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花斑蚊咬了怎么办肌肉酸痛怎么办

原标题:假期去这地方旅游要注意!疫情暴发,已发现5万起病例,69人死亡!

假期的正确打开方式是这样的

1号在家看全国高速堵车

2号在家看全国各地景区排队

3号在家看全国各酒店涨价

4号在家看游客到处被宰

5号在家看全国买不到回程票

6号在家看全国高速又继续堵车

7号在家看东南西北都进不了城

8号上班泡好茶,看朋友们诉说假期的风光故事

当然,以上说法只是段子

是出了名的“人挤人”假期

多数人还是会出去走走看看

去东南亚等地一定要做好防蚊措施!

为何小编要做这样的提醒?

泰国曼谷市卫生厅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上旬,泰国今年已发现登革热病例5万多例,其中69人死亡。

首都曼谷疫情严重,已报告近5900例登革热病例,其中5人死亡。

当地时间2018年9月19日,泰国曼谷,卫生防疫人员在曼谷居民区喷洒化学剂灭蚊,抗击登革热疫情。(来源:东方IC)

林泵马卡三是曼谷的一个“城中村”,位于曼谷市卫生部门公布的疫情最严重的叮当区,曼谷市目前有5人因感染登革热死亡,其中2人就来自这一地区

走进村子,记者看到,白天多数年轻人出门务工,留在家里的都是年迈的老人,村子里的吊脚楼沿着水沟一字排开,破旧的棚户区、恶劣的卫生条件,让这里成为蚊虫滋生的温床。

村民乌莱蓬告诉记者,今年她的孙子和儿子相继感染登革热,她的儿子不幸去世。乌莱蓬说村子里大概有200多人,之前村里有好几个人得了登革热,但目前情况已经好转。

记者看到,当地人正在按照卫生部门的指导,把院子里的积水扫干,以免蚊子滋生。目前,泰国曼谷市政府的疾病控制部门已经采取多方面措施,控制登革热疫情的进一步蔓延。

泰国登革热疫情的高峰一般出现在每年的7到9月份的雨季

温州日报9月3日消息:

8月份,小雪(化名)和家人一同前往泰国旅游,当地天气炎热而且蚊虫较多。回到温州后,小雪开始发烧,体温持续在39℃以上,连续三天也没见好转,全身还起了皮疹。8月31日,小雪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医院就诊。

据接诊医生介绍,小雪就诊时发烧、眼睛发红、胸前皮肤红肿。通过血常规和肝功能检查,发现血小板下降、肝功能轻度损害。经询问,患者说自己刚从泰国旅游回来。于是,医生立即采集患者的血液送到疾控中心检测,最终确诊为“登革热”

在感染科病房里,医生为小雪的病床上特别挂起了蚊帐。接诊医生解释,患上登革热5天内,患者具有传染性,如果伊蚊叮咬了登革热病人或者隐形感染者,约10天后,这只伊蚊再次叮咬他人,就会传染病毒。

但是,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并不会传染。对于登革热,只有截断伊蚊传播途径,才能真正避免病毒二次传播,蚊帐、纱窗就成了最好的隔离方式。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但它并不能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而是通过蚊虫传播,媒介为伊蚊和白纹伊蚊(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是广东常见的蚊品种)。

伊蚊叮咬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后,病毒能够在蚊体内复制,当伊蚊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时,可将病毒传给他人。

登革热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国家和地区,如东南亚、太平洋岛屿等,每年7-9月高发。

登革热的潜伏期(即从接触病毒到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为3-15天,但通常为5-8天。

换句话说,如果从流行地区旅游回来后超过2周都没有出现发热或者其他症状,那就不太可能感染了登革热病毒。

一般而言,近八成的登革热感染者都无明显症状,或者只有轻度症状(比如简单的发热),而仅有不到5%的患者会出现严重的症状。

被携带登革热病毒的蚊子叮咬后,患者出现的症状很像流感。一般有以下几种症状:

关节、骨骼或肌肉疼痛

宝宝感染登革热的风险较高,另外,孕妇、老年人、肥胖者也容易感染登革热。这些人群一旦开始有轻微症状出现,建议立即就诊。

需要的注意的是,发病3~7天后,有的患者的体温下降了,实际上却可能是病情加重了,因此要及早注意下面这些报警信号:

一旦出现了上述情况,应该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登革热主要通过白纹伊蚊(花斑蚊)叮咬传播,该蚊主要在清洁小积水中产卵繁殖,因此,从源头抓防控,清除蚊虫孳生地(家居和外环境积水)是登革热防控的关键措施。

登革热的预防就是防止蚊虫叮咬 + 灭蚊。

将驱蚊剂喷在头、手臂、腿部等裸露部位,一般每2~4小时需要补喷一次。我国生产的合格驱蚊产品可安全用于2个月以上的婴幼儿。

安装纱门纱窗:可以有效阻止蚊虫进入,还可以把杀虫剂喷洒在纱窗上,增强防护效果;

清除各处积水:花盆、地漏、空调、垃圾桶这些容易产生积水的地方,要勤清理,防止蚊子滋生;

