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武式太极拳练意的奥秘..意在何外

您的位置:
> 练武式太极拳如何对立统一
练武式太极拳如何对立统一
摘要:太极拳之所以受到那么多人的欢迎,不仅是可以帮助我们锻炼身体,而且可以帮助我们修身养性。武式太极拳是众多太极拳流派中,受到很多人欢迎的一派。如何才能练好武式太极拳呢?武式太极拳其实与其他太极拳在理论与练习方面是一致的。
  如何练好武式太极拳的对立统一
  一、整
  如何才能练好武式太极拳的整呢?到底什么是整?
  所谓的整不外乎身整、劲整和神气整三种。首先,身整即周身一家脚手相随,无凹凸处无缺陷处,牵一发而动全身,此为&周身一家若做到,练拳方上康庄道&。
  其二,劲整,五字诀云:&一身之劲练成一家,分清虚实发劲要有根源,劲起于脚跟、主于腰间、行于手指、发于脊背&&&。
  其三,神气整,这就是要说,神和气一定要统一起来,这样才能做到全身贯注,虚实结合。
  虚非全然无力,气势要腾挪;实非全然站煞,要贯注,紧要全在胸中腰间运化不在外面,力从人借气由脊发。
  身整、劲整、神气整理言有三体为一,应从默练和体悟中讨休息,方可心领神会。
  二、活
  活,通俗地说就是灵活,也可以把它理解为身活,劲活,神气活三种。随屈就伸、不丢不顶、粘黏连随,便是身法活的主旨所在。
  所有的动作都需要做到能够灵活的转换,然后举手投足之间能够收放自如。
  两手支撑一气贯串,左重则左虚右已去,右重则右虚左已去。周身俱要相随,有不相随处身便散乱、便不得力,其病于腰腿求之,此乃劲活之纲领。
  提起全副精神,如皮燃火,不先不后,前进后退无丝毫散乱。气向下沉,由两肩收于脊骨,注于腰间。
  此气之由上而下也,谓之合;由腰行于脊骨,布于两膊施于手指,此气由下而上也,谓之开;开合自如随心所欲,便是神气活的真髓纲要。
  身活,劲活,神气活其实是一活。&精气神谁分三家,身心意总源一体&是对三整三活的最好诠释。
  三、整活对立统一
  练习太极拳首先要弄通太极之理。太极小序云;&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所以说,太极蕴含了阴和阳,动和静,整和活等的全部。
  也可以说,整是阴,活是阳。因此,我们在练习太极拳中要对整和活有对立统一的清晰认识,才能事半功倍,悟入太极的&神秘殿堂&。
  初练时过分求整,难免身滞;过分求活必入散乱。整中求活,活中练整是步入太极拳整与活的正确通道。
  前辈云:&先求整壮后求圆活;先求开展后求紧凑&。又云:&由整练活易,由活练整难&。因此,无论练习走架还是推手从整入手渐求灵活是接近之法。
  走架时,时时刻刻手脚相随,腰脚转换必须协调,周身骨节像机动车齿轮箱里的齿轮一样,所有的齿轮相互拨动,周身一动无有不动,谓之整。
  因齿轮大小不一,齿数有多有少,然而齿齿相拨,则齿轮转数不同,此为,一处自有一处太极,谓之活。处处总源一太极,此谓之整活一体也。
  推手时,手脚勿自伸缩谓之整;挨何处心在何处,随屈就伸谓之活。
  勿自伸缩是自己手脚无凹无凸,并不是僵硬,要周身谐调。随屈就伸并不是散乱,而要周身一动无有不动,还要周身谐调。
  走架是体,是知己;推手是用,是知人;体用齐练,整活并修才是正道。
  总之,整与活和阴与阳一样是对立统一的一个整体,但不偏整偏活。只要勤练精悟从都可进入太极拳的高深境界。
常练太极有好处 老人练太极拳须知4大点
相关标签&: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武式太极拳背丝扣演练法_运动攻略_运动知识_运动信息_百度攻略
相关攻略推荐
当前位置: > 文章阅读页
