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从整体练,练整体性学习

怎样“从整体练,练整体性”(十&八)
&&&&&&&&&&&&&&
&怎样“从整体练,练整体性”
&&&&&&&&&&&&&&&&&&&&&&&&&赵同顺&&&&&&&&&&&&&&&&&&(十&)&&&&
练智能功就是要把我们人的形气神,或者说把精气神这三者练得统一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整体。在《运用意识》章讲过,这个整体,有形气合于神、形神合于气,或神气合于形的。从练功方法来看,武术练功,丹道练功,佛家的禅宗到最后明心见性的练功等,也不相同。但是无论那一种练法,到了高层次时,都必须有意识练功,必须从修养意识来练功。修养意识是完善人的类本质的锻炼,是高层次的气功&。咱们讲的修养意识的全部内容,就是从小我开始练起,把小我练得健康了,然后慢慢一步步把我练大,练成大我。前面讲修养意识的内容时,讲了道德、中和之气、情趣、偏执和大我这五个方面,其全部内容就是一个人从小我到大我的这么一个过程。我们怎样看待修养意识这五方面的内容呢?可以这么来分析一下就清楚了。一个病态的人,他的意元体是病态的,是病态意识,因为他本身在平常不受任何刺激时,他的性格都不平衡,是偏的,完全是病态。这时纠正性格上的偏颇,那是针对病态人的意元体的练功。情绪的修养呢,平时内心没出现病态,但他意识还不够稳定,一受外界刺激,来了事后,情绪才偏了,才出现不平衡。
情绪的修养就是增加常态人意识的稳定性的,当然这里也包括情趣问题,陶冶性情和提高情趣两者是结合在一起的。当受了外界刺激之后心里边动弹了,情绪一偏气也跟着偏,不平衡了,乱七八糟的。这个时候我们就是要通过练功,练情绪,通过提高情趣,把我们的意识和气调和起来,使其稳定度和平衡度增加,这都是调理气和神的。咱们过去讲要保持中和之气,现在叫保持中和之性(既然都是我们写的书,这两个名字都可以叫),就说明练情绪、练情趣它本身就是气和神的问题。若从气方面来讲,那是中和之气,从意识方面来讲,叫中和之性,练情绪和情趣是练神和气的平衡度的。而且通过调神来调气、养气,把气调理好了,神、气都充足、平衡了,让它去养形,改变我们的形体。练功程序、练功过程、练功效果是这么体现出来的。咱们具体练功是直接用意识统帅形体,把形体强化起来;而情绪的修养是通过对情绪的调整,使情绪稳定了之后来调节气,气充足、稳定了,神气调和了,去养神去。这样形气神三者都强化起来了。因此,对治性格的偏颇,那是对治病态的练功,调整情绪、提高情趣、对治情趣上不足的地方,则可以看作是初级的练功了。
  & 有了这个基础,就要克除偏执了。克除偏执属于中层次的练功。中层次练功就要把我们意识里边的偏执去掉,不偏了,这就使得意元体的本性显露出来,使它本来的功能全面展现出来。讲意元体的体性时讲,意元体是一种非常均匀、质地非常精细的特殊的物质,它在某些方面和原始混元气很相像。如果把意元体的本性显现出来,那么它就和大自然界的混元气很相像了。但意元体一偏就往某一处集中了,一集中,该处聚的东西就多、就粗了,意元体就被掩盖了。为什么有时意念太多了,钻研问题钻不进去?它那儿聚了气。偏执去掉之后,它就圆了,都很平均了,意元体的本性就出来了。这样一方面容易统帅身体里边的气,另外一方面它和大自然的混元气有了同一性,加上意元体有主动性,它就容易使意元体的混元气进入到任何气里边去,就容易做到神入气中了。
我们讲过,练智能气功神入气中、气包神外很容易达到。一入静,安静之后,一看周围的气,看到气了就神入气中了。讲到这儿得深一步来领会这个问题。其实那样的神入气中不是真正的神入气中,因为你这个后天意识入不到气里边。好像一个人搞了个小房子,外面是大自然,在里边往外想,想时意识在里边,气在外面,这样你的意识与气被隔开了。而神入气中是什么意思呢?周围都是气,神入气中,神得入到里边去,气与神融为一体才行。如果你意元体是偏的,不均匀,你一用意识,好了,那个“偏”出来了,就进不到气当中去,做不到神入气中了。所以你只有真正破除了意元体的偏执,意元体的气的质度非常精细了,每一单元非常小了,它才能钻得进别的气中去。比如一条毛巾,空气一钻过去了,而拿手指头一捅就过不去。当意识里有偏执时,有很多这个概念、那个概念,而且很执着,那点“偏”就挂上气了,这个气比较粗,比较大,带着它就钻不过去了。还不要说想大自然界混元气,你就想你自己身体的混元气也进不去,想不着。什么道理?意元体没这么精细,穿不进去。因此就得先除我执,去除意元体里边被沾上的那些坏东西、脏东西。意元体还有什么脏东西?从气功来讲,意元体有个什么念头往那儿一沾,那就是个脏东西。它本来是个均匀、虚灵、明净的东西,不染纤微点尘,有一点东西都不行。佛家讲心性,说没有丝毫点尘在里边。只有偏执去掉后,意元体虚灵明净了,功夫才能练上去,才能从偏执意元体达到圆满意元体的境地。所以到了中层次练功时,你光练形、光练气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必须克服意元体的偏执!那儿偏都不行,不偏了,均匀了,就虚灵明净了,就自然而然做到神入气中、气包神外了。我们讲的神入气中、气包神外和丹道家讲的神入气中、气包神外又不一样,他那神入气中是带有我执的神在里边。因为练精化气,化成的气是比较粗的,神到气当中去,能在里边往外看了,那是咱们讲的气包神外。而我们现在讲的神入气中,神气是混融的,它到哪儿都能穿过去才行。在这一点上,中级层次练功,练意元体是非常关键的。当然这时也可以辅助练点气。因为没有气作物质基础也是不行的,但那是为了更好地帮助意元体克除偏执的,气多了也不行。讲到这个地方就要给大家随便说几句了。
