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中小学第三套广播体操有没有广播体操?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要是没有他们活动时间都做什么?

问题补充&&
本页链接:
猜你感兴趣第一章班级与集体活动
一、班级活动的真正内涵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无疑,对班级活动内涵的正确认识,是设计与组织班级活动的前提。基于自身的认识,可以将其进行不同角度的分类。本节侧重于阐述精神导引、个性发展、学习促进、社会适应四种类型班级活动的特点、功能。探讨班级活动的理论意义活动是人类一种特殊的存在方式。教育活动,是实现社会个体化和个体社会化的最基本途径,班级活动,是教育活动的组成部分,是全体成员参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班级活动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班级活动是指教育者为了实现其教育目的,组织班级所有成员参加的所有的教育活动,它包括:课堂的教学活动、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等。狭义的班级活动,则是指学科教学之外,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教育者组织班级全体成员参加的教育活动,它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课外活动,以及“第二课堂”等等。本书探讨的即是狭义的班级活动。班级活动是个开放、动态的系统。可在校内开展,也可在校外开展。校内开展的活动主要是由学校领导、教师、班干部等组织指导的;校外活动,则是由学校领导、教师、校外教育机构的组织负责人组织指导的。它直接介入相关机构对学生进行教育活动。班级活动可分小组进行,也可把全班作为一个集体来开展;可以由学校领导、教师发起组织,也可由学生和社会教育机构的相关人员发起组织。可以是计划内预设的,也可以是随着教育教学的开展逐渐生成的。此外,班级活动还和少先队活动、共青团组织的活动,以及社团兴趣活动等等,一起组成学校课外活动的完整组织体系。班级是每个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环境。个体要生存发展,就必须要适应社会,掌握生存的技巧,这样才能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参加班级活动是学生获得思想启蒙、提高处事能力、学习待人之道的机会,它可以使个体在班级活动中日趋成熟,为其步入社会、施展才华打下良好的基础。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对促进学生的技能技巧、兴趣爱好都发挥着积极作用。在班级活动中促进其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健康个性品质的形成,可以使每个学生形成个体的健全人格。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班级活动的组织实施都具有其不同特点,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表现:(一)自主性班级活动是在课堂教学之外进行的,是组织者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教学的实际需要组织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参与活动,学生们可以展示自己的能力、成就,进而会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使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二)灵活性开展班级活动,可以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实际情况,以及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状况等方面来确定。内容的设计、规模的大小、时间的长短、场地的选择等等都可以灵活掌握,因地、因时变化制定,完全不需要遵循一定的模式。(三)实践性班级活动为所有的参与者都提供了实践机会。这些活动大多是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组织的,因此学生们的角色意识都很强,教师只能对其参谋指导,而绝对不能包办代替。学生在自我设计和自行组织的实践活动中,既获得了知识经验,也掌握了方法,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四)差异性班级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每个学生的志趣、爱好、性格、智能都各不相同,外向、开朗的有之,内向、孤僻的也有之,有的学习成绩很好,有的文体才能很强。组织者一定要根据其个性特点来因材施教,使得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特长都得到一定的展示。班级活动的分类班级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对其进行科学地分类,一方面,可以加深对班级活动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对班主任策划的班级活动方案以及组织实施提供参考。根据不同的标准,还可以对班级活动进行各种分类,下面介绍的是几种具体的分类形式:(一)根据活动地点进行的分类:校内和校外的班级活动校内班级活动,它是指在学校中组织进行的班级活动,包括例行性的班级活动、专题性班级活动、综合性班级活动。例行性的班级活动又称为开班会,主要是处理一些班务,引导全班同学对班级进行民主管理。新学期开始之时,班级需要通过班会制订、修改班级目标、规章制度、工作计划等等。在遇到重大决定行动时,也要召开班会,便于让同学们一起进行讨论,统一他们的思想认识。班委会轮换之时,也一定要召开班会,如此等等。专题性活动,它是指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或是学生的具体需要,以中心议题的形式展开的班级活动。其中的议题,可以是针对某一普遍问题进行集体教育的活动,也可能是学习一定知识的活动,还有可能是开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想像的活动。综合性班级活动,它是由一系列多种多样有一定的相关性,却具有不同目标的活动所组成的。因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娱乐性强,这类活动很受学生们的喜爱;且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不仅能取得十分好的教育效果,还会加强集体成员间的情感交融,让集体形成一种积极的力量。校外班级活动,它是指组织班级里的学生为接触、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而开展的走出校门的活动。