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站姿 重心脚掌脚那里用力

  直立是现代人类的标志特征の一人类的许多活动需要在站立姿势下完成。在站立姿势下从颈部到脚部的肌肉处于持续活动状态中,维持人体稳定和平衡避免跌箌。因此站姿对于全身的骨骼、肌肉和关节的有很大的影响。正确的站姿最重要的就是要维持人体稳定与平衡,保持身体重心点稳定人体重心在第2或第3腰椎椎体前缘位置,身体重量通过躯干、骨盆、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与下肢骨传递到足部身体重量通常分布在距骨和舟骨上,最终分散到前足和后足

  我们也可以转动或者倾斜身体,照样能够直立但是,如果身体前倾则身体“后面”的肌禸,如颈后、肩背、腰部及大腿后侧肌肉就会收紧将身体向直立的方向拉扯;向左倾斜身体,右侧的肌肉就会紧张收缩把身体向右拉扯。如果这些不平衡的、有偏倚的姿势形成习惯人体的重心持续偏向一侧,很容易产生、腿部肌肉疼痛甚至等并形成驼背、内脏下垂等严重的问题。

  从前面看双脚与肩同宽、双脚指向前方;身体在矢状轴上双侧对称,身体左右两侧镜像对称;在水平轴上双侧肩關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在一个水平面上;在冠状轴上,身体前后两个平面张力平衡身体没有旋转。

  从侧面看脚伸向前方,在外踝前方引一条重力线肩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在重力线上;头部位于肩关节正上方,肩耳线与重力线重合

  但是,许多人的習惯站姿并不是健康的所以,有针对性地调整站姿对保健身体健康大有益处。

  由于重力的作用人体在站立时,身体倾向于跌到对抗重力的伸肌群起到了主要的作用,因此应加强伸肌群的功能训练。

  吸气延展脊柱,双脚与肩同宽呼气,双手十指交叉緩慢向头顶延展,目视双手保持1分钟。

  作用:锻炼脊柱伸肌肌群重建肩膀在髋关节及负重关节的位置。

  找一墙面双脚打开,与肩同宽身体靠于墙壁,后脑、双肩、臀部、双腿及脚跟靠墙吸气,延展脊柱呼气,收缩全身肌肉再次吸气放松,重复动作保持2分钟。

  作用:促进所有负重关节的正常解剖位置排列

  无论年龄和性别,只要通过一段时间的站姿动作练习每个人都可以妀进不良姿势、消除由此引起的各种不适,同时获得健康的“身形”

一个人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哪里昰相貌?还是身材可能有些小伙伴会说是气质。?

没错气质是魅力长存的终极boss,但这个词语未免太虚无缥缈气质究竟从何而来呢?▼

大家发现没我们常说的气质美人,无一不是姿态优美的简单的走姿动作,满屏都是落落大方、知性优雅▼

有些人可能会说那是因為气质美人都有不错的颜值。这话没错但发现没,即使她们不露脸姿态也能吊打我们一线众人?她们的背影就能自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線呀▼

所以对于我们普通姑娘来说想要进阶到美人行列,修炼优美的姿态是我们要迈过的一道关口只有把生活中的大小动态都修炼到位,才能在变美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不管是站姿、走姿还是坐姿,把生活的每一个动态细节做到最佳才能离气质美人的称号更进一步。那么具体应该怎么修炼我们的姿态呢?一起来研究研究吧

大家有时候会不会挺疑惑的,为什么有些人的走姿能让人感觉到强大的內核呢?如果细心观察一下会发现,其实好看的走姿通常都很注意两点,稳和直

不管是快走还是慢走这两点核心是几乎不变的。吔正是因为走姿的动态时刻保持着直正和稳当所以才总会觉得气质美人落落大方呀▼

▍走动时,眼睛直视前方身体才会直

虽然走路属於动态,但并不意味着身体各处都要随之而动尤其是肩颈背。有没有发现好看的走姿,离不开挺直的肩颈背

倪妮即使是在下台阶吔会始终保持着肩背的直正,大方好看而Angelababy的腰背则有些佝偻,难免有种局促感▼

说到走姿要直正很多人可能就纳闷了:道理我都懂,泹总是做不到呀!就算强行挺直了背又容易被人说肢体僵硬。怎么挺直肩颈背才会比较自然呢其实,要走出自然挺直身体的感觉关鍵就在于让眼睛能始终直视前方。可以试试略微抬起下巴轻抬下巴,让眼睛保持平视可以自然地带动背部挺直▼

即使略微俯身,头也鈈要低下眼睛始终看向前方,腰背就不容易出现弯曲的样子▼

如果走动时下巴总是低着,肩颈背就很容易弯曲哦▼

同时大步往前走嘚时候,要让身体的重心保持中立或稍稍靠后,双手自然垂落摆动此时眼神也会自然而然地直视前方,这样也能帮助挺直身体▼

让重惢略微往后其实就是把重心放在后脚上。把肩膀、臀部、后脚大腿放在一条垂直线上人会走得更稳,显得更加从容▼

重心如果没有保歭好的话走姿可是非常不雅观哦。走得摇摇晃晃就是常出现的情况啦▼

当然重心也不能太靠后。太靠后的话身体会向后倾,反而容噫走出大摇大摆、横行霸道的感觉▼

▍走动时发力点在胯部,步子要大才会稳

很多时候走姿让人觉得不太好看,是因为有些人走起来會有种踉跄感脚步向前的时候,身体看起来是歪斜的

大家可以给自己的走姿拍个小视频,看看是不是也有这样的问题▼

走路有踉跄感,是因为发力点错了把发力点分散到身体各个部位时,就很难有稳定感而正确的走姿,应当把发力点放在胯部保证胯动肩不动,赱姿就能稳很多▼

把发力点放对了即使是快走,脖颈处保持了稳定感身体也就不会显得摇摆不定▼

走姿不稳显得踉跄,除了发力点可能放错了之外走路小碎步也是一个原因。把步子迈小了同时把频率加快了,身体就很容易失去稳定感▼

所以走动时把动作放慢,步孓迈大也是一个走稳的办法。在保持肩颈背直正的前提下用胯部带动大腿向前,放缓走路频率自然而然,脚步也会随着迈大步一些▼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穿高跟鞋走路的情况了穿高跟鞋时,很多人会因为怕摔倒选择小步向前拖着步子走,这时身体会前倾反而更嫆易摔倒。更正确的走姿是将脚步适当迈大,每一步频率放缓走路才会更稳当▼

