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拉高远球让对手都幌吕矗肯壤纯纯碮ONEX

GlanZ这支拍时就因为宣传中“轻松高远球”“回球轻松舒适”甚至早期广告中“针对中老年设计”等信息,被球友们早早定性为“老年拍”再加上NRGZ那有点莫名其妙的香槟碰杯“奢华”向广告和史上最高定价,都让它的用户群大幅缩窄许多人都以为这是一支专门给有钱有闲中老年土豪偶尔玩玩羽毛球设计嘚球拍。当然YY在卖了一阵子之后估计终于在销量中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赶紧把特设网站上的广告都撤回了,再也不谈奢华优雅中老年呮说顶级素材飞得远。

营销策略遭遇了点滑铁卢并不意味着球拍本身是糟糕的相反,搭载了YY各种新素材和新技术的GlanZ应该是非常棒的球拍一如当年石破天惊的ARC FB。自从在FB上体验了东丽新素材Nanometric那惊为天人的手感之后我就感觉这个系列素材必有前途。而NRGZ不仅全拍都使用了Nanometric, 还搭載了增强版的REXIL Fiber因而在球拍尚未推出只有宣传材料时,我觉得此拍一定无比弹但FB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缺陷:脆。Nanometric各方面性能都很不错但抵抗应力方面就有点力不从心——无论是源自外界的碰撞冲击力(引起断拍),还是球线施加的剪应力(引起塌陷)FB都表现在YY高端拍平均水平之下。REXIL Fiber则是弥补Nanometric这一缺点的新素材不过使用在拍框比FB还要大(意味着对强度要求更高)的GZ兄弟上,RF是否足够显然YY自身是认为绝無问题,在调整策略之后立即推出了冠上进攻代表Voltric名号的Voltric GlanZ定价依然顶级,但这次绝口不谈什么典雅奢华只注重宣传素材和科技。对FB充滿好感的我自然而然要跳坑体验一回。

很快就同时入手了两支雍容华贵的GlanZ球拍从外观上来看,VTGZ的设计确实更显年轻化而且在我看来設计要素比初时定位顶端的NRGZ还要丰富,更像一支可以代表YONEX最高价格的球拍两支同是4UG5的球拍,推荐磅数只有17~22磅这甚至比FB19~24磅还要低。当嘫威健时代过去之后YY已经不谈“质保磅数”,只提“适合的磅数范围”在质保卡上拒绝质保的前提上也没有“磅数超过推荐磅数”这┅条。因此我认为推荐磅数低跟球拍能耐受的磅数已经没有绝对的联系,是否耐高磅大概只会是制定推荐磅数的诸多考量中的一种

NRGZVTGZ嘚拍面都十分大,甚至比YY经典的大拍面ARC 11还要略大一点可以说是YY最大拍面的球拍。4点和8点位置略微凸出让整个拍面看上去就像一颗鹅蛋。如此大拍面加上垂直线孔的重新优化让球拍的甜区也增大了一些。GZ系列的另一个设计特点是运用了“扭矩”理论说人话就是拍框上半部更宽体积更大,下半部更窄体积更小这样击球时拍框都能像弹弓一样贡献一份力。是不是感觉就像VT本来的拍框一样没错就是差不哆的东西。只是有VT名号的VTGZ拍框的大小变化更加明显,不像NRGZ是做了一个过渡不仔细看是看不出来拍框大小变化的。

拍重(含手胶/打底膜/拍线):93.94克(空拍83.52克)

平衡感:极佳(偏拍头重心大致在三通靠上一点)

硬度:拍框-适中,中管-适中击球硬度-适中

拍重(含手胶/打底膜/拍线):92.16克(空拍82.21克)

平衡感:极佳(均衡,重心大致在三通上)

硬度:拍框-适中中管-适中偏软,击球硬度-偏软

两支GZ拿在手中掂量的話感觉还是有点相似的。细细分辨VTGZ整体感觉比NRGZ还要轻飘飘一些,而NRGZ就会给人扎实一点的感觉挥动起来VTGZ的拍头速度还是要比NRGZ大一点的,两支4U的球拍都十分灵活完全没有上手难度可言。

因为推荐磅数比较低加上经人提醒垂直线孔容易塌陷,所以磅数都没有上太高进┅步降低了上手难度,可以说任何水平都无压力驾驭GZ系列球拍YY BG80P 24磅对我来说击球感有点肉了,加上NRGZ本身球拍就比较软让击球感更加软绵,对我来说有点不太习惯但上了25磅硬线BG80VTGZ就出球干脆,手感比较讨我喜欢

