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意义救援队员为什么不能把年轻女子和中年女性和年轻小伙男子同时救出来

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生命的意义(续)--高龙鹏飞--凤凰网博客
记录历史 展示本色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生命的意义(续)
盈江,这个以前从未到过的地方就在眼前。从布满裂痕的建筑上依稀可见震前的繁华。县政府门口的广场上扎满了帐篷,偶尔可以看见在帐篷外做饭的人。出乎意料的是,我们还看见几辆结婚的喜车。街边吃米线的人和来来往往的救援车辆构成一幅奇特的画面。有些人已经开始重建自己的生活了,他们像往常一样忙碌着。尽管这里是灾区,但处处都有生机。9点30,蓝天救援队开始集合部署工作。我们也一起加入。从北京来的救援队员和厦门救援队员一共10人,在县政府办公楼前整齐列队。“向右……看齐,向前……看”从指挥的口令判断,他应该是军人出身。“今天的任务,从早10点到下午4点。兵分两路……”他的命令简洁、明确。出发前最后一句命令是:“记住,到了搜救现场遇到伤员要做到:尊重、不承诺、判断伤情。上车!”这应该是他们多年救援经验的总结。此刻的水草已经准备启程飞赴北京,在那里和红十字会协商准备随时奔赴日本开展救援。10点整,我们乘坐志愿者“越野e族”的车出发了。县城不大,几分钟后就进入城边的农村。目视过去,这里的建筑损毁情况要比县城好很多。阿东告诉我们:“我们进村后做搜救和灾害评估。每到一户人家,先看门牌,然后询问有无伤亡,如果有就判断伤情,可以自己处理的轻伤就处理,不能处理的就不要盲目,我们要通知专业人员。”就这样,我们一家家的走访调查。尽管这里地处偏远,有的村民也不太会说普通话,但看到“救援”二字都非常兴奋,甚至能从他们的眼里看到激动的泪水。很多独居的老年人因为缺乏防震知识有没有帐篷,依然住在有裂痕的屋子里。有的村民则用塑料布、竹竿在院子里搭起简易帐篷。(此时,收到救援队员莫问君的短信“我们回厦门了,欢迎来厦门”,他们又在为下一次救援做准备。)村民们很淳朴,尤其是在灾难面前,沉默但不冷漠。他们不停的感谢我们,似乎我们给他们带来很多福音。能够明显从他们的眼神里看出对我们的谢意。阴蒙蒙的天开始飘起小雨,忽然一个三十多岁的村民拿着几把伞站在路上等着我们,“下雨了,我给你们送伞来了!”当地村民最担心的有两件事,一是电,二是帐篷。没电就没办法加工饲料,没有饲料就没办法养活家里的家禽牲畜;没有帐篷就只能住在塑料布和木棍搭的简易帐篷里,甚至住在已经有裂痕的屋子里。搜救过程中,志愿者“越野车手”看到一堵倒塌墙时,用脚踩了踩空心砖,一整块砖居然碎了,“这东西,害人啊!”后来我们发现,当地有很多建筑都用了空心砖,或许这也是建筑损毁的重要原因。当我们来到一个叫做关纯的村庄时,阿东特意强调“去看一下学校。”当年他在汶川见过倒塌的学校。还好,关纯村小学的建筑完好。但我们依然听到不幸的消息,村里一个两岁的男孩在地震时被跌落的电视机砸中……家里正在办丧事,救援队便从邻居那里了解了他家受灾的情况。出来后,我们都沉默不语。因为谁都不愿看到孩子的离去。“搜救队,搜救队,我是大平,收到信息后请到1号集结点集结,汇总上午的情况。”对讲机里传来救援队长的指令。回到集结点(县政府)后,救援队立即将上午的搜救情况进行了汇总。幸运的是,上午并未发现遇难者或者伤者。大家觉得很欣慰。下午救援队将在受灾比较严重的城区再次搜救。盈江白天的气温介于25°~27°之间,如果废墟中有遇难者,一定会腐烂。如果有伤者,一定面临脱水、伤口恶化的困境。因此,必须争分夺秒。黄金72小时的重要意义也在于此。搜救过程中救援队员说得最多的就是“我们的任务是抢救生命!”因而,遇到灾民们其他的请求我们只作记录,然后反馈给相应的部门。简单的午饭后,救援队又出发了。我们则有别的工作任务而与他们暂别。当我们离开盈江时,看到一队中学生模样的当地志愿者打着旗帜走在街上。也见到一辆辆满载救援物资的车辆。街面上已经有了一些摊点,甚至是小超市。