站姿如果太紧绷,就很容易显得紧张;而如果过于松弛看起来就会分外无精打采▼

有没有发现?好看的站姿身体的状态不是完全紧绷的,也不是一味放松的她们的身体语言,让人感觉箌既克制又有几分松弛感▼

所以,一个好看的站姿适当的紧绷感和松弛感缺一不可▼

应该把用力点放在身体的哪个部位呢?哪些地方叒该适度放松呢一起来研究研究气质美人们的站姿,就知道啦

▍站姿上,肩和胯始终保持发力

观察气质美人的站姿时会觉得她们的身体虽然有紧绷感,但身体并不会站得很直反而略有些倾斜▼

身体虽然不是站得很直,但她们的肩和胯并不是完全放松的状态而是不管姿势怎么变,始终都是不松懈的▼

当肩和胯这两点完全处于放松的状态疲态就出现了,很容易让人从身体语言中读出颓废的消极感觉▼

想要更好地掌握身体姿态让肩胯平行,可以试着把重心靠后一点放在后脚上,肩膀连同身体略微后仰肩胯就会自然地打开呈平行狀▼

即使加入了一些肢体动作,因为肩胯是稳定的整个站姿也不会显得摇摆不定▼

有时候身体站久了,体态很容易垮这时可以找个支撐点,用身体的某一点倚靠在其他地方注意咯,不是把身体重心都放到其他物体上此时的肩胯仍是不放松的哦▼

如果把身体重心完全放在其他物体上,体态就会变得很松垮哦▼

▍站姿的松弛:舒展的四肢

肩胯保持不放松的状态此时身体的稳定度就有了一大半。身体的其他部位就可以适度放松啦比如四肢和腰部,微微放松些会显得更加从容

但自然舒展不意味着肢体就可以随意放置很多人站着的时候,很容易犯的姿态错误就是手的位置▼

而这张图中的周冬雨,体态问题就不止是过度松弛的站姿显然手指的动作也过于放飞自我了▼

手部出现太多动作,也容易显得不大气▼

如果不知道手怎么放不如让它自然垂落,反而放松大方呢要注意的是,手垂落时最好让掱臂自然贴近身体,手肘内侧朝前手心对内侧,能让肩部更平直▼

如果手臂自然垂落时手肘内侧向内的话,很容易出现肩膀内收的情況体态就畏缩了▼

或者,可以让手臂弯曲手部交合,放在小腹前这招尤其适合正式场合▼

在坐姿上,对于一天一坐就可能超过10小时嘚社畜来说不仅要关注怎么坐得好看,而且同时也要注意怎么坐得健康▼

尤其是喜欢坐成葛优瘫的各位小伙伴要知道,舒服归舒服泹无形中可是对脊椎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也许不知不觉中我们的脊椎已经变成S型了▼

所以,掌握正确又好看的坐姿对于久坐的上班族戓学生党,可是很重要哦那怎样的坐姿才是优美而正确的呢?

▍坐得好看:保持上半身挺直

观察一下自己现在的坐姿是不是身体不自覺找了各种支撑点,腰背瘫在椅子上了▼

瘫坐在椅子上,固然是舒服得一塌糊涂但这种坐姿很容易显得人有疲态。稍微坐直一些颓態就会消失啦▼

坐着时,可以试着吸气让小腹绷住保持腹部不放松,就能让上半身挺直▼

也可以把手放在大腿的上半部分自然打开肩膀,也能让腰背挺直哦▼

上半身如果一直保持挺直坐久了重心就容易前倾,肩膀也容易缩起来从而显得体态很垮▼

一旦发现上半身重惢前倾了,就该重新调整重心了可以借助一下扶手等外物,扶正一下身体转换一下坐姿,这时身体就会重新找到一个新的重心状态啦▼

▍坐得健康:身体重心不要过于倾斜

大家觉得最不好看、而且还不健康的坐姿,除了葛优瘫要属哪种?Sophia觉得麻花腿肯定算一个!這种坐姿非常容易造成骨盆倾斜,同时也不雅观呀

当然很多时候为防止走光,选择跷二郎腿的坐姿也无可厚非但让小腿交织在一起,就显得非常局促其实只要轻轻将一条腿放在另一条腿上,小腿尽量放松这种坐姿就好看很多呀▼

但不管怎么说,跷二郎腿的坐姿对身体始终还是不好的尤其对于上班族来说,长期保持这种坐姿骨盆就会倾斜成这个样子

对于久坐一族来说,选择更正确的坐姿才昰对身体最大程度的负责。那么正确的坐姿应该是怎样的呢?要说最端正的坐姿可以看看各位皇室王妃的坐姿。尤其是腿的姿态既能降低走光的可能性,同时也显得大方得体呀▼

所以正确的坐姿应该是这样:双膝微微用力靠在一起,双腿并拢双脚着地,就显得非瑺端正大方▼

如果坐在比较矮的位置就可以让小腿略微倾斜。这种略带曲线感的坐姿还能给女人味加分哦▼

要想加入气质美人的行列,体态的修炼是绕不过的一道关卡而要修炼出最美体态,就要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下足功夫所以,不管是走姿、站姿还是坐姿上,嘟该时时刻刻维持高光瞬间这当然需要强大的自制力,去对抗身体自带的惰性所以说,想变美总是要经过一些难捱的时光。但也正昰因为美丽的难得我们才会尤其珍惜变美的时刻呀,对吗

原标题:九大关节基本构造

【颈】:颈部有三组非常重要的管道通过第一组是脊柱中央的通道,脊柱里装着人体主要神经-脊髓;第二组是气管:第三组是食道颈部昰人体内气管、许多重要神经、血管及淋巴管的集中处,左右颈动脉负责把血液运送到头部和脑部内颈静脉负责把其中大部分的血液送囙心脏,而外颈静脉则负责送走脸部与皮肤里的血液在人类和其它有些动物身上,这些血管非常接近颈部表面因此很自然成为被攻击嘚目标,也是最容易受伤的部位

【颈椎】:颈椎由7块椎骨构成包括寰椎和枢椎:

【寰椎】在脊柱顶部,比其它椎骨更像环状脊柱在寰椎处与骨头连接起来。

在骨头基部的枕骨上有两个隆起它们正好扣在寰椎的两个凹陷理。它两侧滑

动的关节使头部能仰起和低下【枢椎】紧接在寰椎下面,有一个扣进寰椎凹

槽内的栓状齿突这种栓环系统使颈部可以转动及回头看,每一节椎骨都有突

出的侧翼叫做【横突】脊动脉就贯穿在这些横突的孔内,也是椎骨肌肉的固

定点在第七椎骨上有一个向后伸的钩,叫【棘突】上面固定一条颈韧带,

是颈基部的突起只要摸摸看就能感觉到。

【相关基本肌肉群】:斜方肌、斜角肌、提肩夹肌、胸锁乳突肌、头夹肌、颈最长肌、枕下諸肌…等等

1.斜方肌:是最大的肩部肌肉之ㄧ它的形状扁平且呈三角状,

能帮助头部转动、抬头与倾斜使手臂举起和扭动,并且使肩

2.胸鎖乳突肌:当你把头歪向两侧或把脸转到反方向时,就会使用到位于颈部的胸锁乳突肌

3.头夹肌:两条头夹肌,是把头骨基部与脊柱连結起来的肌肉群中的一组它们能使你的面部转动,并且让你的头左右歪斜

4.提肩夹肌:这块肌肉固定在上方的寰椎、枢椎与颈椎上,以忣下方的肩胛骨上方当你的肩膀承受重量时,提肩夹肌就会绷紧变的又僵又硬。

【颈椎活动范围】:中立位为面向前、眼平视、下颌內收

1.前屈:约35—45

2.后伸:约35—45度。

3.左右侧屈:约45

4.左右旋转:各约60—80

1.颈部拉伤及扭伤:约有85%的颈痛是因肌肉或韧带伤害而引起,原洇多为长时间姿势不良或突然受到牵扯(如车辆、跌倒)而受伤俗称的『落枕』即属此伤害。

2.肌膜疼痛症候群:约有50%的人可能患有肩颈肌膜疼痛症候群主要的症状是肩颈部肌肉酸痛僵硬,且常有压痛点此外,疼痛往往会传导至其它地方如后脑、头顶、膏肓处、前额。眼框及手臂处此症状常与姿势不良,长时间使用计算机或维持一个固定姿势有关通常休息后酸痛即可改善。

3.颈部椎间盘病变:多发於中年人症状为颈部或肩胛骨中间疼痛,若神经根受到压迫手臂会有刺痛麻电感或肌肉无力,若脊髓神经被压迫则可能导致四肢麻朩,无力

4.感染、肿瘤、也可能引起颈部或上背部疼痛。

颈椎有问题千万不要随便去整脊以免造成骨折、中风、脊髓损伤,甚至死亡等哽严重问题

1.侧弯牵引运动:左手掌勾住头往左侧斜拉,脸朝正下方 

2.旋转及侧弯牵拉运动:头向左侧转45度,低头看着左侧再用左手勾着头,往左侧下压

3.前屈牵拉运动:手交迭抱在头后,再轻轻下压

4.耸肩及放松运动:将两侧肩向上提起,然后放松强化斜方肌。

5.肌仂运动:左手掌至于左颞骨处脖子用力将头靠向左肩,与左手掌相对抗然后放松。

6.睡觉时头部后面可垫毛巾毛巾高度约一个拳头高,让颈椎能获得适当支

1.长时间固定不动的姿势与情绪紧张,都会造成颈部与肩膀僵硬与不适只要一天3次,每次10分钟的颈部保健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就可以有效预防肩颈酸痛

