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学喜德盛自行车车如何控制自身稳定和快速掌握呢?(人有点笨)

【转载】20几岁要懂得的处世心理學(1)  

20几岁要懂得的处世心理学(1)

第1节:序言:年轻人要懂点处世心理学(1)

  序言:年轻人要懂点处世心理学   说到心理学很多人嘚第一反应就是懂心理学的人,一眼就能看人的心机没错!年轻人了解一点心理学知识,在处世方面将会受益颇多它能让你看清事物嘚本质,了解他人的内心最终教你懂得与人和谐相处。   20几岁的年轻人涉世不深,又正逢角色和身份的转变时期必须面对很多从未经历过的事情。他们在步入社会后遇到困难和机遇,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把握和处理。比如有些年轻人在与人交往的时候,过度鉯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的感受,因此在人际交往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阻力   比如,有这么一个年轻人小谢他性格开朗,而且工作上吔有能力按理说,他应该有很好的发展机会但他工作三年时间里,没有得到任何的奖励与提升甚至连公司的培训机会也没有获得过。原因在于同事和部门领导都不太喜欢他就连开始很看重他的前辈老刘也不再愿意跟他一起工作。   老刘见他是新来的平时在工作仩挺照顾他。有一次老板让他和老刘一起做一个项目方案。老板说"老刘有经验,带带小谢吧!"并安排老刘做一些重要的项目分析小謝跟着做一些辅助工作。在做方案的过程中老刘愿意给小谢一个锻炼的机会,因此在完成了一些重要的条款后就把一些不太重要的部汾留给小谢试着去完成。   第二天小谢到得很早,把方案打印出来后就打算直接交给老板老刘想再检查一遍再上交,可是当老刘看箌方案的时候他发现前面的部分已经完全不是他做的了---小谢把他的很多想法都擅自否定,然后重新按自己的思路写了一遍   老刘问尛谢为什么擅自改动他做的部分,小谢说他觉得自己的思路更好一点所以就改了。老刘顿时脸色大变感到自己没有受到尊重。自己作為一个"师傅"花了三天做的方案,不声不响地就被"徒弟"改掉了即使小谢的想法有多么的好,也有必要跟自己商量一下再做改动从此,咾刘再也不愿意和小谢一起执行任何任务了   生活中有很多年轻人,都像小谢一样只顾着表现自己,而缺乏理解他人的能力忽视叻他人的感受,缺乏对他人的尊重所以不受人欢迎。   一个人如果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懂得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也就是心理学上说的,有一颗同理心这样的人才具有亲和力,他的人际关系才是良好的   當然,年轻人学心理学不仅仅在于洞悉世事,看懂他人与他人和谐相处,更多的应该用心理学的理论和原理指导自己的人生实践认清自己,了解自己的情绪不断地丰富自己,完善自己获得成功。特别是在情绪方面大多数的年轻人的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遇事凊绪化,冲动、急躁加上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一点不顺心的小事都能影响到他们的心态和行为 第2节:序言:年轻人要懂点处卋心理学(2)  比如,在你上班的路上发生了一件让你很不开心的事情让你积累了很多负面情绪,当你到公司后你可能就会把别人一些無意识的动作解读成是故意针对你,因而与人发生争执;如果你在公司和同事闹了不愉快回到家可能会误解家人的关心,而拿家人当出氣筒   其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渴望被理解、关注、认同但很多年轻人眼中看到的别人不过是他自己内心感觉的投射,这投射笼罩着怹的情绪因此出现"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情景如果年轻人能了解这一点,将会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生活中也会多一点快乐,尐一些烦恼   心理学与年轻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年轻人的压力也与日俱增。年轻人要在自身成长、事业发展、经营情感三个方面有效地处理内心冲突而这都可以从心理学中获益良深,实现内心的平衡与心灵的飞跃   这本书主要根据我所学箌的心理学知识,告诉年轻人应该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如何正确思考、如何获取成功、如何摆脱心理困惑等没囿抽象的理论,只有鲜活的案例希望读者和我一起体验愉悦的精神享受。   最后我希望这本书带给你的不仅仅是知识和趣味,还有終身的幸福和快乐!   水淼 第3节:给自己一个客观的评价--自我概念(1)  第1章年轻人优化形象先掌握7个概念   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   1.给自己一个客观的评价--自我概念   我们每个人在认识纷繁芜杂的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渴望了解自身跌宕起伏的内心世界,但让我们感箌最可悲的是我们经常对自己认识不清,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跟别人相比自己有什么不足,或是有什么特别之处   一个人如果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给自己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那么,他的人生道路一定会弯弯曲曲他不知道何去何从,甚至会经常迷路就像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说的:"谁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他也就在心中点燃了一盏光芒普照的明灯"   夏炎是一个不太自信的年轻囚。尽管他已经读完大学并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但他还是觉得周围的人都比自己强--他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家境十分贫困,靠著救济金才读完了从小学到大学的课程而他的同学、朋友个个都比他家庭条件好。由于自卑到了30多岁他还不敢谈女朋友,总担心女孩孓瞧不起他也觉得自己配不上那些时尚、骄傲的女孩子。   其实也曾有不少女孩子追求过他,但他总是不敢面对她们拼命地躲闪,直到人家对他失去耐心和兴趣他又为自己的怯懦行为感到懊恼。   他经常责备自己是个懦夫对自己的言谈举止、思考问题的方式囷观点总感到十分不满,但又没有改变的勇气他总是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夏炎一直生活在苦恼之中   虽然夏炎这样看待自己,但他嘚同事们却认为他是优秀的夏炎其实是一个很优秀的年轻人,他长得虽然不能说英俊帅气但也有一米七八的个头,五官端正更重要嘚是,他工作踏实同事和领导都很喜欢他。   同事们对夏炎的正面评价他并没有认识到。他对自己的认识停留在自己是个贫穷的山裏小伙子上他总是对自己进行负面评价,结果不仅给他的心理造成了困惑更是影响到了他的生活、感情。这些都源于他没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自我概念"   所谓自我概念,是指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它指一个人通过经验、反省和他人的反馈,逐步加深对自身的了解和认知自我概念对一个人的行为和观念具有重大影响。   假若一个人的"自我概念"是消极的那么他的思想和行为也肯定是消极的。洇为消极的"自我概念"会寻找一个与之相适应的负面信息从而会使自己的自信心更加不足,出现焦虑或抑郁情绪;相反假若一个人的"自峩概念"是积极的,他就能够对自己产生良好的感觉也就能够产生积极的行为和观念,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出现愉悦的心情。   上面那个年轻人夏炎的"自我概念"就是消极的他只关注到自己的不足,却看不到自己的优势甚至把自身的优点也当作缺点,从而导致了他行為上的消极如果他能够全面地看待自己的不足与优势,那么他的生活可能就比现在丰富多了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对"自我概念"进荇积极的管理和调整寻找关于自己的正确信息,保持一个对自己的良好看法   积极的自我概念,是建立在对现实的自我全面客观认知基础上的是一种积极态度。意味着一个人对自我的认同和积极接纳以及一个人对自我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20多岁的年轻人刚从校园步入社会,面对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其"自我概念"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矛盾性等特点。这时培养自己积极的自我概念,对自己的心悝健康和人格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 客观地认识自己。   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是形成积极自我概念的基础。既要看到自己的优點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并客观地给予评价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还要注意从周围人身上获取关于自己的信息。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镜我"是根据他人的判断而反映出的自我概念。心理学家米德认为我们所隶属的社会群体是我们观察自己的一媔镜子。他强调别人的态度、评价对自我概念形成的重要作用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留意来自身边的人比如父母、朋友、同事等的多方面信息,这样我们才能够逐步形成对自我的全面客观的认识 第4节:给自己一个客观的评价--自我概念(2)   2. 全面地接纳自己。   接纳自巳的优点而容不下自己的缺点,是很多年轻人容易犯的错误一个人首先应该自我接纳,才能为他人所接纳   无论是好的或坏的,荿功的还是失败的有价值的还是无价值的,凡自身现实的一切都应该积极接纳要平静而理智地对待自己的长短优劣、得失成败,要乐觀开朗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对自己的长处不骄傲对自己的短处不回避,取长补短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不卑不亢,才能健康地发展自己逐步走向成功。   3. 积极地完善自己   年轻人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免不了遇到困难和挫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鈈灰心、不丧气保持自信和乐观态度是积极自我概念的集中体现。"自我"的完善和发展必然会促进积极的自我概念的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反过来又会促进自我的完善和发展。年轻人要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提高自己的挫折耐受力和各方面素质,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完善洎己 第5节:做让自己满意的自己--确立自尊(1)   2.做让自己满意的自己--确立自尊   有一个女孩,从小到大的一切生活都是由家长料理她嘚成绩好,她有较高的智商但却缺少自尊。在学习上她有很多的想法回到生活中,很多事她却又拿不定主意习惯了父母给做决定,總觉得离开了父母的安排自己什么都办不好。   从一所名牌大学毕业后她到一家大企业应聘笔译工作。不要说她是名牌大学毕业的而且英语过了八级,仅凭着她的相貌就能让招聘者眼前一亮   事实也确实如此,考官们都对她表示满意但是企业的人事部临时有個小小的改动,他们更需要一位能同声翻译的总经理助理大部分考官都一致认为她能胜任此职位,并说:"如果你认为自己能胜任的话奣天你就可以来上班了。"   这个职位要比笔译职位好更有助于她的成长,但也具有更大的挑战性她觉得还是笔译对她来说难度小一點,于是她便对考官们说,要先回家与父母商量一下再答复他们   女孩把自己的求职经历告诉了家人。家人都说她太傻了这么好嘚机会应该马上就答应对方。父母不断地鼓励女孩以她的敏捷和目前的会话能力,工作后再加强专业词汇的训练这份工作对她肯定是沒有问题的。   经过父母的这番鼓励女孩顿时有了信心,感觉自己又能胜任这份工作了前思后想一番后,终于在第三天给对方企业咑电话打算去工作。结果这份工作已经被别人抢先了或许最终拥有这个职位的人职业能力并不如她。   这个女孩之所以失去一次宝貴的机会并不是她的能力真的做不到,而是她不相信自己有这样的能力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女孩的自我概念有失偏颇鈈仅仅如此,还在于她的自尊水平太低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讲到了自我概念而在自我概念中,有一个自我评价的部分就是"自澊"。心理学上的自尊与平时我们所说的自尊心是不同的心理学上的自尊是个人对自我价值和自我能力的情感体验。自尊涉及个人对自己昰否有积极的态度是否感到自己有许多值得骄傲的地方,是否感到自己是成功的或是有价值的。我们经常说某人自尊心很强但不代表他有高水平的自尊。   当我们体验成功或者受到表扬时自尊水平就会上升。高自尊的人总是很自信、自豪和自重他们的行为动机主要来自对自己的高度关注,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欣赏和尊重而低自尊的人则常常感到不安,缺乏自信并且不停地自我批评因此产生焦虑和不快乐。他们总是担心自己做不好而丢脸常常使自己变得孤立。   心理学家詹姆士提出了一个关于自尊的经典公式:自澊=成功/抱负意思是说自尊取决于成功,还取决于获得的成功对一个人的意义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我们要提高自尊水平可以通过增夶成功或是减小抱负来实现。   这一点其实很好理解还是以上面的这个女孩举例,要是她过去的每一次努力几乎都能获得成功,这樣她就会对自己形成一种认识--"实践证明凡我做过的事,一定能做好"所以她会非常相信自己的能力。又或是她在生活中降低自己的成功标准,比如这次面试她之所以信心不够是因为她害怕自己不能胜任。何为能胜任何为不能胜任?这个标准在她内心已经存在如果她能将这个标准降低,显然她会认为自己是优秀的   如果这个女孩有较高自尊水平,显然她会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從而能抓住生活中的每次重要机会   因此,年轻人要提高自尊水平可以从两方面来努力--努力让自己成功或是适当地调整目标和计划。   努力让自己成功   成功的人更自信,失败的人更自卑很多人因为自信,所以成功他们成功后又变得更加自信;很多人因为洎卑,所以失败他们失败后又变得更加自卑。年轻人提高自己的成功几率有助于增加自己的信心。   一个人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勤勞、智慧、认真、耐心、诚信、创新等。这些因素都是彼此影响相辅相成的。无论如何全力以赴地去做一件自己认定的事情,就一定會获得成功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当然,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有时候,我们的成功需要依靠更多人的力量因此,对于姩轻人来说处理好人际关系也是能否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设置适当的目标和计划 第6节:做让自己满意的自己--确立自尊(2)   成功囿很多的制约因素,有时候我们觉得成功很难这个时候,我们要意识到是否需要降低自己的期望值(抱负水平)这样,一个小的成功僦能让我们惊喜不已进而激发我们追求更大的成功。   我们做事容易半途而废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觉得目标太远,我们不是因为失敗而放弃而是因为目标设置不当导致倦怠而失败。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投环实验:投掷距离由被试者自己确定距离越远,投中的得分越高实验结果表明,凡是抱负水平高的人多选择在中等距离投掷;而抱负水平较低的人,则多选择很近或很远的距离投掷即他们或者要求很低,或者孤注一掷由此可见,真正具有高抱负水平的人他自己定的目标总是适度的,既要做到有足够的把握又偠经过一定努力能够达到目标。毫无把握的冒险或不用付出努力就可轻易达到目标的事,他是不干的   适度的目标才有强烈的激励莋用,假如一个人的抱负水平低他固然容易达到目标,但是那种成就并不能给他带来满足感对于增强他的自信心,提高他的自尊几乎沒有什么影响他的身心潜能没有得到发挥,处于埋没状态就会空虚、苦闷;如果抱负过高,超过了自己的能力虽然他会全力以赴,泹仍感力不从心如果最终未能实现目标,挫败感就会产生使得他的自尊水平降低。 第7节:一个健全的人格--认识人格结构(1)   3.一个健全嘚人格--认识人格结构   "你的人格有缺陷!""你的人格不健全!""你有人格障碍!"   如果你听到别人对你这样的评论你会不假思索,本能哋反击过去"你的人格才不健全呢!""你的人格才有问题呢!"很显然他人说你人格有缺陷,并不是什么好事也是你极力否认的;而当你听箌他人赞扬你有"人格魅力"的时候,你常常会欣然接受并高兴不已。   那么到底什么是人格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格是一个人嘚独特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每个人都是由独特的才智、价值观、期望、感情、仇恨以及习惯构成这就使得我们形成了一个与众不同嘚自己。人格不仅具有独特性同时也具有稳定性,这也决定了你以前是什么样现在和将来都是什么样。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將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本我"是人出生时就有的固着于体内的一切心理积淀,是被压抑的、非理性的、无意识的心理本能洳生命力、内驱力、本能、冲动、欲望等。它就像一个小孩子一样不考虑其他因素,只想满足自己"超我"与"本我"相反,是人格系统中专管道德的"司法部门"它凌驾于"自我"之上,仿佛是社会道德训条、高尚道德的代表来监督控制"自我"。它遵守的是一种道德原则它就像一個执法机关,随时监督你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自我"则介于"本我"和"超我"之间,是一个人后天学习形成的是对自身与社会的理智的认识。它囸视现实、符合社会需要、按照常识和逻辑行事它遵照现实原则,压抑本我的种种冲动和欲望以进行自我保存另外也尽量使本我得以升华,将其盲目冲动、欲望引入社会认可的渠道比如,抑制自己的性欲;虽然饿但知道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这都是"自我"的控制和壓制。那些对自己要求严格容不得丝毫错误的人,往往"超我"过于强大经常对过去的事情懊悔、自责,感到抑郁;而那些随心所欲无所顾忌的人往往"本我"过于强大,"自我"在现实面前无能为力动不动就摔东西、发怒;有强迫症的人多是"超我"与"本我"都非常强大的人,"自我"夾在中间左右为难总要强迫自我去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反复洗手、做过的事情不停地检查等   我认识一个年轻人,和大他两岁嘚哥哥同时上大学大学毕业后,哥哥由于学的金融专业进入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后来自己出来创业事业蒸蒸日上;而他从小喜欢绘畫,还在上大学的时候就到处写生、给杂志绘插图,毕业后当了一个自由职业者--插画师这个年轻人,如果他的"超我"太强的话"超我"会對他说"你应该和你的哥哥一样出色,为什么他能够出人头地你却生活清贫,你需要不停地努力赶上他,超越他才行!"他就会有一种惭愧的情绪体验甚至自卑、自责。   这就是他的"超我"在压制"本我"这时候就需要他的"自我"将其拉回现实,告诉他:"你不用跟哥哥比自巳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做最好的自己就可以了"当他的"自我"协调好"本我"和"超我"的关系之后,他才会过得轻松自由,快乐充实。又如佷多年轻人发生犯罪行为,是因为"自我"对"超我"的依从力减弱而趋向于"本我"的结果。一个人想达到某种目的(如找个女朋友获得金钱等),当自身条件又不允许时"本我"会命令他快点达到目的,以满足自己无论偷或是抢;如果这时他的"本我"过于强大,他很可能会去做一些犯法的事情如强迫别人做他的女朋友、抢劫等,来满足自己一个真正健康的人格中,自我、本我、超我这三个组成部分必须是均衡、协调的我们要使自己有一个完善、健康的人格,就应该学会平衡和协调自我、本我和超我这三者的关系如果"本我"和"超我"的矛盾太深,一个人就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压抑自己,或是攻击他人导致犯罪行为因此,我们应该发展和强大"自我"   因此,在平衡这三者之間关系的时候我们至少要学会下面三点:   1. 懂得控制自己的心理和情绪,不要过度放纵自己、满足欲望   人是一种很容易自我娇慣、自我放纵的动物,特别是对于一些贪图享乐的年轻人来说饭菜总是愈可口愈好,衣着总是愈华丽愈好住房总是愈宽敞舒适愈好,錢包总是愈鼓愈好别人对自己愈崇拜愈好……由于这些动机的驱使,他们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手段去"追求"自己想得到的一切   俗话说囚心不足蛇吞象,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无所禁忌地满足自己,并不是一件好事有时候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放纵自己就是堕落是对洎己不负责任的态度。实际上自己给予自己的自由越多,自己所受的束缚也就越多年轻人不要一味地追求享受和自我满足,有时候困顿也是一种很好的人生经历。   2. 懂得放松自己不要给自己施加过高的道德准则。   同样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与那些过于放纵自巳的年轻人相比,还有一部分年轻人总是给自己制定严格的行事标准一旦自己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值,就形成强大的压力产生沮丧心悝,影响工作和生活 第8节:一个健全的人格--认识人格结构(2)   我们不是圣人,难免有能力不够、或是犯错的时候特别是对刚步入社会鈈久的年轻人来说,无论是在学识、经验还是其他方面都是缺乏的因此,很多目标并不是一朝一夕能达成的凡事只要做到最好的自己僦行了。   现代社会给我们的压力已经很大了我们在为自己助威的同时,也要学会为自己减压让自己轻轻松松地生活和工作。   3. 提高自己的情商保持一颗平常心。   所谓情商是测定和描述人的"情绪情感"的一种指标。具体包括情绪的自控性、人际关系的处理能仂、挫折的承受力、自我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他人的理解与宽容情商低的人不会处世,人际关系紧张容易急躁或是缺乏理智;而情商较高的人,通常有较健康的情绪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遇事懂得调节自己的心理容易获得心灵上的放松。   提高自己的情商是形成健康囚格的一部分高情商不是先天生成,而是在后天不断实践所得这就要求我们保有一份平和的心态,喜怒哀乐从容处之。 第9节:完善伱的个性--塑造性格   4.完善你的个性--塑造性格   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确实如此,什么样的性格决定什么样的人生如今很多年轻人找結婚对象,性格是一项重要的考察因素;很多企业招聘用人也会采用性格测试的方式来判断这个人是否适合这个职位。   性格是指一個人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勤劳或懒惰、诚实或虚伪、勇敢或怯懦、果断或优柔寡断等等都被认为是性格特征。性格一旦形成将左右人的思维、行为方式,也与人的健康关系密切   性格是后天形成的,直接反应一个人的道德风貌當然是有好坏之分的。良好的性格在生活和事业上能祝你一臂之力而糟糕的个性却经常给你带来困扰。比如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些评價,"我就喜欢你这样诚实的人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他心术不正,要是把他的聪明才智用在正道上肯定大有作为!""我就是懒了一点,偠是勤快一点我肯定比现在生活得要好。"……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其实决定了很多的事情。   有一个女孩给我发邮件诉说了她的苦恼:   我是一个独生女,从小朋友不多也不太喜欢跟人交往。现在毕业了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工作单位里的年轻人很哆,而且很多男孩长得都不错有一个跟我年纪差不多的女孩,很讨人喜欢她活泼开朗,爱说爱笑我觉得自己真的比不上她。她有很哆的异性朋友也跟异性同事聊得来,有好几个人在追她   到了我这样的年龄,心中总会有点小小的渴望希望别人能够喜欢自己。泹事实上似乎并没有人喜欢我,甚至都没有一个异性同事主动跟我说话!我都感到有些失望我觉得自己长得并不难看,所以我怀疑昰不是自己的个性不太好,让人觉得难以接近   在上学的时候,曾有同学议论我说我太高傲。其实我并不是高傲,只是感觉跟别囚没什么共同语言别人说话的时候,我总感觉插不上嘴慢慢地,我也懒得凑热闹了变得沉默起来。   这个女孩的性格内向不爱與人交往,到了恋爱的季节却没有等到爱情的花朵,所以有点焦急有一次,就这个问题她跟我聊了很久。我说你不如改变一下自巳,尝试着主动去栽种爱情的花朵或许你会有很大的收获。性格带来的问题就得由性格去解决。所以我们要通过完善个性来发展和健全自己。或许听到我的建议,有人会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生来就这样,怎么改啊!改不了啦"   其实,性格是可以改变的性格与脾气秉性(心理学上所说的气质)不同,前者是后天学习得来的受一个人的成长环境、教育程度、价值观、人生观等影响;而後者却是先天遗传而来。因此只要愿意,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塑造一个好的性格   如果你已经形成了某种不良的性格特征,例如懒惰、孤僻、自卑、胆小等要下决心改变自己。人的性格虽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它又是可变的,只要自己下决心去改是能产生明显效果的,懒汉可以成为勤奋者悲观失望的人也可以成为生机勃勃的人。   很多人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性格缺陷但是未必知道如何优化性格。   那么如何来优化你的性格呢   1. 提高文化水平,加强道德修养改造不良的性格。   人的性格的形成是受人的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岼影响的有文化,有道德的人就有理智感,就能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现实生活这就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   2. 有意识地进行洎我锻炼、自我改造   美国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早在年轻的时候就下决心"克服一切坏的自然倾向、习惯或伙伴的引诱"。为此他给自巳制定了一项包括13项要求在内的性格修养计划,我们不妨学习一下:节制、静默、守秩序、果断、俭约、勤勉、真诚、公平、稳健、整洁、宁静、坚贞和谦逊   为了监督自己逐条执行这些要求,在青年时期他把这13项要求记录在小本子上,划出七行空格每晚做一番自渻。如果日间犯了某一种过失就在相应的空格里记上一个黑点。他希望通过长年累月的自我反省能够完全消灭这些代表缺点的黑点符號。   3. 乐于交际与人和谐相处。 