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健身教练培训斯洛克球员教练王崇刚

武汉台球的三代江湖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每项运动,都有属于自己的江湖。万千社会,百味人间,不甘寂寞的你,必定演绎着属于自己的传奇。而我们,将来聆听属于你们的传说,来讲述属于你们的故事。从本周开始,本报将重新开启《体育人间,讲述不一样的你》栏目,(联系QQ:)让更多的人了解你的故事,了解你的运动,了解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奇人趣事。
主 编 语
每一个江湖,都有着自己的英雄,但并非所有的英雄都能功成名就;每一个江湖,都有着自己的传说,但并非所有的传说都充斥着刀光剑影。在台球的江湖里,有很多拥有传奇经历的民间高手,有太多太多情节跌宕起伏的坊间故事。今天,让我们一同认识武汉三代台球界的几位“大侠”,听他们讲述江湖的故事。
本版 撰文
记者 万李
“开山祖师”王春柏曾威震上海滩
从11岁开始,与台球运动结下超过60年的不解之缘
作为武汉台球界最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今年73岁的王春柏老先生堪称江城台球运动的开山祖师爷。从11岁起初次接触,到如今年过古稀,王老先生与台球运动结下了超过60年的不解之缘。
为打台球加入基督教
王春柏老先生1936年出生于武汉,解放战争的后期,他曾随家人在重庆生活过一段时间,正是在那里,他与台球一见钟情。
“那个时候我还在上小学。有一天,我家附近的那个基督教青年会举办活动,现场摆了一张台球桌,只要加入教会就能免费玩。”为了能玩上台球这种新奇的娱乐运动,当时还是小孩子的王春柏,稀里糊涂地加入了基督教青年会。
“那个台球桌是没有球袋的,台面上一共四个球,两红两白。”后来,王春柏才知道,这是起源于法国的一种打法,按照外文的音译叫开伦,是通过不同的击球方式来取得分数。尽管那段日子里并没有太多拿球杆的机会,但台球这项运动已经深深地吸引了王春柏,并对他的人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攒钱打球只吃热干面
1950年,王春柏随家人回到武汉,虽然中学的课程比小学时代要紧张很多,但他只要一放学就会和同学去“弹子房”(当年的台球馆)打上几盘。
由于台球是一项比较新潮和高档的运动,因此打球的费用也远比其他项目要高得多,为了能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王春柏每天都省吃俭用,把攒下来的钱全花在了打台球上。
“那个时候打一小时的收费是3毛钱,顶得上一天的伙食费了。一开始我们都是一起凑钱打球,一个人出几分钱。到后来,我干脆不给学校交伙食费了,每天吃热干面和面窝,一碗热干面8分钱,一个面窝3分钱,省下来的钱全都用来打球。”
三个月球技突飞猛进
1957年,祖籍上海的王春柏随父亲回老家探亲,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里,他结识了不少一流高手,球技也提升了一个档次。
“当时最流行的打法叫比利,是英式台球里的一种打法,根据落袋计分。去上海之前,我在武汉的同龄人中已经找不到对手了。”王春柏老先生得意地对记者说。回到老家后,王春柏立马让亲戚带着自己来到了大光明电影院,因为那里有当时上海最好的一家弹子房。在那儿,王春柏见到了上海台球界的头号球手黄其明。“他那派头就不得了,头发梳得整整齐齐,一件网球衫(就是现在的T恤衫),一条黄色卡其西装短裤,脚上穿的是皮凉鞋。大光明里面最好的台子就是留给他的,6毛钱一个小时,他每天包至少3个小时。”
对于黄其明的球技,王春柏赞赏有加,“他的技术确实好,经常打出单杆180分的水平(指的是比利)。和他们在一起的这三个月,我的球技又有了一个飞跃。到后来,我的单杆水准也保持在180分到200分之间。”
挑战上海滩一次都没输
回到武汉之后,王春柏的球技已经冠绝江城。他和当时外号“陈和尚”的陈毅老先生一起,并称武汉台球界的两大天王。
1960年,再次回上海探亲的王春柏首次接触到斯诺克。由于王春柏老先生在开伦和比利两种打法上都已达到顶尖高手的水准,因此那几位上海的球友便提议,改打斯诺克。“他们打开伦和比利不是我的对手,就说改打斯诺克。我想,不都是台球吗?打就打,谁怕谁啊?”由于对规则不熟悉,在前两天的比赛中,王春柏经常出现犯规,“连击、两腿离地、跳杆……什么样违例的动作我都干过。”
不过,凭借过人的天赋,王春柏很快就适应了斯诺克的打法,三天以后,他就在陆安区一带找不到对手了。“当时有一家球房,里面有个打得最好的外号‘花弹王’,人很嚣张。有几个上海朋友就帮我向他下挑战书,那个人一开始没应战,他偷偷观察了我打球之后,单独找我聊天,他说:‘小王啊,大家都是球友,何必非要分出胜负呢?今天晚上我请你消夜,以后有什么事情尽管找我。’我一听,这不明摆着认输了吗?既然这样何必让别人没面子呢,所以挑战的事情就算了。”从那以后,王春柏成为上海滩斯诺克爱好者争相挑战的目标,“都是几个上海的朋友到处宣扬的结果,后来每天都有人过来找我挑战,不过在我的记忆里,我一次都没输过。”