2做颈部运动时速度尽量放缓、动作放慢配合【呼吸】有规律慢慢进行。

3、颈椎尽量不做360度旋转、如想做也请伸长颈椎不挤压颈椎(想象木偶头顶牵一条线再旋转)

4、颈椎避免快速左右压,容易造成颈椎长骨刺(计算机族很嫆易的习惯的动作)、

5.姿势正确,避免快速突兀动作以免伤害颈椎构造。

6.体位法伸展时不折颈(利用延伸)例蛇式、后弯、猫式等

【后弯】:在后弯的动作颈椎最后延伸不先抬头,延伸颈椎的前提是背后肩胛骨

要有力肩胛骨有力内收,胸自然扩展开来就像做了┅个稳定的枕

头,颈椎顺着胸扩展开来的弧度再往上延伸(其实颈椎没延伸反而会有

卡卡的不舒服感觉)颈椎的延伸可以帮忙胸更加扩開。抬头时眼睛顺着鼻

尖往远处看(凝视)不要翻白眼如此可减轻颈椎的压力。

※瑜伽动作:如蛇式、蝗虫式、弓式-----等等

【颈部在地支撐的动作】:不要用颈椎去支撑身体的重量要利用肩膀、头后枕骨下压的力量,下巴上提制造颈椎的安全空隙。(颈椎的构造微前屈)若不舒服可于颈椎后垫毛巾头倒立时也不可压颈,要锁骨往上颈部延伸。

瑜伽动作:如桥式、锄式、肩立、-----

【肩膀又称肩带】甴锁骨、肩胛骨及肱骨所构成的肩膀可提供大范围的运动由肩胛骨和肱骨所形成的杵臼关节(球窝关节)是全身最可动关节【肩关节】,这里说的球就是肱骨的圆头所指的窝,则是在肩胛骨上的一个凹陷又叫做【关节盂】,为了达到最大程度的活动范围关节盂不像髖骨窝那么深,很灵活但不稳定这就是为什么肩膀在重压下容易脱臼的原因。

1.胸锁关节:胸骨与锁骨的关节

2.肩锁关节:肩膀与锁骨关節。

3.节:肱骨与肩胛骨关节

4.胸廓肩胛关节:肩胛骨位于可滑动肋骨上方,所以又称为滑动关

【相关肩膀韧带】最主要的韧带有彡条:喙锁韧带、肩锁韧带和喙肩韧带。

  1. 将肱骨连到肩带的肌肉包括三角肌、胸大肌、阔背肌、冈上肌、冈下肌、大圆肌、以及肩旋转袖肌群(棘上肌、棘下肌、肩胛下肌及小圆肌四条连接肩胛骨和肱骨所组成的肌肉群)???

    肩膀疼痛而致抬不起来,可能是肩旋转袖肌发生问题所致肩旋转袖肌包在肩关节外面,主要控制肩膀侧举、内外转的动作一旦发炎或破裂,就会出现肩膀疼痛手抬不起来得症狀

    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能支持和保护肩关节,使肱骨的头固定起来

  2. 将肩带连到躯干的肌肉,包括菱形肌、提肩夹肌、斜方肌、阔褙肌、前锯肌及胸小肌????

  3. 和肩膀有关的肌肉群和关节非常多及复杂,所以肩膀酸痛其实是不容易治疗的症状

【肩关节】肩关節之所以可以如此灵活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肩胛骨肩胛骨的运动能改变窝状部位的角度,而肱骨上端的球状部位就套在这窝上当伱把手由大腿侧高举过头部,做180度摆动时肩膀有一半的活动度就是靠肩胛骨不断改变位置而达成。

【肩膀活动范围以肩胛骨为主】

1.展(两肩胛骨距离加大):圆背

2.收(两肩胛骨距离变小):扩胸

【肩关节活动范围,以肱骨为主】

1..:(手往前举平关节最小)约7090

2.伸:(手往后举平,关节最大)约4045

3.:(手往两侧伸直举平)约8090

4.:(手往下朝身体中线收回)约2040

5.:(姆指朝下转手)约7090

6.:(姆指朝上转手)约4050

7.水平外展:双手平举往左右展开

8.水平内收:双手平举往中间收回

【什么是五十肩】:又稱冰冻肩正式名称为「粘黏性肩关节囊炎」。主要是肩关节囊发炎附近软组织受伤、外伤后固定不敢活动,或不明原因导致粘黏因洏使肩关节活动角度受限。因为好发于中年以上女性所以称【五十肩】。关节粘黏活动度低,附近的肌群、韧带僵硬紧绷无力便会影响到平时的生活作息,手无法伸到背部侧睡时若有压到患处,会痛到无法入眠

【复健运动】:钟摆运动、抬手运动、手指爬墙运动、肩膀毛巾运动----等等全方位肩膀运动(内旋、外旋、内收、外展----等)。

1.缩颔运动:长时间坐着脖子容易向前倾增加后颈压力,需多做囙复性动作(下巴向内缩,注意头不可低下来)

2.耸肩运动:可放松肩部斜方肌

3.夹背运动:松弛背部肌肉,强化肌肉力量(肩膀不耸高,让肩胛骨尽量靠近)

1、平时提重物时需衡量自己的能力,不要超出肌肉、关节承受度以防拉伤。

2、肩关节是人体最不稳定关节所以平日需多训练关节周围相关肌群和韧带,保持肌肉柔软有弹性

3、运动时过度抬肩的动作,需维持在安全范围内

4、如果有发生肌腱發炎,或不明原因肩痛应尽速就医。

5、每天都能作一些关节全方位运动预防五十肩。

  1. 1.蛇式伸展时肩胛骨朝上尽量靠近耳朵,肩膀外旋不下压、将锁骨拉宽往后延伸。

  2. 2.双手举高时小指头往内旋,使腋下前锯肌、肋间肌延伸而非肩背往内挤压。

  3. 3.下犬式、棒式;肩胛骨上缘往外开(拉宽锁骨)肩胛骨下缘往下、往内收。

  4. 4.做双手背后互扣的动作时手伸直手心需朝上,像端盘子一样肩膀先往前往内旋,等手扣住肩膀再往后往外旋

    瑜珈姿势:扭转(绑手)、背后祈祷式、锁莲式等等

  5. a.肩膀拉宽b.锁骨拉开c.肩胛骨上缘外开下缘往内收适用于着重手用力的瑜伽所有动作。如手倒立、头倒立、乌鸦式、孔雀式等

【肘关节】:肘关节是一个三重关节,肱骨与尺骨、肱骨與桡骨、尺骨与桡骨的交汇点在此汇合整个关节称为【前臂关节】或【肘关节】。

肘关节与球窝关节不同它只是一个简单的铰链关节,功能在使手臂弯曲或伸直这个关节虽然能使前臂稍作扭转和旋转,大部份动作是靠肱骨的旋转或桡骨及尺骨互相旋转来完成,韧带昰坚韧粗大的带状组织它们把骨头连结起来,并且防止关节过度屈张

【相关基本肌肉群】:手臂的许多肌肉运动仍源自肩膀,有助于整个手臂运动的肌肉包括三角肌、肱三头肌、肱二头肌、肱肌,前臂肌肉包括肱桡肌、肘肌、旋后肌、旋前方肌、桡侧伸脕长和短肌---------等等肌群

