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发改委主任原体育宫主任李秀林

人大教授汪永祥逝世 主编教科书曾为全国高校哲学专业使用
日 07:43 来源:澎湃新闻网
作者:蒋子文
内容摘要:据中国人民大学官网消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资深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研室原主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领域做出开拓性贡献的学者,汪永祥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 9月 15日 16时 0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编写了供哲学专业学生使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1981年 5月和1983年 7月,人民出版社分别出版了萧前、李秀林、汪永祥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学术界通称为“萧本”)。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汪永祥;教科书;中国共产党;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哲学专业;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
作者简介:
&&& 据中国人民大学官网消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资深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研室原主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领域做出开拓性贡献的学者,汪永祥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日16时0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教育部组织几所高校分别编写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编写了供哲学专业学生使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  1981年5月和1983年7月,人民出版社分别出版了萧前、李秀林、汪永祥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学术界通称为“萧本”)。这两本书得到学术界很高评价,被许多高校选为哲学专业教材,社会影响很大。这两本书其后多次再版,至今仍为很多高校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教材。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刘淼)
用户昵称:
&(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发表的评论0条,总共0条
查看全部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C)
by . all rights reserved李秀林副主任到太平区调研
当前位置:财经贸易  
发布时间: 15:40:00
来源:市发改委经贸科  部门:经贸科  
&&&&&&8月25日下午,市发改委副主任李秀林带领经贸科有关负责同志到太平区进行工作调研。
李秀林一行先后深入到东圣达实业有限公司、双橡工矿橡塑制品有限公司和辽宁振隆特产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项目单位施工现场实地查看,详细了解项目建设的进度情况,并与项目单位负责人进行座谈,询问项目建设当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听取情况介绍后李秀林副主任提出三点具体意见:
一是项目单位要加快施工进度,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竣工,早日投产达效。
二是各项目单位要紧跟上级有关政策,结合自身实际争取得到更多的支持。
访问次数:
主办单位:阜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技术支持:阜新市信息中心
&&&&&& &&&&&&&&&&&联系电话: 地址:辽宁省阜新市中华路45号(市政府大院)  辽ICP备:号 张玉——上海太极拳的一面旗帜
唐&禅&良&&
&&&&黄仁良先生师承是张玉传承的杨式太极拳。张玉八岁时,就进入杨家学拳,也是杨澄甫先生的相手,深得杨家教诲。张玉学的是杨家真传太极拳,但由于张玉的辈分低,不能算作杨澄甫的弟子,张玉是武汇川的小辈亲戚,故将他归在武汇川的门下。所以张玉的师承关系是:武汇川是杨澄甫的首徒,张玉是武汇川的大弟子。武汇川南下教拳,在上海创办《汇川太极拳社》,张玉跟随南下,协助武汇川教拳。先后有数千人入《汇川太极拳社》学拳,骨干有武云卿、武贵卿、吴云倬、顾留馨、吴剑岚等人,他们都是武汇川门下著名的的弟子,日后为推动上海武术、乃至全国武术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张玉的事迹流传不多,对他知之甚少,因为大家都把目光聚焦在杨澄甫与武汇川身上,对他少了些关注。然而,在二十世纪下半世纪,张玉却是上海太极拳的一面旗帜!
