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规划问题求解题。

85g(2)情景二:要配制某种溶质的一定质量分数、一定质量的溶液,应该怎样操作?题目:某同学想要配制200g15%的KNO3溶液,问需KNO3晶体和水各多少克?解:KNO3:30g水:170g.
分析:由溶质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相关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需要溶液的质量.解答:解:(1)设能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15%x=15gx=100g&需要加水质量为100g-15g=85g.(2)由题意可知,题目为某同学想要配制200g15%的KNO3溶液,问需KNO3晶体和水各多少克?配制200g15%的KNO3溶液,需要KNO3晶体的质量为200g×15%=30g需要水的质量为:200g-30g=170g故答案为:(1)85g(2分)(2)题目:某同学想要配制200g15%的KNO3溶液,问需KNO3晶体和水各多少克?(2分)&&&&KNO3:30g&&&水:170g(其他答案合理亦可)(2分)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利用化学方程式和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计算的能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涉及面较广,答题时需认真分析已知条件,调动所学知识,沉着应对.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2006?厦门)在点燃蜡烛时,小红发现有一根烛芯沾有食盐的蜡烛比普通蜡烛燃烧的时间长一些.请你与小红一起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提出问题]盐是否能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猜&&& 想]①一定量的食盐可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②其它盐也可以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实验探究]实验一&&探究不同量的食盐对蜡烛燃烧时间的影响实验方案:取6支相同的蜡烛,在其中5支的烛芯周围分别放入不同量的食盐,另1支作对照实验,分别测定它们的燃烧时间.实验结果:食盐质量(g)OO.10.5O.70.91.O燃烧时间(分钟)101518232527燃烧稳定性正常正常正常正常易灭极易灭实验结论:从所得实验结果可初步分析出两点结论:①食盐可以延长蜡烛燃烧时间;②所加食盐并非越多越好,从此实验来看,加入0.7g时效果最好;实验反思:①此实验方案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如(至少写出一点):必须进行三次实验取其平均值;还要观察或测定加入食盐后对蜡烛亮度的影响;②你认为此实验结果有什么实际应用价值: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的规律是用来指导人们的生活或者生产实践的;实验二探究不同种类的盐对蜡烛燃烧时间的影响要求:请参照实验一,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记录表格.实验方案:取6支相同的蜡烛,在其中的5支的烛芯周围分别洒0.7克的各种盐,剩余的1支加入0.7克食盐作对照实验,分别测定出它的燃烧时间;实验记录表格:(注意:使用到具体盐时.必须用它的化学式表示,否则不能得分.)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2006?镇江)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认识燃烧,科学地利用和控制燃烧,使燃烧为人类服务是十分重要的.(1)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是燃烧的首要条件,下列物质中具有可燃性的是③④⑤(填物质的编号):①石灰石&&②氮气&&③铁丝&&④红磷&&⑤面粉&&⑥二氧化碳,发生燃烧的另外两个条件分别是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2)下面是验证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图.①简要叙述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关闭分液漏斗的开关,把导气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集气瓶,看是否有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②已知木炭是一种可燃物.请验证:木炭发生燃烧的另外两个条件中,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燃烧(两个条件须分别验证),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才能燃烧.在完成气密性检查后填装药品,并已设法在整个装置中充满了氮气.若要求实验过程中不得拆、装仪器,请设计后续的实验步骤,并按要求填表.在后续实验步骤中,有一步骤为“盖灭酒精灯,待仪器恢复到常温”,请把这一步骤用“题示”两个字填入下表相应步骤的“操作”栏中,且不必填该步骤的“预计现象及得出的结论”栏.
预计现象及得出的结论
(3)①有人建议在装置X处作下图Ⅰ所示的改动,以便可随时切断气流.这样的做法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是试管炸裂.②又有人建议在实验开始后,在Y管末端处增添一个燃着的酒精灯(下图Ⅱ),大家讨论后觉得很有必要,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理由(不需要文字说明):&2CO22CO+O22CO2.③装置B在“盖灭酒精灯,待仪器恢复到常温”这一步中的作用是防止温度降低时澄清石灰水倒吸进入玻璃管引起炸裂.
