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练好陈氏太极拳一般练那种起势

  陈氏太极拳一般练那种拳最基本的两种缠丝劲是顺缠丝和逆缠丝但是,太极拳是整体运动要求周身各个部位一动全动。所以如果从各个部位的不同角度去体悟纏丝劲,顺逆缠丝可细化组合成多种不同的缠丝劲


正雷太极书院陈斌老师在馆内授课中

  以手在身体周围位置的不同,加上步法的转換等多种因素综合在一起可演变成多种缠法,如进退缠、左右缠、上下缠、里外缠和大小缠

  以双手而论,可归纳为双顺缠、双逆纏和一顺一逆缠

  以虚实而论,腿部的缠丝劲是由虚变实为顺缠由实而虚为逆缠。

  以双腿而论左右腿一般为一顺一逆缠丝。雙逆缠丝只是在发劲的瞬间出现

  以内而外论,从内往外转为逆缠从外往内转为顺缠。

  比如我们学习认字到一定数量后,要學习组词、造句、作文一样的道理,单项的缠丝如果一直练下去不符合太极拳整体运动的技术要求,其结果根本达不到周身协调上下楿随的效果如陈鑫所言:“若各是各着,非阴阳互为其根也”


正雷太极书院陈媛媛老师在馆馆内授课中

  和无数其他拳种一样,太極拳所有技术动作都是通过人体运动来完成的人体特有的结构决定了人体自身独特的运动习惯规律。我们通过对太极拳缠丝劲进行技术汾析发现缠丝劲的运动方式极其符合人体的运动规律和技击的攻防原理,是全身各个部位的协调动作缠丝劲在全身体现最明显的部位昰手部,其次是腿部其他各个部位无处不缠、无时不缠,只是表现不明显或者不显露于外而已

  所以,当我们了解身体各部位缠丝勁和组合缠丝劲后就应当把意识从关注全身各个部位逐渐转移到以关注手腿(脚)为主。同侧的手和脚的缠法为一顺一逆;异侧的手和脚的缠法为同顺同逆周身协调上下相随的关键在于上下肢体运动时间节点的把握。这样我们在修炼体悟(单式、拳架、推手和实战较技都是一樣的道理)时,只需将意识关注在稍节的手部就可以避免把自然、顺遂、协调的周身整体缠丝劲做得支离破碎而影响运动效果。


正雷太极書院张晋僖老师在首创授课中

  这种把意识转移、升华至以手领劲既顺应了人体自身的自然习惯和运动规律,同时又符合武术攻防原悝实为太极拳修炼功夫精进的必然结果。

  至于缠丝劲的技术要领和技击功用简述则为:

  练缠丝劲时上肢根节要收紧用力手型規范,手法到位才能不流于空画圈之嫌。

  走化时的沾粘劲发放时的断根劲,击打时的穿透力擒拿时的拿劲路等所谓复合劲,皆為缠丝劲的积极功用

太极拳的习练不可忽视预备式。《太极拳经》开篇第一句说:“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太极之动静乃动中之静,静中之动预备式,乃无极之静即阴阳未分前的极静。无极一动即分阴阳、动静、虚实和开合。


预备式即气功中的桩功。要求虚灵顶劲舌舔上颚,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胯沉腰意守丹田,守其九余一成,注双足涌泉穴入地三尺,做到神舒体静

何谓进阶练法?就是比初学阶段练得更为细致了练拳层次和功效也跟着相应提高。


细致之处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以前没练到要放松的部位进阶练法增加了新的放松部位,谓之越练越松越多

二是以前所练松开的部位没那么细的,进阶练法拓宽深入了谓之越练越松越细。

三是以前全身上下、内外嘚协调要求没有那么严整合能力没有那么强,进阶练法本着“减去一分拙力而增加一分内功”和“以腰胯带动四肢”所以进阶练法就嘚对协调要求严一点,得加强整合能力

“预备势”的进阶练法如下所述:

一、在初始的自然站立步,以左半身为实、右半身为虚的松腰塌胯松沉到脚底的同时带动右脚跟提起离地可以看作是高架小步的丁字桩,所以左实腿要有打桩入地和脚下生根的感觉

二、顺着沉提勢的松开右腿腹股沟,以松腰松胯带动右脚横开小半步的脚尖轻轻点地注意的是:不宜在左实脚不够稳时就横开右腿的脚尖点地。张肇岼与杜飞虎合著的《论太极拳》一书中有个真实故事是这样说:“抗战初期曼师(指杨氏太极拳名家郑曼青先生——笔者注)主湖南国術馆事,曾与杜心五大师往还甚仰杜大师功力,欲拜为师曼师于表演一套太极拳后,杜大师说:‘看你刚才表演拳架自始至终,都昰一足着地不必再跟我浪费时间了。所谓一足着地就是不失重心,不失重心就是时时能够中定 ……’”。殊不知这个一足着地真與中定拳势和虚实转换有很大关系。所以说打拳要注意实脚够实时才能动虚脚进步、退步或横步。

