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宁空气质量软件训练基地怎么样教学质量问题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南京日报社主办南京日报总编辑:丁辉宇国内统一刊号:CN32-0030南京日报信息热线:南报网新闻热线:025-南京软件大学_百度百科
南京软件大学
又称南京软件大学,是在的基础上筹建的全日制本科院校,该校于2005年经教育部正式批准由和合并组建本科院校。 学院占地2900余亩,校舍面积35万平方米,在校学生20000余人,学科覆盖工、农、经、管、文、法、艺七大类,本科专业50多个。学院内设商学、人文、艺术、动漫、信息技术、机电工程、建筑工程、园艺、动物科学等9个(学院)以及基础课部、国际技术学院和。学校通信工程专业、软件工程专业被遴选为江苏省(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获批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南京软件大学学校简介
是在基础上于2012年正式筹建,已报教育部审批。金陵科技学院是一所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其前身是1980年成立的新中国第一所职业大学——和1958年成立、1984年复建的南京市农业专科学校。2002年6月经教育部和省市政府批准,两校合并筹建金陵科技学院,2005年3月正式成立。
南京软件大学校徽
学校有江宁、幕府、白下三个校区,主校区位于。学校占地总面积97.2万平方米,校舍总面积45.1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03.6万册、电子图书124.6万件,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1.38亿元,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0000余人,其中公办11000余人。设有商学院、人文学院、园艺学院、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信息技术学院、艺术学院、动漫学院、材料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南京国际软件学院、龙蟠学院(公有民办)等13个二级学院,另有、、公共基础课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4个教学单位。开设涉及经济学、文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六大学科门类的38个本科专业,工商管理、设计学和城乡规划学为“一级学科省重点建设学科”,会计学专业为建设点,会计学、、动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含建设点)。现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含建设点)。
学校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构建具有“双师”素质、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职教职工近1100人,其中专任教师800余人。现有“双聘院士”1人,另有一批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江苏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计划、南京市“紫金人才计划”等优秀人才。
学校秉承“厚德兴业”的校训,坚持“需求导向,能力为本,知行合一,重在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始终坚持“”不动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政产学研合作教育和“”(校级试点)工作,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基础扎实、好、实践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多年来,学校为社会输送了6万余名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近几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大批毕业生已经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
学校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努力提升科技研发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年科技总经费迅速增加,科研项目、学术论文与专利等科技成果的数量与层次迅速提升,应用研发水平不断提高。近三年获得授权专利124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省部、市厅级科研课题180项。建设有江苏省信息分析工程实验室、江苏(迈斯克)肉类食品工程技术中心等市级以上产学研合作科技平台7个,一批科技成果实现了产业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南京市企业家知识产权培训”、“农科教讲师团”、“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科技帮扶发展肉鸽业”等社会服务工作的品牌效应也在不断增强。学校荣获“江苏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先进单位”和“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
学校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借鉴境外高校先进办学理念,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开放思维、国际视野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自1995年起,先后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法国、、荷兰、美国、英国以及台湾地区高校开展了合作办学,现有教育部批准运行的中美园艺(农业生物技术)、中澳软件工程(服务外包)、中英等3个专业项目。
