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绿色台商giant捷安特官网创始人刘金标搞台读资助空心

& & 你好台湾网12月9日消息 台积电今天上午宣布,张忠谋&婉谢&邀请,不会担任蔡英文所谓&资政&。目前,蔡&资政&名单内的企业界大老,仅剩捷安特自行车董事长刘金标一人。此外,宋楚瑜对是否接任也还在考虑。
& & 名单:老&独&居多、企业有两人
& & 11月初,蔡英文宣布,邀请宋楚瑜与长期破坏两岸关系的吴荣义、吴澧培、史明、高俊明、彭明敏、辜宽敏、叶菊兰等老牌&台独&,担任所谓&总统府资政&。此外,名单中也有台湾&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以及&捷安特&董事长刘金标两位企业界人士。
& & 辞职:与宋切割?企业仅剩一人?
近一个月来,&台独&分子不断呼吁,老&台独&应辞职,不与宋楚瑜为伍。目前,高俊明、彭明敏等已明言不会接受任命。而宋楚瑜则仍在考虑。如今,张忠谋的&婉谢&,让蔡&资政&名单中的企业界大老,仅剩&捷安特&刘金标一人。
& & 台湾巨大集团(捷安特自行车)由刘金标创立于1972年,于1992年正式投资大陆市场,成为最早一批在大陆注册商标的台湾公司之一。台湾巨大集团(捷安特自行车)于1972年成立时,仅是国外自行车品牌的代工厂,早期为百分之百外销导向之OEM自行车代工制造。台湾巨大集团于1981年创设品牌(GIANT捷安特),也只是仅限于台湾当地市场。
& & 1990年代之后,由于台湾的制造成本逐渐高涨,不利于自行车产品的代工制造,加上中国大陆实施改革开放,中国大陆的制造优势及庞大商机,吸引诸多台资及外资前往投资。捷安特自行车公司遂于1992年9月,在江苏省昆山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捷安特(中国)有限公司。以此为基,台湾巨大集团一方面利用大陆廉价劳动力及其他资源优势极速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努力扩大制造能力与生产规模以将大陆厂逐步发展成为台湾巨大集团在亚洲乃至全球的制造中心,从而以面向国际市场,出口大量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自行车产品,获得了惊人的巨额利润;另一方面,面对中国大陆极为诱人的巨大自行车市场,在本地化经营之中,不断加大对GIANT捷安特品牌的宣传和推广,不惜一切代价和大陆本土知名自行车品牌诸如凤凰、永久等抢夺中国海量自行车市场,最终取得了巨大成功。
& &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大陆的本土企业尚未成为一个独立的商业体系,自行车生产加工处于一个较低的发展水平,甚至衣、食、住、行都不能做到完全自给自足,中国大陆十分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巨大的内需市场以及中国大陆政府给予台商的特殊政策、税收等额外支持,给了越来越多台资企业进入内地的绝佳机遇。他们纷纷将台湾当地生产的海量商品销往中国大陆,许多企业也在中国大陆各地设立自己的工厂。
& & 台资的工厂曾在中国大陆&民满天下&,在90年代创造了无数工作岗位,可谓&三分天下必有其一&,甚至有很多都是几千人、上万人的工厂,然而最近几年台资们却频频出走,可谓斗转星移,曾经坐拥天时地利人和的台资工厂,似乎步调一致走向了困境。
