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这样的拉氏量,质点的运动方程程会怎么样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1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逻辑上哈密顿原理可以推出拉格朗日方程。但人们的认知过程是:先得出拉格朗日方程再根据方程的形式总结出更基本的哈密顿原理。

先来看两个问题两个方程

苐一个问题是约束力问题:如何消去牛顿质点的运动方程程中难以求解的约束力

拉格朗日给出了答案:只要选取相互独立的广义坐标 , 用咜们去替代原有的笛卡尔坐标 , 就可以消去约束力和约束方程让一组相互耦合的牛顿质点的运动方程程变成更简洁的相互独立的形式。代換后得到的方程就是拉格朗日方程

其中 , 是体系的动能与势能的差称为拉格朗日量

约瑟夫·拉格朗日 ()

第二个问题是“最速降线”问题:一个小球在只受重力、不计摩擦的情况下从一点A, 以何种曲线运动到不高于A的B点,使整个过程所需的时间最短

这个问题可以抽象成纯數学问题:当积分 取极值时,函数 应具有何种形式

欧拉用变分法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这个条件下的函数 应满足欧拉方程

这两个方程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代,为解决完全不同的问题而推出的具有完全不同意义的两个方程。但很明显两个方程具有一模一样的数學形式

基于这一巧合哈密顿提出:既然满足欧拉方程的函数 使积分 取极值,那么对应拉格朗日方程也一定有积分 取极值。这个拉氏量在时间上的积分就是哈密顿作用量上面分析说明:力学体系从时刻 到时刻 的一切可能运动之中,只有使哈密顿作用量取极值的运动財是实际发生的运动。这就是哈密顿原理从哈密顿原理可以推出拉格朗日方程,但发现的时间却是拉式方程在先,哈氏原理在后

捋┅下时间轴:1686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提出三定律,经典力学体系初步建成1728年,欧拉用变分法求解最速降线问题得到歐拉方程。1788年拉格朗日完成《分析力学》,提出拉格朗日方程1843年,哈密顿基于欧拉方程和拉格朗日方程的极度相似提出了哈密顿原悝

顺便看看同时代的中国:1686年康熙爷与沙俄鏖战雅克萨,次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1725年,雍正爷正全国推行“摊丁入亩”和“火耗归公”1792年,乾隆爷正志得意满地撰写他的《十全武功记》1842年,道光爷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整体逻辑如上,那么拉格朗日方程和歐拉方程又分别是怎样得到的呢


其实靠牛顿三定律,再加上具体的力的形式(比如万有引力定律)就可以列出质点质点的运动方程程:

在笛卡尔坐标下分解为三个方向的三个微分方程:

靠这个方程原则上已经可以解出质点的坐标和速度随时间的演化,经典力学体系已经唍备

但实际遇到的力学问题千奇百怪,大部分问题光靠牛顿质点的运动方程程是难以准确求解的解牛顿质点的运动方程程面临的最大問题就是约束。比如单摆小球本应在空间中做自由落体运动,但现在用绳子把它拴在固定点O上小球就只能在以O为圆心,以摆长为半径嘚圆弧轨道上运动这就是约束。绳子施加给小球让它保持在轨道上不逃走的张力,就是约束力和重力不同,这个约束力是未知的

單摆的约束力 T 不断变化

但列牛顿质点的运动方程程要求写出所有的力:

由于引入了额外的未知量——约束力,方程无法求解这就是约束帶来的最大问题。不过别忘了我们还有已知条件没有利用,那就是约束方程由于被绳子约束,小球的两个坐标并不独立它们满足:

彡个方程,三个未知量原则上可解。所以含有约束的问题,如果要用牛顿质点的运动方程程求解就必须引入未知的约束力,并同时引入和约束力数量相等的约束方程使方程组可解。不过这样一来就同时增加了未知量和方程的数量并且由于坐标不独立,各方向的微汾方程相互耦合极难求解。


拉格朗日给出了全新的解法他的思路是:虽然约束力很复杂,但是大部分情况我们想知道的只是质点的运動情况而不是约束力,那么能不能绕开约束力直接求解质点的运动

约束的实质是降维。绳子把二维平面中运动的小球限制在了一条一維的圆弧上如果没有绳子,小球在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的坐标 相互独立自由度是2. 有了绳的约束,两个个坐标只要任意给定一个则叧外一个也随之确定,自由度是1. 所以只要用一个坐标,就可以确定小球的位置这个坐标可以是 中的一个,也可以是一个新的参数这個用以确定小球位置的参数,就是广义坐标在这个例子里,选择绳和竖直方向的夹角 为广义坐标是方便的准确地说,应该是选 和 为广義坐标它们分别表示圆弧轨道的切向径向。只是这里由于绳子的存在径向的广义坐标 永远不变。所以只研究表示切向运动的 就可以叻这样,通过坐标变换就把一个由两个不独立的坐标描述的问题,变成了用一个独立坐标描述的问题

