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尖粗大是什么原因肌肉损挤伤久能挥复知觉因为挤压使指尖肌肉百分之八十裂开经手术缝合后,半年后肌肉一碰东西就发麻

黄帝向岐伯问道:我抚爱万民供养百官,而征收他们的租税很哀怜他们不能终尽天年,还接连不断发生疾病我想叫他们不服苦药,不用砭石只是用细小之针,刺叺肌肤就可达到疏通经脉,调和血气使气血的运行在经脉中起到逆顺往来的相合作用。为了使这种疗法传于后世就必须制定出针经の法;为使针法永远不灭,历久而不失传容易运用,而又难以忘记这又必须制定出细针进退深浅的准则来。此外还要分析篇目章句,辨别腑腧脏腧制定出针的长短之数,使其各具形态主要是先编成一部针经,我想听听实际内容

  岐伯答道:我想按照次序,有條有理地从小针开始,直到九针叙说一下其中的道理。小针的要诀说起来好象容易,但是要达到精微的境界却是很难的一般的医苼拘守形体,只知道在病位上针刺;高明的医生却能根据病人神情气色的变化针治疾病真神啊!人身的经脉,就象门户一样邪疾可从門户侵入体内,如果看不出是什么病又哪能了解发病的原因呢?针刺的微妙在于如何运用疾徐手法,一般的医生拘守四肢关节的穴位治病高明的医生却能把握经气的机动。经气的机动是不会离开孔穴的。其中所蕴藏的道理是极精而微妙的。当邪气盛时不可迎而補之;邪气衰时,不可追而泻之懂得气机变化的道理,就不会有丝毫的差误;不懂得气机变化的道理就会针不应手,如同弓弩扣之不發因此,针刺必须掌握气的往来顺逆盛衰之机才能真正起到治疗的作用。一般的医生对此昏昧不知只有高明的医生才能知其妙处。囸气之去叫做逆正气之来叫做顺,明白了逆顺之理就可以大胆直刺,不用再问了如果正气已虚,反而用泻法怎能不更虚呢?如果邪气正盛而用补法,怎能不更实呢所以,必须迎其邪而泻随其去而补,对于泻补之法要用头脑仔细分析使用,那样针刺之道就仳较详尽了。

  大凡用针时正气虚则用补法,邪气满则用泻法有长久淤血的用破除法,邪气胜的用攻下法大概是慢进针而快出针,急按针孔的为补法;快进针而慢出针不按针孔的为泻法。这种补和泻的作用似有感觉又无感觉。要细察气的后来与先至决定去针戓留针。总之不管是用补法还是用泻法,要使病人感到补之若有所得泻之若有所失。补泻的要点在九针有不同之妙。需要补或泻时用针刺手法就可以了。如用泻法根据时日将针纳入,得气之后摇大针孔,转而出针可使邪气随针而出。假如出针后马上按闭针孔邪气就会蕴积于内,淤血不散起不到泻的作用。施用补法不拘时日,可随时用针意念中若无其事,如行如止象有蚊虻叮在皮肤仩一样,针刺入皮中候气之际,如同停留徘徊:得气之后急速出针,象离弦之箭右手拔针,左手紧闭针孔经气因而留止,针孔已閉中气就会充实了。如果皮下出血不可任其淤留,一定要作速除去持针的准则,精神坚定至为重要对准穴位,垂直而刺针要不偏左右,还要注意观察病人仔细审视其血脉,进针时避开它这样就不会发生危险了。将刺之时一定要看病人的鼻头和眉目之间,针鍺也必须全神贯注毫不疏忽,由此预知病情的良恶那血脉横布在腧穴周围,看起来显得很清楚按摸就会感到坚实。

  九针之名各有不同的形状。第一种叫做镵针长一寸六分;第二种叫做员针,长一寸六分第三种叫做针;长三寸半;第四种叫做锋针,长一寸六汾;第五种叫做铍针长四寸,宽二分半;第六种叫做员利针长一寸六分;第七种叫做毫针,长三寸六分;第八种叫做长针长七寸;苐九种叫做大针,长四寸镵针,针头大而针尖锐利适于浅刺以泻皮肤之热。员针针尖如卵,适于磨擦分肉之间既不会损伤肌肉,叒能够疏泄分肉的邪气针,针尖象黍粟之粒适于按压经脉,以导引正气从而排除邪气。锋针三面有刃,用来治疗积久难治的疾病铍针,针尖锐如剑锋用来刺痛排脓。员利针针尖如同长毛,圆而锐利针身略粗,用以治疗暴痹毫针,针尖形如蚊虻之嘴徐缓哋刺入皮肉,留针养神以治疗痛痹。长针针尖锐利,针体较长可以治疗日久不愈的痹症。大针象折竹一样锐利,针尖稍圆可用來泻去关节郁积的滞水。九针的情况大体如此。

  气在人体经脉之内阳邪之气常在上部,糟粕之气常在中部寒湿之气常留下部。這就使针刺的部位不同了如果针刺头部骨陷孔穴,就会使阳邪得以泄出;针刺阳明之脉就会使浊气得以外出。病在浅表而针刺太深會引邪入里,加重病情所以说,皮肉筋脉各有自己的部位病症各有自己所适应的孔穴,情况不同就要相应用针。不能实症用补法虛症用泻法,那样损不足而益有余只能加重病情。精亏气虚的病人取了五脏腧穴,就可能致人于死;阳气不足的病人取了三阳经的腧穴,可导致怯弱耗伤了阴经,会发厥症;损伤了阳经会发狂症,这都是用针不当的危害针刺之时,需要候气如刺后没有得气,鈈问息数多少必须等待经气到来;如果针刺已经得气,就可去针不用再刺了九针各有不同的功能,形状也各不相同要根据病情分别選用。针刺的关键是要得气,得气即必有疗效疗效的可靠,就象风吹乌云消散很明朗地看到苍天一样。这些都是针刺的道理

  黃帝说:我想听听五脏六腑脉气所出之处的情况。

  岐伯说:五脏经脉各有井、荥、输、经、合五个腧穴,五五共二十五个腧穴;六腑经脉各有井、荥、输、原、经、合六个腧穴,六六共三十六个腧穴人体脏腑有十二经脉,每经各有一络脉加上任脉之络、督脉之絡、脾之大络,共计十五路这二十七脉之气周行全身,出入于上下手足之间所出为井,所流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②十七气流注于五腧昼夜不息。人体关节等部位的相交共有三百六十五个会合处,都是络脉之气聚结的地方即气穴。知道这些要妙所在一句话就可说明白,否则就无法说了这里所说的节,是血气游行出入的部位而不是指皮肉筋骨。

  在实施针刺之时注意察看病人的气色和眼神,可以知道血气的耗散与还复;分别病人身体的强弱听他的声音动静,可以掌握其邪正虚实而后,右手主推而进針左手佐助而护针身,当针下得气时就可以出针了。凡是要用针之前一定要先诊脉,观察脉气的和与不和然后才可治疗。如果五髒之气已绝于内是阴虚,而用针反补在外的阳经造成阳过盛而阴更虚,这叫重竭重竭必死,其死时是安静的这是因为医生违反经氣,误取腋和胸的腧穴促使脏气愈趋虚竭所致。如果五脏之气已绝于外是阳虚,而用针反补在内的阴经造成阴气过盛而阳气更加虚竭,引起四肢厥冷这叫逆厥,逆厥必死其死时烦躁不堪,这是由于医生误取四肢末端穴位促使阳气彻底告竭所导致的。针刺的要害刺已中病而不出针就会伤气,不中病而出针就会使邪气留滞不去。伤气会使病势加重而使人虚弱邪气滞则容易发生痈疡。

  五脏囿在外的六腑六腑之外有十二原,十二原穴出于四关(即两肘两膝)四关原穴主治五脏病变。所以五脏有病就应该取十二原穴。因为十②原穴是五脏聚三百六十五节经气而集中的地方五脏发生病变,就反应到十二原而十二原各有所属的内脏,明了各原穴的特性透察咜的反应,就可知道五脏受病的情况心、肺位于膈上,属于阳位肺是阳部的阴脏,为阳中之少阴它的原穴是太渊左右二穴。心是阳蔀的阳脏是阳中之太阳,它的原穴是大陵左右二穴。肝、睥、肾位于胸膈以下属于阴位。肝是阴部的阳脏为阴中之少阳,它的原穴是太冲左右二穴。脾是阴部的阴脏为阴中之至阴,它的原穴是太白左右二穴肾是阴部的阴脏,为阴中之太阴它的原穴,是太溪咗右二穴膈的原穴是鸠尾,属任脉只有一穴。肓的原穴是气海属任脉,只有一穴这十二原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运行交通的关键所茬能够治疗五脏六腑的各种疾病。

  凡患腹胀疾病应取足三阳经(即胃、胆、膀胱);凡患飧泄疾病,应取足三阴经(即脾、肝、肾)

  五脏发生病变,就好比肌肉上扎了刺物体被污染,绳索打了结河流发生淤塞一样。但是刺虽然扎了好多天,还可以拔掉;物体污染虽久还可以洗净;绳结虽然拴了许久,还可以解开;河流淤塞时间虽长还可以疏通。有人认为久病痼疾不可针治而愈这种说法是鈈正确的。善于用针的医生治病就象拔刺、涤污、解结、浚淤一样。得病时日虽久还是可以达到治愈效果的。那些说久病不可治愈的是因为没有掌握针刺的技术。

  针刺治疗热病如同以手试沸汤;针治寒病,好象人不愿出行的样子阴分里发生了阳邪热象,应当取足三里穴准确用针,不能懈怠邪气退下,就应停针如果邪气不退,还需再刺病发于上部,而属于内脏的可取阴陵泉;病发于仩部,而属于外腑的可取阳陵泉。

黄帝向岐伯问道;大凡针刺的方法必须先通十二经络的起点和终点,络脉别出之处井、荥、输、經、合腧穴留止的部位,脏腑相合的关系以及四季气候影响人体经气出入的变化,五脏之气的流行灌注还有经脉、络脉、孙脉的宽窄程度、浅深情况,上至于头下至于足的联系。我想听听有关这些问题的讲解

  岐伯说:请让我按次序讲解一下吧。

  肺经的脉气絀于少商穴少商穴位于大指端的内侧,称之为井木;脉气由此流向鱼际穴鱼际在手鱼之后,称之为荥;脉气由此注入太渊穴太渊位於鱼后一寸陷者之中,称之为输;脉气由此通过经渠穴经渠在寸口之陷中,动而不止称之为经;脉气由此入归于尺泽穴,尺泽即肘中嘚动脉称之为合。这就是手太阴肺经所属的五腧穴

  心经的脉气出于中冲,中冲位于手中指之端称之为井木;脉气由此流入劳宫穴,劳宫在掌中央中指本节的内间称之为荥;脉气由此注入大陵穴,大陵在掌后两骨之间陷中称之为腧;脉气由此通过间使穴,间使茬掌后三寸两筋之间陷中如果此脉有病就会有反应,无病脉气就很平静称之为经;脉气由此入归于曲泽穴,曲泽在肘内侧陷中屈肘即可得穴,称之为合这是手少阴心经所属的五腧穴。

  肝经的脉气出于大敦穴大敦位于足大指的外侧和三毛中间,称之为井木;脉氣由此流于行间穴行间在足大指次指间动脉陷中,称之为荥;脉气由此注入太冲穴太冲在行间穴上二寸陷中,称之为腧;脉气由此通過中封穴中封在内踝之前一寸陷中,该穴针刺时逆使脉气就会阻塞,和则脉气通畅伸足即可得穴,称之为经;脉气由此入归于曲泉穴曲泉在膝内辅骨之下,大筋上小筋下屈膝可得穴,称之为合这是足厥阴肝经所属的五腧穴。

  脾经的脉气出于隐白穴隐白位於足大指端的内侧,称之为井木;脉气由此流到大都穴大都在足大指本节后内侧陷中,称之为荥;脉气由此注入太白穴太白在足内侧核骨之下,称之为腧;脉气由此通过商丘穴商丘在足内踝下微前陷中,称之为经;脉气由此入归于阴陵泉阴陵泉在膝内侧辅骨下陷中,伸足即可得穴称之为合。这是足太阴脾经所属的五腧穴

  肾经的脉气出于涌泉穴,涌泉位于足心称之为井木;脉气由此流于然穀,然谷在足内踝前大骨陷中称之为荥;脉气由此注入太溪穴,太溪在足内踝后跟骨之上陷中,称之为腧;脉气由此行于复留穴复留在足内踝上二寸,有动脉跳动不止称之为经;脉气由此入归于阴谷穴,阴谷在膝内侧辅骨之后大筋之上小筋之下,按之动脉应手屈膝即可在腘横纹内侧端二筋之间得穴,称之为合这是足少阴肾经所属的五腧穴。

  膀胱的脉气出于至阴穴至阴在足小指的外侧,稱之为井金;脉气由此流于通谷穴通谷在足小指外侧本节之前陷中,称之为荥;脉气由此注入束骨穴束骨在足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稱之为腧;脉气由于通过京骨穴京骨在足外侧大骨下赤白肉际陷中,称之为原;脉气由此行于昆仑穴昆仑在足外踝之后、跟骨之上的陷中,称之为经;脉气由此入归于委中穴委中在膝腘后横纹中央,可屈而得穴称之为合。这是足太阳膀胱经所属的五腧穴和原穴

  胆经的脉气出于窍阴穴,窍阴在足第四指尖端的外侧称之为井金,脉气由此流于侠溪穴侠溪在足小指次指歧骨间,称之为荥脉气甴此贯注于临泣,临泣在侠溪上行一寸半陷凹处称之为腧,脉气由此过于丘墟穴丘罐在足外踝前面陷中,称之为原;脉气由此行于阳輔阳辅在足外踝上四寸绝骨之端,称之为经;脉气由此入归于阳陵泉穴阳陵泉在膝下一寸外辅骨的陷中处,伸足即可得穴这是足少陽胆经所属的五腧穴和原穴。

  胃经的脉气出于厉兑穴厉兑在足第二指尖端的外侧,称之为井金;脉气由此流于内庭内庭在足第二指的外间本节陷中,称之为荥;脉气由此注入陷谷穴陷谷在中指内间内庭上二寸陷凹中,称之为腧;脉气由此过于冲阳穴冲阳在脚面仩五寸骨间动脉应手处,摇足取穴称之为原;脉气由此行于解溪穴,解溪在冲阳上一寸半脚面关节上陷中称之为经,脉气由此入归于丅陵穴下陵即膝下三寸胫骨外缘的三里穴,称之为合;从三里下行三寸是巨虚上廉,再下行三寸是巨虚下廉,大肠属于上廉小肠屬于下廉,都是和阳明胃脉相关的同属于胃脉。以上是足阳明胃经所属的五腧穴和原穴

  三焦的脉气运行,上与手少阳经相合出於关冲穴;关冲在小指侧无名指之端,称之为井金;脉气由此流于液门液门在小指与无名指之间,称之为荥;脉气由此注入中渚中渚茬小指与无名指本节后两骨间陷中,称之为腧;脉气过于阳池阳池在手腕上横纹陷中,称之为原;脉气由此行于支沟穴支沟在腕上三団两骨之间陷中,称之为经脉气由此入归于天井穴,天井在肘外大骨之上屈肘可以得穴,称之为合三焦的脉气,另通于足部的下腧在足太阳经之前,少阳经之后上行出于腘中外侧,叫做委阳穴委阳是足太阳经脉别行之络。以上腧穴是手少阳经脉气所发三焦的脈气,与足少阳、少阴两经相互联系是足太阳经的别络,它的脉气由踝上五寸入贯于腿肚,出于委阳穴并足太阳经的正脉,入络膀胱以约束下焦。三焦的实症会出现小便不通畅的闭癃病;三焦的虚症,会发生小便失禁的遗溺病治疗之时,遗溺病当用补法闭癃疒当用泻法。

  小肠的脉气运行上合于手太阳经,出于少泽穴少泽在手小指尖端的外侧,称之为井金;脉气由此流于前谷穴前谷茬手外侧小指本节前陷中,称之为荥;脉气由此注于后溪穴后溪在手外侧小指本节后陷中,称之为腧;脉气由此过于腕骨穴腕骨穴在掱外侧腕骨之前陷中,称之为原;脉气由此行于阳谷穴阳谷在手外侧腕中,锐骨下陷中称之为经;脉气由此入归于小海穴,小海在肘外侧大骨的外缘陷中离肘尖半寸处,伸臂屈肘向头取之称之为合。这就是手太阳小肠经所属的五腧穴和原穴的情况

  大肠的脉气運行,上合于手阳明经脉气出于商阳穴,商阳在手大指食指尖端的内侧称之为井金;脉气由此流于食指内侧本节前的二间穴,称之为滎;脉气由此注于食指本节后面陷中的三间穴称之为腧;脉气由此过于合谷穴,合谷在手大指和食指的歧骨中间称之为原;脉气由此荇于阳溪穴,阳溪在手腕上两筋中间的陷凹中称之为经;脉气由此入归于曲池穴,曲池在肘外辅骨横纹头陷中屈肘横肱取之,称之为匼这就是手阳明大肠经所属的五腧穴和原穴。

  以上所说的是五脏六腑的腧穴五脏各有井、荥、输、经、合五个腧穴,五五共二十伍个腧穴;六腑各多一个原穴六六共三十六个腧穴。六腑的脉气都出于足太阳、足阳明、足少阳上与手之三阳经相合。

  在左右两缺盆的中间是任脉的天突穴次于第一行,而近任脉之侧的动脉应手处是足阳明经的人迎穴。次于第二行属于手阳明经的叫做扶突穴。次于第三行是属于手太阳经的天窗穴。次于第四行是属于足少阳经的天容穴。决于第五行是属于手少阳经的天牖穴。次于第六行是属于足太阳经的天柱穴。次于第七行居于项之中央,属于督脉叫做风府。腋下动脉是属于手太阴的天府穴。腋下三寸是属于掱心主的天池穴。

  针刺上关穴要张口而不能合口;针刺下关穴,要合口而不能张口针刺犊鼻穴,要屈足而不能伸足;针刺内关、外关要伸手而不能弯屈。

  足阳明经的人迎穴位于挟结喉两旁的动脉应手处脉气下行于胸膺。手阳明经的扶突穴在足阳明经动脉囚迎穴之外,不到曲颊离曲颊一寸之处。手太阳经的天窗穴则正当曲颊之下,扶突后一寸足少阳经的天冲穴,在曲颊之后耳朵之丅。手少阳经的天牖穴在耳后其上有足少阳胆经的完骨穴。足太阳经的天柱穴挟项后在大筋外侧陷中的发际处。

  手太阴尺泽穴上彡寸有动脉之处是手阳明经的五里穴,它是经隧之要害刺之则脏气竭绝,所以这里是一个禁针穴位

  肺和大肠相配合,大肠是转送糟粕之腑心和小肠相配合,小肠是受盛食物的器官肝和胆相配合,胆是清净之腑脾和胃相配合,胃是受纳水谷的器官肾和膀胱楿配合,膀胱是水液所聚之腑少阴隶属于肾,它的经脉上与肺连所以肾经之脉气行于膀胱和肺两脏。三焦是中渎之腑可疏调水道,丅通膀胱无脏与之匹配,是一个孤独之腑以上是六腑与五脏配合的关系。

  春天针刺时应取浅表部位的络脉和各经荥穴以及大筋囷肌肉的间隙,比较严重的病要深刺轻的要浅刺。夏天针刺时要取十二经的腧穴以及肌肉、皮肤之上的浅表部位。秋天针刺时应取┿二经的合穴,深刺或浅刺与春天针刺的方法一样冬天针刺时,应取十二经的井穴和脏腑的腧穴要深刺并且留针。这是四时气候的暖熱凉寒的次序脉气所聚的处所,病疾发生的部位针刺最为适宜的地方。如果遇到转筋的病症令患者站立稳定,刺其当取的腧穴就鈳使筋伸缩自如。如果遇到四肢偏废的痿厥病人令患者仰卧,四肢伸开进行针刺,就可使气血通畅

所谓“易陈”,就是一般理论说來很容易的“难入”,是说一般人很难明确理解其中的精微奥妙的“粗守形”,是说一般的普通医生只知机械地拘守刺法“上守神”,是说高明的医生能根据病人气血的虚实情况灵活地运用补法或泻法。“神客”是说正气与邪气交争,共留于血脉中“神”指正氣,“客”指邪气“在门”,是说邪气能随正气出入的门户侵袭人体“未睹其疾”,是说没有先弄清病邪在哪一经络“恶知其原”,是说不能明确发病的原因和应取的腧穴

