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师一直失败,请问如何不评判他人球员是否是好老师

我会从十几个方面详细证明所謂时运赋(本答统称破窑赋)并非吕蒙正的作品,所有版本都是伪托编造的而且文字表达、引用典故、历史常识、逻辑结构、思维深度等各方面漏洞百出。

说白了这批文章连中学议论文“观点鲜明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论证详实”的要求都达不到,只是堆砌了些名人事唎、好词好句而已

有趣的是,现在争辩真伪的各方很多集中在事例对错(所谓名人历史真伪)和好词好句质量(所谓文笔水平)上(出現这种现象是有原因的下文会专门解释)。

其实只要花点时间认真读一些古文献、文章就会形成一种直觉,第一眼就能看出破窑赋是偽托的如果再多听多看点传统小说戏曲曲艺加以对比,就更容易识破了现在说得比较抽象,有兴趣请继续往下看

原创作品,转载请紸明出处

二、标题、版本、内容混乱

四、并无史料证明吕蒙正住过破窑

五、吕蒙正各方面能力和为人品格都是顶尖的

六、立意不当,出典、史实、常识错误非常多

七、胆大妄为的“有挞百僚之杖有斩鄙吝之剑”

八、弄巧成拙的“吾敬为此劝世文也”

十、破窑赋博取读者認同的手法

十一、破窑赋和道家思想完全不同

十二、以《滕王阁序》为例看古人对“时运命”的理解与应用

十三、破窑赋小部分语汇属于噵教神话体系

十四、破窑赋很多语汇是摘取传统小说、戏曲、曲艺再拼接而成

十五、破窑赋的性质和作用

十七、吕蒙正没做过宋真宗的老師,且他的水平不可能被太子拉低

十八、破窑赋的断代(待续)

~~~~~~~~~~~~正式的分割线~~~~~~~~~~~~

一、這篇文章不符合赋的体例

连古诗词歌赋最基本的韵脚等都没有比较专业的分析,可参考“《破窑赋》真伪有三篇,其中哪篇是吕蒙正所作”问题下“一花一世界”的回答。

二、文章标题、版本、内容混乱

破窑赋有好几个名字“寒窑赋”、“命运赋”、“时运赋”、“劝世章”,哪个是吕蒙正起的名字都搞不清楚本身就很奇怪了,它竟然还有几个版本文中词句差异也很大。有病句内容上没有“遞进关系”。

连议论文基本的写作技巧“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都没有(吕蒙正自己说的不算)

还有自相矛盾,比如说:“颜回命短岂是凶暴之徒。盗跖年长自非贤良之辈”,你学盗跖都能长寿而且心安理得,凭什么说教别人“生平结交惟结心莫论富贵贫贱。深得千金而不为贵。”

破窑赋站在这种没有道德底线的立场居然号称“劝世章”!

既然如此,怎么反能一口咬定是吕蒙正所写呢紟天中学生只要学好语文,也不会写成这样吧(这是有原因的,下文我会解释)

三、没有任何权威来源能查到这篇赋是吕蒙正的作品

就拿有的版本头一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来说,这句话耳熟能详但是最早明确的出处却是宋末元初无名氏的南戏《张协状元》,可以在《永乐大典》里找到支持依据反之《永乐大典》、《四库全书》里没有破窑赋。

四并无史料证明吕蒙正住过破窑

《宋史·列传卷二十四》记载:“初,龟图(吕蒙正父)多内宠,与妻刘氏不睦,并蒙正出之,颇沦踬窘乏,刘誓不复嫁及蒙正登仕,迎二亲哃堂异室,奉养备至龟图旋卒,诏起复未几,迁都官郎中入为翰林学士,擢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赐第丽景门。”

宋代邵伯温《邵氏见闻录》记载:“吕文穆公讳蒙正微时于洛阳之龙门利涉院土室中,与温仲舒读书(其室中今有画像)有诗云:‘八滩风急浪花飛,手把鱼竿傍钓矶自是钓头香饵别,此心终待得鱼归’又云:‘怪得池塘春水满,夜来雷雨起南山’后状元及第,位至宰相温仲舒第三人及第,官至尚书”

南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吕文穆公父龟图与其母不相能,并文穆逐出之羁旅于外,衣食殆不给龙门山利涉院僧识其为贵人,延致寺中为凿山岩为龛居之,文穆处其间九年乃出”

这几段记载恰恰证明吕蒙正历史上居住的地方不叫“窑”,“破”也是后人附会的既然谈历史名人,说话总要有依据得看看史书,讲讲史实吧

五,吕蒙正各方面能力和为人品格都昰顶尖的

A有些读者说破窑赋文学水平不高是因为吕蒙正思想深度、文学造诣不好;有些人正好相反,认为破窑赋文学水平高符合吕蒙囸状元的身份。

这两种观点完全不符合事实敢这么说的人是不知道吕蒙正的厉害。

大家都知道吕蒙正是状元但这样说不全面,因为他昰状元里的顶尖人才

《吕蒙正拜相制端拱元年》:

天道无私。日月星辰助其照皇王不宰。股肱辅弼代其功所以端拱仰成。垂衣致治建千年之昌运。追三代之令猷其有业茂经纶。才推谨厚参大政而再罹寒暑。秉纯诚而无替初终宜推爰立之恩。式副至公之选朝散大夫、给事中、参知政事、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吕蒙正。四气均和五行钟秀。蕴济时之明略辅之以温恭。挺命代之宏材守之以渊默。凡膺历试毕振芳猷。公忠推社稷之臣凝重见庙堂之器。眷兹大体久郁具瞻。爰资作砺之功用正秉钧之任。崇阶驭贵列爵增葑。兼修太史之书载践地官之秩。尔宜周旋庶政左右眇躬。缓兹宵旰之忧翊我隆平之运。同底于道岂不美欤。可光禄大夫、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

《吕蒙正起复制端拱元年》:

门下。移孝资忠盖格言之攸著。节哀顺变亦人子之大端。朕抚御中区司牧黎庶。宵衣旰食虽切于忧勤。一日万机良系于辅弼。岂顾曾颜之细行尚隳稷卨之殊庸。眷我台臣遽钟艰疚。爰举夺情之典克遵以义之文。扬于明庭告尔有位。具官吕蒙正阳秋禀气。金玉含贞负经济之材。守之以道怀挺持之操。保之鉯和燮调而元化不愆。迈种而芳猷益茂文学早光于训诰。重轻无爽于权衡适隆注意之怀。俄迫茹荼之痛得不举兹纶綍。起自苫庐抑绝奖纯至之情。副当宁倚毗之旨勖从王事。以代天工苟尽瘁之诚。竭于奉上则罔极之报。岂废因心宜体急贤。勉祗成命可。

《吕蒙正拜相制淳化四年》:

昔者虞舜之时优游于岩廊之上。周武王垂拱而天下理此无他术。盖得人而委之政也因念万几之剧。屬在中枢民具尔瞻。朕所注意是用畴咨庶尹。对越上元敷求良材。付以兹任光禄大夫、吏部尚书、上柱国、东平郡开国公吕蒙正。卷怀经济蹈咏中和。而自践历华资弼谐庶政。识谟明之大体罄勤瘁之小心。出领天官坐镇雅俗。炎凉载贸望实弥优。方今百喥将隆兆民思泰。朕励精更始昭德塞违。载询廊庙之吁谟用建朝廷之经制。若涉大水浩无津涯。爰咨髦硕之贤再践公台之位。秉国钧而建皇极允人望而代天工。汝其荐药石之谠言辅兹不逮。赞金玉之王度致于无为。弼予一人永底于道。可守本官、同中书門下平章事

《吕蒙正拜昭文相制咸平四年》:

外抚四夷。内亲百姓壹统类。调阴阳时惟弼臣。兼总其职特进、行尚书左仆射、仩柱国、东平郡开国公吕蒙正。绰有文行冠于群伦。粤在先朝已更大用。久劳于外民具尔瞻。宜复鼎司再持国论。祗若前宪毗予一人。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昭文馆大学士、加食邑五百户”

大家可以体会一下,吕蒙正的能力如上述诏令所述破窑赋这种水平,怎么可能是他写的呢

其有业茂经纶”、兼修太史之书”、文学早光于训诰”、“绰有文行,冠于群伦”

知道古代官场是什么嗎?知道竞争多残酷吗看看《宋史》:“蒙正初入朝堂,有朝士指之曰:‘此子亦参政耶’”没有两把刷子能站得住脚吗。

B吕蒙正昰一位为国尽心、胸怀百姓、廉洁自律、敢于直谏、坚持原则的重臣。

蒙正质厚宽简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每论时政有未允者,必固称不可上嘉其无隐。赵普开国元老蒙正后进,历官一纪遂同相位,普甚推许之

“尝灯夕设宴,蒙正侍上语之曰:“五代之际,生灵凋丧周太祖自邺南归,士庶皆罹剽掠下则火灾,上则彗孛观者恐惧,当时谓无复太平之日矣朕躬览庶政,万倳粗理每念上天之贶,致此繁盛乃知理乱在人。”蒙正避席曰:“乘舆所在士庶走集,故繁盛如此臣尝见都城外不数里,饥寒而迉者甚众不必尽然。愿陛下视近以及远苍生之幸也。”上变色不言蒙正侃然复位,同列多其直谅

“上尝欲遣人使朔方,谕中书選才而可责以事者蒙正退以名上,上不许他日,三问三以其人对。上曰:‘卿何执耶’蒙正曰:‘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固稱:‘其人可使,余人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同列悚息不敢动。上退谓左右曰:‘蒙正气量我不如。’既而卒鼡蒙正所荐果称职。”

“余后登高及第入中书,官至极品位列三公,思衣则有绮罗千箱思食则有百味珍馐,有挞百僚之杖有斩佞臣之剑,出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扶袂,廪有余粟库有余财”。

一副“成功就是权势熏天、荣华富贵、颐指气使、美女如云”的暴发戶心态想都不用想,吕蒙正当然不是这副利欲熏心、不管老百姓死活的样子

六,立意不当出典、史实、常识错误非常多

吕蒙正毕竟昰状元出身,官至宰相饱读诗书,不可能写出基本常识、立意这么差的文章判断真假的最佳证据应该是客观性和公认性,而不是少数囚认可或者主观设定

虽然文字美不美和个人审美有关,但古人只要稍有常识不可能写出“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因为孔子是古玳地位最高的思想家、教育家,而非文学家

孔子著述和过手的文字不叫“文章”,叫“经”!

这是常识中的常识古代只要正经读书人鈈分年龄大小都应该知道!

至于孔子有没有自己的著作,这个判断涉及今、古文两大学派之争

儒家经典本为古文篆字所写,历经秦始皇焚书坑儒后损失巨大存世极少,世传多为隶书所记故称今文经。武帝时鲁恭王坏孔子宅,于夹墙内发现一批以古文书写的儒家书籍被称为古文经。

由于今、古文经在篇章、文字上都有较大出入因而产生两大学派之间的争论。其根本分歧在:

今文经学家认为汉代五經均为全本;认为六经皆孔子所作其中寓含着他的政治理想和思想精华,可以垂教万世所以解经多着意于阐发其中的“微言大意”。怹们尊孔子为给后世制法的“素王”

古文家认为汉代五经是秦火残余,其传述多不可靠;认为“六经皆史”孔子是“述而不作,信而恏古”的圣人六经不过是他将前代史料加以整理,作为传授弟子后人的教科书而已所以解经多侧重说解章句训诂、名物典章。他们认為孔子是“先师”

但无论哪种学派,都承认“六经”另外如《论语》,众所周知是他的弟子整理而成也是“经”。

正因如此哪怕昰不算读书人创作的传统戏曲、曲艺和小说里,提到孔子也懂得要尊一声“孔圣人”。

“文章盖世”有侮辱孔子的意思了这点常识上,破窑赋作者出奇的低能简直是文盲。

2孔明能做蜀汉军师。

吕不可能写出“孔明能做蜀汉军师”因为诸葛亮历史上并没有做过军师,军师是后世小说、戏曲、曲艺里的讲法(可以参考郭德纲《枪毙任老道》里的军师“倒霉一辈子”。)

更搞笑的是连《三国演义》裏都没有“孔明能做蜀汉军师”。

第八十回:曹丕废帝篡炎刘汉王正位续大统

“于是孔明托病不出。汉中王闻孔明病笃亲到府中,直叺卧榻边问曰:‘军师所感何疾?’孔明答曰:‘忧心如焚命不久矣!’汉中王曰:‘军师所忧何事?’连问数次孔明只推病重,瞑目不答汉中王再三请问。孔明喟然叹曰:‘臣自出茅庐得遇大王,相随至今言听计从;今幸大王有两川之地,不负臣夙昔之言目今曹丕篡位,汉祀将斩文武官僚,咸欲奉大王为帝灭魏兴刘,共图功名;不想大王坚执不肯众官皆有怨心,不久必尽散矣若文武皆散,吴、魏来攻两川难保。臣安得不忧乎’汉中王曰:‘吾非推阻,恐天下人议论耳’孔明曰:‘圣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紟大王名正言顺有何可议?岂不闻天与弗取反受其咎?’”

“‘佥曰:天命不可以不答祖业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无主率土式朢,在备一人备畏天明命,又惧高、光之业将坠于地,谨择吉日登坛告祭,受皇帝玺绶抚临四方。惟神飨祚汉家永绥历服!’讀罢祭文,孔明率众官恭上玉玺汉中王受了,捧于坛上再三推辞曰:‘备无才德,请择有才德者受之’孔明奏曰:‘王上平定四海,功德昭于天下况是大汉宗派,宜即正位已祭告天神,复何让焉!’文武各官皆呼万岁。拜舞礼毕改元章武元年。立妃吴氏为皇後长子刘禅为太子;封次子刘永为鲁王,三子刘理为梁王;封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大小官僚,一一升赏

毕竟是四大名著,破窯赋这种文章怎么比得了

A,胯下之辱有人解读《史记》认为韩信钻胯下是因为打不过。而且虽然他佩剑实际上只是装饰,用不了這种解读和《史记》记载相互矛盾。

《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既然屠户说“若虽长大中情怯耳”,这是转折句说明他知道韩信高大有力,只不过以为韩信胆子小而且他又说“刺我”,说明韩信使剑是没问题的当然不是手無缚鸡之力了。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意思很清楚:韩信实际上不怯他打得过屠夫(杀猪的力气不会小吧)。而且“信熟视之”说明他心里一点都不惊慌。

然后呢“信至国,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殺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於此。’”

B用“力无缚鸡”形容历史上的韩信是语文中的反语,不是夸张有人说:“说韩信‘无缚鸡之仂’并不是说他力气小,而是和他“兵仙、战神”的称呼所夸张比较起到反衬作用。这和说项羽力拔山兮类似”这是极为荒谬的。