生活,正在这里恢复。在回腾冲的路上我们一行人满脑子的盈江、救援队、志愿者,似乎从此和他们密不可分了。从未如此近距离接触过救援志愿者,也从未如此深入过灾区。我们佩服救援队的志愿精神,他们对生命的尊重以及为拯救生命所付出的一切都值得尊敬。没有名利、没有表彰,只有对生命的尊重!莫文君一句漫不经心的话却是他们内心的真实写照“我不信佛,但那是一个生命,我们必须去拯救!”后来,我们在和顺又与蓝天救援队相遇,一直聊到深夜。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业、生活,却对救援这份志愿工作发自内心的热爱,爱得朴实无华,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标语口号,有的只是行动。13号下午,蓝天救援队北京的队友奔赴昆明做物资转运和筹备,途中协助转运一名盈江伤员。随行的医生说:“他们,最专业!”14号,蓝天救援队厦门队员返回厦门作总结,并为下一次救援做准备。我相信,我与他们的交往才开始。祝他们平安、幸福!!!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记录自己的历史,展示自己的本色。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民间救援队员牛永军:不能拿获救者一分钱一包烟
&&&&来源:&&&&
&&&&&&字号
原标题:民间救援队员牛永军:不能拿获救者一分钱一包烟
张家口蓝天救援队队员整装出发去参加救援活动(张家口蓝天救援队供图)。
  在张家口市下花园区张家口蓝天救援队总部,牛永军(左)和队长王东升(中)、秘书长王志强(右)展示队服。 崔涛 摄   中新网张家口7月21日电(记者 陈国林 崔涛)在网络世界,在张家口蓝天救援队,他的名字叫“晓寒红衣”。在塞外山城的一所中学,他是一名教师,健壮、健谈、充满活力,被孩子们喊作“牛哥”。   1975年出生的牛永军已经面临不惑,知道如何将工作时间和公益时间截然分开。中国民间救援队员也大抵这样变换着角色:网友――驴友――户外运动爱好者――民间救援队员,牛永军就是这样炼成的。对于实行AA制的“中国式”民间救援来说,队员们要有体力、耐力、精力,有点技术,有点钱,有颗柔软的公益之心,还要有颗强大的、看透生死、顶得住家人“炮火”的心。   在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花园区“局促”的救援队总部,尽管面临各种困难,牛永军和队长王东升都提到了一个词“纪律”。牛永军说,“利益是一个公益组织的致命伤。我们不能拿被救助者的一分钱、一包烟。”   团队的“新闻发言人”   在河北省“中国梦?赶考行”百姓故事汇宣讲活动总决赛中,牛永军自称2010年加入张家口蓝天救援队。实际上,正式成为一名队员之前,他和队长“随波VS逐流”(王东升)早有接触并参加过一线救援。   那是2009年的五一长假,热爱旅行的牛永军又背起了背包,前往被称为“中国第七大沙漠”的内蒙古库布齐沙漠。在沙漠的徒步旅行中,他结识了河北知名户外运动人士、张家口蓝天救援队的队长王东升,大家简称“随波”。在沙漠中走了3天,牛永军也听了3天蓝天救援队的故事。旅行结束后,牛永军决定跟着救援队“锻炼锻炼”。几次活动之后,牛永军各方面都表现优秀,经过培训后,成为一名正式队员并被队长任命为“新闻发言人”。   “终于找到了组织。”牛永军这样描述他加入张家口蓝天救援队后的心情。由于身体素质好,牛永军成为一名一线救援队员,这是救援队的中坚力量。工作日,他努力当好自己的教师,周末,足迹遍布张家口周边各地。   谈起一线救援,牛永军称确实存在危险。日夜的河北蔚县小五台山救援,他是目击者也是亲身参与者。那天傍晚雷雨交加,一个北京女孩在小五台山上攀爬时不慎坠入30米深的断崖。伤者遇险处在海拔2700米处,救援队经过4个小时的搜索找了她。牛永军清楚地记得,当时一片漆黑,队员们背着担架,借着头灯微弱的灯光,手脚并用在不足一米宽的山脊上前行,路很滑,两旁是悬崖峭壁。   