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部软弱无力是否是软弱外交的讨论报告

怎么看待中国外交软弱论?_百度知道
怎么看待中国外交软弱论?
但我想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我在网上看到你的一些回答觉得您的见地很有深度,大陆在国际上形象是否为一个羸弱的三流国家。另外。所以想向您请教这个问题, 我看到一种说法叫TG保政权&保领土?再往大了说一点,这种说法根据是什么,解放军的综合实力在国际上处在什么水平,所以想听听您的看法?实力很不济么,西方有媒体说下个世纪属于中国?我觉得着是胡扯吧!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你好
提问者采纳
也不太可能有余力成为主导全球的力量,比解放军强的军队(综合层面来说,中国的南海领海必然是远远小于九段线划定区域的?)则都是具备本土以外侵攻——或者说得温和些,远程战略投送——能力的军队,中国(北京台湾两政府)主张九段线则是以历史惯例来说的——中立的说、如果说“保政权&保领土”这是不成立的,婆说婆有理“的状况,或者说不认同反而居多,这也是正常现象、认为中国外交软弱的原本也是键盘政治家居多,中国采取”搁置争议,毕竟中国的各项指标人均之后是毫无疑问的穷国数据,而大多数(也许”绝大多数“更准确)PLA的兵装都落后于时代平均水平,加之三十年经济高速增长,单拿数据比较也就有点鸡同鸭讲了,彼此军队的理念不同,主要在于军队两极分化,所以原本而言就没有必要也不应该打肿脸充胖子,现在来看优势似不能掩盖其短板。中国确是有世界领先的高精尖装备。于是上面的话咱就得反着说了,国人早就把领土主权放在国家意识最高点了。至于”下个世纪属于中国“。——但也只是可能性而已,中国军队的先进装备还是太少,在各种内忧未妥善解决之前,但是与发达国家的好装备相比,那我反问保政权的话,少量部队拥有高水平装备,从更高的视角来看,但是也并不完全是全球性强国的形象(区域性大国强国的程度)?何况经历百年屈辱和百多年民族主义教育。3,但也不是没有可能1,真正步入社会并且立足的人并没有太多的认同、被动应对(对方挑事时在予以可控的还击)是一个很现实的作法,如果以海洋法规定的专属经济区来划分领海的话,中国东南沿海也已经是发达国家水准了,以这个趋势来说中国有成为世界主宰的可能性,PLA也有短板。中国有其优势也有其短板,所以“保政权&gt,这就是”公说公有理,起码说以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来说。5、至于解放军的实力,未来中国即使继续维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对于某些血气方刚或者说是唯恐天下不乱的人来说不可接受,别国并不是完全没有理。2;保领土”的话,特别是重型装备(轻装备尚好)、共同开发“,这种作法并无不妥、大陆在世界上虽然不是“羸弱”。以南海争端为例,而不是优先级低。当然中国外交一向较为内敛,对外侵略性不高,虽然招致内外非议是必然的,还有哪种方法比进一步煽动民族主义一致对外更有效率、而且如果咱们暂时抛开”中国人“这个视角。当然,中国的领土争端中。也正因如此。如果说某片”领土“保不住的话。解放军的建军理念一向是本土防御(和中国的外交思路一致),在这一水平面上并不弱,保领土实际上是保政权的高优先事项,现在似乎只有美俄了:中国虽然人均数据很难看,那原因也是鞭长莫及力有不逮,完全是看和谁比,但是作为一个国家的整体数据却不错。4,这话虽然比较乐观
再请教一下政改问题,中央说“改革力度、发展速度要与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 。可是推进政改的速度也未免太慢了吧?上头到底想不想、会不会放权?总会摆出各种各样的托辞,诸如东西方文化差异、国民素质太低、资产阶级自由化等等,难道中国只适合家长制官僚社会?另外同样是一种威权体制,为什么新加坡能有效遏制腐败,创建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而我们不能?
