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油菜什么时候收割怎样收割

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山地油菜栽培因素及水平效应初探
种植山地油菜是宝华镇山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探索目前生产条件下的品种、密度、施氮量及施硼方法等四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意义,于2005年设计并进行了四因素三水平的L9(34)的正交三重复试验,结果表明:①品种和施氮量二因素的水平间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是影响宝华镇山地油菜产量的主要因素,品种不同产量差异大且以“H012—2”最好,“84001——A35”次之.亩施尿素20—40 kg内随施肥量增加而增产;②通过分析得出最优施肥组合A2C3B3D1比试验中最高产组合A2B2C3D1的221.0kg高出10③四因素对产量外,经济性状影响规律性差,没有明显的相关性;④通过今年的探索试验及综合分析,初步提出今后我镇山地油菜栽培技术;选用“84001—A35”或“H012—2”种植密度亩1.5—2.0万株;亩施尿素30 kg,再加30 kg磷肥和10 kg钾肥;基肥1 kg硼肥的基础上用0.2%浓度于5叶期和初花期各喷施一次硼肥;防治好中后期蚜虫.山地油菜产量可达200公斤以上的中高产水平.
作者单位:
云南省南涧县宝华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南涧 675706
年,卷(期):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你现在的位置: &&&&&&
山地油菜中后期管理关键技术
【作 者:金红云】【主 题 词:】【发稿时间: 16:14:46】
【责任编辑:易门县管理员】
【稿件来源:易门县经作站】【审核发布:王曦】
  当前,正是山地油菜中后期管理的关键时期,易门县经作站针对农户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组织进行统防及培训。在培训现场,技术人员深入浅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到会农户悉心讲解了中后期管理的技术要点:
  (一)油菜地分墒技术。油菜生长中后期,植株较大,难以进入地块操作,且通风透光性差。为方便农事操作,地块通风透光,减少病害发生,采取每隔3个播幅(大行)左右分一条操作通道,方便农事活动。
  (二)微肥施用。主要是叶面肥磷酸二氢钾及前期用肥量少地块N肥的补充。在施用过程中,特别要掌握好浓度,磷酸二氢钾每亩用量100-150克,尿素100-120克,于末花期后兑水喷施。
  (三)病虫害防治。主要是白粉病及蚜虫防治。防治要求防早、防小、统一防治。白粉病采用15%三唑酮每亩100克兑水喷雾,蚜虫用70%吡虫啉每亩6克兑水48公斤喷雾。
  (四)采收。山地油菜采收要求“八熟十收”,荚果呈黄绿色时及时采收堆捂,否则影响产量。
  (五)桔杆还田运用。油菜采收脱粒后,桔杆不能就地焚烧,容易引发火灾、污染环境,应敲碎堆捂或翻入地中作为肥料。
油菜培训现场&
1.本网站为纯公益性服务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
2.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附带版权声明的文章,其版权以附带的版权声明为准。
4.本网站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信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恩施山地油菜“3414”肥效试验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恩施山地油菜“3414”肥效试验
||暂无简介