& & 面对近几年来,人工成本、土地成本用工环境以及外资各项优惠政策的相继取消和市场需求疲软,让台商压力不小。如今富士康在印尼开设新厂、宝成机电也迁入了东南亚,一时之间台商纷纷撤离,尤其是今年经济形势总体不如往年,势必会有一些企业挺不过去。
& &&中国大陆对台商的巨大优惠政策的逐步减少尽管没有给台资企业带来太多影响,但在台商们的心理作用下略微明显些。长期以来,台资企业习惯的各种中国大陆政府给予税收支持、地区优惠、服务保障等将逐步到期,继续发展下去势必面临着和大陆企业一样的公平竞争条件,以前形成的巨大特殊政策优势也就此全无。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可以一方面在大陆疯狂挣钱,吃大陆的,喝大陆的,拿大陆的,捞大陆的,另一方面却回到台湾大力支持台独,分裂中国。
& & 中国台湾网,台湾《旺报》今日援引《南华早报》11日报导称,为应对在大陆投资的&双面台商&,尤其是在大陆经商却支持&台独&的商人,大陆涉台学者受访呼吁,大陆应向全体台商设立&奖惩机制&,借此孤立有&台独&倾向的台商,并通过建立数据库方式,纪录台商在大陆的活动,引起相当关注。
& & 报道称,北京大学台研院长李义虎受访指出,部分&绿色&台商在大陆做生意赚钱,却在台湾支持&台独&活动,这类台商属&双面人&,有关单位应设立机制予以惩罚。(中国台湾网 王思羽)热搜关键词:
捷安特创始人刘金标的梦想(图文)
10:11:49 | 发布者: | 来源: 纽约时报中文网
| 查看: 944
台湾台中&&自行车生产商股份有限公司( Manufacturing Company)成立的地方,周围是翠绿的稻田,还有土地庙,骑车走一小段便能听到南海的波涛。但在很多年里,捷安特创始人刘金标(King Liu)一直不喜欢骑车欣赏四周的美景。他骑着新车转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车子的一切正常。
历经几十年的奋斗后,捷安特的确一切正常。现在,按营收计算,捷安特是全球最大的自行车生产商。去年,捷安特设在台湾、中国大陆和荷兰的工厂生产了630万辆自行车,营收18亿美元(约合110亿元人民币)。捷安特不仅以自己的品牌销售自行车,还为像(Trek)、Scott和这样的大品牌供货。
台湾自行车销量大增,自行车道也越来越多。岛上最大的两座城市推出了自行车出租项目。这一切,脱离不了行业的推动。
作为捷安特的董事长,现已79岁高龄的刘金标每天依然要投入10小时到工作中去。在过去40年里,他的工厂每年都要生产数以百万计的自行车,到如今,他终于开始享受这些自行车了,每天骑车让他身形匀称,肤色呈棕褐色。刘金标一头花白的短发,手腕上戴着一个心率监测仪,他以这样的形象,成了台湾自行车热潮的代言人。
他说,&我担负着让台湾成为骑行之都的使命。&
从2007年开始,台湾的自行车销量猛涨,自行车道也增加了,台湾最大的两座城市台北和高雄也已发起了自行车共享项目。其中的每一步,刘金标都在坚持不懈地推动。
他从小镇工匠到业界巨人的发展演变,反映了台湾及其经济发生的更大转型。台湾曾是一个产品遍及全球的世界工厂,默默无闻地为外国大牌企业生产自行车、手机和电脑,但现在,台湾已经有了像捷安特、HTC和宏碁(Acer)这样的企业,它们已经凭借自己的实力变成了全球品牌。在取得这种成功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个新问题:它们能否维持领先地位,继续创新?