近年来,学校荣获“南京市文明单位”、“建设新南京有功单位”、“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状”、“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和谐校园”、“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江苏省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十二五”期间,学校将坚持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锁定“南京”“特色”“提升”三个关键词,大力实施“南京战略、科技战略、资源战略、质量战略”四大发展战略,力争在2020年前后把学校打造成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地方性、应用型科技大学,进入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先进行列。
南京软件大学基础设备
是2002年6月,经教育部和省市政府批准,由原和南京市农业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建有、幕府和白下三个校区,占地面积近1600亩,校舍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馆藏图书近120万册,仪器设备总值约1.4亿元。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000多人,教职工1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00余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占30%。拥有一批全国优秀教师、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级教学名师和学术造诣较深的学科带头人,数十名教师被选拔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培养对象。
学校现有商学院、人文学院、园艺学院、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信息技术学院、艺术学院、材料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龙蟠学院(公有民办)等11个二级学院,另有、、公共基础课部等教学单位。
学校的学科涵盖文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农学等五大学科门类,开设了40多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现有会计学、、、、等5个校级重点学科和结构工程、、、材料学、、企业管理、、、、金融学等10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专业为,会计学、设计艺术学为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动画等 5个省级特色专业;有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另外,专业是国内段最早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之一。
建有电子电工、经济管理、建筑智能化三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承担部、省市级等科研课题200多项,获得部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和科技进步奖40多项,一批科技成果实现了产业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校坚持“地方性、应用性、教学型”的办学定位和“立足南京、服务江苏、辐射长三角”的区域服务定位,确立了“国际有影响、国内有地位的”长远建设目标,确立了“特色办学,质量强校,人才兴校,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以能力为根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应用性、融合性、职业性、开放性和创新性(一本二主五性)”的教育理念,目前拥有电子电工、、三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坚持走、国际合作的新型办学之路,彰显应用特色,谋求科学发展,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需要的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开拓精神、面向生产、管理、经营和服务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多年来,学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育了大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受到社会各界欢迎,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一大批毕业生已经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
学校一贯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自1995年起,先后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法国、、荷兰等国家的高等院校合作办学,培养具有开放思维、国际视野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学校先后荣获“南京市文明单位”、“建设新南京有功单位”、“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学校教务处被评为“优秀教务处”,学校工会被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
南京软件大学办学特色
学院多年坚持面向社会经济,培养实用人才的办学方针,奉行以最大限度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作为办学最高准则,以作为办学水平高低、人才质量优劣的最终标准,以、贡献社会作为学院自身发展的根本动力的办学三原则,构建市场导向,产学结合、国际合作的办学模式,形成应用性、实践性、国际化、信息化的办学特色。 学院以“厚德兴业”为校训,崇尚艰苦奋斗、改革创新、争进一流的精神,倡导认准方向就坚决干,干,就干一流的行为准则,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办学20多年来,学院大批的毕业生铸就了学生肯干、能干、实干和富有创新的精神,创业的志气,创造的能力的三干加三创的社会形象。