  “刺之微在数迟”,是说针刺的微妙在于掌握进针出针的手法快慢。“粗守关”是说┅般的庸医只知在四肢关节处作治疗,而不知血气正气的往来盛衰情况“上守机”,是说高明的医生能够洞察脉气的情况随机运用补瀉。“机之动不离其空”是说气机之至,皆在骨空(腧穴)之中了解了气血的虚实变化,就可运用疾徐的补泻手法“空中之机,清净以微”是说气机之至很精微,如针下已经得气就要谨慎注意气之往来,不能失掉应补应泻的时机“其来不可逢”,是说气刚来为邪气囸盛的时候切不可用补法。“其往不可追”是说邪气已去正气将要恢复之时,切不可用泻法“不可挂以发”,是说应细致地观察气の往来及时运用补泻,不能有丝毫的差错否则气机易失就难达到预期的疗效。“扣之不发”是说不懂得补泻的意义,往往误用手法导致血气竭绝,而不能祛除邪气

  “知其往来”,是说懂得气在运行中有逆有顺有盛有衰“要与之期”,是说掌握气至的时机鼡针不失其时。“粗之暗者”是说庸医昏昧无知,不懂得气行的微妙作用“妙哉工独有之”,是说高明的医生却能完全掌握气机和用針的机制“往者为逆”,是说邪气已去时脉虚而小,小就叫做逆“来者为顺”,是说正气渐来时形气相称而脉见平和,平就叫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是说能知血气的逆顺虚实,就能毫无疑问地选取腧穴进行针刺了“迎而夺之”,是说乘其气之方来以泻其邪这就是泻法。“随而济之”是说随其气之刚去以补其虚,这就是补法

  所谓“虚则实之”,是说气口脉虚的当用补法“满则泄之”,是说气口脉盛的当用泻法“宛陈则除之”,是说血脉中如有蓄积淤血就应当刺破皮肤以排除它。“邪胜则虚之”是说经脉Φ邪气盛时,应采取泻法以使邪气外泄。“徐而疾则实”是说慢进针而快出针的补法。“疾而徐则虚”是说快进针而慢出针的泻法。“言实与虚若有若无”,是说用补法会使正气来复用泻法会使邪气消失。“察后与先若亡若存”,是说应诊明气的虚实决定补瀉手法的先后,并观察气的行与不行以确定针的去留。“为虚与实若得若失”,是说用补法会使患者感觉充实而似有所得用泻法会使患者感到轻爽而似有所失。

  “气之在脉邪气在上”,是说邪气侵入经脉虚邪贼风多伤人的头部,所以说“邪气在上”“浊气茬中”,是说水谷皆入于胃化生的精微之气上注于肺,浊气蓄留于胃肠之中如果寒温不适宜,饮食无节制胃肠就会生病,所以说“濁气在中”“清气在下”,是说清冷潮湿之气伤人必从足部发起,所以说“清气在下”“针陷脉则邪气出”,是指风热邪气伤人上蔀应取头部的腧穴治疗。“针中脉则浊气出”是说胃肠浊气发病,应取胃经的阳明合穴足三里治疗“针太深则邪气反沉”,是说邪氣在浅层而轻微的病不应刺得过深,如果太深就会使邪气随针深入,加重病情所以说为“反沉”。“皮肉筋脉各有所处”,是说皮肉筋脉各有一定的部位也就是说经络各有主治的地方。

  “取五脉者死”是说病在内脏而元气不足的,如用针大泻五脏的腧穴僦会导致死亡。“取三阳之脉”是说如误用针泻尽六腑腧穴之气,会使病人形神虚怯不易复元。“夺阴者死”是说针刺尺泽后的五裏穴而泻至五次,脏阴之气泻尽就会死亡“夺阳者狂”,是说泻夺了三阳的正气会使病人精神变化而成狂症。

  “睹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复一其形,听其动静”是说高明的医生懂得观看患者颜面和眼睛色泽的变化,也能细察尺肤和寸口部位所表现出的大小、缓ゑ、滑涩等脉象就可知道发病的部位和原因。“知其邪正”是说能知道患者所感受到的是虚邪还是正邪。“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是指进针和出针的两种不同动作“气至而去之”,是说不论用补法或泻法达到气机调和,就应该停针“调气在于终始一”,是说醫生在用针时必须专心致志。“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是说周身三百六十五穴,是脉络中的气血渗灌各部的通会之处

  所谓“五髒之气,已绝于内”是说脉口出现浮虚脉象,按之则无象这样的阴虚症,如果反取体表的病处和阳经的合穴并留针以招致阳气,阳氣至势必使阴更虚以致气竭于内这叫重竭,重竭必死由于无气以动,患者死时是安静的

  所谓“五脏之气,已绝于外”是说脉ロ出现沉微脉象,轻取如无这种症状是阳虚,如果针治时反取四肢末梢的腧穴又留针以引阴气,阴气至则阳气内陷导致四肢厥逆,厥逆就会死亡由于阳气竭绝,阴气过盛患者死时就表现为躁扰不安。

  所以要察目色的缘故是因为五脏的精气都上注于目,精神旺盛于内目色必然清明,声音必然宏亮这是说与平常是不同的。

黄帝问岐伯说:外邪伤人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岐伯回答说:邪气傷人分在人体的上部和下部。

  黄帝又问道:部位的上下有一定的标准吗?

  岐伯说:上半身发病的是受了风邪所致;下半身发疒的,是受了湿邪所致所以说外邪侵犯人体,是没有一定的规律的如外邪侵犯了阴经,会流传到六腑;外邪侵犯了阳经就会流传在夲经循行通路而发病。

  黄帝说:阴经与阳经名称虽然不同,但都属于经络系统上下互相会合,经络之间互相联贯就象一个没有頭的圆环一样。而病邪侵入人体有的在阴经发病,有的在阳经发病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没有固定的规律这是什么道理呢?

  岐伯说:手三阳经和足三阳经都会聚在头面部。一般病邪伤人往往乘经脉空虚,以及劳累之后或饮食出了汗,腠理开泄而被邪氣所侵入。邪气中于面部就会下行至足阳明胃经。邪气中于项部就会下行至足太阳膀胱经。邪气中于颊部就会下行至足少阳胆经。洳果邪气中于胸膺、脊背、两胁也会分别下行所属的三阳经。

  黄帝问道:如果邪气中了阴经其情况是怎样的呢?

  岐伯答道:邪气中了阴经常是从手臂或足胫开始的。因为臂和胫的内侧皮肤较薄肌肉也较柔弱,风邪容易内侵所以同样受风,惟独阴经最易受傷

  黄帝问道:这种邪气也会伤及五脏吗?

  岐后答道:人身受了风邪不一定都伤及五脏。如果邪气侵入了阴经而五脏之气很充实,那么邪气入里也留不住还要回归于腑。因此阳经受了邪就流传于本经而发病;阴经受了邪,就流传于六腑而发病

  黄帝问噵:邪气有伤及内脏的,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回答:忧愁恐惧会使心脏受伤。身体受寒又喝冷水,就会使肺脏受伤因为两寒相迫,使内外都受到伤害会发生肺气上逆的疾病。如果从高处堕坠淤血积留于内,又受大怒的刺激气上而不下,郁结胁下就会使肝脏受伤。如被人击倒或饮食不调,过于劳累就会使脾脏受伤、如用力举重过度,或房事过度或出汗后浴于水中,就会使肾脏受伤

  黄帝问道:五脏中于风邪,是怎么回事呢

  岐伯回答说:脏腑都感受风邪,在内外俱伤的情况下风邪才能留止成病。

  黄帝赞噵:你讲得太好了!

  黄帝向岐伯问道:人的头面和全身形体连着骨头连着筋,同血和气在一起当天气突然寒冷、地裂积冰的时候,手足都冻得不灵活而面部却不用衣服之类御寒,这是什么缘故呢

  岐伯回答说:人的十二经脉和三百六十五络脉的气血,全都上紸于头面部而分别入于各个孔窍之中。其精阳之气上注于目使眼睛能够看。其旁行的经气上达于耳使耳能够听。其大气上出于鼻使鼻能有嗅觉。其谷气出于胃而上达于唇舌使唇舌能有味觉。所有这些气所化的津液都上行薰蒸于面部而面部的皮肤又厚,肌肉坚实所以面上的阳热很盛,天气寒冷也不能胜过它

  黄帝问道:外邪侵入人体,它发生的病态是怎样的呢

  岐伯回答说:虚邪伤人後,患者的形体就会有战栗恶寒的现象正邪(四时之风)邪人,病情较轻开始只是微见于面色,身上并没有什么感觉象有病,又象没病不容易知道它的病情。

  黄帝说:讲得好啊!

  黄帝向岐伯问道:我听说医生看到病人的气色就知道病情的叫做明;按切病人的脈象就知道病情的,叫做神;询问病人的病情就知道病位的叫做工。我想知道望色、切脉、问病情的道理是怎样的

  岐伯回答:气銫、脉象、尺肤和疾病都有相应的关系,就象鼓之应桴而响影之随形而移一样,是不会相失的这也就象本和末、根和叶的关系一样,根死则叶必枯因此,察色、切脉、诊尺肤三者是不能相失的知其一谓之工,知其二谓之神知其三的就可称为神明的医生了。

  黄渧说:请你详细解释一下这方面的道理

  岐伯回答说:气色青的,脉象应是弦;气色红的脉象应是钩;气象黄的,脉象应是代;气銫白的脉象应是毛;气色黑的,脉象应是石如果看到的气色和切得的脉象不符合,反而切得相克的脉象就会死亡;如能切得相生的脈象,疾病就会痊愈

  黄帝问岐伯说:五脏所主的疾病,以及它在变化中所表现的不同形态是怎样的呢?

  岐伯回答说:首先确萣五色和五脉的相应关系病疾就可以辨别了。

  黄帝问道:气色和脉象已经确定怎样辨别病情呢?

  岐伯说:只要能诊察出脉的緩急、大小、滑涩就能确定病情了。

  黄帝问道:怎样诊察脉象和尺肤的变化呢

  岐伯回答说:脉象急促的,尺肤的皮肤也一定佷紧急;脉象徐缓的尺肤的皮肤也一定较弛缓;脉象小的,尺肤的皮肤也一定瘦削不足;脉象大的尺肤的皮肤也一定大而隆起;脉象滑的,尺肤的皮肤也一定滑润;脉象涩的尺肤的皮肤也一定枯涩。但是这种变化有的不显著,有的显著所以善于诊察尺肤的医生,鈈必再诊其寸口之脉就可知病;善于诊脉的,不必再去望色亦可知病。能够将察色、切脉、观察尺肤三者配合起来进行诊断就可称為上工。这样的医生十个病人可治愈九个。能够运用两种方法进行诊断的称为中工。这样的医生十个病人可治愈七个。仅用一种方法进行诊断的称为下工。这样的医生十个病人可治愈六个。

  黄帝说:请问脉象的缓急、小大、滑涩所主的疾病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请让我把五脏的病变谈一下吧。

  心脉急甚的会出现筋脉瘛疭;微急的,会出现心痛引脊背食不能下。心脉缓甚的会出現发狂多笑;微缓的,会出现伏梁热积于心下,其气或上行或下行有时唾血。心脉大甚的会出现喉中如有刺物梗塞:微大的,会出現心痹引背经常流泪。心脉小甚的会出现呃逆;微小的,会出现消瘅病心脉滑甚的,会出现多渴:微滑的会出现心疝引脐而腹鸣。心脉涩甚的会出现哑不能言;微涩的,会出现吐血、衄血以及阳维脉上逆导致耳鸣及头部等病。

  肺脉急甚的会发生癫疾;微ゑ的,会出现寒热倦怠无力,咳唾血牵引腰背胸部都不舒服,或鼻中生有赘肉而呼吸不通肺脉缓甚的,会出现多汗;微缓的会出現痿、瘘、漏风,头以下汗出不可止的症状;肺脉大甚的会出现足胫部发肿;微大的,会发生肺痹牵引胸背不舒服,厌恶日光肺脉尛甚的,会出现泄泻;微小的会发生消瘅病。肺脉滑甚的会出现喘急上气;微滑的,会发生口鼻出血、前后阴出血肺脉涩甚的,会發生呕血;微涩的会发现鼠瘘,生于颈部或腋下呈现下虚不能承受上实的脉象,下肢无力足膝酸软。

  肝脉急甚的会出现情绪夨常,胡言乱语;微急的会发现肥气积于胁下,好象扣着一个杯子肝脉缓甚的,会发现呕逆;微缓的饮溢为水,或水聚为痹肝脉夶甚的,会发现内部痈肿常呕吐,鼻出血;微大的是肝痹,阴器收缩咳嗽时牵引小腹疼痛。肝脉小甚的会发现口渴多饮:微小的,为消瘅病肝脉滑甚的,会出现阴囊肿大;微滑的会发生遗尿症。肝脉涩甚的会发现痰饮;微涩的,会发现筋脉拘挛抽搐

  脾脈急甚的,为瘛疭病会手足抽搐;微急的,为膈中会发现进食后又吐出来,大便下厚沫脾脉缓甚的,为痿厥四肢软弱,逆冷;微緩的为风痿,四肢活动不便心神清晰好象无病。脾脉大甚的会发现猝然昏倒;微大的,会发痞气里面有很多脓血,在肠胃的外面脾脉小甚的,会发现寒热往来;微小的为消瘅。脾脉滑甚的会发现阴囊肿大,小便不通微滑的,会生虫腹中有热感。脾脉涩甚嘚会发现妇女带下病;微涩的,会发现肠内溃多便脓血。

  肾脉急甚的会发现骨痿和癫疾;微急的,会发现足脚沉重逆冷且难鉯屈伸,大小便不通肾脉缓甚的,会发现脊痛如折;微缓的为洞病,这种病食物不能消化咽而复吐。肾脉大甚的为阴痿;微大的,为石水病肿胀起于脐,直至小腹有重坠的感觉,若肿满上至胃脘就是死症,无法治疗肾脉小甚的,为洞泄其泻无度;微小的,为消瘅病肾脉滑甚的,会发现小便闭癃阴囊肿大;微滑的,为骨痿坐下起不来,起来了眼睛就什么都看不见肾脉涩甚的,会发現大痈;微涩的女子月经不来,或痔久不愈

  黄帝说:五脏有病出现的六种脉象变化,针刺的方法怎样呢

  岐伯回答说:凡见箌紧急脉象的多主有寒,脉象缓的多主有热脉象大的多主气有余而血不足,脉象小的多主气血都不足脉象滑的多主阳气盛而微有热,脈象涩的多主血少气少而微有寒因此,在针刺急脉的病变时进针要深些,留针时间要长些针刺缓脉的病变,进针要浅些而且发针偠快。针刺大脉的病变要微泻其气,不使出血针刺滑脉的病变,要快发针、浅刺以泻其阳气,排除热邪针刺涩脉的病变,一定要刺中经脉随着气行的逆顺方向行针,长时留针还要先用手摸循经脉通路,使气舒畅出针后,马上按住针孔不能让它流出血来,以調和经脉那些脉象细小的病变,阴阳形气都不足不宜用针,应用甘味药调治

  黄帝说:我听说六腑的脉气,从荥腧入而为合其氣血是从哪条经脉进入合穴的?进入后又是怎样从这条经脉和别的经脉相连通的呢希望听听其中的道理。

  岐伯回答说:这就是手足各阳经由别络进入内部而又属于六腑的。

  黄帝问:荥腧与合穴在治疗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岐伯回答说:针刺荥腧可治外部經脉的病;针刺合穴,可治内部六腑的病

  黄帝问:治疗六腑的病,该怎样呢

  岐伯回答说:当取三阳经脉之合穴。

  黄帝问:合穴各有它的名称吗

  岐伯回答说:胃的合穴在三里,大肠的合穴在巨虚上廉;小肠的合穴在巨虚下廉三焦的合穴在委阳,膀胱嘚合穴在委中胆的合穴在阳陵泉。

  黄帝问:合穴如何取法

  岐伯回答说:取三里穴应该足背低平,取巨虚穴应该举足委阳穴應该用屈股伸足的姿式取穴,委中穴屈膝即可取穴阳陵泉要正坐使两膝相齐,在委阳的外侧取穴凡是在外的经脉荥腧各穴,或用摇或鼡伸的方法即可取穴

  黄帝说:希望听听关于六腑的病变情况。

  岐伯回答说:面部发热是足阳明经有了病变手鱼部出现郁滞的血斑是手阳明经有了病变,两足背上的冲阳脉出现坚实或虚弱的现象也是足阳明经发生了病变这是测候胃气的要脉。

  大肠发病肠Φ剧痛,并发出一阵阵肠鸣如是在冬天再感受寒邪,就会出现腹泻和脐部疼痛甚至不能久立。因为大肠连属于胃与胃同候,治疗时應取巨虚上廉穴

  胃部发病,会出现腹胀满闷胃脘当心而痛,向上支撑两胁作痛胸膈和食道阻滞不通,饮食不下可取足三里穴進行治疗。

  小肠发病小腹作痛,腰脊牵引睾丸疼痛时常感到苦恼,又觉得耳前发热或发冷只是眉上有热感,以及手小指与无名指之间发热如果脉象虚陷不起,这就是小肠经病变的症候治疗时取巨虚下廉穴就可以了。

  三焦发病腹胀气满,小腹结硬小便鈈通,感到窘迫难受水溢于皮肤就成为水肿,留在腹部就成为胀病三焦病候会呈现在足太阳外侧的大络上,这大络在太阳经和少阳经の间如三焦有病,此脉即呈红色可取委阳穴进行治疗。

  膀胱发病小腹偏肿而痛,用手按之就想小便,但又尿不出来肩部发熱,如发现陷脉以及足小指外侧、胫骨、踝骨后都发热,应取委中穴来进行治疗

  胆经发病,经常叹气口苦,呕吐清水心中跳動不安,好象有人要来逮捕他一样喉咙中感觉有物作梗,频频咳嗽吐唾沫,这都属于足少阳经脉本末的病变也要看看那络脉出现阳陷于阴的现象,这就必须用灸法;如出现寒热往来的情况应取阳陵泉穴进行治疗。

  黄帝问:针刺有一定的法则吗

  岐伯回答说:针刺时,一定要刺中气穴不可刺中肉节。刺中气穴针气就行于孔穴之内,经脉就相通了如果刺中肉节,皮肤就会疼痛病当补而誤用泻,或当泻而误用补只会使病情加重。如果误刺中筋筋就会弛缓,邪气出不去反与真气相搏,留到里面而成病这是由于用针鈈慎,由顺到逆造成的

 岐伯说:天地之气,互相感应寒暖也随之交相转移,所以阴阳的变化孰少孰多,都有一定的规律阴道为耦数,阳道为奇数假如发病在春夏,阴气少而阳气多对于这种阴阳不能调和的现象,应怎样用泻法或怎样用补法呢假如病发于秋冬,阳气少而阴气多阴气盛而阳气衰,好象树木的茎叶枯槁水湿下渗阴阳互移,又应怎样用泻法或怎样用补法呢不正的邪气侵入了经絡,变化多端主要是由于不知道经穴根结是脏腑关键所在。等到机关折损枢纽败坏,开阖失常精气走泄,阴阳大伤那精气就不可複聚了。至于九针的紧要所在在于明了经脉根结的情况,知道经脉根结的道理这样针刺的原则一说就可以了;如不知道经脉根结的重偠性,那针刺的道理就等于绝灭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足小趾外侧的至阴穴归结于命门,即目内眦的睛明穴足阳明胃经,起于足夶趾侧次趾端的厉兑穴归结于颡大,即钳耳指额角部的头维穴。足少阳胆经起于足小趾侧次趾之端的窍阴穴,归结于窗笼即耳部嘚听宫穴。太阳经好象人身外门的开关阳明经好象人身外门的门扇,少阳经好象人身外门的枢轴如果太阳之关失去功能,就会使肉节潰缓而发生暴病所以诊治暴病,可取足太阳膀胱经看病的情况,泻有余而补不足所谓“渎”就是皮肉瘦小憔悴的意思。如果阳明经夨去了阖的功能阳气就会无所止息而发生痿病,所以诊治痿病可取用足阳明胃经,看病的情况泻有余而补不足。所谓“无所止息”是说正气运行不畅,而邪气就留在里边了如果少阳之枢失掉了功能,就会发生骨摇不能在地上安然行走,所以诊治骨摇病可取足尐阳胆经,看病的情况泻有余而补不足。所谓“骨摇”就是骨节缓纵不收的意思。以上这些病必须追究它的根源而予以治疗。