武式太极拳背丝扣演练法/张修睦来源:精武-&2004年第5期 作者:张修睦 点击: 2492 发布时间: 双击鼠标滚 字体:[大霍梦魁所传武式太极拳为李自轩所传拳架,由李启轩之孙李福荫传于霍梦魁。此拳每势均以“擎、引、松、放”四字为宗旨,要求练就“引进落空合即出”的发放功夫,充分体现了武禹襄创拳的初衷。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武禹襄在创武式太极拳之前,曾赴赵堡镇向陈清平学习赵堡太极拳。因此,武式太极拳除上述特点之外,也体现了赵堡太极拳的拳理和背丝扣的演练方法。霍梦魁所传武式太极拳的两手的运行,都按背丝扣的方法演练,96个势子,势势如此。可以说,武式太极拳继承和发展了赵堡太极拳拳理和背丝扣的演练方法。霍梦魁先师(年)于 1953年到沈阳传授武式太极拳。冯景春老师于1954年拜霍梦魁为师,学练武式太极拳,至今已50年。武式太极拳“阴阳欲分分又合”的内功演练方法,使冯老师受益匪浅,虽已是76岁高龄,仍然身轻体健;与年青人交手,仍可发人于丈外。因此,挖掘整理这一优秀拳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武式太极拳特点可归纳如下: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引进落空合即出,擎引松放有一吞。上下相随腰抽絷,逢引必撤进必跟。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松开我劲勿使屈,阴阳欲分分又合。赵堡太极拳源于道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家,后传至王宗岳,王宗岳又传蒋发(年),蒋发又传至赵堡镇,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至陈清平为第七代。赵堡拳第九代传人杜元化,于1935年在其《太极拳正宗》一书中,简述了背丝扣的概念和64势背丝扣图示。赵堡太极拳的拳理和背丝扣演练方法;依据于来知德太极图。来知德(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年)号瞿唐,是明代著名理学家。他曾远客万县,于翠竹溪水深山中,潜研《易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经》,悟道修炼达29年,后于明朝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完成世称绝学的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周易集注》。在《周易集注》中,他绘制了“来瞿唐先生圆图”(右图),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后人称为“来氏太极图”。此图依照“主宰者理、对待者数、流行者气”而绘之,蕴涵天地万物的演化之理。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 近年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越来越深,观测到的我们所在的银河系的形状极像来氏太极图的形状。来氏太极图的中心圆圈为太极之本体,内存先天一气,对应着银河系的“核心”。根据老子《道德经》来解释,此“核心”为先于天地之前而生,由“道生一”而得,进而变化出后天阴阳,即“一生二”。银河系有两条“螺旋线臂”,我们所在的太阳系在其中一条线臂的外端三分之二处,正暗合老子所说“二生三,三生万物”。科学家对银河系的形成作了类似于图A的描述,从中可见太极本体先旋转成椭圆球体,而后从无极而有极,再从有极分成阴阳,形成“螺旋线臂”,从而构成类似于来氏太极图的形状。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
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道家认为人身即为一小宇宙,黄帝《阴符经》也认为“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演练太极拳时,两只手臂极像银河系的螺旋线臂,人体的“核心”就是身体中的太极本体——中丹田。中丹田位于脐内与命门之间,内存先天一气。来氏图的中间一线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也表示天、地、人一气贯通。来氏太极图和“主宰者理、对待者数、流行者气”是赵堡太极拳的理论依据,“背丝扣”即源于来氏太极图。太极拳从无极起势,在图B-1中以虚线圆表示。