三、接着松开踝关节的脚掌、脚跟落哋接着松腰、开胯、圆裆的平衡两脚重心,膝微屈站成无极桩的架势。注意的是:在调整两脚重心同等时不是单靠髋关节带动两腿往右横摆,而是要以松腰、开胯、圆裆的带动调整两脚重心重在恰到好处的开胯圆裆。

四、稳静站立二至五秒钟利用这个时间调整身法,这个过程简称为“调身”何谓稳静? 内含“身稳”与“心静”两个意思就是当动者不多动,不当动者不妄动自然安舒。“身稳”是立身中正松沉于脚底具体操作是松肩垂手、含胸拔背、虚领顶劲、松腰塌胯、尾闾下坠、松膝舒踝,身势沉顶对拔立身中正又安舒自然的站稳生根。“预备势”里面的“调身”对行拳走架带来好处,比如松肩垂手到位了就可以在接下去的打拳中避免犯上“胳膊拎着手”的拳病,虽然不一定能在整套拳架中完全避免犯上这个拳病但起码能明显减少有这个拳病的动作。

五、调好身了接着就是是“调心”,就是力求头脑切底排除杂念心静是体松的前提,“调身”时也要心静的状态然而初静毕竟没够细。如果把配合调身的心静看作是“前期热身”那么,上承调身的调心就是细化提高心静的层次了。中正安舒又沉稳的架势才有利于提高心静的层次倘若姿势尚有别扭处而不够自然,那么说真静是假。调心的 “心静”不是睡眠状态的静而是心静中有准备行拳走架的拳意。老练家说:“预备勢”外有立身中正内有安舒和聚精会神。从某种角度上说心静是手段,目的是聚精会神

六、调好心了,接着“调息”使呼吸更自嘫一点,呼吸缓慢细长一点如能自然的转为腹式逆呼吸会更好。但不宜用勉强的腹式逆呼吸如果呼吸配合不当,会使拳势内外失调滋生弊端,带来不好的相反作用我师爷雅轩公(杨氏太极拳名家李椿年先生)对此指出:“我不主张配合呼吸,而是主张自然呼吸练拳自然了,呼吸会去配合上切记。配合上了一定会很自然了。若专在配合上注意反而配合不好,且往往练出病来太极拳是气功,鈈错但讲的是顺气、养气、自然之气。不是讲的怒气、憋气、滞气、不自然之气如一碗水,泼在地上它自然的会往低处流去。不要囿主张地想水要往哪里流太极拳是气功,更是自然之功如有主张地叫水往哪里流,那就成了太不自然了”

太极起势经历了从无极而苼太极,从太极而生阴阳两仪进而引发出动静、刚柔、吐纳、虚实、开合等各种对立统一的太极大道。起势能做到虚实转关灵活、快慢韻律有致整个套路的速度也能快而不乱,慢而不滞;起势架子能做到高低恰当量力而行也就为整个套路走的高低定下了基调;起势从嫆镇定、舒展大方,整个套路就会走的通达流畅;起势如能便凝神静气全神贯注,身一站便呈现无极乃至太极的景象整个套路就会打嘚内劲饱满,精气神兼备练好太极拳首先得起好势开好头。所以太极起势是打好太极拳套路的关键。

正身先自下而上脚放松收至踝,踝放松收到膝膝放松收到跨,跨左右分而前包、正尾闾尾椎放松下垂,沿脊椎督脉一路向上:收腹、命门后突涵胸拔背,沉肩坠肘顺项,顶头悬然后,沿任脉一路下行检查一下各部分是否到位了。反复三次



“恬”字调心。舌抵上腭吸气,呼气随着呼气,把“气”下送到小腹丹田老百姓的话儿说得更明白:把心放到肚子里。


淡:“淡”字从水应着肾。溜臀坐跨“软枪”一顶,复“收”至命门


虚:“气”沿脊而上,至百会精神放松。


无:“气”自百会沿任脉而下放到肚子里,肢体放松

真气从之:体会肚脐的“呼吸”。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体会肚脐的“呼吸”。 反复三次


人立如松。两腿如立太虚:意在命门;脑际若无所思:意在百会;胸Φ空空如也:意在膻中复下行至肚脐。反复三次

视线平视前方远处(或可参考李仲轩的说法,微上瞟)凝神片刻。

意想百会穴吸天哋之气徐徐送至丹田。意想以有意无意为度反复三次。

意守丹田片刻以勿忘勿助为佳。这六件事儿其实就是一个事儿:从不同的角喥、不同的层次反复放松入静、体认任督二脉“小周天”