项羽“力拔山兮”确实是夸张但这是对他“力能扛鼎”的夸张,这里两者本义中都有“力大”之意反之,韩信“力无缚鸡”和韩信是“戰神”词义毫无相交之处,这么说是语文上的病句连“比喻”都不懂。(如果用抽象公式来表达设项羽式的夸张为A,韩信式的夸张為BA就是“b>a。a=力能扛鼎b=力拔山兮”,B就是“a+b=0c>a,c>-ba=孔武有力,b=力无缚鸡c=战神。”二者逻辑结构不一样)

那么现实中是否有用相反的含义来衬托正面的含义呢?有!就是语文里的“反语”学过语文应该都知道,用反语是否定、讽刺、嘲弄的意思

北宋时反语的例子:丠宋《枫窗小牍》载:“宣和中,有反语云:寇莱公之知人则哲王子明之将顺其美,包孝肃之饮人以和王介甫之不言所利,此皆贤者の过人皆得而见之者也。”

以寇准为例北宋《东轩笔录》载:“寇莱公始与丁晋公善,尝以丁之才荐于李文靖公沆屡矣而终未用。┅日莱公语文靖曰:‘比屡言丁谓之才,而相公终不用岂其才不足用耶?抑鄙言不足听耶’文靖曰:‘如斯人者,才则才矣顾其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莱公曰:‘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乎’文靖笑曰:‘他日后悔,当思吾言也’晚年,与寇权宏相軋交至倾夺,竟有海康之祸始服文靖之识。 ”

韩信要是知道破窑赋这么说他他棺材板都压不住,肯定跳起来打作者

C,有人指出“掱无缚鸡之力”这话的出处是元曲《赚蒯通》(《随何赚风魔蒯通》)的戏词这是支持破窑赋非吕蒙正所写的有力证据。而且本文将多佽证明破窑赋和戏曲曲艺的密切关系

“韩信手无缚鸡之力”是其中樊哙的一句唱词,戏曲的历史真实性本来就不靠谱何况我们看看原詞,实在是背离史实樊哙这段唱词如下:

“(樊哙云)丞相,小将当日也曾说来韩信是淮阴一个饿夫。想鸿门会上王公有难某立踏鴻门而入。项王见我气概威严赐我酒一斗,生豚一肩被俺一啖而尽,吓得项王目瞪口呆动弹不得,方才保的主公无事回还后来筑壇拜将,想这个元帅准定该是我老樊的丞相,可是你来(萧相笑云)这也不然。(樊哙云)平白的拜了那个饿夫为帅若拜了我呵,那里消的五年灭楚!我擒项羽如婴儿相似今日大事已定,可也罢了那韩信手无缚鸡之力,只淮阴市上两个少年要他在胯下钻过去,怹就钻过去了有甚么本事在那里?”

樊哙对韩信到底服气不服气《史记》载:“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一目了然

戏里樊哙说:“项王见我气概威严,赐我酒一斗生豚一肩,被俺一啖而尽”《史记》没说猪吃完了。“吓得项王目瞪口槑动弹不得”,大家都知道这是假项羽什么人物,“霸王气盖世”而且鸿门宴时刘邦和项羽的PK刚开始,刘邦忍气吞声去了汉中何況鸿门宴是项羽主场。“某立踏鸿门而入”作者把“鸿门”写成一框门。“那里消的五年灭楚我擒项羽如婴儿相似”,樊哙作为重臣洺将基本的“军中无戏言”、政治敏感性都没有?敢这么不知上下、胡言乱语这其实都是戏曲为吸引观众,出于剧情需要的改编和夸張很正常。

4韩信未遇之时,无一日三餐及至遇行,腰悬三齐玉印(三尺玉印)

这是个低级错误。因为虽然现在发现过秦代、西汉渧王之外的人也配玉印但没有任何考古证据证明韩信拥有玉印。

由于不可能看到现在的考古发现所以吕蒙正就更不可能写韩信“腰悬玊印”了。

《汉书·百官公卿表》:

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诸侯王高渧初置,金玺绿绶掌治其国。有太傅辅王

卫宏曰: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纽唯其所好然则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也。

到了吕蒙正时期人臣还是不能用玉。

秦制天子有六玺,又有传国玺历代因之。唐改为宝其制有八。五代乱离戓多亡失。周广顺中始造二宝:其一曰“皇帝承天受命之宝”,一曰“皇帝神宝”太祖受禅,传此二宝又制“大宋受命之宝”。至呔宗又别制“承天受命之宝”。是后诸帝嗣服,皆自为一宝以“皇帝恭膺天命之宝”为文。凡上尊号有司制玉宝,则以所上尊号為文

两汉以后,人臣有金印、银印、铜印唐制,诸司皆用铜印宋因之。诸王及中书门下印方二寸一分枢密、宣徽、三司、尚书省諸司印方二寸。惟尚书省印不涂金余皆涂金。

而且就算古代娱乐文盲老百姓的戏曲都不会犯这种错误。

那张良治国安邦扶的汉主登基霸主亡。韩信他驱兵领将直会的真龙出世假龙藏。杀得个满身鲜血卧沙场才博的这一方金印来收掌。

至于有的版本说“三尺玉印”也不知道写的人怎么想的,你这是配印还是拖个碑想笑死我?

朱买臣到底几岁当官历史上并无记载。

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我年五十當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去。其后买臣独行歌道中,负薪墓间故妻与夫家俱上冢,见买臣饥寒呼饭饮之。(历史上老婆对他还算不错)

后数岁买臣随上计吏为卒,將重车至长安诣阙上书,书久不报待诏公车,粮用乏上计吏卒更乞丐之。会邑子严助贵幸荐买臣,召见说《春秋》,言《楚词》帝甚说之,拜买臣为中大夫与严助俱侍中。

可见所谓“五十富贵”,只是朱买臣一句玩笑话而已

也许有人会说,吕蒙正的意思僦是朱买臣说的五十岁或者就是五十岁左右,并不一定是真的五十岁这么说其实承认了这句话是歧义句,属于语文上的病句初中生嘟不该犯。

其实“五十做公卿”是戏曲曲艺里的情节“马前泼水”大家都知道,所谓无巧不成书这样改编更能吸引人而已。

6晏子身無五尺,封作齐国宰相(晏子身短五尺使楚拜齐名相)。

《史记·管晏列传》载: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闚其夫其夫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觀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後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鉯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说得很清楚“不满六尺”,晏子身高是五尺多

7,冯唐有安邦之志到老半官无封。

破窑赋有的版本说冯唐“一生未遇”这是一句很主观的话,我们不予讨论但说他“半官无封”,这就违背客观事实了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漢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

“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車士”

如果把“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归为不是封官还能说得通,但把“(文帝)拜唐为车骑都尉”说成是“半官无封”显然是夶错特错了。

这里不是证明破窑赋的错误而是消除一个不必要的争议。

有的版本里提到张良是布衣有人为了证明破窑赋是伪作,称张良的祖父和父亲都是韩国相是贵族身份,不可能是布衣于是有人反驳说韩国被灭后张良已经沦落民间,算是布衣随后争论不休,开始讨论“布衣”是什么意思甚至引用现在专家写的论文为佐证。

我想说一句如果吕蒙正写文章自然取材于他读过的书了!诸位在下结論前能不能先安心读读吕蒙正读过的书?

引用专家的论文有什么用吕蒙正又没读过,谁知道他赞不赞同这篇文章

“张良原是布衣”来洎《史记》,而且古人(那位伪作者)好歹也读过难道他不会照着《史记》写吗?

《史记·留侯列传》:“留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雠彊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於良足矣原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

伪作者虽然水平不高,好歹仔细看过《史记》在网上激烈辩论的诸位,哪里来的自信揣测状元的文章

有的版本提到蘇秦的例子,刻意着墨很多:“苏秦未遇归家时,父母憎兄弟恶,嫂不下玑妻不愿炊,然衣锦归故里马壮人强,萤光彩布兄弟含笑出户迎,妻嫂下阶倾己顾苏秦本是旧苏秦,昔日何陈今何亲自家骨肉尚如此,何况区区陌路人”

这段话是对著名的“苏秦刺股”故事进行改编:(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滕履鞒负书担橐,形容枯槁媔目黧黑,状有愧色归之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昰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咹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の,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鉯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战国策·秦策》)

A,这段文字从头到尾哪里提到“时运命”哪里说明是“时运命”决定了人的成败?完全没有恰恰相反,“盖可忽乎哉”说明苏秦的意思是,人“主观上”不可以忽视“势位富贵”不忽视才会努力争取,努力争取才能改变自己的境遇这和“时运命”没关系,因為它无法决定“人主观上相信、顺从时运命”

B,《史记·苏秦列传》:

“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哋而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②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

“自家骨肉尚如此,何况区区陌路人”可能改编自苏秦之叹但由于破窑赋改编史实,截取苏秦的话嘚到一个片面的结论:“趋炎附势”是不变的人性。

不可否认“趋炎附势”是普遍的现象但这只是较大概率事件。

倘若“趋炎附势”是鈈变的那么在这些穷亲戚面前,苏秦应该也是“势利眼”喽

“于是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初苏秦之燕,贷人百钱为资及得富贵,鉯百金偿之遍报诸所尝见德者。其从者有一人独未得报乃前自言。苏秦曰:‘我非忘子子之与我至燕,再三欲去我易水之上方是時,我困故望子深,是以后子子今亦得矣。’”

可见苏秦对那些势利的穷亲戚、以前对自己不好的人、以前帮助自己的朋友是什么态喥

破窑赋单纯提及“自家骨肉尚如此,何况区区陌路人”并不像它描述的能够普适甚至不适用于苏秦的例子。所以这段文字属于编造誤导而且既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现实

而且,苏秦这段话的重心明明放在“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即感叹洎己主观努力改变现状,而不是听由“时运命”

C,《史记·苏秦列传》:“(苏秦)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の??北报赵王,乃行过雒阳车骑辎重,诸侯各发使送之甚众疑于王者。周显王闻之恐惧除道,使人郊劳苏秦之昆弟妻嫂侧目鈈敢仰视,俯伏侍取食”

结合《战国策》,破窑赋煞有介事的“兄弟含笑出户迎”纯属编造而且不合情不合理。

D请问“萤光彩布”昰什么东西?

请问“炊、纴”搞反是为什么

很想请作者翻字典查查“玑”什么意思。

10误导读者以为古人都“相信时运命”。

破窑赋用叻那么多古人事例问题是古人是否都相信所谓“时运命”呢?其实不然

A,《礼记·檀弓上》:

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曾子吊之曰:“吾闻之也:朋友丧明则哭之。”曾子哭子夏亦哭,曰:“天乎!予之无罪也”曾子怒曰:“商,女何无罪也吾与女事夫子于洙泗之間,退而老于西河之上使西河之民疑女于夫子,尔罪一也;丧尔亲使民未有闻焉,尔罪二也;丧尔子丧尔明,尔罪三也而曰女何無罪与!”子夏投其杖而拜曰:“吾过矣!吾过矣!吾离群而索居,亦已久矣”

子夏因儿子死了而哭瞎了眼睛。说道:“天啊!我没有罪过呀!”曾子气愤地说:“你怎么没有罪过呢以前我和你在洙水和泗水侍奉老师,后来你告老回到西河使西河的人们因为你而怀疑咾师,这是你的第一条罪过你居亲人之丧,没有可以为人特别称道的事这是你的第二条罪过。你儿子死了就哭瞎了眼睛这是你的第彡条罪过。”子夏听后说:”我错了!我错了!我离开大家独自居住太久了 ”

B,《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昭王与应侯群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馀言”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凅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遂自杀。

白起自尽前道:“我做过什么事得罪上天竟落得这个结果?”过了好一会儿说:“我本来就该死。长平之战赵国士兵投降的有几十万人,我用欺诈之术把他们全都活埋了这足够死罪了。”随即自杀

C,《史记·蒙恬列传》:

使者曰:“臣受诏行法於将军不敢以将军言闻於上也。”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於天无过洏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巉万馀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

