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本来女排是没有希望拿冠军的~可是为什么会在2016女排最后一场直播反败

我们是冠军!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中国女排3-1逆转战胜塞尔维亚,再度登顶世界之巅。你永远不能低估一颗冠军的心,但没有一个冠军是轻易得来!从小组赛三场失利,到淘汰赛接二连三地战胜东道主巴西等强敌,这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女排,更属于那个为了中国女排付出了一切的“教头”郎平。她和她的队伍,就是女排精神的最好诠释。△钢琴曲演奏者/李爱绮,董音◆&◆&◆80年代铸就“五连冠”伟业,女排让中国人扬眉吐气1981年的奥运会女排决赛,中国队对阵东道主日本队,在主场球迷震耳欲聋的呐喊声中,郎平最后一扣,以3:2的成绩,为中国捧回了“三大球”项目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夺冠的一刹那,全中国都沸腾了。人群聚集在天安门广场高呼“祖国万岁!女排万岁!”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大概永远无法想象那是一种怎样的激动与振奋,在那样艰苦的年代,顶着来自各方的压力,我们凭一己之力走上世界之巅,这场奇迹般的胜利,终于让中国人可以扬眉吐气了!&当时,国内几乎所有的报纸头条都在报道女排夺冠,《人民日报》甚至用一个整版刊登出《学习女排,振兴中华——中国赢了》的图片。所向披靡的中国女排又在接下来的1982年和1986年世锦赛、1984年奥运会和1985年世界杯上屡屡夺冠,成就登峰造极的“五连冠”伟业。正是从那时起,女排在中国人心目中有一种很特殊的位置,女排打球已经超越了排球、超越了体育本身。“五连冠”,彻底破除了三大球难有作为的悲观情绪,也为刚刚向世界敞开胸膛的中国,带来了极大的民族自信。“五连冠”,也被赋予了冠军之外的更多内涵,并最终归结为“女排精神”,延续至今。“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女排精神弥散到各行各业,不知点燃了多少青春,唤醒了多少梦想,鼓舞着中国人民,加快脚步,追赶世界。打球已经完全不是我们自己个人的事情、个人的行为,而是国家大事,我自己都不属于自己。女排是一面旗帜。女排的气势,振兴了一个时代,她是80年代的象征。——郎平自传《激情岁月》◆&◆&◆荣誉的背后,是不要命的奋斗和坚定的信念而这一系列荣誉的背后,是女排姑娘们汗与泪的付出。然而那时的中国“一穷二白”,女排姑娘们训练时没有完善的训练器械,甚至连像样的训练场都没有。她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拼。没有像样的排球馆,就在用竹子搭起的“竹棚”里练,哪怕浑身被沙土、木刺扎得鲜血淋淋;没有成熟的技术走捷径就“笨鸟先飞”玩命练,今天虚脱累倒了,明天依然要拍拍身上的土,爬起来继续摸爬滚打,这一切都只为了一个信念——“冠军”!为了练出球到手上就能控制住的本事,主教练袁伟民让男陪练拿着球从高台上朝下砸,队员站在墙角处接,接不起3个好球就不能停。因为没有闪躲的空间,队员们常常被砸得遍体鳞伤。一次,主攻曹慧英被球砸中了脑袋,当场就晕了过去,被抬回宿舍躺了3天才能下床。而作为队中主攻手的郎平,训练起来更是“玩命”。为了练习扣球,郎平每天早、中、晚都要各扣300次,常常练到最后手臂僵硬,双手都失去了知觉。这样日复一日的苦训才成就了后来在赛场上“一击致命”的“铁榔头”。“她的扣杀力量几乎和男运动员一样,每场比赛多达90次的跳杀,是其他人的2倍还要多”,前女排主教练陈忠和这样评价巅峰时期的郎平。女排姑娘们经历的“魔鬼训练”,她们的艰辛与付出,没人能够体会。正是靠着这样的不要命地奋斗,她们才能最终在艰难困苦中杀出一条血路。◆&◆&◆放着“国民偶像”不做,却非要从“一无所有”重新来过世界第一主攻手,无可替代的“铁榔头”,在赛场上屡屡为中国队扣杀得分、锁定胜局的郎平毫无悬念地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超级偶像与巨星,而人们看得到的是她头顶的光环,看不见的是她承受的巨大负担。1986年,功成名就的郎平拒绝了留在体制内当官,而是选择了“激流勇退”,宣布退役。25岁那年,我从中国女排退下来。之前作为中国女排的主力队员拿了3次世界冠军、1次奥运会冠军。因为当运动员取得成绩时,国家几乎都把未来帮你安排好了,但是面对可以看到的未来,我觉得很困惑,觉得心里很不踏实,因为我觉得自己不适合当官,做领导。退下来以后,终于有时间享受生活了,我拉朋友去看电影,因为我个子高,形象又被大家熟悉,所以特意等到电影开演以后才悄悄溜进去。可是还没坐下,就被球迷认出来了。当时和现在不一样,上点岁数的球迷都把我们这些运动员当自己家的孩子,而且当时电影院也不大,眼看着大家都不看电影都改看我了,我只好拉着朋友赶紧溜。