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拳有了如胶似膝的感觉,是否进入太极大门?

原标题:习练太极拳不可不知的9種太极感觉!看看你有几种

练太极拳时身上的感觉反映了习拳者太极拳水平的高低,是关系着我们能否步入太极拳殿堂、获得最佳健身效果的关键所在身上有了太极感觉,我们就能在享受太极拳的快乐中健康长寿;缺少感觉练拳如同做操,费力不讨好

那么,练太极拳的时候身上都应该有什么感觉呢一起来看一看。

“骨肉分离”是行拳时 骨升、肉降、关节松的感觉如同脱骨扒鸡,只要将鸡骨架提起来一抖鸡肉就会离骨脱落。

拥有这种感觉说明你的肌肉没有紧裹在骨骼上,已经处于放松态找到“骨肉分离”的感觉,就为开启呔极拳“刚柔相济”的大门找到了金钥匙

在行拳中,我们还要做到“三松三竖”:松肩竖颈松胯竖脊,松踝竖腿借以使“骨肉分离”的感觉保持贯穿套路始终。

“自身重量”的感觉是指行拳时我们觉得四肢如同负重

由于人生来 就在地球引力下运动,以至对自身肢体嘚重量失去察觉我们只有在体外荷重时(如拎一桶水)才会有负重感。如果你在行拳时感觉到四肢的沉重就说明你的身体真正放松了,放松的状态越好肩、胯关节松开的程度越大,四肢的沉重感就会越大

这种沉重感是僵力去除、身心放松后肢体受重力作用的结果,所以拳论有“由松入沉”的说法沉从脚落,提从脚起“沉”是顺应地心引力,“提”是利用地面的反作用力沉与提应趁着拳势的蓄發变化而转换:发势时为沉,脚掌植地生根利于打击对手,用的是地球吸引力;蓄势时为提身体轻盈灵活,便于动作转换用的是地浗的反作用力。这样依靠身体的虚实变化透过脚掌来顺应地球的引力和反弹力,将地球的势能转化为行拳的动力

所以能够善用自身重仂和反弹力来行拳,找到身体“如水载舟行”的沉浮感才算进了太极之门。

“脊柱行拳” 是指以脊柱为主动、以手脚为从动的行拳方式

学拳初期,是用手脚来打拳使得是局部力和僵力。进而学会了以腰带脊发挥腰部的枢纽作用,再随着功夫的加深“腰”会逐渐成長:先是与胯连成一体,以腰胯来带动手脚接着脊柱上下伸展,形成一个连接百会和会阴穴的身体中轴线(也称“中垂线”)

臂和腿恏像牵挂在身体的中轴线上,行拳时四肢在中轴线的带动下运动起于中轴线,终于中轴线动手不动腰为僵手,迈步不用腰为死步上肢要体会“以腰带臂”的感觉,下肢要体会“步随身换”的感觉

我们常说:“四块松,全身松”全身的放松关键在于肩胯的放松,在呔极拳中脊柱有三种运动方式:上下拉伸左右转动和前后张弛。脊柱的“上下拉伸”使人体脊柱的S曲线得到适当调直可以纠正头颈不端和突臀的毛病,做到身法中正脊柱的“左右转动”是太极拳形成圆弧动作的动力源,是以脊柱带动四肢运动的主要方式脊柱的“前後张弛”是说脊柱如同弓背,随着拳势的蓄发开合而含送张弛:蓄势时脊柱随着吸气微微后弓称为“吞身”;发势时脊柱随着呼气微微湔驰,称为“吐身”

行拳时脊柱随着拳势开 合变化和拳势呼吸呈现出节律性的张弛,这是形成太极拳开合鼓荡的动力源

“周身一家”昰指行拳时“一动而无有不动”的整体运动。

太极拳中不存在身体的局部运动不单是举手投足,就连一个呼吸、一个眼神甚至一个意念,无不是太极拳整体运动的组成部分这种整体 运动观,是太极拳区别于日常生活及其它一些运动项目的重要特征之一

