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贡昆明公园1903主题公园有沒有练太极拳的,想通过练太极识朋友,以及交流互相学习

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练习太极拳,谁是您的第一位老师?

我从23岁开始学习太极拳。那是1962年,在我家附近的公园很偶然地遇到了我的老师。他的名字叫裴祖荫,他是吴鉴泉宗师的学生,宗师大儿子吴公仪的陪练和亲近的朋友,也是马岳梁大师的高级弟子。

他是怎么训练您的?他用了什么样的方法?

我开始学习的过程看起来即复杂又简单。我是从“站桩”开始。后来裴老师告诉我那是测试我的耐心和对学习太极的诚心的一种方式。同时他也教我一些单个的动作,一遍又一遍地训练。3-4月之后,他才收我做了正式的学生。

裴老师最开始是教您圆架的套路吗,就像我们现在学的一样?

是从套路开始,但他教我的是方架,是他从宗师之子吴公仪那里学来,并陪同其练习的拳架。

他在教学的过程中会教每一个动作的含义与应用吗?

在开始的时候他并不会讲应用。他只是讲了一些外形的要求,比如身体的姿态,双手的高度等等,他会确认每一个动作都标准了才会往下教。

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推手的?

我仅这一个拳架就练习了三年。后来,裴老师认可了我的拳架,才开始教我动作的含义,并且通过推手练习教给我一些必要的内功练习。

裴老师是吴鉴泉宗师的学生。所以那是吴宗师曾经教他的方法吗?

我相信那是吴鉴泉宗师过去教他的方式。吴鉴泉宗师很喜欢裴老师,并评价他是一个很好的学生,裴老师也非常尊敬他的老师,因此我相信裴老师会用同样的方法来教导我。

裴老师有评论过吴鉴泉是怎样的太极老师和武术家吗?

他并没有聊过太多关于吴鉴泉宗师的事,但是常常强调吴式太极拳中所包含的原则。那就是关注于自我的平衡而不是攻击的技巧。

裴师傅跟随吴鉴泉学习了多久?

1932年直到1942年吴鉴泉去世。裴老师跟他学习了10年,那是吴鉴泉后期发展得更成熟的吴式太极。裴老师也帮助吴鉴泉教一些他的学生,他们的关系也是很亲近的。

那您向裴老师学习了多久?

那您做为裴老师的学生,与他的关系亲近吗?

是的。我们以前住的地方很近,所以我们平时定期的见面很方便。我们的家里都有地方可以练习,在一起练习也非常容易。

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向马岳梁学习的?

1982年我拜裴老师为师,之后他把我介绍给了马岳梁继续学习并拓展我的知识面。

在那个时期,马岳梁是否被看做是中国吴式太极门派的掌门人?

是的,与吴鉴泉的女儿吴英华一起。

马岳梁向吴鉴泉学习了多久?

很长的时间。他最初是从北京开始,在那里学习了10年以上,后来吴家搬到上海,他们就一起移居到了上海。

马岳梁教学的特点是什么?

马老师的特点是“柔中带刚,刚中有柔”。吴式太极拳的主要特点是中正和柔化,马老师就是这样去教导最高阶的学生。马老师得到了吴家重要家庭成员的真传。他的技巧被认可为吴式的高级水平。因此,马老师担任了向国内外传播吴式太极的重要角色,他承担了很大的责任,真诚地投身于这个事业,直到他去世。

刘师傅,您练习了三种拳架。圆架,方架,和快拳。您能谈谈它们吗?

现在您们看到的吴式太极拳大多数是圆架。除此之外还有方架,也称为公仪架,是以吴鉴泉长子吴公仪的名字所命名的,他确立了这一套拳架。圆架连绵不断,以柔为主,而方架则是以刚为主,动作也更直接。方架的另一个显著的不同点是在重心腿上直接进行转换。动作幅度更大,手臂打开更多。快拳的套路则需要动作轻松和内心的安静,因此这是一套刚柔并济的拳法,需要结合松,静,快,慢。快拳里的动作在实际应用中多于其他两套拳,它更为难学,因此一般都只传给徒弟。

这三种拳在实际应用中有距离的差异吗,比如快拳用于长距离搏击,而方架用于近距离搏击?

