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评估测试手机应用软件测试

热销排行榜
1.2.3.4.5.6.7.8.9.10.
最近浏览的其他商品
浏览更多同类商品
【 】??????????
软件质量保证.测试与评价
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
978-7-302-15827-1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读者对象:
¥33.60&&&
立刻节省:¥12.40
所属分类:
微服务设计
&&& 本书以规范和应用为视角,系统地涵盖了最新的软件工程的相关标准和规范、软件质量模型与产品评
& 价、软件质量保证与过程改进、软件配置与风险管理、测试过程与测试用例设计、测试自动化与系统性能调
& 优、软件缺陷管理、软件估算和度量等内容,为软件质量保证和软件测试人员提供了一套实用有效的技术
& 和方法。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可以有效提高软件质量保证和软件测试与评价的实践能力。
&&& 软件质量具有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维护性和可移植性6个特性,可从软件的
内部质量、外部质量和使用质量三个视角去考量。软件质量保证就是要求把质量嵌入到软
件开发的生命周期全过程中,以保证软件的&生产&质量;软件测试是软件质量保证的一个
关键手段,又是软件产品发布前的最终检验;对软件产品质量的评价是以量化的方式说明
软件质量的程度。因此,软件质量保证、测试与评价三方面的内容是一个相互关联的体系。
鉴于此,并在上海实施了&软件质量专业技术职业资格&的培训与资格考试专家组的工作基
础上,由于杨根兴教授长期从事软件质量保证、测试与评价研究和实践工作,因此,以他为主
编写此书确可担当。该书主要特点如下。
&&& 1.创新与继承相结合
&&& 软件质量随着软件工程学科的不断发展而推陈出新,该书内容既论述了行之有效的质
量保证方法和技术,也在实践经验基础上总结出一些重要内容,如风险管理、软件缺陷管理、
测试用例的复用和面向应用的测试等。&&&&
&&& 2.规范与整体相结合
&&& 通过对GB/T 1、17544、CMU/SEI CMMI等国家和国际标准的学习和研究,
运用了这些标准中相关概念和过程的规范描述。既具有标准的依从性,又有从软件质量保
证和软件测试两个方面较为深入和详细地进行了阐述,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
&&& 3.技术与管理相结合
&&& 软件质量保证的实践活动大多需在软件企业中进行,虽然技术十分重要,而管理也非常
重要。该书内容既论述技术和方法,也阐述了软件测试管理的内容和方法。在软件质量保
证中,管理同样会出效益,也会出质量。
&&&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 任何理论的存在,必有其实践背景。软件质量从重要性来讲,实践经验是第一位的。该
书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我国在软件质量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使之理论和实践均能
兼顾和融合。
&&& 以我毕生研究软件质量的经验,软件质量的保证与测试、评价是一大难题,特别是要提
出一套符合中国文化理念的方法有待时日,尚需不断努力。因此,我们必须培养更多的软件
质量保证和软件测试人才,共同努力,为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 该书的出版,将会有益于读者掌握一门重要的技艺,有益于推动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业
的研究、教学、实践的进一步发展,有益于助推我国软件业的发展。
&&& 来三元
&&& 2007年9月于上海
&&& 软件质量问题是一个热点问题,因为它涉及软件开发的进度、成本和上市的时间。随着
计算机硬件成本的急速下降和网络应用的快速发展,软件应用的需求呈爆炸趋势,随之而来
的软件质量问题日益突出。正如美国关键软件问题研究的著名专家Capers所指出的:&软
件对于现代世界是如此重要,寻找降低失败概率并提高成功概率的途径,对于所有大型企业
来说都是很有价值的。&
&&&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一个显著特点是提高软件质量、降低开发成本和缩短开发周期
成为软件业界关注的焦点,软件过程改进成为软件工程学科的一个主流方向。
&&& 有人问,&为什么我们一直在努力,但软件质量却徘徊不前?&可以用联想集团总裁柳传
志的话作一个精辟的诠释:&光说不练是假把式,光练不说是傻把式,又练又说是真把式。&