易发表网提供各学科期刊论文下载、毕业论文...|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你可能喜欢油菜花漫长的花季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仿佛金黄的候鸟,每年春天,油菜花自南向北,缓缓掠过中国辽阔的原野。元旦一过,海南岛和台东的油菜花就开了;紧接着,终年翠绿的华南山间盆地,突然间鹅黄耀眼,菜花似锦;绚烂的花潮往北漫过一条条纬线,次第染黄了长江南北、秦岭淮河,最后连古板沉闷的黄河下游地区也春心荡漾,花枝乱颤。当华北平原上最后一亩冬油菜收割入库,花季并未结束。另一场向最北、最西和最高地区的接力旅行正在秘密孕育。盛夏7月,东北、西北大草原和青藏高原上盛开的百万亩春油菜花,流光溢彩,将长达半年的油菜花事推向高潮。每年的油菜花旅行,路途遥远,从海南岛到内蒙古北部的呼伦贝尔,长途跋涉了30多个纬度;从东部的长江口到新疆的昭苏,横跨40多个经度;还有艰苦的攀登,从东南沿海平原,登上海拔4000多米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整个中国插满了油菜花热烈的旗帜。被重新发现的植物今年初春天气暖和,油菜花早早开了,旅游部门说比往年提前约10天,各地的油菜花节也相应前移。4月16日,我准备去陕西汉中地区看油菜花,打听到菜花已谢,只好作罢;4月底我去闽西宁化,当地的油菜已经收割完毕,农家院子里堆放着一捆捆晒干去籽的油菜秸秆——农村还使用柴灶,秸秆引火最好。我在闽西北农村长大,油菜花是一种充满情感的记忆。印象里,春节后过阵子就开了,先是青绿中夹带点点嫩黄,似乎有些生怯,不久黄色的笔触越来越浓重,变成一片耀眼的明黄,灿烂的金黄。我住的村子是个河谷盆地,群山苍翠,环抱一片金色的田野,空气中弥漫着清香。前些年我去江西婺源,适逢油菜花开时节,绵绵春雨,漫山遍野一片清新的嫩黄,衬着如烟似雾的白墙黑瓦,小桥流水。瞬间便忆起童年的油菜花地。贵州安顺的油菜花与我老家的不同。坐在车上,看公路两侧大片大片的油菜地匆匆掠过,菜花连绵起伏,将一个个褐色山头围困成孤岛。黔西一带都是喀斯特地貌,山形优美,山上只有灰白的岩石和矮灌木,没有树林。油菜花如同金黄的海潮漫过原野,涌上山麓,在暗淡的群山间显得格外明艳。花香从车窗扑进来,新鲜浓烈。我觉得自己置身于大地最艳丽的色彩中间了。油菜是中国四大油料作物——油菜、大豆、花生和芝麻——之一,也是世界四大油料作物——大豆、向日葵、油菜和花生——之一。农民种植油菜,主要是因为角果内密密麻麻的成熟种子,压榨取油。至于油菜花引发我们的灵魂震荡,只是一个意外收获。没有人为了油菜花而种植油菜。我想起上古的典籍里似乎没有提到油菜,那是怎么回事呢?于是翻检资料阅读。油菜是驯化植物,为十字花科芸苔属的若干品种组成,一般分为芥菜型油菜、白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顾名思义,它们分别是由芥菜、白菜和甘蓝进化而来。前两种原产中国,甘蓝型油菜原产欧洲。由于本地品种产量较低,上世纪我国引入甘蓝型油菜广泛种植。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油菜生产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左右。有意思的是,早期种植油菜并非为了取油,而是当成蔬菜食用,称芸苔菜,此外还有胡蔬、旋芥、油辣菜、寒菜等一大堆别名。芥菜型油菜有辛辣味,属于佛教和道教明确禁食的荤菜。《本草从新》说:“炼形家以小蒜、大蒜、韭、芸苔、胡荽为五荤,道家以韭、薤、大蒜、芸苔、胡荽为荤。”这里的芸苔就是油菜,胡荽是香菜。我们至今还在吃油菜。超市里买回的小白菜、芥菜,如果当初不是整株割下,让菜心继续生长,最后就会开花结籽——籽粒富含油分。油菜是一种被后世重新发现的植物。最早谈到菜籽油的文献,恐怕是唐人陈藏器的《本草拾遗》。但他只发现了菜油美发的秘密:“取油傅头,令发长黑。”宋人项安世写道:“自过汉水,菜花弥望不绝,土人以其子为油。”可见宋朝开始,人们已经为取油而种植油菜了。据叶静渊先生的《我国油菜的名实考订及其栽培起源》一文,“油菜”一词最早见于元代的《王祯农书》(1313),几乎同时成书的《农桑衣食撮要》(1314)也谈到“九月种油菜”。明代的《沛县志》(1543)明确说:“又有一种曰苔芥,子可压油,江南人谓之油菜。”但明人似乎还不大熟悉这种植物,30多年后,李时珍认出了油菜即芸苔,居然当成一个新发现:“(芸苔)今人不识是何菜,珍访考之,乃今之油菜也……收子……炒过……榨油食之,不及麻油,近人因有油利,种者亦广云。”