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池古城四队在哪了

2013年发表作品集
1、闻中央政治局改进工作作风八项规定
&&&&&&&&&&&&&
此文发表于《百谷》2013年第一期
政治局改进工作作风八项规定:改进调研:轻车简从,不安排宴请;改进会风:未获批不出席剪彩奠基;规范出访:不安排留学生迎送;改进文风:可发可不发的一律不发;改进警卫: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改进报道:是否报道要看新闻价值;文稿发表:除安排外不得题词出书;严守廉政:严格执行住房用车规定。
这是2012年最后的日子,这一个月刚刚开始
一个伟大的党刚刚开过它第十八次代表大会
崭新与已逝并存这个时候惊闻八项规定如沐春风
看着那么一条条,那样简单,那样本真
看到了新一代领导的务实求真
看到了中国新的希望大风起兮云飞扬
我们没有等待春暖,我们没有等待花开
在雪得欢舞里在梅的傲霜里
我们甚至没有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就马上出发,踏上征程
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宏观的勾勒已经显现
微观的细节我们又没有放松
我们的党啊,那样警醒
决不让腐败断送我们的前程
我们的党啊,那样认真
这是红笔头蓝笔头铅笔再一次在大地上的描绘
这是昂首阔步新领导们的风起云涌
在舒适的集中供暖的房间里
我一个普通的党员
写下这些欢欣的诗句
行进行进这一次的长征在2050年
我们一定能够走好这一段伟大的路程
2、风云帐下奇儿在-毛泽东书写《三垂岗》背后的玄机
该文发表于《上党文化》2013年第二期
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
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且拥晋山河。&&
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
萧瑟三垂冈畔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今天的长治人,稍有些文化的人就知道这首诗,一是因为这首诗写实,写的就是我们脚下这块土地发生的事情。二是这首诗是严遂成很不错的一首咏史诗。三是文革前毛泽东主席向秘书田家英问过这首诗,还用它那独有的毛体亲笔书写过。
去年,看《上党晚报》,看到田秋平的《毛泽东的秘书在长治》,看到田家英在长治,看到他曾经来到长北不远的那个古战场三垂冈,晚上接到朋友的短信,他说:“他有一篇《三垂冈,故乡人心中的魂》,让我看一看。”我想:“同是三垂冈下人,历史那点事,
能有多少内容可写。但是,仔细一看,历史就是那么点事,一个人写一个角度,我认为朋友的《三垂冈》,从一个崭新的角度重新诠释了三垂冈,特别是对地名的详考及其大量的文化掌故,很有研究价值。
后来我又得到了田秋平先生的《毛泽东的秘书在长治》一书,试图从这里看到田家英对这个古战场的更加详实的考古,但是田家英到长治的任务不是考古,而是在这里做调查,当地领导一定给他介绍过严遂成的这首诗,但是更为详尽的考证就没有了。现在想来,毛主席想到此诗的时候,说不定也会想起田家英的曾经来到上党大地进行调查这件事情。作为军事家诗人的毛泽东,当年指挥八路军挥师东下,在晋东南这块战略要地上撒豆成兵,令阎锡山又是头疼日本人,又是头疼共产党,毛泽东不可能不关注在这里发生过的三垂冈战役。毛泽东看到田家英找到的这首诗,更加喜欢,将这首诗书写在十行纸上,无题,也无款。挥笔书写《三垂冈》诗,也说明了他对“夹寨之战”颇为欣赏。这幅手迹,由北京出版社泽东手书墨迹选》(中央档案馆编,1993年版。是毛体书法的精品,不可多见)。
那么毛泽东为什么喜欢这首诗?为什么又爱不释手抄写这首诗。
据欧阳修所撰《新五代史唐庄宗本纪》载:“初,(李)克用破孟方立于邢州(今河北邢台),还军上党(今长治市),置酒三垂冈,伶人奏《百年歌》(西晋诗人陆机的组诗,共十首,每十岁为一首,唱人一生从幼到老的景况与悲欢),至于(唱到)衰老之际,声甚悲,坐上皆凄怆。时(李)存勖在侧,方五岁,克用慨然捋须,指而笑曰:'吾行老矣,此奇儿也,后二十年,其能代我战于此乎!'”
李存勖自幼随父征战,善骑射,胆勇过人。他23岁(公元908年)时,李克用死,临终嘱托三事:解潞州(即上党)之围;灭梁(朱温)报仇;恢复唐室宗社。李存勖戴孝出征,恰恰就在三垂冈大战而胜,为称霸中原举行了奠基礼。三垂冈于是载入史册。也可以算奇事一桩。
清代诗人严遂成,字海珊,浙江乌程(今吴兴)人。生于1694(康熙三十三年),卒年不详,雍正年间进士,在山西任过临县知县。严文思敏捷,才华横溢,性喜浏览名山灵水,多有诗作,尤其咏史之诗,文理皆高人一筹。严非常自负,自谓:咏古为第一。但他的咏古诗的确非常好,的确令人难以匹及。虽然在清代诗人中,他的声望不算很高。但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好几处提及“严海珊”,也说到“海珊自负咏古为第一”。严遂成的《海珊诗抄》,据说有清同治十三年刻本,民国七年上海文明书局石印本。当他游历上党,经三垂冈时,默默无言的古战场撩动了诗人的魂魄,使其顿发怀古之幽情,挥毫写下七律《三垂冈》:
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
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且拥晋山河。&&
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
萧瑟三垂冈畔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毛泽东一生用兵如神,奇谋妙算,远逾古人。他饱览古代典籍,对三垂冈之战的史事烂熟于心。他很喜欢李克用。日,毛主席在披读《五代史&
庄宗纪》时,突然想起有一首后唐庄宗打的三垂冈战役的诗,但记不清作者是谁,就写了张条子,让秘书田家英查一下。这张“条子”全文如下:
田家英同志:
近读《五代史后唐庄宗传》三垂冈战役,记起了年轻时曾读过一首咏史诗,忘记了是何代何人所作。请你查一查,告我为盼!
   &&&&&&&&&&&&&&&&&&&&&&&&&&&&&&&&&&&&&&&&&&&&&&&&&&&&&&&&&&&&&&&&&&&&&&&&&&&&&&&&&&&&&
毛泽东披读《五代史&
庄宗纪》,想起了严遂成的七律《三垂岗》,为什么想起这首诗?想到这首诗的什么?
看《一代伟人刘少奇在建国后的20年》写道:日至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工作会议,主要讨论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问题。但会议中期,出现了变化,使这次会议成为了长达一个月的中央政治局工作会议。
  在一次中央常委会上,毛泽东说:“四清”是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
  刘少奇说:各种矛盾交叉在一起很复杂,还是有什么矛盾就解决什么矛盾好。
  毛泽东很不满:我们这个党至少有两派,一个社会主义派,一个资本主义派。
  20日,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首先讨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性质和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
  刘少奇认为,当前农村的主要矛盾是“四清与四不清的矛盾”,运动的性质是“人民内部矛盾跟敌我矛盾交织在一起”。
  毛泽东当时并没有反对,但却在谈话中明显表示了不同的意见。
  会议一开始,刘少奇就说:要讨论一下主要矛盾的提法。
  毛泽东说:“不管怎么提,主要是整当权派。”
  后来,毛泽东接二连三地批评了刘少奇,以至于在后来的《二十三条》中,加重了对刘少奇观点的批评。
  12月26日,毛泽东的生日。参加这次生日宴会的薄一波后来回忆说:
  (毛泽东)随后就陆续批评社教运动中的一些错误认识和提法,说什么四清四不清,党内外矛盾交叉?这是非马克思主义的;指责中央有的机关搞“独立王国”;还谈到党内产生修正主义的危险。席间鸦雀无声。
  1962年,北京一个月,北戴河一个月,搞出一个公报,就是讲要搞阶级斗争,要搞社会主义,不要搞那个资本主义。
  在会议快结束时,毛泽东拿出了那两本书,发表了一番措辞十分严厉的话:
  请你们回去找党章看一下,宪法第三章也看一下,那是讲民主自由的。有一本书,叫《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第100页到104页,你们去看一看。不要犯法呀,自己通过的,又不遵守。又有一本书,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章的第一条,这个条文叫第85条,中间讲道,“在法律上人人平等”,然后第87条讲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我们这些人算不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如果算的话,那么有没有言论自由?准不准许我们同你们讲几句话?有没有出版自由?……还有结社。现在我们要结社,就是要把那些四不清太严重的人弄出去,要结一个共产党,要把支部整顿好,把各级党委整顿好。这叫结社。
  毛泽东这一番话,登时让大家感觉到如坠五里云雾中,真像一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毛泽东说这番话是有起因的:这次会议召开前,邓小平觉得这是一次一般性质的会议,曾经向毛泽东建议说,如果事情忙,可以不参加会议;会议期间,有一次毛泽东在刘少奇讲话时插了话,刘少奇不知道毛泽东要作长篇讲话,毛泽东只讲了个开头就被刘少奇打断了。
  也许刘少奇是无意,邓小平也没有冷落毛泽东的意思,但是毛泽东很窝火。
  正如毛泽东所说的,《宪法》是自己通过的,又不遵守。在后来的“文化大革命”中,刘少奇也拿起过《宪法》:是谁罢免了我的国家主席?
  日,毛泽东会见了斯诺。
  斯诺:我有一个问题想提出来,即你什么时候明显地感觉到必须把刘少奇这个人从政治上搞掉?