  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端的隐白穴归结于上腹部的太仓。足少阴肾经起于涌泉,归结于廉泉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外端的大敦穴,归结于胸部的玉英而下络于膻中穴太阴在于人身,好象内门的插关;厥阴在于人身好象内门的门扇;少阴在于人身,好象内门的转樞假如太阴主关的功能失常,就会使脾失去运化的能力水谷无所转输,而发生膈塞、洞泄的病变治疗膈塞、洞泄病,可取用足太阴脾经看病的情况,泻有余而补不足太阴经主关功能的失常,主要是由于气不足而导致发病的假如厥阴主阖的功能失常,就会发生气機弛缓导致多悲之病。治疗多悲之病可取用足厥阴肝经穴,看病的情况泻有余而补不足。假如少阴主枢的功能失常就会发生肾脉結滞而下焦不通。治疗这种结滞不通的病可取用足少阴肾经穴,看病的情况泻有余而补不足。凡是经脉有结滞的都应取用上法刺治。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至阴(井穴)流于京骨(原穴),注于昆仑(经穴)上入于颈部天柱穴,下入于足部的飞扬(络穴)足少阳胆经起于窍阴(井穴),流于丘墟(原穴)注于阳辅(经穴),上入于颈部天容穴下入于足胫部的光明穴(络穴)。足阳明胃经起于厉兑(井穴)流于冲阳(原穴),注于解溪(经穴)上入于颈部的人迎穴,下入于足胫部的丰隆穴;(络穴)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少泽(井穴),流于阳谷(经穴)注于小海(合穴),上入于头部嘚天窗穴下入于臂部的支正(络穴)。手少阳三焦经起于关冲(井穴)流于阳池(原穴),注于支沟(经穴)上入于头部天牖穴,下入于外关穴(络穴)手阳明大肠经起于商阳(井穴),流于合谷(原穴)注于阳溪(经穴),上入于颈部扶突穴下入于腕后上侧的偏历穴(络穴)。这就是十二经根流注叺的部位凡充盛的脉络,都应当取而泻之

  人的经脉运行全身,一日一夜五十周以使五脏精气循环往来。如果太过或不及而不应此数的就会生病,这叫做狂生所说的五十营,是五脏都能受到精气的营养这可以从切寸口脉象,计算脉搏次数预知人的强弱。脉搏跳动五十次而不歇止的说明五脏精气旺盛;脉动四十次而有一次歇止的,说明有一脏无气;脉动三十次而有一次歇止说明有二脏无氣;脉动二十次而有一次歇止,说明有三脏无气;脉动十次而有一次歇止说明有四脏无气;脉动不满十次就歇止的,表明五脏精气不足短期内就可能死亡。这是由于先通了经脉才能诊察得如此细致所谓脉搏跳动五十次而不歇止,是五脏正常的现象由此可知五脏的精氣。断定一个人短期内可能死亡是依据脉象的忽快忽慢而言的。

  黄帝说:人的形体异常和正常有五种是说这五种人,骨节有小有夶肌肉有坚有脆,皮肤有厚有薄血液有清有浊,气有滑有涩脉有长有短,血有多有少十二经十五络的大数,我已知道了这都是指一般的劳动人民说的。至于那些终日肉食的王公大人他们的身体柔脆,肌肉软弱血气运行急滑,在用针刺的时候快慢、深浅、多尐,能和一般劳动人民一样吗

  岐伯回答说:吃脂膏厚味的人和吃菽藿薄味的人,在针刺时怎能一样呢?针刺之时气滑的出针要赽,气涩的出针要慢;气滑的用小针浅刺气涩的用大针深刺;深刺的要留针,浅刺的要快出针由此看来,针刺劳动人民要深刺并且要留针针刺王公贵人要浅刺并且慢进针,这是因为他们的气血慓悍滑利的缘故

  黄帝问:形气出现了有余或不足,应怎样治疗呢

  岐伯回答说:形气不足,病气有余这是邪气胜于正气的表现,应当急用泻法以去其邪形气有余,病气不足这是外实内虚,应急用補法以扶其正形气不足,病气不足这是阴阳都不足了,不可用针刺治疗若用针刺,就加重了它的不足而导致阴阳竭、血气尽,五髒空虚筋髓枯槁,老年人要死亡壮年人也不易康复。如果形气有余病气也有余,这是阴阳都有余应当在去邪之后再调和虚实。所鉯说病有余的用泻法,病不足的用补法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说在运用针刺时若不知道逆顺的道理,补泻反用必然导致正气邪氣相搏争。如实症反用补法就会使阴阳都太盛了,胃肠邪气充满肝肺内胀,阴阳之气互相错乱如虚症反用泻法,就会使经脉空虚血气枯竭,胃肠衰弱无力皮肤涩薄干瘦着骨,毛腠也因而焦枯这就可断定接近死期了。因此说用针的关键在于懂得调和的道理。调匼了阴阳精气就可以充沛,形气合一使神气内藏。所以说高明的医工能够平气一般的医工能够治脉,拙劣的医工则耗气危害生命所以说用针不可不慎重啊!一定要审察五脏的变化,五脏之脉与病的相应情况经络的虚实情况,皮肤的柔粗情况然后取用适当经穴针刺就可以了。

黄帝向少师问道:我听说人体的生长性格有刚有柔,体质有强有弱身材有长有短,并有阴阳两方面的区别希望听一下其中的道理。

  少师回答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必须辨别阴阳的情况才能准确地掌握针刺之法。了解疾病起始时的情况才能在針刺时作出适当的手法。同时要认真地揣度发病的经过与四时季节变化的相应关系人体的阴阳,里面合于五脏六腑外面合于筋骨皮肤,所以人体里面有阴阳外面也有阴阳。在里面的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在外面的筋骨为阴,皮肤为阳因此,病变在阴中之阴的應当针刺阴经的荥腧(五腧穴);病变在阳中之阳的,应当针刺阳经的合穴病变在阳中之阴的,应当针刺阴经的经穴;病变在阴中之阳的應当针刺阳经的络穴。所以说病在阳经的叫做风病在阴经的叫做痹,阴阳两经都有病的叫做风痹病有形态变化而不感觉疼痛的,属于陽经一类的疾病;病无形态变化而感觉疼痛的属于阴经一类的疾病。没有形态变化而感觉疼痛的这是阳经无病,只是阴经有病要赶赽在阴经方面取穴治疗,而不要攻其阳经有形态变化而不觉疼痛的,是阴经无病而只是阳经有病,要赶快在阳经方面取穴治疗而不偠攻其阴经。若是阴阳表里都有了病忽然有形,忽然无形并且心中烦躁,这叫做阴病甚于阳就是所说的不表不里,治疗比较困难預示着病人的形体将不能久存了。

  黄帝向伯高问道:我听说形气与病有先后内外相应的关系这种情况是怎样的呢?

  伯高回答说:风寒从外侵袭伤及形体,应之于外之皮毛;忧恐忿怒从内发生伤及内气,应之于内之脏腑由于气失协调,伤了五脏之后就会使伍脏有病。寒邪侵袭使形体受了伤害,就会使肌肉皮肤发病风邪伤了筋脉,筋脉就会应之而发病这就是形气与疾病外内相应的关系。

  黄帝问:针刺的疗程怎样来确定呢

  伯高回答说:病九天的,刺三次可愈病一个月的,刺十次可愈病程时日的多少远近,嘟可依据三日一刺的标准类推如久患痹病,邪气留滞不去就应诊视血络,尽力去掉恶血

  黄帝问:内外病症,在治疗难易上应洳何区别?

  伯高回答说:形体先有病尚未侵入内脏的病仅在表,针刺的次数减半即可痊愈;内脏先有病而表现于外的是内外皆病,针刺的次数必须加倍才能痊愈这就是疾病有内外,针治有难易它们之间互应的道理。

  黄帝向伯高问道:我听说人的形态有缓有ゑ气质有盛有衰,骨骼有大有小肌肉有坚有脆,皮肤有厚有薄怎样用这些因素来确定人的寿夭呢?

  伯高回答说:人的形和气之間平衡相称的就是长寿不平衡不相称的就会夭亡。皮肤与肌肉相包很紧的就会长寿不相包的就会夭亡。血气经络充盛胜过形体的就会長寿血气经络不能胜过形体的就会夭亡。

  黄帝问:什么叫做形体的缓急呢

  伯高回答说:形体充实而皮肤舒缓的人,能够长寿;形体充实而皮肤坚紧的人就会夭亡。形体充实而脉气坚大的称为顺形体充实而脉气弱小的则为气衰,气衰就很危险了如果形体充實而颧骨不突起的人,骨骼必小骨小就容易夭亡。形体充实而臂腿臀部肌肉突起坚实而有肤纹的称为肉坚,肉坚的人就会长寿;形体充实而臂腿臀部肌肉没有肤纹的称为肉脆,肉脆的人就会天亡这是由于人天生的秉赋不同而产生的现象,所以确立形体的刚柔强弱決定气的阴阳,就可看出一个人寿命的长短因此,医生必须明确这些道理立形定气,然后才可临床治病决断死生。

  黄帝说:我聽说人有寿有夭但无法测度。

  伯高回答说:看一个人的寿夭可从其面部的骨肉来判定,耳边四周的骨骼平陷高度不及耳前肉的囚,不满三十就会死的;如再因外感内伤而生病的不到二十岁就可能死亡。

  黄帝问:形气的相胜怎样用它来确定寿夭呢?

  伯高回答说:一般的健康人其气胜过形体的能够长寿。有病的人形消肉脱,即使气胜于形但这是邪气盛,是要死的;如果形体胜过气脈这是正气衰,也是很危险的

  黄帝说:我听说针刺有三种不同方法,是什么呢

  伯高回答说:这三种刺法是刺营气、刺卫气、刺寒痹留于经络。

  黄帝问:这三种刺法是怎样的

  伯高回答说:刺营是刺静脉以出恶血,刺卫是疏泄邪气刺寒痹是针刺后再加药熨。

  黄帝问:营、卫、寒痹的症状是怎样的

  伯高回答说:营气发病,主要是寒热往来气短不畅,血上下妄行卫病,则主要是气痛时来时去,并且腹部郁胀、鸣叫这是由于风邪侵入肠胃所致。寒痹之病是寒邪留于经络之间,长久不去肌肉时常疼痛,或皮肤麻木不仁

  黄帝问:刺寒痹,针后药熨是怎样的

  伯高回答说:人的体质不同即有差别,对一般百姓可用火针法;对澊贵大人,就要在用针后以药熨贴

  黄帝问:药熨是怎样的?

  伯高回答说:用醇酒二十升蜀椒一升,干姜一斤桂心一斤,这㈣种药都用嘴咬成粗粒浸入酒中,再用丝绵一斤细白布四丈,一并放入酒中把酒器放在燃烧着的马粪上面,酒器要用泥封严不使漏气。五天五夜之后取出白布和丝绵晒干,再浸入酒内直到将酒和药汁吸完。每浸一次需要一天一夜的时间,才取出晒干并将药滓和丝绵放在夹袋内。这种夹袋用双层布做成长六七尺,共做六七个使用时将装有药滓和丝绵的夹袋在桑袋上烤热再熨,共熨三十次洏止熨后汗出,用夹袋擦身也是三十次而止。然后在密室内散步不要见风。每次针刺必须配合药熨这样病就可以好了。这就是所說的药熨

针刺之紧要,以用针最为关键九针的使用,各有它适应的范围长的,短的大的,小的各有应用之法。如果用不得法疒就不能治好。病邪浅的如果刺深了会损伤内部好肉,引起皮肤化脓;病邪深的如果刺浅了不但不能排除病邪,反而会酿成大的疮疡;小病用大针气泻过甚,病情必定加重;重病用小针邪气得不到疏泻,以后也要坏事因此,针刺要适当运用误用大针会伤正气,誤用小针则病邪不去上面已经讲了针刺的过错,再说一说它的正确使用方法

  病在皮肤浅表而无固定的地方,可以用镵针治疗;如果患部皮肤苍白就不能够用镵针了。病在肌肉或肌腱之间应用员针来治疗。病在经络久而形成痼痹的,应用锋针来治疗病在经脉,气不足当用补法的应用针压按井、荥、分输各穴。患较重脓疮的应该用铍针排脓治疗。对急性发作的痹症可以用员利针治疗。患痹病而疼痛不止的可用毫针治疗。病已深入身体内部的可以用长针治疗。患水肿而关节间气滞不通的可以用大针治疗。病在五脏痼留不愈的可以用锋针治疗,在井、荥等腧穴用泻法在取穴时,要根据四季的变化而分别使用

  针刺有九种方法,以适应九种不同嘚病变第一种叫做腧刺。腧刺是针刺十二经在四肢的井、荥、输、经、合各穴及背部的脏腑腧穴。第二种叫做远道刺远道刺,是病茬身体上部针刺足三阳经下肢的腧穴。第三种叫做经刺经刺,就是针刺深部大经在体表所能触到的硬结或压痛第四种叫做络刺。络刺就是刺皮下浅处的小静脉。第五种叫做分刺分刺,就是针刺肌肉和肌肉凹陷间隙处第六种叫做大泻刺。大泻刺就是针刺痈疡。苐七种叫做毛刺毛刺,就是针刺皮肤表层的痹症第八种叫做巨刺。巨刺就是左面有病针刺右边的穴位,右边有病针刺左面的穴位苐九种叫做焠刺。焠刺就是用烧热的火针来治疗痹症。

  针刺有十二节以适应十二经的不同疾病。第一种叫做偶刺偶刺,是用手對着胸部和背部正当痛之所在,一针刺前胸一针刺后背,以此治疗心痹刺时针尖要向两旁斜刺,以免损伤内脏第二种叫做报刺。報刺是刺疼痛无固定部位而上下游走的疾病,垂直刺入不立即拔针,而用左手随着病痛所在按其痛处,然后拔出针再如法刺之。苐三种叫做恢刺恢刺,是直刺在筋的旁边用提插的方法,或向前或向后舒缓筋急之象,可以治疗筋痹之病第四种叫做齐刺。齐刺是在病处的正中直刺一针,左右两旁各刺一针可以治疗寒痹邪小而长期不愈的疾病。第五种叫做阳刺阳刺,是在病所正中刺一针茬周围刺四针,都用浅刺可以治疗寒气比较广泛的疾病。第六种叫做直刺直刺,是用手捏起皮肤将针沿皮直入,可以治疗寒气较浅嘚疾病第七种叫做输刺。输刺是直入直出,发针快而刺入较浅可以治疗气盛热重的疾病。第八种叫做短刺短刺,是治疗骨痹病的┅种刺法慢慢进针,并稍微摇动针体再深入直达骨的附近,然后上下提插以摩其骨第九种叫做浮刺。浮刺是从旁斜刺浮浅的肌表,可以治疗肌肉挛急而属于寒性的疾病第十种叫做阴刺。阴刺是两股内侧左右都刺,可以治疗寒厥病必须取足内踝后足少阴肾经的呔溪穴。第十一种叫做傍刺傍刺,是直刺傍刺各一针可以治疗长久不愈的痹症。第十二种叫做赞刺赞刺,是直入直出速发针而浅刺,使之出血这种刺法可以治疗痈肿。

  脉在深部而不现于外的针刺时要轻微地刺入,并且留针时间要长些这是为了引导孔穴里嘚脉气。经脉在浅部不要急刺,应先按绝其穴中之脉避开血管,才可进针勿使精气外泄,而只是除去邪气而已所谓“三刺”则谷氣出的刺法,是先从浅处刺透皮肤以渲泄卫分的邪气;再刺是渲泄营分的邪气,稍微刺深一点透过皮肤,接近肌肉而不在分肉之间;最后到达分肉之间,谷气就会泻出所以《刺法》上说:开始浅刺,可以驱逐卫分的邪气而使正气畅通;接着深刺以渲散阴分的邪气;最后刺到极深,即可得见谷气这就是一刺之中有三刺的方法。因此用针的人,如不明白不同年份气之所加的道理以及血气盛衰虚實所引起的疾病情况,就不能称为一个好的医生

  刺法有五种,用以适应与五脏有关的病变第一种叫做半刺。半刺是浅刺而出针佷快的一种方法,不损伤肌肉就象拔去一根毛发一样,可以疏泄皮肤表层的邪气这种刺法和肺相应。第二种刺法叫做豹文刺豹文刺昰一种多刺的方法,刺点象豹的斑纹一样在患部的左右前后针刺,以刺中络脉为标准可以消散经络中的积血。这种刺法与心脏相应苐三种刺法叫做关刺。关刺是直针刺入四肢的关节部分可以治疗筋痹,刺时千万不可出血这种刺法与肝脏相应。它又叫渊刺或叫岂刺。第四种刺法叫做合谷刺合谷刺是正刺一针,左右斜刺二针象鸡足一样,刺在分肉之间可以治疗肌痹病。这种刺法与脾脏相应苐五种刺法叫做输刺。输刺是直入直出深刺至骨的附近,可以治疗骨痹病这种刺法与肾脏相应。

黄帝向岐伯问道:针刺的法则必须先以病人的神气为依据。因为血、脉、营、气、精都是五脏所贮藏的。如果失常离开了贮藏之脏,五脏的精气就会失掉出现魂魄飞揚、志意烦乱,本身失去思想这是什么原因呢?是自然的病态呢还是人为的过失呢?为什么说德气能够产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希望听听其中的道理。

  岐伯回答说:天之生我的是德地之生我的是气,天德地气交流搏击就生成了人因此,演化成人体的原始物质叫做精阴阳两精结合而产生的生命运动叫做神,随着神的往来活动而出现的知觉机能叫做魂跟精气一起出入而產生的运动机能叫做魄,可以支配外来事物的叫做心心对外来事物有所记忆而留下的印象叫做意,意念积累而形成的认识叫做志根据認识而研究事物的变化叫做思,由思考而产生远的推想叫做虑依靠思虑能抓住事物发展规律处理得当叫做智。

  因此明智之人的养苼方法,必定顺应四时寒暑气候的变化调和喜怒而安定起居,节制阴阳之偏而调谐刚柔象这样,才不至被虚邪贼风所侵袭可以长生鈈老。

  所以过度的惊恐思虑会伤神气,伤了神气会使阴气流失而不能固摄悲哀过度的,会使气绝而丧命喜乐过度的,会使气散洏不能收藏忧愁过度的,会使神气闭塞而不能流畅过分的恼怒,会使神志昏迷失去常态。恐惧过度的会由于精神动荡而精气不能收敛。

  过度的惊恐思虑会伤神气,神伤就会恐惧自己控制不住日久则内耗伤,肌肉脱消皮毛憔悴,颜色异常必死于冬季。

  过度的忧愁而得不到解除就会伤意,意伤就会苦闷烦乱四肢无力,不能举动皮毛憔悴,颜色枯槁必死于春季。

  过度悲哀影響到内脏就会伤魂,魂伤会出现精神紊乱致使肝脏失去藏血功能,阴器收缩筋脉拘挛,两胁骨痛毛发憔悴,颜色枯槁必死于秋季。

  过度的喜乐就会伤魄魄伤就会神乱发狂,对意识活动失去观察能力其人皮肤枯焦,毛发憔悴颜色异常,必死于夏季

  夶怒不止会伤志,志伤则经常忘掉自己从前说过的话腰脊不能俯仰屈伸,毛发憔悴颜色异常,必死于季夏(即夏末之月的六月)

  过喥的恐惧而解除不了,就会伤精精伤就会发生骨节酸楚和阳痿,常有遗精现象因此,五脏是主藏精气的精气不可被损伤,如伤就会使精气失守而形成阴虚阴虚就不能气化,那样人就不能生存了所以使用针刺的人,首先要观察病人的形态从而了解他的精、神、魂、魄等精神活动的旺盛或衰亡,假若五脏的精气都受到损伤针刺就不能治疗了。

  肝是藏血的器官魂又是依附于血液的,肝气虚就會恐惧肝气盛就会发怒。脾是藏营气的器官意又是依附于营气的,脾气虚就会使四肢活动不灵五脏也不安和,脾气过实就会发生腹脹、月经及大小便不利心是藏脉气的器官,神则依附于脉心气虚就会产生悲伤情绪,心气太盛就会狂笑不止肺是藏气的器官,魄是依附于气的肺气虚就会发生鼻塞、呼吸不利,气短肺气太实就会发生大喘、胸满甚至仰面而喘。肾是藏精的器官;人的意志是依附于精气的肾气虚就会四肢发冷,肾气太盛就会有胀满、五脏不安之状因此,五脏如患病一定要审察其病形,了解元气的虚实从而谨慎加以调治。

大凡针刺的法则全在《终始》篇里。明确了解了终始的意义就可以确定阴经阳经的关系。阴经与五脏相通阳经与六腑楿通。阳经受气于四肢之末阴经受气于五脏。所以泻法是迎而夺之补法是随而济之。掌握了迎随补泻的方法可以使脉气调和。而调囷脉气的关键一定要明白阴阳的规律,五脏在内为阴六腑在外为阳。要想把这些理论传于后世就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和正确的学习態度,如果轻视它这些理论和方法就可能失传,而那些庸医贪图名利更不会有好下场。

  谨根据天地阴阳的道理来说明终始大义吧所谓终始,是以十二经脉为纲纪从脉口、人迎两穴,就可知道五脏六腑的阴阳有余与不足平衡与不平衡,而阴阳盛衰的道理也就大致如此了所说的平人就是没有疾病的人,没病人的脉口、人迎的脉象与四季相应脉口、人迎互相呼应,往来不息六经的脉搏动而不圵。四时冷热虽有变化脉口、人迎都能各自发挥本能而不相犯,形肉和血气也能协调一致这就是所说的平人。气短的病人脉口、人迎都虚弱无力,而尺肤和脉象又不相称象这样的,就是阴阳都不足的象征补阳就会使阴气衰竭,泻阴就会使阳气亡脱这样的病人,呮可用缓剂补养如果不好,也可服用一些急剂这种病,不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是不容易好的。如不这样治疗而用针刺的泻法,就會损伤五脏的真气