组织校外班级活动会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受到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丰富他们的情感,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社会性发展。校外班级活动不仅形式多样,还能开发各种社会资源进行不同的活动,如:以了解社会为目的的社会考察、社会调查;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为目的的支农支工、勤工俭学的活动;以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为目的的社区敬老爱幼、拥军优属活动、义务劳动;参观、瞻仰活动等等。(二)根据活动时间分类:常规性、即时性的班级活动常规性班级活动,是指那些周期性开展的活动。包括季节性活动、常规性活动。季节性活动,是指在一年的特定时令、节日、纪念日开展的活动,如夏令营和冬令营、春游和秋游、清明扫墓、重阳登高、学雷锋纪念日等等。这些活动都是时间很规律,且年年重复的,有一定的固定模式。常规性活动,一般是在班会时间内进行的活动。即时性班级活动,是指利用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偶发事件迅速开展的活动。往往都是临时决定的,时间短,但是针对性却很强。这种活动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绪感受,且印象深刻,效果十分好。(三)根据活动功能分类:学习促进、个性发展、精神引领、社会适应的班级活动根据班级活动的目标功能,将其大概分为学习促进类、个性发展类、精神引领类和社会适应类四种。本书关于班级活动的设计和组织的分类就是秉承此思路进行的。下面对每一类别的具体内容及功能分别进行详尽的论述。1.精神引领类的班级活动精神引领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精神面貌,其中包括积极的思想感情、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等等。如,每年的清明节组织学生去烈士陵园扫墓,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的熏陶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的教育电影等等。着重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某种情感,参与活动后要表现出与这种情感相应的一些行动。在开展这类活动时总是有几个误区:总是仅仅停留在对学生认识的形成上,而不去管学生是否付诸于行动;或者只是注重活动的质量,而不去注意学生行为的后效;或者只是走走形式,忽略了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实质性的发展等等。首先,这些问题的存在是与对该类活动性质的认识有关的。杜威教授曾经指出:“物体可以在空间运动,可以具体地传递,理想和渴望却无法整个地取出、插入。”精神活动离开个体的体验,便不复存在;其次,不能只是为了活动而活动。班级活动是教育的一种形式和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虽然活动具有分散独立的特性,但是班级教育的目标却具有一致性。教育目标是班级活动的主线,它贯穿于班级活动的始末;再次,组织班级活动不可以急于求成,不要指望一次活动能会实现很多的目标。学生的发展是逐渐、长期的事情,是在一天天的生活活动中慢慢实现的,教育目标也是伴随着学生的成长逐渐达成目的的,“不能毕其功于一役”。班级活动,它不仅记载着个体精神成长的历程,而且也影响着其周围的人。在班级活动之中,学生可直接走进自然,在“蓝天下的学校”中尽情欢乐;或者是间接地去接触大自然,认识大自然。他们总会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流连忘返,或者是在大自然面前表现出惊讶和喜悦,或者是在梦中坐上心中的“小小的船”……就这样,学生们在班级活动中丰富着自己对自然的认识,理解着人同自然的内在联系。而且,在欣赏着大自然的奇妙美景的同时,学生们也生发着同自然的亲切感,这份感情将带领着他们在之后的班级活动中去关心大自然,考虑探究自然中的问题,身体力行地用自己的一颗心去保卫自然,做自然的一份子。在班级活动中,学生在与老师、同学、“他人”的交往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在走进社会的过程中,学会去关心社会、服务社会,懂得自己对社会应负的责任。班级活动是面镜子,它可以帮助学生们认清自己;班级活动是瓶粘合剂,会把大家的力量团结在一起;班级活动是盏明灯,为大家指出了理想之路。2.促进学习类的班级活动促进学习类的活动侧重于让学生获得和学习一定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如各种知识演讲、竞赛、科技创新、课题设计等等,可针对教学的具体内容,也可针对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既有利于方法和知识的保持,又可增强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及相互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因为班级活动是学科教学之外进行的内容,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的活动,因此它除了自身对学生具有一定的价值,还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班级活动,主要是以学生的自主创造、探索发现为主的,它不仅要求学生可以充分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还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要做到融会贯通和综合利用。而且,在班级活动中,学生所运用的学到的知识是在教师、以及其他教育者的指导下进行的,这就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效率,增加成功的机会,获得一种成就感;还有利于学生养成科学合理运用知识解决社会和生活问题的习惯。在班级活动中,学生不但可以综合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还可以获得一些新知识,如一些来自亲身体验、发现的知识。学生不仅可以在班级活动中获得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而且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还能鉴别出各种知识的适用范围、作用对象,以及知识自身的有效性和正确性等等。在运用知识,以及对知识进行的多种对照中,学生还可以发现自己已经获得的知识哪些是本身与事实不符、哪些是由于方法的错误和理解的片面而产生的谬误,哪些知识是因为提供者疏忽,进而导致的错误等等,这些问题,都可以在班级活动中发现,学会改正。在活动中,不仅学生会目睹新知识的产生,体验运用已有的知识,分享合作的愉悦,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能。比如,通过手工制作、小发明、社会调查等活动,可以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去探索方法,提高自身的能力。