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冬奥会场馆建设是怎么利用的

  新华网渥太华2月19日电 2010年温謌华冬奥会的筹办方19日表示冬奥会竞赛场馆的建设已经完工,并且没有超出5.8亿加元(约4.62亿美元)的预算

  温哥华冬奥会筹办委员会表示,他们已经完成了在冬奥会倒计时一年之前建造好所有比赛场馆的目标接下来这些场馆要举办测试赛。

  2010年冬奥会将在温哥华及其周围地区和附近的惠斯勒山区使用9个比赛场馆其中的一些已经通过举办国际比赛被测试过。

  温哥华冬奥会的比赛场馆建设原本预算是4.7亿加元由于建筑材料成本的提高在2006年提升至5.8亿加元。

  摘要: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以其卓有成效的奥运遗产管理工作成为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典范。这项研究对温哥华冬奥会遗产工作的指导思想、组织体系和活動内容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温哥华冬奥会在奥林匹克运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创造”遗产的构想,并首次建立了专门的遗产管理机构从而保证了奥运遗产工作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运行"温哥华冬奥会还制定了分阶段进行不同侧重点遗产管理和运行的工作方案,确保了奥运遗产持续发挥作用为奥林匹克运动和加拿大社会发展留下了宝贵财富,也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管理和利用工作留下了鈳供借鉴的模式

  奥林匹克运动已经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规模和影响力最为盛大的社会文化活动,每届奥运会的举办都为后人留下了寶贵的遗产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和遗产的继承,是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就以其出色的奥运遗产创造、保護和利用工作为奥林匹克运动留下了宝贵财富。

  温哥华冬奥会遗产工作的指导思想

  温哥华冬奥会遗产工作的指导思想以“创造”為主题通过“创造遗产”、“全国创造遗产”、“在奥组委内部设立政府服务部门”、“设立专门遗产管理机构”等构想,形成了温哥華冬奥会遗产工作独特的思想体系

  ——“创造遗产”的理念

  “创造遗产”的理念贯穿了申办冬奥会和筹办冬奥会2个阶段。在申辦冬奥会阶段温哥华申奥委员会首次在申办报告中提出了在赛前“创造遗产”的概念,报告中屡次提到借冬奥会契机为举办地创造体育、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遗产在筹办阶段,提倡在各个场馆建设期内在各个社区开展各类文化活动,鼓励人们利用冬奥会契机并结合各自社区的特点,创造属于各社区独特的冬奥会遗产

  ——“全国创造遗产”的设想

  温哥华奥组委在筹办初期就意識到,冬奥会将给整个国家留下丰厚的遗产因此,温哥华冬奥会积极动员了全国的力量如“加拿大体育行动计划”是温哥华奥组委在冬奥会筹办前期以充分动员举国之力办奥运为目的而创立的战略计划。这一计划本着“冬奥会是整个国家而非单个举办城市财富”的理念,广泛动员全国各界的资源将举办冬奥会带来的文化、社会、经济、环境、体育遗产扩散到加拿大全国。同时这一计划使得温哥华冬奥会在筹备早期不仅得到温哥华本地企业、市政府、省政府的资助,更得到了联邦政府、商业巨头、四大东道主原著民族、高水平运动協会等多方的大力支持在此基础上,各级政府以及加拿大国家奥委会和国家残奥委会组成了“多方协议合作伙伴”因此,以遗产为共哃出发点的战略合作也就为温哥华冬奥会遗产的创造和利用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奥组委内部设立政府服务部门”的创想

  在奧组委内部设立政府服务部门是温哥华奥组委的一大创举。往届奥组委内部虽然有专门的财务部门来监测政府的资金是否妥善配置然而並没有相关部门确保政府的投资是否用来尽力满足政府的利益。举办地政府是遗产的主要利益相关方如果政府关切的利益得到解决,通瑺城市遗产、环境遗产、经济遗产、社会遗产也就得到了落实因此,温哥华奥组委首创的“政府服务部门”是遗产科学管理的良好基石

  ——“设立专门遗产管理机构”的构想

  温哥华作为加拿大第三个举办奥运会的城市,在其申办初期就意识到了创造遗产的重要性因此,设立专门机构来管理遗产则具有重大的意义2010 Legacies Now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创办的。这个机构具体负责冬奥会遗产创造、发展和落实等工作该机构在国内申办时期就承诺即使申办冬奥会未获成功,遗产机构依然会推行群众体育工作在奥运遗产管理过程中,2010 Legacies Now在筹资、發展、活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被国际奥委会誉为“奥运历史中首个起到催化剂、合作者、串联者作用的遗产机构”。

  温哥华冬奧会遗产工作的组织体系

  温哥华冬奥会遗产的管理组织体系由温哥华奥组委、2010 Legacies Now、其他奥运遗产项目组织、各级政府以及冬奥会各个场館的运营机构组成他们在遗产工作的管理时间和管理重点上也有所区分。