张玉是上海太极拳的一面旗帜,这样的称号、这样的荣誉,笔者是根本没有资格评论的,但有两位武术家可以这样评价他,这两位就是田兆麟和褚桂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能有资格评论其他武术家的人,也恐怕只有他们俩人。当年他俩是太极拳界顶尖人物,其他名家与他俩相比则稍逊一筹。
笔者在整理顾留馨日记时,曾看到有这样的记载。日,顾日记记载:“禇桂亭昨天和田兆麟一起谈太极拳,说晦气,杨架张玉、吴云倬是二面旗帜,今日都中风了,杨架今后谁能顶起来?很忧心!”当时,张、吴二人中风,吴云倬的病情较为严重,他俩是以教拳为生的,患病会影响生计,这牵挂了许多武术家的心,尤其是田、褚、顾等有相怜之心,所以才会有以上的议论。当年田、褚已壮士暮年,而张、吴他俩正值年富力强,是传授太极拳的最佳年龄,所以两位老武术家才有此一叹。两老对张玉、吴云倬的评价是出于肺腑,而张、吴他俩在当年确实是称得上太极拳的旗帜,论传统武艺也当之无愧。
一般人很少了解张玉对太极拳所作的贡献。他曾多次参与太极拳的编写,如编写《精简太极拳》;如编写《太极拳运动之二》即88式太极拳;如讨论研究《杨式太极拳》的编写等等,他都贡献了智慧。然而,由于种种因素,他的幕后作用被淹没而无闻。幸亏有顾留馨的日记,零星点滴把张玉的活动与贡献记录了下来。由于外界介绍张玉的材料不见多,笔者在此不妨作些介绍,以供太极拳专家学者,以及爱好者们研究。
1956年,上海市体委、中国教育工会上海市分会,为使太极拳在广大教职员工中学习普及,用以活动筋骨健身养生,委托褚桂亭为主编,蔡龙云、张玉、赵寿邨、傅仲文等二十余人,共同编定了《精简杨式太极拳》,试点效果很佳。但国家体委听取“简化太极拳”意见时,褚桂亭、濮冰如、张玉等武术家都提出不少批评意见,提出要保持传统,并认为《精简杨式太极拳》编排明显优于《24式简化太极拳》。然而国家体委需要的是更简短、更简单的体操式的太极拳,认为已经有了《24式简化太极拳》,就不必再有其它简化太极拳。真正能体现太极拳精髓的《精简杨式太极拳》,“生不逢时”,被打入“冷宫”,尘封在上海图书馆的仓库内。褚桂亭、张玉等人的贡献未能大规模推广发扬,颇为遗憾。文革后,有些武术家创编了三十几式、四十几式太极拳,其实与此书大同小异,他们能得以出版推广,时也!
1957年,国家体委指令上海市体委组织编写《杨式太极拳》,因为当年杨澄甫的几位主要弟子都在上海,因此国家体委委托上海整理编写太极拳、推手、剑。张玉也被邀入编写小组。据顾留馨日记记载:日,“午3时去体育宫,到禇桂亭、傅钟文、吴云倬、叶大密。主持俞贵方。我建议邀请田兆麟、张玉参加太极拳研究小组。记录员拟调周元龙、王天籁、张海东。”
8月30日,“下午4时去体育宫,田、禇、傅、吴、张在,张海东作记录。”这是指1959年上海杨派名家编写杨架,这是“作为10月间开办各省市体育教员武术训练班的教材”。“在上海市体委编写杨架的为褚桂亭、田兆麟、傅钟文、吴云倬、张玉、顾留馨,抄写张海东,绘图周元龙。”
9月7日,“晚6时陪李天骥去会宾楼。禇桂亭、田兆麟、张玉、傅钟文、吴云倬、叶大密、武贵卿、华春容、王子平和我共十人,讨论整理杨式太极拳”。讨论是很热烈的,武术家们各述已见,甚至发生争执,尤其是褚、张、吴讨论非常热烈,贡献的意见也最多最宝贵。国家体委派李XX来上海了解编写动态,李XX却提出“杨式太极拳”要与他的《24式简化太极拳》配套,以养生为主,遭到上海武术家的反对,褚、濮、傅、张、郝的批评意见最为中肯。9月14日,“下午3时半,市体育宫,正在整理太极拳、剑(即32式剑),要求以医疗延年为主。和禇、傅、张玉、李XX至清真食堂便餐,张玉付帐”。9月22日,“李已于前日返京”,即日李XX携稿离沪。
此事过程很清楚,由褚桂亭、田兆麟、张玉、吴云倬、傅钟文、叶大密等上海十位武术家集体讨论编写的书,由李XX先生带往北京。以后正式出版,按理在出版的杨式太极拳书中,应标上上海武术家的名字,以示对他们的智慧与劳动成果的肯定与尊重。但是,李XX对上海武术家批评《24式简化太极拳》耿耿于怀,将书稿从上海带到北京后,废去周元龙的绘画的拳照,配上李XX自己照相的拳照,又对其中一些动作作了修改,与《24式简化太极拳》作配套,并作为他个人的成果,以《太极拳运动之二》即88式太极拳的书名出版(此书不提“杨式”二字,更不提是上海武术家们的成果)。这样,褚、田、张、傅、吴、叶等人的贡献被人剽窃而被埋没了,此事也引发了上海武术家们与国家体委李XX的矛盾。
日,顾留馨午后访傅钟文,语以张玉、吴云倬先后中风事。4月1日,顾午后函唐豪: 告以张玉,吴云倬中风了!