班级活动还可促进学生情感和认真态度的形成。班级活动,不仅为个体获得知识提供了机会,也为个体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班级与社会之间进行知识交流,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在班级活动中,个体与个体之间进行知识碰撞,是经常都会发生的事。两人之间相互交换苹果,每人拥有的还是原来的数目,但如果两人交流同样多的观点,则每人获得的就会是原来的两倍。另外,在班级之间、班级与社会之间进行的活动中,学生们还可以把知识传向其他的个人和群体,这样,就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将知识进一步地普及。而且,在班级活动的触角伸向社会之时,学生们也会从社会中获得知识,而且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知识学习上的促进和互补,这也是种社会化的学习方式。3.个性发展类的班级活动个性发展类活动,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们个个都充分地展示自己的特长、挖掘自身的潜力、发展自身优势而开展的。在这类活动中,学生们可充分表现自己,发出自己的“光亮”。不同的个体,是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的。展示了自身优势的时候,学生们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当看到别的同学的长处之时,会自觉向他们学习。在活动中加深了对自己、对同伴的认识了解,并为老师了解他们打开了“窗口”。班级活动与学科教学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强求一致(包括行为、目标、形式等等),而是倡导学生们自主参与,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在班级活动中,需要学生们全身心地投入、直接去参与,如此,学生们就可以敞开胸怀表达自己的感情、感想,直接抒发胸臆。在一次主题班会上,当进行到“我为父母做什么”这个环节的时候,学生们都说出了内心的想法:“倒杯热茶;捶捶肩膀;少惹大人生气,时时问候;做次饭,做次家务;送上自己的祝福……”班级活动为学生的感情打开了“出口”,同时也在促进着学生个性的发展。班级活动,它要求学生间相互合作,在合作中完成共同的任务、体验各种的乐趣。这就需要每个学生都要学会肯定和接纳其他的班级成员,否则,活动就会无法开展。不仅如此,有些班级活动的本身就是以“学会赞美他人”为主题的。在共同的合作中,学生们借着活动表达心中的感情,提升道德水准。另外,在班级活动中,在获得他人的认可的同时,自己也会获得自尊。通过班级活动,每个学生都在展示着自己的优势长处,在赞美别人的时候,也被他人所肯定。在一次次的成就与喜悦中,在集体温馨安全的怀抱中,学生们都获得了自尊,并把这种自尊上升为一种集体荣誉感,既包括了对他人自尊的尊重,也包括了一种国家和民族自尊感。在班级活动中,学生们可自愿、自主、自由地选择一定的责任,并承担责任和后果。可以单独承担责任,也可合作承担责任,这是因为存在不同的选择而已。出色地完成任务,会给学生带来一种真正的成就感;任务完成的不理想,则会促进学生的反思改进。更为重要的是,在选择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获得了权利意识,形成了责任观,为他们的社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班级活动中,通过同伴和老师,获得对自己的认识;在和大家的合作中,了解到自身的长处和不足;展示自我的同时,也在改进自己的缺点。班级活动,可帮助每个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得到老师同学的积极肯定,这也正是一个人自我悦纳的源泉。4.社会适应类的班级活动社会适应类的活动,重点是让学生学习社会生活必要的规范和技巧,以及生活中所需的基本智慧,让学生们可以智慧地生活。这类活动,既包括学生基本的生活习惯的养成,也包括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还包括介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所需要的基本素质的形成。学生是在社会里生活的,必需要有生活技巧和技能,权利意识和义务观念是美好生活的最重要的保障。班级里开展社会适应类活动,可以帮助每个学生总结掌握一些好的社会规范、生存技巧,了解社会、人生,训练、生成一种适应生活的智慧,为以后步入社会做好十足的准备。在班级活动中,有两种方式可以认识社会。一种是走入社会,直接认识社会。很多的班级活动,就是直接和实际社会生活相联系的。在与社会直接的接触中,学生获得了对社会的认识,体验了社会与个体间的关系;另一种是间接地认识社会。比如,在某次班会上,有个同学向大家介绍了交通规则:“一要是要讲公德,守法规,听指挥;九不准是不准骑车闯红灯;不准骑车带人;不准骑快车、走快车道;不准骑车扶肩并行、追逐竞驶;不准抢行猛拐;不准乱穿马路、跳跨护栏;不准在马路上追跑打闹;不准在马路上围观起哄;不满12岁不准在马路上骑车……”在班级活动中,这样的机会有很多,这都可以帮助学生们很好地认识社会。认识社会,最终的目的是融入社会,过社会中的生活。在参与认识的过程中,学生们会学习并遵守一些社会规范,这是社会化的必经途径。交往,它是人适应现代社会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在学校生活中,个人与个人间、个人与集体间、集体与集体间都要进行不同程度的交往,所以它要求学生要学会交往,掌握交往中的一些基本技能技巧。班级活动,为学生交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是学生学会交往的重要渠道。班级活动中,有一部分是以“服务社会”为主题的,这些活动,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直接地参与社会服务,体会服务社会的意义。在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但可以获得成就感,发现自身价值,还会认识到社会需要他们,体会到服务社会后的成就喜悦。二、中外班级活动的概况、比较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外学校中的班级活动也存在着较大不同。通过中外班级活动的内容、类型、组织方式、效果等方面,表现出这些差异来。通过对中外班级活动的分析比较,对我们认识组织设计班级活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根据本书对班级活动的界定,班级活动的外延主要包括课外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两部分,下面分别对其简单加以说明。