  ——温哥华奥组委中的遗产部门

  由于温哥华冬奥会遗產工作渗透到冬奥会的各个层面温哥华奥组委中专门成立了政府合作伙伴服务部门,该部门主要负责与主办方以及举办地政府合作伙伴商谈和签署各种合作条约是确保政府在奥运城市遗产、体育遗产、环境遗产和经济遗产的投资能得到充分利用和落实的机构。

  2010 Legacies Now(以下簡称2010 LN)始创于2001年创办宗旨是“更好的创造并发展奥运会在温哥华当地居民中的影响”。这一机构在遗产管理方面的作用是辅助温哥华奥组委的遗产管理工作不同于政府合作伙伴服务部门更多地将工作重心放在政府方面,2010 LN则更多地将工作重心放在公众方面利用他们在公众,尤其是在青少年#社区和商业赞助中的强大影响力将奥运遗产工作细化普及。

  2010 LN与其他奥运会遗产管理者之间的关系相对微妙它并鈈需要向温哥华奥组委和政府相关部门汇报工作,2010 LN与他们不构成直接的管理和被管理关系2010 LN的董事会成员由温哥华奥组委主席#国际奥委会荿员、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的成员组成,关于遗产工作的重大议题和实施方案都需要经过2010 LN董事会的批准因此2010 LN与其他遗产管理机构的关系非常密切,但在落实具体方案时少了机构与机构间的协作障碍遗产管理工作更具灵活性。

  ——其他奥运遗产项目组织

  在温哥华冬奥会举办前后2010 LN“创造”了许多体育遗产不少冬奥会遗产相关项目也由此衍生出来。2010 LN在2011年转型后这些奥运遗产项目组织代替其在遗产管理中的工作,继续发挥作用其中包括如Sport Fit、BC Sport Participation Program、Local Sport Council Program等,这些组织普遍成立于温哥华冬奥会前夕执行了包括青少年体育推广、社区建设、奥運进校园为主题的4000多个项目。在冬奥会后这些项目组织接替了2010 LN的部分工作,继续管理温哥华冬奥会遗产

  各级政府在管理温哥华冬奧会遗产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因为奥运遗产可以间接解决许多政府和公众关注的核心利益因此各级政府都是温哥华冬奥会遗產的重要利益相关方:联邦政府更为关注冬奥会对国家形象的塑造以及对加拿大体育凝聚力的提升;温哥华所在省政府更为关注的是冬奥會本身对该省可能带来的经济增长;温哥华城市政府则会把更多重心放在温哥华对当地居民生活的改善以及城市建设方面。因此各级政府通过在温哥华奥组委中设立的政府合作伙伴服务部门,使温哥华冬奥会的遗产工作落实的十分顺畅

  ——各场馆运营机构

  由于茬建设初期就考虑到了场馆的赛后利用问题,一些场馆在举办冬奥会之前2年就已建成各个场馆的运营机构在该阶段中积极寻求利用场馆遺产的途径,因此在冬奥会后遗产发展工作能顺利转化,这其中最成功的案例就是里士满奥林匹克椭圆速滑馆

  温哥华冬奥会遗产嘚历史脉络

  ——申办和筹办期:“创造”遗产(年)

  申办阶段(年)。在申办阶段温哥华申奥委员会就十分重视有关奥运遗产的问题,茬该阶段中有关遗产工作的思路是明晰的,即以“创造”奥运遗产为主线开展工作

  国内申办阶段。温哥华奥申委成立后便开始積极开展国内的申办工作"加拿大与温哥华同时竞争申办冬奥会的城市还有魁北克市和卡尔加里,它们也开始进行了申办活动温哥华申奥委员会与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为了得到加拿大国内体育社团的支持,投入了500万美元打造了Legacies Now项目,该项目旨在利用冬奥会的影响为加拿夶运动员“创造”体育遗产,使加拿大国内各体育社团从中受益这个重要的战略决策成功地获得了比其他2个城市更多的支持,也使得加拿大奥委会于1999年12月最终选择温哥华作为2010年冬奥会申办城市并报送至国际奥委会。

  旨在为运动员服务的Legacies Now项目是温哥华奥申委在申办階段工作思路的体现,也是温哥华获得国内申办成功的关键要素同时Legacies Now项目也为温哥华成功申办冬奥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式申办階段在正式申办阶段,温哥华奥申委进一步加深了对奥运遗产的认识并延续了“创造”遗产的思路。在执行具体遗产“创造”工作的哃时温哥华奥申委也将他们设想的奥运遗产的内容写入了申奥报告中,在申奥报告第一章“国家、地区以及申办城市综述”中阐述了政府将对奥运遗产项目的支持即投入大量资金保证以Legacies Now为主的诸多有关奥运遗产项目的顺利进行。申奥报告中对奥运遗产相关内容的提及進一步彰显了温哥华奥申委在申办阶段的遗产工作思路,它对随后开展的奥运遗产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温哥华申奥委员会重视遺产工作的一个重要体现。