科目:初中化学
请参照情景一的编题方式,为情景二编写计算题,并为两题求解。
&  (1)情景一:已知某种溶质的质量,把它配制成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题目:小刚用15 g NaCl晶体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是多少?  解:________________。
  (2)情景二:配制某种溶质的一定溶质质量分数、一定质量的溶液。
  题目:______________。  解: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厦门市)在点燃蜡烛时,小红发现有一根烛芯沾有食盐的蜡烛比普通蜡烛燃烧的时间长一些。请你与小红一起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 [提出问题]盐是否能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
& [猜& 想]①一定量的食盐可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
②其它盐也可以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
& [实验探究]
实验一& 探究不同量的食盐对蜡烛燃烧时间的影响
实验方案:取6支相同的蜡烛,在其中5支的烛芯周围分别&&&&&&&&&&&&&&&&&&&&&&&&
放入不同量的食盐,另1支作对照实验,分别测定它们的燃烧时间。
实验结果:
食盐质量(g)
燃烧时间(分钟)
燃烧稳定性
实验结论:从所得实验结果可初步分析出两点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①此实验方案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如(至少写出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认为此实验结果有什么实际应用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探究不同种类的盐对蜡烛燃烧时间的影响
要求:请参照实验一,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题答案空缺)问题求解_百度百科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问题求解,就是解决活动中由于意外引起的非预期效应或与预期效应之间的偏差。
问题求解定义
解决管理活动中由于意外引起的非预期效应或与预期效应之间的偏差。如果问题的不到求解,
则可能会影响工作的执行,导致工作质量下降。这些问题分为:工作偏差、工作分配不合理、缺少经验和资源、无法把握机遇、由于复杂性而无法解决的难题等。目前有许多技术可用来有效地求解问题。问题识别技术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它包括情况评价和显著性分析。
问题求解解题
从初期的智力难题、棋类游戏、简单数学定理证明等问题的研究中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大类解题技术,简称解题。(即)已形成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解题技术主要包括、和等内容。也有人对问题求解作更广泛的理解,即指为了实现给定目标而展开的动作序列的执行过程。这样,一切人工智能系统便都可归结为问题求解系统。
问题求解问题表示
有状态空间、问题归约、博弈问题、定理证明等表示方式。所有这些表示方式,都广
泛采用数学上的有向图(包括树)作为描述手段。
状态空间表示  如果一个问题求解系统运用正向推理,而且每次算子对全局数据库操作后都生成一新状态,则该系统采用的解题方法就称状态空间表示法。图1中树的节点标号代表状态,其中I为初始状态,F为目标状态;有向弧线的标号代表算子;从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经历I→②→③→F的状态变换。这时问题的一个解便是能将问题初始状态最终变换为目标状态的一个有限的算子序列。本例中即为P2-P2-P4。而寻找问题的解,也就是寻找适用的算子序列的过程,这称为搜索。
问题求解问题求解系统
问题求解系统一般由全局数据库、算子集和控制程序三部分组成。①全局数据库:用来反映当前问题、状态及预期目标。所采用的数据结构因问题而异,可以是逻辑公式、、特性表,
也可以是数组、矩阵等一切具有陈述性的断言结构。②算子集:用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运算。算子集实际上就是规则集。③控制程序:用来决定下一步选用什么算子并在何处应用。解题过程可以运用正向推理,即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开始,运用适当的算子序列经过一系列状态变换直到问题的目标状态。这是一种自底向上的综合方法。也可以运用逆向推理,即从问题的目标出发,选用另外的算子序列将总目标转换为若干子目标,也就是将原来的问题归约为若干较易实现的子问题,直到最终得到的子问题完全可解。这是一种自顶向下的分析方法。A.纽厄尔和H.A.西蒙在通用解题程序GPS中提出的手段-目的分析,则是将正向推理和逆向推理结合起来的一种解题技术。采用这种技术时,不是根据当前的问题状态而是根据当前状态和目标状态间的差异,选用最合适算子去缩小这种差异(正向推理)。如果当前没有一个算子适用,那末就将现时目标归约为若干子目标(逆向推理),以便选出适用算子,依此进行,直到问题解决为止。人工智能许多技术和基本思想在早期的问题求解系统中便孕育形成,后来又有所发展。例如现代的体系结构大体上仍可分为三部分。只是全局数据库采用了更复杂的结构(例如黑板结构),用取代了算子集,控制功能更加完善,推理技术也有所发展。
问题求解问题归约表示
问题归约有三个要素,即目标、算子集和基元问题集。①目标:即问题的初始描述。②算
