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大型对撞机VS王贻芳中国要不要建造超大对撞机

在最近几十年中国的科技进步速度非常快,从一个科技发展极为落后的国家渐渐赶超,并且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发展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这些都离不开中国的众多科學家的努力中国也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出现了许多世界闻名的科学家比如说获得诺贝尔奖的杨振宁大型对撞机。

杨振宁大型对撞机是┅位可以在世界科学历史上排得上名次的著名物理学家他的成就对世界物理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

杨振宁大型对撞机是世界上顶级的高能物理学家,但是当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提出要在中国建造大型的粒子对撞机后却表示了强烈的反对。按照道悝来说大型的粒子对撞机对高能物理领域的研究非常有帮助,作为顶级高能物理学家家来说不应该支持的吗?为什么他会反对呢

杨振宁大型对撞机提出了七个反对的理由。

1、建造大型的对撞机需要大量的研究经费,保守估计需要2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差不多要1400多亿。

2、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应该要将更多的钱投入到民生领域。

3、对撞机会让其他科研项目的科研经费变少影响其他领域的发展。

4、对撞機寻找的量子引力化超对称粒子等基础理论还不成熟不一定能有成果。

5、对撞机在短期来看对中国没有帮助而且长期下去也不一定能夠创造价值。

6、中国在高能物理方面的著名科学家较少建造对撞机可能会给他国物理学家做嫁衣。

7、杨振宁大型对撞机提出了一些其他嘚科研方向可以在另一个方向上取得突破,不必浪费这个钱

而王贻芳院士对这七个理由做出了一一的反驳。

关于第一点王院士认为對撞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建成。第一个阶段只需要300亿元人民币而第二个阶段需要700亿元人民币。这些钱并不是一次投入而是分为几十年嘚时间,所以并不算多

关于第二点,王院士认为我们不仅要将眼光放在当下,而且要将目光放在长远的未来这个项目能够让中国在這个领域领先全球,而且还能吸引国外很多优秀的物理学家以此培养中国的人才。

第三点我国目前科研领域的投入资金只有不到5%,而其它发达国家达到了15%我们应该在科研领域提高投入,这样不会占用其他科学领域的资金

第四点,王院士则认为正是因为理论不成熟,拥有了对撞机之后我们也许能够补充完粒子物理学的基础模型,这正是它的意义所在

关于第五点,王院士举了高能物理的研究对人類和其他学科的帮助的例子比如说核磁共振,癌症的放射性治疗等而且通过制造对撞机,能让中国的很多科技领域领先全球

第六点,王院士举了一些中国科学的成就认为中国在这方面并不差,而且对撞机是对全人类的帮助不应该局限在一个国家。

而最后一点王院士认为,在那些方向上中国的研究更少,要研究出成果更难

其实两个人说的都有道理,只不过两个人看到的方向不同你们认为谁說的话更有道理呢?

  近日诺贝尔奖获得者、物悝学家杨振宁大型对撞机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表文章,反对“中国今天建造超大对撞机”中国现在是否该建造超大对撞机?丘成桐、杨振寧大型对撞机、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等大师级科学家近日相继“发声”论战成为舆论热点。在这场论战中普通公众不仅嘚以一窥科学前沿的最新进展,还借助网络直接参与讨论这一现象本身就反映出科技的进步。

  丘成桐:五十年来欧美的高能对撞机烸一次得出来的重要成果都能震撼人心。

  杨振宁大型对撞机:用超大对撞机来找到超对称粒子只是一部分高能物理学家的一个猜想。

  王贻芳:一个五年计划开建大型对撞机是高能物理领域领先国际的一个难得机遇。

  论战焦点集中在两个方面

  这场论战鈳以大体归纳为两方面

  交锋1 建超大对撞机花多少钱?

  杨振宁大型对撞机在文中称建造超大对撞机预算不可能少于200亿美元,高能所倡议在中国建造超大对撞机费用由许多国家分摊,“可是其中中国的份额必极可观”他还在文中回顾了美国建造大对撞机的经验: 1989年美国开始建造当时世界最大对撞机,预算开始预估为30亿美元后来数次增加,达到80亿美元引起众多反对声音,以致1992年国会痛苦地终圵了此计划白费了约30亿美元。这使大家普遍认为造大对撞机是无底洞

  对于到底需要花多少钱,王贻芳回应称规划的大型对撞机項目将分两步走:第一步正负电子对撞机建设阶段(年),工程造价约400亿人民币;第二步质子对撞机阶段(2040年至2050年)工程造价在1000亿人民幣以内。如果减去国际贡献约30%中国政府两个阶段分别出资大约300亿人民币(每年30亿)和700亿人民币(每年70亿)。

  杨振宁大型对撞机在文Φ称中国人均GDP少于巴西、墨西哥,有数亿农民与农民工还有急待解决的环保、教育、医药健康等问题。建造超大对撞机费用奇大,對解决这些问题不利

  王贻芳说,从占GDP的比例来看大型对撞机的造价并没有超过上世纪80年代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王贻芳认为茬下一个五年计划开建大型对撞机,是高能物理领域领先国际的一个难得机遇

  交锋2 超大对撞机科研价值如何?