总之,明清以后,人们才开始大规模种植油菜,取籽榨油食用,菜籽油逐渐成为我国主要食用油之一。油菜是一种喜凉耐寒作物。其发芽、出苗的适宜温度为10—15℃,幼苗期抗寒能力特别强,能抵抗零下10℃的低温,气温4℃以上开始现蕾,大于10℃迅速抽苔。甘蓝型油菜一般在14℃以上开花,花期为20—40天。根据这些特性,我国的油菜生产分为两大区域,冬油菜区和春油菜区。一般来说,冬季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高于零下10℃的地区,为冬油菜区。冬油菜是作为越冬作物种植的,人们通常于前一年秋天播种,长出几片叶子后严冬来临,便停止生长,次年大地春回,油菜才迅速开花成熟。我国南部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川盆地、关中平原和黄淮平原,为冬油菜的主要产区。从种植面积和产量看,冬油菜占绝对优势。在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零下10℃的地区,油菜不能安全越冬,只好改为春种秋收,称为春油菜。我国两大油菜区的分界线为:东起山海关,经长城沿太行山南下,经五台山过黄河至贺兰山东麓向南,过六盘山再经白龙江上游至雅鲁藏布江下游一线,其以南以东为冬油菜区,其以北以西为春油菜区。这条界线与纬线走向不一,是因为存在垂直气候带,青海、西藏和川西地区海拔很高,冬季气温太低,油菜只能春种秋收。大略说来,我国的西部、北部和东北地区,种植的都是春油菜。绚烂的油菜花之旅我想描述一下油菜花在中国大地上的旅行。这是一次鲜花与和平之旅,所到之处,播撒温暖、光辉和美丽。每年元旦过后,华夏大地进入了一年最寒冷的时刻,在北回归线以南的海南岛和台湾南部,油菜花却赶上了好时机,迫不及待地开放,不到春节就结束了花事。说实话,对海南岛到底有没有油菜花,我有点疑虑,直到发现一张海口网友拍摄的照片,才放下心来。照片上的油菜不过几畦地,像珍稀植物,没有一点气势。我估计海南岛人把油菜当蔬菜种植了。台湾南部的油菜,集中在面向太平洋一侧的花东纵谷。远山青翠,原野上菜花澄黄,每年都吸引了不少人前往观赏。台东的油菜花颇为散漫,不大齐整,有点像野花。这是因为台湾农民种油菜,是作为一种绿肥植物,等到新春翻土,繁华落尽的油菜就要埋在地里,默默腐烂,变成一种生态肥料。我们说过,油菜是一种耐寒作物,我们因此能够理解,为什么热带地区的油菜花稀稀疏疏,溃不成军。我们也可以把油菜花之旅当成一次游行:起初只是一支小小的队伍,不断有新的成员加入,也有成员退出;时而偃旗息鼓,应和寥落,时而排山倒海,山川为之变色。早春二月,从热带地区动身的油菜花越过北回归线,来到了南亚热带。北纬25度以南的闽南、两广和滇南地区率先哗变。总的来说,华南气候过于炎热,油菜的种植规模不大,比较壮观的是广东英德和云南罗平等地。英德市沙口镇的农民有种植油菜的历史,其3000亩油菜,据说为广东省最大的油菜花海,恐怕也是我国大陆最南端的一片油菜花海。不过,比起云南罗平2万公顷的油菜花海来,就算不得什么了。2002年,罗平曾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授予“世界最大的自然天成花园”称号。金黄的原野上,点缀几座浑圆的喀斯特小丘陵,优美壮观,如诗如画。紧随罗平之后,纬度更高的贵州安顺、遵义地区,油菜花也漫山遍野开放起来。我国西南地区的油菜花十分有名,每年初春,罗平与安顺的油菜花节都吸引了众多的游客。与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为什么油菜花在这里开得特别热烈?想来是因为特殊的区域环境造成的。油菜是喜凉耐寒作物,云贵高原海拔千米以下的平坝地区,温度要比闽粤沿海略低几度,同时由于受到著名的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冬春季节雨量充沛,日照充分,属于典型的高原型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别适宜油菜花生长。3月,油菜花推进到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大江南北,黄花遍野,蜂飞蝶舞。该地区是我国油菜作物的主要产区,占全国油菜种植面积的80%以上。这条分布在北纬30度附近,东西长达2000公里的油菜花带,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菜生产带,菜籽总产量占世界的四分之一。