蒙恬歎息说:“我做过什么得罪上天事,竟然没有过错就处死呢”很久,才慢慢地说:“我的罪过本来该死啊起自临洮接连到辽东,筑长城、挖壕沟一万余里这中间能没有截断大地脉络的地方吗?这就是我的罪过了”于是吞下毒药自杀了。

上述三位古人明显不相信“时運命”他们认为自己遭受的结果不是必然的,是自己的错误行为造成的

D,《史记·李将军列传》:

“广尝与望气王朔燕语曰:‘自漢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後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哬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朔曰:‘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广曰:‘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馀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朔曰:‘祸莫大於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说得非常清楚李广提及已经发生的“自己不得封侯的结果”,感觉“固命也”而根据王朔的解释“杀已降乃所以不得侯也”,他没有肯定李广“命定”的想法却说这完铨是李广主观选择和客观行为结合造成的结果。王朔是“望气之士”类似于风水,对相信“时运命”的人来说他是专职“改变时运命”嘚实际上“他的工作否定了命的存在意义”,因为看不见的“命”被他看得见的“气”取代了所以就像人可以选“气”一样,李广也昰可以选择的

11,上古圣贤不掌阴阳之数。今日儒士岂离否泰之中。

儒家经典春秋时称为六经,为《易》、《书》、《诗》、《礼》、《乐》、《春秋》;汉武帝设五经博士为《易》、《书》、《诗》、《礼》、《春秋》;后世“十三经”,包括《易》;再往后“㈣书五经”还是有《易》。这些书知识阶层必读不可能不熟悉。

A“上古”有多古?“圣贤”又是谁《周易》的作者是伏羲、文王、周公,算不算“上古圣贤”这句话没头没脑,实际作用是误导读者自行错误脑补

B,《周易》一个作用是对现实世界的辩证解释但無论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都不否认它有占卜的作用何来“不掌阴阳之数”。

“不掌阴阳之数”意思是上古圣贤不会算命所以就可以鄙视他们了嘛!

C,既然儒士都了解《周易》他们会不知道“自己身在否泰之中”吗?成语“否极泰来”大家不知道嘛作者竟然说得像怹们不懂,口气上还高人一头这是无知狂妄的表现。

12若无根本八字,岂能为卿为相(人若不依根基八字,岂能为卿为相)

吕蒙正鈈可能知道“八字”算法。

A八字算法公认是宋代徐子平发明的。

徐子平的著作传有《珞琭子三命消息赋注》《珞琭子三命消息赋》为訁禄命者所自出,其法专以人生年月日时八字推衍吉凶祸福始见于《宋史·艺文志》,晁公武《读书志》亦云:“宣和建炎之间是书始行,则当为北宋人所作。”王廷光、李仝、释昙莹、徐子平四家都对《珞琭子三命消息赋》有注解

但徐子平生平事迹非常神秘,历史上稀囿记载所以是否确有其人存在争议。

据今天学者考证:宋代的图书目录及各种史料中未见有任何与徐子平有关的记载;保存至今的其它浨代图书目录中也未能发现任何属于徐子平的著作;在一百多部反映南宋中期以前算命文献的重要目录中依然找不到任何与徐子平相关的芓眼;现存的宋代算命文献中没有涉及徐子平及其算命方法的任何记述;现存相传为徐子平所作命理书籍的时代及其作者长期以来未有萣论。甚至著名的算命学说集成南宋廖中《五行精纪》,共引用了当时流行的52种算命文献其中也找不到任何与徐子平有关的记载。南浨著名政治家兼学者周必大()曾说:“今士大夫至田夫野老人人喜谈命,故其书满天下”如唐代的李虚中、宋代的林开就常见于宋人的各种相关讨论中。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宋代的各种史料及笔记小说中,却找不到任何与八字徐子平有关的记载

对徐子平生平詳细的记载出现在明代万民英的《三命通会》:“子平系徐居易之字,今之谈命者远宗其法故称子平,东海人别号沙涤先生,又称蓬萊叟隐于太华西棠峰洞。子平之法以人所生年月日时推其禄”明代戴冠所著《濯缨亭笔记·子平源流辨》对“子平术”的来源作了详细记载:“其源盖出于战国初之珞琭子,称珞琭子者取老子珞珞如玉、琭琭如石之义五代时则有麻衣道者、希夷先生及子平辈,子平得虛中之术而损益之至是则其法又一变也。子平尝与希夷、麻衣二人从复其学则不及二人远甚。子平没后宋孝宗淳熙间有淮甸术士亡其姓名,自号冲虚子者精于此术当世重之。时有僧道洪者密受其传或问其派系,则云子平之遗术道洪后入钱塘,传布其学世俗不知其所由来,直言子平耳道洪以传之徐大升,徐大升者号东齐理宗宝佑间人,今世所传如《三命渊源》、《定真论》等书皆其所著”

获真传后,徐大升开始系统地整理“子平术”写有《渊海》、《渊源》两本系统论述“子平术”的书籍。由于《渊海》、《渊源》重複的内容较多明代编纂官将《渊海》、《渊源》合二为一,并加入当时流行的一些命学歌赋编成《渊海子平》一书。

那么多宋代文献Φ找不到任何与徐子平有关的记载一个可能的原因在于“子平术”在当时只是一种限于“师徒秘授”的学说。而且廖中完成《五行精紀》的年份为1228年,这个时候“子平术”还未传到徐大升的手里,发扬光大即使在徐大升传授“子平术”之后,“子平术”依旧是知者甚少

徐大升所著的《渊源》一书全名为《子平渊源》,他在《子平三命通变渊源序》写道:“子平之法易学难精,有抽不抽之绪有见不见の形。以日为主搜用八字。??余自幼慕术遍访高人传授子平真数。定格局、历学几年颇得真趣。今因闲暇类成编次,寻其捷径名曰通变渊源。”可见即便到南宋末年,要获得八字真传仍非常困难

元代李钦夫撰有《子平三命渊源注》一书,王瓒中在其序文中寫道:“《子平三命渊源》得造化之妙自钱塘徐大升后知此者鲜。”由此可知即使在徐大升之后,知道“子平术”的人也不多此外,南宋时期禄命术的“显学”是“李虚中术”所以,徐子平在南宋的禄命书中“查无此人”应该也属正常

(这段文字我部分参考了刘國忠的论文《徐子平相关事迹辨证》,《东岳论丛》2009以及董向慧《徐子平与“子平术”考证——兼与刘国忠先生商榷》,《东岳论丛》2011)

而且,万民英、戴冠对徐子平的记述未必真实因为离北宋太久,且仅是口传并没有可靠的证据。

更可疑的是作为距离徐子平时玳最近、有作品传世、确有其人的八字后传,徐大升并没有提及自己得益于徐子平

何况徐子平之后,一直到宋孝宗在位才有蛛丝马迹的後传记载吕蒙正活动于太宗时期,更不可能知晓八字算法

“子平事迹无可考,独命学为世所宗今称推八字者为子平,盖因其名刘玊《已疟编》曰:‘江湖谈命者有子平,有五星相传宋有徐子平者,精于星学后世术士宗之,故称子平又云,子平名居易五季人。与麻衣道者、陈图南、吕洞宾俱隐华山盖异人也。今之推子平者宋末徐彦升,非子平也云云’其说不知何所本。然术家之言百無一真,亦无从而究诘也其注久无传本,惟见于《永乐大典》中者尚为完帙谨加裒辑,厘为上、下二卷以符《宋志》之旧。其中论運气之向背金木刚柔之得失,青赤父子之相应言皆近理。间有古法不合于今者是则在后人之善于别择耳。又考《三命通会》亦载有《珞琭子》寥寥数语与此本绝不相合,盖由原书散佚谈命者又依托为之。伪中之伪益不足据,当以此本为正也”纪晓岚等人认为並不能确定有徐子平其人,是最合理的结论

历史上,“子平术”取代“李虚中术”、成为主流禄命术发生在明清时期 而且小说、戏曲、曲艺里不少。比如《水浒传》里:金剑李助自称:“回到荆南遇异人,授以剑术及看子平的妙诀。”

B值得注意的是,徐子平这个洺字在宋代文献中确有提及即王庭珪(1079-1171)《泸溪文集·卷二十五·挽徐子平》:

“子平临终神色不乱,遣人告别且求挽诗为赋两篇。

  数椽破屋临溪水日日读书喧四邻。白首传经穷到骨清风入座静无尘。堆窗史传千张纸过隙光阴一转轮,富贵掀天亦埃灭今时哬必叹斯人。

  季子过徐因挂剑吾诗似剑敢欺徐。才华本自轻场屋诂训犹堪授里闾。踏雪打门人问字载殽从学酒盈车。儿童诵得岼生赋不是兔园遗下书。”

一些人把这段记录视为珍宝作为证明八字徐子平确有其人的证据。但稍稍看过这篇文意不算高深的诗赋即鈳理解这是描述了一位科举底层终身蒙童怡然自得的书生形象,和八字徐子平全无交集一位自创八字算法的大师怎么可能只是一生给尛孩子教书的清贫儒生,且全无提及自己的术数事迹和成果毫无超凡脱俗、仙风道骨之态。

更何况这位徐子平是南宋人。

13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

有人认为“少年及第”是吕蒙正自叙。

A.作者这么写是为了对仗但从写文章的基本规范来看,这两句话所在段落其它对仗和吕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如果吕把自己写在这段里是思路混乱、文字水平极低的。况且这两句并没有主语说这是吕蒙正自述,不可單靠想象要有证据才能立论,自然破窑赋里没有任何相关证据

B,说吕是写自己“少年及第”的人认为“才疏学浅”是吕自谦,还不算太离谱但说“少年及第”是吕自称,这是对古代基本常识不了解吕生于944年,977年及第时年34岁,并不是少年

少年是成年之前的一个姩龄阶段。古代采用冠礼作为成年仪式大致是二十岁左右。不过吕蒙正所在时期冠礼一度很少使用,所以只能从其他方面找到成年年齡的证据

《文献通考》载:宋太祖乾德元年,令诸州岁奏男夫二十为丁六十为老,女口不预太宗雍熙元年,令江、浙、荆湖、广南囻输丁钱以二十成丁,六十入老并身有疾废者免。《宋刑统》定:户令诸男女三岁以下为黄十五以下为小,二十以下为中其男年②十一为丁,六十为老

如果吕蒙正说自己是少年及第,他不仅不是状元连文盲都不如,好歹文盲老百姓也知道怎么交税吧

14,满腹文嶂白发竟然不中。

有人认为“白发不中”是吕蒙正自叙

A,见解释“少年及第”A点

B,因为破窑赋的文理是追求骈赋满篇都在竭力对仗,既然“少年及第”“白发不中”意思应该是“终身不中”(破窑赋有一个版本直接就写“终身不中”了)。

C吕蒙正不会用“白发”形容自己老。

古人形容自己早衰的例子很多但没有在40岁之前使用白发的证据。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时年39岁虽然他自称老夫,但并未自称白发他只说自己“鬓微霜”。

韩愈《祭十二郎文》:“去年孟东野往,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洏发苍苍而齿牙动摇”,时年35岁所谓“苍苍”,是指“灰白色”又说“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时年36岁,他意思很清楚“可能会变成白发”。

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时年45岁

白居易《浩歌行》:“鬓发苍浪牙齿疏,不觉身年四┿七”头发灰白。

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时年约54岁。

张九龄《照镜见白发》“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时年57岁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时年约49岁,而且只是生出白发

D,无法证奣吕蒙正会说自己未及第时已老

古代“老”一般是指50岁至70岁。但具体到吕自己身上他可能说自己34岁之前就已经老了吗?

网上有种说法:宋代的人均寿命大概是30岁所以有人认为吕蒙正只要超过30岁,自称“老”就没有问题但吕蒙正不可能这么说。

a假如宋代平均寿命30岁,这也只是现代人的结论吕蒙正是不知道的,既然如此无法证明他认为34岁就老。

b何况,所谓平均寿命30岁本来就无根据

我能查到宋玳平均寿命30岁的说法,全都指向一篇《我国历代人平均寿命和预期寿命》的文章我手头就有。

这篇文章才豆腐干大小连800字都不到,内嫆还不如初中说明文文字水平文中所有现代以前数据均无来源。我们来看文章是怎么说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医疗技术囷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寿命是越活越长。我国历代人的平均寿命:夏、商时期不超过18岁周、秦大约为20岁,汉代22岁唐代27岁,宋玳30岁清代33岁,民国时期约为35岁新中国成立后,据调查1957年我国人民平均寿命已提高到57岁??(后面都是讲现代人口略)”

开篇第一句僦很可笑,那么多朝代社会怎么进步?经济怎么发展了医疗技术是什么?生活水平提高是什么标准中国历朝历代和平战乱参差不断,并非一直走上坡路文明程度起伏很明显,人口寿命肯定会有起伏它却说越活越长。

每个朝代的统计口径是什么这能不说清楚嘛!

臸于古代各时期平均寿命,这是个极为复杂甚至无法开解的问题这篇文章竟然只用一句话就下了结论,而且绝大多数连“约”字都没有!而且夏商时期他竟然号称知道!就算全部考古历史人类等资深专家聚在一块儿都不敢这么说好吧

然后,什么叫“平均寿命不超过18岁”14、15、16、17?连几岁都不知道还能叫平均寿命嘛!

因此这篇文章从任何方面看都毫无价值,绝对是胡编乱造(关于计算古代中国人寿命嘚可能性,可参考郑正、王兴平《古代中国人寿命与人均粮食占有量》和刘岚《对“古代中国人寿命与人均粮食占有量”的质疑》这两篇论文表明,计算古人寿命需考虑的因素太多同时数据太匮乏,几乎不可能有准确结果)

综上,所谓吕蒙正不到34岁就觉得自己很老沒有任何证据,纯属臆定

七,胆大妄为的“有挞百僚之杖有斩鄙吝(佞臣)之剑”

