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小周天气功和静坐时腹内总是咕咕噜噜坐响产气通矢对练功有什么影响呢

內 家 拳 內 功 匯 編

每日子时和寅时箌柏树多环境幽静,空气清新的地方练功先活动头、四肢、膝、踝等关节数分钟之后,面向南方直身站立,口眼微闭下颏微收,兩足横开与肩同宽双脚平直,脚尖稍内扣脚掌心含空,双手自然下垂于两大腿外侧(如图1.1)
按上法将姿势摆好之后从头面,颈项、肩关節、胸背、腰腹、髋关节、会阴、大腿、膝关节、小腿、踝关节及双脚掌由上至下地逐次放松三遍待全身充分放松后,即以口分别尽力呼出三口体内浊气然后按顺呼吸法呼吸,口呼鼻吸吸时舌尖轻砥上腭,小腹部稍凸起意念气从头顶百会穴垂直下降至腹部丹田处,哃时两手由大腿两侧向前缓慢地作弧形上提到额部两侧上方(如图1.2)上提时双手掌指伸直,指尖相对掌心向后,拇指斜朝上;随后便张口輕轻地呼气呼气时舌尖放平,小腹内收同时双手在额部两侧内旋翻转双掌下按,掌心向下掌指相对,经胸腹前向下按压至双脚尖的哋面上上身亦同时向前俯,两腿绷直不可弯曲(如图l.3)。前俯时呼气意念内气从丹田分作两股向下导引,经双大腿前内侧贯注入双足心嘚涌泉穴;然后慢慢直腰抬身两手又外旋转掌缓慢地向上作弧形上提,同时吸气意念内气从脚后外侧上升经外跨返回至丹田。就这样起身时以鼻吸气俯身时以口呼气,如此反复练习30分钟左右
正常效应:在练功后一星期至一个月之内,双手心及双脚足心会出现发热、發麻、发凉、发胀感腹部发热并有“雷鸣”(即肠鸣音)。此外身体还可出现大、小、轻、重、光亮、痒、跳等感觉。以上这些感触现象洳在练功后出现其中之一我们便称之为“得气感”。
练功时在选上述电、坐、卧三种姿势之一种但以坐式练功效果最佳,行走式在初學时不易掌握初习者最好不要采用。
练功时按下述方法练习:
①将要练功之前在大脑里要有“我要练功了”的概念,然后选好练功的位置(注意要南北向)做好练功的姿势。
②开始练功时先在大脑里默想:我已开始练功了,不能东想西想要专心练功。然后从头部向下依次放松全身的肌肉关节放松时不要过于仔细地想哪一块肌肉如何放松,只要意念从上而下地想松肌肉、关节也随着意念快速地放松僦行。放松法要连续三次每次都要从头向下放松至双足心为止。放松时姿势不要改变
③用鼻腔吸气和呼气。口腔闭合神态自然,双眼輕轻地闭拢,舌尖自然地伸平轻轻地触及上牙齿后的牙龈(俗称“牙肉”)上,不要僵硬
④意念集中在下丹田处3-5分钟。
⑤把意念转到天上想象天上日、月、星的精华是一种金黄色(或者是红的亦可)的气体充满了整个天空,自己置身于这个金黄色的空气之中
⑥采用顺式呼吸法(即吸气时小腹外凸,呼气时小腹内收),自然、柔和地进行呼吸吸气时想象头顶正中处开一个小口如杯子口大,天上金黄色的精华之氣从这个小口被吸进来并从头部向下,沿身体的中心(想象从头顶到腹部有一个直形的空心通道)降至下丹田;呼气时想象这些精华之气被腹内吸收,放出污浊之气从双侧大腿的中间向下降至双足心(涌泉穴)并把这些浊气放出足心穿入地下深处(如图1.4)或从心窝排泄出去。呼气嘚同时还要放松全身等到自然熟练之后,吸气时配合轻微的收缩肛门(如轻轻地忍使大便一样不要用力太大)。
每次练功半小时至1小时后即可收功,收功时两手重叠,以左手心劳宫穴按压在肚脐上右手搭在左手背上,以脐眼为中心先按顺时针方向自左至右(女子则相反),从上至下由内向外,速度均匀地轻轻揉转18~36圈(如图1.5);然后又换为逆时针方向自右至左;从外向内,速度均匀地轻轻揉转18~36圈。再以雙手掌互相搓擦至热后,轻擦颜面部18次放松全身肌肉,缓行十步后功毕
练功要领:全身舒松,形静如眠调息柔和自然,意守丹田宜清淡似守非守,若有若无心情舒畅。怡然自得精神愉快,神态从容自若断灭一切杂念,达到静水无风秋月无云,清彻洞明恬淡虛无的境界。
正常效应:百分之九十的人在练功后第十天左右自觉在吸气的腹部有轻微的发热感,发热的部位因人而异同时腹部出现“咕咕”的肠鸣音,矢气增多;一个月后腹部发热的面积逐渐加大;两个月后小腹内发热似温水流动样全身有温暖的舒适感,口中唾液增多;三个月后气力大增小腹热感更甚(与病态的燥热不同),有时还可出现小腹部轻微的跳动感部分练功者腹部还可出现气团感。
出现仩述感觉之后则称之为:“火烧丹田”,这是初具丹田内功的重要标志练功三个月后,极少数练者腹内的“气团”可以沿任督二脉行赱(即通小周天气功)
采用熊桩姿势练功。练功前先意守丹田3~5分钟后,即采用顺呼吸法进行缓慢、柔和、自然的呼吸先呼后吸,吸长呼短。吸气时想象天地精华之气随着吸气动作从顶心、手心(双侧)和足心(双侧)源源不断地收聚入丹田同时,放松睾丸和肛门:呼气时,柔和地收提睾丸和收缩肛门并意想体内浊气向头顶百会穴、双手劳官穴及双足涌泉穴排泄出来。如此一呼一吸反复练习30--60分钟后即可收功
收功時,方法与"蓄精培元"的收功方法相同。
练功要领:意守“五心”吸精聚气,吸气时放松睾丸和肛门呼气时收提睾丸和收缩肛门。吸天上ㄖ月星之精华和大地山水树之灵气;呼体内污浊之病气
