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军施湘阳旅长是什么军衔

                                                                               
当前位置: >
以实战为准绳 火箭军常规导弹第一旅练兵锤炼实战能力
时间: 22:38  网络整理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朱宛玲):火箭军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长剑在手如何实现一击中的,是火箭军官兵要承担的核心任务。有着“常规导弹第一旅”之称的火箭军某旅以实战为准绳,在训练与生活中着力训练官兵们的实战能力与意识,以实现“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庄严承诺。
原标题:以实战为准绳 火箭军常规导弹第一旅练兵锤炼实战能力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朱宛玲):火箭军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长剑在手如何实现一击中的,是火箭军官兵要承担的核心任务。有着“常规导弹第一旅”之称的火箭军某旅以实战为准绳,在训练与生活中着力训练官兵们的实战能力与意识,以实现“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庄严承诺。八月的南国,室外闷热难耐,而在火箭军某旅训练场上,两队官兵正在进行“精气神”对抗:官兵们需要跑完5公里,再分组扛原木到指定位置,每人再背沙袋回到原位置,用时短的队伍获胜。这是该旅为了激发官兵训练激情,提高打仗意识和打赢能力,提升部队战斗力而采取的训练措施。尽管火箭军是个技术军种,但并不意味着对体能的要求比其他军兵种低。火箭军某旅三连连长郭城春介绍说:“我们作战的地方往往环境比较恶劣,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身体肯定是不行的。而且虽然操作的是比较特殊的武器,但首先是军人。军体的要求对全军各军种是统一的,所以首先要满足这个标准。要满足这个标准,就必须练习,不练是达不到的。”体能训练不落人后,在专业训练上,要求则更为严格。过去,操作技能常用熟练、熟悉等定性指标描述,没有量化标准。为量化部队的训练水平,该旅建立了包括体现能力素质的速度、精度、准度,以及体现实战化的高难度与高强度这五个指标的量化体系。如今,经过刻苦训练,发射某营一连一班班长邱国绪蒙着眼睛也能分毫不差地完成操作流程:“每天晚上睡觉前,把自己的操作面板的布局在脑中过。不是做了一个模拟器材放在床头吗,摸着那个,第一排第三个、第二排第四个&&分别是哪个按钮。通过这种一天一天、白天黑夜不断地强化记忆。当兵前两年老说梦话,第一排第几个按钮是什么,睡觉前老想着这个,自己讲梦话都不自觉地讲出来。现在我可以达到,随时拉上去蒙眼操作,都能达到优秀的标准。”平时训练成果终究要体现在实战中。火箭军某旅旅长施湘阳表示,为克服训练水平不稳定、发射实战时容易紧张的问题,该旅在训练中通过模拟紧张时人的生理反应,让动作形成本能,即使紧张也不再变形:“现在要求就是,平时跑完200米冲刺再做50个俯卧撑的情况下,这时心跳加快了,闭眼,经过训练,我们号手能在一分钟内完成,在这种条件下都能一分钟完成,基本在实战环境下这个问题就不会再出现了,已经形成肌肉记忆了,不论条件怎么变化,这个动作都不会变形了。”不只训练以实战标准严格,营地的日常工作生活也严格贯彻了临战状态。在发射某连士兵宿舍,记者注意到,衣柜顶上整齐地码着一排装得满满的行李包。发射二连连长梅旭告诉记者,这是专为战备拉动准备的物资,为的是一旦有任务,可以立即携带所需物资出动:“我们向陆军单位学习,在内务方面做到平战分离,战备物资仅用于战备,生活物资仅用于生活。所以就有我们看到的前运包,装的全是紧急拉动到野外驻训所需的生活物资,一旦有任务需要紧急集合,我们拿着床底柜里的背囊和这个前运包,就可以立马具备野外驻训的条件。第二是带走的东西确保能用,不能只是摆设,包括水壶里的水,我们要求每周换一次,确保战备拉动的时候水壶中的水可以喝。只要一声令下,要具备随时能战的战备状态。”而在看得见的战备准备之外,营区还按照一个看不见的时间表来运行,那便是卫星临空时间。