系”的强调旨在昭示人们:我们与世界是一个整体,我们不仅包含在他人之中而且也包含在自然之中。格里芬等人倡导的建设性的后现代科学观主张以整体有机论取代心物二分的机械还原论,以达到科学、人、自然乃至整个宇宙的返魅(di~hmted),达到真理和价值、科学与人文的协调统一。他的整体有机论思想,无疑有助于改变长期在科学发展中存在的“科学必然是‘祛魅’的世界观联盟,其中没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卫格里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