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owai吉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大学是啥意思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_百度百科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本专业培养适应计算机技术在企事业单位中发展、应用的需要,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数据库等常用软件应用能力、基本应用能力,能够在企事业单位相关部门从事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软件应用等计算机相关应用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专业高等应用型人才,实现“一张文凭,多种证书,一技之长,一专多能,品学兼优”的培养目标。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计
算机应用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维护与维修、行业应用软件、平面图像处理、广告设计制作、、计算机网络及、与维护等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1]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基本规格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政治思想规格
掌握、、和“三个代表”思想的基本原理和精神实质;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良好的和敬业精神,热爱计算机网络工作。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文化规格
具有较强的;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
外文资料,能用外语进行日常的会话;系统掌握(高等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硬件管理和常用软件的应用能力、能够不断适应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式;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计算机应用的合法性有明确的判断能力。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专业规格
具备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操作、管理、维护能力,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初步设计和使用能力,具备熟练的能力;具有利用所学的高级语言编写一般应用程序的能力,具有网络的基本应用能力,具备图形、图像等多媒体处理技能。能够掌握在计算机管理和使用工作中涉及的法律法规,并进行应用。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身体心理规格
养成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习惯,具有强健的体魄,能够适应计算机网络应用工作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调节与控制能力,对突发事件能处乱不惊,并采用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结构介绍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知识结构
1、通用知识。通用知识是学习和掌握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的基础和工具,并对今后从事的计算机应用工作起辅助和支持作用。通用知识包括扎实的文化、社会科学和法律知识,以及、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等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
2、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从事工作的根基。专业知识包括、VisualBasic 、、、、网页制作等。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能力结构
1、基础能力:计算机相关高等数学的应用能力;基本程序设计能力;计算机系统管理和维护能力;外语应用能力;汽车驾驶能力。
2、专业能力:使用进行程序的设计、和维护能力;熟练使用办公自动化系列软件的能力;运用关系型数据库Visual FoxPro设计和应用的能力;利用语言编制一般视窗应用软件的能力;计算机多媒体素材的处理能力;综合性能力。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素质结构
1、思想道德素质。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有良好的敬业、创新意识。
2、。具有、程序设计、数据处理等理工科知识,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具有必要的哲学、法律、等人文社科知识,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3、。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操作各种常用应用软件;具有常用应用软件的安装、调试、使用和管理、维护能力;具有一般应用程序和的编写和使用能力;具有以业务知识为基础,专业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为标志的较高的业务素质。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介绍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专业骨干课程
本课程是必修的数学基础知识。针对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加强了数学软件的应用。包含4大模块:、、概率论。在微积分模块中包含了一元微积分、、多元、无穷级数、数值计算初步等内容。在线性代数模块中包含了、矩阵、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在概率论模块中包含了随机事件与概率、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等内容。
2、计算机应用基础
本课程是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入门课程。主要讲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及计算机的组成原理,(Windows和Dos)的概念和操作,Office办公软件Word、Excel、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以及的常用操作。
3、C语言程序设计
主要讲授的基础知识、C语言的基本概念、顺序结构程序设计、分支结构程序设计、循环结构设计、函数、指针、数组、结构、联合以及枚举类型、编译预处理、、文件等内容,掌握利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以及编程技巧。
4、计算机网络基础
本课程主要讲授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相关技术和实际应用。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概述、网络体系结构、技术、、网络中的传输介质、与Internet技术等。
本课程主要讲授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包括:、声音处理、影视处理、使用编辑合成软件将各种多媒体元素组合在一起。
6、操作系统原理
本课程主要讲授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主要内容包括、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输入/输出系统、用户与操作系统的接口及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授使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图形图像处理,通过对Photoshop软件的系统学习,使学生达到独立的进行、图像合成、校正和调节图像的颜色,并能制作简单的特效的学习目的。