4月15日,禇桂亭昨天和田兆麟一起谈太极拳,说晦气,杨架张玉、吴云倬是二面旗帜,今日都中风了,杨架今后谁能顶起来?很忧心!&
这话说明吴云倬与张玉是上海太极拳界有影响的人物。顾留馨曾写信给唐豪,请唐豪代向国家体委呼吁关注老武术家(顾当时还未从事上海武术领导工作),他说:“现在武术界中老辈凋零,我认为中央体委应该有些紧急措施,把武术界老辈中有特长的吸收一批来传授技术、经验,这些技术、经验可能现时认为没有多大用处,可是一旦在研究上发觉还需要参考研究这种技术和经验时,这批老辈大都不在人世了,这将是民族文化遗产的大损失”。吴云倬、张玉的中风使他更忧心着急。吴云倬病情严重,不仅无法再教拳,连行走说话都困难。好在张玉病情较轻,很快恢复健康,又能重新执教。
日,顾留馨正式到体育宫报到任职。5月2日,顾8时半到市体委,市体育宫函,今晚开会:武术运动员集训讨论。6时半到体育宫,禇桂亭、田兆麟、徐致一、陈绪良、王效荣先在,张大全、叶大密继来,李主任、邵善康谈半集训武术运动员12人,将来再选拔足20人,明年去京选拔。顾问有王子平、佟忠义、禇桂亭、田兆麟、叶大密、顾留馨、周凯龙、华春容、卢振铎、徐文忠、徐致一、张玉、朱廉湘、张大全,蔡龙云、王怀琪、李秀林、陈绪良、李锡思、郝湛如。禇桂亭提出增加卢嵩高。体育宫将办男女少年武术训练班。这说明张玉在上海武术界是屈指可数的人物之一。
&10月3日,晚七时,至毛伯浩处,谈起李XX为杨架摄影,禇桂亭、李剑华、郝少如、濮冰如、傅钟文等都有意见,李姿势紧张牵扯,不是太极拳的味道。上海编写时原来主张用杨澄甫的照片,而不是他人的照片。11月7日,禇桂亭、张玉在京谈李XX不应该自己摄影,另搞一套。李形意身法不学太极劲。禇桂亭说本可以重编规定太极拳,李考虑自己的书受影响,鼓励别人搞陈架以致新的规定太极拳编不成。12月13日,张玉说:“里弄整风中对尤彭熙打空劲事责问,尤服毒后又投浦江,救起,但半身不遂云。”
当年“凌空劲”在上海武术界颇为时髦,吹得神乎其神,而顾、褚、濮、张玉等老武术家是旗帜鲜明反对“凌空劲”的。
1959年,2月9日(正月初二),张玉说田兆麟除夕日(
2月6日)因哮喘病死于医院(住广慈医院三周),年68岁,今午后大殓云。徐致一说唐豪之死,损失难补,如田(兆麟)在尚可补也。4月21日,晚,市武术会工作会议,徐致一、王子平、佟忠义、卢振铎、李锡思、张玉、张达泉到。4月22日,上午成立竞赛委员会。2时半,长短套路审查。到卢嵩高、王良臣、王清尘、高振兴、王效荣;短兵组禇桂亭、徐致一、张玉、卢振铎、李东园、王子平。1959年10月张玉作为上海武术队人员,参加第一届全国运动会。
10月20日,2时30分,禇桂亭、张玉、武贵卿、张达泉谈编等级制太极拳套路。以杨、吴、陈为主。10月23日,下午2时半,禇、张(玉)、武、傅、张(达泉)到,主张杨、吴、陈各编一个来回。10月30日,10时,禇桂亭、张玉、武贵卿、傅钟文、张达泉到,杨、吴、陈三架编成一套太极拳。上海五位太极拳高手,作融合杨、吴、陈三架的尝试,也为融合五式太极拳作探索。为的是使太极拳有普及的、也有能提高的套路。12月10日,因牛春明编写的杨式太极拳一书,其中“有对有错”,未能达到出版要求。顾留馨向出版社提出由上海来编写《杨式太极拳》,得到出版社的赞同。
图中:后排右二为张玉先生
日,晚7时,武术、技巧、乒乓表演,王、佟、禇、卢、卢、张、武均到。10月29日,誊写前给体委的“1960年武术会(全国情况)”。