花开时节,长江中下游成了油菜花王国的内河。四川盆地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虽然处于内陆,但地形封闭,形成自己的小气候。北面有秦巴山地阻挡冷空气南侵,冬季温暖湿润,并表现出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最冷月比同纬度靠近海岸的武汉和上海还要高出两三度,加上土地肥沃,油菜种植面积很大。四川的油菜花,通常3月初就全面盛开。长江中下游平原近30万平方公里,地跨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最冷月平均气温0—5.5℃,油菜能够安全越冬,因此成为理想的冬闲农作物,与水稻轮作,土地的单位面积产出大大提高。该地区春季雨量充沛、日照充足,且雨热同步,适宜油菜生产。湖北省、安徽省分居全国最大油菜籽产区头两把交椅。在这条世界最大的油菜生产带上,你可以尽情领略油菜花的多姿多彩。要欣赏其壮美,你尽可以赶去江汉平原,置身于一望无际的油菜花海洋,浑身被浓烈的花香浸润;在江南水乡,不妨静下心来,沏一杯龙井细细品味,这里的油菜花也像当地女子那般袅娜,烟雨轻笼,风姿绰约。许多时候,我们并不单纯观赏油菜花。如果没有那些朴素的粉墙黛瓦,婺源乡间的菜花,就不知为谁而妩媚了。3月底,油菜花的前锋部队已经抵达秦岭淮河一线,汉中平原一片金黄。秦岭淮河是我国自然地理的重要分界线,也是我国南北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0℃的主要分界线,两边生态系统截然不同。汉中平原处于秦岭与大巴山之间,是断陷盆地,气候属于北亚热带,具有向暖温带过渡性的自然景观和南北兼备的自然资源。作为陕南粮仓,汉中农业发达,南郑县百万亩油菜花一时绽放,声势夺人。其油菜花节亦十分著名。4月初,油菜花推进到黄河中下游地区。从前,冬油菜的北界在秦岭淮河一线,通过品种优化,提高耐寒性,冬油菜的种植范围已经扩大到属于暖温带的关中平原和华北平原。我国华北地区长城以南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可达零下10℃,为冬油菜越冬的极限,最适宜栽种的只有黄淮海平原。至于纬度较高的冀北山地和海拔千米以上的西部黄土高原,油菜不能安全过冬,唯有改种春油菜。塞外的严冬和风雪,不是普通的金枝玉叶能承受的。一路北上的冬油菜花,终于被山海关和长城无情地封锁在关内,终止了绚烂的旅程。然而,油菜花之旅并没有终结。每年5月初,当华北平原上的冬油菜收割已尽,芳菲暂歇,我国中温带地区的春油菜才刚刚播下,因为温度和降水适宜,日照充足,油菜迅速生长。像是一次接力,更像一场宏伟的战略转移。这批新投入的春油菜,仿佛专门为高潮演出而准备的秘密武器,另觅场所,在我国最北、最西、最高的地方悄悄孕育。6月底,东经81度的新疆昭苏大草原上,百万亩油菜花盛装亮相,天光云影,在波涛般起伏的浩瀚花海中悠悠飘逝。7月初,北纬49度附近内蒙古呼伦贝尔的油菜花也开了,就像一个人类亲手编织的金色草原,在蓝天白云下广袤无垠地展开。我国东北、西北草原上的油菜花,境界空阔,大气磅礴,给人崇高的美感。最美丽的油菜花海开放在最接近天穹的地方。7月,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海拔2800米的门源,连绵百里的油菜花同时怒放,与青葱的草坡、银白的雪山交相辉映,让人叹为观止。过几天,海拔更高的青海湖一带,油菜花也进入了花期,菜花金黄,湖水湛蓝,雪峰素洁。此曲只应天上有。一年的油菜花事结束在壮丽的高原,如同第九交响曲结束于《欢乐颂》,止于至美矣。黄花依旧,已非当年风物油菜的大规模种植,与人们对菜籽油的巨大需求有关,也与油菜的生长特性有关。我国的田地要优先保证粮食作物的生产,南方是水稻,北方是小麦。在南方稻作区,气候温暖,水稻通常为一年一熟或两熟,前者为春播秋收,后者为春播夏收,再抢一季夏播秋收。冬天田地就闲置了下来。几种主要的油料作物如大豆、花生、芝麻和向日葵都属于春播作物,与粮食作物争地,面临非此即彼的选择。唯独油菜能够抵御冬寒,头年秋天种下,来年初夏收成,夏秋之间,还来得及再种一季水稻。油菜与水稻轮作,正好完美衔接。我老家闽西北属于中亚热带,母亲说,从前是油菜、水稻、黄豆三季作物轮作:头年12月种下油菜,赶在次年4月谷雨前收割;马上翻地插秧,抢种一季水稻,8月收割;紧接着在田地里再种一季黄豆,大约11月收成,良田的利用率相当高。