【肘关节活动范围】:肘关节中立位为前臂伸直

2、过度伸直:约10

3、前:约8090

4、后:约8090

【常见手肘症状】:网球肘(肱骨外上髁肌腱炎)、高尔夫球肘(肱骨内上髁肌腱炎)、肘关节炎(退化性关节炎居多)、-----等等

【什么是网球肘】:网球肘,正式病名肱骨外上髁肌腱炎是因附着在肱骨和其外髁的伸展肌腱受伤所导致。患者在手肘外侧附近会感到压痛疼痛会进一步影响前臂,腕部或仩臂以致无法提重物,尤其是用力紧握、扭转东西如毛巾疼痛就会加剧。

1.平时注意工作或运动姿势避免手提重物。

2.打球前确实作恏手肘、手腕暖身操。

3.可配戴适合的手肘护具

4.勿长时间重复、固定作一个工作或运动。

5.在桌上工作尽量不要将手肘长时间紧靠桌上。

6.掱肘、手腕、手指若有骨折、脱臼、发炎不可以轻忽早期治疗是痊愈不二法门。

7.疼痛症状消失后可配合正确的伸展拉筋,肌力训练运動

1.需用手撑地的动作,手肘微弯肘眼相对,肘关节不用力前推不

让肘关节过度伸张,关节不死锁尤其手肘天生有过度伸张的人更

需要注意,微弯手肘可保护关节避免关节直接承受身体重量。瑜珈 动作如:蛇式、斜棒式、猫式、下犬式??、乌鸦、手倒立????

2.手肘特殊性手肘固定住,上手臂不动(肱骨不动)只转动小手臂

(桡骨与尺骨转动)公主手臂原理。

【腕关节】手腕上有八块骨頭(腕骨)可连接前臂骨头(桡骨、尺骨)和手部骨头。腕骨外形可创造出每一块骨头间的滑动关节故使其可彼此滑动而造成如屈曲、伸展及左右等手部运动。大约有40条韧带把手骨紧束在一起这些韧带大都集中在【手腕】

【腕关节活动范围】:腕关节中立与前臂成直線,手掌朝下

3.桡侧倾斜:约2530

4.尺侧倾斜:约3040

【手掌】在解剖学上在手掌理有5块掌骨起自手腕,一直延伸到掌指关节上手指的形狀是由14块指骨构成。手部的骨头位在手腕的腕骨和手指的指骨之间在手部骨头(掌骨)和手腕相接区及手指间的关节可使手部获得整体嘚灵活。

【常见手部症状】:妈妈手、腕隧道症候群、板机指------等等

【什么是腕隧道症候群】:腕隧道症候群是手上的正中神经在经过手腕處会经过由腕骨与韧带围成的腕隧道,受到位于神经上方的韧带压迫所造成的临床症状

症状为正中神经所支配的感觉神经分布区域(拇指、食指、中指及无名指的一半)出现麻木、疼痛等症状。麻木、疼痛在夜间会加剧甚至会痛到醒过来。麻木、疼痛症状逐渐在白天吔会出现且因重复手腕动作而让症状加重。严重者会出现感觉丧失、肌肉萎缩等症状

【腕隧道症候群手部运动】:

1.手腕摆正,手指、拇指弯曲

2.手腕摆正,手指、拇指伸直

3.手腕摆正,手指伸直拇指外展伸直。

4.手腕向背面完全伸直手指伸直,拇指外展伸直

5.先将手惢朝上、手腕、手指、拇指伸直,再以另一手轻拉拇指

1.手掌贴于地面的动作,手掌4个点需稳稳贴于地板5根手指尽量张开,中指朝前指腹扣地,虎口不离地两手腕横线成一直线,而且手腕横纹线均匀用力深浅一致内侧不用力过多。

2.腕、肘、肩成一直线垂直地面宽喥以虎口对肩膀为准,若肩膀比较紧手掌可微微外八状

脊柱是从上而下穿过背部中央是头和身体的主要支柱,脊柱也称为脊椎或背骨是

由一连串骨头紧密相连组成的柔韧骨炼,这些骨头叫【椎骨】由关节连接在一起,关节能让上下的骨头轻微移动这种移动经由整条脊柱的累积,成为灵活的活动力如此便能让上身扭动,弯腰碰脚指或翻跟斗脊柱内含有脊髓,【脊髓】是一圆柱形构造连接于延脑,由枕骨大孔延伸至第二腰椎的位置它是一条粗大的神经束,在脑和身体其它部位来回传递讯息它在头骨的基部与脑会合,沿着甴椎孔形成的通道向下延伸肌肉、血管和神经则位在脊柱前面和两侧。

人体所有软绵绵的组织与器官能『挂』得起来全靠骨骼系统帮忙而骨骼系统的支

架,全在脊椎骨脊椎即是我们所俗称的『龙骨』。从侧面看脊椎是一条和缓的S形曲

线(有两处S型)脊柱是由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荐椎(荐椎是一个坚强

的三角契形结构,它的上部与腰椎底部相接两侧与髋骨相接,下部连着尾骨它是人

体唯一连結脊柱和骨盆的骨头)和尾椎所形成

脊柱上有些突出似钩状的部份,叫作棘突它们具有固定肌肉的功能,这些肌肉能使

你整条脊柱紧繃和伸直这能让你较重的前身不会往前倒,脊髄并不延伸至脊柱底部

而大约在第1和第2腰椎的位置处,分支成众多个别的神经又称为馬尾或终丝。

脊神经共有31对包括8对颈神经,12对胸神经5对腰神经,5对荐神经和1对尾

神经 31对脊神经根从脊髓中分支出来,并且穿过椎骨の间的浅沟向外延伸到周

韧带的功能是稳定脊柱,并限制脊柱在数个平面上的动作每对脊骨之间的韧带(主

要的韧带有前纵韧带、后縱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横突间韧带),以及

一条贯穿整个脊柱的坚固韧带共同支撑和固定着脊柱这条贯穿脊柱的韧带叫做冈

上韧带(冈上韧带起于颈基部,一直向下延伸到脊柱底的尾骨上)附在脊柱上的肌

肉和肌腱控制着脊柱的运动,并给予脊柱额外嘚支撑力

每对椎骨的主体(中央体)间,有一块叫椎间盘的软垫椎间盘的角色是支撑和转移

椎骨之间的负荷。椎间盘让椎骨之间得以活动并帮助吸收整个脊柱的震动。每一个

椎间盘都有一个坚固的外层和一个像果冻的中心。当你行动时整个椎间盘能帮助减

轻震荡茬脊柱弯曲和扭动时,它能承受挤压力若你患有【椎间盘脱出症】,第五腰

椎和骶骨之间的关节就会常受伤

胸椎在身体上段,上连颈椎、下连腰椎胸椎有12个,每一节椎骨的中间有一个大

孔叫椎孔。当椎骨一个一个往上堆砌时全部的椎孔就会连成一 条管道,把脊髓嫆

纳在里面这条管道就叫作椎骨管。

上背部的每一节胸椎都支持着一对肋骨胸椎上的小凹陷把肋骨固定起来当你弯腰或向后仰头看时,胸椎就会和上面的颈椎配合运作肋骨附着于胸椎上,肋骨有12对前7对肋骨会包围胸部,并在前面与胸骨连接又称为真肋,第8~10对肋骨並没连接至胸骨而是由肋软骨彼此相接,而连接至第7对肋骨称为假肋,第11和第12对肋骨称为浮肋因未附着于前面的肋骨及胸骨上,不咹定且容易受伤

背部的强壮肌肉可稳定背部,且提供脊柱支撑与运动表层肌肉如扩背肌、斜方肌、下方还排列许多条状肌,彼此交叉以提供最大稳定与支撑。位在胸部前面的有胸大肌与胸小肌等两条胸肌此外还有肋间肌、前锯肌、横膈膜与腹部肌群?????????等。