年轻时积累的功和名,全国人民的厚爱,都是人生财富,我25岁就都拥有了,想想是挺自豪的事,可我越来越感到不安。担心这么被全国人民厚爱下去,走到哪里都被特殊照顾,我二十几岁就会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想想我那个时候还真是挺居安思危的,总担心老本吃完了怎么办。所以便下决心,就算不打排球了,也要靠本事吃饭。——郎平2014年在北师大的演讲在北师大学习英语后,郎平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费前往美国留学。一无所有的她到美国后由于签证问题不能工作,没有经济来源,只能在朋友家蹭饭过日子。从万众瞩目的世界冠军到最底层的“国际农民”,她没有被困难吓倒。她放下身段在大学做排球教练,来抵扣学费;她为了省钱,每天自己做三明治吃,以至于后来看到就想吐;她去意大利的排球俱乐部打球赚钱,谋求经济独立;她还以560分的托福成绩通过语言关,考上了研究生。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把自己这个“世界冠军”一脚一脚踩到地上了,踩得很踏实。”◆&◆&◆祖国需要你,这句话让她义无反顾然而就在郎平渐渐适应“留洋”生活,前路愈加明朗的时候,中国女排却由于“青黄不接”而进入了低谷,难以自拔。以郎平为代表的女排老将们相继退役后,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上,中国女排获得铜牌,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女排仅仅获得第7名;两年后,在巴西举办的第12届女排世锦赛上,中国女排更是只获得了第8名。这是中国女排的最差战绩。1995年初,中国排协在老山召开全国教练会议,决定更换中国女排主教练,大家又一次想到了郎平。殊不知,那时的她正遭遇一个女人最大的危机——婚姻危机:身处异国,和丈夫感情破裂,女儿尚且年幼,她内心无比挣扎。然而而关于这段离婚波折,当时郎平谁也没有说,国内也无人知晓。最终,因为一句“郎平,祖国真的需要你!”郎平横下心来办理了离婚手续,将女儿托付给了孩子的父亲,推掉了年薪20万美元的工作,只身回到中国。当时有美国朋友劝我:你在国家队那么多年,干得那么苦,压力太大,而且,你家庭情况不好,孩子那么小,你怎么能回去呢?再说,你还有那么多的合同,这样大的牺牲值得吗?这些利弊得失,我自己全都想到了。回国、执教,这个动作确实非同小可,也许,会又一次改变我的生活和命运。&执教工作困难之多,也可想而知。我离开国家队那么多年了,但大家还是想着我,尤其在女排最困难的时候,要把这副担子交给我,这是一种信任和托付。&坐在回国的飞机上,想着想着,我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大大的疑问:郎平,你胆子够大的,回去接这样一支队伍,你哪来的勇气?但我绝不盲目、绝不冲动,比较详细地阐述了我的执教想法,有一个基本精神:坚定信念,卧薪尝胆。——郎平自传《激情岁月》◆&◆&◆中国女排逐渐走出低谷,她却几乎被耗尽怀着传承女排精神的信念,郎平以主教练的身份回归了中国女排。为了提高成绩,郎平可谓倾尽全力,几乎24小时不停歇地工作,甚至半夜一点睡下之后都会爬起来研究比赛录像。1995年年末,郎平迎来了她执教以来的第一次国际大赛——第六届女排世界杯。在比赛一开始,中国女排竟然取得了七连胜的佳绩,虽然在最后与最强球队的对垒中没有走到最后,但获得的季军已经是中国女排几年来的最好成绩。在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在接连战胜韩国、美国、日本和俄罗斯之后,顺利闯入决赛,尽管最后在决赛中以接近的比分输给处于巅峰时期的古巴队,但中国女排进步的幅度让人交口称赞。实力不济,情有可原,没有人怪罪郎平。郎平为这支球队付出了全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病痛的折磨让“铁榔头”心力交瘁,1999年之前,包括在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郎平昏厥了好几次。我听队员说,我从桌上滑到地上,嘴角冒白沫,舌头也吐了出来……医生往我身上泼冷水。我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只是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听到袁指导在叫我:郎平,郎平,我是袁指导,你要坚持,你要挺住,你要挺住!——郎平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回忆内容不到四十岁的她身体已几近崩溃,加上女儿已经入青春期,正是最需要母亲的时刻,出于种种考虑,郎平辞去了中国女排的帅位。在中国女排任上主动辞职的,郎平是第一人。