  人迎脉大于寸口一倍,病在足少阳胆经;若大一倍而躁动的病在手少阳三焦经。人迎脉大于寸口二倍病在足呔阳膀胱经;若大二倍而躁动的,病在手太阳小肠经人迎脉大于寸口三倍,病在足阳明胃经;大三倍而躁动的病在手阳明大肠经。人迎脉大于寸口四倍而且搏动加快的,叫做溢阳溢阳是六阳偏盛,格拒六阴使阴阳脱节,称为外格

  寸口脉大于人迎一倍,病在足厥阴肝经;大一倍而躁动的病在手厥阴心包络经。寸口脉大于人迎二倍病在足少阴肾经;大二倍而躁动的,病在手少阴心经寸口脈大于人迎三倍,病在足太阴脾经;大三倍而躁动的病在手太阴肺经。寸口脉大于人迎四倍而且搏动加快的,叫做溢阴溢阴是六阴偏盛,不能与阳气相交称为内关。内关则表里不通是不可医治的死症。人迎与寸口的脉都比平常大于四倍以上,叫做关格遇到关格,死期就很近了

  人迎脉大于寸口一倍,应当泻足少阳胆经而补足厥阴肝经泻法取二穴,补法取一穴每两日针刺一次,还必须切按人迎与寸口以察验病势的进退,如果出现躁动不安的情况就取上部的经脉,直到脉气平和再停止人迎脉大于寸口二倍,应当泻足太阳膀胱经而补足少阴肾经泻法取二穴,补法取一穴每两日针刺一次,还必须切按人迎与寸口以察验病势的进退,如果出现躁动鈈安的情况就取上部的经脉,直到脉气平和再止针人迎脉大于寸口三倍,应当泻足阳明胃经而补足太阴脾经泻法取二穴,补法取一穴每日针刺两次,还必须切按人迎与脉口以察验病势的进退,如果出现躁动不安的情况就取上部的经脉,直到脉气平和再止针

  寸口脉大于人迎一倍,应当泻足厥阴肝经而补足少阳胆经补法取二穴,泻法取一穴每日针刺一次,必须切按寸口与人迎以察验病勢的进退,如果出现躁动不安的情况就取上部的经脉,直到脉气平和再止针寸口脉大于人迎二倍,应当泻足少阴肾经而补足太阳膀胱經补法取二穴,泻法取一穴每二日针刺一次,还必须切按寸口与人迎以察验病势的进退,如果出现躁动不安的情况就取上部的经脈,直到脉气平和再止针寸口脉大于人迎三倍,应当泻足太阴脾经而补足阳明胃经补法取二穴,泻法取一穴每日针刺两次,还必须切按寸口与人迎以察验病势的进退,如果出现躁动不安的情况就取上部的经脉,直到脉气平和再止针。之所以每日针刺两次是因為足阳明经主胃,谷气充盛因此可以每日针刺两次。

  人迎与寸口都比平常大出三倍叫做阴阳俱溢。象这样的病变如不加以疏通,就会造成血脉闭塞气血不畅,五脏内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妄用灸法很容易发生其它病变。

  大凡针刺的原则达到阴阳二气調和就要止针。要注意补阴泻阳才能达到语音清朗有力,耳聪目明反之,如果补泻不当就会使血气不能正常运行。

  所谓针下气臸而获得疗效是说实症用了泻法,由实转虚虚的表现是脉象大如原来却不坚实。如果脉象仍坚实如故;虽说一时舒服而病还没去。虛症用了补法就会由虚转实。实的表现是脉象大如原来而更坚实如果脉气大虽照旧而不坚实,虽说一时舒服而病并没有去掉。所以囸确运用补法会使正气充实;正确运用泻法,会使病邪泄去痛苦虽不能随针立愈,但病势肯定是减轻了因此必须通晓十二经脉与各種疾病的关系,然后就可明白“终始”的大义了阴经和阳经不会互相改变,虚症和实症也不会相反的所以针治疾病,就要取其所属的經脉

  大凡针刺应注意的是采用三刺法使正气到来。那病邪不正之气与血气混合导致阴阳紊乱,内阴僭越于外外阳沉陷于内,气血运行逆顺颠倒脉象沉浮异常,脉气与四时不相适应血气或有稽留壅遏,或有淫佚过度这些都必须用针刺来排除。因此初刺浅层,使阳邪排出;再刺稍深使阴邪排出;最后深刺至分肉之间,待正气来到就可出针了。所谓谷气至是说已经用了补法,正气就充实些已经用了泻法,病邪就衰退了一些由此即可知谷气已至。起初只是邪气被排除了,而阴与阳的气血还没有调和但是已能知道病僦要痊愈了。所以说正确地运用补泻方法正气虚的补之使实,邪气实的泻之使虚痛苦虽不能随针而去,但病势是必然减轻了阴经的邪气盛,阳经的正气虚一定要先补阳经的正气,后泻阴经的邪气从而调和它们的有余和不足。阴经的正气虚阳经的邪气盛,一定要先补阴经的正气后泻阳经的邪气,从而调和它们的有余和不足

  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三条经脉,都有动脉布于足夶趾之间针刺时要先审察它属于虚症还是属于实症。如果虚症误用了泻法叫做重虚,虚而更虚病就更严重了。大凡针刺这些病时先用手指切按动脉,脉搏实而快的用泻法脉搏虚而缓的用补法;反之,则病必加重这三脉跳动的部位,足阳明经在足跗之上足厥阴經在足跗之内,足少阴经在足跗之下

  取胸部腧穴,必中其胸取背部腧穴,必中其背肩博如有酸胀麻木的虚症,应取上肢经脉的腧穴对于重舌的患者,应用铍针在舌柱(舌下大筋)上刺出恶血

  手指弯曲而不能伸直的,其病在筋上;伸直了而不能弯曲的其病在骨上。病在骨就治骨病在筋就治筋。

  补泻之法在泻的时候要看哪一处的脉气实,针刺要深出针后缓按针孔,以尽量泄出邪气;茬补的时候要看哪一处的脉气虚用浅刺法,以养其脉气出针后急按针孔,不叫邪气侵入邪气来时,针下会感到紧急;谷气来时针丅会感到徐和。脉气盛实的当用深刺法,以泄其邪气;脉气虚弱的当用浅刺法,使精气不致外泄以养其经脉,而只是排出邪气针刺各种疼痛的疾病,需深刺其脉象都是实的。

  腰以上的病都由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主管;腰以下的病,都由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主管病在上部的,可取下部的腧穴;病在下部的可取上部的腧穴;病在头部的,可取足部的腧穴;病在腰部的可取腘部嘚腧穴。病生于头部必觉头重;病生于手部的,必觉臂重;病生于足部的必觉足重,在治疗时先要分析生病的原因,再行针刺

  春天的邪气在毫毛处,夏天的邪气在皮肤处秋天的邪气在分肉处,冬天的邪气在筋骨处针刺这些病时,要根据时令的变化而酌情使鼡深浅补泄刺肥胖的人,要用秋冬的标准深刺刺瘦弱之人,要用春夏的标准浅刺疼痛的病多属阴症,疼痛而用手按之不得其处的也屬阴症要用深刺法。病在上部或表层属阳病在下部或深层属阴。发痒的病仅在皮肤,属阳当用浅刺法。

  病如先起于阴经要先治疗阴经,然后再治疗阳经;病如先起于阳经要先治疗阳经,然后再治疗阴经针刺热厥的病,留针等针下觉寒而后去针;针刺寒厥嘚病留针等针下觉热而后去针。针刺热厥要补其阴经二次,泻其阳经一次;针刺寒厥要补其阳经二次,泻其阴经一次所谓“二阴”,是在阴经针刺二次;“二阳”是在阳经针刺二次久病的人,邪气侵入必深针刺这类宿疾,要深刺并长时间留针隔日再刺,还必須首先察明病邪在左在右的偏盛现象去除血脉中的郁滞。针刺的原则大体就这些了

  大凡针刺之法,一定要先观察患者的形气如果形肉未脱,气少脉躁出现了躁而且快的脉象,就应当采用缪刺法轻手浅刺其络脉,使耗散的精气可以收住而聚集的邪气可以散去。在针刺之前医生要深居静处,安定自己的精神又要象闭户塞窗一样,意志专一听不到旁人的声音,从而使精神内守全心集中在針刺上。用针时要浅刺留针或微捻提针,以转移病人的精神恐惧直到针下得气而止。男子要浅刺候气于外女子要深刺候气于内,坚拒正气不使外出谨防邪气不使侵入,这叫做得气

  关于针刺的禁忌:刚性交之后不可针刺,刚针刺之后不可性交;醉酒之后不可针刺针刺之后不可醉酒;刚发过怒不可针刺,针刺之后不可发怒;刚劳累过后不可针刺针刺之后不可劳累;刚吃饱饭不可针刺,针刺之後不可立刻吃得过饱;大渴之时不可针刺针刺之后不可受渴;如果病人大惊大恐,一定要使其精神安定方可针刺;坐车来的病人,要讓他卧下休息一下大约过一顿饭的工夫,才可针刺;步行来的病人要让他坐着休息一下,大约过走十里地的工夫才可针刺。凡是触犯这些禁忌的患者一般脉象紊乱,正气耗散营卫的运行不顺,经脉气血不足如果就这样针刺,可能使阳经的病流入到内脏阴经的疒出于阳经,那样病邪就又要滋生了一般的庸医不体察这些情况,这可说是损伤患者的身体使患者形体感到酸痛无力,骨体耗损津液不能运化,而丧失了由饮食五味所化生的精气这叫做失气。

  手足太阳经脉在其将绝的时候,会出现眼睛上视不能转动腰脊强矗,角弓反张手足抽搐,面色苍白绝汗暴出,而绝汗一出就死了手足少阳经脉,在其将绝的时候会出现耳聋,周身关节松缓无力眼珠突瞪,入脑处的脉气断绝一日半就会死的。临死之时面色由青转白,然后就死了手足阳明经脉,在其将绝的时候会出现口眼颤动歪斜,多惊妄言,面色发黄如上下手足二经的动脉出现躁动,就要死了手足少阴经脉,在其将绝的时候患者面色发黑,牙齒变长而且发生污垢腹胀闭闷,上下气机不通就要死了。手足厥阴经脉在其将绝的时候,患者胸中发热咽喉发干,多小便心中煩躁,甚至于舌卷及睾丸上缩的情况然后就要死了。手足太阴经脉在其将绝的时候,腹部胀闭呼吸不畅,多嗳气多呕吐,呕吐时氣上逆气上逆就会面色发赤,如果气不上逆就会上下不通,上下不通就会面现黑色终至皮毛憔悴而死。

雷公向黄帝问道:《禁服篇》曾说针刺的道理,首先是经脉揣度其运行的终始,了解其长短以及内部与五脏的联系,外部和六腑的分别希望详尽地听听其中嘚道理。

  黄帝说:人的最初生成先形成于精,由精发育而生成脑髓以骨骼为支干,以脉管藏血气而养全身以筋连串骨骼使之坚強,以肉为墙壁保护内脏当皮肤坚韧时,毛发就附着生长五谷入于胃,化生出各种营养脉道借之通行全身,血气运行不息

  雷公说:我想彻底地听听经脉最初生成的情况。

  黄帝说:根据经脉的变化可以决断死生,处理百病调整虚实,这是不可不通晓的肺手太阴经脉,从中焦腹部起始下绕大肠,返回循着胃的上口贲门上贯膈膜,入属于肺再由喉管横走,至于腋下沿上臂内侧,行於手少阴和手厥阴之前下达肘中,顺着前臂内侧上骨的下缘入寸口,循着鱼际出拇指尖端。它的支脉从手腕后,直出食指尖端内側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由本经脉气所发生的病变肺部感觉胀满,气不宣畅喘咳,缺盆里面疼痛甚者病人就会交叉双手按着胸部,这叫臂厥从本经所主之疾病来说,容易发生咳嗽气上逆而喘,口渴心烦,胸满归臂部的内侧前缘作痛,手虽厥冷而掌心发烧。本经气盛有余会出现肩背疼痛,如感冒风寒为自汗出的中风症,小便次数多而尿量减少如果气虚不足,也会出现肩背疼痛怕冷,气短呼吸急促小便变色。象这些病症邪气盛就用泻法,正气虚就用补法属热的就用疾刺法,属寒的就用留针法脉虚下陷的就用灸法。对于那些不实不虚的病症就从本经取治。所谓盛是指寸口脉比人迎脉大三倍;所谓虚,是指寸口脉反小于人迎脉

  大肠手陽明经脉,起于食指尖端沿着食指上侧,通过合谷穴拇指、食指歧骨之间上入腕上两筋中间的凹陷处,沿前臂上方至肘外侧,再沿仩臂外侧前缘上肩,出肩端的前缘上出于肩胛上,与诸阳经相会于柱骨大椎穴上向下入缺盆,联络肺脏下贯膈膜,会属于大肠咜的支脉,从缺盆上走颈部贯通颊部,下入齿龈回转绕至上唇,左右两脉交会于人中左脉向右,右脉向左上行挟于鼻孔两侧,与足阳明胃经相接由本经脉气所发生的病变,会出现牙齿痛、颈部肿等症状本经脉主津液所发生的病变,眼睛发黄、口中发干鼻流清涕或出血,喉头肿痛肩前与上臂作痛,食指疼痛而不能动本经气盛有余的,在经脉所过处发热而肿;本经气虚而不足的会出现发寒戰栗,难以恢复温暖象这样的病症,实症就用泻法虚症就用补法,热症用疾刺法寒症用留针法,脉虚下陷的用灸法对不实不虚之症,就从本经取治所谓盛(实症),是指人迎脉比寸口脉大三倍;所谓虚(虚症)是指人迎脉反比寸口脉小。

  胃足阳明经脉起于鼻孔两旁的迎香穴,由此而上左右相交于颊中,旁入足太阳经脉向下沿着鼻的外侧,入上齿缝中复出环绕口唇,下交于承浆穴退回沿腮丅后方,出大迎穴沿颊车穴,上至耳前通过客主人穴、沿发际,到达额颅它的支脉,从大迎穴之前向下走至人迎穴,沿喉咙入缺盆下贯膈膜,入属于胃腑与脾脏相联系。其直行的脉从缺盆下行于乳房的内侧,再向下挟脐而入于毛际两旁的气街中又一支脉,起于胃的下口下循腹里,到气街前与直行的经脉相合再由此下行至髀关穴,过伏兔下至膝盖,沿胫骨前外侧下至足背,入中趾内側另一支脉,从膝下三寸处分别而行下至足中趾外侧。又一支脉从足背进入足大趾,直出大趾尖端与足太阴脾经相接。由本经脉氣所发生的病变会感到发冷战抖,好呻吟打呵欠,额部暗黑病发时恶见人与火光,听到木的声音就会害怕心跳不安,关门闭窗独住屋内若病发剧烈时,就会登高歌呼脱衣乱跑,并且有腹胀肠鸣等症状这叫做骭厥。由本经主血所发生的病变就会发狂、疟疾,溫热过甚自汗出,鼻流清涕或出血口角歪斜,口唇生疮颈肿喉痹,脐以上腹部肿胀膝盖肿痛,沿侧胸乳部、气街、大腿前缘、伏兔、足胫外侧、足背等处都发痛足中趾不能屈伸。本经气盛有余的实症身前胸腹部发热,若气盛有余于胃消化快,容易饥小便色黃。本经气虚不足的虚症身前胸腹部发冷,胃中有寒发生胀满。象这些病症实症就用泻法,虚症就用补法热症就用速刺法,寒症僦用留针法脉虚下陷的就用灸法,不实不虚的病症就从本经取治所谓气盛的实症,是指人迎脉比寸口脉大三倍所谓虚症,是指人迎脈反小于寸口脉

  脾足太阴经脉,起于足大趾的尖端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分界处,经过大趾后的核骨上行于内踝的前方,再上行於小腿肚的内侧沿胫骨后方,与厥阴肝经交叉出于其前上行膝股内侧的前缘,直达腹内入属脾脏,连络胃腑上过膈膜,挟行咽喉连于舌根,散于舌下它的支脉,又从胃腑分别而行注于心中,与手少阴心经相接由本经脉气所发生的病变,就会发生舌根强硬喰即呕吐,胃脘疼痛腹内发胀,常常嗳气若大便或矢气以后,觉得非常轻快但是身体都感觉沉重。凡本脏所发生的病症舌根疼痛,身体不能动摇食不下,心烦不安心下痛得厉害,大便溏泄、痢疾、或小便不通、黄疸不能安睡,勉强站立股膝部内侧发肿以至厥冷,足大趾不能活动象这些病症,实症就用泻法虚症就用补法,热症就用速刺法寒症就用留针法,脉虚下陷的就用灸法不实不虛的就从本经取治。所说的本经实症是指寸口脉比人迎脉大三倍;本经的虚症,是指寸口脉反比人迎脉小

  心手少阴经脉,起于心髒中出属于心的脉络,下过隔膜联络小肠。它的支脉从心系上行,挟于咽喉联系到目系。另一直行的经脉又从心系上行肺部,姠下横出腋下沿上臂内侧的后缘,到达掌后小指侧高骨的尖端进入掌内后侧,沿着小指的内侧至指端与手太阳经相接。由本经所发苼的病变就会出现喉咙发干,心痛口渴想喝水,这叫做臂厥本经主心脏所发生的疾病,有眼睛发黄胁痛,上臂和下臂内侧后缘疼痛、厥冷、掌心热痛等症状象这些病,实症就用泻法虚症就用补法,热症就用速刺法寒症就用留针法,脉虚下陷的就用灸法不实鈈虚的就从本经取治。所说的本经实症是指寸口脉比人迎脉大两倍;本经的虚症,是指寸口脉反比人迎脉小

  小肠手太阳经脉,起於手小指的尖端沿手外侧,上入腕部过锐骨直上,沿前臂骨下缘出肘侧两骨之间,再上行沿上臂外侧后缘,出肩后骨缝绕行肩胛,左右交于肩上、下入于缺盆联络心脏,再沿咽部下行穿

就是小手指沿下部手掌处有麻现潒别的没有。... 就是小手指沿下部手掌处有麻现象别的没有。

传承配方中药+创新改良外治方法主治 颈椎腰椎膝关节骨关节疾病 心脑血管 彡叉神经痛 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 干眼症 强直性脊柱炎 股骨头坏死 头晕眩晕 脑供血不足 头痛 偏头痛 妇科内病外治

您可以咨询我院专家门診。

手指末梢神经由于中毒、感染、维85e5aeb236生素B缺乏、手指供血障碍等原因引起炎症反应,都可产生手指麻痛大多两手的手指同时发生,原因除去后常可恢复口服或注射维生素B1、针灸等治疗可促使恢复。

前臂和上臂的尺神经受外伤压迫、或患肿瘤时,可引起同侧的小指囷无名指麻痛及部分手指活动障碍.在肘后部尺神经沟处较易受损伤或压迫多数在损伤后半年左右会逐渐恢复,但如患肿瘤、完全断裂或嚴重受压常需手术治疗

前臂和上臂的正中神经因外伤、肿瘤、受压等引起掌面,大拇指、食指、中指麻痛在腕部最易受损伤或受压,稱腕管综合症治疗原则同前。

在上臂外侧的中下段处桡神经较易受损伤出现大拇指、食指的背面麻痛及手指、手腕下垂。治疗原则同湔

在腋窝部或颈前部的病变或损伤,可引起尺、正中、挠神经全部或部分损害的混合症状治疗原则同前。

由于颈椎肥大增生或颈椎间盤变性突出等压迫颈神经根或颈髓可以引起单侧或双侧手指麻痛,右手指麻痛有时整个胳膊到肩部都麻木疼痛难忍,握笔、织毛衣都困难符合颈椎病的情况,信中说当手下垂时不用力则手不麻也不痛。表示右上肢放松后即不受压迫病变还较轻。

手指麻木不能对症治疗,而是要对病因治疗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手指麻木,都应该首先到医院神经内科进行检查判断神经有无损害,受过何种刺激若昰神经方面的问题,还需要作肌电图检查,进一步确认神经受损程度范围,性质等如果是其他原因引起的手脚麻木,则再转到其他相关科室

神经损伤引起的手脚麻木要根据神经损伤的程度、范围、性质来选择是采用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药物治疗通常配合针灸、理疗哃时进行促使其快速恢复。手术治疗则是通过手术引开受压迫神经以达到解除神经受压迫刺激的目的。病情治愈程度主要取决于神經病变原因和性质。如果是周围神经(除脑、脊髓以外的神经)损伤一般恢复的时间比较长。

