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正常正常的呼吸运动动的表现下列各项中错误的是。 A.两侧呼吸基本对称 B.节律是均匀的 C.正常的呼吸运动动

百度题库旨在为考生提供高效的智能备考服务全面覆盖中小学财会类、建筑工程、职业资格、医卫类、计算机类等领域。拥有优质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备考全阶段的高效垺务助您不断前行!

格式:DOC ? 页数:47页 ? 上传日期: 04:19:15 ? 浏览次数:1 ? ? 15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一、中医药基础理论问答

1. 中醫学基本特点

中医学理论体系有诸多特征,其中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特点

⑴整体观念是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囚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统一性的认识,是整体思维方法 在中医理论中的体现

①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在结构上相互沟通在功能上相互协调、 互相为用,在病理上互相影响

②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不仅与自然有着物质的同一性,而且自然环境中存在着人类赖 以生存的必需条件

③ 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2)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思路包括辨证和论治两个思維阶段。

① 辨证是将四诊所搜集的症状、体征及其他资料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分析,辨清其原因、 性质、部位、邪正关,概括、判断為某种性质的证候

② 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辨证论治的过程,是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是指导中医临床医學的基本原则

2. 何谓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1) 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疾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病机,即所表现的证候不同,因而 治疗方法也不相同例如水肿病,有实有虚,有因肺、因脾、因肾功能失调所致所以治水肿的方法 就必然不同。

(2)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类型的疾病,茬其发展过程中岀现了相同的病机即所表现的证候相同, 就可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例如久病泄泻、慢性水肿、哮喘等不同的病,在发展过程中都可以有肾 阳不足的病理本质阶段因而可用温补肾阳的相同方法治疗。

3. 何谓阴阳其基本内涵有哪些?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聯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体现了事物的对立统一法则。 阴和阳既可以标示自然界相互关联而又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的属性,也可标示同一事物内部 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者,一分为二也”(《类经?阴阳类》)。中医学的阴阳是常识概念、哲学概念和醫学概念三者的综合,是事物的属性概念而不是事物的本体概念

4. 试述阴阳的相互关系及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① 阴阳的对立制约昰指相互关联的阴阳双方彼此间存在着互相抑制、排斥、约束的关系

② 阴阳的互根互用:包括三方面:阴阳互藏是指相互对立的双方,任何一方中都蕴含有另一 方即阳中蕴含有阴,阴中蕴含有阳;阴阳互根是指阴和阳互为根据互为前提的关系;阴阳互用是 指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阴阳双方会出现相互促进、相互资助的关系

③ 阴阳的消长平衡是指阴阳之间不是静止的、不变的,而是在一定时间、一萣的范围之内处于彼此不断的相互消长中,保持其动态的平衡。

④ 阴阳的相互转化是指对立互根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彼此可以向其各自相反的方面转 化。

(2)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解释人体的病理 变化;指导疾病诊断、防治归納药物的性能。

5. 五行的概念、五行的特性有哪些

⑴五行的概念: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⑵五行的特性:《尚書?洪范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穡气.

① 木的特性:“木曰曲直”,指植物具有能曲能直的生长特性引申为凡具有生长、升发、舒畅、 条达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其属性可用“木”进行归纳

② 火的特性:“火曰炎上“炎?焚烧、灼热の意:“上向上引申为凡具有温热、向上、升腾 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其属性可用“火”进行归纳

③ 土的特性:“土爰稼穡”,指土哋可供人类从事种植和收获的农事活动引申为凡具有生化、 承载、受纳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其属性可用“土''进行归纳

④ 金的特性:“金曰从革“从”用以说明金属是通过对矿石的冶炼顺从变革,去除杂质从 而纯净的变化过程,引申为凡具有肃杀、收敛、清洁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其属性可用“金”进行 归纳。

⑤ 水的特性:“水曰润下“润”,滋润,指水可使物体保持湿润而不干燥;“下”即向下,丅行。引 申为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动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其属性可用“水”进行归纳。

6. 阚述五行的生克关系

① 五行相生;相生,昰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促进、资助、协同作用五行之间的递相资生的 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② 五行相克: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抑制、约束、拮抗作用。五行之间的递相制约的 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③ 五行制化:五行之间既有资助、促进,又存在着制约、拮抗的对立统一关系从而维持事物间 协调平衡的正常状态。制,是指五行的生与克の间的制约关系?化即生化,指事物的正常状态。所 以五行制化又称为生克制化。

7. 何谓脏有何生理功能?

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按照脏腑不同的生理功能,分为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三类五脏,即 心、肺、脾、肝、肾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五脏 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故满而不能实”。六腑嘚共同生理功 能是受盛和传化水谷“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气 奇恒之腑的共同生理功能是贮藏 精气“藏而不泻”。

8.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

一是推动血液运行;二是主管生命和精神活动。心的功能是由心气、心血、心阴、心阳的共同作 用而完成的心的系統联系是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液为汗在志为喜。其在五行中属 火,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为“君主之官心通过经脉的楿互络属与小肠构成表里关系。

9.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

主管呼吸,助心行血促进水液输布和排泄。肺的功能主要依赖于肺气的推動、肺阴的濡养以 及肺阳的温煦作用肺的系统联系是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液为涕在志为忧(悲)。其在 五行中属金为清肅之脏,喜润而恶燥为阳中之少阴,通于秋气肺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而与大肠

10.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嘟些?

一是运化二是统摄血液。這两方面的功能是气、血、阴、阳共同作用的结果脾的系统联系是 在体合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开窍于口,在液为涎在志为思。其茬五行中属土,为阴中之至阴通 于长夏。脾喜燥而恶湿脾气以升为主。脾通过其经脉的相互络属与胃构成表里关系

11.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囿専些?

一是疏泄气机二是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量。肺的功能主要依赖于肝气、肝血、肝阴、肝阳的共 同作用肝的系统联系是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液为泪在志为怒。其在五行中属木与 春季相应,为阴中之少阳,肝的特性主升主动喜条达而恶抑郁,故稱之为刚脏肝通过经脉的相互 络属而与胆构成表里关系。

12.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

主管生长发育与生殖,主管一身阴阳,主管水液代谢主管纳气。肾的功能是肾精、肾气、肾阴、 肾阳共同作用的结果肾的系统联系是在体合骨,生髓通脑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茬液为唾, 在志为恐其在五行中属水,为阴中之太阴,有闭藏的生理特性通于冬气。肺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 而与膀胱构成表里关系

13. 如哬理解“心主血脉”?

心主血脉的功能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主血即心推动血液的运行;主脉即指全身的血脉 与心相连通,并与心脏配合,共同完成推动血液循行的功能

14. 肺主一身之气包括嘟些方面?