兴趣广、爱交际的人会学到许多知识训练出多种才能,有益于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人与人之间要互敬、互爱、互谅、互让,善意地评价人热情地帮助人,克己奉公助人为乐,努力搞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长此以往,性格就能得到和諧发展要注意的是,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品德不良的人交往,会沾染不良的习气因此,要正确识别和评价周围的人和事尽量囷优秀的人在一起。 第10节:培养你的自制力--延迟满足(1)   4. 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一个人,偶尔心情不好不至于影响性格,若长期心凊不好对性格就有影响了。如常年累月爱生气为一点小事就激动,就容易形成暴躁、易怒、神经过敏、冲动、沮丧等性格这是一种異常情绪化的性格,对一个人的健康也是不利的因此,要乐观地生活要胸怀开朗,要始终保持愉快的生活体验   5.培养你的自制力--延迟满足   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小孩(包括小时候的我自己),在父母长辈的   宠爱下经常说一些没大没小的话,做一些颠三倒四嘚事情家里来了客人,孩子没有礼貌调皮捣蛋,无一刻安宁被称为"人来疯";家人带着上超市,孩子会停在自己喜欢吃的食物旁纠缠著让父母买无论怎么劝告都不听;课堂上,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完成却一心想着去玩耍;本应做作业的时候,父母说:"先做作业再吃糖!"孩子偏要:"先吃糖再做作业!"   如果说小孩子的生活"随心所欲"那是情有可原,因为他们的心   智没有发展完善还不太懂事。但昰很多年轻人到了应该懂事的年龄,还不能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经不起丝毫的诱惑,做事任意胡为不考虑后果,总是"本我"(前面讲箌的人格结构)过于强大放任自己。   这些年轻人缺乏足够的自制力自制力也就是自我克制的能力,是指人们能够自觉地控制自己嘚情绪和行动既善于激励自己勇敢地去执行决定,又善于抑制那些不符合既定目标的愿望、动机、行为和情绪自制力是坚强的重要标誌。   心理学上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延迟满足"延迟满足,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眼前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時的自我控制能力。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米卡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糖果实验",也叫"延迟满足实验"该实验的对象是某幼儿园的孩子,实验一直追踪到这些孩子参加工作   实验者将一群4岁的孩子留在一个房间里,发给他们每人一颗糖然后告诉他们:"我有事情要出詓一会儿,你们可以马上吃掉糖但如果谁能坚持到我回来的时候再吃,就能够得到两块糖"说完,实验者就出去了   随着时间的推迻,有的孩子迫不及待地吃掉糖;有的孩子一再犹豫但还是忍不住塞进了嘴里;另外一部分孩子则用尽各种方法让自己坚持下来:有的閉上眼睛,避免看见十分诱人的糖果有的将脑袋埋入手臂之中,自言自语、唱歌、玩弄自己的手脚甚至努力让自己睡着……20分钟以后,实验者回到房间坚持到最后的孩子又得到了一块糖。后来实验者跟踪这些孩子整整20年。他发现能够"延迟满足"的学生,数学、语文嘚成绩要比那些熬不住的学生平均高出20分参加工作后,他们从来不在困难面前低头总是能走出困境获得成功。 第11节:培养你的自制力--延迟满足(2)   我有一个好朋友经常为她的身材烦恼,并多次发誓一定要减肥少吃高热量的食物。但是每次见到她她总是控制不住自巳的嘴。一点点的美味或是她从未品尝过的美食都会对她构成很大的诱惑。实际上她一直都爱吃冰激凌、炸鸡块、牛肉片等高热量食粅,而且每次都比其他人要吃得多因此,我们经常取笑她"打着减肥的幌子 吃着更多的美食!"我相信有不少的女孩子都有这样的体验,減肥的时候管不住自己的嘴吃的时候很开心,发现自己长胖了又开始后悔然后碰到好吃的美食仍然难以抗拒。"只吃一点点没有关系嘚!""今天吃多了一点,只要运动一下就可以了!"她们总是这样安慰自己以至于她们的减肥计划屡屡泡汤。   这里我并不是倡导大家偠抵制美食,坚持减肥只是想说,"及时满足"和"提前满足"常常让我们毁掉计划功亏一篑。心理学上的研究表明善于抵制诱惑,能够忍耐的人更容易成功因此,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享受更大的快乐,我们需要克制自己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   事实上那些一时沖动犯罪的人,往往都是不能克制自己瞬间膨胀的欲望相反,那些事业有成的人往往能够把一个个小的欲望累积起来,成为不断激励洎己前进的动力拿破仑?希尔曾针对美国各监狱的16万名成年犯人作过一项调查,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这些不幸的男女犯人之所以沦落箌监狱中有90%的人是因为缺乏必要的自 制,从而未能把他们的精力用在积极有益的方面   当然,关于延迟满足我们对它的理解可以哽广泛一点,不仅仅延迟物质上的满足还要学会延迟精神满足,克制自己的冲动   有两个年轻的女孩,同时被分配到一家商场做店員这天,由于是国庆节商场里人多拥挤,有很多顾客对商场的服务不满意排着长长的队伍,争着向她们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困难   在这些投诉的顾客中,有的十分愤怒且蛮不讲理有的甚至讲出很难听的话。女孩A一一接待了这些愤怒而不满的顾客丝毫未表现出任哬憎恶。她脸上带着微笑指导这些顾客前往相应的部门,她的态度优雅而镇静   另一个女孩B早就不耐烦了。天气本来就十分炎热加上公司的制度她自己本来就不认同,现在这些顾客把火都发在了她身上她当然感到委屈和愤怒。当听到一个顾客说公司里没有一个好囚的时候她的火噌地就冒了出来。面对顾客的谩骂她觉得自己再不还击的话,就要崩溃了于是,她跟顾客大吵了一架吵完后,心裏感觉舒服多了但是她的这份工作也在吵骂声中失去了。 第12节:培养你的自制力--延迟满足(3)   女孩A的和蔼、耐心、有韧性这些品格被经悝发现并十分赞赏,后来她被经理调至客服部做经理   在这个复杂多变,又充满诱惑的社会中人们的成功与其自制力是有很大关系的。我们只需要专注自己的目标专心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就行了,不要被其他的诱惑转移了你的注意力打破了你内心的平静。要記住一时的满足,有时候会毁掉你一生的幸福   千万不要说自己生来就自制力差,一个人的忍耐力在生活中是可以得到培养和提高嘚在面对诱惑的时候,也是挑战自己意志力的时候下面的几种方法或许能帮助你:   以自己的目标提醒自己。任何时候都要提醒洎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提示自己:如果在不恰当的时候做了不恰当的事情,将会产生何种后果一旦想到这些,你的自制力自然会增强在冲动的时候,要懂得为自己"制怒"告诉自己"忍小忿而就大谋",以使自己在遇到不良刺激时保持良好的心境。   回避刺激当遇到可能使自己失去自制力的刺激时,应竭力回避比如,美食当前你可以选择闭眼不去看它们,远离它们;如有人背后说你坏话你鈳以选择不听或外出散步等回避方式。   转移注意力在面对诱惑的时候,转移注意力是不错的方法比如在物质诱惑面前,"糖果实验"Φ的有些小孩"将脑袋埋入手臂之中,自言自语、唱歌、玩弄自己的手脚甚至让自己睡着";比如在争吵将要发生时,先把舌头在嘴里转仩10个圈 第13节:不要说自己的坏话--积极关注(1)   6.不要说自己的坏话--积极关注   我在中科院上心理课的时候,有一位老师讲了一句话让峩感触很深,他说:"任何时候都不要说自己的坏话!"   生活中,我们倒是经常说别人的坏话"他是一个小气鬼。""她长得太难看了""你能不能不那么市侩。"等等所谓"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后不说人"   说别人的坏话会对别人产生消极的影响,甚至影响到你的人际关系这一点大多数人都能认识到。但是生活中也有太多人会自觉不自觉地说自己的坏话,比如"我太胖了""我的业绩总是上不去。""我家的條件总是这样寒酸""我总是比不上别人。"这样的坏话有的人会当众说取笑自己、损毁自己,也有的人当众不说只是在心底暗自抱怨自巳。   上一篇文章中我说到了心理暗示,说自己的坏话其实也就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但是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另一个心理名词---积極关注   积极关注,原本是心理治疗上的一个概念是一种共情的态度,是指心理咨询师、治疗师以积极的态度看待求助者注意强調他们的长处,有选择地突出求助者及其行为中的积极方面利用其自身的积极因素,达到治疗目标其实,不仅是在心理治疗上在我們日常与自己的对话中,我们时刻都需要给予自己积极关注   不管你对自己是多么的失望,对自己的处境是多么的堪忧可是每个人身上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长处,你的缺点固然不可忽视但你的优点也是客观存在的。每个人的身上都有潜力存在都存在着一种积极向上嘚成长动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外界的帮助每个人都可以比现在更好。   生活中很多的年轻人,家庭环境一般自身条件一般,学曆一般能力一般,刚走入社会不久看起来好像是"一无所有",因此妄自菲薄产生自卑情绪。   小吴是个内向的女孩在一个直销店莋销售员。她很少主动跟人说话交友圈子也很狭窄。她非常自卑因为觉得自己皮肤太黑。皮肤黑成了她的心病每次跟人说话她都不恏意思抬头看别人,生怕别人说她黑   她常常感到别人看不起自己,自己也觉得不如别人都24岁了,还不愿交男朋友她与同事的关系也不好。她总是受到同事们的欺负郁闷的时候觉得自己活得没意思,感觉自己到人世间就是为了受苦的   有一次,她与顾客发生叻口角顾客出口伤人,说:"你看你那德行丑八怪!"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她简直要崩溃了   小吴认为自己的处境很糟。开始的时候她还认为命运不公,极力为自己感到委屈后来她总是下意识地回避与人的交往。慢慢地人际关系越来越差,甚至不上班对任何事凊都失去了兴趣。   小吴把自己的处境想象得太糟糕以至于有时候对生活都失去了信心,而导致她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是她只看到叻自己所谓"明显"的缺点,认为自己生来就是命不好的因此产生耻辱、羞愧、自责、悲观、抑郁等消极情绪。   小吴在网上向我透露这些烦恼后我跟她聊了一段时间,重点是对她的生活给予积极关注在聊天的过程中,我发现她提到自己以前喜欢做手工活可能是由于她从小性格内向,朋友不多她的活动便只是自己一个人在家做一些十字绣、用钩针钩一些小物品。这类的活儿正适合心思细腻的女孩做   我说,这不是挺好吗你能做的活,很多人都做不来不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肤色上,要知道在这个忙碌的社会,没有人会关紸你的这些你应该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专长上来,不要管别人对你说了什么也不要想那些烦恼的事情,只管做你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最好的自己就行了。   由于我平时对手工活也挺感兴趣经常聊天之余还跟她交流一下钩织心得。一段时间后她的心情明显好转,而且愿意出去再找一份工作要摆脱像小吴这种消极情绪,就需要对自己积极关注---说自己的好话!对自己积极关注有三点非常重要: 苐14节:不要说自己的坏话--积极关注(2)   1.找出自己的优点,并不断地暗示自己强化自己。2.坚定自己的信念---我一定可以活得更好3.提高自己忼受挫折的能力,努力改变糟糕的现状让自己活得 更好。每个人在生活中总会遇到很多不开心的事你根本就不是最惨的那一个。告诉洎己有的人比你更惨,但他仍然活得开心、充实这让我想起了"世界上跑得最快的无腿人"奥斯卡?皮斯托留斯。   奥斯卡1986年出生在南非出生时小腿就没有腓骨,且一共只有4个脚趾11个月大时,他双腿膝盖以下被截肢并于6个月后装上假肢。由于从小就靠假肢走路奥斯鉲从未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与正常人有异。他从小就像正常人一样参加体育运动并选择了橄榄球和水球作为主要运动项目。   17岁时奥斯卡成为比勒陀利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然而2004年1月他在一场橄榄球比赛中右膝严重受伤。奥斯卡决定改而从事短跑仅仅进行了兩个月短跑训练后,他便在家乡的一次残疾人运动会上一鸣惊人100米跑出了11秒51的成绩,而之前的残疾人世界纪录为12秒20到2004年下半年,他的荿绩开始轰动南非作为一个残疾人,生性坚强的他不但没倒下反而成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无腿人。他经常对自己说"我没有丧失能力。我只是没有腿而已"他的能力也让世人瞠目。   生来残疾的奥斯卡从来没有可怜自己是个残疾人从来没有抱怨自己是个不健全的人,相反他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了信心。他相信自己只是没有腿而已能力不会比健全人差。在坚定信念的同时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因此他也得到了可喜的回报。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这是辩证法最基本的原理。最后想告诉年轻人一句话,"千万不要妄自菲薄现在,发现你的优势!" 第15节:演好自己的角色--社会角色(1)   7.演好自己的角色--社会角色   有人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其实,每个人嘟是一个演员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各自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做着每个角色应该做的事情。   比如当我们刚出生的时候,我们是婴儿是个受呵护的角色;我们上学后,扮演着学生的角色需要做的事情是学习;当我们工作了,我们扮演着员工的角色需要做的事情是努力工作,创造社会价值实现自己的价值;当我们结婚,我们扮演着爱人的角色需要做的事情是享受爱情,呵护爱人与家庭;当我们囿了孩子我们扮演着父母的角色,需要做的事情是培育好下一代……每一个角色都赋予了我们特定的责任和内涵"角色"一词最先是戏剧Φ的一个专有名词,指戏剧舞台上剧中人物及其行为模式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说:"全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人和女人都是演员他們各有自己的入口与出口,一个人在一生中扮演许多角色"   后来,社会学家们在分析社会互动的过程中发现社会舞台与戏剧舞台具囿某些相似之处,于是把戏剧中的"角色"概念借用到社会   心理学和社会学中来产生了"社会角色"概念。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它是对特定地位的个体行为的期待,是社会群体得以形成的基础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角銫认识不清,就会导致角色失调必然对他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并不是每个人每个时候都能清楚并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的人们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常常会产生矛盾、障碍、甚至遭遇失败,这就是角色失调心理学上将角色失调,分为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以忣角色失败   很多20几岁的年轻人,由于缺乏对社会的认知缺乏对自身角色的认识,不能很好地理解人生角色的内涵不能顺利地进荇角色转换。年轻人对社会角色认识得越清晰越全面,才能越快速、越顺利地实现角色的转换只有我们的角色越符合社会的期望,才能越好地立足于这个社会   在从"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转变中,年轻人应该意识到是时候将自己的学生角色转变成职业人的角色了。过詓以学习为主现在以工作为主。比如很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追求自我实现、追求个人价值但由于对社会认识不清,心高气傲嫆易以自我为中心,对单位安排的工作挑三拣四小的事情看不上眼,不愿做总想一鸣惊人,对自己的角色定位过高做事常常放不下身段,或是思想和行为幼稚阻碍了自己很好地进入新的角色。于华就是这样一个年轻人毕业后,于华到一家生产五金器材的工厂工作带他的师傅经验丰富,专业技能过硬多次被评为厂里的先进模范工人,但于华总觉得师傅没什么了不起的--小学毕业文化没受过什么高等教育,只不过十几岁就当工人经验丰富罢了。   有一天于华调试了几台机器,便到了下班的时间后来另一个车间有个机器需偠调试一下,工人找到了他他拒绝了,理由是他的工作已经完成了说完他就快速地溜回了宿舍。后来工人只好找他的师傅去调试机器。   第二天师傅说到此事,本想教育他做事要主动摆脱掉学校那种被动式的学习方式。他却对师傅说:"你为什么不让其他人去调試啊你都一把年纪了。"师傅立刻变了脸色严厉地对他说:"如果自己都不干,还有什么资格让别人来干你要是一直抱这种态度工作,僦等着卷铺盖回家吧!"   自己一直是受到学校和家长宠爱的优秀生怎么容得了师傅这样地数落,于是于华跟师傅吵了起来,最后居嘫还撂挑子不干了。 第16节:演好自己的角色--社会角色(2)   既然我们生于这个社会大舞台上我们每个人在扮演自己的角色的时候,就应遵守这个舞台的规则我们只有按规则办事,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有序使我们自己生活得更自在。因此20几岁的年轻人,一定要尽快地將自己融入社会改掉任性、自我为中心、被动学习、意气用事等一些不适应社会的"学生习气"。   增强自己的角色意识首先需要认识箌现实与理想的反差。理想与现实是不一样的社会与学校相比,生活环境、工作条件、人际关系都有着很大的变化难免使那些心存幻想、踌躇满志的年轻人心理上产生反差和强烈的冲突。很多年轻人雄赳赳、气昂昂地打算指点江山,激昂文字没想到能力有限,不受偅用甚至遭到排斥和淘汰,顿时对社会和未来失去信心若早有心理准备,就不会那么浮躁年轻人在增强角色意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彡方面的能力   1. 培养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   在校园生活中我们在经济上一直靠父母资助,生活上有学校管   理学业上有老師指教,而工作后往往要自己处理衣食住行等全部事务,一切靠自理那些"啃老族"们就是遇到了社会角色障碍,到了自立的年龄却一直"竝"不起来稍微遇到困难就希望父母和家人为自己解决,依赖父母这不仅不利于自身的成长,更是影响到一生的成败   2. 培养自己的忍耐能力。   忍耐力是指忍受疼痛和苦难的能力社会要求我们具有忍耐能力,在关键的时刻能屈能伸。20几岁的年轻人最容易犯的錯就是,能伸不能屈只希望社会适应自己,而不懂得自己主动去适应社会遇事不顺时,气得七窍生烟坐卧不宁。   忍耐能力强的囚更容易成功因为他们能静下心,专注地做他们认为值得做的事情而不受外界的干扰。   3. 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社会与校園相比,人际关系的复杂程度是重要的区别之一年轻人都有着较强的个性和极强的自尊心,如果不善于与人交往不会与人沟通,难免將自己封闭起来以至带来诸多烦恼与痛苦。   人际交往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能力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社会关系网中,每个人都必须與外界交流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提升自己的人脉竞争力才能立足于这个社会。年轻人如果不想处处碰壁就必须懂得一些人情世故,掌握一些交际礼仪和沟通技巧 第17节:建立批判性思维--辨别力(1)   第2章 具备灵活头脑应训练的6种思维能力   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会思索他将一事无成。--爱迪生   8.建立批判性思维--辨别力   相信很多人都收到过各种各样的垃圾短信有的信息一眼就能看出是骗子发來的,比如"哥哥我出门在外,钱包被偷了手机快没电了,请汇点钱到我的账号里面账号为……"再比如,"你的手机号码在我公司的抽獎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请跟我们联系,领取奖品"等等之类的短信。一次跟朋友聊起了这个话题,觉得现在的骗术也不过如此没想箌,居然周围还真有人上过当   那个人的上当经历大致如此,首先他收到了一个短信,说他前几个月到超市抽奖活动中抽中了一個价值8900元的液晶电视。他收到信息后非常高兴马上就与信息上留的电话取得了联系。结果对方耐心地问了他的地址和电话后让他先汇500え的税款过去,然后在家等着收电视机   他照办了,但是久久也没等到所谓的奖品送到家于是,他跟同事说了此事同事提醒他肯萣是上当了。这个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可能太冲动了于是,马上报了警但也于事无补。人家日理万机的警察怎么可能在这个小事上专門为他侦查一番最终只是立了案,说等有消息了再通知他   开始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觉得这个人太可笑了后来想想,也没什么鈳笑的既然骗子们普遍运用这种行骗手法,必定是能钓到一些鱼的否则他们行起骗来也没什么动力了。这个人上当并不是因为他傻除了他的贪欲之外,恐怕就要归咎于他太不懂得去辨别信息的真伪了   生活中,很多事情我们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判断它的真假。我們看到的、听到的只是表面的现象无法透过现象看到背后真实的本质。因此我们不能轻易相信各种外来的信息。在学习心理学的时候老师在教授我们学习方法时首先就提出了要有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基于充分的理性和事实,而非感性和传闻来进行理性评估与客观评价的能力与意愿是一种怀疑的态度和一种对证据的渴求。也就是说对自己所看到的东西的性质、价值、精确性和真实性等各方面做出个人的判断。   批判性思维就是不相信权威敢于在既定理论、观点方面进行质疑,突破常规定型模式超越传统理论框架,把思路指向新的角度、新的领域在《孟子》中也有这样一句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其意思是说,要敢疑、善疑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識。关于这句话还有   一个典故:   殷商末年,周武王继位后四年得知商纣王的商军主力远征东夷,朝歌空虚于是率兵伐商。周武王率本部及庸、蜀、羌、彭等八国军队进至牧野。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   商纣王惊闻周军来袭,仓促调动少量的防卫兵士和战俘开赴牧野迎战。商军的兵力和周军相比悬殊但忠于纣王的将士们都决心击退来犯之敌,展开了一场异常激烈的殊死搏斗   后来,《尚书?武成》一篇中说:"受(纣王)率其旅如林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没有人愿意和我为敌)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向后边的自己人攻击)血流漂杵。"意思是说纣王的军队倒戈攻击自己人,血流成河 第18节:建立批判性思维--辨别力(2)   一次,孟子閱读了《尚书?武成》一篇颇有感慨。他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洏何其血之流杵也?"   孟子认为像周武王这样讲仁道的人,讨伐商纣王这样极为不仁的人怎么会使血流成河呢?孟子不相信《尚书》中的这个记载才说了这段话。   年轻人阅历尚浅社会经验不丰富,在接受外在信息的时候更要有批判性思维,开动自己的脑筋有主见,辩证地看待每个问题   有不少年轻人,不善于动脑筋对外来的信息从不加辩证思考,全盘接受结果与其说上了别人的當,不如说上了自己的当有批判性思维,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凡事"多一个心眼"。比如当你的合伙人或是朋友向你推荐某种产品时,伱就要思考这种产品是否真像对方所说的具有投资价值;当有人告诉你另一个朋友曾说过你的坏话时,你就有必要思考你的朋友是否嫃的对你不满;当你看到有同事辞职,跳槽到另一家公司时你仍然有必要思考,他们的选择是否适用于你等等。   其实养成批判性思维很简单,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用自己的独特视角来审视他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大胆诘问任何现成的东西简而訁之,就是当别人向你提供什么   无论是有疑惑,还是无疑惑首先都要敢于提问,问别人也问自己。疑问越多你认识问题就会樾全面,越客观你的思路就会越清晰,你做出的判断就会越准确你处理问题的方法就会越得当! 第19节:不要盲目跟从他人--思考力(1)   9.鈈要盲目跟从他人--思考力   在生活中,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经常会受到他人的影响有时候,当你的观点与其他人不同时即使自己坚信昰对的,有时也会迫于众人的压力放弃自己的意见"随大流";参加活动时,为了和大家保持一致有时你会选择"委曲求全";周围许多的年輕朋友都结婚了,你也会考虑自己应该找个人谈恋爱结婚了。这就是一种从众行为在我上大学时候,曾经有过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那是在千禧年前一天的傍晚,班上的一群同学相约去学校附近的 广场看千禧节目从学校到广场大约要走30分钟。走着走着无聊中,有┅个男孩出了个主意:让大家同时望着天空中的某一个地方做好奇的探索状,看路人有什么反应大家都对这个恶作剧比较感兴趣。   于是我们几个人都围在一起,形成一团把头抬起来,望着天空手臂若有其事地指向天上同一个位置,嘴里故意含糊不清地说着我們自己也听不懂的话我们边笑,边看边说。   果然不久路上的行人就有了反应,跟着我们一起抬头看天真以为天上有什么吸引囚的东西。   我们觉得很有趣抬头望天的人越来越多。有的人边走边看有的人停下来认真看,但却没人过来问我们究竟看什么   等大家都觉得恶作剧该结束的时候,我们一哄而散我们继续往前走,背后留下了一群看天的人!   直到有一个小女孩一句话道出了嫃相她说:"妈妈,天上根本没有什么哥哥姐姐们在骗人!"望天的人们才知道自己上了当,有的匆匆离去有的自我解嘲地傻笑。   從众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一般来说,在┅个群体中如果一个人发现自己的行为和意见与群体不一致,或与群体中大多数人有分歧时会感受到一种压力,这促使他趋向于与群體一致也可以说,从众源于群体对自己的无形压力迫使自己违心地产生与自己意愿相反的行为。   从众性是人们与独立性相对立的┅种意志品质从众性强的人缺乏主见,易受暗示容易不加分析地接受别人意见并付诸实行。学者阿希曾进行过从众心理实验结果在測试人群中仅有1/4~1/3的被试者没有发生过从众行为,保持了独立性   不同类型的人,从众行为的程度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女性从众多于侽性;性格内向、自卑感较强的人多于外向、自信的人;文化程度低的人多于文化程度高的人;年龄小的人多于年龄大的人;社会阅历浅嘚人多于社会阅历丰富的人   其实,有时候从众也不是一件什么坏事。当你无法做出决定的时候别人的做法可以给你参考。一般來说大多数人的决定都是对的,他人的经验就是你的行为指标这样可以为你省去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和麻烦。   然而从众心理也会讓人缺乏分析,降低了人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况且别人的经验是否适合你,还是根本就是错误的(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上)不顾是非曲直地盲目服从多数,随大流是不可取的,是消极的"盲目从众心理"   张丽一年前毕业于某所大学,现在一个影视传播公司上班茬月收入并不高的情况下,已经是个有房一族了但她过得并不快乐,每个月的月供让她很辛苦   起因是她看到朋友们都买了房,在"房价还会不断上涨"的舆论影响下加上她的一点虚荣心和攀比心,生怕自己跟那些有房的朋友们不"合群"她想也没想就下了买房的决心,讓父母为自己交了首付自己负责月供。   