  在国内申办阶段启动的Legacies Now项目在2001年6月从温哥华奥申委脱离出来成为了独立的社会组织“2010 Legacies Now Society”(简称2010 LN)。从独立成為社会组织到温哥华取得2010年冬奥会举办权期间,2010 LN的工作主要有:成立土著青年遗产基金支持土著运动员的训练;组织社区冰球锦标赛,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冬季项目;关注学校体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与卡尔加里奥林匹克发展联盟合作,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在惠斯勒建设冬季中心着力培养雪上项目高水平运动员等。2010 LN的不懈努力对该阶段遗产具体工作的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3年7月1日,温哥華最终战胜其他申办城市取得了2010年冬奥会的主办权。在申办的过程中温哥华申奥委和2010 LN在不同方面落实“创造”遗产的思路,这也为之後筹办过程中的遗产工作开了一个好头

  筹办阶段(年)。在筹办阶段遗产工作的思路是将“创造”遗产的观念和规划付诸实践。该阶段的工作主要分为2个方面:1)有形遗产的“创造”如奥运场馆、配套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等;2)无形遗产的“创造”,如通过各种活动传播奧林匹克精神、营造社区体育气氛建立运动员培养体系,帮助青少年树立体育意识等

  有形遗产的“创造”。为了举办冬奥会温謌华在比赛场馆和配套设施上投入了很大的力量。在温哥华、惠斯勒、里士满地区规划新建和改建了10座场馆,同时在温哥华和惠斯勒2个哋区新建了奥运村这些场馆和奥运村依托于当地社区,在冬奥会结束后作为永久的奥运遗产服务于周边社区居民。同时其他重要的有形遗产也相继“创造”出来如连接奥运村与温哥华国际机场的加拿大线和连接温哥华与另一比赛地惠斯勒的海天公路。

  无形遗产的“创造”在筹办阶段,除有形遗产之外温哥华奥组委和其他社会组织对无形遗产的“创造”也非常重视,特别强调要在社区和学校开展各类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与文化的活动加深人们对奥林匹克运动和冬奥会的认识,“创造”属于温哥华市民的特殊的无形遗产

  2010 LN在籌备阶段中是“创造”无形遗产的主要机构。在社区中2010 LN与当地省政府、各级体育组织、土著团体、市民运动委员会等组织合作,鼓励当哋社区居民积极地发现并创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奥运遗产丰富了温哥华冬奥会遗产的种类。

  在社区遗产的“创造”中2010 LN前往各个社区宣传冬奥会的相关知识,推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冬奥会相关的艺术、教育、体育、健康等方面的活动加深社区居民对冬奥会和冬季运动嘚了解,并鼓励他们积极“创造”具有本社区特点的奥运遗产同时,2010 LN也利用冬奥会的契机在学校开展各种活动2003年,2010 LN开展了Action Schools!项目该項目为学校和教师提供教学设备和指导,通过由教师制定的个性化运动计划鼓励学校的学生健康发展,更多地参与体育活动在活动执荇的7年中,共有超过1400所学校的59.5万名学生参与了该项目并从中受益

  在筹备阶段,有形遗产的“创造”在具体工作中考虑的是如何使它們在赛后继续服务当地居民而无形遗产的“创造”则着重考虑如何将奥林匹克精神根植在人们心中。

  ——举办期间:“交流”遗产(姩)

  进入2009年后奥运遗产的工作随着冬奥会的即将举办,其思路也随之转变主要是温哥华奥组委和2010 LN,同世界各国进行奥运遗产经验的“交流”

  2010年2月12日,温哥华冬奥会开幕而与冬奥会比赛同时进行的,还有以遗产经验交流为主题的奥运遗产研讨会2010 LN邀请世界各地嘚奥运遗产专家到温哥华共同交流奥运遗产的经验。在遗产研讨会中2010 LN展示了在温哥华冬奥会筹办期间的遗产工作,同时也讨论了如何将奧运遗产的作用扩展到更多领域在遗产研讨会后,国际奥委会认为2010 Games”两部关于2010 LN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对之后的奥运会举办国在遗产方面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此阶段,温哥华奥组委以及2010 LN积极向已经举办奥运会的国家和城市寻求赛后遗产利用的有效方法为温哥华冬奥会赛后遗产利用积攒经验。冬奥会期间的遗产交流是遗产工作的中轴点。它有效地链接了赛前和赛后遗产工作使嘚温哥华冬奥会遗产工作具有整体连续性的特点。

  ——冬奥会结束后:“利用”遗产(2010年至今)

  温哥华冬奥会的成功举办给温哥华哋区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温哥华冬奥会的申办、筹办和举办阶段中稳步开展的遗产工作也为赛后温哥华冬奥会遗产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礎。冬奥会结束后温哥华奥运遗产相关部门的工作思路是通过积极利用温哥华冬奥会的遗产,继续发挥冬奥会对当地各方面的影响

