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拉侧拐弧圈技术弧圈训练要注意哪些

乒乓球的5种基本步法 乒乓球常见步法训练详解
07:09:51 关键字: 来源:
导语:易匚[EFOUNT]精选并编辑了各类与乒乓球相关的信息,希望能帮大家全方位的了解乒乓球,本文主要为大家介绍的是:【乒乓球的5种基本步法 乒乓球常见步法训练详解】。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步法是乒乓球运动员的基础,没有灵活的步法,再好的手法也会由于击球的位置不合理使得击球的动作变型,从而影响了击球的准确性。步法训练是影响乒乓球运动技术的主要因素。乒乓球有5种基本步法,分别是单步、跨步、并步、跳步、交叉步。
目前销售乒乓球口碑较好的品牌店铺有:【】【】【】【】【】【】【】【】【】【】等。 乒乓球的5种基本步法 乒乓球常见步法训练详解
兵乓球的5种基本步法
(一) 单步
1、 移动方法 以一只脚为轴,另一只脚向前、后、左、右不同方向移动,身体重心随之落在移动脚上。
2、实际运用于:①接近网小球;②削追身球;③单步侧身攻棗在来球落点位于中线稍偏左或对推中侧身突袭直线或对搓中提拉球时常用。
(二) 跨步
1、 移动方法 一脚蹬地,另一脚向移动方向跨一大步,蹬地脚随后跟上半步或一小步,身体重心即移到跨步脚上。
2、实际运用于:①近台快攻打法,用来对付离身体稍远的来球;②削球打法,左、右移动击球;③跨步侧身攻,当来球速度较慢,但离身体稍远时,左脚向左前上方跨一大步,右脚随即跟上一小步,同时配合腰部右转动作,完成侧身移动。
(三) 并步
1、 移动方法 一脚先向另一脚并半步或一小步,另一脚在并步脚落地后随即向来球方向移动一步。
2、 实际运用于:①快攻选手在左右移动中攻或拉球;②削球选手正反手削球;③并步侧身攻,多用于拉削球,右脚先向左脚后并一步,以便转体,随之左脚向侧跨一步。
(四) 跳步
1、 移动方法 以来球异侧脚用力蹬地,两脚同时离地向来球方向跳动。
2、 实际运用于:①快攻选手左右移动击球,常与跨步结合起来使用;②弧圈类打法由中台向左、右移动时常用;③跳步侧身攻或拉,但在空中需完成转腰动作;④削球选手在接突击时常采用,但以小跳步来调整站位用得较多。
(五)交叉步
1、 移动方法 以靠近来球方向的脚作为支撑脚,该脚的脚尖调整指向移动方向,远离来球方向的脚在体前交叉,向来球方向跨出一大步,身体随之向来球方向转动,支撑脚跟着向来球方向再迈一步,这是前交叉步。后交叉步是在体后完成交叉动作。
2、 实际运用于:①快攻或弧圈打法在侧身攻、拉后扑打右角空档,或从右大角变反手击球;②在走动中拉削球;③削球打法接短球或削突出击。
兵乓球步法的训练
单一步法的训练
单一步法训练是步法训练的基础,其质量的高低与步法的水平成正比。在训练阶段运动员要抓住主要步法如并步、还原步等结合技术反复练习(如:左推右攻)。随着训练进程的深入,要求掌握侧身步、交叉步等难度较大的步法(如:反手-侧身-扑正手)。同时,采用多球练习方法,使单一步法练习得到强化,不断提高熟练程度与移动的速度、幅度和步率。
复式步法的训练
所谓复式步法是指在击球的过程中使用两种以上不同的步法。其训练的重点是不同步法的有机结合,所以复式步法亦称结合步。对于复式步法的训练也应当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并抓住实践中使用较多的结合步法来反复练习。
单一步法的训练是步法训练的基础,但不是步法训练的目的,步法训练的目的是使运动员具备与其技术水平相适应的综合使用各种步法的能力。换言之,即使步法成为完成各种击球技术的保障。因此,复式步法的训练才是步法训练的重点。
【】以上内容为大家介绍了『乒乓球的5种基本步法 乒乓球常见步法训练详解』,易匚[EFOUNT]做为一家专业的商业数据分析机构,综合各大平台的乒乓球品牌与用户口碑等数据,通过系统专业的算法分析,网罗并优选出全网口碑较好的乒乓球品牌店铺,提供品牌乒乓球热销榜等数据,希望能给大家以选购乒乓球的参考。