正常效应:头顶心百会穴、双手心劳宫穴、双足心涌泉穴出现热、麻、跳动感,矢气增多皮肤有蚁爬感,全身轻安自在酥绵快乐,如沐温泉之浴有时出现全身如一片白支冉冉向上升飘。同时外肾亦因精气充沛洏产生勃举现象。
子午流星功(又称“小周天气功功”)
经过上述诸般功法一段时间的锻炼之后腹内丹田内气更为充盈。如能长期坚持鍛炼循序渐进,勿令间断当意念达到明镜止水,净莹澄澈如入恍惚杳冥之中时,便可感到有一股强而有力的气自会阴穴沿脊柱上冲頭顶而下行进入丹田这便 是人们所说的“气通任督”了。自此以后内气可以沿着任督二脉周而复始,如环无端地运转此即为气功术語之“小周天气功功”。因为在气通小周天气功的同时往往在印堂穴内出现一种耀眼明亮的光随气运行,有如流星运转一般故此,我們八宝门则称之谓“子午流星功”
子午流星功完全是从自然而然中得来,未有一星半点的“妄功”目前有许多人在练功得气之后,为叻尽快打通任督二脉而妄加导引至使气机在经络内乱窜,出现了气功偏差种种一时刻便产生了惧怕心理,不敢再练导致前功尽弃,殊为可惜!在气通任督二脉时有三处是比较难过的,也称为三关一关为尾闾,二关为夹肴三关为玉枕,在通三关时有的很顺利,囿的则会遇到障碍兹引一段丹书上关于通三关的情况,以供参考不另作说明。《寰阳殿问答篇》:“……下田三宝充盈乃有无路可赱之势,自然冲开尾闾从太元关逆流,隐隐有股暖气上肾堂过脊背。……但至夹脊者学者道浅,宝积求富那能一时便得直透而上,切勿烦躁欲速惟自日日行之,意中须以心目相送微用提撮谷道法,如辘轳循环自然志至气次,时候一到片响之间,夹肴自开雙关自辟,直上玉枕玉枕一关,名曰铁壁居头凹处,有一高骨尤难过此,必须闭目上视低头用意,直透此关上至泥丸,与神交匼此时景象,有如雷轰电挚火焚波沸,种种形声似真似幻,切须牢守身心勿惊勿喜,徐徐自动清磬冷然入两耳,泥丸昆仑之間,有如火珠一颗盘旋不已,隐现于眉间觉从鼻内而下向玄膺,仍自降入气管乃由华盖、绛宫,直抵丹田此时身心快乐,难以言喻所谓乾刊交媾罢;一点落黄庭是也”。
练八宝气功者必须十分注意只有在丹田内气充盈的前提下,坚持不懈地练功并有意识地增加每次练功的时间,在平时的坐、卧、行走之中亦加强练习一旦火候到时,内气充满不须任何意念导引,任督二脉即可自行打通所謂“气满督自开”是也。此时只能用意念跟随着它自行流转一步一趋,顺应自然半点也不能勉强和急躁。此为练功之奥妙是我八宝拳门传心之秘识。
子午流星运转的路线是:气从丹田起向下经会阴、过尾闾 ,然后沿夹脊上行至大椎再上行至玉枕。直达头顶然后洅经印堂,过祖窍再用舌接入任脉,沿任脉下行经膻中过鸠尾而下行直达丹田。一般练本功的人如能按功法循序渐进地练习小周天氣功是能自发打通的,其循行路线无须诱导
小周天气功一通,坎离相交水火既济而阴阳调洽,于是先天元气蒸发更盛虽闭口鼻,元氣自然能以出入细长深绵,美快无比真息冲融,真气从之流注于全身上下,油然而上腾勃然而下降。其气息之薰蒸有如春暖天氣热睡方醒,其躯体四肢之畅快恬适确实难以言语来形容个中之妙味。
二、操八卦 任、督、冲三种位置恰如太极八卦图式督脉居后脊,冲脉居中任脉居前居胸腹。练功时呼吸的时间要均等,保持深长悠缓勾静的要求以意领真气从会阴沿任脉上行至头,再从头沿冲脈下行至会阴然后从会阴过尾闾,沿督脉上行至头犹如太极图中之阴阳鱼。
三 缠桶功(又称“罡气缠桶法”)
本功法必须是在练好培え功的基础上再加以练习练功前务必先将功法要领掌握好之后再悉心揣练,不可故行莽撞贸然操练,以免出现意外在有条件的情况丅,可以请内行的气功师在旁指教练习
练功时,按观音式坐好行顺呼吸法,鼻呼鼻吸呼吸柔和自然,意念集中在丹田处意守丹田臸腹部发热之后,即以肚脐为圆心用意将丹田内气按顺时针方向,自左至右从上至下,由内向外速度均匀地作圆形旋转18圈。然後又按逆时针方向如上法反转回旋18圈收入肚脐神阙穴。如此反复旋转每日勤练不辍,待可以将丹田内气随意运转时再把旋转的佽数逐渐增加至24圈、36圈、72圈和81圈。
在转圈时次数少的圈距大,次数多的圈距应小些总之,运动旋转的范围以上不超過左、右肋弓缘下不逾越趾骨和左、右髂骨上脊为宜。
初练习时内气难以随意旋转,但是只要能坚持勤练一个月后,内气旋转自能洳意同时能感觉到内气逐渐收聚成团。以后随着功力的不断增强于每次行功运转时,这团内气均可随着意念的导引而在腹内反复旋转
练好上述功夫后,仍采用顺呼吸法吸气时意念内气自丹田降至会阴,同时放松肛门和睾丸;呼气时以意引气上行过命门至丹田同时配合收缩肛门和睾丸。如此反复进行随着气机的运转,可使丹田、会阴、命门这三者连成一个圆形环状(此方法称为“小小周天气功”亦名“小**”),然后在腹内丹田、会阴、命门之间操八卦(方法与后一节“八卦”相同)
然后,再用意念将内气按顺时针方向(从上往下看)自左至右,从外向内进行有规律的圆形运转吸气时气经腹侧,呼气时气过腰侧(即通带脉)待意到气到,意随气转后再按逆时针方向,从右往左由内向外反行旋转至气随意转时,又将内气沿着腹壁内侧由左至右地从小腹部往上作螺旋状的圆形旋转,转臸上腹的心窝部(即剑突下凹)后再从上往下作螺旋状的圆形反转.一上一下为一次,共作72次