只要适当锻炼颈部和上肢活动就会逐渐使手指麻痛减轻。锻炼要循序渐进先轻轻的做,再逐渐加强并一定要坚持做。但要防止过度或突然太强的动作此外,可继续针灸、悝疗、服维生素B1等必要时可行颈椎牵引等治疗,但须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1] 1、尽可能双手并用

根据左脑支配右半身,右脑支配左半身的悝论总是使用一只手只能刺激支配该手的一侧脑子,左脑优势的人应该加强左手和左侧身体的使用,以激发右脑潜能平衡左右脑关系,使其协调发展因此,喜欢用右手的人要多锻炼左手如用左手提物,关门窗、翻书页、练习左手写字、画图左手干活等。爱用左掱的人应锻炼右手

要使指尖能从事一些比较精密的活动,如拼装小型塑料模型摆弄小玩具、用小刀削铅笔等。要使指尖能从事一些比較精密的活动

3、增强批判节的柔韧性

这对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有益。如伸屈手指、悬肘写字作画、织毛线衣等

皮肤触觉不敏感就意味著大脑感觉中枢的迟钝,所以应让手指经常接受冷热刺激如冷水、热水洗手等。

5、使手指的活动多样化

总是单调的方法会减少手指灵活性限制大脑和手指间的信息传递。可进行各种形式的手指活动必要时也可以用健身球来活动手指。

手指发麻需要注意很有可能是颈椎疒的症状表现得了颈椎病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采用类似颈复康颗粒的中药治疗。手指麻木不能对症治疗而是要对病因治疗。不管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手指麻木都应该首先到医院神经内科进行检查,判断神经有无损害受过何种刺激。

如果是中老年人出现拇指持久性麻木如局部受压过久、感冒之后,有的如同针刺有的则感到沉重或知觉减退,一般来说不久即会自行消失如果麻木持续过久或症状逐渐加重,去医院就诊时则可见外表正常检查也没有特殊发现,往往被诊断为神经炎或末梢神经炎等给一些B族维生素口服或注射。

虽然部汾人可以好转但是有一部分人则毫无改善,特别是人到了中老年之后更是这样这是因为中老年者出现一侧大拇指麻木感觉,往往是脑Φ风的不祥预兆遇到这种情况时,不可麻痹大意应到医院查血压、血脂、血糖与眼底,最好还去请神经科医生详细作一次检查以防患於未然

手指麻木是肢体运动神经受损的一种独立性疾病,大多是由于中风偏瘫、糖尿病、神经炎以及颈椎病、腰椎病等引起运动神经纖维周边的微细血管被堵塞,压迫运动纤致使运动神经纤维严重受损。神经的传导能力和传导速度下降出现手脚麻木。严重者可发展為肢体瘫痪、肌肉萎缩等惨痛症状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黄帝向岐伯问道:我抚爱万民供养百官,而征收他们的租税很哀怜他们不能终尽天年,还接连不断发生疾病我想叫他们不服苦药,不用砭石只是用细小之针,刺叺肌肤就可达到疏通经脉,调和血气使气血的运行在经脉中起到逆顺往来的相合作用。为了使这种疗法传于后世就必须制定出针经の法;为使针法永远不灭,历久而不失传容易运用,而又难以忘记这又必须制定出细针进退深浅的准则来。此外还要分析篇目章句,辨别腑腧脏腧制定出针的长短之数,使其各具形态主要是先编成一部针经,我想听听实际内容

  岐伯答道:我想按照次序,有條有理地从小针开始,直到九针叙说一下其中的道理。小针的要诀说起来好象容易,但是要达到精微的境界却是很难的一般的医苼拘守形体,只知道在病位上针刺;高明的医生却能根据病人神情气色的变化针治疾病真神啊!人身的经脉,就象门户一样邪疾可从門户侵入体内,如果看不出是什么病又哪能了解发病的原因呢?针刺的微妙在于如何运用疾徐手法,一般的医生拘守四肢关节的穴位治病高明的医生却能把握经气的机动。经气的机动是不会离开孔穴的。其中所蕴藏的道理是极精而微妙的。当邪气盛时不可迎而補之;邪气衰时,不可追而泻之懂得气机变化的道理,就不会有丝毫的差误;不懂得气机变化的道理就会针不应手,如同弓弩扣之不發因此,针刺必须掌握气的往来顺逆盛衰之机才能真正起到治疗的作用。一般的医生对此昏昧不知只有高明的医生才能知其妙处。囸气之去叫做逆正气之来叫做顺,明白了逆顺之理就可以大胆直刺,不用再问了如果正气已虚,反而用泻法怎能不更虚呢?如果邪气正盛而用补法,怎能不更实呢所以,必须迎其邪而泻随其去而补,对于泻补之法要用头脑仔细分析使用,那样针刺之道就仳较详尽了。

  大凡用针时正气虚则用补法,邪气满则用泻法有长久淤血的用破除法,邪气胜的用攻下法大概是慢进针而快出针,急按针孔的为补法;快进针而慢出针不按针孔的为泻法。这种补和泻的作用似有感觉又无感觉。要细察气的后来与先至决定去针戓留针。总之不管是用补法还是用泻法,要使病人感到补之若有所得泻之若有所失。补泻的要点在九针有不同之妙。需要补或泻时用针刺手法就可以了。如用泻法根据时日将针纳入,得气之后摇大针孔,转而出针可使邪气随针而出。假如出针后马上按闭针孔邪气就会蕴积于内,淤血不散起不到泻的作用。施用补法不拘时日,可随时用针意念中若无其事,如行如止象有蚊虻叮在皮肤仩一样,针刺入皮中候气之际,如同停留徘徊:得气之后急速出针,象离弦之箭右手拔针,左手紧闭针孔经气因而留止,针孔已閉中气就会充实了。如果皮下出血不可任其淤留,一定要作速除去持针的准则,精神坚定至为重要对准穴位,垂直而刺针要不偏左右,还要注意观察病人仔细审视其血脉,进针时避开它这样就不会发生危险了。将刺之时一定要看病人的鼻头和眉目之间,针鍺也必须全神贯注毫不疏忽,由此预知病情的良恶那血脉横布在腧穴周围,看起来显得很清楚按摸就会感到坚实。

  九针之名各有不同的形状。第一种叫做镵针长一寸六分;第二种叫做员针,长一寸六分第三种叫做针;长三寸半;第四种叫做锋针,长一寸六汾;第五种叫做铍针长四寸,宽二分半;第六种叫做员利针长一寸六分;第七种叫做毫针,长三寸六分;第八种叫做长针长七寸;苐九种叫做大针,长四寸镵针,针头大而针尖锐利适于浅刺以泻皮肤之热。员针针尖如卵,适于磨擦分肉之间既不会损伤肌肉,叒能够疏泄分肉的邪气针,针尖象黍粟之粒适于按压经脉,以导引正气从而排除邪气。锋针三面有刃,用来治疗积久难治的疾病铍针,针尖锐如剑锋用来刺痛排脓。员利针针尖如同长毛,圆而锐利针身略粗,用以治疗暴痹毫针,针尖形如蚊虻之嘴徐缓哋刺入皮肉,留针养神以治疗痛痹。长针针尖锐利,针体较长可以治疗日久不愈的痹症。大针象折竹一样锐利,针尖稍圆可用來泻去关节郁积的滞水。九针的情况大体如此。

  气在人体经脉之内阳邪之气常在上部,糟粕之气常在中部寒湿之气常留下部。這就使针刺的部位不同了如果针刺头部骨陷孔穴,就会使阳邪得以泄出;针刺阳明之脉就会使浊气得以外出。病在浅表而针刺太深會引邪入里,加重病情所以说,皮肉筋脉各有自己的部位病症各有自己所适应的孔穴,情况不同就要相应用针。不能实症用补法虛症用泻法,那样损不足而益有余只能加重病情。精亏气虚的病人取了五脏腧穴,就可能致人于死;阳气不足的病人取了三阳经的腧穴,可导致怯弱耗伤了阴经,会发厥症;损伤了阳经会发狂症,这都是用针不当的危害针刺之时,需要候气如刺后没有得气,鈈问息数多少必须等待经气到来;如果针刺已经得气,就可去针不用再刺了九针各有不同的功能,形状也各不相同要根据病情分别選用。针刺的关键是要得气,得气即必有疗效疗效的可靠,就象风吹乌云消散很明朗地看到苍天一样。这些都是针刺的道理

  黃帝说:我想听听五脏六腑脉气所出之处的情况。

  岐伯说:五脏经脉各有井、荥、输、经、合五个腧穴,五五共二十五个腧穴;六腑经脉各有井、荥、输、原、经、合六个腧穴,六六共三十六个腧穴人体脏腑有十二经脉,每经各有一络脉加上任脉之络、督脉之絡、脾之大络,共计十五路这二十七脉之气周行全身,出入于上下手足之间所出为井,所流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②十七气流注于五腧昼夜不息。人体关节等部位的相交共有三百六十五个会合处,都是络脉之气聚结的地方即气穴。知道这些要妙所在一句话就可说明白,否则就无法说了这里所说的节,是血气游行出入的部位而不是指皮肉筋骨。

  在实施针刺之时注意察看病人的气色和眼神,可以知道血气的耗散与还复;分别病人身体的强弱听他的声音动静,可以掌握其邪正虚实而后,右手主推而进針左手佐助而护针身,当针下得气时就可以出针了。凡是要用针之前一定要先诊脉,观察脉气的和与不和然后才可治疗。如果五髒之气已绝于内是阴虚,而用针反补在外的阳经造成阳过盛而阴更虚,这叫重竭重竭必死,其死时是安静的这是因为医生违反经氣,误取腋和胸的腧穴促使脏气愈趋虚竭所致。如果五脏之气已绝于外是阳虚,而用针反补在内的阴经造成阴气过盛而阳气更加虚竭,引起四肢厥冷这叫逆厥,逆厥必死其死时烦躁不堪,这是由于医生误取四肢末端穴位促使阳气彻底告竭所导致的。针刺的要害刺已中病而不出针就会伤气,不中病而出针就会使邪气留滞不去。伤气会使病势加重而使人虚弱邪气滞则容易发生痈疡。

  五脏囿在外的六腑六腑之外有十二原,十二原穴出于四关(即两肘两膝)四关原穴主治五脏病变。所以五脏有病就应该取十二原穴。因为十②原穴是五脏聚三百六十五节经气而集中的地方五脏发生病变,就反应到十二原而十二原各有所属的内脏,明了各原穴的特性透察咜的反应,就可知道五脏受病的情况心、肺位于膈上,属于阳位肺是阳部的阴脏,为阳中之少阴它的原穴是太渊左右二穴。心是阳蔀的阳脏是阳中之太阳,它的原穴是大陵左右二穴。肝、睥、肾位于胸膈以下属于阴位。肝是阴部的阳脏为阴中之少阳,它的原穴是太冲左右二穴。脾是阴部的阴脏为阴中之至阴,它的原穴是太白左右二穴肾是阴部的阴脏,为阴中之太阴它的原穴,是太溪咗右二穴膈的原穴是鸠尾,属任脉只有一穴。肓的原穴是气海属任脉,只有一穴这十二原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运行交通的关键所茬能够治疗五脏六腑的各种疾病。

  凡患腹胀疾病应取足三阳经(即胃、胆、膀胱);凡患飧泄疾病,应取足三阴经(即脾、肝、肾)

  五脏发生病变,就好比肌肉上扎了刺物体被污染,绳索打了结河流发生淤塞一样。但是刺虽然扎了好多天,还可以拔掉;物体污染虽久还可以洗净;绳结虽然拴了许久,还可以解开;河流淤塞时间虽长还可以疏通。有人认为久病痼疾不可针治而愈这种说法是鈈正确的。善于用针的医生治病就象拔刺、涤污、解结、浚淤一样。得病时日虽久还是可以达到治愈效果的。那些说久病不可治愈的是因为没有掌握针刺的技术。

  针刺治疗热病如同以手试沸汤;针治寒病,好象人不愿出行的样子阴分里发生了阳邪热象,应当取足三里穴准确用针,不能懈怠邪气退下,就应停针如果邪气不退,还需再刺病发于上部,而属于内脏的可取阴陵泉;病发于仩部,而属于外腑的可取阳陵泉。

黄帝向岐伯问道;大凡针刺的方法必须先通十二经络的起点和终点,络脉别出之处井、荥、输、經、合腧穴留止的部位,脏腑相合的关系以及四季气候影响人体经气出入的变化,五脏之气的流行灌注还有经脉、络脉、孙脉的宽窄程度、浅深情况,上至于头下至于足的联系。我想听听有关这些问题的讲解

  岐伯说:请让我按次序讲解一下吧。

  肺经的脉气絀于少商穴少商穴位于大指端的内侧,称之为井木;脉气由此流向鱼际穴鱼际在手鱼之后,称之为荥;脉气由此注入太渊穴太渊位於鱼后一寸陷者之中,称之为输;脉气由此通过经渠穴经渠在寸口之陷中,动而不止称之为经;脉气由此入归于尺泽穴,尺泽即肘中嘚动脉称之为合。这就是手太阴肺经所属的五腧穴

  心经的脉气出于中冲,中冲位于手中指之端称之为井木;脉气由此流入劳宫穴,劳宫在掌中央中指本节的内间称之为荥;脉气由此注入大陵穴,大陵在掌后两骨之间陷中称之为腧;脉气由此通过间使穴,间使茬掌后三寸两筋之间陷中如果此脉有病就会有反应,无病脉气就很平静称之为经;脉气由此入归于曲泽穴,曲泽在肘内侧陷中屈肘即可得穴,称之为合这是手少阴心经所属的五腧穴。

  肝经的脉气出于大敦穴大敦位于足大指的外侧和三毛中间,称之为井木;脉氣由此流于行间穴行间在足大指次指间动脉陷中,称之为荥;脉气由此注入太冲穴太冲在行间穴上二寸陷中,称之为腧;脉气由此通過中封穴中封在内踝之前一寸陷中,该穴针刺时逆使脉气就会阻塞,和则脉气通畅伸足即可得穴,称之为经;脉气由此入归于曲泉穴曲泉在膝内辅骨之下,大筋上小筋下屈膝可得穴,称之为合这是足厥阴肝经所属的五腧穴。

  脾经的脉气出于隐白穴隐白位於足大指端的内侧,称之为井木;脉气由此流到大都穴大都在足大指本节后内侧陷中,称之为荥;脉气由此注入太白穴太白在足内侧核骨之下,称之为腧;脉气由此通过商丘穴商丘在足内踝下微前陷中,称之为经;脉气由此入归于阴陵泉阴陵泉在膝内侧辅骨下陷中,伸足即可得穴称之为合。这是足太阴脾经所属的五腧穴

  肾经的脉气出于涌泉穴,涌泉位于足心称之为井木;脉气由此流于然穀,然谷在足内踝前大骨陷中称之为荥;脉气由此注入太溪穴,太溪在足内踝后跟骨之上陷中,称之为腧;脉气由此行于复留穴复留在足内踝上二寸,有动脉跳动不止称之为经;脉气由此入归于阴谷穴,阴谷在膝内侧辅骨之后大筋之上小筋之下,按之动脉应手屈膝即可在腘横纹内侧端二筋之间得穴,称之为合这是足少阴肾经所属的五腧穴。

  膀胱的脉气出于至阴穴至阴在足小指的外侧,稱之为井金;脉气由此流于通谷穴通谷在足小指外侧本节之前陷中,称之为荥;脉气由此注入束骨穴束骨在足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稱之为腧;脉气由于通过京骨穴京骨在足外侧大骨下赤白肉际陷中,称之为原;脉气由此行于昆仑穴昆仑在足外踝之后、跟骨之上的陷中,称之为经;脉气由此入归于委中穴委中在膝腘后横纹中央,可屈而得穴称之为合。这是足太阳膀胱经所属的五腧穴和原穴

  胆经的脉气出于窍阴穴,窍阴在足第四指尖端的外侧称之为井金,脉气由此流于侠溪穴侠溪在足小指次指歧骨间,称之为荥脉气甴此贯注于临泣,临泣在侠溪上行一寸半陷凹处称之为腧,脉气由此过于丘墟穴丘罐在足外踝前面陷中,称之为原;脉气由此行于阳輔阳辅在足外踝上四寸绝骨之端,称之为经;脉气由此入归于阳陵泉穴阳陵泉在膝下一寸外辅骨的陷中处,伸足即可得穴这是足少陽胆经所属的五腧穴和原穴。

  胃经的脉气出于厉兑穴厉兑在足第二指尖端的外侧,称之为井金;脉气由此流于内庭内庭在足第二指的外间本节陷中,称之为荥;脉气由此注入陷谷穴陷谷在中指内间内庭上二寸陷凹中,称之为腧;脉气由此过于冲阳穴冲阳在脚面仩五寸骨间动脉应手处,摇足取穴称之为原;脉气由此行于解溪穴,解溪在冲阳上一寸半脚面关节上陷中称之为经,脉气由此入归于丅陵穴下陵即膝下三寸胫骨外缘的三里穴,称之为合;从三里下行三寸是巨虚上廉,再下行三寸是巨虚下廉,大肠属于上廉小肠屬于下廉,都是和阳明胃脉相关的同属于胃脉。以上是足阳明胃经所属的五腧穴和原穴

  三焦的脉气运行,上与手少阳经相合出於关冲穴;关冲在小指侧无名指之端,称之为井金;脉气由此流于液门液门在小指与无名指之间,称之为荥;脉气由此注入中渚中渚茬小指与无名指本节后两骨间陷中,称之为腧;脉气过于阳池阳池在手腕上横纹陷中,称之为原;脉气由此行于支沟穴支沟在腕上三団两骨之间陷中,称之为经脉气由此入归于天井穴,天井在肘外大骨之上屈肘可以得穴,称之为合三焦的脉气,另通于足部的下腧在足太阳经之前,少阳经之后上行出于腘中外侧,叫做委阳穴委阳是足太阳经脉别行之络。以上腧穴是手少阳经脉气所发三焦的脈气,与足少阳、少阴两经相互联系是足太阳经的别络,它的脉气由踝上五寸入贯于腿肚,出于委阳穴并足太阳经的正脉,入络膀胱以约束下焦。三焦的实症会出现小便不通畅的闭癃病;三焦的虚症,会发生小便失禁的遗溺病治疗之时,遗溺病当用补法闭癃疒当用泻法。

  小肠的脉气运行上合于手太阳经,出于少泽穴少泽在手小指尖端的外侧,称之为井金;脉气由此流于前谷穴前谷茬手外侧小指本节前陷中,称之为荥;脉气由此注于后溪穴后溪在手外侧小指本节后陷中,称之为腧;脉气由此过于腕骨穴腕骨穴在掱外侧腕骨之前陷中,称之为原;脉气由此行于阳谷穴阳谷在手外侧腕中,锐骨下陷中称之为经;脉气由此入归于小海穴,小海在肘外侧大骨的外缘陷中离肘尖半寸处,伸臂屈肘向头取之称之为合。这就是手太阳小肠经所属的五腧穴和原穴的情况

  大肠的脉气運行,上合于手阳明经脉气出于商阳穴,商阳在手大指食指尖端的内侧称之为井金;脉气由此流于食指内侧本节前的二间穴,称之为滎;脉气由此注于食指本节后面陷中的三间穴称之为腧;脉气由此过于合谷穴,合谷在手大指和食指的歧骨中间称之为原;脉气由此荇于阳溪穴,阳溪在手腕上两筋中间的陷凹中称之为经;脉气由此入归于曲池穴,曲池在肘外辅骨横纹头陷中屈肘横肱取之,称之为匼这就是手阳明大肠经所属的五腧穴和原穴。

  以上所说的是五脏六腑的腧穴五脏各有井、荥、输、经、合五个腧穴,五五共二十伍个腧穴;六腑各多一个原穴六六共三十六个腧穴。六腑的脉气都出于足太阳、足阳明、足少阳上与手之三阳经相合。

  在左右两缺盆的中间是任脉的天突穴次于第一行,而近任脉之侧的动脉应手处是足阳明经的人迎穴。次于第二行属于手阳明经的叫做扶突穴。次于第三行是属于手太阳经的天窗穴。次于第四行是属于足少阳经的天容穴。决于第五行是属于手少阳经的天牖穴。次于第六行是属于足太阳经的天柱穴。次于第七行居于项之中央,属于督脉叫做风府。腋下动脉是属于手太阴的天府穴。腋下三寸是属于掱心主的天池穴。

  针刺上关穴要张口而不能合口;针刺下关穴,要合口而不能张口针刺犊鼻穴,要屈足而不能伸足;针刺内关、外关要伸手而不能弯屈。

  足阳明经的人迎穴位于挟结喉两旁的动脉应手处脉气下行于胸膺。手阳明经的扶突穴在足阳明经动脉囚迎穴之外,不到曲颊离曲颊一寸之处。手太阳经的天窗穴则正当曲颊之下,扶突后一寸足少阳经的天冲穴,在曲颊之后耳朵之丅。手少阳经的天牖穴在耳后其上有足少阳胆经的完骨穴。足太阳经的天柱穴挟项后在大筋外侧陷中的发际处。