学校以“三率”:综合素质达标率、双证率、就业率作为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标准,要求学生不仅具有证书,同时具有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市场取向的教育教学改革使毕业以“长实践、擅合作、上手快”而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越来越多的学生勇于自主创业,带动他人就业。
南京软件大学师资力量
校之兴衰,系于教师。学校本着&外引内扶&的原则,吸引、聘请学术造诣深、能主持学 科建设的专家,包括海外学者作为兼职教授,另一方面,不断加大培养力度,促进教师业务水平提高。如设立优秀人才津贴、选送骨干教师出国深造、规定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必须具备研究生学历等。
为保证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学校对于师资队伍提出“个体双师、群体专兼”的要求,即教师除具有教学职称外,还应具有相关行业的技术职称。学校鼓励系部走企业化的办学道路,利用教师专业特长,建立相关的科技研发和社会服务的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政劵研究所、律师事务所、、服装设计中心、影视动画设计所、实验实习工厂等。
此外,学校要求各专业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社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把实际工作岗位对专业理论和实践的要求以及经济技术发展的动态带到课堂确保学生所学为企业所用。
教职工1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00余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占30%。拥有一批全国优秀教师、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级教学名师和学术造诣较深的学科带头人,数十名教师被选拔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培养对象。
南京软件大学学院系部
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信息技术学院
南京国际软件学院
材料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
公共基础部
 动漫学院 
南京软件大学行政机构
党委办公室(统战部)
党委组织部
党委宣传部
纪委(监察室)
院长办公室
(人才中心)
财务处(国资处)
后勤管理处
学报编辑部
发展规划处(高教所)
招生就业指导处
离退休工作处
农业科技培训中心
后勤总公司
南京软件大学院系介绍
南京软件大学商学院
商学院是办学规模最大的二级学院,现有在校生2000余人,为满足经济发展对财经管理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商学院先后开办了会计学、国际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金融、证券投资、投资与理财、 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20多个专业,培养各类专业人才万余人。就业岗位分布于国家中央直属机关、省、市、及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各级银行、证券、保险公司,大中型股份有限公司、、、咨询管理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以及民营企业等其它各类型的企业单位。 商学院建有功能齐全、规模可观的综合实训基地,各系都拥有专业的实训室,其中室、金融投资全真模拟实训室、实训室、全真模拟实训室、室以其科学性和实用性创出了高等应用教育的特色。商学院还与南京市税务局、南京市政公用局、金碟公司南京有限公司、公司以及各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了多处校外实习基地。
南京软件大学动物科院与技术学院
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前身是由原(1958年创办,1984年复校)的畜牧水产系、传承而来(2003年7月)。现有教职工40人,其中专任教师39人,教授5人,副教授10人,2人,中级职称2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人,硕士学位教师22人(其中3人为在读博士生)。目前在校生872人,其中公办学生689人,承担教学任务的民办学生人数183人。
学院设有、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及实验教学中心,有专业实验室9个,建有校外教学实习基地17个。仪器设备投入490余万元,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69件。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职业技能鉴定站,能够承担食品检验工、动物检疫防治员、、饲料分析化验工等职业技能鉴定。秉承学校服务南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坚持“需求导向、能力为本、知行合一、重在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教学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效。20多年来已培养毕业生3200名,毕业生的就业率在90%以上。
学院强化教师的双师型素质的培养,近年来,我院教师先后获得国家兽医执业资格证、国家食品安全审核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高级资格等,一批教师具有教师系列及研究系列双职称,教师来源于国内十多个高校,较好。注重培养学科带头人及青年学术骨干,有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江苏省“333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人选3人、江苏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3人,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培养对象1人。
南京软件大学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是办学规模较大的人文社会科学类二级学院,开设行政管理、、(古籍修复)、等本科专业,现代秘书、、法律事务等专科专业,其中,为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为省级特色专业。学院还承担着全校各专业思想政治理论、人文素质教育公共课的教学任务。学院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944人。