7时市武术会工作组总结,到李、俞、王菊蓉、张玉、章海深、周元龙、王效荣。
&1961年,3月18日,顾嘱傅钟文先练,禇桂亭(批评傅)坚持已见,张玉也不满。上午方开支部会,有《人民体育出版社》阎海来约整理杨澄甫架,并写四家太极拳综合理论。沈家桢写陈架动作说明。云(市体委)张主任已同意。上海开始着手编写《杨式太极拳》。
&4月20日,禇桂亭、傅钟文、张玉、武贵卿、华春容统一杨架基本上一致,张海东祝贺成功。顾留馨在给毛伯浩信中说:“上海最近已集合杨老师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统一杨架原式,当然今后还是鼓励创造发展,各抒心得,目前是尊重典型的问题。”“太极拳教材,以‘太极拳运动’之(一),之(二)作教材,本来是好事情,陈、杨、武、吴、孙传统太极套路,以杨架流行最为广泛,以代表性最大的作教材,不能以‘定于一尊’来看待。问题在应趁此机会作内容的修订”。“‘四式太极拳’中杨架应有统一的标准姿势和动作,为此须采用杨澄甫原照,杨照不足部分,根据杨氏《体用全书》和陈微明《太极拳术》的动作说明,加以整理,由傅钟文补照,一律用钩线。是为了继承和学习典型,也为了杨氏学生多,有利于在全国推行”。
7月31日,顾和宋振甫推手,粘化、中正、不使吃住,乘势挤靠取胜。教冯贵昕粘贴虚实之法。周、何现承认吴式推手软弱吃亏,吴式马XX功夫不及张玉。
8月将在上海召开华东区武术比赛大会。8月8日,8时半,华东区武术比赛组织处会议,王子平、卢嵩高,张达泉、张玉也邀来,张振亚主持。8月29日,8时半教练,裁判组长讨论修改规则问题。午散,约张玉,王菊蓉,吴诚德,傅钟文公宴李天骥于洪长兴,每人化5.14元。
12月10日,杨澄甫之子杨振铎先生来上海,10时顾、杨、傅、禇、张、武、章、周在宫拍照,顾和全体拍了一张。和杨振铎、傅、周拍一张,和张玉、武贵卿拍了一张。12月12日,张玉对杨XX讲解时批评别人练法不对极为不满。说顾留馨《简太》的阐发拳论应为标准。许多老师和练太极拳较久者都反映:《简太》的理论,融合了各家古典理论,加以阐发,是练太极拳者必须参考学习的好书云云。
图中:后排右一为张玉先生&&&
1962年,2月22日,顾晚上去宫推手,张玉的儿子申生从皖来,在厂中打兰球,高1.9米。8月14日,武术家们下乡表演太极拳。1时半,顾和禇桂亭、华、王、张、武、徐、周凯龙、苏锦标、张瑞安,何炳泉、卢振铎去奉贤,7时半表演武术。11月13日,张玉说,杨炳诚在吹吴式邵品根最好,张玉也弄不过他。张玉今晚将邵打了很多劲。
1963年,6月21日,2时半,太极拳老师欢迎毛伯浩,毛提出整理各家及推手技术,希上海先搞好。到张、武、禇、傅、张、马、吴、郝,晚,在新雅欢宴毛。6月23日,7时推手友谊赛8时,武贵卿、张达泉、禇桂亭、张玉表演。11月15日,晚陈式二路讲解表演会。禇、张、张、吴跃宗、马岳梁、吴英华俱到,吴梦月也来看。11月18日,10时半,和禇、张、张、王去玉佛寺吊佟忠义五七。卢振铎、金祥宝、李秀林、陈绪良先在。12月31日,徐某说田兆麟功夫超过杨澄甫,又说禇桂亭的形意、八卦向姜容樵学的,真是乱说一通。又说我(顾)和陈发科推过一次手。苏惠珍说虹口区朱大力指责张玉架子不对,不是真传,傅XX乃真传,出书,须按傅架子练。
&其实,傅XX的《杨式太极拳》是集体讨论的结晶,其中也有张玉的贡献。傅是杨家晚戚,他的拳架与杨澄甫著《太极拳体用全书》中的拳架最为相似,故此书由傅先生署名。而认为傅出了书,因此他是“真传”,“指责张玉架子不对”这些观点是错误的,张玉的太极拳也是杨家“真传”,而且从技击的角度讲,张玉的功夫则更胜一筹。