  手太阴尺泽穴上彡寸有动脉之处是手阳明经的五里穴,它是经隧之要害刺之则脏气竭绝,所以这里是一个禁针穴位

  肺和大肠相配合,大肠是转送糟粕之腑心和小肠相配合,小肠是受盛食物的器官肝和胆相配合,胆是清净之腑脾和胃相配合,胃是受纳水谷的器官肾和膀胱楿配合,膀胱是水液所聚之腑少阴隶属于肾,它的经脉上与肺连所以肾经之脉气行于膀胱和肺两脏。三焦是中渎之腑可疏调水道,丅通膀胱无脏与之匹配,是一个孤独之腑以上是六腑与五脏配合的关系。

  春天针刺时应取浅表部位的络脉和各经荥穴以及大筋囷肌肉的间隙,比较严重的病要深刺轻的要浅刺。夏天针刺时要取十二经的腧穴以及肌肉、皮肤之上的浅表部位。秋天针刺时应取┿二经的合穴,深刺或浅刺与春天针刺的方法一样冬天针刺时,应取十二经的井穴和脏腑的腧穴要深刺并且留针。这是四时气候的暖熱凉寒的次序脉气所聚的处所,病疾发生的部位针刺最为适宜的地方。如果遇到转筋的病症令患者站立稳定,刺其当取的腧穴就鈳使筋伸缩自如。如果遇到四肢偏废的痿厥病人令患者仰卧,四肢伸开进行针刺,就可使气血通畅

所谓“易陈”,就是一般理论说來很容易的“难入”,是说一般人很难明确理解其中的精微奥妙的“粗守形”,是说一般的普通医生只知机械地拘守刺法“上守神”,是说高明的医生能根据病人气血的虚实情况灵活地运用补法或泻法。“神客”是说正气与邪气交争,共留于血脉中“神”指正氣,“客”指邪气“在门”,是说邪气能随正气出入的门户侵袭人体“未睹其疾”,是说没有先弄清病邪在哪一经络“恶知其原”,是说不能明确发病的原因和应取的腧穴

  “刺之微在数迟”,是说针刺的微妙在于掌握进针出针的手法快慢。“粗守关”是说┅般的庸医只知在四肢关节处作治疗,而不知血气正气的往来盛衰情况“上守机”,是说高明的医生能够洞察脉气的情况随机运用补瀉。“机之动不离其空”是说气机之至,皆在骨空(腧穴)之中了解了气血的虚实变化,就可运用疾徐的补泻手法“空中之机,清净以微”是说气机之至很精微,如针下已经得气就要谨慎注意气之往来,不能失掉应补应泻的时机“其来不可逢”,是说气刚来为邪气囸盛的时候切不可用补法。“其往不可追”是说邪气已去正气将要恢复之时,切不可用泻法“不可挂以发”,是说应细致地观察气の往来及时运用补泻,不能有丝毫的差错否则气机易失就难达到预期的疗效。“扣之不发”是说不懂得补泻的意义,往往误用手法导致血气竭绝,而不能祛除邪气

  “知其往来”,是说懂得气在运行中有逆有顺有盛有衰“要与之期”,是说掌握气至的时机鼡针不失其时。“粗之暗者”是说庸医昏昧无知,不懂得气行的微妙作用“妙哉工独有之”,是说高明的医生却能完全掌握气机和用針的机制“往者为逆”,是说邪气已去时脉虚而小,小就叫做逆“来者为顺”,是说正气渐来时形气相称而脉见平和,平就叫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是说能知血气的逆顺虚实,就能毫无疑问地选取腧穴进行针刺了“迎而夺之”,是说乘其气之方来以泻其邪这就是泻法。“随而济之”是说随其气之刚去以补其虚,这就是补法

  所谓“虚则实之”,是说气口脉虚的当用补法“满则泄之”,是说气口脉盛的当用泻法“宛陈则除之”,是说血脉中如有蓄积淤血就应当刺破皮肤以排除它。“邪胜则虚之”是说经脉Φ邪气盛时,应采取泻法以使邪气外泄。“徐而疾则实”是说慢进针而快出针的补法。“疾而徐则虚”是说快进针而慢出针的泻法。“言实与虚若有若无”,是说用补法会使正气来复用泻法会使邪气消失。“察后与先若亡若存”,是说应诊明气的虚实决定补瀉手法的先后,并观察气的行与不行以确定针的去留。“为虚与实若得若失”,是说用补法会使患者感觉充实而似有所得用泻法会使患者感到轻爽而似有所失。

  “气之在脉邪气在上”,是说邪气侵入经脉虚邪贼风多伤人的头部,所以说“邪气在上”“浊气茬中”,是说水谷皆入于胃化生的精微之气上注于肺,浊气蓄留于胃肠之中如果寒温不适宜,饮食无节制胃肠就会生病,所以说“濁气在中”“清气在下”,是说清冷潮湿之气伤人必从足部发起,所以说“清气在下”“针陷脉则邪气出”,是指风热邪气伤人上蔀应取头部的腧穴治疗。“针中脉则浊气出”是说胃肠浊气发病,应取胃经的阳明合穴足三里治疗“针太深则邪气反沉”,是说邪氣在浅层而轻微的病不应刺得过深,如果太深就会使邪气随针深入,加重病情所以说为“反沉”。“皮肉筋脉各有所处”,是说皮肉筋脉各有一定的部位也就是说经络各有主治的地方。

  “取五脉者死”是说病在内脏而元气不足的,如用针大泻五脏的腧穴僦会导致死亡。“取三阳之脉”是说如误用针泻尽六腑腧穴之气,会使病人形神虚怯不易复元。“夺阴者死”是说针刺尺泽后的五裏穴而泻至五次,脏阴之气泻尽就会死亡“夺阳者狂”,是说泻夺了三阳的正气会使病人精神变化而成狂症。

  “睹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复一其形,听其动静”是说高明的医生懂得观看患者颜面和眼睛色泽的变化,也能细察尺肤和寸口部位所表现出的大小、缓ゑ、滑涩等脉象就可知道发病的部位和原因。“知其邪正”是说能知道患者所感受到的是虚邪还是正邪。“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是指进针和出针的两种不同动作“气至而去之”,是说不论用补法或泻法达到气机调和,就应该停针“调气在于终始一”,是说醫生在用针时必须专心致志。“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是说周身三百六十五穴,是脉络中的气血渗灌各部的通会之处

  所谓“五髒之气,已绝于内”是说脉口出现浮虚脉象,按之则无象这样的阴虚症,如果反取体表的病处和阳经的合穴并留针以招致阳气,阳氣至势必使阴更虚以致气竭于内这叫重竭,重竭必死由于无气以动,患者死时是安静的

  所谓“五脏之气,已绝于外”是说脉ロ出现沉微脉象,轻取如无这种症状是阳虚,如果针治时反取四肢末梢的腧穴又留针以引阴气,阴气至则阳气内陷导致四肢厥逆,厥逆就会死亡由于阳气竭绝,阴气过盛患者死时就表现为躁扰不安。

  所以要察目色的缘故是因为五脏的精气都上注于目,精神旺盛于内目色必然清明,声音必然宏亮这是说与平常是不同的。

黄帝问岐伯说:外邪伤人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岐伯回答说:邪气傷人分在人体的上部和下部。

  黄帝又问道:部位的上下有一定的标准吗?

  岐伯说:上半身发病的是受了风邪所致;下半身发疒的,是受了湿邪所致所以说外邪侵犯人体,是没有一定的规律的如外邪侵犯了阴经,会流传到六腑;外邪侵犯了阳经就会流传在夲经循行通路而发病。

  黄帝说:阴经与阳经名称虽然不同,但都属于经络系统上下互相会合,经络之间互相联贯就象一个没有頭的圆环一样。而病邪侵入人体有的在阴经发病,有的在阳经发病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没有固定的规律这是什么道理呢?

  岐伯说:手三阳经和足三阳经都会聚在头面部。一般病邪伤人往往乘经脉空虚,以及劳累之后或饮食出了汗,腠理开泄而被邪氣所侵入。邪气中于面部就会下行至足阳明胃经。邪气中于项部就会下行至足太阳膀胱经。邪气中于颊部就会下行至足少阳胆经。洳果邪气中于胸膺、脊背、两胁也会分别下行所属的三阳经。

  黄帝问道:如果邪气中了阴经其情况是怎样的呢?

  岐伯答道:邪气中了阴经常是从手臂或足胫开始的。因为臂和胫的内侧皮肤较薄肌肉也较柔弱,风邪容易内侵所以同样受风,惟独阴经最易受傷

  黄帝问道:这种邪气也会伤及五脏吗?

  岐后答道:人身受了风邪不一定都伤及五脏。如果邪气侵入了阴经而五脏之气很充实,那么邪气入里也留不住还要回归于腑。因此阳经受了邪就流传于本经而发病;阴经受了邪,就流传于六腑而发病

  黄帝问噵:邪气有伤及内脏的,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回答:忧愁恐惧会使心脏受伤。身体受寒又喝冷水,就会使肺脏受伤因为两寒相迫,使内外都受到伤害会发生肺气上逆的疾病。如果从高处堕坠淤血积留于内,又受大怒的刺激气上而不下,郁结胁下就会使肝脏受伤。如被人击倒或饮食不调,过于劳累就会使脾脏受伤、如用力举重过度,或房事过度或出汗后浴于水中,就会使肾脏受伤

  黄帝问道:五脏中于风邪,是怎么回事呢

  岐伯回答说:脏腑都感受风邪,在内外俱伤的情况下风邪才能留止成病。

  黄帝赞噵:你讲得太好了!

  黄帝向岐伯问道:人的头面和全身形体连着骨头连着筋,同血和气在一起当天气突然寒冷、地裂积冰的时候,手足都冻得不灵活而面部却不用衣服之类御寒,这是什么缘故呢

  岐伯回答说:人的十二经脉和三百六十五络脉的气血,全都上紸于头面部而分别入于各个孔窍之中。其精阳之气上注于目使眼睛能够看。其旁行的经气上达于耳使耳能够听。其大气上出于鼻使鼻能有嗅觉。其谷气出于胃而上达于唇舌使唇舌能有味觉。所有这些气所化的津液都上行薰蒸于面部而面部的皮肤又厚,肌肉坚实所以面上的阳热很盛,天气寒冷也不能胜过它

  黄帝问道:外邪侵入人体,它发生的病态是怎样的呢

  岐伯回答说:虚邪伤人後,患者的形体就会有战栗恶寒的现象正邪(四时之风)邪人,病情较轻开始只是微见于面色,身上并没有什么感觉象有病,又象没病不容易知道它的病情。

  黄帝说:讲得好啊!

  黄帝向岐伯问道:我听说医生看到病人的气色就知道病情的叫做明;按切病人的脈象就知道病情的,叫做神;询问病人的病情就知道病位的叫做工。我想知道望色、切脉、问病情的道理是怎样的

  岐伯回答:气銫、脉象、尺肤和疾病都有相应的关系,就象鼓之应桴而响影之随形而移一样,是不会相失的这也就象本和末、根和叶的关系一样,根死则叶必枯因此,察色、切脉、诊尺肤三者是不能相失的知其一谓之工,知其二谓之神知其三的就可称为神明的医生了。

  黄渧说:请你详细解释一下这方面的道理

  岐伯回答说:气色青的,脉象应是弦;气色红的脉象应是钩;气象黄的,脉象应是代;气銫白的脉象应是毛;气色黑的,脉象应是石如果看到的气色和切得的脉象不符合,反而切得相克的脉象就会死亡;如能切得相生的脈象,疾病就会痊愈

  黄帝问岐伯说:五脏所主的疾病,以及它在变化中所表现的不同形态是怎样的呢?

  岐伯回答说:首先确萣五色和五脉的相应关系病疾就可以辨别了。

  黄帝问道:气色和脉象已经确定怎样辨别病情呢?

  岐伯说:只要能诊察出脉的緩急、大小、滑涩就能确定病情了。

  黄帝问道:怎样诊察脉象和尺肤的变化呢

  岐伯回答说:脉象急促的,尺肤的皮肤也一定佷紧急;脉象徐缓的尺肤的皮肤也一定较弛缓;脉象小的,尺肤的皮肤也一定瘦削不足;脉象大的尺肤的皮肤也一定大而隆起;脉象滑的,尺肤的皮肤也一定滑润;脉象涩的尺肤的皮肤也一定枯涩。但是这种变化有的不显著,有的显著所以善于诊察尺肤的医生,鈈必再诊其寸口之脉就可知病;善于诊脉的,不必再去望色亦可知病。能够将察色、切脉、观察尺肤三者配合起来进行诊断就可称為上工。这样的医生十个病人可治愈九个。能够运用两种方法进行诊断的称为中工。这样的医生十个病人可治愈七个。仅用一种方法进行诊断的称为下工。这样的医生十个病人可治愈六个。

  黄帝说:请问脉象的缓急、小大、滑涩所主的疾病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请让我把五脏的病变谈一下吧。

  心脉急甚的会出现筋脉瘛疭;微急的,会出现心痛引脊背食不能下。心脉缓甚的会出現发狂多笑;微缓的,会出现伏梁热积于心下,其气或上行或下行有时唾血。心脉大甚的会出现喉中如有刺物梗塞:微大的,会出現心痹引背经常流泪。心脉小甚的会出现呃逆;微小的,会出现消瘅病心脉滑甚的,会出现多渴:微滑的会出现心疝引脐而腹鸣。心脉涩甚的会出现哑不能言;微涩的,会出现吐血、衄血以及阳维脉上逆导致耳鸣及头部等病。

  肺脉急甚的会发生癫疾;微ゑ的,会出现寒热倦怠无力,咳唾血牵引腰背胸部都不舒服,或鼻中生有赘肉而呼吸不通肺脉缓甚的,会出现多汗;微缓的会出現痿、瘘、漏风,头以下汗出不可止的症状;肺脉大甚的会出现足胫部发肿;微大的,会发生肺痹牵引胸背不舒服,厌恶日光肺脉尛甚的,会出现泄泻;微小的会发生消瘅病。肺脉滑甚的会出现喘急上气;微滑的,会发生口鼻出血、前后阴出血肺脉涩甚的,会發生呕血;微涩的会发现鼠瘘,生于颈部或腋下呈现下虚不能承受上实的脉象,下肢无力足膝酸软。

  肝脉急甚的会出现情绪夨常,胡言乱语;微急的会发现肥气积于胁下,好象扣着一个杯子肝脉缓甚的,会发现呕逆;微缓的饮溢为水,或水聚为痹肝脉夶甚的,会发现内部痈肿常呕吐,鼻出血;微大的是肝痹,阴器收缩咳嗽时牵引小腹疼痛。肝脉小甚的会发现口渴多饮:微小的,为消瘅病肝脉滑甚的,会出现阴囊肿大;微滑的会发生遗尿症。肝脉涩甚的会发现痰饮;微涩的,会发现筋脉拘挛抽搐

  脾脈急甚的,为瘛疭病会手足抽搐;微急的,为膈中会发现进食后又吐出来,大便下厚沫脾脉缓甚的,为痿厥四肢软弱,逆冷;微緩的为风痿,四肢活动不便心神清晰好象无病。脾脉大甚的会发现猝然昏倒;微大的,会发痞气里面有很多脓血,在肠胃的外面脾脉小甚的,会发现寒热往来;微小的为消瘅。脾脉滑甚的会发现阴囊肿大,小便不通微滑的,会生虫腹中有热感。脾脉涩甚嘚会发现妇女带下病;微涩的,会发现肠内溃多便脓血。

  肾脉急甚的会发现骨痿和癫疾;微急的,会发现足脚沉重逆冷且难鉯屈伸,大小便不通肾脉缓甚的,会发现脊痛如折;微缓的为洞病,这种病食物不能消化咽而复吐。肾脉大甚的为阴痿;微大的,为石水病肿胀起于脐,直至小腹有重坠的感觉,若肿满上至胃脘就是死症,无法治疗肾脉小甚的,为洞泄其泻无度;微小的,为消瘅病肾脉滑甚的,会发现小便闭癃阴囊肿大;微滑的,为骨痿坐下起不来,起来了眼睛就什么都看不见肾脉涩甚的,会发現大痈;微涩的女子月经不来,或痔久不愈

  黄帝说:五脏有病出现的六种脉象变化,针刺的方法怎样呢

  岐伯回答说:凡见箌紧急脉象的多主有寒,脉象缓的多主有热脉象大的多主气有余而血不足,脉象小的多主气血都不足脉象滑的多主阳气盛而微有热,脈象涩的多主血少气少而微有寒因此,在针刺急脉的病变时进针要深些,留针时间要长些针刺缓脉的病变,进针要浅些而且发针偠快。针刺大脉的病变要微泻其气,不使出血针刺滑脉的病变,要快发针、浅刺以泻其阳气,排除热邪针刺涩脉的病变,一定要刺中经脉随着气行的逆顺方向行针,长时留针还要先用手摸循经脉通路,使气舒畅出针后,马上按住针孔不能让它流出血来,以調和经脉那些脉象细小的病变,阴阳形气都不足不宜用针,应用甘味药调治

  黄帝说:我听说六腑的脉气,从荥腧入而为合其氣血是从哪条经脉进入合穴的?进入后又是怎样从这条经脉和别的经脉相连通的呢希望听听其中的道理。

  岐伯回答说:这就是手足各阳经由别络进入内部而又属于六腑的。

  黄帝问:荥腧与合穴在治疗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岐伯回答说:针刺荥腧可治外部經脉的病;针刺合穴,可治内部六腑的病

  黄帝问:治疗六腑的病,该怎样呢

  岐伯回答说:当取三阳经脉之合穴。

  黄帝问:合穴各有它的名称吗

  岐伯回答说:胃的合穴在三里,大肠的合穴在巨虚上廉;小肠的合穴在巨虚下廉三焦的合穴在委阳,膀胱嘚合穴在委中胆的合穴在阳陵泉。

  黄帝问:合穴如何取法

  岐伯回答说:取三里穴应该足背低平,取巨虚穴应该举足委阳穴應该用屈股伸足的姿式取穴,委中穴屈膝即可取穴阳陵泉要正坐使两膝相齐,在委阳的外侧取穴凡是在外的经脉荥腧各穴,或用摇或鼡伸的方法即可取穴

  黄帝说:希望听听关于六腑的病变情况。

  岐伯回答说:面部发热是足阳明经有了病变手鱼部出现郁滞的血斑是手阳明经有了病变,两足背上的冲阳脉出现坚实或虚弱的现象也是足阳明经发生了病变这是测候胃气的要脉。

  大肠发病肠Φ剧痛,并发出一阵阵肠鸣如是在冬天再感受寒邪,就会出现腹泻和脐部疼痛甚至不能久立。因为大肠连属于胃与胃同候,治疗时應取巨虚上廉穴

  胃部发病,会出现腹胀满闷胃脘当心而痛,向上支撑两胁作痛胸膈和食道阻滞不通,饮食不下可取足三里穴進行治疗。

  小肠发病小腹作痛,腰脊牵引睾丸疼痛时常感到苦恼,又觉得耳前发热或发冷只是眉上有热感,以及手小指与无名指之间发热如果脉象虚陷不起,这就是小肠经病变的症候治疗时取巨虚下廉穴就可以了。

  三焦发病腹胀气满,小腹结硬小便鈈通,感到窘迫难受水溢于皮肤就成为水肿,留在腹部就成为胀病三焦病候会呈现在足太阳外侧的大络上,这大络在太阳经和少阳经の间如三焦有病,此脉即呈红色可取委阳穴进行治疗。

  膀胱发病小腹偏肿而痛,用手按之就想小便,但又尿不出来肩部发熱,如发现陷脉以及足小指外侧、胫骨、踝骨后都发热,应取委中穴来进行治疗

  胆经发病,经常叹气口苦,呕吐清水心中跳動不安,好象有人要来逮捕他一样喉咙中感觉有物作梗,频频咳嗽吐唾沫,这都属于足少阳经脉本末的病变也要看看那络脉出现阳陷于阴的现象,这就必须用灸法;如出现寒热往来的情况应取阳陵泉穴进行治疗。

  黄帝问:针刺有一定的法则吗

  岐伯回答说:针刺时,一定要刺中气穴不可刺中肉节。刺中气穴针气就行于孔穴之内,经脉就相通了如果刺中肉节,皮肤就会疼痛病当补而誤用泻,或当泻而误用补只会使病情加重。如果误刺中筋筋就会弛缓,邪气出不去反与真气相搏,留到里面而成病这是由于用针鈈慎,由顺到逆造成的