该旅在日常工作中每天通报卫星临空情况,要求部队必须采取相应的规避措施,如夜间闭灯行驶等。火箭军某旅旅长施湘明表示,防敌侦查监视是部队行动的重要关切,只有在平时生活、训练中注重培养习惯,战时才会游刃有余:“通过365天天天强化,使官兵的敌情意识和战术养成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增强,包括闭灯驾驶,它有难度、有风险,靠训练能够掌握闭灯驾驶技巧,但很难单纯靠训练使官兵具备这种意识。所以我们在平时要求,夜间在营区内活动,必须闭灯,也是希望通过天天强化,养成行为习惯。”火箭军是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曾要求,火箭军全体官兵要按照核常兼备、全域慑战的战略要求,增强可信可靠的核威慑和核反击能力,加强中远程精确打击力量建设,增强战略制衡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火箭军。火箭军某旅旅长施湘明表示,通过实战化训练,有信心在任何时间接受战争的考验:“要使部队具备随时能打仗、随时能打胜仗的能力与意识,这种意识是融入我们血液、骨髓中的。”
& 下一篇:
文章编辑: 武安
>>相关文章
>>图片新闻大国长缨的“锋刃” 记火箭军“常规导弹第一旅”_凤凰军事
大国长缨的“锋刃” 记火箭军“常规导弹第一旅”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新华社北京9月9日电题:大国长缨的“锋刃”——记火箭军“常规导弹第一旅”
新华社北京9月9日电题:大国长缨的“锋刃”——记火箭军“常规导弹第一旅”新华社记者张选杰、李兵峰、胡龙江这是一支神秘之师,干惊天动地事、当隐姓埋名人,潜心磨砺打仗本领,托举一百多枚长缨飞天;这是大国长缨的“锋刃”,作为我国第一支地地常规导弹部队,足迹撒满大江南北,履行当主力、打头阵的神圣使命。这支部队就是火箭军“常规导弹第一旅”。 枕戈待旦走进这个旅,时刻感觉到“人在号位、弹在弦上”的战备状态,每名官兵也都时刻待战。郭江博是这个旅发射三连的上等兵,2014年大学毕业入伍。刚刚从训练场下来的他,满头汗水、一手老茧,现在是一个导弹发射单元的瞄准号手。“我现在的梦想是把名字写到‘号手墙’上去。”以前梦想成为艺术家的郭江博,这样向记者袒露内心。他说的“号手墙”,是旅史馆里一面巨大的名册,只有亲手将导弹送上蓝天的人才有资格“入列”。“战略导弹部队‘千人一杆枪’,得到这样的机会很难。”旅政委马福升说,火箭军每名导弹号手都有这样的梦,并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时刻准备着。这个准备过程极具挑战、近似残酷。“为了胜任战斗岗位,必须融入复杂枯燥的导弹专业,与电路图、油路图等打交道。”郭江博说。郭江博所在的连队,上世纪末被中央军委授予“导弹发射先锋连”荣誉称号,多次圆满完成重大演训任务。每名号手还要接受高强度体能、技能摔打锤炼,最后通过要求苛刻的号手资格认证,才能拿到上发射场的“通行证”。并不是所有人都享有发射导弹的机会。马福升说,在这支部队,更多的人是“号手墙上无名、聚光灯下无影”,但依然时不我待备战强能,离开部队时留下“若有战、召必回”的豪言。铿锵号手“号手在火箭军部队是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发射一营教导员朱勇军说,“无论男兵女兵,上了发射场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号手。”这个营有我军首个女子导弹发射连。女兵和其他连的男兵实行同等标准、同等条件,同步担负战备值班任务。“这里让我改变了不少。”入伍才一年的大学生女兵陆聪慧说,比如,现在她已多次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已是导弹转运号手的她说:“与大学里的评判标准不一样,在部队,我觉得谁的素质强谁最美,梁迎就是我们的‘旅花’。”高温下,陆聪慧所说的“旅花”梁迎,刚刚结束模拟中雨发射训练,一头短发显得非常干练。“她是中国首批女子导弹操作号手,参与发射了我们连第一枚导弹。” 陆聪慧说,全旅不少战士都是她的“粉丝”。7年前,湘妹子梁迎走进中国第一代女子导弹操作号手群体。之前,火箭军女兵大多安排在通信、医疗等岗位。