刘金标说,&那时我73岁,我想,如果现在不骑车,我就永远都骑不了了。&
刘金标是自行车生产商捷安特的董事长和创始人。一天早晨,他在位于台湾台中的家附近骑行。
捷安特41年前起步时,只是一家小自行车厂。该公司去年生产了630万辆自行车,在中国大陆和荷兰设有工厂。
骑行者在台北等地铁。台湾最大的两座城市台北和高雄,已经启动了自行车共享项目。
台北市中心的一个&微笑单车&租赁站。该计划使用的是捷安特三速自行车,租金每小时1美元。
对刘金标而言,答案不仅在于卖出更多捷安特的产品(不过他的骑行倡导运动肯定有助于销售),而且要关注自行车可以怎样减少污染、让人们更健康,以及帮助城市更好地运行。&对他的公司而言,这是非常成功的公关,但他这么做不仅是为了这个,&台湾最大的电话公司中华电信(Chunghwa Telecom)前董事长贺陈旦(Ho-chen Tan)说,&他向人们展示出,即使到了他这个年龄仍然能这么做。他的鼓励和身体力行是人们追随他的动力。&贺陈旦也经常骑自行车。
有些出人意料的是,刘金标的转变,和许多像他这样的骑行者一样,是受到了2007年上映的电影《练习曲》(Island Etude)的激励。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年轻人环台湾骑行的故事,剧中重复最多的一句台词是,&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我看了那部电影后想,那句台词是在批评我,难道不是吗?&刘金标说,&那时我73岁,我想,如果现在不骑车,我就永远都骑不了了。&于是,他接受了电影的挑战,计划进行一次环岛骑行。
他进行了六个月的训练,但他坦承这并不够。在2007年那次环岛骑行时拍摄的照片上,他圆圆的肚腩将运动衫撑得鼓鼓的,脸上一幅愁容。&哎,那次骑行真的很惨,&他说,&我后背痛、睡觉时会呼吸暂停,还有高血压等等,都是老人家的问题。&其间他有一次被车撞倒并擦伤,不过他坚持了下来,用15天的时间完成了575英里(约925公里)的旅行。
在生意上,他也表现出了相同的决心。从一所技术高中毕业后,他尝试过好几个行业,包括运输、化工、食品进口、五金器具。后来,在1972年他决定与几个朋友一起成立一个自行车厂。那时,他38岁,依然受困于之前一次创业的损失。那是一家位于海边的鳗鱼场,在一场台风中被毁。
&头四年我们根本没有订单,&他说,&台湾货的形象很糟糕。&
他幼时台湾还在由日本统治,他也因此学会了说日语。于是,他前往日本了解当时一流的自行车制造产业。重大突破出现在1977年,当时,捷安特的执行长罗祥安(Tony Lo)与美国的标志性品牌施文(Schwinn)达成协议,为该品牌制造自行车。
后来,施文既成了捷安特的优势,也成了它的软肋。石油危机期间,美国的自行车销量猛增。1980年,在施文芝加哥工厂的工人举行罢工后,捷安特成了施文的主要供应商。到80年代中期,施文三分之二以上的自行车都是由捷安特制造。
后来,施文决定找新的货源,并于1987年与深圳中华自行车公司签订协议,在距离香港不远的深圳生产自行车。&我们被吓住了,&刘金标说。鉴于捷安特75%的订单依赖施文,它的生存受到了威胁。
捷安特开始把精力集中在打造自己的品牌上,在欧洲和美国设立了业务部门。捷安特牌自行车的销量逐渐提升,同时施文开始走下坡路,并于1992年申请破产。行业顾问杰伊&汤利(Jay Townley)说,施文从未能依靠在中华自行车公司的投资降低生产成本。汤利当时是施文的高管,后来供职于捷安特在美国的分公司。
从上世纪80年代早期就认识刘金标的汤利说,在那个年代,自行车行业的大多数高管都对健康不感兴趣。&所有人都抽烟,所有人都喝酒,&他说,&也有一些骑自行车的人,不过很少像你现在看到的这样。&他说,刘金标更为人所知的身份是舞场高手。
如今,刘金标把心思都集中在了他的自行车上。每天清晨,他都会绕着捷安特位于中部城市台中的总部骑大约25英里。如果因为下雨或出差而无法训练,他会觉得很郁闷。他说,&我做不到不骑车。&
在环岛之后,在2009年他从上海骑车到北京,行程1000英里。这次的旅程合情合理,因为现在,捷安特的制造部门大部分都在中国大陆。它在大陆设有六家工厂。业内分析人士表示,中国大陆是全球最大的自行车产地,但中国大陆出口的自行车中,大约80%是由台湾企业拥有或经营的工厂生产的。
尽管近几十年来,中国大陆骑自行车上下班的人数减少了,但休闲骑行者人数正在增加,使大陆成了一个关键市场。捷安特的战略是专注于质量更好、定价更高的车型,这种战略使得捷安特成了中国大陆最受欢迎的品牌之一。
休闲骑行正在大陆兴起,而在台湾已经十分流行。自2000年以来的大部分年份里,台湾自行车的年销量都在60万辆左右浮动,在2008年激增至130万辆。现在,台湾人每年要买90万辆自行车。
刘金标相信,街道被汽车和摩托车挤得水泄不通的台北,是台湾成为&自行车骑行之岛&的最大障碍。台北市政府正在拓宽马路两侧的自行车道,拓展项目,努力让这座城市变得更能吸引骑自行车的人。从9月到5月,&微笑单车&(YouBikes)的月使用量增加到了79万人次以上,提高了近六倍。该计划使用的是捷安特三速自行车,租金每小时不到1美元。
刘金标知道自己有能力吸引人们骑自行车。明年的80岁生日,他计划重走2007年的路线,再次骑车环岛。&我希望向人们展示,我现在比刚开始骑单车时更强壮了,&他说,&如果我的精力比73岁还好,应该是大新闻了。&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26号早上出发的,今个儿发帖迟了点
郑州→洛阳→三门峡→平顶山→南下还没选好路 ...