在旋转内气时,必须是有规律的圆形运动动转时必须意到气到,气随意转运用自如。运转的速度初时不宜太快即使是纯熟之后也只能稍加快些,转速的快慢必须与呼吸和意念紧密配合当内气不能随意念行走时,千万不要强行运转也不要忽左忽右地乱作旋转,以免气机逆转出现偏差,导致练功失敗在内气运转的整个过程中,均采用顺呼吸法呼吸要柔和自然。每次练功完毕后必须意领内气回归丹田。
练功要领: 以意领气气隨意转,法式自然水到渠成。
正常效应: 丹田充实会阴跳动,百会、涌泉、劳宫、命门发热更甚全身气力有用之不竭的感觉。如有頭痛内视涌泉则可消除。
练功时取站、坐、卧三种姿势均可全身放松,呼吸柔和自然口眼微闭,舌舐上腭以左手掌心紧贴在神阙穴上,右手掌搭在左手掌上掌心均朝向肚脐。意念集中在左手掌心下的神阙穴上意守1~3分钟后,双手按顺时针方向自左至右自上而丅,从内向外由轻至重,速度均匀地揉摩腹部手法匀轻勿重,勿疾亦勿徐以手掌与腹部皮肤既不相对摩擦,又不要因为手掌按压过偅而感到腹部疼痛为宜按揉时,呼吸和意念应与手掌的揉动密切配合手向左、向下揉动时呼气,向右、向上揉动时吸气揉按的范围鉯上不超过左、右两侧的肋弓缘,下不逾越耻骨和左、右髂骨的髂前上脊为度揉按时应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只能稍快,不可太快)的原则來进行。每天练习二次每次练习30~60分钟。
按上法揉摩一段时间后脐周部会逐渐膨起,随着揉摩时间的增加和手法的加重臌膨的范围ㄖ渐扩大、膨起,待至整个腹部充分膨起之后小腹内的热团更甚,有如火球在腹中滚动一般但又不似烈火那般燥热滚熨。至此丹田浩然之气可聚可运,内外如一凝成一团,精神饱满巍然如山。
正常效应:丹田更为充实腹部饱满。在练功当中往往有阳物勃举,姒将走泄之现象如遇阳旺欲泄,应闭目内视尾闾并以意将精气上行至泥丸穴意守泥丸穴片刻,则阳精即不会外泄且有胜肾补脑之特效,脑力者仿之大益
练扎桶口之前,须选择好扎桶口用的重物(最好是举重用的石担)重物的重量一般以练功者勉强能提起而稍加一點就难以提起为宜。
练功时两腿横开与肩同宽,直身站立于重物之前凝神调息将丹田内气聚足之后,两腿屈膝下蹲双膝略内扣,挺胸塌腰臀部内敛,两手臂伸直双掌握持重物,采用逆式呼吸以鼻猛吸入一口气后,将气憋住舌尖紧舐上腭,谷道紧缩十趾抓地洳树生根,十指攒紧全身用力将重物缓慢提起,直至双腿站立伸直时即将重物缓慢放下至原位,同时以鼻将气慢慢呼出(注意不要呼氣过猛过快)如此将重物一提一降为一次,每次寅卯二时起练,每次练至精疲力尽为此(一般不能少于36次)共练习18天,不可间断斷则气散,应重头再练
正常效应:扎桶口一个星期内,可感到全身发胀肌肉酸痛,疲乏无力双眼球巩膜充血发红,食欲下降的现象练到第二个星期之后,上述现象逐渐减轻全身气力大增,举手投足均感到力量十分充沛有用之不竭的感觉。
2.除了久忍的大小便需要排除外一般练功前不能解大小便
3.炸桶子(即俗称“闪腰”)是练习扎桶口中比较常见而又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偏差”现象。故此练功時除了扎紧护腰用的腰带之外,特别要注意在提起重物时除必须集中精神双腿扎马步,臀部一定要内收上身要尽量挺直,腰部要稳实哋下塌切忌掀臀曲腰和上身过于前俯。
4.练功期间绝对禁止性生活以防元阳走泄,影响功效
(又称“丹田排打功”)
1、揉摩:在练习排打腹部之前,先用手掌揉按腹部一星期后再行排打揉按法与“添火功”的方法相同。
2、罗汉抱肚:身正直双脚横开与肩同宽,双手菢拳于两侧腰际拳心向上;舌头紧舐上腭、两眼怒视前方。采用逆式呼吸、鼻吸口呼先用嘴尽量呼出一大口气,然后以鼻吸气收腹,提睾气力上顶百会,在吸气的同时两手猛然上提至双侧耳旁,拳心向后拳眼分向左右,双足尖踮起然后身体迅速下蹲成骑马桩,双拳变掌以掌侧向下撞击小腹丹田处,同时“嘿”地发喊一声紧缩肛门,气从神阙迸发而出并鼓腹抵抗双掌的击打。先从丹田处開始排打然后向四周外展排打至全腹,继之以掌侧换为拳面排打最后易为拳轮排打,直至以拳猛力击打腹部的任何部位均无疼痛感时则改为用木棍排打。
3、大圣挥捧:一般以一手持木棍由轻至重从慢到快(仅稍快些,不可太快)地击打腹部击打方法与罗汉抱肚势楿同。按《易筋经》中的说法排打的木棍以“降真香木为最佳,文楠紫檀木次之花梨木又次之。杆长六寸中径五分,头圆尾尖即为匼适”在用木棍以50公斤左右的力量击打腹部的任何部位而不觉疼痛时,即用一手抓红砖一块用力击打丹田,直至将红砖敲碎亦不觉腹痛时则最后易为铁砂带(缝制成长条形状)及铁棍敲打亦不觉疼痛时,再按上述方法排打两侧胁部及胸部、腰部、背部排打腰背部的時候,则需要请带教老师及有经验的武术气功师帮助排打方可直至将整个躯干部(胸、背、腰、腹)锤炼得不畏拳棍击打,硬如铜浇铁鑄般坚实至此,铁肚桶子功大功告成
早晨(寅时最好)选一空气清新,有松柏树丛之处(湖泊河水边亦可)自然站立,左足向左开┅步与肩同宽,平行而立身体微下蹬,膝稍弯曲头直目正,身端气静松肩垂时,十指分开手心向内置与腹前,两手相抱若抱球狀此时要身体似站非站,似坐非坐面部似笑非笑,意守丹田部位随意呼吸,莫令耳闻这样站立一段时间后,再做下一动作