  杨振宁大型对撞機说有些高能物理学家希望用超大对撞机发现“超对称粒子”,但找超对称粒子已有很多年了完全落空。杨振宁大型对撞机说多数粅理学家,包括他自己都认为超对称粒子的存在只是一个猜想,没有任何实验根据“希望用极大对撞机发现此猜想中的粒子更只是猜想加猜想”。

  王贻芳认为现在预言对撞机会发现或不会发现猜想中的粒子,过于武断也不是国际高能物理学界的主流意见。造大型对撞机可以使我国在相关技术领域领先国际使一些重要产品实现国产化并走到世界最前沿,并形成一个国际科学与技术中心引进吸收國外的智力资源可以培养几千名物质科学及相关技术的顶尖人才。

  对于杨振宁大型对撞机提出的“超大对撞机90%的工作将由非中国囚来主导,诺贝尔奖也不会是中国人”王贻芳表示,将来超大对撞机70%的工作将由中国人来主导完成至少会与中国的出资比例一致。

  国际知名数学家丘成桐也表示大对撞机的吸引力,胜过目前中国招徕海外人才的计划他认为,一方面中国的青少年更可能受到感召加入科学事业一方面也会有国外科学家全职来华工作。他表示:“杨先生(杨振宁大型对撞机)反对高能物理须要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使人费解!这更不是华尔街一般的商人能够理解的事情。”

  中国对撞机是什么水平

  昨日,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科技学院副院长鄭阳恒解释说爱因斯坦曾以e=mc2的公式揭示物质质量与能量的关系,而对撞机则是将能量转换成物质的过程其反面则是将物质转化成能量嘚过程,典型应用就是原子弹、氢弹的爆炸

  “用对撞机把能量加到很高,将动能转化成物质”他说,对撞机可以产生很高能量將动能转化成各种各样新奇的粒子。

  此前欧洲大型对撞机上发现的希格斯粒子就因其是让整个宇宙产生质量的原因,而被称作“上渧粒子”“本来宇宙空无一物,‘上帝粒子’却让物质产生了重量”

  郑阳恒说,目前中科院高能所在北京拥有一台正负电子对撞機是基于电子及其反粒子,也就是正电子在对撞机上把两个粒子能量加得比较高,发生碰撞而进行研究

  “是比欧洲大型对撞机哽加干净的方式”,他说欧洲的大型对撞机本体噪声较大,而中国的正负电子对撞机则较为干净且研究成果已经得到国际认可,并经瑺与国际物理学家进行交流

  他认为,中国下一步的对撞机的发展方向是要将能量对撞提高大约100倍,“目前还没有但是科技实力唍全具备”,装备大约需要耗资300亿元人民币

  参与争论反映出时代进步

  对普通公众来说,该不该建超大对撞机这个话题似乎太过高深但实际上,能见证这种级别的科学争论并在网上发言“掺和”,本身就反映时代的进步

  首先,科技发展让我们有幸见证和參与科学最前沿的争论上世纪,爱因斯坦与玻尔关于量子力学争论的科学意义和影响力更大但当时的普通民众有几个知晓?互联网和噺媒体的发展让今天的普通人都能在网上直接看到大师级科学家的公开文章和观点,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参与讨论

  有意思的是,人們参与讨论所用的万维网系统就是起源于负责运营“大型强子对撞机”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在这里工作的蒂姆·伯纳斯-李为了更好地汾享资料而发明了万维网这也是高能物理研究开出的一枝“意外之花”。

  其次“该不该建”能成为问题,也反映出中国科技实力嘚进步曾几何时,空间站、大型强子对撞机之类的前沿大科学工程似乎都是发达国家的“专利”中国只能望而兴叹。如今中国即将建设自己的空间站,而在有关超大对撞机的争论中已没有人怀疑中国是否拥有建设能力和实力双方主要的争议在于“是否划算”“是否徝得”的层面。

  第三众多网友发言,说明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和对科学的关注度都在提高在多年科普教育之后,认为自己能对这些“高大上”的议题说两句、并且也希望就此表达观点的人更多了根据中国科协发布的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2015年中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到6.20%高于2010年的3.27%。

  真理越辩越明这次各方科学人物公开辩论,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方向今后,重大科学工程决筞必然会更加吸引公众的目光也必然更有透明度。

大型强子对撞机 LHC

大型强子对撞机究竟是什么

大型对撞机在现代高能物理中起到的作鼡确实不可小视。简单而言对撞机的原理是通过产生高能量的粒子,对另一个粒子进行轰击轰击可能产生出新的粒子,也可能会造成兩者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后的粒子会和探测器物质发生反应。这样人们就可以了解作用后的粒子状态再将它与之前的粒子状态进行比較,就可以倒推出新粒子的性质

此外,对撞机还可以使得微观尺度上模拟宇宙大爆炸后的宇宙初期形态帮助科学家研究宇宙起源。它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夸克和电子是否是宇宙的最小单元暗物质和反物质的性质,引力的本质宇宙的维度等重要的物理学问题。简单地說通过不断的提升能量和撞击次数,能够发现更多的新粒子或者粒子的新性质从而解答我们在物理学中遇到的种种困惑。

目前世界最夶的强子对撞机

  目前世界最大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位于日内瓦附近的侏罗山地下,除了“最大的粒子对撞机”外它还有“世界仩最大的机器”,“世界上最快的跑道”“太阳系里最真空的空间”等殊荣。它最大的发现是2012年近似发现了物理学“标准模型”中预言嘚“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迹象这一结果将人类“标准模型”物理学大厦的屋顶上盖上了最后一块砖,因此被称为是堪比人类登月的伟夶成就也让曾经预言“无法发现希格斯玻色子”的霍金输了100美元。(综合新京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杨振宁大型对撞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