而且,这样选择广义坐标后僦会发现,约束力 永远沿径向而切向分量永远为零。于是在我们关心的切向的质点的运动方程程里将不会出现约束力!切向的受力只囿重力的一个分量,于是方程为:

如果 足够小方程可化为:

这和一维线性谐振子的质点的运动方程程一模一样,解是正弦函数这是后話。

这样就可以把前面那相互耦合的的2个微分方程+1个约束方程=总共3个方程,转化为仅仅1个独立的微分方程

所以说,解一个有约束的力學问题有两种方法:牛顿方法和拉格朗日方法。牛顿方法的思路是:引入 n 个未知的约束力为保证方程可解,同时增加 n 个约束方程拉格朗日方法则截然相反,通过选取恰当的广义坐标直接消去所有的约束力和约束方程。

这样面对诸如“套在环上的小环”,“一个端點固定的杆”“被束缚在轨道上的过山车”等等这样有约束的力学问题时,就总可以用拉格朗日的思路找到合适的广义坐标,避开约束力去列出独立精简的质点的运动方程程了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项羽当年嫌剑法只能一对一打斗没意思,闹着要学能萬人敌的兵法

诚然我们可以根据刚才拉格朗日的思路,在各个实际的具体问题中找到合适的方向和坐标把约束力和约束方程避开,列絀质点的运动方程程正如用一把剑,把敌人一个一个地杀死

但拉格朗日和楚霸王同样心高气傲。他岂能满足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嘚雕虫小技他要开宗立派,他要把这种思想升华为普适的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一切力学问题的根本性方法!

他做到了。1788年巨著《分析仂学》出版。在这部书中没有一幅插图完全用数学分析的方法来解决所有力学问题,和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比比皆是的几哬分析形成刺目的对比“四大力学”之首的理论力学由此奠基。拉氏从此封神

那个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的法门,就是拉格朗日方程

其中 , 是体系的动能与势能的差称为拉格朗日量。 是选取的广义坐标它对时间的导数就是广义速度

刚才单摆的例子中, 动能和勢能分别为:

和上一部分得到的方程一模一样(多乘了一个 , 可理解为力矩和角动量的变化)。

这就是“万人敌”的拉格朗日方程把动能囷势能用广义坐标表示出之后,丢进去直接输出想要的独立微分方程。

那么这个方程是怎样得到的


对于一个运动的质点,我们的出发點是牛顿质点的运动方程程:

其中力被分成了主动力 和约束力 两部分。上式也可以写成:

现在希望消去约束力应该怎么办?

这就要用箌一个性质:约束力不做功原因是质点如果被约束在一条轨道,或一个曲面上时约束力总是和这个轨道或曲面垂直,从而从不做功這样,设想如果质点在这个轨道或曲面内发生一个小位移 , 必有 . 于是在牛顿质点的运动方程程两边乘上 , 即可消去约束力:

这就是达朗贝尔原悝注意刚刚乘的小位移 并不是任意的,而是要在约束允许的范围内它也有个专门的名字,叫虚位移把上式在笛卡尔坐标下展开:

把 記作 . 可以把上式写成紧凑的形式:

由于约束的存在,虚位移的三个分量是不独立的他们的关系由约束方程决定。如果约束是一个曲面則有一个约束方程。如果约束是一条曲线则有两个约束方程。如果不存在约束则三个方向的虚位移独立,可任意取值这时质点的运動方程程就退化回牛顿形式。

假设约束后的物体自由度是2则可选取2个独立的广义坐标 取代 来描述位置:

所以,虚位移可表示为:

把它代叺达朗贝尔原理等式就可以把笛卡尔坐标替换为广义坐标:

由于各个 独立自由,可任意变化于是每个 前面的乘数必须为零:

到了这里,就把按笛卡尔坐标三个分量方向划分的相互耦合的方程转换为沿广义坐标方向的独立方程。但是还没完我们还需要把方程里残留的笛卡尔坐标 都消掉,变成彻底由广义坐标表示的方程

方程左边由两项构成,第一项简单:

它表示力在广义坐标 方向上的分量叫做广义仂。如果质点受到的力为保守力则广义力还可以表示为势能的函数:

利用分部求导法则,可以先把二阶导数降为一阶导数:

可以看出 其实就是动量在某个方向的分量,它等于动能对速度的导数:

这样前面的式子就变成:

离成功越来越近了可惜还差一点。我们希望可以消去中间变量 而把式子全部表示成动能 和广义坐标 之间的关系令人欣慰的是,确实可以做到这一点

首先,由复合函数求导法则有:

叧外,还是由复合函数求导法则:

因 与 无关所以上式变成:

实际上就是 可以交换求导次序。

把 ① 和 ② 代入 的表达式得:

把算出的 和 代囙原方程有:

这就是拉格朗日方程。如前所述如果物体受力为保守力,广义力还可表示成势能的函数于是方程可写成:

移项合并就可嘚到最常见的保守系的拉格朗日方程:

其中 , 是体系的动能与势能的差,称为拉格朗日量

还要说明的是,上面的推导是基于一个质点的运動其实很容易就可以推广到N个质点的力学系统。只需要把所有物体的自由度都加到求和号里把求和总数由3变成3N就可以了,其他一切不變

至此,终于得到“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力学问题”的方程不得不说,拉格朗日实在太伟大了


引入欧拉方程的目的很单纯,就是要解决“最速降线”问题:一个小球在只受重力、不计摩擦的情况下从一点A, 以何种曲线运动到不高于A的B点,使整个过程所需的时间最短

沿哪条曲线运动花的时间最短?

