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银河英雄传说vi》?

如何评价《银河英雄传说》?
6月9日删除引用部分。抱歉我没有正确描述,我发问的目的,除了反驳喷子之外,更主要的是希望了解这部小说在大家的心目中是怎样一种定位。谢谢大家。事情起因于一篇“崖山后无中国”的文章被转发到知乎来了,这种文章当然被喷的体无完肤,然而里面引用了一句银英07年译文版的台词,于是有人狠喷了一顿银英,于是我想知道这部小说在知乎上的评论如何。
按时间排序
你如果喜欢莎士比亚笔下那种情感丰富的人物,或喜欢三国演义里跌宕起伏的澎湃剧情,那你会喜欢银英;但如果你喜欢研究自然科学或统计数字,或喜欢屠格涅夫(自然)、柯南道尔(推理)等的写法,那你会说,别TM逗我了------------总结:这是一本特点很鲜明的畅销读物,类似圣斗士的巨舰大炮版。
如果没读过科幻小说,没法评价《银英》如果只读过科幻小说,还是没法评价《银英》所以我建议想要评价《银英》的朋友先读一下这两部作品: 系列 系列
网络言情有没有比琼瑶阿姨写得好的?可能有吧,但是,他们都是琼瑶阿姨的学生,或者学生的学生,学生的学生的学生……网络长篇有没有比《银河英雄传说》写得好的?请参照上一段。
还是蛮赞同@lushark的回答的,我感觉自己的口味就属于银英、三国这些作品的反面。银英看了五本,感觉情节平淡,人物塑造扁平化,书中谋略也没有让人产生紧张感与惊艳感。可能跟翻译也有关系吧,总之看到第五部实在看不下去了,但我又有轻微强迫症,看一个故事不看完就会心心念念,后面的情节看动画总算看完了。三国也一直没看,因为一想到诸葛亮各种开挂,开到最后又不能改变历史的大方向,再强行往回扭,就没有看得动力了。大家都要和科幻经典比较,正好我也看过基地系列,最喜欢基地系列第一部,每次谢顿危机接踵而来,又每次在最关键的关头才会度过。虽然知道背后有谢顿定律在运作,但不由自主和当前的舞台上的主人公一同担心紧张,感觉好像见证了一个罗马帝国的兴起。但是以后的基地后转就没那么喜欢了,频繁的出现主人公的长对话,对话的内容也一直是自己选择盖亚的是否合理,就像车轱辘话一样。冰火也是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了,虽然里面也有不少开挂人物,但是里面人物命运的残酷性又让我觉得非常真实,再加上低魔的特性和POV的写作方法,每次看小说就像沉浸到了那个宏大世界一样,非常刺激和过瘾。总之这只是我个人的口味和看法了,如果有意见欢迎交流。
银英的构架个人感觉有点单一,至少我高中看时候更多的是民主国被帝国打,杨解围…如此一个反复的循环……一个偌大的银河攻防战写的有点薄……不过这也不能怪田中,毕竟全联盟上下就一个杨威利(先寇布什么的算勇将,不能算智将),帝国那边莱因哈特手下可以说无弱将……黑色枪骑兵 帝国双璧 铁壁……当然还有吉尔艾菲斯(老实说看小说到现在哭的最伤心的两次一次是他 一次是史东)……我严重怀疑这是开始老贼自己填的坑然后硬着头皮埋上造成的(现在也是)不过抛开这点不谈,银英绝对是一本很赞的书……尤其是当你蜕开这些表面的厮杀去感受老贼那种历史的变迁感时候,你还是不得不佩服田中的……佩服他对民主和专政的思考,佩服他对于男人浪漫的解读……还有就是除了马丁之外下手之狠……
反正看完这本书我从一个愤青变成了一个对政治淡漠的人
那些说不好看的人能不匿名么?我翻了一遍答案,说不好看的都统统匿名了,至于这样么?银河英雄传说的人物刻画的确有脸谱化痕迹,剧情也的确不像现在的小说那么绕,可我之所以喜欢银河英雄传说也正因为如此。那些明知自己的信念很幼稚却依然坚持的人,那些事实上不可能实现的理想,吸引我的正是这种超现实的美好和那些角色明知不可为却如飞蛾扑火般决然的悲壮。