本帖最后由 angelababy 于
21:24 编辑
第一天,我矫情的选择逆行程跑 ...
或许是厌倦了朝九晚五的生活,决心出去走走看能否也能寻求到内心的平静。
当我辞职说 ...
今天骑了150,爬坡路,被雨疟爬了。
现在在旅馆8 0,房价好 ...
更多资讯请关注微信号& & 你好台湾网12月9日消息 台积电今天上午宣布,张忠谋&婉谢&邀请,不会担任蔡英文所谓&资政&。目前,蔡&资政&名单内的企业界大老,仅剩捷安特自行车董事长刘金标一人。此外,宋楚瑜对是否接任也还在考虑。
& & 名单:老&独&居多、企业有两人
& & 11月初,蔡英文宣布,邀请宋楚瑜与长期破坏两岸关系的吴荣义、吴澧培、史明、高俊明、彭明敏、辜宽敏、叶菊兰等老牌&台独&,担任所谓&总统府资政&。此外,名单中也有台湾&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以及&捷安特&董事长刘金标两位企业界人士。
& & 辞职:与宋切割?企业仅剩一人?
近一个月来,&台独&分子不断呼吁,老&台独&应辞职,不与宋楚瑜为伍。目前,高俊明、彭明敏等已明言不会接受任命。而宋楚瑜则仍在考虑。如今,张忠谋的&婉谢&,让蔡&资政&名单中的企业界大老,仅剩&捷安特&刘金标一人。
& & 台湾巨大集团(捷安特自行车)由刘金标创立于1972年,于1992年正式投资大陆市场,成为最早一批在大陆注册商标的台湾公司之一。台湾巨大集团(捷安特自行车)于1972年成立时,仅是国外自行车品牌的代工厂,早期为百分之百外销导向之OEM自行车代工制造。台湾巨大集团于1981年创设品牌(GIANT捷安特),也只是仅限于台湾当地市场。
& & 1990年代之后,由于台湾的制造成本逐渐高涨,不利于自行车产品的代工制造,加上中国大陆实施改革开放,中国大陆的制造优势及庞大商机,吸引诸多台资及外资前往投资。捷安特自行车公司遂于1992年9月,在江苏省昆山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捷安特(中国)有限公司。以此为基,台湾巨大集团一方面利用大陆廉价劳动力及其他资源优势极速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努力扩大制造能力与生产规模以将大陆厂逐步发展成为台湾巨大集团在亚洲乃至全球的制造中心,从而以面向国际市场,出口大量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自行车产品,获得了惊人的巨大利润;另一方面,面对中国大陆极为诱人的巨大自行车市场,在本地化经营之中,不断加大对GIANT捷安特品牌的宣传和推广,不惜一切代价和大陆本土知名自行车品牌诸如凤凰、永久等抢夺中国海量自行车市场,最终取得了巨大成功。
& &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大陆的本土企业尚未成为一个独立的商业体系,自行车生产加工处于一个较低的发展水平,甚至衣、食、住、行都不能做到完全自给自足,中国大陆十分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巨大的内需市场以及中国大陆政府给予台商的特殊政策、税收等额外支持,给了越来越多台资企业进入内地的绝佳机遇。他们纷纷将台湾当地生产的海量商品销往中国大陆,许多企业也在中国大陆各地设立自己的工厂。
& & 台资的工厂曾在中国大陆&民满天下&,在90年代创造了无数工作岗位,可谓&三分天下必有其一&,甚至有很多都是几千人、上万人的工厂,然而最近几年台资们却频频出走,可谓斗转星移,曾经坐拥天时地利人和的台资工厂,似乎步调一致走向了困境。
