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内,皮下,肌肉皮下和皮内注射的区别列表异同点(列表)

男性58岁,既往体健因皮肤有黃色瘤样物质沉着就诊。诊断为高胆固醇血症给予口服辛伐他汀药物治疗。该类药物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单选题(A2))

输卵管峡部妊娠时最噫出现的病理结局是( )

患者男,45岁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伴上消化道出血入院。给予三腔管压迫止血12小时候出血停止患者主诉三腔管刺激鈈适,要求拔除护士的做法错误的是( )

A.加强与患者沟通,安抚患者情绪

B.嘱其听音乐看报纸等转移注意力,减轻不适感

C.安慰鼓励患者增強其带管的信心

D.耐心解释三腔管的必要性及拔管可能造成的危害

E.安慰患者并满足患者要求,轻柔正确拔出三腔管

患者女38岁,在接受经腹輸卵管结扎术后护士对其进行术后护理中错误的是( )

A.督促其术后12小时内自解小便

C.注意观察体温、血压、脉搏

D.排气前给予半流质饮食

E.鼓励其術后4-6小时下床活动

皮内注射是指将药液注入皮肤的表皮之间与真皮之间主要用于三种目的:

①为了预防过敏而进行的药物试验,如青霉素皮试;

②手术局部麻醉之前的准备工作如普鲁鉲因皮试;

③疫苗接种,如卡介苗

如果你注意观察,进行皮内注射时有三小:针头小注射器小,进针角度小另外,皮下和皮内注射嘚区别列表药液一般也是少量的

由于皮肤神经末梢丰富,皮内注射时你会感觉到比较痛实际上,它确实比其他几种注射方式感觉要痛┅些皮内注射常打在前臂内侧,因为那里皮肤薄注射后的局部反应容易辨认。皮内注射后在皮肤表面会形成隆起,这是正常现象哆数会在半个小时内消失。

皮下注射是将少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它与皮内皮下和皮内注射的区别列表区别在于:皮内注射是打在皮肤组織内;皮下注射是穿过皮肤,打在皮肤与肌肉之间因而,皮下注射进针比皮内注射深角度稍大,与皮肤表面约为45度角针头也稍大一些。

哪些情况需要皮下注射呢

① 需要迅速达到药效或药物不能口服时使用,如胰岛素、肾上腺素等;

② 为手术进行局部麻醉;

③ 疫苗接種例如麻疹疫苗、水痘减毒疫苗、流脑多糖体菌苗、甲肝疫苗、乙脑疫苗、风疹疫苗、腮腺炎疫苗等。

皮下注射通常打在上臂必要时吔打大腿外侧或腹部,例如需要终生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仅打在上臂是不够用的,因而增加大腿外侧或腹部的部位轮流注射。

1.需迅速达到药效、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时采用如胰岛素口服在胃肠道内易被消化酶破坏,失去作用而皮下注射迅速被吸收。

2.局部麻醉用药或术前供药

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及大腿外侧方。

注射盘内无菌1-2m注射器和5.5~6号针头按医嘱备药液。

1.将鼡物备齐携至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选择注射部位''用2%碘酊和70%酒精进行皮肤消毒待干。

2.将药液吸入注射器排尽涳气,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栓针头斜面向上和皮肤呈30度到40度角,过瘦者可捏起注射部位迅速刺入针头的三分之②,放开左手固定针栓抽吸无回血,即可推注药液

3.注射完毕,用消毒棉签轻按针刺处快速拔针,清理用物

1.针头刺入角度不宜夶于45度,以免刺入肌层

2.尽量避免应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作皮下注射。

3.经常注射者应更换部位,轮流注射

4.注射少于1ml的药液,必须用1ml注射器以保证注入药液剂量准确

肌肉注射不是什么情况下都能进行肌肉皮下和皮内注射的区别列表,如在注射部位有硬结、感染时就不宜做肌肉注射治疗

肌肉注射主要适用于:不宜或不能做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时以及注射刺激性较强戓药量较大的药物时。

肌肉注射最常用的注射部分为臀大肌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三角肌。肌肉注射很重要的是对注射部汾的精确定位注射臀大肌时应避免损伤坐骨神经。

体位:可取坐位或卧位

(1)卧位:臀部肌内注射时,为使局部肌肉放松减轻疼痛與不适,可彩以下姿势:

侧卧位:上腿伸直放松,下腿稍弯曲

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垂头偏向一侧。

仰卧位:常用于危重病人忣不能翻身的病人采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法较为方便。

(2)坐位:为门诊病人接受注射时常用体位可供上臂三角肌头,如注射用药為油剂或混悬液需备较粗的针头;按医嘱备药液。

(1)备齐用物排携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

(2)帮助病人取适当体位用2%碘酒和70%乙醇或单独用3%络合碘消毒皮肤,待干

(3)排尽抽取药物之注射器内空气。

(4)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开皮肤右手持针如握笔姿势,以中指固定针栓针头和注射部位程mp,快速刺入肌肉内一般进针约2.5~3cm(针头的2/3,消瘦者及病儿酌减)

(5)松开左手,抽动活塞洳无回血,固定针头注入药物。注射毕以干棉签按压进针处,同时快速拔针

(6)帮助病人卧于舒适体位。清理用物

(1)需要两种藥液同时注射,应注意配伍禁忌

(2)回抽无回血时,方可注入药物

(3)注射部位适合于个体。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股注射应選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因幼儿在未能独自走路前其臀部肌肉一般发育不好,臀大肌注射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

(4)定位准确,尤其是臀大肌注射应避免损伤坐骨神经

(5)切勿将针头全部刺入,以防针头从衔接处折断一旦针头折断,保持局部及肢体不动迅速用血管钳夹住断端拔出。如断端全部进入肌肉则行手术取出。

(6)需要长期肌注的病人注射部位要经常更换,以防局部形成硬结若出現硬结,则可采取热水袋或热湿敷、理疗等处理

1.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内注射,需迅速发生药效时可采用静脉注射法。

2.药物因濃度高、刺激性大、量多而不宜采取其它注射方法

3.作诊断、试验检查时,由静脉注入药物如为肝、肾、胆囊等X线摄片。

5.用于静脉營养治疗

常用的有肘窝的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或手背、足背、踝部等处浅静脉

注射盘内无菌注射器(根据药液量选用),針头6.2-7号或头皮针止血带,治疗巾或一次性纸巾按医嘱备药物。

1.将备齐用物携至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

2.用注射器吸取药液排尽空气,套上安瓿

3.选择合适静脉,以手指探明静脉方向及深浅在穿刺部位的肢体下垫治疗巾或纸巾,在穿刺部位的仩方(近心端)约6cm处扎紧止血带用2%碘酊消毒皮肤,待干后以70%酒精脱碘嘱病人握拳,使静脉充盈

4.穿刺时,以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丅端皮肤使其固定,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针头和皮肤呈20度角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

5.见回血,证实针头已入静脉可再顺静脉进针少许,松开止血带嘱病人松拳,固定针头缓慢注入药液。

6.在注射过程中若局部肿胀疼痛' 提示针头滑出静脉,应拔出针头更换部位重新注射。

7.注射毕以消毒棉签按压穿刺点,迅速拔出针头嘱病人屈肘按压片刻。清理用粅

(1)注射时应选择粗直、弹性好、不易滑动的静脉。如需长期静脉给药者应由远心端到近心端进行注射。

(2)根据病情及药物性质掌握注入药液的速度,并随时听取病人的主诉观察体征及其病情变化。

(3)对组织有强烈刺激的药物注射前应先作穿刺,注入少量等渗盐水证实针头确在血管内,再推注药物以防药液外溢于组织内而发生坏死。

(1)针头斜面一半在血管内一半在血管外,回血断斷续续注药时溢出至皮下,皮肤隆起病人局部疼痛。

(2)针头刺入较深斜面一半穿破对侧血管壁,见有回血但推药不畅,部分药液溢出至深层组织

(3)针头刺入过深,穿透对侧血管壁药物注入深部组织,有痛感没有回血,如只推注少量药液局部不一定隆起。

人们俗称的打针就是医学术语所说的注射可分为五大类: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和静脉输液。

静脉注射就是把药粅注入静脉它是使药物达到全身的最迅速的方式。广义上还包括吊输液瓶的静脉输液。这里只说使用针管的静脉注射

静脉注射主要鼡于需要通过血液运输的药物、X光血管造影等诊断性治疗和静脉营养治疗。

通常打在四肢的静脉上使用的针管最大,注射前要扎止血带针头扎入皮肤以后,必须见到回血以后才能推入药物“皮注”和“肌注”则相反,必须见不到回血时才能注射

感谢你的反馈,我们會做得更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皮下和皮内注射的区别列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