错失良机无缘全国赛
在威震上海滩之后,王春柏的球技已经达到了人生的巅峰。但令人扼腕的是,由于一个偶然的原因,他错过了参加全国比赛的机会。
“1960年要举办全国斯诺克锦标赛,武汉准备派我、陈和尚(陈毅老先生)还有另外一位选手组队参赛,当时我还在上海,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激动。打了这么长时间的球,当然想和全国的高手们一较高低。”可惜的是,由于没能及时报名,武汉代表队失去了参赛的资格,王春柏也与自己生命中唯一一次全国大赛失之交臂。
不过,后来发生的一件趣事儿,多少弥补了一些王春柏老先生的遗憾。“那是1961年年初的时候,我和朋友在上海的一个里弄深处的小球房打斯诺克。当时管球房的师傅看我打得不错,就出去叫了一个人进来跟我切磋两盘。我当时没怎么在意,就答应了。一交手就发现,对手的水平相当高,最终我们打了个平手。”
“打完了以后,管球房的师傅说:‘你们武汉的台球水平很高啊,你知道刚才和你交手的是谁吗?他叫中,去年刚刚在全国锦标赛拿了第九。他刚才跟我说,如果真正打比赛,他不是你的对手。’”
二十年空白激情依旧
1961年4月,王春柏回到武汉,虽然这时的他已经迷上了斯诺克,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斯诺克在武汉几乎无人问津。
“当时江岸区合作路的文化俱乐部里有斯诺克,我去的时候,就我一个人玩,其他人都是旁观。可能是因为斯诺克的规则相对要复杂一些,所以大家都没什么兴趣参与吧。”从1964年开始,台球运动被明令禁止,直到日,民众乐园台球厅重新营业后,王春柏才得以重拾台球梦。由于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没有得到妥善的保管,球桌、球杆和球早已变得破烂不堪,但对于已经太长时间没有打球的王春柏和他的球友们来说,却像是看见了宝贝一样。虽然当时已经年届五十,但王春柏还是难以掩饰心中的激动,“当时感觉自己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大家都盼着这一天的到来。”
1987年5月,武汉市台球协会成立,王春柏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台协支柱。“那个时候,几乎没什么人懂台球。就是我们几个老家伙带头,负责指导器材组装和维修,还有对下一代的培训。”
得意门生首推王崇刚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沉寂了20年的台球运动重新在中国恢复活力。已经错过了打球黄金年龄的王春柏将重心放在培养弟子身上,他最得意的门生当属王崇刚。
“我第一次看到王崇刚是在滨江公园的一个台球房里,他当时还只有16岁,是那里的一个球友介绍过来的。”王春柏老先生一提起这个弟子,满脸都是幸福的表情。“当时我就和他打了一盘,感觉这孩子的天赋很好,气质也很适合打斯诺克,就答应收他为徒。可没想到这孩子这么懂事,自己凑钱在解放公园对面的春明楼摆了一桌拜师酒。”
从此,王崇刚成为了王春柏老先生唯一的正式弟子,并在师傅的指导下突飞猛进,成为武汉市乃至全国都名噪一时的斯诺克选手。“王崇刚的球感非常好,也非常勤奋。只可惜他的起步还是晚了一些,加上没有现在这么好的条件,要是晚生十几年,说不定比还要强。”
斯诺克其实是门艺术
尽管已经迈入古稀之年,但王春柏老先生一有机会还是会到球房里一展身手。
“我现在打得并不多,一是年纪大了,体力跟不上;二是因为身体原因,手会有些发抖,非常影响推杆的稳定性。”看到这里,您可千万别以为王春柏老先生的球技有很大退步。在今年年初武汉市举办的斯诺克比赛中,王老先生还获得了第三名,尽管比赛的规则是“让分制”,但对于一个已经73岁的老人来说,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足以显示王春柏深厚的功底。
“在我看来,斯诺克就是一门艺术。它不仅能锻炼人的协调性,还能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和个人气质。虽然与黑8、美式九球相比,斯诺克的规则显得比较繁琐和复杂,但正因为它蕴含着无数的变化,才能够成为一项长盛不衰的运动。但愿在我的有生之年,能够看到武汉选手成为全国乃至国际大赛冠军。”
一开始我们都是一起凑钱打球,一个人出几分钱。到后来,我干脆不给学校交伙食费了,每天吃热干面和面窝,一碗热干面8分钱,一个面窝3分钱,省下来的钱全都用来打球。
去上海之前,我在武汉的同龄人中已经找不到对手了。
那个人一开始没应战,他偷偷观察了我打球之后,单独找我聊天,他说:“小王啊,大家都是球友,何必非要分出胜负呢?”