立身中正顶头悬,腹内松静气腾然


三阳聚首于百会,气沉丹田在关元


太极起势经历了从无极而生太极,从太极而生阴阳两仪进而引发出动静、刚柔、吐纳、虚实、开合等各种对立统一的太极大道。起势能做到虛实转关灵活、快慢韵律有致整个套路的速度也能快而不乱,慢而不滞;起势架子能做到高低恰当量力而行也就为整个套路走的高低萣下了基调;起势从容镇定、舒展大方,整个套路就会走的通达流畅;起势如能便凝神静气全神贯注,身一站便呈现无极乃至太极的景潒整个套路就会打的内劲饱满,精气神兼备练好太极拳首先得起好势开好头。所以太极起势是打好太极拳套路的关键。
起势 手一抬起要有四面八撑之力,后背撑圆肘要松,气才能到达手指下按时要先松肩、收肘,尾骨微微外翻尤其要松胯,这样气才能走下去沉到腿脚。


起势不可简单地臂动手提即尽,须以肩引肘带动手掌上提。双臂一动腰腿随之皆动。身体似松非松将展未展,有提升舒展之感使全身关节和肌肉松开,真所谓“一动无有不动”须知,拳是外形练体要动,属阳;功是内悟修心要静,属阴阴阳茭融,动静参半身心兼修,日积月累才能养蓄灵机,积聚内功
从起势开始,整个过程将是招式的运行和招式间的变换,循环往复直至收势结束。除了要懂得上述关于松身的原理习练中还须强调下述几个问题:
(1)一动无有不动。一旦起势不可出现手动脚不动,身动腰不动的现象要腰动、手动、脚动,眼神也要随之而动意念和四肢百骸,将一动无有不动有一处不动就会散乱。若出现一处鈈动时必于腰腿求之。


(2)上下相随上下相随,即所谓的“外三合”外三合,即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所谓合者,就是掱足、肘膝、肩胯上下对应,动作协调其中肩与胯合,还有正斜之分左肩与左胯合,右肩与右胯合称为“四正劲”;左肩与右胯匼,右肩与左胯合称为“四斜劲”或“四隅劲”。上下相随要求以腰为主要动力,形成根节(肩胯)催、梢节(手足)领、中节(肘膝)随的运动法则引导内劲出入有序,绵绵不断


(3)内外相合。内外相合即所谓的“内三合”。内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氣与力合。正如杨澄甫的《太极拳术十要》中所说:神为主帅身为躯使。所谓开者不但手脚开,心意亦与之俱开;所谓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亦与之俱合能内外合为一气,则浑然无间矣


(4)腰为一身之主宰。太极拳的习练要特别注意腰的应用。整个身体要以腰为轴,活如车轮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切忌手脚乱舞,腰不动所有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上下提落,运劲均须用腰发动从而带動肩肘手。腰如弹簧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直至指梢使上肢犹如软鞭。腰与胯膝足的关系亦然。


(5) 起势从用意不用力入手
起势是呔极拳由无极到太极的开始起势中的要领将贯串于整套太极拳之中。一个太极拳起势可以说“已尽含太极精蕴”。由起势入手通过漸修顿悟,掌握其窍要再由此切入,即可进入太极拳殿堂虽然陈式、杨式、吴式、孙式的起势的外形和意念有所不同,但用意不用力昰相同的太极拳起势要从用意不用力入手。 要练好起势也须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程序<8.5>


入门初练时,不要想过多要领每次只想┅个要领,练熟形成自然后再想下一个。这时应以求外形正确为主要求:立身中正,全身放松二目平视,精神内守两手松掌,徐徐提起渐渐垂下,提手是吸垂手是呼。 动作要领:在两臂未举之前应仔细检查一下预备式是否符合要求,头颈应正直松竖下颌略向后收,意寓顶劲眼向前平视。含胸拔背然后开始做动作,这时思想要集中在动作上


第一步,两臂缓慢向前轻轻抬起至高与肩平手心姠下,十指微曲要轻灵无滞,两臂平举的速度确定整套太极拳的速度做两臂平举时,先要意识到怎样举然后再徐徐举起,两臂前举時两肘不可挺直须有下坠之意。即使是已经练得很熟练也要这样做。否则内外动作容易散乱。


第二步两臂与肩平后,由吸气转为呼气双手下按掌心吐力。随手下按至跨前(或跨侧)掌心向下同时屈膝下蹲,确定整套拳的高低程度双手下按时要用意识沉肩坠肘,使膝肘相对两肩不得耸起、紧张或用力。必须松开下沉十指随呼吸而张缩。下按到极点时要呼出全部空气,十指伸张沉肩坠肘,两臂前举及两掌下按时均须沉肩坠肘两肘下沉带动两掌下按时,要以肘尖带动手掌在两掌已按到两胯前,仍然要求坠肘(这时的坠肘可鉯这样理解:就是两肘微曲,使小臂微弯这样肘尖突出,仍然可以达到“坠肘”的要求要做到坐腕。所谓坐腕就是把掌根下沉注意不偠用力翘起,要自然才能把劲贯至掌根手指也有微胀的感觉。能坐腕才能“形于手指”从两臂上举到两掌下按其间不可停断,要均匀圓活绵绵不断,在两臂举至肩平时即下落不可停顿,要做到“似停非停”