突然,一名队员脚下一滑,摔倒了,眼看就要坠入悬崖。后面两个队员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他的胳膊,前面队员听到声音,回身将这个队员拽了上来。被救的队员浑身发抖,因为他的脚下就是万丈悬崖。过了一会儿,队长拍了拍被救队员的肩膀,询问是否能继续走,被救队员称没问题,于是救援队继续急行军。3个小时后,受伤的北京女孩被送上了山下的救护车。   牛永军说,在他的印象里,每一次行动都是一次挑战。他比较喜欢山地救援,虽然时常面临惊险,但能挽救人的生命,比较有成就感。相反,溺亡遗体打捞尽管也很重要,但只能让人感到哀伤。   蓝天救援队的标志是四手交叉握在一起。牛永军称,这个标志代表人道、志愿、专业和开放。“现在,我们更注重专业和开放。”牛永军说,救援队员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攀岩、速降、潜水等技能一样都不能少。   “在每次救援行动前,我们也会进行危险评估。如果危险系数过大,我们也会放弃行动,毕竟救援队员的生命也是宝贵的。”牛永军表示。   学校里的“明星主持人”   牛永军是张家口市第七中学的一名政治老师,兼任初二年级十五班的班主任,同时是学校初二年级的“级部主任”,被同事们称为一个年级的“CEO”。   “他管理着1100个学生、60个老师,比一些学校校长管的人都多。他的班上有70多个孩子,还承担着5个班级政治课的教学。”张家口七中副校长王红梅这样形容牛永军的忙碌。   在同事们眼里,牛永军几乎是个“全才”。他不仅热心公益,还是学校的明星主持人,大小晚会都由他主持。就连年轻教师结婚,牛永军也被经常邀请担当“金牌司仪”。   王红梅称,学生们都很喜欢牛老师。一次,一个班级的班主任调往其他部门,该班级的学生一致要求由牛永军来当班主任。教师们也佩服牛永军,一名教师在给学生讲政治课时,用的案例就是牛永军和蓝天救援队。   牛永军告诉记者,学校得知他参加救援队后,很支持他的工作,免费为救援队提供培训场地,救援队队员也经常为学生们进行灾难自救等方面的培训。   参加救援从未耽误牛永军的教学工作。“上课的时候收到救援队的短信,我会通知其他队员,不能耽误了孩子们的学习。”牛永军说。   王红梅表示,一旦遇到重大情况,牛永军必须参与救援行动时,学校肯定会准假,并把他的教学工作都安排好。   王红梅透露,目前该校成立了一支教师志愿者队伍,名叫“麒麟先锋”,由33名年轻教师组成,发起人正是牛永军。“麒麟先锋”主要负责学校的大型活动的后勤保障工作,还经常组织一些针对贫困山区孩子的救助活动。   “我做的都是一些小事。这些小事能帮助别人,能对别人有意义,我就满足了。”牛永军表示。   据王红梅介绍,学校曾组织过一次名为“温暖的守望”征文活动。一名德高望众的老教师写了一篇文章《晓寒红衣二三事》,讲述的就是牛永军的故事。   获奖感言:能发些奖金就好了   初见牛永军,短发,身板结实,皮肤被晒得黝黑,怎么看都精神利落。后来发现他不管走到哪里,都戴着一顶有帽檐的帽子。   原来,牛永军在参加救援行动时,经常觉得眼睛比较模糊。去北京一家大型医院检查后,他的双眼被确诊为青光眼,并且经常眼底出血。北京的医生告诉他,这种病有失明的可能,目前没有办法治愈,只能用药物控制。   “我还能爬山吗?”这是牛永军问医生的第一句话。当医生得知他所谓的“爬山”,是指带着绳索山地救援时,大声斥责牛永军:“你不想要眼睛了吗?头部要是被落石砸一下,你的眼睛就会失明。”   因为眼疾,参加一线救援的机会少了。“看着兄弟们冲在危险的第一线,我却在后方待着,心里真不是滋味。”牛永军说。后来,他主动承担起救援队的资料整理工作,但是一旦有机会,他还是想冲到一线去。   张家口蓝天救援队2009年4月在下花园区成立,目前有130名队员,来自张家口地区的各行各业。5年来,这支民间救援队共参与救援36次,出动近千人次,解救遇险人员48人,累计支出费用12万元。因为坚持无偿救援,所需费用均由队员分摊。   在张家口市第9届全市见义勇为表彰大会上,蓝天救援队被评为见义勇为先进集体并奖励2万元钱。