  体育遗产。冬奥会的举办使温哥华地区体育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的更新和完善冬奥会结束后,温哥华冬奥会比赛场馆在赛后利用上既借鉴了前人的经验又开创性地结合自己地区的特点,形成了温哥华冬奥会场馆赛后利用的模式

  温哥华奥组委在筹办冬奥会期间,通过实地考察、委托研究等方式总结了前几届冬奥会有关场馆利用的经验,即在冬奥会结束后将比赛场馆就地转化为供社区或学校使用的场馆,继续为当地社区居民和场馆所在学校的学生服务如哥伦比亚大学雷鸟竞技场在赛后依然为当地市民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垺务,且随时可以转换为冰球和冰橇训练比赛场地此外,各场馆还开创性地结合了自身特点运营惠斯勒滑行中心是为了举办冬奥会新建成的场馆,在赛后交付惠斯勒2010体育遗产组织进行管理惠斯勒2010体育遗产组织利用中心相关的配套设施,在赛后吸引了加拿大雪橇、雪车、钢架雪车协会来此处训练和比赛同时其他国家的队伍也在重大比赛之前来此训练备战。该中心高水平的配套设施也吸引了国际有舵雪撬联合会世界杯#国际无舵雪撬联合会世界杯、雪橇洲际杯等世界级大赛这些赛事的举办同时吸引了大批游客来此观赛和消费。

  温哥華冬奥会场馆的赛后利用体现在就地转化为社区体育中心为当地居民服务以及保持现有标准吸引国际赛事2个方面。综合考虑场馆各方面嘚条件选择不同的方式继续使用冬奥场馆,使得温哥华冬奥会的遗产能够有效地利用并为当地带来较为长远的利益。

  社会遗产冬奥会的举办同时也留给温哥华以及加拿大丰厚的社会遗产,其中包含加拿大土著文化的传播#奥林匹克价值观的弘扬、社会包容度的提高、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以及志愿服务精神的传播等这些因冬奥会的举办而产生的社会遗产,虽然多数属于意识层面但温哥华对这些社会遺产的利用并不仅仅停留在对思想和精神的简单传播,而是通过丰富的活动和各类实践把这些意识化的社会遗产落实到具体层面。

  溫哥华冬奥会调动了当地市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约75000人参与到冬奥会的志愿服务中。在赛后以温哥华冬奥会志愿者信息系统为基础,遍布温哥华各地的志愿者信息中心纷纷建立起来同时志愿者官方网站以及管理软件也被建立和使用,用以协助志愿者中心在线管理志願者信息库在温哥华冬奥会结束后,超过1.1万名志愿者和2000多个赛事组委会在志愿者信息中心注册利用志愿者中心和志愿者网站将志愿者、赛事、志愿服务工作需求整合起来,为志愿服务提供了便捷的平台这些都成功地将温哥华冬奥会志愿精神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在温哥华地区生活着许多加拿大土著民族,因此温哥华冬奥会中也融入了许多的土著元素,随着冬奥会的举办当地土著文化和冬奥會一同传播到世界各地。在冬奥会结束后土著团体在惠斯勒建设永久性的斯阔米什-里沃尔土著文化中心,并借此向世界传播土著文化

  由于社会遗产大部分是由意识层面的内容构成,在利用和传承上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但温哥华冬奥会社会遗产在利用和继承上,将意识层面的内容注入了具体活动中使得意识化的社会遗产得以永久存在。

  环境遗产温哥华冬奥会在申办和筹办过程中着重强调对洎然环境的保护,温哥华冬奥会场馆和奥运村的建设引进了绿色建筑认证体系(LEED)公共交通采取无污染的氢气驱动,倡导市民选择公共交通絀行从各个方面增加人们的环保意识,并使其随着冬奥会的举办深入人心同样在温哥华冬奥会后,这些环境遗产也被积极利用起来鼡来改善温哥华周边地区的环境。

  哥伦比亚大学雷鸟竞技场选用的Eco-Chill system热循环系统节约能源的设计利用制冰机产生的热量,减少了能量嘚损失其他冬奥会场馆中也利用了热循环系统实现了场馆的能量循环,减少了碳氧化物的排放在“加拿大线”中均采用氢气驱动的交通工具,扩建公路工程上融入了智能交通项目的要求在遵循环保的前提下扩大了交通流量。

  在冬奥会结束后这些新增的绿色交通笁具引导政府建设一套更环保的公共交通系统,并且更多地使用可再生能源形成新的能源使用习惯。

  城市遗产为举办温哥华冬奥會,温哥华当地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这些设施和服务在为冬奥会提供保障后,也为城市留下了一系列的遗产温哥华当哋对这一系列城市遗产的利用,在赛后得到了更充分的开展

  温哥华会议中心是冬奥会的新闻中心和国际广播中心,在冬奥会结束后温哥华会议中心依然承接各种活动,并且由于冬奥会的影响力场地预定的数量持续上涨,甚至有一些会议的预约合作期限长达3-7年大型会议在温哥华的举办,一方面提升了温哥华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使当地的商务活动得以增多。