还好吧,我也看过,也喜欢杨,也喜欢那句,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挺可惜莱因哈特的悲剧,也就这样吧,那时候应该算经典,现在的人看起来也就一般就像开了修真大道的萧潜,飘邈之旅刚出的时候欲罢不能,再后来,各种神套路小说出现创世纪的大神罢了。代有才人出,拍死前浪罢了。
末世情结,流浪情结,寂寞情结,热血情结,英雄美女,悲剧情结……作为一部开时代的作品,后人何必苛求太多
一群80后情怀党也是够了。无论如何讲,银英放到现在就是落伍了,就像当年诛仙红极一时现在也被淹没了一个道理。当然要是非要和金庸比和三国比我也没意见,可现在的年轻人有多少还会主动去买这些书看?还有说网络小说是银英的同人的同人的,的确网络小说大部分不如银英大部分是垃圾。可这个说法表明了正如我不了解银英一样你们不了解网络小说到底是什么,那就别自己竖靶子。就这样。
mark。写个读后感
说“被目前中国大部分网络小说秒杀”和“普及‘银河英雄传说是动画片”的互喷……在一起在一起
“银河英雄传说这种书,真正看过的人都知道完全就是垃圾,除了稍微长点一无是处,不要说文学手法,连最基本的剧情都是屎一样的屎,绝对被目前中国大部分网络小说秒杀,我从来没看过这么能意淫的小说,主角光环太夸张了吧,你丫高达seed也就一个人打几十个,他两个主角无论怎么打仗反正永远不会输,一看到要打仗就知道结局是什么了简直毫无看下去的念头。这部小说垃圾的简直不像日本人写的,唯一出彩点就是他的动画拍的还可以,给他拉了大量的知名度。而你居然在这跟我普及‘银河英雄传说是动画片?你又给我涨姿势了’这说明这个世界上,对问题一知半解,满瓶不晃半瓶晃的你这种典型还是存在的,你说你评论了这些东西除了刷点你那存在感和出来丢人之外,还有什么用?我呼吁大家都来看看这种人的主页,看看他多少个赞”。全文就说对了一句“这说明这个世界上,对问题一知半解,满瓶不晃半瓶晃的你这种典型还是存在的”,这句话用来说原po其实刚好要说拿基地星河之类的来搞个大新闻批判下银英也就算了,好歹是同级别作品,拿国内网文压银英,很多东西都是银英同人的同人啊,这原po主是真的没看过几本书吧。。。
神作开头,烂尾结束,可惜可叹。宇宙、英雄、这两个词就让无数少男好女寄予了一切。
我还以为在这个讲“情怀”的时代田中芳树的作品会更受欢迎才是呢。以一人之力左右星河政局——《银河英雄传说》以一人之力光复沦陷之国——《亚尔斯兰战记》我真是想不到更浪漫的开篇主线设定了。这种开篇大局的起势,收线难度少说要比铺线难度高十倍,后续发展需要充分的前期准备和极强的笔力支撑,因此极其容易坑。田中至少能做到完一篇而坑系列,回收了大部分的线。大家回头看看知乎上呼声挺高的国内某系列,管挖不管埋,资金问题多半是借口。同时,田中的作品具有典型的古希腊悲剧风格——英雄之力,可以影响得了“局”,却动摇不了“势”。这一点也体现在了他在文中对策略部署的描述上。田中书中“以弱胜强”、“以少敌多”所用的战术,大多是依靠主角人物着眼于不为常人所注意的点,借形势之力得以制衡一时。所以很多人批田中就是批他故弄玄虚,所谓的奇士妙策,结果都是些简单到上不了台面的小伎俩。但就像诸葛亮的《隆中对》,在上帝视角的读者看来不过就是前情提要、后期预告,但是对于局中人而言,这一切都是罩于迷雾之中的,能审时度势就已经是大智了。田中吃亏就是在没用POV视角,看上去就少了些博弈的过程,结果就像是主角光环。要是《冰与火之歌》把小指头作为主角视角,不也就成了《落魄少主要称王》,其他势力看上去脑子都少了根筋。另外,作为深受中国史,尤其是三国史影响而诞生的作品,《银英传》和《亚尔斯兰》对于中国读者而言还有更深的意味。你能在莱茵哈特对阵杨威利之间看到喻亮合鸣,能从达龙身上看到诸多名将身影,由一见百,因此对人物有更深的理解,这也是读者对《银英传》里的人物印象深刻的原因。这是大部分国内读者在不了解西方历史情况下所无法从《冰与火之歌》中得到的乐趣,所以不起些外号我们连人都记不住。