  毛泽东:1965年1月,二十三条发表。二十三条中间第一条就是说四清的目标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当场刘少奇就反对。在那以前,他出的书黑《修养》不触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
  日,刘少奇在三届人大上继续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并担任了国防委员会主席。
  从当时的纪录片上看出,刘少奇的表情很严肃,眼神中流露出忧郁的神情。因为,在同时召开的中共中央全国工作会议上,讨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性质及当前主要矛盾时,讨论“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提法时,他与毛泽东发生了分歧,并受到了毛泽东的严厉批评。
  他更没有想到,接踵而来的,是更大的打击。
以上记述,可以清晰的看出,1964年年末,毛泽东和刘少奇的矛盾已经是很明显,文化大革命即将到来,可以说,毛泽东已经要和刘少奇决裂。也就是说,刘少奇的接班人是不可靠了,据说在湖南老家那幅挂出的两个主席同一个故乡的标语前,毛泽东凝住了眉。在纪录片中刘少奇显出忧郁之色,说明他也知道自己以后的日子不好过了。
1964年的12月29日,毛主席要田家英给他查这首三垂岗诗时,正是上述事情发生的时间,我想博闻强记的田家英应该是知道这首诗的,因为他在长治做调查时,到过这个三垂岗,我想当时的领导也一定给他说过这首诗,只不过他放着明白装糊涂,主席记不下来,他能给说出来么。于是只能去查。
毛泽东博古通今,除了苏联没有去过其它国家,倒是对中国的事情,特别是封建社会那些帝王们的想法了如指掌,难怪他说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就连那个成思汗吉,也是只识弯弓射大雕的一个莽夫。这个时候,毛泽东是71岁的老人了,古人云:人生七十古来稀,虽然毛泽东的身体还很好,但是毕竟是到了老人的行列,到这个时候,谁能不想身后事。特别是这个时候,毛主席自感在党内的威信受到了威胁,他想着有人自己人帮一把多好。
谁该是接班人呢?毛泽东自然也要想这个问题,自然也会想起自己的大儿子毛岸英,日,他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8岁时,由于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他也被关进牢房。杨开慧牺牲后,地下党安排毛岸英和两个弟弟来到上海。后来,由于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毛岸英兄弟流落街头。他当过学徒,捡过破烂,卖过报纸,推过人力车。1936年,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被安排到苏联学习。在苏联期间,他开始在军政学校和军事学院学习,以后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曾冒着枪林弹雨,转战欧洲战场。1946年,毛岸英回到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毛岸英遵照毛泽东“补上劳动大学这一课”的要求,在解放区搞过土改,做过宣传工作,当过秘书。解放初期,任过工厂的党委副书记。他虽然是毛泽东的儿子,但是从来没有因自己是领袖的儿子而欺压百姓,相反,总是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和普通劳动群众打成一片。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日在美军空袭中牺牲。
试想一下,如果这个“奇儿”在,毛泽东能不把江山传给他,毛泽东一向是要求自己的家人和自己一起革命的,在解放前如此,牺牲了自己的五位直系亲属才换来革命的成功,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他的妻子江青,女儿李纳,还有侄儿毛远新,王海容,不都加入了他发动的文革中了么?如果这个时候,那位大儿子活着,他应该是四十二、三的年纪,正是风华正茂时,从公从私对党都好的原则,我想毛岸英是接班人最好人选。
那句“风云帐下奇儿在”,怎么能不让他想起自己的儿子。那句“鼓角灯前老泪多”,怎么能不让他想到自己。看来“奇儿”,还有“老泪”,这打动毛主席的心思最深的地方。所以经过以上猜想,我觉得毛泽东的看此诗,不只是想到了这个著名的战役,这首诗使他想到了接班人的问题,想到了自己的儿子毛岸英。&
那么这个很简单的问题,为什么没有人写出来呢?难道大家都不知道这层意思,我觉得非也。这是一个敏感的政治话题,说出来可能涉及方方面面,所以大家就很谨慎的谁也不说,但是到了我这儿,我觉得这层薄薄的窗户纸应该触破了,于是就有了此文。
写作此文,不禁想到如果毛岸英做了中国的第二代领导人,那么中国该是怎样?还会不会有文化大革命?毛岸英会不会忠实执行毛主席的一套,那么中国该往何处去?历史没有假如,渴望自由和民主的中国人民,不管谁都阻挡不住我们选择正确的前行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长治方志》魅力城市的一张名片
《长治方志》2013年第三期。
在一个阵雨后的下午,我接到李树秀先生的电话,要我为《长治方志》一百期撰稿,雷雨后的空气是那样的清新,我的眼前有一道风雨后的彩虹,是的,那就是《长治方志》。
怎么写?写什么?我打开了李秋保先生的博客,看到他写的《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写给长治方志一百期之际》,李老师的文章高屋建瓴,很有深度,写了我所不能言,我感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文章,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追忆逝水年华,于是我也絮絮叨叨:我首先要感谢郝英民老师,那时他在《长治方志》工作,在他的帮助之下,我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长治方志》,就是两次,一是《长治-第一座解放的城市》,二是《鹿家庄村名的来历》。虽然现在媒体渠道多了,只要有才,像那位一下就成名的当年明月,写出了《明朝那些事儿》好几大本,就是先在论坛博客写起。但是对我这样的小作者,还是很看重传统媒体的。所以文章一发表,变成了传统媒体上那些仿宋体的方块字,我很兴奋。
文章发表了,我开始到方志去,见到了那些我曾经想见到的人,马书岐、李树秀、田秋平、郭安廷……我认识了一批关心乡土历史的人,有了它们长治的历史有了厚重。向他们学习,在他们的鼓励下,我也战战兢兢的深入其中。
记得2011年,我组织了一次对长北那一块老教堂的研究采风。
参加的人有地域文化研究者冯潞、博物馆专家秦秋鸿、《上党晚报》记者张慧、长治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张建鑫、我的好朋友郭存廷,我们驱车到了高家庄、马厂、南天宫、羌城几个村庄,把老教堂的风采见证。
在马厂的老教堂,采访九十岁的老神父李毅,听他讲马厂和义和团的故事,听他说杜春花活捉日本飞行员的传说,当我听他讲起裴宝堂,听他讲日本人如何蹂躏我们的家园,听他讲裴宝堂躲在教堂又不得不出来前无奈的哭诉,那是多么鲜活的历史啊。
去年李毅主教去世了,我感到非常的难过,我还要从他那里知道许多的,可惜再没有机会。
对准那一百多年前的老教堂,看着设计者的尽心精心,看着那所谓的精神侵略抚慰了多少人心灵的时候,我们的心震颤。
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是一块风水宝地,我们不能不爱它。
从此以后,我喜欢上了村庄的历史,我经常骑着自行车,在破庙前踯躅,在老建筑前徘徊,到村庄里听老人们讲述那些过去的家族史。有那么一些人,默默的生存着,好像从来没人真正的关心过他们,但他们是历史的主人,他们创造了历史。
于是,我开始写一些村庄的过去的故事,我想让过去在我的笔下生动。历史悠悠的三垂岗,古朴的老镇南垂,明万历版《潞安府志》中的万寡妇,南下老干部的故事,都成了我的研究对象。
《长治方志三十年》一文中李树秀先生写到:“《长治方志》创刊于1981年元月,初为《长治市志编纂简讯》,当年出刊3期。1982年元月第4期开始改为《长治市志通讯》,到1991年底共出刊28期。1992年经山西省新闻出版局批准为内部资料性刊物,季刊,准印证K第016号。同年12月从总第29期开始,正式更名为《长治方志》,定期出版。2010年经山西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季刊改为双月刊,到目前共出刊93期。”
一眨眼,方志又要迎来它的第一百期,我知道这是一个方志人对方志的爱,也说出了许多喜欢方志人的心声,看方志从稚嫩的小苗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大树,谁不高兴,谁能不为养了一方人的水土感到骄傲呢?我觉得我能身在其中十分自豪。
今年六一儿童节,我到平顺西赛,再次去了西沟,在一张张相片前,我摁下相机,摁下对西沟的尊重,虽然之前,我也曾在报纸电视上看得不少,也曾和老劳模申纪兰插肩而过,但是近距离的接触,离她那么近还是第一次。
如今的中国大地各行各业都在寻找美人,而申纪兰不用去寻找,她就是我们太行山上最美的人。看见西沟展览馆那些岁月已逝,看见那一堆堆的记忆,看见晋东南最美丽的这道风景,想这位共和国人大代表会议制度的活化石,会不会最终也要成为纪念馆,那是一定的,但现在她的名字已经是不朽的了,将来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今天的西沟人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和过去李顺达、申纪兰们的奋斗是分不开的,而且今天老劳模申纪兰还在发挥她的巨大作用。太行山养育了申纪兰,申纪兰又使太行山的精神发扬光大,她是真正的英雄。
由于写了几篇小文章,我被写进《长治方志三十年》。
日,在家里阅读《上党晚报》,看到李树秀先生的文章《长治方志三十年》,在提到感谢多年为《长治方志》供稿一些同志时,我也竟然名列其中,原文为“感谢多年来坚持不懈为刊物供稿的木兵、戴玉刚、岳树明、李肖伟、田秋平、一丁、杨宏伟、高勇义、郭新虎、赵伟平、赵伏虎、宋怀支、史俊长、王潞军、王卫星、苟有富、武炳琨、秦小文、王照骞等同志。”
看到这一行字,我不胜荣幸,我知道自己的斤两,这不过是李树秀先生个人对我的提携而已,从我本人来说,我感觉实在惭愧,所写文章实在有限,对长治的了解也只是一个皮毛,同那些提及的同志相比,我感觉差的太远,我感觉这是对我以后的一种鞭策,使我奋进,使我更多一些对长治文化研究的动力。
《长治方志》要一百期了,我心里用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我不能忘记我在《长治方志》这一本刊物里所汲取的力量,回顾我和地方志的交往,我要说我的心里话。
长治,拥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炎帝神农氏尝百谷、制耒耜、兴稼穑之地,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发生过著名的“上党战役”;获得过包括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十大魅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在内的十余张“国字号”城市名片。
有一天,在网上我和一位外地朋友聊起长治,不知不觉的,竟然说了长治那么多,最后,我和他说起了一份刊物《长治方志》,我说我所知道的一切都是从哪里知道的。
当他急不可耐的给我要杂志时,我说我们的杂志在网上也可以看到了,于是我给他发过长治市情网,从那里我相信他不久就会知道的很多。
我觉得方志是一张我们魅力城市的名片,在它身上写着长治的过去今天和未来,我不能不喜欢它。
风雨同行,回首这几年里的所有美好,所有伤痛,所有笑声,所有泪水,一切都是那么的刻骨铭心,那么的难以释怀。百期华诞,百事好合。国人信奉“百”为圆满,但我坚信这还只是一个开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希望我能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地域文化研究者,我希望我能在一百期里获得一些进步。有一种精神叫长治精神,平和睿智,包容大度,勤奋敬业,长治久安,我默默的念叨着这十几个字,感觉到一种力量在升腾。
44、《秦小文短篇小说三则》
《黎都文苑》2013年第二期。
笑笑   
& 她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笑笑。她有一个聪明的脑瓜-总是第一名。
笑笑拿本新书走进教室,她边走边看。我也想一睹为快,等她过来。“噌”的一声,迅疾去夺,“哧拉”书撕破了,有了一道伤痕,在那篇《柳眉儿落了》的题目之间。
我楞住了。
等我抬起头,看到的是那甜甜的微笑,那小小的酒窝,轻轻的挂着笑意。

校园的北边,繁茂的草丛中,有一个八角亭-烈士亭,小听破旧了,可也有些古朴,几棵绿柳婆娑。正是读书的好地方。
笑笑正背着书,我不想打扰她,可那是一块磁铁,我既然是一粒铁屑,怎能不被吸引。它背什么,我记什么,等到它背乏了,哼起了歌,我从石碑后面猛的大叫一声。把她下的一惊,转过身,气呼呼的捶我。打的我一阵的痒痒,好舒服,按摩似的。也是敲了我的心
吧,我的心咚咚的跳。
等两个人坐下来,我故意问她报什么自愿,她不解的望着我,似乎在说你怎么忘了。我假装茫然,她可真生了气。
不,我不会忘记。
那个冬日的早晨,我正在赏雪,笑笑不知道什么时候悄悄的来到了我的身后,一把雪,放进了我的脖子,
雪地里,你追我赶。直跑到烈士亭那。那条冰冻的小河边,我望着白发苍苍的老太太似的她,他望着两鬓霜雪的我。呼哧呼哧喘着粗气。两缕白雾飘着,交在一起,就不见了。
河边岸上,哼哼唧唧的小石碾响了起来,哼着老歌,缓缓的滚动着,驴子蒙了面,在人的吆喝下,无精打采的走着,一圈一圈。
“你知道么?失学了铃铃同学出嫁了。”
“什么?她才十六岁。”
她是为她二哥换婚的。我惊诧,可是我又无奈。这是山村,山村就这样。
于是,玲玲和我共约,报师范的自愿。
我记着。我故意的气她:“教师崇高,可是环卫工人也崇高,都有好听的别号,你怎不当环卫工人?”