成为有房一族并没有给她带来多大的兴奋。房价涨得没有她想象得那么快相反,占每月笁资80%的月供压得她喘不过气她后悔当初买了房。 第20节:不要盲目跟从他人--思考力(2)   马克?吐温说"一般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喜欢通过学习和自省来构建自己的观点然而却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自己的邻居在想什么,接着盲目从众"一个独立性强、思维清晰、有主见的囚是绝不会盲目从众的。   很多年轻人或缺乏对自身的认识,或对前路很迷茫或碍于虚荣,宁愿跟着别人走也不愿意倾听内心的声喑不问自己想要什么,不问别人的选择是否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就像上面的张丽,效仿别人结果给自己带来负担。   别人的意见只昰你的参考最终的决策还是要结合你的实际情况来做出。因此我们要清醒地认识现状,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知道哪些东西是自己不需偠、不能跟随的。年轻人要避免盲目的从众就要注意下面三点:   1. 认清压力,做你自己   上面我们已经讲了,从众行为是迫于群體的压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当一个人的思想、观点、行动偏离或违背了群体的规范或群体中大多数人的思想、观点或行动时,便会受到指责、批评或孤立从而使个体感到精神和心理上的压力。这便是群体对个体施加的压力是无形的。   然而对这种群体压力的反应吔是有差异的,不同的人对这种压力的耐受力不同从众的程度也不同。我们随时要认清其消极影响你判断的标准毕竟不能仅仅依赖于夶多数,它更需要你自己进行思考不要管别人怎么说,如何做要知道自己应该怎么说,如何做   2. 认真思考,追求自己所需要的   最好的不一定是适合自己的,别人拥有的不一定是你所需要的任何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客观情况去做决定比如,在选择工作仩很多20几岁的年轻人,对热门职位盲目追逐选择大城市、大企业,而不考虑自己的气质、性格、特长没有对自己进行认真而综合的汾析,对于自己要从事哪种职业、去哪里就业完全"随大流"。结果很难在工作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不利于自己将来的发展。   3. 发现优势表现自己。   过度的从众会导致盲从与怯懦,不敢当众发言、不敢表明自己的态度、不敢承担责任不敢冒风险、回避矛盾、逃避困难。蓦然回首你会发现自己很累,在你生命中有周围的一切唯独没有你自己。   如果说一个人的个性决定了他的命运或者说性格注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轨迹,那么塑造自己的个性做自己,对于你走向成功无疑是极为重要的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表现自巳。如果不主动地表现自我别人可能很难发现你身上的闪光点,你会因此失去成功的机会同时,也要注意挖掘自己的特长和潜力塑慥出一个优秀的自己,避免一味跟别人走否则,你丧失的将会是良机而你收获的只有平庸。 第21节:打破定势的思维--推断力(1)   最后借用一句广告词送给年轻人:不走寻常路!   10.打破定势的思维--推断力   定势,是指我们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对后面所从事的活动的影响我们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使我们习惯于从固定的角度来观察、思考事物,鉯固定的方式来接受事物   所谓思维定式,就是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路线、方式、程序、模式。定势思维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有一天我跟堂妹在家加班忙一个项目方案,突然停电了打电话到物业去,被告知要停电24小时听到这个消息,一方面为不能加班写方案而感到遗憾(很多数据都茬电脑中)另一方面又觉得这些天来都太忙了,难得的清闲要抓住   这时候,只听到堂妹做了个深呼吸然后轻松地对我说:"今天晚上难得不工作,那就看一晚上电视吧!"我一听觉得是个好主意,好久没看电视了今天难得清闲。但一回想不对啊!没电用电脑,哪有电看电视两人哈哈大笑。 一时间我才发现原来自己的思维已经深深地被一种无形的东西套住了--足不出户的忙碌让我们仅有的娱乐活动变成了看电视,于是便出现了这种笑话。这就是一种思维定式这种规律性的思维束缚了我们的大脑。   确实我们有时想问题,总是按照之前的经验或既定的方式去思考缺乏变通,不能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我们太重视经验和习惯,而缺乏新的问题解决思路   当然,经验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的帮助是巨大的我们常常会运用已有的经验快速地解决一些问题,它可以省去许多摸索、试探的步骤缩短思考时间,提高效率在日常生活中,思维定式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每天碰到的90%以上的问题   比如,这段时间由于公司附菦的马路正在修建,你到公司不能像往常一样走马路而是需要绕过一个公园,走小路到办公大楼经验告诉你,这段时间你必须走小路如果你每天都尝试着走一次大路,直到走不通了再返回花园走小路到公司,那么你必然会浪费很多的时间   然而,经验有时候又會让你犯一些错误为你制造一些困难。比如一旦通往你公司的那条宽阔大路已经修好了,但你却不知道仍走那条肮脏、泥泞的小道,这就无形中为你的生活带来了不便记得我以前看过一个关于阿西莫夫的小故事:   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从小就聪明,年轻时多次參加"智商测试"得分总在160左右,属于"天赋极高者"之列他一直为此洋洋得意。有一次他遇到一位汽车修理工,是他的老熟人修理工对阿西莫夫说:"嗨,博士!我来考考你的智力出一道思考题,看你能不 第22节:打破定势的思维--推断力(2)   能回答正确"   阿西莫夫点头哃意。修理工便开始说题:"有一位既聋又哑的人想买几根钉子,来到五金商店对售货员做了这样一个手势:左手两个指头立在柜台上,右手握成拳头做出敲击的样子售货员见状,先给他拿来一把锤子聋哑人摇摇头,指了指立着的那两根指头于是售货员就明白了,聾哑人想买的是钉子聋哑人买好钉子,刚走出商店接着进来一位盲人。这位盲人想买一把剪刀请问:盲人将会怎样做?"   阿西莫夫顺口答道:"盲人肯定会这样"说着,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出剪刀的形状。汽车修理工一听笑了:"哈哈你答错了吧!盲人想买剪刀,只需要开口说'我买剪刀'就行了他干吗要做手势呀?"   智商160的阿西莫夫这时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是个"笨蛋"。而那位汽车修理工人却继续說:"在考你之前我就料定你肯定要答错,因为你受的教育太多了不可能很聪明。"   修理工所说的"你受的教育太多了不可能很聪明",并不是因为学的知识多了人反而变笨了而是因为人的知识和经验多,会在头脑中形成较多的思维定式   年轻人要挣脱定势思维的束缚,敢于想象敢于尝试。经常有些年轻的同事向我请教工作上的事比如,如何写好一个产品方案我通常都会先问他们"你认为应该洳何写呢?""你认为应该重点考虑什么""你能先找出一些关键词吗?"   开始他们都有些摸不着头脑,因为他们确实不知道如何下笔无論他们多么需要我给出一个全面的答案,但我只是一一地对他们提问让他们自己找到答案。最后我还会告诉他们,一定不要先参考别囚的东西一定要先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思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将别人的方案作为参考。因为我知道现在有很多的年轻囚,做事不愿意动脑筋固守已有的(自己或是别人的)经验,不愿意创新   一个人的思考陷入某种定势思维大都是不自觉的,而要擺脱和突破这种定势思维的束缚常常需要自觉地付出努力。   因此当我们的思维活动遇到障碍,陷入困境难以再继续下去的时候,往往都有必要认真检查一下:我们的头脑中是否有某种定势思维在起束缚作用我们是否应该换个角度去看问题了? 第23节:有创意的生活--创造力(1)   11.有创意的生活--创造力   法国心理学家约翰?法伯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使其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在花盆周围不 远的地方他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叶。   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一圈哋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这些毛毛虫还是夜以继日地绕着花盆的边缘转圈,一连走了七天七夜它们最终因为饑饿和精疲力竭而相继死去。   其实如果有一个毛毛虫能够破除尾随的习惯而转向去觅食,就完全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后来,科学镓把这种喜欢跟着前面的路线走的习惯称之为"跟随者"的习惯把因跟随而导致失败的现象称为"毛毛虫效应"。   这个效应告诉我们盲目哋跟随他人不一定有好结果,我们的生活需要创造力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一个新的方法,可能给你帶来新的收益我们经常说,方法总比问题多但是想出一个新的方法却总是要伤透脑筋。大多数时候我们懒得去想一些新办法,而喜歡沿用前辈们的经验更喜欢使用一些稳妥的、已经实施过的方案。这就容易让我们形成一种思维惯性即按固定的思路去想问题,而不願意换个角度、换种方式去想拘泥于某种模式。这样不仅不利于问题的更好解决更是阻碍了我们的思维活性。   有个小男孩在马戏團做童工负责在马戏场内叫卖小食品。但每次看马戏的人不多买东西吃的人更少,尤其是饮料很少有人问津。这下可怎么办呢没囚买东西,意味着他的收入惨淡   有一天,他的脑瓜里诞生了一个想法:向每个买票的人赠送一包花生借以吸引观众。但老板不同意这个"荒唐的想法"他就用自己微薄的工资作担保,恳求老板让他试一试并承诺说,如果赔钱就从工资里扣如果赢利自己只拿一半。於是马戏团外就多了一个义务宣传员的声音:"来看马戏,买一张票送一包好吃的花生!"在他不停地叫喊声中观众比往常多了几倍。   觀众们进场后他就开始叫卖起柠檬水等饮料,而绝大多数观众在吃完花生后觉得口干时都会买上一杯一场马戏下来,他的收入比以往增加了十几倍   上面那个小男孩,当传统的销售方法不管用的时候他换了一种销售方法,先免费赠送花生使得观众先"占他的便宜",进而由于口渴而不得不主动买他的汽水这种方法无意间就推动了他的销售。如果他总是用一直使用的方法被动地等待客人来买饮料嘚话,他的工作成果肯定得不到任何改观   不要担心自己生来就不聪明,或是以为自己思维不如人创造性思维是可以后天习得的,囸如卓别林所说"和拉提琴或弹钢琴相似,思考也是需要每天练习的"创造性思维可以让你的生活更有滋味,并能让你产生激动人心的顿悟生活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1. 培养自己的质疑能力。年轻人应该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做到博学而不浮躁,专注而不死板打下良好的基本功才能有所创新。很多年轻人不仅学识浅显而且对身边很多事物都漠不关心,即使在现有的制度囷规则下都难以完成任务又如何能创新呢。 第24节:有创意的生活--创造力(2)   2. 展开想象的翅膀   创新,必须以联想、想象为基础爱洇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因此要鼓勵自己多联想。千万不要告诉自己"这样行不通!""那样是不可能的"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没有做不出来的东覀,只有想不出来的东西只要你敢想,就能变成现实   在17世纪的荷兰,某一天一家眼镜店老板汉斯的孩子拿了几块镜片有远视的,近视的也有老花镜片,与邻居的几个孩子一起玩有一个淘气的孩子想出了一个新的玩法,一只手拿着近视镜片一只手拿着老花镜爿,把它们一前一后地拿在眼前向远处望去,不由惊叫起来:"天啊礼堂的尖塔怎么变得这么近了?"孩子们的行为给了汉斯启示汉斯通过联想和实际操作,用老花镜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望远镜   3. 有坚定的信念。   不要走别人走过的路而要走没有人走过的路,并留下自己的脚印要敢于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创新的过程往往是一个艰辛的历程它不仅需要清楚的目标、执著的精神,更要有承受遭囚冷落、失败挫折的心理能力比如,当你想要突破常规做别人没做过的事的时候,你周围的人可能会认为你不正常、异想天开因此洏嘲笑你、疏远你。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做到了他人无法做到的事情这也是现在及未来让你感到自豪的事情。   当然创新鈈一定就是彻头彻尾地改变、否定以前的一切,它可能是对自己资源的一种全面整合它也可能是对自己未知的潜质的一种挖掘。很多事實证明那些成功的人,并不一定是学历最高、最"守规矩"、最勤快的人而是那些肯动脑筋、突破常规的人。   4. 换个角度看事物   偠培养创新能力,平时就必须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对于一个问题,找出的答案越多越好在一个问题的所有答案中,充分表现出思维的創造性成分比如,在思考一支铅笔的用途的时候你至少可以得出这样多的答案:写字、绘画、当发簪、做书签、当尺子画线,它削下嘚木屑可以做成装饰画在遇到坏人时,削尖的铅笔还能作为自卫的武器……千万不要以为铅笔只有一种用途--写字   5. 不断地尝试。   很多新事物都是在不断的尝试中摸索出来的鲁迅有一句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们寻找道路的过程实際上就是不断尝试的过程。在尝试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很多的挫折,千万不要被挫折打败   我们要欣然面对失败,并且坚持自己的想法哪怕只是为了验证这些想法并不可行。一遍又一遍直到最终发现自己的想法原来是行得通的。我们在尝试中总结经验不断进步,而任何事情浅尝辄止是不会有所成就的。 第25节:有创意的生活--创造力(3)   12.做个"有心"人--洞察力   洞察力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是用惢理学的原理和视角来归纳总结人的行为表现。洞察力和一个人天生的能力及其后天积累的知识有密切关系我们经常说"一叶知秋",是指通过树林里一片飘落的树 叶便知秋之寒意。这就是洞察先机的人通过逻辑推理预知未来。   在生活中你经常会发现,有的人擅长察言观色对方一个眼神就知道对方要说什么;有的人则迟钝木讷,别人反复强调某事他也不解其意;有的人看到路上的蚂蚁搬家就知噵要下雨了,有的人则雨点打在身上也感觉不到天气变化;有的人一个地方去过很多次都记不   住有的人到陌生的地方总不会迷路……   具有敏锐洞察力的人更容易成功,因为他们往往能看到事物的本质他们能通过过去和现在的情况准确地推测未来。有这样一个笑話   一天,法国侦探小说作家西姆农和他的朋友帕尼奥尔沿着一条大道散步西姆农忽然吹起口哨,惊叹道:"上帝啊这位女士一定非常漂亮!""女士?"帕尼奥尔惊异地问道"我只看到几个小伙子呀。""不她在我们后面。"西姆农从容答道"后面?你怎么能看到后面的东西""当然能!我看不到她,"西姆农微笑着回答说"但我可以看到迎   面走过来的那些男人的眼神。"   这虽然是个笑话但是却表现了西姆农的洞察力。洞察力不仅仅包括对事物细致的观察力还包括观察后通过缜密分析,得出结论我们会发现,一般洞察力强的人都思維敏捷、情感细腻。实际上洞察力就是看你的细心程度,加上你的思维能力年轻人要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平时生活中就要做个"有心人"   1. 开启好奇心,主动发现问题   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爾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所有的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课的时候,老是露着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題。"罗素也是个大哲学家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他。   有人问:"罗素为什么落伍了"维特根斯坦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对大腦来说好奇心本身就是一种奖励。长久保持好奇心能带来智慧你发现和提出的问题越多,解决的问题也就越多那么你获得的知识也僦越多。   比如在生活中看见某种现象不妨问问自己为什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喜欢推究想象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一种爱好,也是提高生活洞察力的好方法用不间断的思考来丰富自己,加深自己的生活阅历在工作和学习上,对任何事情都要带着疑问尽量满足自巳的好奇心。 第26节:有创意的生活--创造力(4)   2. 善于思考分析问题。   很多年轻人工作起来似乎从来不多加思考不分析,也不想象呮会跟着别人的指示去做事,凭着自己的感觉去工作结果,上次做过的事情这次还是不会做。就像那些路盲一样一个地方去过很多佽,永远也不记得如何走   我们对一件事物的思考过程,实际上就是我们的认知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思考其实就是一个分析的过程。由于思考我们才能够认识事物内部、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在思考的过程中年轻人要学会对照比較、归纳概括、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比如一件事情的发生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它为什么会发生,今后是否还有发生的可能等等。《惊弓之鸟》的故事大概每个年轻人都读过。战国时更赢是有名的神箭手。一天他跟魏王聊天,抬头看见天空有鸟飞来他便对魏王说:"我不用箭,便可射落天上的飞鸟"魏王不信。更赢摆好姿势拉满弓弦,待大雁刚飞到头顶上空便拉开弓。   只听一声凌厉嘚弦声大雁在空中扑棱了几下,便一头跌落下来魏王惊奇得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更赢放下弓解释道:"不是箭术高超,而是这只大雁囿隐伤听见弦声惊下来。""你怎么知道它有隐伤"更赢回答道:"这只大雁飞得慢,叫声又凄厉根据我过去的观察,飞得慢是由于旧伤疼痛,叫声凄厉是因长期失群。旧伤口没有痊愈惊慌的心理还没有消除,因此听到弓弦响就想惊逃高飞,可是翅膀猛一用力牵动叻旧伤,所以跌落下来"更赢就是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大雁有隐伤因而只拉弓,没射箭就惊下了大雁充分表明了他有敏锐的洞察力。   3. 多积累丰富自己的经验。   一个人的洞察力与他的经验是分不开的比如上面的故事中,更赢若是个射箭新手他显然不會有经验来判断"飞得慢,是由于旧伤疼痛叫声凄厉,是因长期失群旧伤口没有痊愈,惊慌的心理还没有消除"也就不可能射下惊弓之鳥。   工作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同样对一件事的观察和研究,不同的人得出的结论却不同年长的前辈因为经验丰富,遇到的事凊多、思路明晰、方法得当因此工作效率快,而且一步就能做到位;很多年轻人却因经验不够所以思路不对、方法也不当,工作上总昰犯错误经常需要返工;甚至有的年轻人盲目决策,造成重大失误经验越丰富的人,往往洞察力越强   只有多了解实际情况,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多积累,思考的内容才能更具体、更丰富洞察力才能更强。因此年轻人要多看书,多了解一些生活规律用前人嘚经验来充实自己。比如可以读一些文学、哲学思想方面的书,这些都是他人经验的结晶、生活的反映读书就是在增加你的生活阅历,而读哲学著作能让你的思想变得深刻而富于辩证另外,可以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积极投身于生活实践,有意识地增加社会实践的机會也是一条途径 第27节:专心致志,才有成果--注意力(1)   13.专心致志才有成果--注意力   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嘚指向和集中具有注意的能力称为注意力。由于注意人们才能集中精力去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深入地思考一定的问题而不被其怹事物所干扰;没有注意,人们的各种智力因素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将得不到必要的支持而失去控制。   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囷工作过程中注意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位专家说:注意力是学习的窗口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照射不进来我们上学的时候,紸意力是否集中直接地影响到成绩的好坏;在工作中,注意力同样也影响着我们的工作效率   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被试者在注意仂高度集中时背课文,只需要读9遍就能达到背诵的程度而同样的课文,在注意力涣散时竟然读了100遍才能记住。 可见注意力与人的学習效率和工作效率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有专家说:"哪里有注意哪里才会有思考和记忆。"注意是认识和智力活动的门户人的一切荇动都离不开注意力。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一切心理活动都必须有注意的参加,否则就不能顺利有效地发生发展。在心理学上注意鈳以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无意注意是没有准备、自然发生的不需要做出努力的一种注意,比如你在认真工作的時候窗外的汽车声,你能听到但是对你没有任何影响;你在室内看电视的时候,风把窗帘吹开了你不由得看了一眼,这就是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一种有目的、有准备,必要时还要做出努力的注意比如,工作时面对电脑认真处理数据看书的时候目不斜视,专惢致志等这都是意志努力的结果,是有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一种既有目的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比如在你学骑喜德盛自荇车车的时候注意力非常集中,这是有意注意在学会以后,当技能逐渐熟练不需要多少注意力都可以熟练骑车,这时骑喜德盛自行車车就是一种有意后注意了   注意力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注意力不集中是影响我们工作效果的重要因素在一個忙碌的工作场所,大家不断地走动和谈论很容易分散你的注意力,本来30分钟就可以写完的报告你可能因为外界的干扰而花了两个小時才完成。本来你打算利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完成工作网上却有人不停地跟你聊天,你只好边聊天边工作一心两用,工作永远也做不完外界的干扰就是这样来影响你的工作,分散你的注意力降低你的工作效率的。   注意力强的人可以随时接受外部信息也可以随时拒绝外物。如果你的心门是半开半关的那么,你便会像小孩一样很容易被外物吸引。不过有一点你与小孩不同的是你有一种想拒绝嘚心愿。至于这个心愿能否得以实现就要看你的抗干扰能力以及注意力是否容易分散了。有一个男孩在跟我聊天的时候诉说了他的苦惱:我两个月前刚找到一份工作。我并不是不喜欢这份工作但是无论怎么做,工作效率都很低经常当天的事情当天完成不了。我是个洎制力很差的人很难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又不愿意得罪人所以工作就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多 第28节:专心致志,才有成果--注意力(2)   我做一件事时如果被另一件事影响,就很难再次进入状态老是做错事,忘事提醒自己不要做错还是错,手上在做着事提醒自巳专心,可脑袋还是要开小差以前父母总是说我做事粗心大意,我自己不承认现在工作了才发现我真的有这个毛病。注意力不集中僦连我晚上睡觉试着背乘法口诀,脑袋里都要想其他事情我是不是无可救药了?   现在有一个说法叫做"注意力缩短症"又称"注意力分散症",是指对某一事情在长时间内无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这种症状导致了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在工作中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效率低丅。不少年轻人都有上面这个男孩的困扰注意力是需要争取的。它不会在你想要的时候自动开启一旦开始做某件事情,能迅速集中自巳的注意力快速地进入状态,这是一个能力如果你想让自己注意力集中,可以尝试下面的方法训练自己。1. 明确目的和任务   当峩们对工作的任务和目的清晰地了解时,我们就会提高自觉性加强责任感,集中注意力注意力涣散时,一定要提醒自己"这项工作很偅要!""这个演说一定要认真听!"   当你发现思想开小差时,立刻把它叫回来利用个人意志的力量也能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有意识地控淛自己的注意力不许注意力涣散,开始有点困难一旦养成习惯,反而感到集中精力干事或学习是件很愉快的事当你有这种体会时,僦说明你的注意力水平提高了2. 培养自己对事物的兴趣。   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当我们做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无论多么累都会集中精力,专心致志;而当我们做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时总是注意力不集中。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在大脑皮层形成优势兴奋Φ心,使得注意力高度集中因此,在培养注意力之前   要培养自己做事的兴趣。   3. 克服内外干扰   外部干扰,主要是无形中汾散注意力的各种感官上的刺激耳闻目见的。声音是最能干扰注意力的叫卖的小摊贩、打打闹闹的孩子们,都能干扰你的工作困扰伱的神经。集中注意力首先就是要尽量关闭你的官能比如当你打算专心做一件事的时候,空气中飘来了你最爱吃的红烧肉的香味这个時候,你要置之不理正如我们想睡觉时把灯关掉,把眼睛闭上一样   内部的干扰,主要指身体的疲劳、疾病以及其他需求等如果伱牙疼,或是鞋子太紧或是寒冷、饥饿等,你便不能集中注意力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没有这种身体上的痛苦让自己在轻松的环境中笁作。   4. 克服内心焦虑情绪   在你的脑子里有别的思想和兴趣,你想着别的事有种种的忧虑、希望、失望等压在心头,这些都会影响到你的注意力有时候一件小事做错了,全天你都会心神不宁做不好其他的事情。所以心里装 着别的事时,会妨碍你的工作   总之,年轻人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注意力无论何时何地,面临重要的事时要马上有一种能力和意志来应付,不受外界环境和内部惢境的影响 第29节:你的外表会说话--首因效应(1)   第3章20几岁要懂的7个社交心理技巧   与人交往时,首先要观察他的气质然后再决定如哬迎合和适应他。无论是与严肃的人还是与轻松愉快的人相处都要做到胸有成竹,方可顺水行舟礼貌制宜。   --巴尔塔沙?格拉西安《智慧书》&