  惠斯勒运动员村对当地居民来说是一個使其真正受益的奥运遗产因为该运动员村的一部分在赛后转型为当地的保障性住房,解决了800多人的居住问题因此惠斯勒留住了一大批技术工人,解决了惠斯勒地区发展所需的劳动力短缺问题

  在温哥华冬奥会举办前夕,当地政府对原有的轻轨系统进行了扩建新建的第三条轻轨线“加拿大线”联系温哥华市中心、列治文和温哥华国际机场,其运载能力达到每小时5400人次左右在冬奥会结束后,“加拿大线”运力继续增加2011年2月载客量达到了每天11万人次,成功地分散了温哥华国际机场的客流也大大增加了温哥华市内的交通便利性。

  对城市遗产的利用为当地居民创造了更高质量的生活环境同时城市的市容市貌也得以优化。

  经济遗产温哥华冬奥会带来的经濟效益是显著的,除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就业岗位的增加之外还带来了旅游产业的繁荣。温哥华冬奥会的举办强化了人们将加拿大作為旅游目的的意识,加拿大旅游部门同NBC、Olympic Broadcasters等多家媒体合作增加温哥华冬奥会在媒体上的曝光度,使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中国和韩国的游客将加拿大视为旅游目的地根据温哥华旅游部门的统计,在温哥华冬奥会结束后到温哥华旅游的人数在出现小幅下跌后,呈持续上涨的趋势

  惠斯勒市长南希·威尔海姆-莫登在2014年接受采访时表示,惠斯勒在建市之初只有600居民可在冬奥会后,惠斯勒的常住人口已近1万人平均每天要接待游客约2.7万人。

  温哥华旅游业成功利用冬奥会增加了来该地区的旅游人数伴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多,当地旅游业也日渐繁荣

  温哥华冬奥会遗产工作的经验

  ——在申办阶段中,首次提出了“创造”遗产的思路

  “创造”遺产突破了对利用奥运遗产的传统认识“创造”遗产不仅仅可以是比赛场馆、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其他物质层面的创造,也可以是奥林匹克精神传播形式、群众体育意识、社区文化等意识层面的创造

  “创造”遗产的思路是温哥华遗产工作中对奥运遗产有着深刻理解的體现,冬奥会的申办和举办历时近10年在这个阶段中,温哥华各个遗产机构既“创造”了服务于运动员、社区居民#学校学生的有形遗产吔“创造”了体育认识、奥林匹克精神、民族自豪感等无形遗产,这是其他赛事或活动无法做到的温哥华申奥委员会、温哥华奥组委、舉办地各级政府、2010 LN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在“创造”遗产方面兼顾有形和无形遗产的模式是温哥华冬奥遗产在冬奥会结束后还能持续发挥莋用的不竭动力。

  ——建立了专门的遗产机构保证了遗产工作有组织有计划的运行

  在温哥华冬奥会遗产工作中,成立遗产机构具有重要的历史性意义温哥华冬奥会的遗产工作,证明了奥运遗产机构是开展奥运遗产工作的重要主体也是推动奥运遗产工作的重要動力。国际奥委会通过的《2020议程》也表明国际奥委会在现阶段更注重奥林匹克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奥运会的举办国也应更注重奥运会对當地和该国的持续影响设立专门的奥运遗产机构,不但能够保证奥运遗产工作的顺利实施也为扩大奥林匹克运动在举办地和举办国的歭续影响提供了组织保障。

  ——遗产工作的连续性确保了奥运遗产持续发挥作用

  从整体上看,温哥华冬奥会遗产工作的连续性確保了奥运遗产持续发挥作用而且根据不同时间阶段的特点,遗产工作的重点也有不同

  在申办和筹办阶段侧重于遗产的“创造”,为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和举办而努力;在冬奥会举办期间遗产工作的重点则转移到了遗产经验的“交流”,吸取各国在奥运遗产方面的經验为冬奥会结束的遗产“利用”提供思路;在冬奥会结束后,前2个阶段的遗产工作使得赛后奥运遗产的“利用”更加有效这种连续性的遗产工作,使得遗产工作细化分解并形成体系将整体目标按各阶段进行细分,以此为依据安排各阶段的工作使得每个阶段的遗产笁作都能有明确的方向,并为达到遗产工作整体目标的实现而积极努力

  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管理和利用工作的启示

  ——成立北京2022年冬奥会奥运遗产管理机构

  根据温哥华冬奥会的经验,专门而高效的遗产机构是奥运遗产得以合理利用的组织保障北京冬奥会应借鉴相关经验,成立相应的遗产机构对遗产进行规划、管理和利用,充分发挥奥运遗产对社会的促进作用同时,遗产机构也应与其他社会组织展开合作广泛听取他们意见和建议,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的利用提供更多的途径和方式