本课程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网络安全的与管理的主要理论、技术及应用方面的知识。主要包括:网络安全概述、信息安全机制、密钥分配与管理、病毒及防治措施、系统攻击入侵检测、、WWW安全性、电子邮件安全、其他Internet应用的安全性分析、安全性等。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专业核心课程
1、Vf数据库应用
主要讲授数据库的基本原理,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关系型数据库的特点、基本运算、数据组成;以Visual Foxpro为实例,学习数据库的设计和开发,掌握数据库的应用。
2、VB .NET程序设计
本课程主要讲授VB .NET程序设计语言的、、窗体和基本输出输入、常用控件、工程和程序管理、应用程序的结构、菜单程序设计、窗体设计和文件处理等。
3、JAVA程序设计
本课程主要讲授Java的语言规范、Java的编程技术及应用,主要内容有:、、方法、数组、程序设计基础、、图形用户界面设计等,使学生掌握用Java进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4、网页制作
本课程主要讲授网站的设计、编辑、修改、上传,主要应用DreamweaverMX2004及FireworksMX2004。其中DreamweaverMX2004是网页编辑软件,讲授其表格、框架、层等布局工具及超链接、CSS样式等相关知识, Fireworks是图形/,主要讲授静态图片的制作、处理及简单动态图片的制作。
5、FLASH动画制作
主要讲授网页Flash的使用方法,使学生掌握这一交互式动画设计工具,并能够利用它将音乐、声效、动画以及富有新意的界面融合在一起,以制作出高品质的网页动态效果。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施措施
本专业课程体系是在计算机应用的迅速普及和飞速发展的形式下,根据计算机应用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的需要和对高等职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正确定位,以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的原则为指导而制定的。
(一)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根据本专业从业人员的实际需要设置课程;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知识传授以必需、够用为度,能力培养以有针对性和可持续发展为重点,以素质教育、能力培养为根本。开设必要的选修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学时分配上向实践课倾斜,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专业课程实施过程中,在部分课程中安排了集中课时进行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要求全部专业课必须采用电子教案和CAI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设置专业选修课,每位学员从3门课程中选修2门,以扩展专业知识;设置公共选修课,每位学员应从中选修4门,以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主要课程
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基础、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结构与、与技术、计算机网络原理、工程经济、汇编、VB. net程序设计、应用、计算机网络与网站建设、Delphi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图形图像应用处理()、动画制作、微型计算机安装调试维修、办公室软件应用操作、计算机辅助设计。本专业主要开设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C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平面设计、VB程序设计语言、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3DS软件应用、网页制作、Visual FoxPro应用基础、工具软件等课程。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应用领域
1.科学计算(或称为数值计算) 早期的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科学计算仍然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如高能物理、工程设计、地震预测、气象预报、航天技术等。由于计算机具有高运算速度和精度以及逻辑判断能力,因此出现了计算力学、计算物理、计算化学、生物控制论等新的学科。
2.过程检测与控制 利用计算机对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某些信号自动进行检测,并把检测到的数据存入计算机,再根据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这样的系统称为计算机检测系统。特别是仪器仪表引进计算机技术后所构成的智能化仪器仪表,将工业自动化推向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3.信息管理(数据处理) 信息管理是计算机应用最广泛的一个领域。利用计算机来加工、管理与操作任何形式的数据资料,如企业管理、物资管理、报表统计、帐目计算、信息情报检索等。国内许多机构纷纷建设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MIS);生产企业也开始采用制造资源规划软件(MRP),商业流通领域则逐步使用电子信息交换系统(EDI),即所谓无纸贸易。
4.计算机辅助系统、制造、测试(CAD/CAM/CAT)。用计算机辅助进行工程设计、产品制造、性能测试。②办公自动化:用计算机处理各种业务、商务;处理数据报表文件;进行各类办公业务的统计、分析和辅助决策。③经济管理:,公司企业经济信息管理,计划与规划,分析统计,预测,决策;物资、财务、劳资、人事等管理。④情报检索:图书资料、历史档案、科技资源、环境等信息检索自动化;建立各种信息系统。⑤自动控制:工业生产过程综合自动化,工艺过程最优控制,武器控制,通信控制,交通信号控制。⑥模式识别:应用计算机对一组事件或过程进行鉴别和分类,它们可以是文字、声音、图像等具体对象,也可以是状态、程度等抽象对象。
5.人工智能。 开发一些具有人类某些智能的应用系统,如计算机推理、智能学习系统、专家系统、机器人等,帮助人们学习和完成某些推理工作。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面向交通系统各单位、交通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部门、各类计算机专业化公司、广告设计制作公司、汽车营销技术服务等从事IT行业工作。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三级、计算机国家二级三级、管理、、等。
2014年计算机等级考试费用
考点:40元/科目,市考办:5元/科目,省考试院:35元/科目,合计:80元/科目
嘉兴报名收费:130元/人
一级90元,其它等级均为105元
严格按照鄂价费[号执行
各级别考试费均为80元
报名考试费每科次75元
收费标准按陕价费调发〔2000〕44号文件规定执行,按原相应级别笔试加机试标准收取
报名考试费为每人次85元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考试费均为115元/人
一级45元;二级、三级80元;四级45元
一、二、三、四级报考费每人120元
注:只通过(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0002)邓小平理论概论2门课程中一门的考生,须参加(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考试;
只通过(0003)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考生,须参加(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的考试。