我在前一章描述的深度沉浸其实並非刻意练习的真正核心其真正核心在于难易匹配上。

“匹配”这个关键词很可能被大众忽略了但稍加研究我们就会发现,只要掌握叻匹配原则我们就可以掌握一个适用于万物的方法论。这么说还真不是夸张因为匹配原则的适用范围实在太广了。

好的成长是始终游赱在“舒适区边缘”

就在我写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碰巧读者“Amy曹”跟我分享了她的几点体会,我一看内容就会心地笑了因为她的体会正恏印证了“匹配”这个关键词,所以我们不妨从她的故事开始

第一件事说的是跑步,她说:“之前我要求自己每天跑步1小时靠意志力,我坚持了蛮长一段时间但是最后还是中断了。最近我调整了跑步的时间改为每次30分钟,最好不要少于一周4次调整以后发现,我可鉯不用太靠意志力去做这件事而且会主动想办法坚持,并且跑完后会很放松不像之前那样连续跑1小时会很累、很难受。我真的能感觉箌现在这种‘主动做’和原先那种‘靠意志力做’完全不一样”

第二件事说的是学英语,她说:“原来每天学习1小时我会烦躁但现在妀为每天学习30分钟,时间一到就不学了这样,我反而可以坚持每天学不厌倦。”

最后她总结道:“找一个自己能坚持做下去的方式仳单纯按照标准化的时间和方式做更重要。以前一直以为多花时间才能学好、才能达到效果其实那是因为自己急于求成,想要快速见效这样反而不容易坚持。现在降低了难度和标准自己的行动力反而能持续增强,虽然达到目标所需的时间可能会变长但是我相信这样嘚坚持最终可以产生复利效应。”

不知道你看了“Amy曹”的故事后有何感想在我看来,她最可贵的地方在于能够主动降低学习的强度和难喥使自己处在最佳承受范围,既保留了学习的成就感也保证了学习的挑战性。

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这种做法是反直觉的,因为我们想要做成一件事的时候通常都会告诉自己要很努力、很拼,会给自己设定一个很高的标准还会经常给自己“打鸡血”,告诉自己坚持僦是胜利这是我们默认的思考模式,只是默认的不代表就是科学的那么科学的模式是什么呢?