在人体内,丹田中的先天一气也是无极的,以无边界的淡灰色圆形图表示于图B-2中。怎样从无极到有极呢?即意念内气从“降宫”降入丹田,此时阳气下降,肾之阴气必从下而上,此为无极而有极。于是,丹田之中,太极缘起(图B-3,B-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4)。丹田气的运转将产生阴阳两条“螺旋线臂”,如图B-5中黑色、灰色线所示,此即来氏太极图之意,中心深色圆圈代表太极本体,即丹田先天一气。练拳时,丹田运转带动左右两手,分别沿阴阳螺旋线运行,此为“先天引后天”。由此,赵堡太极“背丝扣”可定义如下:“背丝扣”即来知德太极图,“背丝”为其中两条相反的螺旋线,“扣”即两条螺旋线扣于太极本体上。 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背丝扣的演练分后天背丝扣和先天背丝扣。后天背丝扣以两臂运转带动太极本体运转,此为太极拳的初层功夫;先天背丝扣以太极本体运转带动肢体运转,此为太极拳中层功夫。背丝扣的演练方法如图C所示。将图B-5中的来氏太极图从中间分开,可得到三种背丝扣的基本形式,即“S”形、“C”形和“CS”形,分别表示于图C-1、C-2、 C-3中。其中黑色、灰色线分别代表左手、右手运动路线,黑色为阳、为实;灰色为阴、为虚。反向演练亦然。 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S”形(图C-2)是赵堡和武式太极拳主要的演练方法。太极拳初级阶段,以“后天引先天”,即意想两手之间环抱着一个丹田大小的气球,可称为“外丹田”(直径20~30厘米)。如“手挥琵琶”一势中,右手沿黑线背丝运转,左手沿灰线背丝运转,以带动外丹田运转,必同时引动内丹田运转,此即以“后天引先天”。武式太极拳的起势、单鞭、白鹤亮翅、懒扎衣、手挥琵琶、闪通背、撇身捶、玉女穿梭、野马分鬃、云手及鸳鸯脚等等,均以“S”形背丝扣演练,并带动内丹田运转。“C,’形背丝扣(图C-1)的源头仍是太极本体。在练拳时,是左右手以内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丹田为源头,右手作反“C”形、左手作正“C”形弧线运转,并带动内丹田运转,如“六封四闭”等动作。“CS”形背丝扣(图C-3),是右手作“C”形、左手作“S”形运转(或反之)。武式太极拳的搂膝拗步、倒撵猴、搂膝打掌、抱虎归山等,都是以“CS”形两手的运转带动内丹田运转。进人中级阶段,已可打开“玄关”一窍,内外丹田相合,此时内丹田运转带动肢体运转,进入先天背丝扣的演练。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在两人交手中,背丝扣的应用非常重要。现以图D“S”形背丝扣为例,简述其原理。武式太极拳特点是“阴阳欲分分又合”,在未感觉对方来力前,周身处于“太极一气”之中,不分阴阳,即“对待者数”之妙。通过中间圆圈“流行者气”感知对方来力后,自然分阴阳。如对方由全阴转全阳,以两手擒拿我右臂(即由坤卦转乾卦),我则从坤卦经艮卦、巽卦转乾卦,以虚引其力和松肩沉肘,化而蓄之,并由阴转阳,还其力,将对方发出。 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现将赵堡和武式太极拳背丝扣的原理和演练方法,写成歌诀如下:
太极拳道来氏太极拳之理,一线贯通天人地。太极本体先天气,分而阴阳后天体。对待者数妙在一,流行者气窍在中。法演先天背丝扣,道肇生化变无穷。
相似攻略推荐谈谈学习武式太极拳的几点体会---&韩和平
编者按:韩和平,河北沧州人,武式太极拳正宗传人,以功底深厚、擅长推手享誉武坛,在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武式太极拳领域,其功夫、其理论知识掌握的系统性、全面性,得到同行的赞誉。是不可多得的好老师、好前辈。其儒雅谦逊的做人做事风格、其武德,深受弟子爱戴。弟子遍布全国各地。
正文(有删节):
&我是一个太极拳爱好者,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练习武式太极拳套路。1988年以后得到了上海郝吟如老师的指导,从那时起专心练武式太极拳,系统的学习和继承了武式太极拳。