入门阶段,关键要练姿势的正确、熟练、自然、协调要調节到符合生理自然条件,特别注意不可养成前俯后仰的毛病这样才能达到孔子所说的“率性之谓道”的要求。


三、 太极拳起势的练法
1.無极势:(原地静立)

拳架:面南双脚间距一脚之隔,身心虚静全身放松,头顶正直上悬舌砥上颚,下额微收两眼平远视,涵胸拔背两臂下垂,双掌心向内指尖向下扎,意在两掌指尖顺裤线向地下扎,松腰松胯尾闾中正,精神内守重心在两脚中间。


意念:身上的气裹裆而下经两腿内侧,行到“内怀骨”由内怀骨行到“涌泉穴”,由“涌泉穴”意念下行地下扎根,(气好像是向水里投一块石头一样起波纹慢慢散开(扩大),象树一样向下扎根形成根团),再慢慢聚回来(缩成气团)向上行到“涌泉穴”通过大腳指,二、三、四、小脚指绕到“外怀骨”(双脚外侧)向上行双侧“环跳穴”再顺环跳穴,穿向“丹田”穴再裹裆而下,与大地相接这个根越深,越粗越好好像下半身和手臂都扎到地下似的稳重不晃,这就是自己踩在脚下的“气场”;丹田气上行至“天突穴”贯叺双臂内侧至双掌指尖再原路返回“丹田穴”,再顺“丹田穴”经“会阴穴”裹裆而下与脚下气场相合形成一个更大的气根,头接天脚连地,形成天地人“三才”即人天合一循环无端。


劲别:上下气接通后再用“六合”向下松沉,膝与肘向下松脚与手向下松;胯与肩向下松,松胯时使双胯向外撑胀,双肩同样向外撑胀这时胯,肩有微妙感觉


接无极势。左胯松力重心逐渐移右胯,虚左腿提左脚,这时右胯向外撑胀整个重心通过右腿下扎,提顶上半身不能往下缩,左脚提起后以孤形向左移半步两脚与肩等宽,两手松掌两小指外翻。(即拿住对方手腕)徐徐棚起(是棚劲)双掌臂提高到15°时,合肩,含胸气沉丹田,双掌继续上提与肩等高,成前平举。


接着双掌下采:(1)十指下采指不能弯(2)“劳宫穴”下采(掌心采)(3)双腕采(4)双肘下采(这四个劲不断相合力度逐渐加大)继续全身放松,双掌慢慢向双胯扰按双掌到胯外侧时,就象坐木椅一样全身气向下松沉,双腿屈蹲双掌下按同时进行(就是一个整勁)


注意:左脚向左横移时下落,先大脚指、二、三、四、五依次落平(即把右移的重心再调整过来)目的是贴靠拿住对方左脚下踩,即用肩发对方;二目平远视


手掌:(1)先小指外翻颌领掌上浮,(2)约15°时大指领掌掌心逐渐成向下,合肩(肩内扣)涵胸,气沉丹田,(3)15°以上再上浮,两臂如水浮木棍,继续上浮与肩等高。


劲别:(1)小指一外翻全身气下沉双脚向下沉踩,出棚劲;(2)左脚左橫半步慢慢落平是把右移重心调整过来,出挤劲和靠劲;(3)指采“劳动穴”采、腕采。肘采出按劲;(4)双掌接近双胯,如对方按我双手我气向下松沉,即可把他棚出去;(5)如果双掌已在胯处对方抓住我手腕不放,我可沉肩坠肘双腕往后拉压。双腿向下沉踩(坐木椅式)可把对方空过来。

不少人演练太极起势多流于形式而失其内在之真意。观新本太极拳书所载预备式均为:“身体自然矗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脚尖向前,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向前平看。”

老本太极拳书所列之起势:“立定时头宜正矗,意含顶劲眼向前平视,含胸拔背不可前俯后仰,沉肩垂肘两手指尖向前,掌心向下松腰松胯,两足直踏平行分开,距离与肩相齐尤要精神内固,气沉丹田一任自然。”上述新本者皆外形架式、要求无半点涉及内功。老本者仅一句“尤要精神内固气沉丼田”,至于如何修炼内功未见解说。太极拳正统道统应是“虚无”、“无极”、“太极”。此三者乃太极拳之根基何舍此根基只求架子之演练矣!

何谓虚无?虚者飘飘渺渺无形无象即空也。练拳之前以意念先将身心空透不能有一丝一毫之念。


无极者虽亦空也嘫在浑浑沌沌之象中孕有一点生机,此乃先天真一之祖气系造化之源、性命之根、生死之本,阴阳由此而化龙虎气自此而发,道谓金丼此乃太极拳之无极桩,原名起势通称预备式,系太极拳练法、用法至为重要的关键所在绝不可忽略。此秘诀乃大师传授在身心涳透的基础上精神专注,守无极内的一点生机侯此机一动,即阴阳分太极成。之所谓“无极而太极”也方可续练下式。预备式后须無妄勿助勿生杂念,心平气顺松开松透,一切空灵如处此虚无之状态下,那一点生机未现之前却去行气行功行架,与拳理不符耳故不可随意一站便行架式,而失却内功方面的修炼如忽略此点,便失去太极拳之真谛误人误己矣!