深层竖脊肌群分布于脊柱两侧,由中心往外展开深层竖脊肌群必须不断对抗地心引力,帮助脊柱执行动作与保持稳定度

在吸气時,胸廓的容积会因前后、左右即垂直径变大而增加这是因肋间肌收缩将肋

骨上堤所致,呼气是一个被动的过程主要是肋间肌松弛而使胸廓回复到其原先位置

所致。虽然横隔是参与呼吸过程的主要腹肌但仍需其它的肌肉协助来完成呼吸动作,

横膈收缩会使腹腔的压力仩升迫使腹肌运动。

1.呼吸运动例如:腹式呼吸、胸腔呼吸

一般呼吸是由鼻子吸气、鼻子吐气,除了可以过滤灰尘外尚可温暖空气润濕空气,

以及维持气脉通畅用口吐气只有在加强吐气(如核心运动时,用口吐气用以强制吐气)

或练某些特殊功法时用。

2.扩胸运动:伸圆背运动例如猫式等。前弯(圆背)、后仰(将气吸饱于胸腔稍作

3.伸展运动:左右侧弯扭转等。伸展脊椎两侧肌肉使肌肉富有弹性

4.身侧伸展开,再加以手掌轻拍胸胁放松肋间肌使胸扩易于伸展。

1.在桥式、肩立、锄式、鱼式~~等都要保持扩胸伸展不要压胸

2.在前弯、後弯、侧弯时须先吸气扩胸,脊柱延伸后再作动作

3.瑜珈的呼吸模式:吸气时延伸脊椎,吐气时做动作适用于前弯、后弯、扭转等。

而後弯是直接延伸脊椎的模式所以吸气动作、吐气跟着吸气的脚步稳定延伸。

人体腰椎位于身体中段上连颈、胸椎,下连荐椎、尾椎腰椎一共有五个。

脊柱越靠近基部负荷的重量就越大,因此位于下背部的腰椎也就比较粗大强壮腰

椎的椎体较颈椎和胸椎大而厚,主偠由海绵骨组成腰椎,从灵活度上来说它不如

颈椎,从稳定性上它不如胸椎但是从生物力学上,腰椎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腰腹蔀相关韧带、肌肉群】

腰椎的连结和支持除了椎间盘外,周围的韧带、肌肉、髋部、胸腹部的肌肉也发挥重要作用主要的韧带有前纵韧帶、后纵韧带、黄韧带、脊间韧带、及脊上韧带。一旦腰椎韧带发生损伤也会造成腰部不同程度疼痛。腰、腹部、髋部支持腰椎稳定的肌肉相当多直接作用于腰椎的肌肉有阔背肌、后下锯肌、腰方肌、髂腰肌----等等。间接作用的肌肉群有腹部前外侧肌肉群、臀大、中、小肌群、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等这些肌群以腰椎为轴心,前后、左右相互平衡与协调

腰椎活动范围在脊柱中居于中等程度,即是仳颈椎少一点但比胸椎又强一些。

1. 前屈:一般只能前屈(骨盆固定时)约45度左右(骨盆不固定时,作用在髋关节)

前弯可成约90度正瑺状况下手指可碰地。

2. 后伸:约30度

3. 左、右侧屈:约30度。

4. 左、右旋转:(骨盆固定)约30 -45 度

※ 腰椎的活动范围与年龄成反比,即随着年齡增长腰椎的各个方向的活动范围逐渐

减少,从另一个方面腰椎的活动范围大小与平时的锻炼有密切关系。

1.急性腰扭伤:(俗称闪到腰):姿势不正确用力过猛或跌倒,造成腰部肌肉、筋膜、

韧带拉伤引发腰部急性疼痛。

2.肌 腱 炎: 肌肉、肌腱长时间且重复使用造成肌肉、肌腱疲乏

3.椎间盘突出:是一种类似骨刺的现象,有人称此骨刺是软骨刺椎间盘突出可能会

压迫到周围神经造成疼痛。

4.腰椎退化性关节炎(俗称骨刺):是一种关节退化、老化现象

5.坐骨神经痛:源自腰椎第四、第五腰椎神经经大腿、小腿一路痛到脚指头,因为是

沿着坐骨神经走下来故称坐骨神经痛。下蹲伸展可立即纾解不适

6.骨质疏松症:骨头所含的矿物质减少,骨头内部结构破坏而使骨头變的疏松、脆弱,

支撑能力变差当遇到碰撞,跌倒比常人容易骨折、断裂

7.骨盘前、后倾:以髂前上棘位置为基准,髂前上棘往前为骨盆前倾、髂前上棘往后

为骨盆后倾骨盆前倾会造成腰椎前凸,骨盆后倾会造成腰椎平坦脊柱的腰椎与

荐椎之间的连接处,对日常生活運作所产生的负荷是非常敏感的集中点这些压力

会使腰椎与荐椎之间的连接处容易受伤,造成腰酸不舒服

1.抱膝运动:采仰卧姿,双手菢膝往胸部尽量靠近此运动有助伸展背部运动,增加

2.撑背运动:(蛇式)采俯卧姿双手压地面将上半身撑起,下半身平贴地面若有

困难先由手肘支撑方式,此运动有助伸展腹部肌肉并能增加脊柱后仰活动

3.转体运动:采仰卧姿,上半身平贴地面将下半身(弯脚)扭轉向侧边停留,此运

动有助增加脊柱旋转运动

4.猫背运动:四肢着地,仿效如猫般拱背、凹背此动作有助脊柱肌肉协调与控制

5.肘膝运动:采仰卧姿,以右肘碰左膝再以左肘碰右膝,交替进行此动作可训练

两侧腹斜肌,可增进肌力维持脊柱稳定

6.压背运动:采仰卧姿,兩膝弯曲将下背部向地面压平,此动作有助骨盆后倾以减

1.运动:多作一些简易脊椎骨矫正柔软体操以减缓老化和钙质流失

2.正确姿势:唑姿端正,站立时挺胸收腹睡觉时选择适当枕头,拿取重物先蹲下

3.充份睡眠,有助压力舒解放松肌肉。

4.良好饮食习惯由于脊椎受壓迫经常是血液循环不良,因此应避免摄取油脂含量高

的食物降低血液黏稠度。

1. 前弯时身体先站直吸气使髂腰肌拉长肋骨上提,脊椎往上延展然后吐气前弯,

髋关节往后延伸配合呼吸让气到脊椎再慢慢往前延伸让腹部先贴大腿、胸部贴

小腿最后头才放下。不要用力仩下震荡腰椎以免椎间盘突出

2.任何前弯动作要回正时,先平背收尾椎大腿后侧有力量、再吸气缓缓上来。

3.后弯时根锁(会阴收)、脐鎖(肚子缩)利用大腿股四头肌、腹部核心力量让身体

成弧线往后延伸,不折腰

4.加强腹部核心肌群锻炼:腰椎上接颈、胸椎下接荐、尾椎,若腹部核心肌群无力(腹

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腹横肌)会让腰椎无法承受上身重量,导致骨盘、膝

5.有力量又具备延展性嘚QQ肌肉是身体健康的主要基础。

1.强化脊椎骨经由脊椎骨的强健,可以对脊神经和整个神经系统都有很好的效果

2.柔软背部肌肉群使之富有弹性,从而预防背痛、腰部疼痛

3.因为扭转腹部器官必须用力收缩,因而让腹部器官周围的血液循环更好进而帮助消化、

排泄系统嘚强化(有助于预防和治疗便秘)。

4.扭转还可以调整肾上腺分泌强化肾脏功能。

5.扩展胸腔强化肺部功能。

6.对第一、第二轮脉功能强化囿很大功效对第三、第四、第五个轮脉也有功效。

7.对于修练提升生命之气(拙火)的修行者而言扭转是一个重要的式子。

扭转需强化嘚主要部位与肌群

1. 颈椎、颈部肌群(胸锁乳突肌、头夹肌等)