睡觉时使用蚊帐,或使用驱蚊产品:推荐使用含有避蚊胺、驱蚊酯、埃卡瑞丁、柠檬叶桉叶油的驱蚊产品;

使用杀虫气雾剂:注意不要向床单、衣物上直接喷洒,喷洒之前收好餐具,喷洒之后关好门窗,待1小时之后开窗通风,散尽之后再进入房间。

国庆七天黄金周,准备前往有登革热疫情地区的外出和旅行的人员应做好做足个人防护:

穿浅色的长袖上衣和长裤,裸露的皮肤喷上驱蚊剂;

有条件时可穿戴用菊酯类杀虫剂浸泡过的衣服、长裤和袜子,可以更有效保护;

租住卫生条件好、蚊虫少的宾馆;

尽量避免在凉亭、绿化带等户外阴暗处逗留,并且远离积水、废旧轮胎等容易滋生蚊子的地方。

一般上午8~10点、傍晚4~6点是伊蚊出没的高峰时段,这些时间段就尽量不要出门溜达啦。

不过,感染登革热后也不用恐慌。登革热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数人感染后发病属于普通型,经过休息和对症治疗,一般7-10天就会好转。少数人如老人、孕妇、婴幼儿及慢性病患者,可能会向重症发展,危害消化道、颅内出血,严重的还会致死。

从东南亚等地旅游回来后 ,出现发热、红疹、浑身酸痛等症状,就要及时去医院检查,疑似或确诊,必须即刻防蚊隔离,防止传播。相互提醒!注意防范!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您好,虽然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在竭尽所能的改善网站,让大家能够非常方便的使用网站,但是其中难免有所疏漏,对您造成非常不必要的麻烦。在此,有问必答网向您表示深深的歉意,如果您遇到的麻烦还没有解决,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我们会优先特殊解决您的问题。 请选择投诉理由

图文无关 图片来自网络

●夏秋之交,预防登革热要常抓不懈

根据历年登革热发病时间分布,9月仍处于我省登革热发病高峰。传播登革热的罪魁祸首是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在我省广泛分布,喜在居民家中花瓶、小鱼缸、托盘中的清水繁殖。

清理蚊虫孳生地(积水),防蚊灭蚊是预防登革热的根本措施。一旦出现突发高热、皮肤潮红、头痛、肌肉、骨痛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9月开学季,预防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

夏秋之交的9月,昼夜温差大,不仅要预防高温中暑,也要注意预防感冒,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

白天外出时请戴好遮阳帽、太阳镜和太阳伞,尽量避免在室外参加体力劳动或较为剧烈的体育活动。

根据气温的变化适当的增减衣服,晚上要盖好被子,不要贪凉,室内的空调温度不要过低,一般在25℃~27℃为宜。

适当的体育锻炼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进行一些强度不大的有氧运动,比如跑步、爬山等,增强身体素质。但在锻炼身体时,要防止运动过度,避免大汗淋漓,以免着凉感冒。

当然,并不是所有类似感冒症状的疾病都是感冒,空调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也是这段时间的多发病,所以要加强警惕,以免耽误了治疗的时间。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还包括: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肺结核、麻疹、水痘、腮腺炎等,9月正值学生开学季,是肺结核、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

此类疾病的主要特点为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染。急性起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可伴随有头痛、全身关节酸痛、结膜充血、咽痛、咳嗽、皮疹等症状。

1.学校应加强对教室、宿舍、图书馆、食堂等人群密集场所的通风和消毒,室内每日开窗2-3次,每次通风15分钟。

2.加强学生因病缺勤登记工作,如发现因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而缺勤,要及时进行转诊、报告,并继续跟进学生就诊情况。

3.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提醒同学们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掩口鼻。

5.若出现发烧、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讲究个人卫生,预防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肠道传染病。症状表现为发冷、发热、腹痛、腹泻、排黏液脓血样大便,里急后重。

菌痢9月有明显季节性高峰,一般通过手(日常生活接触)、水、食物及苍蝇等传播。集体就餐的建筑工地、托幼机构、福利院、学校、养老院、劳教、劳改等是痢疾高发场所。

1.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采取正确的洗手方法并用流动的水冲洗至少30秒~1分钟以上。

2.尽量选择在正规商场采购食品,应注意有无生产厂家及生产日期,尽量选择购买品牌食品。食物要彻底烧熟,尤其是肉、禽、蛋和海产品,尽量不吃生食或半生食水产品;不喝生水。饭菜应尽量做到当餐加工、当餐食用,如进食剩菜,则需二次加热并要彻底热透。

3.做到生熟分开。处理生的食物最好有专用的用具,储存食物时注意不让生熟食物互相接触,如冰箱内同时存放生、熟食品时,应按熟上生下方式存放,以避免熟食品受到污染。

最后提醒大家菌痢治疗要彻底,不能以有无症状作为停止治疗的标准,如果药量不足、疗程不够长、治疗不彻底,则可能转变成慢性痢疾。慢性痢疾可以经久不愈,也可反复急性发作,经常腹痛、腹胀、腹泻、排黏液脓血便,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并长期成为传染源。

本期供稿 王卫平 李红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被花斑蚊咬了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