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市西三卫生院西一最火打篮球的是哪个

弥勒市——云南红河州下辖县
弥勒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是红河州的北大门,是两广进入昆明的重要交通枢纽。弥勒,一个世界上唯一与佛同名的县城,是一个山奇水秀、气候温和、人杰地灵、文化璀璨、充满魅力的南滇福地。这里,山水园林别样俊秀,人文景观瑰奇秀美,民族文化绚丽多彩。她是“阿细跳月”的发祥地,是“红河”牌香烟的故乡,是“云南红”的家园,是闻名全国的优质米、蔗糖生产基地。无数的桂冠和美誉,使弥勒成为一颗镶嵌在南滇的璀璨明珠,让人心驰神往。中国现代数学先驱熊庆来故居,彝族名将张冲故居,清末“钱王”王炽的“三代一品坊”,古滇名士孙髯翁墓地,锦屏山风景区的弥勒佛,地下“溶洞精品博物馆”白龙洞,“东方波尔多”万亩葡萄园,山水园林明珠湖泉生态园、庆来公园、梅花温泉,古老神秘的“东方狂欢节”阿细祭火风俗,蜚声中外的“阿细跳月”……美不胜收的人文自然景观、独特奇异的民俗风情,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到弥勒旅游观光、访奇探幽。
-&收起最新报道
中文名称:弥勒市 外文名称:Mile&行政区类别:县级市所属地区:云南红河州下辖地区:10镇、2乡政府驻地:弥阳镇电话区号:0873邮政区码:652399地理位置:云南省东南部面&&& 积:4004平方公里人&&& 口:52.77万(2012年)方&&& 言:弥勒话、彝语居住民族:汉族、彝族、傣族、苗族、回族、壮族等民族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著名景点:庆来公园、玉皇阁风景区、白龙洞风景区& 等火车站:弥勒火车站(建设中)车牌代码:云G特产:葡萄、骨头参、云南红酒等文化遗产:阿细跳月、阿细先基弥勒名人:张冲、熊庆来、孙髯等著名企业:红运红河集团、云南红葡萄酒产业集团
弥勒市西汉时,县境东北部为同并县地,西南部为律高县地,分属牂牁郡和益州郡(蜀汉时同并称修云,后称味县,属建宁郡,律高属兴古郡)。时期,境内为西爨地,隶属州。唐初称泉麻县,隶属郎州,唐天宝后归属南诏。宋大理时,东爨乌蛮三十七部之一的弥勒部所据,隶属石城郡(郡治在今曲靖)。元初,弥勒部隶属落万户府(今石林)。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千户总,隶属路(今泸西),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改置弥勒州,始设土知州。明弘治十年(1497年)改土设流,隶属广西府(今泸西)。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置十八寨守御千户所,直属省都司。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弥勒州改称弥勒县,隶属广西直属州(今泸西)。二年(1913年)隶属蒙自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废道隶省。1953年成立弥勒县自治区(县级),隶属宜良专区,1954年7月划归蒙自专区。1956年12月建弥勒彝族自治县,次年11月划属新成立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后复称弥勒县。1983年3月,大庄公社更名弥东公社。?1984年4月进行体制改革,管理委员会改称区公所(),管理委员会改称乡政府。弥勒市设1镇(原县属城关镇与弥阳公社合并成立,辖城东、城西、城关等3个办事处)、13区、127乡及虹溪、竹园、朋普、巡检司、西龙等5个区属镇、975个行政村、1173个农业社。?&1987年10月6日,县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区乡体制改革建制方案,11月30日作出《关于认真做好区乡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并下发贯彻实施,至1988年2月完成区乡体制改革,乡镇重新恢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乡镇人民政府。