我国班级活动的基本概况通过积极向国外发达国家学习,努力探索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班级活动已在我国的现行教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作用早已被充分肯定,在新世纪伊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通过政府文件明确提出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赋予班级活动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我国的课外活动一般地说,我国的中小学课外活动主要来源于学生的兴趣、需要、爱好、特长,社会现实生活和学科知识等方面,内容主要包括:(1)观察自然事物和现象,了解科学常识,如观察风、水、雨、雪、雷、电、植物、动物等等;(2)分析地方的历史地理;(3)了解社会的各种事务,参与社会中的具体事务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社会交往的活动、经济管理活动等等;(4)开展科学的小实验,培养研究意识、发现能力;(5)一些培养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的活动,如学校里的儿童家政活动,各种手工制作活动等等;(6)培养美术、音乐、健身兴趣和特长的各种活动;(7)认识、接纳自我的活动;(8)尊重他人,同他人和平共处的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一些可以固定在某一时段中持续进行,一些会视教学需要随时设计;一些以主题系列进行,有些则单独进行;有些小组合作进行,有些集体完成;有些可在校内进行,有些则在家庭中或社区里进行;有些是按内容系列进行的,有些是按时间顺序进行的等等。(二)我国的一些综合实践活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体系在不断出现新的分化和综合的趋势,为了解决有限的学习时间和知识数量的无限增加间的矛盾,“综合学习”这种模式已经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综合学习”的提倡,不仅对于学科知识学习,且对于班级活动的经验、体验学习的深化,也起到了十分好的促进作用。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一种批判性、反思性、研究性的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它是与以知识信息的接受为主的学习活动具有本质区别的,主要强调学生在做中学,通过社会参与性学习、课题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用以改变学生在教育中的生活方式、存在方式。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生成性、自主性等特点。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发展以探究能力为核心的一般思维能力,形成一种综合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以及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类型一般主要有以下几种:1.研究性的关于课题探究的学习活动研究性的课题探究的学习活动,即模仿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选择一定的课题,通过调查、测量、文献资料搜集等一些手段。收集大量的研究资料、事实资料,运用实验和实证等研究方法,对课题进行研究,并解决问题,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研究课题的选择和确定,通常是要反映学生的生活背景、自身兴趣、特定的文化传统、自然资源状况等等。2.设计性的关于实际应用的学习活动设计性的实际应用的学习活动,它要求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的各科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进行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主要包括设计一种产品和一项服务,并创造出具体的实施方法,如对学校的草坪进行设计、设计一个雕塑的具体方案、设计班级里的形象宣传画、设计一套校服、设计一个学校班级的管理系统等等;改进某一系统,排除其障碍;计划组织一项活动,对活动所需的各方面因素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如设计对政府官员的访问和采访活动。设计学习,它更加强调操作性、针对性,更加注重让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3.体验性的关于社会考察为主的学习活动此类活动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社会阅历、文化积累为目标的。考察、访问、参观是体验性学习的基本活动方式之一。社会考察、访问、参观的内容,大多会涉及本地区的历史和文化遗产、现实的社会生活、生产方式等等。4.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活动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活动,要求学生要参与到一般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域之中去,成为某一社会活动中的一员,并进行实际的生产活动。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的根本特征是:学生亲身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有利于使学生通过一般性的实践,获得对他人和社会的价值实现感。社会参与的实践性的学习活动方式一般的会包括:公益活动、社区服务活动、生产劳动三种。中国的综合实践活动,大多是基本上保证每周3个小时的活动时间,围绕学生与他人的关系,学生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三条线索开展。充分体现了学生对班级活动价值的认识,以及对主体价值的认识。国外的班级活动的大致概况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和途径,班级活动在世界各国的中小学中都无一例外地被采用。如,美国的中小学开展了设计学习、自然与社会研究、社会参与性学习等活动。加拿大温哥华的教育部门为中小学推荐了五大类几十种的参观场。澳大利亚一般学校都有广阔的运动场地,每周六不上课,大多数的学生都去参加学校组织的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日本的中小学班级的活动也同样是十分丰富的,各种典礼、展览会、运动会、旅行、文学比赛、保健教育、安全教育等等。尽管各国教育的实际情况不同,但是,他们对班级活动的重视却是相同的。(一)国外的一些综合实践活动20世纪末,许多国家,如英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挪威、法国等,在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中,都注重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但是,这种课程在各国的课程标准中的称谓却各不相同。