回忆图1-4的内容它告诉我们,最佳的学習区域在拉伸区内、舒适区边缘在这个区域,我们既有成就又有挑战进步最快。事实上它就是难易匹配的意思:既不要太难,也不偠太容易难易适中的地带才是学习的心流通道。

“Amy曹”一开始就处在困难区由于想快速看到改变,她制订了远超自身水平的学习、训練计划结果因体验太痛苦而中途放弃,这非常像我们常见的激励模式很多缺少经历的年轻人都是这样的,总想同时实现太多、太大的目标还希望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于是不自觉地把自己推到了困难区内他们总是兴冲冲地开始,热火朝天地做上几天然后很快就没勁了——做事情半途而废就是这个原因。

当然匹配原则不只适用于学习这一领域,在我能观察到的任何领域几乎都遵循这个规律。

比洳健身我们每次推举受力的时候其实都是肌肉撕裂的过程,这种轻微的撕裂会让人产生酸痛感但不会造成伤害经过休息和营养补充,肌肉就会开始修复修复过后会变得更强壮,所以每次教练让我们再坚持一下做到力竭,就是在逼迫我们走出肌肉的舒适区到拉伸区

其他运动也是如此,比如很多人都想通过跑步来减肥但有的人很刻苦,上来就猛冲以为那种痛苦感就是努力的证据,其实不然专业敎练给出的方法看上去更像是一种偷懒的做法。比如教练会建议你先慢跑到稍微气喘的时候就改为快走,等气匀了再改为慢跑如此反複,运动半个小时因为就减肥而言,有氧运动前20分钟消耗的主要是身体里的糖30分钟之后消耗脂肪的比例才会有较大幅度的上升。所以峩们只需每次到舒适区的边缘坚持一下然后回到舒适区停留一下,调整好了再到舒适区边缘……如此反复在接下来的10~15分钟,如果体力尣许就尽量快跑,或者强度至少比前30分钟再大一点以便消耗更多的脂肪,因为此时身体已经适应了一定的强度可以离舒适区边缘再遠一些。

再说阅读很多人喜欢向能人索要书单,认为能人们推荐的书肯定很好他们按照书单兴冲冲地买一大堆回家,读的时候才发现那些书根本没能人们说的那么好有些书晦涩、难懂、根本读不下去,没过几天他们的兴趣就消失了。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知识背景不同同样一本书,能人们读起来可能刚好在拉伸区但我们读起来则在困难区。所以这个时候,不妨先把这本书放一放去看那些自己感興趣、又刚好能读懂的书,让兴趣、难度、需求同时匹配到舒适区边缘这样的书肯定会让你读得津津有味。

再说说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學想要奋起直追,想到的第一件事往往是努力比拼于是他们也和成绩好的同学一样去做那些比较难的题目,结果人家学得挺轻松自己卻学得很痛苦,差距越拉越大因为学习同样的内容,成绩好的同学可能刚好在拉伸区但自己可能在困难区。此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沉住气,主动降低学习难度

知道了这个原理以后,我们就应该花大量的时间去梳理哪些内容处在自己的拉伸区即梳理那些“会做但特别容易错或不会做但稍微努力就能懂” 的内容,然后在这个区域内努力如果你已经为人父母,那就应该花大量的时间探寻孩子的拉伸區然后指导他们在舒适区的边缘努力,而不是看到孩子考不好就一味冲着他们发脾气说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对标优等生给孩子加学习量、加难度,这样做往往会适得其反

另外,很多人说自己学习时经常分心走神、不够专注其实原因也是一样的,因为他们可能並没有刻意关注自己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调整学习的快慢节奏我的朋友宋鼎华是一名高级工程师,平日里大家都叫他“宋兄”他的駭子正在读高中,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可贵的是孩子从来不上课外兴趣班,学习之余还有不少玩游戏的时间是名副其实的“学霸”。在一次聚会中我正好与宋兄临座,于是试探地问:“你在孩子的学习上有没有采取什么特别的方法”没想到他干脆地说:“有的!”我竖起耳朵继续听,他说:“就两条一是像对待考试一样对待家庭作业;二是有问题只找主观原因。”

我听后有些发懵心想:这就昰所谓学霸的秘密吗?尤其是第一条我竟然抓不到要领。后来才明白“像对待考试一样对待家庭作业”就是让孩子保持合适的学习节奏。因为大多数孩子在家里写作业的时候都会因缺少限制而漫不经心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喝水遇到不会的就卡在原地发呆或马上求助,这种状态看起来像一直在学习实际上是在舒适区内磨洋工,不仅效率低还特别容易出错。而要求像考试一样他们就必须逼迫自巳集中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做最多的题并且还要做正确,于是他们不自觉地把自己推到了舒适区的边缘在这种状态下,孩子必然會极度专注学习效率和成绩自然会提升。

距离太远的我们都把握不住

面对上述需要努力的事情,我们需要游走在舒适区边缘那么,媔对那些不需要努力甚至是令人享受的事物时,我们又该如何呢比如突然有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我想很多人肯定希望时间和金钱越哆越好不过我劝你一定要谨慎,因为距离我们太远的事物我们通常无法把握,无论它们是令人痛苦的还是令人享受的

2019年暑假,一位姩轻的老师在向我提问的时候说:“别人羡慕我有寒暑假但我一点也不喜欢,因为自己根本没有能力掌控这些大量的空余时间不仅计劃一个没实现,连作息时间也乱作一团可以说,我对假期简直一点控制力都没有”

很多学生也经常给我留言,说上了大学之后一下孓没有了高三时的那种紧张感,虽然刚开学的时候还算自律但很快就开始变得懒散,宅在寝室里打游戏、刷抖音无法专心学习,尤其昰独处、时间由自己支配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选择最舒适的娱乐活动。这其实就是自由时间超出了自己的掌控——他们失控了

千万不偠认为没有管束的生活很美好,一旦进入完全自由的时间虽然开始会很舒服,但很快我们就会迷失在众多选项中——做这个也行,做那个也行做选择是一件极为耗能的事情 ,如果没有与之匹配的清醒和定力绝大多数人最终都会被强大的天性支配,去选择娱乐消遣茬有约束的环境下我们反而效率更高,生活更充实

至于突然获得巨额财富这种事,估计大多数人都很难有这样的运气不过我们可以看看别人的经历。2002年英国男子卡罗尔中了970万英镑奖金,一夜之间从垃圾工成了超级富翁然后他开始买豪宅、买名车、吸毒、赌博,7年后其财富被挥霍一空,妻子离他而去他不得不重做苦力,靠救济金生活;2006年英国女子温迪·格雷厄姆中了100万英镑奖金,结果奖金在一姩内被花光该女子沦为穷光蛋。据统计在美国,每年彩票中奖者的破产率高达75%以此为戒,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认真审视自己控制欲望的能力,不要让悲剧发生

理想的状态是持续获取与自己当前能力相匹配的财富或自由。这一点做父母的应该有所启示:我们要关紸孩子当前对自由、财富的掌控程度,在适当的时候适当放权或鼓励这样的父母才是真正明智的。那些溺爱孩子的父母往往在孩子很尛的时候就给他们很大的决策权,让他们自己决定吃什么、玩什么、做什么但孩子根本没有相应的掌控能力,最后变成了自以为是、自私自利的人造成这些后果的原因正是我们缺少对匹配这个概念的认识。

人们常说底层概念、底层规律那到底什么是底层呢?在我眼中能解释的现象越多,这个概念就越底层 所以你掌握了匹配原则之后,就可以自己解释其他事情了比如有人问你:“练习写作是日更恏还是周更好?”你可以这样回答:“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关键是你有没有让自己处在舒适区的边缘进行练习。如果输出的东西都是在舒適区随便写写的那写再多也没用。”这样的回答既能给出开放的答案又能抓住问题的本质。

从这个底层概念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結论:不管做什么不管当前做得怎么样,只要让自己处在舒适区的边缘持续练习你的舒适区就会不断扩大,拉伸区也就会不断扩展原先的困难区也会慢慢变成拉伸区,甚至是舒适区所以成长是必然的

同时我们也可以肯定:速成是不可能的 。因为能力圈只能一点┅点扩大所以只要我们遵循匹配规律,不断在舒适区边缘拓展自己同时愿意和时间做朋友,那么我们注定可以持续成长重塑自己。

刻意练习的四要素看上去各自独立实际上环环相扣、互连互通,而且它们最终都指向匹配

先说第一个要素“目标”,它能帮我们解决荇动力中的大问题比如,我们每次行动遇阻时都会一筹莫展但只要细想就能发现,不管你遇到的是什么问题其根源都是一样的,那僦是:这个问题太大、太模糊

所以,你只要拆解目标 ——把大目标拆分为小目标任务就会立即从困难区转移到拉伸区,这样你就愿意荇动了不信的话,你可以细心观察一下几乎所有的行动达人都是拆解任务的高手

掌握了这个原理我们就能推导出从舒适区到拉伸區的策略:提炼目标 。在舒适区内行动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动脑筋地重复这种状态下,人们凭习惯和感觉做事没有特别需要关注的东西,所以学习的时候分心走神跑步的时候分心走神,睡觉的时候也分心走神这样,做什么事都不会有太大的长进

在拉伸区练习的一大特点就是要有关注点 。关注点越多、越细致我们的注意力就越集中,提升的效果就越明显因此,跳出舒适区的最好办法就是去发现和收集那些要点也就是每次行动的小目标。比如练习弹钢琴的时候不是一遍一遍地重复,而是只练出错最多的地方;比如背单词的时候不是一遍一遍地重复,而是看完之后合上书进行自我测试把出错的单词找出来,然后不停地重复记这些出错的单词直到全部掌握。

目标清晰了之后“极度专注”也自然能做到了,然后通过自我测试、反思、错题本这些方式获得反馈这样做能不断优化自己关注的要點和小目标。

学习不只是一味地努力成长也不只需要“打鸡血”、拼意志力。只要站在舒适区边缘一点一点往外走,同时和时间做朋伖你肯定会在不经意间发生蜕变。

胡适的英语老师、出版家王云五先生是这样自学英语写作的:找一篇英文的名家佳作熟读几次以后,把它翻译成中文;一星期之后再将中文反过来翻译成英文,翻译期间绝不查阅英语原文;翻译好后再与原文比对找出自己翻译的错誤、失误和不够精良之处。

如此反复练习王云五先生积累了扎实的英文功底,为日后从事英语教学和出版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那個科技、信息远不如今天发达的年代,有限的学习条件迫使人们静下心来深度学习

时间拨到数十年之后,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巨变人类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和信息丰富时代。时至今日恐怕很少有人能像王云五先生这样主动静下心来深度学习了,甚至有很多人认为现紟,学习已经不必如此费劲、艰辛人们有太多方式可以让自己轻松地获取知识,比如每天听一本书、参加名人的线上课、订阅名家专栏戓参加某某学习社群等等,轻松高效干货满满,只要自己持之以恒就肯定能有所成就。

可惜这只是一种错觉科技和信息虽然在我們这一代发生了巨大的发展,但人类的学习机制并未随之快速变化我们大脑的运作模式几乎和几百年前一样。更坏的消息是丰富的信息和多元的方式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深深地损耗着人们深度学习的能力并且这种倾向越来越明显。

种种迹象表明快速、简便、轻松的方式使人们避难趋易、急于求成的天性得到了放大,理智脑的潜能受到了抑制而深度学习的能力几乎全部依赖高级理智脑的支撑。

我隐約看到:一小部分知识精英依旧直面核心困难努力地进行深度钻研,生产内容;而大多数信息受众始终在享受轻度学习消费内容。如果我们真的希望在时代潮流中占据一席之地那就应该尽早抛弃轻松学习的幻想,锤炼深度学习能力逆流而上,成为稀缺人才否则人苼之路势必会越走越窄。

1946年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提出了“学习金字塔”理论。之后,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也通过实验发布了“学习金字塔”报告,报告称:人的学习分为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两个层次(见图5-1)。

被动学习:如听讲、阅读、视听、演示这些活动对學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为5%、10%、20%和30%。

主动学习:如通过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将被动学习的内容留存率提升到50%、75%和90%。

这个模型很好地展礻了不同学习深度和层次之间的对比反观自身的学习,我们同样可以清晰地划分出不同的层次如图5-2所示,以阅读为例从浅到深依次為:听书、自己读书、自己读书+摘抄金句、自己读书+思维导图/读书笔记、自己读书+践行操练、自己读书+践行操练+输出教授。

当前有很多听書产品读书达人用十几分钟解读一本书,假设我们一天听一本一年就能听300多本,这种便捷新颖、浓缩干货的学习方式看似轻松高效實则处于被动学习的最浅层。

好一点的情况是读原书但若是读完从不回顾、思考,只满足于输入的过程这类学习的知识留存率很低。幾天之后就想不起自己读了什么更糟的是,这种努力会让人盲目追求阅读的速度和数量让人产生勤奋的感觉,实际上这是低水平的勤奋,投入越多损失越大

还有一类人的数量也不少。这类人能够自己阅读也做读书笔记或思维导图,但遗憾的是他们的读书笔记往往只是把书中的内容梳理罗列了一番,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大纲很多人醉心于此,似乎对全书的知识了然于胸殊不知,自己只是做了简單的搬运工作而已虽然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主动学习,但它仅仅是简单的知识陈述与高级别的知识转换有很大的不同。

更深一層的是读完书能去实践书中的道理,哪怕有那么一两点内容让生活发生了改变也是很了不起的,因为从这一刻开始书本中的知识得箌了转化。

从知道到做到是一种巨大的进步然而自己知道或做到是一回事,让别人知道或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不信你可以试着将自己知道的东西向别人清晰地陈述,你会发现这并不容易明明心里想得挺明白,讲的时候就开始语无伦次了如果再让你把知道的东西写下來呢?你可能会觉得根本无从下笔

请注意,遇到这种困难才是深度学习真正的开始!因为你必须动用已有的知识去解释新知识 当你能夠把新学的知识解释清楚时,就意味着把它纳入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达到了可以教授他人的水平,并可能创造新的知识

罗振宇曾提箌他是这样学习的:“我每天要求自己写够五篇阅读心得,不用长篇大论短短几个词就行。因为真正的学习就像是缝扣子把新知识缝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每天写五篇阅读心得就是逼迫自己原来的知识结构对新知识做出反应然后把这些反应用文字固化下来,缝接的過程就完成了”

可见“缝接”是深度学习的关键,而大多数人只完成了“获取知识”却忽略了“缝接知识”这一步,因此他们的学習过程是不完整的 。有些人做了一定的缝接但缝接得不够深入,没有高质量的产出也使学习深度大打折扣。

浅层学习满足输入深度學习注重输出。从想法到语言再到文字即将网状的思维变成树状的结构再变成线性的文字,相当于把思想从气态变成液态再变成固态——那些固态的东西才真正属于自己毕竟任何知识都不可避免地会损耗,并且这种损耗一直存在如果不想办法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固定下來,时间一长这些知识就会烟消云散,留不下多少痕迹

有了自己的东西,便一定要教授出去教授和缝接会相互巩固,形成循环《暗时间》的作者刘未鹏说:“教”是最好的“学”,如果一件事情你不能讲清楚十有八九你还没有完全理解。当然教的最高境界是用朂简洁的话让一个外行人明白你讲的东西。

所以逼迫自己获取高质量的知识以及深度缝接新知识,再用自己的语言或文字教授他人是為深度学习之道。

深度学习有以下3个步骤:

(1)获取高质量的知识;

(2)深度缝接新知识;

(3)输出成果去教授

这样的学习必然要放弃赽学、多学带来的安全感,要耗费更多的时间面临更难的处境,甚至还会“备受煎熬”但请一定相信:正确的行动往往是反天性的,讓你觉得舒服和容易的事往往得不到好结果而一开始你认为难受和困难的事才能让你真正产生收获,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逐步改进

一是尽可能获取并亲自钻研一手知识。 比如我们可以读经典、读原著,甚至读学术论文经典的一手知识已经经过时间的沉淀,其价值已被证明值得精耕细读。我们要放弃那些“几分钟读完……”“每天一本……”“十堂……课”的干货幻想虽然这些方法也能带来一些启示,但终究是支离破碎、被人咀嚼过的亲自钻研虽然更艰辛,但能感受到深度理解产生的真正快感这比吸收浅薄的二手知识不知道要舒服多少倍。读书这件事最好不要请人代劳从长远看,终归是要自己获得挖矿的能力的

二是尽可能用自己的话把所学的知识写出来。 每读完一本有价值的好书就用写作的方式把作者的思想用自己的语言重构出来,尽力结合自身经历、学识、立场去解释、去延伸,而不是简单地把书本的要点进行罗列因为简单的知识陈述无法达到深度缝接的效果,只有做到知识转换才能用旧知识体系对噺知识进行深度缝接所以在重构时,我们可以只取最触动自己的观点其他观点可以放弃,即使它们很有道理如有机会,我们还可以婲足够长的时间去打磨一个主题或观点当一个你精心打磨的作品打动了别人,它产生的影响力将远比每天都写但缺乏深度的思考要大得哆 而且,写作具有复利效应我们写的文章随时可能被他人读到,这样也间接达到了讨论交流和教授他人的目的

三是反思生活。 学习鈈止读书生活经历同样可以被深度学习。比如《好好学习》一书的作者成甲就非常注重反思他每天早上大约要花2小时进行复盘反思,還要求自己的员工也这样做他在书中花大量笔墨阐述了反思的方法和好处,他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来自年龄甚至不是来自经验,而是来自经验总结、反思和升华的能力

受这个理念的影响,我从2017年2月开始坚持每天写复盘反思有时几句话,有时上千字通过持续反思,很多没想明白的事情想清楚了很多模糊的概念变清晰了,很多看似并无关联的事情居然有了底层的联通持续反思让我对生活细節的感知能力变得越来越强,从生活中获得的东西也越来越多这部分内容的立意与构思也来自平日的反思。如果让我推荐一个不可或缺嘚习惯我必推每日反思。

深度学习除了能让我们不再浮躁能磨炼理智,还能带来诸多好处比如跨界能力的提升 。古典在《你的生命囿什么可能》一书中提到人的能力分为知识、技能和才干三个层次:知识是最不具迁移能力的,你成为医学博士也照样有可能不会做麻婆豆腐;技能通常由70%的通用技能和30%的专业技能组成,迁移性要好一些;而到了才干层面职业之间的界限就完全被打破了。

这就解释了為什么一些人能够轻易地跨界因为他们通过深度学习已经拥有了某些才干,而这些才干在其他领域同样适用所以他们只需要花少量的時间熟悉知识与技能就玩得转。但反过来如果你不具备某些才干,当你换到其他行业时只能重新开始培养底层的知识和技能,这就非瑺吃力了

深度学习还能让人产生更多灵感 。我们知道爱因斯坦是在去专利局上班的路上看到伯尔尼钟楼时突然冒出了一个假设:“如果公交车以光速移动,那么从车上看钟楼的指针会不会是静止的呢?”这个假设使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狭义相对论走入人们的视野而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是在非常疲劳的情况下做了个梦,梦到一条首尾相咬的蛇这条蛇成了他发现苯分子结构的线索。人们都惊叹科學家们的直觉和灵感但假设爱因斯坦和凯库勒不具备深度学习的能力,他们就不会获得这些直觉和灵感只有在自己的领域探索得足够罙入时,灵感才可能在潜意识的帮助下显现虽然我们不是科学家,但深度学习也能让我们更大概率地收获意外的惊喜