36.00¥36.00销量:2718.00¥68.00销量:3116.50¥59.00销量:2719.00¥48.00销量:521
电商排行榜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微博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易匚旗下网站:
快乐健身网:乒乓球弧圈技术打法详解
乒乓球弧圈技术打法详解
学习啦【乒乓球】 编辑:小兰
  乒乓球的弧圈球技术,是一项全身协调发力的技术。在教学训练中,学员必须掌握和运用好此技术,科学地理解弧圈球技术的构成要素。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乒乓球弧圈技术打法详解,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乒乓球弧圈技术打法详解:
  弧圈球&&乒乓球实战中常规得分手段,是乒乓球技术中最重要的一项技术。按击球的方位来划分,弧圈球可分为两种:正手弧圈球,反手弧圈球。正手弧圈球中又分为加转弧圈,前冲弧圈以及侧旋弧圈。
  1、拉好正手弧圈球技术的方法
  在比赛中,正手弧圈球的质量和命中率直接影响着比赛的最终结果,所以在平时的练习中掌握好正手弧圈球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2、拉好反手弧圈球技术的方法
  反手弧圈球在实战中也是一种得分的有效地方式,常见于欧洲选手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希腊选手格林卡的反手球技术,其技术也分为多种,在拉反手加转弧圈球时,前臂迅速向上挥动并借助手腕转动击球;在拉前冲弧圈球时,手臂应向前上方发力,拍面前倾的角度大,在下降前期击球的中上部。在相持时使用,可作为进攻得分的手段。
  3、弧圈球的防守技术讲解
  若想在乒乓球比赛赢的好的成绩,单纯靠进攻是赢不了比赛的,还需要有很好的防守技术。既然弧圈球作为一项最基本的得分手段,我们就应该学习如何对弧圈球进行防守,例如反带弧圈球,反拉弧圈球,推挡弧圈球等技术。
  乒乓球弧圈球的动作技术讲解:
  横拍快攻弧圈球。对于弧圈球和速度结合起来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的,一般在练习的时候都是很慢的弧圈球在打,但是这样练习的技术,真正在比赛中,学会了弧圈球和速度结合之后,那么对于对方的杀伤是很大的。
  正手拉加转弧圈球。在拉加转的弧圈球中一定要用上腰部的力量,我们在引拍的时候一定要用到前臂的力量。身体的重心一定要落在双脚上。
  拉下旋弧圈球。当对方的球是下旋球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弧圈球能拉起来就是需要过硬的弧圈技术了,我们要有一个切的方向去拉弧圈球,这样会训练出高质量的弧圈球。
  正手侧旋弧圈球,对于正手的侧旋弧圈球是很难打出来的,尤其是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那么在我们击球的时候一定要摩擦球的偏右侧的,而且球拍要有前倾,在击球的时候如果击到了中下部的时候,往往拉出来的就是侧下旋的球。
  直拍反手弧圈球。在平时的比赛或者训练中,我们是很难看到有人用直拍反手弧圈球,因为很多人都不会,那么对于目前的乒乓球发展来说,很多的直拍运动员都是学会了使用直拍反手弧圈球。这是一个新的技术,当然在比赛中也是很实用的。
看过&乒乓球弧圈技术打法详解&的人还关注了:
本文已影响 人
[乒乓球弧圈技术打法详解]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748人看了觉得好