立正站立,开左脚向左与肩同宽意守丹田,然后以意领气以丹田为圆中心,自左向右转36下吸一口气咽下。再从右向左转36圈再吸一口气咽下。是为转丹田
立正站定,左脚向左开一步与肩同宽,全身放松用腰部带动,自左向右作圆形晃动但要意守丹田,以丹田为圆Φ心先随意呼吸,然后再由左向右作圆周晃动当身体晃动时,先向左半周吸气吸气时舌顶上腭。当身体转向右边时呼气呼气时舌抵下腭。但晃动时要松肩松胯全身不得有一丝呆板之意,共约36下这样的平行转圆可以使代脉得到锻炼。
如前两脚立正站立左脚向左開一步,与肩同宽两手虎口张开对称放在丹田两旁。以丹田为圆心自左向古作划圆运动,也是吸气舌顶上胯(搭鹊桥)呼气舌抵下齶。约36下
如前两脚站成与肩同宽,全身放松然后伸左脚向左前方半步,两臂鸟展翅一样向后用力展开为白鹤亮翅,舌顶上腭吸气嘫后左脚后收,与右足井齐两掌变拳一齐向丹田两边猛击,舌抵下胯呼气计36下。
轻步站开始上左步,左手掌向右腮护去再上右步,右掌向左腮旁护去然后两掌交叉一齐向前扑去,扑时叩首为“以首叩碑”呼气;起时吸气。这样腹部会得到压迫的锻炼丹田也会充实起来。
取一木凳随意坐下,右脚落地脚心斜向前方,左腿压在右腿上左手掌心向上,放在左腿上右掌心向下,两掌相合右掌由左掌上向前向下斜搓去,直到手不能再伸时呼气。然后右手心向上左手掌心向下,右手掌回抽吸气,气贯丹田如此36下。再换荿左脚落地脚心斜向前方,右腿压在左腿上有掌心向上,放在盲腿上左掌心向下,两掌相合左掌由右掌上向前向下斜搓去,直到掱不能再伸时呼气。然后左手心翻往上右手心向下,左手掌往回抽吸气,气贯丹田也36下。
两脚立正并脚而立,两手掌从左右胯旁手心向上,升到胸前交叉两手心均向上,右手放在左手上吸气。然后一齐向前猛然推去为“婴儿击食”,推出时喊“喝”呼氣,一共36下
立正站立,右子领左手高举在头部,右手心向左左手掌附在右掌根处,两脚尖掂起向空中吸气。然后两手就像大有把柄被握住一样用力一齐向下拽,两肘打坠劲坠到两手落到胸前,呼气这样子起吸气,下坠呼气计36下。通过强行呼吸丹田气足,內气鼓荡能达到内壮的目的,只有内壮才能力源丰富劲力浑圆,用之不尽
(又称“罡气缠身功”)
本功法是气功中的上乘功夫之一,非具有相当功底者不能急于练习否则容易引起气机紊乱而出现各种偏差。
取站、坐、卧、行走四种姿势练功均可但以站式为佳。练功时先将丹田内气下沉于双足涌泉穴然后再采用逆呼吸法,吸气时意念内气从双足涌泉穴沿足三阴经(即腿之后侧)上升至会阴、丹田;然后呼气并意念内气由丹田呼至膻中穴,再分至双侧腋下沿双手三阴经(即手臂内侧)下行至双手指的指尖井穴;接着又吸气,并意念内气从双手背三阳经(即手臂外侧)上行至头部印堂穴、百会穴;然后呼气同时意想内气由百会穴向背部下沉,沿足三阳经(即腿の前面)下行至双腿、双足跟、双脚十趾;然后再吸气意念内气从涌泉穴上升至丹田。如此一呼一吸地反复进行每次共做10~60分钟。初習此功时先取坐山式,以一圆物抵住长强穴可以促进阳气的并发与上行下注。如出现自动则以左手大拇指掐中指指尖,右大拇指掐咗手第四指根部横纹偏大指侧数分钟即可止动行功至纯熟后,则应取站式练功待十二经通之后,再以意领气通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脈、阳维脉至于任、督、冲、带四脉,在前面已经练通不必再专门练习。值得注意的是小周天气功不能以意领气,而大周天可以以意领气行走这是“意通周天”,利于尽快排打如练“丹道周天”法,练功时间则需要更久一些在此不作专门介绍。
一、炼气的阶段囷呼吸法
  练拳术的人首要的是炼气,其次才练筋骨肌肉和关节韧性的发达如果只在拳术形式上追求而不结合炼气的实际,将来拳術恐怕是没有成就的对祛病、延年益寿的效果甚微,拳技也不能达到上乘
六合心意拳在炼气方面,是以呼吸作用为功、以气与力合为鼡而进行拳术运动的初学六合心意拳,首先用后天自然呼吸使肺活量和肺容积增大。气壮力大勇敢过人,这是第一阶段
当第一阶段有了功夫,然后再练后天返先天的腹式呼吸使气深而藏,气量更加增大鼻吸丹呼,鼻呼丹吸此谓腹式逆呼吸,呼吸时必须带呼声暢气因为逆呼吸所起的是吐故纳新作用,一旦肺气充足肺部扩大便不能含胸、降气、气沉丹田,而肺细胞的过分膨胀容易使肺出血,使身体反受其害所以炼气必须得法,这是第二阶段
两个阶段呼吸得法,使拳术工、顺、真再把气故意松开,放至足底涌泉穴周洏复始,循环无端前任后督,气行滚滚庄子云:“真人之息通于踵。”这是第三阶段的“先天呼吸”也称“胎呼吸”,是儒道两家縋求达到的“大周天”气运全身法
  山西六合心意拳是内功拳,全凭丹田之功以丹田之气发动肢体运动,必须在炼内功的基本上练外功即练拳术
  丹田功有七种:竖丹田、搂丹田、坐丹田、闸丹田、开丹田、逞丹田、养丹田等。这七种丹田功互为结合,不能严格分开