只通过(0004)毛泽东思想概论和(000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2门课程中一门的考生,须参加(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考试。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自考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院所、企业事业单位、技术和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开发、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主要课程
电路原理、、数字逻辑、、、、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高级语言、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系统分析与控制、信号处理原理、通信原理概论等。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知名院校
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知名院校:燕山大学 青海大学(211工程院校),吉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 ,闽南师范大学,漳州二职校,华南理工大学(211工程院校),广西大学(211工程院校),郑州轻工业学院,,长沙理工大学,长江大学曲阜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211工程院校),,武汉科技学院,兰州理工大学,青岛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11工程院校),,南京工业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引进国内领先的四维创意项目公司制作体系,按照重点教学改革专业的最高标准对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开发体验室进行了全面的升级和扩张。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发展趋势
市场经济的发展、计算机应用的家庭化、普及化,的规模化,推动了计算机技术人才市场的发展,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计算机应用人才更是供不应求。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图书信息
书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出版社:; 第1版 (日)
丛书名: 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
平装: 282页
正文语种: 中文
开本: 16 ISBN:
产品尺寸及重量: 25.6 x 18.2 x 1.4 440 g
ASIN: B001GOQK8K
《》是基本应用能力学习的入门教材,共分为八章内容来介绍。以流行的Windows XP和Office 2003为基础平台,辅助网络基础和多媒体技术应用等知识进行编写。
内容涉及面广,能适应学生今后个性化的发展。以实际应用案例为主线,强调实践操作训练,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兼顾大纲的知识要点和教学要求。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全国排名
华南理工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重庆邮电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B+等(82个):苏州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内蒙古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南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湖南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江南大学、上海海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广西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华大学、南京邮电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大连交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黑龙江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武汉科技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汕头大学、天津科技大学、桂林工学院、兰州理工大学、浙江理工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华北电力大学、辽宁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深圳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五邑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连水产学院、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江苏工业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武汉科技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西安邮电学院、安徽工业大学、东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原工学院、西南大学、青岛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河北大学、兰州大学、湖北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北方工业大学、辽宁大学、西安科技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南昌航空工业学院、黑龙江科技学院、暨南大学、沈阳理工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
B等(91个):华南农业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中国民航大学、郑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太原科技大学、石家庄铁道学院、兰州交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西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武汉工程大学、重庆工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济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齐齐哈尔大学、大连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安徽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北工程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宁波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湘潭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东北电力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大庆石油学院、长安大学、长春工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重庆交通大学、上海水产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西华大学、福州大学、青岛理工大学、曲阜师范大学、中北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北京工商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山东经济学院、扬州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学院、东华理工大学、鞍山科技大学、贵州大学、北京联合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三峡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河北理工大学、西安石油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广西民族学院、华侨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安徽工程科技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陕西科技大学、温州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西安工业大学、烟台大学、安徽农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