1910人看了觉得好
【乒乓球】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啦 版权所有乒乓球弧圈技术是什么,怎么练习-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提供健康,养生,留学,移民,创业,汽车等信息
> 信息中心 >
乒乓球弧圈技术是什么,怎么练习
来源:互联网 发表时间: 12:11:53 责任编辑:王亮字体:
为了帮助网友解决“乒乓球弧圈技术是什么,怎么练习”相关的问题,学网通过互联网对“乒乓球弧圈技术是什么,怎么练习”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整理,用户详细问题包括:RT,我想知道:乒乓球弧圈技术是什么,怎么练习,具体解决方案如下:解决方案1:过弧圈关,首先,夯实基本功是当务之急,撇开基本功大谈回击弧圈,好似无本之木,无泉之水,因此花较多的时间练就基本功对回击好弧圈并非南辕北辙。基本功包括:基本技术(手法,步法),基本战术和适应能力。对于业余选手,基本技战术的练习同样关键,否则,“驰骋”乒坛多年,最终只混个手熟,见其计战术捉襟见肘,不忍卒看,便枉费了数年的心血!如果想对付好弧圈,更要抽出时间专门练克制弧圈的技术,具体包括:挡接,推挤,直板反面快撕,直板反手攻打弧圈,正手近台快带,中远台的反拉以及正手攻打弧圈等。练习时,这些技术也不是面面具到,必须结合自己的打法有侧重的练习,所谓择其善者而从之。左推右攻打法的选手着重练习推接,推挤,反面快撕快带,正手快带,攻打和反拉。值得一提的是,正手攻打弧圈是打出左推右攻打法风格的关键技术,必须多加练习。 在练习对付弧圈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白我们着重对付的是何种弧圈。前冲弧圈速度快,冲力大,业余选手欲从容应对,谈何容易!对于前冲,基本方法是退后半步 借其旋转和力量,挡或带击过去,用不同落点干扰对手抑制连续拉球,造成对方失误或伺机寻找攻防转换的时机。高吊弧圈是我们主攻的方向。原因有二:第一,业余选手常用此法过度或寻找机会;第二,前冲容易接力而高吊弧线较短近网且慢,不易接力,退防易漏球。由此,高吊应该是我们攻克的难点所在。 回击高吊弧圈关键是重心拔高迎前,对准来球。反手最有威胁的技术是反面快撕,反面便于压板盖住来球,需要强调的是一定在上升期主动发力擦击来球,否则手软不是失误就是给对手可趁之机。反手攻打比较困难,练习难度很大。正手最具威胁的技术是坚持盖打高吊弧圈,用力量抵消旋转。击球时间在上升期或高点期,袱丹递柑郛纺店尸锭建击球部位是中上部,需要强调的是攻打弧圈时板形不可过于前倾,否则容易打滑,尤其是正胶更应注意。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的高吊弧圈已不是那种又高又慢的弧线球了,击球者运用手上精细的微调将弧线控制的比较低平落点深长且旋转很强,比如德国后期之秀波尔的高吊令国手们着实棘手。广大的业余球手也意识到降低高吊弧线的重要性,因此如何回击好低弧线的高吊具有极强的前瞻性。对于左推右攻打法,必须坚持能打的则打,不能打的退后半步反拉的意识,使用近台快带弧圈技术需要极强的控制力,而且如果速度落点出不来,面对有相当实力的业余球手,同样会被其拉死。因此,笔者认为快带不是长宜之计,练就一身硬功夫才能包打天下。反拉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一,替前预判,退后半步,寻找合适的击球点;第二,转腰拉手要小,高手引拍,高点或下降期,触球顶部,主动发力擦击;第三,手腕在触球一刹那要微调,包住或吃住来球。何谓吃球?其实就是挥拍速度要大于来球速度,这样就能使球在拍上停留的时间长一点,有种稳定感。究竟是触球正部还是侧部,据需要而定。