“越是崇高的职业。越需要付出百倍的艰辛。你怎么愿意作九等人啊。”
她的脸气白了:“你到底报什么?”
我嘻嘻一笑:“你说呢?”
“少和我嬉皮笑脸,讨厌。”
“看你,我给你棒槌你当真(针)了。”
风吹过似的,阴云散了。西边的天空,一轮血红的太阳,正准备和大地相拥。

金风送爽的时节,我和笑笑都考上了师范。
我是青山一座,她愿是我身边的小河。我是松林,她愿是风。
我生日的那天。她给了我一本作文书,就是那本我撕破的作文书。在“柳眉儿”和“落了”之间,有用透明胶布粘的两条带,紧紧的连在一起,象一双紧紧握住的手。
&&&&&我永远记着那次压面,不可能忘记。
那天,我端着面一进去,老板就热情地打招呼,脸上是一种生意人特有的笑。
从压面机到压面的家门口,“一”字长蛇阵,让我颇觉发愁。这要等到什么时候,可再一看,压面的都是小孩,心里一喜。
于是,前面的那一家压下来,我就端起了面盆。
压面的接过面,就一下倒到搅拌机里。边倒边开机器边和我聊天。
忽然,我感觉身后有人拽了我的衣角一下,我扭回头,一个小女孩的****辣的目光刺向了我,什么也不说。情急之中,我赶紧撒谎:“小姑娘,叔叔有急事.”
我不敢看小姑娘,看看别的孩子,他们有的是敢怒不敢言,有的是自知争也没用爽性不争,还有的家里让出来,正好多玩会,所以很是不以为然。
老板见我撒谎,也赶紧给我打圆场,“小孩家,大人有事,多玩会就是。”
小姑娘的手放了下去。
我却十分的惶恐,我怕一下让小姑娘戳穿我的谎言。大红的脸和老板说话都不自然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压好的面。老板提醒我接面时,我愣了一愣。接过面仓皇就走。
“叔叔。”
背后有个声音,是小女孩的声音。我知道小女孩一定不放过我,我装作没听见,继续往前走。心里想:这下我可要在一群孩子面前出大丑了。
“叔叔。”声音是不依不饶的,我听见了一种往前拖得脚步声。我只好硬着头皮扭回身。
惶恐间,我见那小女孩,一个跛子向我一颠一颠走过来。我更是愧疚,越是愧疚,越是怕谎言说破。恨不得有个什么洞好钻进去。
“叔叔,你还没交钱。”
老板这时也很尴尬:“是啊,你看我忙的,连钱也忘收了。”
我恍然大悟,从小女孩审判的目光中,胡乱掏出个毛票来,返回去塞给主人。
主人一团和气,笑呵呵的:“几毛钱,要不?下次再说。”一面还是很快的接过钱去。
我如释重负一样,往回就走。
快走出大门了,脚步声又响了起来,还是她,还是那个小女孩的特别的脚步声,还有那叫叔叔的声音。
我有些恼火,杀人不过头点地,怎么抓住人不放呢。
我转过身,怒气冲冲的:“怎了?怎了?”
小女孩咪咪一笑,一涡甜甜的笑靥,两只水灵灵的大眼睛。我被这糖衣炮弹一击,火一下消了。
“叔叔,你还真有事。你看你急的。”
我看见她的手里有一张百元的大钞。
我不知怎么好了,感谢么,还是再拿出个钱来让她买个吃的。我久久的愣着。
心安理得   
干大事的人,心中总是天与地。
这一天,小刘去洗澡。和谁去,肯定就叫他保哥。保哥这个人,心好,身体也好。他说;使用了什么棒的牙膏才那么棒的。叫他,主要是搓背,不是有搓背的么,不就是两块钱么。小刘想:我才不花那冤枉钱,两块,可是八个馍呢。即使保哥不去,自己也能搓。不过,保哥会搓,搓的舒服。哪怕让保哥挣了这两块钱,也不能给了别人挣。
于是,保哥真的和他相跟着洗了。保哥要出钱,小刘就说:我出我出。保哥说;哪能你次次出。不行,这次,我非出不可。这样,钱真的出了,保哥还想:真他妈的有意思,你说吧,也没谁给谁开过会,怎么到出钱时,中国人总是抢着出钱。谁定的这规矩,出钱还的抢。
放衣物,怕丢东西,主家给每人一把锁。小锁不大,意思意思就是,那锁也是为证明一句经典话:防君子不防小人。可是,澡洗完了,怎么保哥的锁不见了呐。小刘说:我们肯定没拿,你们再找找。常在哪儿洗。都是熟悉的人,也没赔钱就走了。
小刘是个粗人。过后就忘了。可是保哥回了家,把洗澡换下的衣服一抖,锁子出来了。你说:这怎么搞得,分明记得还抖了抖衣服的。给小刘打电话:你说怎办,小刘洗澡被保哥搓的舒服,不管三七二十一。保哥,你这人,实心眼,不就一把锁,下次去洗还给他就是。
保哥想着马上去还的,一想也是,就没去。
保哥忽然想起一件事来,心不安的很。那是他一辈子做的最好的事,也是最坏的事。小刘的朋友没对象,叫保哥给介绍,保哥热心肠。就给介绍了一个。两个人马上就成了。可是到了关键的时刻,因为彩礼钱的多少,最终泡了汤。那位朋友的对象是个讨不得便宜的人,要把两个人在一块吃喝的钱算清。就托保哥要保哥把物还了,把钱退了。保哥不是烦么,就叫那位朋友拿,那位朋友也不去。后来,物不还了。把一百块钱给了保哥,保哥不接,年轻人在一块玩了。不成拉倒,还退什么钱。但是保哥是真的接了那钱。可是过后,好久没见小刘的朋友,就没还。这一隔,要不,碰上了,钱不合适,要不,就是碰不上,一拖就是好几年。这钱当时没给那位朋友说,只想见了给他就是。现在,或者在此前再换,保哥不知怎说了。这样,就没还。但是一直是保哥的心病。这把锁呢,莫非还要这样,要是下次忘了呢。
想归想,保哥还是没去换。不过,锁就在手边放着,随时准备还。
洗澡时,小刘又来了。保哥说:我可得记住,人家信任咱,不押钱,也不让咱赔。拿了人家的锁,不管什么原因。都是不对,再不还,就差了。
这个年代,人就是奇怪。保哥还锁了,主家问,押你的钱了?没有。保哥回答,保哥知道,他一定是觉得他还锁,有点神经不正常。一把锁,又没押你的钱,你也没赔钱,要了就是。还还。保哥可不这样认为:锁还了,心安,那种事,就是拿了人家钱不还的事,保哥可再不想做。
干大事的人,都是装着天和地的人。保哥肯定不是这种人,不过,保哥这种人算普通人吧,愿他们在即将到来的新年快快乐乐。心安理得的过个好年吧。
5、我歌唱属于自己的美好
发表于日《上党晚报》文苑
这是属于我的美好
不管它的声音是多么的微弱
像草叶间的露珠
在无声的滴落
像一丝清风
吹到了你的脸上
我没有霸道的习惯
我只有纵情的歌唱
我歌唱善良
我歌唱忠实
我歌唱幸福
我歌唱希望
打动了我的心扉
我就要歌唱
&6、西火镇村名趣谈
该文发表于《五福西火》2013年第一期。
西火镇在长治县东南山区,西火设镇在1984年,2000年和原来的东火乡合并,现有2.5万人,辖33个行政村,总面积49平方公里。
&&&&西火的历史很悠久,据说很久以前,这里叫西湖,是一片汪洋,大禹治水时,疏通河道,水退地现,才有了今天这这片土地。
&&&&后来工匠聚集此地炼铁,取炉火旺盛之意,得名“西火”,由于炼铁久远,当地人称其“老西火”,这不由得使我想起那种叫旺火(当地人叫供火)的玩意,在每年的正月十五,为了取其旺盛之意,也为了行人的暖和,在西火甚至长治许多地方都搞那玩意。
&&&&&西火是个大村,以方位又分为西东火村、西中火村、西西火村,共约1500户,近0.6万人,