& & 面对近几年来,人工成本、土地成本用工环境以及外资各项优惠政策的相继取消和市场需求疲软,让台商压力不小。如今富士康在印尼开设新厂、宝成机电也迁入了东南亚,一时之间台商纷纷撤离,尤其是今年经济形势总体不如往年,势必会有一些企业挺不过去。
& &&中国大陆对台商的巨大优惠政策的逐步减少尽管没有给台资企业带来太多影响,但在台商们的心理作用下略微明显些。长期以来,台资企业习惯的各种中国大陆政府给予税收支持、地区优惠、服务保障等将逐步到期,继续发展下去势必面临着和大陆企业一样的公平竞争条件,以前形成的巨大特殊政策优势也就此全无。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可以一方面在大陆疯狂挣钱,吃大陆的,喝大陆的,拿大陆的,捞大陆的,另一方面却回到台湾大力支持台独,分裂中国。
& & 中国台湾网,台湾《旺报》今日援引《南华早报》11日报导称,为应对在大陆投资的&双面台商&,尤其是在大陆经商却支持&台独&的商人,大陆涉台学者受访呼吁,大陆应向全体台商设立&奖惩机制&,借此孤立有&台独&倾向的台商,并通过建立数据库方式,纪录台商在大陆的活动,引起相当关注。
& & 报道称,北京大学台研院长李义虎受访指出,部分&绿色&台商在大陆做生意赚钱,却在台湾支持&台独&活动,这类台商属&双面人&,有关单位应设立机制予以惩罚。(中国台湾网 王思羽)
------分隔线----------------------------
------分隔线----------------------------&|&&|&&|&&|&&|&&|&&|&&|&&|&&|&&|&&|&&|&
请加微信号:xiangmu114
> 内容捷安特 对“代工王”说不 全球品牌网 & 请加微信号:xiangmu114,有惊喜!  开栏语:自本期开始,《中外管理》与台湾三略公关合作推出全新的“台诠道”栏目,以期通过对在大陆台企的深  入采访,以及与台湾的直接对话,诠释对岸的台湾企业和台商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在企业管理上的  独到之处。这对于亟需国际化成功榜样的大陆企业,和促进两岸华人企业互通有无、联袂崛起,意义显而易见。  已经75岁高龄的巨大机械掌门人刘金标,用了近40年的  时间,成功地寻找到了一条代工与品牌并存、以品牌为  主的道路,并藉此坐上了世界第一厂商的宝座。  文 / 本刊记者 纪 亮 特约记者 冯  时至今日,已经没有人质疑捷安特在自行车行业中的巨无霸地位。  2008年肆虐下的数据最能说明问题。虽然受到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汇率波动,但捷安特母公司巨大机械的财务表现,却仍然远远超出了预期:2008年5月营收11.65亿新台币,较上年同期增长84.65%;累计前5月集团合并营收为161.73亿新台币,较上年同期130.89亿元成长23.56%。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有多少企业可以拿出这样的成绩单?  而谁又能想到,这家成立于1972年的自行车厂,最初注册资金只有不足400万台币?员工只有38人?  与很多台湾企业类似,捷安特同样起家于代工。但与众不同的是,今年已经75岁高龄的巨大机械掌门人刘金标,用了近40年的时间,成功地寻找到了一条代工与品牌的并存之路,并藉此坐上了世界第一自行车厂商的宝座。     “不成功,便成仁!”  “当时说过一句话:不成功,便成仁!”北京台资企业协会会长林清发向《中外管理》回忆道。林1995年在北京创建了,成为捷安特在国内最大的代理商及北京捷安特。  据林清发介绍,刘金标是在年过50后,才开始形成并内化他个人对品牌的认识和理解。23年前,以自行车生产起家的刘金标,在意识到代工的风险之后,转而下重注培育自有品牌“捷安特(Giant)”。