弥勒市政区设弥阳镇(原吉山区并入)、竹园镇、虹溪镇、朋普镇、新哨镇、巡检司镇、弥东乡、卫泸乡(从原弥东区分出新设)、西一乡、西二乡、西三乡、五山乡、东山乡、江边乡等6个镇8个乡,下辖65个办事处、62个村公所、1020个村民委员会(时有自然村990个)。2000年10月至12月,弥勒市开展农村村级体制改革,原村公所(办事处)改称村民委员会,原村民委员会改称村民小组,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自治法》,实行村民自治制度。弥勒市仍设6个镇8个乡,下辖134个村民委员会、1067个村民小组、2个居民委员会。2001年9月,原弥东、西一、西二、西三、东山等5个乡撤乡建镇,弥勒市政区建制为11个镇3个乡。?2003年9月,原弥东镇撤并入弥阳镇。?2006年3月,原卫泸乡撤并入弥阳镇。2010年末,弥勒市行政区划为弥阳镇、竹园镇、朋普镇、新哨镇、虹溪镇、巡检司镇、西一镇、西二镇、西三镇、东山镇、五山乡、江边乡等10个镇3个乡,下辖7个社区(县城)、3个居民委员会(竹园、朋普、虹溪各1个)、129个村民委员会,1102个村民小组、1023个自然村。
地理位置弥勒市地图弥勒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北部,界于东经103°04′~103°49′、北纬23°50′~24°39′之间。东与泸西县、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毗邻,西与建水县、玉溪市华宁县隔南盘江相望,南连开远市,北接昆明市宜良县和石林彝族自治县。地势地貌地处滇东岩溶高原盆地区南部,东部和西部多山,中部有弥勒、虹溪、竹朋坝子。南盘江流经县西境及东南界,其支流甸溪河、、、花口河流经境内。气候弥勒市地处区,海拔最高在东山金顶山2315米,最低在江边河谷870米。2012年,降雨量835.4毫米,平均气温18.8℃,最高气温34.8℃,最低气温-0.2℃,日照2131.4小时,无霜期323天。光照充足、有效温期长,霜雪日短,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宜种植粮食、、、、蔬菜等农作物。&
弥勒市辖弥阳镇、新哨镇、竹园镇、朋普镇、虹溪镇、巡检司镇、西一镇、西二镇、西三镇、东山镇、五山乡、江边乡10镇2乡,7个社区、3个居民委员会、129个村民委员会,1102个村(居)民小组。
2012年末,弥勒市总户数163756户,总人口527767人,其中:男性269997人(占总人口的51.2%)、女性257770人(占总人口的48.8%);农业人口439433人(占总人口的83.3%)、非农业人口88334人(占总人口的16.7%)。人口出生率9.4‰,死亡率5.42‰,自然增长率3.98‰,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32人。居住着、、、、、等民族,其中:汉族295954人,占总人口的56.1%;少数民族231813人,占总人口的43.9%。
弥勒市弥勒市域内山岭纵横,水系交织,地貌类型多样复杂,蕴藏有丰富的矿产、水能、生物资源,储藏量10亿多吨,水能蕴藏量54.5万,可开发能量42.15万千瓦。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环境优美、土地肥沃、生态良好、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呈典型生态、气候多样性特征,广袤的田园、山川、森林包围城市,烤烟、葡萄、甘蔗、林木、花卉等生物资源丰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弥勒很早就成为全省的粮食、烟草、葡萄、甘蔗主产区,素有“烤烟之乡、滇南粮仓、蔗糖之乡和高原葡萄之乡”的美誉,诞生了、“等全国知名品牌。弥勒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名胜古迹弥勒寺历史悠久,区内山顶所塑弥勒佛为全国第一塑像大佛,1999年被命名为锦屏山风景区,游客甚众。白龙洞风景区规模宏大,颇为壮观,被誉为“南滇一绝”。大树龙潭避暑山庄距县城3公里,集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梅花温泉,水温29~54℃,流量O.05立方米/秒,属低矿化碳酸温泉。