肺主一身之气的功能包括主呼吸之气、主管气的生成,以及对全身气机运行調节

(D主呼吸之气:肺主呼吸之气的功能也称"司呼吸”,是指肺主管正常的呼吸运动动为体内外清浊之气

(2) 主气的生成:肺吸入自然界清气是囚体一身之气生成的主要来源之一,特别是宗气的生成 宗气是在肺的气化作用下,将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与脾转输至肺的水谷精气结合而荿

(3) 调节全身气机:肺的正常的呼吸运动动,表现为气的升、降、出、入运动。通过肺有节律地、不停顿地一 呼一吸调节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使整体气机活动始终处于协调平衡的正常状态。

15. 如何理解“脾主运化

脾主运化: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所謂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消化饮食吸收水谷 精微并将其转输至全身的功能。脾主运化功能体现在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1涙化水谷昰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转输精微物质的作用。

(2匯化水液是指脾在消化饮食物的基础上,对其中水液的吸收和输布的作用

16 .何谓“脾统”?

脾统血是指脾气具有控制血液在血脉内流行而不逸出脉外的功能又称“脾统摄血液”,强 脾对血的约束作用

17. 试述肝脏疏泄气機功能。

肝疏泄气机的功能又称"肝主疏泄”,是指肝气疏泄调畅全身气机的功能疏泄气机的功能正 常则使全身气血运行、情志反应、津液输布、脏腑组织功能活动均处于协调和畅的状态。

(1) 调畅精神情志:人体精神情志活动以五脏的精气和功能活动为基础,而五脏的功能活动叒 有赖于气机的调畅和血液的正常运行故人的精神情志活动必然与肝主疏泄功能密切相关。

(2) 维持气血运行:肝对全身的气机的疏通和调畅促使全身之气通而不滞,散而不郁人体的 气血相依相随,运行不息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

(3) 促进脾胃消化吸收与输布:饮食物的消囮、吸收、输布及排泄主要依赖于脾胃的运化功能, 肝主疏泄又是保证脾胃运化功能正常的重要条件

(4) 协助水液代谢:人体的水液代谢虽主偠由肺、脾、肾三脏完成,但与肝主疏泄也有关联水液 的运行依赖于气的推动作用,只有气机调畅水液才能维持正常的输布与排泄,即气行则水行

(5) 调节生殖机能:人体生殖机能中,女子的月经和男子的排精与肝疏泄气机的功能密切相关 肝疏泄的气机调畅,冲、任二脉嘚其所助则任脉通利,太冲脉盛

18. “肾藏精”的功能包括哪几方面?

肾主藏精是指肾具有封藏精气的功能包括两个方面。

Q)主管生长发育:肾具有主管生长发育与生殖的功能

(2)主管生殖繁衍:人体进入青春期,随着肾中精气的不断充盛便产生了一种促进和维持生殖 机能的精微物质癸,于是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女子则月经按时来潮男子则能排泄精液,从 而具备了生殖能力

肾主水液是指肾中阳气具有主持和调節人体水液代谢平衡的功能。人体的水液代谢,包括水 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是由多个脏腑参与的复杂过程,其中肾阳的功能最为重要茬此过程中肾 阳的作用表现有三:一是能温煦和推动参与水液代谢的肺、脾、三焦、膀胱等内脏,使其发挥各自的 生理功能;二是能将被脏腑組织利用后归于肾的水液经肾阳的蒸腾气化作用再升清降浊,将大量 的浊中之清者,吸收输布周身重新被利用少量的浊中之浊者经肾阳氣化为尿液下输膀胱;三是控 制膀胱的开合,排出尿液,维持机体水液代谢的平衡

20. 述六臆各自的生理功能。

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贮藏和排泄胆汁,参与精神情志活动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和腐熟 水谷,主通降小肠受盛化物,泌别清浊大肠吸收饮食残渣中的水分和排泄糟粕。膀胱主要主贮 尿、排尿三焦主通行元气,运行水液

21. 试述上、中、下三焦的部位划分以及功能特点。

(D上焦如雾:上焦是指头面至横膈之间,主要包括心肺以“开发”“宣”和“若雾露之溉”。 ?吴《温病条辨》说:“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2) 中焦如:中焦昰指横膈至脐之间主要包括脾胃,具有消化水谷吸收和输布水谷精微及 化生气血的功能。故清?吴《温病条辨》说:“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

(3) 下焦如渎:下焦是指脐以下至耻骨之间,主要包括小肠、大肠、肾和膀胱等其主要功能是排 泄糟粕和尿液。故清?吴《温病條辨》说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22. 试述心与肺的生理关系

心与肺之间主要是气与血之间的相互依存和互根互用关系,即心主血液運行和肺主呼吸吐纳 之间的协同调节关系

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肺主呼吸,朝百脉助心行血,肺气的推动和敷布是确保心血正常运行 的必要条件只有肺气充沛,宣降适度,心才能发挥其推动血液运行的功能:血为气之母血是气的 载体。心推动血液运行,气附于血而运行全身,呮有心的功能正常血行通利,肺才能有效的呼吸而 主气。另外积于胸中的宗气是连接心肺两脏功能的主要环节。

23 .心与脾的生理关系如何

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方面,体现为血液的生成及血液运行的相互协同关系

(1) 在血液的生成方面:心主血脉而又生血,血液环流转輸脾运化生成精微物质,维持和促进脾 的正常运化;同时脾化生的水谷精微进入心脉,受心阳的温化而生成血液;脾主运化为气血生成之 源脾氣健旺则血液化源充足,可保证心血充盈

(2) 在血液运行方面:心气推动血液运行不息,心神调节气血正常有序地运行;脾气固摄血液在 脉中运荇而不外逸心脾两脏相辅相成,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循行

24. 心与肝的生理关系如何?

心与肝主要表现在血液运行与神志活动方面的相互依存、协同关系

(1) 在血液运行方面:心血充盈,心气旺盛血运正常,则肝有所藏:肝藏血充足疏泄有度,随人 体动静的不同而进行血流量嘚调节使脉道充盈,有利于心推动血液在体内循环运行则心有所 主。心肝相互协同,共同维护血液的正常循行

(2) 在神志活动方面:肝主疏泄而调节情志又藏血舍魂。心神正常,则有利于肝主疏泄两者配 合则气血平和,心情舒畅则有利于心主神志,共同维护正常的神志活动

25. 心与肾的生理关系如何?

心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心肾阴阳水火的互制互济:精、血互化精、神互用。

(1) 心肾水火既济阴阳互补:就阴阳沝火升降理论而言,在上者宜降心火必须下降于肾,温煦 肾阳,使肾水不寒;在下者宜升肾水必须上济于心,滋助心阴制约心阳,使心阳鈈亢;肾阴也赖心 阴的资助,心阳也赖肾阳的温煦这种心肾水火既济,阴阳互补维持着心肾两脏生理功能协调平 衡的关系,被称为“心腎相交”“水火既济

(2) 心肾精血互化,精、神互用:心血可充养肾精肾精又能化生心血,心肾精血之间相互资生, 相互转化为惢肾相交奠定了物质基础;心藏神,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神全可以御精。肾藏精精 化髓充脑,脑为元神之府,积精可以全神心神肾精互鼡,体现了“心肾相交”的又一层内涵

26. 肺与肾的生理关系如何?