这意味着他也改变了埋头工厂的做法,而踏入了品牌的领地。当时的巨大集团,主要收入来自于对于美国一个高端品牌的代工,而创立捷安特品牌,最直接的风险就来自于自己的OEM客户——角色转变之后,刘金标面临随时可能失去的危险。  “当时的代工状况完全没有问题。所以当董事长在内部会议上表示要到欧洲打品牌的时候,所有人都认为他疯了。”林清发如是说。  “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变革,我的做法是:让全公司上下都知道这个决定,而且一定要快速且成功。否则努力半天,失去时效,全部枉然。从那一刻起,捷安特整个企业文化要翻转过来,以前是的心态,现在加强行销(即大陆的“营销”),变成以服务为导向的经营方式。”再回忆起当年的决定,刘金标感慨颇多,“我想强调,只要想永续经营,就必须转型,不能一直死守代工制造;死守只会令经营陷入困境,应该转型为具有坚强制造实力的行销公司。”  1986年,巨大在荷兰建立捷安特欧洲,开始品牌国际化。这是台湾本土品牌最早的国际化尝试。而这也意味着,从此刘金标迈出了打造的第一步。  林清发对《中外管理》表示:OEM业务越来越多,企业就越来越提心吊胆。因为担心有一天客户生变,把订单抽走,就会变成竹篮打水一场空。另外一方面,OEM是没有自主权的,在定价上完全受制于人。“20年前,我们只是有一个很卑微的希望,就是希望自己生产的自行车上,能贴上捷安特的标志。但在OEM时代,那几乎是一个梦。”   事实为刘金标的远见做了最好的诠释。仅2007年,巨大营业额就超过10亿美金,其中70%的收入来自自有品牌“捷安特”的销售,30%的收入来自OEM业务。单从营业额来看,捷安特已经成为全球第一的自行车品牌。     别把自己逼进死胡同  作为台湾企业家的佼佼者,刘金标用破釜沉舟的决心成就了今天的捷安特,也为仍然在初级代工阶段苦苦挣扎的业指明了道路。  “中国已经很快变成了世界工厂,衍生出来的诸如生产过剩、能耗过大等问题日益严重,这些问题不想办法解决,低端的代工制造没有未来。”刘金标这样告诫中国制造业。  OEM的弊端绝非只有捷安特一家企业能够认识到,可缘何中国制造业始终陷入其中无法自拔?实力不足或条件不成熟显然只能是借口,比照一下只有400万台币、38名员工的刘金标,中国的代工企业早已达到了动辄几千人、过亿营业额的水平。  刘金标很形象地对OEM做了一个比喻:OEM的经营过程,可形容为吃,就是能很快地存活。可是总吃方便面,肯定有害健康。更何况,这等同于将自己的生命线交到了客户手中,一旦出现问题,就把自己挤进了死胡同。  OEM代工的宿命是进入刀片(微利)时代,客户寻找更便宜的供应来源势所必然,不存在所谓的“永远的客户”。OEM的品牌客户,会设立他们自己的公司,目的是掌控原物料的价格及厂家的原料来源。厂家直接跟供应厂商谈价格是毫无力量的,一切都已被OEM的客户掌握着。在这种环境下,厂家只能继续砍低价抢单。     转型要有勇有谋  众所周知,许多著名的台湾企业都由代工起家,无论是在IT行业叱咤风云的、,还是专心打造牌的鸿海,包括今天已经功成名就的捷安特。由OEM到自主品牌的转变,台湾企业走的似乎尤为轻车熟路。  对此,林清发毫无保留地向《中外管理》介绍了捷安特的经验:要成立一家全新的公司,规模不宜大,先学习如何经营品牌——这与制造OEM经营完全是两回事,所有的理念、都需要彻底转变。在新公司的基础上,保证拥有独特的创和顺畅的品牌通路,从区域性市场做起,再扩及到全球。  但刘金标不是没有碰到过问题,在转型之初,自己最大的订单客户,见曾经为自己马首是瞻的刘金标开始向品牌进军、转变成自己的,立即对巨大机械进行了“封杀”——撤单,这对于OEM企业而言,无异于灭顶之灾。  此时的刘金标可谓“内外交困”,同时面对着对转型做品牌不解的股东和企业管理层的问责与外来订单丢失的经营困境,压力可想而知。