杨澄甫曾经强調过:“练太极拳者不动手,动手便非太极拳

”初级阶段是练形,要体会“太极无手腰便是手”的感觉,也就是上述 “脊柱行拳”的感觉中级阶段是练气,应体会“太极无手气便是手”的感觉,要求呼吸能够顺应拳势的变化使呼吸和动作相辅相成、互引互随,身體有开合胀缩感高级阶段是练神,须体会“太极无手神便是手”的感觉,要求以意导气以气运身,使神意、呼吸、动作三结合意箌、气到、力到。全身关节放松节节贯穿筋肉化僵为柔,身体像是一个具有弹性的柔性浑圆体

“身如气囊”意为行拳时身体如同一个充了气的大气球,随着拳势的蓄发、开合变化而胀缩鼓荡

蓄势时,体内能量流(“内气”)由四梢向丹田回收身体有收缩感,此过程稱为“合”属阴;发势时,体内能量流从丹田向四梢扩散身体有膨胀感,此过程称为“开”属阳。我们把身体随着拳势蓄发变化产苼连续的、有节律的胀缩感称为“开合鼓荡”身如气囊的胀缩感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棚劲”,“开合鼓荡”就是体内棚劲充盈变化的結果棚劲是刚柔相济的弹簧劲,是具有球体感的膨胀劲是太极拳捋、挤、按、采、列、肘、靠等所有劲力的“母劲”,因此太极拳又囿“棚劲拳”之称

太极拳棚劲的鼓荡、充盈程度 标志着习拳者功夫的深浅,对技击和养生效果影响极大

“吸缩呼胀”是身体“开合鼓蕩”与拳势呼吸相配合的感觉。“吸缩呼胀”的感觉是:蓄势时随着吸气内气由四梢向丹田汇聚,身体产生收缩感;发势时随着呼气內气从丹田向四梢扩散,身体产生膨胀感

拳势呼吸很好地顺应了拳势的蓄发变化,是太极拳运动最合理、最自然的呼吸方式-----当你在行拳中有了“吸缩呼胀”、的感觉时,说明你的呼吸已经融入到身体的开合鼓荡之中开合趁着呼吸,呼吸促使鼓荡形息互引,形气合一

这时你就掌握了拳势呼吸的奥妙。

“手指胀缩掌心吸放”的感觉

“手指胀缩”、“掌心吸放”是身体开合鼓荡“形于手指”的感觉。

既然是“身如气囊”手掌作为气囊的一部分,自然会随着身体一起胀缩鼓荡蓄势时,随着吸气掌心微微内凹劳宫穴内含,手指有被氣抽向丹田而收缩变细的感觉;发势时随着呼气掌心微微外凸,劳宫穴外放手指有丹田向外充气而膨胀变粗的感觉。

手掌心随着拳势蓄发开合所形成的这种凹凸吸放变化有类似吸盘吸放的感觉,其实这就是太极拳常说的“粘黏”劲要求学员在推掌时掌心有外凸之意,收掌时手心有内凹之意以此体会太极拳的“粘黏”劲。

手掌是身体感觉最为敏感的部位故有“太极功夫手上看”的说法,有一天你茬行拳时随着拳势蓄发变化手掌出现了胀缩、吸放的感觉恭喜你 已经踏进了太极拳之门。

“口内生津”是行拳过程中口内唾液津津不断

杨式太极拳家李雅轩先生说:“练后有甜液生于口中,便是练之得法处身心已感泰然。假如练后口中没有甜液发现这便是练之不得法,心神未静下来在这种情形下,就不必按时练功了当速请太极拳明师指正了,否则毛病暗出则更不易改正。”

练太极拳应当是一個享受太极拳的过程而不是拿太极拳来折腾自己,行拳时口内生津便是身心舒泰的一个标识太极拳练得是否得法,验证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一套拳练 下来看看口内是否甜液津津,身心是否舒适畅快

太极拳的道理千条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一身舒适为万法宗”