在我看来,斯诺克就是一门艺术。它不仅能锻炼人的协调性,还能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和个人气质。
——王春柏
“无冕之王” 兜兜转转重回江城
和恩师切磋一盘后就摆酒学艺
作为武汉台球界公认的无冕之王,王崇刚在坊间享有很高的威望。
王崇刚第一次接触台球年仅13岁,“当时我的亲戚开了一个露天的台球房,那个时候的球台和器械都很简陋。球台是三夹板做的,台布就是随便找的一条毛毯,球杆长短不一,连球都是木头做的,有的甚至还不圆。”提起那段时光,王崇刚咧嘴笑了起来。“当时打的是三底两腰的规则,玩了一段时间以后,我就在那一片找不到对手了。”
3年后,已经在武汉市台球界小有名气的王崇刚,在别人的引荐下,见到了听闻已久的王春柏。“那个时候好紧张,以前老是听别人说起王师傅的名字,如雷贯耳,感觉就像是现在体育界或娱乐圈的偶像一样。”在和王春柏老先生切磋过一盘之后,王崇刚下定决心要拜师学艺。“在那之前,我们只懂得如何提高一杆球的精度,对于复杂的走位、攻防意识以及对母球的旋转控制,完全没有概念。和王师傅打了一盘以后,发现自己完全是井底之蛙,于是就摆了一桌酒,正式拜王师傅学艺了。”
由于本身天赋过人,再加上得到了名师指点,王崇刚的球技进步得很快。在1990年至1992年,他多次代表武汉参加全国大赛,并一度获得全国第三名的好成绩。“那个时候,武汉的台球氛围很浓厚,高手辈出,整体水平可以在全国排到前三位。可惜到了1998年以后,因为各种原因,武汉的台球开始走入低谷。很多优秀的人才都被迫到外地发展,像当年的全国冠军高峰,就一直留在深圳。”
王崇刚也在深圳呆过一段时间,并于2000年重回武汉。因为大环境的不景气,他也曾有过放弃台球的念头,但在经历了4年的空白期之后,王崇刚又回到了台球圈。“没办法,就是舍不得,可能这辈子都要和斯诺克绑在一起了。”
现在,王崇刚在武汉库博桌球会担任经理和教练,这位年过四十的无冕之王,将全部的心血都用在培养新人上面。
“王崇刚的球感非常好,也非常勤奋。只可惜他的起步还是晚了一些,加上没有现在这么好的条件,要是晚生十几年,说不定比丁俊晖还要强。”
——王春柏
整体陷低谷
与上海、北京等发达地区相比,武汉目前相对落后一些。
自王崇刚、高峰之后,武汉的台球发展陷入了一个相对的低谷。虽然也涌现出了例如沈烜、黄浩、程斌、阿南、张蠡、朱江、王鹏、朱涛、潘遥遥等民间高手,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江城第三代台球选手已经不再属于职业球员的范畴,武汉职业台球选手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断层。
在武汉的第三代台球选手中,有一部分人依靠经营球房来保持自己的竞技状态,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有其他职业,只能算是业余爱好者中的精英。与上海、北京、广州等台球发达地区相比,武汉目前的台球整体水平相对落后。不仅没有能在全国排名靠前的一流高手,而且后备力量的培养方面也存在很大问题。
当然了,我们必须感谢第三代台球选手,正是有他们的热情和执着,才能让武汉地区的台球运动又重新看到了复苏的希望。
王春柏(左) 本图片由库博桌球会友情提供
王崇刚 本图片由库博桌球会友情提供
(来源:长江商报)
(本文来源:
没有相关新闻
跟贴读取中...