  同学们会想,意元体气不足,从下往上运点气吧,让意元体气足点。不知你们体会过没有,你从丹田往上运气,往意元体里边运,有时运气之后会发胀、发懵,不舒服。因为你这样运上的气是躯体混元气,躯体混元气到了意元体里边就显得浊了。意元体的混元气不是这么一下子变出来的,它必须通过属于脑子里边的内脏混元气的转化,那样强化起来才行。唯独有一点,用意念引虚空的混元气到头顶里边来,到里边定住,那样可以。练功到了中级层次,必须从意元体内部用功夫,光练气就不行了。这就告诉我们,练功在初级层次,主要练形体、练气,使气充足,而陶冶性情、修养情绪、提高情趣,可以作为练功的辅助,作为练功的基础。到了中层练气就成为辅助的内容,而练意识则成了根本功夫了。主要矛盾开始变了,气从主要矛盾方面降到次要矛盾方面,意识从次要矛盾方面升到主要矛盾方面。
  那么从中级到高级,从克除偏执之后,要建立大我呢?这时气根本就不管事了,一点也不管用了,只能用意识做功夫。因为克除偏执之后已经能够使意元体和气结合了,意识和气可以没分别了。只是由于我们的习惯,这个意识是我(道德论还要详细论述自我),有个自我概念在里边。这个自我虽然到此时可以没有偏执了,但它还存在着。用自我这个概念和周围的气往外扩充去,使自己的意识和大自然的气一点点扩充、扩充,结合得越来越大。当然这样做自我还要有个力量强度在里边,你这个力量能和外边的气结合到多大范围才能起多大范围的作用。并不是说懂得道理之后,我一想大我往外一充,我一下就可以把地球、把太阳系都充满了,把整个宇宙都充满了,那不行。虽然意元体是无形的,原始混元气也是无形的,但是你要把它们一结合,它里边还有个结合力度,结合到哪儿才能扩大到哪儿。所以大我完全是从意元体里边来练功的。&
从那用意识往外扩展,扩展一步结合一步、扩展一步结合一步……扩展得越大结合得越大。当然这个扩展和结合是伸缩自如的,能伸到那儿是自如的,回来也是自如的,出得去就回得来。而这个大我是周身向外的,整个一个人无处不向外,各处都向外走。它不是出去了,而是把人这个范围整个地扩大成为大我了。因为人身就是个法界,练功把丹气在周身都充得满满的,最后内外一致了,把人的躯壳周围打碎了,所以练大我就和传统气功练法不一样。当然练大我也有这么一层,克除偏执后先把气充到身体里边来,意念和气把周身毫末都充斥起来,对里边都非常清楚了,然后再往外走。
  我们说练功的全过程,每一过程都没脱离开意识修养。在低层次时,对意识修养的要求低了一点;层次越高,要求意识修养的水平也越高,变化也越高深;最后达到改变人的本质的目的。要不人的本质怎么改变,人的层次怎么提高?从意识修养来看,这就有个层次了。一开始性格的修养,是对治病态性格;情绪的修养,是针对常人的情绪;再往上一走,到了克除偏执,一克除偏执就超出现在的人的层次了;如果再到大我呢?又高一层了,人的本质就提高了。人类要向更高层次发展关键是修养意识,意识不修养,人到不了高层次。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转载]怎样“从整体练,练整体性”&(二十八)
&&&&&&&&&&&&&
怎样“从整体练,练整体性” (二十)
&&&&&&&&&&&&&&&&&&&&&&&&&&&&&&&&&&&
赵同顺&&&&&&&&&&
智能功的练功方法,改变了传统气功那种玄而又玄,讲究实际。咱们过去讲功法也讲过,什么把静功变成动功啦。但是我们这个动功,大家要注意,它是把这个无为的东西、把无形的东西蕴藏在有形的里边了,古人有所谓“借假修真”之说,在《梅花问答》里边也有“借假修真”的问题,一开始你要有返还的意识,你要知道道是虚无的,由这个虚无,再是由虚入实,或由实入虚,两种方法,都是假法。智能功就是把这个假法实化,一开始练捧气贯顶法、形神庄、五元庄,都有具体操作、具体内容,结合着人的形体来做,看起来这落于一法一术、小道,有人说智能功连雕虫小技都算不上,“就那么几个破动作,摆划摆划就完了,那叫气功?”“庞鹤鸣这个功是大杂烩,七凑八凑”,所以在八十年代我们就讲,大杂烩也不错,这一盘菜里面什么都有了,又省钱又省事,实惠。所以我们关键在哪儿?关键就是无形的气,我们要练气要练神,借助这个动作来练气练神的,这就是有为之中蕴无为,有形之中蕴无形。咱们这次提出,通过形体动作来练什么,咱们不是为了单纯地练这个形,是要通过练这个神和气来解决形,而这个神和气既有自身的神和气,又有外面的气和神,外面的神不是神仙的神,外面的神就是那个最根本的信息量,即原始混元气,咱们还叫一个气就完了,因为咱们智能功讲精气神都是一个气的表现嘛,就练这个气——最根本的无形的气。
捧气贯顶法的每个动作、每一处都要体会这个气,你得有意地去体会它去。这样练起来那就事半功倍了。我们把这个神和气和你这个人的生命活动结合到一起,和有形肢体的运动结合到一起,这样来练。不是单纯地练神和气,所以我们用动作和意念结合到一起,集中精神作动作,那本身就要求你意念和形相结合,而且和形的运动过程相结合,这么一来,和那个气的结合度就大了,调动气的作用也就大了,而且不需要搞特殊的运动。我们可以在练功当中认真的体会一下,你可以守着这个胳臂,你不动弹,守着试试,你动动,守着试试,看看感觉什么样子,三心并站庄,手这么呆着,感觉什么样子?然后反复开合,手感觉什么样子?绝对感觉不一样。&&&&
所以我们每次练功之前都要搞八句口诀,很多人就以为这八句话可有可无,就错了。如果练功之前认真的一边念一边体会,一开始练功了就把意念和虚空结合起来,和这个根本大道结合起来了,把后面有形的功就放到无形大道中去练了,这样就是借有形而练无形了。八句口诀是让你体会这个虚无状态,把意念的作用发挥出来,同时要和大自然界的虚无之气结合起来,结合了之后再往身体里边收,收起来再去练功,用收的那种无形无相的气来支配你去练功,所以这一点啊,我们同志们你要认真想,把这个问题能想想想,能悟出点儿道儿道儿来,好,你再练功感受就不一样了。你心里面要体会口令词那种状态,那是一种状态,每一句话都要体会一个状态,认真体会,你感受到那种状态了,好了,那就起作用了。六祖讲“一念心善”就行了,一念这个善符合规律,就想善事、办善事,这就对了,从具体做起来就够了。所以我们搞智能功就是这么做,从具体事上按照它的规律去做,这就是掌握了根本大法。我们一个“捧气贯顶法”这么个小小的玩意儿,这里面还藏着符合六祖坛经的搞明心见性练意识的要求,符合我们道家混化天仙的要求。所以懂得这个道理以后再练功啊,来体会体会,意识一重视它,感觉就不一样了。