走向战斗号位,由于生理差异性,她们在实现向合格号手的转变中,付出了比男兵更多心血和汗水。“当年和我同批的号手,有的提干了、有的退伍了,我还想坚持。”今年29岁的梁迎,克服身体、家庭等方面的困难,至今仍在同一个号位上坚守。为适应未来更加复杂的实战环境,她还主动学习导弹发射车驾驶等知识和技能。“我们和男兵连一样,同样是敢打硬仗的硬拳头。”梁迎自信地说。她所在的女子导弹发射连,组建以来发射了近十枚导弹,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如虹上世纪90年代,组建才几年的这个旅东海亮剑,成功向预定海域发射数枚导弹,银色弹道为国家勾勒出一道道安全屏障。“我也被深深地震撼了。”说起这个,9年前慕名主动要求到“常规导弹第一旅”的乐焰辉记忆犹新,“我喜欢这里突破极限的精气神训练、硝烟味十足的发射训练,还有导弹飞天时的弹道。”如今,这名清华大学毕业的国防生,伴随着部队发展不断成长,当过排长、指导员,现在是发射二营的营长。从戈壁高原到南国密林,乐焰辉和部队鏖战大半个中国,亲自指挥发射多枚导弹,让长剑在苍穹之上镌刻下优美痕迹。每一个弹道之痕,就是这支部队的发展轨迹。“常规导弹第一旅”为了履行好特殊使命任务,这些年不断突破跨越:从全员全装全要素机动50公里、100公里,到月月拉动、年年出征,实现从“择机发射”到“随机发射”,从“固定发射”到“机动发射”,从“打弹”到“打仗”等转变,创下“打击精度最高、反应速度最快”等纪录。“我们每年在外面训练时间至少半年以上,训练强度越来越大、实战氛围越来越浓。”乐焰辉说。“我们必须做到随时准备打仗,随时能够打仗,随时能打胜仗。”旅长施湘阳说,这并不只是悬挂在墙上的一句标语,而是落到训练、演习的每个细节,落到每名官兵的素质能力指标。施湘阳说,旅里一年四季都有分队奔赴不同“战场”,接受不同考验,为了达到“随时待战、准时发射、有效毁伤”这个火箭军能打胜仗的核心标准要求不懈努力。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军事官方微信
播放数:536815
播放数:152500
播放数:355532
播放数:5808920
人的牙齿在呈现什么颜色的时候最健康?
恭喜答对,2秒后解锁!
请选择您认为正确的一项
很遗憾答错,请再试一次  【环球网军事8月22日报道 环球时报记者
郭媛丹】“我们能打胜仗吗?”在位于江南的中国常规导弹第一旅的营区里高悬这样的字幅。8月16日,该旅旅长施湘阳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给出的答案是“能”!作为一支从未经历过战争的部队,究竟是凭什么有这份自信的?近日,由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组织“讲好强军故事”主题采访报道活动走进火箭军。《环球时报》记者走进这支核常兼备的导弹部队,试图寻找答案。
  创造导弹部队的多个“首次”
  该旅是解放军序列中首支常规导弹旅,成立20世纪九十年代初,自此开启了中国“核常兼备、双重威慑”的格局。2015年发布的国防白皮书中对第二炮兵(在此轮军队和国防改革后更名为火箭军)的描述是:第二炮兵按照精干有效、核常兼备的战略要求……完善核常兼备的力量体系,提高战略威慑与核反击和中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其中中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就是指常规导弹部队。
  《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在旅指挥大楼进门处写着“首战用我,用我必胜”8字标语。对此,施湘阳旅长说,常规导弹具有射程远、精度高、威力大、突防强的优势,是撕网断链、破击体系、夺取战场综合控制权的杀手锏,因此起着当先锋打头阵的作用。
  作为首支常规导弹旅,该部队有一系列的荣誉——组建不到一年,就全面形成实弹发射能力;组建第二年全面形成作战能力;组建第三年,列入全军应急机动作战部队。组建以来,该旅武器装备经过多次换型和加装改制,曾创造装备换型列装3个月形成发射能力的记录,接收新型武器装备40天圆满完成发射任务。2011年7月,该旅千里机动挺进西北大漠,完成组建以来的第100发导弹发射,导弹准确命中目标,成为战略导弹部队历史上首个“百发百中旅”。
  训练不等于打仗,怎么办?