2012年,弥勒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1.05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其中:增加值20.23亿元,比上年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52.1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增加值28.72亿元,比上年增长18.2%。人均生产总值36870元,比上年增长19%。
弥勒市至2012年末,弥勒市境内实有里程1997.1千米,其中:国道(、G326昆河路、)3条198.6千米,省道(弥师线、义小线、新邱线)3条102千米,省管县道泸中线32.77千米,县道17条452.45千米,专用道8条37.58千米,乡村道1173.7千米。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千米49.9千米,每万人拥有公路37.68千米。乡镇通车率100%,行政村通车率100%,自然村通车率100%。2012年,弥勒市有城市公共汽车184辆,批准运营线路17条,运营总里程343千米(单程),每天发车1704班次,日均客运量3万人次。有经营企业7家,出租汽车293辆(其中1辆交通肇事报废)。有道路客运经营企业8户,农村道路客运线路47条,投入总运力321辆,比上年的261辆增长23%,平均日发班780次,弥勒市102个行政村班车通达率73.4%;在弥勒市所有9座以上客运班车及危险货运车辆上安装系统,安装率100%。
弥勒市教育2012年,弥勒市办有各级各类学校263所,其中:幼儿园57所、普通小学181所(个)、普通中学19所、5所、1所。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94316人,其中:幼儿园485个班15143人,入园(班)率88.8%;普通小学1329个班4369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71%,小学辍学率0.7%;普通初中401个班21241人,毛入学率100%,辍学率1.4%,;普通高中178个班9293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4930人(学籍在弥勒市的1576人、庆来技工学校719人、联办2635人),弥勒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75%;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19人。弥勒市各级各类学校有在职教职工5762人,专任教师5082人,其中:专任教师334人、小学专任教师2660人、初中专任教师1264人、高中专任教师640人、中职专任教师179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5人。
阿细跳月截止2012年,弥勒市完成40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受到文化部和省文化厅的表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国家、省、州、市四级非遗保护名录体系,现有国家级保护名录2项,即“”和“”,省级保护名录2项,州保护名录21项,县级保护名录130项。积极开展各级传承人的申报工作,成功申报1人为国家级传承人,9人为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7人为州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7人为市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0年编辑《彝族三弦舞阿细跳月》进校园进社区教材;2012年4月编辑《弥勒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册;2012年8月出版非遗书籍《阿细跳月》、歌曲集《阿细跳月醉弥勒》和《阿细跳月大家乐广场舞蹈》。
2012年,弥勒市有医疗卫生单位300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单位6个(含与县医院急诊科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县急救站),乡镇卫生院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个,村卫生室134个,8个,个体诊所133个,厂矿、学校医务室、院外门诊3个。有卫生人员2303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13人,有病床2161张,每千人拥有病床4.09张。