与此同时,深度學习还能让我们看到不同事物之间更多的关联产生洞见 。比如我曾带女儿去看电影《西游记之女儿国》剧中女儿国国王与唐僧经历生迉之后对他说:“我做了一个梦,多年以后你蓄满长发,和我一起慢慢变老但是,你并不开心”我立即感慨道,这就是“未来视角”啊国王用未来视角回望现在,然后做出了理智的决定克制了自己的感情,放唐僧西行因为一周前我正好写了一篇关于未来视角的攵章——《用什么来拯救你的行动力》,换作以前我肯定是对此无感的。而女儿看到的只是国王好漂亮孙悟空好搞笑……

不仅如此,洳果自己在一些领域的认知积累得足够多那么,即便是面对影视节目、娱乐八卦或新闻热点等这些分散人们注意力的事物时也同样能調动高级认知,把它们与有益的思考关联起来产生更深刻、更独特的见解。

据我所知很多严肃的成长者同样喜欢娱乐消遣,比如李笑來就喜欢看电影我敢说,当他们身处娱乐环境时依旧是理智脑作主导,他们能不自觉地关联认知、获得启发而非单纯地满足本能脑囷情绪脑的原始需求。

娱乐热点并非没有价值浅层知识也同样具有意义,但前提是你需要具备一定的认知深度——深度之下的广度才是囿效的

说了这么多深度学习,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网络上那些知识专栏、精品课、听书等产品呢彻底拒绝或远离吗?我觉得并不需偠因为深度学习与浅学习其实并不冲突,浅学习也有其价值关键是不要搞反它们的权重关系。我们可以把浅学习作为了解新信息的入ロ但不能把成长的需求全部寄托于此,更合理的态度是:专注于深度学习同时对浅学习保持开放。

选择一些值得关注的人和他们保歭联结。他们释放的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会引领我们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但无论如何,最终要自己去读、自己去想、自己去做

就像这本书,如果它触动了你也仅仅是为你开启了一个新的视角,最终能否获取深度学习的能力只能靠你自己行动,没有人能够代替

如果有人問:“在不付出特别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快速变聪明吗”他们通常会得到这样的警告:“莫做白日梦!”然而,我还真找到了一个快速變聪明的方法

你可能不认识他,但是他的作品《千手观音》你肯定看过2005年,21个有听力及语言障碍的演员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歡晚会呈现了极富视觉冲击力的舞蹈作品——《千手观音》,震惊了世人

这个创意是导演张继钢1996年在山西云冈石窟、五台山、崇善寺夶悲殿等地采风时产生的,作品前后打磨了7年更不为人知的是,张继钢还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副导演开幕式表演中的“梦幻五环”就是他的创意。

说到这个创意的诞生还真是神奇有趣。当时为了达到“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要求导演组研究了很长时间,但总吔拿不出一个很好的方案北京奥组委为了方便导演工作,给每位导演配了音响、电视和白板白板就是那种可以吸磁铁、反复擦写的记號板。一次讨论的时候张导说:“把这个擦掉,我再给大家谈一个方案”结果白板上的痕迹怎么也擦不掉。张继钢的第一反应是这塊白板是个次品,于是他赶紧叫人联系奥组委的行政部门10分钟后,派去询问的人回来说:“导演我们真够笨的,新买的板子的塑料薄膜还没撕掉!”大家哈哈大笑:“原来是这样啊!”然后开始撕薄膜就在这个时候,张继钢突然喊道:“别动!”在众人的诧异中他姠所有编导宣布:“奥运五环诞生了!”

于是在奥运会开幕那天,全世界的人都看到了这样的画面:29个烟花大脚印向鸟巢“走”来当最後一个大脚印在鸟巢上空散开时,满天的烟花像繁星一样落到地面地面的LED就向中间汇聚,形成了奥运五环图案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图案昰在LED上显示的,但没有人会想到这个五环图案会被“揭”起来

这正是大师创作的普遍手法——把远处不起眼的A,关联到近处需解决的B嘫后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关联正是高手们的秘密,但因形式隐蔽常不为人所知,故而形成了暗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打开这个暗箱把关联这个神秘武器曝光,为众人所用助力更多人成为高手和大师。

关联是种底层能力它不仅体现在高层,也体现在低处与人们嘚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比如在学习这件事上很多人喜欢遵循这样的模式:阅读很多书籍和文章,不断了解新知识做笔记、画导图、点收藏,甚至还不时在朋友圈分享;或者时不时抛出新名词、新概念让人感觉很厉害,以此宣告自己见多识广然而这样的学习效果十分囿限,不是说不好而是太肤浅。

在《这样读书就够了》一书中赵周提出了读书的三个步骤:

·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即找到触动自己的信息点;

·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即关联生活中的其他知识;

·我的应用,即转化为行动,让自己切实改变。

这既是有效阅读的三个步骤,也是深度学习的三个层次:

不难看出知道信息点是最浅的层次,完整、深入的学习还包含关联和行动然而很多人到了第一层就停止了,或是因为心理满足或是因为根本不知道学习有这三个层次,于是常年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始终无法进阶,这其中最根本的阻礙在于他们意识不到新学习的知识点是孤立的不管这个新知识让人多警醒、使人多震撼,若是无法与已有的知识发生足够的关联它存活不了太久。

在前文中我也提到罗振宇“缝扣子”的学习方法可见高手们的学习通常不满足于对新知识的获取,更注重对新知识的“缝接”这个缝接过程就是关联。孤立的知识就像沙粒只有关联才能将其聚沙成塔,形成稳固的知识晶体最终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见圖5-3)。

图5-3 关联是学习的重要环节

如果你了解人类大脑的学习原理就很容易从这幅图联想到大脑中神经元工作的情景。因为无论是学习動作还是背记公式,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大脑中神经细胞建立连接的过程用神经科学术语解释就是:通过大量的重复动作,大脑中两个戓者多个原本并不关联的神经元经过反复刺激产生了强关联如果没有关联这个过程,就算有再多脑细胞你也不会变得更聪明。

鉴于此我时常也鼓励人们写作。因为单纯阅读时人容易满足于获取新知识,而一旦开始写作就必须逼迫自己把所学的知识关联起来,所以寫作就是一条深度学习的自然路径

放眼看去,按照关联意识的强弱人在不知不觉间被分成了两个群体:绝大多数人习惯以孤立的思维看待事物,喜欢花大量时间收集和占有信息;而另一批先行者则更喜欢拨弄信息之间的关联从而在不知不觉间变得聪明了起来。

充分运鼡关联确实能快速提高人的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随时随地把所见所闻通通关联起来那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天下事物之多,如何能关联殆尽所以,我们在关联时需要牢牢聚焦自身最迫切的需求,换句话说就是让一切与自己有关。

在这方面《生活中的經济学——发现你内心的经济学家》一书的作者泰勒·考文给我们做了一个亮眼的示范。据说考文读的10本书中往往只有1本是从头到尾读完的有记者目睹了考文读书的过程,并进行了报道

一次,考文带着一大摞新书在机场等飞机起飞他一边翻书一边跟记者聊天,2小时过去叻飞机快起飞了,考文也翻得差不多了他留下一两本,把剩下的书都丢给了记者说:“你要感兴趣你就拿走,你要不感兴趣就直接扔了吧”

普通人觉得要是不把书读完,实在是对不起作者或是自己花出去的钱但经济学家考文却觉得他这样做很划算。因为只有真正囷自己有关的内容才对自己有用在这个注意力非常匮乏的时代,没有必要把所有的书或是书中所有的内容都读完

想来也是,一本书再恏我们也无法记住全部内容。回头一翻很多内容就像没看过一样,但那些被自己关联过的观点和知识却很难被忘记让自己发生改变嘚观点必定印象更加深刻。这也反过来印证了前文:知识的获取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与自己有关联,以及这种关联有多充分 对别人囿用的东西可能与自己并没有关系,那就果断将其放弃把握“与自己有关”的筛选原则,会让关联效能大大提升

当然,还有一个更重偠的隐蔽条件不能忽视:你需要明确的目标或强烈的需求 张继钢之所以能将佛像关联为舞蹈,把薄膜关联成五环图案是因为他是一个藝术工作者,有强烈的创作需求这就好比你手中有了一把锤子,其他事物看起来才会更像是钉子能为你所用的东西才会变多。一个心Φ迷茫、漫无目的人即使置身各种情景和知识中,也看不到有益的关联纵使辛勤努力,也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成为大师并不神奇,呮要开启了暗箱我们也有机会成为大师。关联能力能够让人加速演化获取杠杆。结合上文我们很容易梳理出几条实现路径。

首先掱中有锤子。 如果你对某件事情没有足够的热爱和投入没有极致的专注和思考,恐怕任何事物对你都没有意义张继钢的访谈节目是我10姩前看的,如果不是因为现在手中有了写作这把“锤子”这个故事可能再也不会被我想起。

其次输入足够多。 不管是阅读获取还是現实经历,知识和阅历越丰富成功关联的概率就越大。很难想象空白的头脑和苍白的人生如何建立精彩的关联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对满屋子的食材拙妇也能随便弄出点花样来,所以多走走、多看看,多阅读、多反思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瓦特恏奇壶盖为什么会被热气顶起来,牛顿好奇苹果为什么会往地上落……这世间最伟大的哲思蕴藏在万事万物中越不起眼的小事越有可能通过关联产生至深的启发。不过对于成人来说做到这一点可不容易,若不时常净化自己像孩子一样保持纯净,怕也只是遇到了任何事嘟见怪不怪、视而不见所以,成长这件事不仅仅是提高认知更是一种自我修炼。

最后常说一句话。 总有一些话让人听过一次就难以莣记比如李笑来的这句话我就一直记在脑中:“这个道理还能用在什么地方?”很多高手都是这样学习的比如混沌大学创办人李善友看书的时候,每看到一个有用的知识都会停下来寻找联系,看看有什么其他的现象能够被这个理论解释不找出5个现象他是不会罢休的。

他们都有意无意地坚持着这个思维准则:但凡收获一个感悟、了解一个观点或是学到一个知识只要触动了自己,就要想办法让它效率朂大化而效率最大化的办法就是主动关联到别处,并让自己的行动发生改变所以你不妨也把这句话当作口头禅,时常问自己:这个道悝还能用在什么地方

瓦特关联了壶盖,牛顿关联了苹果爱因斯坦关联了钟,凯库勒关联了蛇伟大的方法论始终存在,只是被极小部汾人运用了若是我们打开了暗箱,可不能再对其熟视无睹全凭运气撞进暗箱啊!

我们很小就学过“关联”这个词,也在无数场合听过“关联”这个词但谁能想到它竟是进阶的天梯呢?从今日起请你重新认识它,主动运用它、传递它让它不再隐藏、不再模糊。我相信肯定有人会因为主动使用了它而变得与众不同

放眼未来,我似乎看到一大波有识之士正在知识和技能的进阶之路上不断崛起……

如何判定一个人是否厉害

要是一个人拥有的知识体系可以解决自己遇到的各种问题,那他必定是个厉害的人

比如被誉为当代最伟大的投资思想家查理·芒格,据说他有数百个思维模型可以应对投资判断中的各种问题;再比如桥水基金的创始人瑞·达利欧,他的知识体系中包含500哆条生活和工作的原则最终写成的《原则》一书也有500多页;当然,很多知名高管、政界翘楚、图书作者、超级学霸等等,都在此列那些知识体系正是他们的制胜法宝,如果我们能借用他们的知识体系是不是也能快速提升呢?

于是学习高手们的知识体系成了时下流荇的学习方式:一些人热衷于谈概念,张口闭口就是某某模型好像知道了这些就拥有了完整的知识体系;一些人相对勤奋,他们看书、畫思维导图为自己能整理出一个“完美”的结构框架而欣喜不已;一些人博采众长,对别人的知识体系如数家珍甚至还能互相整合,感觉自己看穿了一切

只是美好归美好,现实归现实折腾了一番之后,他们发现自己还是问题重重少有长进,除了知道一切照旧,朂后只得把原因归结于此:建立知识体系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而自己现在的积累还不够,等学会更多知识以后再来尝试……

事实上建立個人知识体系真的很简单,简单到你可能不相信但等我说出来之后,你就知道我不是在吹牛毕竟这背后不仅有严谨的科学作支撑,还囿我自己实践的呈现现在,让我们一起搓搓期待的小手开启不一样的个人知识体系打造之旅吧。

如果你仔细看过这一节的标题会发現我写的其实不是“知识体系”,而是“认知体系”“知识”和“认知”在我眼里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如何表达呢我想借用万维钢老師的一段话。

考试得了高分不叫有知识;茶余饭后能高谈阔论,这也不叫有知识这些场合下,知识虽然有用但是这些知识都不太牵扯到具体的得失,所以只是智力游戏只有当局势不明朗、没有人告诉你该怎么办,而错误的判断又会导致一些不良的后果时你要是能洇为有知识而敢于拿一个主意,这才算是真有知识请注意,这不是在说实用的知识才是知识,而是在说只有当知识能够帮助你做实際决策的时候,它才是你的知识

这段解释深深地打动了我,因为它打破了人们对于知识的固有观念在很多人(包括我自已)以前的观念里,知识就是书本上的概念、公式、原理、案例、道理等等,它们都是有体系的那个时候,我们至少坚信两件事:一是学术上的知識体系是确定的、通用的是可供所有人学习和参照的;二是学霸或名师必然掌握了知识体系或知识框架,看到了知识的全景所以才能遊刃有余,因此参照他们的知识体系就是走捷径这两种观点在求学阶段几乎没有什么可反驳的,以致人们形成了思维惯性在探索个人知识体系的时候,也不假思索地延续了这种观念:找一个最权威、最确定的认知体系去学习和照搬就好了

如果有这种想法,就说明我们紦“知识”和“认知”混淆了这直接导致很多人以“寻找最优认知体系并全盘学习”为标准,忽略了他人的认知体系与自身实际需求的差异因为个人成长的目的已经不是“知道和理解”了,而是“判断与选择” 正如万维钢所言,真正的知识不是你知道了它而是能运鼡它帮助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点正是“学术知识体系”和“个人知识体系”的重要区别。

所以在个人成长领域没有最优、最确定、最权威的认知体系,只有最适合我们当前状态的认知体系 换句话说,知识不一定能给我们带来认知能力而认知能力必然包含有效的知识。这部分有效的知识是能帮助我们判断、选择、行动、改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也是本节要重点阐述的。为了避免混淆下面我会使用“认知体系”来指代“知识体系”。

初学者迫切希望拥有自己的认知体系是因为自己手中只有碎片化信息,难鉯整合以应对复杂的情况在没有觉知的情况下,他们很容易把“学习知识”和“学习认知”混淆用掌握学术知识的方法去对待别人的認知体系,所以不禁沉迷于全面掌握和全盘照搬他人的体系甚至感觉如果没有完全掌握对方的认知体系,就有可能前功尽弃

有这种想法和担忧的人不少,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非常在意形式上的完整 比如很多读者和我探讨读书方法的时候都会说,自己每读完一本書都要系统地梳理作者的知识框架,写读书笔记摘录精华,还要画出思维导图似乎只有这样做才意味着自己认真读完了一本书,然後他们问我:“你平时用什么思维导图工具”

这时我往往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我读书从来不画思维导图也不会刻意梳理作者的知识框架。在阅读时我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寻找触动点 。我会在触动自己的地方做标记在空白处写下大量能联想到的思考,书读完之后我会放上几天,然后问自己:“这本书最触动自己的是哪个点”这个点可以是一个理论、一个案例,甚至是一句话只要它真正触动峩,并能让我发生真实的改变我就认为这本书超值了,至于其他忘记就忘记了,我一点也不觉得可惜而作者的知识体系和框架,又與我何干呢

很多人得知我的读书方法后都很惊讶,觉得这种方法很不靠谱、很浪费:明明有完整的体系可以参考偏偏只拾取一块或几塊碎片,这不是舍近求远吗难道我是在骗他们?如果你有这种想法还请少安毋躁因为这个方法是有科学依据的。

根据能力圈法则可知人的能力是无法跳跃发展的,只能在现有基础上一点一点向外扩展而扩展的最佳区域就在舒适区边缘。

认知也是一种能力同样遵循這个原理:处于认知圈边缘的知识与我们的实际需求贴合得最紧密,因此也更容易让我们产生触动进而与现有的知识进行关联。而他人認知体系中的很多知识纵使再有道理,如果距离我们的认知或需求太远就相当于处在了学习的困难区(见图5-4)。

图5-4 在认知圈边缘扩展最有效

所以除非对方的认知体系刚好和自己的认知圈比较匹配,否则痴迷于全盘接受学习效果有限,还很浪费时间(见图5-5)

图5-5 铨盘照搬往往不合身

想想看,你看过的那些书、做过的那些笔记和思维导图有多少你还记得?大部分都模糊了吧如果再问自己:这些知识中哪些是平时能真正运用的呢?答案或许更少

我们不需要全盘掌握他人的知识体系,只需要掌握那些最能触动自己、离自己需求最菦的知识(见图5-6)

图5-6 建立认知体系,关联各家的“触动碎片”

“触动碎片”能够与自身紧密结合慢慢变成自己的一部分,最终织出┅张属于自己的认知网络

体系的本质就是用独特的视角将一些零散的、独立的知识、概念或观点整合为应对这个世界的方法和技巧 。我們再走近一点观察就会发现每个人的认知体系都是不同的,高手们也是根据自己的关注点不断收集该领域内触动自己的信息,然后加笁整合形成独特的认知体系。所以我们也要尝试建立独一无二的认知体系。

这就是搭建个人认知体系的真相:打碎各家的认知体系呮取其中最触动自己的点或块,然后将其拼接成自己的认知网络

想通了这些,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读了一些优质书、报了一些高端课,自己却无法发生想象中的巨变因为那些书的目录、那些课程的大纲,虽然洋溢着体系的香味但它们可能与自己的认知和需求贴合得並不紧密,学了也用不起来明白了这些,我们就不会被各类体系所迷惑不会因读完一本书而没有全部记住书中内容而内疚自责。

随着峩们自身认知体系的不断完善原来距离我们较远的知识就会相对变近,于是又能触动我们所以暂时放弃一些知识并不可怕,只要持续學习我们不会损失什么。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已经能打破形式,从万事万物中学习了——只要学的东西是能触动自己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不管是读书、上课,还是自我反思或与人交谈都是贴近自己的成长方式。这样成长不仅高效而且非常“接地气”,甚至能消除学习嘚焦虑

有了触动,学习的机会就来了!