1、改革速度的话,我反提两个问题,你想想看:在目前的国内环境下,你要办一件事情,走正规流程七个工作日保证完成,拉熟人“夹塞”需要三个工作日,你会选哪个,或者说你觉得大多数人会选哪个?在进一步,如果其中办事的人员敢于明确拒绝这种托关系“加塞”,你觉得大多数人会称赞其坚守原则,还是会认为“这人太孤傲,不上道”?所以这是一个人艰不拆的话题:当前的社会,百姓人人都想反腐败,但是落到切身事件时,人人都贪便宜、想参与腐败。在这一点不有所变化的情况下,一个清廉高效的政府只能演变成“水至清而无鱼、人至察而无徒”的状况。意识形态的废话姑且不论,文化差异、国民素质之类倒也确非空话。当然我并不打算把所有的原因都推给某一方,或者说以新加坡的先例,大陆政府层面的治理是必须大力度的,但是单纯的大力度治理官员也不还不能够产生根本性改变,惟公务人员与公民都产生改变不可。2、我不认为中国只适合家长官僚制,至少台湾给出了另一个可能的答案。但是就像我上面说的,有些客观因素并不是废话,而这些客观因素也确实需要一些时间来改变,而且更加重要的是,这些客观因素有时并不是有了民主就能实现的:比如菲律宾学美国三权分立学得如此彻底,印度是国际公认的“亚洲发展中国家民主典范”,但前者之腐败比中国还糟糕,后者则是种姓下“民主”之怪相且腐败与威权之中国不相上下(腐败程度有透明国际的量化结论为证)。3、至于李家坡和大陆之别,李家坡的清廉高效能成,其因在于:移民国家毕竟沉淀浅,以严刑峻法强为校正民众较易;先以法治(法治,并非法制)与公民理念教育其民,现代国家政治概念明晰。而对于中国来说,纠正民气还是需要些时日的。4、相较于1980年代的中国,省级政府拥有的权力已是远大于昔,可知中央还是有放权的意愿的——也有原因是中央毕竟干不完这么多活,交给地方和市场也是明智的——当然中央的放权确实也太慢,这也是某个事件导致现在对于政改速度的犹豫不决。
非常感谢您的耐心回答。
提问者评价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都应该理性对待解放军实力还是很不错的。敌人和竞争对手说的话,不同的国家观点也不一样,也不太好说的太直白。至于国家形象,这是可以肯定的,中国的强硬你没看到,不要那么容易信,分歧较大,但是有几点共识。至于为什么不宣传,这是国情决定的,也很强,国内也没怎么宣传,犯忌讳,那就是中国很大。至于外交是否软弱。至于国外说中国,原因也很多,不论是褒还是贬
中国外交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首先同意楼上匿名用户的回答。不仅这位外交官可能是,事实上,中国外交官基本都是学外语出身的。问题要追根溯源。根源就在于,中国政府结构中,外交部不是主要结构,不是决策部门,是传达部门。而国外的外交部是决策部门,外交部与国防部是国家最重要的两个政府,外交部的重要性等同于,甚至高于国防部。平行机构,一个对应强硬的国防部,一个对应斡旋的外交部。所以,在西方人眼中,外交部门的声音应当是斡旋,协调,用外交手段(非武力手段)向外发声的。而我国的外交部,主管是外交国务委员,算是领导直接责任(一向如此,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外交都是总理责任领导),外交事务的决策权基本还在最高领导层中。所以,雷厉风行也很正常,强硬点也很正常。所以,问题来了,传达部门传达了领导的强硬的决策,所以自然而然就对外底气十足,不需要实行外交某些斡旋功能了。因此,在西方媒体,政府眼中,中国的外交风格一向硬气的很。那么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国内觉得中国外交部不作为,软弱呢?首先,功能性丧失,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外交很多作风,用词等外在形式十分保守,具体可以去看一下我国外交部发言人的发言。如果有人做个统计,会很有意思。这样也避免罗人口舌。同样,可以去看下美国联邦政府的外交部发言人发言,出错率太高了。频频反口,反正人有一张嘴,随你怎么给。第二,我们决策是强硬的,是强硬的,是强硬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只是,和国内媒体宣传有关系。外交作为谈资,门槛太低,人人能说上两句。去问问学者,高参,没有人会说提出:中国的外交软弱不软弱的问题。因为,这个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这位外交官估计在其位也难吧,不一定反映了问题,或者问题的根本。随便回答下。不匿了,看看会不会被第一次折叠。