葡萄弥勒特产弥勒县属亚热带气候类型,立体气候十分明显,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7.3℃左右,是较适宜种植的地区之一,而且植葡萄历史悠久,至今已有近40年历史。弥勒县东风镇、新哨镇农户依托气候优势,已种植4万余亩。弥勒种植的葡萄分为酿酒葡萄和鲜食葡萄两大类,有巨峰、黑奥林、红提、青提、国宝等许多个品种。在葡萄成熟季节,葡萄种植园对游客开放,游客可以体验葡萄采摘的劳动过程、体验在葡萄园品尝葡萄的情趣。在葡萄香甜的7月份,弥勒还会举办葡萄节,游客可以体验当地的民俗民风,欣赏歌舞表演,还有鲜美的葡萄可供品尝。骨头参骨头参是弥勒人一年四季食用的传统咸菜,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滋味鲜美,香、酸、甜、辣、咸俱备,是含钙质、脂肪、等营养丰富的佳品。每逢春节,阿细山寨喜气洋洋,家家户户杀猪过春节。一头猪除板油炼成油,猪肉腌成腊肉以外,剩余的骨头,用扎骨刀剁细成粉白色。适量加入姜、、、辣椒粉、、精盐等配料搅拌揉匀,装入陶瓷罐腌制。蒸、煮、炒、炖、凉等食用皆宜,鲜香爽口,美味无穷。它含有钙和多种丰富的营养物质,经常食用,能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有治疗软骨病等作用。风吹豆豉风吹豆豉是弥勒县的传统名食。相传,清朝年间,住在县城的彭正明氏按祖传制作方法,加工出售,在当地声誉很高。与其他豆豉制作不同之处,是最后一道工序采用自然风吹,故名风吹豆豉。风吹豆豉每年只能在气温最适宜的8~12月份生产。具有色泽淡黄、味道鲜美、浓香扑鼻、咸辣可口、食用方便等特点。它既可当菜独用,素吃、汽蒸、油煎均可,又可作配料烹饪众多美味佳肴。红糖来自美丽富饶的竹朋坝子、无污染的禾本科草本植物甘蔗的茎经传统工艺压榨取汁炼制而成的赤色结晶体。甘蔗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如、、等,这些氨基酸都是合成人体蛋白质、支援、参与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基础物质,对促进健康有绝对的正面效用。未经过精炼的保留了较多甘蔗的营养成分,也更加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因此能快速补充体力、增加活力,所以又被称为“东方的巧克力”,其中不仅含有可提供热能的碳水化合物,还含有人体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核黄素、、和微量元素锰、锌、等各种元素。据分析,每100克的红糖含钙90毫克,是白糖的3倍;含铁4毫克,为白糖的3倍。云南红酒云南红葡萄酒产业集团生产葡萄烈酒、干红、干白等多种。自1997年创立品牌“红”,产区独特的芳香口感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是云南红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云南红品牌在全国葡萄酒市场位于品牌的前列,在众多葡萄酒品牌中脱颖而出。红河牌香烟红河牌香烟为红云红河集团红河卷烟厂的代表品牌,是典型的,包括红河道、红河源、红河V8、红河99、红河88、红河运、红河甲级等多个品种,兼顾高中低档,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1985年筹建,1988年红河品牌正式投产,2003年红河被评为“”及“中国名牌”,“红河现象”在国内卷烟行业内被广为传誉。
12旅游景点