学院下设公共管理系、、中文系、古典文献系、信息资源管理系、法律系、思政教研部等6系1部,教职工总数为8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1人,占23.9%;讲师54人,占61.4%;博士、硕士69人,占78.4%。2名教师入选江苏省“”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名教师入选江苏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3名教师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学院建有人文社会科学综合实验中心,下设办公自动化、文献修复、模拟法庭、模拟驾驶、等分实验室和普通话培训测试站;还与江苏省、南京市的行政、司法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共建了3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为学院各专业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
近3年来,本院教师主持或参与完成11项省部级立项课题的研究,出版学术专著、教材18部,发表论文170余篇,获得各级奖励29项,其中2项成果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项成果获江苏省高等教育科研成果奖,5项成果获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目前在研课题17项,其中省部级课题6项。
经过几年的建设,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已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毕业生走向社会后,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近3年,毕业生协议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
南京软件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积极发展教育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借鉴发达国家技术教育的先进模式和丰富经验,强化自身办学特色,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专业技术人才,1995年率先创办了,并迅速汇入全球化潮流。
经过几年的发展,金陵科技学院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先后与澳大利亚(QUT,BNIT)、加拿大(SENECA)、新西兰(AUT)、荷兰(STENDEN)与美国(SUNY Cobleskill)的有关院校合作,开设了中澳国际商务,中澳国际会计,中澳与维护、中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加影视动画设计、中新电气工程、中荷市场营销、中美生物技术等多个专业,已有500多名学生分别赴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新西兰、荷兰与美国继续学业,其中有近400名学生已经完成本科的学习,大部分在国继续深造,包括就读国际知名大学的硕士学位或在当地就业。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交流与合作使的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学院的专业设置国际化、培养模式现代化、人才素质综合化,教育、教学内容具有前瞻性,毕业学生具有较强的对应性和充分的能力发展空间。学院教师皆为外国文教专家,拥有专业和外语双重素质,富有责任心和创新意识,积极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国际化的应用型优质人才。
南京软件大学信息技术学院
信息技术学院由、通信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物联网工程系组成,是承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教学、培养适应高科技发展的IT及相关行业高级人才的基地,是开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学科科研和社会服务的机构。
南京软件大学南京国际软件学院
南京国际软件学院是学校响应市委市政府推动中国软件名城建设,为把南京建设成世界软件业名城——印度的,以及美国一样的科研产业区域应时而生。学院与国内外科研单位合作,开设了中印合作专业嵌入式软件工程专业(),以及传统的热门专业软件工程,成立了江苏省服务外包软件基地,学院致力于大力培养高素质的软件科研人才。
南京软件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材料工程学院是根据学校学科建设需要而在原视光学技术学院和珠宝首饰学院基础上重新组建的学院,现下设材料系、视光工程系、珠宝系,材料工程学院现设有、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等专业,突出前沿性、应用性、基础性。
材料工程学院是一个不断开拓进取、富于创新、充满活力的学院,现有教师31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7名,博士11名,硕士14名。教师专业基础扎实、治学严谨、工作负责,教学手段新颖、完善,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学院下设教学实验中心,共有26个专业实验室,达1000余万元,包括、、、仪、微粒分析仪、、、、、压力成型机、V棱镜折射仪、、万能、数字、数字阿贝折射仪、红外光谱仪、液相色谱仪、全自动手持式、裂隙灯、、立体、自动测金仪、钻石标本等先进实验设备。
学院坚持,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与、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江苏海之美工程材料有限公司、等数十家企事业单位密切合作,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和就业岗位要求为依据,以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重点,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适销对路的高等应用型人才,历届学生就业率均达到100%,深受广大用人单位的肯定和欢迎。