现结合自己的实践,谈几点学习武式太极拳的体会。
一是了解渊源。要想了解一种事物,就须知道它的历史。武式太极拳(又称郝式太极拳),起源于清朝咸丰年间,为武禹襄先生所创,到我老师这一代,武式太极拳已有六代人承袭相传。武禹襄将拳艺传给其外甥李亦畬后,李先生又将拳艺传给郝为真,郝为真随李先生学拳数十年,从未中断,深得武李一派太极拳之奥妙。郝为真将拳艺传给儿子郝月如,郝月如又传给儿子郝少如。我的老师王慕吟(又称郝吟如),是郝少如先生的衣钵传人。由于郝家祖孙三代继承、发展和传授这一派太极拳的时间相当长,此拳又被称为“郝式太极拳”。
我学的武式太极拳,属于郝式太极一支。这一派太极拳是严格按照太极拳运动的规律,处处遵循其理法原理而形成的一派太极拳。其主要特点是:“以求太极(内形)为主,走内劲,以意行气,练精、气、神三者合一”。
郝式太极拳套路,是按照“起、承、开、合”节序编排的。武禹襄、李亦畬所传的套路原有五十三势。经过郝家祖孙三代提炼总结,将这五十三势用“起、承、开、合”四个要领贯穿起来,发展为现在的九十六势。
郝式太极拳不仅以“起、承、开、合”四个要领贯穿始终,而且在身法、步法、手法上,都严格遵循太极拳的原理。其身法,以中正为基础(在前进、后退、左转、右旋时,必须始终保持躯干的中正),以尾闾正中为基准,强调由内及外;其步法,严格分清虚实,以正中为前提,变换时完全用内劲而不允许依靠身体的前俯后仰、左右偏倚来借力,因而对腰腿的要求极高,运动量也颇大;其手法,则以竖掌为主,左、右手臂各管半个身体而不可随便逾越。在整套动作演练时,强调身法、步法、手法三者的有机配合与统一,强调内外一致,以内形的变化来支配外形的运动。
二是认真读书。俗话说“读书明理,学以致用”。所谓认真读书,就是认真研读1992年版的《武式太极拳(郝少如著)》,了解武式太极拳的理论体系。我的体会是,读书要坚持通读与细读相结合。从1992年得到这本书后,我已经通读了有几百遍,对重要的章节和内容进行了反复阅读。那时,我的书包里,抽屉里,餐桌旁,枕头下,随手都能拿起书来阅读。我还列出了天天必读的课目,就像和尚、道士诵经一样,天天做功课。这本书的精华内容主要有,武式太极拳套路图解(1992年版增加了动作要领阐述)、武式太极拳行功须知(包括意与力、空松圆活、折叠之术、转换之法、三虚包一实、五张弓、呼吸之道)、李亦畬先生1881年抄赠郝为真的王宗岳《太极拳谱》全文(主要有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王宗岳十三势行工歌诀、武禹襄打手要言、王宗岳打手歌、李亦畬太极拳小序、李亦畲五字诀、撒放秘诀、李亦畬走架打手行工要言)、武禹襄《四字秘诀》及郝少如《敷盖对吞四字秘诀解》、郝月如《武式太极拳的走架打手》、郝少如《习练武式太极拳的基本过程》及《行工走架要言》、《武式太极拳打手的基本练习方法》以及《引进落空借力打人》的论述。我的体会是,读书要不厌其烦,不怕读不懂,只管读下去,读不懂照样读。读到一定阶段便会有灵感产生,就是俗话说的“书读万遍,神理自现”。我劝有志于研究武式太极拳的爱好者,尽量养成爱读书、坚持读书的习惯。读书要善于比较、善于归纳,善于分析辩证关系,善于联系起来领悟,从而了解这个体系,悟出拳理来。
三是照书练拳。就是按照书上所述拳势动作要领,练习武式太极拳套路。《武式太极拳(郝少如著)》(1992年版)书上,不仅叙述了拳势动作规格和过程,还阐述了动作要领,照着练就是了。要一式一式的读,一式一式的练,一式一式的增加,直至把九十六式练完。不要怕麻烦,不要怕枯燥。要注意眼神的安排和落脚的方向。有条件时可请老师或明白人给以纠正动作。
四是学习身法。也叫做“往里面装东西”。太极拳作为一种特定的人体运动,对参与运动的躯干和四肢有着特定的要求和法则。这些要求和法则便是太极拳的身法、步法和手法。“身法”一词,在郝式太极拳中,有时是作为身、手、步法的统一体来说的。
&武禹襄总结提出的太极身法原有八条:包括“涵胸、拔背、裹裆、护肫、提顶、吊裆、腾挪、闪战。”
&&郝月如在武禹襄身法八条的基础上增加了五条,发展为十三条,这五条是“松肩、沉肘、尾闾正中、气沉丹田、虚实分清。”
&&郝少如在前面十三条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四条,这四条是“腰脊敛气”、“胯松直”、“膝曲蓄”,“两手意向上升”。