&&&&&西火镇的地名很有趣,不少的地名都带一个“掌”字,如南掌、西掌、红台掌、郜则掌、西蛮掌、东蛮掌南大掌、北大掌,虽都是掌,掌与掌不同,一是山形如掌,据地方志《长治县志》说:“山环如掌,故名南掌。”另一个则是居于山脚之下的意思,当地人称脚为掌,再结合该村特点,遂有村名,如红台掌,畏惧凤凰山脚下,众多铁匠艺人在此采煤炼铁,取“炉火红台”之意,故名红台掌。
&&&&&西蛮掌,大约在汉代,有南方某部落散居雄山脚下,当地人称其为“蛮子”,这个说法,我们小时候听《岳飞传》,听金国人大叫一声:“小南蛮,拿命来。”大概就是金国人对南宋人的一种蔑称。两个蛮意思一样。
&&&&&说了西火,再说与之毗邻的东火,原为乡治,上党铁业兴盛,这里有一片炉群,炉火绵延数里,有西火,因居于其东,故名东火。
&&&&唐代,著名的大唐皇帝在潞州做别驾之时曾在这里遇到了一位郝处士,两个人谈得投机,这位郝处士还给潞州别驾李隆基介绍了一位也不知道姓郝还是姓赵的妃子。也因此引起了一段时间里有关这位赵姓妃子是哪里人的讨论。明代著名的理学家吕泾野曾经在这里为仇家兴建的东山书院做记《东山书院记》,还为《东火乡约》做了一首诗《题&东火乡约&》,可见这里不但炉火旺,人气也挺旺。
&&&&与炼铁有关的还有断炉村,断炉可不是断炉,为什么就断炉了呢?在东西火的带领下,这儿也是安炉生火,加入了炼铁的行列,但因战火的袭扰,炉火在一个不知道什么的时候中断了,安炉村不能为继,村取名断炉,断炉含着历史的沧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俗语又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看来,有兴就有衰呀。
&&&&潞麻久负盛名,这里竟然还有一个麻湖村,因为村边有湖,当地人将麻杆沤入湖中,这是制麻的一道很关键的手续,此湖称为麻湖,麻湖叫的时间长了,人们忘却了村子的名字于是村名叫为麻胡。上党产潞麻,在不远的一些年前,几乎每个村子都有沤麻之地,不叫池塘叫麻池,不知道为什么独有此地有个麻胡,看来村名的来历是有些马虎,为了纪念渐渐消失的麻,我看还是恢复麻湖好,要不既非马虎又非麻湖叫个麻胡太……
&&&&羊川村,系河南灾民落难此处,沿河养羊放羊,在平川种田得名。
&&&&而我们结束这次村名趣谈,还是以一个叫樱桃沟的村为止。
&&&&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地处天下都城隍庙附近沟内的先人,为了樱桃好吃,有些香客也为了烧香拜佛之时有个解渴之处,在这里种下了樱桃树,结果也繁殖成林,形成村落,取名樱桃沟。
&&&&西火,红红火火。
&&&&祝你在祈福节这面天下都城隍大旗下做成旅游新项目。
&&&&(文资料来自于常福江主编的《长治地名典故》)
7、长治郊区王村古村名寻踪
& 该文发表于《长治方志》2013年第四期
这就是东庄街
王村最老的一个宅院
小时候,我们的老师李贵生就住在这里,那时候,夏令营还有,就在这里,暑假我还玩过,看书。
贼们的惦记,所以这里的门墩石丢了。
门口的清朝墓碑
这块清晰的刻有皇清太学生显考商臣王府君葬之墓的石碑
女娲娘娘祭文
重修娲皇圣母宫碑记
4、王村古村名考证
王村,据《潞城县志》《郊区方志》记载:唐朝村子已经有规模,宋朝时候称东庄,后因为王姓居多,改名王村。
看到东庄的记载,我马上想起在附近的南垂村,有一个东庄,王村的来历会不会和这个东庄有关系呢?当是王村在南垂的西北角,怎么会成了东庄呢?
走在王村笔直的两条大街上,历史的脚步已经把东庄这个名字早已模糊的一塌糊涂,哪里去寻找?
在王村老八队,我看见一个娲皇庙,在庙的外面有两块大青石,在大青石上清晰的刻着王村的先人,在清朝初年生活的轨迹。
其中的一块,上面写着:太学生商臣王府君之墓不孝男连朝元,我对太学生的定义是比较清楚的,太学生,明朝、清朝时太学即的俗称。
是古代最高学府与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内设绳、博士、、典籍等厅,以分理各项具体事务;设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六堂,以供生徒听课、自修及习所。设、各一人为正副长官,其属有、、六堂助教、、、、典籍等学官掌教务。
就是指在太学读书的,亦是最高级的生员。
那么这位王村的太学生他的家庭一定是很殷实了,不是做官的,就是村里的大富翁。这个大学生叫什么?商臣作何解释?他姓什么?如果姓王,那么落款怎么回是不孝男连朝元呢?
我带着这个问题曾请教了博物馆的秦秋鸿先生,市地方志的李树秀先生、马书歧先生,因为没有看碑共同的解释是这样的,此人姓王,他的名字叫商臣,对于府君的解释就是一种尊称。但是,他的儿子为什么叫连朝元,都就不清晰了。
去村里拍照,有卫东的跟随,看了碑,卫东的话轻描淡写,什么连朝元,这是他的两个儿子,一个是王连元,再一个就是王朝元,他这一说,茅塞顿开,原来如此。谁说草根不厉害我还真是不信了。神采奕奕的奶奶们,他们造人,我们造她们。
他们不清晰我就更糊涂。
顺着这两块石碑,我的目光推向了更远。
王村,在今天的六队街,这里是大兴官街,2002年,飞机场把王村往西的出口堵死以后,这条老街荒凉了,
据我考证:这是过去的王村正街,往东经南垂再到桥上,平顺的小铎,最后到了平顺县城,在桥上下乡的时候,我还在烈烈寒风中,寻找到了那条越来越被淹没的青石铺就的古道。
这里在解放前,还有王家几户地主。
想必方志里说的王村居多的王姓就是指这里的王姓。
小时候,到王家大院,走两进两出的门,还有门槛子。不是什么大户,最起码也是殷实之家,那个太学生王商臣,应该就是这里的一员吧。
在如今还保存完好的李家大院,在一片破败之中,我看到门口的门柱石被盗了,我还听说李家门口的一对大狮子也被盗了,在四队街的十字的大狮子也被盗了,在二队街即奶奶庙街,关帝庙前的大狮子也被盗了。
文物贩子们盗走了文物,我们决不能再文物消失的时候,再让历史消失。
痛心之余,聊以自慰的,我们王村历史古老这一点还是被证明了的。
在写作这篇文章的开始,我们就说东庄,现在是该解开谜底的时候了。
要解开这个谜底,我还得先揭开一个谜,那就是王村街三圪节,王村起源在那里,通过以上分析,我在《王村起飞》一文中,困扰我许久的一个问题解决了,王村的起源就在这个大兴官街。
所谓的东庄,就是相对于大兴官街这条昔日繁华的老街而言,在他的东北上,故称东庄子。
这个东庄一成立,我正在兴奋之时,问及村里的老人,他们告诉我,娲皇庙前的这道街就叫东庄街,哇塞,历史,拨开迷雾,见了晴天。
8、桥上百年
此文发表于《上党文化》2013年第二期 《百谷》2013年第三期
一、村名来历
说到郊区老顶山镇桥上村,不得不说小铎村,说到小铎村又不得不说到北社乡的东禅村,说到北社乡又不得不说平顺县,因为桥上村在1975年长治市设城郊两区之前,属于平顺县,在很久一段时间桥上村就属于属于平顺县的小铎村的一部分。
说到这个铎,铃铛也,形如铙、钲而有舌,古代宣布政教法令用的,盛行于中国春秋至汉代的一种乐器,那么这儿的村庄怎么会有这样奇怪的名字,大铎小铎呢?