网易通行证: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网易通行证: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体育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60526条
评论52962条
评论51838条
评论37201条
评论33093条
网易体育图片推荐
赛程排行数据一网打尽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李建兵王崇刚武汉青山展开斯诺克技术普及研讨活动
李建兵王崇刚武汉青山斯诺克技术普及研讨活动合影
  TOP147讯 4月7日,中国台球协会高级教练李建兵、王崇刚以及武汉球员王鹏、孙鹏在武汉青山区为台球爱好者们进行了一场斯诺克技术普及研讨活动,武汉及周边的50多名台球爱好者出席。
  为方便众多前来参与活动的球友考虑,本次活动特选在了一个斯诺克球台台数相对较多的俱乐部内进行,这些球友都是大家通过微信群联系到的,当听说有这样一个球友之间交流心得的机会,大家纷纷举双手赞同。
  中国台球协会高级教练李建兵告诉我们:&这次主要围绕斯诺克技巧和如何训练方面进行探讨,为球友们讲述了怎样更快地提高斯诺克基础水平等相关问题,大家在研讨活动中很用心,也非常善于学习和思考。&
&&&&&&&&&&
&&&&&&&&&&&&
关注微信 随时了解台球资讯
感谢以下赞助商湖北省首届“红牛杯”斯洛克让分赛(第一站)
00:00:00&&&&编辑:&&&&来源:&&&&浏览次数:0
  雅仕撞球会定于日举行首届红牛杯台球让分赛。本次让分赛在于提高球迷的桌球技术,桌球意识,以球会友的比赛方式进行。即日起撞球会接受广大桌球爱好者及各界人士的参与。
  一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武汉雅仕撞球会  赞助单位:北京红牛饮料销售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
  二 比赛项目:斯洛克男子个人赛
  三 比赛时间:日&   比赛地点:雅仕撞球会三楼(汉口新华路体育场内)
  四 竟赛办法   1.单败淘汰赛采用5局3胜制,半决赛后采用7局4胜制,  2.比赛规则执行由中国台球协会审定的台球竞赛规则。
  五 奖励  第一名:2000元现金+1000元消费卡  第二名:1000元现金+500元消费卡  第三名:500元现金
  六 报名及报到  1.报名时间:截止日,逾期报名无效。  2.报名参赛者必须赴吧台办理手续  地址:武汉市新华路19号(雅仕撞球会)  联系人:沈@& 胡述香  手机:027-& 电话:027-  武汉市广埠沌洪山商城新五楼(新雅仕撞球会)  联系人:黄浩 && 027-  3.报到时间:日19:00前雅仕撞球会报到开赛  七 经费:报名费每人100元 免收台费&  现在比赛已圆满结束  冠军:王崇刚  亚军:高睿
<input type="hidden" name="content" value=" " />
Copyright &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号
北京浩凯国际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老运动员联谊会再送福利 李建兵家乡推广斯诺克
23:09:36&&&&编辑:&&&&来源:我的台球网&&&&浏览次数:0
  讯:日,中国台球老运动员联谊会湖北籍成员李建兵,携手著名斯诺克运动员孙鹏、以及本土好手王鹏和李照现身武汉青山区的壹杆清撞球会。这是继徐州之后,联谊会第二次的斯诺克公益推广活动。
  在2015CBSA世界斯诺克巡回赛徐州公开赛举办期间,中国台球老运动员联谊会成员李金、金卫锋、李建兵和曹凯胜一行四人曾经来到徐州的东城台球俱乐部,分享自己人生感悟和打球技巧,无偿进行教学和互动等活动。
李照、李建兵、王鹏、孙鹏(由左自右)
现任斯诺克学院教练的前湖北名将王崇刚
  此次,回乡扫墓的湖北籍名将李建兵与孙鹏、李照、王鹏等人一同来到武汉的壹杆清撞球会,为业余爱好者讲解台球相关知识以及对战技巧。开场,中国台球协会高级教练李建兵为大家介绍台球的起源以及基础知识和常见的练习方式。期间,中青赛亚军得主孙鹏、昆明分区赛冠军王鹏为现场观众奉献了精彩的表演赛。活动尾声,四位好手与现场的业余爱好者进行一对一的对抗,现场的气氛也一度达到了高潮。
  &这次主要是借着回乡的机会想为家乡的台球做一些事情。&李建兵谈道,&湖北曾经出了像王崇刚、周俊、高峰等一批优秀的斯诺克球员,有着悠久的文化和底蕴。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走进球房的方式,近距离地为球迷介绍斯诺克,能够让更多的年轻爱好者们爱上这项运动。&
(谢立冬)
<input type="hidden" name="content" value=" " />
Copyright &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号
北京浩凯国际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汉球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