软件工程研究产生了丰硕的成果,为每一个软件组织提供了可以借鉴使用的有效方法,问题
是看人们如何去使用,是真用还是假用。
&&& 本书从提高软件质量的过程改进和测试与评价两个主要途径出发,以规范和应用为视
角,讨论了软件过程质量保证、软件测试与评价的相关技术和方法。集中反映了近年来在
软件质量保证和测试评价领域技术与方法的最新发展,以作者近年来参与制订和修改的
GB/T 、1等国家标准为指南,结合作者近年来在软件质量保证和软
件测试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取得的相关经验,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相关技术和有效的方法。全
书分为16章,内容包括:第1章绪论;第2章软件质量模型与质量属性;第3章软件生命
周期与过程体系、第4章软件质量保证技术、第5章软件配置管理;第6章软件风险管理;第
7章软件测试过程与技术;第8章软件测试样式和测试用例;第9章软件验收测试;第10章
软件测试自动化技术;第ll章软件性能测试;第12章面向应用的测试技术;第13章软件缺
陷管理技术;第14章软件估算和度量;第15章软件产品评价和第16章软件过程改进。
&&& 本书的完成,除了以下说明的之外,均由杨根兴执笔完成。本书的合作者,蔡立志博士
(高级工程师)执笔完成了第10、11章和第13章的内容,陈昊鹏博士后执笔完成了第12章。
另外在编写过程中,冯惠(高级丁程师)和王凌对本书第15章的编写作出了贡献,沈备军、李
婷和李雪静对本书第3、4、14章的编写作出了贡献。杨根兴负责了对全书的统稿。
&&& 在本书完成之际,特别要感谢我国软件工程界的前辈朱三元研究员,他严谨的治学精神
和渊博的知识,给予了作者全面的指导。
&&& 感谢上海市人事局、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从2003年起在上
海实施的&软件质量专业技术职业资格&的培训与资格考试,以及发布的《上海市软件质量专
业技术职业资格暂行规定(沪人[号文)》,为作者提供了积累经验和实践的机会。
感谢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上海市计算机软件评测重点实
验室给予的大力支持。
&&& 这是一本实践性比较强的书。本书的取材来源非常广泛,除了作者自身的研究成果和
实践经验以外,还来自众多的专家、企业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以及在网站上公开发表的内容。
作者除了对在本书参考文献中列出的作者表示衷心感谢以外,还要对可能未列出的作者表
&&& 关于本书使用的建议:如果作为软件质量保证课程的使用,可以选择第1、2、3、4、5、6、
14、15和16章的内容;如果作为软件测试与验证课程的使用,可以选择第1、2、6、7、8、9、
10、11、12和13章的内容。
&&& 本书难免存在许多不足和不当之处,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 杨根兴
&&& 2007年9月
软件测试自动化技术
&&& 软件测试是一项繁重复杂的工作,测试T作量通常占软件开发过程总丁作量的40%以
上,一些高可靠性的软件,测试时间甚至占到总开发时间的60%。软件巨头微软,专业测试
人员是专业开发人员的1.5~2.5倍,测试投入的工作量远大于开发的工作量。软件测试,
无论黑盒测试还是白盒测试都具有大量的重复操作,计算机学科发展至今,它最根本的意义
是解决人类手T劳动的复杂性,成为替代人类某些重复性行为模式的最佳工具。代码的动
态白盒分析,如多线程错误检测、内存泄漏、语句性能分析等,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使用手工测
试来进行。同时测试人员的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困难,因为公司和组织希望以更快
的速度和更低的成本开发出高质量的应用程序。在使用手工测试的大型项目中,测试团队
和其他的团队之间没有足够的合作,无法促进彼此的工作。软件测试的自动化在提高软件
产品的质量、减少软件成本和缩短软件开发周期等方面带来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 本章将主要介绍软件测试自动化的概念、自动化测试的特点和使用时机、自动化测试的
原理和技术、自动化测试工具的实现原理等。
10.1& 自动化测试概述
&&& 软件测试自动化是相对手丁测试而言的。手工测试是测试人员按照事先确定好的顺序
去执行操作。不断重复的工作繁琐且成本高,增加劳动强度的同时,测试人员的T作本身也
易产生错误。
&&& 自动化测试不需要人为的干预来执行一系列的动作。这种方法可帮助消除人为的错
误并且可以更快地产生结果。尽管自动化测试在测试过程的初期需要花费比人工测试