我们智能功就是从动作里边,你得注意这个无形的神和气,练功你就要认真地这么去体察。而且同志们要把那个书认真地看一看,一点儿一点儿地看一看,看一点儿,比划着体会体会,做一做,看一点儿,体会体会。形神庄里,我就没写里边什么变化,那个变化,你自己去体会去,对照着书认真练,认真体会,关键是体会这个气,捧气贯顶法是体会气,形神庄也是体会气。
……你就在天地中心,往里收就完了嘛。说就这么简单哪,说通了就这么简单了。哪儿找原始混元气?你还想混元气?就在旁边儿呢,大道就在眼前,哪儿找去?你说话,你这个意识活动,这就是元神,哪儿找元神去,你说话本身就是元神的表现,但是呢,你自己把它局限化了,尤其是说那个错话、妄想,那就不是元神了,分别了,如果你一心就想,脑子里边想的是混元气,嘴说的是混元气,体会是混元气,好了,能做到这点儿,了不得了,既是元神,又是元气,合一了。所以我们大家就是要经常想,脑子里边总得有那个混元气那种状态,总保持那种状态。你得体会到感觉到这个气,脑子里边得有这个印象,参照系里边得打上这个烙印,这样搞起来,我们智能功就把古人的很多东西就更加进一步具体化了,练起功来感受就不一样了。
这个感受就是个慧,就来智慧了,平时练功的时候,草草潦潦,弄弄就完了,那个比划了十遍,也不如这儿比划一手,一手也就是一下,你能体会到一个境界,这是真知。你那比划了十遍,没体会到东西,那你是盲修瞎练,不一样。所以咱们智能功特别强调道理,特别强调理论,道理就在这点上。你要认真去体会去,有了这个道理指挥你、指引你,再这么做,然后你再体会体会,再印证一下。当然你的印证你的感受,会有你的特殊的地方,但大体上应该是相符的,你自己有特殊的地方,你就用笔记把它记起来:“这一点是我的特殊感受”,什么什么情况,一般的有,还有特殊的,那点是特殊的,把它标出来,将来过一段时间之后,看你有多少特殊的,一练功的时候,你这里边一个整体再一搞起来,那就快了。练功的时候按照我们的要求来体会它,做记录,整理它,把它整理整理形成个整体,你这个知识越系统,在脑子里边它这个整体性越强,发出来的命令它的一致性就符合整体性,咱们叫从整体练练整体性,就这个问题呀。脑子发出命令,整体的,整体起作用,返回去又是整的,里面整外面整,都整了就起作用了。智能功一开始就练外混元,这就是天仙功法里面,一开始要练性功,他们一开始干好事、守着里面;我们智能功呢,为人民服务,这是性功;气,一开始主动练,把两个都向前发展了。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什么是“从整体练,练整体性”?
什么是“从整体练,练整体性”?
整体性问题是搞混元整体理论和生命科学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有人曾提过“从整体练,练整体性”,我说这句话非常好,什么是“从整体练,练整体性”?他通过我的书找了很多材料,但是他抓这些材料是方法上的问题,关键是理论上的问题,把理论问题搞清楚了,实际本身理就是法,法就是理,因为混元整体理论他是属于高层次的东西呀,不是完全集中到方法上。如果能从理上搞清楚了,尤其是到了意元体层次,你只要进到意元体里面去之后,一 讲,讲到理,它里面就起变化。意元体有多大?我说,最少得充满银系。咱们引天河水,不是讲引天河中心吗?但很多人就想不到那儿?因为他没有银河系的知识。所以我们要运用这个整体性,就不是简单运用问题,它包括了人的意识怎么起作用,意元体它要发挥作用,得通过意识起作用,而意识要通过参照系起作用,参照系它不是个简单问题。以前我们讲它讲得很笼统,现在我给总结一下,参照系里面就三项内容:一项是人体自身生命运动的内容,一项是自然和人体周围世界的各种信息的内容,第三就是受的教育和知识的内容。它统统进到参照系里面去了,成为你行为的规范、行为的准则、判断事物的标准,这就是参照系。所以参照系里若没有这些指示不好往下走,有了知识后才好运用它,因此我们讲整体性从这里讲,我想系统讲讲整体性非常重要,这都是知识问题呀。你只要把知识懂得了,把知识熟悉了,将来才能用理论指导你的行动,才能以理作意,用道理来作为你意识活动的根据。你熟悉之后,脑子一动弹一想,混元整体出来了,以理作意,以理兴意,有意识地按它的理论思考问题,以后脑子一想,它就是个理,以理兴意。再一步,是理在行中,行为里面就贯彻了理了,到最后成为儒家说的“天理流行 ”,一切一动弹,无处不是这个理,但这个理,你首先得从道理上熟悉它。原来咱们的那八个字里面,“形松、气充、虑净、念一”,这个虑净是思虑要纯净,不是安静的静,是纯净的净。什么是思虑纯净?就是你考虑问题时都会按照混元整体理论去思考,考虑问题、思维、判断以至到最后发出指令,都是符合混元整体的,这才叫虑净。虑净了,你脑子里这个思虑非常纯净了,那自然而然的它这个意元体就被混元整体理论化了。可现在我们脑子里各种知识太多,混元整体理论一下挤不进去,就好象咱们在联合国席位,原来是被国民党占着呢,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席位没有,一考虑问题,联合国大会一发言,国民党代表,台湾蒋介石在代表着呢。我们脑子里有好多其它知识占着位置呢,尤其习惯势力,一思考问题,咦,它出来了,它不是混元整体,所以必须得熟悉混元整体,慢慢打上烙印,越来越深才行。若不然的话,对我们这个混元整体你了解不够,超常智能就不会出来,我跟XXX讲,估计《高僧传》里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意元体是真进去了,最高达到了“清”的层次,有个别到了“明”这个层次。