-一、传播模式的革新银英传诞生的年代,在日本,有一种玩意儿叫「传真机定阅」。你可以付钱给某一个人,他每天写一段连载,传到你家的传真机上。说「银英传」是「网络小说」,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荒谬对比。是的,「银英传」是很有「网络小说」的范儿,它也是我知道的,网络前时代,最後一次「传统电信科技发明」下的文学创新模式。银英传不是独一无二(那时代日本有不少文学创作都是这种模式下的产品)。但「银英传」,容我再重覆一次,它确实很有「先验」的高度。用这种方式完成那么可怕的厚厚一大叠书,得有多大的气力?八零年代,可是电脑前时代呀,我一直猜那田中传的,是手写謄稿,若真是一张张的稿纸,那些忠诚的小说订阅户,买的那传真机用纸,估计得用小卡车装来……。二、太空版的三国演义众所周知,田中是中国历史迷,写奔流一类极细分的人物故事。因为毫不掩饰的深爱之情,加之有极强的中文阅读翻译能力,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相信谣传所指,田中是华侨身份。一个酷爱三国演义的日本(华裔?)作家,这形象多金贵?在银英传中,一直是帝国和同盟的两国抗争,加上商人费沙。就在费沙被无效化的时候,杨十三舰队又进占了伊谢尔伦要塞……。读者们不用太去分析,也能看出田中的努力,好家伙,真要写成三国演义不行。这个三国味道,尤其在杨威利死后,尤里安的孤军奋战不止,更显浓重。其实,放眼八零年代的日本作家,不管是架空的田中,还是像司马辽太郎一类的脑补历史人物故事,在在都能找到三国演义的影子。身为华人文化圈,正统华人血统的我们,不喜欢日本人写的银英传,委实是一件难以想像的事。当然,若你是大陆网络上常见的「政治敏感病」患者,又另当别论了。(必在各位网络爱国份子的眼中,三国演义的战场描述,打仗的过程,一样可笑到爆吧?)三、接地气的政治空想。说到政治敏感病,现在的大陆X民,把龙应台,把田中一类作家的文字,嘲讽到苦大仇深状。这通常是某论坛上一两篇文字始作俑者,然后,徒子徒孙们如获至宝,捡三两支字片语,开始光速传播,一刹时,全部成了野火集和银英传的专家。说来无不咬牙,一副恨不能食其骨的嗔目狀。看来委实可笑。其实田中在银英传中要处理的政治议题,无非几点,不管写的有多幼稚,他指出的几个重点,你很难去反驳:其一、专制政体是非常有效的,但,专制政体的英雄,比如罗严克拉姆,都是「生殖器关系」的污秽产物,罗严克拉姆对自己姐姐被送入后宫一事,梗梗於心,就是最大的难解之题。而银河帝国皇帝谱系中,出了许多神经病的疯子,也是「生殖器关系」的不可避免。其二、专制政体的不安定性,远较民主政体为烈。層出不窮的毒殺暗殺,反叛動亂,幾無寧日。表面上民眾逸樂,生活安定,其實整個帝國,如懸危卵,只因是寡頭統治,所以隨時都有瓦解可能。其三、民主政治是低效而无能的,掌握民心的政治家,相对於专制政体的明君,更像是祸国秧民的败类,这是整本银英传中一再肯定的事实。面对高效的专制政治,民主不堪一击。可是杨威利宁可守护失效的民主,也不愿意自由行同盟被帝国化。为什么?杨威利整本书都在阐述他的逻辑和理念,他即使身在自由行星同盟,不知道帝国宫廷内幕,他也总是能猜到帝国会发生什么可怕的情事。而他的预言能力,是来自於他的历史专业。人类总不能从历史中学到该学的东西,若你学到了,你自然会有杨威利一般的坚定理念。专治独裁比民主恐怖亿万倍。其四、银英传中,细致地表现了日本人对於二次大战的重大反省:民主最可怕的一件事,就是追求军事上的胜利,一旦军国化,可能会比专制政权更恐怖。所以杨威利不会利用自己的军事天才,刻意地扩大战果,或是直接追求军事政变,要求更大的权利,来巩固自己的战果,一再地退让,让权,甚至失败,看来都叫人扼腕不止。要知道,整本银英传的主要读者是日本人。一个日本的作家,写出银英传这样的书来,不可不谓真诚。(大陆网络X毛们讥嘲银英传,殊不知,银英传正是他们梦昧以求的「日本人反省」。)总之,不管你怎么骂,上面这四点,确实有一定的公允,很难叫人反论。