  作为一支从未经历过战争的部队,凭什么能做到“首战用我,用我必胜”?训练时的“会操作”是不是就一定意味着“能打仗”?平时“能打弹”是不是就意味着战时一定“能打赢”?
  施湘阳在火箭军服役长达27年,先后担任两个导弹旅的旅长。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后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施湘阳举例说,2014年该旅进行了发射单元连续发射的作战检验。这次检验是严格按照作战要求设置战场环境,发射时间没有事先定窗口,当时在高原环境,天气恶劣,风速很高。在第一发弹的发射中,该单元顺利完成任务,但第二发弹发射时,所用时间比设定作战流程超了26秒。但在平时训练中,却能提前两分钟完成发射任务。
  施湘阳认为,训练和打仗是两个环境、两种状态,不能指望战时超水平发挥,“训练没有讨巧的方法,只能从严从难。”
  要通过反复练习将几十个动作练成一种本能,形成肌肉记忆,在任何情况下不假思索地做到开关摸准按钮按准,这是施湘阳对部队官兵的要求。在模拟导弹发射现场,《环球时报》记者仔细观察发现,一辆导弹车上空“大雨倾盆”,操作手身穿厚重的防化服,另外两辆则遮盖了绿色的伪装网。施湘阳介绍说,战斗发射训练就是要在全战术背景下训练对导弹武器的操作使用。“在应对防护武器的条件下,操作员都是身穿防化服全防化操作,隔了一个防护面具,瞄准就非常困难,这都需要训练。”
  在旁边的空地上有战士在做俯卧撑,有些在快速跑步。这是该旅自创的一种特殊训练方式。训练场上和实战环境最大的差异在于心理紧张会导致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现象。而通常做完50个俯卧撑后,也会出现心跳加快、甚至手会发抖的情况,但官兵必须做到口令动作炉火纯青,一个都不能错。
  克服“战斗力冬眠期”
  《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的另一个细节是在该营区内行驶的车辆夜间是不开大灯的,都是微弱的防空灯。据介绍,这是该部队24小时强化作战要求的一个体现,要应对夜间作战的实战要求。2015年,该旅担负火箭军夜间训练试训先行任务,探索出夜暗条件下兵力展开、火力突击、隐蔽伪装、防卫战斗等一大批行动方法和组训方法。施湘阳说,现代战争的首战都是发生在夜间,世界强国都非常重视夜间作战训练。以前在夜间的训练就被叫做夜训,实际上只有在夜间的作战行动训练才能称为夜训。此外,该旅会实时通报卫星临空情况,让部队实时采取反侦察监视的措施,做好伪装和规避。
  施湘阳认为,24小时强化作战要求能让战斗力保持新鲜度。不定时进行无预告的百公里战备拉动,拉动中设置不同路况,部署蓝军袭扰,进行全要素实战检验。
  基于这些贴近实战化的训练,施湘阳对于《环球时报》记者关于“用我为什么能必胜”的提问给出了非常有信心的肯定答复。尽管该旅并未经历过战争,“但要紧盯对手,以作战方式训练,以训练方式作战,通过训练研究战争设计战争,掌握战争制胜之道”。施湘阳坚信,信息化战争要求联合制胜,常规导弹部队具备能打胜仗的能力,是融入联合作战体系的入场券;而联合作战强化的是精准协同,作为体系行动中的要素,战区赋予的任务要精准完成,各军种要密切配合,精准行动。
  火箭军是技术密集型部队,技术和战术的高度融合,高技术武器装备与高素质人才缺一不可。美国兰德公司的报告曾宣称,中国导弹部队存在“战斗力冬眠期”。施湘阳解释说,这曾是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一个现象。以前老兵退伍后人才无法及时补充,战斗力会出现周期性波动。现在,在军队和国防改革中,随着征兵时间的调整,兵员先补后退。同时,部队加大了士官比例,这种波动性已经得到很大改观。全国服务热线:189-&
您现在的位置 : -- 国际新闻
火箭神兵实战耀军威
新闻来源于:果博娱乐 发表于: 12:14:26 浏览6次
文章摘要:果博东方娱乐
& & & 中共十八大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军队正朝着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阔步前行。本报记者日前参加由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组织的「讲好强军故事」主题採访报道活动,深入基层部队一线,感受丰富多彩的军旅生活。从今天起,我们推出「走进中国军队」系列报道,让广大读者朋友循着记者的笔触走进火热的军营,感知当代军人的风采......