在各国教育政策中被确定下来后,班级活动获得了与学科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充分反映了不同国家对班级活动的教育作用的认识。1.美国的综合性实践活动美国各州的课程标准中,没有统一的“综合实践活动”这个说法,但是,各州都设计了不同的、具体类型的综合实践活动,大致有:(1)自然与社会研究。“科学·技术·社会”是美国中学教育中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活动,主要包括“社会科”、“自然探究”、“社会学习”等几个方面。自然探究和社会科的基本活动方式都是主题探究式的,是从自然现象、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职业、环境等领域确定主题,通过调查研究、研讨问题的方式进行学习。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2)设计学习。这是门应用性的活动,同课题式的研究性学习比较而言,设计学习更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自主设计,如应用设计、产品设计、综合艺术设计、活动方案设计等等,强调解决的是生活中的现实问题。(3)社会参与性学习。重点在于通过开展各种社会参与性的活动,如社区服务(包括社会公益性活动、参与养老院活动等等)、社会调查、考察、访问(包括访问地方政府官员、政府首脑等等),使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接触社会现实。常常体现在不同地方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生活方式、发展状况等方面。2.英法两国的综合实践活动英国的国家课程标准关于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同美国各州的设计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主要是集中在社会研究、设计学习等方面。英国中小学的社会研究是围绕公民的形成、政治、道德、精神、社会或文化问题来设计主题的。主要包括综合艺术设计、信息、交流技术等。法国的课程标准中设计了“综合学习”这一课程,基本规范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综合学习需要跨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二是综合学习的活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涉及探究、接受、应用等基本的活动形式。3.日本的综合实践活动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的中小学课程中有类课程,就是“特别活动”,它包括学校的传统活动、班级指导活动、学生活动三方面。由于“特别活动”同社会现实生活的联系不是很紧密,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1998年12月和1999年3月,在日本文部省颁布的《学习指导纲要》中,又增设了“综合学习时间”。使得日本的中小学课程结构变成了由“道德”、“必修学科”、“特别活动”、“综合学习时间”构成的四个板块。“综合学习时间”重视的是学生的兴趣爱好,主要致力于让学生形成主动开展问题的解决式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态度,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思考方法,要求采取“综合体验性学习”、“课题研究性学习”等方式。如今,“体验学习”和“课题研究”已经成为中小学生在“综合学习时间”课程中最根本的学习活动方式。“综合学习时间”要求通过理解、体验、感悟和探究社会、自然,使学生形成一种社会责任感、社会实践能力。(二)国外班级活动涉及的诸多领域国外中小学班级活动的内容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按照不同的类型,可将其涉及的领域进行大概归纳,为我们开展班级活动提供些借鉴价值。1.主题探究、课题研究的领域主题探究,它是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主题为中心的,遵循科学研究最基本的规范步骤展开的,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活动。课题研究学习与设计学习有着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通过对有关问题的研究,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如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课题研究学习,一般情况,要求学生都要提出解决有关环境问题的对策。主题探究涉及的问题领域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1)自然问题的研究。自然问题研究领域是十分广泛的,如表1-1所示,主要涉及对与人的存在环境有关联的自然事物和现象的探究。此领域的研究核心是与人的现实生活相关的诸多自然环境,如植被、能源、水资源、环境生命科学等方面。美国的爱阿华州东南初中的课程设计中,就要求学生涉及的自然探究领域十分宽泛,涉及运动物理、环境生命科学、应用化学等领域。1998年4月,日本的宫城教育大学附属中学在开始实施“课题研究学习”的规定中设计了“国际理解教育”、“现实生活的环境”、“信息”、“健康”四个领域,其中的“现实生活的环境”是“课题研究学习”的主要领域。(2)社会问题研究。这个问题的研究是各国中小学研究学习活动的基本内容,涉及社会或社区的历史变迁,社区文化(如风土人情的考察与探讨、文化传统),社会的经济问题(如产业结构研究、证券与股票等),社会政治(如美国各州的社会研究课,大多设有“美国政府”、“美国民族”等课题),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探究,个人、群体和制度的探究等领域。社会研究领域是围绕社会现实生活来展开的,这些活动领域同具有社会责任感、有见识的公民的形成有很大的关系。国外中小学生的社会探究领域如表1-2所示。2.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参与性,就是学生作为社会成员参与到整个社会生活中,参与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去。其途径主要有社会考察、服务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等。(1)社会服务活动。这类活动通常包括社区服务、老人服务、育幼服务、学校服务、交通服务、环保服务、生活纠察服务、助残服务等。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南米德尔顿学区规定了学区内各中小学一系列的学校服务、社区服务活动,将其纳入到了课程规划的日历中。(2)社会考察活动。此类活动具有社会调查的功能,一些国家的课程标准把它作为“综合性体验学习”,通过考察,学生进一步地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如就地方历史演进、环境保护问题、校园暴力问题进行研究性考察,进而了解政府对社会或社区发展的战略和政策等等。