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随着测试的深入,这些付出与其效果相比是非常微小的。因此可
以认为自动化测试实际是通过较少的开销获得更彻底的测试,最终为提高软件产品的质
&(5)验收测试问题报告。
&&& 可根据需要对上述文档及文档的内容进行增加或裁剪。
9.6非正式验收测试
&&& 事实上,进行验收测试的常用策略有3种,分别如下:
&&& (1)正式验收测试;
&&& (2)a测试;
&&& (3)&测试。
&&& 本章的9.1~9.5节阐述了正式验收测试的要求、方法和步骤。本节把&、&测试作为非
正式验收测试进行介绍。事实上,软件开发人员不可能完全预见用户实际使用程序的情况。
例如,用户可能错误地理解命令,或提供一些奇怪的数据组合,也可能对设计者自认为明了
的输出信息迷惑不解等。
&&& 因此,软件是否真正满足最终用户的要求,应由用户进行一系列的&验收测试&。一个软
件产品,可能拥有众多用户,不可能由每个用户验收,此时可采用称为&、&测试的过程,以发
现那些似乎只有最终用户才能发现的问题。
&&& &测试是指在软件开发组织内部,由用户代表或内部人员模拟各类用户对即将交付的
软件产品(称为&版本)进行测试,试图发现错误并修正。&测试的关键在于尽可能逼真地
模拟实际运行环境和用户对软件产品的操作,并尽最大努力涵盖所有可能的用户操作方式。
在进行&测试时,有开发人员在场,可以对执行&测试的人员进行指导,协助完成相关的操
作。开发人员应记录&测试人员提出的问题,并判断其合理性,然后进行相应的修改或
&&& 经过&测试调整的软件产品称为&版本。&测试是指开发组织选择典型用户,让他们
在日常工作中按照使用说明,实际运行使用B版本,并要求用户报告异常情况,提出改进意
见。然后软件开发人员再对&版本进行修改和完善。进行p测试时,开发人员不在用户使
用的现场,因此发现的问题更具有真实性。
&&& 大多数情况下,非正式验收测试是由最终用户组织执行的,通常称为系统试运行。与正
式验收测试相比,可以发现更多由于主观原因造成的缺陷。软件的易用性是用户的一种使
用习惯和感受,只有当用户使用以后才知道;用户的业务流程,也只有在用户使用需求的驱
动下,才能真正得到验证。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在执行验收测试时,必须设计和执行用户场景
测试的原因。
量提供服务。
10.1.1& 自动化测试的概念
&&& 自动化测试利用软件测试下具提供完整的软件测试流程支持,实现各种测试的自动化。
自动化测试具有可重现性好、效率高、可消除人为错误、自动产生测试报告等优点,测试技术
的自动化已经成为软件测试发展的重要趋势。
&&& 传统的手工测试具有一些无法克服的缺点,具体如下。
&&& (1)手工测试无法做到覆盖所有代码路径;简单的功能性测试用例在每一轮测试中都
不能少,而且具有一定的机械性、重复性,下作量往往较大。
&&& (2)许多与时序、死锁、资源冲突、多线程等有关的错误,通过手丁测试很难捕捉到。
&&& (3)进行系统负载、性能测试时,需要模拟大量数据或大量并发用户等各种应用场合
时,很难通过手工测试来进行。
&&& (4)进行系统可靠性测试时,需要模拟系统运行十年、几十年的业务量,以验证系统能
否稳定运行,这也是手工测试无法模拟的。
&&& (5)如果有大量(几千)的测试用例,需要在短时间内(1天)完成,手工测试几乎不可能
&&& 相对于手工测试而言,自动化测试具有一些手工测试无法比拟的优点,具体如下。
&&& (1)可以缩短软件开发测试周期,让产品更快投放市场。对程序的新版本运行已有的
测试(回归测试),这是自动化测试最主要的用途,使用在程序的上一个版本上已经运行过了
的自动化测试程序,可以使测试工作快速进行,减小测试的开销。
&&& (2)测试效率高,充分利用硬件资源;节省人力资源,降低测试成本;将繁琐的任务自
动化,如重复相同的测试输入,可以提高准确性,将测试人员解脱出来使其投入更多精力设
计更好的测试用例。并且,还可以利用夜间或周末空闲的计算机执行自动化测试。
&&& (3)增强测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软件测试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增加软件信任度;
软件测试工具使测试工作相对比较容易,且能产生更高质量的测试结果;自动化测试可以
重复多次相同的测试(至少输人相同,由于时间不同输出可能不同)。这样就可以获得测试
的一致性,这在手T测试中是很难保证的。有些测试可能在不同的硬件配置下执行,使用不
同的操作系统或不同的数据库,此时要求多平台产品的跨平台质量的一致性,这在手工测试
情况下更不可能做到。
&&& (4)手工不能做的事情,自动化测试能做,如负载、性能测试。例如对于多用户联机系
统的并发操作的测试,用手丁进行测试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自动化测试工具可以模拟来自多
个用户的输入。而客户端的测试过程通过自定义得到用户脚本,自动回放测试。使不了解