不是这样来区分。拳法的应用不是以距离来分的。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方面。比如快拳训练的是快速反应,加强速度与敏感度。马老师公开对外传授快拳是为了加强公众对吴式太极的认识,从而让太极得到普及。当他对外展示这套拳法时,就开始对外传授了。

因此现在快拳的传播比较广,要归功于马老师。传播快拳,是马岳梁宗师对吴式太极的传播和推广做出的最大的贡献。

我们很少看到马老师表演慢拳。是因为它是最正宗的拳法,这对马老师来说有影响吗?

慢拳存在的历史很长。但不必把它看做是最正宗的拳,快拳,圆架,方架的关系很显而易见。但它是杨露禅传下来的其中一套拳法。所有的拳法都相互影响。没有人能够断言。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不同的拳法?

首先我们要学的是圆架,然后是方架。当吴公仪(吴鉴泉长子)学到方架的时候他全力投入到了方架的练习,因此在方架上的成就最大,也因此而闻名。方架因为主要训练刚,因此在武术的运用上会有较多优势。吴公仪在移居香港之后,也主要致力于方架在海外的推广。

圆架就更多地保留在大陆。吴公仪在海外并没有传授这套拳。吴鉴泉的女儿吴英华主要传授正宗的圆架,而马岳梁主要传授快拳。

您觉得太极在中国的未来会怎么样?

太极已经广为传播,大多数人的练习是为了强身健体。您可以在很多公园里面看到。同时也在海外广为流传。吴式太极中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圆架。因为有一些陈年旧事的影响,方架和快拳比较少为公众所知,也只是在小范围内进行传授。在上海,吴英华是圆架的代表人物,从吴家移居至上海并在此开始教拳时就是这套拳,因此它成为了公众所熟识的吴式太极。方架则被吴公仪带到香港,并从香港开始传播。快拳是到马岳梁开始才向外开放的,之前外界并不知道它的存在。

在中国,太极很流行吗?

现在除了5个重要的太极派别之外还有很多不同太极分支。每一种都独树一帜。太极在公众中的知名度正在日益提高,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练习它。

刘继发师傅是一位备受推崇的吴式太极大师,也是吴式太极推手的专家。他曾跟随裴祖荫()和马岳梁()两位大师学习太极。裴祖荫师傅曾跟随吴鉴泉宗师与马岳梁大师学习,而马岳梁大师是吴鉴泉宗师的高级弟子。在中国,刘师傅也许最后一个对方架了解如此之多的人,他的师傅裴祖荫大师是直接从吴鉴泉宗师以及其大儿子吴公仪(裴师傅叫他大哥,他们的关系非常紧密)那里学习了方架。通过师傅裴祖荫以及他后来跟随学习的马岳梁两位大师的传授,刘师傅得以传承了吴鉴泉宗师最初始的教导,这样特殊的经历让他成为了同时掌握由吴鉴泉宗师所传授的方架,圆架,快拳三种拳架的大师。他也是上海鉴泉太极拳社的顾问和高级教练,遵循马岳梁大师的指导,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吴式太极练习者。

他最近收到我的邀请来访英国,在英国吴氏太极拳和气功研究所举办了很多精彩而有深度的工作坊。每个人都被他那非凡的技巧,睿智的教学方式与爽朗的笑声所折服。道别之际,我们承诺与刘师傅以及他在上海的学生紧密合作,建立起友谊之桥,共同致力于推广正宗的吴式太极拳。刘师傅也接受了我的邀请,担任英国吴式太极拳与气功研究所的高级教练和顾问。

刘师傅是我已故的师傅李立群大师的师侄。1992年,我来到中国,敲开了师傅李立群的大门,当时我并没有料想到会与上海的吴式太极有起如此深厚缘分,我对此感到非常高兴。现在我的学生也受益于这颗早前播下的种子。每一天我都对李立群师傅心怀感激,现在我也对刘师傅也是一样。他成为了我,研究所和我的学生们共同的导师,老师和朋友。