四、海量到无法想像的人物塑造。银英传中有段文字,是田中自述,他说他把日耳曼民族的名字几乎全用光了,再找不见帅气俐索的贵族名字可套,后来,是田中书友会的一群妈妈桑,拼命为他作後盾,给他挖资料,写各种材料建议,才让他不致於受困。说到人物之众多,海量角色的银英传,若你看过动画,那罗严克拉姆王朝开会时,是满满一屋子人,而那些还只是皇帝的少数亲信。更不要说银英传还有行星同盟,以及费沙等等。海量的人物,个个人物鲜明,各种有趣的故事信手捻来,就一个杨舰队,上到军官,下到陆战队,无不叫人爱不释手,说实说,在人物的塑造上,能与田中比拟的作者,我看了一辈子,只能举出一个金庸,人海战术呀,个个角色活蹦乱跳,若要再勉强一些,还有马丁。可马丁哪有田中写作的速度呀?五、中产阶级妇女的挚爱。因本的架空小说多如牛毛,我知道的较鼻祖作品,比如有「绀碧的舰队」,讲述山本五十六被击落後,重新转世到一个新的世界,重获第二次机会,要把二战打下去。说意淫二字,实是不理解日本这些架空小说的写作,整本绀碧的舰队,二世山本五十六的唯一目的,就是「让日本不败」,有极强的宿命观在,作为立世的文学作品,它的逻辑,并不是那样的荒谬不可及(比起大陆架空网文,可要好一千万倍不止)。说回银英传,因为当时的日本消费文学中,类似的架空作品数量已是喷发状态,多不可胜数,加之多有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指涉,叫人看来发腻。所以田中作品问世时,所面对的日本读者,并不是太容易侍候的一群,他又是个新作家,所以处境不可不谓艰难。当今大陆大多读者不知道的是,银英传当年在日本的读者群中,有许多都是日本的中产阶级家庭妇女。换言之,杨威利准将,创造了一群巨大的粉丝群,这些令人想像不到妇女读者,不但成了科幻爱好者,也接受了军事战争,遍及银河战火的故事架构。那该有多难。这样的奇事怪事,其实正与上述第四点不无关系。妇女读者们,正是被田中笔下鲜明的人物给吸引了,陷溺其中而不可自拔。所以银英传有其特殊的高度,它的死忠读者,与其它军事类的架空小说大不同矣。六、说结论吧。银英传如何评价?田中的如椽之笔,不但写就了银英传这样一本旷世奇书(还是吓人的处女作),里面铺陈了叫人瞠目结舌的奇幻剧情,而表述的重点,更是血淋淋的现实政治,整一个更梆梆的玩意儿,却能吸引在家带娃的中年妇女?多少年的长篇连载,不离不弃。(这样的影响力,甚至漫延到港中台等境外地区。)而在同一时间,田中还启动了亚尔斯兰战记,创龙记,还有一堆大部头的写作。这是多不可思议的超能作家呀。要像题目描述一般,拿来跟大陆网络小说对比?到底是谁家的傻娃,哪来这么傻的脑子?那不是拿鸡脚比桌腿吗?-
不喜欢,可能很多人觉得人物丰满 场面宏大,但我觉得他干嘛非要搞成科幻题材,搞到银河级别的,和那个三体一样,是不是亚洲作家通病,科幻不写出太阳系,那就不宏大不震撼了,放在一个虚构的大陆那样写没问题,到了银河那级别了,那跨度可比罗马帝国到大英帝国大多了,怎么战斗模式都没更新的,生活模式思维吃喝甚至于政体都和现在一样,和三体一毛病,细节不讲究又特喜欢搞宏篇巨制,就架空历史小说来说,我觉得未来题材的别碰科幻这档,直接些巨龙世界多好,
97年高一的时候看的银英全本,那是我们这代人在实体书上看银英,漫画书上看金田一柯南的时代,“第一次亲密接触”这种和网络有关的书在我上大一的时候才出现,你说银英在我心中什么地位
(●?ω`●)机场候机楼手机码字,话说早班机真的要死要死诶ヽ(?Д`;)?高一的时候第一次读银英,然后一口气读到提督被傻屌地球教徒暗杀,心里难过的那一个星期都不好受,然后就看不下去了就会重新翻开第一页重新开始。然后就陷入死循环了,直到去英国读书时从希思罗机场一口气看完,心里还是很难过。我才不会说我喝红茶完全是因为提督呢(傲娇脸