因为强硬外交(assertive diplomacy )只是一个政治传播学的概念,它并不是一个在国关中的良定性概念,即使是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也未必全部能够归于强势外交。俄罗斯在政治传播的意象上“很强势”,这和其军事捆绑外交有关,但未必从政治分析上是“真强势”,有可能某些政策反而是非常保守的。所以强势外交更多体现为媒体在政治传播中一种人造概念,即用于定义另一国家的国际身份以及本国话语生态中的定位,当然这个定位多半是负面指责-------你你你你居然不讲“道理”。&br&《纽约时报》曾经在08年后一段时间集中对我朝使用过这个概念,韩国首尔大学赵英男等人也做过这方面研究。但是更多是在对中国内部政治结构和对外政策的相关性做出探讨。一种观点认为,认为传统外交部主导外交政策的惯例变革后,决策层需要整合部委和经济部门的不同需求(比如在同一个外交解决方案的时候,各部委会从各自的领域提出此事件的可能影响,最后整合进决策意见),所以会倾向于保持强硬性的政治表态,以换取内政妥协的空间和国民认同,尤其是网络政治导致国民舆论参与度成了一种重要的认同,这个在各国都有体现。比如Dean Knox等人。&br&还有正好相反的观点,认为我朝决策体系需要兼顾的条件太多,东亚国家间经济依赖和我朝暂时还不能够完全主导东亚的现状,导致我朝的外交政策实际上偏于保守主义和实用主义,所以即需求与各个国家保持地区体系内的现有平衡,保证经济合作的延续;又绝对不能在已经拿到的政治空间,现有秩序,以及我朝当前政治定位作出任何妥协,所以对原则问题比较强调,显得比较“强硬”。最重要的是,由于我朝军事行动能力和地区控制能力的提高,我朝显得“更强硬”的在于可以进行实际的威慑行动来践行“原则问题”。比如Michael D. Swaine等人的分析。(当然,&b&这似乎也解释了为何国内人会觉得我朝外交政策偏软,实际上是因为我朝更多考虑外交的有效性而不是舆论认同&/b&)
&br&&br&&br&&br&&br&当然,以上老美的分析不能说没有道理。抛开一大堆政治传播上的修辞游戏,&br&&br&&b&&u&我朝的外交政策更多体现为“政治原则”外交。&/u&&/b&&br&&br&而从沃勒斯坦的全球史观来看,东亚各国呈现以下特点:&br&1,战后民族意识随着独立运动的政治实践展开,并且这种政治实践的合法性建立在反对殖民或外国干涉的主权意识,以及民族共同叙事。并且各自的政治实践中都是建立在地区基层结构为组织力与传统地区势力作出妥协(我朝比较例外)。&br&2,地区内合作相互依赖的主要推动力是经济分工与合作,政治状况由于后雅尔塔体系的存在,各个国家在冷战后东亚世界中保持着微妙的政治角色。70年代过后,各方之间的基于二战历史问题的搁置争议和邦交正常化,并不仅仅是我朝对外出现的事情。80年代全球经济转向亚洲,亚洲形成了经济合作的分工层级,也导致了体系内各个地区组织的出现,但是这类政治合作是建立在亚洲经济分工的相互依赖中的。所以,东亚的政治分化的驱动力是经济合作的必要性。&br&&br&而以上政治特点,使得分析框架就更类似于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建立的新制度主义。即服从以下假设:&br&由于一国政府无法低成本使用武力,且武力之间面临多重制衡。&br&&br&而各国在地区国际关系的分化之中均会有一定的政治定位,并且互相之间出于保证合作的底线会遵从一些不成文法,这个不成文法的基础是各国的主权意识。当然这种平衡是动态的,互相之间摩擦是很常见的。军事势力依然重要,但是动用的方式是通过在这种平衡中彰显行动力来体现的。&br&技术进步和国际经济生位不同导致的分工链和广泛的共同市场相互渗入,是各国相互依赖的基础,也使得国家地区话语权和经济主导权直接挂钩。&br&国际间组织的协调保证了地区势力的制衡,并且以相对小的成本使得大国综合国力带来的话语权和政治主导力得以施展。&br&&br&&br&这使得对于东亚各国来说,“政治原则”都是必须数次强调的政治正当性。即使是韩国国内对于美军驻军这事,主流媒体也是用民族自决和政治独立来强行解释(比如,北方那货企图干涉韩国政治军事安全,所以需要个国际盟友什么的)。&br&&br&&br&而我朝当然就更需要,何况从建国史来说,政治实践的意识形态中慢慢形成的主权意识和国家认同是基本盘。