庆来公园是以著名数学家的名字命名,公园内有奇石、土山、水池、荷塘、草坪、茶楼、曲桥,好一派靓丽迷人的弥勒景点风景。它的影子映在波光凌凌的水面,有时天上的云彩也会照射在水里,像一群悠闲的鱼儿,在水中穿行。假山下是喷泉,池中的水便会从假山中间向上喷射,时而快、时而慢、时而高、时而低、时而急、时而缓,就像在欢乐的舞蹈!点点的水珠撒落下来时,带给有人丝丝的凉意。玉皇阁风景区位于弥勒县城西部,距县城一公里左右,占地面积480余亩,森林覆盖面达96.4%,其中,大雄宝殿,玉皇殿、观景塔为风景区核心保护区;核心保护区外480亩范围为规划控制区;其余地带为外围保护区。风景区现已建成的主体硬件设施有:通慧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东玉阁、西玉阁等。这里风景秀丽,绿树成荫,曲径通幽,庙宇飞檐翘角,,,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慕名来此观光及者络绎不绝。可邑阿细民俗文化生态旅游村位于市西三镇中部,具有较好的区位、交通、生态等优势,距弥勒县城21公里,辖区面积32平方千米,海拔1930米,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境内奇峰异石林立,树木繁密,山峦叠嶂,森林覆盖率达70%。聚居着203户724人彝族支系阿细人,风土人情浓郁,是民族歌舞“阿细跳月”的发源地,也是云南省最早开展反蒋武装斗争的地区之一。多年来,该村注重民族文化生态建设,干部齐心协力,村民积极参与,在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生态环境等方面有一定基础,并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之宝地。白龙洞风景区位于云南省弥勒县境内西南虹溪镇,距弥勒县城28公里,白龙洞规模宏大,全长1500多米,洞分上下两层,全长2500米,有南宫、北宫、瑶池仙境、海底世界、灵芝斜塔等多个神奇景观、10多个厅堂,100多个景点。形成于距今2.25亿年的三叠纪白去质石灰岩中,主要地质成因是乳白色次生、的堆积、沉积物。洞体有天桥和螺旋交叉相连,上下两层,洞内异彩纷呈,山、水、石、树、花、草、鸟、兽,步步有景,迷离扑朔,宛如畅游于仙境蓬莱。云南红酒庄位于距弥勒县城14公里的旁,是以葡萄观光为主,集旅游、餐饮、娱乐、住宿、接待为一体,融商务、休闲、自然、品质于一身,让游客完全沉醉于完美结合了的特色之中。拥有西南屈指可数的法邑基督圣恩大教堂,传统菜式用全新的红酒烹饪方式;民族气息浓重的祝酒歌和特色的歌舞表演;瑰丽典雅的葡萄庄园餐厅、等独有景观。台球、乒乓球、棋牌麻将、卡拉ok、网上冲浪等娱乐设施一应俱全。2004年7月1日,被国家旅游局正式定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观光示范点。
13弥勒名人
孙髯,字颐庵,号髯翁,昆明人,约生于清五十年(1711年) ,卒于三十八年
(1773年) ,终年62岁。一说约生于1684~1694年间,终年约79岁至89岁。原籍陕西三原,父亲来云南任职,举家流寓昆明。孙髯自幼好学,入学考试时,因入场搜身,不愿受侮而离去,以后即终身不仕。40岁左右,适遇弥勒州苗漪任昆明育才书院山长,两人相识结为至交。他爱梅花迎霜傲雪之骨气,自称“万树梅花一布衣”。他与当时名士钱南园、李因培等常往来酬唱,抒发高洁情怀。他身居昆明,目睹水灾给居民带来的痛苦,于是亲自踏勘盘龙江源流,访问农民,查阅历史资料,写出《拟盘龙江水利图说》,提出治水方案。他常到滇池畔观赏水光山色,即景抒情,写出千古绝唱——一百八十字的大观楼长联。长联是他艺术的荟萃,是他世界观的表述,是他性格的写照。晚年穷困潦倒,栖息咒蛟台洞穴,以医卜为生,尽管受生活的折磨,仍乐观自如,写下很多诗文。熊秉明(1922~2002),弥勒县朋普镇息宰村人,是世界著名、熊庆来的次子。1944年毕业于哲学系。1947年考取公费留法,入巴黎大学攻读哲学博士,后厌倦政治毅然放弃攻读哲学,转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学雕塑。1954年,他独出一格开始铁焊雕塑,作品以牛、瘦马、狼、、鹤、等为题的生命形象,注入了中国文化,赋予其人的性格和时代精神。他的作品在世界界引起了轰动。1962年至1989年,在巴黎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任中文系兼主任。刘荣显(1921~2000.09),男,,弥勒县虹溪镇大红坡小寨村人。1942年毕业于简易师范学校,同年在校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被吸收加入。1943年在拉里白小学教书,并做民族地区经济调查和统战工作,为后来反蒋武装斗争组建“虹(溪)复(复兴镇)游击队,奠定了基础。1949年,他领导刘国珍等创建五山、巡检司山区革命根据地。配合西山开展反军