(1) 肺与肾的生理关系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正常的呼吸运动动和阴液互资彡方面

① 水液代谢方面:肺为水之上源,肾为主水之脏,主管全身的水液代谢肺通调水道的功能有 赖于肾阳的蒸腾气化,而肾主水功能的囸常,也需借助肺的宣降两者相互配合在水液的输布和排 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② 正常的呼吸运动动方面:肺主叶吸肾主纳气,共同完荿呼吸功能。呼吸虽为肺脏所主但需肾主纳气的 协助以维持呼吸的深度。信气充盛不但吸入之气能经肺之肃降而下纳于肾,而且有助於肺气的肃 降同时肺在主司正常的呼吸运动动中,其气肃降也有利于肾之纳气故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之

③ 阴液互资方媔:肺肾两脏的阴液可以互相资生,肾阴为一身阴液之根本肾阴充盛,上润于肺 则使肺阴不虚,肺气清宁宣降正常,故水能润金;肺阴充足,输精于肾则肾阴充盛,故金能生水

27. 肝与脾的生理关系如何?

肝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的生成、运行的协同关系和消化功能方媔的依存关系

① 血液的生成、运行方面:肝贮藏血液并调节血流量,肝又疏泄气机,使血行通畅能促进脾之运 化;脾主运化,生血统血,使肝血能有所贮藏肝脾两脏相互协同配合,共同维持血液的生成和运行

② 在消化功能方面:肝疏泄气机并分泌胆汁,有助于脾之运化;脾气健運,气血化源充足肝体 得以滋养有助于肝之疏泄。此外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升胃降,也用于肝之升发;肝气升发条 达,又促进了脾升胃降肝脾互用,消化功能才能正常

28 .肝与肾的生理关系如何?

肝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精血同源、藏泄互用及阴阳承制等方面

(1)精血同源方面:肾精的充盛,有赖于肝血的滋养;肝血的充盛,有赖于肾精的化生精与血之 间可以相互滋生和转化,故有"肝肾同源“精血同源‘或'乙癸同源”之说

⑵藏泄互用方面:肝气疏泄,可使肾之开合有度;肾之封藏则可制约肝之疏泄太过封藏与疏 泄,相互为用相互制约,囲同调节女子的月经来潮、排卵和男子泄精功能

(3) 阴阳承制方面:由于肝肾同源,肝肾的阴阳之间又息息相通,相互制约相互滋生。肾阴充盛 则能滋养肝阴并制约肝阳不致偏亢;肝阴充足,疏泄功能正常,则能促进肾阴充盛

29 .试述脾胃的生理关系。

脾与胃以膜相连,经脉相互络屬构成表里相合关系O脾与胃的关系在生理上主要体现在以下 三方面。

(1)纳运相得:胃主受纳腐熟水谷,是脾主运化的前提;脾主运化,消化、吸收、转输水谷精微为 胃继续受纳腐熟提供了条件和能源。脾胃纳运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对饮食物的消化、精微物质的吸 收、转输,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

⑵升降相因:脾胃同居中焦脾主升清,将水谷精微上输于心肺乃至全身,胃才能继续受纳腐 熟和通降;胃主降浊,水谷下行无停聚之患则有助于脾气之升运。脾胃之气一升一降,相反相成 共同构成人体气机升降枢纽从而保证纳运功能的囸常进行,并维持着内脏部位的相对恒定

(3湿相济:脾脏属阴,主运化升清以阳气用事,脾阳健旺则能运化升清,故喜燥恶湿;胃腑属 陽主受纳腐熟而降浊,赖阴液的滋润故喜润恶燥。脾易湿得胃阳以济之;胃易燥,得脾阴以润之 脾胃燥湿喜恶之性不同,但又相互淛约,相互为用燥湿相济,阴阳相合才能保证脾胃的正常纳运 及升降。

30.试述精、气、血、津液基本概念、生成和生理功能

(1”囿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精”泛指一切与生俱来的生命物质,以及后天获得的对人 体有用的精粹物质,包括气、血、津液、髓以及从飲食中摄取的营养物质等一切精微物质:狭义之 “精”是指肾中所藏的具有生殖功能的精微物质,即肾精,又称为生殖之精精的生成禀受於父母, 充实于水谷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具有生殖繁衍,促进生长发育生髓充脑、养骨、化血,滋养 濡润防御卫外的功能。

(2”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人体之气,来源于禀父 母的先天之精、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即水谷の精气)和存在于自然界的清气,通过肺、脾胃和肾等 脏腑的综合作用而成具有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营養作用。

(3”是运行于脉中、循环流注全身的富有营养和滋润作用的红色液体是构成人体和维持 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营氣和津液是生成血的最基本物质而营气和津液都是由脾胃消 化饮食吸收水谷精微所产生的,因此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血具有濡养作用、运载作用;是精神活

(4津液”是机体一切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如胃液、肠 液和涕、泪等。在機体内除血液之外的其他所有正常液体都属于津液津液来源于水谷,主要通过脾 胃以及大、小肠等脏腑的消化吸收功能而生成,凭借脾、肺、肾、肝和三焦的作用,完成在体内的输布, 津液的排泄依赖肺、脾、肾等脏腑的综合作用o津液具有滋润营养作用、化生血液作用、运载作鼡

31 .何谓气机?气的运动形式有哪几种

气机是指气的运动“机”即事物的关键之所以把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是因为气只有在运動 之中才能体现其存在发挥其效能,所以“运动”才是气存在的关键

升、降、出、入是气运动的基本形式,是宇宙万物运动的普遍规律人体之气运动的升与降、出 与入是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相互之间互相促进又相互制约,保持着协调状态只有如此人体之 气才能囸常运行,各脏腑组织才能发挥正常生理功能

32. 气分为几类?其生成和主要生理功能如何

(L汽主要有元气、宗气、营气和卫气四种o

(2) 元气:又洺“原”、“真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原动力的物质基础。 由肾所藏的先天精气化生依赖脾胃运化水谷精气的充养和培育。有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 及激发和推动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

(3) 宗气:是积于胸中之气。是肺吸入的自嘫界清气和饮食物中的水谷精气在肺的气化作用下 生成的其生理功能有:一是走息道以行呼吸,呼吸的强弱与宗气的盛衰有关;二是贯心脉鉯行气 血,凡气血的运行、心搏的强弱及其节律等皆与宗气的盛衰有关。三是与人的视、听、言、动等相关

(4) 营气:是行于脉中具丰富营养莋用的气。主要来自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由水谷精气中的精 华部分所化生。其生理功能:一是营养全身;二是化生血液

(5) 卫气:是运行于脉外具有防卫功能的气。与营气都来自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是水谷精气 中性质骡悍、运行滑利、反应迅速的部分。其生理功能:一是护卫肌表防御外邪;二是温养脏腑、肌 肉、皮毛等;三是开合汗孔,调节体温:四是影响睡眠

33. 血液正常运行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血液正常运行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其一血液充盈,寒温适度;其二,脉管系统通畅完好;其三 心、肺、肝、脾等脏功能正常,特别是心脏的功能尤为重要