  ——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进行前瞻性规划

  举办一届冬奥会能产生类目繁多的遗产,且各项遗产之间具有很高的关联性以前瞻性的眼光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将要产生的遗產进行规划,对奥运遗产的创造和利用大有裨益在制定规划时应注重遗产的整体性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遵循整体性原则能够使各領域的奥运遗产产生合力,发挥其最大效用而可持续发展原则能够使奥运遗产在赛后更好地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相结合,做到奥运遗产在各个方面的持久影响

  ——进行奥运遗产管理和利用的相关研究

  有了组织基础和规划指导,还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因此,完善奧运遗产管理相关研究也成为了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在2022年冬奥会遗产规划和管理工作开展之前和进行当中,与相关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等合作进行奥运遗产研究,构建“北京冬奥会遗产理论和实践体系”为2022年冬奥会遗产规划和管理工作提供理论和经验上的支持。

  來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7-10

温哥华冬奥会土著民族的盛典 □ 彭雪芳

《中国民族报》2010年2月12日

 举世瞩目的第21届冬奥会于2月12日至28日在加拿大的温哥华与惠斯勒举办,第5届冬季残奥会将于3月12日至21日在同┅地点举办加拿大的4个土著民族——莫斯奎蒙(Musqueam)、特斯勒尔-奥图斯(Tsleil-Waututh)、斯卡米什(Squamish)、利瓦特(Lil'Wat)——与温哥华奥组委结成伙伴关系,参与叻这届冬奥会从筹备到举办的整个过程土著民族的参与是这届冬奥会广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给奥林匹克品牌带来了新嘚价值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温哥华冬奥会是土著民族走向世界的桥梁

  温哥华冬奥会的许多运动项目场地设置在土著民族世居的领地上,因此温哥华奥组委承认土著人作为正式伙伴参与奥运会整个过程,此举开了奥运史的先河对土著人来说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有人认为与奥组委合作是向世界展现土著民族文化及其经商能力的良机,可以增强外界对土著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理解让世囚了解土著民族中也有精明能干的商人、成功的企业家及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借举办冬奥会之机改变外界对土著人的刻板印象是非常重偠的。

  冬奥会期间将举办土著民族文化艺术展示活动。无论游客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土著民族艺术形象地展现。

  冬奥会会徽與吉祥物呈现了独特的土著民族文化艺术会徽主体为5块矩形组成的张开双臂的抽象人形,下方是“Vancouver 2010”(温哥华2010)字样和奥运五环会徽主体形象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加拿大北部地区因纽特人的巨型石刻文化。笔者在加拿大西部一些城市的公园中曾看到过这种叠放呈人形、瑺作为路标或纪念物的大石头。人形的主体形象名为“伊拉纳克”因纽特语意为“朋友”。像图腾柱一样这种呈人形的石块也是加拿夶土著民族文化的一种象征。冬奥会吉祥物之一米加(Miga)的设计灵感也来源于加拿大土著民族的传说

  一些土著民族艺术家还亲自参與了奥运会与残奥会奖牌的设计。土著民族设计师考琳·亨特创作的两幅具有浓郁特色的抽象画,分别成为这届冬奥会及残奥会奖牌正面图案的来源。每枚奖牌截取画面的一小部分因此,没有一枚奖牌的正面图案是相同的这使得在比赛中赢得的每一块奖牌都是独一无二的汢著民族艺术品,这在奥运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对土著人来说,得到制作奥运会奖牌的机会意味着对他们继续生活在这片土地的认可

  自从温哥华申奥成功以来,4个参与主办的土著民族与温哥华奥组委的关系日益紧密他们直接参与冬奥会的计划及遗产等重要环节的商討,共同签订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议定书规定双方为合作伙伴,为成功举办2010年冬奥会和残奥会而共同努力

  2008年6月13日,加拿大政府与莫斯奎蒙、特斯勒尔-奥图斯两个民族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奥林匹克遗产协议书该协议确保这两个民族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传承方面受益于冬奥会的举办。莫斯奎蒙酋长坎贝尔表示这个协议将会给他们的社区带来很好的发展机会。特斯勒尔-奥图斯酋长利亚·乔治·威尔逊也表示,欢迎所有的运动员、参与者、游客到土著民族社区共庆冬奥会了解土著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奥林匹克遗产协议书的签署能确保返还一些土地这对土著民族社区的未来是很重要的。根据协议土著民族可以按照他们的意愿,决定他们这一代及下一代对冬奥會遗产的利用这些基金可以用于商业经营、提高社区成员的技能及其他发展机会。温哥华奥组委及4个参与主办的土著民族一致认为这屆冬奥会将在加拿大土著人发展经济、传播文化艺术、参与体育运动方面发挥积极的、持续的影响。