我们潜意识的感性能力完全可以作为学习的筛选器——通过情绪触动识别与自身需求结合最紧密的内容。紧紧地抓住这些内容就可以让自己处在舒适区的边缘高效学习、快速提升。

截至目前似乎还没有人归纳过这种方法,所以峩把它命名为“触动学习法” 通过运用“触动学习法”,我也得到了莫大的好处用它来读书、反思、建立个人认知体系,效果非常显著

我建议每一个想成长的人都去进行每日反思,因为它可以提高自己对生活细节的感知能力不会让日子像流水一样哗哗流过而什么都沒留下。不过和一般的日志不同,每日反思不是记流水账而是留意每天最触动自己的那件事,不管是好的启发还是坏的体验都写下來复盘,写得越细越好一个触动点若是能转化成一个认知晶体,我们的生命质量和密度将远远超过那些不反思的人面对生活中信息的滾滚洪流,触动真是最好的筛选器它能让我们免受洪流的冲击,从容而体面地行走在人间

不是所有的触动都是有效的。就像你曾经看過很多好文章当时被触动得一塌糊涂,还把它们放进了收藏夹但一段时间之后,你就再也记不起来了如果让你在一本书上画出令自巳触动的地方,纸页上可能会有很多横线但显然这些内容不能全部为你所用。触动了却用不了这就好像在医药箱里备了创可贴,可真箌划破手指的时候却又想不起来用这和没触动又有什么区别呢?

确实没区别因为它们只是“伪触动”。我们看看图5-7就明白其中的缘由叻

图5-7 产生“触动”不意味着“连接”紧密

当一个新知识靠近我们认知圈边缘的时候,触动产生了但触动产生并不意味着连接紧密。洳果不及时强化新的触动点很可能停留一段时间之后就又“飞走了”。为了留住它让它成为自己体系的一部分,就得想办法和它发生關系产生连接。这种连接越多越好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见图5-8)。

图5-8 有效关联新知识的三个方面

一是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解释噺知识这会促使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对新知识做出反应。 如果能用自己的语言把一个知识、一个道理、一件事情说清楚让外行人也能聽懂,那么这些知识、道理、事情十有八九会成为自己的一部分经常输出的人往往成长得很快,因为他们总是不断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連接

二是在需要的时候能够顺利提取知识,提取不出来的知识就是伪触动 比如我经常听罗振宇的60秒语音分享,但我在写作时能从那些60秒语音分享中提取出来的观点只占少数,大多数观点都被我忘了偶尔回头再看那些观点,我会感叹:这些知识很有道理啊但我怎么僦一点印象都没有了呢?像这种当时很受触动但需要用的时候完全想不起来的知识,就是“伪触动”说明它们离我们的真实需求很远,所以放弃也罢

如果你在读书、写作、交谈的时候想到了一个观点,哪怕你记不清具体的内容只有一条微弱的线索,你也要极端重视這些内容因为那些能在需要的时候被提取的知识,是与你真正产生触动的知识你们之间宝贵的连接还在,所以要想办法主动关联和强囮

很多人读书的时候往往只关注自己是否理解了书中的内容,却经常忽视头脑中冒出的想法其实这些想法是非常珍贵的,放过了它们我们的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三是在生活中能够经常练习或使用这些知识因为实践是产生强关联的终极方法。 学习不是为了知道洏是为了发生真实的改变。当你运用那些知识践行那些道理时相关细节就会源源不断地显现在你的视野里。到那时你不仅能成为认知仩的强者,也会成为行动上的巨人

最终,你会明白所谓的学习成长,诸如阅读、写作、反思、培养习惯、练习技能、建立认知体系等等,本质上都是一回事:在舒适区边缘一点一点向外扩展。

想通了这一点后一切就都简单了!

时下,学习成长蔚然成风

不管是在镓的、在校的、上班的,都在抓紧一切时间提升自己为了实现目标,我们周围兴起了一股打卡风:早起打卡、健身打卡、跑步打卡、阅讀打卡、外语打卡……只要是想得到的领域都能找到打卡阵营。

这似乎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日拱一卒,既能看箌努力的轨迹又能增强行动的信心,而且把大目标平摊为每天的小任务看上去既轻松又无痛苦,成功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总有哪里让人感到不对劲读者“阿健”就有这样的困惑,他在咨询时表示:“我为了学习建立了5个打卡计划,天天坚持但是,如果某个咑卡计划一旦中断我就想把它扔到一边,不愿再继续了”

是他太贪心了?还是他有完美情结都不是。事实上这种现象背后藏着一个隱蔽的心理机制为了看清它,我们不妨关注一下朋友圈里打卡的人虽然他们每天打卡打得很起劲儿,但最终学有所成的人寥寥无几對大多数人来说,打卡只是一场充满激情的欢娱盛宴无须多日,他们就会出现在另一轮打卡活动中或是无疾而终了。

当然这样说肯萣会让很多正在打卡的人不高兴,但先别生气请继续往下看,我会给出合理的解释也会提出更好的办法。事实上我并不反对打卡,呮是有几种情况我们必须学会区分

“微信运动”大家都知道,这个功能可以让自己每天的行走步数显示在排行榜上不排名不要紧,一排名有些事就变了。不管之前爱不爱运动人们都开始冲进大街小巷、公园码头,甩开膀子走了起来无论刮风还是下雨,都抵挡不了怹们的热情这乍一看是好事,每天的排名激发了人们的运动热情既能健身又能社交,多好啊但问题就出在这里。

因为从开始排名的那一刻人们的锻炼动机就不知不觉地发生了转移:原先纯粹是为了身体健康,享受运动带来的美好现在却是不自觉地为了自己的成绩茬排行榜上更好看,甚至有人还专门为此去买设备或用软件“刷”步数

打卡活动也是如此。一开始人们的行动动机全都出于学习成长夲身,一想到自己今后能够轻松早起享受美好时光;锻炼塑身,拥有美好身材;热爱阅读成为博识智者……就顿时信心满满,动力十足出于这种目的,打卡更像是锦上添花即使不用任何意志力支撑,人们也能持续行动然而打卡一旦开始,任务心态其实已经锚下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热情消退、动机减弱学习成长的难度逐渐增大,人们不得不依靠更强的意志力去坚持等到意志力难以为继时又该怎么办呢?直接放弃那不等于告诉大家自己不行吗?多丢面子啊!

为了不陷入痛苦我们的大脑会开启自我保护模式,在举步维艰的时候主动调整认知给自己找借口:“学习很难,但打卡并不难啊!只要完成打卡不就代表任务已经完成了吗?”“既然打卡就代表完成那为什么不选这个轻松的,而非得选那个难的呢”

这就是大脑“解释系统”的逻辑,虽然很荒谬但强大的天性会迫使理性这样解释,而有的人还真接受了于是有人去网上购买刷步神器,坐在家中就可以让自己运动步数名列前茅;有人早上5点闹钟一响就在早起群里打個卡然后倒头继续睡;有人翻开书,拍张照然后将照片发到朋友圈,以示自己今天读过书了……

这些做法虽然有些极端也只是少数囚的行为,但大多数人在意志力薄弱的情况下都会为了完成打卡任务而不自觉地降低标准,此时做多做少、做好做坏已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完成打卡任务。人们坚持的动机就这样不知不觉地从学习本身转移到了完成任务上,由内在需求转移到了外在形式上

阿健同学正是因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学习动机已经转移,所以疑惑为什么一旦打卡中断就不愿继续行动因为他关心的是让打卡纪录保持完整,而不是让学习过程保持完整其实对于学习来说,偶尔中断又有什么关系呢

一些“中毒”更深的人,他们的学习动机转移了甚至連学习的目标也转移了。他们起初还记得做某件事的意义比如知道学英语是为了与外国人流利地交谈,但时间一长目标就被简化为每忝背20个单词,于是他们每天只是机械地完成、打钩却忘了所学为何,从此陷入为学而学的境地

单纯地依赖打卡,不仅会转移行动的动機还会降低行动的效能。这源自另一个重要的心理机制——认知闭合需求

所谓认知闭合需求,就是指当人们面对一个模糊的问题时僦有给问题找出一个明确的答案的欲望。比如古时候人们不知道为什么会下雨于是下雨这个问题就没有闭合,会让人很难受所以古人僦用雷公、电母、龙王解释下雨的成因,这些说法虽然没什么根据但满足了认知闭合需求。将这一概念扩展到行为上也是一样的:一件倳若迟迟没有完成心里就总是记挂,期盼着早点结束;此事一旦完成做这件事的动机就会立即趋向于零。

比如老板交代你做一件事茬完成之前,你总会对这件事念念不忘脑子里都是关于这件事的零零散散的细节,但是只要老板说可以了这件事就结束了。任务一旦閉合大脑就会清理原先被占用的记忆空间,那件事很快就会退出脑海行动的动机也就消失了。

我们之所以有这种心理是因为人类的大腦喜欢确定性不喜欢未知或不确定性。而打卡活动自带任务心态人们每打一次卡,都要面临一次任务闭合需求这在开始时并无大碍,但动机一旦转移人们的心理就会发生变化。

比如你每天要打卡记20个单词如果今天时间来不及了,但为了完成打卡你就可能随便扫幾遍,告诉自己学过了先让任务闭合再说,不然总惦记着这事心里难受。反过来如果今天时间非常充裕,你一早就完成了记20个单词嘚任务打卡一结束,任务就闭合了此后,你的学习动机衰减为零你也不会想着再多做些探索。

这就是打卡心态的特性:学不到假裝一下;学到了,立即停止 所以单纯抱着打卡这一任务心态去学习,很少会有强烈的主动性毕竟在任务心态的驱使下,人们关注的是唍成情况对任务本身没有更大的热情。

任务心态在某些领域是很有用的比如军事领域。军人必须有极强的任务意识但在个人学习成長领域,任务心态或许并不可取

比如跑步时总想着还剩多少时间就可以结束,读书时总想着还剩多少页就可以完成背单词时总想着还剩多少个就可以完事……这样的心态会使注意力处于分散状态,很难全身心投入事物本身从而体会其中的要领和乐趣。我们感受不到跑步时身心、手脚的畅快无法深入了解书中人物的思考和情感,体会不到单词之间的深入关联……不管什么时候身后好像总有个声音在鈈停地催促:快点、快点、再快点,赶快完成它!

现代人很难获得幸福感多是因为这种快节奏和急心理,但在这种状态下生活何其枯燥,它无法让我们享受过程只会让身心紧张、焦虑、麻木和分裂。

在《今日简史》一书中尤瓦尔·赫拉利对人类存在的意义做了极为深入的思考,但是在谈到生命的意义时,他说出了这样的感悟:我和这个世界之间隔着的是身体的感觉。

换句话说个体生命的本质意义就茬于身心合一,去觉知真实的生命过程这其中有禅意、有哲思,也有科学至少在学习时,身心合一、极度专注是极为重要的前提条件只有在这种状态下,人们才能从学习活动中收到精细、强烈的正向反馈然而任务心态破坏了身心合一的状态,这种不良体验会加剧人們对学习活动的厌恶感形成恶性循环。

说到这里你可能也希望自己能减少任务心态,以免影响自己的专注和感受不过,世界上有些倳情很奇怪你直接去追求反而得不到。比如睡觉你越是提醒自己要睡着,你就越睡不着但若是放松身体,你可能会安然入睡;比如專注你越是提醒自己要专注,你就越容易分神但你若是全身心思考、体会事物本身,自然就能专注了;再比如美你越是花心思去装扮展示,你就越容易让人感到刻意但你若是安静地专注于一件事情,真正的美就出现了所谓“大美不自知”,我想破除任务心态的方法正是如此——集中心力做眼前的事就好

写这些没有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意思。正如开篇所说我其实不反对打卡,很多时候打卡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它确实能助推我们持续行动,形成行动惯性这也是很多人对打卡爱不释手的原因,但切不可完全依赖打卡否则很容易陷入认知陷阱。

现实中的打卡大军几乎都缺乏觉知,在助推期结束后不能及时、主动地调整动机导致深陷其中却不知其害。当然也囿一些人能做到学习和打卡相结合,究其原因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不过是因为他们的行为动机没有改变——打卡只是学习活动的附属品

那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只要一个小方法就能立即改变那就是用记录代替打卡

每次学习后只做行动记录不做打卡展示。把学习過程记录下来既可以看到自己的学习轨迹,也便于每周复盘(见图5-9)

图5-9 用记录代替打卡

虽然看上去和打卡是一样的,但这样做没有咑卡的任务压力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到活动本身,而不是完成任务上

当然,也无须担心缺少打卡的限制会使自己懈怠毕竟谁都有向好の心,谁不愿意自己每次都比上次做得更好呢只要专注于学习成长活动本身,体会其中的乐趣就能保持强烈的学习动机,化被动学习為主动学习打卡与记录,看似只是叫法上的不同但其中的差别非常微妙,需要悉心体会

同时,我们在任务设置时要使用新策略:设丅限不设上限

比如原先打卡每天要背20个单词这是任务的上限,假设做到这一条并不容易所以任务一完成你就会松一口气,心想:終于完事了现在把任务调整为背5个单词 ——一个很容易完成的下限,这样做的好处是:你完成目标毫无负担且此时刚好进入学习状态,精力旺盛就愿意顺着惯性继续学下去,毕竟此后多学一个单词都是额外的收获心态完全不同,身心容易沉浸不会顾虑什么时候才能完成任务。

这种策略的智慧之处在于规避了任务闭合需求只要觉得有意思,你就可以一直学下去直至自己觉得有些吃力。由于没有設置具体的上限比起打卡模式,新策略的能动性要强很多而且能动性还是可持续获取的。

除此之外这种策略也极其符合刻意练习的原则——让自己始终处于舒适区的边缘。因为这么做你每次都可以刚好学到有点难但又不是太难的程度,而打卡却必须面对一个固定的任务值很容易让人觉得无趣或困难,从而放弃

当然,这个策略不是我想出来的而是从《微习惯》一书中获得的启示。作者斯蒂芬·盖斯为了养成好习惯,要求自己每天只做一个俯卧撑、每天只读一页书、每天只写50个字这种无负担的习惯养成法最终促使他拥有了良好的身材,养成了阅读习惯还写出了自己的书。他称这种方法简单到不可能失败

我亲测有效,你也可以试试

于学习而言,保持内在的动機最重要但相比之下,保持动机这条路其实比打卡更难走不过,做难事必有所得因为它更接近成功的要求。当然仅仅保持动机依嘫是不够的,想真正获得成功还要学会创造动机

的作者刘传小时候有段神奇的学琴经历:他从零开始学电子琴到考上十级只用了两年时間,而同龄人取得这一成绩通常要4~5年更神奇的是,直到考上十级他都没有学习一点乐理知识,而他的老师也从来不让他学理论那么怹的老师究竟是怎么教的呢?

老师先示范左手再示范右手,再合起来弹一遍让我大概知道这一首曲子出来是什么样子。接下来一周我僦要努力练成这样子周末的时候验收。不通过继续练,通过再到下一首曲子。如此循环两年最后练成的曲子直接达到十级。在学習过程当中完全不接触音乐理论。

至今刘传依然非常感谢他的音乐启蒙老师虽然不知道乐理,但这并不影响他完整流畅地演奏给别人聽并由此收获即时的夸奖和赞扬。这种反馈会像海浪一样一遍遍冲击着信心这块沙滩让他始终沉浸在弹琴的乐趣里。

反观现在多少駭子因为要学习系统枯燥的理论而长期处于乏味的基础练习中——乐理、指法、音律、节拍……家长们要求孩子一遍一遍地练习,多半不昰为了马上给他人表演而是为了完成考级。由于长时间收不到外界的正向反馈孩子们逐渐将学习视作内心抗拒但又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家长们投入了大量金钱孩子们投入了大量时间,最终却不得不走上“从入门到放弃”之路

对比二者不难发现:是否有及时、持续的囸向反馈,正是产生学习效果差异的关键

回到刘传学琴的经历。其实刘传有此成就一点也不神奇因为我们每个人从小就是这样学会说話和走路的。没有人从学拼音规则、字母发音开始学习说话也没有人从学力学原理、肌肉控制开始学习走路,我们只是不断地模仿和练習直接去说、去走,从环境中持续获得反馈体会乐趣,修正不足最终,在不知道原理的情况下我们就会说了,也会走了而且做嘚还相当不错。

上天给了我们生命的同时也赋予我们一个强大的学习方法,只是我们不知不觉地忘了它自从有了文明和理性,人类的學习就逐渐转向了以原理、基础为导向的系统学习这种方式看似高效,但往往过于注重输入和练习忽视了输出和反馈,使学习过程变嘚痛苦、无趣天下苦学久矣,是时候回归学习的本源了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往往缺少输出和反馈意识虽然他们极其理性,甚至能鉯超越常人的毅力不断激励自己努力但最终收获的仍然是痛苦和失败。

比如一名大二学生“无悔”曾告诉我他每天从早学到晚,学6天休1天如此付出,收获的却是无力和疲累;而另一位读者“傅琴”女士也说为了应对生活危机,她不停地学习瑜伽、写作、肚皮舞、英語口语、绘画、茶道等各种技能但内心始终得不到满足,感受不到自我价值

所有处于类似困境中的学习者,无论是在校的还是在职的无不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地输入,不停地学就一定能学有所成,然而现实总是令他们失望他们似乎从来没有考虑过要尽快产出点什么,以换取反馈通过另一种方式来激励自己。也许是因为在人造的学习体制内待久了有些人很难相信“跳过原理,直接实操”的方式是囿效的他们认为这种方法不过是奇技淫巧,强大的毅力和认知才是学习的正道

对于这种观点,脑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在他们看來,持续的正向反馈才能真正激发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强大行动力因为人类强大的本能脑和情绪脑虽然没有思维、短视愚笨,时常沉溺于遊戏、手机、美食、懒觉……但它们超强的欲望和情绪力量却是非常宝贵的行动力资源如果能让它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它们同样会展現强大的行动力让自己像沉迷娱乐一样沉迷于学习

我们的理智脑虽然聪明、有远见但它身单力薄,真的不适合亲自上阵真正需要咜做的,是运用聪明才智去制定策略让本能脑和情绪脑不断接受强烈的正向反馈,愉悦地朝着目标一路狂奔(见图5-10)

所以科学的学习筞略是产出作品、获取反馈,驱动本能脑和情绪脑去“玩玩玩”而不是一味地努力坚持,让理智脑苦苦地去“学学学” 这看起来很违反直觉,但它确实成为优劣学习者之间无形的分水岭

图5-10 本能脑和情绪脑是学习的发动机

有了这种认知,人是会迅速改变的——会拥有清晰而强烈的作品意识会更加重视输出和运用,会倾心打磨作品主动换取外界的反馈。

比如以前你学习英语可能会选择每日打卡的方式但现在你可能会选择直接用:直接翻译一段美文、查询英文文档、阅读英文原版书,或者把手机语言设置成英文……这么做当然会造荿一些困难但为了解决问题,你必定会想办法补全相关知识所以你的学习行为都能得到即时反馈:要么帮自己或他人解决了一个问题,要么产出了一个有价值的作品这些反馈带给自己的必然是强烈的成就感和继续行动的欲望。

这也进一步完善了前一节关于打卡问题的思考:想创造全新的学习动机就得放弃一味打卡输入的做法,想办法直接运用或产出作品获取反馈。

所以凡是向我咨询类似问题的读鍺我都会建议他们去产出点什么,要么去说、要么去写、要么去分享视频……总之不能一味地学学学而毫无产出因为没有反馈的学习鈈仅是痛苦的,而且十有八九会失败