C等(44个):名单略。[1]
..[引用日期]葛继平(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副教授)_百度百科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副教授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副教授)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葛继平,1979年生,江苏海安人。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快速施工桥梁抗震,高速列车与桥梁共同作用,测试技术与信号处理,损伤识别与安全评估。工作单位在。[1]
葛继平人物
研究方向:快速施工桥梁抗震,高速列车与桥梁共同作用,测试技术与信号处理,损伤识别与安全评估。
职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葛继平学习
02.07毕业于《建筑工程》专业学士
05.01毕业于《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硕士
09.01毕业于同济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博士
2015年-2016年 美国Nevada大学reno分校访问学者[1]
葛继平工作经历
2008年4月,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实习
2008年8月,上海市高架养护管理有限公司实习
2009年4月,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交通土建)任教
2011年9月,上海铁路局技术中心践习
葛继平工作成果
1.获得奖励
2009年同济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
年,2014年城建学院考核优秀
2013 校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2014 校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1]
2.主要教学经历;
讲授课程《桥梁墩台与基础》、《软基处理》、《地基基础》、《桥涵水文》、《基础工程》、《桥梁加固与维修》、《土木工程概预算》、《土木工程材料》、《测量学试验与实习》、《毕业设计》,《桥梁抗震与抗风》,《结构动力学》,《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方法》等
参与编写《墩台与基础》(王荣霞,彭大文。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8)第四章第五章。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5万,。(项目负责人)[1]
2.铁道部重点科技开发项目,30万。(项目负责人)
3.上海市公路投资有限公司,15万。(子课题负责人)
4.上海市教委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项目,3万。(项目负责人)
5.人才启动项目,3万。(项目负责人)
6.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桥梁全过程安全受控与预测预警系统研究》。(参与完成)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节段拼装预应力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研究》。(参与完成)
1. 杭州市萧山城市桥梁检测
2.南汇X2桥施工监控
3.杭州萧山南门江成桥静动载试验
4.北山通缆检测和加固设计”
5.福州二环路九座桥梁的外观检测和三座桥梁的静动载试验
6. 南平地区五座双曲拱桥和石拱桥的外观检测和静动载试验
7.青岛海湾大桥主桥(自锚式悬索桥)和宁波奉化江大桥抗震性能研究。(参与完成)
8. 6.25米捣固装煤推焦一体机振动分析及结构优化研究。(参与完成)[1]
5.学术论文:
1.葛继平,王志强,彭大文。基于并联弹簧接缝模型的装配式桥墩抗震分析方法,中外公路,2014。
2.葛继平,王志强,李建中,彭大文。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双柱桥墩抗震性能研究进展。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第33卷,第3期,2013。
3.葛继平,王志强,彭大文。重复荷载下高速铁路32米箱梁模型受力全过程试验研究。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第30卷,第1期,2013。
4.葛继平,王志强,王红伟。振动台试验过程中基于加速度响应的动力特性识别,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第36卷,第6期, 105-108页,2012。(核心)
5.葛继平,沈磊,王志强。高速铁路模型箱梁静力非线性和动力损伤关系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第37卷,第6期,2013。
6.Jiping Ge, Jianzhong Li, Zhiqiang Wang. Seism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Self Anchored Suspension Bridge,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2013.
7.葛继平,彭大文,严平。重复荷载下高速铁路24米箱梁模型受力全过程试验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第37卷,第4期,2013.
8.葛继平,彭大文,张旭。基于纤维模型的高速铁路预应力混凝土模型箱梁非线性分析。中外公路,第132卷,第6期, 214-218页,2012.
9.严平,李胡生,葛继平。基于模态应变能和小波变换的结构损伤识别研究。振动与冲击,第31卷,第1期, 121-126页,2012.
10.葛继平,王志强,王红伟。振动台试验过程中基于加速度响应的动力特性识别,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第36卷,第6期, 105-108页,2012.
11.Ge Jiping. Seismic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 continuous girder bridge with precast segmental pier.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250-253 pp
12.葛继平,王志强。干接缝节段拼装桥墩振动台试验研究。工程力学,第28卷,第9期, 122-128页,2011.
13.葛继平、李胡生。基于小波包能量累积变异的梁桥损伤识别试验研究。振动、测试与诊断,第31卷,第1期,85-88页,2011.
14.葛继平,王志强。干接缝节段拼装桥墩集中塑性铰模型的地震响应分析。工程力学,第27卷,第8期, 185-190页,2010.
15.葛继平,王志强,李胡生。基于小波包能量统计方法的桥墩振动台试验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第44卷,第6期,803-806页,2010.
16. 葛继平,王志强,魏红一。干接缝节段拼装桥墩抗震分析的纤维模型模拟方法。振动与冲击,第29卷,第3期,52-57页,2010.