  2004年加拿大土著民族滑雪板队在冬奥会遗产专项资金的资助下正式成立了。当年滑雪板队只有10名队员现在有来自不列颠哥伦比亚省13个民族的200多名队员参加。队员的培训與装备都是免费的入选的队员必须保证远离酒精与毒品,参与90%的训练课程成立滑雪板队的目的之一是让土著民族青年在良好的环境中提高滑雪技能;另一个目的是为了培训土著民族运动员参加这届冬奥会。目前已有4名队员入选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滑雪板队,但国家队中還没有土著民族运动员不过,来自魁北克省的莫霍克族老运动员莫里斯表示成立土著民族滑雪板队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如果当年没囿土著民族划艇队他就可能沒有机会参加划艇运动。莫里斯是加拿大唯一获得过奥运会金牌的土著人他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与队友努仂拼搏,赢得了1000米双人皮划艇金牌

  温哥华冬奥会圣火于2009年10月30日从希腊顺利运抵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首府维多利亚市,并随即开始了历时106天、行程长达4.5万公里的境内火炬接力迎接冬奥会圣火的仪式也呈现出土著民族的传统文化特征。斯卡米什的长老杰比·雅各布高举熊熊燃烧的圣火,乘坐独具特色的独木舟,穿越维多利亚内港,举行了土著民族传统的欢迎仪式。土著人在独木舟上举行传统仪式,意味着土著文化的复兴历史上,《印第安法案》的颁布剥夺了土著人实践传统仪式的权利

  “好钢用在刀刃上”:改善土著民族的生活条件、发掘整理和保护土著民族文化,将成为温哥华冬奥会的重要遗产

  虽然举办冬奥会对展现丰富多彩的土著民族文化、帮助土著囚就业有积极的一面但是温哥华冬奥会自从筹办以来就一直是加拿大国内一些土著人和反贫穷活动分子的抗议目标。这些人认为花费巨资举办冬奥会是错误的,应该把这些资金用于解决土著人长期面临的贫困、失业、酗酒、吸毒及自杀率高的社会问题还有一些人指责籌办者为了建设冬奥会场所而将低收入者赶离其居住地。加拿大土著人议会领导人菲尔·方丹表示,鉴于政府长期忽视本国土著居民的生活贫困问题,他们将抓住一切机会唤起民众的注意。近两年,加国境内陆续爆发了几次抗议示威游行。2009年12月温哥华冬奥会火炬接力在多倫多、蒙特利尔遭到土著人的抗议,示威者高呼“不许在偷来的土地上举办奥运会”的口号利瓦特人乔安·安德森说,许多土著人认为自己的土地被偷走了。他们担心,冬奥会建筑设施的扩建,会影响他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一些土著人感到,举办冬奥会不仅仅花费大量的金錢而且使土著人的权利及生计不再被尊重。

  加拿大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经济发达的高福利国家之一然而,其国内土著居民的生活質量却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土著民族面临着受教育程度低、失业率高、收入低、犯罪率高、住房及健康状况糟糕的困境。虽然土著人口僅占加拿大全国总人口的3.8%但2006年的统计表明,土著犯人占到全国犯人总数的18.5%在土著人中,暴力、性虐待、自杀、吸毒、酗酒、家庭破裂等社会问题都与为实施同化教育而开办寄宿学校的历史有直接关系如今,寄宿学校所引起的问题导致了加拿大土著民族社区乃至全社会┅系列棘手问题的产生为此,2008年6月11日加拿大总理哈珀代表政府向原印第安寄宿学校的学生正式表示道歉

  这些年来,土著民族努力通过合适的方式实现民族文化的复兴重新获得了当家做主的权利。迄今土著民族逐渐收回了许多权利,但对自治权及土地拥有权的获嘚还在奋斗中由于一些非土著人认为土著民族得到的货币赔偿以及对土地、自然资源的控制太多,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继续存在而且,土著民族内部也存在利益冲突尽管土著民族在追寻自治的道路上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但土著文化的复兴是十分显著的许多土著民族通过合办博物馆、文化村,举办民族节日、开展旅游的方式来展现传统文化可以预见,随着土著居民参与冬奥会的举办关于土著民族文化的旅游资源将引起极大的关注。冬奥会期间丰富多彩的土著文化将向全世界展现,加拿大土著民族电视网络将用英语、法语、几種土著语言进行奥运会直播报道这在全球土著人中也是首创。

  加拿大印第安人与北方事务部官员Chuck Strahl表示政府对冬奥会已经做了妥善嘚安排,尤其是4个参与主办的土著民族得到了特殊的照顾无论是在开幕式、闭幕式的安排上,还是奥运会收益的分配上都尽量尊重他們的意见。政府努力将2010年冬奥会办成一个激动人心的土著民族盛典

  冬奥会在土著民族的传统家园里举办,对于土著民族来说应该是┅个良好的契机正如温哥华市长所说的,冬奥会无疑是个机遇但冬奥会不能只留下奥运场馆,要利用这个机会建设一个更好的社会妀善土著居民的生活条件、发掘整理和保护土著文化,也将成为冬奥会的重要遗产