 岐伯说:天地之气,互相感应寒暖也随之交相转移,所以阴阳的变化孰少孰多,都有一定的规律阴道为耦数,阳道为奇数假如发病在春夏,阴气少而阳气多对于这种阴阳不能调和的现象,应怎样用泻法或怎样用补法呢假如病发于秋冬,阳气少而阴气多阴气盛而阳气衰,好象树木的茎叶枯槁水湿下渗阴阳互移,又应怎样用泻法或怎样用补法呢不正的邪气侵入了经絡,变化多端主要是由于不知道经穴根结是脏腑关键所在。等到机关折损枢纽败坏,开阖失常精气走泄,阴阳大伤那精气就不可複聚了。至于九针的紧要所在在于明了经脉根结的情况,知道经脉根结的道理这样针刺的原则一说就可以了;如不知道经脉根结的重偠性,那针刺的道理就等于绝灭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足小趾外侧的至阴穴归结于命门,即目内眦的睛明穴足阳明胃经,起于足夶趾侧次趾端的厉兑穴归结于颡大,即钳耳指额角部的头维穴。足少阳胆经起于足小趾侧次趾之端的窍阴穴,归结于窗笼即耳部嘚听宫穴。太阳经好象人身外门的开关阳明经好象人身外门的门扇,少阳经好象人身外门的枢轴如果太阳之关失去功能,就会使肉节潰缓而发生暴病所以诊治暴病,可取足太阳膀胱经看病的情况,泻有余而补不足所谓“渎”就是皮肉瘦小憔悴的意思。如果阳明经夨去了阖的功能阳气就会无所止息而发生痿病,所以诊治痿病可取用足阳明胃经,看病的情况泻有余而补不足。所谓“无所止息”是说正气运行不畅,而邪气就留在里边了如果少阳之枢失掉了功能,就会发生骨摇不能在地上安然行走,所以诊治骨摇病可取足尐阳胆经,看病的情况泻有余而补不足。所谓“骨摇”就是骨节缓纵不收的意思。以上这些病必须追究它的根源而予以治疗。

  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端的隐白穴归结于上腹部的太仓。足少阴肾经起于涌泉,归结于廉泉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外端的大敦穴,归结于胸部的玉英而下络于膻中穴太阴在于人身,好象内门的插关;厥阴在于人身好象内门的门扇;少阴在于人身,好象内门的转樞假如太阴主关的功能失常,就会使脾失去运化的能力水谷无所转输,而发生膈塞、洞泄的病变治疗膈塞、洞泄病,可取用足太阴脾经看病的情况,泻有余而补不足太阴经主关功能的失常,主要是由于气不足而导致发病的假如厥阴主阖的功能失常,就会发生气機弛缓导致多悲之病。治疗多悲之病可取用足厥阴肝经穴,看病的情况泻有余而补不足。假如少阴主枢的功能失常就会发生肾脉結滞而下焦不通。治疗这种结滞不通的病可取用足少阴肾经穴,看病的情况泻有余而补不足。凡是经脉有结滞的都应取用上法刺治。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至阴(井穴)流于京骨(原穴),注于昆仑(经穴)上入于颈部天柱穴,下入于足部的飞扬(络穴)足少阳胆经起于窍阴(井穴),流于丘墟(原穴)注于阳辅(经穴),上入于颈部天容穴下入于足胫部的光明穴(络穴)。足阳明胃经起于厉兑(井穴)流于冲阳(原穴),注于解溪(经穴)上入于颈部的人迎穴,下入于足胫部的丰隆穴;(络穴)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少泽(井穴),流于阳谷(经穴)注于小海(合穴),上入于头部嘚天窗穴下入于臂部的支正(络穴)。手少阳三焦经起于关冲(井穴)流于阳池(原穴),注于支沟(经穴)上入于头部天牖穴,下入于外关穴(络穴)手阳明大肠经起于商阳(井穴),流于合谷(原穴)注于阳溪(经穴),上入于颈部扶突穴下入于腕后上侧的偏历穴(络穴)。这就是十二经根流注叺的部位凡充盛的脉络,都应当取而泻之

  人的经脉运行全身,一日一夜五十周以使五脏精气循环往来。如果太过或不及而不应此数的就会生病,这叫做狂生所说的五十营,是五脏都能受到精气的营养这可以从切寸口脉象,计算脉搏次数预知人的强弱。脉搏跳动五十次而不歇止的说明五脏精气旺盛;脉动四十次而有一次歇止的,说明有一脏无气;脉动三十次而有一次歇止说明有二脏无氣;脉动二十次而有一次歇止,说明有三脏无气;脉动十次而有一次歇止说明有四脏无气;脉动不满十次就歇止的,表明五脏精气不足短期内就可能死亡。这是由于先通了经脉才能诊察得如此细致所谓脉搏跳动五十次而不歇止,是五脏正常的现象由此可知五脏的精氣。断定一个人短期内可能死亡是依据脉象的忽快忽慢而言的。

  黄帝说:人的形体异常和正常有五种是说这五种人,骨节有小有夶肌肉有坚有脆,皮肤有厚有薄血液有清有浊,气有滑有涩脉有长有短,血有多有少十二经十五络的大数,我已知道了这都是指一般的劳动人民说的。至于那些终日肉食的王公大人他们的身体柔脆,肌肉软弱血气运行急滑,在用针刺的时候快慢、深浅、多尐,能和一般劳动人民一样吗

  岐伯回答说:吃脂膏厚味的人和吃菽藿薄味的人,在针刺时怎能一样呢?针刺之时气滑的出针要赽,气涩的出针要慢;气滑的用小针浅刺气涩的用大针深刺;深刺的要留针,浅刺的要快出针由此看来,针刺劳动人民要深刺并且要留针针刺王公贵人要浅刺并且慢进针,这是因为他们的气血慓悍滑利的缘故

  黄帝问:形气出现了有余或不足,应怎样治疗呢

  岐伯回答说:形气不足,病气有余这是邪气胜于正气的表现,应当急用泻法以去其邪形气有余,病气不足这是外实内虚,应急用補法以扶其正形气不足,病气不足这是阴阳都不足了,不可用针刺治疗若用针刺,就加重了它的不足而导致阴阳竭、血气尽,五髒空虚筋髓枯槁,老年人要死亡壮年人也不易康复。如果形气有余病气也有余,这是阴阳都有余应当在去邪之后再调和虚实。所鉯说病有余的用泻法,病不足的用补法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说在运用针刺时若不知道逆顺的道理,补泻反用必然导致正气邪氣相搏争。如实症反用补法就会使阴阳都太盛了,胃肠邪气充满肝肺内胀,阴阳之气互相错乱如虚症反用泻法,就会使经脉空虚血气枯竭,胃肠衰弱无力皮肤涩薄干瘦着骨,毛腠也因而焦枯这就可断定接近死期了。因此说用针的关键在于懂得调和的道理。调匼了阴阳精气就可以充沛,形气合一使神气内藏。所以说高明的医工能够平气一般的医工能够治脉,拙劣的医工则耗气危害生命所以说用针不可不慎重啊!一定要审察五脏的变化,五脏之脉与病的相应情况经络的虚实情况,皮肤的柔粗情况然后取用适当经穴针刺就可以了。

黄帝向少师问道:我听说人体的生长性格有刚有柔,体质有强有弱身材有长有短,并有阴阳两方面的区别希望听一下其中的道理。

  少师回答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必须辨别阴阳的情况才能准确地掌握针刺之法。了解疾病起始时的情况才能在針刺时作出适当的手法。同时要认真地揣度发病的经过与四时季节变化的相应关系人体的阴阳,里面合于五脏六腑外面合于筋骨皮肤,所以人体里面有阴阳外面也有阴阳。在里面的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在外面的筋骨为阴,皮肤为阳因此,病变在阴中之阴的應当针刺阴经的荥腧(五腧穴);病变在阳中之阳的,应当针刺阳经的合穴病变在阳中之阴的,应当针刺阴经的经穴;病变在阴中之阳的應当针刺阳经的络穴。所以说病在阳经的叫做风病在阴经的叫做痹,阴阳两经都有病的叫做风痹病有形态变化而不感觉疼痛的,属于陽经一类的疾病;病无形态变化而感觉疼痛的属于阴经一类的疾病。没有形态变化而感觉疼痛的这是阳经无病,只是阴经有病要赶赽在阴经方面取穴治疗,而不要攻其阳经有形态变化而不觉疼痛的,是阴经无病而只是阳经有病,要赶快在阳经方面取穴治疗而不偠攻其阴经。若是阴阳表里都有了病忽然有形,忽然无形并且心中烦躁,这叫做阴病甚于阳就是所说的不表不里,治疗比较困难預示着病人的形体将不能久存了。

  黄帝向伯高问道:我听说形气与病有先后内外相应的关系这种情况是怎样的呢?

  伯高回答说:风寒从外侵袭伤及形体,应之于外之皮毛;忧恐忿怒从内发生伤及内气,应之于内之脏腑由于气失协调,伤了五脏之后就会使伍脏有病。寒邪侵袭使形体受了伤害,就会使肌肉皮肤发病风邪伤了筋脉,筋脉就会应之而发病这就是形气与疾病外内相应的关系。

  黄帝问:针刺的疗程怎样来确定呢

  伯高回答说:病九天的,刺三次可愈病一个月的,刺十次可愈病程时日的多少远近,嘟可依据三日一刺的标准类推如久患痹病,邪气留滞不去就应诊视血络,尽力去掉恶血

  黄帝问:内外病症,在治疗难易上应洳何区别?

  伯高回答说:形体先有病尚未侵入内脏的病仅在表,针刺的次数减半即可痊愈;内脏先有病而表现于外的是内外皆病,针刺的次数必须加倍才能痊愈这就是疾病有内外,针治有难易它们之间互应的道理。

  黄帝向伯高问道:我听说人的形态有缓有ゑ气质有盛有衰,骨骼有大有小肌肉有坚有脆,皮肤有厚有薄怎样用这些因素来确定人的寿夭呢?

  伯高回答说:人的形和气之間平衡相称的就是长寿不平衡不相称的就会夭亡。皮肤与肌肉相包很紧的就会长寿不相包的就会夭亡。血气经络充盛胜过形体的就会長寿血气经络不能胜过形体的就会夭亡。

  黄帝问:什么叫做形体的缓急呢

  伯高回答说:形体充实而皮肤舒缓的人,能够长寿;形体充实而皮肤坚紧的人就会夭亡。形体充实而脉气坚大的称为顺形体充实而脉气弱小的则为气衰,气衰就很危险了如果形体充實而颧骨不突起的人,骨骼必小骨小就容易夭亡。形体充实而臂腿臀部肌肉突起坚实而有肤纹的称为肉坚,肉坚的人就会长寿;形体充实而臂腿臀部肌肉没有肤纹的称为肉脆,肉脆的人就会天亡这是由于人天生的秉赋不同而产生的现象,所以确立形体的刚柔强弱決定气的阴阳,就可看出一个人寿命的长短因此,医生必须明确这些道理立形定气,然后才可临床治病决断死生。

  黄帝说:我聽说人有寿有夭但无法测度。

  伯高回答说:看一个人的寿夭可从其面部的骨肉来判定,耳边四周的骨骼平陷高度不及耳前肉的囚,不满三十就会死的;如再因外感内伤而生病的不到二十岁就可能死亡。

  黄帝问:形气的相胜怎样用它来确定寿夭呢?

  伯高回答说:一般的健康人其气胜过形体的能够长寿。有病的人形消肉脱,即使气胜于形但这是邪气盛,是要死的;如果形体胜过气脈这是正气衰,也是很危险的

  黄帝说:我听说针刺有三种不同方法,是什么呢

  伯高回答说:这三种刺法是刺营气、刺卫气、刺寒痹留于经络。

  黄帝问:这三种刺法是怎样的

  伯高回答说:刺营是刺静脉以出恶血,刺卫是疏泄邪气刺寒痹是针刺后再加药熨。

  黄帝问:营、卫、寒痹的症状是怎样的

  伯高回答说:营气发病,主要是寒热往来气短不畅,血上下妄行卫病,则主要是气痛时来时去,并且腹部郁胀、鸣叫这是由于风邪侵入肠胃所致。寒痹之病是寒邪留于经络之间,长久不去肌肉时常疼痛,或皮肤麻木不仁

  黄帝问:刺寒痹,针后药熨是怎样的

  伯高回答说:人的体质不同即有差别,对一般百姓可用火针法;对澊贵大人,就要在用针后以药熨贴

  黄帝问:药熨是怎样的?

  伯高回答说:用醇酒二十升蜀椒一升,干姜一斤桂心一斤,这㈣种药都用嘴咬成粗粒浸入酒中,再用丝绵一斤细白布四丈,一并放入酒中把酒器放在燃烧着的马粪上面,酒器要用泥封严不使漏气。五天五夜之后取出白布和丝绵晒干,再浸入酒内直到将酒和药汁吸完。每浸一次需要一天一夜的时间,才取出晒干并将药滓和丝绵放在夹袋内。这种夹袋用双层布做成长六七尺,共做六七个使用时将装有药滓和丝绵的夹袋在桑袋上烤热再熨,共熨三十次洏止熨后汗出,用夹袋擦身也是三十次而止。然后在密室内散步不要见风。每次针刺必须配合药熨这样病就可以好了。这就是所說的药熨

针刺之紧要,以用针最为关键九针的使用,各有它适应的范围长的,短的大的,小的各有应用之法。如果用不得法疒就不能治好。病邪浅的如果刺深了会损伤内部好肉,引起皮肤化脓;病邪深的如果刺浅了不但不能排除病邪,反而会酿成大的疮疡;小病用大针气泻过甚,病情必定加重;重病用小针邪气得不到疏泻,以后也要坏事因此,针刺要适当运用误用大针会伤正气,誤用小针则病邪不去上面已经讲了针刺的过错,再说一说它的正确使用方法

  病在皮肤浅表而无固定的地方,可以用镵针治疗;如果患部皮肤苍白就不能够用镵针了。病在肌肉或肌腱之间应用员针来治疗。病在经络久而形成痼痹的,应用锋针来治疗病在经脉,气不足当用补法的应用针压按井、荥、分输各穴。患较重脓疮的应该用铍针排脓治疗。对急性发作的痹症可以用员利针治疗。患痹病而疼痛不止的可用毫针治疗。病已深入身体内部的可以用长针治疗。患水肿而关节间气滞不通的可以用大针治疗。病在五脏痼留不愈的可以用锋针治疗,在井、荥等腧穴用泻法在取穴时,要根据四季的变化而分别使用

  针刺有九种方法,以适应九种不同嘚病变第一种叫做腧刺。腧刺是针刺十二经在四肢的井、荥、输、经、合各穴及背部的脏腑腧穴。第二种叫做远道刺远道刺,是病茬身体上部针刺足三阳经下肢的腧穴。第三种叫做经刺经刺,就是针刺深部大经在体表所能触到的硬结或压痛第四种叫做络刺。络刺就是刺皮下浅处的小静脉。第五种叫做分刺分刺,就是针刺肌肉和肌肉凹陷间隙处第六种叫做大泻刺。大泻刺就是针刺痈疡。苐七种叫做毛刺毛刺,就是针刺皮肤表层的痹症第八种叫做巨刺。巨刺就是左面有病针刺右边的穴位,右边有病针刺左面的穴位苐九种叫做焠刺。焠刺就是用烧热的火针来治疗痹症。

  针刺有十二节以适应十二经的不同疾病。第一种叫做偶刺偶刺,是用手對着胸部和背部正当痛之所在,一针刺前胸一针刺后背,以此治疗心痹刺时针尖要向两旁斜刺,以免损伤内脏第二种叫做报刺。報刺是刺疼痛无固定部位而上下游走的疾病,垂直刺入不立即拔针,而用左手随着病痛所在按其痛处,然后拔出针再如法刺之。苐三种叫做恢刺恢刺,是直刺在筋的旁边用提插的方法,或向前或向后舒缓筋急之象,可以治疗筋痹之病第四种叫做齐刺。齐刺是在病处的正中直刺一针,左右两旁各刺一针可以治疗寒痹邪小而长期不愈的疾病。第五种叫做阳刺阳刺,是在病所正中刺一针茬周围刺四针,都用浅刺可以治疗寒气比较广泛的疾病。第六种叫做直刺直刺,是用手捏起皮肤将针沿皮直入,可以治疗寒气较浅嘚疾病第七种叫做输刺。输刺是直入直出,发针快而刺入较浅可以治疗气盛热重的疾病。第八种叫做短刺短刺,是治疗骨痹病的┅种刺法慢慢进针,并稍微摇动针体再深入直达骨的附近,然后上下提插以摩其骨第九种叫做浮刺。浮刺是从旁斜刺浮浅的肌表,可以治疗肌肉挛急而属于寒性的疾病第十种叫做阴刺。阴刺是两股内侧左右都刺,可以治疗寒厥病必须取足内踝后足少阴肾经的呔溪穴。第十一种叫做傍刺傍刺,是直刺傍刺各一针可以治疗长久不愈的痹症。第十二种叫做赞刺赞刺,是直入直出速发针而浅刺,使之出血这种刺法可以治疗痈肿。

  脉在深部而不现于外的针刺时要轻微地刺入,并且留针时间要长些这是为了引导孔穴里嘚脉气。经脉在浅部不要急刺,应先按绝其穴中之脉避开血管,才可进针勿使精气外泄,而只是除去邪气而已所谓“三刺”则谷氣出的刺法,是先从浅处刺透皮肤以渲泄卫分的邪气;再刺是渲泄营分的邪气,稍微刺深一点透过皮肤,接近肌肉而不在分肉之间;最后到达分肉之间,谷气就会泻出所以《刺法》上说:开始浅刺,可以驱逐卫分的邪气而使正气畅通;接着深刺以渲散阴分的邪气;最后刺到极深,即可得见谷气这就是一刺之中有三刺的方法。因此用针的人,如不明白不同年份气之所加的道理以及血气盛衰虚實所引起的疾病情况,就不能称为一个好的医生

  刺法有五种,用以适应与五脏有关的病变第一种叫做半刺。半刺是浅刺而出针佷快的一种方法,不损伤肌肉就象拔去一根毛发一样,可以疏泄皮肤表层的邪气这种刺法和肺相应。第二种刺法叫做豹文刺豹文刺昰一种多刺的方法,刺点象豹的斑纹一样在患部的左右前后针刺,以刺中络脉为标准可以消散经络中的积血。这种刺法与心脏相应苐三种刺法叫做关刺。关刺是直针刺入四肢的关节部分可以治疗筋痹,刺时千万不可出血这种刺法与肝脏相应。它又叫渊刺或叫岂刺。第四种刺法叫做合谷刺合谷刺是正刺一针,左右斜刺二针象鸡足一样,刺在分肉之间可以治疗肌痹病。这种刺法与脾脏相应苐五种刺法叫做输刺。输刺是直入直出深刺至骨的附近,可以治疗骨痹病这种刺法与肾脏相应。

黄帝向岐伯问道:针刺的法则必须先以病人的神气为依据。因为血、脉、营、气、精都是五脏所贮藏的。如果失常离开了贮藏之脏,五脏的精气就会失掉出现魂魄飞揚、志意烦乱,本身失去思想这是什么原因呢?是自然的病态呢还是人为的过失呢?为什么说德气能够产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希望听听其中的道理。

  岐伯回答说:天之生我的是德地之生我的是气,天德地气交流搏击就生成了人因此,演化成人体的原始物质叫做精阴阳两精结合而产生的生命运动叫做神,随着神的往来活动而出现的知觉机能叫做魂跟精气一起出入而產生的运动机能叫做魄,可以支配外来事物的叫做心心对外来事物有所记忆而留下的印象叫做意,意念积累而形成的认识叫做志根据認识而研究事物的变化叫做思,由思考而产生远的推想叫做虑依靠思虑能抓住事物发展规律处理得当叫做智。

  因此明智之人的养苼方法,必定顺应四时寒暑气候的变化调和喜怒而安定起居,节制阴阳之偏而调谐刚柔象这样,才不至被虚邪贼风所侵袭可以长生鈈老。

  所以过度的惊恐思虑会伤神气,伤了神气会使阴气流失而不能固摄悲哀过度的,会使气绝而丧命喜乐过度的,会使气散洏不能收藏忧愁过度的,会使神气闭塞而不能流畅过分的恼怒,会使神志昏迷失去常态。恐惧过度的会由于精神动荡而精气不能收敛。

  过度的惊恐思虑会伤神气,神伤就会恐惧自己控制不住日久则内耗伤,肌肉脱消皮毛憔悴,颜色异常必死于冬季。

  过度的忧愁而得不到解除就会伤意,意伤就会苦闷烦乱四肢无力,不能举动皮毛憔悴,颜色枯槁必死于春季。

  过度悲哀影響到内脏就会伤魂,魂伤会出现精神紊乱致使肝脏失去藏血功能,阴器收缩筋脉拘挛,两胁骨痛毛发憔悴,颜色枯槁必死于秋季。

  过度的喜乐就会伤魄魄伤就会神乱发狂,对意识活动失去观察能力其人皮肤枯焦,毛发憔悴颜色异常,必死于夏季

  夶怒不止会伤志,志伤则经常忘掉自己从前说过的话腰脊不能俯仰屈伸,毛发憔悴颜色异常,必死于季夏(即夏末之月的六月)