“围剿”的斗争,保卫人民免受大的损失。由于两刘与当地人民祸福与共,大家见面都亲切地叫“大刘”(刘国珍)、“二刘”(刘荣显)。宋文溥&&(1917.11~1995.11),男,弥勒县竹园镇人。青年在上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抗日救亡活动。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安排到教书,并从事。张迎年&&(1916~1988.1),男,彝族,弥勒县五山乡乌衣村人。1938年在虹溪简易师范学校就读,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简师毕业后在虹溪小学和五山民族地区小学任教,执教期间积极培养进步师生,发展,为后来创建五山革命活动据点打下了基础。吴子谦&&(1914.8~1990.7)&又名吴淼,男,弥勒县虹溪镇人。他是本县投身革命最早奔赴的三之一,是全县各族人民最尊敬的一位刚直、无私、检朴、爽朗的老一辈革命,他的事迹广为传颂。徐&&晃&&&(1914~1984),曾用名许焕国、许友之,泰安人。1930年考入省立泰安三中,1935年夏考入政治系。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是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七·七”事变后撤往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12月受党的派遣打入国民党军队内部,机智勇敢地开辟了西北地区隐蔽战线的工作。为和党组织取得联系曾冒险夜闯七贤庄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汇报工作。?李荣兴(1918~2002.8),男,彝族,弥勒县西一镇阿基邑村人。青少年时家境贫寒,好学上进。高小毕业后就读弥勒简易师范学校二班,1932年7月毕业回家当村,后被乡民推举为滇胜乡。1937年,李报国心切,辞去乡长入伍从军。朱家璧(1910~1992.10),男,云南省象达乡人。1930年考入第八期,先后在武汉和南京分校学习,1933年回滇军任职。1938年2月投奔延安,安排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9月,受党中央指派回云南开展工作,先后在滇军任、副团长、等职。何现龙(1910~1998.7),男,彝族,乌尼白村人。年青时就读震旦大学,后赴明治大学留学,1937年回国。孔庆溢(1906~1997.7),男,弥勒县朋普镇息宰村人。张士明(1905—1985),,弥勒县东山镇新寨村人。张永和(1902—1992.01),男,东山镇拖格村(原属泸西县云兴乡)人。1932年改名为张致中。张冲(1900—1980.10),字绍禹,号云鹏,男,彝族,弥勒县东山镇松棵村人(原属泸西县,1953年初划归弥勒县)。父玉廷,清末曾任县佐。兄弟4人,张冲排行第三。张冲在弥(勒)泸(西)地区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英雄人物。他十二三岁时正值,初步受到孙中山革命思想和革命行为的影响。后到昆明求学。1918年父亲病故,18岁的张冲被地方豪绅诬告“与匪首赵光廷勾结”,省府批准“逮捕法办”。随即潜逃平彝(今彝良县),投奔在其父手下做事后入绿林的赵寿庭。不久,他率领拥戴自己的80多名穷兄弟独树一帜,提出“打倒土豪劣绅,保护工农商,救济贫穷人”的口号,整肃纪律,游弋滇东南大片山区,两年间队伍发展到600余人。他们所到之处,穷人高兴,恶霸恐慌。云南当局震惊,督军唐继尧急派装备精良的韦杵团前来围剿。张面对强敌,充分发挥天时、地险、人熟的优势,或出奇制胜,或游而击之,终将号称“降魔团”的官军击败,歼韦团及数百人。马士金() 弥阳镇南门街人。童绍尧(1920—1949),,西三镇马龙村人。杨治廷(1919—1948),彝族阿细支,西一区阿基邑村人。钱满元(1914一1980),西一镇攀枝邑村人。青年时期在家务农,曾一度征召在龙云的警卫营当兵。1947年11月参加革命,194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龙于湘(1913—1949),西一镇大长冲大黑彝人。昂天学(l912-1964),彝族阿细支,西三镇法雨哨村人。尹炳坤(1912-1980),字庶君,虹溪镇兴隆村人。卢光宗(),西一镇中和铺村彝族阿细人。弥勒名人熊庆来熊庆来()&,字迪之,幼名竹生,朋普镇息宰村人。