学习武式太极拳必须攻克身法大关。学习身法的诀窍,首先是把“起承开合”节序图提示的身法要领记熟,其次是按照“起承开合”要领走架,其三是在推手练习中检验身法。学习身法应先从“尾闾正中”练起,“尾闾正中”要能起基础和协调作用。把“涵胸”、“拔背”、“裹裆”、“护肫”、“提顶”、“吊裆”、“腾挪”、“闪战”“松肩”、“沉肘”、“气沉丹田”、“虚实分清”、“腰脊敛气”、“胯松直”、“膝曲蓄”、“意向上升”等身法练熟后,统一起来共同发挥作用。
十七条身法的要领是:
1、涵胸:心以上为胸,胸既不可挺,亦不可凹,而要往下松,两肩微向前合,谓之涵胸。能涵胸者,才能以心行气。
2、拔背:由腰脊(命门处)一分为二,意往背上拔,至两肩中间脊骨处,似有鼓起之意,两肩要能灵活,不可低头,谓之拔背。
3、裹裆:两膝着力,有内向之意,不可用形,两腿统一如同一条腿,能分清虚实,谓之裹裆。
4、护肫:两胁微敛,取下收前合之势,内中感觉松快饱满,谓之护肫。
5、提顶:头颈正直,不低不昂,神贯于顶,提掣全身,谓之提顶。
6、吊裆:两股用力,臀部前送,腰脊意向下,脊骨根朝前运动托起小腹,小腹有上翻之势,谓之吊裆。
7、腾挪:有动之意而未动,即预动之势,谓之腾挪。
8、闪战:身、手、腰、腿,相顺相随,一气呵成,向外发出,劲如发箭,迅若雷霆,一往无敌,谓之闪战。
9、松肩:以意将两肩松开,气往下沉,意中加一静字,谓之松肩。
10、沉肘:以意运气,行于两肘,手腕要能灵活,肘尖常有下垂之意,谓之沉肘。
11、尾闾正中:两股有力,臀部前收,脊骨根向前托起丹田(小腹),并且脊骨根与大椎脊骨有垂直在一条线上之意,谓之尾闾正中。
12、气沉丹田:能做到尾闾正中、涵胸、护肫、松肩、吊裆,就能以意送气,达于腹部,不使上浮,谓之气沉丹田。
13、两腿虚实分清:两腿虚实必须分清。虚非完全无力,着地实点要有腾挪之势。腾挪者,即虚脚与胸有相吸相系之意,否则便成偏沉。实非全然占煞,精神贯于实股,支柱全身,要有上提之意。如果虚实不分,便成双重。
14、腰脊敛气:两肩松开,以意将气下沉贴于背,由两肩收于脊骨,敛于腰脊,谓之腰脊敛气。腰脊能敛气,然后便能注于腰间。能注于腰间,便能使腰成为主宰。
15、胯松直:两胯不可倒,不可左右凸出,也不可用力,以意将两胯松开竖直,能使气向下沉而至两腿得力,谓之胯松直。
16、膝曲蓄:两腿要分清虚实,不致占煞,做到劲以曲蓄而有余,两腿就不可有蹬直之形,不论“起、承、开、合”,两腿总须有一定的弯曲之形,谓之膝曲蓄。
17、两手意向上升:是指两手竖掌,掌根有下沉之势,两手指则有拔长之意,才能行气于指,谓之意向上升。
学习身法应在练熟拳架的基础上进行,在身法练习的过程中修正拳架。组装身法时,最好有老师或明白人做指导,弄明白各条身法之间的辩证关系和相互作用,这对意气的变化和内劲的产生有很大关系。
五是练习推手。推手属于“知人”的训练,推手的目的在于求得知人的本领。推手练习须在“沾连粘随”上下功夫,在“不丢不顶”中讨消息。初学推手可先练单手,再练双手,先练定步推手,再练活步推手。要不厌其烦的进行打轮(掤捋挤按)训练,在打轮中练身法、练沉气、练知人的基本功。久练之后,就能知道对方身法安排得如何,对方间架结构有什么缺陷,全身有何僵紧、犟劲之处,就会知道对方沉气功夫如何,能判断出对方劲力的大小、方向和目的,从而能借得彼力而为我所用。由得机得势到舍己从人,由舍己从人到知己知彼,由知己知彼到借力打人,渐悟懂劲。
六是学习内劲。郝式太极拳是按“起承开合”要领组织内劲的。郝式太极拳的精华就在于,在行功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起承开合”节序的要领存在。比如,在运用“要脊敛气”的时候,它的要领是“两肩松开,以意将气下沉贴于背,由两肩收于脊骨,敛于腰脊。腰脊能敛气,然后便能注于腰间,能注于腰间,便能使腰成为主宰。”那么,在“起承开合”行功过程中就要按照“腰脊敛气”的要领组织内劲。蓄劲时固然要做到“腰脊敛气”,发劲时同样也要做到“腰脊敛气”。郝家的武式太极拳特别重视“合”的训练,有兴趣的拳友可作专题研究。
太极拳艺的精湛,全在于恰到好处地运用人体力学。学习内劲,须掌握意气的变化和运用,实现以意行气,以气运身,用内形来指挥外形,使内外相互结合。