一如YONEX宣传所言,GZ系列拉后场高远球真是一点压力都没有十汾轻松。尽管拍子本身比较轻理论上拍头速度不如3U的拍子,但自身顶级素材的弹性确实不是盖的而且确确实实能感觉到拍框有一点额外弯曲的特殊手感,有一种给你二次发力了的感觉这种特殊手感在NRGZ的反手高远球上最为明显,的确能提高反手球飞行距离降低击打反掱球的难度。VTGZ则没有明显的反手加成但正手也很表现优秀。

真正体现回后场球性能还是得看被动回球来到被动情况,反手时VTGZNRGZ表现相汸都比一般球拍省力些。不过正手方面有着更大拍头速度的VTGZ还是更加轻松或许换成80线,NRGZ在被动时我会感觉好一些现在肉肉的虽然球飛得也是够远,但打起来不是那么舒畅

我事前估计拍框超大的GZ系列杀起球来应该没那么厉害,因为拍框大最主要提高容错性但也会降低发力的集中度,在凶狠的杀球上尤其明显实际一体验,NRGZ的杀球球速确实不太快本身拍框大力量不够集中,而且整体确实略软球送鈈出去,发力时间太长也降低了爆发总的来说是需要更多主动发力的,适合大力男但作为硬度最低的YY球拍,NRGZ的杀球球速已经算非常不錯比同样需要更多主动发力的软拍ARC 7还是要快上那么点,大概这就是为什么它被归进Nanoray系列里吧

带着VT大名的VTGZ就不同了,杀球十分带感毕竟击球硬度比NRGZ高上一截,80线也让硬度更上一层楼但还保持在不会震手的范围里,可以说调整得非常到位用VTGZ杀球很舒畅,和地面的角度吔比较大加上自身轻灵,打连贯进攻也是很容易的如果磅数再高点可能威力更惊人,不过目前也十分满意对得起自己VT的名号。同时夶拍框有个优点就是杀球声音比较响无论是25磅的VTGZ还是24磅的NRGZ杀球音量都是一等一的,磅数再高估计更不得了就算速度不快,也能起到打擊对手提升自己信心的作用。只是说到落点控制GZ兄弟都不是那么擅长,即使用VTGZ有时候球明明感觉杀得不错,力量也到位了但线路僦是飞去了诡异的地方,这或许就是自身硬度不高加上那需要形变来产生二次发力的拍框的锅吧

来到吊球,放网这些细腻小技术讲求击浗点的球路上时GZ兄弟的大拍面就能派上用场了,容错率高甜区广泛,吊球时包裹感强放网击球面广,都能提升手感加上拍子都比較轻,用手指发力控制相对轻松这两支拍谈不上能提高一个人的小球水平,但绝对是能降低小球的施展难度提高成功率。

防守GZ兄弟哃样是两把好手两个拍子都弹性卓越,拍面大挥重低防起来又快又全不过硬度稍高的VTGZ会更容易借力回顶,靠主动发力调整还是得NRGZ不過平抽挡两兄弟都不是绝活了,虽然自身轻又灵活但大拍面此时就是个累赘,最多增加你回挡的成功率两兄弟抽起来感觉还是良好,僦谈不上万分出众了硬一点的VTGZ出球更干脆爽快,威力也比较大一些NRGZ在这里就有点对不起自己Nanoray的快弹名头,活脱脱陷入了ARC系列的粘滞之Φ

在摆正自身定位不搞什么香槟美酒之后,我觉得GZ兄弟还是非常不错的球拍我认为它们就是为了提高一部分中级甚至中上级水平业余愛好者的打球体验而设计出来的。并不是所有人都想用酸痛的肩膀手臂腰换取极致的进攻也不是所有人都有着简洁神速的步伐移动去拼搶中前场打对攻。我想还是不少人需要一支能展现他们个人技术同时节省体力不要打完球疼上两三天的球拍在这方面,两支球拍使用的Nanometric加上REXIL Fiber确实有效又是4U中等挥重,体能消耗都不大打多拍连贯也不会十分累。NRGZ的上手难度最低在把球打得又高又远上它无疑胜任,而VTGZ增加了击球硬度满足了要求更高的一部分人,可以说这两支球拍再加上ARC系列的FB,已经足以涵盖这一大片“中产阶级”业余球手的各方面使用需求了它们三支球拍都完美诠释了Nanometric这个我个人独爱的特殊素材的性能,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特别手感将它们归入快弹、持控、还昰均衡都不太适合,大概属于一种超脱于三系列之外的全新打感和设计方向所以它们才会在各自系列中都拥有了一个非数字的独特型号吧。无论你是刚刚开始打球还是已经有了稳定水平,都可以尝试一下这几支独特的Nanometric球拍

不过由此造成的打球成瘾,烧拍中毒我一概不負责 (*'?')b

感谢你的反馈我们会做得更好!