&br&&br&&br&另外,以卡赞斯坦的地区理论来说,我朝在经济崛起成为东亚实质性的主导者却暂时缺乏足够的主导机制(美国亚洲策略的存在,亚洲各国历史问题的冲突,中国主导的国际间体系尚未成熟),我朝对外的主导力还是以经济主导为主。由于中国在亚洲无论是共同市场还是资本话语权上显得极为重要,中国的政治原则外交直接决定了对方国家是否能在亚洲最大市场进行立足的基本条件(这个论断意思也包括,只要对方承认政治原则,其他东西大家还是有很多商谈的余地)。中国的“原则外交”直接承载着地区政治的节点,自然西方国家在这种想象的地区代表性的压力下,自然感到亚历山大。&br&故而,在西方预警的政治宣传上,就会集中塑造我朝一个“强势外交”的帽子。&br&&br&&br&至于说为何我朝内部不少人会觉得“软弱”,还是刚才的观点,我朝外交政策考虑的更多是外交有效性,事实上国民认同方面做的也算不错,几次地区冲突我朝的国际表现都是很能取得国民认同,圈粉无数。最多是宣传方面与舆论需求发生脱节,比如,军宣很多时候还在宣传“军民鱼水情”,而不是更多人期待的“我朝武装已经超级牛X”。&br&国民对于国家政策的期待,是将国家同一化成一个“人格化”的行为体,这个人格化的过程包括自己的政治激情释放和对于国家关系的人格化理解,形成一种日常生活的话题,以社区。倾向于&u&&b&专家系统外交和实用主义的&/b&&/u&我朝外交惯例,也没见得要打算取悦和回应政治激情。
因为强硬外交(assertive diplomacy )只是一个政治传播学的概念,它并不是一个在国关中的良定性概念,即使是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也未必全部能够归于强势外交。俄罗斯在政治传播的意象上“很强势”,这和其军事捆绑外交有关,但未必从政治分析上是“…
楼上说民众要求像普京强硬的都naive!&br&&br&什么叫民众想象中的外交强硬!&br&&br&我大冈比亚外交!&br&&img data-rawwidth=&622& data-rawheight=&388& src=&/31beeb36a0c30f68cddfe7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2& data-original=&/31beeb36a0c30f68cddfe7c_r.jpg&&&br&&br&&br&来看看什么叫强硬外交!&br&&br&&br&1985年,因援助协议未谈妥,冈比亚威胁“三天之内”占领整个苏联。&br&&br&1995年,因贸易协定问题谈崩了,冈比亚威胁“以远征军横扫欧洲大陆”,随后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联合以人权问题为由制裁冈比亚。&br&&br&2000年,冈比亚爆发反政府游行示威,政府军使用机枪扫射游行人群,有一部分抗议人士逃入美国大使馆。冈比亚政府军遂紧追闯入美领馆,抓捕示威人员,甚至开枪击毙了一些抗议人士。冈比亚政府军殴打了美领馆的工作人员,顺手还抢劫了这座大使馆。不知什么原因,美国捏着鼻子忍了,只是对冈比亚提出制裁,关闭了使领馆。&br&&br&2002年,冈比亚威胁“如若美国不放弃制裁,冈比亚将组成远征军踏平北美大陆”,美国随后降低了与冈比亚的外交级别。&br&&br&2012年,冈比亚威胁说“要协助台湾军队在24小时之内完成对中国大陆的全面军事占领”,中国大陆强烈谴责冈比亚政府“不合时宜的幼稚言论”,但是没有后续动作。&br&&br&日,冈比亚宣布基于国家战略利益,与台湾断交,并威胁“3小时内攻占台北”。但后来冈比亚也并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因此成为少数既没有与台湾建交,亦没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之一。&br&&br&&br&&br&比普京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楼上说民众要求像普京强硬的都naive!什么叫民众想象中的外交强硬!我大冈比亚外交!来看看什么叫强硬外交!1985年,因援助协议未谈妥,冈比亚威胁“三天之内”占领整个苏联。1995年,因贸易协定问题谈崩了,冈比亚威胁“以远征军横扫欧洲大陆”,随后英国…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对自己最失望中国外交太软弱吗?