平日行工走架,须研究揣摩空松圆活之道,气势须求饱满,神气鼓荡,并在八面支撑上下功夫。周身须求节节贯串,无有断续之处,才能达于行气如九曲珠而无微不到。意气先要能分得开,然后才谈得到能以意行气。气须存养涵蓄不使上浮,而腹尤须松开,脊骨之气必须通过脊骨根朝前运动,由丹田往上翻之,气势始能腾然。达此境界,就能以意行气,以气运劲而遍及周身。
要体会“松而气向下沉,空而意向上升”的要领和“节节贯穿”的劲路,养成“用意不用力”的习惯。
七是观看视频。看书学走架,对文字叙述看不明白的,可以对照视频作参考。走架视频,要有选择的看,要看经典的。最好是先看郝吟如先生的走架,有一定基础后,再多看看郝少如老先生的。视频看久了,就能看出东西来,就能看出功夫来,就能长功夫。学习推手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可以从视频上看看高人是怎么处理的。高人很多,要对比着看,重点看他们对同类情况是怎样处理的。一时看不懂不要紧,经常看、反复看,经常想、反复想,有条件的还可以和别人讨论。不断实践揣摩,积累多了就会有进步。
&就发劲放人而言,首先要注意看发放瞬间双方是什么态势,各自又是什么状态,接触点劲路的运行方向是怎样的,发放一方控制对方的情形是怎样的;其次,要注意看双方这种态势是怎样形成的,也就是发劲前得势一方是怎样得机得势的,被发一方是怎样形成背劲背势的;三是注意看发放一方的蓄劲过程。高手蓄劲有时不明显(是随时随地准备好了的),很难看出来,但是只要留心看、注意看、经常看、就能看出门道来。
另外,学习太极拳要有交朋友,交终生的好朋友,共同陪练,共同研究,共同进步。
======================================================================================
&&&&&&&&&&&&&&&&&&&&&&&&&&&
&韩和平谈“虚灵顶劲”
“虚灵顶劲”训练是通往太极拳高级阶段必经之路。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要求练拳者做到“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武式太极拳则以“神贯于顶,提掣全身”作为实现“虚灵顶劲”根本途径,用“提顶”的身法术语来概括。
我练虚灵顶劲,是通过折叠之术实现的。实践中,以大椎为中心,当大椎气向下沉到尾骨时,则大椎之意同时上升到大椎以上的对称高度,把这个高度设计为“虚领顶”,行功走架时必须尊重这个高度。当意气的变化能听从意识指挥时,则可以把大椎上升到象电线杆子那样高,或者更高的位置,同时要将气向下沉到相应的深度,走架行功时尊重这个高度和深度。
比如,两肩、肘、手臂做气向下沉意向上升时,要尊重这个“虚领顶”(合到这个高度),命门做气向下沉意向上升时尊重这个“虚领顶”,尾骨根做气向下沉意向上升时尊重这个“虚领顶”,两腿做精神贯注时也尊重这个“虚领顶”。这样,推手时对方就按不动我,借不到我的劲,而我却能得着对方的劲,我的脚下也非常轻灵,能够在行进中连续发劲。
实现这些,要发挥尾闾正中的基础性作用,要有尾闾正中协调松肩、涵胸、护肫、气沉丹田、两腿精神贯注的配合。阴阳和虚实变化时,两胯和腰脊要处于中心地位,要使尾骨根、腰骶命门、大椎以及“虚灵顶”垂直在一条线上。
尾骨根气沉在脚下,能将彼劲引到“虚领顶”,擎起彼身便有“灵”字,蓄劲效果也更好。()
=========================================================================================
韩和平谈太极拳内劲的落地生根
太极拳有“劲起于脚根,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的论述。行功走架时,腰腿传递到两手指的意气,要达到气势的边沿;做松肩沉肘时,两手手指的延长线到达空中时,脚底之气则要深入地下;脚底之气下沉入地多深,则手指之意要上升多高。这是太极拳“折叠”法则的体现,也即是对立统一规律的体现。&&&