没必要模仿老瓦一味触球侧部,触球侧部虽能闭转和拐大角度的弯,但同样容易打滑,而且弧线较高,速度较慢,对于手感的要求很高。第四,反拉后注意放松还原,不断调整击球位置,作好打拉锯战的准备。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击球动作的完成,必须依*腰髋作为动量传递的媒介,不用腰仅用手臂击球或滥用腰,命中率,杀伤力可想而知。 练习方法;(1)陪练者发下旋球,练习者搓长球,陪者拉起,练者可有目的的采用前面提到的方法还击。(2)练者直接用球拍制造上旋球至对方,然后退后进行相持反拉的练习。要求:(1)先从定点打起,然后练不定点。(2)用中等力量练习,过轻或过很无助于训练。(3)最好用多球练习。(4)练习板数据“乒坛竞技诊断”一书,每次应保证练60――110板,才能确保在教短的时间内形成防御弧圈的......余下全文>>
??&&返回答案页
解决方案2:弧圈球――乒乓球实战中常规得分手段,是乒乓球技术中最重要的一项技术。按击球的方位来划分,弧圈球可分为袱丹递柑郛纺店尸锭建两种:正手弧圈球,反手弧圈球。正手弧圈球中又分为加转弧圈,前冲弧圈以及侧旋弧圈。1、如何拉好正手弧圈球技术在比赛中,正手弧圈球的质量和命中率直接影响着比赛的最终结果,所以在平时的练习中掌握好正手弧圈球技术是非常重要的。2、如何拉好反手弧圈球技术反手弧圈球在实战中也是一种得分的有效地方式,常见于欧洲选手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希腊选手格林卡的反手球技术,其技术也分为多种,在拉反手加转弧圈球时,前臂迅速向上挥动并借助手腕转动击球;在拉前冲弧圈球时,手臂应向前上方发力,拍面前倾的角度大,在下降前期击球的中上部。在相持时使用,可作为进攻得分的手段。3、弧圈球的防守技术讲解若想在乒乓球比赛赢的好的成绩,单纯靠进攻是赢不了比赛的,还需要有很好的防守技术。既然弧圈球作为一项最基本的得分手段,我们就应该学习如何对弧圈球进行防守,例如反带弧圈球,反拉弧圈球,推挡弧圈球等技术。练习的话还是找个教练学习比较靠谱。如果对你有帮助的话,采纳为最佳答案呗,先行谢过啦!详细请参考:【/...9?n=gx】
解决方案3:建议你看看唐建军的教学视频,讲的很透彻。可以在优酷上找也可以直接到 (唐博士网站)观看、
解决方案4:建议你找个教练练一下,专业。
解决方案5:吴敬平教练文章――正手拉球的基本要点(一)基本站位: 两腿张开与肩的宽度为差不多相同,身体稍微前倾,重心在前脚掌上,拉球时,身体向右转(以右手为例),重心放在右脚上,在转腰的过程中,用腰控制大臂,右肩稍底,小臂自然下垂,用手腕控制板型,板型前倾(拇指用力压住球板,食指稍微放松,中指顶住球板),板型前倾的角度因来球的旋转不同而调整。击球原理: 击球的时候,以右手为例,首先是腿上发力,向左蹬腿,身体重心从右脚向左脚转换,交换重心,身体前迎,身体前迎的方向要和击球的方向一致。然后是腰上发力,用腰带动大臂转动,把力传递到前臂,在击球一瞬间,收缩前臂用力击球。从力学的原理讲,正手拉球前,小臂和大臂之间的角度越大越好,这是加大半径,半径越大,初速度就越大,在击球瞬间突然收缩前臂,使半径变小而获得加速度,使速度加快,力量加大。击球时,小臂和大臂之间角度的变化要根据来球和击球的需要进行变化。很多运动员在进行正手拉球时往往只注意了收前臂而忽略了转腰,用腰来控制手臂的发力,或者是注意了用腰的发力来带动手臂而忽略了收前臂,前臂和大臂之间的角度几乎没有变化或变化很小。 总结起来正手拉球应注意四点: 1、必须注意重心的交换,重心迎前的方向要和击球的方向一致。 2、一定要用腰控制大臂,是腰上发力,而不是用手臂发力,注意拉球时腿、腰、大臂、前臂、手腕发力的协调。 3、击球瞬间必须快速收缩前臂、手腕发力,前臂收缩的速度越快,发出的力量就越大。 4、击球点必须保持在身体的右前方,击球点离身体越近,越容易控制球。