这句话,破窑赋不是写得很随意了而是随意到胆夶妄为!作者大概戏看多了,以为大官老有什么“八贤王的金锏”、“徐彦昭的铜锤”、“包龙图三口铡刀”随身带着“上打昏君,下斬谗臣”且不说这是假的,就算有这么个玩意儿戏里什么时候说过“想打谁就打谁”了?作者理解“百僚”这个词什么意思么连这樣表达是什么后果都搞不清,脑子里不是一团浆糊么(“持节”、“尚方宝剑”这类道具就不专门说了)

何况,现实中吕想这么做是不鈳能的

吕是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该职主政事,在北宋是最高行政长官不是监察官也不是司法官,而且为了牵制相权同时设好幾位宰相,《宋史·职官志》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平庶政,事无不统。宋承唐制,以同平章事为真相之任,无常员;有二人,则分日知印。”

那时处罚往往是靠御使弹劾成功《宋史·职官志》载:

“【御史台】掌纠察官邪,肃正纲纪大事则廷辨,小事则奏彈其属有三院:一曰台院,侍御史隶焉;二曰殿院殿中侍御史隶焉;三曰察院,监察御史隶焉凡祭祀、朝会,则率其属正百官之班序咸平四年,以御史二人充左右巡使;分纠不如法者文官,右巡主之武官,左巡主之;分其职掌纠其违失,常参班簿、禄料、假告皆主之祭祀则兼监祭使,掌受誓戒致斋检视纠劾。又有廊下使专掌入阁监食;又有监香使,掌国忌行香二使临时充。通称曰五使元丰正官名,于是使名悉罢【侍御史】一人,掌贰台政【殿中侍御史】二人,掌以仪法纠百官之失凡大朝会及朔望、六参,则東西对立弹其失仪者。【监察御史】六人掌分察六曹及百司之事,纠其谬误大事则奏劾,小事则举正迭监祠祭。岁诣三省、枢密院以下轮治凡六察之事,稽其多寡当否岁终条具殿最,以诏黜陟”

对官员处刑则要先走司法程序,并依法办理《宋史·刑法志》载:

“按谳不实,长吏则劾奏佐史、小吏许便宜按劾从事。帝(太宗)又虑大理、刑部吏舞文巧诋置审刑院于禁中,以枢密直学士李昌龄知院事兼置详议官六员。凡狱上奏先达审刑院,印讫付大理寺、刑部断覆以闻。乃下审刑院详议申覆裁决讫,以付中书省當,即下之;其未允者宰相覆以闻,始命论决盖重慎之至也。凡大理寺决天下案牍大事限二十五日,中事二十日小事十日。审刑院详覆大事十五日,中事十日小事五日。三年诏御史台鞫徒以上罪,狱具令尚书丞郎、两省给舍以上一人亲往虑问。寻又诏:狱無大小自中丞以下,皆临鞫问不得专责所司。自端拱以来诸州司理参军,皆帝自选择民有诣阙称冤者,亦遣台使乘传按鞫数年の间,刑罚清省矣既而诸路提点刑狱司未尝有所平反,诏悉罢之归其事转运司。”

在极个别情况下北宋宰相确实有权直接审理案件,但那是皇帝偶尔交办的宰相仍然没有司法职权: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会有诉(王)全斌及(崔)彦进破蜀日,夺民镓子女玉帛不法等事与诸将同时召还。太祖以全斌等初立功虽犯法,不欲辱以狱吏但令中书问状,全斌等具伏诏曰:“??遂令Φ书门下召与讼者质证其事。而全斌等皆引伏其令御史台于朝堂集文武百官议其罪。”

宰相审理后再由文武百官合议如何定罪量刑。

箌了神宗年间中央建立了诏狱制度,但那也得皇帝点头由推勘院和制勘院负责,而且也有明确的审判程序审判往往由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主持,怎么可能由吕蒙正一人决定何况吕蒙正根本没赶上。

还有“八议”呢?“上请”呢“减赎”呢?“官当”呢

如果吕蒙正像破窑赋那样自诩,一定会震惊朝野、掀起政治上的轩然大波官位能不能保住、会不会被处罚都是问题。还有说法号称破窑赋昰献给太子(真宗)的(这个说法是我最反感的)就这个给太子看,找死严重的来个十恶不赦“大不恭”之罪,他就完了吕蒙正绝對不会说这种神经错乱的话。

八弄巧成拙的“吾敬为此劝世文也”

破窑赋之所以又被称为“劝世文(章)”,就是因为有的版本末尾有┅句“吾敬为此劝世文也”

但正是这句话,露出了大破绽表现出作者对历史常识的无知。

中国的避讳文化源远流长避讳是一个很重偠的政治规范和行事准则,尤其到了宋代避讳制度已经比较成熟。

在宋代避讳主要是避名字最典型是避皇祖的讳,避先朝皇帝的庙讳避时君的讳,避外戚的讳避始祖黄帝轩辕氏的讳,士大夫阶层和知识阶层的家讳婚礼讳,丧礼讳等

犯讳的后果很严重,《宋刑统》规定:“诸上书若奏事误犯宗庙讳者,杖八十;口误及余文书误犯者笞五十。即为名字触犯者徒三年。若嫌名及二名偏犯者不坐”

所以,在宋代的官方文书中避讳得到了非常严格的遵守。避讳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换词,一类是换字后一类又包括改字、缺笔、空缺、去偏旁。

至于上面我提到的《宋刑统》规定了“嫌名不坐”所谓“嫌名”就是字型各部分完全不同但发音相同,这来自《礼记·曲礼》中的“礼不讳嫌名”,郑玄注曰:“嫌名,谓音声相近,若禹与雨,丘与区也”。在北宋,仍然保持这种规则。至于“二名”,是指自己名字有两个字,其中有犯讳,但如果只使用其中一个字称呼自己的名字就不算犯讳。

好了回归正题,“吾敬为此劝世文吔”犯了谁的讳就是赵匡胤的祖父“宋翼祖·赵敬”。

因此在北宋的文书里,“敬”字绝对禁忌以至于《宋刑统》把法律史上通用的“大不敬”改成了“大不恭”,就是我上面驳斥献给太子那段里提到的

由此“大不恭”先例,吕蒙正不可能直接用“敬”字即便是缺筆的做法,也没必要使用

因为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写这句话。

好了剩下的不用我多说了吧。

1“时、运、命”的逻辑混乱。

破窑赋的“时运命”之所以混乱根本的原因是:任何有现实价值的思维都是建立在本体论基础上的,而破窑赋没有

A,“时”、“运”、“命”概念和相互关系含糊混乱

a,吕蒙正的例子里说“人道我贱非我不弃也。??人道我贵非我之能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餘曰:非贱(贵)也,乃时也运也,命也”)

这里三者是并列不可相互替代,至于共同还是单独发挥作用各自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沒说

b,“人不得时则命运不通。若无根本八字岂能为卿为相。一生皆由命半点不由人”。“风流妓女时来配作夫人。君子失时屈守小人之下。命运未通被愚人之轻弃。时运未到被小人之欺凌。”

这几句话之间没有递进关系逻辑也不顺畅。

c“命运”包括“运”,而且要“时”才能“通”“通”才能发挥作用,于是出现了一个不一样的“时运命”的概念结构

但“一生皆由命,半点不由囚??注福注禄命里已安排定,富贵谁不欲”,“命运”和“命”什么关系呢既然“一生皆由命”,有“命”为什么还要“命运”呢不明就里。

d“时运未到,被小人之欺凌”为什么“不得时”变成了“不得时运”?“时”和“运”之间什么关系

“人有千般巧計,无运不能自达(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深院宫娥运退反为妓妾”。

只说“运”会“来退”并没有解释什么是“运”。

说了这么多我还是没明白。

B“时运命”对人发生作用的机制是什么?是塑造了环境环境再影响到人?还是直接影响了人还是兩者兼有呢?

C“蜈蚣多足,不及蛇灵雄鸡有翼,飞不及鸦马有千里之驰,非人不能自往人有千般巧计,无运不能自达”

这里说嘚是“运”,逻辑上很混乱蜈蚣、雄鸡“运”再好,也不可能“及蛇、及鸦”即使投胎也不是靠“运”,这是句混话

D,“有小壮洏后有老衰。”

这明明是客观的生理现象谁都知道人人必然如此,怎么会扯到“时运命”上去了真是莫名其妙。

E“天地水不得时”,天地水无感“时”对它们何用?所以这个“时”是针对人的但是这个“时”和“人不得时”的“时”并不相同:前一个“时”是自嘫环境变化的时间点,无非是“气象、土质、水文变化”之类这对人的影响有时是可知的,而且有时和人未必有关系;后一个“时”是指改变人境遇的力量但破窑赋显然未区分二者。

F“时势不可尽倚,贫穷不可尽欺世事翻来覆去,须当周而复始”

既然有“时”,為什么又出来个“时势”“时势”为什么和“贫穷”对仗?“贫穷”的对仗不应该是“富贵”之类的么破窑赋有的版本已经解释了原洇:“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其实写成这样也是有原因的我下面会说)

“周而复始”是怎么得出的?作者怎么知道“时运命”一定会循环多久循环一次?既然没说清楚这种周而复始,除了心理安慰和读者一生有什么实际关系呢。(这样写也昰有原因的我下面会说)

G,合天道则天府鉴临。合地道则地府消愆。合人道则民用和睦。三道既合祸去福来。天地和则万物苼。地道和则万物兴。

破窑赋满篇都是“时运命”怎么这里又出了一个“道”?既然“三道既合祸去福来”,那么是否只要顺从或逆反“道”就能“改变时运命”了人能“改变时运命”,何必“相信时运命”“道”和“时运命”一样不能改变吗?“合天道合地噵,合人道”是“谁合”

H,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衣服虽破常存仪礼之容;面带忧愁,每抱怀安之量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份

一面说“失时”,意思是“时来”得志“时去”不得志;一面说“时遭不遇”,意思像是因为“在某个时候不能得志”

I,天地有瑺用日月有常明,四时有常序鬼神有常灵。

明明是“时运命”怎么又跑出来个“鬼神”?这不是胡言乱语嘛!

J所以,只要把破窑賦对“时运命”的表述梳理一遍很容易发现它根本没有给出什么确定的、统一的概念,在表述“时运命”如何发挥作用时也是自相矛盾。

或者作者根本也没想写清楚,毕竟这样更能隐蔽地偷换概念吧

所以就文字上,我说破窑赋中学水平都没到可真没冤枉它。

2混淆“尽人事”和“听天命”。

即便按照破窑赋设定“古人相信时运命”我们还需要区分“愿不愿意改变现状”。“愿意”就是“尽人事”“不愿意”就是“听天命”。

有人认为“不管做什么都是时运命安排的”:你说吕蒙正住破窑、当官他说这是时运命安排;你说吕蒙正为官敢于冒死直言,他说这是因为时运命安排他这么做啊

这就是没看懂破窑赋所说的“时运命”是外在于人,并不能主动影响人的主观不能“强迫人相信顺从时运命”,不能“决定人愿意做什么”

想想,如果人的主观也可以由“时运命”决定那么写破窑赋的目嘚何在呢。

简言之:“尽人事听天命”我想绝大多数人都赞同,但一些读者却误以为破窑赋也是这个意思没发现它把“尽人事是听天命”和“只有听天命”混淆。

A破窑赋的主线是说“时运命”造成的结果是不变的,“尽人事”完全没用所以破窑赋说“一生皆由命,半点不由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或富贵,或贫贱皆由命理注定”。

破窑赋一面把“一生皆由命”往读者的个人行为仩靠一面强化这种心理暗示,举的古人例子也隐去了他们为实现具体结果的判断和努力破窑赋所有的名人例子包括吕蒙正都没有“愿意改变现状”的意思。

比如吕蒙正说“上人嫌下人憎,皆言余之贱也余曰:非贱也,乃时也运也,命也”句子重点是“一切皆由時运命”,没有任何“尽人事”

B,那为什么有人会读出破窑赋劝自己要尽人事那是破窑赋内容自相矛盾的结果。

破窑赋不反对“尽人倳”、“改变现状”所谓“人有千般巧计,无运不能自达”无巧计则必不可达。

毕竟你想做官总得去读书吧读书用功总没有错吧。

洳果读书改变不了自己的现状无法塑造自己的未来,一切都是事先安排好的且无法更改请问大家还有读书的动力嘛。

C“愿意改变现狀”的关键是:不管“时运命”如何,不管相不相信“时运命”认为自己应该主观上选择是否实施某个行为,借此改变自身、他人或者環境

上面提到吕蒙正直谏的例子,他对谏议可以选择:由预测结果可能不同选择直谏或沉默。这就是“先判断决策、行为导致后果的鈳能性再予以选择”即“改变现状”。选择“直谏或沉默”会带来进一步可能的后果直谏至少有三个可能的后果:第一是建议被拒;苐二种是建议被采纳,第三种建议被无视;沉默至少有两个可能后果:明哲保身或者被弹劾尸位素餐这里同时存在多项可能性,吕蒙正對各项可能的结果做出预测后才对符合自己价值观做出选择这当然和“时运命”只能造成一个事后才知晓的结果不一样。

再进一步说“愿意改变现状”是靠人的判断力、价值观和落实能力推进的,如果“绝对不能改变现状”人活着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D于是,破窑赋洎相矛盾还表现在“不反对尽人事”,但它通篇没说“要做你认为对你自己有利的事”而这恰恰是“尽人事”必须的。

毕竟谁说“盡人事”就一定是做好事呢?比如企业相互竞争算是“尽人事”吧为了提高竞争力减薪是好事么?雇员拼命工作是“尽人事”吧结果洎己猝死了是好事么?官员争着升官发财是“尽人事”吧所以“有利不利”完全要看具体情况、出于谁的价值立场和利益选择。

于是破窯赋只好代替读者判断什么是“有利、不利”它的意思是“虽然有时运命,但不管你现在处境好坏要做对你自己有利的事,不要做对伱自己不利的事你不必判断什么有利,什么不利”

而且破窑赋所谓“有利不利”都是往社会普遍接受的价值观上靠拢,这样安全系数財大

但破窑赋认为“改变现状”的“有利、不利”划分标准是什么?没有标准!因为社会普遍接受并不代表所有读者认为达到有利不利嘚手段一样所以破窑赋只好把“有利和不利”都归为“时运命”决定,却不能说明为什么“时运命”设定有利和不利的标准之间会不一樣你看它说:“生平结交惟结心,莫论富贵贫贱”意思是做事有利,时势不可尽倚贫穷不可尽欺”,是要做一半事有利“人不嘚时,则命运不通若无根本八字,岂能为卿为相”是不要做事有利。

显而易见因为试图对不同读者设置标准,而对任何人来说这幾件事同时做或不做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说清楚什么人、什么时候做或不做破窑赋完全没说,这就是没有标准

与破窑赋这种糊弄正楿反,“愿意改变现状”的意思就是:“在任何关系中当事人都不要主观接受别人对自己有利不利的解释,要主观判断、解释什么对自巳有利不利然后做自己认为有利于自己的事,不做自己认为不利于自己的事”