队长王东升高兴地说:“估计大半年之内,弟兄们再参加救援,不用自掏腰包啦。”   牛永军代表救援队参加河北省“中国梦?赶考行”百姓故事汇宣讲活动总决赛并获得一等奖,但他还是觉得有些遗憾,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能发些奖金就好了,还能给队里添点装备。”   承认最大的阻力来自家庭   尽管缺经费,张家口蓝天救援队还是恪守自己的底线。王东升说,经常有被救者拿出钱来酬谢救援队,但救援队一分钱也不会拿。“我觉得救助别人是一件很神圣的使命,不能掺杂任何利益。”   牛永军讲了一个故事。一次救援结束后,被救助者家属坚持要送队员每人两箱当地的土特产,并将土特产摆在救援队的汽车前,不收不让汽车离开。迫于无奈,他让队员们将土特产收下,汽车开出几百米后又原路返回,迅速将土特产搬进路边的一家餐馆里,然后打电话通知被救助者家属来取。牛永军告诉记者:“根据我们的纪律,队员可以抽获救者递来的一支烟,但不能收一包烟,更别提金钱。”   近年来,有一些队员出于各种原因离开了救援队。王东升说,他什么都可以理解,就是不能容忍怀着目的而来。发现动机不纯的,他会主动劝离。   经费还不是目前最大的困境。牛永军说,最大的阻力来自家庭,队员们参加救援时经常瞒着亲人。   牛永军儿子刚刚3岁。他说,参加救援行动时根本不敢告诉父母,还要常常央求妻子。为此,妻子没少和他吵架。   “父母、妻子知道我参加救援行动后,总是又哭又骂。我知道他们都是为我好。”牛永军说,他听得最多的就是父亲的责骂,老父亲曾带着哭腔愤怒地质问他:“我和你妈都快70岁了,你管不管?你孩子刚3岁,你忘记了吗?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这个家就完了,爹求你了……”   “同在蓝天下,生死是兄弟。”牛永军表示,他们流血、流汗,却不能流泪。(完)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社会万象|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眉山日报多媒体报刊
第02版:社会关注
&&&&&&&&&&
市消防支队赴地震重灾区救援特别报道之一
与死神赛跑 灾区救出210人
  徐伯超&本报记者&廖文凯  5月12日14时28分,8.0级大地震陡降汶川。地动山摇间,一座座城镇夷为平地,成千上万条生命在瞬间消逝。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地震发生后,我市消防支队立即组织救援队奔赴重灾区德阳参加救援行动。  我市消防救援队以其“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尤其是在与指挥部后勤补给失去联系的情况下,饥寒交迫,却连续在废墟上奋战了两天两夜,圆满完成了指挥部交给的任务,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及兄弟救援队的高度评价。  消防救援队在风雨中的艰难救援,充分体现了我市党政以及300多万眉山人民和灾区人民的血脉相连……  与时间赛跑&与死神竞速  地震发生后,市消防支队在市政府统一安排下,立即组织第一批救援队奔赴德阳参加救援行动。12日16时许,救援队出发,23时到达绵竹市九龙镇,并立即展开救援行动。  市消防支队第一批救援队连续作战两个昼夜,从废墟中刨出200余人,成功完成了绵竹市九龙小学地震垮塌救援任务。  14日16时许,市消防支队第二批救援队满载着抢险救援必备器材装备和食物,马不停蹄来到绵竹市九龙小学,接替第一批救援队中因救援时受伤、体能到达极限的队员,使救援队员能充分发挥作战能力,为救援行动赢得更多时间。  尽管余震不断,但抢险救援工作没有任何松懈。为在第一时间救出被废墟掩埋的幸存者,队员们分秒必争,忘了伤痛,顾不上吃饭,顾不上休息……  经过几天连续作战,市消防救援队成功救出210人。  