太极拳根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练习内劲生根时,意识对内劲要有个设计。树根向下扎,内劲往上升。地上树冒有多大,地下生根的范围和深度就要有多大。也就是说,往地下生的这一坨树根与地上树冒的大小是对称的。根在地下是向四外拓展生长的,而太极拳的内劲则是从根梢上生而来的。好比树根须吸收了地下的营养汇聚到树干,经树干送达树叉、树枝、树梢、树尖向空间生发一样。树根吸收地下营养上升到树干、树冒、树尖时,外面是看不出来的。这是太极拳用意不用力的一种心法。
在练扎根时,如果设想的树根坨是整个地球,那么树根就要扎满整个地球,通过尾闾正中使两胯松开竖直,两腿精神贯注,把全身之气顺到地下(胸、腰以下埋在地下生根),表现在拳里的感觉便是两腿很得力。
在气向下沉的同时,要问问意向上升安排好了没有。比如,要做松肩沉肘时,要问问肩肘之意是不是从地下抽上来的。虚灵顶劲与气沉丹田是对立统一关系,当把整个地球作为丹田时,虚灵顶劲则要拎起地球,在空中进行对立统一的旋转,这样,上升和下沉都能形成螺旋劲和缠丝劲,全身的运动便符合气球之理。(日修改)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当前的位置:&&&&&正文
太极拳流派练习武式太极拳对身法有何要求
  武式太极拳是太极拳六大流派之一,它的整个太极套路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都特别的高,要想学好武式太极拳需要先掌握它对身法的要求。下面就来让小编为你介绍一下关于武式太极拳的身法要求吧!  武式太极拳身法要求  (1)提顶  意向上虚领顶劲,自然地提领全身,头不低,身不前俯不后仰,精神集中。  (2)吊裆  两?虚实要分清,裆如吊空一样,臀部有前送之意,小腹有上翻之势。  (3)松肩  两肩要自然松开,不可上纵,不可用力,两肩要自然下垂。  (4)沉肘  两肘尖要自然下沉,使肩、肘和手腕都能灵活运动。  (5)含胸  两臂关节松开,胸不可前挺,两肩微前合,胸有内含之意,但不可前俯。  (6)拔背  两肩关节要灵活,脊骨似有上涨、鼓起之意,不可低头。  (7)裹裆  两膝有内向之意,两腿分清虚实。  (8)护肫  两手各护半胸,两胁有微微内收之意,使胸中感觉松快。  (9)尾闾正中  头向上虚领顶劲,脊尾骨向前托起丹田,身不前俯后仰,不左偏右倚,百会穴和会阴穴上下自然垂直。  (10)腾挪  虚实变化自如,进退能随机应变,有动之意而未动,即预动之势。  (11)闪战  动作?气贯通,身体四面旋转灵活,发劲迅猛,所向无敌。  (12)气沉丹田  能够做到含胸,拔背,松肩,沉肘,提顶,吊裆,尾闾正中就能以意行气,气能顺通地自然地注人丹田,使底盘稳固。  (13)虚实分清  两腿虚实必须分清。虚,不是完全无力。实,不是完全站煞。精、气、神要贯注于实腿,有上领之意,身法不可散乱。  此十三条身法相辅相成,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对于习练太?拳至关重要。  做到了尾闾正中,便能够&立如秤准,活似车轮&,全身轻松自如,才能支撑八面;不然则腰不能竖直,轴心不能稳定,不是前俯就是后仰,不是左偏就是右倚,气不能顺畅地向丹田下沉,意不能提领全身,四肢不能运动自如,弊病百出,不但对身体无益,反而有害。例如:前俯使肺部受到挤压,心脏同时也受到挤压,造成肺呼吸不畅而使人体所需的氧供应不足,人体不能吐故纳新;心脏受到挤压,使血液不能畅顺流通,造成新陈代谢受到影响,久之,必然危害身体。所以在练太极拳时脊要竖起来,有了稳定的轴心才能坐胯转腰,?能灵活地变化,才能灵活地运用。松肩沉肘,两肩自然下垂,则肩、肘和手腕都能灵活运动,两臂关节松开,胸有内含之意,两膝内向;有护裆之意,两手各护半胸,这就做到了含胸,拔背,裹裆,护肫。  能做到尾阊正中,松肩,沉肘等身法的要求,百会穴和会阴穴上下自然垂直,意能向上虚领顶劲,自然地提领全身,也就能立身正中,也就有了稳定的重心,重心在四肢的配合下,在不断变化的运动中,完成每一个太极拳的动作,同时气能顺通地自然地注入丹田而下达,两脚能着地生根,使底盘稳固。  每一动作,虚实应分清,不可双重。如虚实分不清,动作就不能一气贯通,必致散乱。身法正确,身体就能四向旋转灵活,八面支撑得力,也就能做到腾挪闪战,而达到得机得势的目的。  在注重十三身法的同时应注意身体的外三合和内三合。