珠宝首饰学院是国内首个专门从事珠宝首饰教育研究的学院,招生计划纳入全国和全国计划。专门培养从事、加工、鉴定、营销的国家急缺高级专业人才。同时面向社会提供珠宝玉石鉴定及咨询服务。雄厚的办学师资是珠宝首饰学院建设江苏省特色专业的可靠保证。珠宝首饰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 20 余名,并聘请著名学者、博士生导师、英国FGA主考官、原常务副校长陈钟惠教授任名誉专业负责人。珠宝首饰学院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技能的训练,建设了宝石加工、鉴定等多个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条件,并在多家鉴定机构、大型商场和大型珠宝公司设立校外实训基地。
材料工程学院将加大引进和培养优秀人才的力度,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加快教学科研的平台建设,尽快建成具有特色优势的高水平材料学院。
南京软件大学园艺学院
园艺学院是我校最早建立的院部之一,现有教工51人,专任教师35人;具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15人,其中正教授3人;具博士学位研究生3人,具硕士学位研究生19人,在读硕士7人,在读博士13人。“双师型”教师19人,在校学生近1000人。现开设全日制园艺、园林2个本科专业,、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2个专科专业;设置成人教育园艺、园林2个本科专业。学院内设园艺系、风景园林系、专业基础课教学部3个教学单位,以及园艺学院实验中心和园艺学院综合办公室。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400多万元,其中万元以上的大型设备达20多台(套)。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园艺学院职业技能鉴定站,能够承担蔬菜工、插花工、绿化工等10多个工种的初、中、高三个等级的职业技能鉴定。
办学近30年来,园艺学院积极极实践“一本、二主、五性”(以能力为根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应用性、融合性、职业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的人才培养理念,为南京市、江苏省培养了近3000名园艺、园林等各类专业人才,他们中大部分已成为、园林业的管理和技术骨干。
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园艺学院老师积极投身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先后主持校级以上科研(教研)项目30多项,获得部(省)、市级、校级成果20多项。园艺学院的教师走遍了南京市的各个郊县,把“新知识、新技术、新品种”及时送给农村、农民,为新农村建设、都市农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园艺学院全体教职工正以饱满的热情勤奋工作,为把我校建设成“国内有地位、国际有影响的”而奋斗。
南京软件大学龙蟠学院
是首批经批准,由于1999年创办的公有。龙蟠学院依托母体金陵科技学院的办学优势和资源,以其先进的办学理念、灵活的民办机制、鲜明的办学特色、严格的管理、优良的学风、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和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赢得了社会和广大考生及家长的普遍认可和广泛赞誉。目前开设了40余个应用特性强、深受社会欢迎的本科专业,在校生规模4500余人。
南京软件大学公共基础课教学部
始终坚持把教学工作放在首位,以“稳定教学秩序、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主要任务,围绕本科建设加强教研和科研工作,鼓励教师以科研促进教研、继而促进教学。公共基础课教学部确立了“吸引人才,加强培养,教研结合,整体推进”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05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28%,具有博、硕士学位的教师占48%,有1位教师被列入江苏省“”。
南京软件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自1980年开办建筑学、、工程地质、、城市建设等五个专业始,于1981年和1982年开办了建筑学本科班、道路桥梁本科班;于1982年开办了土木工程本科班;于1987年开办了建筑施工的对口招生班;1994年开办了建筑设计(含室内设计)专业;于1999年开办了工程造价、工程监理与;于2000年开办了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桥梁工程/双专科;于2001年和2002年同联办本科——;于2002年开办建筑经济/计算机应用双专科;于2003年又开办了专业;于2005年随着学校的摘筹,又恢复了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到2005年,建筑工程学院已为江苏省培养了数千名全日制应用型专门人才。建筑工程学院现有建筑学教研室,建筑工程教研室,城市建设教研室,工程管理教研室,力学教研室等5个教研室;并有1个实训部和1个建筑工程检测与试验中心。
机电工程学院下设机械工程教研室、电气工程教研室、楼宇智能化教研室、汽车工程教研室和机电一体化教研室等。自80年开始创办“机械制造”本科专业以来,先后开办了“机械设备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模具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现代汽车技术与营销”、“现代制冷技术与管理”、“”、“技术”、“”等本、专科专业。并创出了“机械设备及其自动化”、楼宇智能化等校重点、特色专业。
南京软件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是一个建制早、基础扎实、各项管理规范、教学条件优良的综合性工科二级学院。目前机电工程学院下设、电气工程系、楼宇智能系、汽车工程系四个系和实验中心以及机电研究所和楼宇智能工程处等教学科研机构。机电学院1980年开始创办机械制造本科专业,开办本科教育的历史已近三十年,先后开办了“”、“数控技术”、“现代汽车技术”、“”、“”、“”等本、专科专业及专业方向。