十分赞同楼上答案的情怀论。以下也来自《银英》:那些星星经历过数亿年,数十亿年的生命。早在人类诞生之间就一直闪烁着光辉,在人类灭绝之后,他们仍然会继续绽放着光芒吧?人的生命连星星一瞬间的光辉都不及。这是自古以来人们就明白的事情。然而,认识到星星的永远和人世的一瞬的是人不是星星。 总有一天,你也会明白的。明白人了重视瞬间的燃烧甚于冻结的永恒。明白一瞬即逝的流星的轨迹将会深刻于宇宙的深渊和人们的记忆当中。这段话对永恒与一瞬,人与宇宙的思考,给我初中读到“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时候的感觉一样震撼,来得更加细致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6月9日删除引用部分。抱歉我没有正确描述,我发问的目的,除了反驳喷子之外,更主要的是希望了解这部小说在大家的心目中是怎样一种定位。谢谢大家。事情起因于一篇“崖山后无中国”的文章被转发到知乎来了,这种文章当然被喷的体无完肤,然而里面引用了一句银英07年译文版的台词,于是有人狠喷了一顿银英,于是我想知道这部小说在知乎上的评论如何。
还是蛮赞同@lushark的回答的,我感觉自己的口味就属于银英、三国这些作品的反面。银英看了五本,感觉情节平淡,人物塑造扁平化,书中谋略也没有让人产生紧张感与惊艳感。可能跟翻译也有关系吧,总之看到第五部实在看不下去了,但我又有轻微强迫症,看一个故事不看完就会心心念念,后面的情节看动画总算看完了。三国也一直没看,因为一想到诸葛亮各种开挂,开到最后又不能改变历史的大方向,再强行往回扭,就没有看得动力了。大家都要和科幻经典比较,正好我也看过基地系列,最喜欢基地系列第一部,每次谢顿危机接踵而来,又每次在最关键的关头才会度过。虽然知道背后有谢顿定律在运作,但不由自主和当前的舞台上的主人公一同担心紧张,感觉好像见证了一个罗马帝国的兴起。但是以后的基地后转就没那么喜欢了,频繁的出现主人公的长对话,对话的内容也一直是自己选择盖亚的是否合理,就像车轱辘话一样。冰火也是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了,虽然里面也有不少开挂人物,但是里面人物命运的残酷性又让我觉得非常真实,再加上低魔的特性和POV的写作方法,每次看小说就像沉浸到了那个宏大世界一样,非常刺激和过瘾。总之这只是我个人的口味和看法了,如果有意见欢迎交流。
&p&之前明明决定在知乎上不答这种问题的,但是毕竟关于银英的反击力量比起金庸的反击力量似乎弱了很多啊,不得不努力贡献一下添砖加瓦才行。&br&&br&&/p&&p&本来我也琢磨要不要反驳一下题主引用的观点,不过后来觉得“都是屎一样的屎”这种话如果反驳也蛮辛苦的,既然题主也说了只是想知道知乎用户对银英的评价,我就简单说说我对银英的评价好了。&/p&&br&&p&银英到底是一部怎样的小说呢?它是一部科幻小说吗?或是一部战争小说?还是一部幻想史诗?我个人不倾向把银英归类到科幻小说中,即便要归类,也应该把它归类到软科幻中。所以用银英对比《基地》或是《海伯利安》并不一定合适。我自己是硬核科幻小说粉丝,银英在科学上的设定是比较简单粗糙的,而人与科技的关系也不是它所表达的核心。&/p&&br&&p&说它是一部纯粹的战争小说也不确切。关于描写战争的小说,要说也是不缺的。我读书有限,能提起来的也就是《战争与和平》、《辛德勒名单》、《安妮日记》等。如果把银英拿来比较这些作品,无疑是浅薄的。毕竟现实的残酷往往让人感到更为厚重的沉痛。&/p&&br&&p&真要说的话,银英其实应该同《三国演义》进行比较,虽然它的文学价值肯定不如《三国演义》,但是银英的叙事风格很有《三国演义》的味道。田中大神自己也多次提及他对《三国演义》的推崇与喜爱。在银英故事中,读者不难发现很多向《三国演义》致敬的桥段,比如“铁壁缪拉”的四换旗舰很明显在致敬合肥之战中的张文远(《风云篇:巴米利恩》)。