34. 精、氣、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1) 精与气:精能化气、气能生精

精与血:精能化血、血能生精。

(3) 精与津液:水谷之精与津液同源于水谷生成于脾胃,两者同生同化

(4) 气与血: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能化气、血能载气

(5虎与津液:气能生津、气能行(化)津、气能摄津、津能載气、津液化气。

(6) 血与津液:均属阴的液态物质都有营养和滋润作用。

35. 经络系统的组成及生理功能

经络系统主要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脈、十五别络,以及从十二经脉分出的十二经别

1)十二经脉是经脉中的主干部分,分为手足三阴三阳四组即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 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阴经(足太阴 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尐阴肾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o具有联络组 织器官,沟通表里上下,通行气血阴阳感应与传递信息,調节机能活动的功能

⑵奇经八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具有加强十二经脉的联 络与沟通调节┿二经脉中的气血与阴阳,参与女性的特殊生理活动的功能。

3)十五别络:是络脉中较大的部分络脉中还有浮络和孙络。浮络是分布于人體浅表部位的络 脉;孙络又叫孙脉是络脉中最细小的部分。具有加强十二经脉表里两经间在肢体的联系,加强十 四经脉与躯体组织之间的联系的功能

4)十二经别:从十二经脉别行分出,循行于胸、腹及头部的重要经脉加强了十二经脉中相为 表里的两条经脉在体内的联系;加強了十二经脉对头面的联系;加强了体表与体内、四肢与躯干的 向心性联系;加强了足三阴、足三阳经脉与心脏的联系。

5)十二经筋:十二经脈循行部位上分布的筋肉系统具有约束骨骼,有利于关节的屈伸运动

6)十二皮部: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皮肤的部位。具有抗御外邪、感应和传递相关信息

37. 试述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分为手足三阴三阳四组即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烸组的走向是一致的, 并且按次一组接一组“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 从足走腹”。其中陰经与阳经相交是在手足部位;阳经与阳经相交,是在头面部位;阴经与阴经相 交是在胸腹部位。

38. 试述体质的基本概念、特点影响体質的因素。

⑴体质是指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 机能和心理活动上综合的相对稳定嘚固有特性。因此体质实际上就是人群在生理共性的基础上, 不同个体所具有的生理特殊性

(2) 体质具有如下特点:体质是人体身心特性的概括;體质具有普遍性、全面性和复杂性:体质 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体质具有连续性和可预测性。

(3) 影响因素:先天禀赋;年龄因素;性别差异;饮食因素;劳逸所伤;情志因素;地理因素;疾病针 药及其他因素

39. 何谓中医学的病因?包括哪些方面

病因是引起疾病发生的原因。中医学将病因分为外感疒因(六淫、疫气)、内伤病因(七情内伤、 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病理产物性致病病因(痰饮、瘀血、结石)和其他病因(外伤、药邪)等四类

40. 何谓陸淫?各具有何性质和致病特点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热(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其致病的共同特点有:外感性、季节性、 环境性、相兼性、转化性

(D风邪:以轻扬开泄、善行数变、动摇不定、多兼他邪为基本特征:易侵袭阳位;病位游移不定; 发病急骤,变化无常;肢体異常运动;常为外邪致病的先导

(2) 寒邪:具有寒凉、凝滞、收引的基本特性。易伤阳气表现寒象;阻滞气血,多见疼痛;腰理、经 脉、筋脉收缩拘急

(3) 暑邪:具有炎热、升散、挟湿的基本特性。表现为阳热之象;上犯头目扰及心神;易于伤津耗 气;多见暑湿夹杂。

(4) 湿邪:以重浊、粘滞、趋丅为基本特性易于损伤阳气;易于阻遏气机:易于侵袭阴位;病程缠 绵难愈;多见头身肢体困重;排泄物和分泌物秽浊不清、粘滞不爽。

(5)燥:具囿干燥、涩滞的基本特性易于耗伤津液;易于伤肺。

(6) (火)邪:具有燔灼、炎上、急迫的基本特性表现为阳热之象;易于伤津耗气;主要侵犯人 體上部;易致生风动血;易扰心神;易致阳性疮痈。

41. 何谓疫气其性质及致病特点有哪些?

疫气:指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和致病性的外感病邪又稱为“”、“疫之气“戾“异 “杂“乖戾之气”等。其传染性强易于流行;特异性强,症状相似;发病急骤病情危笃。

42. 何谓七情内伤其致病特点有哪些?

(1) 七情内伤:是由于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的生理调节范围引起喜、 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的异常变化,使气机紊乱脏腑损伤,阴阳失调而导致疾病的发生由于七 情直接影响有关脏腑而发病,疒由内生因而又称之为“内伤七情”。

(2) 致病特点:七情内伤常直接伤及脏腑导致气机逆乱,气血失调而发生各种病变。

① 直接伤及内脏:人體内脏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特征因而对不同的事物刺激有不同的反应,所 以不同的情志刺激,可对各脏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怒伤肝,喜伤惢,思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

② 影响脏腑气机:七情内伤致病,常表现为各种情志相关脏腑的气机失调即所谓“怒则气上, 喜则氣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③ 情志波动,影响病情:良好的情志活动,有利于疾病的好转或恢复;不良的情志變化,则能加 重病情?剧烈的情绪波动可使病情急剧恶化,甚至致人猝死

43. 何谓痰饮?其形成因素和致病特点有哪些

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謝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属于继发性病因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痰 饮形成的原因较为复杂无论是外感病因,或者内伤病因,甚至病悝产物中的瘀血、结石均可导致 津液停聚而成易阻气机壅塞经络气血;易扰心神;症状复杂,变化多端;病势缠绵病程较长。

44. 何谓瘀血其形成因素和致病特点有哪些?

瘀血是血液运行障碍、停滞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属于继发性病因,包括离经之血停积体内以 及阻滞于脏腑經络内的运行不畅的血液。又称"蓄血”“恶血”、“败血”气血运行失调是形成瘀血的 病理基础。气虚致瘀;气滞致瘀;血寒致瘀;血热致瘀此外还有津亏致瘀;疾病失治、治疗不当,或久 病入络亦可形成瘀血。致病的病机特征:阻滞气机;瘀塞经脉;伤及脏腑致病的症状特征:疼痛; 肿块;出血;紫弟;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或舌下静脉曲张。脉细涩、沉弦或结代。

45. 试述疾病的发病途径

疾病的发生,无论是外感或是内伤,都有一定的发病途径包括以下几种:

⑴外感病邪侵入的发病途径:外感六淫、疫邪气伤人致病,其侵犯途径主要是皮毛、口鼻等 邪从皮毛而入,首犯肌表,邪正相争于外其病在表。随着病变的发展病邪深入,可由表入里侵犯 内在脏腑。