◆&◆&◆短暂低迷后,中国女排重拾辉煌郎平离任后,2000年,中国女排在悉尼奥运会上止步八强。2001年,陈忠和扛下了中国女排主帅的大旗。陈忠和决心重用新人,除了逐步淘汰上一代女排名将,更提拔了不少潜质新人如刘亚男、冯坤、周苏红、杨昊、赵蕊蕊等。他重提当年的“竹棚精神”,面对这一批经验和实力远不足欧美的女排新生代,他说,除了苦练,我们别无他选。就这样,虽然在早已是现代化的排球馆里,姑娘们接受的训练强度和老女排毫无分别,每周只有半天休息,主力宋妮娜和队长冯坤作为全队的重中之重,甚至连一个半天都没有休过。一向以笑容示众的陈指导在训练中却异常严格,不达要求决不能休息,只要一个上午的训练课,女排姑娘们都能湿透两套衣服,每一次都像从水里捞出来一般。陈忠和曾这样描述自己每天的状态:“每天晚上躺在床上,想的还是第二天该怎样给队员练,一想就是两三个小时,第二天不到8点就又起来开始一天的训练,没有一天能松下来。”“吃常人所不能吃的苦,忍常人所不能忍的气,做常人所不能做的事”,这就是中国女排。凭着这股劲儿,2003年,中国女排在陈忠和的率领下,以11战全胜的完美战绩,时隔17年后重夺世界杯冠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在俄罗斯2:0领先,几乎就要稳稳把金牌拿到手的时候,中国姑娘却顶住了压力,当周苏红最后用一个大力扣杀,帮助中国队奇迹般逆转取胜的那一刻,所有中国人都疯狂了,因为那种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人们仿佛又看见了曾经“五连冠”的身影。◆&◆&◆辗转执教欧美,她同样书写骄人战绩而离开中国女排帅位的郎平,同样在欧美排坛率队获得了出色的战绩。意大利的小城摩德纳,面积只有成都的一半大,拥有三家豪车总部——法拉利、兰博基尼、玛莎拉蒂,是法拉利车队的“老巢”,最受欢迎的运动却是排球,拥有100多只支排球队,几乎超过我国排球队总数。然而尴尬的是,摩德纳女排成立27年居然没有得过冠军。终结这一历史的,是郎平。在摩德纳待了不到一年,郎平就率领球队获得意大利联赛冠军,一年后,又获得了欧洲联赛冠军,2002年成就联赛和杯赛双冠王。从此,“Jenny”(郎平的英文名字)成了摩德纳英雄。2002年,郎平执教意大利诺瓦腊俱乐部,2004年率领诺瓦腊女排获得超级杯和联赛冠军。2005年,郎平接到了美国女排的执教邀请。美国女排不仅有冠军潜质,郎平还可以近距离照顾在美国生活的女儿。郎平先是将信息通过朋友透露给国内媒体,然后和中国排球界进行了沟通。此举获得了很好的回应,网络上的民意调查,郎平得到了百分之九十的支持,有关方面也给予了充分理解。能够执教美国的球队,我感到非常骄傲。美国是一个体育强国,如果我对排球的理解能够帮助美国队提高自己的水平,那将是非常美妙的事情。——郎平回应执教美国队事宜2008年北京奥运会,郎平带领美国女排出现在赛场上,巧合的是,小组赛中美国女排与中国相遇。在这场被称为“和平大战”的比赛中,美国女排3:2战胜了中国女排。郎平最终带领美国女排获得奥运会亚军,平了美国女排历史最好成绩。中国女排在家门口摘得一枚铜牌。然而在此时,却有刺耳的声音冒了出来,指责郎平是“汉奸”,破坏了中国女排在本土卫冕奥运冠军的大计。对此,郎平平静地回应,“无论走到哪里,我时时刻刻记得,我是一名中国人。对于中国教练执教外国球队,中国球迷应该可以接受,而在中国,也有很多外教。中国球迷会为我骄傲,我也为我是中国人而自豪。”◆&◆&◆重掌中国女排帅印,她是教练,也是妈妈历史总是上演着相似的轮回,青黄不接是任何一支队伍都逃脱不了的魔咒。2009年,中国女排两度负于日本,亚锦赛又史无前例地被泰国击败。据说在回国的机场,有安检人员说,“你们连泰国都敢输”。女排队员们心里很不是滋味:“没有人想输”。此后,中国女排进入了新老交替的调整中。赵蕊蕊等老队员退役,主帅换人,中国女排进入了一段风雨飘摇的日子。刚刚接过帅印的蔡斌,又把帅印交给了王宝泉,在后者“地狱式”的训练方式下,女排夺得了瑞士精英赛冠军,并在世界女排大奖赛上收获第四名。五个多月后,王宝泉又因身体原因挂印而去。两年内三度易帅,这是中国女排历史上的第一次,这也让女排一下子找不到了灵魂。2010年,中国女排跌入谷底,仅仅取得世锦赛第十名的成绩。2012年,中国女排在伦敦奥运遭遇滑铁卢,再度陷入低谷。中国排管中心的领导再次把目光投向了郎平。很多人把这时的女排形容成一块“烫手山芋”,无数人劝她,不要去接。“接!为何不接!三十年前我可以,三十年后依然没问题!”在女排最危难的关头,郎平再次选择了挺身而出。她看起来依然霸气,只是额头上略微松弛的皮肤,以及眼眸深处偶然显露的疲惫,才能让我们想起,郎平,已经不再年轻。我跟袁头儿(袁伟民)也说,我应该是老女排最后一个还在一线的了,应该为中国女排传承一点东西,留下一点东西,这么累这么重的活,咱也不能一直干啊,但是女排的东西再不传承就可惜了。大家都退休了就有心无力了。还是有一种女排情结,希望培养一些年轻队员和年轻教练,让中国女排一直保持在世界上的高水平。