整个商业应用复杂内容的技术人员也可以胜任。
第1章& 绪论&&& /1
&&& L 1软件复用技术&&&&&&&&&&&&&&&&&&&&&&&&&&&1
&&& 1.2软件过程改进和能力成熟度模型&&&&&&&&&&&&&&&&&&&2
&&& 1.3软件测试技术&&&&&&&&&&&&&&&&&&&&&&&&&&&2
&&& 1.4软件评价技术&&&&&&&&&&&&&&&&&&&&&&&&&&&4
&&& 1.5软件质量相关标准&&&&&&&&&&&&&&&&&&&&&&&&&5
&&& 1.6基于知识复用的软件测评相关技术&&&&&&&&&&&&&&&&&&6
&&& 1.7软件质量面临的任务&&&&&&&&&&&&&&&&&&&&&&&&7
第2章& 软件质量模型与使用&&& /10
&&& 2.1软件质量&&&&&&&&&&&&&&&&&&&&&&&&&&&&10
&&& 2.2软件质量标准&&&&&&&&&&&&&&&&&&&&&&&&&&13
&&& 2.2.1外部质量和内部质量模型&&&&&&&&&&&&&&&&&&14
&&& 2.2.2使用质量的质量模型&&&&&&&&&&&&&&&&&&&&19
&&& 2.3软件产品质量模型的应用&&&&&&&&&&&&&&&&&&&&&20
&&& 2.3.1使用的建议&&&&&&&&&&&&&&&&&&&&&&&&20
&&& 2.3.2质量模型的GDQA应用框架&&&&&&&&&&&&&&&&22
&&& 2.3.3软件质量度量的基本基和扩展基&&&&&&&&&&&&&&&23
&&& 2.3.4举例:中间件软件的基本基和扩展基&&&&&&&&&&&&&25
第3章& 软件生存周期与过程体系&&& /33
&&& 3.1软件生存周期模型概念&&&&&&&&&&&&&&&&&&&&&&33
&&& 3.2过程标准&&&&&&&&&&&&&&&&&&&&&&&&&&&&34
&&& 3.2.1 GB/T 8566&&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35
&&& 3.2.2 CMM/CMMI、1SO/IEC 15504和SJ/T 1标准&&&41
3.2.3 IS()9001和IS()9000&3标准&&&&&&&&&&&&&&&&46
&&& 3.2.4 CMM与ISO 9000标准体系的比较&&&&&&&&&&&&&&51
& 第4章软件质量保证技术&&& /53
&&& 4.1& 文档编制& &&&&&&&&&&&&&&&&&&&&&&&&&&&&53
&&& 4.1.1文档编制过程&&&&&&&&&&&&&&&&&&&&&&&53
&&& 4.1.2文档编制中的考虑因素&&&&&&&&&&&&&&&&&&&55
&&& 4.2质量保证&&&&&&&&&&&&&&&&&&&&&&&&&&&&56
&&& 4.2.1质量保证计划&&&&&&&&&&&&&&&&&&&&&&&57
&&& 4.2.2产品保证&&&&&&&&&&&&&&&&&&&&&&&&&59
&&& 4.2.3过程保证&&&&&&&&&&&&&&&&&&&&&&&&&60
&&& 4.3验证&&&&&&&&&&&&&&&&&&&&&&&&&&&&&&63
&&& 4.3.1验证的过程&&&&&&&&&&&&&&&&&&&&&&&&63
&&& 4.3.2验证的任务&&&&&--&&&&&&&&&&&&&&&&&&&64
&&& 4.4确认&&&&&&&&&&&&&&&&&&&&&&&&&&&&&&68
&&& 4.5联合评审&&&&&&&&&&&&&&&&&&&&&&&&&&&&72
&&& 4.5.1项目管理评审&&&&&&&&&&&&&&&&&&&&&&&72
&&& 4.5.2技术评审&&&&&&&&&&&&&&&&&&&&&& &&&73
&&& 4.5.3评审的方法&&&&&&&&&&&&&&&&&&&&&&&&73
&&& 4.5.4评审举例&&项目计划评审&&&&&&&&&&&&&&&&&77
&&& 4.6审计&&&&&&&&&&&&&&&&&&&&&&&&&&&&&&79
&&& 4.6.1审计的对象与分类&&&&&&&&&&&&&&&&&&&&&80
&&& 4.6.2审计的过程与方法&&&&&&&&&&&&&&&&&&&&&81
&&& 4.7& 问题解决&&&&&&&&&&&&&&&&&&&&&&&&&&&&81
&&& 4.8需求变更控制&&&&&&&&&&&&&&&&&&&&&&&&&&83
&&& 4.8.1需求不确定性与解决途径&&&&&&&&&&&&&&&&&&83
&&& 4.8.2需求变更管理过程&&&&&&&&&&&&&&&&&&&&&86
&&& 4.8.3需求跟踪管理&&&&&&&&&&&&&&&&&&&&&&&89
& 第5章软件配置管理&&& /91
&&& 5.1软件配置管理概念&&&&&&&&&&&&&&&&&&&&&&&&91
&&& 5.2配置控制委员会&&&&&&&&&&&&&&&&&&&&&&&&&92
&&& 5.3配置管理过程&&&&&&&&&&&&&&&&&&&&&&&&&&93