社会考察活动包括专题考察、综合考察。(3)社会公益活动。社会公益活动有两种方式,即学校组织的团体活动、个人活动。美国中小学的社会公益活动,一般都是由学区来制定基本标准的。由学校组织实施,如养老院的公益活动、为非洲难民募捐等等,用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同情心等。3.生活学习生活学习,一直以来都是国外中小学班级活动设计的基本领域,是与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紧密关联的实践性活动。在国外中小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中,生活学习的领域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1)生活技能的训练活动。美国学校教育从幼儿园一直到高中,都设计了程度不同的生活技能的实践活动。小学中,低年级的生活学习中有缝纫、简单手工、食品制作等活动,5-9年级学生(小学高年级,以及初中阶段)的生活学习,涉及家政管理等领域的内容,如家庭理财和投资、家庭生活文化设计等活动,及环境适应活动,如野外生存锻炼等。(2)生活科技与创造活动。为增进学生在科技社会中价值判断、问题解决、创造性思考的基本能力,及勤劳合作、乐于服务的态度,国外的中小学开设了生活中的科技运用和设计,以及创造活动,如居室装饰设计、服装设计、生活建筑设计等。此类活动,并不完全是技艺性的,它包含着十分复杂的价值观判断现象,需要在设计与创造中,由学生来进行价值判断。中外的班级活动的比较尽管中外的班级活动都比较复杂,但可以将中国和外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班级活动进行简要比较,便于为我国班级活动的开展提供些参照。(一)教育理念不同中外班级活动中,教育理念的不同主要表现为:长期以来,中国的班级活动深受苏联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等集体主义的教育思想之影响,依据的是“社会本位”的教育理念,更多地是从社会角度出发,强调集体利益,强调个体对规则的服从遵守,以社会的要求来衡量个体的成长,突出对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西方国家的班级活动,则是主要受杜威的进步主义、卢梭的自然主义等“个体本位”的教育思想的影响,强调的是个人的能动性、首创性,关注个体价值的实现、重视个体的意愿、尊严,主张“社会是铸模,个体是金子”,社会规则、社会条件只具有服务个体发展的价值。(二)活动内容的不同中国班级活动,主要是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内容为主旨的,渗透着“五爱”教育的思想,强调班级活动的工具价值,强调班级活动的辅助性质,班级活动往往成为了党和政府社会政治活动的窗口、平台。体现教育是为社会主义政治服务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性质。西方国家的班级活动,则是以个体主义教育内容为主旨,更多地关注的是学生个体的成长发展,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强调学生的个体价值的实现,强调的是个体基础之上的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活动内容,也大多是以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参与为源泉,主要强调的是个体对社会的改造。(三)活动方式的不同因为中外班级活动的理念和内容的不同,所以就决定了班级活动方式的大相径庭。中国班级活动的形式,多是以校内活动为主的,以小组、班级为单位组织进行的,文艺表演和体育竞赛类活动是占主导地位的,强调活动方式的正面性、教育性、健康性,注重活动对学生的安全保障,活动方式的领域范围相对狭窄。国外班级活动的形式大多是以社区为主的,以团队的形式深入到社区的各个层面,关注环境生态、社会发展等问题,倡导团队之中个体的互助与合作,鼓励个体的冒险精神,活动方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四)活动效果的不同不同的活动方式,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活动效果。中国班级活动的性质和内容促进了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培养了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而由于倡导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西方国家的班级活动则培养了关心社会发展、注重个体生活质量、参与社会生活、具有社会批判精神的公民。(五)社会关注的不同中国的班级活动主要是由学校安排的,是以服务于学生的知识学习为主要目的的,强调的是师生在校内的互动协作,直接参与社会问题解决的机会很少。除了部分活动需要家长配合外,社会阶层对班级活动的关注度还远远不够。但是,西方国家的班级活动,则是以培养小公民为主要目的的,大多数是在开放的环境中开展的,社会生活的参与和社会问题的解决,是其主要依托,因此,他们和社会阶层的合作十分密切,对班级活动,整个社会都是普遍关注的。因此可以说,由于受不同文化与不同教育理念的影响,西方发达国家中小学生的班级活动与中国中小学生的班级活动是各具特色的,我们应该从中国基础教育的实践出发,虚心学习外国的优点,绝对不是简单套用、照搬照抄,从而为培养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做出贡献。三、班级活动发展愿景班级活动是学生学习“待人”之道,提高“处事”能力,获得“思想”启蒙的场所和机会,为儿童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坚实的基础。丰富多彩的活动,积极向上的班风,情趣盎然的学习氛围,励精图治的班级精神,这些都为学生兴趣爱好的养成和能力的提高搭建了舞台。正是在班级活动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才得以觉醒,集体意识才得以发展,文化素质才得以提高,个性品质才得以形成。过去,因遵循苏联马卡连科的集体主义教育思想,有关班级活动的设计组织,则忽视了学生个性才能的多方面发展,如今,这些已经落后于时代的要求。班级活动的设计组织的不同理念对于“个体”这个词汇,词典上的解释是“单个的人或生物”。与“个体”关系最直接的词一个是“个人”(跟“集体”相对;自称,我);另一个是“个性”(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性)。在崇拜集体的东方文化中,一般都认为一切个性都是有条件和暂时性的,所以,也是相对的。在崇尚个体的西方文化中,则认为个体是永恒绝对、无条件的。对人的理解,正是班级活动设计组织的起点。教育条件之下,孩子首先是作为个体存在的。自新生报到的第一天起,就已经成为集体的一员,鲜活、充满个性;是班级活动,把一个个独立的“圆环”套到了一起,将其变成“同心圆”。班级,是从教学的角度设立的组织,是与“个别教学”相对的,是把年龄和知识水平相近的、有共同学习任务的学生编制成固定人数的集体。形成之初,班级还是个结构松散的“结合体”,孩子们在其中尽情地展现着自己的个性,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放飞着远大的理想。