——郎平接受采访时内容郎平坦言,其实在面对排管中心邀约时,她曾再三推辞,因为中国排球面临诸多困难,她有些疑虑。但排管中心领导的承诺最终打动了她,对于郎平要求的女排选人用人的绝对话语权、搭建复合型教练团队、打造女排大国家队模式、甚至改变国内职业联赛规则等等与现有体制和传统模式差异极大的一整套新思路、新做法,排管中心全盘接受。重新出山的路,并不好走。其实在很早的时候,郎平就已经摘除了全部髌骨,前后做了7次软骨移植手术。一跑步就是骨头撞骨头,出水就出积液,什么运动都不能做;以前做拦网的时候,队友扣球,直接把她两个手骨打断了,手根本伸不直;而且她腰部也有很严重的腰伤。但是最终,郎平仍然站到了主教练的岗位上。很难想象如此多的伤病的她,每次训练仍旧坚持亲自上阵演示扣球拦网的高难度动作。在新队伍里,郎平像教练一样严肃,又像妈妈一般慈爱。在郎平的强烈要求下,女排配置了一支14人的保障团队。在这支国际化复合型保障团队中,有来自美国的国际体能师和理疗医疗师。她不想让姑娘们在30岁退役之后,再度重蹈她伤痕累累的覆辙。在场下,她对队员体贴入微,鼓励年轻的队员有自己个性,也会自己掏钱给队员买蛋白粉,包春节红包,“论年纪,她们就像我的女儿一般,所以我还承担着母亲的责任。”◆&◆&◆上演王者归来,她就是中国女排的灵魂带着中国女排的骄傲与荣光,赌上了一个女人人生所有的砝码,郎平又一次在数十亿人的期盼中登顶。2014年世锦赛,亚军;2015年亚锦赛,冠军;2015年女排世界杯,冠军!2015年,郎平入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是这么说的:“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博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染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世界杯夺冠后,中国队成为里约奥运会夺冠热门,然而巨大的压力却让年轻的中国女排一开始没能发挥出正常水平,在小组赛三遭败绩,仅获B组第4出线,1/4决赛被迫提早与卫冕冠军巴西碰面。这场比赛某种意义上甚至要远远超过最后的决赛。但郎平在队员们面前,保持住了淡定:“这种生死球,紧张有什么用啊?我就告诉队员们,放开打吧,咬她一口是一口,不能让她轻易赢得比赛。虽然我水平可能比你低,但不能让你随便欺负。”胜利后,国内媒体全部沸腾了,纷纷报道,“女排精神回来了!”郎平却真诚地说,“其实女排精神一直都在。不要因为胜利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 这一刻,你才真正感受到,她,已经完成了从“铁榔头”到“郎图腾”的完美蜕变。半决赛,中国女排赢下此前小组赛战胜过自己的荷兰,四局比分分别是27:25、23:25、29:27、25:23。这样激烈的场面,这样胶着的比分,不但我们从所未见,连郎平都被深深刺激到了。“这是一场足以让人发疯的比赛。”她说,“每局分差都是2分,我的心脏快受不了了。”而当决赛开始之前,很多人都觉得比赛到了这个份上,已经没有谁能够阻挡中国女排。随着惠若琪探头命中将比分定格在25-23,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决赛3-1逆转击败塞尔维亚勇夺冠军,时隔12年再度摘得奥运金牌。今天,姑娘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拼搏让我们再次荣耀地站在了最高的领奖台上。每天的付出和汗水,都是人生赋予我们的金牌,感谢奋斗拼搏的日子,感谢代代相传的女排精神!——郎平率队夺冠后发布微博有人问,女排精神是什么?郎平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是一路哪怕艰难险阻,也不忘在绝境中挥拳和怒吼,无论结果,都要把杀气和狰狞留给对手。是无论我们落后8分还是10分,郎平都会朝着姑娘们大喊:“没关系,慢慢来”时候的从容和坚持。是30多年间,无论站在世界之巅,还是被打入谷底,无论是遭遇青黄不接还是魔咒轮回,我们都始终坚信,女排精神,一直都在。队员换了一茬又一茬,对女排精神的坚守,让这支队伍穿越过波峰浪谷,在顶级赛场的顶级对抗中如剑出鞘,没有奢华,没有骄狂,甚至没有自我,一切为了国家荣誉,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人生不是一定会赢,也不是一定要赢,而是要努力去赢!感谢中国女排,你们让里约之行重燃激情;祝贺中国女排,你们未来一定会再创奇迹!有一种精神叫中国女排,有一种坚持叫中国女排,有一种胜利叫中国女排!为中国女排点赞!文/央视新闻综合 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网络更多新闻为中国女排点赞本期监制/杨继红 主编/侯振海 编辑/吕小品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人气:38171 更新:
人气:33491 更新:
人气:32389 更新:
人气:21050 更新:
央视新闻的更多文章
大家在看 ^+^
推荐阅读 ^o^
9个幽默小故事,个个道理深刻
??不要 ....不要 ....不要....不要 ....不要 ....不要...不要 ....不要.....真的不要
【新规】忘交水电煤气费别不当事,信用污点无法贷款买房买车|附查询方法
老汉在公交车上看视频,没想到声音一开,整车女乘客都脸红了…
猜你喜欢 ^_^
24小时热门文章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中国女排是曾经拿过五届奥运会冠军?_百度知道分析:中国女排为什么能在 2016 里约奥运会夺冠
(文摘精选)
分析:中国女排为什么能在 2016 里约奥运会夺冠
夺冠的缘由有很多,我只列出我能够想到的。
第一,由于有实力。
女排的世界三大赛,世锦赛,世界杯,奥运会。在16年这个奥运周期中国拿到了世锦赛亚军,世界杯冠军,奥运会冠军,是这个奥运周期成绩最好的球队。
可能有人会说,中国女排在这个奥运周期的大赛运气蛮好,世界杯夺冠的时分巴西缺阵,塞尔维亚一路铺路把中国队送到了冠军。可是理想是在长达半个多月的比赛中,是中国队做到了最好,凭仗只输美国,更好的局分和胜负关系,打败了异样10胜1负的塞尔维亚队,登顶世界杯冠军。中国的确输给了美国队,可是如果不是中国队凭本身打败了塞尔维亚,打败了俄罗斯,她是不能登顶的。也许有运气,可是在竞技竞技里,运气都是实力的一部分。
奥运会小组赛中国队B小组第四垫底出线。这是赛前应该没有人会想到的结果,中国队包袱太重,太想赢导致本身不能发挥正常的程度,同时对手在小组赛打出了她们的最高竞技程度。郎平说女排奥运会能够争冠的有6支队伍,美国,巴西,塞尔维亚,荷兰,中国,俄罗斯。4支有能力争冠的队伍都在B小组,这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实力极其不均衡的分组。郎平赛前接受采访,说谁赢谁输都很正常,我们最开始都以为是谦虚,可是这位身经百战的传奇女教练本人明白她说的是大假话。我们小组第四出线,不得不面对巴西,这个谁都不想要提早面对的强大对手。可是,我们赢了,不只赢了,还拿到了巴西作为东道主给本人预备的上上签,半决赛打荷兰,同时在夜场比赛。后面你们也看到了,塞尔维亚力克美国,初次闯入决赛,输给了小组赛的手下败将中国队。很多人说塞尔维亚又一次成了中国冠军的铺路工。可是你必须有实力打败对手,你才有资历叫她们铺路工。
第二,我们有郎平。
在中国女排进入淘汰赛之后,郎平说我们拼了,巴西这支有能力争冠的队伍根本没把小组第四的我们放在眼里,她们满脑子想的肯定是决赛怎样打美国女排。只需我们给她们压力,她们最后时辰,肯定会慌乱,我们就无机会。你
在中国女排进入淘汰赛之后,郎平说我们拼了,巴西这支有能力争冠的队伍根本没把小组第四的我们放在眼里,她们满脑子想的肯定是决赛怎样打美国女排。只需我们给她们压力,她们最后时辰,肯定会慌乱,我们就无机会。你不得不佩服她,由于赛程真的就完全如她所料的那样发展着,第一局巴西完全打疯了,我们根本不在同一个程度线上,可是当第二,第三局我们给了她们压力,同时本身迸发之后,巴西慌了,在1/4决赛的最后一个球,郎平照旧神智清醒,观察入微,她先问魏秋月预备怎样传,魏秋月说两边拉开,郎平说,不,传两头,叫朱婷来预备,结果你们也看到了,朱婷后攻拿下了赛点。
打荷兰,第一局,第三局都是大比分落后,都是郎平一次次神奇的换人改变了场上的不利局面。为什么每次换人都这么神奇呢?我看郎平采访,她说她要清楚对方每一轮的轮次,知道哪里是强点,哪里是弱点,针对性的去打每一轮。打过牌或者麻将的都知道,胜率高的都是那些算牌的人。女排比赛共6轮,算了对手每一轮,还要算我们怎样针对她们的每一轮,那是多么大的计算量。看似她云淡风轻,可是内心的从容都来源于平时的一点一滴,她生活多半的工夫都是看录像,研讨对手,研讨排球,她真的热爱这项运动,她终身都在追求着这项运动的极致。
决赛打塞尔维亚,郎平说对方从来没有进入过这么大型赛事的决赛,肯定会紧张。但她也很怕对手玩命,打出小组赛那样超高程度的进攻。但是决赛明显她控制了比赛,她的战术限制了对方最重要的得分手米哈伊洛维奇,让这个跟朱婷异样进入本届奥运会最佳阵容的主攻完全得到了感觉,被死死的按在了替补席上。
这位教练的业务程度,证明了她是世界上最好的女排教练。她不像美国的教练那样,落后的时分都是鼓励,她布置每一分的战术,用旁观者清的姿态给队员最强的决心。只要中国队的队员,每一次发球的时分都要看教练席,由于每一次发哪里郎平都要给指示。开玩笑的说这完全是7个人打6个人的比赛。
第三,我们有最好的队员。
这届比赛的MVP是我们的主攻手朱婷,当之无愧,没有人会不赞同。而且更可怕的是,从赛会的技术统计就可以看出,无论是发球,扣球,拦网,接一传,甚至是调整的二传,朱婷都在最佳的排行榜上排到前列。简单的来说,朱婷没有弱点。 郎导说朱婷的球商非常的高,打球很聪明,我想说,朱婷真的很努力。郎平跟朱婷说,要她成为整个队伍的核心,朱婷从13年初次亮相时的一传很差,到这次奥运会在一切的运动员中一传排到了第五位,你很难想象,她付出了什么。当困难球都传给她时,是队友和团队对她无比的信任。其实很难看到一个主攻连续扣三次的场面,而且每次都是要挟性的扣球,她用本人的实力降服了全队,也降服了观众,才有了让有数网友开心的王之蔑视表情包。