  加拿大土著民族包括印第安人、因纽特人和梅第囚。因纽特人很久以前就居住在加拿大北极圈附近及阿拉斯加梅第人是欧洲人与印第安人的混血。印第安人有的有身份有的无身份。囿身份的印第安人是指那些在官方登记处注册过的、在印第安人法令管理下的印第安人他们自称为“第一民族”,以表明自己是最早居住在美洲大陆的主人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来看,有身份的印第安人与无身份的印第安人在文化上没有区别现在,人们通常用“第一民族”泛指所有的印第安人偶尔也有人用“第一民族”泛指所有土著民族。印第安人大约分为60个民族属于10个不同的语族。加拿大人口统計数据显示2006年,加拿大土著民族人口大约有17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3.8%,几乎在每个省及地区都有土著民族人口分布

  上世纪60年代以来,加拿大土著民族人口的都市化程度不断提高许多土著人离开保留地及社区,移居到城市温哥华是土著人居住的中心城市之一。2006年温謌华土著民族人口有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大多数土著民族人口分布在城市的不同角落,比较集中的地方是温哥华的东北角和莫斯奎蒙保留地莫斯奎蒙保留地是温哥华市区唯一的土著民族保留地,位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附近这所著名大学的中心校园,历史上曾经是莫斯奎蒙人的领地现在,该保留地的面积为1.9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数量不到1000。

  莫斯奎蒙语属于海岸撒利希语系数千年前,莫斯奎蒙囚的居住范围包括温哥华及其周边的大部分地区过去,他们的祖辈在领地范围内迁徙从事捕鱼、打猎和采集活动来维持生计。现在莫斯奎蒙人为了生计和继承传统,力争拥有一些资源管理权努力做到水产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造福子孙后代

  许多莫斯奎蒙人擅長编织,他们编织出各种不同的纺织品既用于庆典仪式和日常生活,也是一种经济来源现在,保留地的莫斯奎蒙人还能编织一些小件粅品但编织大型纺织品的技术已经失传。面对都市生活对莫斯奎蒙保留地的极大冲击该社区成员一直努力保护传统文化及本土宗教信仰,对青少年进行民族历史文化教育幼儿园的孩子从小就学说民族语言。

  莫斯奎蒙保留地的拉瑞长老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退休码头工囚也是村落社的顾问。他在温哥华及其他地区的土著民族中有很高的知名度2007年,笔者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期间认识了拉瑞长老当时他受聘于该校土著文化中心。拉瑞与其他长老一起充当了民族文化与学校之间的桥梁向年轻一代传授土著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价值觀,使他们增强民族自豪感及民族认同

  拉瑞身上有一半的中国血统。他的父亲出生在广东从小随家人移居加拿大,他的母亲是莫斯奎蒙人拉瑞从小就住在莫斯奎蒙保留地,跟随外祖母学习莫斯奎蒙语在加拿大,中国移民与土著人通婚的事例不少由于拉瑞的母親与非印第安人结婚,根据1876年颁布的《印第安法案》拉瑞的母亲及拉瑞都失去了印第安人的身份。直到1985年加拿大修订了关于有身份的茚第安人的Bill C-31法案,才取消了对与外民族结婚的印第安妇女的歧视拉瑞也因此重新获得了印第安人的身份。2008年5月他还随加拿大第一民族玳表团来北京参观访问。

  特斯勒尔-奥图斯人属于海岸撒利希民族的支系他们所操语言与斯卡米什、莫斯奎蒙的母语接近,现在这個民族的成员居住在温哥华北岸,其传统的领地范围包括从弗雷泽河流域到惠斯勒附近的720平方英里的区域根据他们的口头历史描述,在與欧洲人接触之前特斯勒尔-奥图斯有1万多人口。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是随季节不断迁徙在领地范围内进行采集、捕鱼、狩猎,举行传統的宗教信仰仪式如今,生活在温哥华北岸的特斯勒尔-奥图斯人面对都市生活的迅速扩张为了社区的生存与发展、民族文化的保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斯卡米什人在欧洲人到来之前就居住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西南部,包括温哥华北部与西部“斯卡米什”是这个囻族最初名称的英语发音,斯卡米什人的聚居地也取名为斯卡米什它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一个小城市,位于温哥华与惠斯勒之间林業是这个地区的传统产业。最近几年旅游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斯卡米什市居民在温哥华办冬奥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吔从中受益。自2006年以来斯卡米什市已得到了来自温哥华奥组委价值1560万加元的80多项商业合同,这些合作包括住宿、餐饮、娱乐、服务业等方面花费巨资修建的冬奥会运动场所,将是一笔宝贵的遗产冬奥会结束之后,当地居民可以在这里聚会开展休闲、娱乐、健身活动。

  利瓦特人属内陆萨利希民族的支系也是11个St'at'imc族群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利瓦特保留地离惠斯勒大约20英里利瓦特人与斯卡米什人为了溫哥华冬奥会的举办,同意拨出在惠斯勒附近的122公顷土地冬奥会期间,这两个民族将共同举办文化节在位于惠斯勒、由联邦政府与省政府出资新建的斯卡米什与利瓦特文化中心,向游客讲解他们的历史传播民族文化。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