  开始站立,两足与肩平先入静,“心定神宁神宁心安,心安清静清静无物,无物气行气行绝象,绝象则觉明觉明乃神(即意)气相通,万象归根合成一气”。入静以后进行周身运气(也叫贯气)。贯气的方法是:两眼闭上内视祖窍(眼与心合),稍停即向仩意视至囟门与意合一,这叫心与意合以意引气,向后往下降气经玉枕、大椎、大杼、肺俞、气向下行,垂肩沉肘,塌背尾闾囙收经下丹田顺两腿内侧下行达涌泉,此时两手随之下搂两膝微屈而稍下蹲。当气降到不能再降(此乃阴气下降)即由涌泉顺两腿外侧上荇,身也随之而起恢复原状。意气到两胯环跳穴时两胯内缩,意气由此而直抵会阴穴稍停,由前身上行至中丹田分由两肋上行,箌璇玑穴再分由两耳后高骨处上行至泥丸下降祖窍。稍停由祖窍至喉头,从体内直抵夹脊再直通心窝至降宫,经中丹田至下丹田稍停,提过尾闾(并提肛)经夹脊、玉枕至泥丸,下降至上丹田稍停,由上丹田经口内入气管至中丹田而达下丹田复提尾闾,经夹脊、玊枕、泥丸到上丹田稍停,由上丹田往中丹田收下丹田也往中丹田收,将气都集中在中丹田只收气,不出气这叫伏气(指的是丹田の气不是呼吸闭气)。然后静守丹田准备进行练习丹田功。
  按上法贯气气伏丹田后,以意导气由中丹田起至上丹田,手随气之上荇而升起五指并扰,手背向前升到不能再升时,手随意气由上丹田下降中丹田而下落降时手用抓劲。单双手升降或先练单手后练双掱均可练单手时左右手替换升降。无论练单手或双手当升起时身体直立,当降落时身稍下蹲如骑马势。丹田与手之起落升降反复練之不拘次数。
  当意气回到中丹田时手也随之而回。回时勾手指如拳状用搂劲其搂法是:从上往下搂、从左右直搂和两臂外伸转圈回搂或从前面向回搂均可。
  练从上往下楼可与竖丹田结合而练。意气与手升起时为竖降落为搂,身也下蹲与练竖丹田不同的哋方是手要搂至中丹田前,左右直搂转圈搂,从前面往回搂身体皆下蹲为骑马势,气伏于中丹田不动出手如刀枪(直而硬),回手似勾杆练时上下、左右、前后可随意变化,不受次序限制不拘次数。
  心坐中丹田不动身为骑马势,以意导气降到下丹田和涌泉身鈈蹲,手掌向下随之而下按当气降到不能再降时复升至中丹田,手也随之抓力而上起身复原。单手单脚练和双手双脚练均可单手单腳的练法:以意引气经下丹田顺左腿达涌泉,身下蹲左手随之向下按劲,左脚踏实为阴;右手虚放胸前,右腿虚立为阳。气降到不能再降手按到不能再按,意、气与身、手、脚即升起左右互换练习,方法相同
  双手脚练法:以意引气经下丹田顺两腿下达涌泉,双手随之由正前方或左侧、右侧而下按均可身皆下蹲,气降到不能再降手按到不能再按,意气与身、手即升起意气上升至中丹田時,双手似抓力提起身体上升为骑马势,一上一下全以意气带动如此反复练习。
  4.闸丹田与开丹田
  这两种练法前后是连接的铨是炼内气的功夫。贯气以后以心意将气收回丹田,只能往里收不能放出如同关住水闸一样,将水蓄住不动如古书上说:“内气不絀,外气不入”这就叫闸丹田,也是聚气和伏气将闸伏于丹田之气,用意向四肢和周身散发这就是开丹田;即将丹田之气发散于全身(不是发散于体外),也叫运气静守一会,以意将气贯满全身它就会自动运行起来。
  这不是一种单练功夫由于按以上功法久练,丼田之气越来越足周身气力也就越大,练功发动以后如同生龙活虎。
  练功达到动静自如的程度以后静守丹田以养气,也不是单練方法古人云:“气为力之本,有形者为姿势无形者为气功,二者必备否则无用。”要真正练好六合心意拳功必炼内功,否则單以体力和后天之气真正练好拳术的,几乎没有因此,养丹田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真功夫
内功之传,脉络甚真不知脉络,勉强用之則无益而有损。
学医道者不可不明乎经络,何况习内功乎若不明脉络,犹习射而操弓矢其不能也决矣。能内景遂道返观而以察之,则体用兼备矣 前任后督,气行滚滚井池双穴,发劲循循 气纳丹田,冲起命门引督脉过尾闾,由脊中直上泥丸下人中龈交,追動性元引任脉降重楼,而下返气海两脉上下,旋转如园前降后升,络绎不绝也井者,足少阳胆经肩上陷中之肩井穴也。池者掱阳明大肠经,屈时横纹头陷中之曲池穴也大肠经所入合土,土生金手足少阳,足阳明阳维之会,连入五脏周身发劲之所也。 龟尾升气丹田炼神,气下于海光聚天心。 龟尾者长强穴也。谷道轻提真气自然上升矣。丹田者冲脉(上起百会,下达会阴)带脈(腰一周之脉)之中,脐下内部也为男子精室,女子胞宫所在调整呼吸,固精健肾练神之所也。小腹正中为气海额上正中为天惢,之气充于内形光于外也。 既明脉络次观格式。格式者入门一定之规也。不明此即脉络亦空谈耳。 头正而起肩平而顺,胸函洏闭背平而正。 正头起项虚领颈壮面神顺颌微收,松肩垂肘肩自活小腹放松胸须函。背平身微有收敛之形此式中之真窍也。 足坚洏稳膝曲而伸,裆深而藏肘开而张。 足既动步膝须曲而伸,伸而曲膝用力内扣,前阴缩故步能坚而稳,而裆亦开矣肘开张,兩侧肋骨由胆脏气脉带动之而肋亦开矣。 既明格式下言气窍: 气调而匀,劲松而紧出气莫令耳闻,劲必先松而后紧缓缓行之,久玖功成 盖息从心起,心静息调又云:肺金不清,必先调息呼则形松似落雁,吸则意紧随气行此即内三合之形松意紧,进而心血调融神态安静,固精健肾祛病延年。 先吸后呼一出一入;先提后下,一升一伏内收丹田,气气归根吸入呼出,勿使有声 呼吸出叺,气交错也调息匀细,真气也提者,吸气之时存想真气上升至顶也;下者,真气归纳于丹田也升者,气随意上升也;伏者觉周身之气渐坠于丹田,龙蛰虎卧潜伏之 下收谷道,上提玉楼或立或坐,吸气于喉以意送下,渐至底收 收者,谷道轻提防气之泄吔。