佛教传入中国后,在现今平顺县北社乡的东禅村的西边建立起了一座占地7亩,共有26
间殿堂的禅院。东禅村原本无人居住,随着禅院的建立,前来进香拜佛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就在禅院东部建起了几家店铺,有的干脆举家搬迁而来,迁徙人口逐渐增多,形成了一个村落,而这个村落又位居禅院东边,故而命名为东禅村。传说宋朝初期,东禅村的禅院已初具规模,僧侣逾百余人,佛事活动频繁,坐禅讼经每日必修。寺院内外香烟燎绕,庙堂音乐回旋。一日,禅院内有两个小和尚不甘每日坐禅讼经的寂寞清苦,借举行佛事吹奏庙堂音乐之时,携带一大一小两个铎溜出寺院还了俗,分别落居在大铎村和小铎村。此时,大、小铎村尚无村名,村民们认为小和尚带出的铎出自圣洁之地,就把其奉为镇村之宝。敬奉大铎的村落命名为大铎村,教奉小铎的村落命名为小铎村。
这小铎村在古代也不知道哪朝哪代出过拔贡先生,当地人说话文绉绉,有句俗语一上石桥坡,秀才比狗多,解放前小铎村方圆五里,村民在地里干活,在很远的地干活,回家不方便,于是就有人在此附近挖窑洞居住,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最早的居民。村外有大沟,沟上有一石桥,过去山上绿化差,山洪较多,为了行走方便,修一石拱桥,此为平顺到潞安府最近的路,也是必走之官道,过去著名劳模李顺达、申纪兰到市里开会也走此路。因为村在这桥岸上,故名桥上村,大约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据说,前几年,村庄里还有石桥碑座一个,还放在某村民家里。
说到石桥,这里还有一个传说,据村里老人讲,邻村广武有个员外,他大太太身体不好,到潞安府去看病,小毛驴拉着铁轮车,老家人永昌赶着,一顶轿子罩着,虽然颠簸,去时还顺利,看病医生也说吃几服药就好,就是回来的路上淋了雨,走到了桥上村大沟那儿,道路泥泞,怎么打小驴子,小驴子怎么使劲也上不去了,怎么办?太太就开始许愿:老天爷,如果你保佑我现在顺利上了坡,我一定在这儿给你修一座桥。不知道是老天的保佑,还是小驴子歇了歇,还是老家人永昌赶对了劲,反正车就那么一下上去了。回了家,太太把许愿的事情告诉了员外,员外有钱,就开始在村口修桥,负责的是老家人永昌,桥很快修好了,立碑纪念,写上多少多少年,谁出资修建,功德无量此类。由于修桥时,是老家人永昌领着人修,过桥时,人们就记着这个修桥的永昌,时间长了,出资人老员外的大名忘了,此桥也就叫成了永昌桥。
这铎响已经很久了,桥上村归于郊区,先是属于嶂头乡,撤乡并镇以后又属于老顶山镇,这里的居民勤劳朴实,少有情仇恩怨,至今也就是八九十户,二三百人,名不见经传,但是这里也一样的有着许许多多的故事。
二、郭王两大姓的祖宗故事
说起桥上这个村,也就是一百多年的历史,要说地,都是人家小铎的地,要说村上的大姓,我还得先说一说郭家,因为给我讲这些的就是六十五岁的老人郭和喜。
郭家祖宗住在村外的的大王沟,我爷爷属像和毛主席一样,还是同年生,在大王沟,我两个老爷爷住着两孔窑,两孔窑两个地,那时候,这里都是荒地,他们来到这里就开始了刨荒的生活。
小时候,我爷爷还带我来过这里,据说,来到这里,可能地方选的对,弟兄两个很快就扎下了根,窑洞是有了,地也有了,可是还要回小铎,因为还没有石磨、石碾、滚子。有一天,家里的老猫卧在火炉上,它一下子的变得老大,像一个大狗一样,还开口说话了:“我看你们弟兄两个待我好,也勤劳,我给你们一套石磨石碾把。”郭家二兄弟见老猫变大又说话,以为是在梦里,揉揉眼睛之间,黑猫不见了,走到院子外面,还真有了这一套玩意。他们赶紧给老猫磕头,对着天发誓要敬奉猫神。
人总是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到了爷爷辈,老大四个儿子,老二五个儿子,人丁兴旺的郭家在这大王沟生活的很容易,渐渐的就忘记了猫神,有一天,人们做饭准备吃的时候,忽然看见锅里没有了饭,多了几堆屎尿,这以后,事情就不顺利了,就只好搬出了了大王沟。
再说王家也在涧沟后住着,挖了两孔窑洞,自己就叫窑家沟。也是小铎村里人,也是一样的勤快,也是一样的人丁兴旺,也大概是因为什么原因,搬出了窑家沟,这一家更是子孙多,所以今天桥上村的王姓最多。
村里今天姓郭的有老书记郭小红,姓王的有老村长王鸣放还有新村长王立岗。
三、寻找黑老张的足迹
找到了王平安老师,就找到了这个村的历史,他兴致勃勃的给我又叫来了桥上村的活字典郭和喜老人,他对村里的典故如数家珍,特别是那黑老张的故事,他一讲就没有个完:
黑老张,河北涉县人,抗日战争时是这一代的地下党。以后全国即将解放的时候,又南下,后来做了安徽某县的县委书记。黑老张来我们村的时候,是一个人,大个子,黑脸膛,谁也不知道他叫啥,只知道他姓张,所以大家就叫他黑老张。
1、杀日本大佐
杀日本大佐是哪一年,说不清了,反正是山下的南垂镇七月十三会,黑老张和南垂的陈来福先通了信,说要捉那位这一带恶贯满盈的日本大佐,这个日本大作很喜欢上党梆子,南垂会唱戏,有戏他必看。
那一晚,黑老张和陈来福里应外合,先是摸清了情况,黑老张带着几个人,先是干掉了外面的岗哨,穿上了了岗哨的服装。然后,他们冒充鬼子,走进了戏园子,到了大佐跟前,日语叽里咕噜几句,大致意思是,外面有个花姑娘,这个大佐喜欢唱戏,更喜欢花姑娘,于是就兴致勃勃的走了出来。
一出戏台院,日本大佐刚要问花姑娘呢?背后一阵冷风,一条背带紧紧勒住了他的脖子,黑老张人高马大,一下子把他背在了身后,走不几步,那鬼子就没命了,几个人就这样跑了。
2、保护上级&
那一次,村里来了三匹骏马,马上之人一看就知道是部队上的,打问黑老张在哪里?黑老张就让村里的郭宝柱去看看,他自己也溜到附近的一家农户院里,看看是不是自己人,打问了,自己也看了,是自己的同志,部队上来得,让黑老张给部队,山里的同志搞给养。
正在交代任务的时候,不知道是鬼子在山上看到了,还是有人透露了消息,山上的鬼子从山上下来了,吓得这三位赶紧骑上白马跑,为了这几位能够顺利脱险,黑老张带着两个人,打响了和鬼子交火的第一枪,鬼子见有人打枪,就顺着枪声追,黑老张在山路上一拐二转三爬,很快就把鬼子给甩了。
3、解放老顶山炮楼
那一年,是抗战的最后一年,鬼子惶惶不可终日,躲在山上的炮楼里不敢出来了,只是村里有人送上一些吃得喝得,他们才打开炮楼上的吊桥。
黑老张知道,鬼子小队长有个相好的,是小铎村的,以前常来,现在是好久没有敢下山了。于是他找到这位妇女,意思很明显,只要她能把我们的人带进炮楼,就算立了大功,相反如果不去,就有他的好果子吃。
那妇女怕鬼子小队长,才和他相好,但是她也愿意中国人打死那鬼子,是鬼子使她人不人鬼不鬼的,于是就答应了。
于是准备上几只鸡,还有一些鸡蛋,割了几斤肉,做了一大笼香喷喷的包子,还备了一壶好酒由这位妇女带路,就上了山,果然有这个相好的带路,鬼子就放松了警惕。
打开了炮楼,鬼子和汉奸就马上扑到了吃得的上,这个时候,如同天兵天将下凡,黑老张从背后把他们的枪夺了,一窝就全端了。
当时有名谣这样唱:
民国三十又四年
老张带人上了山
大明白日捉了奸
这回鬼子真失算
全部被捉下了山
4、解放南垂
南垂,古之名镇。日本人占领这里以后,无恶不作,1945年,鬼子的末日到了,平顺人在黑老张的带领下,要和日寇做最后的决战了。
日本人借口八路军不是正规军,拒绝向我军投降,说我们是土八路,为了给日本人点颜色看看,让他们乖乖的缴枪。黑老张组织了上千人,在村子外,抬了许多大缸,大缸全用红布包裹,远远对着日本人的炮楼,然后开始喊话:“赶紧投降,否则我们的大炮不留情。”
日本人见到红布包裹着一门门就像大炮一样的玩意,以为不好惹,就乖乖的投降了。这就是有名的红衣水缸大炮解放南垂的故事。
5、我奶奶和黑老张
我奶奶一见黑老张就喜欢。
我奶奶和我爷爷关系很好,我爷爷被自己人打死的。说来也是巧合。那一天,黑老张让他到山上送信,他觉得和老张熟人熟事,和山上的人也是熟悉,于是,当山上人看他上来,问他暗号时,他没有想起来,还是那么大大咧咧的往上走,这样山上人就开了枪。
我爷爷就这样不明不白的被打死了,于是,奶奶的日子就难活了,我奶奶就常求黑老张。
黑老张为了工作的方便,也为了照顾我奶奶,就和她一起生活了。
黑老张是这一带地下党的领导,他虽然很胆大,但是做事也是很谨慎,就这样,我的二爷爷还是被日本人抓了,投到了井里。
说起过去的家庭,都是《红灯记》,就说这个黑老张,他南下的时候,秀英他奶奶就不让,因为我爷爷和我奶奶还有一个孩子需要抚养。
这样,人家到了南方,做了安徽某县的书记,而我奶奶被老奶奶看着,走不了,后来在涧沟重新说了一个倒插门,老张剩下的闺女叫秀英,嫁到了王村。这样,我奶奶就和涧沟倒插门又生了两个孩子。
这样,我奶奶就有了四个孩子,虽然不是一个爹,可是一个娘,也是很亲,这个秀英和我邻居叔叔还是同学,据说秀英还找过他的生父黑老张呢。
黑老张是一个小五区的普通干部,在网上是找不到,但是他的足迹我还是细心的找了又找。这个《红灯记》真好。
四、古井旁边三条路&
讲完了故事,王平安就让我和老郭坐上了车,去看村外的那座永昌桥,当我赶到村外的大沟里,去找寻历史的足迹时,那曾经的小桥,那曾经的流水,都不见了,只剩下了桥岸上几块石头还依稀可见,其它都被黄土卖了,小桥下填了个实实在在。在冬日寒风里,我拿着相机对准了大沟,大沟记着小桥,记着故事。我也来到那古道上,寒风烈烈,在这曾经的古道上,只留下了几块石板还在讲述着过去的故事。荒草连天,加上前些年靠山吃山搞水泥厂,这古道模样实在难寻,不是村里王平安老师和郭和喜老人的指引,还真是找不到踪迹。
既然桥不见了,那我们再去看看古井吧。
面包车左拐右拐,爬上爬下,走了好大一截,才见到了一口水井,老实说,我的心里一阵凉,这有什么,不就是一口井么?