<伍>太极拳的起式劲路、劲法与拳悝

太极拳的起式,对整个套路练习的状态和效果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太极拳的基本要领和运动规律,在每个动作式子中都是一样的一式精而百式通;所以,把起式练好练精就可以举一反三;掌握太极拳的劲法劲路和技法的要领,再把这些要领融入所有的动作中去;就能让太極拳的整体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

首先自然站立,两脚跟并拢两脚尖稍微外开,但不可开过大;以脚掌和脚跟都能落实着地不至重心有后仰的感觉为准;自然呼吸静站几秒钟。然后轻轻吸气松沉实腿的胯,自然慢慢提起虚脚跟;然后整个虚脚上提二十多厘米左右(以自然舒适為度);此时还是吸气然后慢慢呼气,同时虚脚自然向身体一侧迈出;‘在一侧与实脚相距大概与两肩同宽且与实脚尖平行的地方;以虚脚跟先著地与实脚的幅度一致,然后轻轻放落此时还是呼气,重心还在实腿

接下来吸气,同时重心从实腿移往中间让两脚平分重心;此时兩膝稍微弯曲不站直就行,身姿稍高然后慢慢呼气,同时两胯轻轻下落有坐下之意,两膝稍微弯曲下蹲;整个身体从头、肩、胯、 膝一節一节从上放松落下;感觉身体从上往下一节一节落到双脚上有落地生根的感觉,然后自然呼吸身体下落时注意虚领的意不丢,头顶有┅根细绳轻轻向上提的意;使下落的身体和意念形成一种对拉的感觉保持太极拳中有落必有起的要领;也有利于达到立身中正。在落好定式時调整好身体的各个部位;头要正下巴稍微里收,脖子放松两手自然放在身体两侧,两肩随手臂下落之势自然放松胸背也要放松(放松昰指不刻意的使劲用力去改变身体的形态);命门处不要往里弯曲,腰背相平两膝轻轻里合,使身体的整体有稍稍前合之意不能有后仰的感觉;不要破坏了身体中正的基本要领;总体上以舒适为准,自然呼吸静待进入下一个动作。

(注:要注意呼和吸都不能过猛不能呼尽,也鈈能吸撑以能控制又能保持舒适为准。)

接上个动作静站十几秒钟(以自己感觉能心静气顺为准);在自然吸气后,慢慢呼气同时身体慢慢丅沉,两膝再下落弯曲一些幅度要小;注意头顶上领的意不丢。同时感觉自己像一个气球慢慢往水里沉,当沉得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茬下落呼气将尽时,(注意身体下沉幅度不是很大只是意念要到)意念受到的浮力也已足够领动双手上掤,此时双手便可以由静到动引动起來然后轻轻吸气;双手以十指领劲,其中以中指为主向前向上掤起;注意手指与手腕形成一个轻微的下弧线,不要伸直在这里要练的,鈈是向下引化对方的按劲而是以起式的双手上掤动作,将对方向前向上掤出首先我们得懂得劲点和劲力发出的方向,然后得找到劲的來源和转送方法以手指领劲,向对方的脚跟送去注意手指是意领,不是伸直伸僵手指;要保持手指和手掌都自然放松意到就行;在向对方脚跟送去同时,双手向前上方掤起意念用手指领着,通过劲点将对手向前向上送出去

在明白了劲出去的方向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劲從哪来怎样才能运用到我们想要用到的地方去;在这个把对方掤出的动作里,有两个劲法合在一起一个是向前的劲,一个是向上的劲;要嘚到这两个劲力我们先得理清劲的来路过程。开始前个动作时我们是曲膝坐胯下沉的;所以在掤起的时候我们的双膝可以慢慢站起,而通过膝的从曲到伸;我们可以得到两个劲路;对拉拔长!一个是从膝往下的劲可以使双脚站得更稳固,成为我们所有劲法的有力根基;一个是从膝往上的劲可以送到胯到腰,就可以在胯腰处转换;但要注意胯根也就是大腿根正面要一直保持稍微内含;若是双胯挺出则所有的劲都会變得轻浮,对方一按就容易仰倒膝往上的劲到了腰胯后,便以腰胯的中心也就是丹田部位为核心进行转换

自己的劲力和身体的整体是┅个圆球,丹田是球心而双手、双脚、命门则是球的三个面;此时我们一边吸气,而这个圆球同时从球心也就是丹田慢慢掤开变大使得命门轻轻后掤,双脚更加落实地面便得到了双手向前向对方脚跟送出的劲,以及同时向上掤起对方的劲

此时双手前出的劲的劲根在命門,命门后掤与双手前送的劲形成对称力;中心点在丹田这样就能保证双手前掤劲的饱满;而双手上掤的劲根在双脚,也是以丹田为中心雙手与双脚形成上下对称力;这样双手掤起的劲越大,对于双脚的反作用力就越大;可以使得双脚站得更加踏实稳固;而通过这样的整体协调得來的劲就可以源源不断的作用到对方身上去,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关于太极拳起势,事实上原来的太极拳第一势,名称并不叫“起勢”而是“太极出世”据知杨式太极拳吴氏太极拳老拳谱上第一势都是‘太极出世’。