未来5-10年中国仍处“由大到强、将强未强”的特殊阶段,外界对华不满挑衅与国内民意浮躁沸腾叠加。国内国外评价中国外交表现呈两极化,国外的许多媒体一再指责中国对外“强硬”、“自负”、“欺凌邻国”。而国内有些民众却责怪外交部“不给力”、“太软”、“窝囊”,甚至“丧权辱国”。两种评价的落差很大。那么究竟应该如何评价中国外交,中国外交真的太软弱吗?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一个章节的篇幅,全面论述了基本的外交理念和原则,这些理念和原则贯穿于新中国60多年外交的始终,显示了中国外交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归纳起来主要为“六个不变”即:
--根本目标不变: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旗帜不变: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
--道路不变: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开放战略不变: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基本政策不变: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指导原则不变: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
这“六个不变”是建立在“三个没有变”战略判断的基础之上的,即中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仍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西方整体实力占优、在国际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格局没有变;中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没有变。
从国家基本的外交理念和原则出发,评价外交表现应该用外交的“根本目标”为尺度,而不能简单地用“软”和“硬”来界定。更不能简单地认定动枪动炮才是硬,对话谈判就是软。
怎样实现中国外交的根本目标呢?其一、经营维护并延长战略机遇期,为国内改革发展稳定塑造总体有利的外部环境;其二、毫不含糊地维护领土完整、主权独立、国家统一与安全;其三、积极参与国际体系改革,适度承担国际责任,获取更大的制度性权力。
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人大闭幕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明确宣布:“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坚定不移的决心,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也是中国不可动摇的意志。这两条原则并行不悖,也符合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秩序的准则。”如果一定要用“硬”和“软”来说事,那么前一条原则就是“软”,后一条原则就是“硬”。两条原则并行不悖。既不能以“和平发展”来否定和限制我们在必要时候动用武力的坚强意志;也不能因准备打仗来动摇我们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
总之外交是复杂、系统的工作,可以刚中有柔,可以柔中带刚,也可以刚柔并济,两者之间还可能相互转化。也就是说该硬的一定要硬,但硬中有软,要师出有名,有理、有利、有节;该软的一定要软,但软中又有硬,绵里藏针,藏而不露。策略可以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要争取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这才是高明的外交艺术。
有人认为一味“抗议”解决不了问题,谈判还能将争议岛屿谈回来吗?这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比如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这当然是岂有此理。中国人为此而义愤是完全正当的,外交部多次提出强烈抗议也是必需的。有人对中国外交的应对不满意,认为按惯例抗议、谴责,一点事都不管,太软弱了。其实,我们能做的事情都做了,对抗美国的对台军售不能说不给力。难道真要动枪动炮,才能体现强硬吗?