平安给我指认那个马槽,还有一些井上的石头,过去的辘轳声想起来了,也许只是把水桶放进去,一桶清洌洌的泉水就提了上来。我看看井,水确实不深。
平安说,这是过去周围方圆十几里地的唯一汲水处,我这才震惊了。这是桥上的根。
吃水不忘挖井人,谁挖的井,故事已经在岁月的长河里淹没,我俯下身子,最后干脆爬下去,在水井里边的一块石头上,不,是石碑上,民国十三年重修,其它的字则模糊了。
郭和喜给我回忆,过去打水,后面能排一条龙,水井一直打,一直就是那么几桶水,一直打一直有。现在人们虽然吃上了水,但是都是在山下的南垂拉水。省事了,也费不少钱,一年用水,一家也得好几百元。专门有人拉着大桶拉,每一家也有一个井,专门盛水。
我问:过去不是早实现了自来水了么?他说:“过去是山下往上頂水,后来,那一套系统坏了,就又没有自来水了。”
我说:“古井要保护,自来水也重新通上了,希望有人呼吁这事情。”
他们笑笑说:“就你呼吁吧!”
我知道自己的斤两,写这个东西就算一个呼吁吧。
看了古井,王平安又带领我们去看古道,乱石丛中,找来找去,终于石桥坡看到了,一条石板路隐约于山里,这是一条曾经的官道,可是现在几乎踪影都不见了。
为了提醒我这次寻古为今天服务,他又带领我看了从平顺下来的公路,再看了一条新修的高标准路,隧道在挖,从桥上村前过,我看着这三条路,拍下了一张张相片,
这是三条路,这是桥上的百年史,它们见证了贫穷,见证了新生,也见证着富强未来。
回了村民委员会的院子,回到我们休息的地方,我开始整理,这个小院子是原来的学校,收拾的很不错,可是一年前,这里的学校幼儿园全没了,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一项调查表明,在前十年,中国以每天失去56所学校的速度在减少着,如果未来我们留给后人的历史,我们该怎么写,看着那些教室,看着人去楼空,我的心里十分的难受。
那井,那古道,那黑老张,这些在我心里萦绕,我想,桥上百年的历史,是一个兴旺的历史,我希望兴旺继续。
9、天下都城隍&刘秀&邓小平&葛水平
本文发表于《上党文化》第17期
中华民族的历史一向是和传说联系在一起,三皇五帝都是传说,但是人们很习惯的把它作为历史,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史记》要把传说写进历史呢?这自然有当时的历史局限,但这也证明历史有时候确实和传说分不开,传说也是历史的一种生动的追述。
&关于李国芳先生的《天下都城隍与刘秀无关》还有郭存亭先生的《谁说“天下都城隍与刘秀无关”》,我认真的拜读,感觉是各说各有理,按《明朝那些事儿》作者的说法,是一样的历史,不一样的写法。
&针对以上两篇文章,我想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1、关于天下都城隍与历史不相干还是相干的话题,我觉得这本身就有一定问题,这个问题不像“赵丽妃是哪里人?”一样,赵丽妃是实有其人的,实属记载的模模糊糊,才有去年长治文化大看吧的一次小争鸣。天下都城隍的传说,核心在于刘秀,王莽在历史上确实追过刘秀,这也是事实,刘秀作为东汉的开国皇帝也是不争之实。在上党地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王莽追刘秀的故事传说,不得不追问历史发展中传说。我觉得神话传说,首先表明的是老百姓的愿望,他们希望有明君,也更希望有神灵的保佑,但是老百姓不是历史工作者,所以他们总是喜欢把一个故事幻化为发生在几个人物身上。我很想说,历史就是历史,传说就是传说,但是历史在过去的那些时代,一直是绷着脸,不和人民靠近的,人民也只能用传说书写历史,就像《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不管历史怎样的评价,在老百姓的心中,他永远是一个大奸臣。这是说书人的愿望,也是老百姓的愿望,这是老百姓的历史。既然这样,我觉得各打五十大板,李国芳先生觉得无关,那就多去研究刘渊,不必和刘秀扯一起。郭存亭觉得这和历史有关吗,那就多研究地域文化里传说历史,两者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即可。
&2、关于天下都城隍的这个封号
&我感到在阅读的过程,就是一种学习。我觉得李国芳先生和郭存亭先生的叙述思想精辟,论述有力,从其中我学到了不少的历史知识,给我的地方历史知识,增添了不少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对天下都城隍这个封号感了兴趣,按作者李国芳的说法都城隍相当于阴间巡抚,天下都城隍是管理天下城隍的神,叫天下城隍即可,为什么要叫成天下都城隍,也就是管理天下的巡抚呢?这种叫法很别扭,这其中我觉得就很有传说的味道,很有些推敲。问题是竟然还有敕封,这在碑文里有记载,这又是怎么回事?既然敕封难道皇帝老儿也不懂什么叫城隍,什么叫府城隍都城隍?
&3、关于中国最早的城隍庙
&作者说,最早的城隍庙大概建在公元239年的芜湖。我对此不了解,来源于何处,这个大概有待商榷才为大概,大概是太不确定了,既然这个年份有些虚妄,那么在后面叙述66年后有了天下都城隍,根就不正了。城隍可以说是传说,城隍庙多会建成要多一些历史。
&4、关于刘渊在中国建立王朝是一个非汉人皇帝
&这个说法,我觉得也很有趣,什么是汉人,就是汉民族人,汉民族人是怎样的?这是历史上的多民族逐渐融合的历史,这是对大汉文化的肯定的历史,在刘渊的年代,也就是东汉刚刚结束的五胡十六国时期,我觉得还没有汉族的说法吧,那么怎么会有非汉人皇帝说法呢?有待商榷。我觉得,刘渊这样的一个偏出一隅的小皇帝,人们对他尚且不知,怎么能把保佑寄托在虚妄之上,倒是刘秀实实在在,天下坐得也很是壮观,管他来过没有,管他叫法合适不合适,反正我是要见庙就烧香,见老爷就磕头。
5、天下都城隍传说和邓小平的碰撞
作者孤陋寡闻,听说天下都城隍这个传说还是在这几年,倒是在此之前,在河北涉县娲皇宫听说过一个与此相似的故事。在抗日战争年代,刘邓战斗在太行山上,有一次,邓小平被追到娲皇宫处,见那儿有一处庙,就匆匆躲了进去,在一间破庙里躲藏肯定很危险,但是奇迹竟然发生,在他躲藏的那个破房子里,出来一个大蜘蛛,拦了一道网,迷惑了日本人,我们的邓政委获救。
你看这两个传说半斤八两,几乎都是一回事,只不过换了主人公而已,谁是谁非,难道我们再追问历史,有没有蜘蛛精救过我们的邓政委么?
6、天下都城隍和耶稣的斗法
据说文革时,在天下都城隍庙里,红卫兵把附近一座教堂里推倒的耶稣像扔到了里面,晚上,竟然耶稣竟然和天下都城隍在里面斗起法来,天主教徒说,最后耶稣像安然无恙,竟然披头散发的站了起来,意思耶稣才是正神。信大教的人说是耶稣像被推倒了,天下都城隍巍然而立。不管它们怎么斗,我看一切宗教都是具有普世价值的,都是要人一心向善的。《国际歌》里唱得好,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创造命运还的靠自己。作者记得陶行知先生有一句话好:吃自己的饭,留自己的汗,靠天靠地靠祖先,都不是好汉。和《国际歌》的意思很有些相同。
7、葛水平是长治文化的一面大旗
笔者去年几下西火,到天下都城隍去,在巍峨的天下第一香下,想了许多,要让西火火起来,除了打造一些过硬的品牌,我觉得深挖西火深厚的人文才是人间正道。
在西火天下都城隍,我见到了久违的葛水平先生,从2004年葛水平文学年开始,她在全国是越来越火,本人觉得葛水平先生是长治文化的一面大旗,实继赵树理以来晋东南文化系统的一个丰硕成果。可是在本地的新华书店竟然没有她的书,为什么我们不把她的作品《裸地》等作品打造一番,比如搞一些文化墙,还有小人书电视短片之类,还有名人讲座之类,通过名人带动,让西火在时代的因素里生辉呢?
&以上乱说一气,更待商榷,望再次对争鸣加把柴。
该文发表于2013年第四期《清风》
亲爱的老婆:
  其实真的不知道该如何给你写这封情书,但是从咱们恋爱到现在,一晃十几年过去了,自以为能写的我却没有给你写过一封情书,不要生老公的气哦,我要你一直美美的。
  老婆,有些话可能说出来有些假,但是只要你需要我还是要说,假话有时也是真心话,不管怎样,我们永远还是那么相爱的,我们的心永远是在一起。
  记得刚开始恋爱的时候,我们手牵手在街上走,我每天心里都是甜甜的,想每天都能跟你这样度过,想每天都能照顾你,让你快乐让你幸福!然而,不知什么时候我开始担心你了,担心你不高兴,担心你在生活中遇到让你难受的困难,想什么事情都替你担着,想让你永远无忧无虑的。虽然生活中也会有许多的争吵,但我一直认为,感情里如果没有争吵,那就不叫真的用心了,因为毕竟每次争吵后,我们都更了解对方了,都知道该怎么多为对方着想了,想想我们以前的争吵,也就没觉得怎么了。
  由于我们争吵每次都没有隔过夜,在我几句笑话之下,你一笑,就什么也没有了,你能原谅我的愤怒,我也理解你的职责。我为你付出,你为我牺牲,我们的爱真的让人嫉妒。
  老婆,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写下去了,呵呵,第一次给你写情书,竟然是在我们已经结婚十多年的时候,都说,女人因谈恋爱而变笨,我觉得男人也是一样,一旦用心了,可能比女人陷的更深,爱的更彻底,爱的无所畏惧,什么都可以付出,不管有没有回报,老婆,我想我真的是无药可救了,如果哪天没有了你,我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勇气活下去!
  老婆,好想和你在一起,即使自己只能为你做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努力完成。
  老婆,好想和你在一起,只要你永远幸福快乐,无忧无虑,就是我一生中最为愉快的事情。
  老婆,真的好想每天都和你在一起,永远看你那么开心的笑!