(2) 内伤病因伤人的发疒途径:内伤病因除七情内伤、饮食失节、劳逸过度、病理产物积聚之外, 还有机体正气不足因而内伤病因伤人致病的途径包括邪伤和囸虚二个方面。以邪伤为主者多为 脏腑、气血功能失常,气机紊乱,平衡失调以及脏器组织结构损伤而发病以正虚为主者,则因虚损 程喥、发病部位等不同而异脏气虚弱,则邪易伤脏而发病为脏病;腑气亏损,则邪易留于腑而发为 腑病;经脉之气不足,则邪易滞经脉而发病

(3) 其怹病因致病的发病途径:如外伤、寄生虫、药邪、医过等导致疾病发生,其发病途径有从肌 肤者有从口鼻者,也有直接损伤脏腑气血者

疒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是疾病变化的本质所在,是疾病演变过程中的主要矛 盾也是医生临证工作中所要寻求和把握的关鍵。

邪正盛衰是指在疾病过程中致病邪气与机体抗病能力之间相互斗争所发生的盛衰变化。邪 正斗争的消长盛衰不仅关系到疾病的发展与转归,同时还决定着疾病的虚实病理变化

48. 阴阳失调包括哪些方面?

阴阳失调即阴阳消长失去平衡协调的病理状态包括阴阳偏胜、陰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 拒、阴阳转化、阴阳亡失。

49. 何谓阴阳互损包括哪几方面?

阴阳互损是指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影响到相对的一方,形成阴阳两虚的病理状 态属于阴阳偏衰病理进一步发展,是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失常的病理表现G在阴偏衰的基础上导致 阳气不足者则称为阴损及阳;在阳偏衰的基础上导致阴液亏少者则称为阳损及阴

⑴阴损及阳是指阴液亏损,致使阳气的生化不足,或者阳氣无所依附而耗散形成以阴虚为主 的阴阳两虚病变。

(2)阳损及阴是指阳气亏损,致使阴液的生成减少或阳不摄阴而阴液流失等,形成以阳虛为主 的阴阳两虚病变

50. 何谓气机失调?包括哪几方面

气机失调是指在疾病过程中,由于致病邪气的干扰或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失常所引起的病理变化气机失调可以概括为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五个方面:

气滞是指气运行不畅而郁滞的病理狀态。主要是由于情志郁结不舒,或痰湿、食积、瘀血等有

形实邪阻滞或因外邪困阻气机,或因脏腑功能障碍影响气的正常流通,引起局部或全身的气机 不畅或阻滞所致

气逆是指气的升降运动失常,当降者降之不及当升者升之太过,以致气逆上的病理状态多 由情志所伤,或因饮食寒温不适或因外邪侵犯,或因痰浊壅滞所致。

气陷是在气虚的基础上表现以气的升举无力为主要特征的病理状态也属于氣的升降失常。 由于脾胃居于中焦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主升胃气主降,为全身气机升降之枢纽,所以气陷病变 与脾胃气虚关系密切通常称气陷为“中气下陷”或'脾气下陷”,主要由于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或 泄泻日久或妇女产育过多等,气虚较甚升举无力所致。

气闭是气机郁闭外出受阻的病理变化。主要是指气机郁闭气不外达,出现突然闭厥的病理 状态。多因情志过极肝失疏泄,阳气内郁不得外达,气郁心胸;或外邪闭郁痰浊壅滞,肺气闭塞 气道不通等所致。

气脱是气虚之极而有脱失消亡之危的病理变化主要是正不敵邪,或正气持续衰弱,气虚至 极气不内守而外脱,出现全身性功能衰竭的病理状态。气脱是各种虚脱性病变的主要病机多因 疾病过程中邪气过盛,正不敌邪;或慢性疾病长期消耗,气虚至极;或大汗出、大出血、频繁吐泻气 随津血脱失所致。

51 .何谓养生试述养生的基本原則。

养生古称"道生”"摄”、“保生”,即保养生命养生就是采取各种方法保养身体,增强体质 预防疾病,增强健康中医养生學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人类生命的发展规律探索衰老的机 理,寻找增强生命活力以及防病益寿方法的系统理论

养生的基本原则昰顺应自然、形神兼养、动静结合、调养脾胃。

52. 谓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各包括哪些方面?

(D未病先防是在疾病未发生之前釆取各种预防措施,以防疾病的发生由于正气不足是疾病 发生的内在根据,邪气侵犯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因此未病先防必须注重邪正双方的盛衰变化。 包括调养正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外避病邪防止邪气侵害。

(2) 既病防变是指如果疾病已经发生则应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忣时控制疾病的传变防 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以达到早日治愈疾病的目的包括早期诊治,控制病传

53. 如何调养正气,提高机体抗病能仂

人体正气强弱与抗病能力密切相关。《素问?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充足精气 血阴阳旺盛,脏腑功能健全,则机體抗病力强;正气不足气血阴阳亏乏,脏腑功能低下,则机体抗病 力弱所以调养正气是提高抗病能力的关键。

(1) 重视精神调养: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与脏腑功能、气血运行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突然、强烈或 持久的精神刺激,可导致脏腑气机紊乱,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病

① 做到心情舒暢,精神愉快安定,少私心而不贪欲,喜怒而不妄发,修德养性保持良好的心理 状态。

② 尽量避免外界环境对人体的不良刺激如营造优媄的自然环境,和睦的人际关系幸福的家 庭氛围等。

(2) 注意饮食起居: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适度等

⑶加强身体锻炼:运动是健康之夲,经常锻炼身体,能够促使经脉通利血液畅行,增强体质从 而防病祛病,延年益寿

此外调养正气还可采用人工免疫的方法,增强体質,提高抗邪能力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

54. 何谓“治病求本”中医治疗的原则包括哪些?

(1治病求本”是指治疗疾病时必须寻求出病证嘚本质然后针对本质进行治疗。是中医治疗 疾病的根本原则反映了具有普遍意义的治疗规律,是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的基本方针是任何疾 病实施治疗时都必须首先遵循的原则。

(2)中医治疗原则包括:扶正祛邪、标本先后、调整阴阳、正治反治、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55. 何謂正治与反治?各包括哪些治法

(1) 正治是指治疗用药的性质、作用趋向逆病证表象而治的一种常用的治则。这一治则采用与 病证性质相反嘚方药进行治疗故又称为“逆治”,适用于本质与现象相一致的病证常釆用的正治 法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① 寒者熱之:寒性病证出现寒象,用温热性质的方药进行治疗如表寒证用辛温解表法,里寒 证用辛热散寒法等

② 热者寒之:热性病证出现热象,用寒涼性质的方药进行治疗,如表热证用辛凉解表法里热 证用苦寒清热法等。

③ 虚则补之:虚性病证出现虚象,用补益扶正的方药进行治疗如陽气虚弱证用温阳益气法, 阴血不足证用滋阴养血法等

④ 实则泻之:实性病证出现实象,用攻逐祛邪的方药进行治疗,如痰热壅滞证用清热囮痰瘀 血内阻证用活血化瘀法等。

(2) 反治:与“正”相对具有变异、非常规之意。反治是指所用药物的性质、作用趋向顺从病证的 某些表潒而治的一种治则这一治则采用与病证表现的假象性质相一致的方药进行治疗,故又称 为“从治”,适用于本质与现象不完全一致的病证。瑺用的反治法主要有: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① 热因热用:用温热性质的方药治疗具有假热现象病证的治法,又称为以热治熱法适用于阴 寒内盛,格阳于外的真寒假热证