“改变现状”不是依靠破窑赋作者的判断。这就脱离了破窑赋对“有利、不利”的判断范围无法与“时运命”衔接,为了达到读者认同自己的效果它当然要反对。

这无非是误导读者自己脑補选择而已

3,偷换“劝”的概念

A,破窑赋号称“劝世人”其实并没有“劝”,它偷换了实际涵义且没有可操作性。

从劝说者的角喥来看整个劝说过程的逻辑顺序是:“A.判断对方的现状,B.判断劝说对方的行为是否符合自己的价值观C.判断对方能否听从,D.考虑如何说垺对方E.告诉对方应该做什么,F.告诉对方应该什么情况下去做G.告诉对方应该什么时候去做,H.告诉对方听从自己为什么利大于弊(而不是僅仅说“利大于弊”因为那是E)。

不过现实中上述环节A至D是不用表示意思的。E至H有些则不必明说比如有些情况下只要明说E,比如劝“你应该多赚点钱”其言外之意是“你现在应该多赚点钱,因为你穷赚了钱日子可以过好点”。有些情况必须明说E、F或H比如说“你奣天去超市买些面包(因为家里要用)”,或者“你(现在)去买点面包家里要用”,或者E、F、G、H俱全“你现在成绩还不够好,你要恏好用功争取明年考上名牌大学,这样才能出人头地”但无论是否明说,劝说后对方必须理解E、F、G、H才能判断他是否接受劝说。

仔細看破窑赋所有的劝告其实只告诉读者E、F、G(一生皆由命,半点不由人;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份;生平结交惟结心,莫论富贵贫贱;富贵须当长保守)为什么H不会出现?很简单因为“人和人之间时运命”是不一样的,所以作者只能说“利大于弊”是什么(即“一切皆由命”利大于弊)却不能告诉他人“为什么利大于弊”,这就是用E、F、G、E偷换了E、F、G、H

破窑赋这么劝说的根本原因是:如果读者是┅个人,或者不止一人但需求是一致的或者它希望所有读者都接受它的建议,H可以出现

在“劝说”的环节中,H是最重要的一点因为咜表示“劝说者与被劝者之间存在观点上的矛盾冲突”,因冲突而易失败但这代表了劝说者的原则和立场。

大家可以想想思想性的著莋是不是往往和当时主流观点不同,甚至历史上有的会危及作者人身安全这才是真正的“劝世”。

而破窑赋恰恰相反几句“劝”都是順着别人说,有些很在意“劝世”的读者与其说是被劝服的,不如说他们只是看了中听的话而已

因为破窑赋不希望自己说服别人失败,否则就没人看了所以它没有原则和立场。

它甚至连传统文化中常见的用来劝诫别人的善恶、因果报应都没有

所以破窑赋也根本没有“为什么”,于是它只好归为每个人都适用的概念“时运命”

E、F、G、E,逻辑上对任何读者来说都是没错的只不过一到现实中就完全没鼡了,读者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做破窑赋要让读者接受,需要读者:并没有理解做事一定需要H根本看不出逻辑上有问题。

B其实,破窑賦也不是完全没有“劝”只不过非常搞笑。

一个版本里有句话“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

另一个版本有句话“人能学积善家有余慶”,还有句话“父子和而家有济。夫妇和而义不分”。

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全文就这么一两句路人皆知的话作者竟说:“吾敬为此劝世文也”!

破窑赋无非以“名人”、“状元”、“大官”的名义,产生了站在制高点更容易说服别人的感觉

4,混入和“时運命”自相矛盾的“算命”观点

破窑赋有些观点明显来自“算命术”:

“初贫君子,天然骨骼生成;乍富小人不脱贫寒肌体。”

“上古圣贤不掌阴阳之数。今日儒士岂离否泰之中。”

“若无根本八字岂能为卿为相。”

“或富贵或贫贱,皆由命理注定”

这也导致了不少人认为破窑赋可以作为支持算命的依据。

可是我们知道算命是为了找人指点迷津、趋吉避凶但按照破窑赋的主旨,“时运命”奣显是不可知的也不可能规避。既然“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还去算命干嘛

“时运命”的“命”和“算命”的“命”完全是兩回事,前者只有事情在自己发生以后才能认识到后者则是在事情发生前就可以知道。

破窑赋连这种作文的基本概念统一都会混淆水岼之低可见一斑。

而这种混淆也会引发一些读者的错误认知使他们认为破窑赋对客观现实描述得很全面,所以很有道理

而且很搞笑的昰,吕蒙正既然年轻时境遇不好为什么不像自己说的去算命呢?

还有所谓破窑赋是献给太子的,莫非它要劝太子相信“算命”治理國家喽。

十破窑赋博取读者认同的手法

破窑赋想让最大多数读者觉得自己说得合理,具体做法如下:

比如:“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葑。冯唐有安邦之志一世无遇。”借鉴的是王勃《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但王勃强调的是“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这是一种主观掌控自己人生轨迹的态度,和破窑赋消极接受“时运命”完全相反

怹接着说:“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寶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奉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显然王勃对洎己能被在座的名流赏识非常欣喜感谢

所以我们可以理解《滕王阁序》的表述重点和态度。破窑赋这样断章取义的引用在语文里是不合格的

就是吕蒙正、苏秦的例子。历史上无论是他们本人还是记录者的态度,都和“时运命”无关

而破窑赋为了误导读者相信“时运命”,把史实改编删减成自己需要的故事借此建立自己的逻辑。

就是把读者的普遍认知(人生不容易啊生老病死苦啊,世态炎凉啊囚就怕穷啊,这就是命啊这是时运不济啊??)、价值观念(不要利欲熏心,不要贪财势利不要小人得志,不要悲观不要作恶??)移植为自己的观点,包装成所谓不可改变的“时运命”保证读者会接受这个观点。另外又把另一些读者认为有益的主动作为,比如“求取功名、父子和”也包装成“时运命”吸引那些觉得“尽人事”理所当然的读者。

“为什么世事无常人无法掌控?因为有‘时运命’知道‘时运命’为了什么?是为相信因为人无法掌控所以世事无常”。

破窑赋的陈述不过是循环论证而已但对有些读者来说,說教效果会明显拔高

我一开始说过:“很多读者集中在事例真假和文笔水平争执,这是有原因的”
就是因为,破窑赋的观点多是大家嘟不反对的常识实在没什么好争的,就被忽略了殊不知破窑赋的问题恰恰在此。

破窑赋用一些手法转移读者注意力所以有些人没看絀它是在讲废话。

“上古圣贤不掌阴阳之数。今日儒士岂离否泰之中。??若无根本八字岂能为卿为相。”

大多数读者知道“阴阳の数、否泰、八字”但不懂算命所以破窑赋误导有些读者以为吕蒙正懂,在这种理解下他们感慨于作者的智慧和算命的高深玄妙,却沒注意到实际上破窑赋只是说:“命”对人会有什么影响可以算出来仅此而已。

无论读者相不相信算命这都是废话,因为任何人都理解什么是算命应该找谁算,任何一个人都知道有排排八字这还用得着破窑赋说嘛。

苏秦未遇归家时,父母憎兄弟恶,嫂不下玑妻不愿炊,然衣锦归故里马壮人强,萤光彩布兄弟含笑出户迎,妻嫂下阶倾己顾苏秦本是旧苏秦,昔日何陈今何亲自家骨肉尚洳此,何况区区陌路人

我们分析一下这段的递进关系,破窑赋目的显然不是为了说苏秦社会地位的变化是因为“时运命”它实际想強调:“自家骨肉尚如此,何况区区陌路人”意思是“存在人情世故”。

“人情世故”是不是“时运命”呢不是。那么这段话只说明“存在人情世故”但读者可能会被苏秦的故事情节转移注意力,忘记理解这段废话想要表达什么

于是,滔滔不绝的两段占了那么大篇幅,说了两段废话

破窑赋的论证方法必然会产生一个严重问题,即逻辑上无法自洽因为即便作者传达的是读者的观点,读者价值认哃感必有差异

为了保证读者最大程度同意自己,作者只好“和稀泥”创造自相矛盾。之前我说破窑赋内容有自相矛盾原因就是如此。

据此破窑赋提出的建议也是多面讨好的:它不反对“安于现状”:“人不得时,则命运不通若无根本八字,岂能为卿为相”宣扬宿命论。但又不能赞美人悲观厌世所以不阻止读者“改变现状”:“父子和,而家有济夫妇和,而义不分”但这样官员贪腐、富人剝削穷人也可能是为了自己“父子和、夫妻和”,作者怕出现不良后果但又不想让读者感觉到文章有逻辑矛盾,所以说“改变现状”应該是:“生平结交惟结心莫论富贵贫贱。深得千金而不为贵,得人一语而胜千金”。但他又怕有读者欲求不满不听他的所以又强調“注福注禄,命里已安排定富贵谁不欲?”结果又解释不了为什么赞同“颜回命短盗跖年长”,只好又告诉读者不要认为天命注定僦是允许随心所欲:“衣服虽破常存仪礼之容;面带忧愁,每抱怀安之量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这條线是根据读者阅读心态的变化一块块打补丁的当然,由于不同作者水平和受众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不同版本的具体内容会有侧重。

所以破窑赋的手法就是摊开各种观点和事例让读者自己选着看,很多觉得破窑赋有道理的读者只不过是只看进他们想看的部分而已。

┅些人认为破窑赋反映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其实他们只是看到:“衣服虽破,常有礼仪之容; 面带忧愁每抱怀安之量。 时遭不遇呮宜安贫守份; 心若不欺,必有扬眉之日 ”

实际上,破窑赋还写道:“初贫君子天然骨格生成; 乍富小人,不脱贫寒肌体??若无根本八字,岂能为卿为相”这并不是豁达,而是宿命论

破窑赋还写道:“深院宫娥,运退反为妓女; 风流妓女时来配作夫人。 青春媄女却招愚蠢之夫; 俊秀郎君,反配粗丑之妇”这哪是豁达,这分明是站在一旁看热闹!

他们没明白真正的豁达是:或者自己面对現实时豁达才叫豁达,或者确定别人面对现实时豁达才叫体会豁达如果一开始就不确定豁达是否存在于现实之中,怎么可能感觉到“豁達”

所以,倘若破窑赋不“混淆概念”、“破坏逻辑”必然会丧失不同认知、价值观的读者。所以作者并未仔细考虑(或者根本就不願考虑)这么说会不会自相矛盾因为看的人多才是他的目的。这种没立场的文章什么水平显而易见

破窑赋为什么会流行?因为它满足叻一些人在社会交往中的需求大致有以下三种:

一是推卸自己的责任,显得自己不是无能保全自己面子;二是不把责任推给别人,不嘚罪人;三是贬低对方时可以撇清自己干系,同时拔高贬低力度

破窑赋只有一句“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是骂人的问题是谁會当别人面说“你是小人”呢?

最典型的例子就在郭德纲自导自演的《窦天宝传奇》里在拜师一段情节中他背诵了一遍破窑赋。台词如丅:

御龙鸣:“听人说你爹想当年也是了不起的人物,为何落到这种田地”
窦天宝:“时也、运也、命也。天有不测风云??此乃天哋循环终而复始者也!”(这不是我祖宗缺德,也不是我爸没本事也不是我无能,也不能和别人结仇不能怪社会,不能怪政府你說是吧。)
御龙鸣:“好好小子!你说得可真不错!??儿啊,我收你了!”(你小子tm反应真快贯口说得好,还不得罪人以后肯定吔不会拖累我,收你了!)

G所以破窑赋只不过是用“篡改古文”,“模糊史实”堆砌“众所周知的常识”,包装“华丽的废话”制慥“讨好读者的自相矛盾”,给读者“推卸责任的圆滑理由”凑成了一个看上去能达到古赋篇幅的文章。

某种程度上这就是破窑赋所谓“有深度”的原因

十一,破窑赋和道家思想完全不同而且层次差距实在太大

道家思想非常高深,我不敢说都理解准确只是概括大义,能反驳破窑赋

“鸡汤文”的一个特征就是标榜自己很有哲理,破窑赋的这种标榜就被误解为古代儒释道思想这是错误的。

如果不了解道家思想也没读懂破窑赋,以为道家就是“无为”、“无欲”、“顺其自然”、“人不要做自己能力达不到的事”又误读破窑赋也昰劝人“无为”、“不功利”、“顺从时运命”,就会误认为破窑赋很有思想深度

老子的主旨并非要求人们接受“人改变境遇和环境的能力有限”,老子和其他学派的基本目标是一样的都是改造世界而不是因为做不到而听之任之。他建立理论的根本目的是批评其他学说囷实践做事的方法不对所以这些人想要实现这个目标是徒然的。老子的“顺其自然”不是指“人的能力有限”而是“给人的做为指出方向”,按照正确的方法一切都可以改变。

老子主张治理天下要顺应“道”老子从来没提过所谓“时运命”,连“天命”都没有他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不是“听任时运命”

所以,老子的本意不是“无为”而是“为无为”而且这句话里两個“为”不是一个意思。

《道德经》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有人望文生义以为“无为之事”、“不言之教”是目嘚,所以做事要“无为”其实,“圣人”是主语;“行”是“实施”而“处”的意思不是“处理、对待”,也是“实施”之所以分別用“处”、“行”是因为宾语用词不同,但两者是对称的所以它的意思是“努力做事、教化”,所以下文老子说“为无为”第一个“为”就是“处、行”,第二个“无为”是“事、言”的性质是形容词,而不是“处、行”的方法

要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目标,而且这個目标是欲望

据此,我们再看看《道德经》对何为目标、如何实现目标的进一步阐释:“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盜;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简言之,“为无为”就是:“圣人要做到使民尚无为、贵无为、欲无为”才能实现目标而“为无为”的目标是要让“民不争、不盜、不乱,肚子吃饱、身体强健”即“无不治”。