机电工程学院紧随当今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潮流,构建了具有同类高校较高水准的较为完善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拥有机械实验中心、电气实验中心、汽车实验中心和等四个实验中心,良好的实训设施为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增强就业竞争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机电工程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业务素质高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50余名,其中正、副教授16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者占教师总数的80%以上。
近三十年来,机电工程学院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由于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掌握适应就业需要的多种技能,毕业生深受社会各界用人单位的肯定和欢迎,各专业本、专科毕业生均供不应求。
南京软件大学现任领导
南京软件大学党委书记 陈小虎
,男,中共党员,河北安新人,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1962年3月出生。
1982年参加工作。1982年7月毕业于专业,1992年9月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92年起先后任南京动力专科学校电气工程系副主任、主任、南京动力化工设计研究院院长、南京动力专科学校校长助理、副校长、党委副书记、校长,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院长、党委副书记。2010年5月起任党委书记、党委委员。长期从事电气工程学科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主持教育部、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数十项,在电力系统优化调度、风电场与电力系统并网理论及相关控制技术等方面有较深研究,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两部;多次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是享受及江苏省“”第二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6大人才高峰”第三批次资助对象。
现兼任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电工类分指委委员;副理事长,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副理事长、南京电工技术学会理事长。
南京软件大学校长 聂影
,男,中共党员,江苏省南京市人,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59年12月出生。
1982年毕业于南京林产工业学院林业机械系(现)。先后任机械系团总支书记、 经济管理系办公室主任、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党总支书记、南京林业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2000年任南京林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2010年5月任院长、党委副书记。长期从事林产品市场与贸易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和部省级科研课题18余项,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论著和教材10部,并荣获国家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商务部“第六届”以及等多项奖励,是江苏省“333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现兼任国家林业局林产品经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国际经贸学会常务理事。
南京软件大学副校长 刘卫东
,汉族,江苏人,农学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1987年起,
先后任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蔬菜教研室副主任、南京市科技副区长、南京市农垦工商总公司外经处处长、农业处处长、南京市蔬菜局生产技术处处长等职,1999年任副校长,2002年8月任(筹)副校长,2005年12月起任金陵科技学院副校长、党委委员。兼任长江蔬菜协会理事,江苏园艺学会会员,江苏省高教学会理事,南京蔬菜学会副理事长,南京农学会常务理事。教授主要从事蔬菜育种学教学和科学研究,曾主持农业部“九五”重点高新技术与基础研究项目“抗TuMV和抗热性强的萝卜选育利用技术的研究”,主编、参编《园艺作物遗传育种》、《中国萝卜》、《园艺商品学》等专著、教材6部,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曾获江苏省“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南京软件大学副校长 宋丁全
,汉族,江苏南京人,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6月于吉林工
业大学应用数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同年到任教。1994年开始,历任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处长、学生工作部(处)长兼人武部部长,中共南京林业大学党委委员,2003年11月任(筹)副校长,2005年12月起,任金陵科技学院副校长、党委副书记。期间,于1996年至1999年在职攻读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 1999年7月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教授长期从事数学及数量生态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曾主持 “光皮桦种群结构及其增长动态规律研究”及“光皮桦种群调节与竞争研究”、 “高校人才质量控制与评估研究”等省级科研课题,在全国核心及省级期刊上发表专业科研论文30余篇。曾获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南京软件大学副校长 鲁宇红