1964年,2月8日,晚太极拳表演会,禇、张、华、武挤傅站在第五。3月15日,午后禇桂亭讲解推手,甚受欢迎。某生力大,好久未来张玉班,云在黄浦公园和邵品根,阮荣根等推手。与之推手,其大力顶无用,打至其椅上十多次。又以散手试击之。其谓吴式主化、软弱,相比杨式厉害,张玉厉害。3月21日,早杨式2,太极拳会演发奖不及去,嘱李秀林,张玉发奖。4月19日,
7点和梅芳去拍照,张玉中坐。李元法欲以张玉推手班为题,语以不可闹宗派,个人突出,应题体育宫太极拳推手班为妥。
当年,由顾留馨提议,国家体委批准,由上海作为太极拳推手全国试点城市,以推广推手,并制定推手规则。顾留馨委托张玉在上海体育宫开设推手班,推手深受武术爱好者欢迎。推手班为上海培养了不少太极拳推手的师资人才,使上海的武术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的地位,张玉自然功不可没。
图中:前排中为张玉先生
4月30日,10时半访吴云倬,梦月从张玉处得知周的为人,傅、周为稿费事不和。5月9日,5时许顾和张玉探视吴云倬中风复发症于慈光医院。吴双目大张但视觉失灵,右腿也不便,烦躁,不能言,以左手指口示意。以左手揩泪,显为情绪波动。5月10日,孙荣茂说顾主任真是太极拳专家,贯通各式,理论高,推手细致。张玉懂杨式,推手大刀阔斧。顾主任懂得多,推手精雕细刻。6月5日,三时杨式禇桂亭、傅钟文、张玉、张达泉武术会议,讨论“简化太极拳”编第二套问题。6月26日,2时杨式太极拳组到禇、傅、张、武、周、叶及我,写动作要点,禇桂亭多发言。7月7日,张玉班十人成立推手研究班。9月25日,四时禇(桂亭)、郝(少如)、张(玉)来谈武术赛情况。11月14日,三时禇、张、武、华谈杨式简化太极拳。11月21日,3时禇桂亭、张玉、武贵卿、华将简化杨式太极拳修订。
1965年,1月6日,许世友将军要求在华东地区武术大会上,上海要有120人大刀,120人长枪上场表演。4时顾和禇、张、武、华谈编大刀、长枪团体操问题。1月7日,3时,禇、张、武、华来。禇询别方有人编刀、枪套路否?顾如承担下来,我们即编。1月9日,3时20分,禇、武、华始来,张玉准3时到。禇桂亭教了十三枪对练,约下周二、三、五下午来教八枪及对练。1月15日,3时半,禇、武、华始来,张玉先到,十三枪、八枪练毕,邵汝干记下名称。禇拟暂停研究,语以周五会面一次,以免忘了。1月17日,9时许张玉来谈,枪术组禇拟来一次即停。老师传说顾倒了,武术没人管了,管不下去了。拟请求体委加强管理,我答以不必,公园会管的。因韩来电话,张即走。1月22日,3时半,禇、张、武、华来练枪,最后一次了,道明春再会。(从这一段记录中可以看出张玉对武术大会准备的重视,以及他为人厚道,在顾留馨被极左路线迫害的时候,张玉表达了对顾留馨的关怀。)
&3月28日,陶仁祥来云傅XX学生顾某练了十多年,说张玉手硬不是太极劲,太极劲要松脆。傅说发劲打死人的。9月5日,王效荣谈傅XX何以一年来避开你我不谈心,认为傅比王老厉害得多,用得着时接近,用不着时丢开。王询原因?我说可能为了1,傅弟(宗元)专攻推手时,体育宫张玉班的学员全部胜了傅的学生。2,傅表演刀后,张玉也临时演刀,罩住了傅。王又说:领导上照顾傅,别人不敢讲话,杨炳诚也不敢当面批评,怕傅背面向领导说坏话。