(评论中有提到是致敬滑铁卢战役中的内伊,可能是我的谬误) &/p&&p&------------------------------------&/p&&p&评论中 &a data-hash=&a20d3c6e461ff88ab8ab1e& href=&///people/a20d3c6e461ff88ab8ab1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BHEscaper& data-tip=&p$b$a20d3c6e461ff88ab8ab1e&&@BHEscaper&/a&介绍了&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Masters_of_Rom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asters of Rome&i class=&icon-external&&&/i&&/a&这部作品,我本人没有看过,从wiki的介绍来看应该是更贴近现实政治的历史虚构小说,如果有兴趣的朋友请去看看!&/p&&br&&p&我个人认为,银英同《三国演义》相似,是一部历史群像小说,只是它的历史是虚构架空的而已。虽然因此银英失去了历史还原这一文学作品的加分项,但这并不妨碍银英以古希腊的悲剧手法严肃地探讨个体在战争中的无力与悲哀,并且塑造众多个性鲜明、饱满的人物形象。&/p&&br&&p&原题中作者引用的评论中关于“不像日本人写的”我不知道是基于什么理由进行的评价,我倒恰恰认为银英是非常典型的日本式小说。日本、中国和欧美文学之间有巨大的写作习惯和手法上的差异,这些差异在近年来正在逐渐被打破。片面一点来说,日本文学延续了中国古典文学中见微知著的特点,更讲究通过形式化的方式和细致的描写塑造人物。这种特点在银英对人物的刻画上非常常见。无论是莱因哈特的霸者形象,还是杨威利的绵里藏针,田中大神都很擅长通过一些固有的印象将人物的主要性格凸显出来。&/p&&br&&p&@孟德尔 老师已经分析过,银英有很多缺点。我也再补充一点点,银英对于政治格局的刻画也是很单薄的,即使是政治寓言,“效率的独裁”和“失效的民主”之间的博弈也确实过于刻板和浅薄了。但是,银英不是一部科幻小说,也不是一部政治小说,它的一切内容都是为刻画人物而服务的。你可以说我不喜欢以刻画人物为核心的小说,所以我不喜欢银英;但你不能说银英刻画的人物浅薄。&/p&&br&&p&如果仔细读过银英,你会发现桀骜不可一世藐视世间一切权威的莱因哈特曾经因为一位格林美尔斯豪简提督借年老和平庸刻意隐藏的睿智和善意感到过动摇、质疑过自己的价值观(《千亿星辰、千亿光芒》);而平素总是无可无不可杨威利曾经勇敢地面对权威和生命威胁毫不退缩地正面反击(《黎明篇:第十三舰队诞生》);和各种女性有着露水关系的先寇布有过真心爱过的女人(《千亿星辰、千亿光芒》);“干冰之剑”奥贝斯坦对自己的爱犬照顾的无微不至(《雌伏篇:振翅待飞的秃鹰》);战场上令人畏惧的“疾风之狼”米达麦亚会因为失去挚友流下眼泪(《回天篇:无休止的安魂曲》)……这些人物一方面具备脸谱化的特征,同时也能表现出复杂的其他性格。这些人物在舞台上共同演出,迸发出火花,交织成一张命运的网,让读者既为他们感到共情,又能多少对于“专制”与“民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与思考,我觉得作者田中的目的大概也达到了。&/p&&br&&p&柯南道尔曾经写道“小说乃避世消愁的唯一途径”,我个人非常认同。虽然小说可以承载很多重要的文化内涵,比如《红楼梦》或是《悲惨世界》,但不意味着这些小说易于阅读或是老少皆宜,但网络小说大多流于俗套,就更难有精品。就我个人而言,如果纯就消遣而言,比起很多网络小说千篇一律的爱情、打斗和自我认知题材,银英这样既能让人叹息,也能让人破颜一笑,还能多少树立点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的小说,还是有其存在价值的。