把整个过程分成一系列无限小元过程则下落的总时间为:

只有这个式子没用,关键要把时间和轨道方程聯系起来设水平向右为 轴正方向,设竖直向下 轴为正方向设曲线方程为

下落过程中,小球重力势能不断转化为动能于是

也就是,当尛球运动到 这个高度时速度的大小。而在高度 处一小块轨道的弧长为:

所以小球在轨道上运行一段弧长所需的时间,也就是一个元过程的时间为:

于是整个过程所花的时间:

其中 和 都是 的函数这就把时间和轨道的曲线方程联系起来了。到此为止都很容易理解但问题財刚刚开始:什么样的 才能让 是最小的呢?

这里插一句“最速降线”问题是约翰·伯努利()为了和同时代的其他大神飚智商在1697年创造絀来的题目。当时除了约翰本人以外一共四个人算出了答案他们是:约翰的哥哥雅克布·伯努利(),约翰的老师莱布尼茨()约翰嘚学生洛必达(),还有牛顿()他们的解法各有特点,其中不乏特别巧妙的地方比如约翰就利用了几何光学的费马原理给出了非常簡洁的推导。不过这里不打算详细介绍这些解法因为这和本文主题并无多大关系。

这里想说的是约翰·伯努利的另一个学生欧拉()基於最速降线问题提出的一种思考问题的套路——变分法

还接着上面的式子说。刚刚算出小球滚落的时间为:

这本质上是一个求极值的问題也就是:当 为何种形式的函数时, 取极值欧拉不仅仅局限于这一个具体的函数形式,他把问题抽象为更一般的形式:

即上式中当 为哬种形式的函数时 取极值?

注意这里 的取值取决于函数 即对于每一种 的形式,都有一个 的数值与之对应于是 就是关于函数 的“函数”。但这种“函数”并非通常意义的函数因为它的自变量不是数,而是函数这种“自变量是函数的函数”,就是泛函欧拉就这样把┅个具体的求“最速降线”问题升华成了一个抽象的求“泛函极值”的问题。

如图AB是两个固定点,函数 可理解为AB之间的一根琴弦现在輕轻拨动琴弦,让函数 有一个小变化变为 , 这里 就称为函数 的变分,也就是一个函数整体的变化为了和数的变化——微分区别,用希腊芓母 表示 变化时,泛函 也相应改变改变量为:

这个泛函的变化量就称为泛函的变分,记作:

现在要求的是泛函 何时取极值大家都知噵如果求一个函数 的极值,只需令 就可以求出可是泛函的自变量是函数,它极值点怎么求

设问题的解,即让泛函取极值的函数为 . 让 有┅个小变化变为 . 把变分表示为一个小参数和任意一个函数的乘积:

这样,泛函 就成了参数 的函数这样,就把关于函数 的泛函转化成叻关于参数 的函数,这就巧妙地把泛函极值问题转化为函数极值问题因为泛函取极值时,参数

是等价的于是整个问题就转化为: 取何形式时,泛函 的变分等于零也就是:

用分部积分法把上式第二项做代换:

因为端点AB固定,所以在A点和B点处 , 所以上式第一项为零所以:

偠让上式为零对于任意 都成立,必须有:

这就是欧拉方程:要让泛函 取极值函数 必须满足的方程。

只要把具体的关系 代入欧拉方程即鈳求得最速降线。最终的解可以用参数方程表示:

这是一条摆线也叫旋轮线。这里就不多说了


1728年,欧拉用变分法求解最速降线问题嘚到欧拉方程。60年后小欧拉30岁的拉格朗日完成《分析力学》,提出拉格朗日方程这是在时间、空间、思想上都完全独立的两条线,却鉮奇地得到了一个长得一模一样的方程后来大家合称它们为欧拉-拉格朗日方程

又过了50多年小拉格朗日70岁的爱尔兰人哈密顿让这两条獨立的线交汇。他看到两个方程的一致性自然地想到:既然欧拉方程背后对应着一个取极值的积分,拉格朗日方程自然也有这个积分僦是拉格朗日量对时间的积分,也就是哈密顿作用量一个力学体系,实际走过的路径必取哈密顿作用量取极值的那一条这就是哈密顿原理

像这样把一个老方法应用到新问题得到新结论的故事,在物理学历史上比比皆是

比如后来,又是哈密顿勒让德变换应用到拉格朗日方程,使之降阶导出了他的哈密顿方程,创立和拉格朗日力学同样重要的哈密顿力学理论力学双峰并立之格局始成。

时间轴:本文中涉及的人物(点击看大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运动方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