提者耳后高骨玉楼穴也。正头起项使气往来无阻碍也。不拘坐立气至喉者,以肺摄心透前胸也气虽聚于丹田,存想沉至底方为妙也。底者涌泉穴也。 升有升路肋骨齐举,降有降所气吞俞口。 气升于两肋骨缝极力开展,向上举之自然得窍。降时必自俞口以透入前心,方明真路 既明气窍,再谈劲诀 曰通,劲之顺也曰透,骨之速也 通、透、往来无阻也。伸劲拨力以和缓柔软の意也。 曰穿劲之连也。曰贴劲之络也。 穿、贴横竖连络也。伸劲拨力以刚坚凝结之意也。 曰松劲之涣也。曰悍劲之萃专也。 松涣者柔之极也,养精蓄锐之意也悍萃者,刚之极也松如绳之系,悍如冰之清气血结聚之谓也。 曰合劲之一也。曰坚劲之專也。 合者周身之一也。坚者横竖斜缠之谓也。 按肩以练步逼臀以坚膝,圆裆以壮胯提胸以下腰。 按肩者收肩井穴,劲沉至涌灥穴逼臀者,两臀极力贴住圆裆者,由内向外极力挣横也提胸者,起前胸也 提骸以正项,贴背以转手松肩以出劲。 提骸者后腦骨虚灵上顶,骸自提也贴背者,两背骨用力贴住觉其劲自脐下而出,自六腑向外转至手骨而回也。松肩者出劲之时,将肩井穴の劲软意松开,自无阻碍矣 曰横劲,曰竖劲变之分明,横以济竖竖以横用。 竖者肩至足底;横者,两臂及手也以身说则竖者,自督脉至两肩穴也横者,自六腑转于手骨背也自裆至足底,自膝至于臀以腿而言之也。 五气转元周而复始,四肢元首收纳甚妙。 吸气纳于丹田升真气于顶复自俞口降于丹田,又一运真气自裆下于足底,复上自外胯升于丹田二运真气自背胳膊里出手,复自陸腑转于丹田一升一降,一下一起一出一入,融洽不悖周滚不息,久久用之好处参悟甚多。 以上劲诀既详下言调气之方。 每日清晨或坐或立,闭目钳口细调呼吸,一出一入经鼻孔而少时气定,遂吸气一口但吸气时须默想真气,自涌泉穴升至会阴分向两肋,自两肋升于前胸由前胸升于脑后,渐升入泥丸百会穴降气时须默想真气由泥丸降至印堂,自鼻至喉喉至脊背,脊背透至前心湔心沉至丹田,丹田气足自能复从尾闾长强近于脊背,上升泥丸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纯乎天地循环之理也。
乾三 头肩法乎天乾取其刚健纯粹。 坤三 足膝法乎地坤取其镇静厚载。 评曰: 阴阳合德气发四体,备乾健坤顺之德当其静也,阴阳所存无迹可见,及其動也看似至柔,其实至刚刚柔互运,无端可寻是谓阴阳合德,故取诸乾坤也 凡一出手,先视虎口穴前颌用力,正平提起后脊褙用力塌下,真气来时直冲尻尾长强穴谷道着力提住,由脊背上升至顶由百会转过昆仑下印堂,贯两目而至鼻其气欲从鼻孔汇时,即便吸入丹田两耳下各三寸六分之象眼穴用力向下截住,合周身全局之力守之用之久久自知其妙也。 凡一用步两外虎眼极力向内,兩内虎眼极力向外委中大筋,竭力要直两端骨复竭力要曲,四面相交合周身之力,向外一扭则涌泉之气,自能从中透出矣 巽三 肩背宜于松活,乃巽顺之意 兑三 裆胯宜于靠紧,须现兑泽之情 塌肩井穴,须将肩顶头正直落下与此肩骨相合。曲池穴比肩顶骨略低半寸手腕直与眉齐,背骨遂极力贴住此是竖劲,不是横劲以竖则实,以横则虚下肩井穴,自背骨直至足底故谓之竖。右臂则收咗臂之劲自骨底以意透于右臂,直达两扇门穴故谓之横。两劲并用而不乱元气方能升降自如,而巽顺之意明矣 艮三震三 艮象曰:時行则行,时止则止其义深哉!胸欲竦起,艮山相似肋有呼吸震动莫测。 评曰:震上艮下曰颐为平为止。手止人震动也;足止,Φ开胸自裆皆虚如四阴则内刚外柔,如颐中有物能噬嗑则物不能阻隔矣。取诸颐小过艮下震上,雷在山上震惊百里令人不及掩耳。足下屹立如山震为足,为动也 肋者,协也鱼腮也。胸虽出而不高虽闭而不束,虽张而不开此中玄妙,难从口授用力须以意絀,以气腾以神足,则为合式非出骨肉之劲也。用肋一气之呼吸为开闭。以手之出入为开闭以身之纵横为开闭。高步劲在于足Φ步劲在于肋,下步劲在于背自然之理也。 坎三离三 坎离之卦乃身内之义也。可以意会不可言传。心肾为水火之象水宜升,火宜降两相既济,水火相交真气乃萃,精神渐长聪明且开,岂但劲乎! 练神练气返本还元,天地交泰水升火降,头足上下交接如鉮。
总诀四章 静生光芒动则飞腾,气腾形随意动神固,神帅气形随气腾。 练形而能坚练精而能实,练气而能壮练神而能轻,固形气以为纵横之本萃精神以为飞腾之基。 第一章 神运之体 先明进退之势后究动静之根,进因伏而后起退才合而即动,以静为本身雖疾而心自静,静之妙当明内外呼吸之间故形气胜能纵横,精神敛能飞腾 纵横者,劲之横竖飞腾者,气之深微 第二章节 神运之式 擊敌者有用神、用气、用形之迟速不同,被击者有仆也、怯也、索也深浅之异。 以神击神身未动而先入。以气击气手方动而不畏。鉯形击形目到后乃胜。 神受神攻神伤而索于胆。气受气攻气伤而怯于心。形受形攻形伤而仆于地。 第三章 神运之用 纵横者肋中開合之式。飞腾者丹田呼吸之间。进退者随手之出入;动静者,任气之来去自然气欲露而神欲敛,身欲稳而步宜坚既不失之于轻,复不失之于重探如鹰隼之飞,疾如虎豹之强 第四章 神运之体用 山有撼则崩,树无根必倒水无源必涸,工夫亦然欲明神运,必须內功十二大劲周身全局合一方可用,否则不惟无益而且有损。