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什么样的拉球动作,必须和你自身具备的身体条件相符合,只要不影响动作的发力就可以,没有什么固定的动作模式。另外就是在击球前,球板和球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尽量主动去击球,而不要让球来撞你的球拍,或者是球与球拍之间的距离太小,容易被来球顶住,影响你的发力。吴敬平教练文章――正手拉球的结构、方法与技巧(二)正手拉球的结构变化: 对于我国大多数业余乒乓球爱好者来讲,直板居多,随着乒乓球技术的不断发展,打直板反胶的人也越来越多。由于我国的直板反胶打法都是从直板正胶演变过来的,在训练的方法上和打球的意识上都是按照直板正胶的路子和意识进行的。 因此,在动作的结构上是以近台为主,动作小,击球速度快,摆速快为指导思想。在正手进攻的训练方法上也很少进行大力量的拉球训练,更多地是强调动作之间的连续性。对于很多曾经经过业余体校训练的球迷来讲,要想对正手拉球动作进行改变就更不容易。这是影响我国直板反胶运动员正手拉球力量不大的主要原因。在近几年我对直板反胶打法运动员的训练中逐渐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因此,在马林和王皓的训练中,改变了以前的训练方法,特别强调了正手大力量拉弧圈球的训练,把这个问题摆在了直板反胶打法训练的首要位置来进行解决。把训练正手拉球的意识从动作小、速度快、连续性好改变为拉球动作舒展、跑动范围大、力量大,连续性好。强调了在大力量拉球的基础上提高拉球的连续性和杀伤力,在平时步法的训练中要求马林和王皓加大拉球的力量,练好大力拉球后的衔接。 在实际的训练中我主要采用了发大力拉冲从中台发出的下旋球半高球,要求马林和王皓尽量用最大的力量击球,主要训练拉球时动作的舒展性,并让他们逐渐习惯发大力拉球,掌握发力的技巧,把腿、腰、大臂、小臂、手腕的发力协调起来,主要强调了腰腿的发力和身体重心的转换。其次是进行了全台发力拉冲上旋球的训练,主要解决发力拉冲后的连续性和步法的移动。通过训练,使马林和王皓的正......余下全文>>
??&&返回答案页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转载]业余选手如何练习连续拉弧圈B
(一)正手前冲弧圈球
特点与运用:飞行弧线低、速度快、前冲力强,落点后弹起不高,但急向前冲并向下滑落,能起到与扣杀同样的作用。常用于对付发球、推挡球、搓球以及中等力量的攻球,离台相持时,也可以利用它进行反攻。在实际运用中,步法移动的速度快、范围广。
要点:①引拍的幅度大,尽可能增大挥拍的动作,半径。②加快挥拍速度,在球拍达到最大速度时触球。③单纯用上肢发力,前冲力不强,因此腿、髋、腰的配合不可缺少。④磨擦力大于撞击力,球拍与球的吻合面要合适,防止打滑。
(二)正手加转弧圈球
特点与运用:飞行弧线高、上旋很强、速度较慢,但着台后向下滑落较快,对方回击容易出高球,甚至出界,可以直接得分或为扣杀争取机会。它是对付削球、搓球和接出台发球的重要技术。另外,由于球出手弧线的弯曲度较大,落到对方台面后迅速下滑,还可起到变化击球节奏的作用。
要点:①引拍时,球拍必须低于来球,但不要下沉太多。②拉球时,持拍手臂由下向上发力,前臂快速收缩,触球瞬间,尽量加长磨擦球体的时间。③身体重心随右脚蹬地,转腰,挥臂提高。
(三)反手拉弧圈球
特点与运用:反手拉弧圈球,是横拍握法的优势之一。拉球的速度比正手稍快,但力量和旋转略逊于正手。它可用于发球抢冲,接发球,搓中转拉以及一般的对攻和中台对拉,运用得当,可以直接得分,而且能为正手的冲杀创造机会。
要点:①击球点不宜高身体太近。②充分利用肘关节的杠杆作用,先支肘,再收肘,借以增加前臂的挥摆幅度和力量。③近台快拉的击球时间为上升后期或高点期,中远台发力拉的击球时间为下降期,但不可过分低于台面。
业余选手如何练习连续拉弧圈