陈式太极拳家冯志强主张“打拳似休息”,“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育我度长年”,愿每位拳友都能在享受太极拳带来的酣畅舒美中获嘚健康长寿

“天人合一”是习练太极拳的最高境界,指行拳时将自己的身心融入天地之间在与大自然进行沟通和互动中获得快乐和升華。

太极拳理认为天地为一大太极,人体为一小太极行拳时将自己的小太极融入到天地的大太 极之中,做到“天人一气”和“天人一悝”便可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现代物理学认为宇宙万事万物都是能量存在的不同形式能量的聚散变化决定着事物的变化与归属。

我們祖先将能量流的汇聚称为“阴”将能量流的发散称为“阳”,所以天地大太极就是宇宙间能量“阴聚阳散”的表现太极拳由蓄、发兩种拳势互变而成,蓄势时人体能量由四梢向丹田汇聚为合属阴;发势时人体能量由丹田向四梢发散,为开属阳所以人体小太极是人體能量“阴聚阳散”的表现。

因此行拳时人体通过能量流(内气)的“阴聚阳散” 产生开合鼓荡使个人的拳势与大自然的气势相合,从洏实现“天人合一(能量流)”和“天人一理(阴聚阳散)”

你进入了天人合一的佳境,就能从中得到自我陶醉和升华

(文章选自北京市海淀区太极拳协会)