朱婷太年轻了,她的成长空间可能还有10年之久,她日后需求的只是把各项技术练到更好,
朱婷太年轻了,她的成长空间可能还有10年之久,她日后需求的只是把各项技术练到更好,随着经验的添加她会愈加可怕。作为新的女排黄金一代的领军人物,她应该不想成为小榔头,她要成为的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婷。
我们有张常宁,她的家庭里诞生了两位排球国手。她的哥哥张晨是中国男排的主力(迷妹们可以去围观,很帅而且球技也是一流)这个本来打沙排出身的姑娘,技术全面,敢打敢拼,特别是发球极具要挟,金牌点的那个中区发球我想会被永世铭记。她最可贵的是总能面对压力,在接应发挥不好的情况下去应战不是主打的接应地位也能有高程度的发挥。随着她发球波动性的加强,对比赛节拍更深化的理解,她一定是除了朱婷之外中国第二主攻的不二人选,新的女排的黄金一代不能没有她。
这个本来打沙排出身的姑娘,技术全面,敢打敢拼,特别是发球极具要挟,金牌点的那个中区发球我想会被永世铭记。她最可贵的是总能面对压力,在接应发挥不好的情况下去应战不是主打的接应地位也能有高程度的发挥。随着她发球波动性的加强,对比赛节拍更深化的理解,她一定是除了朱婷之外中国第二主攻的不二人选,新的女排的黄金一代不能没有她。
我们有惠若琪,这位91年出生的“老将”。当年只要16岁的惠若琪就出如今2007年中国女排集训大名单中,她是08-12奥运周期中国队绝对的中流砥柱。也就是在那个中国女排不断换帅的周期里,她是每一位教练都仰仗的核心,BBC评论员觉得那个时分的惠若琪一场比赛要扣50多次几乎是不可思议。可是也是这样,她透支了身体,也开始伤病缠身(我觉得她的心脏成绩也和那个时分太累有关)。郎平开始执教中国女排之后,她也是被当做一传的核心来培养的,可是15年忽然出现的心脏成绩给了她和郎平当头一击。她去做了手术,郎平说身体最重要,她本人说她一定要去打奥运会,一句轻描淡写的手术成功,她开始克服了我们难以领会的困难回归了(如今报道出来当时的手术凶险万分,差点没命)。身体没有在最佳形状的她没有了之前凌厉的进攻,可是波动的一传还在,第三主攻的地位还是当仁不让。这次淘汰赛,她迸发了,进攻不手软,关键球总能有好的发挥,是她拿下了金牌点的一分,拿下了她梦寐以求的含金量最高的奥运会世界冠军(世界杯她没有参赛,所以没有获得过世界冠军),这也许是命运对她抗争最好的报答。
她是中国女排的队长,被采访说话也滴水不漏,完全不像90后。英文虽然不能说很好但是场上的沟通不妨碍,这曾经在中国从小很难接受正轨教育的运动员里非常的难得了(她学习也很好,谢谢她选了排球,而不是当学霸)。命运跟她开了个玩笑,她没有翻脸,安然面对,决赛后的痛哭宣泄,是打破了苦难的枷锁后打败自我的绚烂。
她是中国女排的队长,被采访说话也滴水不漏,完全不像90后。英文虽然不能说很好但是场上的沟通不妨碍,这曾经在中国从小很难接受正轨教育的运动员里非常的难得了(她学习也很好,谢谢她选了排球,而不是当学霸)。命运跟她开了个玩笑,她没有翻脸,安然面对,决赛后的痛哭宣泄,是打破了苦难的枷锁后打败自我的绚烂。
我们有刘晓彤,这位中国队的第四主攻。作为第四主攻,她出场的机会并不多。晓彤技术全面,是个出色的主攻手,只是前面三位主攻太过耀眼,她能够证明本人的机会不多。1/4决赛我们打巴西最大的惊喜就是刘晓彤,这位中国队的第四主攻,在第二主攻张常宁去打接应的情况下,顶住了形状有崎岖的惠若琪的主攻位。一传接的漂亮,最被人诟病的偏软进攻打得淋漓尽致,毫不犹疑,完全分担了朱婷轮转到了后排时的4号位进攻压力,很好的给3号位快攻和2号位的背飞和接应进攻牵扯了拦网。若是刘晓彤主攻打不出来,中国队在朱婷轮到后排后就没有4号位的进攻,小组赛输球最大的也就是这个缘由。可是,刘晓彤不只仅顶住了,还发挥得非常非常的出色,完全的打开了!所以中国打巴西的成功,没有刘晓彤是拿不下的,谢谢晓彤!希望晓彤能够在下一个奥运周期有更好的发挥,用更多的出场机会来证明本人。
我们有袁心玥,由于脸圆外号“小苹果”的,穿一号球衣的只要20岁的副攻。她是场上中国队身高最高的队员,有1.99m,她也是场上的海豚音啦啦队女王。你很难不对她有印象,一声声海豚音无论是在拦网,扣球,还是队友有出色发挥时,那个震耳欲聋的声响是对队伍最有力的助威。2013年,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慧眼选中袁心玥,她连跳三级从国少队升至国家队,随后被国际排联评为世界十大新星。她的发球,拦网都极其出色,高点的快攻也很有要挟。副攻是一个靠经验的地位,这位年轻人在比赛里还是有崎岖,她对比赛的节拍理解得还不太好,总是在拼发球,在中国女排打巴西的那场比赛中,第四局领先开始拉大比分的情况下的一次发球失误让场上的情势发生了变化。不过没关系,随着经验的增长,她一定会是中国副攻最好的城墙。