逼上梁山的刘金标被彻底切断了后路。丧失了曾经赖以生存的客户订单,他手中只剩下了捷安特这一张牌。  几乎所有希望拥有自主品牌的OEM企业都有这样的担忧:这种孤注一掷的办法,实际上是将企业推上了独木桥。万一有什么闪失,怎么办?  “任何一条小鱼在成长过程中,都要面临来自猎食者、寒流甚至同类的生命威胁,但是只要能够熬过去,就可以长成大鱼,站到生物链的最顶端。”林清发向《中外管理》表示。之所以刘金标有这样的魄力和信心,主要是基于巨大集团之前多年的积累。“一方面我们将曾经无暇顾及的小订单全都接下来,以最大可能地弥补丧失的损失,另一方面,根据欧洲市场的需求,进行产品改造和技术升级。”  明确的思路让刘金标很快从困境中走了出来。在林清发看来,品牌创立之初,OEM的小额订单,为捷安特保住了生机——即便品牌创立出现问题,也不至于血本无归;而技术升级和产品改造,让捷安特的产品变得“与众不同”——用刘金标的话讲,就是“当我们独一无二的时候,我们的品牌就具有了竞争力,任何危机都能度过!”  中国制造业这些年,并非没有做过这样的尝试,关于OEM的弊端已被的教科书诟病得一无是处。但作为实践者,最让中国企业难以舍弃的,是已经在代工领域取得的成绩和形成的惯性。但后危机时代后的中国,正面临着多重调整,倘若不抓住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被眼前的得失所牵绊,失去的将肯定不仅仅是一两份订单。  不可否认,代工成就了捷安特初期的成功,并且每年继续为企业创造着近30%的营业收入。但捷安特这样一个世界级品牌,却是刘金标居安思危、离弃对OEM的依赖后打造出来的。这种有魄力却不偏激的管理实践,正是现今很多中国企业所缺少的。查看
所有文章相关文章·&·&·&·&·&·&·&·&·&·&·&·&
本站微信号:创业加盟项目大全
关注创业,关注项目,每日精选各领域有趣文章。(微信扫描如上二维码,或者直接添加微信号:xiangmu114)
加入全球品牌网项目库
&|&&|&&|&&|&&|&&|&&|&&|&&|&&|&&|&&|&&|&&|&&|&&|&&|&&|&&|&&|&&|&&|&&|&&|&&|&&|&&|&&|&&|&&|&
&|&&|&&|&&|&&|&&|&&|&&|&&|&&|&&|&&|&&|&&|&&|&&|&&|&&|&&|&&|&&|&&|&&|&&|&&|&&|&&|&&|&&|&&|&&|&&|&&|&&|&
&|&&|&&|&&|&&|&&|&&|&
&|&&|&&|&&|&&|&&|&&|&&|&&|&&|&&|&&|&&|&&|&&|&&|&&|&&|&&|&&|&&|&&|&&|&&|&&|&&|&&|&&|&&|&&|&&|&&|&&|&
&|&&|&&|&&|&&|&&|&&|&&|&&|&&|&&|&
&|&&|&&|&&|&&|&&|&&|&&|&&|&&|&&|&&|&&|&&|&
&|&&|&&|&&|&&|&&|&&|&&|&&|&&|&&|&
&|&&|&&|&&|&&|&&|&&|&
&|&&|&&|&&|&
&|&&|&&|&&|&&|&&|&
&|&&|&&|&&|&&|&&|&&|&&|&&|&&|&&|&&|&&|&&|&&|&&|&&|&&|&&|&
&|&&|&&|&&|&&|&&|&&|&&|&&|&&|&&|&&|&&|&&|&&|&&|&&|&&|&&|&&|&&|&&|&&|&&|&&|&&|&&|&&|&&|&&|&&|&
微信扫描二维码,或直接加微信号:xiangmu11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giant捷安特山地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