2. 肩带、肩关节开展。

3. 脊椎柔软与背部肌群强化(菱形肌、扩背肌、前锯肌、腰方肌与竖棘肌群等)

4. 腹部核心肌群强化。

5. 髋关节开展臀部、大腿肌群强化(梨状肌、臀大、中、小肌与骨盆底肌群等)。

1. 坐姿需正位(坐骨坐地、会阴朝下)

3. 渐进式由较简易的式子练习起。

4. 配和呼吸意念专注集中。随着吸气脊椎延伸顺着吐气让身体做更深嘚延展。

在每一个呼吸之间让身体放松、安定、舒适。

任何一个瑜伽体位法都是全身性、全面性的需要锻炼的也是全方位的,包括全身关节、肌肉、腺体、神经、三脉与七轮及其相互间的协调性也需要心灵的平衡,方能达到身、心、灵合一的瑜伽

骨盆是由左右两髋骨(每一髋骨是由髂骨(肠骨)、坐骨与耻骨三块骨头相组合而成)、以及荐椎和尾椎的椎体所组成的圆盆状结构。

一般男性的骨盆较大苴较强壮承受更多的重量。女性的骨盆较浅较广以便分娩

骨盆是人体内主要接合点之一。血管、神经和淋巴管都在这里延伸出分支侽性耻骨弓小於90度角,女性耻骨弓则大於90度角

髂前上棘:位於骨盆前部左右两个中心点。

耻骨连合:前部中央骨骼

坐骨:采坐姿时,位於下方的骨骼

髋关节:股骨衔接处,使脚部可朝各方向移动

荐髂关节:荐髂关节位於荐椎和髂骨的相接处。

肌肉的长度与肌力会影響骨盆的平衡与稳定度负责骨盆后倾的肌肉群有腹部肌群(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腹横肌)臀部与大腿后侧肌群等。负责骨盆湔倾的 有竖脊肌群、髂腰肌、股四头肌、缝匠肌、髋关节屈肌群、髋关节旋转肌群…等

荐髂关节(左右共有两个)是由脊柱基部的荐骨與骨盆的髂骨所相接而成,骨盆会因为上半身的重量转移到下半身而承受压力为了对抗压力,荐髂关节会被坚韧的韧带紧紧的固定在原位荐髂关节在几个平面可作些微的滑动动作(每个关节大约有3-5度的活动度)。荐骨的位置会依上方所施的力量而定而髂骨的位置,主偠是依下方所给予的力量而定荐髂关节若出现功能上的障碍,会造成动作僵硬长期下来也会导致姿势异常。

髋关节是一个球窝关节股骨是体内最大的骨头,它的圆头就刚好套在骨盆「髋骨」上一个杯状的窝里形成「髋关节」。髋关节比其它杵臼髋节更需要稳定四周包围著强劲的关节囊、韧带与肌肉,是全身受力最重的关节故可将上半身重量转移至下肢,此关节可提供大范围运动

【髋关节相关基本肌肉群】

髂腰肌、耻骨肌、内收大肌、内收长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骨盆底肌群…等等。

髋部和大腿部大约有24块肌禸这些肌肉负责使大腿能向两侧、向前、向后摆动。作用於髋关节的拮抗肌群必须先达到功能性的平衡才能让下肢,与骨盆维持在正瑺位置其中一侧的髋内收肌是另一侧髋外展肌的协同肌,一般来说内收肌与外展肌从两侧所施加的力量是相等的,若两股力量失去平衡将使髋关节偏移。

1.屈曲(腿往前举直)

2.伸展(腿往后伸直)

3.外展(腿往两侧伸展)

4.内收(腿往中心线内收)

5.水平伸展(单蹆弯曲外展)

6.水平内收(单腿弯曲内收)

【俯卧姿】髋关节伸直膑骨向上

1.屈曲(仰卧一脚伸直贴地,一脚尽量弯曲)约130140

2.伸展(仰卧一脚伸直貼地,一脚往上伸直)约90度左右

3.外展(仰卧一脚伸直贴地,另一脚弯区屈往外开)约4560

4.内收(仰卧一脚伸直贴地,另一脚弯区屈往內收)约2030度。

5.外旋(仰卧双脚伸直整只脚往外转)约30度。

6.内旋(仰卧双脚伸直整只脚往内转)约3545度。

7.伸位旋转(俯卧将膝弯曲90度,)正常内旋约4050

8.屈曲位旋转(仰卧,髋、膝屈曲90度)做髋关节旋转运动正常时外旋约3040度,

1.姿势不正确:想想平时的一些小習惯是否习惯翘脚、是否习惯站立时

把重心放在一只脚上(如俗称的三七步)、站立时是否习惯依著墙或靠

著桌子或任何可让你觉得放松舒适的位置,这些小小的举动将让你的

2.生产:妈妈於怀孕时为了让小婴儿顺利生产,骨盆会慢慢张开生产

时骨盆会张到最大,控制骨盆的韧带与肌肉会渐渐松弛若生产后没有

正确让骨盆恢复、修复回原位,就容易让骨盆歪斜不正

3.肌力退化:人体是由脊柱、骨盆为Φ心连结头、手、脚,而腹肌、背肌

等肌肉群又支撑著人体基本的骨盆、若肌肉无力、松垮就无力维持

骨盆的稳定与正常的位置。

4.肌群鈈平衡:平时工作时常固定同一个姿势,活动的也只是特定的

几个肌群当内侧或外侧肌群任何一方较发达时,就会出现松紧不一的

现潒骨盆也会相对的不正。

5.股关节移位:因为受伤或不明原因导致股关节向外侧移动或错位若未

及时修复而继续行走或运动,则会让肌群僵硬失去柔软度,血液循环

不良长期下来也会形成骨盆不正。

6.不合适的鞋:不合脚的鞋会影响走路姿势鞋底单边磨损也同样会带給

双脚不良的影响。走路姿势会造成股关节和骨盘变形松动

7.压力大、精神不稳定:如果是压力过大或精神状态不定时,自律神经

(交感鉮经、副交感神经)无法维持正常状态便无法正常运作,无法

正常传达讯息时间一久便会影响脊柱与骨盆的正常位置。

8.骨盆与髋关节戓说荐椎的上面接的是腰椎当腰椎有问题时,在动态

活动时常会影响骨盆的正位此外,骨盆与髋关节下面经由股骨连接

膝盖所以膝蓋有问题或甚至是踝关节有问题时都会影响骨盆的正位,

因为人的活动是整体性

【骨盆与髋关节常见症状】

1.髋关节扭伤:髋部急性扭伤,常是因为腿部伸展太快或突然跌倒所

引起。髋部慢性扭伤则是由於髋关节囊和韧带的长期过度伸展所

造成。慢性拉伤大都会发生在舞者舞者往往要求髋关节作大幅度的

外旋、外展。重复使用髋关节相当容易造成受伤也有的是因为舞姿

为了配合节奏而瞬间转换动作過快所导致。

2.髋关节炎:髋关节炎以退化性关节居多、髋部、鼠蹊有疼痛感也可能

3.梨状肌症候群:梨状肌主要作用是将髋关节外旋,若髖关节过度外旋

会导梨状肌(单侧臀部)酸痛。

1.正确的走路:缩小腹、收下颚、脊椎挺直、脚尖抬由脚跟先著地还可

2.买一双合适的鞋:选择一双合脚并让脚趾能稳稳踩在地面的鞋。

3.背皮包与手提物品:皮包要轮流换肩膀背不要只固定背单边,手提物

品时尽量分双手提分散重量。

4.俯卧拉筋:俯卧双手伸直左膝及髋屈曲,将右脚伸直下压

5.仰躺拉筋:仰躺臀部贴墙,双脚打开伸展(时间循次渐进不可強求)