&&& 5.3.1编制配置管理计划&&&&&&&&&&&&&&&&&&&&&94
& 5.3.2配置标识&&&&&&&&&&&&&&&&&&&&&&&&&96
&&& 5.3.3配置控制&&变更控制程序&&&&&&&&&&&&&&&&&98
&&& 5.3.4配置状态统计&&&&&&&&&& &&&&&&&&&&&&103
&&& 5.3.5配置评价&&&&&&&&&&&&&&&&&&&&&&&&104
&&& 5.3.6发布管理和交付&&&&&&&&&&&&&&&&&&&&&105
第6章风险管理&&& /107
& 6.1风险管理概念&&&&&&&&&&&&&&&&&&&&&&&&&&107
& 6.2风险管理过程&&&&&&&&&&&&&&&&&&&&&&&&&&109
&&& 6.2.1风险管理过程模型&&&&&&&&&&&&&&&&&&&&109
&&& 6.2.2风险管理策划&&&&&&&&&&&&&&&&&&&&&&110
&&& 6.2.3项目风险档案&&&&&&&&&&&&&&&&&&&&&&112
&&& 6.2.4风险分析与评估&&&&&&&&&&&&&&&&&&&&&114
&&& 6.2.5风险处理&&&&&&&&&&&&&&&&&&&&&&&&119
&&& 6.2.6风险监视与过程评价&&&&&&&&&&&&&&&&&&&120
第7章& 软件测试过程与技术&&& /121
&&& 7.1软件测试概念与模型&&&&&&&&&&&&&&&&&&&&&&&121
&&& 7.1.1软件测试概念&&&&&&&&&&&&&&&&&&&&&&121
&&& 7.1.2软件测试过程模型&&&&&&&&&&&&&&&&&&&&124
&&& 7.2软件测试过程&&&&&&&&&&&&&&&&&&&&&&&&&&133
&&& 7.2.1软件测试生命周期&&&&&&&&&&&&&&&&&&&&134
&&& 7.2.2软件测试计划&&&&&&&&&&&&&&&&&&&&&&138
&&& 7.3测试状态与管理&&&&&&&&&&&&&&&&&&&&&&&&&144
&&& 7.3.1测试完成的准则&&&&&&&&&&&&&&&&&&&&&144
&&& 7.3.2测试过程工程化&&&&&&&&&&&&&&&&&&&&&145
&&& 7.3.3测试项目管理&&&&&&&&&&&&&&&&&&&&&&149
&&& 7.4测试度量与测试过程改进&&&&&&&&&&&&&&&&&&&&&151
&&& 7.4.1测试过程中常用的度量&&&&&&&&&&&&&&&&&&152
&&& 7.4.2建立测试度量程序&&&&&&&&&&&&&&&&&&&&155
第8章& 软件测试样式和测试用例&&& /158
&&& 8.1测试样式与测试用例&&&&&&&&&&&&&&&&&&&&&&&158
&&& 8.2可复用的测试用例模式&&&&&&&&&&&&&&&&&&&&&&161
& 8.2.1测试用例构件&&&&&&&&&&&&&&&&&&&&&&165
&&& 8.2.2测试用例分类与描述&&&&&&&&&&&&&&&&&&&165
&&& 8.3测试用例设计&&&&&&&&&&&&&&&&&&&&&&&&&&168
&&& 8.3.1黑盒测试用例设计&&&&&&&&&&&&&&&&&&&&170
&&& 8.3.2& 白盒测试用例设计&&&&&&&&&&&&&&&&&&&&177
& 第9章软件验收测试&&& /185
&&& 9.1验收测试的组织和管理&&&&&&&&&&&&&&&&&&&&&&185
&&& 9.2验收测试的技术要求&&&&&&&&&&&&&&&&&&&&&&&187
&&& 9.3验收测试的方法与内容&&&&&& &&&&&&&&&&&&&&&188
&&& 9.3.1功能性测试内容要求&&&&&&&&&&&&&&&&&&&188
&&& 9.3.2可靠性测试内容要求&&&&&&&&&&&&&&&&&&&189
&&& 9.3.3易用性测试内容要求&&&&&&&&&&&&&&&&&&&190
&&& 9.3.4效率测试内容要求&&&&&&&&&&&&&&&&&&&&191
&&& 9.3.5维护性测试内容要求&&&&&&&&&&&&&&&&&&&192
&&& 9.3.6可移植性测试内容要求&&&&&&&&&&&&&&&&&&192
&&& 9.3.7软件配置审核&&&&&&&&&&&&&&&&&&&&&&193
&&& 9.4验收测试环境&&&&&&&&&&&&&&&&&&&&&&&&&&195
&&& 9.4.1验收测试环境搭建&&&&&&&&&&&&&&&&&&&&195
&&& 9.4.2验收测试工具的选择&&&&&&&&&&&&&&&&&&&197
&&& 9.5验收测试过程&&&&&&&&&&&&&&&&&&&&&&&&&&198
&&& 9.5.1验收测试策划&&&&&&&&&&&&&&&&&&&&&&198
&&& 9.5.2验收测试设计和实现&&&&&&&&&&&&&&&&&&&199
&&& 9.5.3验收测试执行&&&&&&&&&&&&&&&&&&&&&&200