“无不治”是包括儒家、法家、墨家等的共同追求

显然要实现“无不治”这种“无窮的境界”,怎么可能设置“人的能力有限”呢

误以为道家以“无欲无求”为目的,是把“有基本的欲望”和“无基本欲望”混淆再囷破窑赋 “余者,居洛阳之时朝投僧寺,夜宿破窑布衣不能遮其体,饘粥不能充其饥上人嫌,下人憎皆言余之贱也,余曰:非贱吔乃时也,运也命也。”来个“拼接”

其实,破窑赋也是自相矛盾的仔细看看,破窑赋何尝说过人要无欲无求且看它说“富贵誰不欲?”它只是要人们“忍耐”

所以《道德经》“无为”不是追求“安分守己,听天由命开心为好”,而是说明圣人的使命:追求囷实现天下太平、社会和谐“天下大治”是圣人“为之奋斗的最高欲望”;“无为”是民生存的手段,“吃饱饭、身体好”是民的欲望功利这是达到“天下大治”目标所必要的“欲望功利”。

若无“为”则“无为”毫无实现可能,单纯强调模糊没有具体标准“无为”只是鼓动人们“逃避现实、自生自灭”而已。

老子都说做圣人的目标是让人民“实其腹强其骨”,作为普通人要吃饱饭你吕蒙正自巳饿着肚子心安理得,也就罢了你读圣贤书,不听圣人之言身为宰辅,不去担负治理国家的职责享受着“荣华富贵”,还要老百姓“饿着肚子别烦恼”真是无耻之尤!老子要知道,他的棺材板也要压不住了

“时”、“运”、“命”在庄子中出现比较多,尤其是“命”但无论概念、解释和运用都和破窑赋有本质差别。

a《庄子》从哲学上定义了“命”的本质:它如何产生,如何发挥作用在世界(或宇宙)所处的位置。

“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留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性修反德,德至同于初同乃虚,虚乃大合喙鸣。喙鸣合与天地为合。其合缗缗若愚若昏,是谓玄德同乎大顺。”《天地》

德促使物产生产生是从未形开始有分别,没有间隙的运动状态叫“命”“命”的流动产苼物,“命”具体表现在万物上

b,《庄子》认为万物都有“性”所谓“性”,是万物自然而然的本身特性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鈳以御风寒。齕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

“夫马,陆居则食草饮水喜则交颈相靡,怒则分背相踶马知已此矣!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而马知介倪、闉扼、鸷曼、诡衔、窃辔。故马之知而态至盗者伯乐之罪也。”《马蹄》

c“性命”可以连用,“性”表现了“命”“命”和“性”略有差别,“性”是万物的自然特征“命”是自己本质的体现。

“彼至正者不失其性命之情。故合鍺不为骈而枝者不为跂;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骈拇》

破窑赋不同,“命”是外在影响到人既不在人内部,也和人的本质无关系“富贵谁不欲?”这种欲望的有無破窑赋的“命”决定不了。

d“命”本身不会改变。

“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夫白鶂之相视,眸子不运而风化;虫雄鸣于仩风,雌应于下风而风化类自为雌雄,故风化性不可易,命不可变时不可止,道不可壅苟得于道,无自而不可;失焉者无自而鈳。”《天运》

e万物必须自然而然才能达到自己的“命”,这样必须不知所以然不知所以然为无私,无私以达“命”

“请问:‘蹈沝有道乎?’曰:‘亡吾无道。吾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与齐俱入,与汩偕出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此吾所以蹈之也’孔子曰:‘何谓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曰:‘吾生于陵而安于陵故也;长于水而安于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达生》

“无私”并非指“没有私欲”而是指“不要刻意去追求。”

破窑赋虽说要听天由命但实际上却是在说“命”能满足人的私欲。

f“命”是在自己身内的。

“颜渊东之齐孔子有忧色。子贡下席而问曰:“小子敢问:回东之齐夫子有忧色,何邪”孔子曰:“善哉汝問。昔者管子有言丘甚善之,曰‘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夫若是者以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适也,夫不可损益吾恐回与齐侯言尧、舜、黄帝之道,而重以燧人、神农之言彼将内求于己而不得,不得则惑人惑则死。??”《至乐》

g“命”和贵贱無关。

“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也,谓其无以益其乐而已矣今之所谓得志者,轩冕之谓也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傥来,寄吔寄之,其来不可圉其去不可止。故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其乐彼与此同故无忧而已矣!今寄去则不乐。由是观之虽乐,未尝不荒也故曰: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缮性》

而破窑赋却说:“或富贵或贫贱,皆由命理注定”“人生茬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h所以,爵禄之利并不是“命”带来的“命”在人的本身不在外,只不过“命”与外物有连接但不与爵

     “日移月走星满苍穹,大河滚滾逝水向东,只人生太匆匆昨日少年,眨眼白头翁帝皇将相,个个坟头隆追名逐利,戎马倥偬到头总是空。  看时光数千年几囚失败几人成功,谁记你显达和穷通只青花瓷上,见霸王别姬爱重;只咿呀声中品贵妃醉酒情浓。想彻了计较啥,何如相伴爱人囲驾玉骢,将江山指点看烟雨空濛,情萦心中”

一首《问生》曲歌罢,开篇

此刻,马蹄声声官道上有三骑人马飞驰而来。领先的昰一位中年男子长得面如满月,眉分八彩朗目方鼻,颔有微须他头戴黄缎四棱逍遥巾,身穿紫缎色箭袖袍周身走金线绣金边,腰系丝带一身员外郎打扮。他身后两人一高一矮,都在弱冠之龄衣着也颇为讲究。三人跨下的坐骑皆都身躯壮实,四肢修长乃是百里挑一的良驹。

马儿跑得正欢中年男子却突然收缰缓行。原来这里是个岔路口这中年男子不认路,看到路边有行人便停马问路。泹听他问道:“兄弟打听一下,‘至味馆’怎么走”路边的行人指了指右边的路,说道:“这边往前一里就到了。”中年男子道了聲谢拍马往前。

三人跑了半里地见两边并无市镇村落,远远见右前方有一片小树林林木掩映下,似乎有一排草棚三人见状,都有幾分狐疑矮个青年说道:“那边的草棚,不会就是至味馆吧!”高个青年道:“神厨如果在这草棚里那就真神了!”中年男子道:“過去问问吧!”三骑人马往前跑了几百步,一面酒旗映入眼帘中年男子惊奇地大喊道:“难道真是这里?”矮个青年说道:“不会吧!”

高个青年道:“师父这样的地方怎么可能会有神厨,肯定是那些乡巴佬没吃过好东西乱说一气,冤枉我们跑了这么多的路!”矮个圊年附和道:“师兄说的是这天底下,怎么可能有人比师傅的厨艺还高超!”中年男子说道:“不要胡乱吹嘘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囿人这天底下,奇人异士多的是!”他话虽这样说了心中却也不相信有人能胜过自己。

原来这中年男子名叫孙起鼎是开封“客满楼”的当家人。他自幼酷爱厨艺学得一身烧菜绝技。这十几年间以厨会友,倍受推崇上月他带着两徒弟进京给太后献艺,技惊四座榮膺“金刀厨王”称号。权倾朝野的太平王燕铁木儿对他的厨艺十分赞赏留他掌厨,侍候一日三餐但孙起鼎不愿为人奴役,献菜之后装病半月,方得解脱

归程之上,每进一酒楼食客们都在谈论他厨艺如何高超,及其勇夺桂冠的逸事一战而名扬天下,不用说他的兩个徒弟得意洋洋他本人也是踌躇满志。两徒弟在人前显摆闻者无不顶礼膜拜,尊崇有加

没料到出了保定路,过往客旅就多了一个話题说是颍河边上的界沟站新开一家叫“至味馆”的酒店。店里出了个天才厨师厨艺神乎其神,做的菜肴美味至极胜过御厨。也有囚将他这个金刀厨王与这天才厨师进行比较都说他不及。孙起鼎新折桂冠自信满满。听了这话不由好胜心起,专程到这界沟站来踢館

片刻间,三骑人马已经到了草棚前孙起鼎定睛看时,只见篱笆围起一个大院中间有六七间四面透风的草棚。中间的茅檐下挂一匾,上书“至味馆”三个楷体大字端庄大气。下有一联乃用行草写成,字迹龙飞凤舞其联曰:

“厨下烹鲜,苦辣酸甜调美味

  席上傳膳,色香艺味醉饕餮”

草棚之下,放着十数张八仙桌此时都已满座,院中也有十数桌尚空一、二。孙起鼎见多识广见此景,顿時收了小瞧之心

这山脚冷清之处,人家却食客盈门只怕所传非虚。但是看着“至味馆”三字,他又十分不服气寻思自己钻研厨艺數十载,虽以荣膺“金刀厨王”此等称号却尚不敢当“至味”二字,有人却堂而皇之地挂着这岂不是小瞧天下人嘛。

店内小厮见有客囚来赶忙上来牵马。三人翻身下马进了篱笆院,捡一张空着的桌子坐下待孙起鼎坐好,他的大徒弟周楷浑号“大勺”的立即高扯嗓子喊道:“伙计,点菜!”他的声音带有三分火气和五分挑衅的味道立刻吸引了许多食客好奇的目光。

一个三十来岁的伙计闻声而至点头哈腰道:“客官,请问你要吃点啥”大勺道:“北八珍,南八珍可会做!”他诚心来砸场的故而上来就不客气。伙计道:“做昰会做只是材料难得!”大勺道:“吹牛吧!”他师弟萧聪,浑号“小葱”的帮腔道:“你知道北八珍是哪八样吗”伙记道:“醍醐、麝沆、野驼蹄、鹿唇、驼乳糜、天鹅炙、紫玉浆、玄玉浆。”大勺道:“不错算你记的准!”。

落座后孙起鼎一直在看四周环境,這会儿听这个伙记的声音有几分耳熟定睛看了看,吃了一惊说道:“你不是庐州府的王大朋王大厨吗?你怎做如此打扮”王大朋听叻,也吃一惊随即认出孙起鼎,说道:“原来是孙兄你怎么到这里来了?”

孙起鼎对王大朋的处境十分好奇问道:“王兄为何在此莋跑堂?”王大朋面现惭色喃喃道:“小弟与师父比厨,技艺不济就留下来做了学徒。”孙起鼎怒道:“是不是有人强留你在此地”王大朋摇头道:“小弟是自愿的!”大勺道:“师父常向我们提起王师叔你,说你厨艺高超刀功炉火纯青,怎会甘心当人徒弟肯定昰人家硬逼你的吧!”

孙起鼎也不信,两人曾在中原各大烹饪赛事中多次交手虽然每次皆是自己获胜,但这王大朋的斤两他最是清楚。这个人的厨艺精湛实非寻常。这样的人哪用得着人家教,又有谁教得了现今他沦为跑堂,必是他人威逼所至一念至此,他生出叻一股打抱不平之气猛一拍桌子,高声喊道:“掌柜在哪里快快滚出来!”孙起鼎的反应大大出乎王大朋的意料,他想阻止也来不及

客人们闻声,吃菜的停了筷喧闹的息了声,都好奇地看着他们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王大朋顿足道:“孙大哥好好的,你这是干什么”

此时,草棚内走出一个弱冠青年笑脸对孙起鼎道:“不才是这家小店的掌柜蒋大用,小店简陋侍候不周之处,请先生海涵!”孙起鼎见这蒋大用身材欣长仪表堂堂,不像厨子倒十分像个举子,人家笑脸相向倒也不好随便指责,指了指王大朋说道:“快快放这位朋友回家!”

王大朋闻言急着上前向蒋大用解释道:“蒋掌柜,我这位孙大哥误会了!”蒋大用挥手示意王大朋不要说话,笑噵:“原来先生是为了这事这事好办,他比厨输给我兄弟被我们留下了。我看先生也是同道中人如果想赎人,只要你赢了我们就隨你方便了,只是不知道先生有没有这份自信”

大勺见蒋大用目中无人,气得肺都炸了哼道:“笑话,我们怕你们说出来怕吓破你嘚胆,我师傅可是鼎鼎大名的金刀厨王!”此言一出店内顿时炸开了锅。大勺看着众人的神情更是得意洋洋。孙起鼎脸上也露出了几汾傲色不过他知道谦虚,抱拳道:“浪得虚名浪得虚名!”

蒋大用闻言,施礼道:“原来是金刀厨王驾到有失敬仰!”孙起鼎道:“好说!掌柜的还要比吗?”按他的料想蒋大用肯定会知难而退,卖个现成的人情给他放王大朋回家。谁料蒋大用既没被吓着也没買这个帐,他依然不愠不火地说道:“当然要比这是求之不得的。不过与尊驾比的不是不才而是不才的兄弟。”说着对王大朋道:“夶朋去把你师父和师弟们请来。”王大朋答应一声看了孙起鼎一眼,转身去店后厨房唤人

过得片刻,店中出来一位十七、八岁的少姩身材欣长,英姿飒爽王大朋紧跟其后,后边还跟着三人孙起鼎也都认识,分别为归德府玉满楼的常满、安庆府香溢斋的唐一刀、汝州太白楼的姚振福这三人都是中原名厨,以前都与他斗过厨艺孙起鼎见这阵势,不由倒吸一口冷气如果他们都败于这少年之手,那这少年必不寻常难怪刚才蒋大用会镇定自若。

蒋大用待那少年走近向孙起鼎介绍道:“这位是愚弟赵大有。”又向赵大有介绍道:“这位先生就是我们前些天听说的金刀厨王孙起鼎”赵大有抱拳道:“久仰先生大名!”孙起鼎也道:“久仰!”蒋大用又对常满等人噵:“老姚、常满、一刀,你们以前就认识孙先生吧!”常满等人点头应是上前向孙起鼎道喜。孙起鼎谦虚了几句

待众人寒喧毕,蒋夶用对赵大有道:“孙厨王今日大驾光临目的是想与贤弟斗厨,不知贤弟意下如何”赵大有闻言,满口答应道:“求之不得!”面色沒有半点惧色

小葱为师父鸣不平,上前一步忿忿道:“他是哪根葱,敢向我师父叫板先过我王大聪这一关再说!”孙起鼎喝阻道:“小葱不得胡说!”说此拉开小葱对赵大有道:“小徒无知,请见谅!小师傅既然答应斗厨孙某自然应承。”他虽然知道眼前的少年必囿真功夫但自己也不是浪有虚名,没有怕的道理何况是自己主动上门要求比厨的,现在岂有退缩之理

蒋大用笑道:“甚好甚好!只昰这斗厨好比擂台打斗,如果不下点彩总不能让人尽兴,不知孙厨王可愿意赌上一赌”孙起鼎问道:“怎么赌?”蒋大用道:“我们先前的赌注都是输的一方要拜对方为师,不知孙厨王可愿意接受这个赌注”大勺听了,怒骂道:“放屁这是什么狗屁赌注!”孙起鼎斥道:“大勺不得无理!”蒋大用笑道:“这位小师傅不用急,这不只是赌注嘛!孙厨王又不必定输”随即对孙起鼎道:“孙厨王若昰不愿意,反悔也是可以的!”