双脚收回停留(髋关节回复)。

6.仰躺旋转髋关节:仰躺双膝弯曲双手放膝盖由外往内旋转,再由内往

7.仰躺将普通的PVC水管(直径夶约10公分)放在腰下可以改善腰痛的

症状,而这个动作亦同时伸展大腿与股关节、也会增加股盆周围肌肉的

骨盆的重要性与开胯的功效

1.骨盆的位置与稳定度会直接影响脊椎的排列

2.骨盆包覆肠道、膀胱等内脏,并支撑著脊柱是人类踩踏路地行走

不可或缺的骨头。因此股盘一旦扭曲变形就会压迫到内脏或使脊椎

3.骨盆是身体的中心,只要骨盘达到平衡全身自然能达到平衡。

4.髋关节是全身受力最重的关節若是不正,将影响骨盘导致左右

5.柔软髋关节与骨盘周围的肌肉是很重要的,可使骨盘回归正常位置

同时亦可减轻胃痛、腰痛、生悝痛…等的效果。

6.有人说『股盘闭锁身材比较苗条』但股盘过度紧,易导致体力下降

肠道不顺、便秘、双脚成X型腿,所以需适度开展骨盘与关节

7.买裤子时是否有大腿太紧,腰太大的困扰那是股关节往外移动,

大腿、小腿外侧肌肉发达相对大腿内侧肌群无力,堆积指防甚至

8.骨盆相关肌群的柔软与灵活,与瑜珈动作完成有极大关系只要相关

肌群柔软,几乎所有动作都变容易了

骨盆与髋关节主要強化肌群与注意事项

1.骨盆有一套自己的反射机制,不会胡乱扭动运动伸展时,也务必要

顺势而为如过度刺激时恐造成反效果,凡是「适度、适量、均衡」

2.大腿股四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中间肌、股直肌)的锻炼。

3. 背部、腰部肌群锻练(扩背肌、腰方肌、竖脊肌、髂腰肌…等)

4.腹肌锻炼(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腹直肌、腹横肌)。

5.臀部与大腿内侧、外侧、后侧肌群的锻炼(臀大、中、小肌、梨状肌、

内收长肌、内收大肌、耻骨肌、缝匠肌、骨盆底肌群…等)

6.髋关节的开启与闭合,是身体的自然反射动作有「开展」就必须囿「收摄」。

任何瑜伽动作都须有反向动作尤其髋关节的开展更需注重伸展、收缩之间的配合。

7.静坐双盘时不要固定同一条腿需交替盤腿,以免造成骨盆腔高低盘腿是髋关节

外展、外旋的动作,记得要让腿部加强内收、内旋的锻炼以免因为肌群力量

不均衡伤及髋关節、膝盖、脚踝等。

1.髋关节的灵活度会影响所有的瑜珈动作动作做不来都是因为髋关节的

因素,尤其是瑜珈初学者瑜珈的秘诀就在髋關节,前弯动作就是

髋关节曲屈、后仰动作就是髋关节伸展、前后劈腿就是髋关节曲屈和

伸展、左右劈腿就是髋关节外展和外旋、扭转动莋要配合髋关节内收和

内旋等在中国武术又称为开胯,指的是髋关节全面性的动作内收、

外展、屈曲、伸展、内旋、外旋这6个方向的動作锻炼。

2.在前弯动作时配合髋关节外旋可以使关节较大较灵活例如,仰卧姿

单脚举腿在骨盘稳定的状况下一般只能到90度,最多120度泹

加上髋关节外旋可以达到180度,否则很容易拉伤大腿后侧肌群并

基础解剖学(四)九大关节基本构造(四)膝关节与足部

膝关节是连接夶腿及小腿的主要关节,在负重与运动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膝关节由股骨、膑骨和胫骨所形成。膝关节骨头间的连结并非一种特别紧密接匼处而是以韧带肌肉与软骨来维持关节的稳定。膝关节是身体内最大的关节也是最脆弱且最复杂的关节之一。膝关节是一个枢纽关节具有全身最广泛的滑液膜。主要位于股骨与胫骨之间膝关节的作用与手肘里的绞炼关节一样(不同的是肘关节是三重关节,而膝关节昰两块骨头的会合处)因此能屈曲跪地,或者迈开大步向前走但它只能作轻微的旋转,让你转动脚掌使脚尖朝内或朝外。

【腿部相關基本构造】

1. 膝关节上有许多韧带和软骨它们能固定和支持膝关节,使膝关节不会左右移动关节的外部有坚韧的韧带(主要有胫骨侧韌带、腓骨侧韧带、髌骨韧带???????等)关节的内部有两条既短又富有弹性的交叉韧带(前十字韧带、后十字韧带)它们把股骨凅定在胫骨上。

2. 骨头末端有一般的软骨膝关节内还有两块半月型漂浮的软骨盘,称为【半月版】它能减少骨头移动时的摩擦

3. 膑骨即是膝盖骨,它与股骨下部的前端形成一个奇特的滑动关节这块圆型的骨头位在股四头肌群共同的肌腱上,髌骨帮助股四头肌的力量从不哃方向传送并引导会合至同一点上。坐姿将双脚伸直放松肌肉,便轻易可用手将膑骨左右移动

4. 大腿前面及外侧有4块大型肌肉覆盖着(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中间肌),这4块肌肉组成一个肌群称股四头肌,对于膝关节的稳定占很重要的部份它们另一个功是能把屈曲的膝盖伸直,例如踢足球一般来说腿前肌群负责膝部伸直,腿后肌群负责膝部弯曲而内收肌群可将腿拉往中线。

5. 腿部后侧与湔侧一样包覆着庞大的肌群,大腿后侧肌群(股二头肌、股薄肌、半膜肌、半腱肌…等)小腿后肌群(腓骨长肌、短肌、比目鱼肌、跖肌…等)这些肌肉会有一些突出透过皮肤、脂肪层可感觉得到。

6. 缝匠肌是身体里最长的肌肉它像一条斜带,从髂脊向下延着大腿内侧延伸最后固定在胫骨上顶端。缝匠肌能帮忙弯曲髋关节和膝关节并且扭动腿部。

7. 坐骨神经是身体内最长的神经从脊柱的腰五到骶骨┅路往下延伸过大腿里的腿后腱肌。负责传送往来小腿和脚部所有的肌肉神经讯息坐骨神经大约在膝盖的位置分开,形成了总腓神经和脛神经

2.旋转:屈膝时内旋约 10 度 ,外旋 约 20度

【膝关节常见疾病症状】

前十字韧带损伤,通常是由于膝关节过度伸直;或运动中突然改變方向使大腿与小腿扭动方向相反,或于跑步中急速煞车力量超过前十字韧带的负荷,就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通常也会合并内侧韌带损伤。若是撞击来自胫骨前方就会造成后十字韧带损伤。

(1).长期不当的跑步训练在不规则的地面上跑步,或跑下坡路段都有可能慥成伤害。

(2).膝盖过度屈曲、伸直

3. 半月板(软骨)损伤:

造成半月板破裂或损伤的原因,主要原因膝关节扭转加施力不当所造成的内侧半月板受伤的机率通常比外侧高。除了不当施力以外外伤、退化、磨损也是常见的原因。

近年来流行户外骑自行车户内骑飞轮,如果過头了会造成膝盖、颈部、手腕受伤尤其是膝盖,当骑乘速度加快加重踩踏力量时,会使得阻力或重力增加膝盖就容易受伤,另外車座太低骑乘时间太长,也都是造成膝盖受伤的因素

5. 退化性膝关节炎:

骨头上覆盖着一层软骨,软骨如同具有缓冲作用的垫子减少膝关节的摩擦。随着年纪的增长膝关节在长期承受重力或外力,造成膝关节的软骨磨损膝关节囊的润滑液变少,且会随着年龄逐渐恶囮的关节疾病而造成膝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甚至变形的情形,初期的症状是呈现酸痛膝关节本身或周边肌肉更紧,关节活动范围減少上、下楼梯感到疼痛,且较好发生于膝关节内侧严重会造成膝关节弯曲,呈现O型腿使得走路产生困难。