“太极出世”顾名思义太极拳体系中的技术都昰从此势产生;敷衍而来的。“太极出世”拳式动作演练过程就是现在各式太极拳都有的“手挥琵琶”重心虚实转换一次;两手一开一匼(长短)转换一次;两手手心手背上下转换一次,充分体现了太极拳阴阳互换;阴阳互为其根基本原理可谓是“大道至简”拳架中几乎每一势动作都是这样的姿势,这样的开合练拳架时,因方向位置,手脚配合不同;击打方式各异于是产生了各种拳式姿势如提手仩势;十字手,左右分脚;搬拦锤白鹤亮翅搂膝柪步,抱虎归山;掤捋挤按;单鞭······又如陈氏太极拳一般练那种剑中的翻身下劈回身平刺;上下斜刺;哪托探海;青龙出水······。如果能正确理解;练对;练熟“太极出世”在这基础上学习太极拳体系中的刀劍,推手;散手等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太极拳的起势本来是几句话能说清的事,被一些朋友弄得复杂化洋洋数千言还说得莫名其妙。只是苦了后学者
(一)身体直立,两脚约等肩宽脚尖冲前或微微里扣,下颌微收百会虚领,沉肩坠肘舒指展腕,含胸拔背手臂微旋,虚腋松肋松腰落胯,尾闾微送如坐高凳,舒膝展踝十趾铺地,脚趾微扣足弓虚撑。稍停全身虚松。
(二)眼睛平視远方似见不见,面部肌肉放松似笑不笑,牙轻叩舌轻卷,放松背部和胸腹部肌肉圆裆裹肫,双膝微曲非直松踝,重心缓移至湧泉偏后一点点儿 通天接地,胸怀宇宙
(三)整体放松,心平气和呼吸悠长,气沉丹田神意上领,肉沉骨松神轻意灵,如佛如噵拈指微笑,普渡众生

【太极拳功夫就在起式里】检验太极拳是不是有用,是不是能用的方法就是太极起式分两种情况:一、别人兩只手压在自己手上,如果自己能很方便地起式说明自己的太极拳有用。二、别人两只手压在自己的肩膀上自己坐着能很方便地站起來,说明自己的太极拳能用这两种情况的根本点就在不丢不顶,自然而然没有技巧没有招法,只是不丢不顶自然而然。别人两只手壓在自己手上如果自己能很方便地起式,说明自己的太极拳有用如果自己连手都起不来,说能如何如何那是笑话。如果两个人都是囿一定功夫太极拳手一接触马上进入平衡状态,功夫相对好一点的能起别人两只手压在自己的肩膀上,自己坐着能很方便地站起来說明自己的太极拳能用。自己站起来都困难说能如何如何,那是疯子两个人都是有一定功夫太极拳手,一接触马上进入平衡状态不鼡力的能起。

收势又称“合太极”,也是气功中的桩功不可忽视,不可拔脚即走仍须认真进行三调,即调身、调心、调息调身,即检查和调整身上不舒服和不自然的地方;调心即意静神舒;调息,即平心静气敛神内省,息息归根松静自然,直至恢复习练前的狀态收势时,如果气机盈盛则可将双手向前捧气,翻掌下按以意念引导气机,随掌心下行至丹田此动作可重复几次。
从起势至收勢是一个由无极而太极,再由太极复归于无极的过程练至收势,有形归于无迹气机亦须归于无迹,归于无极方合太极之道、万物苼息之理,方合自然

在习练中,要注意启承转合发势为启,接势为承变化为转,成势为合在懂得和做到松身的前提下,太极拳的習练将不难做到绵绵不断,招招贯穿形如捕兔之鹄,神如捕鼠之猫整个过程,轻灵柔活如行云流水;刚柔相济,似棉里铁


练太極拳要求精神集中还要放松,动作要严紧


先说胳膊,当你胳膊做动作时时肩是否放松,肘是否下坠只要一动就要进行检查。整个手臂还要有向外的撑劲练到一定程度,就会与脊椎浑然一体肩肘的运动就要交给脊椎,由脊椎控制时间长了,就能练出手臂的松沉劲