  老婆,我知道你为了这份爱放弃了很多,牺牲了很多,我都知道,我只想用我的全部去好好爱你,好好疼你,好好珍惜你,不让你受任何委屈,可我还是让你为我哭了好多次,我真的好心疼,好恨自己,看到你哭我心都碎了,我不知道你还相不相信我,但我给你的承诺永远都不会变,我一定会好好努力,答应我:永远都不要再为我哭了,当你再为我哭的时候,我就再也不值得你去依靠了,相信我,永远都不要哭了。
  回忆我们之间的甜蜜时光。只要有你,做什么我都会有希望。我也坚信幸福和快乐会是我们的结局。我小心翼翼的守着这份来之不易的爱情,精心呵护她。你还记得吗?我说过我想要守护你一辈子的,不离开你。这将是我你不变的承诺,希望我们都好好的走下去。
  老婆,和你在一起真的好幸福,有了你我才有了份牵挂,是你让我的生活充实,让我的心有了依靠,我发誓:我一定好好珍惜你!老婆,爱是一件很简单也好复杂的事情,相爱总是简单相处太难,这句歌词说得很有道理。就让我们在这个简单而复杂的路上好好地一起走下去,跌倒了我们相互搀扶,走错了我们相互商量着去摸索正确的途径,好吗?
  别人都说人因为寂寞而美丽,我却因为有了你而幸福,老婆,我是真的好爱你,你知道吗?
  老婆,每年在你生日的这一天,我没有火红的玫瑰,没有浪漫的烛光晚餐,没有华丽的言语,我只想用自己最简单的语言来表达最诚挚的情感。我要向全世界宣布我们很相爱,要让你知道我对你的感情有多深,自始至终,我都没有改变自己什么。还记得吗?你问我还会不会像以前那样这么爱你,当时我想都没想就说我比以前还要爱你呢。我要告诉你:我会一天比一天更爱你。这是我的承诺,你要一直记得我们的承诺,一刻都不要忘记。如果还有什么语言可以形容我们的爱的话,那一定是世界最最美丽的语言。因为我们一直都会停留在彼此温热的胸口,不是吗?无论世界怎么改变,我答应你的那些永远都不会改变,只是为了恪守自己对你做出的承诺,最最让人值得为之等待的承诺。就算到世界的尽头,就算到时间的尽头,我还是想要用力的紧紧拥抱你。老婆,我爱你。
  老婆,我真的很感谢你这么多年为这个家操劳,谢谢你一直陪在我身边,谢谢你让我找到了生活的方向,让我拥有一个温暖的家,我发自内心的写下这些话,也许还不够多,但我一定会用实际行动告诉你,你是我的唯一。
  老婆,相信我!我们的幸福将一辈子进行到底!
  老婆,十多年来的第一封情书,希望能带给您惊喜!希望它能给您带来甜甜的微笑!让你感受到这份忠诚而坚定的爱!你的爱就是我全部的幸福!
  亲爱的老婆大人,我永远爱你!
  去年,我在日记里这样写到:我们从一见钟情的那天起,时时刻刻就没有分离过,我们需要在一起,我们在一起幸福甜蜜,我们绵绵细语,虽然说了好久也不知道说些什么,但是我们就是那么打情骂俏,就是走在一起,也要手拉着手,享受着爱情的甜蜜。
  我坚信我们的爱情天长地久,我们走过了很长的一段磨合期,事实证明,我们的磨合得很好,这个家我和你还有我们的儿子一个也不能少。
  我坚信我会爱她到天荒地老,如果有天荒有地老,我觉得你是我的最爱,我有一次就可以了,我不再需要什么婚外情,也许很刺激,但是我觉得那样太不负责。我经常这样说,爱情就是尊重、理解、信任,支持。这八个字,我做到了,你做到了,我们相互做到了。
  携手不是一种简单的承诺。
  我和我的她,我们相爱,是一件多么平常的事情,但是又多么伟大的事情,我觉得这一辈子我只做了这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那就是我娶了她做我的妻子。
  相爱吧,永远,是那么香醇。
&&&写到这里,想起第一次叫你老婆,你说:“不要叫老婆,听见不知道有多老。”那以后,我就叫你小萝卜,因为你很白,就像一个小白萝卜,所以我就叫你亲爱的小白萝卜。现在,你的面容是有些风霜的痕迹了,我也是无心的叫了你好多老婆,最后,还是叫你心爱的小白萝卜吧。
&&写到这里,想起那一次你去郑州,给全家人买衣服,晚上三点钟回来,我想到车站接你,那时候,还没有手机,也不知道确切的回来时间,因为那辆破旧的老火车总是晚点。你说,不要到车站接我,你就在家看孩子,不要孩子醒了没人。那一晚,我等你回来,为你热上咖啡,为你做上热乎乎的米汤,香喷喷的菜,对了,记得么,为你点亮了家里所有的灯,告诉你,一个你爱着的人,一个爱着你的人在等你回来。
&想着那个小雪的晚上,想着那个为你点亮所有的灯,幸福。
最后把马克思写个燕妮的那首诗改一下给你,不过燕妮成了妻子刘芳你。
刘芳,你笑吧!你会惊奇
为什么在我所有的诗章里
只有一个标题:《给刘芳》!
要知道世界上唯有你
对我是鼓舞的泉源,
对我是天才的慰藉,
对我是闪烁在灵魂深处的思想光辉。
这一切一切呀,都隐藏在你的名字里!
刘芳,你的名字——每一个笔画——都显得神奇!
它发出的每一个音响是多么美妙动听,
它奏出的每一章乐曲都萦绕在我耳际,
仿佛是神话故事中善良美好的精灵,
仿佛是春夜里明月熠熠闪耀的银辉,
仿佛是金色的琴弦弹出的微妙声音。
&&&&&&&&二
尽管书页数不尽,
我也能让你的名字把千千万万卷书籍填满,
让你的名字在里面燃起思想的火焰,
让战斗意志和事业的喷泉一同迸溅,
让现实生活永恒的持久的真理揭晓,
让整个诗的世界在人类历史上出现,
那时愿旧世纪悲鸣,愿新时代欢欣。
让宇宙啊,亿万斯年永远光芒不息!
刘芳的名字,哪怕刻在沙粒般的骰子里,
我也能够把它念出!
温柔的风送来了刘芳的名字,
好象给我捎来了幸福的讯息,
我将永远讴歌它——让人们知悉,
爱情的化身啊,便是这名字刘芳!
言语是什么?难道是为了表达碌碌无为?
难道是为了传播荒诞无稽?
它是否述说出高贵的感情?
而我的爱情啊,是个魁伟的巨人,
它能倒海翻江,它能把高山夷乎!
啊,言语!你这精神宝库的偷儿!
可以把一切都缩小和贬低,
唯独只爱尽情地歌颂赞美,
人们不愿公开张扬的秘密。
刘芳!要是我能控制迅雷的轰鸣,
要是我能掌握语言的精灵,
我便要在整个世界的高空,
用耀眼的闪电编织成文字,
向你表达我的忠心的爱情,
让全世界长久地把你牢记。
 我们买了那个大功率的播放器,那里有马克思的《致燕妮》,你最喜欢,改成刘芳呢?
今天,我在这里又写下了这篇文章,我写得不好,但是我一定要做的比写得好,更好。
————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20周年长治职工收藏展
该文即将发表于《红色太行》
思念毛泽东,时常不是什么正式场合,也喜欢朗诵《人民万岁》,思念毛泽东,许多年前就写一首《毛主席,我们想念你》。
应长治红色收藏协会的邀请,日,到长治工人文化宫,看了《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20周年长治职工收藏展》。
在此之前,我是数次到过潞宝集团毛主席纪念馆的,看到毛主席的故居,看到毛主席生活的那些地方,看到那些毛主席像章,看到毛主席一生的画像,还有华主席、李纳的题词,我是很震撼的,而今天这些普普通通的职工们的收藏,我看了丝毫也不比一位企业老总的收藏逊色。
走进文化宫,在一楼站定,一片红色的海洋,从布置的效果看,很是为之一振。
展览由上之下分为三层,三层红彤彤。最上面冯文珍、冯雁东父子的剪纸,全长怎么也有上百米,绕了展厅一大圈,以剪纸的形式歌颂毛主席的作品,我看过不少,但是把毛主席一生都囊括其中的鸿作还是第一次看到。河边君博客载:140米剪纸长卷《世界伟人毛泽东》前面细细欣赏,画卷展示了毛泽东从少年、青年到晚年不同时期的形象111幅,曾在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展览馆展出并获奖,2004年获得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证书。这是由协会理事冯文珍花费10个月的时间,精心构思,一刀一剪刻制出来的。第二层是各种各样、各个时期的毛泽东画像、像章,图展的300余幅毛主席画像,其中最大的有针织制作的3米&2.2米的伟人像,有3米&2.51米的领袖肖像,还有曾在天安门城楼上悬挂过的第一幅毛泽东画像,曾在天安门城楼上仅挂过一天的毛泽东画像,曾在天安门城楼上挂过的第三幅毛泽东画像,国内外发行最多的1935年毛主席在陕北戴着八角帽、红五星的留影,收藏者的苦心搜罗让参观者心生感动。120枚不同年代、不同材质、不同造型、不同色彩的精品毛主席像章,寓意着毛泽东诞辰120周年,有两枚被评为全国十大名徽章,一是长征路线图,二是“暮色苍茫看劲松”全诗词全身像,惟妙惟肖。令人惊讶的是,其中6枚手工版毛主席纪念章是由解放军高炮某部战士戚汉义在抗美援越战场上用美军飞机残骸亲手制作的,至今保存完好。还有咱们壶关县清流瓷厂、长治淮海、惠丰机械厂等单位制作的特色像章……
&&&&第三层在玻璃柜子里,主要是有关毛主席的一些书刊。“三晋收藏家”杨宏伟、马建军20年前收藏的毛泽东著作《论新阶段》、《论持久战》,1948年由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局的张磐石主抓,王春、赵树理等文化名人编辑的精装版《毛泽东选集》,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更珍贵的是1938年的《美国生活杂志》首次刊发毛泽东的彩色正面照,这是协会理事王海勇专门从太原赶送过来的。还有《晋绥日报》、《华中工人》、《新华日报》……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以下几幅:
在天安门城楼挂了一天的毛泽东画像,一看这一张,就有些别扭,毛主席的头是高昂着的,可是看起来只有傲气,缺少儒雅,不足以展示领袖的风采,但是我们通过瞬间的留影,通过一天的悬挂,细心的收藏者就收藏了下来,就这一瞬,给了我们另外一个毛泽东的形象。毛泽东是一个人,不是一个神,他走下了神坛,也和我们一样。没有照好,重来。
还有一幅画像,这幅像是发在一份《势在燎原》的报纸上,有意思之处是毛主席的样子非常像林彪的一幅照片。戴着帽子,面带微笑,手微举,目光镇定,身子微向前倾,不知道是毛主席先像了林彪,还是林彪先像了毛主席,那时候,毛主席和他的亲密战友林彪,第二号人物是那样的近,我想应该是林彪学了毛泽东吧。
第三幅就是《峥嵘岁月》,倒不是这画像有什么惊人之处,而是小时候,我家挂过这样一张画,看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三位伟人,骑马走出草地的形象,我的眼睛一亮,让我想起了多年前它贴上家里的情景,印在我心,挥之不去。
1935年的毛泽东和中央红军到达陕北那张英俊的彩照,熟悉毛主席的人都知道这张像,但是这张像使我想起看潞宝画展时导游的解说: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地位,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那一年毛泽东42岁,下巴颏长了一个痣,一个痣本来没有什么,但是长在了伟人身上,就有了一个词,中年得“痣”,据说,这种说法还得到了毛主席唯一的孙子毛新宇的印证。我和红色收藏协会的交流,他们说这还是第一次听说,我很有些得意。