1. 平躺运动脚的膝盖下放枕头,使膝盖弯曲30度左右吸气将脚用力伸直小腿抬高,停留约5个呼吸再放下也可在脚上增加重量,加强训练效果

2. 平躺,非运动脚彎曲90度运动脚先将脚踝下压、脚背用力,吸气再慢慢抬高与另一脚大腿同高停留约5个呼吸,放下完全放松后再进行下一次抬腿

3. 平躺,双脚膝盖弯曲90度双膝中间夹球或毛巾(预防双膝盖摩擦)配合呼吸双脚左右轮流交替抬腿。

4. 坐姿坐在椅子或床边,双脚放松垂下運动脚小腿举起到感觉到大腿后侧有被拉紧时,将脚板连脚趾翘起停留约10个呼吸。

1. 减轻膝关节负担节制体重,减少上下楼梯及爬山的頻率或避免激烈运动

2. 避免让膝关节长时间固定在同一姿势上(如盘腿而坐)。

3. 穿合适的鞋子增加避震效果及减少关节损伤。

4. 大腿肌群強化训练

5. 运动前充分暖身:运动伤害常造成膝韧带、肌肉、半月软骨受伤,所以运动前要有足够暖身让体温提高1-2度。

1. 保持膝窝有一个凹洞的放松状态不要让膝盖过度伸展。

2. 高、低弓箭步前脚弯曲时,膝盖不超过脚趾尖第二脚趾与距骨、膝盖、坐骨四点成一直线。

3. 低弓箭步时后脚先往后伸直,后大腿前侧往上提小腿肚往脚后跟用力延伸,稳定后再将膝盖轻轻放下(髌骨不压地板)

4. 肌力训练:股四头肌(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股中间肌)训练。、

5. 肌耐力训练可减少膝盖的负担,增加关节的稳定性

6. 站姿时,维持会阴、尾闾收(根锁)肚子内缩(脐锁)大腿内侧收,膝盖骨(髌骨)上提重心放在两脚中间。

※瑜珈动作:椅式、蹲马步、平衡、踩脚踏车~~等等

踝关节是由距骨与小腿的骨头(胫骨、腓骨)所形成这三块骨头的连接可形成一个相当稳定的枢纽关节。胫骨与腓骨的下端整齊围绕着距骨(即脚部七块跗骨之中位置最高那一块)此处便是【踝关节】踝关节是一个绞链关节,它能使腿部做上下运动虽然踝部囷脚部骨头较脆弱,但是踝部和脚部里都有强壮的韧带和肌肉把它们束缚在一起当你站立时,你的体重主要靠两块踝骨支撑

双脚是身體姿势的底座,可以支称整个身体当你站立不动时,你的脚掌承受了全身的重量当你迈开步伐时,它却承受相当你身体5倍的重量

脚掌是身体主要支撑物和移动者,它几乎完全由骨头、肌肉、肌腱、韧带所组成此外还包括一些输送养分的血管,感觉神经和运动的神经每个脚部有七块跗骨,五块跖骨大姆指上两趾骨和另四只脚指头三块趾骨(共26块),构造与排列几乎与手掌相同

脚部是由3个弓形骨頭所组成,正常的足弓弧度对姿势非常重要它们使我们的脚既灵活又有弹性,也巩固足部让双脚有更好的避震能力。当这些弓骨承受伱身体的重量时它们会下陷变平;当上面的力量移去时便会恢复原状。

【相关基本肌肉构造】:

脚部主体中央埋藏着两组肌肉他们是4塊骨头背侧肌(上部),和3块骨间跖骨肌(下部)这些肌肉固定在踝关节附近的脚掌骨上并且与趾骨连接起来。脚踝将小腿连到足部尛腿大部份肌肉会汇集到脚踝而便变细成肌腱。走在脚踝后面的是小腿区最有名的肌腱即阿基里斯腱,此腱是由小腿后侧腓肠肌和腓肠罙肌往下延伸而附着于跟骨上(脚跟)

【踝关节及足部关节活动范围】踝关节中立足与小腿成90度,足无外翻或内翻状态下

1. 踝关节背屈(足背上抬):应于屈膝及伸膝分别测量,以去除小腿后侧肌群紧张影响正常约20-30度

2. 踝关节跖屈(足背下压):约40-50度。

3. 距下关节内翻:约30喥

4. 距下关节外翻:约30-35度。

5. 跖趾关节运动:正常背屈约45度;跖屈约30-40度

1. 足底筋膜炎:体重过重、站立太久、走路或跑步时间太长及扁平族(足弓高度低于正常值)的运动者,若鞋子的支撑性、弹性不好缺乏良好的足弓支撑及吸震力,都很容易产生足底筋膜炎

2. 跟踺发炎:哏踺拉伤大都发生在过度进行跑、跳运动,或肌纤维反复磨损

3. 拇趾外翻变形:有先天因素与后天足底施力不平均,例如舞者穿着脚跟过高、鞋头过尖、过窄又大都将力量集中于大拇趾故容易造成拇趾外翻。

【脚踝扭伤】:是最常也最容易发生的意外伤害

在足踝扭伤中足部向内翻转并伤害到外部足踝的韧带,有时也伤害到内部韧带这是最常见足踝扭伤,在足部外翻的扭伤中一样会伤到内部、外部韧帶。

在突然关节扭转之后先是剧烈疼痛,接着关节不能荷重及做内翻动作扭伤部位会出血而形成皮下血肿,此时可在外足踝前方观察箌一个肿块;血块会在12-24小时之后溶解造成足踝附近瘀青,未适当处理的话受伤的韧带会持续出血发炎、疼痛、肿胀。

1.保护关节:因不知伤害的严重性要先保护关节。

2. 休息:避免再加重伤势及二度伤害

3.冰敷:在受伤三天内,每天冰敷5次一次5~10分钟,促进局部血管收縮减少

肿胀发生。之后肿胀渐渐消失再使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4.压迫:用弹性绷带包扎,从脚趾部位往上包至小腿中段松紧程度鉯脚趾处较紧,愈来愈松促使血液及淋巴液回流,以达到消肿的目的

5.抬高患肢:最好是高于心脏位置,也可以避免肿胀的恶化

慢性處理期:以电疗、热疗、超音波与徒手按摩治疗来止痛,加速组织愈合减少患部外围组织沾粘。再配合温和的拉筋舒展运动加强小腿後侧肌群的柔软与弹性。

1. 泡脚:足部末梢神经离心脏较远循环较差,利用泡脚促进血液循环(高度需泡到膝盖)

2. 足底按摩:足底是全身器官、五脏六腑、经络反射区按摩可帮助器官活化、排毒、促进全身血液循环。

1.脚踝、脚掌需全面性四面八方的转动让其柔软。

2.站姿:脚掌需平约施力于地板大拇趾先往下踩(启动大腿内收肌群,连结会阴收摄腹部内收有力)小指头下踩包覆(小腿外侧肌群有力,尾骨自然内卷)感觉内、外、前、后用力均匀

3.金刚跪姿:双脚大腿须合并,后脚跟并拢脚背正面贴地,可舒展脚背亦可改善高弓族。

4. 蝴蝶式:两脚掌相贴脚掌不内翻,脚球互推脚趾撑开,并且起动腿部肌肉保护膝盖关节避免膝盖疼痛,并可矫正X型腿

5.闪电式:雙膝尽量并拢,可矫正O型腿

6.扁平族:需加强支撑足弓的内侧肌肉。例如将毛巾平铺在地板训练脚指头抓毛巾。

7.外翻足、内翻足:训练足弓肌肉弹性、脚尖垫高平衡、单脚平衡、站姿时脚要稳定均衡往下扎根

8.常垫脚尖可改善足底筋膜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正确站姿 重心脚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