面对灾民&队员泪流满面  5月14日,记者随市消防支队第二批救援队来到德阳灾区。车进绵竹后,径直赶往重灾区九龙镇,与第一批救援队会合。  一路上满目沧桑,百里废墟。沿途,拄着拐杖的白发老人、抱着婴儿的妇女、震后遗孤……看着这一切,每名消防救援队员都感到前所未有的难过和辛酸,心灵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  “解放军叔叔,给我两瓶水和泡面吧,我和妈妈已经两天没有吃饭喝水了……”  “解放军同志,求求你们给我一瓶水吧。我干渴得没有奶水了,看在孩子的份上,给我一瓶水吧……”  ……  消防救援队员的眼睛湿润了,纷纷把为数不多的原本补给第一批救援部队和自己的食品与矿泉水拿来分给灾民。  谁能料到&他们也是灾民  连续工作两昼夜,身体极度疲惫,消防救援队员在指挥部对面的马路边上“安营扎寨”后,就狼吞虎咽地吃起干粮来。两天两夜的艰苦工作,消防队员真的太累太饿了。面包、饼干、干面和矿泉水,成了他们最美好的食物。  然而,消防救援队员那颗炽热的心,那颗永不放弃任何一条生命、永不放弃任何一点希望的心,深深地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就在救援队员与指挥部后勤补给失去联系,正处于饥寒交迫时,一个黄姓中年人热情迎上来,邀请救援队员到他家(一个简易路棚)做客。老黄征得救援队员同意后,立马高兴地高喊妻子,快快给救援队员烧水泡面。这天,消防队员们吃上了进重灾区以来第一顿“热饭”。  “我们这里开水很宝贵,只给救援人员,其他人都不给。只有你们吃饱了,才有力气救出更多的人!”此时,在场的每一位消防官兵在心里发誓:一定要让更多的人活下来!  艰苦救援&领悟生命的意义  15日11时许,第二批救援队接到通知:绵竹市林业局一座未完全坍塌的楼房里,还有生命迹象。顾不上休息的眉山消防救援队员,又立即赶赴现场。  到达现场,通过窗户缝隙向里面喊话得知,一位88岁老太太与一位男子被困房中,已经整整68个小时了,滴水未进,身体十分虚弱。  时间就是生命,救援刻不容缓。消防队员一面四处寻找食物,一面展开地形勘察,防止建筑物再次倒塌造成伤亡。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1分30秒,准备工作完毕,营救方案拟定。  2分钟后,救援队员进入林业局大楼,顺利到达被困者被困的门外。  3分钟后,老太太与男子被成功营救。  事后得知,地震发生后,男子从外面跑进老太太所在房间救助时,因房门变形受困。  听着老太太一声声“谢谢”,看到男子极度饥渴虚弱的神态,泪水再一次湿润了救援队员的眼睛,感动再一次震撼着救援队员。  随后,第二批救援队还在绵竹林业局旁坍塌的茶楼,继续奋战6个多小时,刨出一名被压人员;还与第三批救援队共同参加了垮塌的东汽中学大救援,从废墟中刨出42人……  【记者感言】  在对被困群众实施生死大救援的过程中,我们一直都被感动着,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在奔流。  汶川大地震,倒塌了多少房屋,摧毁了多少家园,夺走了多少生灵。然而,战斗在最前线的消防队员没有害怕,没有胆怯,他们一直勇往直前,战斗在受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他们是这场生死战斗中最可爱的人。  那些参加救援的消防官兵,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那样的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那样的刚强……  他们就是最可爱的人!
Copyright 眉山日报数字报刊
所有内容为四川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年女性和年轻小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