&&& 9.5.4测试总结&&&&&&&&&&&&&&&&&&&&&&&&201
&&& 9.6非正式验收测试&&&&&&&&&&&&&&&&&&&&&&&&&&&202
& 第lO章软件测试自动化技术&&& /203
&&& 10.1& 自动化测试概述&&&&&&&&&&&&&&&&&&&&&&&&203
&&& 10.1.1& 自动化测试的概念&&&&&&&&&&&&&&&&&&&&&204
&&& 10.1.2& 自动化测试的目标&&&&&&&&&&&&&&&&&&&205
&&& 10.2& 自动化测试工具及其使用&&&&&&&&&&&&&&&&&&&&206
&&& 10.2.1& 自动化测试工具&&&&&&&&&&&&&&&&&&&&206
&&& 10.2.2测试工具的选择&&&&&&&&&&&&&&&&&&&&208
&10.2.3& 自动化工具的使用时机&&&&&&&&&&&&&&&&&210
&&& 10.3 GUI自动化测试&&&&&&&&&&&&&&&&&&&&&&&&211
&&& 10.3.1 GUI自动化测试相关技术&&&&&&&&&&&&&&&&211
&&& 10.3.2 GUI自动化测试的一般流程&&&&&&&&&&&&&&&219
&&& 10.3.3 GUI多机测试问题&&&&&&&&&&&&&&&&&&&224
&&& 10.4单元和集成自动测试框架&&&&&&&&&&&&&&&&&&&&231
&&& 10.4.1单元测试&&&&&&&&&&&&&&&&&&&&&&&231
&&& 10.4.2 JUnit单元测试框架&&&&&&&&&&&&&&&&&&232
&&& 10.4.3 TestNG测试框架&&&&&&&&&&&&&&&&&&&236
&&& 10.4。4 FIT集成测试框架&&&&&&&&&&&&&&&&&&&238
第11章& 软件性能测试技术&&& /244
&&& 儿.1性能测试概述&&&&&&&&&&&&&&&&&&&&&&&&&244
&&& 11.1.1性能测试目的&&&&&&&&&&&&&&&&&&&&&245
&&& 11.1.2性能测试时机&&&&&&&&&&&&&&&&&&&&&246
&&& 11.1.3性能测试类型&&&&&&&&&&&&&&&&&&&&&246
&&& 11.2软件生命周期各阶段性能考虑要点&&&&&&&&&&&&&&&&247
&&& 11.2.1在需求分析阶段充分关注负载需求&&&&&&&&&&&&247
&&& 11.2.2在设计阶段保证性能指标&&&&&&&&&&&&&&&&248
&&& 11.2.3在运行阶段监控负载压力性能&&&&&&&&&&& &&&249
&&& 儿.3性能测试流程&&&&&&&&&&&&&&&&&&&&&&&&&249
&&& 11.4性能测试策略&&&&&&&&&&&&&&&&&&&&&&&&&251
&&& 11.4.1负载策略&&&&&&&&&&&&&&&&&&&&&&&251
&&& 11.4.2网络策略&&&&&&&&&&&&&&&&&&&&&&&254
&& 11.4.3业务选择策略.&&&&&&&&&&&&&&&&& &&& 255
&& 11.5性能脚本开发和调试&&&&&&&&&&&&&&&&&&&&&&259
&&& 11.5.1 SilkPerformer脚本框架&&&&&&&&&&&&&&&&&259
&& 11.5.2测试脚本开发的基本流程&&&&&&&&&&&&&&&&261
&& 11.5.3测试脚本的修正&&&&&&&&&&&&&&&&&&&&264
&&& 11.5.4脚本的调试技巧&&&&&&&&&&&&&&&&&&&&271
&&& 11.6性能测试实施和监控&&&&&&&&&&&&&&&&&&&&&&276
&&& 11.6.1测试数据的准备&&&&&&&&&&&&&&&&&&&&276
&&& 11.6.2测试场景的设置&&&&&&&&&&&&&&&&&&&&277
&&& 11.6.3场景监控&&&&&&&&&&&&&&&&&&&&&&&278
&&& 11.7测试结果及分析&&&&&&&&&&&&&&&&&&&&&&&&282
&11.7.1测试结果&&&&&&&&&&&&&&&&&&&&&&&282
&& 11.7.2通过排序得到问题关键所在&&&&&&&&&&&&&&&284
&&& 11.7.3对找出的关键事务进行进一步分析&&&&&&&&&&&&286
&&& 11.7.4利用其他辅助工具深人分析性能问题&&&&&&&&&&&287
&&& 11.8性能测试执行过程中的几个要点&&&&&&&&&&&&&&&&&289
&&& 11.8.1系统配置的描述&&&&&&&&&&&&&&&&&&&&289
&&& 11.8.2测试计划的制订和测试的执行&&&&&&&&&&&&&&290
&&& 11.9性能测试案例&&&&&&&&&&&&&&&&&&&&&&&&&290
第12章面向应用的测试技术&&& /297
&&& 12.1基于模型的测试&&&&&&&&&&&&&&&&&&&&&&&&297
&&& 12.1.1基于模型测试概述&&&&&&&&&&&&&&&&&&&297