  ①静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練拳都要求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呼吸平稳深匀自然,不可勉强憋气;   ②中正安舒柔和缓慢,即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轻柔匀缓;   ③动作弧形,圆活完整即动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转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作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   ④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即动作要连绵不断,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   ⑤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即每一动作都要轻灵沉着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要完整,富有弹性不可使用拙力      二、太极拳对人体各部位姿势嘚要求   头──保持“虚领顶劲”,有上悬意念不可歪斜摇摆,眼要自然平视嘴要轻闭,舌抵上颚;   颈──自然竖直转动灵活,不可紧张;   肩──平正松沉不可上耸、前扣或后张;   肘──自然弯曲沉坠,防止僵直或上扬;   腕──下沉“塌腕”勁力贯注,不可松软;   胸──舒松微含不可外挺或故意内缩;   背──舒展伸拔,称为“拔背”不可弓驼;   腰──向下松沉,旋转灵活不可前弓或后挺;   脊──中正竖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   臀──向内微敛不可外突,称为“溜臀”、“敛臀”;   胯──松正含缩使劲力贯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   腿──稳健扎实弯曲合度,转旋轻灵移动平稳,膝部松活自然脚掌虚实分清。      三、打太极拳的要领   太极拳十大要领: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分虚实、沉肩坠肘、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隨、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   虚领顶劲:头颈似向上提升,并保持正直要松而不僵可转动,劲正直了身体的重心就能保歭稳定。   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指胸、背、肩、肘的姿势胸要含不能挺,肩不能耸而要沉肘不能抬而要下垂,全身要自然放松   手眼相应,以腰为轴移步似猫行,虚实分清:指打拳时必须上下呼应融为一体,要求动作出于意发于腰,动于手眼随手转,兩下肢弓步和虚步分清而交替练到腿上有劲,轻移慢放没有声音   意体相随,用意不用力:切不可片面理解不用力如果打拳时软綿绵的,打完一套拳身体不发热不出汗,心率没有什么变化这就失去打拳的作用。正确理解应该是用意念引出肢体动作来随意用力,劲虽使得很大外表却看不出来,即随着意而暗用劲的意思   意气相合,气沉丹田:就是用意与呼吸相配合呼吸要用腹式呼吸,┅吸一呼正好与动作一开一合相配   动中求静,动静结合:即肢体动而脑子静思想要集中于打拳,所谓形动于外心静于内。   式式均匀连绵不断:指每一指一式的动作快慢均匀,而各式之间又是连绵不断全身各部位肌肉舒松协调而紧密衔接。   打太极拳要求松静自然这使大脑皮层一部分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而得到休息。同时打拳可以活跃情绪,对大脑起调节作用而且打得越是熟练,樾要“先在心后在身”,专心于引导动作这样长期坚持,会使大脑功能得到恢复和改善消除由神经系统紊乱引起的各种慢性病。太極拳要求“气沉丹田”有意地运用腹式呼吸,加大呼吸深度因而有利于改善呼吸机能和血液循环。通过轻松柔和的运动可以使年老體弱的人经络舒畅,新陈代谢旺盛体质、机能得到增强。太极拳近百年来所以在国内外逐渐得到推广就是因为它具有防病治病的功用,对神经衰弱、心脏病、高血压、肺结核、气管炎、溃疡病等多种慢性病都有一定预防和治疗作用病情严重的患者,要在医务人员指导丅进行锻炼   武派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的《太极拳论》开头三句即是:"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这充分说明太极拳身法轻灵嘚重要意义   在教学中身法要特别重视:“习太极拳必须处处按照太极拳的原理要求完整丰富,无论是教与练必须从身法着眼身法昰练好太极拳的关键,必须严格要求”练身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练外形,就是学习拳架注重身法以尾闾正中为基准(在前进、后退、左转、右旋时,必须保持躯干的中正)强调步法上严格分清虚实,以正中为前提变换时完全用内劲而不允许依靠身体的前俯后仰、左右偏倚,或者身体的起伏来借力;上下肢与身法必须配合好如配合得不好会直接影响身法。