父亲为清末文库,先后任巧家、赵州县儒学训导。庆来幼年读书死啃硬背,叔伯皆以为不能成器,父亲则爱他这股钻劲。民国2年(1913年)考取,先后在、的四所大学攻读,更是刻苦钻研。他给父亲的信中说:“戏院、酒店、舞厅男不喜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男以努力读书为要。”1920年毕业于法国,取得高等数学、高等分析力学、天文学、物理学证书,获理科硕士学位。年,先后在云南甲种工业学校、云南路政学校、南京东南大学、陕西西北大学、北平清华大学任教授。他在清华算学系增设研究部,是国内第一个数学研究机构。他精心教导的、、等,成为国内外界的名人。他因积劳患胸膜炎;仍顽强工作,诲人不倦。1932年,代表中国出席在瑞士苏黎世召开的国际数学会议,会后到巴黎庞加列研究所研究函数论,两年间写出《关于整函数与无穷极的亚纯函数》论文。1934年获法国国家理科博士学位,其无穷极定义被国际数学界称为“熊氏无穷极”,载入世界数学史册。同年回国,仍任清华大学算学系主任和教授,他还聘请了法国和美国的两位名数学家到清华讲学,创办了中国第一份数学学报。1937年,云南省主席龙云聘请他担任云南大学校长,他即与龙云约法三章:校务行政,省政府不加干涉;校长有招聘改聘教职员之权;学生入学须经考试录取,不能凭条子介绍……。龙承诺后方就任。任职云大校长12年中,他争取得到国民政府教育部的批准,于1938年改省立云南大学为国立;他向各界人士募捐,扩建校舍,增置教学设备;他聘请刘文典、、尚钺、、谭锡畴、、张海秋、费孝通、林达扬、庄圻泰、、彭恒武、姜亮夫、徐嘉瑞、方国瑜等名教授到校任教,给予高薪;他在原文法、理工两个学院的基础上增设工学、医学、农学三个学院,下设18个系,另有3个专修科和3个选修班,教师由原49人增至237人,学生由302人增至858人,从而使云大成为国内学科比较齐全的综合大学。他作的云大校歌中有两句歌词说:努力求新,努力求真。这正是他的治学方针的体现。他勉励学生要为建设云南的文明作贡献。他身教言教,一丝不苟。教学之余,在校园种瓜菜,常以亲手劳动果实馈赠至友。他关心家乡的建设;出面向省教育厅交涉,批准创办竹朋中学和虹溪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出面向省卫生机构联系,从而促使省卫生实验处派遣黄士罕来竹园抢救大批患霍乱的病人。金贞(l888-1966),字干澄,,朋普区小寨人。清宣统二年(l910年),父金品高任贵州总教长时,举家迁居兴仁县鲁土营三家寨道堂。他幼时读经史文学,后到拜御史安晓峰和翰林哈锐为师,结识回族首领马光烈,马氏藏书丰富,他尽得博览,对古代诗词均有造诣。王炽(1836-1903),字兴斋,虹溪东门人。幼年丧父,依母以纺织为生。及长经商,来往于虹溪四境,并与本地人合伙开设“天顺祥”杂货铺,兼赶马行商于滇南各地。六年(1856年),起义军建水马位与宁州马汝德自开远、盘溪破竹园,围虹溪。虹溪乡绅连文甲置办团练,委王为练目。连与马旧识,遣王交涉,许以军需粮秣,遂解虹溪之围。此后,地方派系斗争中,杀死表兄姜庚,挟资亡命,在与旅渝滇人合伙开设“天顺祥”商号。他结纳甚广,自川运土布杂货来滇,再贩药材鸦片入川,来往均获厚利。继后,与席茂之在昆明合设“同庆丰”号,数年之内,已成南方富商。时川东道急需上解库银三万两,一时不敷,道员姚某向各商号借垫,均无应者,炽独承诺。他在八天内凑足,雇夫于夜间挑白银、挂号灯过市,押送进署,于是“天顺祥”声誉大噪。时大员唐炯视察川东,劝其开设汇号,并委他代办盐岸,经汇协饷。炽与席分伙独营,聘为重庆管事,自居京师擘划经营,在西南、东南各大城市设分号,专营存放汇兑业务。同治十一年(1872年)回昆主持“同庆丰”号企业,开设“兴文公当”,兼营房地产,建昆明同仁街,并在弥勒、宜良等地广置田产,年收租息千石。20余年中积资甚厚,“天顺祥”、“ 同庆丰” 汇号称为“南帮之雄”,与西帮三晋票号并驰名于国内。&
&*&参考资料添加成功后,需经过约1-2天的审核流程,审核通过后方可查看。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医学、法律、金融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如有意见建议,请点击页面下方的“对国搜说”,欢迎及时反馈。
弥勒市&图册
编辑次数:1次
更新时间: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弥勒市西三卫生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