他们的背后是家长们热切的目光、社会殷殷的期望。此时的班级活动设计,主要是围绕学生适应环境展开的,组织难度很大,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在松散的班级氛围中,在相对自由的空气中,学生身上的“田野气息”得以展现;(2)在新颖的学习环境里,学生的自然秉性逐渐开始向组织状态的社会性转化;(3)在充满智慧的校园文化中,学生理性的幼芽萌生出了一抹新绿,生活习惯开始向新的组织规范靠拢。这种以松散的“结合体”形态为特征的班级活动的设计组织都透射出“原始民主”的理念,以图1-1示之。图1-1“原始民主”理念的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随着学生对新规范的逐步认同,班级由组织松散的“结合体”变成了严密的“聚合体”。这时,班级成员则围绕着班主任,主要以学习成绩为标尺,分化为“干部”和“群众”,以纪律约束为首的班级规范,则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此时的班级活动的设计组织,是紧扣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的,呈现出以下的特点:首先,有利于班级成员集体意识的形成、班级荣誉感的产生,是学生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机制;其次,有利于班级的政令畅通、上情下达、组织管理;最后,有利于将集体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实现个人所不能实现的目的。但是,这种设计与组织形态,却往往导致了管理者的集权化和专断制的产生,导致了同学间的等级制、阶层制的出现,损害了教育的公平公正性;个人的积极性被挫伤了,个性被湮没了。但是,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人们普遍不想放弃既得的利益,因此就容易产生小利益集团,导致“集体的自私”,造成领导核心的绝对权威,形成了最终的家长制。这种“训练儿童温顺和服从,小心地完成被强迫去做工作的传统教育形式,是适合于一个专制社会的”。在这种活动中,由于没有个体的自由空间,成员导致了“熵死”,必将使活动失去应有的活力。它的特点,决定了自身的适用范围的有限性、适用时间的短暂性。但是,现有的班级活动,却令人遗憾地将这种组织形态视为常规,结果就导致了校园内司空见惯的学生个性被压抑,创造性被泯灭,师生关系紧张、教师专横跋扈等现象。正像杜威所说的:“很多势力教育,让一些人成为主人,却教育另一些人成为奴隶。”殊不知,这一切都源于这种不合理的组织结构。这种组织严密的“聚合体”式的班级活动折射着“酋长专制”的理念,以图1-2示之。图1-2“酋长专制”理念的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班级活动的设计组织远不能止步于组织严密的“聚合体”阶段,而应走向“多元一体”的“共同体”。在社会学的角度看来,“共同体”要求成员以缴税的方式拿出一小部分利益交给管理者,形成社会契约以保证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在班级活动中,成员既有共同的目标,以及必须共同遵守的纪律和规则,又有相对自由的属于个体的发展空间,有利于个人积极性的发挥,有利于民主观念的养成,利益一致、分工明确、责权清晰。这种理念指导下的活动形式易于形成稳定和谐的群体秩序,有利于“共同体”成员利益目标的进一步实现。以“共同体”为理念的班级活动具有几大特点:首先,它是尊重“差异”的共同体活动;其次,它是多元多层的共同体活动。成员间共享关爱活动、知识、伦理,而不仅仅是学习的对手、生活的伙伴。最后,又是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完善的共同体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成长的学生,既有利于个性魅力的展示、人格品质的提升,又有利于合作精神的培养、集体意识的形成。这种走向“共同体”的班级活动的设计组织,体现了“现代性的民主”理念,以图1-3示之。图1-3“现代民主”理念的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班级活动发展的不同阶段班级活动的设计组织的两种理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主要表现在班级活动不同的发展阶段。班级活动的形成发展是个复杂的过程,把握和了解其规律和特点,对于促进班级建设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般说来,与两种理念相对应的班级活动的形成发展可分因为以下几个阶段。(一)“原始民主”理念--班级活动的初创阶段新学年之初,为了共同的目标,数十个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集聚一堂,陌生的老师和同学、浓厚的好奇心、强烈的新鲜感使学生们对即将开始的新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憧憬。这时,学生们怀揣着自己的想法坐在同一个班里,等待着集体生活的开始。这时,班主任的出现使松散的群体有了“头儿”,在自我介绍之后,她(他)开始履行职责、发号施令、组织班委、任命干部、分配布置学习工作,督促学生行动,这是班级活动的初始时期。学生开始由过去的生活方式向新的方式进行转变。有经验的班主任都在抓紧时间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培养积极分子的同时,也在和大家一起学习学校的规章制度,指导学生开展各项活动,增进彼此的了解,提高班级的吸引力,为下一步的学习建设做好准备。在这个阶段,占主导地位的班级氛围是“原始民主”。(二)“酋长专制”理念--班级活动的发展阶段从班主任的“专治”(专门治理)到班委会的组织管理,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家长制(班主任是‘家园’里天然的家长)”或“家族制(班主任及其‘亲信’组成的领导班子)”是这阶段的产物。一般情况下,都是在开学数周后,同学之间逐渐熟悉,个性不断开始表露,各种能力随之展现。随着交往活动的深入开展,同学之间的友情开始形成,具有“领袖才能”的人开始脱颖而出,备受到大家瞩目,班级的骨干力量日趋明显,并成为中坚力量。在班主任的指导下,通过征求大家的意见将具有指挥才能、热心为集体服务的学生选入班委会,组成班集体的领导核心。班集体这个“舰队”开始起航了。此时的班级活动的设计组织,主要是为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班风,将班级的奋斗目标、行为规范内化为学生自愿自觉的行为动机。(三)班级活动的高级阶段:“现代民主”理念这个时期的班主任在设计与组织班级活动时,是逐步从直接指挥班级活动的状态中解脱出来的,主要是放手去发动群众,创建民主机制,鼓励学生们积极地关心班级,踊跃参加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实行“执政”、“在野”“两班制”的施政和监督管理机制,通过“竞选”“上台”的班委会组织设计班级活动,使他们明白自己是民主选举胜出的代表,与全班同学一起修订班规、调整政策、维护集体的利益,尽自己最大的热情才干为同学们服务。此时,班主任的作用,也开始从台前转到幕后,从直接过渡到间接,最后,形成了民主的班级管理体制,真正实现了“管是为了不管”,“育是为了不育”的目的。