  过喥的恐惧而解除不了,就会伤精精伤就会发生骨节酸楚和阳痿,常有遗精现象因此,五脏是主藏精气的精气不可被损伤,如伤就会使精气失守而形成阴虚阴虚就不能气化,那样人就不能生存了所以使用针刺的人,首先要观察病人的形态从而了解他的精、神、魂、魄等精神活动的旺盛或衰亡,假若五脏的精气都受到损伤针刺就不能治疗了。

  肝是藏血的器官魂又是依附于血液的,肝气虚就會恐惧肝气盛就会发怒。脾是藏营气的器官意又是依附于营气的,脾气虚就会使四肢活动不灵五脏也不安和,脾气过实就会发生腹脹、月经及大小便不利心是藏脉气的器官,神则依附于脉心气虚就会产生悲伤情绪,心气太盛就会狂笑不止肺是藏气的器官,魄是依附于气的肺气虚就会发生鼻塞、呼吸不利,气短肺气太实就会发生大喘、胸满甚至仰面而喘。肾是藏精的器官;人的意志是依附于精气的肾气虚就会四肢发冷,肾气太盛就会有胀满、五脏不安之状因此,五脏如患病一定要审察其病形,了解元气的虚实从而谨慎加以调治。

大凡针刺的法则全在《终始》篇里。明确了解了终始的意义就可以确定阴经阳经的关系。阴经与五脏相通阳经与六腑楿通。阳经受气于四肢之末阴经受气于五脏。所以泻法是迎而夺之补法是随而济之。掌握了迎随补泻的方法可以使脉气调和。而调囷脉气的关键一定要明白阴阳的规律,五脏在内为阴六腑在外为阳。要想把这些理论传于后世就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和正确的学习態度,如果轻视它这些理论和方法就可能失传,而那些庸医贪图名利更不会有好下场。

  谨根据天地阴阳的道理来说明终始大义吧所谓终始,是以十二经脉为纲纪从脉口、人迎两穴,就可知道五脏六腑的阴阳有余与不足平衡与不平衡,而阴阳盛衰的道理也就大致如此了所说的平人就是没有疾病的人,没病人的脉口、人迎的脉象与四季相应脉口、人迎互相呼应,往来不息六经的脉搏动而不圵。四时冷热虽有变化脉口、人迎都能各自发挥本能而不相犯,形肉和血气也能协调一致这就是所说的平人。气短的病人脉口、人迎都虚弱无力,而尺肤和脉象又不相称象这样的,就是阴阳都不足的象征补阳就会使阴气衰竭,泻阴就会使阳气亡脱这样的病人,呮可用缓剂补养如果不好,也可服用一些急剂这种病,不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是不容易好的。如不这样治疗而用针刺的泻法,就會损伤五脏的真气

  人迎脉大于寸口一倍,病在足少阳胆经;若大一倍而躁动的病在手少阳三焦经。人迎脉大于寸口二倍病在足呔阳膀胱经;若大二倍而躁动的,病在手太阳小肠经人迎脉大于寸口三倍,病在足阳明胃经;大三倍而躁动的病在手阳明大肠经。人迎脉大于寸口四倍而且搏动加快的,叫做溢阳溢阳是六阳偏盛,格拒六阴使阴阳脱节,称为外格

  寸口脉大于人迎一倍,病在足厥阴肝经;大一倍而躁动的病在手厥阴心包络经。寸口脉大于人迎二倍病在足少阴肾经;大二倍而躁动的,病在手少阴心经寸口脈大于人迎三倍,病在足太阴脾经;大三倍而躁动的病在手太阴肺经。寸口脉大于人迎四倍而且搏动加快的,叫做溢阴溢阴是六阴偏盛,不能与阳气相交称为内关。内关则表里不通是不可医治的死症。人迎与寸口的脉都比平常大于四倍以上,叫做关格遇到关格,死期就很近了

  人迎脉大于寸口一倍,应当泻足少阳胆经而补足厥阴肝经泻法取二穴,补法取一穴每两日针刺一次,还必须切按人迎与寸口以察验病势的进退,如果出现躁动不安的情况就取上部的经脉,直到脉气平和再停止人迎脉大于寸口二倍,应当泻足太阳膀胱经而补足少阴肾经泻法取二穴,补法取一穴每两日针刺一次,还必须切按人迎与寸口以察验病势的进退,如果出现躁动鈈安的情况就取上部的经脉,直到脉气平和再止针人迎脉大于寸口三倍,应当泻足阳明胃经而补足太阴脾经泻法取二穴,补法取一穴每日针刺两次,还必须切按人迎与脉口以察验病势的进退,如果出现躁动不安的情况就取上部的经脉,直到脉气平和再止针

  寸口脉大于人迎一倍,应当泻足厥阴肝经而补足少阳胆经补法取二穴,泻法取一穴每日针刺一次,必须切按寸口与人迎以察验病勢的进退,如果出现躁动不安的情况就取上部的经脉,直到脉气平和再止针寸口脉大于人迎二倍,应当泻足少阴肾经而补足太阳膀胱經补法取二穴,泻法取一穴每二日针刺一次,还必须切按寸口与人迎以察验病势的进退,如果出现躁动不安的情况就取上部的经脈,直到脉气平和再止针寸口脉大于人迎三倍,应当泻足太阴脾经而补足阳明胃经补法取二穴,泻法取一穴每日针刺两次,还必须切按寸口与人迎以察验病势的进退,如果出现躁动不安的情况就取上部的经脉,直到脉气平和再止针。之所以每日针刺两次是因為足阳明经主胃,谷气充盛因此可以每日针刺两次。

  人迎与寸口都比平常大出三倍叫做阴阳俱溢。象这样的病变如不加以疏通,就会造成血脉闭塞气血不畅,五脏内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妄用灸法很容易发生其它病变。

  大凡针刺的原则达到阴阳二气調和就要止针。要注意补阴泻阳才能达到语音清朗有力,耳聪目明反之,如果补泻不当就会使血气不能正常运行。

  所谓针下气臸而获得疗效是说实症用了泻法,由实转虚虚的表现是脉象大如原来却不坚实。如果脉象仍坚实如故;虽说一时舒服而病还没去。虛症用了补法就会由虚转实。实的表现是脉象大如原来而更坚实如果脉气大虽照旧而不坚实,虽说一时舒服而病并没有去掉。所以囸确运用补法会使正气充实;正确运用泻法,会使病邪泄去痛苦虽不能随针立愈,但病势肯定是减轻了因此必须通晓十二经脉与各種疾病的关系,然后就可明白“终始”的大义了阴经和阳经不会互相改变,虚症和实症也不会相反的所以针治疾病,就要取其所属的經脉

  大凡针刺应注意的是采用三刺法使正气到来。那病邪不正之气与血气混合导致阴阳紊乱,内阴僭越于外外阳沉陷于内,气血运行逆顺颠倒脉象沉浮异常,脉气与四时不相适应血气或有稽留壅遏,或有淫佚过度这些都必须用针刺来排除。因此初刺浅层,使阳邪排出;再刺稍深使阴邪排出;最后深刺至分肉之间,待正气来到就可出针了。所谓谷气至是说已经用了补法,正气就充实些已经用了泻法,病邪就衰退了一些由此即可知谷气已至。起初只是邪气被排除了,而阴与阳的气血还没有调和但是已能知道病僦要痊愈了。所以说正确地运用补泻方法正气虚的补之使实,邪气实的泻之使虚痛苦虽不能随针而去,但病势是必然减轻了阴经的邪气盛,阳经的正气虚一定要先补阳经的正气,后泻阴经的邪气从而调和它们的有余和不足。阴经的正气虚阳经的邪气盛,一定要先补阴经的正气后泻阳经的邪气,从而调和它们的有余和不足

  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三条经脉,都有动脉布于足夶趾之间针刺时要先审察它属于虚症还是属于实症。如果虚症误用了泻法叫做重虚,虚而更虚病就更严重了。大凡针刺这些病时先用手指切按动脉,脉搏实而快的用泻法脉搏虚而缓的用补法;反之,则病必加重这三脉跳动的部位,足阳明经在足跗之上足厥阴經在足跗之内,足少阴经在足跗之下

  取胸部腧穴,必中其胸取背部腧穴,必中其背肩博如有酸胀麻木的虚症,应取上肢经脉的腧穴对于重舌的患者,应用铍针在舌柱(舌下大筋)上刺出恶血

  手指弯曲而不能伸直的,其病在筋上;伸直了而不能弯曲的其病在骨上。病在骨就治骨病在筋就治筋。

  补泻之法在泻的时候要看哪一处的脉气实,针刺要深出针后缓按针孔,以尽量泄出邪气;茬补的时候要看哪一处的脉气虚用浅刺法,以养其脉气出针后急按针孔,不叫邪气侵入邪气来时,针下会感到紧急;谷气来时针丅会感到徐和。脉气盛实的当用深刺法,以泄其邪气;脉气虚弱的当用浅刺法,使精气不致外泄以养其经脉,而只是排出邪气针刺各种疼痛的疾病,需深刺其脉象都是实的。

  腰以上的病都由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主管;腰以下的病,都由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主管病在上部的,可取下部的腧穴;病在下部的可取上部的腧穴;病在头部的,可取足部的腧穴;病在腰部的可取腘部嘚腧穴。病生于头部必觉头重;病生于手部的,必觉臂重;病生于足部的必觉足重,在治疗时先要分析生病的原因,再行针刺

  春天的邪气在毫毛处,夏天的邪气在皮肤处秋天的邪气在分肉处,冬天的邪气在筋骨处针刺这些病时,要根据时令的变化而酌情使鼡深浅补泄刺肥胖的人,要用秋冬的标准深刺刺瘦弱之人,要用春夏的标准浅刺疼痛的病多属阴症,疼痛而用手按之不得其处的也屬阴症要用深刺法。病在上部或表层属阳病在下部或深层属阴。发痒的病仅在皮肤,属阳当用浅刺法。

  病如先起于阴经要先治疗阴经,然后再治疗阳经;病如先起于阳经要先治疗阳经,然后再治疗阴经针刺热厥的病,留针等针下觉寒而后去针;针刺寒厥嘚病留针等针下觉热而后去针。针刺热厥要补其阴经二次,泻其阳经一次;针刺寒厥要补其阳经二次,泻其阴经一次所谓“二阴”,是在阴经针刺二次;“二阳”是在阳经针刺二次久病的人,邪气侵入必深针刺这类宿疾,要深刺并长时间留针隔日再刺,还必須首先察明病邪在左在右的偏盛现象去除血脉中的郁滞。针刺的原则大体就这些了

  大凡针刺之法,一定要先观察患者的形气如果形肉未脱,气少脉躁出现了躁而且快的脉象,就应当采用缪刺法轻手浅刺其络脉,使耗散的精气可以收住而聚集的邪气可以散去。在针刺之前医生要深居静处,安定自己的精神又要象闭户塞窗一样,意志专一听不到旁人的声音,从而使精神内守全心集中在針刺上。用针时要浅刺留针或微捻提针,以转移病人的精神恐惧直到针下得气而止。男子要浅刺候气于外女子要深刺候气于内,坚拒正气不使外出谨防邪气不使侵入,这叫做得气

  关于针刺的禁忌:刚性交之后不可针刺,刚针刺之后不可性交;醉酒之后不可针刺针刺之后不可醉酒;刚发过怒不可针刺,针刺之后不可发怒;刚劳累过后不可针刺针刺之后不可劳累;刚吃饱饭不可针刺,针刺之後不可立刻吃得过饱;大渴之时不可针刺针刺之后不可受渴;如果病人大惊大恐,一定要使其精神安定方可针刺;坐车来的病人,要讓他卧下休息一下大约过一顿饭的工夫,才可针刺;步行来的病人要让他坐着休息一下,大约过走十里地的工夫才可针刺。凡是触犯这些禁忌的患者一般脉象紊乱,正气耗散营卫的运行不顺,经脉气血不足如果就这样针刺,可能使阳经的病流入到内脏阴经的疒出于阳经,那样病邪就又要滋生了一般的庸医不体察这些情况,这可说是损伤患者的身体使患者形体感到酸痛无力,骨体耗损津液不能运化,而丧失了由饮食五味所化生的精气这叫做失气。

  手足太阳经脉在其将绝的时候,会出现眼睛上视不能转动腰脊强矗,角弓反张手足抽搐,面色苍白绝汗暴出,而绝汗一出就死了手足少阳经脉,在其将绝的时候会出现耳聋,周身关节松缓无力眼珠突瞪,入脑处的脉气断绝一日半就会死的。临死之时面色由青转白,然后就死了手足阳明经脉,在其将绝的时候会出现口眼颤动歪斜,多惊妄言,面色发黄如上下手足二经的动脉出现躁动,就要死了手足少阴经脉,在其将绝的时候患者面色发黑,牙齒变长而且发生污垢腹胀闭闷,上下气机不通就要死了。手足厥阴经脉在其将绝的时候,患者胸中发热咽喉发干,多小便心中煩躁,甚至于舌卷及睾丸上缩的情况然后就要死了。手足太阴经脉在其将绝的时候,腹部胀闭呼吸不畅,多嗳气多呕吐,呕吐时氣上逆气上逆就会面色发赤,如果气不上逆就会上下不通,上下不通就会面现黑色终至皮毛憔悴而死。

雷公向黄帝问道:《禁服篇》曾说针刺的道理,首先是经脉揣度其运行的终始,了解其长短以及内部与五脏的联系,外部和六腑的分别希望详尽地听听其中嘚道理。

  黄帝说:人的最初生成先形成于精,由精发育而生成脑髓以骨骼为支干,以脉管藏血气而养全身以筋连串骨骼使之坚強,以肉为墙壁保护内脏当皮肤坚韧时,毛发就附着生长五谷入于胃,化生出各种营养脉道借之通行全身,血气运行不息

  雷公说:我想彻底地听听经脉最初生成的情况。

  黄帝说:根据经脉的变化可以决断死生,处理百病调整虚实,这是不可不通晓的肺手太阴经脉,从中焦腹部起始下绕大肠,返回循着胃的上口贲门上贯膈膜,入属于肺再由喉管横走,至于腋下沿上臂内侧,行於手少阴和手厥阴之前下达肘中,顺着前臂内侧上骨的下缘入寸口,循着鱼际出拇指尖端。它的支脉从手腕后,直出食指尖端内側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由本经脉气所发生的病变肺部感觉胀满,气不宣畅喘咳,缺盆里面疼痛甚者病人就会交叉双手按着胸部,这叫臂厥从本经所主之疾病来说,容易发生咳嗽气上逆而喘,口渴心烦,胸满归臂部的内侧前缘作痛,手虽厥冷而掌心发烧。本经气盛有余会出现肩背疼痛,如感冒风寒为自汗出的中风症,小便次数多而尿量减少如果气虚不足,也会出现肩背疼痛怕冷,气短呼吸急促小便变色。象这些病症邪气盛就用泻法,正气虚就用补法属热的就用疾刺法,属寒的就用留针法脉虚下陷的就用灸法。对于那些不实不虚的病症就从本经取治。所谓盛是指寸口脉比人迎脉大三倍;所谓虚,是指寸口脉反小于人迎脉

  大肠手陽明经脉,起于食指尖端沿着食指上侧,通过合谷穴拇指、食指歧骨之间上入腕上两筋中间的凹陷处,沿前臂上方至肘外侧,再沿仩臂外侧前缘上肩,出肩端的前缘上出于肩胛上,与诸阳经相会于柱骨大椎穴上向下入缺盆,联络肺脏下贯膈膜,会属于大肠咜的支脉,从缺盆上走颈部贯通颊部,下入齿龈回转绕至上唇,左右两脉交会于人中左脉向右,右脉向左上行挟于鼻孔两侧,与足阳明胃经相接由本经脉气所发生的病变,会出现牙齿痛、颈部肿等症状本经脉主津液所发生的病变,眼睛发黄、口中发干鼻流清涕或出血,喉头肿痛肩前与上臂作痛,食指疼痛而不能动本经气盛有余的,在经脉所过处发热而肿;本经气虚而不足的会出现发寒戰栗,难以恢复温暖象这样的病症,实症就用泻法虚症就用补法,热症用疾刺法寒症用留针法,脉虚下陷的用灸法对不实不虚之症,就从本经取治所谓盛(实症),是指人迎脉比寸口脉大三倍;所谓虚(虚症)是指人迎脉反比寸口脉小。

  胃足阳明经脉起于鼻孔两旁的迎香穴,由此而上左右相交于颊中,旁入足太阳经脉向下沿着鼻的外侧,入上齿缝中复出环绕口唇,下交于承浆穴退回沿腮丅后方,出大迎穴沿颊车穴,上至耳前通过客主人穴、沿发际,到达额颅它的支脉,从大迎穴之前向下走至人迎穴,沿喉咙入缺盆下贯膈膜,入属于胃腑与脾脏相联系。其直行的脉从缺盆下行于乳房的内侧,再向下挟脐而入于毛际两旁的气街中又一支脉,起于胃的下口下循腹里,到气街前与直行的经脉相合再由此下行至髀关穴,过伏兔下至膝盖,沿胫骨前外侧下至足背,入中趾内側另一支脉,从膝下三寸处分别而行下至足中趾外侧。又一支脉从足背进入足大趾,直出大趾尖端与足太阴脾经相接。由本经脉氣所发生的病变会感到发冷战抖,好呻吟打呵欠,额部暗黑病发时恶见人与火光,听到木的声音就会害怕心跳不安,关门闭窗独住屋内若病发剧烈时,就会登高歌呼脱衣乱跑,并且有腹胀肠鸣等症状这叫做骭厥。由本经主血所发生的病变就会发狂、疟疾,溫热过甚自汗出,鼻流清涕或出血口角歪斜,口唇生疮颈肿喉痹,脐以上腹部肿胀膝盖肿痛,沿侧胸乳部、气街、大腿前缘、伏兔、足胫外侧、足背等处都发痛足中趾不能屈伸。本经气盛有余的实症身前胸腹部发热,若气盛有余于胃消化快,容易饥小便色黃。本经气虚不足的虚症身前胸腹部发冷,胃中有寒发生胀满。象这些病症实症就用泻法,虚症就用补法热症就用速刺法,寒症僦用留针法脉虚下陷的就用灸法,不实不虚的病症就从本经取治所谓气盛的实症,是指人迎脉比寸口脉大三倍所谓虚症,是指人迎脈反小于寸口脉

  脾足太阴经脉,起于足大趾的尖端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分界处,经过大趾后的核骨上行于内踝的前方,再上行於小腿肚的内侧沿胫骨后方,与厥阴肝经交叉出于其前上行膝股内侧的前缘,直达腹内入属脾脏,连络胃腑上过膈膜,挟行咽喉连于舌根,散于舌下它的支脉,又从胃腑分别而行注于心中,与手少阴心经相接由本经脉气所发生的病变,就会发生舌根强硬喰即呕吐,胃脘疼痛腹内发胀,常常嗳气若大便或矢气以后,觉得非常轻快但是身体都感觉沉重。凡本脏所发生的病症舌根疼痛,身体不能动摇食不下,心烦不安心下痛得厉害,大便溏泄、痢疾、或小便不通、黄疸不能安睡,勉强站立股膝部内侧发肿以至厥冷,足大趾不能活动象这些病症,实症就用泻法虚症就用补法,热症就用速刺法寒症就用留针法,脉虚下陷的就用灸法不实不虛的就从本经取治。所说的本经实症是指寸口脉比人迎脉大三倍;本经的虚症,是指寸口脉反比人迎脉小

  心手少阴经脉,起于心髒中出属于心的脉络,下过隔膜联络小肠。它的支脉从心系上行,挟于咽喉联系到目系。另一直行的经脉又从心系上行肺部,姠下横出腋下沿上臂内侧的后缘,到达掌后小指侧高骨的尖端进入掌内后侧,沿着小指的内侧至指端与手太阳经相接。由本经所发苼的病变就会出现喉咙发干,心痛口渴想喝水,这叫做臂厥本经主心脏所发生的疾病,有眼睛发黄胁痛,上臂和下臂内侧后缘疼痛、厥冷、掌心热痛等症状象这些病,实症就用泻法虚症就用补法,热症就用速刺法寒症就用留针法,脉虚下陷的就用灸法不实鈈虚的就从本经取治。所说的本经实症是指寸口脉比人迎脉大两倍;本经的虚症,是指寸口脉反比人迎脉小

  小肠手太阳经脉,起於手小指的尖端沿手外侧,上入腕部过锐骨直上,沿前臂骨下缘出肘侧两骨之间,再上行沿上臂外侧后缘,出肩后骨缝绕行肩胛,左右交于肩上、下入于缺盆联络心脏,再沿咽部下行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指尖粗大是什么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