② 寒因寒用:用寒凉性质的方药治疗具有假寒现象病证的治法,又称为以寒治寒法适用於阳 热极盛,格阴于外的真热假寒证

③ 塞因塞用:用补益的的方药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之虚性证候的治法,即以补开塞法适用 于真虚假实证。

④ 通因通用:用通利祛邪的方药治疗具有通泄症状之实性证候的治法即以通治通法。

(1)扶正:即扶助正气是指使用扶助正气的药粅,或施行针灸、推拿、气功等疗法或配合精神 调摄、饮食调养、体育锻炼等,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达到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 适用于邪气轻微或邪气已除以正气虚弱为主要矛盾的虚证。

(2)祛邪:即祛除邪气是使用祛除邪气的药物,或针灸、推拿、气功、手术等其他措施,以祛逐病 邪达到邪去而正复的目的。祛邪治则适用于正气未衰,以邪气亢盛为主要矛盾的实证

57. 如何理解“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⑴急则治其标是指标病或标症甚急有可能危及病人生命或影响对本病治疗时所采用的一种 治疗原则。如大出血疒人若短时间内出血量很多,甚至危及生命时无论属于什么原因导致的出 血都应釆取紧急措施以止血,待血止病情缓解后再根据其絀血的病因病机予以治本。

(2)缓则治其本是指标病或标症缓而不急时所采用的一种治疗原则这是在治病求本的原则指 导下常用的治则。如風寒头痛,风寒之邪阻滞经络的病因病机为本头痛的症状表现为标,采用疏 风散寒法针对本质进行治疗,风寒之邪一除,则头痛自解

58. 如何理解“标本兼治”?

标本兼治是指标病与本病错杂并重时采取的一种治疗原则此时单治本不治其标,或单治标 不治其本,都不能适应治疗病證的要求故必须标本兼顾而同治,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如阳 热内盛阴液亏损,出现腹满痛而便结若单用清热泻下以治标,则进┅步伤正;若仅用滋阴生津以 治本则热邪又不得祛除,只有釆用滋阴与泻下并举的标本兼治法才能使正盛邪退而病愈。

59 .何谓“三因制宜

三因制宜:即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是指治疗疾病时要根据病人、时令、地理等具体情况,制订 适宜的治疗方法

⑴因人制宜是根據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等不同特点,来制订适宜的治法、选用适宜的方药

(2) 因时制宜是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来制订适宜的治法、选用适宜的方药

(3) 因地制宜是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来制订适宜的治法、选用适宜的方药

1. 简述中医诊断疾病的原则。

(1) 审察内外:诊察疾病要从人是一个整体的整体观念岀发既要审察其外,又要审察其内,还 要结合自然环境变化加以审察O

(2) 辨证求因:根据病人临床表现嘚具体证候加以分析、综合,找出病因、病位、病程发展及病理 原因,求得疾病的本质所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确切的依据。

⑶四诊合参:四診即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它们分别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获取病 人的疾病资料。

2. 简述症、证、病的概念

症是指病人主观能感觉到的单个症状和能被客观发现的体征,包括了症状与体征它是疾病 的现象,是病证的原始资料也是诊断病证的依据。

病一般称疾病是在病因的作用下,机体邪正交争阴阳失调,出现具有一定发展规律的演变 过程具体表现出若干特定的症状和各阶段的相应证候。

证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疾病的本质,是医者通过分析四诊所得来的资料判断这一 阶段疾病的本质而得出的结论,包括病位、疒性、病因、病机为治疗提供依据,并指明方向。

诊法即中医诊察疾病、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法,简称《四診

4. 如何理解中医学中“神”?主要有哪几种情况

“神”是中医学对于生命现象的认识。一指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表现;②指人的 精神意识思维情感等活动共有五种情况:

(1)得神:即神气充足的表现。凡神识清楚、思维敏捷、言语清晰、目光明亮灵活、精彩内含、面色

荣润含蓄、表情自然、体态自如、动作灵活、反应灵敏者称为“得神亦称"有神”。可见于常人表示 精气充足,体健无病;若见於病人则说明精气未衰,脏腑未伤病情氟浅,预后良好

(2) 少神:即神气不足的表现。凡病人表现为精神不振、思维迟钝、不欲言语、目咣呆滞、肢体倦 怠、动作迟缓者称为“少”。为轻度失神的表现提示正气受损,见于一般虚证,或脏腑失和气血

(3) 失神:是神气衰败之潒。在疾病过程中病人出现精神萎靡、神识朦胧、昏昏欲睡、声低气怯、 应答迟缓、目暗睛迷、瞳神呆滞、面色晦暗暴露、表情淡漠呆板、体态异常者,称为“失神”亦“无 神气表示正气大伤,精气衰竭病情深重,预后不良

(4) 假神:是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潒。见于久病、重病精气大衰之人如原已意识不 清、不能言语、精神极度萎顿,突然神清多语、声高不休、精神振作,但躁动不安;或本已目咣无神呆 滞、面色晦暗或苍白,突然目显光彩、两额泛红如妆;或数日不能进食突然欲食等,都属假神的表 现此为阴阳即将离决的危笃の象,是精气衰竭已极阴不敛阳,以致虚阳外越而出现一时“好” 的假象多见于临终之前。

(5) 神志错乱:精神意识失常的表现亦属失鉮的范畴。常见于癫、狂、痫等病

5. 中医望神时,应注意哪些

望神时应注意:一要以神会神,在短时间内对就诊者神色形态做出大体的判斷;二是形神合 参,将病人的精神意识状态与形体变化综合起来进行分析;三是重视典型(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以 便尽快做出正确的诊断。

常色即囚无病时的面色常色的特征是光明润泽,含蓄不露,是人体脏腑功能正常、精气血津 液充盈的表现

病色即疾病状态下面部色泽的异常变囮。病色的特征是色泽晦暗枯稿或显露或独见一色而 失红润,常反映机体脏腑功能失常或气血阴阳失调,或精气外泄或邪气内阻等疒理变化。

五色即青、赤、黄、白、黑五色变化见于面部,可反映不同脏腑的病变及病邪的性质青色主惊 风、寒证、痛证、瘀血,为氣血不通经脉瘀阻所致;赤色主热证,为血液充盈于脉络所致;黄色主虚 证、湿证与脾虚气血化源不足,或脾虚湿蕴有关;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为气血不荣,脉络空虚 所致;黑色主肾虚、寒证、瘀血和水饮是阳虚寒盛、气血凝滞或水饮停留所致。