17.葛继平,李胡生。基于模态应变能变异指标的斜拉桥模型损伤识别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1.6。
18.宋子收,周奎,李胡生,葛继平。基于曲率模态和小波系数差的损伤识别。公路交通科技,Vol.27(11),2010年。
19.葛继平,李胡生。平均曲率模态法识别桥梁损伤可行性实验研究。中外公路,第五期,2010。
20. 葛继平,李胡生。Experimental Study On Damage Detection Of A Continuous Girder Bridge Based On Wavelet Packet Energy Accumulated Variation Index,2010年IEEE检测技术与机电自动化国际会议,2010年3月。
21.葛继平、李胡生。基于柔度变化率的独塔斜拉桥模型损伤识别试验研究。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Vol.10(1),2010年3月。
22.葛继平。干接缝连接节段拼装连续梁桥地震反应分析。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Vol.9(4),2009。
23.葛继平,刘丰,魏红一,王志强。胶接缝连接的节段拼装桥墩抗震分析模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Vol.33(5),2009。
24.王志强,葛继平,魏红一。节段拼装桥墩抗震性能研究进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Vol.29(4),2009。
25.王志强,葛继平,魏红一。东海大桥预应力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研究。同济大学学报,Vol.36(11),2008。(EI检索)。
26.葛继平,魏红一,王志强。循环荷载作用下预制拼装桥墩抗震性能分析。同济大学学报,Vol.36(7),2008。(EI检索)。
27.Wei Hongyi, Ge Jiping, Wang Zhiqiang. Cyclic tests research o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precast concrete segmental bridge piers. Beijing, China: 14th World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October 12-17, 2008.
28. Wang Zhiqiang, Ge Jiping, Wei Hongyi. Shake table tests of segmental bridge column with match-cast dry joints. Beijing, China: 14th World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October 12-17, 2008.
29.张恒晟,葛继平,粘滞阻尼器在小行程条件下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结构工程师,Vol.24(6),2008。
30.葛继平。预制拼装摇摆单柱桥墩拟静力分析模型。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Vol.39(S2),2007。(EI检索)。
31.Zhiqiang Wang, Jiping Ge. The influnence of prestressing tendon o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bridge columns. Shanghai, China: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07.
32.Zhiqiang Wang, Jiping Ge. A review of seismic performance study of precast segmental bridge piers. Fuzhou&xiamen, China: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 2006.(ISTP检索).
33.葛继平,管仲国,李建中。群桩基础桥梁抗震分析简化模型。结构工程师,Vol.22(6), 2006。
34.王志强,葛继平。粘滞阻尼器和Lock-up装置在连续梁桥抗震中应用。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Vol.19(1),2006。
35.Jiping Ge, Zhouhong Zong. Study o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cold-formed square hollow section beams. Fuzhou & xiamen, China:The Ni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2006.(ISTP检索).
36.宗周红,葛继平。反复荷载作用下方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连接节点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建筑结构学报,Vol.27(2),2006。(EI检索)。
37.宗周红、林于东,陈惠文,葛继平。方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连接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性能研究。建筑结构学报,2005,1。
38.夏樟华,葛继平,林传金,宗周红,低矮型钢——混凝土梁桥方案设计与分析,福州大学学报,2005.6,Vol.33,No.3,pp345-350。
39.葛继平,宗周红。方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半刚性连接节点的恢复力模型。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Vol.25(6),2005。
40.葛继平,宗周红。轴压钢管混凝土柱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福建建筑,3,2005。
41.Jiping Ge, Zhouhong Zong. Nonlinear analysis of rectangular concrete-filled tubular column to steel beam connections with sided plates. Xi’an, China: The Proceeding of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ISSEYE-8), 2004.8,PP:175-179.(ISTP检索)
42.Zhouhong Zong, Bijiaya Jashi, Jiping Ge and Wei-xin Ren. Dynamic Behavior analysis of a CFT Half-through Arch Bridge.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04.
43.葛继平,宗周红。地震作用下钢桥面系杆拱桥的动力响应。世界桥梁,2003,3。
44.彭雪林,任伟新,葛继平。大跨度斜拉桥的建模和模态分析。全国结构计算理论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上海:《结构工程师》(增刊),7。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应用技术大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