但他们不懂得进一步怎么把这个理再化过去,所以就停在这个层次上了。它后面的理论按宗教教义搞了,搞歪了,往下怎么走?另外,由于他们不懂得到里面之后,再进入超常层次,明心见性了,又回到“饥来吃饭困来眠”,不用练功,饿了就吃,困了就睡,又回到常态里面来了,没能用这个理,把自己正常生活化了,到最后,就出现了悲剧。我们现在就不是这样子,掌握混元整体理论,从练功、从意念专一上走整体性,然后进入意元体。从意元体走整体性,而且是混元时空整体,这样从常态智能进入超常智能,因为混元整体这最原始的混元气,它就是个时空结构问题嘛。时空结构,它就是个信息,它里面还没有能量,但是它可以转化成各种能量,它是一个特殊的物质。它能发生变化,这个混元整体性,在不同的物质层次里面,都同时存在着。过去我们讲整体性,讲第三层物质,讲原始混元气是第三层物质,讲到了人、到了人的意识、到了意元体,这意元体是第三层物质。它能量、质量都不显现,处于潜伏状态,以信息的混合物、复合体为主要存在形式。它没有能量,但可以转化成不同能量。以前,我们讲这个讲的多一点,其实每一层次的物质,从物理层次到化学层次到生物层次,每一个层次里边,都有这个混元整体物质,这个混元实体,有他实体性存在形式,也有以稀疏的真正混元气存在方式,这个混元气它既可以凝聚成有形物质,同时它也流行于物体之中,还可以弥散在物体之外,它是双重结构,一个是实体性结构,一是常用弥散型结构,两个同时存在,每一层物质都有这种整体存在。任何一个事物它的整体本体论的规律,都是时间和空间的混合整体,这一点是非常非常关键的问题,任何事物它都是时间和空间的混化整体,这个问题需要解决,也要深刻的了解。一个具体事物,从能量开始到实体性物质,到了生物,到了人,每层物质里,它都有具体的物质,有形的物质也好,或无形的能量也好,它们都占据时间和空间位置,当物质在运动变化时,它是在空间当中进行的,位置的变化是在空间展布,也叫延展。比如说,我们说话的声音,从这个屋子一展开,一下子跑到很远的地方去了。一个电磁波,电线一传,跑到很远的地方去了,它是空间位置的延展,这是物质的空间性啊。空间物质的占位性,那就是它的实体性在空间里运动的规律。大家想想看,这个空间的占位变化,它是怎么形成的?它得有个过程,而这过程就发生了前后的连续性。从我这儿到你那儿去,时间它就不一样了,它不是同一时间进行的,我这儿一动,后边儿才到你那儿去,前后有个时间的延续、空间的延展,是通过时间的延续来完成的。你要站在空间来看,这时间的延续是个物质运动位置变化的一个延续表现。所以这么一来,这个事物从我这儿发展出去,到那个地方去,这里面有个物质在联系着。用现代波动性来说,这个波连着,从这儿到那儿,这个波一动弹,有个波长,打个比喻,这个波长是三米,这一个波段就是三米了。从我这儿到那儿是三米,同一时间展现了,用现在的时间看,同一个时间有一个波,但若时间再微细一点呢,这个波从开始到后边儿去,它也有个过程,而这个过程那就是时间性。如果这个物质是个实体性物质,例如这个樱桃,它从我这儿跑到你那儿了,这个运动过程,时间性和空间性都很明显了,但是这个明显的过程里,还有不明显的因素在里面,这个樱桃跑到你那儿去了,可前一时间在我这儿,就不一样了。用现在已有的科学成果分析它,都不一样了,在我这儿这个样子,到你那儿是那个样子。如果有原始记录能测量电子呼吸系数的变化,在我这儿的电子呼吸系数和到你那儿的电子呼吸系数不一样了,电子变化不一样了,光子也发生变化了,表面看没有变化,但微观的已经变了,这个微观的变化里面有个联系过程,这个联系过程表现为这空间的位置是通过时间延续过来的。这个樱桃从我这里到你那儿,这个过程当中所经过的信息,樱桃里面都含有。所以如果懂得这个道理了,就是为什么拿到樱桃以后,看这个樱桃从哪儿来的,一看是从老师那儿过来的,有老师的信息带过来。再远一点,一百公里、一千公里、一万公里,这樱桃走了一万公里,那就有个过程了。电磁波走一万公里那还行,樱桃走一万公里呢?以机械运动为例吧,一秒钟一百米都不易,一秒钟十米还行,那一万公里的多少年,很长了,樱桃到那里就烂了。樱桃经过几个钟头到你那儿了,你一看,噢!这樱桃是从庞老师那儿来的,经过的时候有个桌子,桌子上有个碗等等。这些信息都有,就看你会不会查,所以能查过去就是这个道理,它有这个信息在里面。(上次###给XXXX查,说说他过去,###说你七岁时父母离异了,十几岁参军了。一说父母离异,XXXX一下子竖起大拇指说:“哎呀,你了不得”。因为他身上过去的信息都有,一下子就查出来了,运动的过程都集合到里面去了)。现在的一切物质都变化都是过去得来的,再往下发展,它也蕴含着未来变化的信息在里面,能知道未来也是这个道理。所以懂得时空整体了,慢慢把它想开了,时空整体它是空间的展布,它和时间的延续是个整体,用脑子一想这么大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如果用电磁波从这儿一传,一千公里、三十万公里,在这么远的过程当中,它是通过时间来完成的。你用脑子一断,断在多少毫秒上,它就在那个相应的位置上,你脑子一动,它这个时间和空间的结合点就可以找到,所以在任何时间上的空间性和空间的时间性都可以断出来,象X光断层一样,一断,把它断出来。你把时间性和空间性相同了,啊,空间的变化和时间的变化,它们两个是必须连在一起的,任何空间位置的变化,如果没有时间是不可能的,任何时间的延续性不在空间进行而有位置的变化也是不可能的。空间的位置变化和时间连续变化必然是合为一体的。“任何一个物质的时间和空间都是一个具体事物的时间和空间。”