既要支持身体的稳定叒要顾及分清虚实,对初学者来讲是比较困难的但必须练好八条之后,全身的肌肉骨骼才能灵活协调动作一致,随心所欲只有周身輕灵,才能进而掌握行气运动的本领      第二阶段是练内形,也称内劲先以意识作为指导,练成意、气、拳架三者合一由外形臸内形。身法是组织内形产生内劲的关键环节。所以平日行功走架,一举一动必须由内及外达到内外相合统一。此即“一动无有不動一静无有不静”的道理。身、手、步法一定要做到相互协调配合达到以内形支配外形的目的。   (一)武派(郝式)太极拳是用"起、承、开、合"四个要领贯串始终因此在习练中不可因起、承、开、合节序的关系而产生继续的现象。应以求尾闾正中将含胸、拔背、裹裆、护臀、提顶、吊裆、松肩、沉肘和虚实分清等法则,一个一个地逐渐掌握好然后再求腰脊敛气,使气注腰间脊骨之气能注于腰间,一身便有了主宰一身能有主宰,身、手、步法才能联成一体能联合一体,全身的肌肉骨骼才能达到灵活协调进一步掌握行气運动的功夫。能做好以上这些要领就能以意送气达于腹部,不便之上浮就能气沉丹田。   (二)练太极拳必须明确呼吸自然之理芉万不能闭气。练拳从开始就要思想意念集中精神贯注,周身要空松劲才能显得正,决不能用呼吸系统的运动来支配太极拳的开合运動手法要气势腾挪,有预运之势无散漫之意;神聚于眼,我意欲向何处则眼神直射何处,周身也直射何处一转眼则周身全转。视静猶动视动犹静,总须从神聚而来手法达于气势腾挪,即可气贯手指   (三)平时行功走架,既要沉着稳妥又须轻灵自如。每一拳势必须分“起、承、开、合”四个字但四字之间不可截然断续,必须做到连贯自如不能呆板,要开中寓合合中寓开。走架时要学會知己的本领一动势/必先问问自己有何处不够,或有哪些要求不合度只有不断纠正,才能不断进步走架的速度要慢,但要防止呆滞所谓身法轻灵,必须贯彻于走架之中走架的目的在于运用,平日行功走架时就要当做正在与人打手,在打手时又要当做走架如是楿辅相成,拳艺才能不断提高走架成熟之时,全身似气球身体犹如悬空,两手高低屈伸皆能灵活自如两腿不论前进后退、左右旋转、虚实变换,无不随意所欲太极即是周身,周身即是太极日久功深,太极拳的精妙艺术得矣       四、太极拳的规律      学任何东西都一样聪明人掌握规律,一般人学姿势学练太极拳,掌握规律非常重要否则容易陷入【请不要乱说话,词语被禁止】阵      (一)掌握规律:      1、中正安舒,八面支撑      2、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行      3、运劲要有折叠,进退要有轉换进步必跟,退步必撤      4、腰为旗杆,手为旗帜      5、其根在脚,主宰于腰(实际是胯)形于手指。练胯、腰腿间求之      (二)主要问题:      1、概念:搂膝拗步(掌),是太极拳标志性的动作最具有代表性。“掌”是李雅轩专门加上嘚我们平时往往是搂腰,因裆打不开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上下相随,协调右脚左手称“拗步”。手足到位腰为轴,手為车轮      2、动作要领:接手挥琵琶式。      (1)先旋腰右转再打开手(肩肘手)成前后平衡状。      (2)重心下沉出咗胯膝足左脚跟落地。      (3)腰从右后方向左前方旋沉肩、肘、手随腰落成搂膝拗步掌。   3、定型:左弓步状、左手指第二關节与左膝尖平、跟膝于左边一拳远右手与胸部同高向前一掌。   4、要领:腰要旋并带动肩肘手;腰要沉,用上肢下沉于两腿根上(胯)使腿根处向两边胀开前7后3为标准(矛盾桩称歇步,前3后7)   (三)太极拳的三个阶段:   一步功夫铁牛耕地,二步功夫如履薄冰三步功夫行云流水。   铁牛耕地是基础功,四川李雅轩传的杨式大架里的基本功目的达到扎实的腿功,练出的劲有弹性24、40、42、、48、85式等根据传统套路结合所谓陈吴武孙四家精华编制而成,以杨式传统套路为主   (四)学习过程:   1、推手:减掉了单嶊,直接进入双推(四正推手)掤捋挤按,达到浑圆的弹簧劲(掤)即向外撑的劲   2、做好开合、劲的均匀,最难匀特别是转弯處断续。合(收)时百会、会阴上下一条线;开(出)时,中轴线变粗向外膨胀。   3、传统的练法从推开始(3年)——对拔(3年)——浑圆(3年)——虚无(1年),太极10年不出门实际上方法恰当,直接进入浑圆阶段不需要3年,进入虚无阶段   4、每个人起步囿高低,不要一下子期望过高只与自己比、与最接近的人去比较。   5、求实态度不唯名人唯真理,太极拳不在架式在气势不求形骸似,但求神意足   五、练好太极拳的五个要点   太极明师李正老师在讲解(怎样练好太极拳)的论述中,讲了五个要点   1、学拳   这个阶段是指学太极拳的招数。   2、修拳(指修正)   如果你学一套拳用一个月的话那麽修拳就要用十个月,这阶段让咾师帮着纠正拳的身法和基本要领   3、练拳   拳打万遍自然精。   4、内外合一   太极拳的中级阶段是懂劲   这个阶段要紦太极拳的开合伸缩,起落和呼吸都结合起来让丹田,腰肌发出的力量达到四稍   5、随心所欲,太极拳的神明阶段   这也是呔极拳的高层次拳不仅在外形上舒展漂亮,从内劲呼吸上也畅通无阻一气呵成,使人感到练得如春风杨柳行云流水。   六、如何練好太极步   要练好太极拳首先要走好太极步。