&/p&&br&&p&田中芳树是少见的日本左翼作家。他撰写的一些中国历史小说(《红尘》、《奔流》)或是评传作品(《中国武将列传》),无一不是建立在详细了解中国某一时期的历史后融入独特人物个性或观点而写成的作品,字里行间也都透露出作者对中华文化的向往和认可。他在《中国武将列传》的前言中专门提到关于中国文化是日本文化起源的观点。而对于战争,田中也持反思态度,除了银英作品自身浓郁的反战争情绪以外,他在不同的场合都发表过反战言论。相比之下,无论是日本一些拼命为右翼军国招魂的作家,还是国内一些对自己文化背景都不甚了解就动笔写作的作者,田中确实是很优秀的作家。当然,在这个幸运的和平时代下,他可能最终不能成为一位在世界范围内被认可的文豪,但这并不妨碍我喜欢他的作品和他笔下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p&&br&&p&最后说上一点我和银英的缘分。&/p&&br&&p&上高中的时候参加过学校的动漫社,有学长推荐这部作品。当时完全读不下去,看了大约几章就扔在一边。直到高三时才重新捡起来好好阅读,结果直到今天银英也被列入我每年重读一次的书单当中。高中时因为受到银英影响,作文中描写人物的水平有很大提高,多少得到过老师的鼓励,所以一直也很喜欢银英。&/p&&br&&p&出国学习期间,我亲眼见证了不同的政治形式,也逐步形成了一些自己的价值观。虽然银英中的一些观点可能以政治学的高度来看有点幼稚,但还是有一些非常有意义的内容直到今天也依然并不过时。“征途是星辰大海”只是一种情感上的激情,但杨威利的一句话我至今依然会时常拿来与持不同观念的人说道一番。&/p&&br&&p&&i&所谓的英雄,到酒吧去要多少有多少。相反的,在牙医师的治疗台上可一个也没有。&/i&&/p&&br&&p&我前几天刚去拔了智齿,真的,真的是很可怕啊。&/p&
之前明明决定在知乎上不答这种问题的,但是毕竟关于银英的反击力量比起金庸的反击力量似乎弱了很多啊,不得不努力贡献一下添砖加瓦才行。本来我也琢磨要不要反驳一下题主引用的观点,不过后来觉得“都是屎一样的屎”这种话如果反驳也蛮辛苦的,既然题主也说…
我最后一次看银英应该已经是十二,三年前的事了。 &br&&br&但我记得费雪不幸战死于第二次回廊之战黑色枪骑兵的莽撞突击之下。 &br&&br&我记得姆莱自愿背负污名来为尤里安清除障碍。 &br&&br&我记得派特里契夫为了给杨争取脱逃的时间用身体堵住舱门。&br&&br&我记得先寇布受了致命伤后豪言“谁想成为华尔特冯先寇布一生中最后杀死的男人。” &br&&br&我记得得知噩耗后卡介伦悲凉的叹息,波布兰无奈的逃避,以及菲列特利加处崩溃边缘的平静。 &br&&br&我记得比克古与邱吾权为了民主主义最后的举杯。 &br&&br&我记得梅尔卡兹在终战的最末带着侠气与醉狂死得其所。 &br&&br&我甚至还记得阮文绍是贪功冒进中伏败亡,伍兰夫是给败军断后光荣战死,波罗丁是弹尽粮绝后饮枪自尽。&br&&br&然后有人告诉我,能塑造出如此规模人物群像的杀人王田中《银英传》被国内众多网文们秒了……&br&&br&那金老爷子的《鹿鼎记》和乔治坑坑马丁大爷的《冰与火之歌》也就一起被秒了吧……
我最后一次看银英应该已经是十二,三年前的事了。 但我记得费雪不幸战死于第二次回廊之战黑色枪骑兵的莽撞突击之下。 我记得姆莱自愿背负污名来为尤里安清除障碍。 我记得派特里契夫为了给杨争取脱逃的时间用身体堵住舱门。我记得先寇布受了致命伤后豪言“…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valar morghuli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河英雄传说战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