走向“共同体”的班级活动设计组织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民主意识的形成。要使班级成员明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主,集体的事情要大家做主,民主的机制要从班级活动创立,民主的理念要落实在每个学生的身上;第二,共同体的价值导向。为共同体中的每一个成员设计个性发展的美好蓝图,在共同体目标的旗帜下,为成员预留最大的自由发展空间,使每个成员都能在共同体中看到自己的人生坐标,真正体验到自己的实际价值;第三,让每个同学在班级活动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开拓自己视野和领域,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第四,在充分酝酿和讨论的基础上,将班级共同体活动的目标、规范、价值标准,化为每个成员的行动指南,让他们在共同体期望的基础上,对自己提出自我教育的内容标准,自觉自愿地去严格执行到底;第五,创建班级的民主氛围,激发每个同学的上进动机,为大家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使他们的梦想有实现的可能。总之,班级共同体活动的设计组织,是班级活动发展的高级阶段,这个阶段的形成完善是在不断变化的。在这个阶段中,班主任的作用是逐渐由核心位置移到了边沿。班主任的存在,也由主宰主导地位,最后成为了班级共同体活动中的普通一员,成为名副其实的为同学们服务的。通过这种形式的班级活动,班级的民主制度得以创立和形成,学生成“人”的基础得以奠定,一个人人参与、人人实干、人人负责的良好班级就建成了。什么是所谓的“共同体”的班级活动“共同体”的班级活动,意味着“构筑有助于民主主义发展的实践的文化的共同体”,“在异质人们的共同体相互交流的空间里”寻求建设的基础。无论是从形式到内容、还是从理念到实践,这一共同体活动都跟前两个阶段截然不同。既有第一阶段中向学生的自然天性复归的一种趋势,又有对第二个阶段中所谓的集体优势的超越提升。这一班级活动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大方面:1.促进学生的道德判断发展这一特点是共同体的班级活动的主要目标,主要是要求学校建立积极的道德环境,培养学生关于公正、集体、秩序等方面的观念。学校和班级的道德环境是道德教育的关键,共同体的班级活动,是向学生提供承担各种角色的机会,是激发学生对民主和集体的向往和理解的。2.通过民主参与来培养学生的集体感若想达到教育的目的,就必须提倡学生的积极民主的参与。民主参与是集体意识的主要表现,能给学生提供更多承担角色的机会,以及较高的道德判断水准,通过民主决定来公正地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的道德行为发展。共同体的班级活动建立了一种民主参与制度,进而来解决班级的实际问题,要求同学之间彼此关心,具有集体责任感。这种活动,是有利于学生公民意识的发展的。“教育,不仅具有传播民主政治的功能,且具有创造民主政治的功能。”班级活动,既是民主的“实验田”,又是民主的“播种机”。民主参与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一种手段,只有能够独立做出有实际意义的决定的学生,才能真正感觉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翁。3.实现道德责任共同体的班级活动,它对学生现实生活的行为要求更为严格,通过赋予学生一种集体的民主权利意识,进而加强他们的道德责任感,使他们力图达到行使权力、履行义务的统一。共同体的班级活动,努力创造条件来实现学生的道德责任。学生有责任维护自己达成的规则纪律,有责任从集体利益的角度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做出判断并躬行践履。实践证明,共同体的班级活动中的学生,大多愿意以“我们”的思维模式去考虑集体事务、及其规章制度,对班级、乃至学校的集体利益表现出更大的责任感。公正团体法,它是美国道德教育家柯尔伯格于20世纪70年代在实验基础上提出来的,是一种班级活动设计、组织的形式。这个形式也是笔者所探究的共同体的班级活动的最好注脚。其内容是通过学生、老师的民主参与活动,进而创造的一种公正的集体氛围,以促进成员的个性发展。组织结构与任务见表1-3。共同体的班级活动的人数一般在30~50人之间,再加上4~5名该班的任课教师(含班主任)。主要活动是每周一次的集体会议,时间约为两节课,内容主要包括制定有关的规则纪律,计划集体活动和政策,处理违纪事件。核心思想是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大家都对问题的表决投自己的那一票。对会议要涉及的问题,顾问小组也要先进行审议,杜绝权威、官僚主义的解决方式。一般情况下,纪律委员会是劝告引导违纪者今后要遵守纪律,在确认合适的情况下才能给予惩罚。如果,谁对惩罚有不服之处,可以向更高的集体会议申诉。基于“共享关爱、共享活动、共享知识、共享伦理的‘社会行为’(social action)的这种行为的沟通,正是催生‘共同体’、催生‘民主主义’的基础”。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公正团体的方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有所变动,但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集体荣誉感。共同体的班级活动的突出特征,是建立一种基于个体自由的民主制度。其不仅是教育公正的需要,而且是成员共同利益的诉求。毋庸讳言,国内外学校共同体的班级活动的设计组织中,也的确出现过一些问题,最突出的莫过于“多数人的暴政”、“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真理无法实现”。目前,这些问题虽然能通过“纪检委”的作用和“轮流坐庄”的制度得以缓解弥补,但在学生身心发展和班级民主建设中,深层次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研究,这正是班级活动设计组织形式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动力。如果民主真的不是最好的,但是民主会避免最坏的发生。无论是学生身心发展之需,还是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乃至大到国家民主制度的创立,都是在呼唤共同体的班级活动的设计组织。以民主为核心价值的共同体的班级活动的设计组织需要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民主要从娃娃抓起,民主制度的建设任重而道远,真正的民主,恰恰是人的自由的保障、本质的体现。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中小学集体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2.00元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掌阅客户端购买:
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小学附近做什么生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