这句话很关键,记得我在九十年代写笔记的时候,就写过这句话,“任何时间和空间都是一个具体事物的时间和空间”,(比如说,###的时间和空间与***的时间和空间不一样,###这些年走过的路和***走过的路不一样,虽说都生活在具体的空间,但蕴含到你身上的信息量不一样,你的空间是你的活动空间,你在你的空间里来完成你的生命运动变化,###想想***在海大上学的时候是什么样,再想想九零年为亚运会集资的时候……,你一想过去,脑子里一展现这些问题,时间性和空间性都会显现出来)。你的经历你自己会展现,怎么展现出来?是通过意识把它浮现出来的,浮现出来的是这些记忆,现在心理学也说重新认识或记忆的浮现,实际上记忆的再现是意元体扫描出来的,以前有这些信息,可以被提取出来,你自己能够提取,有功能的人也能提取它,当你的意元体的灵明度够了的时候,你可以扫描它的意识,别人也能扫描,这就是过去的认识,那么对未来的认识呢?事物还没来,但事物的发展有它整体性的变化规律,这不是宿命论,不是谁来规定的,是事物自身的规律,它有未来的规律。如果未来的规律都是自然变化规律,那么一查就非常好查,如果将来混元整体理论普及了,都会用混元整体理论了,那就不好查了,主动性太强,随意性太强了,但是自然的变化规律仍能查得着,这就是混元整体,就是混元整体理论,简单说就是这样。在物理学里,一个原子就是一个整体,我们只看到原子核、电子,这现代物理学能查到的东西,但实际上不仅仅是这些,德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了波粒二重性,认为任何物质都有波,就是波和实体同时存在,这个场和实体同时存在,微观的粒子质量比较小,它的波显现就大,而实体性物质它的质量比较大,波动就非常小了,这是从物理学来讲。但如果从整体论来讲,混元整体实体和混元外面的那个场,它的物理场变低了,而那个混元场增强了,随着物体的越来越大,那个场也越来越大,将来物理学家懂得了这个道理以后,他们就可以去算,建立新的定理、新的定律、新的公式,将来都能算出来。从物理学到化学,从化学到生物学,这个场一下变大,作用增强,是这个样子。每一层物质,它都有这个混元场,我们讲混元整体讲课的时候,我讲氯化钠这个例子,氯化钠溶解在水里面,我们现在说,氯化钠是氯离子和钠离子到水溶液里面就溶解了,实际上是这个样子吗?可是溶解了,氯化钠在水里以钠离子、氯离子的形式存在,但这个水它也可以分解成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那么为什么这个始终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这个化合物当中还有它的整体性在里边,还有个混元整体在里边,它不是个简单的钠离子和氯离子的结合,不是一个正负电一结合就完了,而是有个混元整体在里边。当时有一个人给我写信,说还什么氯化钠、还说什么混元整体,这个整体在哪儿呢?是什么?因为他现代科学知识比较少,现代的化学知识一到复杂的化合物,看得出来他的电子轨道就不一样了,原来就是钠离子、氯离子各自的电子围绕它的原子核来转动,但形成氯化钠之后,形成复合分子之后,电子就不光围绕自己的原子核来动弹了,而是形成了一个分子的共同的电子轨道。在化合物里,这一点更明显。它为什么不围绕自己的原子转了,而是围绕分子去转了,整体性嘛!当然这个整体性是物理学和电学上的表现,实际上,它还有混元整体性、现在还没法测定的整体性在里边,哪一层的物质都有这个东西。微细的东西,原子核里面现在不是还有夸克吗?夸克不可分,力量非常大,你要那样用物理学方法去分,就不好分了,如果你要用信息、用信息隧道来分,就好分。到了物理基本领域里,基本粒子里的结构尚且如此,从物理学到化学化合物,从化合物到生物,都是混元整体,混元时空整体。宇宙里没有任何物质不是一个混元整体,现在人们对这些问题还没充分认识到它的时间性、空间性,它的统一性,它是怎么转化成的。只要物质存在,就必然会在空间存在,它会有个变化,变化在时间当中也是延续的,这是个自然的,自然合一的。讲这个问题就是为了将来我们把它想通了,自己反复想,任何物质都包含着过去,任何一刹那都包含着过去,也孕育着未来,这就是混元时空观的基本观点,把它想通了,慢慢慢慢地预知功能和查以前的功能就出来了。有人说这个问题不好想呀,未来怎么想呀?原来我们讲课讲火车的例子,讲有形的,一个火车现在在石家庄呢,正在往北开,你看见火车正在往这儿跑,如果你正对着火车头,看不到车身,从它那儿到你这儿,这一路的信息他都包含进去了,现在石家庄到北京一个钟头,但是我们讲了每一个具体事物都有它的场啊,有个混元场啊,火车头那个混元场,它一开起来,运动过程当中它的场很大,虽然这个车还没有到站,但这个气场已经到了,所以你还没有看到车,你就知道了,火车要过来了。什么时候过来?两个钟头到这儿,如果您能追查这个过程,就知道这车是从石家庄开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过程呢,两个钟头你也不知道火车怎么过来的,不知道火车是什么东西,以为是个铁牛,两个钟头出来个铁牛实际上两个钟头之前铁牛就到这儿了,这不就是预知了吗?是那个场先到了。那明天的事你就知道了,那不是和两个钟头之前就知道火车来是一个道理嘛!只是它更细微一点,内容更复杂一点,道理是一个。(说这个好理解,车在石家庄呢,知道位置变化,从石家庄到北京的位置变化,对,可具体事呢?XX九零年毕业后去俄罗斯了,没去之前就知道去俄罗斯了,这个情况怎么知道的?这跟火车位置的变化就不一样了,它由信息在变化,整体信息量变化,他是曲折的、复杂的,但信息的时间性的整体信息是XX的时空信息,和他的生命活动是一致的,他那时能去俄罗斯,现在要去俄罗斯,没去之前你也能知道,是这么个问题)。具体的事物,物理学简单的位置变化好理解,事情一复杂就觉得不好理解,但你能把简单的事物理解了,慢慢地自己能触类旁通地想、想,一下想通了,好,对未来的、未知的事物就能预知它了。从道理上从思想上想开了,这个窍开了,你才好知道未知。其实呢,我们人意元体有这个功能,没开这个窍,也有这个功能,只是习惯把它蒙住了,有的人做梦。