,汉族,北京人,研究生学历,副教授,中共党员。 1976年参加工作,
1992年起,先后任金陵职业大学副主任、计算机系副主任、计算机系党总支书记、学生处长、部长等职,1999年11月任金陵职业大学副校长、党委委员,2002年8月任(筹)副校长、党委委员,2005年12月起任金陵科技学院副校长、党委委员。兼任江苏省招生委员会委员,全国电类专业研究会理事长,江苏省计算机基础协会理事。长期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及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主持省教育厅“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课题,参加省教育厅“”等课题。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及教育管理论文1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5部。
南京软件大学副校长 冯年华
,汉族,江苏人,管理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1985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1986年参加工作,1997年任南京师专地理系副主任、校党委委员,2000年9月任副校长、党委委员,2007年9月起任副校长、党委委员。曾任江苏省九届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教师教育学会理事、江苏省地理学会理事、徐州师范大学导师。
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曾获土地利用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获省教育厅二类精品课程奖。独著、主编《区域可持续发展导论》、《区域可持续发展创新》等专著3部,合著《人地协调论》、《区域发展与空间结构》、《人口、资源与环境》等专著3部,主编《教育原理应用丛书》一套,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城市研究、研究等方面发表论文50多篇。曾获教育部“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二等奖、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被确定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跨世纪学术带头培养对象。
南京软件大学副校长 葛 军
,中共党员,管理学博士,教授,高级会计师。1986年起在任教;1998年起先后任金陵职
业大学财经系副主任、商学系系主任、商学院院长、教务处处长;2012年11月起任金陵科技学院副校长、党委委员。兼任江苏省高等学校管理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南京市会计学会理事、高级访问学者、硕士研究生导师等。
长期从事会计学学科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是江苏省重点学科建设点——会计学学科负责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会计学专业负责人。主持省、市级课题近十余项、发表论文近二十篇,编写出版专著及教材七部。荣获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师德先进个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南京市劳动模范、南京市留学回国先进个人等荣誉及称号。
南京软件大学副校长 张 燕
,女,工学硕士,教授。1992年起在任教;2000年起先后任金陵职业大学栖霞学院副
院长、副院长、龙蟠学院院长、信息技术学院院长、科技处处长;2012年11月起任副校长。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江苏省专家,江苏省高级会员、理事、人工智能专委会理事、多媒体专委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妇联第十一届代表大会执行委员,南京市十二届政协委员,南京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等。
长期从事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七项,发表研究论文十余篇,合著专著一部,主编教材三部。荣获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南京市“三八”红旗手、南京市新长征突击手、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及称号。
南京软件大学巡视员 谢培苏
,女,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教授。1985年起,先后任金陵职业大学财经系党总支副书记、副主任
、党总支书记、主任,校教务处处长等职,1995年任金陵职业大学副校长,2002年8月任(筹)副校长,2005年12月任金陵科技学院副校长、党委委员。2011年6月起担任金陵科技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党委委员。兼任江苏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委员。2012年11月起任金陵科技学院巡视员。
长期从事工商管理学科的教学和研究。主编教材5部,其中《成本会计实务》获教育部2002年优秀教材二等奖,发表会计学科学术论文数篇,曾主持省教育厅“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课题研究。
南京软件大学就业状况
为适应企业用人和学生就业的需要,学校努力发展应用学科,加强理论应用,面向社会,以实践能力为主线,构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确保学校育人与社会用人适销对路。