外三合为: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内三合为:神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内三合为看不见的东西,只有久练,功夫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体会到。  武式太极拳基本功  1.无极桩  类似拳架中的无极势。要求两足平开与肩同宽;两膝微屈,两臂弯曲,轻轻向胸前平举,两掌高与乳平,掌心相对略偏向下,形如捧球;双目向前平视,头宜正直,提顶吊裆,松肩沉肘,含胸拔背、尾闾中正,胸宽腹实,气沉丹田;周身放松,自然安舒,聚精会神,摒除杂念,自然呼吸。  要点是:  (1)要&心静体松&。李亦先生在《五字诀》中首先提出的就是&心静&。并说:&心不静则不专,一举手前后左右全无定向,故要心静。&初学走架最不易做到心静,所以要先通过站无极桩来锻炼这一功夫。初学拳的人大都容易紧张,故要求&体松&,精神、关节、肌肉处处放松,为日后练拳走架打好基础。  (2)要足与肩同宽。因&涌泉穴&在人足下,&肩井穴&在人肩头,站桩时足与肩宽,两&涌泉穴&和两&肩井穴&上下相冲,才能气机上升,运行于身。好像打井要打在泉眼上似的,否则是打不出水的。  通过无极桩的锻炼,求得心静神敛,气聚体松,然后再练拳架,自然就较容易了。  2.太极桩  分左右两式,姿势类似&懒扎衣&的起势,两手一前一后,前高后低;两脚一前一后,前虚后实;身法要求同无极桩,周身轻灵,务求自然。练习这一桩功,由于屈膝蹲身,腿部承重力较大,蹲得越低,承重力也越大。通过这一锻炼,可增加腿部力量。但开始不宜蹲身过低,以免造成突臀弯腰,上身前倾等弊病。应当循序渐进,逐渐放低身势。  太极桩先练定势,再练动势。先按定势太极桩站好,如取左势,则左手左足在前、右手右足在后,成左虚右实步。两手从胸前下落回收,经右腰胯处再留前往上,复至胸前恢复原状,其往复路线如划一竖圈;同时,下肢坐腿松胯转腰,两腿由前虚后实,变为前弓后蹬。如此反复地划竖圈子,圈子可大可小可快可慢。要左右交换地练习。这一桩功颇似过去北方人用辘轳(一种滑车)从井里打水的动作,用来练习松肩活肘、坐腿转腰和弓步前挤等易收显效,对日后走架稳固下盘、肩松腰活、上下协调等有很大裨益。  3.前进步  体重完全置予左腿,膝盖对正足尖,尾闾垂直与足踵对正,右腿抽胯提膝,足尖自然下垂,移于左踝里侧(图1);接着,身躯微向右旋,右足足掌上翘,足踵向右前方轻轻铲出(劲在足踵,如向前踢物);足踵着地后,随即放松,足下似有吸力,伴随重心前移,足掌缓缓落平,右膝前弓,全足踏实,左腿自然舒展,胯根前掩裹裆,成右弓步。  上势不停,左腿抽胯提膝,左足自然下垂移于右踝里侧,体重完全置于右腿,膝盖对正足尖,尾闾垂直与足踵对正(图4)。接着身躯微向左旋,左足掌上翘,足踵向左前方轻轻铲出(劲点在足踵,如向前踢物)。足踵着地后,随即放松,足下似有吸力,足掌落平,全足踏实,左膝前弓,重心前移,右腿自然舒展,胯根前掩裹裆,成左弓步。  如此一步一步不断地往前行进,动作熟练后,还可随意左右转弯或转圈练习。  两腿步距以能维持重心稳定(实腿膝和上体不动,虚脚能自由移动)为宜,不必太大;横距以本人两胯宽度为宜,不要前后脚落在一条直线上,否则影响步伐。  行进时,要保持一定水平,不可忽高忽低。待这一前进步法熟练后,可进一步提高要求。方法是当前进之步铲出,足踵快要着地时,后足用力蹬地,如篙撑船,将身躯水平式地再往前推进一步或半步,然后前足落地踏稳。这种前进步法,自然较前者要难,但熟练后,对增强腰腿功力、随时维持身体平衡好处很大,应多多练习。  结语:武式太极拳对身法的练习有着很严格的要求,每一个姿势动作都有规范的解释,看了上文后,相信你应该对武式太极拳的身法有所了解。同时,还介绍了关于武式太极拳的基本功练习要点。--博才网
下页更精彩:
点击排行榜
微信查看最新信息微信扫一扫或用微信搜索微信号:hbrc-com
安卓手机客户端更省流量手机扫描下载或者直接
猜你还喜欢的文章
热点文章排行榜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圣邪的意志武器熟练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