最后,我要感谢杰克,他是一位好朋友并且是非常好的翻译,也是知识渊博的太极拳练习者,他已经跟随刘师傅在上海学习了多年,因此能为我们提供充满智慧与洞见的翻译。

中:杰克 (本文翻译,感谢)

我最近在很多武术论坛里看到有很多朋友发贴说自己已经买了太极拳的书和太极拳的视频VCD准备自学太极拳。我从自己学了太极拳以后的感受来说,我认为自学太极操也许可以学会,但要想自学太极拳并成才,除非你是千年难得一见的武学奇才,不然是不可能的。 听我师爷说在他一生的授拳中,如果能真正能领悟到太极精髓的弟子有一到两个,他就已经很满足了,由此可见学太极拳的难度。由于人的本能作用,人在平时劳动和生活中养成了用力的习惯,通过太极拳的练习,就要改变人长时间养成的用力习惯,代替它的就是另一种运动习惯,太极拳理论把它称做用意。太极拳是用意不用力,以意行气,以气运形。市面上能买到的太极拳VCD里所教的拳架只是让人看到一个形,一个从没接触过内家拳的你能通过光盘看到演示拳架的拳师他的意是怎样用的,气又是怎样行得吗?如果真能看的出的话,那你就不用练太极拳了,可以直接升华成仙了 !就算模仿学会了VCD里的拳架,其实你还是靠用力在做动作,完全违背了太极拳的精髓,你学会的只能被称做太极操而不是太极拳。 学过文学的人都知道,目前的文字是根本无法完全正确的表达人内心的各种微妙感受的,只能通过想象来体会,而且每个人对文字的理解又会有误差,十个人看同样的抒情文章,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有哪位太极高手能把意写出来?太极中的柔是什么感觉?轻是怎样的感觉?灵是怎样的感觉?松是怎样的感觉?静是怎样的感觉?劲又是怎样的感觉?'''''' 我想只有真正懂太极的人在自己的心里清楚吧!这些感觉都是无法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所以,只能由明师手把手的引导你,而且明师在引导你的时候还会不断的试探你是不是真正领悟到了这些感觉,以便随时帮你调整。如果单靠自学能找到这些感觉吗?缺一种感觉都不是真正的太极拳。

您好,从道理上讲,自学也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途径。

但是从学习知识的规律上讲,吸收前人经验,在学习中不断交流,或者有伙伴在学习的道路上互相激励,这些都能使学习的效率更高,让学习者多了很多借鉴和示范,可少走弯路,更快到达彼岸。

学太极拳也是一样。并且因为太极拳的特殊性,更加不适合自学。

太极拳是调控身心的学问,外形动作看似简单,但这只是拳学的冰山一角,内在的转换,身体各部位的承接关系,思维活动及意念导向等等,都是通过视频或书籍很难了解的内容。

在学拳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实践。一般是由师徒或同门之间推手、摸劲,以此不断调整自己的拳架动作,加深对太极拳理法的认识。

所有这些,都是离不开师徒经验传承,同门切磋共进。

世上很多练太极的朋友,学了个外形动作,从字面上理解太极的松、散、空的境界,打起来也能潇洒飘逸。但在真懂太极理法的人眼里看来,处处都偏离真意。

虽然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地球是圆的,但是走一条近距离的直路和背道而驰,到达目标花费的时间、精力不可同日而语。

这些都是个人观点,供您参考。

太极拳,重在“拳”,不是公园里面老年人或者大众心理的太极操。目前来说,没有武术功底,去盲目练拳,只会伤身不会健身,既然是拳,第一要义是技击,其次是健身。

陈杨武吴孙,无论哪一式都建议找师傅练,不然对身体不好,例如陈式中的窜蹦跳跃比较多,每个动作里面很多细节,打一套没问题,但是注重的细节,直至你打着舒服,发挥本能,可以制敌

最好别自学,太极的意念,发力,动作规格。没有武学基础根本掌握不了,

现在太极很普遍呀,一般公园都有练不错的练习者。找找就有了。

如果你要自学;一般是先学脚步动作,对着镜子,然后再学手上动作,最后一结合,这样就容易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昆明公园1903主题公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