& & & 2015年年底,中央军委宣佈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部队。这支被誉为中国战略威慑核心力量的最年轻军种是否能承担起中国大国地位战略支撑重任,能否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本报记者日前走进这支「神秘」部队发现,「严于实战,高于实战」近乎残酷的严苛训练是官兵们每日必做之事。「只要军委一声令下,我们的部队就可以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火箭军「常规导弹第一旅」旅长施湘阳如是说。 ■香港文汇报记者 马静 北京报道
& & & 「我们能打仗吗?」「我们能打胜仗吗?!」火箭军「常规导弹第一旅」营区最显眼的地方,悬挂着这样两行巨幅标语。「我们的官兵几乎每天都要认真问自己这两个问题。」 火箭军「常规导弹第一旅」政委马福升说,「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打仗才是我们第一旅的本钱。实现强军目标,只有不断提升实战化水平才可以有足够信心来回答这两个问题。」
苦练形成肌肉记忆
& & & 「实战化训练」是该旅战士每天做得最多的事。发射营是该旅核心实战单位,承担着最重要的「导弹发射」任务,记者有幸目睹了发射营实操训练,六个发射单元分别演习了基础发射、暴雨状态发射、核生化背景全防护状态发射。
& & & 倾盆而下的模拟暴雨,让数据监测难度加大,安装液压板也更费力。即使如此,训练有素的女兵还是与男兵们一起在规定时间内圆满完成了任务。而承担全防护发射任务的战士们在近40度高温下身着厚重的防护服,热气与汗水早已让防护眼镜模糊不清。参加演习的战士说:「日常训练我们都要做到蒙眼并且无误操作,看不清不算什么。」
& & & 负责基础演习的战士在每项重要操作前都要额外来一次百米衝刺外加30个俯卧撑,在心跳加速的情况下进行淮确操作。「这是我们旅自创的『五度』训练法,就是要做到平时训练与战时等效。」参加过6次实战发射任务的指挥长刘浩告诉记者。
& & & 据悉,发射营每个战士要在平时对几十个操作程序进行数百次乃至上千次的训练,形成肌肉记忆,在任何状况下都能做到「随时待战,淮时发射,有效毁伤」。
& & & 常年配应急装备
& & & 施湘阳说,「实战化能力首先要做到随时能战。」记者在军营探访时发现,每一个战士都有一份应急装备,连军用水壶裡都装满水。该旅发射二营营长乐焰辉告诉记者,每一个官兵的应急装备常年要做到拎起就可以出发,包括炊事员在内。
& & & 如今,「时时想打仗,天天做淮备」已经成为该旅特质,无论男兵女兵,不论岗位职位,「打仗」成为官兵们的真正兴奋点。施湘阳说,「如今我们的实战化水平完全可以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我们能够坚决完成军委及战区赋予的各种作战任务,能够履行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卫国家的神圣使命,这绝对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 & & 文章来源:果博东方:
上一篇:下一篇: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还未添加
全国统一热线 :189-&&地址:缅甸掸邦果敢自治区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旅长军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