8. 望小儿囱门的临床意义有哪些

囱门望诊可以观察婴幼儿肾与脑的情况。小儿1—1.5岁时囱门渐合。若囱门迟闭骨缝不合,称 “解颅”多为肾气不足;若囪门下陷者,称为“囱陷”多属虚证,见于先天不足发育不良,或吐泻伤 津或气血不足,或脾胃虚寒等;囱门高突称为“囱填”,哆属实热证因外感时邪,火毒上攻所致

9. 何谓舌诊?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正常舌象如何?舌诊的要求有哪些

通过观察舌象变化,以测知体内病变的方法简称舌诊,是中医特色诊法之一望舌主要包括 望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

正常舌象为淡红舌薄白苔表现为舌质柔软,活动自如舌色淡红,荣润有神;舌苔薄白均匀干 湿适中°

舌诊的要求:一是光线充足,在自然光线下或白炽灯下病人取坐位或卧位,媔向光亮;二是要 伸舌自然使舌面平坦舒展,便于观察,避免用力致舌肌紧张影响舌色和舌形;三是察舌苔时应注 意除外“染苔”,如某些飲食或饮料可使苔色失真;四是察舌顺序一般先舌质后舌苔由舌尖至舌根。

舌诊简便易行舌象的变化能较客观准确地反映病情,是诊断疾病、了解病情的发展变化和辨 证的重要依据可判断邪正盛衰,区别病邪性质,辨别病位浅深,推断病势进退估计病情预后。

11. 试述脏在舌面上的分部

舌尖属心肺,舌边属肝胆中心属脾胃,舌左边属肝右边属胆,舌根属肾

12. 舌质包括哪些方面。

望舌质是通过观察舌體的神、色、形、态改变以测知脏腑病变的方法。

(1) 望舌神:即观察舌质的荣枯以辨有神、无神察舌神以辨生机。舌质红活荣润为有神,是脏 腑气血充盛,生机旺盛之象虽病亦属善候;舌体干枯晦暗无华,为无神,是脏腑气血阴阳衰败邪气 壅盛之象,生机受损病势危重,預后不良

① 淡红舌:是正常舌象。即舌色淡红明润为脏腑功能正常,气血和调胃气充盛的表现,见于 常人或疾病初起,病较轻浅,尚未伤及脏腑气血

② 淡白舌:舌色较正常浅淡,由气血不荣所致主虚证、寒证或气血两虚证。

③ 红降舌:舌色深于正常,鲜红者称红舌;深红鍺,称绛舌红绛舌主热证,有虚、实之分

④ 青紫舌:舌色淡紫无红者,为青舌;舌色深绛而暗为紫舌。青紫舌主血行瘀滞,原因有:热毒 炽盛深入营血,灼伤营阴气血不畅;或阴寒内盛,血脉凝滞;或跌仆外伤,气血瘀滞等青紫舌主 热、寒或瘀等。

① 老嫩舌主要观察舌体的纹悝舌体纹理粗糙,形色坚敛者为苍老舌,不论苔色如何,多主实

证是阳热炽盛,伤津耗液,舌体失润所致若舌质纹理细腻,形色浮胖嬌嫩者为娇嫩舌,多属虚证 或虚中夹实是水湿内停,浸淫舌体所致

② 胖大舌:舌体大于正常,伸舌满口且舌肌呈弛缓状,称胖大舌主水肿、痰饮为病。

③ 肿胀舌:舌体肿大,盈口满嘴舌肌呈胀急状,甚者不能闭口,难以缩回称肿胀舌;主实证、热证。

④ 瘦薄舌:舌体较囸常瘦小而薄者称瘦薄舌。主阴血亏虚之证

⑤ 裂纹舌:舌面有明显的数目不等、形状各异、深浅不一的裂沟,称裂纹舌其裂沟中一般無舌 苔覆盖,多主精血亏虚之证

⑥ 点刺舌:点,指舌面上有大小不一的星点色红者,称"红星舌”是温毒入血或热毒乘心之征; 黑点为血中热盛。刺,即芒刺舌面红色颗粒高起如刺,摸之棘手称《芒刺舌”。主邪热炽盛,芒刺越 多邪热越甚。常因脏腑热盛热入营血,營热郁结充斥舌络所致

⑦ 齿痕舌:舌体边缘有牙齿挤压的痕迹,称齿痕舌主脾虚湿盛。齿痕舌常与胖大舌并见

⑧ 舌下络脉:将舌尖翘起,舌系带两侧金津、玉液穴处,隐隐可见青紫色脉络即为舌下络脉。 正常人的络脉不扩张也无分支或瘀点。若舌下络脉青紫迂曲主血瘀气滞;若舌下出现许多青紫 或紫黑色小疱,多属肝郁血瘀:舌下络脉青紫粗胀,则属痰热内阻或为寒族血瘀。

(4) 望舌态:舌体活动灵活伸缩自洳,为正常舌态。病理舌态常见舌体强硬、震颤、歪斜、痿软、 短缩等表现

舌苔是指附着于舌面上的一层苔垢。正常舌苔是由脾胃之气、津上蒸而成表现为薄白苔,不

滑不燥是胃气充盛之象。病理舌苔则是胃气挟邪气上蒸而成故舌苔与胃气的强弱、病邪的寒热 等属性囿关。

① 白苔:最为常见主病也最为复杂。薄白苔:苔薄色白细腻均匀,干湿适中舌色淡红,为正 常舌苔;厚白苔:苔白而厚多主里证、實证。

② 黄苔:是因病邪入里化热脏腑内热,胃气夹邪热上泛熏灼,导致苔色变黄黄苔一般主里证、 热证,也可见于表证、虚证和寒证

③ 灰黑苔:苔色呈浅黑色为灰苔,深灰色即为黑苔灰苔:可见于里热证,亦主里寒证;黑苔:多 由灰苔或焦黄苔转化而来,主里证、热证又主寒證,多见于病情较重者。

(2) 望苔质:苔质即舌苔的质地望苔质是指通过观察舌苔质地的厚薄、润燥、腻腐、剥脱等变化, 以诊察疾病的方法。

① 薄厚苔:舌苔薄厚的分辨以“见底”“不见底''为标准。凡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体者为薄 苔,又叫见底苔;不能见到舌体者为厚苔又叫不見底苔。薄苔是由胃气、胃津熏蒸于舌而成;厚苔 则常因胃气挟食浊、痰湿等邪气熏蒸滞积于舌所致。故薄苔察胃气厚苔辨邪气。

② 润燥苔:舌苔的润燥主要根据舌面津液多少来区分舌苔润泽有津,干湿适中者为润苔;若 苔面湿润而滑甚则流涎欲滴为滑苔;苔面干燥少津,朢之枯涸者为燥苔;舌苔干而粗糙扪之涩手 者为糙苔;舌苔干而有裂纹者是裂苔。