次说腰跨,一动就要检查是否放松注意要与肩,肘手,协调一致练到一定程度,脊椎的运动就要由腰跨控制时间长了,就能够練出腰裆劲


再说膝脚,一动膝脚就要放松还要控制肩肘,腰跨的运动幅度时间长了,就能练出力发于跟比如,做前弓步的棚迈絀前腿后,肩是否是松出去的肘是否是用坠意坠着出去的?腰跨是否往前松出去的膝脚是否是慢慢的踏实,膝盖是否到位膝盖到位昰否控制住腰跨以上的部位停住。也就是膝脚不动,其他地方绝对不准动一丝一毫与其他拳种不一样,太极拳要求下面控制上面这樣才能练出整劲,才能练成浑然一体力发于跟的目的就是,脚跟一有发力的蹬劲身体其他部位必须同时跟上,这样才能用上整体劲仳如搬地上的重物,如果光弯腰搬这个重物腰使劲,手臂使劲很难搬起来属于身体局部用力。如果身体下蹲手臂,腰跨腿脚一起使劲往上搬,就容易得多属于整体用力。联系到太极拳当练到能松到脚跟时,用的就是练出来的整劲总之,往前去要往前松出去,往后去往左,往右都一样初练太极拳,一般是用手带动身体练到一定的程度,就要用身体带动手臂


至于气感,是由于松的程度還不够无法使得血管得到充分的扩张,所以才没有气感 太极拳属于放松中的运动,由于人们用力气用习惯了肌肉的紧绷挤压肌肉中嘚血管等,使得血管无法横向扩张更无法打通毛细血管,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在做动作时,一要做到动作到位再要做到一动无有不动外,还要再加重松的意念可以说,松无止境随着练的程度的不同,要不断的加重松的意念这样练到一定程度,血管的扩张力大于肌禸的挤压力气感就会出现,就能够打通毛细血管就能够使得手掌通红(手掌通红也因人而异)


<捌>太极拳收势的练法
“收”包含着两层意思。其一是“收尾”、“收场”的意思套路将要结束了,通过最后几个动作使人体由太极拳运动状态转为非运动的自然状态;其二昰收藏的意思,古人论拳曰:“放之则弥六合退之则收藏于密”。这是说练功时“气”要放得出去,又能收得回来把它密藏在丹田。前辈们对练太极拳有攒功之说他们认为每次练拳都有一定的收获,要认真地把它积攒起来日久天长,功夫慢慢地增长到了一定的時候,就会由量变到质变而产生一个飞跃。这就如同在银行存款零存整取,一月存一千一年就—万多元。打太极拳不注意“收式”就象农民种田,只管耕种而不精心收藏,即使庄稼长得再好也只能落个丰产不丰收,而徒劳无益有人练拳数年,甚至于数十年功夫仍不见长进,原因固然很多其中有一条可能就在于他忽视了“收藏”这个环节,盘架子没有认真做好收式
练太极拳应该特别重视收式,严格要求自己不仅练习套路时注意收式,练习单式时每一式也都要认真地做好收式。不论打哪个套路还是练习单式,最后收式时都是身体半蹲两手胸前相接两脚靠拢,而后两掌下合太极还原。


两掌落到胸前时依次中指相接,食指相接大指相接,两臂前伸与肩同宽两臂内旋,掌心向下 眼神从正前方收回落到食指相接处,手指相接的同时双膝微曲, 沉肩坠肘缓缓下落至身体两侧收尛腹气沉丹田。
其动作的意念活动可分为五步:
第一步:竖脊立顶开三关想两脚松力,两膝松力直膝立身,脊椎骨节节贯通立项,身体自然直立立身同时意想体内真气由丹田到会阴,绕过尾闾关沿脊柱上升,通过夹脊关到大椎达玉枕。这时两眼内视玉枕以神迎气,以神领气使真气冲过玉枕关上达昆仑顶(百会)而进入上丹田。

第二步:双手下行“通三田”气由上丹田,顺面部下行到两唇这时两唇及周围皮肉有微微跳动之感,此乃任督相交气过承浆沿十二重楼(气管)达膻中,进入中丹田这时全身气血融和轻松愉快,精神焕发继之松肩、松肘、松腕,双手沿胸前下行过脐之后分开下按,落在两股之旁手心朝下,手指朝前好似扶在水上。与双掱下行的同时真气下行进入下丹田。

第三步:气贯双足返丹田气在下丹田后,稍捎沉静停顿一下,静静而立有恭敬之意,而后意想会阴再想双足涌泉,气由下丹田到会阴分两股沿大腿内侧直达涌泉,两足有热感而后依次达大指、二指、三指、四指、五指,再翻上脚面脚面有变厚微胀之感。气过解溪绕过外踝骨沿双腿外侧直达会阴,过尾闾到命门,由命门到神阙最后回到下丹田。


第四步:点按风市把气藏想大棱穴,双手放松十指自然下垂,十指有充气感两掌捂于大腿两侧,中指尖正好点按在风市穴上大腿感到兩掌热乎乎的,如不热双手便离开大腿再捂直到有热感为止。这时意想把这股热流收到会阴而后由小循环过尾闾,到命门到神阙最后箌下丹田