最后,那张印有中央五十六位中委委员和候补委员的报纸,看着那从左往右的排印,看着那繁体字的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他们都是毛泽东身边的人,有所谓的好人,也有所谓坏蛋,我指着那个康生说:“这是个大奸臣。”旁边的人赞同,甚至对那个陈绍禹位立其中也有些不解。我想起了据说是王安石窃取白居易的那首诗:““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浮现联翩,风起云涌。
当然,还有许多让我想起一些记忆,这里就不再多说。上了第二层,那位收藏参观券的先生很使我佩服,真是一位有心人,有一套参观券,每半个小时就有不同,他居然全部收集起来,其中故事肯定很多,我也想有时间去拜访,还特意要了他的明信片。看到这些收藏,看到这些全来自民间的收藏,像杨宏伟那样的大家,在长治竟然有好几位,我想因为他们有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希望毛泽东时代的公平公正出现在现在,也让今天的繁荣出现在老人家生活的过去,这才有了这次展览。
当我观看时,外面下着小雨,各界群众络绎不绝,应广大观众的要求,原本展出的时间又推迟了两天,我想星期六星期天来看展览的人一定会更多。
参观完了,流连忘返,在杨宏伟先生的盛邀之下,写了几句留言:“东方红,太阳升,歌声嘹亮绕后人,展览一片红世界,感恩之情铭记心。”当然与这厚重的内容不怎么相称,回了家,又打开过去那首《毛主席,我们想念你》:
毛主席,我们想念你,
想念你呀,想念你,
&&&再领我们撑船南湖,
&&&载一船开天辟地,
在世纪的今天劈波斩浪。……
但是,我看了以后,总是不足以表达我的心意。怎么办,我想组织几个人慰问一下红色收藏协会,一表达我们的心情,二也是对这些红色收藏的敬意。
其实,离毛泽东诞辰之日还早,我不知道组织者为什么要提前,但我觉得那个日子,12月26日,就是中国的圣诞,120年前,湖南韶山一位伟人诞生了,没他中国不知道在黑暗中还要摸索多少年。
12、八宝山上长治人
本文发表于《长治方志》2013年第六期
从烈士公墓到革命公墓再到国家公墓,这就是八宝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从北京天安门前的长安街西行15公里,石景山路北有一座古朴的门楼,门口有两尊石狮和四棵古柏,这就是著名的八宝山革命公墓。
八宝山这里曾经因盛产红土、耐火土、青灰等八种矿产而得名八宝山。这里古树参天、幽静典雅,在成为革命公墓以前,曾经是明清两代太监养老送终的一处世外桃源,建有一座“褒忠护国寺”。当时,北京人都叫它太监庙。1946年,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将这里改建为忠烈祠,纪念抗战中牺牲的国民党官兵,包括张自忠、佟麟阁、赵登禹等38位将领安葬与此。1949年12月,据何虎生编著的《八宝山纪事》记载,新中国刚刚成立两个月,周恩来总理指示,在北京建个革命公墓,给牺牲的战友和同志们一块安静的栖身之地。1950年4月,北京市政府报请政务院批准修建北京市革命公墓,位于八宝山南麓,占地150亩。原住在八宝山的太监、道士先后被迁出。遵照周恩来总理的建议,公墓用于安葬我国已故党和国家领导人、民主党派领导人、爱国民主人士、著名科学家、文学家、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国际友人、革命烈士和县团级以上领导干部。1950年,任弼时成为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的第一位中共高级领导人。自此,八宝山作为革命公墓的基地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直至成为我国声名最著,规格建制最高的园林式公墓。1970年,经周总理批准,北京市革命公墓改为八宝山革命公墓。1984年公墓被北京市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北京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上世纪50年代初期,革命公墓里埋葬的只是革命烈士,但到了后来便逐渐分开了等级。50年代末,我国实行火葬,革命公墓在原褒忠护国寺第一、二进大殿及配殿的基础上成骨灰堂骨灰堂分为十一室,第一室安放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科学家的骨灰。以此而下,逐渐产生了档次等级。一些低级别干部只能享受将骨灰盒砌入墙内,这一度在干部内部被戏称为“上墙”。到了文革时期,中共党内这种身后论资排辈的现象更是愈演愈烈,以至于周总理晚年曾强烈指责,“八宝山上不要搞论资排辈。”周恩来身后不留骨灰,才使这种现象稍做和缓。70年代末,文革结束,许多在文革中曾遭受不白之冤的共产党员需要重新得到政治地位、名誉的认可,八宝山再度成为一些干部追逐政治资历的目标。邓小平为此曾不止一次地提到,“很多人想挤进八宝山,高高在上,却无形中与群众拉开了差距。”之后,康生在死后被开除出党籍,骨灰被勒令迁出八宝山革命公墓。成为革命公墓建成至今惟一遭驱逐的对象。1992年,中央做出决定:革命公墓骨灰堂寄存骨灰的范围调整为司局(师)级以上干部。
参考消息网9月23日报道北京市规划委宣布,八宝山将扩建9540平方米的骨灰廊和630平方米的管理用房《新京报》报道说,新建的骨灰廊长达620米,明年5月完工后将增加10020个骨灰龛位。另据日《法制晚报》报道,北京市已开始重新规划八宝山革命公墓,计划将其建成中国首座国家公墓。也就是说,它的名称将由“革命”变更为“国家”。
《八宝山革命公墓碑文录》一书,1990年3月由改革出版社出版了近五百名土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的革命志士的生平事略,书后附录有每人的籍贯索引,可资参考。收录1950年到1964年去世革命者。该书作者张承平,山西洪洞县人。副研究馆员,会员、北京市教委职评小组评委、延安儿女校友联谊会编委会副主编。
在这部书里记载着的革命者,山西有23人,晋东南地区8人,长治5人,把他们的碑文摘抄如下,以作纪念。
武光清,男,42岁,山西武乡县人。1937年抗日初期,在武乡一带领导群众进行抗日宣传活动,组织游击队。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以后,历任县公安局长,县长、专署主任、行署副处长、副专员、中原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南财经委员会委员、中南合作事业管理局局长、全国合作总社中南办事处主任、中华全国供销社合作总社理事会理事等职。
武光清同志参加革命十八年来,始终对党交予的工作认真负责、埋头苦干、曾数次被选为模范工作者。1949年患高血压后,仍坚持工作。1954年病情加重,久治未愈,不幸于日上午脑溢血逝世。
&&&&&&&&&&&&&&&&&&&&&&&&&&&&&&&&&&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
贾子玉,男,1915年9月出生,山西潞城县申庄村人,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区长合作社经理,县政府民政科科长,天津警备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重工业部监察室副监察员等职。在地方不对和机关工作中,一贯积极负责,对党忠诚,艰苦朴素。1946年任河南修武县民政科科长时曾记大功一次。日晨于上班途中被汽车撞伤经急救无效于当日下午8时逝世。&
&&&&&&&&&&&&&&&&&&&&&&&&&&
中央工业部
&&&&&&&&&&&&&&&&&&&&&&&&&&&&&&&&&&&&&&&&&&&&&&&&
史荣保同志,男,山西襄垣人。日出生,1938年参加革命,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河南省淇县一区区长,平原县安阳专署文教科副科长。平原县文工团团长,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等职。自1960年起任中国演出经理公司副经理。于日在北京病逝。
&中国演出经理公司
&&&&&&&&&&&&&&&&&&&&&&&&&&&&&&&&&&&&&&&&&&&&&&&
崔平惠同志,男,山西襄垣南漳村人。1923年出生,1938年入伍,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在部队中央地方机关任文书、文化教员、营书记、政治教导员、股长、科长等职,由于从小受到共产党的培养和教育,因而在党的领导下,始终勤勤恳恳全心全意为党的事业而奋斗,因积劳成疾患肺癌不幸于日上午6时41分逝世于北京中医院,享年34岁。直到呼吸停止前仍始终忠实于党的事业,生前留言将平时节约所储存款悉数交纳党费,纯洁无私的高贵品质使我们永远记在心中,勒石为记,永垂不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湛江港务管理局
王天顺同志,男,山西省沁源人,1914年出生。1937年参加八路军,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历任医务主任,卫生处长、十八兵团六十军卫生部部长、西南公安部后勤部副部长,云南省卫生厅厅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曾多次参加反扫荡战争和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晋南运城临汾和晋中太原战役,并随军转战西南西北等地。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和残酷的战争中,立场坚定,不畏艰险,在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了党的群众路线,在解放前后部队的后勤卫生工作和云南省的人民卫生工作中善于团结关心群众,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廿年如一日忘我地工作,表现了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不幸因患食道癌治疗无效,于日逝世,为革命献出了自己的一生。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摘录这些碑文,也希望这些人的后裔如果看到了能和我联系,我希望听到他们活生生的故事。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包头市九原区麻池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