稻米充饭,豆制豆腐,菜籽榨油,基本上自给自足。不过今天的闽西北已经改变了耕作模式,烟叶替代油菜成为主要的越冬作物,与水稻轮作。种烟的经济效益更高。从前在农村,菜籽都是自榨自用。油菜收割时,将整株倒放在地头暴晒,过两天给它们翻个身。接着,就地铺开晒谷用的大竹席,把干透的株秆抱来,脚踩,角果爆裂,又黑又圆的小菜籽流溢而出。油榨坊都以水车为动力。明人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描绘过传统的榨油方法:“菜籽入釜,文火慢炒,透出香气,然后碾碎受蒸……蒸气腾足,取出以稻秸与麦秸……包裹如饼形包裹既定,装入榨中,随其量满,挥撞挤轧,而流泉出焉矣。”大致的程序是:将菜籽慢炒、碾碎、蒸熟,再用稻秸包裹成圆饼状,放入木榨中压榨,就流出清亮的油来。榨后的渣滓称枯饼,是很好的肥料。我不大喜欢菜籽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艰苦,往往三月不知肉味,菜油几乎是农村唯一的食用油。当时的菜油并不好吃,有种特别的生味,反正我闻到那气味相当难受。话还要说回来,幸好有菜籽油,锅里碗里不至于全是清汤寡水。那时代人人面有菜色,很对,连油也是菜籽提供的。在没有电力的山区,菜油还肩负照明的重任。碗碟里浸根灯芯,就成了一盏油灯。传统菜籽油的品质较低,主要原因是芥酸含量太高,平均占总脂肪酸含量的41%,不易被人体吸收;而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油酸、亚油酸含量偏低,只占总量的30%左右,而大豆、花生等植物油均高达70%以上。这使得菜油无论口感、营养都比较差。此外,榨油后的菜粕(枯饼)蛋白质含量高达40%,是很好的饲用蛋白,但是因为含有大量的硫代葡萄糖苷(简称硫苷),其水解产物对动物有害,不能直接作为饲料,只能当成肥料,大大降低了使用价值。油菜品种改良的主要目标就是降低芥酸和硫苷含量,提高油酸、亚油酸以及油分含量。加拿大农业科学家走在世界研究的前列,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1964年,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的保德·斯蒂芬森博士(Dr. Baldur Stefansson)培育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低芥酸油菜品种Oro,将芥酸含量由原来的44%左右降低到低于5%。1974年,斯蒂芬森又育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双低”(低芥酸、低硫苷)油菜品种Candle,将硫苷含量降低到30μmol/g以下,解决了菜粕中有毒物质对牲畜家禽的危害问题,菜粕因此成为优良饲料,增加了油菜的经济效益。同时,新品种菜油富含油酸和亚油酸,从原来的30%增加到80%以上,营养价值大大提高。因为这些显著优点,国外几个主要油菜生产国如加拿大、法国、德国、英国、波兰、澳大利亚等迅速推广双低油菜,国际标准化组织也制定出油菜产品的“双低”ISO标准:芥酸含量不超过5%,硫苷含量不超过30μmol/g。双低优质油菜成为世界性标准。今天中国田野上种植的油菜,黄花依旧,但已经不是历史上的传统油菜。原产我国的白菜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已经逐步退出舞台,主流品种是欧洲引进的甘蓝型油菜,并且以双低优质油菜为主。同样,今日菜籽油之品质,也远非传统菜籽油可比。每年一亿亩的大地艺术每年长达半年的油菜花季迁徙,不但为养蜂人提供了丰富的蜜源,还引起众多摄影人和观光客马不停蹄地追赶花期。英德、罗平、安顺、仙居、婺源、潼南、荆门、汉中、汉阴、门源……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各地都在大办油菜花节。网上出现了许多版本的“油菜花完全攻略”、“油菜花旅游地图”,指点赏花路径。油菜花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观光资源。有史以来,油菜花从来没有如此风光!菜花是一种长期被人忽视的花,其原罪就是普通、低贱。《群芳谱》、《花镜》一类花卉古籍,根本就不把菜花当回事,没人正儿八经谈论过。