有的人偶尔“呼”的一下感到什么事了。哎,后来这是真来了。这是意元体处于哪种在外界习惯实力比较小时,他清明度比较高时,他感觉到了外界信息。对于这种梦的灵感,或者平时各种灵感出现的这种预知功能。有相当一部分人有过。只是有的人做梦,没有注意他,有的人注意了,过了一段,实现了。看见了,感觉到了,但不知道为什么,意元体他有超时空特性。他感到捕捉到它的信息了,是这个道理。所以讲宇宙都是混元整体时空整体,都有他混元时空混化的过程,都有他的信息在里面。我们研究生命科学和混元整体理论,就是要掌握混元时空整体。人的生命活动非常复杂,我们人体里面有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还有意识运动。意识活动里有理智的意识活动,还有活动的不同层次意识活动的这么复杂的一个整体。我们现在对有些生命活动是认识到了,对有的生命活动的整体性还不认识。我们智能气功宗旨里最后三句话就是:“变人类自然本能为自觉智能,使人类从生命的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促进人类文化向更高级阶段跃迁”。我们现在现在人的生命活动应该和宇宙万物是一样的,都是整体的,都是混元时空整体的,只不过人的这个整体有了主动性。在物理世界、化学世界,只有自然性,是自然的整体,它没有主动性。到了生物界,一进入生物界他就有了主动性了。咱们讲意元体变化的那个材料里,讲了九个层次的变化:性元体、心元体、脑元体、脑意体、意元体、虚灵体、清灵体、明灵体、混灵体,这几个层次都是生物世界主动性。再如,微生物他那个主动性是在微观层次进行的,研究微生物,研究细胞,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生物活动是在这个层次进行的,随着生物的进化,生物越来越高级,整体性越练越强,他那局部的细胞性,微观性就处于次要地位了,不是主要的了。而现在研究生物的人呢,特别强调这个微观,说细胞分子生物学怎么怎么样,我们说细胞分子生物学对微观生物是有决定意义的,但到了人这个层次,分子生物学的意义就小了,整体性的是混元时空整体,这个整体有了主动性了。生物越高级,这个主动性越多,主动性、整体性的整体性也越强。这个整体性、主动性的整体性是通过锻炼通过学习形成的,动物也学习,我们就更是如此,我们人的每一样生命活动都是后天学习来的,这个整体性也是这么形成的,后天学习我们有的是有意识的学习,有的是没有意识的学习。就拿走路来说,咱们正常人走路要迈右腿,就左手往前摆,迈左腿,右手往前摆而形成平衡。小孩子刚学走路就不这样,但经过锻炼,他慢慢走、走、走就自然形成了这个过程,形成了上下肢运动和平衡,他会平衡了,将来他一摔跤,他就会恢复平衡。咱们成年人现在一走空了或绊了一下子,自己就恢复平衡,就是自然的整体调整,这是自然地整体调整,整体生命活动非常典型。我们学习任何一项技术都得是整体性啊!拿最简单的来说,使剪子,使筷子这也是整体性啊,拿起笔来写字也是整体性啊,你得手指、手腕子、掌心、胳膊、形体都动,学任何一项技术的东西都是练一个整体性,脑子里发不同的信息,把他组合成一个知识模版,习惯了之后,习惯成自然,就显出来了,一开始的时候都会非常生疏。我经常举骑自行车、游泳的例子。你骑自行车,把那个力学原理学得再好,你不去实践还是不会骑。陶祖莱就说:“老庞,以后你就举我这个例子。”陶祖莱是搞力学研究的,到现在还不会骑自行车。为什么呢?力学原理讲骑自行车要掌握平衡,讲得很好,可你要真的掌握平衡,得是你自身身体里面得平衡。这个平衡是怎么形成的呢?那就需要在人体的不同部位保持不同的姿势和运动。而且是协调的运动。你没这么实践去,脑子发命令就形不成通路。脑子指挥运动,手指动,胳膊动都是神经细胞联系着。都是脑神经支配的,手指动和胳膊动这两个动作怎么配合到一起,胳膊动和腰的动作怎么配合到一起,腰动和腿动怎么配合到一起,那就需要你在反复实践当中,脑子发命令的时候形成统一信息,一块发,脑子的信息形成一个符合信息的知识模板,一下子发出来,就像搞集成电路似的,整体了。同时运动也就整体了。学习任何一项身体里面的生命活动,应用技术都是脑子发出一个指挥命令。脑子形成统一的命令,一个命令下有很多分命令,这才形成一个整体性,才形成一个平衡度,是这么一个过程。游泳也是如此,任何一项技巧都是如此,最简单的如切西瓜,咱们拿个西瓜吃,你都得很多动作配合到一起,这是从锻炼得来的。我们现代人,生物进化到现在多少万年了,从低等生物算,恐怕有上亿年的历史了。到人是最高级、最复杂、最全面的整体生命活动,这样的生命活动既是我们历史生物进化淀积而来的各种经验,各种信息,同时也在不断创造新的东西,它在继承和发展这个混化的统一。我们现在人对这些道理明了了一部分,比如我们讲运动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的平衡,这里指的是外在的宏观的运动,这也是近一二百年来才认识的东西呀,所以科学的发展在增强我们对宇宙包括人自身整体性的认识。从一般的整体性认识,再向前发展、变化,进化到混元整体,生物的整体,逻辑的整体、思维的整体,发展到最后的混元整体、混化整体,这是认识发展的逻辑性、规律性啊,是从最简单的认识一个整体啊。这是从运动的整体性认识到的,以后从逻辑推理的整体性以前讲人天整体,那时指一般的思维当中来的,那是宏观的、细微的东西。即要有微观的又要有宏观的,这才能形成混元的整体的整体。认识——时间和空间的整体的认识。我们人的混元整体,这个整体就有这么多层次。前面讲的一大段是个序,现在转到人的整体上来了,人的混元整体性也有这么个,形的整体性、形的运动的整体性、形体的控制。咱们普通人这一点都有,方才我说的这些活动的整体性就是形的整体性,坐着的平衡、站着的平衡,任何一个运动,都是一个整体性,各种运动、各种技巧、我们练的动功,这都是形的整体性。