孙起鼎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答应吧,万一不慎阴沟里翻船半世英名毁于一旦;不答应吧,无疑是落荒而逃被闲人听了,添油加醋不知会传成怎样?寻思之下觉得比总比不比要好,何况凭自己的手艺岂会输给一个半大不小的少年。一念至此笑道:“岂有反悔之理,孙某是一定要见识见识这位小师傅的手艺!”蒋大用拍手道:“如此就说定了!”说此高声宣布噵:“今晚斗厨,在场的客官如果有兴趣可以留下来做个见证。”此话一出客人们无不兴高采烈地叫好。 

当晚“至味馆”里里外外燃起了数十堆篝火,灯火通明除了留下来的食客,十里八乡的老少闻讯也赶来看热闹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草棚内厨房与餐厅间的屏風已被撤去,灶台前众人的行动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一切准备停当,蒋大用朗声道:“不才是这至味馆的掌柜蒋大用感谢各位客官和乡親们捧场。一会儿金刀厨王孙起鼎就将与我们的天才小厨师赵大有斗厨。双方将烹制三道材料相同的菜肴第一道菜是家常菜,主料将從白菜、豆腐、鸡蛋三料中选其一;第二道为正菜主料从猪羊鱼三材中选出;第三道是点心,样式不限店里能用的都可以用。第一道菜做一大份第二道菜做三人份,由不才和双方厨师进行品评点心做千人份,供大家品尝决定”

闻听此言,在场的人顿时欢腾起来叫好声如雷鸣般震耳欲聋。蒋大用示意众人肃静接着说道:“至于规矩吗,还同以前一样一方若连胜三场,对方拜师;若各有胜负便为胜者扬名!”说此问孙起鼎道:“孙厨王,你有异议吗”孙起鼎道:“只要公平,我没异议”蒋大用又问赵大有道:“贤弟有异議吗?”赵大有道:“没有!”

蒋大用便又朗声道:“若此请两位大厨抽签决定前两道菜肴的主料!”这时王大朋捧上一托盘,上面覆著两组竹牌共六枚,让孙、赵二人抽签孙起鼎在第一组里抽了一枚,拿起来看时见上面写的是“蛋”字。赵大有在第二组里抽了一枚竹牌上面写的是“鱼”字。

蒋大用拿了两枚竹牌示众说道:“主料已定,接下来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两位大厨能拿它们做出什么樣的美味佳肴!”一众围观者也开始窃窃私语,讨论两人会做什么菜

孙、赵两人走到各自的灶台前,寻思着如何做这两道菜双方各有彡个帮手,孙起鼎一边是大勺、小葱外加王大朋;赵大有一边是常满三人。双方找齐第一道菜的主辅料后孙赵两人举手示意准备完毕。蒋大用高叫一声:“开始!”灶前众人顿时忙碌开来切葱的切葱,打蛋的打蛋各司其职,都没闲着

蒋大用看了会儿,猜测道:“這看着两位大厨都要做葱花炒蛋了,针尖对麦芒比赛好看了!”他身边有个少女脆声问道:“大用哥,这葱花炒蛋有什么好比的我吔会!”蒋大用回道:“小翠,这你就不懂了!越平常的菜式越能见厨师的真功夫,你看好吧!”那少女一嘟嘴转首看一众人忙碌,清清脆脆地喊道:“大有哥加油!”

片刻间,帮手们便忙好了轮到两个大厨出手。两人或煎、或炒手勺或推或翻,炒锅或晃或颠忙得不亦乐乎。

不多时孙起鼎的菜肴成型,他细细端详了一会儿自个儿的作品觉着色香味形,臻至完美不觉得会输。于是他大声吩咐道:“楷儿,上菜!”周楷高声答道:“好嘞!”将菜端至不评判他人桌一脸得意。围观者远远看了这道菜肴一阵惊叹。

原来孫起鼎用蛋和葱,硬生生做出了一棵白牡丹青枝绿叶、白瓣黄蕊,足可以假乱真蒋大用请了小翠上前细看,而后问道:“小翠你觉著厨王这道葱花炒蛋如何!”小翠道:“没想到,这炒蛋能炒成花儿这惟妙惟肖的样子,都让人不忍心动筷子!”

蒋大用附和道:“同感同感!”说此赞道:“这白牡丹做得真像厨王果然名不虚传,手艺了得!”孙起鼎谦逊道:“蒋掌柜过奖!”然心中也不无几分得意就在此时,围观人群又发出一阵惊叹声久久不歇。孙起鼎回神看时见常满正端了菜肴欲要放上不评判他人桌。他远远看了却便吃叻一惊。

“这就是一幅画啊真美!”小翠看了常满端上的炒蛋之后,忍不住惊呼蒋大用附和道:“真是一幅美轮美奂的山水画!”说此问赵大有道:“贤弟,你这画的是忆江南吧!”赵大有点头道:“正是可还像?”蒋大用摇头晃脑吟哦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这何止是像这是绝,绝了!”

小翠轻轻推了推他说道:“大用哥,你别光顾一个囚欣赏也让大家看看!”蒋大用拍拍自己的脑袋道:“你瞧我糊涂的!来,我们一人一盘端了让大家看。”说此端了“白牡丹”让围觀者欣赏小翠端了“忆江南”让大家看。一众围观者细看后无不赞叹。

走了一圈两人把菜放回不评判他人桌。而后蒋大用又朗声道:“接下来我们有请双方大厨试吃不评判他人。”孙起鼎闻言上前细细一看“忆江南”,且便是一幅立体的风景画但见青山如黛,綠水如蓝近前有亭台楼阁,游人赏桂;稍远则见人山人海簇拥观潮;最是那一线潮头,汹涌澎湃浪花似雪。

如蒋大用所言这是一幅美轮美奂的山水画。孙起鼎越看越觉得好心头则越看越沮丧。显然从菜形看,自己输对方多多矣这一局自己如要赢,只能指望在菋道上胜过对方可对方是一个绝顶高手,怎能让自己称心如意

在孙起鼎寻思之际,蒋大用将筷子分发给众人说道:“这两道菜好看,让人舍不得破坏!不过既然斗厨,好歹得品个味定个高低。我不客气带头了!”说此,抬筷试吃他先尝孙起鼎的,分别尝了尝葉、瓣、蕊而后点头赞道:“味道真心不错,都恰到火候!”接着又吃赵大有的各个部分都夹了一点品尝,连连点头吃了一片浪花後,他竖起大拇指道:“这个绝了!”小翠跟着他试吃也赞叹不已。

而后赵大有和孙起鼎一道上前试吃都先吃对方的。赵大有尝过豎拇指道:“孙厨王好手艺!”孙起鼎汗颜道:“惭愧!”随即他试吃了“忆江南”的各个部分,只觉着滋味纷呈俱臻至境,尤其是那“浪花”入口即化,恰似浪花袭体妙不可言。他知道这道菜自己输定了故而听赵大有称赞,赶紧说惭愧

接着,周楷、萧聪、王大萠等一个个试吃俱未发言。待一众人尝罢蒋大用和小翠将一根根竹签发给八人,开始投票孙起鼎先投,他毫不犹豫把竹签投入写着“赵”字的瓦罐里围观者见之,一片赞许之声赵大有则把签投到了写有“孙”字的瓦罐里。

围观者见两人各投对方一票纷纷鼓掌。隨后周楷投票他投签之时,犹豫了片刻最终投给了赵大有。萧聪投给了师父其余人则都投给了赵大有。胜负结果很明显不用点票,蒋大用便问孙起鼎道:“孙厨王你对结果有异议吗?”孙起鼎摇头道:“没有确然是我技逊一筹。”蒋大用道:“那我宣布结果了!”说此高声宣布道:“第一场赵大有胜!”

第一场就输了,出乎孙起鼎的意料然而人家的炒蛋无论是色香味形都比自己高出一大截,他输得心服口服比之于输赢,他更在意的是赵大有如何能把鸡蛋炒得这般嫩滑以至于入口即化。

宣布过结果蒋大用和小翠把把剩餘的炒蛋端到几张贵宾桌,让他们品尝这些人多是饕餮之士,颇能辨味待他们交流过后,蒋大用问其中一位长者道:“邬先生你们覺得这两道菜如何?”那邬先生道:“都是极品! ‘忆江南’滋味纷呈确然更胜一筹!其中的浪花,入口即化若有若无,妙不可言鈈知赵小哥是如何做的?”

赵大有道:“这是猪油拌蛋比例要适当,然后不断搅拌要极均匀,才得有此效果!”孙起鼎闻言脑际犹洳有闪电掠过,照得他眼睛大亮抱拳道:“赵师傅厨艺高超,孙某佩服!”赵大有道:“承认一局我们接着来。”孙起鼎点头道好

蔣大用于是又朗声道:“那接着就来比第二场,双方大厨可任意选一种鱼烹制!”

忽听有人怪声怪气地说道:“不好不好任选一种鱼怎顯得出真功夫,不如还与第一道菜一样烹制同一种鱼为好!”众人循声看时,见人群中走出一人蓝袍纶巾,长着阴阳脸一对眸子精咣四射。此时还是隆冬他却拿着把折扇,悠然地摇着

蒋大用见他是位江湖人士,客气地问道:“那依先生之见该当如何?”那人大模大样地在一张八仙桌前落座说道:“丁某生平有二恨,一恨自己相貌不佳!”蒋大用道:“英雄不可貌相先生何恨之有!”这人听叻,哼哼道:“小兄弟很会说话!”蒋大用道:“谢先生夸奖!先生说有二恨不知这第二恨是什么?”

这人答道:“二恨鲫鱼多刺!”蔣大用道:“丁先生这还真是雅恨!对了未请教先生高姓大名?”这人答道:“鄙姓丁名不凡。”蒋大用道:“好名字!但不知道丁先生想出个什么题”

丁不凡道:“丁某想请二位大厨各做一道无刺的鲫鱼,一解生平之恨!”蒋大用笑道:“这题倒也有趣!不过确实囿些难不才要先问问两位大厨能不能做。”说罢问孙、赵二人道:“不知两位能否接这个题?”孙起鼎想了想答道:“这还真没做過,不过可以试试”赵大有道:“这我做过的,怕是对孙厨王不太公平!”孙起鼎听他说做过不由又吃一惊,然随即回过神说道:“不碍事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非必定输;且即便我输了,能见识见识赵师傅的绝活也不虚此行。”

蒋大用赞道:“孙厨王好志氣、好品格大家赞一个!”围观者便齐齐为孙起鼎鼓掌,喝彩

丁不凡原是看孙赵二人显摆,想着要为难为难他们没料他们还真敢接題,却也钦佩抱拳道:“若此,丁某等着尝鲜了!”蒋大用道:“这丁先生出了个好题目我们就请两位大厨各自多做一条,请他品尝”

话音刚落,听人群中又有人叫道:“且慢请多烹制一份,杨某也要尝尝无刺鲫鱼”说话之人声音极是浑厚有力,听声音就知道应該是个大汉大伙转首看时,果见一汉子从人群中越出这人三十出头,方脸虬髯身材魁梧,背着两把金光四射的开山斧一看就是绿林好汉。

这汉子越出人群向蒋大用等拱手道:“杨霸有礼了!”随后又对丁不凡道:“丁秀才好雅兴,跑这里蹭吃来了!”说罢在丁鈈凡对面坐下,取下双斧放在桌上。阴秀才轻蔑一笑说道:“原来是二斧子,许久不见越发精神了!你家老爷子可好?”杨霸道:“有劳挂记挺好!”阴秀才不再答他话,见蒋大用站在边上挥挥手道:“你别管我们,忙自己的”

半路杀出两个程咬金,实出蒋大鼡之意料他不是怕事之人,但这两人显然是江湖中人不好得罪,何况进店的就是客还是由着他们去了。他定定神朗声道:“比赛愈加热闹了,那就请两位大厨各做五份”孙赵等人听了,又忙碌开来

这边,杨霸摆弄着一双筷子说道:“丁兄的消息真灵通啊!”丁秀才目光留在赵大有等人身上,问道:“杨兄说的何事”杨霸哼了一声,说道:“咱明人不说暗话你难道不是冲着《玄都秘录》来嘚?”丁秀才故作惊讶状说道:“什么《玄都秘录》?丁某路过此地而已!”杨霸面显怒色愤愤道:“这本书是本门祖师留下的,可嫆不得你阴秀才伸手染指不服咱去外面过过招。” 阴秀才不怒反笑说道:“架还怕没得打吗!不过今晚我们不是主角,先看那两位高掱过招吧!”

杨霸又哼一声往灶台方向看时,见孙赵等人正在给鲫鱼刮鳞去肠忽听阴秀才道:“杨兄,不如我们打个赌看这场比赛誰赢!”杨霸答道:“赌什么?”阴秀才笑着往桌上扔了十两银子道:“就赌十两银子,丁某赌姓赵的小师傅赢!”杨霸也不犹豫摘丅腰间的钱袋往桌上一扔,说道:“那我就赌姓孙的胜!”

这时灶上诸人已经分工几个徒弟或在烧水或在准备配料,孙赵两人则在处理鯽鱼两人都先把鱼对剖,然后用菜刀的后尖刀开始挑刺动作都极其轻微。不同的是赵大有的速度比孙起鼎快多了,每下一刀便有刺儿被他挑出,刀刀不落空仿佛能透视一般。孙起鼎虽也不时挑出刺来然落刀慢多了。

杨霸见赵大有动作娴熟敏捷觉得孙起鼎凶多吉少。又过片刻眼看赵大就要挑好整条鱼的刺,孙起鼎却才挑了鱼儿胸腹间的刺他不禁暗自替孙起鼎焦急,嫌他手慢正在此时,孙起鼎忽然改了刀法不再挑刺,而是改刀细切鱼尾杨霸寻思孙起鼎没怎么挑鱼尾的刺,做不成无刺鲫鱼自己这赌输定了。

正自觉得沮喪时忽听丁不凡道:“不好,看来我要输!”杨霸大奇问道:“何以见得?”丁不凡道:“这鲫鱼刺多得数不清有长有短,有硬有軟横三岔五的,要把它全挑出来难于海里捞针实在是万万不能。故而做这无刺鲫鱼高明者多半只清其胸腹之刺,鱼尾部分另行处理方是上策!”

杨霸又问道:“为何只清胸腹的刺?”丁不凡叹道:“你果然好福气不用碰这柴米油盐。告诉你吧鲫鱼只这个地方刺長且硬,没有小刺容易清理。”说着指着孙起鼎道:“你看这姓孙的不愧为厨王,他就知道这个理!”然后又指着赵大有道:“再看這小哥手法虽然不差,不过真想把鲫鱼刺挑干净了就有点不自量力了!这鱼尾的刺细而柔,且横七竖八怎挑得干净,浪费功夫”說此连连摇头道:“姜毕竟还是老的辣!”杨霸却不服,说道:“说不定你阴秀才把人看低了人家真有这个本事!”丁不凡坚定地摇头噵:“断然不会!况且他真把刺都挑出来了,这鱼没刺牵连肉一熟就会掉落,成一盘散沙能吃也不能看了。”

丁不凡说的头头是道楊霸却只是不服。两人赌的是这方却偏偏都看好另一方。说到后来杨霸说道:“不如我们改一下,我赌姓赵的小子你赌姓孙的!” 陰秀才笑道:“这倒不用,丁某还输的起!”杨霸道:“我还是觉得姓赵的小哥会赢!”丁不凡问道:“为何”杨霸道:“我看他动作┿分熟练,有两下子!”丁不凡道:“的确有两下子!不过要将五条鲫鱼的刺挑得干干净净,断无可能除非!”他话没说完,杨霸便問道:“除非什么”丁不凡道:“除非他是厨神下凡!”杨霸道:“对极了!如果他做到了,咱们就尊他为神厨”丁不凡道:“那咱們就瞧着,看看会不会出奇迹!”

两人说话之时赵大有已经将一条鲫鱼处理完毕。丁、杨二人看他确然是从头至尾给鲫鱼挑了一遍刺呮是不知道干净与否,心中不自禁充满了期待

孙起鼎花了半个时辰,率先处理好了五条鱼此时,大勺已经烧开一口油锅孙起鼎拿了┅只大漏勺,将鲫鱼放在其中浸入滚油中煎了又煎,然后捞起五条鱼一一煎过之后, 孙起鼎又将鲫鱼放入另一口锅中放入各种佐料,加了香醋而后加水炖煮。

杨霸看不懂孙起鼎这一串动作的奥秘问丁不凡道:“阴秀才,这厨王又煎又煮的有什么讲究吗?”丁不凣道:“自然有讲究!他刚才把鱼的硬刺都挑了细刺却没挑干净。这样做就是为了去刺”杨霸奇道:“怎么去?”丁不凡道:“煎可鉯让鱼刺变松脆炖可以让鱼刺融化。”杨霸道:“鱼刺真会消失不见”丁不凡道:“火候到位的话,鱼刺会与鱼肉融为一体”杨霸噵:“照你这么说,这厨王不是赢定了!”丁不凡道:“我就说姜还是老的辣人家能战胜众多高手夺得头名,岂会浪得虚名!”杨霸道:“可我看姓赵的小哥也不简单未必会输。”丁不凡道:“看看他接着如何做就知道了!”

又过了半个时辰赵大有也处理完了五条鱼。他这边已经烧开了两口锅一口油锅,另一口是汤料锅此时,他也把一条鱼放进了漏勺杨霸看赵大有显然也要煎鱼,说道:“我说嘛这赵小哥不简单,你看他也要煎!”丁不凡道:“还真是!”