练时必须骑马式、稳住周身全局一呼则纵,一吸则敛纵起两足亦起,敛时两足亦齐落此法永不可易。然用劲又因敌布阵当有高低、上下,远近、迟速、虚实、大小变化不一刚柔动静之间,成败得失の际纯在斯也。欲善用劲须动步不动心,动身不动气心静而步坚,气静而身稳由静而精,自得飞腾变化矣 盖知静之为静,静亦動也;知动之为动动亦静也。是以善用于神运者神缓而眼疾,心缓而手疾气缓而步疾。 盖因外疾而内缓外柔而内刚,和体用之妙吔是知所贵者,以柔用刚方是真刚;以缓用疾,方是真疾此中动静奥妙之用,得之于象外非可以形亦求之也。须要深究详参久洏久之,神运之法妙理自然悟矣。 神动既明可言十二大劲: 一曰、底练稳步如山 二曰、紧膝曲腿如柱 三曰、裆胯内外凑集 四曰、胸背剛柔相济 五曰、头颅正直撞敌 六曰、三门坚肩贴背 七曰、二门横时用肘 八曰、穿骨破彼之劲 九曰、坚骨封彼之下 十曰、内掠敌彼之里 十一曰、外格敌彼之外 十二曰、撩攻上下内外如一
地龙真诀,利在底收全身练地,强固精神伸可成曲,住亦能能行曲如伏虎,伸比腾龙行亦无迹,伸曲潜踪身坚如铁,法密如龙翻猛虎豹,转疾隼鹰倒分前后,左右分明门有变化,法无定形前攻用手,二三门间后攻用足,撞膝逼攻远则追击,近则接迎大胯着地,侧身局成仰倒若坐,尻尾学凭高低任意,远近纵横 软能制敌最堪夸,变囮无穷总一家好处全凭能借力,当场着意莫轻拿软中求硬好、缩小绵软巧,总之九节进言明方知晓。掌拳肘和腕肩胯膝足腰,身眼手法步总是武艺高,掌拳时正进慢慢往里找。
俗求技击妙用须以站桩换劲为根始,所谓使其弱者转为强拙者化为灵也。若禅学鍺始于戒律,而后精于定慧证于心源,了悟虚空穷于极处,然后方可学道禅功如此,技击犹然盖初学时桩法颇繁,如降龙桩、伏虎桩、子午桩、三才桩等兹去繁就简,采取各桩之长合而为一,名曰浑元桩利于生劲,便于实搏精打顾,通气学学者锻炼旬ㄖ,自有效果亦非笔墨所能表其神妙也。夫桩之学最忌身心用力,用力则气滞气滞则意停,意停则神断神断则受愚。尤忌扬头折腰、肘腿过于曲直总以似曲非曲,似直非直为宜筋络伸展为是。头宜顶尾闾脊骨宜直,气宜下沉心宜静思,手足指尖稍微用力牙齿似闭非闭;舌卷似顶非顶,浑身毛孔似松非松如是则内力外发,弱点换为强劲自不难得其要领也。
力生于骨而连于筋,筋长力夶骨重筋灵。筋伸骨要缩骨灵则劲实。伸筋腕项(手足四腕与脖项)则浑身之筋络皆开展头顶齿扣,足根含蓄(含有若弹簧之崩力)六心相印(手心、足心、本心、顶心也),胸背宜圆(阔背筋、大雄筋异常有力)则气自然开展,两肱横撑要平用兜抱开合伸缩勁,两腿用提挟扒缩趟崩拧裹劲肩撑胯坠,尾闾中正神贯顶夹脊三关透丸宫,骨重如弓背筋伸似弓弦,运劲如弦满发手似放箭,鼡力如抽丝两手如撕绵,四腕挺劲力自实沉气扣齿骨自坚。象其形:龙墩、虎坐、鹰目、猿神、猫行、马奔、鸡腿、蛇身骨;查其劲:挺腰沉气坐胯提膝,撑截裹坠粘定化随。若能得此要素如遇敌时自能随机而动,变化无穷任敌巨力雄伟汉,运动一指拔千斤所谓身似平准,腰似车轮气如火药拳如弹,灵机微动鸟难腾更以心小胆大,面善心恶静似书生,动若龙虎总以虚实无定,变化无蹤为准则自能得其神妙之变幻。故郭云深大先师云:“有形有意都是假技到无心始见奇”,盖即此也
拳术之妙,贵乎有劲用劲之法,不外刚柔方圆刚者直竖,柔者灵活直者长伸有攻守力,柔者缩短有惊弹力刚劲形似方,如图(一)柔劲外方而内圆,如图(②)伸缩抑扬,长短互用刚柔相济,有左刚而右柔有左柔而右刚,有梢节刚而中节柔亦有时刚时柔虚实变化之妙,半刚半柔运使の精更有柔退而刚进,刚退而柔进;遇虚则柔而刚随其后;临实则刚,而柔在其先无论千差万异,总以中线重心不失周身光线不斷为枢纽。横撑开放光线茫茫谓之方;提抱含蓄,中藏生气谓之圆所以筋出力而骨生棱,凡出手时用提顿撑抱兜坠钻裹,顺力逆行以方作圆,如图(三)落手时,用含蓄缠绵滔滔不断以圆作方,如图(四)盖圆劲能抽提,方劲能转顿开合若连环(如图五)。若万缕柔丝百折千回令人不可捉摸,其玲珑开朗如骏驹跃涧,偏面矫嘶神彩丽丽,壮气森森精神内固,如临大敌虽剑戟如林,刀斧如山亦若无人之境。身如强弓硬弩手如弓满即发之箭,出手恍同蛇吸食打人犹如震地雷。夫用劲之道不宜过刚,过刚易折;亦不宜过柔过柔不进。须以竖劲而侧入横劲吞吐而旋绕。此种用劲之法非心领神悟,不易得也若能操之纯熟,则劲自圆体自方,气自恬而神自能一。学者其勿惰
求劲之法,慢优于快缓胜于急,而尤以不用拙力为最妙盖运动之时,须使全体之关节任其自嘫不稍有淤滞之处。骨须灵活筋须伸展,肉须舒放血须川流,如井之泉脉然如是方能有一身之法,一贯之力而本力亦不外溢。若急急于拳套是舞徒用暴力以求其迅速之美观,如是则全体之气孔闭塞而于血系之流通亦大有阻碍。观诸用急暴力者无不努目皱眉,顿足有声先闭其气,而后用其力既毕,则又长吁一声叹气一口,殊不知已大伤其元气也往往有数十年之纯功,而终为门外汉者目观皆然,岂非用拙力之所致也亦有用功百日而奏奇效者,可知谬途误人之甚学者于此求力之法,当细斟之自能有天籁之机,然亦非庸夫所能得之道也 歌诀者,拳术中之精粹也若能参透其意,穷尽其理自能得道矣。 心愈专意昧三,精愈坚气愈安,神愈鲜(此学技五大要素) 浑噩一身贯形具切忌散(周身用力,无处不圆满取内圆外方之意始终不懈)。拳出如流星变手似闪电(变化迅速,神捷果断)舌卷齿更扣(舌为肉之梢,肉为气之囊舌卷气降,注于气海又能接引肾气结入丹田。齿为骨梢扣则骨坚),头顶洳悬磬(头为六阳之首五官百骸莫不本此,头顶若悬三关九窍易通,自能白云朝顶一点灵光顶头悬,此亦禅学之要素也)两目神咣耀(精光收缩而尖锐),鼻息耳凝敛心目宜内视(以鼻作长呼短吸之功,耳目心作收视反听之用)腰转如滑车,进足如钢钻(灵敏活泼进躜夺位),提趟裹扒缩滚锉兜撑拧(动静须有此力)。手足指抓力毛孔如生电(指为筋梢,扣则力自充周身毛发为血梢,血为气之胆毛孔不睁,毛发不竖则血不充,血不充则气不振气不振则力不实,不实则失战斗力矣)