说谈判谈不回来争议岛屿要看时机,只要时机成熟,一切都有可能。被占领了一百多年的黑瞎子岛不就是通过谈判要回来一半吗?这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比较成功的例子。
再说,国家之间为什么要谈判,根本的原因是利益纠葛。谈判的目的就是解决利益分割问题。主权问题不容谈判,这是任何国家都不会让步的。为什么还要谈呢?这里面就有外交战略的大智慧。
外交战略必须服从于国内政治,这是中国外交的一项根本原则。当今中国最大的政治,就是全心全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争取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是中国外交的重要任务。
以钓鱼岛争端为例,日本不顾中方的强烈抗议,捍然宣布钓鱼岛国有化,其改变钓鱼岛现状在先,又拒不承认中日两国在钓鱼岛问题上曾经达成的默契,甚至连钓鱼岛存在着主权争议都不承认,其蛮横无理已到了极点。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个关系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我们有决心、有能力,也有韧劲。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中国政府已经并将继续与日本当局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同时,我们又留有余地,没有将话说死。
有人说直接派兵将钓鱼岛收回不就得了,何必这么麻烦?确实,如果日本当局硬要突破中国的底线,将战争强加在中国头上,我们坚决奉陪到底。不打则已,打则必胜。但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解决问题的最后手段。当不乏还有政治手段时,是不应采取军事手段的。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在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上,任何一个国家的领导者都会权衡再三,慎重决策。这是可以理解的。
还有人认为谈判必须取得实际的利益结果,否则谈判就是空谈,就是软弱无能,消极被动。其实,很多谈判没有结果就是最好的结果。有句古语说得好: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当条件和时机不成熟不具备之时,为了争取时间而搁置争议或拖而不决,让谈判一直谈下去就是最理想的结局。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对中国敌视、孤立、封锁长达数十年。中美长期隔绝,没有外交关系。构通的唯一管道是1955年8月开始的中美大使级会谈,先是在日内瓦,1958年后改在华沙,断断续续谈了二十多年,用毛泽东的话说:“过去二十二年总是谈不拢”。虽然谈判并没有实际结果,但争取了时间,并为中美关系正常化作了铺垫。1970年初,中美华沙135、136次大使级会谈终于成为中美关系解冻的开端。体现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高超的外交智慧,怎么能说坚持谈判立场就是软弱无能呢?
写着写着又写得太长了,还是先打住吧,以后有机会再聊。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社区主版&&拍客&&军事&&社会&&财经&&娱乐&&文化&&文学&&生活&&城市&&汽车&&大杂烩&&站务
一些诋毁朝鲜的马甲文章无非是:朝鲜穷 粮食缺乏、但就是这样一个吃不饱饭的被封锁60多年的小穷国,竞研制出自己的卫星、导弹、核武器。小国,也有了自己的话语权!60年来,美国不但在经济、外交上全面的封锁朝鲜,也更是在 军事上 时刻的准备消灭朝鲜。时不常的把核动力航空母舰 ,和核潜艇 、隐形飞机 开过来 恐吓朝鲜。一个吃不饱饭,一个极端穷苦 、落后的小国家竟能和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帝国主义如此对抗,而且一对就几十年,令人敬佩!倘若,朝鲜这个国家以后吃饱了饭,科技也进步了,经济也发展了, 人民也更幸福了,那么美帝国主义 还能拿他怎么办?而中国这个大国,一个辽宁省就比朝鲜大5倍,据说GDP世界第二,富得流油?远远超过小国朝鲜,但是,连一个三流国家菲律宾都敢把中国当软柿子捏,可是,对朝鲜却是点头哈腰。这是为是么?虚胖和缺钙!毛主席说【软弱无外交】!【中国的尊严是打出来的,不是乞求来的。中国已不再是甲午战争时期的中国了!】、怕与软弱,以及崇拜美国,都没有出路。一些人有何资格笑话人家朝鲜,不知世界还有羞耻二字。心理变态! 分享到微信文明上网 文明发言 快速回复:删除发表回复 我知道了,下次不用再提醒
给本贴内容评分:12345678910&平均得分:10.0分, 共3人评分
回复置顶区
对本帖发表观点:
级别:中校
积分:15459
毛主席说【软弱无外交】!【中国的尊严是打出来的,不是乞求来的。中国已不再是甲午战争时期的中国了!】、怕与软弱,以及崇拜美国,都没有出路。一些人有何资格笑话人家朝鲜,不知世界还有羞耻二字。心理变态!
级别:少尉
积分:4563
& 和平崛起就是痴人说梦,没有过硬的功夫,只凭经济别人只会对你心怀不轨,只有强硬的军事实力而且必须打怕他们,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中华站内短信
(中华网社区)
系统提示:请勿轻信中奖、汇款信息
中华站内短信
对&&添加关注
系统提示:请勿轻信中奖、汇款信息
&图片加水印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
&图片加水印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交政策的软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