第二种就是气的整体性,这个气人们感受不到它,它都是混元整体的,怎么一动都在变化。用生物光照相,可以看到生物光的像随着运动的情况在变化。随着情绪变化而变化,这是气的整体性啊。还有劲儿的整体性。Shong的整体性的整体性是从力学,简单的力学直接过来的,劲儿不只是简单的力的问题。劲儿是通过“练”出来的。这个劲儿是个内在的整体性,通过特殊的锻炼形成的这个劲儿。这个劲儿不一定是练武功才形成的,有时候,练哪一样东西,经常修炼,形成一个规律的劲儿,这是劲儿的整体性,但对武功来讲是专门练劲儿,在生活中专门练,也能练出劲儿来。这三者,形的整体性、气的整体性、劲儿的整体性,在我们普通人生活中都有,我们练功要主要练这些东西,这更加符合生活整体,这是从宏观上来讲的,这三者运动他不是自动,对人来说是通过意识支配的,普通人也是通过意识支配的,但我们还没形成自觉的形的整体性、自觉的气的整体性、自觉的劲儿的整体性,还没有到自觉的程度。没体察他,没认识他。形的三个层次之后,里面还有更微观的。意识里边的整体性,就是意念的整体性。意念一动是个整体的。你要干什么事,脑子里很多念头归结在一起,形成一个,用意念专一统一生命活动,就不知不觉起作用了,但我们很多时候意念不能专一,乱七八糟的,专一以后又断了、跑了。自觉的真正的专一以后,他支配形、气、劲儿就支配得好,就展现出功能来了。意念专一也能呈现出超常功能来,这是从意念专一过来的,这是意念的整体性,。但是这个意念不是“嘴”念,是用“意”念哪。这个病,这儿有个瘤,想瘤消了,正常了,正常了,嘴里不说,意念专一了,他对那个瘤就起作用了,这就不是宏观的了,这是微观的了,这是意念的整体性,在深一层呢?意里面还没有念头在里面动,叫意动,这个动更微细了,我们用体察思维,往往就没有念头,脑子里没有个明确的念头就动上了,就是无念而动,它里面的意在动。例如,我们练拳的掤、捋、挤、按,我们练动功,练捧气贯顶,一开始按照口令按地拉气,推--拉--推---拉,有这么个推拉概念,以后如果脑子里没有推拉概念,脑子一动要推拉,没有这个念头他已经变成行动。这就是感觉运动思维,思维他直接变成感觉和运动了。咱们意识活动分类里面不是有感觉运动思维吗?直接变成感觉运动思维,不变成意念,这就是意无念而动(指意元体之活动,而非变成活动的过程),这也是整体的。皮亚杰的认识发生论,感觉运动思维,有这么个阶段,感觉运动思维它没有念,意里面没有个念头,直接变成生命活动了,支配生命活动去了。这比用意念又深入、细致一层了。我们体察形的运动、气的运动、劲儿的运动好体察,体察念头的运动就难点了,体察无念头的意动,就更难了点儿。那么这个意念也好无意念也好,它里面的这个动的机制,就是机动,咱们可以叫动机,动的那个机,动的那个最开始,肇始。意元体里面一个活动的最肇始,一开始的那一点,那是个机,机动。像我们意念动,就联系到能量和形体了,但是无意念而动也能联系到能量,机动的时候能量还没有形成,念头动的时候,已经到形体了,从气到形上来了,能量到形体上了。无意念而动,有能量,而没有形体变化,(勿于感觉运动思维等量齐观)。机动的特殊性,他连能量还没形成我们说意念的形成他有个过程吗,他一开始首先形成一个动点,动点形成一个信息序。但是他这个时空结构序还没有聚合成能量。咱们讲意念活动,他有一个聚能过程,还没聚合成能量,那就是机,就是那个机动。他也是整体的。所以动有这么多层次。形动、气动、劲儿动、意动、无意念动、机动、最后就是灵动。那个灵在那动。在我们人体活动整体里面有这么七个层次。大体分就是这么七个层次。这七个层次都有他本身的时空整体性,有他本体论的特征。前面那三个宏观的动,形动、气动、劲儿动,是三个宏观的运动的范畴,而意动、机动、灵动他们是意元体活动的范畴。宏观的运动是在意元体的支配下进行的。&&&& 咱们前面讲了灵元,灵元它就是身体里面有了主观世界,意元体在反映这个主观世界当中,信息凝聚成复合物,成为灵元。灵元非常微细,它统帅整个意元体,外面的好多信息附着在灵元上,成为参照系,这个参照系有生命活动的信息,有外界自然社会的信息,还有知识的信息附着在灵元上,附着在外面,就成为参照系。它包裹在灵元外面,它同时也在放射信息,放射到意元体里边来,所以意元体的映知功能和应动功能都以这个意元体的参照系作为依据,就从这个道理来的,从这里来支配生命活动,人的生命活动到已经有了灵元,从灵元到参照系,从参照系出来机,机动,无意念动,从无意念动到形成意念,意念到气和形,(这个劲儿指真劲儿,是练得,不是自然形成的,那是另外层次这么过来的)。人的生命活动都是这么过来的,只是没有练功,没有体察到,不认识它。我们练功就是要认识它,锻炼它,掌握它,强化它。怎么去做?懂得道理然后去体察,我讲的道理是我的,不是你的,我们讲思维里面不是有体察思维吗?可体察思维不是普通人有的,它是感觉思维的深化。练功的时候,把那个感觉运动思维,感受身体里边的各种变化,来感觉它去,体会它去。其实体察思维也不是那么简单,我们书里没写的很细,体察思维分这么几个过程:体察第一步,体察行为的开始,它得查里面有没有,决定有还是没有,体察什么?体察气,体察动,有动没有,有气没有,还要进一步体察是什么状态,那叫体会,里边有了,你得体会,得和它会会面,看看是怎么回事情,这叫体会,体会了,噢,感觉到了,再体会,掌握它的规律,掌握它的本质,得从里面认识它,。体察到体会,这是个觉得过程,里边感觉到了,有这个东西,到体认是知了,不是个觉了。从觉到知,觉是内在感受,知就能表达出来了,更深刻了,等你认知了,体察,体认到认知,到了认知阶段了。以后再下面就得到它了,当你得到的时候,那个东西才是你的,那个才是真的,每一层都是这个样子,要认知到形的整体性,认知到劲儿整体性,认知到机动的整体性,那个灵动不是认知的问题,它是自然而然就在那儿了,认知才能变成你自己的,你要不变成你自己的,那不行,常态人练功是从外面练,练出整体性,感觉到整体。