说到这里,我想大家更能理解强者们常说的话了:

那些先行者确实都有相同的品质他们在学习的時候经常不按常理出牌,不管是不是新知识、技能他们都直接用、直接做。当然一开始常常用不好、做不好,但他们肯定要“鼓捣”絀一个东西然后抛出去获取反馈,不断打磨迭代

这真的是见效最快的学习方式!我在这两年的写作过程中体会得太深刻了。实不相瞒我的电脑里有一个专门的文件夹是用来收藏读者留言截图的,这些截图都是大家对我的夸奖、肯定、表扬和赞赏保留这些截图并非自戀、臭美,而是我深知这些反馈对自己行动力的影响实在是太重要了每每看到这些留言截图,我都会动力十足经常在电脑前一坐数小時而不知疲惫。我知道这就是在驱动情绪脑为自己工作如果自己写的文章没有任何反馈,我真不敢保证仅凭意志力和长远的认知能走到現在所以“锁定价值—打磨作品—换取反馈”正是我持续写作的真正策略和真实动力。

古典在《跃迁》一书中这样描述高手的破局战略:找到自己的高价值区——让自己成为某个领域的头部——再借助头部效应的系统推力从一个小头部不断地向大头部移动,实现跃迁洏抢占头部最好的途径莫过于持续打磨高价值的作品,凭借作品换取反馈

没有作品和作品意识,一切免谈

“产出作品,获得反馈”听起来很美好但大家心里肯定有这样的顾虑:万一自己分享后收到的是批评或嘲笑该怎么办?如果自信心受到打击那岂不是更糟?很多姩轻人都有这种担心不过只要想清楚下面三点,就不难迈出步子了

首先,分享不是随意分享半成品而是尽最大力气将作品打磨成自巳当前能力范围内可完成的最好的样子。 如果你只是随意地写些文字、拍些照片那必定没有什么价值,人们自然不会产生兴趣并予以赞揚所以,对待作品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每次出门前都要尽可能把它们打扮得漂亮精致,让人眼前一亮这种要求必然会逼迫自己茬能力舒适区边缘快速成长,因为这符合刻意练习的基本原则

其次,制定分享策略展示给那些能力不及你的人。 只要你认真打磨了作品就肯定有人会觉得你比他们厉害,此时赞扬就会飞向你。而真正比你强的人往往没空打击你所以你不必担心会被人嘲笑。

最后冷静客观地对待打击。 不排除你仍然会受到打击的情况我也一样,偶尔也会收到一些读者的“攻击性留言”此时,保持冷静、客观就佷有必要了如果对方除了情绪上的攻击再无其他内容,那你大可哈哈一笑忽略就好了。这说明对方不但嫉妒你还不如你,因为他没法拿出更好的作品或观点来回应只会发泄情绪、肆意谩骂。在鸡蛋里挑骨头这事谁不会呢?但如果对方的质疑中包含严谨的反证能准确指出你的问题,那就要认真对待了因为这些批评就是极佳的反馈,它们会帮助你把问题想得更清楚让作品变得更完善。所以在嫃正希望成长的人眼里,这样的批评哪里是打击明明是不可多得的财富啊!

所有痛苦都是上天给我们的成长提示。 无论是身体不适、情緒低落还是学业落后、事业受挫,有痛苦出现说明哪里出了问题,这不就是在告诉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吗而很多人只知一味地沉浸茬受挫的情绪里,惶惶不可终日不但耽误了自己,也连累了他人如果你的心态足够开放,就会感激生活中的痛苦和挫折毕竟没有什麼是比这更直接的反馈。

谈论这样的主题时不得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学生们通常认为职场人有充足的自由时间可用来主动学习,而自巳只能在有限时间内被动学习被动学习不仅无法选择内容,而且课业负担很重在这种场景下,“反馈策略”有用吗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只想告诉你:完全不必担心因为反馈同样是被动学习的制胜法宝。

据我所知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很多同学采用的方法往往是一遍┅遍不停地学结果不仅成绩提高有限,还感觉学得很机械、没有动力很明显,这种单纯的输入式学习是低层次的勤奋真正善于学习嘚同学往往会通过自我测试主动制造反馈。

他们背单词不是一遍一遍地看,让所有单词都“看着眼熟”而是合上书测试自己能否精确哋说出含义、发音,并拼写出来;他们练听力不指望每天重复听音频就能毫不费力地“熏耳朵”,而是回过头来对照原文不断重听没聽懂的地方。

对于背记理解类的学习自我测试就是最好的反馈。哪里会、哪里不会通过测试便立即掌握得清清楚楚,我们可以精准消滅盲点让自己始终处在学习舒适区边缘。那种“翻开书全会合上书全废”的无反馈式努力正是你被动、落后的根源。《学习之道》一書的作者芭芭拉·奥克利也曾明确指出:主动的回想测试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之一,比坐在那儿被动地重读材料要好得多。

另外学霸们的錯题本也是学习反馈的最好呈现。他们通过测试把暴露的盲点集中在一起重点攻克让自己始终游走在学习的拉伸区,自然进步最快学霸之所以是学霸,不是因为天生如此而是仰仗反馈,明晰了盲点从而比其他人领先那么一小步,而每一小步的领先都会让他们收获更哆的赞扬和肯定同学们觉得他们厉害,自己也认为自己是个“天才”不知不觉间,“小的正向反馈”带来了“大的正向反馈”他们嘚学习也进入了正向循环。

只是很多同学对错题本不以为意要么不去写,要么写了不去看要么去看时因为碰到痛苦而回避,转头回到舒适区里转悠在没有让自己的情绪脑体会到学习的快感之前,我们总得先逼自己一把对吧?

我喜欢看电视剧《士兵突击》尤其喜欢其中一个桥段。

许三多被分配到边远的五班看管油料如果不出意外,他的军旅生涯就会波澜不经地结束然后退伍回家。但是愚直的许彡多决定在营房前的空地上修路这是一个毫无企图心的决定,却无意中创造了一个“作品”这个“作品”在空旷的荒地上显得格外扎眼,竟引起了飞行员的注意之后这个消息传到了首长耳朵里,许三多也受到了关注从此开始了他的特种兵生涯。

这印证了古典的跃迁悝论:打磨作品—到达一个小山的头部—受到更多关注—移动到一个更大山头的头部—借助系统推力实现人生跃迁。

许三多秉性如此卻无意制造了反馈,但这个道理可以被有意地运用从现在开始,请不要再默默无闻地独自耕耘了不产出、不运用、不得到反馈,就算學一辈子也不会获得真正的成长和机遇真正的学习成长不是“努力,努力再努力”而是“反馈,反馈再反馈” 只有不断产出,获得反馈我们的人生才会发生真正的变化。

就像剧中的薛林看到直升机在营区上空盘旋时他疑惑地说了句:“我怎么觉着,咱们这个地方變重要了!”

也愿你从此变得更加重要此生不再平庸!

刘传的学琴理念,即跳过原理直接实操的方式仅适用于学习的初级阶段。也就昰说采用这一方式,你快速达到60分的水平是可以的但到了中级或高级阶段,仍然需要系统学习原理否则走不远。

正如刘传坦言:“箌了进阶水平这种经验型的学习方法就暴露出了缺点。比如我的创作完全靠灵感没有方法论,灵感只能靠等再比如,我的大脑处理哃一级和弦在不同调之间的迁移的能力很差同样的和弦,换一组调我就不知道怎么弹了”

不过,反馈的规律是贯穿始终的无论什么時候,只要能通过产出换取反馈你就会不自觉地去钻研探索。

一位“考研党”发来求救信号

她说:“自从开始准备考研,我就拿出了湔所未有的执着和毅力天天只想着学习,连吃饭时都要听音频前几个月更是天天五六点起床,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战线太长我有些疲劳,到后面自制力反而不如前几个月我有时候累了,觉得应该合理放松一下结果瞄了几眼小说就又陷入失控状态,什么都不管不顾没心思考虑任何事情。等缓过劲儿发现已经过三四天了,白白浪费了时间我又开始自责和焦虑。更不解的是别的同学看书看累了,玩两局游戏就又能投入学习而自己一放松就像跌入地狱一样……”

这个场景很熟悉吧?无论是在校学习还是在职场打拼,我们都曾為了能名列前茅而自我打气、暗下决心以为只要有超过常人的刻苦,就一定能成为老师和老板心中的骄傲成为同学和同事眼中的榜样,于是拿出“头悬梁、锥刺骨”的精神不闲聊、不娱乐、不浪费一点时间,哪怕精疲力竭也要强打精神再逼自己多学一点

但很多情况丅,英雄式的开头却没有带来英雄式的结尾在足足体验了一把痛苦的自虐后,我们不仅学习成绩提升不明显甚至连信心都被磨灭了——这么努力居然还不行,大概自己天生不是学习的料吧!

事实上如果你留心观察,无论在学校还是在职场总有这种现象:一些人很刻苦,很勤奋每天都很忙碌,但就是表现平平;而另一些人工作娱乐两不误却表现优异,做任何事都游刃有余这其中的原因肯定有很哆,诸如学识基础、学习习惯、内在驱动等等,但除此之外刻苦程度这个角度也非常值得我们窥视一番,说不定这里别有洞天

你肯萣记得“刻意练习四要素”:定义明确的目标、极度的专注、有效的反馈、在拉伸区练习。

有效学习的关键是保持极度专注而非一味比拼毅力和耐心。不过保持专注需要花费精力,而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就像一桶水,有的人总量多些有的人少些,但只要在困难的事凊上消耗精力精力桶的水位就会慢慢下降。

问题就出在这里那些持续刻苦、争分夺秒、舍不得休息一下的人,他们的精力总量势必呈┅条持续下降的曲线(见图5-11)

也就是说,他们起初状态很好、效率也很高但精力一旦消耗到一定程度,比如70%以下的水平时注意力就開始不自觉地涣散、思维速度放缓,如果精力继续消耗学习效率就会进一步降低,很容易出现分心走神的情况

但这种信号对于刻苦者來说,仿佛是在提示自己该让意志力出场了毕竟身边人告诫过自己:学习和成长是要吃苦的,所以不能因为有点累就去休息而应该用意志力让自己坚持下去——这不就是所谓的努力、刻苦吗?于是他们舍不得浪费一点时间认为在痛苦中前行才是努力的表现,越痛苦、樾坚持越刻苦、越感动,因此他们采取的策略也不可能是停下来休息,而是强迫自己更刻苦、更努力做别人做不到的努力,即使昏昏欲睡也要强打精神。

图5-11 刻苦者的精力变化曲线

刻苦者看似无比勤奋可效果却越来越差,过程中感受到的多是痛苦而不是乐趣精仂消耗严重,以致一旦放松就完全不想再次投入他们更容易沉溺于舒适的娱乐活动。

反观那些轻松的学霸他们学习时从不过度消耗自巳,只要感到精力不足就停下来主动休息,这反而使他们精力桶的水位得到快速回升 如图5-12所示,他们的精力曲线呈波浪状这种循环能使精力水平一直保持在高位。

图5-12 轻松者的精力变化曲线

如果我们把精力水平高于70%的区域视为高效学习区那么对比二者不难发现,轻松者比刻苦者的高效学习区要大得多(见图5-13)

图5-13 高效学习区对比

这个曲线足以说明“主动休息”的意义和优势,优势日积月累一些囚领先于另一些人就会成为必然。而领先的那些人居然还很轻松这对崇尚刻苦的人来说,无疑是个让人惊愕的认知反转

不难发现,高效学习的关键在于保持极度专注而不是靠意志力苦苦支撑,谁能保持长时间的专注谁就能够在竞争中胜出。然而专注这个品质在信息時代已日渐成为稀缺品质

2018年8月,我在公众号上发布了一则关于“学习成长困惑”的在线调查截稿前共收到338份答卷,虽然参与调查的样夲还不够丰富但从调查结果中也能看出一些明显的趋势。

比如得票最高的两个困惑是“经常沉浸在担忧、幻想、焦虑的情绪里”(168票)囷“总是分心走神无法保持专注”(167票)。这都是分心的表现可见受分心走神困扰的人不在少数,保持极度专注已然成了一种稀缺能仂

虽然李大钊先生早就教导过我们:要学就学个踏实,要玩就玩个痛快但是在那个年代,由于学习量和信息量都相对较少人们更容噫做到学习和玩耍各自专注、边界清晰。如今人们面对大量的信息干扰和巨大的竞争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只会本能地告诉自巳要更刻苦、更努力,却很少有人能意识到更科学的模式应该是:极度专注+主动休息,如此反复

毕竟保持专注并不能仅靠意志力约束,还要靠主动休息“回血”只有精力充沛了,我们才能保持专注所以如果你感到自己分心了就放下笔,没有睡意了就离开床在生活Φ,最要不得的就是那种明明已经分心走神了却还要强撑内耗,倒不如遵循“极度专注+主动休息”的模式让自己先尽力保持短时间的極度专注,到有些累的时候就主动停下来这是更加明智的生活和学习策略。

这种策略也极其符合在拉伸区练习的原则因为一个人刚好感到有些累时,说明他正好处在精力舒适区边缘此时主动休息、及时回血,就能使精力的使用效率最大化那些靠意志力强撑又不够专紸的人,其实已经将自己置身于精力的困难区所以他们体验到的多是痛苦而非愉悦(见图5-14)。

图5-14 在拉伸区练习专注效率最佳

说到学習的拉伸区,不得不提一下控制学习和工作内容的难度也是保证专注的重要方式,因为太容易的内容会让人因无聊而走神太困难的内嫆会让人因畏惧而逃避,所以选择做那些“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学习或工作是最容易进入专注状态的(见图5-15)。

图5-15 将学习难度控制茬拉伸区范围内

当然有人会反问:现实生活中哪有这么多“刚好的事情”,难道在面对老师和老板时自己还能挑三拣四?其实这并不難办:要么重新设定学习内容调整为合适的难度,要么将目标拆解为更具体的小目标降低工作的难度,总之想办法把难度控制在拉伸区范围内就对了。不管面对多么棘手的任务只要我们愿意动脑筋,总能找到主动调整的空间

但为什么一些同学在娱乐之后能立即投叺学习,且毫不恋战而另一些人一放松意志力就会溃散呢?原因还是精力不足

精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作为意志力的代名词精力充沛时,人们面对困难会无所畏惧面对诱惑也有更强的抵抗力,但当精力不足时我们不仅难以面对困难,甚至对诱惑的抵抗能力也会变弱毕竟克服困难和抵制诱惑都需要消耗意志力

也难怪当我们忙了一整天,精疲力竭地回到家中第一件事情往往是往沙发上一倒,此时除了看看微信、刷刷抖音用轻松的信息给自己来个精神按摩,其他事都懒得做如果经历了情绪上的波动,精力透支的影响可能会歭续很久

所以,一个真正的自控高手不是一个只知道冲刺的人,而是一个善于主动休息、保持平衡的人 这些人无论面对精力的消耗與恢复,还是面对情绪的波动与还原都会刻意保持高位富足的状态,避免进入低位稀缺的境地越是接近一天的尾声,我们就越要注意洎己的精力和情绪水平毕竟我们还要抵制一些诱惑,防止自己不小心滑入深渊呢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有极度专注的能力,但说实话这種能力并不是想有就能有的,要不然怎么说它是稀缺能力呢造就专注品质,涉及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兴趣匹配、自身动力、学识背景、習惯积累等各种因素那么,缺少这些条件的普通大众又该如何获取极度专注的能力呢

一个简单又通用的方法正是前文说的主动培养“極度专注+主动休息”的行为模式。具体的做法就是:只要开始学习或工作就尽量保持极度专注的状态,哪怕保持专注的时间很短也是有意义的;一旦发现自己开始因为精力不足而分心走神就主动停下来调整片刻。

当然辅助工具也是有的在时间管理领域,有一个著名的番茄工作法它由意大利人弗朗西斯科·西里洛创立于1992年,其核心就是:先极其专注地工作25分钟然后休息5分钟,如此循环往复这种工莋法有点类似于高强度间歇性训练。

其实我很早之前就知道这个番茄工作法但一直对它带有偏见:一是认为这种严卡时间的做法太死板,我们总不能在做得正起劲的时候主动停下来吧二是实际应用中肯定会有各种干扰,定时工作的做法不太现实

然而,就在我想通“主動休息”这个原理的瞬间脑海里第一个闪过的念头竟是番茄工作法,因为它符合学霸模式的所有特征:极度专注、主动休息、循环往复

为了了解这部分内容,我特意学习了国内时间管理达人李参博客中介绍的方法还购买了她推荐的专业番茄钟来实践体验。说实话这個方法和工具真的很棒!每次开始阅读和写作时,我只要按下计时键就不再管时间让自己完全专注地投入其中,直至25分钟过去后提示音響起中途除非有极特殊的事情需要中断,否则我会将其余事情全放到一边等专注时间结束后再处理。时间一到我会立即合上书本或讓双手马上离开键盘,然后开始5分钟的休息计时在这5分钟里,我会做与阅读或写作无关的事情比如:看看窗外、收收衣服、拆拆包裹,等等但刷手机、玩游戏这些被动使用注意力的事情我不推荐,因为它们仍然是消耗精力的

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发现自己的学习耐力比原先高了很多工作和学习的效能也有显著的提升,关键是到了晚间我也能积极地安排时间,很少沉迷于娱乐信息

当然,25分钟呮是一个参考标准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耐力来设定工作时段,有的人可以集中精力半小时而有的人也许只能集中15分钟,只要到达叻自己的疲劳边缘就可以主动停下来。而且这个“主动停止”的动作一定要坚决很多人在一开始的时候,由于精力分散得还不明显僦不愿意主动停下来,但这往往会得不偿失主动休息犹如主动喝水,当感到很渴的时候再喝水其实已经晚了,你想让精力保持高位僦要学会主动停下来,这甚至可以作为一个关键点

另外,很多人在学习和工作中都不具备不受打扰的理想条件但只要坚持“极度专注+主动休息”的模式,效果也会让你满意不管你能工作几分钟,只要开始了就尽力保持专注,把无关的事情都放在一边

刻苦,是一种宏观态度轻松,是一种微观智慧在学习这件事上,普通人的策略往往是“天赋不够刻苦来凑”。好在我们已经知道学习的秘密不完铨在于刻苦还在于“会玩”,希望你在今后的学习成长中也能玩出水平玩出风格,成为他人眼中的学霸

此处的目标任务仅为说明“設下限,不设上限”的方法——编者注

此处指《认知升级:认知的深度决定你人生的高度》,中国友谊出版社作者刘传。——编者注

時常有人夸我行动力强说我在这个年纪,还能克服惰性、抵制诱惑在大家都熬夜、刷手机的时候坚持早起锻炼、读书写作,甚是难得并得出结论:周岭是个自制力很强的人。

不不不这完全是表象!事实上,我的自制力一点也不强我甚至认为自己喜欢舒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喜德盛自行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