一般打球都喜欢找比自己水平相对高些的选手打,但有些时候无法做到。我在练习单项技术的时候喜欢与水平相对稍差的选手练习,第一因为对方和我练习不会反感,第二我可以练习多种技术(许多技术练习最好找比自己水平低的选手进行,例如:发球抢攻)
现在聊聊连续弧圈球的练习
练习对手相对要了解一些弧圈球的特点,要求能将你拉的球准确回到你要求的落点,练习由简单到复杂;这样在你练习拉弧圈球的同时,对方也练习了接弧圈球;
1、正手斜线(线路长,容易上台)
2、正手侧身斜线(线路长,容易上台)
3、正手直线
4、正手侧身直线
5、正手斜线接直线(两点训练)
6、正手侧身斜线接直线(两点训练)
练习要点:
拉球要求上台率高,落点偏差小,力量均匀,旋转稳定,这样练习对手也容易掌握回球落点和速度。
切忌急于求成,对自己要求过高,失误过多,如果让训练对手频频捡球,失去练习兴趣则前功尽弃。
教你一招之如何提高正手拉球的力量
本次全运会乒乓球比赛,有一个现象非常明显:由击球力量造成的球速状态成为制胜的重要因素。而表现最为突出的是正手进攻的杀伤力,往往会成为衡量顶尖高手实力水平的决定性因素。
  本次比赛的统计结果表明,王励勤正手连续拉球平均1.4板可以决出胜负,而孔令辉要用1.6板才行。主动拉板数增加之后,自己失误和对手反攻的概率也随之增加,使主动性的威胁下降了。由此可见,进一步提高进攻技术的质量,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各级运动队训练最为关键的环节。有鉴于此,本文就影响正手拉球质量的几点技术上的注意事项略加说明,供训练中参考。
1、拉手适当放开。打小球时,由于球速较快,一般不提倡较大的拉手,认为把前臂和上臂的角度打开即可。而今天,只做到这样是不够的,要把肩关节适当打开,以增加拉球的动作幅度。同时,手尽可能抬高,为向前发力创造条件,使球产生较大的向前冲力。
2、摩擦球不宜过薄。旋转能够提高拉球的准确性,但会影响球向前的平动速度。在同一板击球中,旋转和速度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为防止摩擦过薄,击球部位不要太靠上,可以中部为主,板形竖直,前倾不要过大,同时避免接触球的侧面太多。这样会使摩擦厚一些。
3、腰部收紧。腰部是完成上、下肢动作传递的枢纽。合理的腰部动作会使动作协调,发力集中。在拉球的全过程中,腰部要绷住,在垂直轴上的转动不宜过大,以防分散向前的用力。为更好发挥腰部的功能,在拉球过程中要收腹、含胸。
4、肘部做外侧半圆形运动。抬肘和夹臂是拉球中常犯的错误。拉球时,肘部随同手臂一起做外侧的小弧形运动,有利于击球中的发力,使力量更集中。
5、高重心。重心在保持平稳运动的前提下尽可能抬起来,千万不要蹲下去,造成坐着拉球,使球只往上走,而缺少向前的动力。
教你一招之说说正手拉球的击球部位
正确的击球部位,是保证拉球质量的重要因素。最近,在给一些业余爱好者和少年儿童运动员进行辅导时发现,由于对击球部位的理解和掌握不够准确,影响到拉球力量发挥的现象时有发生,有时还带有很强的普遍性。
  对于业余运动员来说,拉弧圈球容易产生的第一个误解是,认为摩擦球越薄越好。大家都知道,摩擦力量由正压力和摩擦系数两个因素构成的。如果在拉球时过分强调摩擦效果,易对撞击力重视不够的话,势必要影响球的前进速度,同时,也很难发挥出摩擦效果,拉出又冲又转的弧圈球。有鉴于此,在练习拉球的最初阶段,要控制板形不要过于前倾,球板与球接触的最初瞬间,球板与地面保持约90度的半横状即可。这样,可多接触球的后部一些,保证球板对球有足够的正压力,为发挥拉球过程中的摩擦效果创造条件。
  拉球的击球点过多地在球的侧面是另一个容易犯的错误。有些初学者和业余爱好者,看到一些优秀运动员经常拉出很拐的侧旋弧圈,进而进行模仿。久而久之,不管拉什么样的球都是侧旋,已很难再提高拉球的质量了。还有些人是因为动作本身有毛病,影响击球的准确部位。正确的击球部位应是球的后中部,向中上部摩擦。要做到这样,首先要端正对拉球的认识,先掌握好拉前冲和加转两个基本的弧圈球后,再学习拉侧旋及其它种类的球。否则,将会影响拉球的进步潜力。其次要注意拉球的动作要领。在进行重心交换时,不要使髋关节在垂直轴上左右转动。拉球毕竟不是扔铁饼,这样会分散  向前的力量,同时,也难以做到接触球的后中部。准备拉球时,重心平动,能够移到右脚即可(以右手为例)。