我们练功要从里面感觉到这个整体,而且感觉越来越深,一步一步地深,这个体察里边又不是个简单的体察了,体察里边也还有层次,体察借助我们的形体,形体的气,想想我们练捧气贯顶,形神庄,五元庄,练这个形体动作的时候,借助形体的动作,里边有什么感觉,什么在动弹,所以要体察。&&&& 进意元体以后,还要借助形体呀,看那个圆锥往里边缩,集中到一点上去,借助圆锥看,耳朵听,去集中去,以后还要分开,分开之后,就用意元体的灵明性,用它来照,叫照察,是在察里边又升了一个层次了,原来借助形体,现在意元体和形体分开了,来照,去察,照察,照会,照得认知,这个意元体的灵明度,独立性就更高了,照的时候里面还有一种光,是生物光,生物光在里面起作用,再进一步这个光也不要了,我跟****讲,现在你的气太足了,这怎么办?连光都不能要了,就觉,意元体连光都没有了,没有光,有光就带上气了,是用觉来感受,觉察,觉会,觉来认识,觉更细微了,意元体更细微了,到觉还不是完全,觉,用的时候有觉,不用的时候不觉,就还得灵,灵察,灵会,灵知,到了灵时,它才是自由的,里面是灵明常在,它总在照着,总在动着,从察里面,从体察思维又进了层次了,体察,照察,觉察,灵察,从前后顺序说,是体察,体认,认知,就察的内容来讲,从意元体的层次来讲,有体察,照察,觉察,灵察,所以一个体察思维,从横向一变,变成十六项了,在意元体里用功的话,意元体内容的东西就借助这些问题,这个整体性,每一步将来还有很多内容,今天我给你们这么讲,把这些问题联系起来。&&&& 我们现在没进入意元体的怎么办?不是有意念吗?这个念头可以支配形,念头可以支配气,念头可以支配劲儿。无意念的那个体察,感觉运动思维,整个体察思维,也可以支配形,也可以支配气,也可以支配劲儿,再进一步,脑子一动,那个机一动的时候,也可以支配形,也可以支配气,也可以支配劲儿,当那个机动的时候,也可以支配无意念动,也可以支配意念动,它是这么前前后后的层次,这么多内容呢,这里面的生命奥秘,###说,老师怎么以前不讲,我说以前光讲意元体还乱套呢,再讲这东西就没人听得懂了,会越弄越糊涂,他说,这才是老师的真东西。我说,都是真的,真正的东西,那时是在初级层次上,是给全国几百万群众治病健身来讲的。这是生命的奥秘,意识的理论,意识的奥秘,我们就从意识的本体论和意识的功用,这两个层次方面,它的体和用,全面展开来认识这次东西,认识生命活动的奥秘性,所以搞生命科学不是那么简简单单的,一练功就完了,一长功就完了,整个人的生命奥秘,如果对意识领域的奥秘揭不开,那就绝对解决不了生命奥秘问题,因为人的最复杂的生命活动,就在意识领域里边,意识的主动性,现在人都集中在生命活动里边,人有物理的运动,化学的运动,生物的运动,还有人的运动,就是意识运动,而意识是最高层次最高层次啊,意识的运动里边要到了超常智能整体的运动,要进入超常运动,需要进一步发展,这是人的发展,也是宇宙的发展。这些问题只是初步讲了,将来好多东西要结合咱们那个虚灵体,清灵体,明灵体,混灵体,把这些还要加在那个上,每一层怎么来的,哪一层那个体是什么样子,要把它细化之后进行加工。我写这个练功笔记,前前后后写过六七遍了,尤其是这两年来,专门研究意元体里边,要创新的理论体系,意元体理论是建立起来了,但是把意元体里边的东西高起来,通过实践摸出规律,并把这些规律再深化,&明心见性问题,就是体认意元体的体用性象,你没有见性,得慢慢磨,得练,练,它进去了,你真想进去,它就进不去,你不想进去,就没有练,所以怎么从动机上我要想进去,在念头上不能形成念头,一形成念头就错了,跑出来了,得形成无意念的愿望,“有心求之则着相,无心求之则落空”,有心求的话,不能形成念头,不能形成意念,形成意念就错了,跑到意元体外面来了,里面一动,你那个机那儿一动,就变成体察思维,变成感觉运动思维,它就动去,老这么动,从里边动,这就是整体性,意元体的整体性它就起来了,可千千万万要注意,可不是一进去,一下全解决了,进去后还要反复练,强化它,扩展它,锻炼它,运用它,每一层都得要用。意元体一进去,好多事敏感了,要慢慢调控它,“健康 长寿 和谐& 自控”嘛,要和谐还要自控,以后咱们改改,不叫“和谐自控”,叫“和谐调控”,调节和控制它。和谐不是自然形成的,是通过调控慢慢形成和谐,和谐之后还要随时调节,随时要控制,自控行为,自控情绪,自控心理,自控。。。。。。。。,我写了自控七八样了,这都是生命奥秘,我们要把这些生命奥秘,重新自觉认识,也自觉掌握它,运用它。马斯洛他掌握的是普通人,他是研究健康人的正常的常态功能下的高峰体验,它的整体性。我们不仅是掌握一般规律,我们讲的是还在健康层次上的,常态和超常统一的,这样的整体性,这样人的生活。他那是大学生调查,大学生中才1%左右,若在全民调查就更少了。我们有超常智能,恐怕连万分之一都不可能达到了,西方思想都很开放啊,他没这么多拘束啊,我们还有很多框框啊(高##不吃猪肉。。。。。),要学会把这框框丢了,马斯洛心理学那高峰体验里几十项特征,它也是整体性的表现,有一项拘束的你就得不到,他西方人没有那么多拘束,就比东方人要好一点,但是东方文化,传统文化有特殊性,我们东方的传统文化不是完全自私的,完全为自己的,从传统文化历史上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要为人,为自己家,这才是最好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历史讲中华民族的美德,这是西方不具备的,在这一点我们要修超常智能,从常态智能的高峰体验到超常智能,就比西方有优越性,比他们要快,懂得这个道理后,自己慢慢要认识外方内圆和外圆内方,这两个灵活运用就好了,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系统的整体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