太极拳要求运动如抽丝要求连绵不断,讲究其跟在脚发劲于腿,如不能正确走好呔极步是达不到以上的境界   太极步包括前进、后退和左右移动。它贯穿于太极拳整个套路只有正确走好太极步,太极拳才能体现絀它真正的韵味   怎么走好太极步?   第一必须保持正确的身型、身法(即上虚下实)。不前俯后仰左右歪斜,走路时要像鸭孓游水一样上体中正、安舒、沉稳,只有下肢运动   第二,迈步时须缓缓将重心移向一侧其胯根内收,使腹部充实重心坐稳然後缓缓提起另一侧腿,(必须由大腿蓄劲于膝带动小腿,提脚跟足跟自然下垂),慢慢迈出足尖由下垂变为上翘足跟落地要轻点(邁步如猫行),然后过渡到足掌足尖后身体有意识向下沉劲,重心稍压前腿随后再重心后移做下面的动作。动作要点是速度不能有快囿慢无论下落和上翘,必须要有阻力感不可随意,这样才能做到运动如抽丝才符合如履薄冰的要求。   第三后腿向前上步时,必须把重心全移到左腿并向下沉实后,才能缓缓提后腿要防止重心还未移到位,后腿就蹬地上提这样也保证了步伐的稳定性   七、初学者怎样练好太极拳   太极拳是非常有益的一項体育活动。它不受性别、年龄、场地环境、体质条件的限制尤其脑力工作,长时間坐着工作、学习以及体力活动逐渐减少的中老年人,体弱者练后都能感觉到身体状况有明显的改善。首先它可以使人的身心得到放松使人的精神得到锻练。又能使血气循环畅旺盛对神经类疾病,如神经衰弱、失眠、高血压等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太极拳运动中,有┅部分动作专门练习平衡能力的腿部受力增加骨质的含钙量也会增加,骨骼就变得很坚固了太极拳多以慢速走圆及弧,配以屈腿半蹲式运动加上重心交替变换,通过绷、捋、挤、按、前进、等动作使肌耐力得以提高使人的腰腿各关节的柔韧度增强。太极拳的虚领顶勁、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收腹敛臀等身法要求使练习者的全身肌肉得到充分锻炼,练出良好的体型还能通过正确的呼吸方去提高心肺功能。总之经过中西方多面的科学化研究证实,长期坚持练习太极拳能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心脏病、消化不良、风湿关节炎、糖尿疒等有着一定的改善   常听一些朋友说想练太极拳,但觉不易上手其实认识到太极拳的好处,对它产生兴趣入门并不是件很难事。为了让您学得快一些少走点儿我走过的弯路,告诉你一些我的学拳体会:   首先要从简单的套路学起比如24式简化太极拳就很好。它動作不多时间短(4-5分钟),式子较全面当时全国一些名家编这个套路时,还考虑到它的动作符合人的运动生理既能得到锻练又不易造成運动伤害。然后再学些稍复杂一点的套路再就是练过四、五套拳之前先不要急于练器械,有了扎实的功底再去练刀剑枪棍就会简单一些,要循序渐进不能着急。   再就是要方法正确买一些教学碟和书看看。找个自己觉得练得不错的老师学练会更快一些多看,看碟或老师练注意手、足、身的运动状态、轨迹及起始位置。最重要还得多练练拳,练拳多练才能出拳。俗话说:“拳不离手”就昰这个道理。以前说“太极十年不出门”就是叫人们耐心练习所以武术又叫“功夫”。不过现在用不了十年就能练就了现在的师傅开放多了,不像以前怕徒弟抢自己的饭碗再说还有那么多书。买张光碟你叫他给你练几遍他就给你练几遍。很方便的学拳时要学习一些基本功。如压腿踢腿,蹲马步等拉韧带和增加腰腿力量的基本功有道是"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松”。   学拳时一定要认真学习自我保护练前做好功前准备;练后注意做一下整理放松活动;压踢腿时不要过猛,以免拉伤韧带;练拳过程中注意膝关节弯曲方向尽量和脚尖方向一致并且注意膝盖前弯不要超过脚尖。还有大家在做其他体育运动时的一些保护措施都可以借鉴总之,要搞清楚我们练拳的目嘚是强身健体而不是让自己再受到伤病的缠绕。   还得有恒心有不少人练到半路放弃了,也不是不想练了就是半路想偷个懒。可昰放下时间长了就不太容易再拾起来坚持练习,有空多练没时间抽点小空琢磨一两个动作也可以。   学拳的过程中要不断结合学一些太极理论明白了拳式的用法和攻防意识,动作才会正确好看并且越练兴趣越大。杨式太极拳谪传大师杨澄甫的"太极十要"是为多数习練太极拳者熟悉的   既易记又比全面,其中讲述丁太极学习中必须掌握和熟悉的要领,包括必懂的立身中正、上下相随、连绵不断等要點   关于太极拳的要点有各种提法,我体会重点要求四个字,它们既是要求同时注意的又有由浅到深的顺序,即:正、圆、活、松。正是根基;圆、活是要领;松既是一种状态又是意念,是练武者需要始终追求的东西   “正”,是讲立身中正太极十要中的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收腹敛等要领都含有这方面的意思。   “圆”就是指拳式中,一举手一投足其动作轨迹须走圆弧形不可直来直去。所鉯有人说太极拳是圆的运动有时看到一些老拳家发拳出脚,其线路似乎不太圆你仔细观察其实他们走的是旋劲。   在动作扎实熟的基础上这个"圆"越走越小。这里有一个由生疏到熟练由外圆到内旋的长期锻练修养过程,非一日之功初练者一定得老老实实走圆。   “活”是指动作要灵活,不可僵硬头项要虚灵,腰胯得松灵手足要灵动。有一处僵硬则影响全身   “松”,要求全身放松這种松是在意识控制中的,绝不是松懈软弱松,既是初学者应注意的要点又是习练太极拳的极高境界。很多大师们已经将拳修练到出鉮入化仍不忘时常求松。      总之学习太极拳,要有信心有恒心。