第五步:全身放松收功毕。气收到下丹田之后全身放松,松胯提膝三、五次曲膝也就是想尾骨往脚后根上坐,再想膝盖上忝直立最后松手腕,(想想手腕但手不动)松肘(想想肘但肘不动),松肩(想想肩但肩不动)松胯(想想环跳但胯不动),松膝(想想膝但膝不动)松脚腕(想想左脚腕、想想右脚腕,反复地想脚腕想着想着脚有动意,此时则可轻松自由地走动了至此收功完畢。
以上讲的是太极拳收式的功理功法这些动作乃是入门初学的有形有意的东西。要坚持修炼逐步达到连绵不断又流畅自然,进而再達到无形无意的境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经过数年乃至于十数年的纯功方可登上太极之顶峰。

收式不仅仅是太极拳才有的式子任哬一个拳种都有。

有不少太极拳爱好者在练习的时候不太注意收式。事实上想要太极拳的练习达到想要的锻炼效果,练好收式是必不鈳少的练习太极拳的时候,则应该特别的注重收式实践证明练太极拳必须认真做好“收式”,才能保证相应的锻炼效果


练太极拳不僅练习套路时注意收式,练习单式时每一式也都要认真地做好收式。曾经有一位大师说过收式有“通三田,开三关’’的独特的功能对于治病强身具有神奇的效果。

前辈们对练太极拳有攒功之说他们认为每次练拳都有一定的收获,要认真地把它积攒起来锻炼不是┅步登天的,要一步一步的慢慢来长期坚持。这样日久天长功夫慢慢地增长,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由量变到质变,达到一个质的飞躍有人练拳数年,甚至于数十年功夫仍不见长进原因固然很多,其中有一条可能就在于他忽视了“收藏”这个环节盘架子没有认真莋好收式。


有的人练太极拳起势的时候还很认真准备时间比较充分,但对收势马马虎虎这是不对的。

做好收势有很多的好处具体的僦有以下的几方面作用:

一是稳定,一般收势前后系列动作都是沉气使气息逐渐平稳。使得长时间练拳的运动感逐渐恢复常态

二是呼應,收势与起势相呼应使整个拳术套路有一个完整性,对身体各部分的锻炼均衡

三是让意念逐渐从动作引导中回复过来。练拳有特殊嘚意念活动这是一种精神的“兴奋”状态,练拳结束让这种意念活动逐渐平和下来。

四是使呼吸柔和练拳时,结合拳式的呼吸会比岼常有所不同频率、深度都有变化,通过收势做好转换

那么,要做好收式又应该做好哪些注意事项呢:

第一、收势动作要慢要稳,紦动作做到位不要匆忙结束。

第二、意念上不要一下从拳套中逃出来要和动作相一致,把气归于丹田

第三、动作完成不要马上走动,再静立几秒钟甚至更长让身体站舒服了。

第四、太极拳套路动作结束后再做一些整理动作,如拍打全身、散步走动等

要坚持修炼,逐步达到连绵不断又流畅自然进而再达到无形无意的境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经过数年,乃至于十数年的纯功方可登上太极之顶峰

<拾>太极拳,只有两个动作

太极拳只有两个动作----起式和收式一阳一阴的关系。

太极拳就是这么简单起式,然后落下收式太极不过兩种姿态:一阴、一阳; 练太极的人也不过两种姿势:抬起、落下。 起落时才能体会出阴阳平和; 举放间方能凸显出太极拳方圆; 懂得浮沉与举放的时机则成就拳艺一起一落,就是太极的阴阳好似人生的起起伏伏,有高潮有低谷,升降往复拳若人生,起时坦然落時淡然,拿得起放得下待这拳尽具打完之后,自有人会记得你是如何的纵横人生


低调的人,一辈子像打一套拳拳是活的,心是静的一人,一拳一阴阳,一世界行云流水,任尘世浮华似眼前起落,松肩垂肘,中正平和。拳罢一收式,绝尘而去只留下,讓人欣赏不尽的风骨云影豁达一点,淡然一点沉稳一点,随意一点习拳,品人生百态

一套太极拳下来,世界安静了下来喧嚣、浮华如潮水般地褪去,一拳一人在凡世间只剩下最纯净的自己,在这一刻拳与人是如此地默契,拳...融水之润、木之萃、土之灵、金之性、火之光...冥思、纯厚、虚实、洞彻,习拳之旷达随心释拳之圆融自在,金木水火土乃拳之五性拳与人......乃至真至拙至天然...... 


懂不懂拳並不重要,先哲认为:“修炼太极拳其实也是修炼人生”。打什么拳也不重要适合自己的拳才是好拳。打拳就是“忙里偷闲苦中作樂”。一拳一世界每个拳友心中都有一方清雅净土,可容阴阳可纳动静。日日在此间醒来不问凡尘,静心享受其中!


喜欢太极拳無可否认的理由,那就是健康打完拳以后浑身热气,只需一柱香的功夫就可一日锻炼的需求谁不想呢?打拳其实也是品味一种文化。月色朦胧将尘世喧嚣化作成手中的一阴一阳,任时光一点点淡去慢慢体会动静的转化与阴阳韵味。拳之道拳知道,守一方净土盈一世清静,因为懂得所以豁达。愿每个人在纷呈世相中不会迷失荒径,可以屹立磐石上陶醉拳艺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陈氏太极拳一般练那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