子集:用来将给定问题变换为若干子问题。③基元问题集:已有解或其解十分明显可以直接描述的问题。问题约表示是同逆向推理联系在一起的。图2为问题的归约表示,其中每个节点标号代表一个问题或一组问题,标号为A的根节点(即没有射入弧线的节点)代表原始问题或问题组。没有射出弧线的节点称为叶或终端节点(或终止节点),其标号代表基元问题。运用算子实行问题变换。如果原来问题被变换为若干子问题,而只需要解决其中之一便可解决原问题,那末代表这些子问题的节点称为相对于原问题节点的或节点。图2的B、C、D即为相对于 A的或节点。如果原问题被变换为缺一不可(均需解决)的若干子问题,那么代表这些子问题的节点称为相对于原问题节点的与节点,并在这些与节点各自的射入弧线间标记一条连接线,以同或结点相区别。图2的E、F、G和G、H、K分别为相对于B和D的与节点。既包含与节点又包含或节点的有向图称为与或图。问题归约表示常借助于与或图的形式。为了表明原问题有解,其实只需要画出与或图中同问题的解有关的那一部分(即子图),称为解图。图2有三个解图,{A,B,E,F,G}、{A,C}、{A,D,G,H,K}。如果在与或图中,除根节点以外的每个节点有且仅有一条射入弧线(即只有一个父亲),便得到与或树。与或树是与或图的特例。
问题求解博弈问题与定理证明问题的表示
以计算机为一方的棋类或其他游戏问题,常用对策树(或称博弈树)来表示,同一般与或
树的主要差异是:对策树既要反映两个问题求解者的共同行动,又只能从一方的立场加以描述。定理证明的问题表示特点在于引入了一类多重输入单一输出的算子。
问题求解的基本技术除问题表示外,尚有、和等方面。当前位置:
>>>借助计算器可以求得,,,…,仔细观察上面几道题的计算结果,试猜..
借助计算器可以求得,,,…,仔细观察上面几道题的计算结果,试猜想_________.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广东省期末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借助计算器可以求得,,,…,仔细观察上面几道题的计算结果,试猜..”主要考查你对&&探索规律&&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探索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揭示的规律,常常包含着事物的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掌握探究的一般方法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1)掌握探究规律的方法,可以通过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有时通过类比、联想,还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或图形特征进行透彻分析,从中找出隐含的规律; (2)恰当合理的联想、猜想,从简单的、局部的特殊情况到一般情况是基本思路,经过归纳、提炼、加工,寻找出一般性规律,从而求解问题。 探索规律题题型和解题思路:1.探索条件型:结论明确,需要探索发现使结论成立的条件的题目;探索条件型往往是针对条件不充分、有变化或条件的发散性等情况,解答时要注意全面性,类似于讨论;解题应从结论着手,逆推其条件,或从反面论证,解题过程类似于分析法。2.探索结论型:给定条件,但无明确的结论或结论不唯一,而要探索发现与之相应的结论的题目;探索结论型题的特点是结论有多种可能,即它的结论是发散的、稳定的、隐蔽的和存在的;探索结论型题的一般解题思路是:(1)从特殊情形入手,发现一般性的结论;(2)在一般的情况下,证明猜想的正确性;(3)也可以通过图形操作验证结论的正确性或转化为几个熟悉的容易解决的问题逐个解决。3.探索规律型:在一定的条件状态下,需探索发现有关数学对象所具有的规律性或不变性的题目;图形运动题的关键是抓住图形的本质特征,并仿照原题进行证明。在探索递推时,往往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要通过比较和分析,找出每次变化过程中都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和不易看清的图形变化部分。4.探索存在型:在一定的条件下,需探索发现某种数学关系是否存在的题目.而且探索题往往也是分类讨论型的习题,无论从解题的思路还是书写的格式都应该让学生明了基本的规范,这也是数学学习能力要求。探索存在型题的结论只有两种可能:存在或不存在;存在型问题的解题步骤是:①假设存在;②推理得出结论(若得出矛盾,则结论不存在;若不得出矛盾,则结论存在)。&解答探索题型,必须在缜密审题的基础上,利用学具,按照要求在动态的过程中,通过归纳、想象、猜想,进行规律的探索,提出观点与看法,利用旧知识的迁移类比发现接替方法,或从特殊、简单的情况入手,寻找规律,找到接替方法;解答时要注意方程思想、函数思想、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因此其成果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其思维必须严格结合给定条件结论,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这也是数学综合应用的能力要求。
发现相似题
与“借助计算器可以求得,,,…,仔细观察上面几道题的计算结果,试猜..”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56892294445192958453471164651383983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第1章 选择题、是非题、复习题、求解题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次规划问题求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