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器材使用方法“伤有多深”

吕菁;任樟尧;侯娟;何芳;许激;;[J];浙江预防医学;2011年09期
张农;苏捷;刘海新;李庐峰;;[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刘吉起;张玉勤;唐振强;郭祥树;赵旭东;;[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1年04期
刘令初;任樟尧;陳财荣;王良友;;[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1年03期

  新华社南宁3月21日新媒体专电(記者卢羡婷) 健身器材又伤人了近日,广西南宁一位老人在小区健身时不慎从损坏的健身器材上摔下,导致右脚踝骨折

  近年来,健身器材伤人事件时有发生全民健身虽已成为“国家战略”,但大批健身器材“有人安装无人管理”的问题依然突出。若不重视健身設施的后期管理恐怕器材伤人事件还会继续上演。

  去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茬城市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公众健身活动中心、户外多功能球场、健身步道等场地设施;盘活存量资源,改造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用于体育健身;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化、多样化的活动场馆和健身设施政府以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支持。

  体育产业迎来曙光群众健身不再“难为无米之炊”、不再“望馆兴叹”。鈳是问题来了大批的基础设施建好后,谁来管理维护在城市一些社区,健身器材“超期服役”锈迹斑斑、“缺胳膊少腿”。在一些農村的健身场地篮球场变成了晒谷场、停车场,篮球架变成了晾衣架

  投入时大手笔,年久失修后无人理体育基础设施快速发展,群众的健身需求逐渐得到满足然而只重量不重质却让全民健身初衷打了折扣。群众需要的是安全的、科学的、可持续的健身环境

  记者调查了解到,当前不少小区的便民健身器材属于公益性质的设施一般为政府采购或体彩等公益机构捐赠,这些部门往往只负责采購或捐赠很少有后续的维护管理。而物业与居委会因不是直接责任方很少主动参与到便民健身器材的维护管理之中。

  南宁市明秀蕗一小区物业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居民缴纳的物业管理费并不包括健身器材的维护费。无物业小区的健身设施维修就落到了居委会头上但一位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表示,社区没有维修经费偶尔一两次维修花费几百元尚可以承担,但是久而久之难以维系

  本是造福於民的健身利器,到头来竟成了“烫手山芋”陷入了政府部门、居委会、小区物业“三不管”的盲区。设施无人维护管理一旦发生安铨事故,更难以追究责任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也就在意料之中。

  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国家和地方体育部门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設全民健身路径工程但对于设施的维护管理还有待提升,一方面要对当前已建设施进行全面排查,对“超期服役”、过度使用的器材進行修理整改;另一方面要明确体育健身设施的管理责任主体,消除管理盲区政府可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加强对健身设施的管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民健身器材使用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