&&& 12.1.2建立模型的方法&&&&&&&&&&&&&&&&&&&&299
&&& 12.1.3基于模型测试的测试生成工具简介&&&&&&&&&&&&304
&&& 12.1.4基于模型的测试与程序验证&&&&&&&&&&&&&&&308
&&& 12.1..5& 基于模型测试的实例&一&&&&&&&&&&&&&&&&&312
&&& 12.2基于中间件的软件系统的测试&&&&&&&&&&&&&&&&&&317
&&& 12.2.1& 基于中间件的软件系统相关概念&&&&&&&&&&&&&317
&&& 12.2.2基于中间件的软件系统测试的概念&&&&&&&&&&&&322
&&& 12.2.3基于中间件的软件系统的测试策略&&&&&&&&&&&&323
&&& 12.2.4基于中间件的软件系统的测试方法&&&&&&&&&&&&324
&&& 12.2.5基于中间件的软件系统的测试案例&&&&&&&&&&&&326
&&& 12.3 SOA测试&&&&&&&&&&&&&&&&&&&&&&&&&&&330
&&& 12.3.1 SOA概念&&&&&&&&&&&&&&&&&&&&&&&330
&&& 12.3.2 SOA测试的概念与内容&&&&&&&&&&&&&&&&&336
&&& 12.3.3 SOA开发测试工具支持&&&&&&&&&&&&&&&&&337
&&& 12.3.4 SOA测试的方法&&&&&&&&&&&&&&&&&&&&338
第13章& 软件缺陷管理技术&&& /343
&&& 13.1软件缺陷的描述&&&&&&&&&&&&&&&&&&&&&&&&343
&&& 13.1.1软件缺陷的基本描述&&&&&&&&&&&&&&&&&&343
&&& 13.1.2软件缺陷的关键属性&&&&&&&&&&&&&&&&&&345
&&& 13.2软件缺陷的相关信息&&&&&&&&&&&&&&&&&&&&&&346
&&& 13.2.1软件缺陷报告&&&&&&&&&&&&&&&&&&&&&346
&13.2.2缺陷的隔离和再现&&&&&&&&&&&&&&&&&&&347
&&& 13.2.3缺陷的分类和分析&&&&&&&&&&&&&&&&&&&347
&&& 13.3软件缺陷的生命周期&&&&&&&&&&&&&&&&&&&&&&349
&&& 13.3.1缺陷的生命周期&&&&&&&&&&&&&&&&&&&&349
&&& 13.3.2缺陷评审&&&&&&&&&&&&&&&&&&&&&&&351
&&& 13.3.3缺陷追踪的管理&&&&&&&&&&&&&&&&&&&&352
&&& 13.4软件缺陷追踪系统&&&&&&&&&&&&&&&&&&&&&&&353
&&& 13.4.1缺陷追踪系统的目标和作用&&&&&&&&&&&&&&&353
&&& 13.4.2缺陷追踪系统&&&&&&&&&&&&&&&&&&&&&354
&&& 13.4.3缺陷追踪系统Mantis举例&&&&&&&&&&&&&&&354
&&& 13.5软件缺陷分析和统计&&&&&&&&&&&&&&&&&&&&&&357
&&& 13.5.1缺陷分布分析&&&&&&&&&&&&&&&&&&&&&357
&&& 13.5.2从缺陷跟踪数据库中抽取度量&&&&&&&&&&&&&&359
&&& 13.6回归测试&&&&&&&&&&&&&&&&&&&&&&&&&&&360
&&& 13.6.1& 回归测试的必要性&&&&&&&&&&&&&&&&&&&360
&&& 13.6.2& 回归测试的对象&&&&&&&&&&&&&&&&&&&&361
&&& 13.6.3& 回归测试的基本策略&&&&&&&&&&&&&&&&&&361
&&& 13.6.4面向对象软件的依赖性分析&&&&&&&&&&&&&&&363
&&& 13.6.5& 回归测试用例库的维护&&&&&&&&&&&&&&&&&364
&&& 13.6.6& 回归测试的组织和实施&&&&&&&&&&&&&&&&&364
第14章& 软件估算和度量&&& /367
&&& 14.1软件估算方法&&&&&&&&&&&&&&&&&&&&&&&&&367
&&& 14.1.1 WBS丁作分解结构方法&&&&&&&&&&&&&&&&&367
&&& 14.1.2软件功能规模测量标准与应用&&&&&&&&&&&&&&370
&&& 14.1.3基于经验的估算方法&&&&&&&&&&&&&&&&&&377
&&& 14.2软件价格估算&&&&&&&&&&&&&&&&&&&&&&&&&380
&&& 14.2.1开发工作量&&&&&&&&&&&&&&&&&&&&&&380
&&& 14.2.2开发费用&&&&&&&&&&&&&&&&&&&&&&&381
&&& 14.2.3最终公式&&&&&&&&&&&&&&&&&&&&&&&382
&&& 14.3软件度量的概念和原则&&&&&&&&&&&&&&&&&&&&&382
&&& 14.3.1度量定义和分类&&&&&&&&&&&&&&&&&&&&383
&&& 14.3.2度量规则&&&&&&&&&&&&&&&&&&&&&&&384