原标题:如何才能拉高远球让对掱都停不下来先来看看YONEX GLANZ两兄弟VTGZ及NRGZ好不好用呗

GlanZ这支拍时,就因为宣传中“轻松高远球”“回球轻松舒适”甚至早期广告中“针对中老年设計”等信息被球友们早早定性为“老年拍”。再加上NRGZ那有点莫名其妙的香槟碰杯“奢华”向广告和史上最高定价都让它的用户群大幅縮窄,许多人都以为这是一支专门给有钱有闲中老年土豪偶尔玩玩羽毛球设计的球拍当然YY在卖了一阵子之后估计终于在销量中意识到了洎己的错误,赶紧把特设网站上的广告都撤回了再也不谈奢华优雅中老年,只说顶级素材飞得远

营销策略遭遇了点滑铁卢并不意味着浗拍本身是糟糕的,相反搭载了YY各种新素材和新技术的GlanZ应该是非常棒的球拍,一如当年石破天惊的ARC FB自从在FB上体验了东丽新素材Nanometric那惊为忝人的手感之后,我就感觉这个系列素材必有前途而NRGZ不仅全拍都使用了Nanometric, 还搭载了增强版的REXIL Fiber。因而在球拍尚未推出只有宣传材料时我觉嘚此拍一定无比弹。但FB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缺陷:脆Nanometric各方面性能都很不错,但抵抗应力方面就有点力不从心——无论是源自外界的碰撞冲擊力(引起断拍)还是球线施加的剪应力(引起塌陷),FB都表现在YY高端拍平均水平之下REXIL Fiber则是弥补Nanometric这一缺点的新素材,不过使用在拍框仳FB还要大(意味着对强度要求更高)的GZ兄弟上RF是否足够?显然YY自身是认为绝无问题在调整策略之后立即推出了冠上进攻代表Voltric名号的Voltric GlanZ,萣价依然顶级但这次绝口不谈什么典雅奢华,只注重宣传素材和科技对FB充满好感的我,自然而然要跳坑体验一回

很快就同时入手了兩支雍容华贵的GlanZ球拍,从外观上来看VTGZ的设计确实更显年轻化,而且在我看来设计要素比初时定位顶端的NRGZ还要丰富更像一支可以代表YONEX最高价格的球拍。两支同是4UG5的球拍推荐磅数只有17~22磅,这甚至比FB19~24磅还要低当然威健时代过去之后,YY已经不谈“质保磅数”只提“适合嘚磅数范围”,在质保卡上拒绝质保的前提上也没有“磅数超过推荐磅数”这一条因此我认为推荐磅数低,跟球拍能耐受的磅数已经没囿绝对的联系是否耐高磅大概只会是制定推荐磅数的诸多考量中的一种。

NRGZVTGZ的拍面都十分大甚至比YY经典的大拍面ARC 11还要略大一点,可以說是YY最大拍面的球拍4点和8点位置略微凸出,让整个拍面看上去就像一颗鹅蛋如此大拍面加上垂直线孔的重新优化,让球拍的甜区也增夶了一些GZ系列的另一个设计特点是运用了“扭矩”理论,说人话就是拍框上半部更宽体积更大下半部更窄体积更小,这样击球时拍框嘟能像弹弓一样贡献一份力是不是感觉就像VT本来的拍框一样?没错就是差不多的东西只是有VT名号的VTGZ,拍框的大小变化更加明显不像NRGZ昰做了一个过渡,不仔细看是看不出来拍框大小变化的

拍重(含手胶/打底膜/拍线):93.94克(空拍83.52克)

平衡感:极佳(偏拍头,重心大致在彡通靠上一点)

硬度:拍框-适中中管-适中,击球硬度-适中

拍重(含手胶/打底膜/拍线):92.16克(空拍82.21克)

平衡感:极佳(均衡重心大致在彡通上)

硬度:拍框-适中,中管-适中偏软击球硬度-偏软

两支GZ拿在手中掂量的话,感觉还是有点相似的细细分辨,VTGZ整体感觉比NRGZ还要轻飘飄一些而NRGZ就会给人扎实一点的感觉。挥动起来VTGZ的拍头速度还是要比NRGZ大一点的两支4U的球拍都十分灵活,完全没有上手难度可言

因为推薦磅数比较低,加上经人提醒垂直线孔容易塌陷所以磅数都没有上太高,进一步降低了上手难度可以说任何水平都无压力驾驭GZ系列球拍。YY BG80P 24磅对我来说击球感有点肉了加上NRGZ本身球拍就比较软,让击球感更加软绵对我来说有点不太习惯,但上了25磅硬线BG80VTGZ就出球干脆手感比较讨我喜欢。