我们有颜妮,这位大气晚成的副攻。她的名字和中国著名演员闫妮同音,所以排球粉丝戏称她为掌柜。她是中国队年纪最大的队员,87年出身,比三朝元老徐云丽,魏秋月年纪还要大,可里约却是她第一届奥运会。她是在16年的奥运周期被郎平发掘的,这位辽宁队的绝对主力在几进几出国家队之后,终于证明了本人。颜妮最出色的技术是拦网,其次是发球,快攻在和同为辽宁队队友丁霞的配合下也极具要挟。这次奥运出场机会不算太多,但是关键球的拦网极其出色,郎导对她一次次的赞扬打得好我想看电视的观众也不会遗忘。不知道这次掌柜会不会服役,在拿到含金量最高的奥运金牌后,我想就算服役她的职业生涯也算完美。
我们有颜妮,这位大气晚成的副攻。她的名字和中国著名演员闫妮同音,所以排球粉丝戏称她为掌柜。她是中国队年纪最大的队员,87年出身,比三朝元老徐云丽,魏秋月年纪还要大,可里约却是她第一届奥运会。她是在16年的奥运周期被郎平发掘的,这位辽宁队的绝对主力在几进几出国家队之后,终于证明了本人。颜妮最出色的技术是拦网,其次是发球,快攻在和同为辽宁队队友丁霞的配合下也极具要挟。这次奥运出场机会不算太多,但是关键球的拦网极其出色,郎导对她一次次的赞扬打得好我想看电视的观众也不会遗忘。不知道这次掌柜会不会服役,在拿到含金量最高的奥运金牌后,我想就算服役她的职业生涯也算完美。
(麻烦掌柜回国多照点好照片,我百度了好久都没找到中意的)
我们有徐云丽,比起颜妮来说,徐云丽算是年少成名。她是侥幸的,也是不幸的,她参加了三次奥运会,见证了中国女排从黄金一代服役后的迷失到16奥运周期的崛起,这12年的起崎岖伏。北京奥运会获得铜牌,初次参加奥运的她肯定也很满意这个成绩。可是,她也尝到了伦敦败给日本的苦涩,常年的征战也让她满受伤病的困扰,我想,是对排球的热爱让她坚决不放弃的吧。职业运动员的竞技形状总有崎岖,不可能整个的职业生涯都处于巅峰。她年轻的时分,被CCTV5的排球解说员田宗琦在转播中点名批评。两人的人生在越来越成熟之后,田宗琦在本人写的文章里由于本人的年轻向她真诚的道歉,她也用本人的成熟的经验证明了本人作为首发副攻在中国队不可或缺的地位。这次奥运她拦网排在第八位,进攻排在第11位,决赛第四局那个经典吊球告诉观众什么是优秀的副攻。可惜的是,这应该是她最后一届的奥运会了。当然可惜是对于球迷而言,用奥运金牌作为职业生涯的收官对徐云丽来说没有任何的可惜,是她和魏秋月的坚守最好的诠氏缢那个被提到有数次的女排精神。
这张稍显模糊的照片是这届奥运会最感动我的照片之一,她们二人用坚守完成了本人长达12年的梦想。
这张稍显模糊的照片是这届奥运会最感动我的照片之一,她们二人用坚守完成了本人长达12年的梦想。
我们有杨方旭,外号框框,脸上有颗痣进步了她的辨识度。但这位运动员让你记住她靠的可是她的速度。她是属于进攻速度非常快的年轻接应。13年在国青队开始冒头,被郎平选中作为这届女排重点培养的接应,表现可圈可点。在15年十字韧带断裂的情况下,克服各种困难积极地恢复,在奥运小组赛再次受伤,半月板撕裂,决赛打着封闭上了赛场,决赛她迸发了,发的前区球要挟极大,在张常宁打接应不顺的情况下顶住了接应这个地位,为夺冠尽了全力。用她本人在赛后采访上的话说,这届奥运会对她来说,完美。她还很年轻,后面的路还很长,希望她积极养伤,不再受伤病的困扰,在下一个奥运周期和龚翔宇搭档,把中国队接应这个点打活,真正的让中国队能够两边拉开,那么中国队在下个奥运周期,就真的可以成为无敌之师。她很有可能和她的队友一同,成为新的女排的黄金一代。
(异样的,请回国好好照相,好照片不好找)
(异样的,请回国好好照相,好照片不好找)
我们有龚翔宇,这位19岁的小将。她挤掉了中国队世界杯夺冠的大功臣曾春蕾,最后时辰被郎导选中进入12人的奥运大名单。她是16年才进入的国家队,没有参加过任何的世界大赛,可以说是零经验来到了奥运会。16年是她大迸发的一年,在这一年的女排大奖赛和瑞士女排精英赛中她凭仗敢闯敢打的冷艳发挥,震惊排坛。她的出现让本来中国竞争不激烈的接应地位变成了竞争最激烈的地位。她符合世界女子排坛的发展潮流,进攻极具要挟。龚翔宇年纪轻但是防守也算出色,但是由于之前是练习的二传,所以她不接一传,让她在接应里面显得一传不好。整个奥运会她表现得并不算出色,带她来的次要目的是希望她拼出接应位的进攻,可惜屡屡被拦。半决赛打荷兰,第三局被换上场后出色的发挥救赎了她本人,证明了她在这支中国女排的价值。这是最好的故事,靠自我的救赎来证明本人的价值,我想龚翔宇这届奥运会播种最大的不是金牌,而是这个自我救赎的经验,在19岁的年纪就获得了奥运冠军,她实力非常的强,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发掘,我非常的看好她。她不出大成绩应该是东京奥运周期接应的绝对主力,只需她成长为世界级的接应,那么很有可能让中国队成为另外一个层次的队伍。她奥运会哭了很多次,最感人的就是半决赛赢了荷兰和郎导拥抱的这一次,她感激郎导给她机会,让她证明本人,这就是奥运会的诱人之处。