唐人热衷赏花,但他们只关心牡丹、桃花、芍药,对菜花毫无兴趣。刘禹锡写过两首《游玄都观》诗,颇见世态炎凉。他第一次去看的时候,玄都观桃花千树,游人如蚁,无人不道看花回;第二次去的时候,却是“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的寂寥景象。桃花净尽,便无赏花之客。谁会跑去看菜花呢?唐宋时期,油菜只作为蔬菜种植,烂贱如泥,规模也有限。很少人题咏菜花,诗词里偶尔提到,多半是作为乡村景致的一部分。例如温庭筠《宿沣曲僧舍》中说:“沃田桑景晚,平野菜花春。”只是交代一下时间地点。秦观词《行香子》:“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这里的菜花,更像为了配色和凑韵而安排。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菜花成了村童嬉戏的场景,还不如辛弃疾的“春在溪头芥菜花”呢。人家总算来了一个小特写。明清时代,江南农村大规模种植油菜,场景壮观,引人注目。菜花逐渐成为文人墨客的审美对象。明人高濂著《四时幽赏录》,其中“春时幽赏”之韵事,就包括“孤山月下看梅花,八卦田看菜花,虎跑泉试新茶”等等。更有不少诗人写过吟咏菜花的诗词,如孔尚任《秦邮舟中望菜花》,描绘“春余湖上双堤路,黄遍江头万里春”的绮丽场景;陈维崧《沁园春·咏菜花》:“纵非花非草,也来蝶闹;和烟和雨,惯引蜂忙。每到年时,此花娇处,观里夭桃已断肠。”虽然菜花还被人看成非花非草的野花,但是一向只与梅兰菊莲等花中名媛调情的大诗人肯放下架子,前来捧场,已经很不容易了。读《随园诗话》,商宝意咏《菜花》,其中云:“小朵最宜村妇鬓,细香时簇牧童衣。”意思是油菜花只适合村姑佩戴;他的同乡诗人刘鸣玉唱和道:“半亩只邀名士赏,一生不上美人头。”可见油菜花虽美,却俗,难登大雅之堂。乾隆皇帝曾以万乘之尊,亲赋一首《菜花》诗,为油菜花平反:“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他的理由是油菜花对民生有用,品德高尚,所以值得重视。重要与美是两回事。他的表彰,全不得要领。尽管没有访梅赏菊那么高雅,但清人已将观赏油菜花当成一件盛事。乾隆时代的苏州人沈复,著有《浮生六记》,其中记述了一次他与亲友赏菜花的活动。“苏城有南园、北园二处,菜花黄时,苦无酒家小饮,携盒而往,对花冷饮,殊无意味。”最后是沈妻陈芸雇了一个馄饨担子,热酒烹茶,解决了问题。“至南园,择柳荫下团坐。先烹茗,饮毕,然后暖酒烹肴。是时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到了道光年间,苏州人观赏油菜花更加起劲。据顾禄《清嘉录》记载,每年三月菜花开时,虎丘山下,彩舟画楫,衔尾以游,南园北园,暖风烂漫,一望黄金。而菜园之中,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服务设施:“到处皆绞缚芦棚,安排酒炉茶桌,以迎游冶,青衫白袷,错杂其中,夕阳在山,犹闻笑语。”结局很完满。可怜的油菜花,刘禹锡时代还无人问津的黄毛丫头,到清代已经出落成明艳的小家碧玉,裙下聚集起一批崇拜者,妆奁里压着诗人题献的情诗!油菜花的版图在继续扩张。我国每年种植的油菜面积超过一亿亩。也就是说,借助人类之手,油菜花每年完成一件面积一亿亩的大地艺术。洛阳牡丹会,说什么倾国倾城;邓尉山赏梅,夸口十里香雪海;在如此辉煌的油菜花海面前,统统黯然失色,变成微不足道的小品。油菜花虽非名花,却力压群芳,成就了天地间的大美。
责任编辑 /
图片编辑 /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08-25 17:27
窗前树下-qzone
08-30 17:09
考拉小白兔
09-10 08:21
卿飘飘-qzone
09-16 09:16
加载更多评论
读者服务站当前位置:&>&&>&
贞丰:山地油菜花开美如画(图)
了解黔西南更多最新资讯,尽在亮点黔西南网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阅读。
&&&&&2&&&&&&
亮点黔西南欢迎投稿,新闻邮箱:
有奖报料电话: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油菜收割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