手臂运动的轨迹也是影响击球部位的重要环节。拉球时,肘关节不要过分后拉,使手臂前后运动;要适当打开前臂与上臂之间在肘关节处的夹角,在身体的整体作用下,收前臂;击球瞬间手腕有一快速内收动作,使球板对球产生较好的摩擦效果。
  最后一点是,拉球过程中,重心不要下蹲。这样会因为击球点过低,怕影响拉球的准确性,不敢接触球的后中部,代之以拉球的侧部作为权宜之计。从而影响拉球力量。适当提高重心,不仅有利于调整击球部位,也符合高重心拉球的当代乒乓球时尚。
台内弧圈球技术
一般认为弧圈球用于出台球,击球时期是来球下降期、高点期和上升期;而台内使用弧圈球比较难,因为在台内球而言,拉球的空间太小,距离不够,不容易发力,所以台内弧圈球很少见。但随着乒乓球技术的不断发展,台内弧圈球技术必然会逐渐成熟使用:
台内突击球前三板中机会越来越少。虽然在大球时代,但乒乓球的速度还是越来越快,弧线也是越来越低的,除非出现机会球,否则前三板中突击球机会不多。虽然突击球的优势很明显,但是实际使用率太少;勉强使用,只会增加失误率。
台内弧圈球技术用于前三板的接发球抢攻和发球抢攻中,力求取得有威胁的主动,这是其主要的应用,利用台内弧圈球的稳、转和变,来取得主动进攻机会。
练习时台内弧圈球主要以弧线和旋转为主,首先保证球过网和上台,然后考虑旋转,落点,慢慢成熟了可考虑弧线和速度。
台内弧圈球的反手动作主要靠手腕,手腕尽量内收,靠手腕的爆发外展来摩擦球。
反手已见使用,正手还没有很好的使用,正手使用台内弧圈球比反手难,正手动作类似台内挑,但和挑相反,主张以多摩擦为主,爆发力强,在极短时间和距离内获得较大的加速度,少击打;身体重心偏高,手臂直,球拍尽量贴近球台,手腕尽量内收,靠手腕外展和前臂内收的力量来摩擦球。
  不知道台内弧圈球技术以后能不能成为主流,大家讲讲。
为高吊弧圈球平反
随着乒乓球技术的发展,现在拉弧圈球已经是风靡世界的主流打法了。在业余选手中,弧圈球技术也越来越普及了。现在人们讨论的弧圈球技术当中,说高吊弧圈的越来越少了。其实作为弧圈球的一种,我认为高吊弧圈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丰富了弧圈球打法的内容,为其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其有更多的回旋的余地。
现在,人们在谈论起拉弧圈球的时候,总是讲究如何才能把球拉的“冲”,拉的“暴”,拉的“卒不及防”!好象无论什么球只要能“暴”,就绝对要一板“暴”死那才过瘾,才有观赏性。认为高吊弧圈已经太过时了。不可否认,随着弧圈球技术的普及,特别是改了大球以后使乒乓球旋转的速度大为下降,高吊弧圈的威力和使用率已经大不如从前,以至于在比赛当中的威胁也渐趋势微。不过我个人认为,其实高吊弧圈还是有一定的利用价值的。“高吊弧圈”的关键不是在于“高”,而在于“转”和“吊”。是作为乒乓球技术,它的发展方向总是朝着更快,更转,更刁钻,更富有节奏变化的方向进行的。高吊弧圈为什么不能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在主要的得分手段是更“冲”,更“暴”的前提下,作为一项有益的补充,不断充实更新其内容。其实即使是在专业运动员当中,高吊弧圈还是能被很多运动员采用的。比如,中国台北的庄志渊,就经常在球似出台不出台的时候,能用正手拉一板快节奏的,弧线较高,但非常转的高吊弧圈球。这种球虽然不能直接得分,却由于比较突然,又很转,所以常能取的主动,为下一板创造机会。施拉格的反手高吊弧圈也很有特点。在47届世乒赛上他依仗那“天下独步”的反手弧圈,似拉似蹭,似拐似吊,球并不是很冲,却能被他拉的非常的转,落台以后下潜很快,令对手十分的不适应。我们的孔令辉,王力勤在和他比赛中,吃这种球的亏就不少。所以说,不要轻易的对一种技术判死刑。关键在于,这种技术运用时的合理性的和熟练程度。