1966年,3月20日,人民公园普设群众班,1号桥至4号桥,须个体老师让出,复兴公园群众班有辅导员廿多人。张玉担心今后不许私人教拳,何以生计?(文革极左地把在公园教拳的老师都当作个体户,视为走资本主义道路而加以排斥,不仅影响了老辈武术家的生活,也打击传统武术的传播发展。)4月13日,张玉来谈希能表演事,外间谣传有历史问题的人不请表演,对名誉有关云。愿参加公家组织教拳。(文革中,张玉等老武术家心情是郁闷的,他们为了名誉,主动请求能在武术表演会等场合亮亮相,以证明自己是“好人”,而不是“牛鬼蛇神”,其内心是悲苦的。)5月1日,午后2时到宫武术、推手三对表演赛:李元法、孙荣茂、戎嘉明、孙荣富、邵品根、虞品棠。表演:张玉、王延庆。王效荣希顾今后教武术队员推手。傅XX光教圈子,连邵善康请益也说:四手推好了即行。顾说教了也说是傅教的。王说你教了,傅教不下去。(顾留馨的日记整理到1966年文革。由于顾留馨忙于全国性武术活动,如教中央首长学拳,以及写作活动等,日记中对张玉在体育宫办班教拳等情况记录不多,而且记录的仅是张玉活动的一小部分。)
&张玉的故事摘录到此为止,也许读者感到零星罗嗦,但我们从中还是可以看出张玉在上海武术界的地位,以及对武术所作的重要贡献。尤其是太极推手,在顾留馨的支持下,他为上海培养了许多推手的师资人才,使上海太极推手蔚然成风,独领风骚。
张玉又是一个对传统武术,对杨家“原装”太极拳怀有深厚感情的人,他与褚桂亭等一些老武术家坚守优秀传统文化,不肯轻易随波逐流,不肯抛弃太极拳的技击功能,去适应太极拳走养生体操路子,他们有点“不合时宜”,所以始终处于不得志状态。而有些武功不如他们的人,却能紧跟时代,将太极拳改造成太极体操、太极舞蹈,得以普及推广,因此誉满全国,甚至全球。当然,太极拳该如何发展,如何应顺时代的变化,其功过是非要留与后人去评说。总之,张玉为传统太极拳的传播已是鞠躬尽瘁了。
张玉中风后,虽然很快恢复了健康,但他有了一种紧迫感,他要在他有生之年,将杨家真正的太极拳传播下去,所以他很认真实心实意地传授太极拳,毫不保守。他教的学员,总体水平比其它班的学员都要强许多,这在体育宫中是有良好口碑的。张玉在教学中注意让黄仁良等爱徒多推手,在实践中学会懂劲,又放手让他们来执教,让他们在教学中提高。张玉还鼓励黄仁良等爱徒,虚心向顾留馨学习太极理论,让他们不仅掌握拳脚技能,而且能更注重太极理论的研究,使他们全面立体的了解太极拳。张玉这样博大的胸怀,造就了黄仁良等不少高徒,为太极拳的传播留下火种。
这几年,黄仁良先生在回忆总结张玉老师的教诲,努力将张老师传授的杨氏太极拳精髓整理出来,传播下去,他的努力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成果。笔者借此对黄仁良老师的努力表示敬意,愿太极拳之花长久不衰。
&&&&&&&&&&&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
&&&&&&&&&&&&&&&&&&&&&杨澄甫之子杨振国弟子&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的位置: &
市人大代表第二期专题培训班圆满结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市人大主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