&&& 14.4度量模型&&&&&&&&&&&&&&&&&&&&&&&&&&&385
&&& 14.4.1 FCM产品质量模型&&&&&&&&&&&&&&&&&&385
14.4.2 GQM度量模型&&&&&&&&&&&&&&&&&&&&385
&&& 14.5度量过程&&&&&&&&&&&&&&&&&&&&&&&&&&&387
&&& 14.6软件度量方法&&&&&&&&&&&&&&&&&&&&&&&&&390
&&& 14.6.1过程与改进的主观度量&&&&&&&&&&&&&&&&&390
&&& 14.6.2项目进度度量&&&&&&&&&&&&&&&&&&&&&391
&&& 14.6.3里程碑度量&&&&&&&&&&&&&&&&&&&&&&392
&& 14.6.4软件可靠性和缺陷度量&&&&&&&&&&&&&&&&&393
&&& 14.6.5客户满意度度量&&&&&&&&&&&&&&&&&&&&399
&&& 14.6.6软件度量中的10个陷阱&&&&&&&&&&&&&&&&400
第15章软件产品评价&&& /405
&&& 15.1软件产品评价的概念&&&&&&&&&&&&&&&&&&&&&&405
&&& 15.1.1软件产品评价的定义&&&&&&&&&&&&&&&&&&406
&&& 15.1.2评价级别&&&&&&&&&&&&&&&&&&&&&&&406
&&& 15.2软件产品评价的通用模型&&&&&&&&&&&&&&&&&&&&407
&&& 15.2.1确立评价需求&&&&&&&&&&&&&&&&&&&&&408
&&& 15.2.2规定评价&&&&&&&&&&&&&&&&&&&&&&&411
&&& 15.2.3设计评价&&&&&&&&&&&&&&&&&&&&&&&412
&&& 15.2.4执行评价&&&&&&&&&&&&&&&&&&&&&&&413
&&& 15.3评价者用的评价过程&&&&&&&&&&&&&&&&&&&&&&413
&&& 15.3.1评价者进行评价的相关概念&&&&&&&&&&&&&&&413
&&& 15.3.2评价过程的实施&&&&&&&&&&&&&&&&&&&&416
&&& 15.4产品评价实例&&&&&&&&&&&&&&&&&&&&&&&&&420
&&& 15.4.1确立评价需求&&&&&&&&&&&&&&&&&&&&&420
&&& 15.4.2规定评价规格说明&&&&&&&&&&&&&&&&&&&421
&&& 15.4.3设计评价&&&&&&&&&&&&&&&&&&&&&&&422
&&& 15.4.4执行评价&&&&&&&&&&&&一&&&&&&&&&&&423
&&& 15.4.5编写评价报告&&&&&&&&&&&&&&&&&&&&&424
&&& 15.5评价的策划和管理&&&&&&&&&&&&&&&&&&&&&&&424
&&& 15.5.1一般考虑和支持机构的主要任务&&&&&&&&&&&&&424
&&& 15.5.2评价的管理支持&&&&&&&&&&&&&&&&&&&&425
第16章& 软件过程改进&&& /427
&&& 16.1 CMMI模型的基本概念&&&&&&&&&&&&&&&&&&&&&427
16.1.1 CMMI模型部件&&&&&&&&&&&&&&&&&&&&428
&&& 16.1.2 CMMI评估模型的剪裁准则&&&&&&&&&&&&&&&429
&&& 16.2 CMMI体系的建立&&&&&&&&&&&&&&&&&&&&&&&431
&&& 16.2.1 CMMI体系的策划&&&&&&&&&&&&&&&&&&&431
&&& 16.2.2 CMMI体系的建立过程&&&&&&&&&&&&&&&&&437
&&& 16.2.3过程体系文件举例&&&&&&&&&&&&&&&&&&&442
&&& 16.2.4软件过程实施&&&&&&&&&&&&&&&&&&&&&449
&&& 16.3软件过程评估&&&&& &&&&&&&&&&&&&&&&&&& 453
&&& 16.3.1 SCAMPI方法的概念&&&&&&&&&&&&&&&&&&454
&&& 16.3.2 CMMI评估&&&&&&&&& &&&&&&&&&&&&&&457
&&& 16.4软件过程改进&&&&&&&&&&&&&&&&&&&&&&&&&465
&&& 16.4.1软件过程改进模型&&&&&&&&&&&&&&&&&&&465
&&& 16.4.2软件过程改进的实施&&&&&&&&&&&&&&&&&&466
&&& 16.5六西格玛质量模型的相关概念&&&&&&&&&&&&&&&&&&469
附录A本书主要参考技术标准&&& /477
附录B本书主要参考文献&&& /478
附录C& 相关测试网站&&& /484
客服专线:010- 客服邮箱:
Copyright & 北发图书网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北发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应用软件产品测试规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