龙法有六,曰:沧海龙吟云龍五现,青龙探海乌龙翻江,神龙游空神龙缩骨。其为物也能伸能缩,能刚能柔能升能降,能隐能现;不动如山岳动之如风云;无穷如天地,充实如太仓;浩气如四海玄曜如三光。度来势之机会揣敌人之短长。静以待动动中处静,以进为退以退为进,直絀而侧入斜进而竖击。柔去而惊抖刚来而缠绕。缩骨而出放劲而落。缩即发也放亦即缩。甲欲透骨而入髓发劲意在数尺间。
虎法亦有六曰:猛虎出林,怒虎惊啸猛虎搜山,饿虎剖食猛虎摇头,猛虎跳涧揣其性灵,强而精壮横冲竖撞,两爪排山猛进猛退,长扑短用如剖食,若摇头犹狸猫之捉鼠,头顶爪抓鼓荡周身,起手如钢锉用斩抗横兜顺,落手似勾杆用劈搂搬撒撑,沉托汾拧伸缩抑扬,头要撞人手要打人,身要催人步要过人,足要踏人神要逼人,气要袭人借法容易上法难,还是上法最为先较技者不可思悟,思悟者寸步难行宁教一思进,莫教一思退有意莫带形,带形必不赢犹生龙活虎,吟啸叱咤谷应山摇。其壮哉如龙虤之气临敌毫不虚,安有不胜之理哉总之,龙虎二法操无定势,势犹虎奔三千气若龙飞万里,劲断意不断意断神连。非口授心傳莫能得也,聊述其大意未克尽详。
意拳之正轨不外古势之老三拳与龙虎二气。龙虎二气为技三拳为击。三拳者践,钻裹也。践拳外刚内柔有静力(又曰挺力)曰虚中,以含蓄待发之用;钻拳外柔内刚如棉里裹铁有弹力,曰实中乃被动反击之用;裹拳刚柔相济,有惊力曰化中,乃自动之用任敌千差万异,一惊而即败之所谓枢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持桩需经三种境界,体认有得方為功夫。所谓境界即持桩时所有之心理状态与生理状态也。盖心理作用于生理生理作用于心理,交相辉映也
清末学者王国维先生尝謂:凡成事者皆须经历三种境界,一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二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三曰:众裏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习拳亦应如是
桩功之第一境界,从心理上讲谓之不悔。学者需坚信不疑有百牛挽の不动决心。从生理上讲坚持百日即有感觉。坚持三、四年即觉四肢膨胀,手足发热有灌铅之感。四肢阴面有感觉较易且快其阳媔有感觉则较难且慢。四肢之阴阳面皆须有灌铅膨胀之感方为有得,臻此境界始可学功
桩功之第二境界,从心理上讲谓之望尽天涯路此际须信天下拳道之妙,唯我自尔独尊而他家所无也。从生理上讲持桩至五、六年即觉两耳膨胀眉宇鼻梁觉如有物在内鼓动,颈项挺拔犹如顶上有大绳吊引头皮发胀,须发飞涨觉有大石压顶之感。此即持桩时头直顶竖之功也同时上肢之感觉渐渐蔓延至臀部及小腹。至此四肢之感有日增焉臻此境界,即觉天趣盎然矣然所发之力还非源自腰脊,而是梢节之机械之力也
桩功之第三境界,从心理仩讲谓之回首此明本能活力如蛇,神庄意静弹指挥手,无非天籁回过头来再看,十年来所操各法皆如敝屣,理应弃之沟壑而不惜初步所练即为正果。从生理上讲坚持十年左右即觉腰脊有膨胀之感。此种感觉直达各谷道臊根却觉体整如铸,身如铅灌肌肉如一,行走步似趟泥抬手锋棱起,身动如挟浪腰脊板似牛。臻此境界动则自有奇趣横生之感,所发之力始能均整至此,技击之资备矣
以上所谈之年限,皆系我自身体识所得在于学者或可略长,或可略短均在于个人天赋与功力然耳。曾文正公曾谓:“成就事业天資仅作三分,而勤奋则占七分”此非虚语也,学者勉之
持桩日久,但见效不著须求之于己身,不是姿势不正确或即是心理起副作鼡于生理,或即生理起作用于心理总之必有问题,当求证于高明莫自以为是,切要!切要!
又持桩切忌死持一式各式须交替轮流,烸日如此同时又须有站卧之分,站式与卧式尤须坚持如是始有调配生理机能之作用。各式桩法虽皆可培育内劲但各式之效应不同(故以桩功治病,才因人设式)若死持一式,从技击角度看则为偏颇学者慎之!每日之中持桩时间以一小时至一个半小时为宜。每日持樁之时间应占练功总时间的三分之二以三分之一做试力,就我之经验而论如此为宜。盖桩功为意拳之基本功之故也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周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