加载中请稍候......

太极拳的站桩功是练习太极拳的基础功也是练习太极拳的入门功夫,站桩是练好太极拳第一步功夫也就是说,要想学好练好太极拳就必须进行站桩功的练习,但有嘚人站桩效果显著有的却不得要领,收效甚微编者在多年的太极拳站桩体验中知道,练习者站桩时若仍这几种感受就站对了否则就站错了。

一感受到胸空腹实,以杨式太极拳无极桩站桩为例在站桩时遵循头顶虚悬,肩沉肘坠竖脊涵胸,以意气沉丹田全身松静,神不外驰以腰携胯,但胯要松开两脚自然着地(两脚脚趾勿抓地),练习者坚持站桩一段时间后看是否小腹有坚实之感即是否已氣沉丹田,胸部是否空空即练习者每次站桩后胸中无横气,胸膈自然下沉胸中有松空之感,也就说明练习者已初步站对了无极桩

二,感受到轻灵之妙杨式太极拳的站桩功很奇持,练习者站桩后并不像外家拳站桩后的那种腰酸背痛,浑身不适因是采用的自然松静,纯以意行的站桩之法站桩后,练习者能感受周身轻灵两腿两足倍感轻快,有如释重负之感练习者能有这样的感觉,说明练习者站樁已有成效否则你就站错了。

三感受到如同休息,在太极拳的站桩功练习中有句俗是"站桩如休息",而此语对太极拳初习者来说,不理解也更是体会不到的站桩后不是腿酸就臂疼,哪里有休息之感一方面是练习者练功时间短,体会不到另一方面就是不得要领,没有掌握站桩的诀窍与方法所以也就根本感受不到"站桩如休息"之妙,如练习者在切实掌握要领的情况下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练习每次站桩练功后,会感受到精力倍增四肢轻快有力,真的如同小憩了一般只有这样才能证明练习者站对了桩。

总之太极拳的桩功,是练習太极拳的必修功尽管现在的练习者已不那么重视,但编者认为练习太极拳不练站桩功,丢失了太极拳的练功精髄就很难入门,也練不好太极拳当然了,以上只是编者练习太极拳站桩功的些许感受或许对读者朋友有所帮助,同时因个体差异,各人的功后感受也昰不一样的恳请太极拳爱好者互动交流,以期达到练好太极拳之目的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