在大多数业余选手中,还不能象专业运动员那样,对质量不太高的高吊弧圈肆意反击。因为那需要熟练的掌握对于正手的高吊弧圈的近台反拉技术,和对于反手高吊弧圈的反剃或加力推弹等难度较大的技术。业余选手中对这些技术运用熟练的确实不多。所以我认为高吊弧圈在很多时候还是能发挥它的一些独特作用的。现依照个人经验做如下的总结:
1、对非常之下旋的加转底线搓球可以先拉一板高吊作为过度。由于是借转打法,所以,即使是拉高吊球也可以被拉的非常的上旋。
记得前一段时间里,有人发帖子讨论对于加转下旋应如何处理,我发现很多人都更倾向于暴拉暴打。这当然是一种很好应对策略。因为加转下旋球比较长,球速也比较发飘,所以有时间引拍去全力拉冲的。但是这是要以实力作为基础的。从理论讲,只要步法到位,又有足够的爆发力,那么无论多么下旋的球都可以发力去拉冲的。但是由于动作过大,还原则比较困难,一旦被对方防守到空挡的时候则会变的很被动。另外,由于弧线过于低平,会使失误的概率加大。所以,在这些时候不妨可以用高吊弧圈作为过度,把球拉先起来,充分还原,然后以第二板作为杀板。当年的邓亚平正手很多就是这么处理的。但“高吊”的一定要有质量,就是说:球要求要转,第二弧线下潜快,并且要近网,使对方难以舒服的借力迎击,只能被动的去挡。
2、在对削球选手时,高吊弧圈常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现在的打削球的人少了,轻易遇不到,但是一旦遇到了,就很棘手。由于削球手防守的功底都比较雄厚,所以水平高的,一两板是别想打死的。但这个时候往往是进攻的一方容易犯急噪的毛病。很多球也不判断旋转就发力去打,所以失误频频。但这个时候如果改变打法能拉一些高吊弧圈出来,有时反而会令对手难受。由于对方退台较远,所以对比较“吊”的弧圈,常常是借不到力,总有一种够着削的感觉,所以会削出一些高球来,这时候再发力冲,一般就可以得分了。这种打法在对长胶时尤其见效。
3、当被对方大角度调动,步伐难以到位的时候,可以用高吊弧圈变被动为主动。
有时候,自己过早的侧身被对方识破,对方主动变正手,
或者自己高质量的全力拉冲,被对方同样的高质量的防守回来的情况下,我们一般是很难调整步伐的,这个时候虽然步伐没有到位,但可以利用身体转动或手腕的灵活,拉一些高吊出来。这种伴有“时间差”的节奏变化的弧圈常常令对手在自以为得手的时候卒不及防,出乎对方的意料而直接得分。我们看到马林在比赛中就经常有这种好戏上演,他有时候可以在一般人认为已经要失误的时候,超乎常规的拉一板不规则的球而得分。
4、在接发球中,如果实在看不清对方的旋转变换,失误很多,而且对方的发球抢攻非常犀利的时候。(我就遇到过这样的对手,发球太好了,吃蒙了。而且只要搓接对方的抢攻非常之凶狠。)可以先拉一板高吊顶住对方,让他不能放手抢攻,然后再组织进攻。作为一种接发球的手段我认为这是可行的。因为旋转看不清,可以多加一点摩擦,吃球薄,而减少吃转。这也是以转制转的一种策略。
以上是我打球的一点心得总结,也是对乒乓球技术的一点探索。说实话,以我的性格也是喜欢打起来“有多爆力就多暴力”的那种,就是痛快呀!爽呀!但总是失误,到头来还是“得势不得分”,所以,打球就是要抑制对方的长处,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才是制胜的关键所在。
以上一些看法也许说的不对吧。欢迎各位一起来讨论指正,若能抛砖引玉更就不胜欣慰了。当然我也作好了挨板砖的准备了呦,诸位手下留情呀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乒乓球弧圈技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