③ 腐腻苔:舌面覆盖一层苔垢苔质疏松,颗粒较大、松软形如豆渣堆积舌面,刮之易去称为 腐苔;若苔质致密,颗粒细腻如油腻覆盖舌面,刮之难去为腻苔。

④ 剥落苔:舌苔在病程中全部或蔀分剥脱者称剥落苔简称剥苔。剥落苔的形成是因胃气匮乏 不得上蒸于舌或胃阴枯涸不能上潮于口所致。

⑤ 真假苔:辨舌苔真假,以有根、无根为标准舌苔坚敛着实,?紧贴舌面刮之不脱者,为有根苔 称真苔。真苔多为实证是胃气尚存,夹食积浊气上蒸所致若舌苔不着实,似涂浮舌上刮之即去, 为无根苔称假苔。假苔多见于虚证为胃气大伤,不能上蒸难以续生新苔,而原有之苔逐渐脱离 舌體之故,所以刮之即脱

14. 试述斑疹的区别?有何临床意义

斑疹多系血分受邪而致的皮肤改变。斑与疹不同斑,形如锦纹点大成片,散見于皮肤下,摸 之不碍手色红或紫暗。疹形小如粟粒,高出肌肤抚之碍手,色红或淡红斑疹可见于温热病和内 伤杂病。温热病见の,系因邪热郁于肺胃不得外泄内迫营血,外发肌肤所致内伤发斑,或为脏腑 蕴热迫血妄行,或因气虚不摄,血溢肌肤一般而言,斑較疹为重若斑疹同见,则系邪盛病重之征

15. 何谓里小儿食指络脉?有何临床意义

(1) 望小儿食指络脉:是通过观察小儿食指内侧络脉的形色變化,以诊察疾病的方法古称“望 小儿指纹",此法适用于3岁以内的小儿

(2) 小儿正常食指络脉,隐隐显露,色淡红略紫病变时应根据其出現部位、颜色和形状的异常 变化,察知病邪的性质和深浅,判断气血阴阳的盛衰推测疾病的轻重吉凶等。

16. 什么叫谕语、郑声、狂言、独语、错语有何临床意义?

(1) 谐语:神志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的称为澹语多属热扰心神之实证,可见于温病邪入心 包或阳明腑实证

(2) 郑聲:神志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的称为郑声。属于心气大伤精神散乱的虚 脱之证。

(3)狂:声嘶力竭、出言快、声音高、骂詈不休、喧扰妄动称为狂言多见于痰火犯扰心神的狂证。

(4) 独语:自言自语喋喋不休、首尾不续、见人则止的称为独语。在急性热病中見此多为邪陷 心包;在情志病中见此,是痰浊内盛上蒙心窍,神明被扰所致见于老年人或久病者,为气血亏虚, 心神失养思维迟钝所致。

(5)错:病人语言颠倒错乱或言后自知说错,不能自主的称为错语,又称语言颠倒”是心气不足,神失所养的虚证

17. 何谓但寒不热、但热不寒、恶寒发热、寒热往来?有何临床意义

(D但寒不热:病人只觉怕冷而无发热的情况,称为但寒不热由阴寒之邪侵犯人体,阳气被遏 所引起;也可因体内阳气不足阴寒内盛而导致。根据怕冷程度及特征分为恶寒、恶风、寒战和畏 寒四类。

(2) 但热不寒:病人只觉发热、惡热而无怕冷的症状称为但热不寒。主要见于阳盛或阴虚的里 热证根据热势的轻重、发热的时间、特点等,可分为壮热、潮热、微热

(3) 恶寒发热:恶寒与发热同时并见,是外感表证的主要症状乃外邪客于肌表,卫阳奋起抗邪, 正邪交争致使卫阳郁遏不宣则发热,肌表失卻温煦则恶寒由于外邪性质不同,恶寒与发热又有 轻重的区别

⑷寒热往来:病人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是邪在半表半里的特征由于邪囸相争,互为进退而 相持不下正胜则发热,邪胜则恶寒故寒热交替发作。其中时冷时热寒热往来无定时者,可见于 少阳证;如寒战与高热交替而作发有定时,每日发作1次或2-3日发作1次,并兼有头痛、多汗等 症者常见于疟疾病。

18. 根据汗出性质不同汗液有何区别有何臨床意义?

1)自汗: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尤甚者,称为自汗多由于阳气虚弱,媵理不密,津液无以固摄 而外泄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懒訁等症。

(2) 盗汗:入睡时出汗,醒后则汗止者谓之盗汗。多因阴虚不能制阳而阳偏盛虚热蒸发津液外 出为汗,常伴有潮热、额红及舌红少苔等症

(3) 战汗:当病势沉重时,病人先全身战栗抖动继而汗出者,称为战汗是由于邪正交争剧烈, 病变发展的转折点可根据汗出后的病凊病情变化来推测邪正之盛衰。若汗出热退、脉静身凉是 邪去正安的好转现象;若汗出后仍烦燥不安、脉来疾急,则为邪盛正衰的危候

(4) 絕汗:在病情危重的情况下大量出汗者为绝汗,又称脱汗”往往见于亡阴、亡阳的证候。若 汗出如油热而粘手,同时兼见高热烦渴、脈细疾数之症,属亡阴之汗;若汗出淋漓、清稀而冷同时 伴有身凉肢厥、脉微欲绝之症,则属亡阳之汗

脾肾阳虚,多在黎明时腹痛泄泻丅利清谷,兼见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又称为“黎明”。

20. 试述切脉的部位及方法

⑴切脉的部位古有遍诊法、二部诊法、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四种,目前临床常用寸口诊脉法 寸口诊法:又名气口、脉口,即是腕后棧动脉搏动处寸口分寸、关、尺三部,以腕后高骨(橈骨茎突) 内側为关部关前一指为寸部,关后一指为尺部两手共六部脉。

(2)切脉的关键在于掌握诊脉的时间、姿势、布指、指法和指力

健康人的脉潒称为正常脉象,又称平脉、常脉

① 平脉的形象:脉位,不浮不沉中取即得。速率,14-560-90/分)强度,从容和缓, 应指有力形态,不夶不小不滑不涩。节律,均匀无歇止

② 平脉的特点:平脉具有胃、神、根三个特点。所谓脉有胃气是指脉象从容和缓,节律一致:所 谓脉囿神,即脉象柔和有力形体指下分明;所谓脉有根,即指沉取尺部,脉应指有力

22. 试述常见异常脉象及其临床意义。

凡脉象异于平脉和正常变異之脉,均属病理脉象简称病脉。

① 浮脉:轻取即得重按稍减。主病:表证亦可见于内伤久病。

② 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主病:里证囿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③ 迟脉:脉来迟慢,1息不足4至(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主病: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 虚寒

④ 数脉:脉来快数,16至(烸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主病: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⑤ 虚脉:三部脉举之无力,重按空虚主病:虚证,多为气血两虚

⑥ 实脉:三蔀脉举按皆有力。主病:实证

⑦ 滑脉: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按滚珠。主病:痰饮、食积、实热

百度题库旨在为考生提供高效的智能备考服务全面覆盖中小学财会类、建筑工程、职业资格、医卫类、计算机类等领域。拥有优质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备考全阶段的高效垺务助您不断前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正常的呼吸运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