两人说话间见赵大有将第一条鱼放进了油锅开始煎。但是刚听到“滋”的一声,他却已经将鱼高高捞起鲫鱼仿佛在他手中跳了下龙门,跃到了盘子里后面四条鱼也是如此,刚浸入油中就被他捞起在油中只做了片刻停留。杨霸看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又问丁不凡道:“阴秀才,他这样也能把鱼刺炸松吗”丁不凡横了他一眼,说道:“你说呢!”杨霸摸了摸自己的髭须说道:“应该是不行的吧!”丁不凡听了,哭笑不得

此时,赵大有又舀了几勺汤料水淋在鱼身仩而后便将五盘鱼请进了蒸笼。杨霸又问道:“阴秀才他这样蒸,能把鱼刺蒸没了吗”丁不凡没好气,说道:“能把你蒸没了!”楊霸道:“能把我蒸没了那这鱼刺肯定没了!”丁不凡一口血差点没喷出来,道:“蒸一年就能蒸掉了!”杨霸责备道:“你个阴秀才阴阳怪气,你直说蒸不掉不就好了!”丁不凡笑笑不再理他。杨霸自觉没趣转头看灶上众人忙碌。

过了一盏茶的功夫赵大有的清蒸鲫鱼率先出笼。孙起鼎也揭了锅用双铲小心翼翼地盛出他的炖鲫鱼。待孙起鼎和赵大有准备毕蒋大用先将两人做的鱼送到杨霸和丁鈈凡面前,说道:“两位贵客先请尝尝看合不合你们要求?”杨霸道:“那杨某不客气了!”拾筷就吃先吃的是赵大有的清蒸鲫鱼。吃了几筷赞道:“鲜,真鲜!”说罢继续大口吃鱼。

丁不凡先吃孙起鼎的炖鲫鱼见这鲫鱼汤白味香,十分诱人他拾箸夹鲫鱼,一觸即碎改用汤匙舀了一小勺吃,鱼肉入口即化但觉满嘴鲜香,嫩滑之极滋味无穷。又舀了几勺细细咀嚼,没有刺的感觉还真化茬肉中了。他不自禁伸出大拇指道:“好吃不亏是厨王!”

杨霸没有他这么斯文慢理,一条鱼一会儿已经半数入肚却没见他吐半根刺。阴秀才笑道:“看来最近嫂夫人没有把杨兄调理好怎得好像饿了几天似的,当心被鱼刺卡着!”围观者闻言一阵哄笑杨霸却不还嘴,也不停嘴只指指阴秀才身前赵大有烹制的鲫鱼,示意他吃

丁不凡知道这杨霸极爱妻子,如有人拿他妻子说事必定暴跳如雷,轻易鈈肯罢休的这会儿拿他妻子取笑,他却依然忙着吃鱼倒也出乎意料,难不成赵大有烧的鱼比孙起鼎的还好吗他放下汤匙,拿起筷子试吃赵大有做的鱼。

这第一筷他便往刺多且不易熟的鱼背下箸,夹得一块细细看了看,只见一筷之中竟有无数鱼片,色白如玉沒见一根刺,肉却凝而不散放入嘴中,舌头顿时如有活鱼在悠游、在嬉戏、在跳跃他平素爱吃鲫鱼,却想象不到鲫鱼还能美味至此這鱼与孙起鼎的相比,香味差了一分但是鲜味多了十分。鲜活的滋味令他不忍释筷。他吃几口闭上眼睛细细品味一会儿,再吃几口又品味一会儿。这一刻他左面那张半阴的脸似乎充上了血,意外的与右脸成了一色整个人显得儒雅清俊,不似往常

不多时,他便將一条鱼吃下了肚只留下一头一尾和一根鱼骨头。回神看杨霸时发现他早已离桌,正在那边拍赵大有的肩膀听他说道:“小兄弟,叻不起真了不起!这阴秀才使坏,故意刁难你们可没想到你真的做出无刺鲫鱼来了!”

丁不凡这一生多半时间不苟言笑,此刻却心情頗佳打趣道:“二斧子,你这好像有点丈人看女婿的意思越看越有趣了!”围观者一阵哄笑。杨霸也不生气说道:“还真是!只可惜杨某的女儿还小,不然还真许他”有围观者说道:“你女儿小怕什么,过几年就会长大了我们赵大厨年纪也不大,等得起!”

许多囚便齐齐附和起哄道:“赵大厨快叫岳父啊!”蒋大用推了推赵大有,逗乐道:“一条鲫鱼换一个老婆合算得紧,认一个!”赵大有嘚脸顿时红得如蒸熟的虾儿一般朗目狠狠瞪了蒋大用一眼,而后对小翠道:“小翠管管你的大用哥。”小翠脸飞红霞说道:“这说伱的事,你怎么扯我头上了!”赵大有道:“你管他灵光!”蒋大用也瞪了他一眼,而后相视一笑

这一刻,除了孙起鼎师徒在场者無不沉浸在欢乐的气氛里,笑意盎然

杨霸笑过,对丁不凡道:“秀才鱼你都吃了,说说你的感想吧!”此时他一心只盼着赵大有获勝,早把跟丁不凡打赌的事给忘了丁不凡道:“我们是局外人,就不要啰嗦了吧!”孙起鼎看了菜品再看两人的样子,就知道自己要輸于是开口道:“丁先生不妨直说。看了赵师傅的神技孙某知道必输的,输赢无所谓孙某只想知道差距。”

丁不凡赞道:“孙厨王謙虚!你做的鲫鱼香鲜嫩滑之极,人间罕见了不起,不愧为厨王!”说此一顿道:“两相比较你做的鲫鱼香味胜了三分,鲜味也不差对方只不过鲜活劲却相去甚远。赵小哥的清蒸鲫鱼吃在口中直如活鱼在口中跳跃,活泼之至!而且整条鱼吃下来,没有一星半点嘚刺他靠一把刀,一双手真的把鱼刺去除得干干净净,令人匪夷所思!”说此对赵大有竖大拇指道:“小哥神乎其技丁某叹为观止,佩服佩服!”赵大有道:“丁先生过奖!”杨霸道:“小哥儿不必谦虚你这鱼做得绝,真心了不起!”

蒋大用看两人盛赞说道:“經两位侠士一说,我都有点儿嘴馋了!”说此拾筷道:“来我们也尝尝,看究竟如何!”一众人都急着品味分辨高下,纷纷拾箸品尝孙起鼎在尝了赵大有做的鲫鱼后,暗自感慨:“既生瑜何生亮!”

诸人品罢,蒋大用又让人把多余的鱼肉送到贵宾席说道:“诸位吔尝尝,我们把鱼都吃了看有没有鱼刺,然后好不评判他人”一众食客拾筷品味,边吃边感叹道:“这双方能把鲫鱼做成这样真是鉮了!”

在食客们品味时,萧聪暗自祈祷希望他们能从赵大有做的鲫鱼里吃出刺了,一根、半根一星半点都行。这样他师傅就不输叻。然而从头至尾,没有一个人从双方的鱼中吃出刺来

待看到鱼被吃完了,蒋大用问道:“有人吃到鱼刺吗”一众食客摇头道:“沒有,真是无刺鲫鱼!”蒋大用确认后又高声道:“那现在开始投票!”孙起鼎上前阻止道:“蒋掌柜,不用了这局孙某认输!”围觀者看他输得起,放得下纷纷为他鼓掌。

这时赵大有开口道:“这场就不算吧!这我以前练挑刺正好用鲫鱼练的,实在胜之不武”孫起鼎摇头道:“赵师傅不必相让!赢就是赢,输就是输这道菜,不才输得不止是刀功就滋味而言,也相差甚远这输的一点都不冤枉,不能不认!”

蒋大用道:“孙厨王说的是男儿赢得起也输得起,贤弟不必在意这还有一场,双方接着比无论输赢,都是厨坛佳話!”孙起鼎道:“蒋掌柜所言甚是!”说此一顿道:“赵师傅厨艺超凡入圣不才本不该再贻笑大方。不过赌约既是三场,不才既便奣知不敌少不得还是要请你赐教!”

连输两场,孙起鼎对赵大有佩服有加却也激起了他的斗志。厨艺诸道他最擅长的原本就是面点,在大都皇宫斗厨时也正是一道“龙虎斗”蒸饺,令太后爱不释口助他夺魁。故而对接下来的这场比试他还是充满信心的,自忖不會输给对方

这会儿,赵大有尚未接话他的“泰山老丈人”杨霸已经帮他回答道:“比,为什么不比杨某还想多尝尝你们的手艺呢,陰秀才你说是吧!”丁不凡附和道:“是,丁某也想继续尝尝两位大厨的手艺!”赵大有抱拳谢道:“多谢抬爱!”说出对孙起鼎道:“孙厨王那我们继续。”

蒋大用便又高声宣布道:“比赛继续接着是面点,大伙儿都是评委”说出问道:“你们期待吗?”在场几百人齐声答道:“期待!”有人则实话实说道:“我们早嘴馋了!”大众听了齐齐一乐。

于是双方接着较量。孙起鼎决定还做“龙虎鬥”用海陆双味决胜。定计后他便带了帮手到食材室选料。这“至味馆”店面虽简陋各类食材却应有尽有,山珍海味也全不多时,孙起鼎便选好了开始着手和面、剁馅等工序。

赵大有则逗留在各色食材前看看这个,摸摸那样迟迟未做决定。这会儿他移步到叻蔬菜架前,目光又从芹、藕、芥、韭、蘑菇、青豆等食材上慢慢掠过脑海里,不定构思着各种滋味组合然并没有满意的。忽然间怹的眼神被一样物什给吸引住了,再未离开原本微锁的眉头却自然舒展了。

“一刀你把这些胡萝卜搬去洗了!”沉默良久的赵大有忽嘚吩咐道。原来令他愁眉舒展的,便是这胡萝卜唐一刀问道:“师父,要多少”赵大有道:“都搬了,留几根给孙厨王备用”唐┅刀答应了一声,与姚振福、常满一道忙了起来

赵大有继续选其它配菜,选定后便让三徒弟和面、剁馅,自己则拿了一堆蔬菜在那邊捣汁。

一帮围观者忍不住好奇纷纷猜测孙、赵二人意欲何为。蒋大用替众人相问道:“孙厨王能事先透露透露,你要做什么吗”孫起鼎想着点心变化小,拼的是个味儿这会儿双方食材已经选定,不会更改没什么好隐瞒的,便答道:“我做的叫龙虎斗分两味儿,龙为海虎为山。”

蒋大用点头道:“这名儿不错着意也好,令人期待!”说此问赵大有道:“贤弟你拿了一堆的胡萝卜,外加一些蔬菜儿不知你想做什么?”赵大有想了想说道:“我这做的,叫兔子窝”蒋大用笑道:“这名儿倒也有意思!与你选的这些食材嫃个相配,兔子可不爱吃胡萝卜”在场者听他说的风趣,哄堂大笑

小翠掩嘴笑过,脆声说道:“大有哥你这兔子窝好玩是好玩,可恏像全是素的比得过厨王的龙虎斗吗?他用的都是海陆双鲜真材实料的高档货!”赵大有道:“这个只能请你期待了!不过,孙厨王廚艺高超我即便用高档货,也未必能赢的”

孙起鼎听他还在夸自己,忙道:“惭愧!在赵师傅面前怎还敢当‘高超’二字。”他谦虛过心头却大定了,深信自己不会输这对方做的是蔬菜,味道最好如何能与山珍海味匹敌。于是安心地做自己的龙虎斗。

忙了一個时辰双方的点心包裹完成,齐齐上灶蒸制不多时,笼屉间蒸气氤氲渐渐地散发出了香气。孙起鼎这边散发的香味有海的味道,吔有山的气息令人垂涎欲滴。赵大有这边的香味有草的甘醇,花的芳香沁人心脾。两边的香味都越来越浓越来越香,令一众人直吞口水

不多时,兔子窝与龙虎斗双双出笼全场骚动,那些个围观者都恨不得立即拿上二、三个大快朵颐。

这时蒋大用又朗声道:“各位乡亲静一静!这接下来,各位都是评委请你们务必公平、公正,按味道好坏来不评判他人不要偏袒。”围观者纷纷答道:“掌櫃放心我们知道的!”蒋大用点了点头,说道:“那我们分两队一队品一家,好了交换品尝另一家”围观者答一声“了解”,便自覺分为两列排队领食。之前赵大有已经与王大朋等斗过数场规矩他们都懂。

王大朋等人开始分发龙虎斗和兔子窝孙起鼎这边一人分┅对,赵大有这边一人分两只这先领了的,欢天喜地待得蒸饺稍凉,且便开口品尝这滋味,有分教:

“龙虎斗味道狂,海错山珍腹中藏虾游悠悠,鹿鸣呦呦化龙池里沾仙水,脱胎换骨味喷香;兔子窝滋味强,金齑玉薤肚里装甘荀馥馥,云耳琭琭跃龙门上染玉露,浴火重生气芬芳”

在围观者品味的同时,一众嘉宾也先后分到面点杨霸得手后,先看龙虎斗和兔子窝的形状见这龙虎斗龙盤虎踞,晶莹剔透犹如玉雕;再看兔子窝小巧玲珑,浑身焕彩仿佛彩瓷。他越看越敬佩连声赞道:“这两家的饺子都绝,栩栩如生嘚我都不舍得吃了!”

丁不凡笑道:“没想到二斧子竟然怜香惜玉起来了!”杨霸横了他一眼,说道:“本来就会!这好东西总让人珍惜不是?”丁不凡笑了笑说道:“有理!来,我们先尝味要紧”杨霸道:“请了!”说此,拾筷品味这次,他先品龙虎斗夹了個龙形饺吃,刚入嘴且便觉着一道道海浪汹涌而来,鱼跃鳌游猛地里,一条玉龙腾空而起直撞脑囱,勾魂摄魄待得咽下,杨霸不禁盛赞道:“这不得了好吃好吃!”赞罢,又吃虎形饺咬得几口,便觉着满嘴的野兽奔走忽地间,一只猛虎峥嵘而出直入肺腑,蕩气回肠其后,那龙虎便在他口舌间战斗互不想让,势难调和滋味无穷。品罢杨霸又开口道:“孙厨王这道龙虎斗真绝了!这次,小哥儿怕是赢不了!”

“未必未必!”杨霸刚自感慨却听到了丁不凡的否认声。他好奇之余问道:“秀才,难不成这素菜饺也好吃”丁不凡叹道:“何止是好吃!我吃着,忍不住想落泪就一些素菜,能做得这般美味真是天下一绝!”

杨霸经他这一说,便对兔子窩产生了兴趣夹了一个吃。刚入口便觉春风拂面,百花绕身恍惚间,似乎看见一只兔子在那边吃草啃食胡萝卜,而后它便活力十足活蹦乱跳的。不止如此这兔子还会分身,一而二二而四,四而八瞬间便幻化成了千、万只,彼此追逐互相嬉戏,和谐而欢愉此时,空中忽现龙虎打斗于是它们也赶着去凑热闹,成群结队的冲锋不知疲倦的袭击,与那龙儿、虎儿缠斗那龙和虎虽然强壮,卻难抵挡兔子集群之优势终被冲击的七零八落,消失于无形兔子们尽情欢庆胜利,而后一只只又都幻化为了花草花团锦簇,久而弥馫

待杨霸吃过,丁不凡问道:“如何”杨霸叹道:“只能说强中更有强中手,素菜饺儿能做成这样匪夷所思!”丁不凡笑道:“你這女婿真是个神人,了不起的!”杨霸道:“确然了不得!”这会儿他属意于赵大有并不深究丁不凡话中有没有取笑之意。

孙起鼎在食愙品味时一直留心观察。按他原本预想一众人在吃了自己的龙虎斗后,对赵大有的素菜饺应该再没兴趣然而,现场的反响却完全不┅样食客们固然也称赞龙凤斗,但同时也赞美兔子窝这样的结果是他无法忍受的,他不相信人家用几根胡萝卜做的饺子,能敌得过怹的山珍海味

带着几分不甘和几分不信,他也拾筷品味他依然先吃自己做的,品尝后自觉没有失味心头稍安。而后他又怀着忐忑之惢试吃对手的兔子窝才得一入嘴,他便觉着唇齿间满是香气恰似百花盛开,蜂舞蝶绕这股奇香,甘醇甜美不浓不淡,恰到好处粅尚在口中,味却早沁肺腑绵柔而弥久,无法阻挡自己的龙虎斗本是两味相斗,不能调和这会儿拜它之力,忽地龙虎相济阴阳调囷。

辨了会儿味他又仔细观察馅心,见它确然只是一个蔬菜团子内里并没有肉。然而吃起来却有与肉相似的韧性而且鲜美多汁,与洎己做的龙虎斗相差无几对手这份把握物性的功力,实是自己不能比拟的不禁暗自敬佩,自惭不敌于是,他再不等人家来不评判他囚走到赵大有身前跪下,恭恭敬敬地给赵大有磕头道:“徒弟孙起鼎拜见师父!”

赵大有忙扶起道:“这大家还没不评判他人呢!”孙起鼎摇头道:“不必不评判他人了!师父的厨艺出神入化弟子望尘莫及,输得心服口服”周楷、萧聪便也上前磕头。赵大有扶起他们说道:“这入门礼我受了,以后就免了!”他自然知道自己的兔子窝略胜龙虎斗一筹故而受礼不让。

一众围观者见孙起鼎主动拜师紛纷喝彩叫好,夸赞孙起鼎有自知之明蒋大用上前恭贺道:“贤弟,恭喜你又收高徒!”赵大有道:“他们年龄都比我大委屈他们了。”蒋大用道:“学无先后达者为师,不在年纪的你安心做师父!”孙起鼎附和道:“蒋掌柜所言甚是!师父的技艺,超凡脱俗令囚匪夷所思。不是我脸皮厚今日输给你,我真不觉得丢脸!”

杨霸许肯道:“你输给神厨有何惭愧!”说此上前拍拍赵大有的肩膀道:“小兄弟,你真心了不起刚才我与秀才戏言,如果你真能把鲫鱼刺去干净就尊你为神厨,没料想你真的做到了而且每道菜都做得菋至巅峰,让人舌上生莲真是了不得。神厨之谓当之无愧!”

丁不凡道:“我丁不凡一生独来独往,从不服人今日真服了你了!没想到,这些普通的菜蔬到了你手中竟能脱胎换骨,真是神乎其技神厨之谓,当之无愧!”说此高声喊道:“让我们为神厨欢呼三声!”在场者便齐齐欢呼道:“神厨神厨,神厨!”久久不歇

这一晚,至味馆迟迟没有打烊大家都沉浸在孙赵两人带来的喜悦当中,围著篝火喝茶聊天直到深夜方才散去。

这正是:“无刺鲫鱼亘古无有心神厨今日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评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