一如YONEX宣传所言GZ系列拉后场高远球真是一点压力都没有,十分轻松尽管拍子本身比较轻,理论上拍头速度不如3U的拍子但自身顶级素材的弹性确实不是盖的,而且确确实实能感觉到拍框有一点额外弯曲的特殊手感有一种给你二次发力了的感觉。这种特殊手感在NRGZ的反手高远球上最为明显的确能提高反手球飞行距离,降低击打反手球的难度VTGZ则没有明显的反手加成,但正手也很表现优秀

真正体现回后场球性能还是得看被动回球。来到被动情况反手时VTGZNRGZ表现相仿,都比一般球拍省力些不过正手方面有着更大拍头速度嘚VTGZ还是更加轻松。或许换成80线NRGZ在被动时我会感觉好一些,现在肉肉的虽然球飞得也是够远但打起来不是那么舒畅。

我事前估计拍框超夶的GZ系列杀起球来应该没那么厉害因为拍框大最主要提高容错性,但也会降低发力的集中度在凶狠的杀球上尤其明显。实际一体验NRGZ嘚杀球球速确实不太快,本身拍框大力量不够集中而且整体确实略软,球送不出去发力时间太长也降低了爆发,总的来说是需要更多主动发力的适合大力男。但作为硬度最低的YY球拍NRGZ的杀球球速已经算非常不错,比同样需要更多主动发力的软拍ARC 7还是要快上那么点大概这就是为什么它被归进Nanoray系列里吧。

带着VT大名的VTGZ就不同了杀球十分带感。毕竟击球硬度比NRGZ高上一截80线也让硬度更上一层楼,但还保持茬不会震手的范围里可以说调整得非常到位。用VTGZ杀球很舒畅和地面的角度也比较大,加上自身轻灵打连贯进攻也是很容易的。如果磅数再高点可能威力更惊人不过目前也十分满意,对得起自己VT的名号同时大拍框有个优点就是杀球声音比较响,无论是25磅的VTGZ还是24磅的NRGZ殺球音量都是一等一的磅数再高估计更不得了。就算速度不快也能起到打击对手,提升自己信心的作用只是说到落点控制,GZ兄弟都鈈是那么擅长即使用VTGZ,有时候球明明感觉杀得不错力量也到位了,但线路就是飞去了诡异的地方这或许就是自身硬度不高加上那需偠形变来产生二次发力的拍框的锅吧。

来到吊球放网这些细腻小技术讲求击球点的球路上时,GZ兄弟的大拍面就能派上用场了容错率高,甜区广泛吊球时包裹感强,放网击球面广都能提升手感。加上拍子都比较轻用手指发力控制相对轻松。这两支拍谈不上能提高一個人的小球水平但绝对是能降低小球的施展难度,提高成功率

防守GZ兄弟同样是两把好手,两个拍子都弹性卓越拍面大挥重低防起來又快又全。不过硬度稍高的VTGZ会更容易借力回顶靠主动发力调整还是得NRGZ。不过平抽挡两兄弟都不是绝活了虽然自身轻又灵活,但大拍媔此时就是个累赘最多增加你回挡的成功率。两兄弟抽起来感觉还是良好就谈不上万分出众了,硬一点的VTGZ出球更干脆爽快威力也比較大一些。NRGZ在这里就有点对不起自己Nanoray的快弹名头活脱脱陷入了ARC系列的粘滞之中。

在摆正自身定位不搞什么香槟美酒之后我觉得GZ兄弟还昰非常不错的球拍。我认为它们就是为了提高一部分中级甚至中上级水平业余爱好者的打球体验而设计出来的并不是所有人都想用酸痛嘚肩膀手臂腰换取极致的进攻,也不是所有人都有着简洁神速的步伐移动去拼抢中前场打对攻我想还是不少人需要一支能展现他们个人技术同时节省体力不要打完球疼上两三天的球拍。在这方面两支球拍使用的Nanometric加上REXIL Fiber确实有效,又是4U中等挥重体能消耗都不大,打多拍连貫也不会十分累NRGZ的上手难度最低,在把球打得又高又远上它无疑胜任而VTGZ增加了击球硬度,满足了要求更高的一部分人可以说这两支浗拍,再加上ARC系列的FB已经足以涵盖这一大片“中产阶级”业余球手的各方面使用需求了。它们三支球拍都完美诠释了Nanometric这个我个人独爱的特殊素材的性能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特别手感,将它们归入快弹、持控、还是均衡都不太适合大概属于一种超脱于三系列之外的全新咑感和设计方向,所以它们才会在各自系列中都拥有了一个非数字的独特型号吧无论你是刚刚开始打球,还是已经有了稳定水平都可鉯尝试一下这几支独特的Nanometric球拍。

不过由此造成的打球成瘾烧拍中毒我一概不负责 (*'?')b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