学校不断推进产学合作深度,与企业共建专业指导委员会,研讨专业设置、选择教学内容、聘任教师和共建实训实习基地。学校既设有机械、电气、电子、电信、建筑、会计、金融、商务、法律、服装、园艺等一批传统专业,又设有信息技术、、视光学技术、珠宝首饰、楼宇智能控制、、物流管理、等新兴专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学校根据现场一线的需求,组织教学内容,力求学生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宽,实践能力强。学校还根据某些职业岗位对技能的多方面需求,开展主辅修的双专业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扎实肯干、团队精神的培养,学校不仅在校内建立各种实验室、仿真实训基地,而且在160余个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置学生于工程实践和岗位实务环境,锻炼学生的现场实际工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学校以&三率&:综合素质达标率、双证率、就业率作为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标准,要求学生不仅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证书,同时具有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市场取向的教育教学改革使毕业以&长实践、擅合作、上手快&而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越来越多的学生勇于自主创业,带动他人就业。
南京软件大学校园论坛
为完善校园的,于2009年春,学校学生自发组建了望心湖,作为的校园论坛,为学校新生与在校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互动平台,论坛成立之初衷旨在为全校同学创造一个规范有序、生动活泼的网络交流平台,同时也可以作为校内信息发布的一个有效的网络渠道。
望心湖校园论坛管理团队始终坚持紧扣时代脉搏,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紧贴校 园生活、服务全校师生的原则,论坛起步时间不长,初期面对学校其他论坛的壮大和挖墙脚,管理团队,步履维艰 ,创建之后不久,7月30日接受工信部备案,论坛关闭数天,直至8月4日才重新开放,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遭遇如此严重的挫折,论坛的管理团队并没有放弃,更没有丝毫懈怠,而是一如既往的努力,而且更加加快了和构建的步伐,经过八月的顽强奋斗,终于强势崛起,初具规模。
望心湖校园论坛今后的发展目标:作为新生代的我们,我们的目标很明确,要把望心湖校园论坛推广到每位同学的身边,发展成为全校师生所熟知、欢迎的,成为类似于苏大那样的论坛,开辟一条新路的榜样。
望心湖校园论坛今后的发展模式:以校园生活为依托,以学校的精神为指导,努力使论坛成为更多同学参与交流与校园信息发布的平台。在发展传统“灌水”模式论坛的同时,继续依托论坛网络平台创新开发出更多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活动与节目,促进论坛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完美结合与繁荣发展,增强论坛的可参与度、娱乐性和互动性。
南京软件大学办学体制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和江苏省省长在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时指示学院要&解放思想创新体制,聚集资源&,&走市场化社会化的道路建设名校&。
学校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遵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教育部关于举办&独立学院&的文件要求,利用自身的教学和管理优势与社会的资金优势,与企业合作举办民办二级学院性质的独立学院。学校还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调整队伍结构,推进后勤社会化,压缩机关编制,扩大师资队伍。
学校强化,实行,按需设岗,择优聘用,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学校还实行二级管理,降低管理重心,引入市场机制,实行系部全额,激发基层活力确保高质量育人,高效益办学。
南京软件大学对外合作
为引国际优质培养我校学生,借鉴国外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自95年起,学校先后与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法国、和英国的高校联合培养学生和培训教师。
至今,已有300余名学生出国进行第二阶段的学习和70名教师出国受训或读研。遵照《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学校与国外高校发展合作办学、合作科研,以推进学校教育与国际接轨,提高应用科研水平,加速培养具有国际眼光、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外向型人才。
学校坚持办学主体多元化,以股份制多渠道筹集资金,在征地1210亩发展,38万平米。03年11月一期工程近10万平米建筑已竣工,3600名学生入住。新校区的建立大为增强了学校的综合实力,为学校长远发展创造了巨大空间。
新世纪,学校将继续高举&创新强校、厚德兴业&大旗,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优化服务,全面建设新型本科院校,力争超常规、跨越式发展,2010年迈入全国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行列。
南京软件大学图书馆
建于2003年3月,由原南京职业大学图书馆、图书馆合并组建而成,现已改名为。现中心馆设在江宁校区,另设一个分馆,坐落于幕府校区。
图书馆现有馆舍总面积37320平方米,其中江宁校区34167平方米,幕府校区3153平方米。现有阅览座位3000余个,视听阅览座位64个,多媒体阅览座位400余个, 其中江宁校区320个。图书馆现馆藏纸质文献120万余册(件),同时购置了十几种中外文电子期刊和电子图书数据库。
书刊借阅实行计算机管理,百分之百开架借阅,并推行流阅一体的新型服务方式。全馆全天不间断开放,电子阅览室、综合阅览室周开放时间达到86小时以上。本馆还提供电子文献阅览和网上数据库检索,开展查新、定题和馆际互借服务。
江宁校区图书馆共7层,其中一楼是办公室及报告厅,二楼为图书借阅处。图书分布在二到七层,电子阅览室位于三楼,目前共有250台计算机对师生开放。
图书分布状况:
二楼:新书库;视听室。
三楼:公共书库(含语言(H),文学(I) 以及计算机自动化(TP)类,综合(Z)类图书);电子阅览室。
四楼:社会科学书库(A,B,C,D,E,F,G,J,K类图书及期刊)。
五楼:自然科学书库(N,O,P,Q,R,S,T类图书、自然科学类期刊)。
六楼:外文图书、工具书、过刊资料以及特藏书。
七楼:日以前入藏图书。
本科二、三批
本科二、三批
.金陵科技学院官网主页.&#91;引用日期&#9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京国防教育训练基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