我们有林莉,这位奥运会的最佳自在人。好的自在人也许都是安静的性情,林莉就属于丢在人群里特别不出众的那一类。林莉的形状在16年有点崎岖,特别是在女排大奖赛的时分,一传特别的不稳,常常被对手追发。林莉性情安静,但是绝对又是性情倔强和要强的,她需求证明本人,她的实力也能够证明本人。她在这次奥运会,表现了非常高的一传水准,在最佳一传排到了第五名,调整二传也在二传榜里排到了第11位。林莉这次奥运会很多球到位的质量非常高,另外身体素质很好,反应和挪动速度都很快,是她有数次的鱼跃救球防守住了对方一次次犀利的进攻,最佳自在人实至名归,下一个奥运周期她还要接受王梦洁的冲击,这是好事,阐明中国队在自在人上人才辈出。
我们有丁霞,我们有魏秋月。把她们两一同讲,是由于二传是一支球队的灵魂。她们都成功做到了这支球队的灵魂。而她们又是如此的不同,魏秋月在场上表现委婉,沉着冷静。丁霞在场上热情奔放,每次打了好球都要大喊着绕场一大圈。她们传球的风格也不同,丁霞传球有力,快,而且大胆,却波动性不够,打二次球是少见的暴扣型二次球。魏秋月波动性高,对场上的局面观察细致,经验丰富,二次球推空挡是一绝,在关键分时传球清醒总能定乾坤。两种风格完全不同的二传,把中国队串联出了两种不同的节拍,这也是为什么郎导每次的两点换三点总有奇效的缘由。
我们有丁霞,我们有魏秋月。把她们两一同讲,是由于二传是一支球队的灵魂。她们都成功做到了这支球队的灵魂。而她们又是如此的不同,魏秋月在场上表现委婉,沉着冷静。丁霞在场上热情奔放,每次打了好球都要大喊着绕场一大圈。她们传球的风格也不同,丁霞传球有力,快,而且大胆,却波动性不够,打二次球是少见的暴扣型二次球。魏秋月波动性高,对场上的局面观察细致,经验丰富,二次球推空挡是一绝,在关键分时传球清醒总能定乾坤。两种风格完全不同的二传,把中国队串联出了两种不同的节拍,这也是为什么郎导每次的两点换三点总有奇效的缘由。
在这个看脸的时代,两人的颜值都可以排到中国竞技界的前列,是真的难得的人美球好的运动员。
在这个看脸的时代,两人的颜值都可以排到中国竞技界的前列,是真的难得的人美球好的运动员。
&img src=&/96b043b7f26c5d6c824e9a289e18b42b_b.jpg& data-rawwidth=&664& data-rawheight=&8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4& data-original=&/96b043b7f26c5d6c824e9a289e18b42b_r.jpg&&
你月女神有没有冷艳到你?
你月女神有没有冷艳到你?
魏秋月是真正的年少成名,命运却让她走了最难的一条路,眼看黄金一代的辉煌在本人的手中散去,她比任何人都渴望奥运会冠军。她的伤病常人很难想象,她膝盖的半月板全部变成了碎骨头,当14年手术取出后她的大腿骨和小腿骨之间就没有了软骨的隔离与保护,她手术后漫长的恢复期让她有数次情绪崩溃。很难遗忘她2012年伦敦得胜后的痛哭,排球是个团队项目,可她这两年常常需求本人一个人训练,孤单与迷茫旁人也无法领会,可她坚持了上去,不向苦难妥协,她是真正的打败了自我。长达12年的坚持与付出,命运给了她最好的报答,用奥运冠军的方式服役是她职业生涯最圆满的落幕。她也完成了她作为中国女排一员的使命,她见证了老的黄金一代的逝去,也引领了新的黄金一代的崛起,她完美的承上启下,她是中国排球这12年里那个最不可或缺的力量。
丁霞是90年1月的,虽然也不算年轻了,不知道她还要不要继续打一届,我希望她继续打一届,由于中国目前还没有世界级的二传出现,她是最有希望的那一个。丁霞身体素质极其出色,防守也是中国二传里最好的那个,只需她能保障她二传的波动性,她肯定可以成长为世界级的二传。但是无论运动员做什么选择,我们都接受并祝愿,毕竟,职业运动员这个职业总有起点,人活路还很长,怎样取舍外人都无从参言。
写了这么多,写了全部12位队员,就是想告诉大家,这个冠军是靠中国排球队的每一位姑娘拼搏出来的,没有她们的辛勤付出,不可能让8月21日举国欢腾。
写到这里,我发现不需求再列任何理由了,由于我忽然明白,理由就是人,是中国女排这个大集体的每一个人让中国女排能够世锦赛摘银,世界杯奥运会双双夺冠。
为什么能夺冠,由于郎平,由于朱婷,张常宁,惠若琪,刘晓彤,袁心玥,颜妮,徐云丽,杨方旭,龚翔宇,林莉,丁霞,魏秋月。由于没来但是照旧拼到最后一刻的曾春蕾,沈静思,王梦洁,张晓雅,刘晏含,陈展,姚迪。由于助理教练安家杰,赖亚文,陪打教练包壮、袁灵犀、吴晓雷、于飞和李童,医生卫雍绩、王凯和Dr.Ho,体能教练Rett,康复师Brittni和Greg,和整个女排的后勤团队。就是就是由于这些中国女排人的努力付出,才能夺冠!
哪有什么奇观,只不过是永不放弃,这是运动的魅力,也是运动告诉你的人生哲理。
谢谢这个大团队的一切人!
收藏&16404
TA的引荐TA的最新收藏[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排决赛最后一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